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拿破仑时代的法国骑兵(图)

拿破仑时代的法国骑兵(图)

拿破仑时代的法国骑兵(图)
拿破仑时代的法国骑兵(图)

拿破仑时代的骑兵可以粗略的分为:轻骑兵和重骑兵两大类。进一步细分则包括:胸甲骑兵(Cuirassier);火枪骑兵(Carabinier:这个词直译应该是“卡宾枪手”,早期骑兵中只有此类骑兵装备火枪,因此得名。可是,到了拿破仑时期,骑兵基本都有火枪,并非此类骑兵独有,所以我不知这么翻译是否恰当,还请大家帮忙!);龙骑兵(Dragoon);骠骑兵(Hussar);猎骑兵(Chasseur);枪骑兵(Lancer);俄国哥萨克(Cossack)等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古董店出售的1777年式龙骑兵火枪

近卫掷弹骑兵式军刀,注意护手上的榴弹标记

近卫掷弹骑兵以他们高大的身材而被称为“高鞋跟”

("the high heels”),又以卓越的战功而被称为“众神”(“The Gods”),是拿破仑的骑兵团中资历最老的部队之一。1795年第21猎兵团和第3龙骑兵团的步骑兵在巴黎附近驻防,在王党(此处被屏蔽)中他们对国民大会保持了忠心。王党(此处被屏蔽)被镇压之后波拿巴将军走上前台,成为了巴黎卫戍司令。一支部队被组建起来以保护他的个人安全,而来自第3龙骑兵团的100名忠心耿耿的士兵就组成了其中的骑兵部队。1796年这些卫队被正式组织起来,这就是日后近卫掷弹骑兵团的雏形,1800年时该团就负责过第一执政的警卫工作。这些掷弹骑兵向来以高傲而严峻的风度闻名。他们是身经百战的老兵,同时还是高大英俊的骑士,据说他们的团长禁止“任何40岁以下的女子来为他们做汤喝”。

近卫掷弹骑兵和近卫波兰枪骑兵是拿破仑的所有骑兵部队中仅有的从来没有被敌方骑兵击败过的两个团,其他团或多或少都有过败绩。

近卫龙骑兵团(即“皇后龙骑兵团”)曾在1807年被俄国骑兵击败过。当时弗里德兰战役结束后皇帝派龙骑兵和一些萨克森骑兵去追击败退的俄国人,但这些骑兵遭到了俄国担任后卫的轻骑兵强有力的反击并且一路败逃到了法军大部队中,造成了法军步兵和炮兵的一阵混乱。1812年9月24日皇后龙骑兵再次被两个俄国近卫骑兵团所击败。据说当时那150-200名龙骑兵的损失在拿破仑的司令部里所造成的震动比损失50名将军所造成的还要大。

皇帝近卫猎骑兵则曾于1808年12月29日在德王军团第2龙骑兵团、英国

第10骠骑兵团和第18轻龙骑兵团的联合突袭下被击败,损失了127人

中年近卫军第2枪骑兵团,即所谓的“红色枪骑兵团”在1812年俄国哥萨克没有规律的无情骚扰下,在遭遇战中损惨重?

青年近卫军的第3枪骑兵团曾于1812年在索尔尼姆(slonim)被俄国将军查普里兹(Chaplitz)的哥萨克和巴甫洛夫格勒(Pavlograd,著名的俄国骠骑兵团)骠骑兵的突袭所击败,1813年10月在莱比锡会战中又再次被查普里兹将军率领的骑兵击败,他的骑兵部队总共包括18个中队的枪骑兵(uhlans)、13个中队的龙锉 土员 ╦ager),以及一个哥萨克团和一个巴什基尔骑兵团(Bashkir,俄国境内乌拉尔山脉一带的游牧民族)。

1815年滑铁卢战役行将结束时,整个法国军队都在联军和普鲁士军队面前分崩离析,但近卫掷弹骑兵却给追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国第12轻龙骑兵团的巴顿(Barton)上尉描述了他们团前进时是如何碰到这些骑在黑马上的巨人的。他说这些掷弹骑兵“看起来对我们的前进毫不在意,当我们行进到他们侧翼的时候他们也根本没放几枪。我们……太懦弱了,以至于连看他们一眼的勇气都没有。他们真正是以最庄严的方式小步离开了战场。”

一、近卫掷弹骑兵团队档案:

1、编制简史:

1799年12月2日该团作为一个轻骑兵团建立。

1800年12月改编成掷弹骑兵(Grenadier,命名为执政官(指皇帝陛下本人)近卫掷弹骑兵团(Grenadiers a Cheval de la Garde des Consuls)

1804年皇帝称帝后,该团于5月18日重新命名为皇帝近卫掷弹骑兵团(Grenadiers a cheval de la Garde Imperiale),拥有四个中队,每中队由两个连组成,共1018名士兵。

1805年9月17日编制内增加一个轻装见习中队(Velite),同年又增加了第二个。

1811年轻装见习中队解散,该团编制为五个常规中队。

1812年灾难性的俄国战役过后,近卫掷弹骑兵遭受了重大损失,截至1813年2月该团总共只剩下127人,中队数随之减少到四个。

1813年根据1月10日的命令,建立了第五稍后是第六个轻装见习中队,归属于青年近卫军序列。

1814年皇帝陛下第一次退位后,近卫掷弹骑兵团于7月23日被解散,但不久原来的四个老近卫军中队被重新召集组成了一个忠于波旁王室的团,命名为法兰西皇家胸甲骑兵团(Corps Royal des Cuirassiers de France),不改重骑兵本色。

1815年皇帝复位,该团随之投归麾下,于4月8日恢复了原来的称号,编制内包括1024个军官和士兵,他们追随皇帝陛下参加了整个百日王朝的一系列战役,见证了他的最后失败。

1815年11月25日该团解散,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2:近卫掷弹骑兵团参战记录(如无特殊说明,参战表示有军官或士兵在战役中阵亡或受伤):

1805年: 参加奥斯特里茨(Austerlitz)战役。

1807年: 参加2月14日的艾劳(Eylau)战役。

1812年: 参加11月26-28日别列津纳河(Beresina)战役,以及之后的在威尔纳(Wilna)和加夫诺(Kowno,现今立陶宛境内)附近发生的战斗。

1813年: 参加在多尔涅茨(Dolnitz),和奥登堡(Altenbourg)附近发生的战斗(译注:两者大约在德累斯顿战役同时期,但不知具体时间)以及之后10月16-19日的莱比锡 Leipzig战役和10月30-31日的哈纳Hanau战役。

1814年:参加皇帝第一次退位之前的一系列战役: 2月11日的蒙米来尔(Montmirail)战役, 2月1 2日的查陶—提里(Chateau-Thierry)战役, 2月14日的法尚普(Vauchamps)战役还有3月7日的卡罗纳(Craonne)战役。

1815年: 参加滑铁卢(Waterloo)战役。

3:1813-14年近卫掷弹骑兵团旗(Drapeaux)上的战役荣誉:

马伦哥(Maringo), 乌尔姆(Ulm), 奥斯特里茨(Austerlitz), 耶拿(Jena), 埃劳(Eylau), 弗里德兰德(Friedland), 埃克莫(Eckmuhl), 埃斯林(Essling), 瓦格拉姆(Wagram), 斯摩棱斯克(Smolensk),莫斯科

河(Moskowa), 维也纳(Vienne), 柏林(Berlin)和马德里(Madrid)以及莫斯科(Moscuo)。

4:近卫掷弹骑兵团历任团长:

1801年: 奥德纳米歇Ordener ( Michel)

1806年: 沃尔特弗里德里克亨利Walther (Frederic-Henri)

1813年: 克劳德爱蒂安盖约Guyot (Claude-Etienne)

历任副团长(Colonel-Majors)和少佐(Majors):

1804: Oulie (Antoine) - Major

1805: Lepic (Louis) - Colonel-Major

1805: Chastel (Louis-Pierre-Aime) – Colonel-Major

1812: Exelmans (Remy-Joseph-Isidore) - Major

1813: Castex (Bertrand-Pierre) - Major

1814: Levesque-Ferriere (Louis-Marie) - Major

1814: Jamin de Bermuy (Jean-Baptiste-Auguste-Marie) – Major

二、近卫掷弹骑兵的制服:

1:1806-07年的近卫掷弹骑兵团士兵,着常服。

整个帝国时期内,近卫掷弹骑兵一直使用着很早就被执政官近卫军所使用的服装和装备而甚少变化,这使得他们看起来有点过时。反倒是1814年皇帝第一次退位,该团穿上胸甲骑兵正装以后,他们的外表才显得时髦了些。插图中的这位士兵像大多数情况下那样穿着一件常服外套。1809年之后,如上文所述,只有军士才穿着常服外套,下发给士兵的是更低档的次等正装。军士和士兵一样,穿着常服和礼服时佩戴相同的肩章和肩带。

2:1806-07年的近卫掷弹骑兵团号手,着礼服及大衣。

在拿破仑时代的军队里,为了和普通士兵区分开来,号手的着装总是非常醒目,法军号手服装的基本颜色是绿色和蓝色。号手和士兵一样把礼服正装保存在补给仓库中,而穿着常服外套参加了1806-07年的战役。外套上随年代不同可能有七或十粒钮扣。注意图中号手所穿的礼服正装是鲜艳的天蓝色,并且立领和袖口上(图中看不到)有22毫米宽的金线镶边。肩章用金线和红色丝线按一比三(1809年之前)或一比七(1809年之后)比例编织,在肩带的制作中这个比例则分别是二比三和六比七。他穿着一件和士兵相同式样的天蓝色的“四分之三式大氅”,这个式样一直被掷弹骑兵号手用到1814年,而没有在1813年换成上述的另一种有袖式样。

3:1809-1814年的近卫掷弹骑兵团军官,着常服。

近卫掷弹骑兵军官的军服式样和普通士兵基本一样,但军官制服有着包金钮扣和更优良得体的剪裁,配套的金质肩章和肩带显示出他们的军阶。在穿着全套盛装的时候他们会在熊皮帽上加上猩红色的羽饰以及金线编织的饰索和流苏。参谋军官的羽饰是白色的,以示区分。在行军时,军官们像他们手下的士兵一样,穿上套裤以代替皮革或者亚麻制的马裤。套裤一般是灰色的,在侧面靠包布钮扣扣好。但深蓝色的套裤也并不罕见。

上衣:

1、正装(habit)

