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特色小镇

体育特色小镇

体育特色小镇
体育特色小镇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理论体系与实证研究

产业集群理论视域下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路径研究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一、特色小镇介绍

1.特色小镇在中国属于新生事物,发端于2000年左右浙江省,最初的雏形是“条

块经济”小镇,经历了4个版本:小镇+“一村一品”(1.0版),小镇+企业集群(2.0版),小镇+旅游休闲(3.0版),小镇+特色产业(纳入城市,

4.0版)。

特色小镇定义:特色小镇是新型精品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找准产业定位,进行科学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实行产城融合、服务配套、管理健全的发展模式。

(体育总局)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定义为:以运动休闲为主题打造的具有独特体育文化内涵、良好体育产业基础,运动休闲、文化、健康、旅游、养老、教育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空间区域、全民健身发展平台和体育产业基地。

体育特色小镇是什么?它是特色小镇的下位概念,又是运动休闲小镇的上位概念,具体如何定义,有待研究。

2.特色小镇的特征:产、城、文、人、旅一体化。

3.特色小镇的要求: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

“活而新”。

3.体育特色小镇不同于运动休闲小镇,不同于体育综合体,必须具备“产业、居

住、文化、旅游”几大要素。

4.体育小镇的产业形态大致可以分为:

(1)康复、康养、运动疗养

(2)体育运动文化、教育、培训

(3)体育赛事

(4)运动体验、参与运动挑战极限

(5)体育器材、设配生产

(6)休闲与健身

(7)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基地

(8)体育传媒、体育中介

5.体育小镇的主体产业必须与其他相关配套产业融合

二、问题意识——选题

1、理论上:作为新生事物,在探索和推进过程中,特色小镇的发展理念、规划

路径、政策协调、体制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盲区和难点,理论体系不完善,体育特色小镇更是理论论证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就仓促上马,总局对体育特色小镇本质认识不足,申报小镇更是在一头雾水的情况下,一拥而上,导致建设中缺乏理论指导,困难重重。

从评价体系而言,国家出台了《特色小镇认定标准》,从5个指标进行笼统模糊认定,定性指标为主,科学性较差;浙江省2018年1月出台了《特色小镇评定规范》,1+X,即共性指标+特色指标,但目前还没有体育小镇相关的评价标准或体系。

2、实践上:出台运动休闲小镇建设后,2017年体育总局共批准了96个建设单位,据了解,很多小镇是在指标分配政策下,盲目申报,有些小镇根本不具备特

色发展的条件。体育总局依据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2018年暂停审批运动休闲小镇。

3、发展理念上:

(1)国外的特色小镇都是经过特色的资源禀赋加上文化的沉淀,内生而成(芬兰的皇后冰雪小镇、温布尔顿网球小镇)。

(2)中国是事实:浙江600多个原来的建制镇演变成特色小镇,没有一个是正式规划出来的,将来也不可能规划。

(3)不宜采用审批制:不能按地域分配,应当按科学的既定标准引导和扶持,审批制会误导申报单位,误以为审批成功了国家或政府就会帮忙建好。

二、选题的背景

1.十九大首次提出乡村振兴计划——美丽中国——生产、生活、生态一体化——精准扶贫。

2.新型城镇化——就地城镇化。

国外发达国家城镇化进程:“三大人口迁移”

第一次:从农村到城市

第二次:从城市到郊区

第三次:从郊区到乡村都市

德国城市化率达到90%以上,而70%的人口居住在小城镇。所以特色小镇可以成为中国新型城镇化实践的主战场。

3.体育产业发展的孵化基地——体育产业新市场——体育+

4.产业结构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产业集群

5.全民健身,健康中国

6.传承地方文化

三、研究要解决的问题

1.剖析体育特色小镇本质,正本清源。

(1)实践上:借鉴国内成功特色小镇和国外成熟的体育特色小镇。

(2)理论上:从产业集群理论和博弈均衡理论出发,阐述体育特色小镇应该是怎样的形态和本质。

2.讨论采用审批制还是认定制?或者根本不需要审批和认定,地方政府根据评体

系评估认可的体育特色小镇就可以上马推进,且政府给予政策扶持和引导。

3.探讨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路径。

4.建立体育特色小镇建设事前评估体系,或者建立体育特色小镇认定标准。

四、研究的困惑

如果体育总局永久性停止运动休闲小镇审批和建设,本研究的实践价值是否会大打折扣?

回答是否的。原因有五:

1.体育特色小镇≠运动休闲小镇

2.浙江的特色小镇实践和国外的体育特色小镇发展实践证明这个事物本身没有问题,可以很好地发展。

3.本次暂停项目,原因出在总局对体育小镇理论把握和实践认识上,亦出在地方政府传统依赖思想和一拥而上地申报上。

4.实际上,审批了之后总局的角色地位和作用非常小。

5.个人认为,体育特色小镇发展,可以脱离国家部委审批,需要的是地方政府科学引导和大力扶持,真正建设的主体是市场机制下特色产业主体。

五、研究内容

(一)如果研究体育特色小镇理论体系或建设路径(次研究学理型不强)

1、体育特色小镇概念的厘清、历史梳理、现实意义与发展机遇

2、体育特色小镇类型划分

3、体育特色小镇的基本要素

4、体育特色小镇发展路径

5、体育特小镇建设事前评估(相对粗鲁)

6、体育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动力分析

7、体育特色小镇发展的阻碍因素

8、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资金来源

9、体育特色小镇管理方式

10、成功的个案分析(国内外)

