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管理案例

公共管理案例

公共管理案例
公共管理案例

案例:

2008 年10 月11 日南方都市报作者长平

“国家”是什么

中科院发布了《国家健康报告》,据说是“世界第一个”。我相信它不光是首创,还是独创;独创的不光是课题,还有研究方法。在这个报告中的全球“国家责任指数”排行榜上,中国名列第一,美国倒数第一。这个结论雷倒了很多人,大家都想知道,中国这么高产的“国家责任”到底是什么东西?任何学术研究中的概念,都要有清晰的界定,并且前后一致。我没有看到中科院报告的原文,但从新闻报道中发现,其中的“国家”概念比较模糊。中新社转述报告中对“国家责任”的定义说,“在全球化时代,一个国家不仅要为其国民的生存、发展、安全、健康、幸福生活和可持续发展承担和履行责任,同时,国家作为国际社会中的一员,出于道义和社会责任,应为全人类的安全、健康、幸福和可持续发展承担和履行责任,这两方面即构成国家责任”。听起来考虑得很周全,但细心的人们会发现,前后两个“国家”不是一回事,前一个是指政府,相当于英文的Government,后一个是指包括全体国民、国土和国家制度在内的共同体,相当于英文的Country 或者Nation.在看到这个新闻之前,我刚刚困惑了一回。国庆前《南方周末》编辑发了几个问题给我:“你为国家做了什么?国家为你做了什么?你还要为国家做什么?国家还要为你做什么?”我觉得没法回答,因为我不知道这几个“国家”到底指什么。后来我发现丁学良教授在收到这份问卷时,也遇到同样的问题。他在博客中写道,“‘国家’这个概念,英文有四个词表达:State;Country;Land;Nation.其中的差别在中文里不易看清楚。Country 强调国土和人民;State 则主要指国家政权。”丁教授在回答每一个问题时,都对“国家”作了具体的限定。事实上,这个概念经常被含混使用,已经导致一些思维混乱,甚至构成意识形态的思想圈套。比如有人说“国家养育了你,你还对国家满腹牢骚”,听起来很通顺,但这两个“国家”可能是两个概念,前一个泛指这片土地和人民,后一个是具体的政府组织。当“五四”学生痛斥段祺瑞政府卖国的时候,他们说的“国”显然不是政府,而是国民利益。我们称他们为“爱国青年”,是因为他们为了国民利益而反对不良当局。在“国家”一词里装了这么多含义,很不利于思想交流。不仅英文里,就是中国古代,这类概念也要清晰得多。先秦时,“国”是国,“家”是家,把“国”、“家”并用,是儒家思想家国一体化的结果。即便如此,“国家”也更多地指“天下”,而不是王权。所以皇帝们总是要考虑,如何才能“安国家而利人民”。如今反过来了,说到“国家”这个词,更多地指“政权”、“政府”了,也就是英文中政治哲学意义上的state.我猜想中科院的报告中,“国家”这个词主要也是这个意思。不过,就算我们帮它统一到这个概念上来,“国家责任”也是一个很难计算的东西。作为一个宣传口号,“国家责任”这个词是可以用的。但是作为学术研究和排名,它不是一个科学的概念。举例说吧,上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萧条的时候,美国胡佛政府采取放任自流的政策,使得情况越来越糟;后来罗斯福当选总统之后,则实行相反的经济干预新政,领导美国走出了阴影。你说这两个政府,谁的政策代表美国的“国家责任”呢?中国也是如此,改革开放前后,很多政策都大不相同以前只有国家工厂,现在有了无数私人企业;以前单位分房,现在各自买房;以前只能看八个样板戏,现在可以看好莱坞大片……

中科院的“国家责任”又是指什么呢?

严格地说,只能讨论具体某一届政府的责任。虽然政策有历史的延续性,比如今天的金融危机,就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撒切尔-里根保守主义走到极端的结果,它是对罗斯福新政之后凯恩斯主义走到极端之后的一种反动,但是每一届政府在中科院所列的具体指标(裁减军备、消除贫困、发展援助、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做法还是各不相同的。中科院主要依据现任政府的政策吗?那样势必把“布什政府”而不是“美国”排在末位,等于为奥巴马的选战做免费宣传,估计也不符合中科院的初衷,所以才用了“国家”这个模糊的概念。

问题讨论:

国家具有几重意涵,在政治学中,主权国家有些什么特征。

案例一

前几年因受贿锒铛入狱而“名噪一时”的某省级干部的自白颇为典型。他说:“近几年来,我官做大了,便放松自己,不注意提高道德自律能力,没有了坚定的道德信念,再加上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制约很少,即使有也是形式化、表面化,因而在潜移默化中慢慢地被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淹没了。”

请分析:请分析应如何制止政府官员腐败?

◆案例简析:

1.首先分析新闻媒体的报道和批评属于哪种监督;

2.分析这种监督的特点;

3.结合案例分析这种监督的作用;

4.结合案例分析如何制约权力。

所谓政府官员的腐败是政府官员滥用公共权力的行为,运用公共权力谋取个人利益或团体利益,而不是公共利益。政治权力具有权威性,支配性,扩张性,排他性,因此必须制约政治权力,给政治权力设置边界,否则必然导致绝对权力的产生。绝对权力必然导致绝对腐败。本案例中的官员的腐败是由于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制约很少,即使有,也是形式化,表面化。一是缺泛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二是由于放松自己,不注意提高道德自律能力,没有了坚定的道德信念,缺泛道德自律能力。扼制腐败一是依靠制度,建立一套完善,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及他律,这是根本的路径。二是靠政府官员的自我道德约束和自律。任何制度都是人设计的,而人的理性是有限的,因而任何制度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都是有缺陷的,所以扼制腐败除了需要建立制度之外,还需要对官员进行道德自律教育,使政府官员依靠道德进行自我自律,而不产生滥用公共权力的行为,这是对权利制约的重要补充。只有靠他律和自律的结合,才能真正防止政府官员的腐败。

新闻媒体报道和批评属于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指社会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和采取多种形式,表达和传导有一定倾向的议论,意见及看法,以实现对政治权力运行中偏差行为的矫正和制约。以其公开性,及时性,广泛性和评价性可以在权力运行过程中保持探照灯式的监察和控制,从而对政治权力主体具有强大的威慑性。舆论监督具有广泛性,舆论监督它是社会各个方面都能普遍运用的,它是社会所有阶层,组织,利益集团及全体公民为全体的社会监督。二是具有公开性,舆论监督通过利用新闻媒介实施,其监督内容和对象一开始就摆在公众面前,形成一个开放的过程。三是及时性,舆论监督依靠大众传播媒介迅速,直接反映问题,形成舆论压力,及时产生效应。四是评价性,舆论监督以拥护或反对,赞扬或谴责的方式对被监督对象的行为作出公开评价,表达民意,对被监督者形成强大心理压力,政治压力,从而达到效果。对政治权力主体在政治管理过程中的违法行为,不当行为进行实是求是,及时,公开揭露,评价,在社会上形成影响,有效改善,加强政府的工作。

2003年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构都进行了换届选举。这一次换届选举受到广泛的关注。但选举中反映出行政首长在等额选举中落选的问题,较以往更为突出,引人注目。

(一) 从收集到的媒体报道和资料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案例:

1.湖南省岳阳市市长的选举。2003年1月1日,上届市长作为惟一候选人在岳阳市召开的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选举中,得票未超过半数,未能当选。选举组织者引用《地方组织法》第二十四条进行“另行选举”,第二次市长选举从提名到选举前后只有两小时,通过再次选举,第一次提名的候选人经过再次提名选举,而当选。

