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管理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复习资料
公共管理复习资料

01.解释“公共组织”、“公共事务”、“公共权力”、“公共物品”。

(1)公共组织:

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

公共组织包括政府机构、政府公司、政府事业机构和非营利组织。

公共组织的目的是强调向组织外部的人们提供物品和服务,而不是为内部人谋利。

公共组织与私有组织一样,也合法的为其雇员谋求利益。

(2) 公共事务:

公共事务又称公众事务。通常指涉及许多人的共同利益,或引起共同兴趣的政治、经济和其他社会事项。

公共事务具有两个特征:

①广泛参与性——公共事务与私人事务的界限在于是否涉及多数人的利益,引起多数人的关切。在社会生活中,有大量公共事务引起群众的议论,把许多人吸引到舆论活动中来。

②公益性——公共事务的表现形式是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会使社会成员普遍受益。

(3) 公共权力:

所谓公共权力,是指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由政府官员及其相关部门掌握并行使的,用以处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增进公共利益的权力。公共组织供给公共物品,需要控制资源,由此而产生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具有以下特征:

①强制性:追究责任、保护或救济。

②权威性:合法性、公职、个人魅力以及技术或专门知识所产生的合法的权威。

③组织性:选择领导人、雇员、命令服从关系。

④特殊的委托——代理关系。公众是公共权力的所有者,在公共权力的运行中,实际上以公众和权力行使者之间建立了一种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

(4) 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任何一个人对它的享用都不会影响其他人对它的同时享用,具有非排他性。或者说,该物品的效用扩展于他人的成本为零,因而无法排除他人共享。具有这类性质的服务称为公共服务,具有这类性质的产品称为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分为两类:

①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非排他性,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

②准公共物品:此类公共物品使用中可能存在着“拥挤效应”和“过度使用”的问题。由于消费“拥挤点”的存在,往往必须通过付费,才能消费。准公共物品具有两个特性:消费中的竞争性,即一个人对某物品的消费可能会减少其它人对该物品的消费(质量和数量);消费中具有排斥性,即只有那些按价付款的人才能享受该物品。准公共物品在现实中大量存在的。

02、比较政府组织、NGO、企业之间的特点

政府组织的特点:强制,公益

非政府、非营利组织的特点:志愿,公益

03.何谓“公共利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试说明并论述之。

答:公共利益:是指为社会成员共享的资源与条件,是私己总体或者说是指公民总体最基本的共同需要。

关系: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不存在根本的冲突,通常,凡是对社会公众有好处的对个人也有好处,反之亦然。

在个人权利无法保障时空谈服从公共利益,只能堕入空想与绝望。只有在充分尊重个人权利的基础上,合理划定公共利益的界限,诱导个人为了更好实现个人发展而自愿让渡个人权利,用公共利益来弥补个人权利的缺失,否则,无视个人权利的存在只能带来对公共利益的肆意剥夺,最终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互相抵消,无法实现。

4、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特征?

①行政部门处于政治领导人的正式控制之下;

②建立在严格的官僚制等级模式的基础之上;

③由常任的、中立的和无个性特征的官员任职;

④只受公共利益的激励;

⑤不偏不倚地为任何执政党服务;

⑥不是制定政策,而是仅仅执行政治官员作出的决策:

⑦行政管理存在一种“最佳工作方式”,潜在的思想是,通过官僚制理论和科学管理原理可以发现一种解决既定问题的“最佳工作方式”。

05.韦伯现代官僚制体系的六项原则?

韦伯根据理性——法律型权威的思想,确定了现代官僚制体系的六项原则

1.固定和法定的管辖范围的原则,一般是通过各种规则——法律或行政规章——来加以规定。

2.公职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原则,这意味着一种稳定而有序的上下级制度,在这种制度中,较低职位受到较高职位的监督。

3.现代公职管理是建立在保留书面文件(“档案”)的基础之上。一批积极从事“公共”事务的官员与其各自的物质工具设备和文书档案便构成了一个“机构”……一般说来,官僚制把官方活动看作是与私人生活领域明显不同的事务……公共经费和设备与私人财产分离。

4.公职管理,至少是所有专门化的公职管理——而这种管理显然是现代的——通常以全面而熟练的训练为先决条件。

5.当公职得到充分发展的时候,官方活动要求官员完全发挥其工作能力……在从前的任何情况中,对国家正规事务的处理情况恰好与此相反,官方事务是作为一种次要的活动而被执行。

6.公职管理应遵循一般性规定,这些规定或多或少是稳定的、全面的,并且是可学习的。有关这些规定的知识代表了官员所具有的一种专门技术性学问。它包括法学、行政管理或企业管理知识在内。

06人格化与非人格化的比较?

回答内容:人格化-即是以效忠于国王或大臣等特定个体为基础。“人格化”是早期的行政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

非人格化的-即以合法性和效忠于组织和国家为基础。

从制度方面来看“非人格化”,它意味着在相同的情况下可以重复相同的决策,并且应当依据“可靠的规定”做出,不考虑个人因素。同时,非人

格化的制度可以“根据纯客观的考虑为执行专门化职能的原则提供最大限度

的可能性”。

另外,从模式来看,韦伯与早期模式的重大反差与最主要的差别就在于,以规则为基础的非人格化的行政取代了管理者对管理结果负责式的人格化的行政

07.韦伯是如何解释“公职人员的地位”?

1.与被管理者相比,现代公职人员总是争取并通常会受到明显的“社会尊重”。

2.纯粹的官僚制公职人员是由上级权力当局任命的,一个由被管理者选举产生的公职人员

并不属于这种类型。

3.通常,公职人员的职位是终生占有的,至少在公共官僚制组织中是如此。

4.在提供法律保证,不许任意解雇或调动工作的地方,公职人员的工作仅仅是确保严格按

照客观的方式履行特定的公务职责,而不受任何个人因素的影响。

5.公职人员定期领取货币补偿,包括正常支付的固定薪金和通过退休金提供的老年保证

金。这些薪金不像工资那样通过工作量来测量,而是根据“地位”而定,即根据职责而定;此外,还有可能参考服务期限的长短。

6.公职人员在公共部门的等级序列中开始其“职业生涯”。他从层级较低,不太重要、薪

金较少的职位向较高职位升迁。

08:解释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

一:政治行政二分法理论的基本内容

1.政治行政二分法的"政治"是指在政府的职能的分类中相对于行政而言的一种职能.

2.政治行政二分法中的"行政"与三权分立的"行政"他们的涵义各不相同.

3.政治领域:制定政策

行政领域:执行政策

4.政治为行政确定任务,但它不应被允许操纵行政事务……公共行政是公法的详细而

系统的执行。

5.政府行为的广泛计划不是行政性的,而这些计划的详细执行则是行政性的。

6.行政应是独立的、非政治性工具。

二:政治行政二分法具体内容

1.部长负责制定政策,然后由某个常任首长——政府更迭时,他将继续留任——

为首的部门执行政策。

2.常任文官的合理性不仅在于它可以提供稳定性与连续性,还在于它使人们相

信,公职人员和部门首长个人仅仅执行政策,而不是制定政策。

3.政治事务应由政治官员来处理,行政事务由常任文官来处理。

三:政治行政二分法的理论意义

1.使行政发展与裁量——其范围通常是相当广泛的——合理地发展为一个性质截然不

同的领域,摆脱了政治的干涉与介入。

将职业化、专门技术和功绩制的价值观引入到政府事务管理上。

09.解释“威斯敏斯特制度”?

威斯敏斯特制度存在于传统的行政模式中。

在威斯敏斯特制度中,政治控制主要有三个方面:

1.责任与义务的明确关系,一个部门或机构有两种基本的角色:向政治领导提供政策制定、评估与实施的建议;管理其资源,以便政策得以执行。通过部门的等级结构,每一个公务员在技术上对内阁,并最终对人民负责。

在实行威斯敏斯特制度的国家,以英国为典型,公务员通过等级制向部长负责,部长向内阁及议会并且最终向人民负责。(亦称为部长负责制)。在一个部门里,等级制的结构保证了贯穿各等级的政党的责任机制的实施。

2.一般认为,政策问题(属于政治官员的正式领域)与行政问题(留给公务员处理)是严格分离的

3.行政被认为是匿名的,中立的,也就是说任何决策或政策都与个人无关,,他们只能以部长的名义来执行,从政党政治的意义上讲,行政也是无党派的,可以为任何政治领导人提供同样的服务。

10.传统公共行政模式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答: 1.政治控制的问题

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将政策与行政、政治官员与行政人员分离开来,而且该模式完全无法反映出现代公共部门所承担的广泛的、管理的以及制定政策的角色。公务员只是执行者,而非管理者

2.“最佳工作方式”的问题

在传统行政管理模式下,公职人员按程序办事,工作没有创造性。最佳工作方式的考量允许公职人员规避责任。而且实际上,根本不存在什么“最佳工作方式”,存在的只是众多的可能性答案。

3.官僚制的问题

(1)官僚制与民主之间有冲突。

(2)官僚制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再有特别高的效率与效能

4.公共选择理论的批评

(1)官僚制大大地限制了个人自由。

(2)官僚制组织不如市场化的组织形式更有效率

11.公共选择理论是如何批评官僚制的?

(1):基于“理性人”模式假定—人们是“自身利益最大化者”,就是政治家也是根据对其私人福利(或其家庭)的重要性程度来选择行动的方式。

(2):个体官僚被认为是牺牲其所在机构的利益去追求个人效用的最大化,而不是谋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同样地,政治官员并不值得信任,因为他们追求选票或金钱的最大化。(3):由于市场顾及到产生最优结果的个人抱负,因而市场通常能提供一种更有效率的资源配置方式竞争、消费者主权和消费者选择提供了降低成本的激励。而这些被认为在官僚制的行政模式中根本就不存在。

12.“管理主义方案”包含哪些内容?;

在公共管理改革中有几种不同的观点,其中改革所包含的内容已经体现出一种一致性。一共有四种观点。

(一)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1年,通过“两种宽泛的途径”来提高生产力和改进公共物品与服务的提供。

第一种途径涉及公共组织是如何管理的,体现为提高公共组织的生产绩效;

第二种途径是:充分利用私营部门。

(二)胡德,早期观点,管理主义方案,或者说他所称的“新公共管理”是由七个要点构成的。1实践性的职业化管理

2绩效的明确标准与测量

3产出控制,重视的是结果而非过程

4公共部门中的单位趋向分化

5公共部门趋向于更具竞争性

6对私营部门管理方式的重视

7强调资源利用要具有更大的纪律性和节约性

(三)霍尔姆斯与桑德

1一种更具战略性和结果导向(效率、效能和服务质量)的决策方法。

2以一种分权化的管理环境来取代高度集权的等级组织结构。

3在寻求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替代方案方面具有弹性。

4关注权力与责任的一致性,把其作为通过明确的绩效合同等机制提高绩效的关键。

5在公共组织内部以及公共组织之间创造竞争的环境。

6强化管理中心“驾驭”政府的战略能力,以对外部变化和不同利益迅速、灵活、最低成本地做出反应。

7通过要求报告结果与总成本以达到更大的责任和透明度。

8用以支持和鼓励这些变革的有关服务范围的预算与管理体系。

(四)波利特,把各种不同的观点综合在一起而形成的。

1管理体系和管理努力的焦点由投入和过程向产出和结果转换。

2趋向于更多的绩效测量。

3偏好专门化的、“精瘦的”、“扁平的”、自治的组织形式,而不是规模庞大的、多功能的等级官僚制组织。

4用合同或类似合同的关系大规模取代等级制关系。

5更广泛地应用市场或类似市场的机制来提供公共服务(包括民营化、签约外包、内部市场开发等)。

6扩大并模糊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的界限。

7主导性价值由普世主义、平等、安全和弹性向效率与个体主义转换。

13.“管理”与“行政”内涵的比较?