(二)如果研究评价体系构建

1、体育特色小镇概念的厘清、历史梳理、现实意义

2、体育特色小镇类型划分

3、构建体育特色小镇评价体系

4、评价体系实证研究

体育产业特色小镇主要类型与典型案例分析

体育产业特色小镇主要类型与典型案例分析 据国际经验显示,当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时,体育健身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201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7500美元,预计未来几年我国体育消费将迎来爆发。 接下来“体育+旅游”的消费趋势将会湮灭“专业式”体育和“观光式”旅游,“平民式”体育和“体验式”旅游渐成主流。未来,体育特色小镇将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一、体育特色小镇激发我国体育产业2.0蓝海市场 2015年我国体育旅游实际完成投资791亿元,同比增长71.9%。山地户外、冰雪运动、水上运动呈现井喷式发展,涌现一批健身休闲产业,“体育+休闲小镇”为热门趋势。可以预见,未来徒步、滑雪、潜水、滑翔、运动自行车、马拉松等新兴运动项目注入小镇,成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首要选择。 从数据来看,马拉松赛事数量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43%。目前国内运动自行车市场150亿元,尚存数倍增长潜力。伴随滑雪渗透率的逐年提升,国内滑雪装备市场有望达到162-270亿元。 政策密集出台吹起我国体育产业大发展的冲锋号。2014年10月国务院46号文件出台,体育产业展现出强大的内生动力,一直保持

着两位数的增速。国务院召开体育产业会议中提出,体育特色小镇是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载体之一,鼓励发展体育特色小镇对于体育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健身休闲重点运动项目和产业示范基地等为依托,鼓励地方积极培育一批以健身休闲为特色的服务贸易示范区。同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到2020年争取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全国各地涌现一批体育特色小镇。 二、体育特色小镇主要类型及发展特色 随着我国消费者对体育休闲、体验旅游方式的关注与青睐,更多的旅游、文化、健康等项目元素融入进体育产业,形成体育产业的新业态——体育特色小镇。当前国内外体育特色小镇主要呈现以下特色: 1以单项体育活动或赛事为核心 结合地理区位特征或地方体育产业特色,打造单项体育活动项目的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链的体育类特色小镇。如新西兰皇后镇聚焦户外运动、法国沙木尼体育旅游小镇发展滑雪特色运动等。

体育小镇方案设计

体育小镇方案设计

体育小镇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是设计中的重要阶段,它是一个极富有创造性的设计阶段,同时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设计者的知识水平、经验、灵感和想象力等。下面是体育小镇方案设计,请参考! 体育小镇方案设计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 健康中国,全民健身 " 理念深入人心,大众基本体育健身休闲需求出现井喷,体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而全国正紧锣密鼓建设中的各类特色小镇,给体育产业落地提供最好载体,体育小镇随之兴起。 其中,在特色小镇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省,便发文推动体育小镇建设,力争培育 3 — 5 个以体育产业为主要载体的特色小镇。京津冀地区也在借力 2022 年冬季奥运会,打造冰雪特色小镇。体育小镇的建设,将激活体育产业新蓝海。 所谓体育小镇,是指通过建设体育基地、体育设施、举办体育赛事等,形成可观看、欣赏和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行为,形成体育产业,进而发展观赏型体育旅游和参与性体育旅游,从而形成生态环境较好的特色小镇。 从目前国内外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情况来看,体育小镇主要呈现出三大特色。 首先,以单项体育活动或赛事为核心。结合地理区位特

征或地方体育产业特色,打造单项体育活动项目的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链的体育类特色小镇。如新西兰皇后镇聚焦户外运动、法国沙木尼体育旅游小镇发展滑雪特色运动等。 其次,体育产业融合新城区建设。创新一批体育类项目和设施带动小镇建设。特色小镇兼具除体育产业以外的文化、旅游、养生等其他功能,实现生态、环保、养生、宜人的属性。如北京丰台足球小镇、浙江银湖智慧体育产业基地等。 最后,引入体育类企业建设运营。参与特色小镇建设企业根据既有资源优势,谋划体育类主题创新,定位体育和旅游等产业融合,集聚资源,组合项目,创新驱动,实现企业成长和体育小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河南嵩皇体育小镇、浙江德清莫干山 " 裸心 " 体育小镇等。 体育产业是当下的 " 香饽饽 ",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巨头,纷纷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对体育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并积极构建体育产业生态圈,不断在相关产业链中布局,上百亿资金争相涌入体育赛事转播、体育用品、体育彩票等各领域。 体育产业的发展增速其实是远高于同期全国经济的总体增长水平,年平均增速达到了 %。数据显示,XX 年,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仅为 983 亿元,XX 年增长至2220 亿元,XX 年突破 3000 亿元,到 XX 年,体育及相关

体育小镇分类及打造要点

体育小镇分类及打造要点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体育小镇,是随着我国体育旅游产业、新型城镇化与社会生活形态的发展出现的新兴业态。目前这一业态在政府工作计划的纲领性文件中已有相关表述,同时在旅游、城规的行业词典里也日显醒目。但是由于体育小镇尚未进入规模化实践阶段,要厘清体育小镇的不同类型及其各自的特点,以实际案例采取归纳法,面临着样品不足的困难。作为前瞻性的、试探性研究,绿维创景从体育小镇的概念出发,针对产业可能性,根据细分产业类型与目标受众(人群/企业/组织)的不同,将体育小镇分为四类:产业型体育小镇、休闲型体育小镇、康体型体育小镇、赛事型体育小镇。 分类是为了方便细化的研究和讨论。期待在后续的理论发展与产业实践中得到校正。 一、产业型体育小镇 产业型体育产业小镇是指:以体育用品或设备的生产制造为基础,纵向上延伸发展研发、设计、会展、交易、物流,横向上与文化、互联网、科技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最终形成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聚集区。该类型小镇以生产制造及其上下游产业为核心功能,以休闲体验为配套功能,依托于城市而发展,一般分布在大中城市周边。在产业空间分布上,以核心类型企业为中心,配套企业或相关企业围绕其分布,形成“一中心,多散点”或“大分散,小集中”的布局结构。 产业型体育小镇的打造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第一,对于体育产业本身的打造,确定打造方向,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即对能够聚集人力、技术、信息、资本等要素,并具有先天发展优势的产业资源(如体育某一细分领域装备用品的生产制造,某个细分体育领域在行业中的标志性地位,难以复制的先天市场环境等)进行发掘提炼,确定主产业发展方向,并实现其配套产业、服务产业、支撑产业的聚集,形成产业链发展架构;第二,对于体育产业与旅游等其他产业的融合,找准对接点,进行三产化、体验化、消费化延伸:即以体育优势产业为核心,有选择地充分链接文化、教育、健康、养老、农业、水利、林业、通用航空等产业,由二产向三产延伸,扩大消费群体,增加产业价值。