2.湖南省保靖县、花垣县两县县长的选举。2002年12月,保靖县换届选举时,原县长候选人经第二次提名,另行选举,仍实行等额选举,得票仍未超过半数,未能当选。在花垣县换届选举中,县长候选人经等额选举未能当选后,未在该次会议期间再举行选举。两县在县人代会后,县长职位出现空缺,也没有代理县长,县政府工作由县委副书记、原县长候选人继续主持。2003年3月,两县人大常委会分别召开会议,根据党组织的提名,原县长候选为新的副县长人选,经两县人大常委员会通过分别被任命为副县长,代理县长职务。同时,任命了县政府组成部门的领导人。

3.辽宁省锦州市下属的北宁市、义县、古塔区的选举。2002年12月,在三地的人代会上,3名惟一的政府正职候选人被否决,2名代表推举的候选人当选。

在这几起选举过程中,代表并未联名提名,而是在选举过程中,直接投票另选他人,使提名候选人落选的偶然性、不可预见性增多。

(二) 这些选举中出现的现象,对现行选举制度提出了挑战,值得认真加以研究。

1.换届选举没有产生新一届政府怎么办?《宪法》第一百零五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实行省长、市长、县长、区长、乡长、镇长负责制。如果行政首长没有产生,政府的行政首长负责制就无法落实。《地方组织法》第四十四条第(十)款规定:根据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的提名,决定本级人民政府秘书长、厅长、局长、委员会主任、科长的任免,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备案。第五十七条规定:新的一届人民政府领导人员依法选举产生后,应当在两个月内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命人民政府秘书长、厅长、局长、委员会主任、科长。新的行政首长没有产生,这一切都应当不能产生,只能待新的行政首长产生后,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地方组织法》对政府正职未选出的情况下新一届政府应如何组成未作具体规定,也没有规定具体的权力移交方式和时间期限。因此在实践中,提名的新一届政府惟一正职候选人在等额选举中落选,而新一届政府的副职巳产生,人代会已闭会,人大常委会也要两个月后召开,由谁来履行行政首长的职责,上届政府何时终结行使职权和移交权力,新一届政府如何与上届政府衔接便成了选民关注的大事。上届政府自行终止行使职权,新一届政府又不能完全行使职权,实实在在形成了行政权力运行的真空。

2.新的行政首长没有产生,人代会没有履行完职责,能不能闭会? 人大常委会能否代行人代会选举 (决定代理人选) 正职职责?《宪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分别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政府的省长和副省长、市长和副市长,县长和副县

长、区长和副区长、乡长和副乡长、镇长和副镇长。《地方组织法》第十一条规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一次。经过五分之一以上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集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从法律上讲,地方人代会在一年中开几次会议,一次会议开多长时间,完全可以自己决定。那么新的行政首长没有产生,人代会的议程没有完成,完全可以延长会期,选举出新的行政首长。实际运行中,一些地方不延长会期的主要考虑,一是不愿提出新的人选。二是目前一时提不出新的人选。三是担心经费超预算。而这样便会出现行政机关在换届时有不能及时产生,而发生工作脱节的情况。

《地方组织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人大常委会决定副省长、自治区副主席、副市长、副州长、副县长、副区长的个别任免,在省长、自治区主席、市长、州长、县长、区长和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的时候,从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副职领导人员中决定代理的人选;决定代理检察长,须报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和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这一条明确规定正职因故不能担任职务时,人大常委会才能从副职中决定代理人选,这可以理解为一届政府或权力机构必须先已产生了正职,因故不能担任职务时,人大常委会才有权决定代理人选,否则,人大常委会的行为就会越权,决定的代理人选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县级以上地方人大常委会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决定国家机关副职的个别任免和正职因故不能担任职务的时候,如何从副职中决定代理人选的提名在《地方组织法》中没有具体规定,对人代会上落选的人员能不能提名为人选也见不到明确规定。《湖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事任免办法(修正)》第十条规定:“在省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省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因故不能担任职务时,常务委员会根据主任会议提名,分别在副省长、副院长、副检察长中决定代理省长、代理院长、代理检察长人选。如果上述副职中没有合适人选,可由主任会议另行提名,经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先任命为副省长、副院长、副检察长,再决定代理省长,代理院长、代理检察长,代理省长;代理院长、代理检察长行使职权到下一次省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新的省长、院长、检察长为止”。

3.另行选举提名后,代表是否仍需要2天的酝酿时间?《地方组织法》第二十二条中规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本级国家机关领导人时,提名、酝酿候选人的时间不得少于2天”。案例中,另行选举提名、酝酿的时间达不到2天,甚至仅有数小时。

(三) 完善选举制度是实现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保证,切实规范选举中出现的问题,应对挑战,既是现实需要,也是建设法制社会的需要。

1.候选人应直接面对选民。从县以上基层代表的构成来看,相当比例的代表为机关党政干部,其个人利益受当选人的影响大,选举容易受这一群体的影响。扩大民主选举的范围,特别是国家机关的正职直选,让候选人直接面对其今后将为之服务的全体选民,这有利于强化候选人对选民的责任心,有利于实现党组织提名意图和提高党的威信,也有利于不同意见的充分表达。从而切断候选人与代表可能存在的直接利益关系,使代表在人代会中起到强有力的监督作用。

2.规范、明确选举程序。(1) 正职选举是否实行差额选举。实际上正职都是实行等额选举,而《地方组织法》规定是应当进行差额选举。因此有必要修改《地方组织法》,明确

规定正职选举必须实行差额选举。(2) 在目前仍采取等额选举的情况下,应明确候选人的法律地位。第一,在正职等额选举下,候选人在投票中得票不超过半数,即为落选;不得依据“另行选举”的规定在同一次人代会上再次进行选举。第二,要对等额选举候选人落选后,怎么样再次提名选举进行规定。一是要保证正职职位不能出现空缺。一级国家机关正职若未能出现当选人,上届国家机关的正职就应当继续履行职权,直到选出新的正职;并明确权力交接时间,防止出现权力真空。二是考虑到已酝酿过一次和基层工作实际情况,酝酿候选人时间可缩短,在适当的、必要的时间里完成新的选举。三是对上届国家机关正职为代理的,在新的正职未选出的情况下,应当认定新一届机关没有产生,不需再任命为副职,不论其是否参加选举,或是在选举中落选,可继续代理,直到新一届机构产生。四是在政府新的正职未产生的情况下,对政府组成部门新的领导人不应任命。(3) 可允许竞选。竞选可以采用的方式要有规定,在宣传自己的主张、表达意志的途径上要明确规定。对合法当选要尊重。

(4) 对地方人代会中违反程序的违法行为、违宪行为和代表的违法行为,法律监督机构应当依法进行监督和纠正。

3.法律对选举中违法行为的规定应更加具体明确。对在选举期间请党员代表吃饭、给小的纪念品等普通价值物品,认不认定构成贿选、破坏选举。这种现象在基层选举中已相当普遍,而且理由多种多样,有的地方虽作出了不准组织与大会无关活动的规定;但不可能限制代表的人身自由,如请吃饭、送小礼品等。又如在基层选举中,乡镇代表团利用人代会期间到候选人单位拉赞助、跑项目、要资金。并给代表个人发额外补助,这对无钱单位的候选人就不利。只要代表的利益受制于候选人,或候选人个人有能力使用经济力量影响数量有限的代表,这种关系就难割断。法律上要处理又没有依据,不处理又不公平.对上述现象需不需要加以限制,法律应作出具体规定。