1804年拿破仑称帝后,近卫掷弹骑兵制服的铜纽扣随着他们加入皇帝近卫军的编制而换成了有帝国之鹰图案的型号。他们的上衣是深蓝色的,有着同样颜色的领及猩红色的袖口,袖口盖片cuff flap是白的。折边是猩红色,大翻领则是白色。上衣尾部的折边开始时只是简单地折过来再缝在一起,1808年以后则是密密地缝上再接合起来,缝在白色缀布上的亮橙色的掷弹兵标志装饰其上。他们本来只使用亮橙色的三叶形肩章,但到了1806年左右,就被各种无穗式样的肩章所取代了,但这些式样都由一根系于右肩的橙色肩带作进一步的装饰。

2、外套(surtout)

为了防止华丽昂贵的正装磨损变旧,除了需要穿礼服的场合,掷弹骑兵们在大多数情况下都只穿着一件单排扣的外套。和正装相比,这件外套用次等的面料做成并且只有朴素的圆形袖口翻边。帝国早期的外套有7粒铜钮扣,但1808年增加到了10个。从1809年起,这种外套只单独发给军士们(NCOs),士兵们得到的则是被称为“次等正装”(habit de petite uniforme)的上衣,这种上衣和礼服正装类似,但有着外套那样的朴素的深蓝色袖口翻边。所配的肩章和肩带和正装的类似,而且很可能就是同一套东西。(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两套金线编织的东西的)

3、“马厩夹克”(stable jacket)

主要在做军中杂役时和非值勤期间穿着的一种无尾短上衣。配发给掷弹骑兵的这种上衣完全是深蓝色的,1809年之前配9粒铜钮扣,之后增加到11粒。

4、habit-veste(不知如何翻译好,暂时定名为短尾正装)

上文提到皇帝陛下第一次退位以后,近卫掷弹骑兵被改编成了胸甲骑兵团,随之下发了胸甲骑兵的短尾正装以代替以前的长尾式样。这种正装也是深蓝色的,也有猩红的袖口翻边和白色的袖口盖片以及橙色的掷弹兵标记装饰。不同之处在于折边较短,并且胸前增加了一条细长的装饰性的红色滚边,制服铜钮扣上也加上了波旁王室的标记——鸢尾花。肩章和肩带仍然保持以前的样子不变。

这些名不副实的“皇家胸甲骑兵”从来就没有得到过和上衣配套的胸甲和头盔,于是当皇帝再次归来时,他们只好就穿着这种质地粗陋的制服走上战场,追随皇帝陛下度过了百日王朝最后的岁月。

裤子:

1、马裤

近卫掷弹骑兵们平时穿着羊皮马裤,全套军礼服中则包括一条华贵的鹿皮马裤。

2、套裤

像那个时代的大多数骑兵一样,他们在行军和战斗时都穿着套裤以免弄脏或磨损昂贵的马裤。近卫掷弹骑兵的套裤由白色布料制成,在每边侧面开口的部位由十六个骨制钮扣扣好。1813年下发了新的灰色布料制成的套裤,易受马鞍摩擦的腿内侧由两层布料加强,腿外侧则由于受到马刀和火枪持续不断的碰撞和摩擦,所以也有一块相同面料的缀布起保护作用。

另外有一种做马厩杂役时穿的由粗糙的未染色的布料制成的套裤,每边侧面有十八个钮扣。

大氅(cape):

掷弹骑兵最初穿着一种由天蓝和白色两种纱线交叉织成的布料制成的大氅,称为“四分之三式大氅”(manteau trois-quarts)这种大氅有着深蓝色的领子,前后的开口(后面的开口起通风作用)两边都有猩红色斜纹哔叽的衬里。1813年下发了新的带袖子的式样,颜色和之前一样,但有深蓝色的镶边,而且披肩较短。进一步的装饰有宽23MM,带垂穗流苏的亮橙色勃兰登堡镶边(什么东东?)和三粒披肩上的礼服钮扣。整个大氅应当由六粒包布的钮扣系好。

靴子:

作为精锐部队,近卫掷弹骑兵有三种常规式样的靴子供选择:全硬皮制作并抛光的整体式样皮靴,主要作礼服仪仗之用;由软皮靴筒和硬皮护膝两部分组成的半硬皮靴,主要在作战时使用;以及在步行执勤或者穿便服时使用的、靴筒和护膝都由软皮制成的全软皮皮靴。此外掷弹骑兵们还经常私人购买另外一种小牛皮制作的匈牙利式皮靴,主要搭配便服使用。

掷弹骑兵的钢马刺外覆青铜,由靴面上下的两条皮带系紧固定。

帽子:

1、熊皮帽(bearskin)

掷弹兵最引以为骄傲的标志莫过于他们高高的黑色熊皮帽了。近卫掷弹骑兵、掷弹步兵以及1812年以前的火枪骑兵佩戴相同式样的熊皮帽。根据共和十年(1801-02年)的一项相关条令,这种熊皮帽应该为318毫米高,但是为了和同样骄傲的火枪骑兵们攀比,实际列装中其高度很少低于350毫米。

这顶荣耀的冠冕上有大量的装饰。一块猩红色的缀布装饰着帽子的顶部,两

条亮橙色的饰带交叉其上。此外还有亮橙色的饰索,流苏和球拍状饰物(raquette)。整个帽子由两条有铜片加强的皮质颚带固定(铜片能起到一定的防护冷兵砍劈的作用)。事实上以前没有铜片的时候那条饰索就是围在固定帽子的颚带外面的。帽子侧面有半球形的三色帽章,帽章中央带有一个黄色毛织品刺绣的帝国之鹰图案。最后,那丛猩红色羽饰是插在三色帽章后的一个座孔里的。

2、双角帽(bicorn chapeau)

穿着便服时,掷弹骑兵习惯于戴一顶黑色的双角帽,其上有一枚由一粒礼服钮扣和一个橙色镶边圈固定的三色帽章。帽角由纵向的橙色滚边(仅1811年之前才有)和红色的羊毛织物作为装饰。

由于熊皮帽没有下发给轻装见习中队,所以这种双角帽同时也是轻装见习中队和正装配套的帽子。

3 、警式帽(bonnet de police)(注:又叫杂役帽fatigue-cap,是当时军队中很常见的一种帽子,地位类似于现代军队里的船形帽,而且外观的确也很相像,具体形制见下图)

掷弹兵的警式帽由深蓝色的布料裁剪而成,围着头部的部分和帽子后面的通风口有橙色的35毫米宽的镶边。沿着帽子的毛纱织品边缘有红色镶边,末端有橙色流苏。帽子前端有一个羊毛质地的掷弹兵刺绣标记作为装饰。

三、近卫掷弹骑兵的装备:

武装带:

近卫掷弹骑兵装备的全套武装带包括一个弹药盒和一条交叉背带,一条佩剑带和剑结,一条火枪皮带和刺刀扣圈。截至1806年之前,黑色皮革制造的弹药盒上和火枪骑兵一样装饰着一个铜质掷弹兵标记,1806年之后一个有帝国之鹰的菱形标记代替了它。交叉背带和弹药盒背带由沿着边缘缝好的白色软皮制成。所有的吊环和带扣都是铜质的。

武装带中的腰带、吊剑带和刺刀扣圈和发给近卫皇后龙骑兵团以及1809年后的火枪骑兵的是同一种式样,也由边缘密缝的白色软皮制成,很大的方形腰带扣上带有掷弹兵标记。剑结则由软牛皮或者更精致的的上漆鹿皮制作。

帝国早期的德国版画插图上还出现了使用另一种式样火枪背带的法国掷弹骑兵形象,但从这种背带的长度看来这是不可能的。当骑兵装备火枪或者卡宾枪的时候,一条背带应当让武器大致垂到腰部,以方便士兵立即取枪射击。但掷弹兵和近卫龙骑兵所装备的火枪很长,使得这种最理想的情况变得不可能,除非当他们骑在马上时。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该背带的长度仍然使得武器的使用变得很麻烦。此外,在与这个团相关的档案以及法国同时代的出版物中没有找到任何

关于这种样式背带的蛛丝马迹,包括Henschel 和Lejeune这样的大师级人物的作品也没有任何的相关描述。可以勉强地说他们或许没有采用目击者的说法,但这种可能性很小。

军刀:

掷弹骑兵最早装备老式的执政官近卫军(Garde des Consuls)式直刃军刀,刀柄是铜制的,黑皮刀鞘外覆三段式铜质护套。1806年近卫掷弹骑兵团和近卫皇后龙骑兵团列装了新的掷弹骑兵式军刀,该军刀带明显的弧线(个人觉得弧线一点都不明显),被称为“蒙特莫伦西式”(注:a la Montmorency,法国城市,如此称呼的渊源不明)刀刃,刃长97.5厘米。铜质刀柄的护手上有掷弹兵的榴弹标记,刀鞘仍然由黑色皮革和铜质护套组成,三段护套由两个铜箍连接起来。中段的铜套镂空,露出里面的黑色皮革。这种设计能充分减少整个刀鞘的重量。后来为了增加强度使刀鞘不致变形,又用两块分别的镂空取代了原来的一整块镂空。

枪械:

关于近卫掷弹骑兵的火枪有一些疑问存在:根据第一执政(不用我再说是谁了吧)1803年4月14日的命令,他们的标准装备应当是一种全长144厘米,枪管长106厘米式样的火枪。在该命令中第一执政特别指出:“……一种与所发给龙骑兵的相同的带刺刀的火枪是很好的型号,这种火枪能保证三排纵深可以同时开火,将是最有吸引力的选择……”而疑点在于,团队档案显示1803年9月该团拥有160支火枪,但到了1804年这个数目变成了150支。并且从1820年的笔记中摘录的1807年的官方“共和历11年葡月”(ler Vendemiaire AnXI,公历1802年9-10月)火枪生产档案中有“50支近卫掷弹骑兵式样的火枪”的记录。因此有可能该团在早期得到过一种我们完全不知道的型号的火枪,而这又可以证明上文提到的德国版画中那种样式的火枪背带有可能是真正存在过的。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存在:在1803-1804年间丢失的那10支火枪属于正常损耗,而档案中的“近卫掷弹骑兵式样的火枪”则被分发到别的单位去了。

掷弹骑兵同时也装备共和11年(An XI)或共和13(An XIII)年式手枪。

四、精锐宪兵团(Gendarmerie d'Elite)简介:

虽然也算是近卫军骑兵,但精锐宪兵团不是真正的战斗部队,也不完全是骑兵,所以我手头的资料很少,加之他们的装束和近卫掷弹骑兵很相像,并且还常常编在一个旅里面,因此决定不单独成章,而作为近卫掷弹骑兵的一部分来写。

1801年波拿巴将军组建了一个由2个中队的骑宪兵和2个连的步兵宪兵组成的精锐宪兵团。这支部队中的士兵基本是从宪兵部队和重骑兵部队抽调来的。他们的职责主要是保护拿破仑的私人行装,护送诸如教皇这样的重要人物,在司令部所在区域维持秩序和安全,看守并审问犯人以及保护钱财、信件之类的重要