特色体育小镇建设研究

特色体育小镇建设研究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必须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的培养,一方面要着力培育体育参与人群和体育消费人群,参与体育锻炼和持续体育消费成为一种生活方式。另一方面,体育特色小镇要充分发挥体育所具备的体验、持续消费、相关产业的跨界融合的功能,以体育产业为突破口,达到振兴实体经济产业的突出效果。 标签:体育小镇;建设现状;发展路径 前言 建立以体育休闲的特色小镇有利于培育体育产业市场、吸引长效投资,促进镇域运动休闲、旅游、健康等现代服务业良性互动发展,推动产业集聚并形成辐射带动效应,为城镇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动能。总之,建设体育特色小镇能够有效促进以乡镇为重点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促进乡镇全民健身事业和健康事业实现深度融合与协调发展。 一、体育特色小镇的分类 1、产业型体育小镇。 产业型体育小镇主要是以生产体育用品或体育设施为根基,然后进行纵向和横向的延伸。纵向:发展开发、设计、会展、买卖、物流;横向:与文化、互联网、科技等产业共同发展,打通上下游的产业链,最终与二三产业融合起来,共生发展,形成了一种产业聚集区。 2、休闲型体育小镇。 休闲型体育小镇是以自然地理环境为根基,形成一系列具有参与性和体验性的休闲运动,一般是紧邻景区建设,与休闲旅游业相结合。对基础设施的完善性和选址方面要求极高,主要面向的群体是大众。新西兰皇后镇,利用峡谷、激流等自然优势,开发具有探险性、挑战性的户外运动,并提供特色美食、住宿等服务,利用庆典进行小镇推广营销。 3、康体型体育小镇。 康体型体育小镇是以自然地理环境为根基,依靠体育运动这一载体,首要目标是健康养生,并综合旅行、度假等共生发展而形成。和休闲型体育小镇相比,这类体育小镇的运动项目有着频率比较低,危险性比较小的特点。如以印度瑜伽体育运动教育为核心与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的奥修国际静心村,提供特色购物、有机素食、静心住宿等配套服务,及个案咨询服务。 二、体育小镇发展现状

特色小镇案例:体育小镇

特色小镇案例:体育小镇 看更多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民宿客栈、养生养老等精彩内容,随时关注平台峰会和考察游学活动,100万文旅精英都在关注的平台!!! 体育特色小镇带来了体育产业2.0蓝海市场 据国际经验显示,当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时,体育健身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201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7500美元,预计未来几年我国体育消费将迎来爆发。 接下来“体育+旅游”的消费趋势将会湮灭“专业式”体育和“观光式”旅游,“平民式”体育和“体验式”旅游渐成主流。未来,体育特色小镇将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一、体育特色小镇激发我国体育产业2.0蓝海市场 2015年我国体育旅游实际完成投资791亿元,同比增长71.9%。山地户外、冰雪运动、水上运动呈现井喷式发展,涌现一批健身休闲产业,“体育+休闲小镇”为热门趋势。可以预见,未来徒步、滑雪、潜水、滑翔、运动自行车、马拉松等新兴运动项目注入小镇,成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首要选择。 从数据来看,马拉松赛事数量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43%。目前国内运动自行车市场150亿元,尚存数倍增长潜力。伴随滑雪渗透率的逐年提升,国内滑雪装备市场有望达到162-270亿元。 政策密集出台吹起我国体育产业大发展的冲锋号。2014年10月国务院46号文件出台,体育产业展现出强大的内生动力,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速。国务院召开体育产业会议中提出,体育特色小镇是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载体之一,鼓励发展体育特色小镇对于体育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健身休闲重点运动项目和产业示范基地等为依托,鼓励地方积极培育一批以健身休闲为特色的服务贸易示范区。同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到2020年争取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 全国各地涌现一批体育特色小镇。2016年7月,浙江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将“建设环杭州湾、环舟山群岛、环太湖和环浙南等运动休闲发展带”,“培育创建一批体育特征突出、产业基础较好、产业融合潜力较大的特色小镇”,力争培育3—5个以体育产业为主要载体的特色小镇。 同年9月,江苏省体育局印发《省体育局关于开展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省体育局关于做好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共建推荐工作的通知》,启动江苏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工作。 在江苏体育产业大会上,江苏省体育局与仪征市枣林湾生态园、江阴市新桥镇、南京市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淮安市淮安区施河镇、溧阳市上兴镇、南京市高淳区桠溪镇、宿迁市湖滨新区晓店镇、昆山市锦溪镇等首批8个体育健康特色小镇所在县(市、区)政府签署了共建协议,以省地共建模式在全国率先启动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 二、体育特色小镇主要类型及发展特色

体育小镇方案设计

体育小镇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是设计中的重要阶段,它是一个极富有创造性的设计阶段,同时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设计者的知识水平、经验、灵感和想象力等。下面是体育小镇方案设计,请参考! 体育小镇方案设计随着社会老龄化加剧," 健康中国,全民健身 " 理念深入人心,大众基本体育健身休闲需求出现井喷,体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而全国正紧锣密鼓建设中的各类特色小镇,给体育产业落地提供最好载体,体育小镇随之兴起。 其中,在特色小镇建设上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省,便发文推动体育小镇建设,力争培育 3 — 5 个以体育产业为主要载体的特色小镇。京津冀地区也在借力 2022 年冬季奥运会,打造冰雪特色小镇。体育小镇的建设,将激活体育产业新蓝海。 所谓体育小镇,是指通过建设体育基地、体育设施、举办体育赛事等,形成可观看、欣赏和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行为,形成体育产业,进而发展观赏型体育旅游和参与性体育旅游,从而形成生态环境较好的特色小镇。 从目前国内外体育特色小镇建设情况来看,体育小镇主要呈现出三大特色。 首先,以单项体育活动或赛事为核心。结合地理区位特