行政法学经典案例分析

郝某经所在区工商局批准开办了一家文化用品商店,一日郝某所在地工商所人员康某来到郝某的店里,要拿几本书回去看,郝某不让。康某说:"有人举报你的店里卖淫秽书籍,要对你罚款,你现在交罚款。"郝某说:"我的店从来没有卖过那种东西,不信你可以查。"康某说:"我不用查,你如果不交罚款,我就封你的店。"郝某无奈当即交了1000元罚款(注:康某的罚款行为,不是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以工商所名义作出的)。郝某对此向有关机关申请复议,康某又与复议人员赵某串通捏造郝某卖淫秽书籍事实,复议机关维持原来的罚款决定,又作出吊销郝某营业执照的决定。郝某到处无人帮助解决,两个月后,复议机关认为此案证据不足,经调查确认处罚决定是错误的,随即作出撤销吊销营业执照决定和罚款决定,并对赵某与康某给予了行政处分。郝某对此先向赔偿义务机关申请赔偿,但郝某对赔偿义务机关决定给予赔偿的数额不服,遂向本区人民法院作出申请国家赔偿决定。

区人民法院受理了此案。在审理中,经人民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如下协议:①由赔偿义务机关报赔偿返还1000元罚款;②赔偿吊销营业执照期间租房、水电等必要的开支2500元;③按正常营业收入的30%赔偿因吊销营业执照期间不能经营所造成的损失1500元。

现问:

(1)郝某对1000元的罚款不服申请复议的机关是哪个机关?

(2)设郝某突然死亡,可由谁来申请行政复议?

(3)复议机关向郝霜收取复议费用200元,有无法律依据?为什么?

(4)本安中郝某所受到的损害,应以谁为赔偿义务机关?

(5)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处理方式与结果是否正确?

(6)康某与赵某对郝的损害应承担什么责任?

答案:

(1)市工商局为复议机关。

(2)郝某的近亲属可提起复议申请。

(3)于法无据。因为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不得向复议申请人收取任何费用。(4)应以区工商局与市工商局为赔偿义务机关。

(5)处理方式正确,但处理结果的第三项内容存有错误。

(6)区、市工商局可分别向康某、赵某追偿。

法理详解:

(1)对郝某进行1000元的罚款是康某作出的,康某是工商所的工作人员,工商所是区工商局的派出机构,但在此行为上法律、法规和规章没有规定工商所可以自己的名义作出,因此,这一行为,是基于区工商局的委托,即康某的罚款行为应视为受区工商局的委托而为的。《行政复议法》第15条规定:"对行政工作部门依法设立的派出机构依照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以自己的名义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设立该派出机构的部门或者该部门的本级地方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本案工商所不属于此种情形,根据有关规定,对受委托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复议,由委托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为复议机关。区工商局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是市工商局。因此,对1000元罚款行为不服的复议机关应是市工商局。

(2)依《行政复议法》第10条第2款,有权申请行政复议的公民死亡的,其近新属可提起复议申请。

(3)《行政复议法》第39条规定;"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不得向申主人收取任何费用。行政复议活动所需经费,应当列入本机关的行政经费,由本级财政予以保障。" (4)郝某所受的损害,应以区工商局与市工商局为赔偿义务机关。上一问题中已明确,康某所实施的罚款行为,属于受区工商局的委托而为,因此本案中区工商局的具体行政行为与市工商局的复议行为都是错误的,而且复议机关的决定又加重了对郝某的损害。《国家赔偿法》第8条规定:"经复议机关复议的,最初造成侵权行为的行政机关为赔偿义务机关,但复议机关的复议决定加重损害的,复议机关对加重的部分履行赔偿义务。"因此,对罚款所造成的损害,区工商局为赔偿义务机关,对吊销营业执照所造成的损害,市工商局为赔偿义务机关。

1.一、“行政主体资格”案

[案情]

某市人民政府计划对本市各个农贸市场环境卫生进行整顿,决定先由市人民政府的政策研究室组织制订一份关于整顿农贸市场环境卫生的规范性文件。政策研究室经对各方面进行调查,征求有关工商、卫生行政

职能部门的意见后,最后起草的文件经政策研究室主任的批准,以本研究室的名义向全市进行公布,并要求有关单位和个人要贯彻落实。

[问题]

该市人民政府的政策研究室公布规范性文件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

[分析与答案]

该市人民政府的政策研究室公布规范性文件的行为是错误的。因为,市人民政府的政策研究室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不能对外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行为。

行政机关以自己的名义对外实施行政行为,必须具有行政主体资格。根据行政主体的理论,能成为行政主体的组织,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①必须享有行政权力;②以自己的名义运用行政权力,进行行政管理活动;③能够独立地承担自己行为所引起的法律后果。市人民政府的政策研究室是市人民政府的内部机构,虽然同属行政机关系统,但它只是机关内部的协调、办事管理机构,它不能对外独立行使权力,也不能独立对外

承担其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本案中的规范性文件,应以市人民政府的名义对外公布,才能产生法律效力。

1.2006年中秋节,A乡人民政府接到群众举报,B村王某家中有人聚众赌博。乡政府通知派出所前往查处。派出所民警进屋立即收缴桌上赌具和赌资,当场决定对在场参赌人员每人罚款5000元,并当场收缴罚款,派出所民警出具了县公安局行政处罚决定书和公安局印制的内部罚款收据。在当场收缴罚款时,参赌人员李某说:“我没有参赌,只是来看看”,民警张某便用警棍殴打李某,致使李某左臂骨折,住院2个月。

(1)请指出派出所民警在执法过程中,程序方面存在哪些违法之处?

(2)李某能否申请国家赔偿?若能,赔偿义务机关是谁?请说明理由。

(1)派出所民警进屋立即收缴桌上赌具和赌资,当场决定对在场参赌人员每人罚款5000元,并当场收缴罚款,派出所民警出具了县公安局印制的内部罚款收据,民警张某便用警棍殴打李某,致使李某左臂骨折,住院2个月。因为派出所只能警告和500以下罚款,当场收缴只能是特殊情况或当事人请求并确属困难或50

以下,罚款收据统一印制不能使用内部收据

(2)能,县公安局,派出所以县公安局名义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

2.G省卫生厅于2005年12月20日查明该省S食品公司生产的火腿肠不符合国家制定的有关标准,其生产、销售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有关规定。G省卫生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对S食品公司作出罚款20万元的行政处罚。S食品公司不服处罚决定,向G省人民政府提出行政复议申请。G省人民政府复议后认为G省卫生厅作出的处罚决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因而作出了维持G 省卫生厅所作处罚决定的复议决定。

(1)如S食品公司不服G省人民政府复议决定,欲提起行政诉讼,问:该案被告是谁?为什么?

(2)该案应该由哪个人民法院来管辖?为什么?

(3)经审理,人民法院认为G省卫生厅作出的处罚决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律基本正确,只是罚款过重。问:人民法院对该案应作出何种判决?为什么?

(1)省卫生厅,因为省政府维持

(2)省卫生厅所在市中院,县级以上行政机关为被告

(3)变更判决,直接更改罚款数目

3、甲市A县有一家民办木制家具厂。该县政府为了发展农业,命令该厂转产,专门生产农具。该厂不服,欲提起行政诉讼。县领导对该厂厂长明确指示,县法院是县政府的下属单位,法院不可能与县政府对着干,并立即打电话给县人民法院要求不予受理。法院院长表示一定会按领导的意志处理案件。该厂遂向甲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问:

(1)该厂能否提起行政诉讼。为什么?

(2)本案管辖法院应该是市中级人民法院,还是县基层人民法院,为什么?