答:行政从本质上是指执行指令和服务,而管理则指:1) 实现结果2)管理者实现结果的个人责任。管理包括行政在内,而且他还指为了以效率最大化的方式实现目标而进行组织活动,以及对结果真正负有责任。

14.新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经济学理论和私营部门管理理论。

15.对新公共管理理论主要有哪些批评?

答:1在现实世界中,并非所有个体的行为都是理性的,也并非所有的政府问题都可以通过经济方法予以解决。

2公共服务中的提供者——服务者交易模式显然要比普通市场中消费者面对的交易模式更为复杂。

3公共服务的消费者决不仅仅是消费者,他们同时也是公民,而这对交易而言则蕴含着特殊的意义。

4管理主义从私营部门领域引入管理技术,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差异,公共部门毫无甄别地全盘接受私营部门的理论必将导致失败。

5管理主义强调对政府支出的控制、目标管理、职责分权以及绩效测量体系等等,对于工作规范、信念与渴望的复杂性,对于决策方面存在的认知和动机偏见等同等复杂的问题,以及内部制度的相互依赖性,没有多少认识。

6政治化有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正是伍德罗·威尔逊和19世纪80年代的改革运动所着力解决的。威尔逊主张通过政治与行政的分离对政党分赃制进行改革,并减少该制度产生的腐败现象。如果让管理者对其管理结果负责,管理制度变得更加政治性和人格化,那么同样的问题也可能重演。

7如果公务员承担管理责任,这将被视为是削弱了须负责任的政治官员的责任。而且,公民怎么能在责任方面要求公务员作出解释呢?责任问题仍可能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8公共部门行为转变成私营部门行为是一回事,但使它们有效地发挥作用却是另一回事。签约外包这种手段基于实际情况的不同可能更有效率,也可能无效率。

9对伦理标准的可能性侵蚀或许会成为一个现实问题。是否存在某些既可以从管理主义方法中获益,又能够改善或保持伦理标准的方法呢?目前还难以发现这样一种令人信服的方法。

10管理主义变革都是从高层开始发动的,而对执行缺乏足够的重视。这已成为一个现实问题。

11较好的培训应当成为整个改革的一部分,尤其是要对高层管理者进行管理培训;但是,一旦出现资源紧缩,此类活动将被看成是费用昂贵的奢侈品。实际上,具体环节的贯彻执行情况可能最终决定改革的成败.

16.社会为什么需要公共部门?

政治学解释:

任何社会得以存在的起码条件是确立一些机制,以便作出权威性的社会决议来规定应该如何分配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

这种依权威分配价值的措施是任何社会最低限度的先决条件,即使它不是惟一条件。

当一个集团或一些个人关于被认为宝贵的东西的分配方式发生争执时,以及这些争执无法对数量有限的价值在争执不下的当事人之间作出裁决,社会就

经济学解释:

需要公共部门更重要的乃是市场机制事实上无法单独地发挥全部经济作用,在某些方面,需要公共政策的指导、修正和补充。

认识这个事实颇为重要,因为它意味着适当规模的公共经济部门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是技术问题,而非意识形态问题。

17.解释“政府工具”、“转移性支付”、“福利国家”:

1、“政府工具”:指政府干预的方式或可以说是政府用来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一般地,政府工具,又称政策工具或政府治理工具。

绝大多数的政府干预可以通过以下四种工具得到实现:

(1)供应,即政府通过财政预算提供商品与服务;

(2)补贴,这实际上是供应的一种补充手段,是指政府通过资助私人经济领域的某些个人以生产政府所需的商品或服务;

(3)生产,是指政府生产在市场上出售的商品和服务;

(4)管制,是指政府运用国家的强制性权力允许或禁止私人经济领域的某些活动。

对这些工具的运用取决于特定的政府职能并随时间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补充:政府工具的分类:

1、依据强制性程度排列而分类:自愿性政策工具、混合型政策工具、强制性政策工具。

2、依据政府工具及其供给系统的分类:直接行政(政府当局)、社会管制(政府当局或管制者)、经济管制(管制委员会)、合同(商业和非营利组织)、拨款(下级政府和非营利组织)、直接付款(政府当局)、货款担保(商业银行)、保险(政府当局)、税式支出(税收系统)、收费与用者付费(税收系统)、债务法(法院系统)、政府公司(准公共机构)、凭单制(政府当局)。

3、依据工具来源的分类: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社会化手段。

2、“转移性支付”:转移性支付是指向一类纳税人征得税金并将其转移给其他人进行最终消费。或可以解释为,政府给予个人的、不以换取产品与劳务为目的的支出,其中包括政府给予失业者的失业救济金、给予贫困者的各种福利补助,以及其他赠予或社会保障支出。转移支付是政府支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行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转移支付既是福利政策的一种形式,也是调节总需求的财政政策工具之一。

3、“福利国家”:定义为由国家提供公益事业和救济保险等福利的国家。

一开始,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创办并资助社会公共事业,实行和完善一套社会福利政策和制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干预,以调节和缓和阶级矛盾,保证社会次序和经济生活正常运行,维护垄断资本的利益和统治的一种方法。

而现在福利国家是一种国家形态,福利是这种国家形态的特性,是用来界定国家的,福利国家这种国家形态突出地强化了现代国家的社会功能。

18.西方政府对社会的干预经历过哪些重要阶段,其各阶段的主要政策特点是什么?

答:重商主义阶段:15-17世纪,政府总是不厌其烦地介入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换言之,在社会中政治支配着经济。

自由放任阶段:又亚当·斯密首先提出,政府应该尽可能地远离经济生活之外,社会应当尽量从政府干预中摆脱出来,尽量自由。

福利国家阶段:二战后出现,政府实施更详尽周到的福利政策,以便为其公民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它们提供广泛的失业救济、普遍的医疗计划、教育资助以及面向弱势群体的社会救助计划。

新古典主义阶段:倡导要重新回到以亚当·斯密的理论为基础的更具活力的经济社会。

19.亚当·斯密设想的政府职责是什么?

1、防卫职责

2、提供法律制度---以保障合同的实施并保护财产权

3、政府出于社会整体利益的考虑,可以向社会提供某些商品,如道路与桥梁,教育。

20.世界银行是如何解释政府职能的?

答:世界银行对政府职能的解释有以下五点:

(1)确立法律基础;

(2)保持一个健康的政策环境,包括保持宏观经济的稳定;

(3)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和社会基础设施;

(4)保护弱势群体;

(5)保护环境。

21.安得森提出7项他称之为一般角色的政府的基本职能,请陈述其要点。

答:1.提供经济基础。政府为现代资本主义体系的政策运行提供必需的制度,规则和安排。

2.提供各种公共物品与服务。

3.解决与协调团体冲突。政府得以存在的一个基本理由是需要解决和缓解社会冲突,以实现正义,秩序和稳定。

4.维持竞争。竞争在私营部门并不总能持续进行,常需要政府干预以确保企业竞争的真正实现。

5.保护自然资源。只有政府才能缓解对环境的破坏。

6.确定个人获得商品和服务的最低条件。

7.保持经济稳定。政府可以通过经济政策以及对工资与物价的调控等行为来缓解经济周期性波动。

22.衡量政府规模最常有的标准是什么?

答:衡量政府规模最常有的标准就是看政府费用的总量在经济总体中所占的比例。

23.何谓“市场失灵”?政府如何纠正各类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也通常被用于描述市场力量无法满足公共利益的状况。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纠正

1)公共产品。

①政府要做好提供公共物品的工作,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以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有良好的

“硬件条件”。

②政府还要承担起那些投资规模大、资金回收期长而又是对经济发展起重大影响作用的

项目

2)垄断。

①通过对市场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干预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率。属于政府的产业结

构政策。

②政府要站在仲裁者的立场,通过建立健全各项法律法规并严格执法加以解决。

3)非对称信息。由于经济活动的参与人具有的信息是不同的,一些人可以利用信息优势进行欺诈,这会损害正当的交易。市场的正常作用就会丧失,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也就失灵了。

①制定一些法规来约束和制止欺诈行为。

②政府尽量不参与资源配置

③是一旦参与要以市场的手段来进行。

除此:①政府还需要利用利率、国债、汇率、税收、预算等经济调控手段来“熨平”经济周期,使经济导入持续稳定的发展。

②政府要通过收入政策、税收政策和其他相关政策,努力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居

民收入水平的差距。

24.解释“公共企业”、“私人物品”?

公共企业:政府为了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向社会公众提供必不可少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解决外部效用问题、增进社会公正、调节和平衡宏观经济发展等目的建立和经营的企业。它向公众大规模的出售商品和服务,盈利首先归其自身所有。

私人物品:私人物品是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物品。竞争性是指增加一个消费者,需要减少任何其他消费者对这种产品的消费。

排他性是指个人可以被排除在消费某种物品和服务的利益之外,当消费者为私人产品付钱购买之后,他人就不能享用此种商品和服务所带来的意义。

25.建立公共企业的理由为何?

—纠正市场失灵;

由于自然垄断(如能源领域)对竞争的某些限制()外部性(如环境破坏和社会舆论伤害)溢出效应(主要指不利的)信息不对称以及生产的产品在某种程度上是公共物品(这些

物品具有非完全竞争性和不完全排他性,如道路系统)等原因,市场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失灵,会对市场经济造成破坏,建立公共企业可由国家控制,从而保证经济整体的良性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节约成本。

—推动中央的长期经济计划;

有些重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只有政府愿意且有能力提供,这关系到社会和经济的整体发展问题。

—历史因素和时代背景的影响,尤其是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如二战后各国大都采用国有制(主要是公共企业)的方式恢复经济。

—在某种程度上保护国家主权,维护国家安全。

—公共企业自身的优势;()

—把资本主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

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的国有化,会加快向社会主义国家转化的进程。

—改变经济中的支付结构;

这意味着要改变个人或集团所获得的利益。

26.民营化的经济学解释?