物品。他们同时还负责守卫战役后将要移交的战俘和战利品。由于所执行任务的需要,他们主要以小的分遣队的形式出现。1809年在阿斯本-埃斯林战役中他们负责守卫在多瑙河上的浮桥,只允许伤员通过。到了1807年这个团本身仅辖两个精锐骑宪兵中队,但同时在禁卫军中还有另一个步兵宪兵营的编制。1813年又有200名国民自卫军的宪兵加入了该团,这些新补充人员中的三分之一要求会说德语。

在拿破仑战争的早期,宪兵是有特权不用参加战斗的。其他部队对这一点很是不满,于是宪兵团就有了一个绰号叫做“长生队(The Immortals)”。但随着战争的日趋白热他们确实参加了战斗,并且也遭受了一定的伤亡。在

1804-1815年间该团共有4位军官阵亡,9名受伤,而军士和士兵的伤亡还要更多。这些伤亡有些是战斗造成的,有些则是在维持治安的任务中发生的。

马匹:

骑黑马。

装备:

佩直剑,手枪和卡宾枪或者火枪。

制服:

穿深蓝色有红色大翻领的上衣,高统靴,戴着比掷弹兵稍矮一些的熊皮帽。

服役要求:

加入该团的要求有:1、必须是25-40岁之间;2、身高必须达到5英尺9英寸;3、必须有一定文化程度;4、必须是至少参加过4次战役的老兵。

历任团长:

1801-1810年:Anne Jean Marie Rene Savary(法国将军,罗维戈公爵,在1810年接替富歇出任法国警务部长)。

1810-1815年:Aotoine Jean Auguste Henri Durosnel

////////////////////////////////////////////////////////

近卫皇后龙骑兵团

近卫龙骑兵也是精挑细选的战士,但是他们的战绩和掷弹骑兵比起来显得逊色不少,除了前面提到的败绩之外,他们甚至在半岛战争中面对英国的骠骑兵和轻龙骑兵都显得力不从心,但尽管组建时间较短,他们也是跟随皇帝战斗到最后的忠心耿耿的部队之一,从这一点来说他们是无可指摘的。

一、团队简史:

1806年:根据4月15日的帝国法令,从普通团队中挑选了一批士兵组建了一个近卫龙骑兵团。当时法军有30个龙骑兵团,每个团都要提名6个军士和士兵作为进入近卫军的候选人。,这些人都是勇敢的战士,身高在173厘米以上,有至少6年的服役期并且至少参加过2次战役。1806年的第一次征集从每个龙骑兵团征召了12人。当年末的第二次征集又从每个团征召了10人,这次要求有10年以上的服役期。皇帝把这个团作为礼物献给了皇后,于是这个团被命名为近卫皇后龙骑兵团(Regiment de Dragons de l’Imperatrice)。该团包括3个中队,其中两个是常规中队,有476人,另一个是见习中队,包括296名士兵。60名军官负责指挥他们,这些军官主要是从近卫掷弹兵团和近卫猎骑兵团调任过来的。

1807年:埃劳与弗里德兰战役过后,该团编制内增加了两个中队,总兵力增加到1269人。

1808年:在西班牙服役。

1809年:参加埃斯林和瓦格拉姆战役。

1810年:两个中队回到了西班牙。

1812年:见习中队于当年元旦解散。1月23日建立了第六个300人的中队,命名为第2 近卫青年龙骑兵中队(2eme Dragons de jeune Garde)。但当年晚些时间这个中队又被裁撤了,人员被安置到余下的中队中。随后该团参加了俄国战役。

1813年:参加包岑、瓦豪和莱比锡战役。12月9日一个先锋团(Eclaireurs)被编入该团。

1814年:负责防守香槟地区,并参加了从布律埃纳(Brienne)到巴黎防守法国本土的一系列战役。4月3日该团被解散。

1815年:4月8日该团恢复了原先的名称,总共有935名军官和士兵重新回到皇帝麾下作战。随后他们参加了利尼和滑铁卢战役,在两地共失去了300名士兵和25位军官。于12月16日再次被解散。

历任团长:

1806: Arrighi (Jean-Toussaint)

1809: Saint-Sulpice (Raymond-Gaspard Bonardy de)

1813: Ornano (Philippe-Antoine)

团部军官:(Colonel-en-Second, Colonel-Majors, and Majors)

1806: Fiteau (Edme-Nicolas) - Colonel-Major

1806: Letort (Louis-Michel) - Major

1809: Marhtod (Louis-Ignace) -Major

1813: Pinteville ( Pierre-Alexis de ) - Major

1813: Chouard (Louis-Claude) - Major

1815: Hoffmayer (Laurent)

全部参战记录:

1806: 耶拿Jena

1807: 弗里德兰Friedland

1808: Medina-del-Rio-Seca

1812: 莫斯科河(Moskowa), 马拉加洛斯拉维茨(Malajaroslawetz),克拉斯内( Krasnoe)和别列津纳(Beresina)。

1813: 德累斯顿(Dresde), 陶普里兹(Toeplitz), 莱比锡(Leipzig), 哈纳(Hanau), 列日(Liege)

1814: 兰格瑞斯(Langres), Bar-sur-Aube,蒙米来尔( Montmirail), 查陶-提里(Chateau-Thierry),尚普波特( Champaubert), 兰斯(Riems), 卡罗纳(Craonne), Laon, 以及 Arcis-sur-Aube

1815: 利尼(Ligny)和滑铁卢( Waterloo)。

团旗荣誉:

弗里德兰(Friedland), 埃克莫(Eckmuhl),埃斯林(Essling),维也纳(Vienne), 瓦格拉姆(Wagram), 马德里(Madrid),斯摩棱斯

克(Smolensk), 莫斯科河(La Moskowa), 以及莫斯科(Moscou)。

二、服装及装备:

1:1806-1809年的皇后龙骑兵团士兵,行军状态。

尽管在关于拿破仑时代战争的插图里近卫龙骑兵们总是穿着带大翻领的全套正装,但事实上正装是为着军礼服时而保留的,平时他们只是像此处的插图里那样穿着一件外套,这种外套用较廉价的布料制成,式样也比正装朴素一些。他佩着和近卫掷弹骑兵相同的重骑兵军刀,携带1777年式龙骑兵火枪,注意他的龙骑兵式样的系剑带特别长以便在步行时把剑挂在右肩上。

2:1810-1814年的皇后龙骑兵团号手,行军状态。

号手和普通士兵一样,在平时只穿着常服外套。1810年之前的号手外套和这幅图所表现的大同小异,只是立领和袖口是天蓝色的并且有着猩红色折边罢

了。像其他近卫军号手一样,近卫龙骑兵团号手的立领和袖口也有22毫米宽的金边,衣尾折边上有精心刺绣的榴弹标记。金肩章中间有天蓝色的条带。,饰带则由三分之一的金线和三分之二的天蓝色丝线混合编织而成。号手的礼服上装1810年之前和士兵的式样相同,只是颜色为天蓝色,并且立领、袖口、袖扣盖片、翻领和折边有总长6.2米,宽23毫米的镶边作为装饰,包括翻领上的勃兰登堡镶边。1810年以后的号手礼服则是纯白色,带用34毫米宽的镶边装饰的天蓝色立领、翻领、袖口和折边。肩章保持不变,但饰带则是用三分之二的金线和三分之一的天蓝色丝线编成的。整个团的号手由一个总军士长号手

(trumpet-major,职务而非军阶)和三个下士号手(brigadiers-trompettes,职务)指挥,他们的制服和号手相同,但在袖子上有不同的军阶标记。

3:1806-1813年的皇后龙骑兵团军官,着大氅。

军官的制服和士兵的式样相同,只是用更好的面料精心剪裁而成,肩章和钮扣都是金的。

这里我们看到的龙骑兵军官裹着一件臃肿的深绿色四分之三式大氅,短披肩上有金色镶边。1813年以后他们会换装同样颜色的带袖子和包金钮扣的大氅。作为龙骑兵,以上的两种大氅只在骑马时使用。当他们下马执勤时则使用步兵的双排扣大衣(redingote)。军官的头盔和士兵的式样也相同,但配着金板(估计不是纯金的吧~~ )和更大的装饰。连队军官戴猩红色的羽饰,团部军官的羽饰则是白色的。碰上下雨下雪之类的坏天气的时候,羽饰会被收起来保护好。

二、服装及装备:

军礼服正装:

近卫龙骑兵的军礼服正装是深绿色的,有着同样颜色的立领和白色的大翻领,袖口和折边则是猩红色的。袖口还有白色的斜杠。衣尾有红色滚边围成的口袋作为装饰。衣尾折边上有橙色的榴弹标记,缝在白色的亚麻缀布上。衣服扣子都是铜制的,两边肩膀都佩戴着一个橙色的无穗肩章,右肩还骄傲地系着一根同样颜色的饰带。

军常服外套:

相比正装来说,日常穿着的常服外套更朴素,当然也更廉价。近卫龙骑兵的常服外套是单排扣的,用九粒铜钮扣扣好。除了有着绿色的领子和袖口之外,这种外套的装饰口袋、折边和肩章和正装没有什么两样。1809年左右,它被“次等正装”()所代替,这种次等正装用更廉价的面料制作,有着相同的朴素的圆袖口。有时候人们也会把这种“次等正装”称为“常服外套(surtouts)”。

马厩夹克:

近卫龙骑兵的夹克被称为“马厩背心(gilet d’ecurie)”式,是一种朴素的深绿色短上衣,配铜制钮扣。

裤子:

皮革马裤仅在着军礼服时使用,平时龙骑兵们会穿上白色布料做的套裤。1811年这种白色套裤停止使用,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灰色的亚麻布套裤。当他们做杂役的时候会换上另一种侧面用十八个骨制钮扣扣好的没有染过色的粗糙套裤。

大氅:

最初下发给龙骑兵团的是一种很大的骑兵式大氅,即已经提及过的“四分之三式大氅”。这种大氅有着用蓝白两色纱线织成的短披肩和绿色的领子,在前后都有红色的衬里。到1813年他们装备了新的式样,称为manteau-capote。这种大氅是带袖子的,但是颜色仍保持不变。短披肩饰以亮橙色的勃兰登堡镶边,并由三粒钮扣系在大氅上。

靴子:

龙骑兵带护膝的高统马靴用黑色的半软皮革制成,表面黑化过的钢质马刺是可以分离的。他们也会像其他近卫骑兵那样,自己购买一双小牛皮的匈牙利式皮靴,在穿着军便服时使用。

头盔和帽子:

龙骑兵戴着所谓的“米涅瓦”式(智慧女神,即雅典娜。如此称呼大概因为米涅瓦的雕像总是戴着和龙骑兵盔有几分相似的波伊奥狄式头盔吧——译注)头盔。这种头盔是铜质的,由盔壳和盔冠两大部分组成。盔壳向后延伸以保护后脑勺,铜板制成的盔冠却向前倾斜。一束马鬃在盔冠的铜板底下穿过,并且由盔冠顶端处由一个球形物束紧只露出末梢,形成一丛装饰性的冠毛。随着使用时间变长马鬃会在盔冠后部的磨损处显露出来。盔壳和盔檐包裹着人造豹皮,颚带则覆盖着铜片。在左侧固定颚带的圆盘前有一个羽饰插座,猩红色的羽饰就插在那里。

着军便服时,近卫龙骑兵和其他普通龙骑兵团队一样戴一顶朴素的黑色双角帽。帽子上唯一的装饰是一个被橙色镶边圈和制服钮扣固定好的三色帽章。

他们也戴警便帽,只不过他们的警便帽是深绿色的。沿着帽尖的针脚和围着头部的部分则有橙色的镶边,但晚期也有的帽子在头围部分有后加上去的白色滚边条带。帽子前部有一个橙色刺绣的榴弹标记。

装具:

近卫龙骑兵的武装带和其他近卫骑兵大同小异,也有软皮制作的背带、剑带,枪带、刺刀扣圈和吊环,以及一个黑皮弹药盒。弹药盒上有菱形的铜质装饰,冲印着正中有一只带着皇冠的帝国之鹰的盾章图案。系剑带由三个用铜圈连接起来的部分组成,系在剑鞘的挂环上。系剑带的长度设计成使剑既能悬在腰间,又能挂在右肩上(以同时适应骑马和步行的需要,龙骑兵特色——译注)。刺刀扣圈一般缝在剑带围腰部分的第一个铜圈后面。方形铜质皮带扣上有着和弹药盒上同样的装饰,但另一种只有简单的帝国之鹰图案的皮带扣也在使用。

根据议会(conseil d'administration)1812年12月1日的指示“……我们认为每一个军士和士兵都有必要把他们的火枪收在一个皮革制的套子里……”,官方向马具商订购了1000 只黑皮枪套准备下发给龙骑兵们,后来不知为何不了了之。

军刀:

下发给近卫龙骑兵的军刀和发给近卫掷弹骑兵的是同一种型号,有着略带弧线的蒙特莫伦西式刀身和带榴弹标记的刀柄。刀鞘也由黑色皮革制成,外面有用两个铜箍连起来的三段式铜套。这种军刀总长1.15米。

枪械:

近卫龙骑兵装备1777年式龙骑兵火枪及其共和九年式改型。该枪主要诸元如下:枪长:141.7厘米,枪重:4.275千克,口径:17.5毫米。这种火枪有共和九年和共和十一年两种改型,总共制造了450000支。进一步的武装包括共和九年式或者共和十三年式手枪。共和九年式手枪本来是设计来取代一直生产并使用到1802年的1766式手枪的,主要诸元如下:枪长:33厘米;枪重:1.3千克;口径:17.1毫米,共制造了33000支。共和十三年式手枪则是受1786年式海军用手枪的启发制造的,基本上是共和九年式的简化版。枪长35厘米,枪重1.23千克,口径17.1厘米。

马匹:

拿破仑本人曾有意给近卫龙骑兵团配黑马,但近卫骑兵当时的指挥官贝西埃尔坚持认为黑色马匹只能配给那些人高马大的近卫掷弹骑兵和骑宪兵,于是最后拿破仑只好指示给该团装备栗色马匹。

整个拿破仑战争中法军一直缺少马匹。最初近卫龙骑兵团的头两个中队骑的是俘获的普鲁士宪兵的马匹,另两个中队则干脆没有马骑(反正是龙骑兵嘛)。当然稍后他们还是骑上了来自法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的马。这些马大多数是栗色的(chestnuts),也有一些是红棕色的(bays)。

1815年着军礼服的法兰西皇家龙骑兵团士兵。随着皇帝的第一次退位,皇后近卫龙骑兵团被路易十八重新命名为法兰西皇家龙骑兵团

(Corps Royal des Dragons de France)。近卫龙骑兵保留了他们原来的制服

和装备,只是把钮扣、皮带扣、弹药盒上的鹰徽都换成了波旁的鸢尾花标记。盔冠上镌刻的皇冠也被一个美杜沙之首的图案所代替了。1815年白日王朝的战役结束之后该团再次整编,下发了如上图所示的带马鬃冠的头盔以及白色的羽饰,取代了原来拖一束马鬃的头盔和猩红色的羽饰。注意上图中骑兵座骑的马鞍垫布角上原来的皇冠图案也被一个榴弹标记所取代了。另外,肩章的佩戴位置也从右肩换到了左肩。

1808年身穿次等正装的皇后龙骑兵团士兵。拿破仑军队中的龙骑兵的训练课目同时包括马上作战和下马作战,因此装备长长的1777年式龙骑兵火枪的共和九年式改型。注意在下马时,龙骑兵的剑带是可以搭在右肩上的。

奥匈帝国军衔领章体系

奥匈帝国军衔领章体系 本帖被三叉戟执行提前操作(2011-01-29) 奥匈帝国是一个悲情的帝国,她经历了欧洲历史上最辉煌了时代-拿破仑时代和一战,但奥匈帝国从来不是时代的主导。 奥匈帝国的命运也是坎坷的,她的身边也是强国林立,从拿破仑的第一帝国,再到弗里德里希大帝的德意志帝国。 而在那个时代,奥匈帝国永远只能生活在其他强国的阴影下,被人们所淡忘。 本文将从图文来介绍一战时期奥匈帝国军衔体系,如有欠缺之处请各位见谅(因为有关兵种色的资料没有完全找全,所以在本文中暂时不介绍)。 奥匈帝国步兵,猎兵,炮兵佩戴的军衔标识基本一致。军衔标识由军服竖领军衔星和衣领外侧的饰边领章组成。在战争爆发后,军官的军衔星一般为银制或金制,而白色其他材质的军衔星并不是官方的版本,只是一些特殊情况。某些军官在衣领上只佩戴玫瑰花饰而不是军衔星。随着战争的进行,因为原料的短缺,导致了领章上军衔星的材质变成了普通金属或者布制的。而以前的由金属线缝制的饰边也改由黄色或者白色的丝线缝制了。相似的是,衣领领章在战争后期逐渐被一种表明军衔的狭长竖直条取代了。 将官级:银色军衔星和3.3厘米宽的金色饰边组成的领章佩戴在衣领上。将军的衣领一般长11.2厘米,高4厘米。将级和校级衣领的区别在于校级的饰边后部长于将级2.6厘米。在双排扣的军服上,在袖口有一条5.3里面宽的金色饰边。 总参谋部将官级:总参谋部将官级领章基本样式和将官领章相同,唯一不同之处领章顶部多出一块5厘米长,2.6厘米宽黑边。 这是总参谋部少将领章,请注意饰边上部的黑色部分

校官级:领章主体由3.3厘米宽的饰边和军衔星组成,而根据饰边颜色的不同使用相对颜色的军衔星作为搭配。校官级衣领一般8.6厘米长4里面宽。 尉官级:领章无饰边,直接佩戴不同等级的金色军衔星。其中准尉佩戴的领章有窄饰边,饰边组成“L”形。 士官长级:与准尉佩戴的窄饰边相同,主要区别在于军衔星的不同。 士官级:领章无饰边,直接佩戴白色军衔星 士兵:领章无任何饰边和军衔星 奥匈帝国军队军衔星有两种佩戴方式,一种是可拆卸的领章(领章式),还有一种是直接把饰边绣在衣领上(衣领式),相应的军衔星也佩戴在衣领上。 Erzherzog Joseph上将,他的领章和衣领分开的,为领章式

史总复习(选考部分B版)同步:专题11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和亚洲觉醒的先驱1(Word版含

专题十一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 杰出 人物和亚洲觉醒的先驱 第18 讲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课时跟踪训练 一、选择题1.1628年,克伦威尔首次被选入议会,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此时英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是 ( ) A ?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及平民的矛盾 B ?新贵族阶层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C ?资产阶级、新贵族同专制王朝的矛盾 D ?英格兰同苏格兰两国间的矛盾 答案C 2.英国革命中出现了克伦威尔任护国主的军事独裁统治。法国大革命后出现了拿破仑称帝。这主要是因为 ( ) A ?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妥协 B ?资产阶级民主发展不充分 C ?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的需要 D ?防止封建王朝复辟的需要 解析克伦威尔与拿破仑分别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中出现,都与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革命中不稳定的政治局面使资产阶级迫切希望有一个强权人物来维护自己的利益。而这两人都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故A、

B两项明显错误 答案C 3?史学界普遍认为,克伦威尔是一个具有两重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是一身二任的矛盾性人物。共和国成立前的克伦威尔应基本肯定,后期应基本否定。据此标准,对克伦威尔“基本否定”之处是 A .护国政治是走向复辟的过渡形式 B .远征爱尔兰未能满足英国的殖民需要 C.镇压王党叛乱,处死查理一世 D .在英国内战中击溃保皇党人的力量 解析共和国成立后,克伦威尔远征爱尔兰,并对爱尔兰实行大肆掠夺,满足了英国的殖民需要,B项不准确;镇压王党叛乱,处死查理一世和在英国内战中击溃保皇党人的力量都是发生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阶段,是其最主要的贡献,C、D两项不准确;克伦威尔的护国政治谈不上是新制度的探索,答案为A。 答案A is v mar 4.右图是“自由女神”像。她既是美国的象征,也是自由、民主的象征。美 国真正的“自由”是在什么时候实现的 () A . 1773年B. 1776年 C. 1777年 D. 1783年 答案D 5.英王乔治三世曾对华盛顿作出了这样的评价:“啊,上帝!如 果这样做,他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这样评价是因为华盛顿 A .领导军队打败英国殖民军 B .提出建立联邦的重要意见 C.拒绝了一些人的称王建议 D .在战争胜利后毅然地辞职 解析华盛顿在独立战争后毅然解甲归田,他是人类历史上不因外在压力,而 仅仅依靠内心的道德力量自觉放弃自己掌握的巨大权力的典范,所以他受到包