(1)该厂能否提起行政诉讼。为什么?能,因为县政府命令该厂转产,专门生产农具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符合行政法诉讼关于受理行政案件的规定.

(2)本案管辖法院应该是市中级人民法院,还是县基层人民法院,为什么?县人民法院,基础人民法院受理的行政案件范围在行政诉讼法中也有明确规定的,但是本案如果县法院不受理的话,可以直接向中院起诉.

4、张某经所在区工商分局批准开办了一家文化用品商店,一日张某所在地工商所人员康某来到张某的店里,要拿几本书回去看,张某不让。康某说:“有人举报你的店里卖淫秽书籍,要对你罚款,你现在就必须交。”张某说:“我的店从来没有卖过那种东西,不信你可以查。”康某说:“我不用查,你不交罚款,我就

封你的店。”张某坚决不交罚款,并提出要向有关部门控告康某。康某遂作出吊销张某营业执照的处罚决定。张某不服,向有关机关申请复议。复议期间,康某又与复议人员赵某串通捏造张某卖淫秽书籍的事实,复议机关遂作出维持原处罚决定的复议决定。张某不服,提起行政诉讼,并要求国家赔偿。问:

(1)张某对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决定不服申请复议,复议机关是哪个?为什么?

(2)如果区、市工商局对张某作出了国家赔偿,康某与赵某应承担什么责任?为什么?

(1)张某对吊销营业执照的处罚决定不服申请复议,复议机关是哪个?为什么?复议机关有2个,可以任选一个:区政府和市工商局.行政复议法规定,对行政处罚不服的,可以向上级行政机关或同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2)如果区、市工商局对张某作出了国家赔偿,康某与赵某应承担什么责任?为什么?国家赔偿分2种:行政赔偿和刑事赔偿.本案中属于行政赔偿.对张某的赔偿应该由区工商分局承担.然后区工商分局对康某与赵某可以进行追偿.根据本案的情况可以对康某与赵某进行行政处分.

5.农民刘某系五保户,身患残疾后失去劳动能力,一直由乡民政部门按月发给救助金。从2000年1月开始不再发放,刘某向法院提起诉讼。(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请问:

(1)民政部门发放救助金的行为是什么性质的行政行为?(行政救济)

(2)法院应如何判决?(判决责令向民政部门限期发放救助金。因为这是由于行政机关的不作为引起的行政诉讼,对于行政机关的行政不作为,法院经审查发现行政机关的不作为违法,应判决行政机关限期履行)

6.1999年10月8日,某县工商局和地税局联合对兴盛商店进行检查时,发现兴盛商店经营假冒伪劣商品,且超出法定经营范围,同时还存在严重偷漏税情况,税务局工作人员核定该商店自1998年10月至1999年10月一年,偷漏税款达2.8万元。县工商局和地税局的工作人员当场即对兴盛商店作出罚款3万元,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并补缴税款2.8万元。商店负责人何某要求举行听证,工作人员认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拒绝举行听证。何某不服,提起行政诉讼。(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

问题:

(1)本案的处罚中存在什么问题?具体列举,说明理由。(本案处罚中存在两个问题:首先,县工商局和地税局当场作出处罚的行为违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行政处罚的程序分为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简易程序就是当场处罚程序,适用简易程序的条件必须是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的罚款或对法人处以1000元以下

的罚款,其余的处罚就必须按照一般程序进行,即要经过立案、审理、调查、作出处罚决定等等,对于一些较重的行政处罚,还必须进行听证;其次,对于依法要求举行听证的行政处罚,经当事人申请,行政机关必须组织听证,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

(2)被告是谁?为什么?(被告是县工商局和县地税局,因为两者共同作出了处罚行为,是共同被告。)

(3)你认为人民法院应作什么判决?(根据行政机关作出处罚决定的程序违法,撤销行政机关作出的原具体行政行为,要求行政机关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7、某个体工商户吴某,从张某处购进名牌香烟十条,一天后市公安局到吴某商店未声明理由将吴某带走讯问,同时将吴某地营业执照和烟酒销售特许证扣缴,一直未还。吴某以公安机关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扣缴营业执照和特许证为由,提起诉讼。试分析(1)本案是否能提起行政诉讼,理由是什么?(2)本案应由哪个法院管辖。(3)法院会作出何种判决,理由是什么?

(1)能提起行政诉讼,因为公安机关非法限制人身自由,而且公安机关无权扣缴营业执照和特许证,只能吊销由公安机关自己发放的许可证;(2)由公安机关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3)法院应判决撤销公安机关的行政行为,如果吴某申请国家赔偿的

话,应该判决公安机关赔偿。

公共管理学案例

公共管理学案例及案例分析 2004-12-13 案例一:温州市政府得“无为与有为” 保护民营经济发展得无为温州民营经济得发展,有着自身得动力与内因,而政府得“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得外部环境。温州市市长曾说:“在温州,凡理论与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于就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 1984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缔,而温州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得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就是在争取钱库镇得银行与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浮动改革得试点后,最后钱庄于1989年在无证经营了五年后自行关闭。 在温州人民群众自发发展民营经济得推动下,温州政府顺经济改革得需求,先后出台了许多突破当时政策或在全国率先改革得法规与措施,如中国首份个体工商执照、首个关于私营企业得地方法规、首家实行利率改革得信用社等。 强化市场与质量管理得有为八十年代末,温州得形象与声誉曾一度出现空前得危机。如温州低质皮鞋在杭州武林广场被焚;永嘉得虚假广告;仓南得假商标等。温州得信誉危机强烈震撼着温州政府。为此温州政府转变强化管理职能,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开始全面整顿。并加强质量管理,在外出水陆交通要道设立检查站,对皮鞋、低压电器等产品得出境实行“准运证制度”,严堵假冒伪劣产品得外流。在此基础上温州政府提出“质量立市”得口号,在全国率先制定“质量立市”得地方法规。1992年温州政府继而提出以质量与品牌为核心得二次创业得战略目标。 总之,温州政府按照市场经济发展得需要,大力加强与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人、物、信息、资金流通得成本。同时减少政府对经济得主体干预,简化与减少行政审批手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与限时办理制度,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请结合本章政府基本职能得有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对温州市政府得“有为”与“无为”,您就是如何认识与理解得? 案例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机构改革得简要回顾 党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经济体制改革与对外开放得新时期,与此相适应,政府机构得改革也随之展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机构分别在1982年、1988年、1993年与1998年进行了四次较大规模得改革。 1982年得政府机构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得职数、年龄与文化结构,

公共管理面临的突出困境与突围

公共管理面临的突出困境与突围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社会公共管理制度的不断调整,人们对于公共管理问题越来越关注。加强现代公共管理手段创新,提升公共管理主体治理能力已成为新常态下公共管理不能够回避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公共管理领域所面临的各种困境,并针对公共管理困境,探讨了新常态下公共管理的出路和突围。 关键词:公共管理;困境;突围 自建国以来,随着政治、经济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公共管理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一场新公共管理运动蓬勃兴起,这场运动中诸多理论和观念,对我国的学术界以及政策界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新常态下,我国的公共管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如果能够走出困境,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目标是本文着重探讨的一个问题。 一、公共管理新思维必要性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内一场新公共管理运动蓬勃兴起,这场运动中诸多理论和观念,对我国的学术界以及政策界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非西方学术界的“政府再造”、“摒弃官僚制”等改革政府机构的激动情绪,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世界各国公共管理理论和管理观念。目前,公共管理中存在的诸多弊端,已经成为人们发泄不满情绪的众矢之地,加强现代公共管理手段创新,提升公共管理主体治理能力已成为新常态下公共管理不能够回避的问题。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经济陷于滞胀,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开始进行不同程度的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在改革的过程中,也都开始反思其公共管理模式,一场声势浩大的新公共管理运动蓬勃兴起。在这场运动中,“摒弃官僚制”成为一个最响亮的口号。无论是英国撒切尔时期所提出的以市场为取向的公共管理新思维,还是美国里根时期具有强烈的“新泰勒主义”倾向的公共管理新思维,公共管理改革的重点都着眼于官僚制本身,而其后历届政府在公共管理改革思维模式上,基本上都延续了同样的观点。这些改革都在不同程度上更新了公共管理的传统观念,对于我国的公共管理,注入了新的理解和阐释。 二、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现实困境 1.治理主体结构需要不断完善,治理手段需要不断创新 目前,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和谐、政治稳定,行政生态环境符合我国经