征或地方体育产业特色,打造单项体育活动项目的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链的体育类特色小镇。如新西兰皇后镇聚焦户外运动、法国沙木尼体育旅游小镇发展滑雪特色运动等。 其次,体育产业融合新城区建设。创新一批体育类项目和设施带动小镇建设。特色小镇兼具除体育产业以外的文化、旅游、养生等其他功能,实现生态、环保、养生、宜人的属性。如北京丰台足球小镇、浙江银湖智慧体育产业基地等。 最后,引入体育类企业建设运营。参与特色小镇建设企业根据既有资源优势,谋划体育类主题创新,定位体育和旅游等产业融合,集聚资源,组合项目,创新驱动,实现企业成长和体育小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如河南嵩皇体育小镇、浙江德清莫干山 " 裸心 " 体育小镇等。 体育产业是当下的 " 香饽饽 ",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巨头,纷纷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对体育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并积极构建体育产业生态圈,不断在相关产业链中布局,上百亿资金争相涌入体育赛事转播、体育用品、体育彩票等各领域。 体育产业的发展增速其实是远高于同期全国经济的总体增长水平,年平均增速达到了 %。数据显示,XX 年,我国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仅为 983 亿元,XX 年增长至2220 亿元,XX 年突破 3000 亿元,到 XX 年,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进一步增长为 4040 亿元。

特色小镇案例体育旅游小镇八大典型案例分析

特色小镇案例体育旅游小 镇八大典型案例分析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体育运动逐渐常态化、休闲化、全民化,体育产业上升成了健康产业的一股中坚力量,推动着健身休闲产业迅猛发展。旅游、文化、养生、互联网等元素的不断聚集及融入,与城镇发展结合,形成了体育产业的新业态——体育特色小镇。 整体上来看,目前国内体育小镇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问题。以下列举出我国八大体育旅游小镇,看看对我国体育小镇建设有哪些借鉴意义。 1、嵩皇体育小镇 基本情况:位于河南登封,坐落于风景秀美的嵩山三皇寨风景区,由河南嵩皇体育产业有限公司和河南省锦绣智达置业有限公司联手打造,规划占地31平方公里,小镇近距登封各景点。 发展特色:联合体育、航空、户外、旅游的企业共同打造大众化、多元化、体验式的体育旅游小镇。聚焦赛车、航空体育运动、登山、乒乓球、拓展等多种运动训练项目为一体,融合观光、餐饮、住宿、会务、婚礼、养生等多种元素的户外体育运动主题公园。 借鉴意义:借助着名风景区,探索体育项目集聚。河南登封被誉为“功夫之都”、“武术之乡”,体育小镇借助于少林寺的影响力和武术产业基地,兴起马拉松、汽车拉力赛、登山等其他运动项目,逐渐向多元化旅游产业方向发展。 2、德清莫干山“裸心”体育小镇 基本情况:位于浙江德清莫干山,目前德清本地有体育产业企业70多家,均以体育健身休闲、场馆服务及体育用品的销售和制造为主,实现体育产业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体育产业集群效应明显。2016上半年,德清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76万人次。 发展特色:小镇以打造“裸心”体育为主题,规划“一心一带两翼多区”全力打造体育特色小镇。将体育、健康、文化、旅游等有机结合,以探索运动、户外休闲、骑行文化等为特色,带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建设部分重点项目:(1)Discovery探索极限基地(2)久祺国际骑行营(3)莫干山山地车速降赛道(4)“象月湖”户外休闲体验基地。 借鉴意义:依靠体育产业传统优势,活化“体育+旅游”产品。小镇体育小镇长期将打造辐射长三角地区的户外休闲运动品牌,将体育产业、文化、旅游三元素有机结合,打造成为具有山水特色的“户外运动赛事集散地、山地训练理想地、体育文化展示地、体育用品研发地、旅游休闲必经地和富裕民众宜居地”。 3、绍兴柯桥酷玩小镇

中国体育特色小镇研究报告(2017版)

2017年中国体育特色小镇研究报告

体育特色小镇定义及概述 特色小镇现在并无明确的概念定义,但按照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特色小镇应具有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 美丽宜居的特征。从内涵上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是两种模式,其有着明显的区别。 “特色小镇” 与传统的产业园区和工业园区有本质区别,是以产业为核心, 项目为载体的特定生产、生活、生态区。 特色小镇建设与一般的产业园区、景区开发流程类似,主要分为规划咨询、 要素导入、EPC建造和后期运营四个阶段,但由于融合了生产、生态和生活等 多个方面,因此在项目的顶层设计上比一般的要求更高,必须统筹考虑人口分 布、生产力布局、国土空间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体育产业规模超过万亿体育产业市场空间巨大 我国体育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驱动,体育用品为支撑, 体育场馆、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传媒等业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体育与 科技、文化、传媒、健康、养老、旅游等相关行业日益融合。“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的五年。体育产业发展乘势而上,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全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目前人均GDP已经达到了8000美元,体育产业正处于是高速发展时期。2015年中国体育产业规模超过 1.7万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为0.8%。未来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中国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统计 数据来源:国家体育总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体育产业结构比例 数据来源:国家体育总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政策助推,体育特色小镇应运而生 2015年我国体育旅游实际完成投资791亿元,同比增长71.9%。山地户外、冰雪运动、水上运动呈现井喷式发展,涌现一批健身休闲产业,“体育+休闲小镇”