克里米亚战争

克里米亚战争 锡诺普海战整个10月俄土两军都在进行战略机动,以求在多瑙河下游取得相对于对手有利的态势,1853年10月28日土耳其军队战场指挥官奥马尔·卢特菲帕夏非常成功的率军从多瑙河南岸宽大的正面渡过多瑙河。1853年11月4日,土军在奥尔特里查击败匆匆赶来的俄军。补给是双方都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巴尔干战场远离俄国的政治中心,尽管俄国已经有多次对土战争的经验,但补给仍然是限制俄军行动的主要问题。对土耳其而言,虽然君士坦丁堡距离战场较近,但巴尔干山脉和当地居民的叛乱使得运输也十分困难。多瑙河航运发达,利用海运成为双方补给的必然选择。争夺黑海制海权显得尤为重要。正在加载克里米亚战争中的海战11月27日,一只土耳其小型舰队到达希诺普港。土耳其舰队指挥官命令部下不准首先开火。不久他就发现六艘俄国战列舰在港外巡弋。他发出急件请求增援,但杳无音信。这些俄国战列舰从一百英里外的塞瓦斯托波尔赶来,属于俄国黑海舰队,由海军中将帕维尔·斯捷潘诺维奇·纳希莫夫指挥。11月30日早晨,俄国舰队进入希诺普湾要求土耳其舰队升起白旗投降,土耳其指挥官拒绝投降并下令开炮,几分钟后俄国战列舰开炮。当早晨结束时,俄国舰队取得完全的胜利。俄国俘虏土耳其指挥官奥斯曼—帕夏,土耳其7艘护

卫舰和2艘轻巡洋舰被击沉,土军死伤3000人。这是木制风帆战列舰最后的辉煌也是俄国黑海舰队最后的辉煌,本次海战也作为帆船舰队时代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交战而载 入史册,正是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蒸汽动力战舰被英法广泛使用,技术兵器的优势大大体现出来。而战前拥有4艘120门炮战列舰,12艘84门炮战列舰和4艘60门炮巡洋舰以及大量辅助舰的俄国黑海舰队不久就消失了。消息很快传到伦敦和巴黎,两国的舆论迅速升温(在英国,锡诺普海战被更是渲染为锡诺普属杀),两国民意高涨,要求政府采取行动。锡诺普海战的胜利,是俄国在战略上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俄国的胜利就意味英国和法国在地中海地区利益的损失,因此两国很快参战。1854年1月4日,英法舰队进入黑海,为土耳其运输船队护航。这只舰队规模十分可观。英国舰队拥有11艘主要战舰,而法国舰队拥有14艘,并且装备了更多的舷炮,超过100门舷炮的军舰共有8艘(法国5艘,英国3艘)。英法舰队战舰由风帆和蒸汽混合驱动,机动优势非常明显。一天之后,土军在西塔特击败俄军的进攻,这是俄军的一翼。正在加载克里米亚战争的想像复原图1854年2月6日,俄国宣布与英法断交,作为英法联合舰队驶进黑海的回应。10日,英国和平代表团到达俄国作最后的外交努力并面见了沙皇。双方分歧很大,沙皇担心与英法开战,但也不愿意就此退让,尼古拉对英国特使讲:“你们不

各国骑兵

世界上最早的骑兵----亚述骑兵 马在战争中的应用应归功于游牧民族。早在公元前两千年赫梯人就用双驾轻型战车横扫腓尼基,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而最早的正规骑兵则是公元前9世纪出现的亚述骑兵。 那时候的骑兵个个都是马术高手。三千年前,还没有马鞍和马镫,只用缰绳控制马需要很高深的技巧。那时的骑手坐在光屁股的马背上,他们的脚高高蜷起,这是个极不舒服的位置,所以当时的缰绳很短很硬,不仅用来控制马还当成把手。马嚼子很长很宽,即使骑手用力拉缰绳,也不会将之拖出来。

亚述军队中有三种骑兵:轻骑兵,由亚述帝国统治下的游牧民族组成,装备弓箭和标枪;骑弓手,身穿硬皮甲;重骑兵,装备长矛和剑,负责近战接敌。后来,骑兵逐渐取代战车的地位,而后者变得越加笨重,四匹马拉的战车最后成了步兵的运载工具。亚述弓箭手出现于帝国晚期,马的高度用当时的标准说是14手长,大概就是150公分左右。马的颜色是典型的阿克汗-特克马,今天在土库曼一代还有这样的品种,也是伊朗马的近亲。

最具重量级的骑兵部队--拜占庭重骑兵 10世纪时,拜占庭重骑兵是当时身价最高的雇佣兵,拥有最好的装备和最高的作战技巧。重骑兵的骑手们,身上披着铠甲,使用长矛和弓箭,同时兼有机动的“射击力”和“冲击力”。他们使用的长矛在四米左右,枪尖上长三角形矛旗的颜色根据所属部队各有不同;佩剑的刃长90公分上下;马鞍旁悬挂的革囊可以放上几支标枪。 拜占庭重骑兵穿着多层铠甲,最里面的是锁子甲,中间是鳞甲,再外层用薄铁片穿编成板块装甲。最后罩上一件短袖的长袍,袍子两公分厚,内衬一般是棉花,也有皮革或者毛毡。小腿上包着铁制的胫甲,前臂上裹着同样铁制的护臂。马铠也用薄铁片,层层遮盖。果然有资格称为超重装,厚重到牙齿。

2020届广东省东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统考6月模拟考试(最后一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东莞市2020届高三第二学期第二次统考(6月) 高考冲刺试题(最后一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在已知的西周早期墓葬中,按照随葬品的多少、葛室的大小等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但不同类型墓弗中铜器的数量及组合,没有形成一定的比例。以此为证据可以说明当时 A.阶级分化不明显 B.贵族特权被削弱 C.礼仪尚未制度化 D.血缘关系的弱化 25.史学家司马迁认为,汉族四周的匈奴、南越、东越、西南夷等族,都与汉族一样是黄帝后裔,甚至朝鲜也与黄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华夷共祖”的思想 A.消弭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B.说明了中华民族意识的形成 C.迎合了大一统政治的需要 D.反映了司马迁严谨的史学观 26.敦煌文献中唐天宝之前户籍上没有自买田的记载,而天宝六年(747年)以后,户籍中买田的记载明显增多。这说明当时 A.地主土地所有制瓦解 B.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 C.西北农业生产力衰退 D.均田制日益遭到破坏 27.晚明时期,江南地区许多农民一大早就把自己纺的棉纱和织的布拿到市场上去卖,买回原棉或者棉纱,然后回到家里再纺纱或织布。次日他们再去市场上这样交易一圈。这一现象 A.推动了朝贡贸易繁荣 B.反映了农产品的商品化 C.加速小农经济的瓦解 D.不利于新生产方式发展 28.在1843年的虎门谈判中,英方要求中国对香港贸易自由化。中方为此发布告示:“若内地商民愿赴该岛(香港)买卖,即就近报明各海关,应照新例完纳货税,请领牌照,乃方准出口营生;若不请牌照辄往买卖者,查出以私贩及违禁下海论罪。”这表明清政府 A.尝试维护国家权益 B.厉行闭关锁国政策 C.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D.同意实行“协定关税” 29.1917至1919年,在《新青年》中“十月革命”被提及的次数极少,1919年以后逐渐增多。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国内主要矛盾发生转变

从徒步步兵进攻闲谈步兵战术

[征文栏] 从徒步步兵进攻闲谈步兵战术 [复制链接] kgb1059 发短消息加为好友kgb1059 当前离线活跃1318 性别男 UID433833 帖子341 主题7 精华3 龙晶4 龙威0 积分12 阅读权限100 好友2 分享0 记录0 日志0 注册时间2010-7-28 最后登录2012-6-2 . 牙牙学语的幼齿龙 牙牙学语的幼齿龙, 积分 12, 距离下一级还需 38 积分 主题7 精华3 龙威0 积分12 好友2 注册时间2010-7-28 . 我是龙珠 1# 发表于 2011-8-18 23:1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打印 前言: 徒步步兵战术是一切步兵战术的基础,任何一个国家初级指挥人员的必修课。战术的基本问题是兵力、火力和机动,围绕这三个基本问题并结合具体情况就是步兵战术基本内容。随着自动武器和管退速射炮的装备,自日俄战争起到一次大战各国步兵战术都进入了集群式散兵战术时代。徒步步兵战术在此也进入了其巅峰状态;而后由于机械化装备的大量装备,徒步步兵战术又构成了乘车步兵战术的基础。本文即围绕徒步步兵分队(营及营以下)战术展开。本文中所述步兵单位,如无特别说明,均为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我国军队。

步兵分队进攻战术概说: 20世纪随着机枪和迫击炮的装备,步兵分队的火力密度大大提高了;而步兵防御阵地也逐渐演变到有较强稳定性的线式防御阵地,野战阵地广泛采用土木工事。此时步兵要想突破敌方防御阵地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战术问题展开:强大的火力是进攻的先决条件;在步机枪火力威胁下,步兵必须以散开战斗队形实施冲击;只有将火力、兵力、机动结合起来突破才有希望,各兵种间协同作战成了战术的重要内容;为减少火力杀伤增加战斗突然性,必须隐蔽接敌;采取侧翼攻击、迂回等手段比正面攻击更为有利。以下将以步兵连进攻战术和作业流程为例说明。 从散兵线到集群散兵战术: 火器时代的步兵战术也是随着火器占兵器数量的提升和火器性能提高,继承冷兵器时代步兵战术发展而来的。早期前装火绳滑膛枪时代,由于枪支发射速度慢、精度差,步兵战术依然延续了冷兵器时代的方阵战术。之后的燧发滑膛枪由于步枪射速的提高,步兵战斗队形演逐渐变成横队“三段交替发射”式;从拿破仑战争到克里米亚战争时期,为了方便突破还广泛的采用了纵队队形,同时为了发挥刺刀的作用在敌前采用密集队形刺刀冲锋击垮敌作战队形的例子也非常常见。随着速射武器和野战炮装备数量的进一步提高,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已经开始广泛运用散兵战术,防御也开始注重构筑野战工事。日俄战争的实例则证明了再机枪、速射炮和防御工事面前步兵进行密集队形集群冲锋无异于自杀。 野战工事、机枪、速射炮大大的改变了战场的格局和步兵战术;到一战初期,各国防御战术已经普遍由单一防御基点形成防止迂回、渗透的线性野战工事阵地。地雷、铁丝网等工程障碍也开始广泛得到运用,更加登峰造极的是一战中防御阵地已经从单线式进化到多道堑壕、障碍物组成防御地带,甚至是数到防御地带。 到一战时,各资本主义列强的步兵进攻队形已经普遍过渡到多道疏开的散兵线。散兵线通