2020年新编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名师精品资料

案例分析题【共l题,20分)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向 2010年上海市强调在公务员考试录用中提高录用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2010年该市公务员招收70%需要有基层工作的经历。广东省也加大从基层一线考录公务员的力度,计划到2012年,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应全部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四川省也于2010年初规定,省级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原则上应有2/3左右的录用名额面向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人员。并且,上海市将进一步扩大从优秀村干部和居委会干部中录用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市公务员管理部门要求设村的乡镇拿出一定的职位,专门招录任职三年以上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以及符合条件的选聘到村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有条件的街道经批准可从符合条件的居委会干部中招录街道机关公务员,把熟悉基层、了解民生的基层干部选用到合适的公务员岗位上。 上海市市将建立“先选调、后招录”选拔机制,推动公务员跨部门、跨地区交流。在每年公务员录用考试前,本市将组织开展全市公务员选调交流工作,市级机关、区县机关一般先从区县、机关、乡镇(街道)机关等基层单位选调,一般按从一线专业岗位到综合管理岗位,从基层单位到上级管理部门进行公务员内部选调交流。 此外,上海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将有计划组织市级机关公务员到基层锻炼,其中市级机关中担任处级领导职务,以及市级综合部门的公务员,任职前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将在三年内有计划地被安排到区县或企事业单位进行为期一年以上的锻炼。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将每年组织一批市级机关公务员到基层锻炼,各区县、各部门也将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本区县、本 部门公务员基层锻炼计划。 上海市公务员主管部门还将对部分职位推行聘任制:各级机关中经济、金融、信息、规划等特殊专业技术职位,将部分通过公开招聘或直接选聘的方式,选拔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社会组织的优秀人才任职,实行合同管理。 试分析案例中体现的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向及其效果。 要求:请大家根据所给案例材料,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字数不少于400字。 13年1月题目 案例中主要体现了我国公务员的招募、任用等方面的动向。(5分) 具体如下:其一,公务员招募时面向基层,由逐步扩大有基层工作经验人员的参考比例到全部从基层工作人员中考录。其二,录用时注重向扎根基层、熟悉基层、了解民生的基层干部,尤其是“三支一扶”的高校毕业生倾斜。其三,做好选调与招录相结合的公务员选拔机制,推动公务员跨部门、跨地区交流。其四,在公务员任用方面,推进公务员的基层锻炼计划,要求增加公务员的基层工作经历和体验。其五,对部分专业性较强的特殊职位,引入聘任制,实行合同制管理。(10分) 这些新动向有利于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于部培养选拔链;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解决公务员队伍来源比较单一、结构不尽合理等迫切问题;有利于加强在职公务员的基层工作体验;有利于引导和鼓励优秀大学毕业生、一流人才到基层去,熟悉基层、了

新公共管理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借鉴意义

新公共管理对中国行政管理改革的借鉴意义参考 一、新公共管理(公共管理论文)的基本内容 与传统的以威尔逊、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法和以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为基础的官僚制的行政管理理论不同,新公共管理思想以现代经济学和私营企业的管理理论与方法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利用集权、监督以及加强责任制的方法来改善行政绩效,而是主张在政府管理中采纳企业化的管理方法来提高管理效率,在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来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强调公共管理以市场或顾客为导向来改善行政绩效。由于严格说来,新公共管理尚未形成一种单一的理论,而只是一种理论思潮,所以我们在此将其称为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理论”。根据西方行政学者P·格里尔、D·奥斯本和T·盖布勒等人的论述,新公共管理主要有如下思想: 1.政府的管理职能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与在传统公共行政管理中政府只是收税和提供服务不同,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在公共行政管理中应该只是制定政策而不是执行政策,即政府应该把管理和具体操作分开,政府只起掌舵的作用而不是划桨的作用。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缩小政府的规模,减少开支,提高效率。“掌舵的人应该看到一切问题和可能性的全貌,并且能对资源的竞争性需求加以平衡。划桨的人聚精会神于一项使命并且把这件事做好。掌舵型组织机构需要发现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划桨型组织机构倾向于不顾任何代价来保住‘他们的’行事之道。”[1](P12)因此,有效的政府并不是一个“实干”的政府,不是一个“执行”的政府,而是一个能够“治理”并且善于实行“治理”的政府。 2.政府服务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新公共管理从公共选择理论中获得依据,认为政府应以顾客或市场为导向,从而改变了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下的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对政府职能及其与社会的关系重新进行了定位。新公共管理认为,政府的社会职责是根据顾客的需求向顾客提供服务。“市场不仅在私营部门存在,也在公共部门内部存在。当市场在公共部门出现时,我们通常称之为系统,如教育系统、职业训练系统、心理卫生系统。但它们都是市场,就同金融(金融论文)系统、银行和保健系统一样都是市场。如果我们把市场导向的思想应用到我们的公用系统上去,我们就能取得伟大的成就。”[1](P288)于是在新公共管理中,政府不再是凌驾于社会之上的、封闭的官僚机构,而是负有责任的“企业家”,公民则是其“顾客”或“客户”。“企业家”在新公共管理思想中有其特殊的含义:并不是会做生意的人就是企业家。企业家把经济资源从生产率和产出较低的地方转移到较高的地方,企业家运用新的形式创造最大限度的生产率和效率。因此,企业家式的政府应该是能够提供较高服务效率的政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政府服务应该以顾客需求或市场为导向。只有顾客驱动的政府,才能提供多样化的社会需求并促进政府的服务质量的提高。因为这将使竞争进一步发展,不是政府管理人员选择服务提供者,而是政府管理人员让公民选择服务提供者。企业虽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案例集定稿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案例集

目录 1 一场灾难中的伦理困境 (1) 2公立公园的困境与出路 (13) 3强拆之殇:谁之伤?谁之痛? (17) 4旭日关爱:一个慈善基金会的诞生和管理 (27) 5 指尖上的双城记 (42) 6 让流动商贩不再流动 (55) 7 三宝县的集体上访事件 (67) 8 生病的日子 (79) 9 沉重的棉花 (85) 10无形的“围墙”压伤“隐形的翅膀” (95)