答: 民营化狭义的解释是,通过转移股权的方式将企业行为的控制权从公共部门转向私营部门;广义上,民营化可以视为从整体上减少政府的介入,如减少生产、供给、补贴、管制,或这四种工具的任意组合

27.公共企业民营化的基本论据是什么?

民营化的经济论据

促进竞争是民营化方案具有吸引力的理由

出售企业或者放松管制以允许竞争者进入都可以引入竞争。

当一个企业已经处于竞争环境时,出售资产才能强化竞争;

而出售一个垄断性企业,又丝毫不放松管制,则对促进竞争毫无益处。

引入竞争的最佳方法是放松对企业的管制,而不是必然要出售公共资产,除非与此同时放松管制。

管理效率与民营化

民营化的效率观认为私人管理在本质上优于公共管理。

但是有关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生产效率高低的系统性论据极其有限。

意识形态方面的论据,所有制方面的价值取向

28.解释“公共政策”、“政策分析”。

公共政策:

1.是政府的产出。法律、法规、决定、计划。

2.在传统的行政模式下,政策制定被看作是政治官员所实施的任务。除了通过政府内部的政治过程,没有人知道政策是从何处产生的,政府中的政府机构与外部利益集团或政治官员一样都是政治的参与者。我们也没有任何理由断定所有的政策过程都是相同的。

3.公共政策的制定不是在真空中产生的,它受到组织、机构、利益集团的限制,甚至会受到“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政策分析:

又称政策科学,是从一系列的备选方案中寻求最佳答案。是对政策的调研、制订、分析、筛选、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

29.政策分析人员所需两类技能,陈述其要点?

1.科学技能。

它包括三种:

(1)信息建构技能,它可“增强分析人员阐明政策思想以及检验其与现实事件是否

相符的能力”;

(2)信息收集技能,它可“为分析人员提供准确观察人物、目标或事件所需的方法和工具”;

(3)信息分析技能,是指“引导分析人员从经验主义的证据中得出结论”。

2.辅助性技能

即政策、计划和管理技能。

30.政策过程模式的六项步骤有哪些?

第一步:核实、界定和详细说明问题

第二步:建立评估标准

第三步:确定备选政策

第四步:评估备选政策

第五步:列举并选择备选政策

第六步:监控政策结果

31:试说明战略概念的应用价值?

(1):给组织以准确的定位,以面对一个日益不确定的未来

(2):对任何组织而言,没有战略就等于没有了方向

(3):战略通过可指导战略行为的计划、策略、模式、立场和洞察力,来造就组织的重心、连贯性和目标。

(4):有助于在从组织常态管理过程解脱出来,组织存在的根本原因、组织的所作所为、组织向何处发展等问题。

(5):较高管理层次的战略要素在较低层次上就变成了目标;目标可以用作测量绩效的标准,可用来诊断组织结构的漏洞。在令人感兴趣的重要领域,如战略问题上,目标可用来作为衡量变革、授权等方面决策的标准。

(6):战略涉及(在对外界环境和组织能力预测的基础之上)确定组织目标和优先权以及设计实现这些目标的操作计划

32.试说明公共部门的战略计划模式之要点?

答:公共部门的战略计划模式既是布莱森战略计划模式,其要点为:开始制定战略计划过程并取得一致意见;明确组织权限;阐明组织任务和价值;评估外界环境(机会和威胁);评估内部环境(优势和劣势);确定组织面临的战略性问题;制定处理问题的战略;确定有效的组织未来愿景。

33.解释“战略管理计划”?

战略管理计划:

根据环境发展趋势、总体方向及标准概念描述组织的历史关联因素;

根据现在的优势与劣势、未来的机遇与威胁分析判断目前的形势;

制定出当前要解决的战略问题议程;

设计战略选择方案,以解决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

根据利害关系人和所需资源评价战略选择方案;

通过调动资源和对利害关系人实施管理以贯彻需要优先考虑的战略

对战略计划或战略管理提出的批评:

34.试解释绩效标准:“经济”、“效率”、“效益”、“公平”的涵义。

(1)经济

注重的是成本和投入之间的关系,反映的是预算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距,是否按预先设立的规定和预算花钱,其关注的是成本的节约,应该使投入的资金得到最优化、最合理的利用。

2)效率

是投入和产出之间的比率关系。

是指的单位时间里实际完成的工作量。

效率是指对于有限资源(如原材料,人力现金等)的最佳分配方法.

公共部门的效率包括两方面:一是生产效率,它指生产或者提供服务的平均成本;二是配置效率它指组织所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是否能够满足利害关系人的不同偏好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在《有效的主管》一书指出:

效率是“以正确的方式做事”.

效能是“做正确的事”。

3)效益

是一种收益和效用关系,可以说效率只是效益的一种低级形式。效益关注的是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及社会福利的增加,具体地说,政府通过规制来合理地界定和分配权利而有助于减少经济运行过程中的人为垄断、减少市场的低效和无序竟争以及外部性、不稳定因素等.从而建立起公平、合理、有序、健康的币场,维护社会的公平,增加社会公共福利总量。

政府的效益有两类:私人效益和社会效益。私人效益是指规制实行后给被规制产业带来的利益增量。社会效益指规制使非效率性的资源配置和分配的非公平性得到避免或纠正,增进了社会福利等。如一项规制可以使被规制企业通过规制政策提高生产效率,获得更多的利润.或者公众通过规制政策而获得较康价优质的产品或服务.社会市场秩序更加公平、有序等,那么它就是绩效规制

4)公平:

(1) 个人的贡献与收益相等

(2) 将基本权利平均分配给社会上所有个人

(3) 再分配,即将一些利益分配给那些最需要的人

35.试陈述传统人事管理模式的特点,优点、弊端?

特点:

1)根据功绩来招募人员;

2)对招聘和雇佣条件的独立的、非政治的控制;

3)通过法律保护,反对任意解雇;.

4)职位的等级结构;

5)功绩晋升制度;

6)特殊的退休和养老金制度长期

优点:

1)为公务员提供了一种获得稳定感的途径。

2)它的设计是超党派的,中立和匿名原则适合于公共服务的行政或技术特点。

3)公务员被任命到初级职位并通过等级制度获得稳步晋升,甚至凭资历获得升迁,这一切将培养公务员对部门和公共服务的忠诚感,并能够弱化公职政治化的现象。

弊端:

1)僵化的等级制度无法适应快速的变化,而且导致公务员只专注自己的事务。

2)以相同的方式获得升迁,直至离职。所以,有毅力而无野心的公务员将会成为部门首长,而那些无耐心或有天资的公务员将会离开。

3)按资历选拔,实际上却是在鼓励趋炎附势者而打击有能力的人。这是一种几乎只保证产生庸才的制度。

4)可能会形成一个个志同道合的管理者群体,然后他们只提拔“自己的人”。

36.新公共管理理念指导下的人事制度改革,其要旨是什么?

答:新公共管理理念指导下的人事制度改革,其要旨有9点:

1.人事制度变革的一般目标是注重结果、灵活性和激励因素.

2.雇佣经常采用合同的形式,所有层次上的工作人员都越来越多地通过招聘的方式被雇用

3.有限期的任命制

4.长期的兼职工作

5.由市场决定的各种工资

6.绩效工资制

7.基于绩效而非资历的晋升与解雇

8.具有灵活性退休金制度

9.资历晋升,终身雇佣的人事制度正在渐失

37.何谓“政府预算”、“绩效预算”、“项目预算”、“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制”、“零基预算”、“签约外包”?

答:政府预算:1)政府财政收入的具体来源和支出方向。

2)是以年度财政收支的形式存在的。它是对年度政府财政收支的规

模和结构进行的预计和测算。

3)预算的基本问题是:怎样决定分配预算资金X 给A 项目而不是B

项目?

4)预算进程开始于各个公共部门预测相应的公共需求,然后提交预

绩效预算:1)重点在“有效地使用资源去实施被批准的公共项目”;

2)或者关键在于“确定项目成本与项目的实施效果之间的关系”。

3)将预算的重点从单纯的支出控制转向支出所取得的成果。

4)绩效预算集中在预算投入和产出关系的测量;换句话说着眼于提

高资源分配的经济效率。

项目预算:1)在公共供求的扩张需要大量的长期资本项目投资的背景下产生。

2)强调预算的计划功能。主要目标是将传统的一年一度的预算准备

转变为着眼于政府长期的公共政策目标。

3) 绩效预算重点在评定公共部门过去的工作表现,而项目预算则集

中在公共项目对将来的影响。

4) 项目预算的四个成分: (1) 确定目标及实现目标所需的项目;(2)项

目拨款;(3) 运用绩效指标测量项目产出;(4) 运用成本效益或

其它方法分析项目实施的结果。

权责发生制:按照权责发生制,要在交易事项和其他事项发生时(而不是在收到和支付现金

和现金等价物时)确认其,而且要将它们记入与它们相联系的

期间的会计记录并在该期间的财务报告中予以报告。

收付实现制: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按照收付实现制,收入和费用的归属期间将与现金收支行为的发生与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换言之,现金收支行为在其发生的期间全部记作收入和费用,而不考虑与现金收支行为相连的经济业务实质上是否发生。

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意味着从零开始。以零为基础编制计划和预算的方法。是指在编制预算

时对于所有的预算支出,均以零为基底,不考虑以往情况如何,从

根本上研究分析每项预算有否支出的必要和支出数额的大小。这种

预算不以历史为基础作修修补补,在年初重新审查每项活动对实现

组织目标的意义和效果,并在成本—效益分析的基础上,重新排出

各项管理活动的优先次序,并据此决定资金和其他资源的分配。签约外包:由外部部门或人员负责具体服务的提供。

是一项财政改革,一般认为这样可以节省成本约20%。

在起草合同的过程中,必须确切地说明要达成的目标以及监督机制。

38.政府是如何通过预算来影响整个经济的?

答:

配置政策,可以将国民产出在私人消费、公共消费以及投资之间进行配置。

政府的支出和税收政策都影响到资源在私营部门中的配置和分配。也规定了哪些活动由公共部门而不是由私营部门执行。

分配政策,意味着政府试图对公民之间财富和收人的不平等进行某种程度的矫正。

分配政策的重要部分是提供社会福利,包括对某些公民阶层的转移性支出。

其他所有的预算决策都会产生一些分配性的结果。

稳定政策,是指政府通过预算政策来提高整体经济水平。

政府承担促进充分就业、稳定价格、经济增长和收支平衡等方面的责任。

39.试陈述传统财政管理的特点、优点、缺陷?