纵论拿破仑战争时代的各国名将

纵论拿破仑战争时代的各国名将.txt和英俊的男人握握手,和深刻的男人谈谈心,和成功的男人多交流,和普通的男人过日子。纵论拿破仑战争时代的各国名将 那个时代的将军与现代不同,更讲究个人的勇气,品质,和骑士气概。 先说法军元帅。1806年拿破仑称帝时封了18位帝国元帅,马塞纳,达武,缪拉,拉纳,朱诺,奥热罗,贝尔纳多特,内依,苏尔特,贝尔蒂埃,贝提埃,马尔蒙等都是,这些人同时都封公爵。后来9年的战事中陆续又封了一些元帅,象麦克唐纳,乌迪诺,格鲁西等,这些人中评家褒贬不一,大致获赞扬较多的总有达武,马塞纳,拉纳,缪拉。我个人欣赏达武,贝尔纳多特和马塞纳。我评判的标准是拿破仑不在的时候独立作战的能力和战绩。因为拿破仑是数百年不出的军事天才,法军将领大多数只要充分领会,积极执行他的意志就好打胜仗,拿破仑提拔将领也偏重听话型的。 达武是最能独当一面的。他30出头就受封元帅,是最年轻的法国元帅。最能体现他能力的是对普鲁士一战。奥斯特里茨“三帝会战”法军大胜之后,普鲁士对法宣战,拿破仑麾兵分进合击希望捕捉普军主力击破之。双方都不清楚对方主力所在,结果是拿破仑“大军团”主力在耶拿遭遇了普军前锋,误以为是普军主力,各军紧急收拢,从行进中投入战斗,痛快淋漓地吃掉对手,但法军中独独缺了达武的第三军。却原来达武行进途中遭遇了真正的普军主力和后卫5万人,不但普王御驾亲征,而且总司令不伦瑞克公爵和(后来最终击败拿破仑的)布吕赫尔都在。达武把自己的3个师1万5千人紧急展开,大战的结果不但没被普军吃掉,而且以一个军击败了普军全军,不伦瑞克公爵伤重而死。普军还盼前锋回援,结果听到的是前锋被拿破仑击溃的消息,立时军心涣散,兵败如山倒。达武的军也伤亡过重无力追击,但拿破仑这时候已经闻报,立即全力以赴追击。这就是耶拿-奥尔施泰特双重会战,结果是普鲁士一战崩溃,全境被法军占领,向法国投降,连布吕赫尔也在逃到北海边的什切青后作了法军俘虏。达武因这一战而被晋封为奥尔施泰特亲王。 1915年拿破仑复辟,达武没有随拿破仑出国作战而任巴黎留守。有评家认为没有带达武是拿破仑滑铁卢败因之一,如果那一战分出去的法军不是格鲁西带领而是达武的话,滑铁卢当天不会被布吕赫尔甩开,让布吕赫尔赶到战场汇合英国惠灵顿公爵击败拿破仑了。说得有理,但我认为拿破仑的部署是有原因的——他上次战败退位就是因为后院起火,留守巴黎的将领投降,这次当然要选自己信任而且有独立作战能力的大将留守后方。事实证明也对:拿破仑虽然最终失败,但达武不轻易认输,威胁要继续战斗,最终通过谈判至少为法军将领争取到了日后保留地位和兵权的条件。 其次是马塞纳。他资格老,1800年前就是拿破仑麾下北意大利军团的师长(那时欧洲还没有发明军这一级编制,军团下面就是师)。拿破仑离开北意大利远征埃及后担任北意大利军团司令。但他没有拿破仑那样的天才,敌不过优势联军(何况联军由俄国老将苏沃洛夫指挥),处境困难。我说这也怪不了他,那种情况下除了拿破仑曾经打过胜仗外,换谁也不行。拿破仑从埃及回巴黎经雾月政变任第一执政后组建“大军团”经略北意大利和奥地利,命令被围在热那亚的马塞纳坚守以牵制奥军主力,马塞纳还是很好的完成了任务,最后弹尽粮绝不得不向奥军投降,但那时拿破仑已经率组建好的“大军团”出其不意的越阿尔卑斯山出现在奥军背后。所以说马塞纳的苦斗是拿破仑几个月后马伦哥大捷的基础。马塞纳后来封帅以后参加了拿破仑的各个胜仗,屡立战功。但1812年征俄的败仗没有参与,大概是退休了。 还有贝尔纳多特,他是个传奇人物,长期担任“大军团”第一军司令,打仗不一定明显

18学年高中历史专题3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较量四拿破仑时代的欧洲民主学案人民版选修2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3 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较量 四 拿 破仑时代的欧洲民主学案 人民版选修 2 一、拿破仑上台 1.背景 (1)举世瞩目的法国大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革命意识深入人心。 (2)“热月政变”后上台的督政府,内不能安邦,外不能御敌,使法国人民大失所望。法国急需一把“利剑”。 2.上台 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建立了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拿破仑上台的必然性和偶然性:①必然性:督政府的软弱,外敌的进攻,大资产阶级需要强权人物巩固自身利益,拿破仑本人具有军事才能和威望。②偶然性:此时法国需要有一个军事独裁者稳定局面,即使没有拿破仑,也会出现另外一个人物,所以具有偶然性。 二、“绞杀”与“继承” 1.帝制建立 1799—1804年间,拿破仑实际上是法国的独裁者;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 2.主要政策 (1)政治上: ①实行中央集权制。组建高效、集权的政府机构;强化军队、警察等国家机器,平息叛乱,稳定局势,坚决打击封建复辟势力。 ②取消出版、言论自由,禁止工人结社罢工等措施广受批评,被认为是对革命的“绞杀”。 (2)经济上:进行财政改革,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竞争和使用机器生产,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3)教育上:创办公立中学和法兰西大学,建立了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4)法律上: [深化认知]

①拿破仑颁布了《民法典》,这是资产阶级制定的第一部民法典。 ②法典保护私有财产,确认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契约自由”的原则。 (5)对外战争: ①多次打败反法联盟。 ②法军所到之处,摧毁封建秩序,推行资产阶级改革,传播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民主原则,对欧洲的民主化进程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拿破仑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并非历史的倒退,而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必然结果。法兰西第一帝国在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发展资本主义方面具有重大功绩,但也出现了取消出版、言论自由、禁止工人结社罢工等反民主措施。 三、帝国的末日 1.原因 (1)拿破仑帝国盛极一时,是靠强权和武力维系的,根基并不牢固。 (2)各地的反抗斗争更是此起彼伏,使战车上的拿破仑疲于应付。无休止的战争早已超出了革命的需要和范畴,法国人民不堪重负,开始滋生厌战情绪。 (3)实行大陆封锁政策。这种违背资本主义经济开放原则的做法,使拿破仑政权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拿破仑帝国覆灭 (1)1812年,拿破仑亲率大军远征俄国,结果兵败莫斯科。 (2)欧洲各国组成反法联盟,1813年,在莱比锡进行的大决战中,拿破仑失败,帝国随之瓦解。 (3)1814年,拿破仑退位,路易十八登上王位,波旁王朝复辟。 (4)1815年,拿破仑指挥法军在比利时的滑铁卢与英、普联军展开决战,结果法军失败。拿破仑再次退位,法兰西第一帝国彻底覆灭,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 拿破仑对外战争的性质前后不同:前期是反对欧洲反法联盟干涉法国革命的进步战争,后期转变为掠夺和奴役其他民族的侵略战争。其后期对外的侵略性战争,遭到欧洲人民的广泛反抗,这是拿破仑帝国崩溃的主要原因。 探究点一 拿破仑的统治 [深化认知] [深化认知]

拿破仑战争时期的波兰军团

拿破仑战争时期的波兰军团 拿破仑时代的波兰军团是指在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在法国军队中服役的众多波兰军事单位。在1795年波兰被第三次瓜分后,很多波兰人相信革M的法兰西以及他的盟友将会对波兰伸出援助之手。法国的敌人包括了波兰的三个瓜分者——普鲁士、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以及沙皇俄国。鉴于这种情况,很多原先的波兰陆军士兵、军官和志愿者向外国移民,其中很多前往了意大利(也正是因此,引出了一种说法,即“意大利的波兰军团”)和法国(并在那里加入了当地的法国军队)。 来自波兰的的军事人员迅速飙升到了数千人。在拿破仑?波拿巴的支持下,波兰军队初步成型了。拿破仑允许了波兰军队使用自己的军衔,并且由波兰军官担任指挥职务。自此广为人所知的“波兰军团”才被正式载入历史,其实质为一支法军指挥下的流亡军队。其中著名的领袖包括:扬?亨利克?东布罗夫斯基(后波兰陆军骑兵大将——译者注)、卡罗?塔杜斯、约瑟夫?维比茨基(波兰国歌《波兰没有灭亡》的作者——译者注)以及安东尼?阿米尔卡?科辛斯基。 波兰军团在整个拿破仑战争中,几乎参与了所有战役。他们的汗水与鲜血洒在了从西印度群岛到意大利,甚至埃及的广褒大地上。当1807年,华沙大公国成立时,很多军团中的老兵组成了一支以约瑟夫?波尼亚托夫斯基为核心的公国军队。1809年这支部队在对奥地利的战争中凯旋而归。皇帝胜利的光环引领着波兰士兵们同法军一同战斗着,直到1812年侵俄战争。

扬?亨利克?东布罗夫斯基

后来的法国元帅——波尼亚托夫斯基亲王 扬?亨利克?东布罗夫斯基曾是一名波兰—立陶宛联邦军队的高级军官。在联邦被摧毁的后一年,即1796年,他被拿破仑召唤到巴黎开始新的工作。不久之后,他就被授权在法兰西的附庸——阿尔卑斯共和国【译者注一】组建波兰军团。与此同时,他被新成立的伦巴第共和国政F授权组建一支新的第二军团作为新共和国陆军的一部分。

导与练人民高中历史选修检测:专题三 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较量 四 拿破仑时代的欧洲民主 含答案