一场地震灾害中的伦理困境 摘要:危机状态下,惯常的平衡被打破,利益冲突、情感纠葛、生死较量成为生活的主题,无论是身处其中的经历者还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在危机中都将陷入这样的伦理困境之中:“生命与尊严哪个更重要?金钱和道义能否兼顾?自由与秩序是否可以共存?……”本案例以2010年1月海地大地震为背景,描述了震后无政府状态下,医疗救援人员在生命安全与治病救人天职之间的挣扎;记者兼医生团队在新闻挖掘和救助行善中的摇摆;商人逐利天性与人性大义的争议;大众同理心与猎奇心理的纠结。案例试图唤起人们对灾害伦理的思考,确立一个相对正义的灾害伦理价值体系。 关键词:灾害、伦理困境、价值冲突、海地地震 0.引言 非理性,是风险传播专家彼得·桑德曼博士描述处于危机中大众的核心概念。危机状态下,惯常的平衡被打破,利益冲突、情感纠葛、生死较量成为生活的主题,无论是身处其中的经历者还是置身事外的旁观者,在危机中都将陷入这样的伦理困境之中:“生命与尊严哪个更重要?金钱和道义能否兼顾?自由与秩序是否可以共存?……”每个人、每个国家、每个文化种群都有着自己的伦理价值体系,都是其独有价值体系内的专家,那么对于以上问题,是否存在统一的答案?公共危机中是否应倡导建立一套基本的伦理标准? 海地地震之后,政府瘫痪,暴徒横行,整个社会完全失序,源于动物世界中的力量秩序开始占据上风,自然灾害已经演化为社会浩劫。数十万的尸体等待处理,上百万的伤民等待救治,数百万的灾民渴望着最基本的生活物资……在灾民救治,物资分配和秩序重建过程中,何种政策才能够称得上正义与公正?何种价值应被放置于其它价值之上? 1.海地共和国概况 国名:海地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Star) 独立日:1月1日(1804年) 国庆日:1月1日(1804年) 本案例中除海地共和国之外,其它人名、地名纯属虚构,请勿对号入座。

公共管理复习题

公共管理复习题 一.简答题 ⒈简述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 ⑴目的不同:公共管理就是公益性的;企业管理以营利为目的。 ⑵限制因素不同:前者全部受法律限制;后者仅就是一个外部因素。 ⑶物质基础不同:前者主要来自税收:后者来自获利。 ⑷管理人员选拔方式不同:前者就是选举与任命;后者则就是任人为贤。 ⑸绩效评估不同:其评价指标不同,前者偏重社会效益,后者强调经济效益。 ⒉简述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⑴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 ⑵政府组织与其她公共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 ⑶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 ⑷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 ⑸管理所追究求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 ⑹公共组织的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 ⑺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 ⑻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⒊简述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能。 ⑴建立并维护社会与市场秩序 ⑵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 ⑶调控宏观经济并保持稳定 ⑷进行收入财产的再分配 ⑸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 ⒋简述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及政府失效的几点表现。 政府失效就是指由于政府主体与机制等方面存在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政府失效论用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的局限与失败问题。 政府失效的几点表现: ⑴

(1)公共政策失效; (2)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3)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4)寻租与腐败。 ⒌简述公共政策规划的主体与基本原则。 ㈠主体:(1)执政党,(2)立法机关(3)行政机关(4)其她机构 ㈡基本原则:(1)公正原则(2)受益原则(3)系统原则(4)权变原则(5)优化原则⒍自上而下公共政策执行理论模式的优缺点就是什么 自上而下理论模式从政府的政策决定出发,考察政策目标的实现程度、实现时间、实现效果等问题,并分析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之间的关系,这些就是值得肯定的。但自上而下理论模式也表现出了较大的缺失。主要表现于:(1)强调中央政府、决策官员在政策执行中的核心作用,容易忽视其她行为者的作用。(2)仅从决策者的目标出发,难以判定政策行为与其后果之间的因果关联。因为许多政策往往就是同时实施的,必须在系统之中分析影响政策执行的情况。(3)忽视了基层政策执行人员与目标群体采取的各项策略。(4)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之间的区分有误导或毫无意义,因为它没有也不可能区分出一个绝对独立的政策制定过程。 ⒎分析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相关因素。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主要有: 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对政策执行的影响首先表现在政策的特性上。其次,政治体制影响政策的执行。政治体制主要表现于权力分配形式、政党制度、选举制度等方面。第三,社会利益格局影响政策的执行。 行政因素。行政因素主要包括:政策执行机构、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与政策执行所需的各种资源等。 沟通因素。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对政策内容的理解会影响到执行的效果。理解的程度受制于对政策的知晓范围与接受程度等因素。因此,有效的沟通就显得尤为重要。 ⑵ ⒏简述构成公共组织的基本要素。

目前中国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公共管理存在的问题 篇一:现代中国社会面临的5个主要的公共管理问题 1、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加速而来的养老保险问题,目前“以房养老”即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这一养老模式的推行出现困局。如何健全养老 服务政策成为公共管理的一项难题。数据显示,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中人口 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截止到20XX年年底,我国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94 亿,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这一数字将突破3亿。我国面临的养老压力 空前沉重。然而与之相对的是,我国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不足、市场发育不完善。 此外,养老服务的扶持政策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也成为养老服务业快 速发展的瓶颈。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老龄化进程加快。65岁及以上老年 人口从1990年的6299万增加到20XX年的8811万,占总人口的比例由5.57%上 升为6.96%,目前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年型。性别间的死亡差异使女性老年人成

为老年人口中的绝大多数。预计到204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 例将超过20%。同时,老年人口高龄化趋势日益明显: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正以 每年5%的速度增加,到2040年将增加到7400多万人。 有选择性的以房养老 交了养老保险金,为什么还要以房养老? 其他配套设施跟不上 (4)农村没有房子的如何应对 首先,“以房养老”尚需相关制度支撑。“以房养老”能够在欧美国家发展 起来,主要因为这些国家以完备的法律法规,规范“以房养老”交易行为,保障 金融机构与养老主体的合法利益,激发了市场的信心和活力。 而中国尚缺乏相关的法律保障和政策支撑,因此这种市场交易还存在许多不 确定性。无论金融机构还是老人都不敢轻易参与进来。 其次,“以房养老”还需完善资源配置。“以房养老”的一个前提是,养老 主体将住房抵押给银行后,可以凭借交易资金享受到较好的养老服务。但是,目

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题

四、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题(均为单选题) J ( 1 ) 据报道,某市一家工厂的一个基建项目,在申报过程中,一共盖了745个公章。每个公章代表一个局、处、科或股的“舍我莫过”的关卡,要办事就得逐庙逐神一个个礼拜磕头,甚至还要烧香进贡。无独有偶,该市的另一家集团公司开发的一个住宅小区项目,从1998年9月到2000年7月底,历时18个月,累计办理各类审批手续28项,前后盖了86颗图章,涉及33个审批部门,除土地批租费外,开发企业共支付拆迁费、墙改费、人防费等450多万元,但项目的审批手续却还未完结。 1、此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体制角度分析源于(D ) A.政企不分B.人员分流C.法制欠缺D.配置失衡 2、此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行政思想和观念角度分析源于(B ) A.缺乏服务意识和独立意识B.缺乏服务意识和效率观念 C.缺乏效率观念和法律意识D.缺乏独立意识和法律意识 3、解决案例中问题的切入点应为(C ) A.实现人员分流B.建立健全法制C.转变政府职能D.机构协调配置 4、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关于政府职能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B ) A.政治职能B.经济社会职能C.文化职能D.军事职能 5、政府可资利用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有(D ) A.协调、服务、评估、管理B.协调、服务、生产、管制 C.评估、管理、供应、补贴D.供应、补贴、生产、管制 (5)据报道,10年前,某市按照“小政府、大社会”的模式,组建起一个精干高效的政府机构,政府仅设有政府办、经济局等14个单位(经济局对应上级34个单位和兄弟县市的22个单位);党委仅设党务工作部和市委办。这种改革,使得某市成为当时全国地方机构改革的5种模式之一。如今,10年过去了,当年的这个“小政府典范”却重新走上了机构膨胀的老路。10年中,该市精简的人员、机构逐渐反弹,机构由14个增至25个,党政工作人员由600人增至1300多人,再次出现“官”多“兵”少的现象,仅市委常委就达15人,正副市长9人。 1、该市机构改革失败的原因为(D ) A.市场力量的发展壮大B.利益集团的力量强大 C.社会力量的发展壮大D.行政权力的自我扩张性 2、我国机构改革的主流理念为(C ) A.大政府、大社会B.大政府、小社会 C.小政府、大社会D.小政府、小社会 3、我国现阶段政府行政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为(D ) A.行政科学化B.行政民主化C.发展生产关系D.发展生产力 4、与传统行政相比较,当代公共管理更注重(B ) A.过程和投入B.过程和结果C.结果和产出D.投入和产出 5、行政职能与行政活动的载体为(D ) A.利益集团B.管制机构C.工会D.行政组织 (7)据有关媒体报道,在我国,排污权交易的第一个典型案例出现在江苏省。2002年夏,江苏省太仓市计划扩建太仓港环保发电有限公司,但在设计方案中每年二氧化硫排放超标2000吨,工程面临搁置的困境。而当时南京下关电厂每年二氧化硫的实际排污量比核定量