特色小镇案例中国体育旅游小镇八大典型案例分析

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体育运动逐渐常态化、休闲化、全民化,体育产业上升成了健康产业的一股中坚力量,推动着健身休闲产业迅猛发展。旅游、文化、养生、互联网等元素的不断聚集及融入,与城镇发展结合,形成了体育产业的新业态——体育特色小镇。 整体上来看,目前国内体育小镇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问题。以下列举出我国八大体育旅游小镇,看看对我国体育小镇建设有哪些借鉴意义。 1、嵩皇体育小镇 基本情况:位于河南登封,坐落于风景秀美的嵩山三皇寨风景区,由河南嵩皇体育产业有限公司和河南省锦绣智达置业有限公司联手打造,规划占地31平方公里,小镇近距登封各景点。 发展特色:联合体育、航空、户外、旅游的企业共同打造大众化、多元化、体验式的体育旅游小镇。聚焦赛车、航空体育运动、登山、乒乓球、拓展等多种运动训练项目为一体,融合观光、餐饮、住宿、会务、婚礼、养生等多种元素的户外体育运动主题公园。 借鉴意义:借助着名风景区,探索体育项目集聚。河南登封被誉为“功夫之都”、“武术之乡”,体育小镇借助于少林寺的影响力和武术产业基地,兴起马拉松、汽车拉力赛、登山等其他运动项目,逐渐向多元化旅游产业方向发展。 2、德清莫干山“裸心”体育小镇 基本情况:位于浙江德清莫干山,目前德清本地有体育产业企业70多家,均以体育健身休闲、场馆服务及体育用品的销售和制造为主,实现体育产业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体育产业集群效应明显。2016上半年,德清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76万人次。 发展特色:小镇以打造“裸心”体育为主题,规划“一心一带两翼多区”全力打造体育特色小镇。将体育、健康、文化、旅游等有机结合,以探索运动、户外休闲、骑行文化等为特色,带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建设部分重点项目:(1)Discovery探索极限基地(2)久祺国际骑行营(3)莫干山山地车速降赛道(4)“象月湖”户外休闲体验基地。 借鉴意义:依靠体育产业传统优势,活化“体育+旅游”产品。小镇体育小镇长期将打造辐射长三角地区的户外休闲运动品牌,将体育产业、文化、旅游三元素有机结合,打造成为具有山水特色的“户外运动赛事集散地、山地训练理想地、体育文化展示地、体育用品研发地、旅游休闲必经地和富裕民众宜居地”。 、绍兴柯桥酷玩小镇3. 基本情况:坐落在绍兴市柯桥区柯岩街道,小镇建设面积3.7平方公里,总投资110个亿,核心项目东方山水乐园投资80亿,计划打造“旅游小镇、运动小镇、产业小镇”。 小镇区域内有国家AAAA级风景区柯岩-鉴湖-鲁镇景区、乔波滑雪馆、鉴湖高尔夫球场等旅游休闲资源,还有在建和在规划中的天马赛车场、若航直升机场、毅腾足球训练基地、酷玩城市体育综合体、鉴湖水上运动基地等项目。 发展特色:小镇聚焦在体育设施方面,柯岩“酷玩小镇”包括八大体育休闲类项目,乔波滑雪馆、若航直升机场、天马赛车场,另外还将新建环鉴湖慢行道、鉴湖码头、酷玩乐园、综合体育场等,可满足大众康体休闲和专业高端运动的需要。 借鉴意义:“政府+企业”合作,打造体育旅游新概念。柯岩街道建设“酷玩小镇”已具备山水环境、产业基础等先天优势,经过政府、企业之间的接洽形成小镇蓝图。打造一个涵盖低中高端游乐特色,融合基础服务、休闲旅游、运动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小镇,为柯桥和绍兴带来经济、社会和生态多重效益。 4、海宁马拉松小镇 基本情况:海宁“马拉松小镇”总面积约3.6平方公里。产业定位为运动休闲旅游,以马拉松运动主题为核心,兼顾发展徒步、暴走、毅行、定向、拓展、露营、自行车等相关项目,形成休闲运动与旅游相结合发展的体育旅游经济。2014年,景区游客量达315万人次。

4类体育小镇

特色小镇丨四类体育小镇及打造要点 编者按:体育小镇顺应时代发展,在特色小镇范畴中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认清体育小镇的发展类型,才能够抓住体育小镇开发的特色和运营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对体育小镇类型的分析,抓住特色打造体育小镇经典。 体育小镇,是随着我国体育旅游产业、新型城镇化与社会生活形态的发展出现的新兴业态。作为前瞻性的、试探性研究,绿维文旅从体育小镇的概念出发,针对产业可能性,根据细分产业类型与目标受众(人群/企业/组织)的不同,将体育小镇分为四类:产业型体育小镇、休闲型体育小镇、康体型体育小镇、赛事型体育小镇。 一、产业型体育小镇 产业型体育产业小镇是指:以体育用品或设备的生产制造为基础,纵向上延伸发展研发、设计、会展、交易、物流,横向上与文化、互联网、科技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最终形成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聚集区。该类型小镇以生产制造及其上下游产业为核心功能,以休闲体验为配套功能,依托于城市而发展,一般分布在大中城市周边。在产业空间分布上,以核心类型企业为中心,配套企业或相关企业围绕其分布,形成“一中心,多散点”或“大分散,小集中”的布局结构。 产业型体育小镇的打造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

第一,对于体育产业本身的打造,确定打造方向,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即对能够聚集人力、技术、信息、资本等要素,并具有先天发展优势的产业资源(如体育某一细分领域装备用品的生产制造,某个细分体育领域在行业中的标志性地位,难以复制的先天市场环境等)进行发掘提炼,确定主产业发展方向,并实现其配套产业、服务产业、支撑产业的聚集,形成产业链发展架构; 第二,对于体育产业与旅游等其他产业的融合,找准对接点,进行三产化、体验化、消费化延伸:即以体育优势产业为核心,有选择地充分链接文化、教育、健康、养老、农业、水利、林业、通用航空等产业,由二产向三产延伸,扩大消费群体,增加产业价值。

体育小镇国内外案例研究

体育小镇国内外案例研究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在国家《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双政策的引导和影响下,体育特色小镇应运而生,并在全国各地涌现。本文将对体育小镇发展成熟的国外案例及走在全国前列的浙江省发展案例进行深度分析,为体育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思路和模式借鉴。 一、国外案例研究 (一)法国沙木尼体育旅游小镇——体育运动休闲型特色小镇:从山地运动到山地度假生活 沙木尼小镇(Chamonix,也译夏蒙尼)位于法国中部东侧,毗邻意大利和瑞士这两个迷人的国度。坐落于阿尔卑斯主峰勃朗峰(4807米)脚下的山谷里,在勃朗峰的恩泽下,成为了高山户外运动的旅游目的地。 1、发展历程