特点:①将资金配置在那些特殊的支出项目或类型上,而这些项目或类型是行政任务的主要投入。这些项目和支出典型地包括人员、设备、邮递方面的费用以及部门运营所用的临时性项目的资金。②预算包括上一财政年度收人和支出的比较。③对于即将到来的财政年度而言,预算有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它仅仅是以上一年度的预算记录为基础。

优点:①对财政监督是有益的,因为它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资金是否用在了已指定的项目上。

②线性预算将预算支出与相应的公共项目联系起来,提高了公共部门的公共责任感,增加预算的效率和责任性。③使预算变得更加容易且便于管理.④如果为了宏观经济目的不得不在年中削减综合预算,那么它提供了某种程度的灵活性。

缺陷:①没有使资金配置与绩效之间产生不可分割的联系。从预算数字中不能清晰地看到部门或机构实际上做了些什么,或它们做得好不好;②预算是非常短期的,一般只持续一年的时间。这意味着长期的预算项目趋于持续不变而且缺乏任何细节上的考虑。③预算中详细说明的支出项目是非常严格的,因为管理者把资源从一种支出转向另一种支出时几乎没有灵活性。

40.技术对行政管理产生哪些影响?

1.提高行政效率,完善行政审批程序,维护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保证公共性合理性,为行政管理注入活力。

2.信息技术方面的投资减少了处理日常工作所花费的时间;电子文档的使用节约了储存费用;计算机的使用使得公务员在家办公成为可能,从而节约了去办公室的时间和麻烦,方便办公;互联网的使用使得地方和中央的联系更加密切,减少地方政府的独权和失误。

3.另一方面,当技术不够成熟的时候,技术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不大,只会在小方面有作用,只有在技术对社会造成普片影响的时候,才会对组织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4.技术的存在本身并不能决定所希望的结果,并不存在什么自动的组织变革;技术的存在本身也不能决定所预测的结果。相反,技术只是使变革成为可能而已

41.电子化政府对公共管理带来了哪些的变化?.技术变革对官僚制的影响如何?

电子化政府的定义:广义的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对任何信息和通讯技术的采用。这些技术包括电视电话会议,语音数据进入进入系统,光驱,互联网和个人局域网等。

电子化政府带来的变化:

政府与公民的链接方面:

服务提供系统,可以链接到人生中的重要事件和公民需要上。例如,通过这种链接更换车辆或驾驶执照,或缴纳罚款要简单得多。

可以使公共机构随时根据顾客的需要提供更多的服务,而无须亲自到办公室去。

更加便利地提供服务强化了将公民视为顾客的想法。

公民可以很容易地获得更多的政府服务的信息。

政府与企业的链接方面:

公共组织在提供服务和采购系统上倾注全力以加强其与企业的互动。政府逐渐地被要求采用电子商务的运作模式。

采购领域可以减少投标者的交易成本。

对诸如文具等标准项目的采购通过在线向承包商发出订单是非常简单和更为廉价的。很多政府已采取这样的方式并从减少的交易成本中获得节约。

政府与政府的链接方面:

通过电子化政府的方式,信息流动就可以跨越部门界限。例如就有几个机构向老年人提供服务。借助电子化政府来链接这些机构就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电子化政府可以使政

府机构的工作更有效率。

技术变革对官僚制的影响:

电子化政府的一个影响是组织以信息流动为基础而不是以等级为基础。政府的顾客或“消费者”无需知道机构工作之间的明确界限,尤其是在服务的提供方面。

从权力关系的意义上讲,官僚制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等级制并没有消失,只是不再需要如此多的层级。

技术变革对等级制一个更为深远的影响是:应用功能强大的数据库软件能够使高层人员的工作由低层来完成。

有几个方面涉及人事和职业结构;会需要更少的基层人员,需要更强能力的低层工作人员和较少的中层管理者,也许还需要眼界更为开阔的高层工作人员。

韦伯意义上的“办公室”也发生了变化。借助远程技术,工作人员无须来到中枢系统利用其设备。工作人员在家里可以一样有效率地工作,例如,进行家庭访问的福利机构的工作人员就不需要走出去进行联络。

信息系统使雇员行为更加透明化,因此,等级权威机构实际监督雇员的任务得以减轻。

42.试说明电子化政府对政治的潜在意义?

电子化政府会导致政治体系和政府内部运作的改变。如“电子化民主”、“数字民主”、“网络式民主”这样的术语正变得日益普遍。

贝拉米和泰勒认为代议制民主可能成为顾客式民主的一种形式。信息时代的信息和通讯能力很可能将彻底地扩大和加速代议制民主的分权,这将有助于把它融入到顾客式民主的高级管理形式之中。

尽管在任何政治体系中,“不平则鸣者”更受到关注,但依靠电子手段对政府问题进行答复会剥夺多数选民的公共权,造成的结果就像在很多国家出现的一样:将出现某种形式上的民粹主义,互联网的使用让极端主义者更容易组织起来并受到关注。

代议制民主的发展已经历几个世纪,尽管它存在有缺陷但是中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而电子化民主的想法存在一些现实问题。

43.何谓“管理外部要素”?理由为何?

答案:

管理外部要素:组织直接控制之外却又对组织产生影响的事务。

管理外部要素是一般管理职能的一部分,它包括:

(1)处理与同一组织的外部单位的关系或者协调组织的不同部分;

(2)处理与独立组织的关系,如政府的其他部门、企业和利益集团等;

(3)处理与新闻媒体和公众的关系。

理由:1、对外部关注的需要

外部的政治限制。公共部门甚至不能控制它自己的资源和目标,为公众拥有,它们通常受到来自公众和媒体的公开监督。

2、高度的责任

这2点意味着公共组织应该更加关注外部要素,以便了解其外部环境,并对各种限制实施管理。

44.新公共管理是如何管理外部要素的?

答:认识到官僚制组织自己能够而且应该管理外部要素。

第一,加强了部门内部的协调,通过战略管理和将财政资源引向既定的优先领域等方式,可以形成关于部门或机构应该做什么才更好的观念,这种观念可以促进协调。

第二,处理与独立组织间的关系也基本上具有政治性的特征,这是一个公务员和政治官员同等介入的政治过程。

私营企业、利益集团和其他政府全都卷人到政治游戏中来,在这场政治游戏中,官僚政治的高度艺术形式毫不逊色于政党政治。一名优秀的管理者需要成为这种真实游戏中的优秀竞技者。

第三,公共管理者必须亲自处理与新闻媒体和公众的关系。。当然,政府试图对这些关系进行管理,其方法是建立新闻办公室和宣传机构,在每件事上附加上自己偏好的观点,甚至是委托进行民意测验等。

公务员的匿名性和中立性当然也有所减弱。公务员现在可以更为自由地公开发表意见,出席各种职业论坛,为各种刊物撰写文章,并且通常会成为显耀的公众人物。

45..何谓“利益集团”?利益集团在现代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的影响,试说明之?

利益集团是具有共同态度的群体,是非公共性组织,不用对公共负责。

利益集团在现代政策制定中具有“制度化的联系渠道”,或提供了“系统化的职能”,

引导公众对大部分事务进行讨论,并密切地参与到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之中。

其中政策是通过政府的官僚制部分和相关利益集团的相互作用来制定的。政策结果产生于内部参与者和外部参与者之间的政治竞争。在这种竞争中,利益集团是一种具有决定意义的筹码。

46:官僚制组织与利益集团间的关系

1.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官僚制组织依赖于利益集团。现代政策制定一个被忽视的事实是,“官僚制组织不是利益集团要求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积极地鼓励、阻碍或操纵利益集团的参与”利益集团所提出的要求是政府机构可以使用的资源,这些需要机构参与的政治游戏中的资源可以按照适当方向加以引导。

2.官僚制组织本身就可以被视为是一种利益集团。官僚制组织的某些部门形成了它们自己的利益集团,目的是在现实的政治斗争中——也就是在与官僚制的其他部门争夺资源的过程中——得到自己利益集团的帮助。

3.利益集团可能成为政府部门的同盟者,尽管部长们和利益集团就政策的一些细节问题会发生冲突,但是他们一般会“形成共享政策领域内更多资源的约定”。

4.利益集团的发展缘于官僚组织影响力的衰退,利益集团被认为能够填充由官僚制模式衰退所造成的权力真空。

5.政府和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已经转变为一种更加开放的政治系统,也就是说,在这个政治系统中,政策结果产生于内部参与者和外部参与者之间的政治竞争。

6.政策团体的发展“已经使利益集团的参与从机构的有用助手转变为至关重要的盟友”,

而且机构和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比以往更为平等。

7.利益集团和官僚制组织具有共同的利益,政府内部的官僚制利益是外部利益的代表。一个受侵害的公民可以通过他所参加的利益集团而找到合适的官僚制组织作为他的代表。

47.解释“多元主义”、“法团主义”、“俘获理论”?

1)多元民主理论

现代社会是多元的社会,民主政治应该是多元主体通过“多元竞争”(讨价还价),达成“价值趋中”(妥协)的政治。达尔认为,传统政治民主化理论关注宪法上的分权制衡与政府内部的权力制衡,而忽视了社会上的多元制衡机制的作用,而后者才是实现民主的关键环节。只有两种(政府与社会)权力制衡机制共同发挥作用,民主才能真正得到保障。多元主义民主的核心是决策权力的分散化以及决策过程的多元竞争和妥协性。

2)法团主义:

法团主义和多元主义都是以社团形式组织起来的民间社会的利益同国家的决策结构联系起来的制度安排;

与多元主义下社团组织及其和国家关系的情形有别,法团主义具有6大特征:

1.在某一社会类别中社团组织的数量有限;

2.社团组织形成非竞争性的格局;

3.社团一般以等级方式组织起来;

4.社团机构具有功能分化的特征;

5.社团要么由国家直接组建,要么获得国家认可而具有代表地位的垄断性;

6.国家在利益表达、领袖选择、组织支持等方面对这些社团组织行使一定的控制

7:法团主义理论认为,政府机构和利益集团或代表主要受益者的集团之间是一种合作性关系;这通常被视为是大企业、大工会和政府之间的一种约定。

3)俘获理论

一个机构和相关利益集团之间存在着一种合作关系。一个产业的管制机关会被它所管制的产业俘获,并受其控制。

与政府完全不介入相比,所有的管制和所有的政府对利益集团压力的回应都会产生更为糟糕的结果。

即使施蒂格勒的观点能得到某些事例的支持,但从总体上看是言过其实的。他否定了控制政治体系的任何可能性,还否定了回应政治要求而采取的政治行动会带来好处的任何可能性。

48. 发展中国家接受管理主义模式须要注意的问题

? 1.新公共管理的基础是将市场原则运用于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这是和精简机构,培养市场相联系的。如果没有法治来确保合同的履行,市场将是无效的。在资本市场得到发展或者国内企业家成长起来之前,市场经济意味着外国人和外国公司有较大的支配权。