公共管理改革与发展

课程名称:公共管理改革与发展 一、考试的总体要求 掌握公共管理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综合运用公共管理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理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评价西方国家行政改革具体实践,分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 考试的学科范围主要包括:西方行政改革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西方主要国际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西方国家行政改革主要模式,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理论对中国的启示,中国行政改革的历史过程、主要特征,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主要措施和经验。 二、考试的内容 1.基本概念:行政改革、机构改革、公共选择、新公共管理、治理、市场配置、非市场配置、新公共服务、官僚制、公共服务的民营化、市场化政府、解制政府、企业家式政府、重理政府、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弹性化政府、参与式政府、政府再造、服务型政府、内源式行政改革。 2.行政改革的基本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的作用和缺欠,新公共管理理论,政府治理理论,公共服务理论,后现代行政理论,公共行政的民主化,公共行政的民营化,公共服务的企业化,公共服务的市场化,公共服务的信息化,西方政府改革与政府创新,西方政府改革的主要模式,政府再造的主要内容,服务型政府的主要内容,当代行政改革的主要内容和趋势,行政改革发生的国际原因和国内原因,行政改革的主要类型,能政府的主要特征和内在矛盾,

政改革的基本原则,行政改革的目标和方式,计划经济时期政府职能配置的主要特征,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能,公共服务及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内涵和特征,公共服务市场化的现实意义,发展中国家行政不善的主要表现和原因,内源式发展的主要内容和内源式的行政改革,现代公共行政的基本价值定位,现代公共行政价值观的载体,政府职能的合理定位与职能结构的调整,我国政府职能的重新设计,政府职能市场化与社会化的涵义,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的影响和作用,中央与地方关系基本模式。 3.结合行政管理的基本理论分析中国的改革实践。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机制。联邦分权制中央与地方关系模式的共同特点,转型期我国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处理转型期中央与地方权力分配应该坚持的基本原则。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中国行政改革的启示,新公共服务对中国政府改革的启示,西方改革实践对我国公共服务生产模式再造的启示,西方公共服务市场化对我国公共服务的启示,我国现代公共行政的基本价值定位,现阶段我国政府职能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快政府职能转换的基本思路与框架。 三、考试题型考试的题型 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1]

A、案例分析:公共管理与中国改革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公共管理所涉及的领域中各种与改革不相适应的矛盾和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虽然经过20多年不懈的改革、调整,但是,多年的历史积弊想在短时间内全部解决是不现实的。 归结起来,我国目前公共管理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1、政府财政压力依然很大;2、在行政立法和执法上,存在重立法、管理,轻执行、监督等现象;3、政府机构依然庞大,政府职能虽然有所减少,但随着改革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政府的新职能也在增加;4、政府及其公务员的服务理念还较差,长官意识严重,存在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5、人事成本居高不下。机关、事业单位仍然存在大量冗员;人才选拔录用机制、绩效管理与评估机制、晋升机制、奖惩机制和公共责任机制尚未形成;6、行政效率低。机构层次多、职责不清,互相推诿、扯皮,缺乏服务意识、成本意识等,使政府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无法走出“追求高效率——低效率——无效率”的循环。 综观各国公共管理改革实践,虽各有特色,但也有共性。对中国来说,所采取的是渐进或分阶段进行的改革方式,即“摸着石头过河”的模式。在这种改革的开始阶段,进行具有特色的试验,当取得成就和经验之后再加以推广;表现形式是体制改革由点到面,即抓住重点突破,进而逐步深化和渗透到全局的过程;具体的做法是先试点后推广,即任何改革措施的出台,都先在某个地方或企业进行试验,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推广。中国的公共管理过程也是这样一个过程。 借鉴国外的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结合我国的实际,我国的公共管理改革可着手于以下几个方面。 答: 1、构建适应WTO要求的公共管理体制;2、按照私营部门的管理方法建立“企业型政府”;3、进一步精兵简政提高服务意识和效率;4、加强公共管理法制建设;5、推进公共管理民主化和信息化改革。 案例一: 1、案例内容介绍:北京限字当头解决拥堵是否可行 北京的街头每天都要上演无数场免费的“汽车展示会”。尤其是上下班的高峰期,一辆辆汽车像生了病的乌龟趴在一条条马路上,步履蹒跚,动弹不得。北京市代市长王歧山在SARS 危机后公开表示:最头痛的是交通问题。 的确,再没有比堵车问题更能够触痛北京人烦恼的神经了。所以,当市政府有关部门提出要限制发展私家车和对黄标车(尾气排放量达不到排放标准的车)采取限行举措时,舆论的焦躁海洋就像被扔进一块石头,叫好叫坏之声皆不绝于耳。 数据显示:1996年北京市机动车只有100万辆,到2003年已增加1倍,达到200万辆。其中私家车就有120多万辆。2002年全市新增机动车27.6万辆;而2003年前8个月,全市又新增机动车24.6万辆,已经逼近2002年的总数。 面对汹涌而来的汽车潮流,北京在很长时间里一直手足无措。多年来的堵车状况没有什么改善。 据了解,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权威部门对2000年北京汽车发展数量的预测仅仅是70万~80万辆,而事实上,在新世纪钟声敲响之前,北京市汽车总量就足足比这一预期数字多出近100万辆。在2000年,北京市有关部门又曾预测,到2010年北京机动车保有量才会突破200万辆,没曾想,这个数字提早7年就实现了。为此,所有在北京生活的人们都付出了拥堵的代价。 为何出现这么大差距?一些官员的习惯性解释是,经济发展那么快,以致许多公共(如首都机场)都提前达到目标容量。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1