四拿破仑时代的欧洲民主 编者选题表 知识点题号 拿破仑上台 1 “绞杀”与“继承”2、4、5、6、7、8、9 帝国的末日3、8 一、选择题 1.拿破仑说:“我有时是狐狸,有时是狮子,进行统治的全部秘密在于要知道什么时候应当是前者,什么时候应当是后者。”下列哪一事件体现拿破仑有时是“狐狸”( ) A.雾月政变 B.建立起执政府 C.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D.颁布《民法典》 解析:A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拿破仑把握住时机,于1799年从埃及只身潜回法国,发动雾月政变,建立了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体现了其“狐狸”的一面。 2.(2015大连月考)如图是油画《拿破仑加冕仪式》,在1804年拿破仑加冕仪式上,当时他说:“我只能做一个加冕的华盛顿。”下面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拿破仑肯定了罗马教皇的地位 B.拿破仑维护了法国资产阶级利益 C.拿破仑恢复了法国的封建君主制度 D.拿破仑表明了与华盛顿一样都是共和主义者 解析:B “加冕”的含义是君主,“华盛顿”喻义指资产阶级代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答案为B项。 3.拿破仑登基之后,几年之内就建立了一个法兰西大帝国,盛极一时,但最终被欧洲反法联军推翻,建立了复辟的波旁王朝,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 A.拿破仑的独裁统治不得人心 B.拿破仑的独裁损害了资产阶级利益 C.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力量弱小 D.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引发了欧洲的民族主义 解析:C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拿破仑与欧洲反法联军的斗争从性质上来说属于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违背资本主义经济的开放原则,使拿破仑政权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故选C。 4.(2015安阳期末)有学者认为,“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这主要是因为它( ) A.超越了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 B.克服了美国《独立宣言》的局限性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3.4 拿破仑时代的欧洲民主课后作业 人民版选修2.doc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3.4 拿破仑时代的欧洲民主课后作业人民版选 修2 一、选择题 1右图所描述的历史事件是法国督政府被推翻,这一历史事件对法国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 A.法国从此告别了君主制时代 B.标志着法国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 C.推动法国革命进入高潮阶段 D.开始了拿破仑统治法国的新时期 解析:1799年,拿破仑通过雾月政变,推翻了督政府,攫取了法国的政权,从此法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答案:D 2法国文豪巴尔扎克曾有这样的描述:“军人们听到拿破仑被任命为共和国第一执政时,都高兴得眉开眼笑。因为他们第一次看到他们同行中的一个人能够主持国政。”拿破仑能够成为第一执政的社会环境是( ) A.法国保王党人急需复辟专制制度 B.反法联盟反对法国实行共和制 C.拿破仑通过战争赢得了崇高威望 D.法国需要强权人物来维护利益 解析:督政府统治期间,对内不能解决社会经济问题,造成政局动荡不定;对外无力抵抗欧洲一些国家对法国的武装干涉和入侵。动荡中的法国迫切需要一个强权人物来维护革命成果。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拿破仑通过雾月政变登上法国最高政治舞台。 答案:D 3《民法典》是一部资产阶级民法典,它体现的资本主义原则包括( ) ①民主共和原则②自由平等原则③所有权原则 ④契约原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法典》内容十分丰富,确立了资产阶级私有财产原则、契约自由原则、损害赔偿原则和自由平等原则。

答案:B 4当你研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时候,会发现拿破仑( ) ①尽力保护革命成果,维护共和制度②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③推动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觉醒④征服了英国和俄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拿破仑“踢开共和,建立帝制”,在对外战争中捍卫了大革命的果实,推动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但未能征服英国和俄国。 答案:B 5法国大革命中,英国多次组织反法联盟对法国进行干涉,这主要是为了( ) A.阻止法国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B.阻止法国革命蔓延整个欧洲 C.帮助波旁王朝重新统治法国 D.维护英国在欧洲的霸主地位 解析: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取决于该国的国家利益。英法之间曾发生长期的争霸战争。通过战争,英国取得了欧洲乃至世界霸主的地位。这一时期,英国干涉法国革命,主要目的在于防止法国强大,维护自己在欧洲和世界的霸主地位。 答案:D 6观察右图,塑像中的拿破仑一手持剑,一手握住一卷文稿高高举起并指向远方。这尊塑像寓意着( ) A.拿破仑是一位不可一世的君主 B.拿破仑用武力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方向 C.拿破仑致力于用武力征服世界 D.武力征服和颁布法典是拿破仑的两大成就 解析:剑象征着武力和对外征服;高高举起的文稿,象征着《民法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答案:D 7拿破仑帝国在欧洲盛极一时,这种强盛只是表面上的,主要是因为( )

拿破仑的兵法理论

拿破仑的兵法理论 (一)指挥的统一: 拿破仑认为指挥的统一是战争中的第一要件。因此,当他接管意大利军团的时候,他就希望能为指挥的统一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一七九六年,他曾经上书督政府说:政府对于将领应有完全的信任,准许他有充分的行动自由,并只指示他所应达到的目标。假使这个目标是合理的,则这便可以算是一个完美的定义了。 在论及指挥的军事单一性时,他说:在军事行动中,就只征询自己的意见,而在外交方面,我却征询一切人的意见。在一七九六年的战役中,拿破仑又说:我在这个战役中是不曾与任何人商量过的,假使我被迫必须协调我个人与他人的行动,则结果又将会一无所有。只要环境许可,则指挥的统一便是要求集中所有一切可以动用兵力于主战场上,并由一位主将作单独的指挥,可是一个无知或软弱的政府所具有的共同趋势,却是想分散其兵力以来掩护所有一切的要点。拿破仑的许多胜利,都是以这个统一指挥的观念为基础的,他说:在战争中人不算什么,只有一个人足以代表全体。和将部队交给一位坏的将领,其效果远比交给二位优秀的将领要好。 (二)将道: 拿破仑曾经有过下述的意见;将军的必要素质即为决断;将领不应靠想象描绘情势,他的情报应像望远镜的透镜般清楚;一位将军若必须透过他人的眼睛来看东西,则他对于军队也就不能作合理的指挥;在战争中,成功是要靠慧眼,并在会战中发现心理性的时机。在奥斯特利兹战役中,假使我提前六小时发动攻击,那么我便会失败了。意志、性格与胆量才使我之所以为我,反而言之,一支驯鹿所率领的狮军,是绝不可能再成为狮军的。 (三)武德: 拿破仑对于他的部下,他总是尽量激发他们的虚荣心,并且消灭他们的恐惧和增强他们的信心,以使一个谨慎小心的动物变成一个战士。他对于部下并不是靠金钱收买的,他说:金不能购买勇敢,相反的,他是诉诸于他们的荣誉感。当他征意大利时,他说:在意大利我们总是一对三,但是人员对我具有信心,所以决定胜利的因素不是数量而是精神力量。他又说:使一支军队获得力量者不是部队的数量,而是他们的忠贞和豪气。在某次的当日命令中,拿破仑曾经这样的写着:一位营长不应该休息,直到他对于一切的细节都完全熟悉时为止,指挥了六

克里米亚战争简介

克里米亚战争简介 "克里米亚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列宁语)。沙皇的失败,使它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国内外威信扫地,加速了1859—1861年革命形势的到来,促进了农奴制危机加深并走向崩溃。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克里米亚战争简介,希望你喜欢。 克里米亚战争分析中文名称:克里米亚战争 参战部队:俄国军队(含保加利亚志愿军)、英法联军(含土耳其军、萨丁尼亚军) 战争结果:英法联军获胜 时间:1853年7月—1856年2月 地点:克里米亚半岛、巴尔干半岛、黑海、波罗的海 人物:费兹罗伊;萨默塞艾马布勒;让;雅克;佩 克里米亚战争详情锡诺普海战 整个10月俄土两军都在进行战略机动,以求在多瑙河下游取得相对于对手有利的态势,1853年10月28日土耳其军队战场指挥官奥马尔;卢特菲帕夏非常成功的率军从多瑙河南岸宽大的正面渡过多瑙河。1853年11月4日,土军在奥尔特里查击败匆匆赶来的俄军。补给是双方都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巴尔干战场远离俄国的政治中心,尽管俄国已经有多次对土战争的经验,但补给仍然是限制俄军行动的主要问题。对土耳其而言,虽然君士坦丁堡距离战场较近,但巴尔干

山脉和当地居民的叛乱使得运输也十分困难。多瑙河航运发达,利用海运成为双方补给的必然选择。争夺黑海制海权显得尤为重要。 11月27日,一只土耳其小型舰队到达希诺普港。土耳其舰队指挥官命令部下不准首先开火。不久他就发现六艘俄国战列舰在港外巡弋。他发出急件请求增援,但杳无音信。这些俄国战列舰从一百英里外的塞瓦斯托波尔赶来,属于俄国黑海舰队,由海军中将帕维尔;斯捷潘诺维奇;纳希莫夫指挥。11月30日早晨,俄国舰队进入希诺普湾要求土耳其舰队升起白旗投降,土耳其指挥官拒绝投降并下令开炮,几分钟后俄国战列舰开炮。当早晨结束时,俄国舰队取得完全的胜利。俄国俘虏土耳其指挥官奥斯曼—帕夏,土耳其7艘护卫舰和2艘轻巡洋舰被击沉,土军死伤3000人。 这是木制风帆战列舰最后的辉煌也是俄国黑海舰队最后的辉煌,本次海战也作为帆船舰队时代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交战而载入史册,正是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蒸汽动力战舰被英法广泛使用,技术兵器的优势大大体现出来。而战前拥有4艘120门炮战列舰,12艘84门炮战列舰和4艘60门炮巡洋舰以及大量辅助舰的俄国黑海舰队不久就消失了。消息很快传到伦敦和巴黎,两国的舆论迅速升温(在英国,锡诺普海战被更是渲染为锡诺普属杀),两国民意高涨,要求政府采取行动。 锡诺普海战的胜利,是俄国在战略上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俄国的胜利就意味英国和法国在地中海地区利益的损失,因此两国很快参战。