? 2.在揭示政府失灵的过程中会忽视市场失灵也是难控制的;民营化意味着外国的所有权或某个少数人团体的所有权,而使得社会凝聚力遭受风险;民营化是难管理的,也可能没有行政管理能力使其获得成功,比如没有坚持法治,维护竞争,防止出现垄断,能胜任的工作人员。

3.可能产生腐败蔓延的风险。

4.如果没有有效的建立法治和强制执行合同的制度,运用合同制就不可能成功。比如,

合同过程不会出现真正的竞争;赋予管理者更大的灵活性,在对投入没有可靠的实施控制的国家,只会鼓励其独断专行和腐败。

5.不能够假定存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模式,管理主义也可能失败,不同国家有不同情

况,这些情况需要得到尊重。

6.被寄予的期望值过高。

7.政治化问题—这个问题在发展中国家可能比发达国家更为严重。管理主义模式似乎会

给公务员的政治化创造某种机会,使其利用合同为其亲朋好友谋利

8.有人认为,还存在另一种所有发展中国家都必须遵循的单一发展模式。这是发展行政

传统模式中的另一种误解,这一点是难以否认的;但是要是发展中国家再一次遵循另一种西方模式也是有问题的。

49.发展中国家行政模式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答:(1)在西方所表现出的特点,特别是政治中立和为政清廉,并没有为第三世界国家得到遵循;

(2)官僚制组织是为特殊的精英、种族、宗教利益服务的,而且首先是为自己服务的;

(3)发展中国家很少否定官僚首先要照顾他们自己的利益。公务

员的绩效很少通过系统的方法来评估,不存在明确的责任问题,没有人来对消极结果承担责任;

(4)腐败更严重。

50.解释“责任”的基本涵义?

分内应做的事;

做不好分内应做的事,因而应该承担的过失;

以他人或团体名义行动的人要向这个人或团体汇报工作。

方法,当人们想让某人负责时,他们通常是制定一些惩罚措施。

教材的解释:组织中的个人会因为自己的某个决策或者行为而受到谴责或表扬。

51.私营部门的责任有何特点?

私营部门的责任

其特点:

第一,有明确的责任形式

公司管理的目标是为股东的利益而行动;

公司董事会的职责是代表公司及其股东的利益;

所有者对消费者负责;

生产工人对管理者负责;

管理者对所有者负责;

总经理对董事会负责;

董事会对股东负责。

(等级制结构的责任机制是解决代理关系问题的一种特别有效的方法)

第二,私营公司的责任标准是建立在没有职业安全保障的基础上的,公司存在与否,个人是否继续聘用取决于个人和公司的业绩,其激励机制简明易懂。

1.私人股东能够按公司的股本转让股票,而股票价格的波动则是一种持续不断的绩效标准。

2.公司在市场条件下进行下进行资本竞争。公司在投资和借债计划方面必须受到持续性的监控,并服从评估机构对投资和借款目的进行的评估。

3.公司面临被接管,并购以及随时都可能发生的债务危机。

4.竞争对手的存在意味着,顾客不满意可以随时转向他处。

私营部门不存在政治责任

52.公共部门与私营部门的责任形式有何差异?

回答内容:

①私营部门不存在政治责任。

②公共部门的管理者和委托人之间,委托人并不总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③不像公司那样存在可以流通的普通股票,因此不存在市场对公司的那种控制。

④不存在直接的破产偿债,因而不存在追求财务绩效的压力。

53.公共部门的责任类型“四类说”为何?“三类说”为何?

四类说:

等级责任——强调命令,通过规则和标准的运作程序,监督和组织指令告诉员工应该做什么。

法律责任——强调对外在预期或绩效标准的服从。

政治责任——强调对民选官员,顾客及其他机构等外部团体的期望进行回应的能力。

职业责任——强调对专业技能的服从和责任。

三类说:

财务责任——纳税人的钱,公务员有责任,有义务,合理的使用这些钱。

公平责任——绝对公平的对待所有公民是公务员的责任,他们应该为此负责,否则,应受到惩罚。

绩效责任——需要一个清楚的绩效标杆,来衡量公共部门的绩效情况

54.传统议会制度的政治责任形式的特点是什么?

议会制度的政治责任形式:

公务员通过等级制向部长负责,部长向内阁负责,议会向人民负责。一个部长主管一个部门,等级结构确保正常的官僚责任机制通过不同层级予以实施,。从而行政举措都被认为是选民意愿集中体现

55.传统总统制度的政治责任形式的特点是什么?

总统制的政治责任形式:

公务员对行政首长——总统或州长——负责。

1由于总统和州长是选民选举产生,确保了从公务员到选民的政治责任的一致性。

2由于行政部门的管理法规和财政在立法机关的控制之下,所以,公务员需要向立法机

公共管理制度学..

公共管理学2014.1.2

————————————————————————————————作者:————————————————————————————————日期: 2

(一)公共管理学框架 第一篇概论篇 Chapter 0 管理导论 Chapter 1 公共管理概论 第二篇主体篇 Chapter 2 公共管理者的角色与知能 Chapter 3 公共部门的角色 Chapter 4 公共组织管理 Chapter 5 公共组织中的领导 第三篇实务篇 Chapter 6 公共政策的设计、执行与评估 Chapter 7 公共部门战略管理 Chapter 8 公务人力资源管理 Chapter 9 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 第四篇前沿篇 Chapter 10 公共危机管理 (二)考试题型 一、简答题(4*10=40分)复习范围: 1、简述新公共管理改革流派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实践内容。(PPT第一章) 2、如何理解公共利益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PPT第一章,教材P14) 3、简述外部性理论以及外部性内在化的政府干预措施。(PPT第三章,教材P55、56) 4、何为政府的寻租行为?寻租对社会政治、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PPT第三章,教材P66) 5、简述战略管理的重要过程。(PPT第七章,教材P79-86) 6、简述科层组织的含义及其困境。(PPT第四章,教材P138-142) 7、弹性化组织结构设计有多种形式,分析不同形式的弹性化组织的特性。(PPT第四章,教材P142-148) 8、简述领导权力的构成内容。(PPT第五章,教材P160-163) 9、阐述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PPT第五章) 10、阐述莫尔教授提出的政府战略管理的三角分析模型。 11、公共部门为什么要进行绩效管理。(PPT第九章,教材P275-277) 12、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功能是什么?(PPT第八章,教材P193-194) 13、何为目标管理?公共部门如何实施目标管理?(PPT第九章) 14、什么是危机管理?危机管理的重点是什么?(教材P305) 二、案例题(1*30=30分)复习范围: 1、新公共管理改革理念和新公共服务改革理念 2、公共部门的角色(市场失灵,政府失灵) 3、公共部门中人力资源管理 三、论述题(30分)(理论联系实际)复习范围: 1、公共组织管理 2、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3、公共部门危机管理 论述题答题要求:通过运用本课程的基本概念,来证实你对本学科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内容解释有创造性并符合逻辑、系统性、一致性与连贯性;运用所学过的理论和方法并结合你的工作经验或你熟悉的单位情况解答问题;能够有分析地、合理地、连贯地表述观点。请不要:仅简单描述问题,没有引用适当理论、模型和概念。应把重点放在“分析、阐述”所研究的问题上。完全拷贝他人的作业,否则不会通过考试。仅利用网络资源搜索资料,有自己观点。

公共管理学基础知识

公共管理学 第一讲公共管理学概论 问题: 1.公共管理与私营部门管理之间的区别。 2.公共管理学对传统行政学的突破。 3.公共管理学产生的时代条件。 4.公共管理学的内涵。 5.公共管理学在中国发展中的地位。 一、公共管理学的内涵。 (一)公共管理学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处理“公共物品”和“公共事物”。 “公共物品”是属于大众所有的物品。 “公共物品”的特性: 1)非竞争性。是指人个消费物品或事物在由一个人消费的时候,并不影响和减少其他人的消费。 2)非排他性。是指阻止一个人的消费享用该产品,代价是非常大的。 “公共物品”是指涉及社会公众整体的生活质量和公共利益的一系列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实际结果。 (二)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环境之中,管理的主体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而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 对管理的客体加以调节控制的过程。 公共管理。是指政府为代表的公共部门依法通过对社会公共事物的管理,以保障和增进 社会公众利益的职能活动。 公共管理有五个内涵。 1)公共的主体是政府和其他公共部门而不是私人或其他组织。 2)公共管理对象是公共事物。公共事物的特征有:a.公共事物与公共利益有直接关系; b.公共事物管理的受益对象是社会公众。 3)公共管理是永恒存在的。具体的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调整。 4)公共管理来自于民众的授权并负有直接的社会责任,因此必须依法进行,并且工作 绩效不能简单以利润或效率作为标准。 5)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决定了社会公众对公共管理部门拥有更多的制约权。 二、公共管理的具体类型。“三分法”。a.公共政策。是政府制定的,以便于管理。b.政府管理。 处理公共事物,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等。c.非政府组 织管理。是指除政府门部外其他公共部门处理公共事物,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运用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在内的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公共管理部门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关于促进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组织,更有效的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以霎时和公平分配社会公共利益的知识体系。 三、公共管理学的特点。 1.公共管理学是一个整合的概念。延续了公共行政和公共政策方面的内容,以及企业管理方面 的内容。 2.公共管理学在不改变公共部门公共性的情况下,将私部门的管理手段和方法运用于公部门。 3.公理管理重视与外界环境关系,强调以最高领导者的战略设计和政策设计为核心。 4.公共管理并不等于政府管理,而是意味着一种新的治理方式。 5.公共管理强调的是价值调和与责任。“效率,效能,公平,经济。” 6.公共管理关注和重视的是政府的改革与再造。建立服务型政府,比如电子,生态,高效及法 制等。