事件引爆,拉开序幕——1786年8月,沙木尼的猎人杰克·巴尔玛和医生米歇尔·帕卡尔两人首次登上了海拔4810米的欧洲最高峰—勃朗峰,引爆了阿尔卑斯登山运动,拉开了沙木尼的户外发展序幕。 提升服务,专业发展——1821年开始,沙木尼开始发展登山服务业,小镇内34名的本地向导组成了一个向导公司,为各地游客提供各项登山服务。经过仅百余年发展,高山运动项目及专业服务方面已逐步成熟,成为欧洲乃至全世界最吸引人的高山运动圣地。 赛事推动,全面发展——1924年国际上第一届冬季奥运会在沙木尼举办,专门增加了供滑冰和冰球比赛用的冰场,世界性的滑雪教练训练中心也在这里落户。推动了高山冰雪项目的开展和接待服务设施的完善,带动了教育培训、商业住宿等服务业的发展,成为著名的山地度假目的地。 2、发展体系架构 (1)专业的教育培训机构 沙木尼形成了专业的高山运动教育培训:世界上第一所登山向导学校——法国国家滑雪登山学校(ENSA)、高山警察培训中心、高山军校、高山医学培训等相关的高山机构。 (2)多元化的体育项目及国际赛事 沙木尼有着丰富的体育运动项目,攀登资源非常集中,勃朗峰、大乔拉斯峰拥有5000多条攀岩路线和众多的攀冰、登山路线,另外滑雪,高山滑翔伞,溪降运动也开展得非常广泛。

如何申报体育特色小镇

如何申报体育特色小镇?各省申报政策及材料 近一年来,体育特色小镇建设逐渐升温,在各部委发布关于特色小镇的各类政策后,部分省市也相继出台建设体育特色小镇的指导意见,就如何建设特色小镇和特色小镇申报做出了指导性意见。截止目前,浙江、福建、河北、海南等地都出台了相关政策,就如何申报特色小镇明确了相应的流程和导则。 体育小镇申报必然需要准备一系列材料。综合各部委要求,首先需要确定体育小镇发展的主要产业,并对建设区域做一个规划,在规划产业的同时兼顾生活区、旅游区、文化休闲区等。大体需要准备如下资料: 关于特色小镇规划报告说明 一.标准创建流程 第一步:条件申报明确 产业定位、建设空间、投入资金、建设内涵、功能定位、运行方式、建设进度、综合效益。 第二步:准备申报材料 规划方案、建设计划、业主情况、扶持举措、基本情况 第三步:执行申报程序 申报范围、申报时间、申报数量、申报方式 第四步:接受监督调整 定期监测、动态管理、年度评优、期权奖罚、联动指导 第五步:等待验收命名 验收条件、验收程序、命名公布。 二.体育总局运动休闲小镇申报程序 根据2017年5月9日《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运动休闲小镇的建设由地方各级政府及其体育等相关部门根据当地实际进行,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避免盲目跟风。各省(区、市)体育局、体育总局有关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分别根据当地和运动项目实际向体育总局推荐小镇项目、进行业务指导。体育总局主要以组织开展运动休闲特色小镇示范试点、制定完善政策的方式加强行业管理和引导。其申报要求如下 1、报送程序 坚持地方自愿申报和省(区、市)体育局、体育总局运动项目管理中心(项目协会)推荐相结合,按年度分批报送。县级体育行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将辖区内符合条件的项目上报省(区、市)体育局,

体育产业特色小镇主要类型与典型案例分析完整版

体育产业特色小镇主要 类型与典型案例分析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体育产业特色小镇主要类型与典型案例分析 据国际经验显示,当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时,体育健身将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2015年我国人均GDP达到7500美元,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消费将迎来爆发。 接下来“+旅游”的消费趋势将会湮灭“专业式”体育和“观光式”,“平民式”体育和“体验式”旅游渐成主流。未来,体育特色小镇将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动力。 一、体育激发我国蓝海市场 2015年我国体育旅游实际完成投资791亿元,同比增长%。山地户外、冰雪运动、水上运动呈现井喷式发展,涌现一批健身休闲产业,“体育+休闲小镇”为热门趋势。可以预见,未来徒步、滑雪、潜水、滑翔、运动自行车、马拉松等新兴运动项目注入小镇,成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首要选择。 从数据来看,马拉松赛事数量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43%。目前国内运动市场150亿元,尚存数倍增长潜力。伴随滑雪渗透率的逐年提升,国内滑雪装备市场有望达到162-270亿元。 政策密集出台吹起我国体育产业大发展的冲锋号。2014年10月国务院46号文件出台,体育产业展现出强大的内生动力,一直保持着两位数的增速。国务院召开体育产业会议中提出,体育特色小镇是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载体之一,鼓励发展体育特色小镇对于体育产业发展至关重要。 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健身休闲重点运动项目和产业示范基地等为依托,鼓励地方积极培育一批以健身休闲为特色的服务贸易示范区。同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到2020年争取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全国各地涌现一批体育特色小镇。 二、体育特色小镇主要类型及发展特色 随着我国消费者对体育休闲、体验旅游方式的关注与青睐,更多的旅游、文化、健康等项目元素融入进体育产业,形成体育产业的新业态——体育特色小镇。当前国内外体育特色小镇主要呈现以下特色:

特色小镇丨四类体育小镇及打造要点

特色小镇丨四类体育小镇及打造要点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编者按:体育小镇顺应时代发展,在特色小镇范畴中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认清体育小镇的发展类型,才能够抓住体育小镇开发的特色和运营的核心竞争力。本文通过对体育小镇类型的分析,抓住特色打造体育小镇经典。 体育小镇,是随着我国体育旅游产业、新型城镇化与社会生活形态的发展出现的新兴业态。作为前瞻性的、试探性研究,绿维创景从体育小镇的概念出发,针对产业可能性,根据细分产业类型与目标受众(人群/企业/组织)的不同,将体育小镇分为四类:产业型体育小镇、休闲型体育小镇、康体型体育小镇、赛事型体育小镇。 一、产业型体育小镇 产业型体育产业小镇是指:以体育用品或设备的生产制造为基础,纵向上延伸发展研发、设计、会展、交易、物流,横向上与文化、互联网、科技等产业融合发展,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最终形成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聚集区。该类型小镇以生产制造及其上下游产业为核心功能,以休闲体验为配套功能,依托于城市而发展,一般分布在大中城市周边。在产业空间分布上,以核心类型企业为中心,配套企业或相关企业围绕其分布,形成“一中心,多散点”或“大分散,小集中”的布局结构。 产业型体育小镇的打造主要集中在两个层面: 第一,对于体育产业本身的打造,确定打造方向,形成相对完善的产业链:即对能够聚集人力、技术、信息、资本等要素,并具有先天发展优势的产业资源(如体育某一细分领域装备用品的生产制造,某个细分体育领域在行业中的标志性地位,难以复制的先天市场环境等)进行发掘提炼,确定主产业发展方向,并实现其配套产业、服务产业、支撑产业的聚集,形成产业链发展架构; 第二,对于体育产业与旅游等其他产业的融合,找准对接点,进行三产化、体验化、消费化延伸:即以体育优势产业为核心,有选择地充分链接文化、教育、健康、养老、农业、水利、林业、通用航空等产业,由二产向三产延伸,扩大消费群体,增加产业价值。

中国体育特色小镇研究报告(2017版)

2017年中国体育特色小镇研究报告体育特色小镇定义及概述 ?特色小镇现在并无明确的概念定义,但按照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特色小镇应具有特色鲜明、产业发展、绿色生态、美丽宜居的特征。从内涵上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是两种模式,其有着明显的区别。 ?“特色小镇” 与传统的产业园区和工业园区有本质区别,是以产业为核心,项目为载体的特定生产、生活、生态区。 特色小镇建设与一般的产业园区、景区开发流程类似,主要分为规划咨询、要素导入、EPC建造和后期运营四个阶段,但由于融合了生产、生态和生活等多个方面,因此在项目的顶层设计上比一般的要求更高,必须统筹考虑人口分布、生产力布局、国土空间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体育产业规模超过万亿体育产业市场空间巨大 我国体育产业初步形成了以竞赛表演和健身休闲为驱动,体育用品为支撑,体育场馆、体育培训、体育中介、体育传媒等业态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体育与科技、文化、传媒、健康、养老、旅游等相关行业日益融合。“十二五”时期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取得较大成绩的五年。体育产业发展乘势而上,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全民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目前人均GDP已经达到了8000美元,体育产业正处于是高速发展时期。2015年中国体育产业规模超过1.7万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例为0.8%。未来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发展潜力非常巨大。 中国体育产业总产出和增加值统计

数据来源:国家体育总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中国体育产业结构比例 数据来源:国家体育总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 政策助推,体育特色小镇应运而生 2015年我国体育旅游实际完成投资791亿元,同比增长71.9%。山地户外、冰雪运动、水上运动呈现井喷式发展,涌现一批健身休闲产业,“体育+休闲小镇”为热门趋势。可以预见,未来徒步、滑雪、潜水、滑翔、运动自行车、马拉松等新兴运动项目注入小镇,成为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的首要选择。 ?数据显示,仅在2016年,国内进入建设阶段的体育小镇已经超过100个,2017年,这个热度持续升温。在这些小镇的规划蓝图中,自行车、马拉松、钓鱼、登山、冰雪等户外项目成为热门主题。 ?发展体育特色小镇,江浙两省的反应速度特别快。 ?2016年7月,浙江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指出将“建设环杭州湾、环舟山群岛、环太湖和环浙南等运动休闲发展带”,“培育创建一批体育特征突出、产业基础较好、产业融合潜力较大的特色小镇”,力争培育3—5个以体育产业为主要载体的特色小镇。 ?2016年9月,江苏省体育局印发《省体育局关于开展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省体育局关于做好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共建推荐工作的通知》,启动江苏体育健康特色小镇建设工作。 ?2016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以健身休闲重点运动项目和产业示范基地等为依托,鼓励地方积极培育一批以健身休闲为特色的服务贸易示范区。同年7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即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特色小城镇培育工作,到2020年争取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特色小镇。 ?2017年5月9日,国家体育总局办公厅下发《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正式启动了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至此,除了国家发改委、住建部力推的国家级特色小镇,继国家旅游局、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工信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之后,国家体育总局也加入到创建特色小镇行列。 体育特色小镇特色 5月9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中提到:到2020年,在全国扶持建设一批体育特征鲜明、文化气息浓厚、产业集聚融合、生态环境良好、惠及人民健康的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带动小镇所在区域体育、健康及相关产业发展,打造各具特色的运动休闲产业集聚区,形成

特色小镇案例体育旅游小镇八大典型案例分析

特色小镇案例体育旅游小镇八大典型案例分析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体育运动逐渐常态化、休闲化、全民化,体育产业上升成了健康产业的一股中坚力量,推动着健身休闲产业迅猛发展。旅游、文化、养生、互联网等元素的不断聚集及融入,与城镇发展结合,形成了体育产业的新业态——体育特色小镇。 整体上来看,目前国内体育小镇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问题。以下列举出我国八大体育旅游小镇,看看对我国体育小镇建设有哪些借鉴意义。 1、嵩皇体育小镇 基本情况:位于河南登封,坐落于风景秀美的嵩山三皇寨风景区,由河南嵩皇体育产业有限公司和河南省锦绣智达置业有限公司联手打造,规划占地31平方公里,小镇近距登封各景点。 发展特色:联合体育、航空、户外、旅游的企业共同打造大众化、多元化、体验式的体育旅游小镇。聚焦赛车、航空体育运动、登山、乒乓球、拓展等多种运动训练项目为一体,融合观光、餐饮、住宿、会务、婚礼、养生等多种元素的户外体育运动主题公园。 借鉴意义:借助着名风景区,探索体育项目集聚。河南登封被誉为“功夫之都”、“武术之乡”,体育小镇借助于少林寺的影响力和武术产业基地,兴起马拉松、汽车拉力赛、登山等其他运动项目,逐渐向多元化旅游产业方向发展。 2、德清莫干山“裸心”体育小镇 基本情况:位于浙江德清莫干山,目前德清本地有体育产业企业70多家,均以体育健身休闲、场馆服务及体育用品的销售和制造为主,实现体育产业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体育产业集群效应明显。2016上半年,德清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76万人次。 发展特色:小镇以打造“裸心”体育为主题,规划“一心一带两翼多区”全力打造体育特色小镇。将体育、健康、文化、旅游等有机结合,以探索运动、户外休闲、骑行文化等为特色,带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建设部分重点项目:(1)Discovery探索极限基地(2)久祺国际骑行营(3)莫干山山地车速降赛道(4)“象月湖”户外休闲体验基地。 借鉴意义:依靠体育产业传统优势,活化“体育+旅游”产品。小镇体育小镇长期将打造辐射长三角地区的户外休闲运动品牌,将体育产业、文化、旅游三元素有机结合,打造成为具有山水特色的“户外运动赛事集散地、山地训练理想地、体育文化展示地、体育用品研发地、旅游休闲必经地和富裕民众宜居地”。 3、绍兴柯桥酷玩小镇