拿破仑时代欧洲主

知识点一拿破仑上台 1 背景 (1)举世瞩目的法国大革命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革命意识深入人心。 (2)“热月政变”后上台的,内不能安邦,外不能御敌,使法国人民大失所望。法国急需一把“利剑”。 2 上台:1799年11月,拿破仑发动,建立了资产阶级军事独裁统治。 思维拓展一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不是历史倒退的原因 提示:(1)帝国的建立没有使法国经济回到封建社会,帝国仍是大资产阶级政权。 (2)拿破仑采取的政策肯定了反封建的成果,维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的社会经济秩序,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起了奠基的作用。 (3)拿破仑帝国时代,把被战争弄得筋疲力尽的法国推到了强盛的顶端。 知识点二“绞杀”与“继承” 1 帝制建立:1799~1804年间,拿破仑实际上是法国的,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帝。 2 主要政策 (1)政治上 ①实行中央集权制。组建高效、集权的政府机构;强化军队、警察等国家机器,平息叛乱,稳定局势,坚决打击。 ②取消出版、言论自由,禁止工人等措施广受批评,被认为是对革命的“绞杀”。 (2)经济上:进行财政改革,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竞争和使用机器生产,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3)教育上:拿破仑创办和法兰西大学。建立了较完整的教育体系。 (4)法律上 ①拿破仑颁布了《》,这是资产阶级制定的第一部民法典。 ②法典保护私有财产,确认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的原则。 (5)对外战争 ①多次打败反法联盟。 ②法军所到之处,摧毁封建秩序,推行资产阶级改革,传播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民主原则,对欧洲的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想一想,拿破仑为什么如此看重他的《民法典》?(教材P65) 因为这部民法典确认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契约自由”的原则,保护私有财产,保障信仰自由和职业自由,它体现了法国启蒙思想和法国大革命的精神,是资本主义民主在法律上的体现,它将大革命的成果以法律的形式保留下来。这是作为资产阶级代表的拿破仑梦寐以求的成果,因此拿破仑非常看重它。 知识点三帝国的末日1 原因 (1)拿破仑帝国盛极一时,是靠和武力维系的,根基并不牢固。 (2)各地的反抗斗争更是此起彼伏,使战车上的拿破仑疲于应付。无休止的战争早已超出了革命的需要和范畴,法国人民不堪重负,开始滋生情绪。 (3)实行政策。这种违背资本主义经济开放原则的做法,使拿破仑政权也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 拿破仑帝国覆灭 (1)1812年,拿破仑亲率大军远征俄国,结果兵败。 (2)欧洲各国组成反法联盟,1813年,在进行的大决战中,拿破仑失败,帝国随之瓦解。 (3)1814年,拿破仑退位,登上王位,波旁王朝复辟。 (4)1815年,拿破仑指挥法军在比利时的与英、普联军展开决战,结果法军失败。拿破仑再次退位,法兰西第一帝国彻底覆灭,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 思维拓展二 1 如何全面认识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提示:(1)从目的上看,具有多方面的原因:拿破仑的对外战争一方面是为了维护法国领土主权,捍卫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满足法国资产阶级争夺国外市场和争夺欧洲霸权的需要。(2)从性质上看,具有多重性质。拿破仑多次打败欧洲反法联军,保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这些战争是正义的。但是拿破仑也侵入意大利等国家和地区,奴役这些民族,这些属于侵略掠夺性质的战争,但客观上又有利于这些国家和地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农民的解放,具有进步性。拿破仑同俄国和英国的战争属于争霸性质的战争。 (3)从影响上看:正义的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侵略战争客观上传播了法国革命思想,冲击了欧洲的封建秩序,也引起了各民族和国家的反抗,导致拿破仑帝国的灭亡。 2 如何评价拿破仑? 提示:(1)功绩:颁布《民法典》等法典,建立一套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法制体系,《拿破仑法典》有利于打击封建复辟势力,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秩序和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对外战争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并把革命的思想带到了法军所到之处,动摇了欧洲大陆的封建统治。 (2)过失:拿破仑后期进行的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独立,掠夺了各国人民,招致了人民的反抗。他迷信武力,终于众叛亲离,最终导致灭亡。 练习题 1《拿破仑法典》是一部资产阶级民法典,它体现的资本主义原则包括() ①“主权在民”原则②自由、平等原则③所有权原则④契约原则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当你研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时候,会发现拿破仑() ①尽力保护革命成果,维护共和制度②建立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③推动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觉醒④征服了英国和俄国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 法兰西第一帝国的覆灭说明() ①拿破仑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②欧洲封建势力强于资本主义力量③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完全丧失 ④拿破仑统治违背历史发展的方向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4 拿破仑说:“我有时是狐狸,有时是狮子,进行统治的秘密在于要知道什么时候应当是前者,什么

启蒙时代的各国步兵

奥地利将领认为法国散兵根本动摇不了一支训练有素的步兵阵列,结果一连串战役中被法军散兵击毙了大量的将领,仅奥利特利茨一战就阵亡了近800位军官将领 法国猎兵虽然最后被奥地利骑兵四处追杀,但是他们高效的作战却还是让各国印象深刻,尤其是奥地利猎兵和大不列颠

的来复枪团都极为出色。 而法军猎兵的作用也在敌人的周旋下不断缩小,最后拿破仑干脆全师出击,而不再留下猎兵做辅助射击 波兰军团死战匈牙利军团,欧洲最英勇善战的两个“少数民族”深仇大恨一般互相角斗。 波兰人对于瓜分自己的奥地利恨之入骨,而作为奥地利军主力的匈牙利雇佣军团无疑是他们发泄的目标。

拿破仑很快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凡与奥地利军团作战,波兰军都被派往最前线,身先士卒的波兰军团让匈牙利军团吃尽苦头,同样优秀的军团匈牙利的无能指挥让匈牙利人在战斗中屡战屡败,屡败屡溃 匈牙利燧发枪步兵,作为佣兵虽然不能跻身三大佣兵军团,匈牙利人好战的个性仍然使他们值得信赖。

虽然佣兵价格昂贵,奥地利还是从匈牙利招募了大量步兵。但是奥地利很快意识到一支强大的佣兵一旦指挥无能也只不过是敌人嘴里的肉,几次大规模战役下来匈牙利燧发枪步兵的表现实在不堪入目。 他们需要一个伟大的将军来指挥,而那个伟大将军无疑就是卡尔大公 苏格兰高地步兵93团,这支因穿着方格裙而得名的部队拉开了骑兵彻底没落的序幕。

克里米亚战争俄军击溃了英军主力企图趁胜追击,在那个步兵只有用方阵才能打败骑兵的时代指挥官克林下达了一个带有英雄主义的决定: 整个兵团划出一条长长的细线,阻挡2500俄军重骑兵的追击,高地步兵在该战中表现出了骇人的沉着,即使是战刀即将划向头时也无比冷静,用鲜血和沉着抵抗住了三轮骑兵冲锋取得最后胜利,此战之后高地步兵名扬天下

国际关系史期末复习提纲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国际关系史 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战争时期的国际关系 一、拿破仑执政时期的法国外交和国际关系 1. 背景:法国大革命 18世纪,法国是欧洲人口最多、国力最强大的国家; 君主专制制度在路易十四时代达到顶峰; 18世纪末,法国资本主义发展。 启蒙运动发展:摧毁专制主义和封建特权; 北美独立战争使法国国库空虚,征税遭到反对; 1789年召开三级会议,是法国自1614年之后第一次举办的三级会议,也是法国历史上最后一次。三级会议由三个阶级的代表全体国民的构成:第一阶级(教会)、第二阶级(贵族)和第三阶级(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农民等)。 2. 拿破仑的政策 《提尔西特和约》Treaties of Tilsit 第四次反法同盟以1807年法国同俄、普分别签定《提尔西特和约》而结束。 1807年7月7日,法俄最后缔结《提尔西特和约》,包括三个条约:附有秘密条款的《法俄和约》;矛头指向英国的法俄《攻守同盟条约》;关于俄国把卡塔罗海湾和爱奥尼亚群岛归还给法国的《补充提纲》。1807年7月9日,法普之间也签订《提尔西特和约》:普鲁士承认了领土变更和华沙大公国,普鲁士领士人口减半。普鲁土俄国加入大陆封锁体系。 标志第四次反法同盟失败,标志拿破仑霸权顶峰,实质是法俄瓜分欧洲 三国瓜分波兰 在欧洲民族国家大多作为专制君主国家崛起的十五六世纪,波兰走的另一条路:国王由全体贵族选举产生,只有议会才能制定法律。这是一个有国王的共和国,与英国政体颇为形似。但她没有英国的富有和四面环海的天然屏障,也没有山脉构成的屏障和确定的边界,而邻国是与她敌对并虎视眈眈觊觎着她领土的俄罗斯、普鲁士、奥地利这三个大君主。 1772~1795年俄、普、奥三国对波兰的3次瓜分。 第一次瓜分(1772)第二次瓜分(1793)第三次瓜分(1795)使波兰-立陶宛联合公国灭亡,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始复国。 (历史上,波兰曾有两次遭到外敌的入侵和占领第一次在1795--1918年间,被沙皇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三国瓜分灭亡,长达123年之久。第二次在1939--1944年间,被德国法西斯占领。) 莱茵联盟Confederation of the Rhine 为了巩固在德意志中西部的统治,1806年7月,拿破仑建立莱茵联盟。 德意志西部和南部的十六个小邦以和法国缔结攻守同盟为基础,在拿破仑的保护下结成联盟,主要用以对抗德意志的两个主要国家奥地利和普鲁士。1807年《提尔西特和约》签定以后,又有二十个德意志小邦加入联盟。 莱茵联盟的使命,是作为法国东部莱茵河边界上的军事和政治的屏障,也是法国与两个最大的德意志国家(奥地利、普鲁士)之间的缓冲地带,同时又是拿破仑在德意志进行统治与实行掠夺政策的工具。 大陆封锁政策Continental System 大陆封锁政策是拿破仑在对英斗争中,企图摧毁英国势力所采取的一个政策。英国从1804年起就对法国实施海上封锁,力图从经济上扼杀法国。

拿破仑--步兵排枪时代各国精锐部队

苏格兰高地步兵93团,这支因穿着方格裙而得名的部队拉开了骑兵彻底没落的序幕。克里米亚战争俄军击溃了英军主力企图趁胜追击,在那个步兵只有用方阵才能打败骑兵的时代指挥官克林下达了一个带有英雄主义的决定:整个兵团划出一条长长的细线,阻挡2500俄军重骑兵的追击,高地步兵在该战中表现出了骇人的沉着,即使是战刀即将划向头时也无比冷静,用鲜血和沉着抵抗住了三轮骑兵冲锋取得最后胜利,此战之后高地步兵名扬天下(一直到一战还是如此)

俄罗斯滑膛枪步兵,埃劳一战让拿破仑彻彻底底的感受到了俄国步兵那令人发疯的坚强意志。当缪拉的1万胸甲骑兵击溃俄军准备欢呼胜利时俄国步兵竟然重新组织起了战斗队列,把冲入阵中的胸甲骑兵包围,拿破仑不得不派近卫掷弹骑兵支援重新冲击俄军打开缺口,令人震惊的是俄军竟然又重新集结。直到最后轻骑兵再次支援冲锋才击溃俄军(壮哉大俄罗斯!)

滑铁卢中苏格兰高地警卫团,这是一支让战神内伊止步的欧洲最强步兵,他们配得上最强这两个字!他们是第一个承受1万多法国重骑兵践踏的英军方阵,胸甲骑兵凭借强大的冲击力直接打开缺口冲进阵中大肆砍杀,苏格兰却比以前更勇猛,风笛声更加嘹亮。一首“黑熊”,让我们可以明白一个帝国是如何靠一群在危难面前视死如生的绅士中一步步走 向强大,走向辉煌(连胸甲骑兵都干不过他们?)

法国老近卫军,令欧洲闻之色变的精锐禁卫军!他们的老来自于资历,法国规定进入这支部队要有三次战役经历,但是他们绝不只是三次,大多数都身经百战。任何部队一旦在战场上看见老近卫军的熊皮高帽只会不住的后退,因为他们出现的时候,即是法军即将冲锋肉搏的时刻。老近卫军不懂得什么叫站立射击,他们只懂得前进,然后杀死敌人(看帽子像掷弹兵,绝对的王牌,不用给他们子弹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