公共管理案例结构要求

MPA教学案例基本结构及相关要求 一、案例撰写要求 一个完整的教学案例应由两个部分组成:案例主体(正文)和案例《教学手册》。 (一)案例主体(正文)的基本结构及相关要求 案例主体一般应包括:标题及标属、引言、案例摘要、正文、结束语、思考题、附录。脚注和图表等8部分。案例正文以10000字左右为宜,附录不超过5000字为宜。 1.标题和标属:标题是案例的题目,标属即标明案例的适用主题。 2.引言:即案例事件的引子。 3.案例摘要和关键词:简要介绍案例事件的主旨大意或梗概,便于使用者快速了解和把握案例的主题,300字以内。关键词3-5个。 4.正文:案例一定要有比较完整的事件,有核心人物或决策者,有起、承、转、合,要能够把事件延伸下去; 起是事件的开始,推出由时间、地点、起因 等要素构成的场景,介绍核心人物或决策者、主要角色和其他角色; 承是推出关键事件,引出争端、问题和兴奋点; 转是事件的进一步展开,罗列存在的种种困惑,描述进退两难的抉择困境;要不断深入拓展令核心人物或决策者感到迷惑或难以决断的事情,或展开当事人也无法把握和预料事件结局的事件; 合是事件的高潮,突出机会与制约因素,核心人物或决策者到了不得不进行选择的时刻。

5.结束语:可以是对正文的精辟总结,也可以是提出决策问题引发读者思考或者自然淡出。 6.思考题:结合教学目标一般安排3-5个思考题供读者在阅读时进行同步思考。 7.附录:提供进行案例分析所需要的额外信息,主要包括一些不宜放在案例正文,但又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或理解正文的资料、信息。 8.脚注和图表:脚注以小号字附于有关内容同页的下端,以横线与正文断开;图表可插置到正文相关位置,也可以布置在专页或篇尾,所有的图表都应编号,设标题,并有必要的说明。 (二)案例《教学手册》的写作 案例《教学手册》一般应包括:课前准备、适用对象、教学目标、要点分析、课堂安排、其他教学支持等6个部分。案例《教学手册》以5000字左右为宜。 1.课前准备:程序性地提醒课前需安排的事项。 2.适用对象:说明案例读者的定位或作者希望的读者群体。 3.教学目标:详细介绍案例教学目的,一般一个案例要含有3个明确的教学目标,提出本案例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4.要点分析:这部分是《教学手册》的核心部分,也是《教学手册》的难点,需要耗费作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精心地构思和安排。这部分是将作者精心设计、精心埋藏在案例中的问题一一挖出进行展开深入地分析,案例是否有理论深度、是否有思考分析的空间、是否能引起争论全在于这一部分的创作水平。 5.课堂安排:这部分同样是《教学手册》的核心部分,与上一部分共同构成《教学手册》的难点。这部分需要对案例课堂教学的内容和每部分所用的时间以及教学节奏进行全程详细地安排,这部分安排的是否合理得当、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决定了案例课堂讨论的效果和质量。 6.其他教学支持:包括计算机支持和视听辅助手段支持。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D) A.计划性B.单一性 C.效率性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C)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A) A.公民 B.政府C.企业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C) A.17世纪末18世纪初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D)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A)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A.经济的发展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为(A)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C.公共服务范式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A.威尔逊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D) A.会计学B.政治学C.行政学 D.公共财政学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的提出者是(D) A.凯恩斯 B.布坎南 C.韦伯 D.威尔逊 13、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建立的基础为(A) A.管理B.法律 C.经济D.政治 1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B) A.威尔逊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5、韦伯认为科层制组织的基础为(C) A.传统型权力 B.魅力型权力C.合理--合法型权力D.知识型权力 16、韦伯认为,以“法律”或者“升上掌权地位的那些人发布命令的权力”为基础的权力属于(A) A.合理--合法型权力 B.传统型权力 C.魅力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朱立言公共管理学重点

公共管理概论 第一章 管理管理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公共管理工商管理授权科学管理例外原则管理过程官僚制科层制霍桑试验社会人非正式组织人际关系学派需求层次理论 双因素理论人性假设动态平衡理论管理丛林决策理论学派经验学派行政公共行政 文官制度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公共选择理论公共物品公共权力 P途径 B途径新制度主义 1.管理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2.管理的基本职能有哪些? 3.行政学的研究对象有哪些? 4.公共管理的含义是什么?它与公共行政有什么区别? 5.什么是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有哪些类别? 6.公共管理理论形成的两条途径是什么? 7.公共管理学科有哪些特征? 8.现代行政管理有哪些特点? 9.公共管理有哪些基本研究方法? 第二章 组织公共组织强制型公共组织半强制型公共组织非强制型公共组织古典模型官僚模型 第三部门行政模型管理层次管理幅度 直线结构职能结构直线—职能结构矩阵结构旁系组织纵向结构层次结构横向结构 首长制委员制层级制职能制集权制分权制完整制分离制古典行政组织理论

行为科学组织理论组织冲突组织协调 文化行为模型成人发展模型政治行为模型 从众行为公共组织的生态环境 1.公共组织有哪些构成要素? 2.公共组织的类型有哪些? 3.什么是官僚模型?它有什么特点? 4.第三部门行政模型有什么特点? 5.公共组织的结构形式有哪些? 6.行政体制的划分有哪些依据?都有哪些类型? 7.简述现代组织理论。 8.非正式群体对组织有哪些影响? 9.公共组织环境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 第三章 决策程序性决策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 不确定型决策个人决策群体决策价值前提事实前提行政决策行政决策系统信息子系统参谋子系统决断子系统监控子系统类别分析法类比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方案设计头脑风暴法对演法综摄法专家会议法 德尔菲法时间序列法趋势外推法回归分析法领导群体决策群体参与决策择案规则 1.决策的特征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决策有哪些类型? 3.决策的价值前提和事实前提之间是什么关系? 4.决策系统由哪些子系统构成? 5.各国的行政决策体制都有哪些类型? 6.行政决策有哪些步骤? 7.结果预测有哪些方法? 8.试对群体决策的利弊进行阐述。 9.有哪些比较常见的择案规则? 第四章

《公共管理学概论》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 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 一、课程介绍 1.课程描述: 《公共管理学概论》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重点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本课程为必修课程,是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能为学生提高自我管理和组织管理能力提供帮助。 2.设计思路: 本课程引导低年级法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通过公共管理学知识的学习,掌握公共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而在实践中准确、恰当地运用相关知识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问题。课程内容包括三部分:公共管理概述、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管理职能。其中: (1)管理概述主要为整个课程的总论,阐述管理的基本概念,管理的职能、性质、类型,以及管理者的角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 (2)管理理论主要较为全面地介绍西方管理思想演变的源流和管理学形成的历史,重点介绍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以及最新发展情况; (3)管理职能主要是按照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术界的通说——管理的四职能说, - 1 -

即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分别介绍各管理职能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二、课程目标 《公共管理学概论》课程作为法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低年级学生的一门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到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 (1)熟练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方法,如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韦伯的官僚行政组织理论、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滚动计划法、领导理论、激励理论等; (2)在案例分析和日常学习生活中,运用所学管理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 三、学习要求 要完成所有的课程任务,学生必须: (1)按时上课,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随堂练习和案例分析作业展示。本课程将包含较多的随堂练习、讨论、小组作业展示等课堂活动,课堂表现和出勤率是成绩考核的组成部分。 (2)按时完成常规练习作业。这些作业要求学生按书面形式提交,只有按时提交作业,才能掌握课程所要求的内容。延期提交作业需要提前得到任课教师的许可。 (3)完成教师布置的一定量的阅读文献和背景资料等作业,其中大部分内容要求以小组合作形式完成。这些作业能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促进同学间的相互学习、并能引导对某些问题和理论的更深入探讨。 四、教学进度 - 1 -

公共管理学 1-2 zh试题

公共管理学 2012-10-25 做题要求:先打印试卷,再用钢笔认真、详细作答。名词解释、问答题等均需要详细作答。 第一章绪论:公共管理(学)的视野A 一、填空 1、公共选择学派的奠基者是。 2、世界银行在20世纪80年代末用来概括非洲国家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 3、20世纪七八十年代, 在美国大学的公共政策学院逐渐成长起来。 4、B—途径关心发展,主张在公共部门中引入私人部门的管理经验和模式。 5、波齐曼和斯特拉斯曼于1990出版的被认为是第一部较为全面的公共管理教科书。 6、公共管理学更多以为基础。 7、公共管理学主要以( )作为研究对象。 8、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为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流派,给西方经济国家普遍采用了。 二、多项选择 1、我国学者往往以( )的角度来区分管理和行政这两个概念. A组织实体 B经济实体 C 管理实体 D 政治实体 2、传统公共行政学模式是建立在( )基础上 A科层制理论 B政治---行政二分法 C委托---代理 D内部取向 3、殴文.休斯在<<公共管理与行政>>一书认为( )都是对公共部门的研究 A公共行政 B公共政策 C公共管理 D公共组织 4、下面是公共管理物品的是( ) A国防 B外交 C教育 D社会保障 5、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孕育和进化,公共管理的( )逐渐汇合形成公共管理新模式. A P—途径 B治理 C B—途径 D善治 6、在当代政策分析学科中最有影响的经济途径是() A行为主义学派 B公共选择理论 C新制度学派 D科学管理学派 7、孟德斯鸠等人所提出的“三权分立”思想中“三权”是指() A 立法 B 行政 C监督 D 司法 三、解释概念 1、公共行政 2、公共管理 3、公共物品 4、行政国家 5、纯公共物品 四、简答 1、公共管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有那些? 2、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公共管理的模式有哪些? 3、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公共管理有哪些弊端? 4、入世后,我国各级政府的行政管理面临哪些严峻的挑战? 五、论述题 1、公共管理的特征及其与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区别? 2、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案例集定稿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案例集

目录 1 一场灾难中的伦理困境 (1) 2公立公园的困境与出路 (13) 3强拆之殇:谁之伤?谁之痛? (17) 4旭日关爱:一个慈善基金会的诞生和管理 (27) 5 指尖上的双城记 (42) 6 让流动商贩不再流动 (55) 7 三宝县的集体上访事件 (67) 8 生病的日子 (79) 9 沉重的棉花 (85) 10无形的“围墙”压伤“隐形的翅膀” (95)