最新全国特色体育小镇共24家 亮点解读

最新全国特色体育小镇共24家亮点解读 一、北京国际足球冰雪小镇 坐标:北京市丰台区南苑乡槐房村 足球小镇占地2200亩,计划建设50片五人制足球场、10片七人制足球场和5片十一人制足球场,足球小镇将囊括足球大厦、足球会议中心、足球风情街、足球博物馆、足球嘉年华、足球狂欢广场、足球奥特莱斯、北京第一座专业足球场等设施。 特色亮点: 1、小镇将着重发展足球产业,在建设中引入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高度结合的智能场地技术; 2、引入同步数据分析系统,开发专门的APP,实现网上定场地、约赛,打造京城最大的足球社区; 3、建成融合足球竞技、足球文化、足球科技等概念和要素、城市发展和足球发展对接的创新发展平台,形成足球产业集群和足球产业链,打造中国第一个将城市发展和足球发展对接的创新发展平台。 二、桐庐〃莱茵国际足球小镇 坐标:浙江省杭州市 莱茵〃国际足球小镇,集国际顶级足球俱乐部资源和泛体育

产业资源于一体,具有多元体验功能,融合足球、教育、人居、娱乐、旅游、金融、文化等功能,能够极大促进地方发展、就业,带来广阔经济和社会效益。 特色亮点: 体育特色教育区以足球、篮球、冰球等特色运动项目培育为主要功能,包含国际足球特色学校、国际足球青训基地、国际篮球学院、冰雪培训中心、运动康复疗养中心等项目;体育旅游度 假区以体育旅游和体育赛事为主要功能,包含体育特色商业、亲子休闲娱乐、户外运动体验、体育主题酒店等项目;体育产业科 创区以促进体育产业发展为主要功能,包含体育产业孵化园、体育金融谷、运动电商集聚区等项目;体育健康居住区以人居为主 要功能,以求实现产业、文化、旅游、居住为一体的特色小镇模式。 三、冠军小镇 坐标:辽宁省大连市 冠军小镇从大连杏树屯发起,目前正在与国家体育总局合作,集结全国退役冠军、退役运动员,发起冠军创投基金,为他们再就业提供上岗培训等服务,未来冠军小镇将扩展到全国。目前,金普新区杏树街道规划了三平方公里的区域,计划用3至5年时间,将?冠军小镇?打造成国内一流的冠军创业孵化基地、一流的体育产业发展示范园区和一流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先行区。 特色亮点:

体育特色小镇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理论体系与实证研究 产业集群理论视域下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路径研究 体育特色小镇建设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一、特色小镇介绍 1.特色小镇在中国属于新生事物,发端于2000年左右浙江省,最初的雏形是“条 块经济”小镇,经历了4个版本:小镇+“一村一品”(1.0版),小镇+企业集群(2.0版),小镇+旅游休闲(3.0版),小镇+特色产业(纳入城市, 4.0版)。 特色小镇定义:特色小镇是新型精品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结合自身资源优势,找准产业定位,进行科学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实行产城融合、服务配套、管理健全的发展模式。 (体育总局)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定义为:以运动休闲为主题打造的具有独特体育文化内涵、良好体育产业基础,运动休闲、文化、健康、旅游、养老、教育培训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空间区域、全民健身发展平台和体育产业基地。 体育特色小镇是什么?它是特色小镇的下位概念,又是运动休闲小镇的上位概念,具体如何定义,有待研究。 2.特色小镇的特征:产、城、文、人、旅一体化。 3.特色小镇的要求: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 “活而新”。 3.体育特色小镇不同于运动休闲小镇,不同于体育综合体,必须具备“产业、居 住、文化、旅游”几大要素。 4.体育小镇的产业形态大致可以分为: (1)康复、康养、运动疗养 (2)体育运动文化、教育、培训 (3)体育赛事

(4)运动体验、参与运动挑战极限 (5)体育器材、设配生产 (6)休闲与健身 (7)高水平运动队训练基地 (8)体育传媒、体育中介 5.体育小镇的主体产业必须与其他相关配套产业融合 二、问题意识——选题 1、理论上:作为新生事物,在探索和推进过程中,特色小镇的发展理念、规划 路径、政策协调、体制机制等方面都存在盲区和难点,理论体系不完善,体育特色小镇更是理论论证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就仓促上马,总局对体育特色小镇本质认识不足,申报小镇更是在一头雾水的情况下,一拥而上,导致建设中缺乏理论指导,困难重重。 从评价体系而言,国家出台了《特色小镇认定标准》,从5个指标进行笼统模糊认定,定性指标为主,科学性较差;浙江省2018年1月出台了《特色小镇评定规范》,1+X,即共性指标+特色指标,但目前还没有体育小镇相关的评价标准或体系。 2、实践上:出台运动休闲小镇建设后,2017年体育总局共批准了96个建设单位,据了解,很多小镇是在指标分配政策下,盲目申报,有些小镇根本不具备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