一场地震灾害中的伦理困境 摘要:危机状态下,惯常的平衡被打破,利益冲突、情感纠葛、生死较量成为生活的主题,无论是身处其中的经历者还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在危机中都将陷入这样的伦理困境之中:“生命与尊严哪个更重要?金钱和道义能否兼顾?自由与秩序是否可以共存?……”本案例以2010年1月海地大地震为背景,描述了震后无政府状态下,医疗救援人员在生命安全与治病救人天职之间的挣扎;记者兼医生团队在新闻挖掘和救助行善中的摇摆;商人逐利天性与人性大义的争议;大众同理心与猎奇心理的纠结。案例试图唤起人们对灾害伦理的思考,确立一个相对正义的灾害伦理价值体系。 关键词:灾害、伦理困境、价值冲突、海地地震 0.引言 非理性,是风险传播专家彼得·桑德曼博士描述处于危机中大众的核心概念。危机状态下,惯常的平衡被打破,利益冲突、情感纠葛、生死较量成为生活的主题,无论是身处其中的经历者还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在危机中都将陷入这样的伦理困境之中:“生命与尊严哪个更重要?金钱和道义能否兼顾?自由与秩序是否可以共存?……”每个人、每个国家、每个文化种群都有着自己的伦理价值体系,都是其独有价值体系内的专家,那么对于以上问题,是否存在统一的答案?公共危机中是否应倡导建立一套基本的伦理标准? 海地地震之后,政府瘫痪,暴徒横行,整个社会完全失序,源于动物世界中的力量秩序开始占据上风,自然灾害已经演化为社会浩劫。数十万的尸体等待处理,上百万的伤民等待救治,数百万的灾民渴望着最基本的生活物资……在灾民救治,物资分配和秩序重建过程中,何种政策才能够称得上正义与公正?何种价值应被放置于其它价值之上? 1.海地共和国概况 国名:海地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tar) 独立日:1月1日(1804年) 国庆日:1月1日(1804年) 本案例中除海地共和国之外,其它人名、地名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公共管理考试题目

公共管理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西方主要国家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实践中,既就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发源地之一,又就是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典范的国家就是( A )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德国 2、下列组织属于非营利组织的就是( B ) A、法院 B、中国银行 C、红十字会 D、共青团 3、公共管理的核心主体就是( B ) A、非政府组织 B、政府组织 C、事业单位 D、企业组织 4、战略管理的核心环节就是( A ) A、战略规划 B、环境分析 C、战略制定 D、战略决策 5、根据战略管理的SWOT分析方法,共有( A )种战略组合。 A、4 B、5 C、6 D、7 6、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职能中通过专门的技术与程序对职位进行评价,确定职位的相对差异的就是( A ) A、职位评价 B、工作分析 C、战略规划 D、绩效评估 7.以下关于“市场失灵”不正确的说法就是:( A ) A.市场活动可能导致“外部经济性” B.市场经济导致收入分配不公 C.市场不能有效提供具有“外部经济性”的公共产品 D.市场经济运行的宏观不稳定 8、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就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特点( B ) A、可持续性 B、不可再生性 C、创造性 D、政治性 9、人力资源管理的最新发展趋势就是( D ) A、人事管理 B、劳资管理 C、福利管理 D、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10、历史上最早建立预算制度的国家就是( D ) A、美国 B、法国 C、日本 D、英国 11、下列哪一项不就是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的原则( D ) A、反馈原则 B、一致性原则 C、客观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 1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公共绩效管理的方法( D ) A、标杆管理法 B、平衡计分卡法 C、层次分析法 D、双向法 13、下面不符合非营利组织特性的选项就是( B ) A、组织性 B、非民间性 C、非营利性 D、志愿性 14、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基本特征与主题就是( C ) A、企业职能重新定位 B、第三部门职能重新定位 C、政府部门职能重新定位 D、市场职能重新定位 15、绩效管理的核心就是( B ) A、绩效追踪 B、绩效评估 C、绩效改进 D、绩效考核 16、我国行使预算提案权的机构就是( C ) A、全国人大常委会 B、最高人民法院 C、国务院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7、政府绩效评估体系的核心与灵魂就是( B ) A、评估价值体系 B、评估指标体系 C、评估组织体系 D、评估方法体系 18、公共管理的核心主题就是( C ) A、非政府组织 B、企业组织 C、政府 D、公共企业 19、各类突发事件最高级别用什么表示( C ) A、橙色 B、黄色 C、红色 D、绿色 二、简答题 1、政府再造 政府再造就是指对公共体制与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组织激励、责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2、公共管理 就是指拥有足够管理资源与合法性的公共组织,依照某些特定的规则来组织与执行公共物品的供给,处理公共事务,

公共管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公共管理学》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 )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 D )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 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 C )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 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 D.政党 5、公共行政式产生于( 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末21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式产生于( 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式----公共行政式诞生的标志为( A )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8、公共行政式得以产生的直接动因为(C ) A.经济的发展 B.政治的推动 C.公共部门的改革 D.私人部门的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式为(A ) A.公共行政式 B.新公共管理式 C.公共服务式 D.公共责任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A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1、公共行政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 D ) A.会计学 B.政治学 C.行政学 D.公共财政学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的提出者是( D ) A.凯恩斯 B.布坎南 C.韦伯 D.威尔逊 13、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建立的基础为( A ) A.管理 B.法律 C.经济 D.政治 1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B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15、韦伯认为科层制组织的基础为(C ) A.传统型权力 B.魅力型权力 C.合理--合法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16、韦伯认为,以“法律”或者“升上掌权地位的那些人发布命令的权力”为基础的权力属于(A ) A.合理--合法型权力 B.传统型权力 C.魅力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17、韦伯认为,以古老的传统、神圣不可侵犯的信念,以及对其下属行使权力的人的地位的合法性为基础的权力属于(B) A.合理--合法型权力 B.传统型权力 C.魅力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公共管理课程

公共管理课程 篇一:公共管理硕士课程设置一览表 公共管理硕士(MPA)课程设置一览表 篇二:教学大纲 《公共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 2、课程名称(中/英文):公共管理/Public Administration 3、学时/学分:54/3 二、课程简介 公共管理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依法处理政府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的总称。《公共管理》课程就是对公共管理的原则、理论、方法和实践的介绍和展开,它包括公共管理的主体、职能、层级、决策、资源、绩效评估、战略管理、电子技术以及公共管理发展的前景等主要内容。 三、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 《公共管理》课程是公共管理硕士(MPA)的专业核心课程,是MPA课程体系中的最主要专业基础课,不仅为MPA 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了解公共管理和政府治理提供基本的知识框架和实际公共管理的背景知识,而且引发学生对MPA 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为这些课程教学的开展,提供

必备的专业知识积累。该课程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公共管理理论和方法,分析中国政府的实际公共管理和治理过程,做到学以致用。 四、教学方法和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1、课程的教学方法 1、教师讲授 2、学生讨论、教师总结 3、案例教学 2、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 1、学生必须积极参与讨论 2、学生必须写作案例分析报告 五、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一讲概论:公共管理(6学时) ? 案例 ? 习题 第二讲公共组织:公共管理主体(4学时) ? 案例 ? 习题 第三讲公共管理职能:理论与边界(4学时) ? 案例 ? 习题 第四讲公共管理层级:中央与地方关系(4学时)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1]

A、案例分析:公共管理与中国改革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公共管理所涉及的领域中各种与改革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虽然经过20多年不懈的改革、调整,但是,多年的历史积弊想在短时间内全部解决是不现实的。 归结起来,我国目前公共管理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1、政府财政压力依然很大;2、在行政立法和执法上,存在重立法、管理,轻执行、监督等现象;3、政府机构依然庞大,政府职能虽然有所减少,但随着改革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政府的新职能也在增加;4、政府及其公务员的服务理念还较差,长官意识严重,存在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5、人事成本居高不下。机关、事业单位仍然存在大量冗员;人才选拔录用机制、绩效管理与评估机制、晋升机制、奖惩机制和公共责任机制尚未形成;6、行政效率低。机构层次多、职责不清,互相推诿、扯皮,缺乏服务意识、成本意识等,使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无法走出“追求高效率——低效率——无效率”的循环。 综观各国公共管理改革实践,虽各有特色,但也有共性。对中国来说,所采取的是渐进或分阶段进行的改革方式,即“摸着石头过河”的模式。在这种改革的开始阶段,进行具有特色的试验,当取得成就和经验之后再加以推广;表现形式是体制改革由点到面,即抓住重点突破,进而逐步深化和渗透到全局的过程;具体的做法是先试点后推广,即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都先在某个地方或企业进行试验,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中国的公共管理过程也是这样一个过程。 借鉴国外的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结合我国的实际,我国的公共管理改革可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 答: 1、构建适应WTO要求的公共管理体制;2、按照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建立“企业型政府”;3、进一步精兵简政提高服务意识和效率;4、加强公共管理法制建设;5、推进公共管理民主化和信息化改革。 案例一: 1、案例内容介绍:北京限字当头解决拥堵是否可行 北京的街头每天都要上演无数场免费的“汽车展示会”。尤其是上下班的高峰期,一辆辆汽车像生了病的乌龟趴在一条条马路上,步履蹒跚,动弹不得。北京市代市长王歧山在SARS 危机后公开表示:最头痛的是交通问题。 的确,再没有比堵车问题更能够触痛北京人烦恼的神经了。所以,当市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要限制发展私家车和对黄标车(尾气排放量达不到排放标准的车)采取限行举措时,舆论的焦躁海洋就像被扔进一块石头,叫好叫坏之声皆不绝于耳。 数据显示:1996年北京市机动车只有100万辆,到2003年已增加1倍,达到200万辆。其中私家车就有120多万辆。2002年全市新增机动车27.6万辆;而2003年前8个月,全市又新增机动车24.6万辆,已经逼近2002年的总数。 面对汹涌而来的汽车潮流,北京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手足无措。多年来的堵车状况没有什么改善。 据了解,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权威部门对2000年北京汽车发展数量的预测仅仅是70万~80万辆,而事实上,在新世纪钟声敲响之前,北京市汽车总量就足足比这一预期数字多出近100万辆。在2000年,北京市有关部门又曾预测,到2010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才会突破200万辆,没曾想,这个数字提早7年就实现了。为此,所有在北京生活的人们都付出了拥堵的代价。 为何出现这么大差距?一些官员的习惯性解释是,经济发展那么快,以致许多公共(如首都机场)都提前达到目标容量。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

公共管理学考试题库答案(一) (供参考)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私人部门中,组织得最终目标为(A)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得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得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得满意度 2、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得本质特征为(D)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D、公共性 3、公共管理活动得合法性基础为(C) A、公共性与私人利益 B、效率性与私人利益 C、公共性与公共利益D、效率性与公共利益 4、有效得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得起点就是( A ) A、公民 B、政府 C、企业D、政党 5、公共行政范式产生于(C ) A、17世纪末18世纪初 B、18世纪末19世纪初 C、19世纪末20世纪初D、20世纪末21世纪初 6、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 D ) 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7、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得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得标志为(A ) A、《行政学之研究》得发表B、《经济与社会》得发表 C、《行政学导论》得发表D、《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得发表 8、公共行政范式得以产生得直接动因为(C) A、经济得发展 B、政治得推动 C、公共部门得改革 D、私人部门得改革 9、公共管理研究领域得第一个范式为(A ) A、公共行政范式 B、新公共管理范式 C、公共服务范式 D、公共责任范式 1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得就是(A ) A、威尔逊B、韦伯C、杰弗逊D、怀特 11、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得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 D) A、会计学B、政治学C、行政学D、公共财政学 12、“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得提出者就是(D ) A、凯恩斯B、布坎南C、韦伯D、威尔逊 13、威尔逊指出行政研究建立得基础为(A) A、管理B、法律C、经济D、政治 14、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得就是(B )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D、怀特 15、韦伯认为科层制组织得基础为(C) A、传统型权力 B、魅力型权力 C、合理-—合法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16、韦伯认为,以“法律”或者“升上掌权地位得那些人发布命令得权力”为基础得权力属于(A )A、合理—-合法型权力B、传统型权力C、魅力型权力D、知识型权力 17、韦伯认为,以古老得传统、神圣不可侵犯得信念,以及对其下属行使权力得人得地位得合法性为基础得权力属于(B) A、合理-—合法型权力B、传统型权力C、魅力型权力D、知识型权力

公共管理基本概念

第一章公共管理基本概念 第一章 公共管理基本概念 公共管理可說是一門研究政府改革之理論與實務的學科,尤其自1980年代以來以新公共管理為理論基礎之各國行政改革,更為世界掀起一股政府再造的風潮。本章從公共管理領域進入,進而探討新公共管理的內涵,以及各國政府改革措施,並歸納政府再造的共同特色,以利瞭解公共管理相關內容之輪廓。 申言之,本章包含三大重點: (一)公共管理概論(包含意涵、研究途徑、未來發展與挑戰)。 (二)公私部門管理異同。 (三)新公共管理與政府再造。

第一節公共管理的意涵 擬答 欲探討公共管理之共同特質,必先瞭解其意涵,茲簡述學者之觀點 如下,而後歸納其共同特質: (一)公共管理之意涵: 1.培里(J.L. Perry)和克拉馬(K.L. Kraemer): 公共管理為新的途徑,結合了傳統公共行政規範取向及一般管 理的工具取向。前者關切民主與行政間的關係,如公平、正義, 後者則重視組織的設計、運用與資源分配。 2.波茲曼(B. Bozeman)與史朝斯曼(J.D. Straussman): 兩人界定公共管理為「政治權威的管理」,亦即公共管理無法 侷限於政策分析的科學色彩,或者說公共管理無法自外於政治 系絡而運作。 3.林恩(Jr. Lynn): 認為公共管理即為「政策管理」(Policy Management),簡述如 次: (1)從管理的觀點探討公共政策,才能落實政策目標及理念。 (2)政策管理係針對具有行政責任的公經理人(Public Manager), 在特定環境限制下,對於政府政策採取有利的詮釋與行動。 (二)公共管理之共同特質: 1.大體而言,公共管理的特徵有四點:(余致力,1999:27) (1)以公共管理者為教學研究對象。 (2)既重視公共系絡或政治環境,亦重視管理知能與策略。 (3)以政府方案為焦點,重視績效,強調部際關係與府際關係。 (4)採科際整合與個案研究的途徑,強調實務與理論並重。 3

公共管理学概论

公共管理学概论 作业1(第1-3章): 一、填空题: 1、公共治理活动公共行政学; 2、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 3、比较分析案例分析; 4、公共权力公共事务; 5、政府主体和机制等方面; 6、政府官员政府公职人员非政府公共组织的治理人员; 7、公共权力公共社会; 8、政治实体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 9、元政策差不多政策;1 0、事实价值; 二、选择题:1、D 2、C 3、A 4、B 5、D 6、B 三、简答题: 1、简述公共治理与企业治理的区别。P5--6 答:1、目的不同。公共治理是要提升人民的生活质量,要紧给特定社区的人们提供非营利性的产品或服务,其目的是公益性的;企业治理要紧是通过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服务,以营利为目的。(2)限制因素不同。公共治理的整个过程中都受到法律的限制,企业治理则不同,法律在其活动中仅仅是一个外部制约因素,它的原动力确实是为了追求高额利润。(3)物质基础不同。公共治理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要紧来源于税收和发行债券,是公共的,必须公布化;而企业治理中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要紧来自于投资的回报,来自于所获得的利润,不需要公布化。(4)治理人员选拔方式不同。公共治理人员是选举或任命而产生的,要紧依靠于政治才能和政治倾向性,有职业化、终身化的趋向。(5)绩效评估不同。公共治理评估的要紧指标是行为的合法性、公众舆论好坏、减少各种冲突的程度、公共项目的实施与成效、公共产品的数量及其消耗程度等,偏重于社会效益;企业治理的评估指标要紧是销售额、净收益率、资本的净收益以及生产规模的扩大程度、市场占有率的提升等,偏重于经济效益。 2、简述公共治理模式的差不多特点。P11-13 答:(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2)政府组织与其他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3)社会咨询题治理与资源治理相统一,重在咨询题解决上;(4)结果治理与过程治理相统一,重在结果

案例使用说明-公共管理案例库

案例使用说明 一、课前预习 政府失败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干预所产生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西方学者特别是公共选择和政策分析学者已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形成颇为系统的“政府失败论”。本节将评述公共选择和政策分析学者的“非市场缺陷论”或“政府失败论”。教学重点为“政府失败现象的表现、类型与成因”和“政府失败的纠正及防范”。课堂教学前,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市场缺陷是指完全竞争市场运行结果本身的缺陷,由它所产生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是不理想的。市场缺陷的表现都有哪些? 本题目设置的目的:本节课主要研究的是政府失败论,即讨论的是非市场缺陷论,本题是让学生先明确市场缺陷主要的表现,避免将市场缺陷与政府缺陷混淆。 本题目答案为:市场缺陷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本题的采分点为“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 2.非市场缺陷及政府失败有不同的表现、类型及其根源,这是非市场缺陷及政府失败论所要探讨的最基本问题。请你分析政府失败的表现都有哪些。 本题目设置的目的:考察学生对本节课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政府失败现象的表现”的预习情况。 本题目答案为:公共政策失效、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内部性与政府扩张、寻租及腐败。其答案即为本题的采分点。具体详细讲解参考课堂讲解中的预习回顾解析部分。 二、课堂讲解 1.预习回顾。非市场缺陷及政府失败有不同的表现、类型及其根源,这是非市场缺陷及政府失败论所要探讨的最基本问题。请你分析政府失败的表现都有哪些。 本题目是课前预习题目,教师可在课堂讲解前回顾此题,通过学生答题情况判断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预习回顾解析。本题目的答案:公共政策失效、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内部性与政府扩张、寻租及腐败。非市场缺陷及政府失败有种种表现,可以归纳为公共决策失误,官僚机构提供公共物品的低效和浪费,内部性与政府扩张,寻租及腐败等基本类型,而非市场缺陷及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共物品供求关系的特点,公共决策的内在困难以及缺少一种有效的非市场机制——它能够把私人的或组织的成本与效益同整个社会的成本与效益进行调节和计算。下面,我们具体讨论非市场缺陷及政府失败的这几种类型及其成因。 3.案例导读。教师在讲述了政府失败现象的表现、类型与成因后,着重以《2013年云南安宁口罩实名制》向学生说明什么是公共政策失效。公共政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存在着种种困难、障碍和制约因素,使得政府难以制定并执行好的和合理的公共政策,导致公共政策失效。本案例中关于安宁市工商局颁布的口罩实名制政策,则是因为公共政策议程确定的偏差造成决策的失误。本案例中云南安宁工商局政策的颁布并非是为了解决公共问题,安宁工商局进行口罩实名制的初衷主要是因为要举行“中国-南亚博览会”,通过口罩实名制这样的举措来对反对PX项目的群众进行形式上的监控,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展现出较好的城市形象。而民众的以戴口罩的问题是希望取消PX项目,因此只限制市民戴口罩抗议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因此该政策制定偏差在于短视效益和长久效益的偏差。 4.课堂提问1。以下哪项不是政策失效的原因() A.信息的不完全 B.沉淀成本 C.投票人的近视效应 D.寻租腐败 本题目设置的目的:考察学生对政策失效的掌握程度,同时通过此题引出公共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 5.课堂问题解析。本题目的答案为D。公共决策失误或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公共决策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和困难以及现有公共决策体制和方式的缺陷。主要有:(1)社会实际并不存在作为政府公共政策追求目标的所谓公共利益;(2)即使现实中存在着一些大家利益比较一致的情况,但现有的各种公共决策

公共管理测试题

公共管理测试题 单项选择题: 1.管理的两重性是指 ( ) A.管理的目标性和阶段性 B.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C.管理的先进性和可行性 D.管理的组织性和行为性 2.按照组织的目标和计划的要求,对组织和社会运行状况进行检查、监督和调节的活动,被称之为管理的 ( ) A.监督职能 B.领导职能 C.控制职能 D.调节职能 3.下列不属于领导职能一般特点的是 ( ) A.主导性 B.协调性 C.专业性 D.决断性 4.德国学者马克思·韦伯主张管理组织必须遵循的原则是 ( ) A.集权原则 B.分权原则 C.科层制原则 D.职能分工原则 5.美国学者弗雷里克·温斯洛·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按照他的理论,管理的中心问题是管理的 ( ) A.科学性问题 B.合理性问题 C.效率性问题 D.系统性问题 1—5 BCCCC 6.马克思·韦伯提出 ( ) A.管理的人本规律 B.管理遵循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C.管理具有组织性 D.组织职能具有合理性、有序性和规范性 7.注重管理学的科学性、精确性法理性和纪律性的是 ( ) A.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B.行为科学阶段 C.现代管理理论阶段 D.以上三项都对

8.泰罗认为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 ) A.实现标准化 B.制定科学报酬制度 C.提高人工素质 D.提高效率 9.韦伯认为,现代行政体系所有社会组织和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 A.公平原则 B.理性化原则 C.效率原则 D.权变原则 10.美国学者赫茨伯格关于管理的双因素理论的"双因素"是指 ( ) A.激励因素和惩罚因素 B.正式组织因素和非正式组织因素 C.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 D.保健因素和风险因素 6--10 BADBC 11.在管理学的发展史上,对于管理中人性问题的关注始于 ( ) A.霍桑实验 B.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C.麦格雷戈的"X理论--Y理论" D.阿里吉斯的《个性与组织》 12. 组织成员对命令的服从仅仅是基于领导者个人的感召力和煽动力的组织是() A.神秘化组织 B.传统组织 C.合理—合法化组织 D.商业组织 13. 公共组织的本质特征是() A.权威性 B.独占性 C.政治性 D.公共性 14.在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问题特征的是() A.选择性 B.动态性 C.时效性 D.静态性 15.按照管理学的权变理论,权变关系是指以下两个基本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 A.管理方法技术和管理条件环境 B.管理的近期目标和中长期目标 C.管理的组织和管理的环境条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