四、公共管理学案例分析题(均为单选题) ( 1 ) 据报道,某市一家工厂的一个基建项目,在申报过程中,一共盖了745个公章。每个公章代表一个局、处、科或股的“舍我莫过”的关卡,要办事就得逐庙逐神一个个礼拜磕头,甚至还要烧香进贡。无独有偶,该市的另一家集团公司开发的一个住宅小区项目,从1998年9月到2000年7月底,历时18个月,累计办理各类审批手续28项,前后盖了86颗图章,涉及33个审批部门,除土地批租费外,开发企业共支付拆迁费、墙改费、人防费等450多万元,但项目的审批手续却还未完结。 1、此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体制角度分析源于( D ) A.政企不分B.人员分流C.法制欠缺D.配置失衡 2、此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行政思想和观念角度分析源于( B ) A.缺乏服务意识和独立意识 B.缺乏服务意识和效率观念 C.缺乏效率观念和法律意识 D.缺乏独立意识和法律意识 3、解决案例中问题的切入点应为( C ) A.实现人员分流B.建立健全法制C.转变政府职能D.机构协调配置 4、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关于政府职能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 B ) A.政治职能B.经济社会职能C.文化职能D.军事职能 5、政府可资利用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有( D ) A.协调、服务、评估、管理 B.协调、服务、生产、管制 C.评估、管理、供应、补贴 D.供应、补贴、生产、管制 (2)作为政府调控社会经济重要杠杆的行政审批权,长期以来保持着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运转形态,在市场经济下表现出严重的弊端:政府机构职能错位,办事效率低下,吃拿卡要屡禁不止。国务院于2002年11月作出决定,取消789项行政审批。这次取消的789项行政审批项目,涉及国务院56个部门和单位。其中涉及经济管理事务的560项,涉及社会管理事务的167项,涉及行政管理事务及其他方面事务的62项;依据行政法规设定的81项,依据国务院文件设定的88项,依据部门规章设定的279项,依据部门文件设定的303项,依据部门设机构文件设定的38项。国务院决定要求,各部门、各地区要研究并及时处理行政审批项目取消后可能出现的情况和问题,认真做好有关工作的后续监管和衔接,防止出现管理脱节。要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改变政府职能,继续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将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与政府机构改革、实行政务公开和“收支两条线”管理以及其他有关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行政管理体制。 1、在政府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工具中,行政审批属于( D ) A.供应工具 B.补贴工具 C.生产工具 D.管制工具 2、政府运用审批权,所针对的主要是( D ) A.信息对称和部性问题 B.信息对称和外部性问题 C.信息不对称和部性问题 D.信息不对称和外部性问题 3、国务院对行政审批改革特别提出的原则为( D ) A.自由、放权、合法、合理、公平 B.自由、放权、经济、效能、监督 C.合法、合理、经济、公平、责任 D.合法、合理、效能、责任、监督 4、行政审批所面对的相对人主要是( D ) A.政府主体 B.社会主体 C.文化主体 D.市场主体 5、行政审批要解决的是( C ) A.政府准入问题 B.社会准入问题 C.市场准入问题 D.法律准入问题 (3)市2004年底开展的“万人评议机关”活动结果揭晓。根据群众评议,社会各界对该市市级机关作风建设的满意率和比较满意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八以上,在评议中处于末位的三个机关单位主要负责人被进行了“诫勉谈话”。这是市第四次开展万人规模的群众评议机关作风活动。在二00一年底进行的首次万人评议中,市对排名“末位”的两名局长进行了免职处理,对另外三名局长进行“诫勉谈话”,此举曾在全国引起了强烈震动。此后,该市每年年底都开展一次这样的评议活动。较之以往,此次评议充实了一些新的措施,其中包括:建立评议人信息库;改

《公共选择理论对中国公共管理的几点启示》

《公共选择理论对中国公共管理的几点启 示》 公共选择是当代西方新兴的一种理论,它强调用经济的手法来分析政治问题,对公共领域的各种复杂现象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本部分内容试图借助于这一分析工具对当今中国的公共经济、公共政治以及公共文化三大领域作一次系统的分析,以期能为中国未来的走向提供一点参考。 一般认为,私人领域是通过市场交易得以组织的,公共领域则是通过政府规制才得以组织的。公共领域原则上要求通过一体化命令来组织服务,在这一过程中,所有人员都向一个执行长官负责。私人领域的协调通过市场体制实现,该体制通过竞争性购买和销售来治理经济关系。就中国的现状而言,由于长期以来事实上一直存在着"公家的"与"自己的"这种划分,并且"公家"一般总是排在"自己"之前,"公家人"本位主义由此形成并一直存有广泛的影响,因此,我国公共领域中的选择性问题就尤为突出和明显。 一、对我国公共经济领域的启示 公共经济不一定是一个排他性政府垄断经济。它也可以是-个混合经济,在其中私人也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但这一点在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忽视,表现出来的一个较为明显的后果就是公共服务、公共工程等公共经济项目由政府独自包揽,由此形成的公共经济领域的主体单元化格局暴露出了其生命力不强的弊病,这种弊病直到今天依然时不时发作。为了扭转这种局面,就必须认识到,公共经济市场化

之路是我们所面临的选择。依据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自由经济理论的观点,市场具有重要的自我规范、自我治理的功能。斯密认为:在国家内,各个人为改善自身境遇自然而然地、不断地所作的努力,就是一种保卫力量,能在许多方面预防并纠正在-定程度上是不公平和压抑的政治经济的不良后果。这种政治经济,虽无疑会多少阻碍一国趋于富裕繁荣的发展,但不能使其完全停止,更不能使一国后退。如果一国没有享受完全自由及完全正义,即无繁荣的可能,那世界上就没有一国能够繁荣了。幸运的是,在国家内,自然的智慧,对于人类的愚蠢及不公正的许多恶影响,有了充分的准备,来做纠正,正如在人体内,自然的智慧,有充分的准备,来纠正人类的懒惰及无节制的不良后果一样。 公共经济由于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它在考虑经济运行效率的同时,还要考虑大量的诸如社会公平之类的非经济因素,其非市场决策的一面同私人经济相比更为突出,因而不可能将它与私人经济完全等同对待。在公共经济运行过程中,必然有代表“公家人”利益的政府公务人员的参与,而不可能完全或过多地交给私人或依托于市场。在我国,"公仆"原则将我国的政府公务人员看作是无私和超世俗的,他们始终代表公共利益,努力谋求社会福利最大化。在理想的"公仆"原则规治之下,公共经济领域之中是不可能出现违背公众利益的寻租现象的。但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公共工程招标过程中出现的大量的寻租现象便是佐证。 二、对我国公共政治领域的启示

公共管理学案例及案例分析

公共管理学案例及案例分析 案例一 XX市政府的“无为与有为” 保护民营经济发展的无为XX民营经济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动力和内因,而政府的“无为”为之提供了重要的外部环境。XX市市长曾说:“在XX,凡理论和实践发生矛盾时,先服从于实践。”于是个体工商业、服务业、家庭工厂、挂户经营、雇工经营、买卖合同、长途运输等,只要上面不管,就都让它发展。 1984年在平阳县钱库镇出现了私人钱庄。当时中国人民银行要求坚决取缔,而XX各级政府因为考虑到钱库镇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并没有强制取缔,而是在争取钱库镇的银行和信用社率先实行利率浮动改革的试点后,最后钱庄于1989年在无证经营了五年后自行关闭。 在XX人民群众自发发展民营经济的推动下,XX政府顺经济改革的需求,先后出台了许多突破当时政策或在全国率先改革的法规和措施,如中国首份个体工商执照、首个关于私营企业的地方法规、首家实行利率改革的信用社等。 强化市场和质量管理的有为八十年代末,XX的形象和声誉曾一度出现空前的危机。如XX 低质皮鞋在XX武林广场被焚;永嘉的虚假广告;仓南的假商标等。XX的信誉危机强烈震撼着XX政府。为此XX政府转变强化管理职能,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开始全面整顿。并加强质量管理,在外出水陆交通要道设立检查站,对皮鞋、低压电器等产品的出境实行“准运证制度”,严堵假冒伪劣产品的外流。在此基础上XX政府提出“质量立市”的口号,在全国率先制定“质量立市”的地方法规。1992年XX政府继而提出以质量和品牌为核心的二次创业的战略目标。 总之,XX政府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降低人、物、信息、资金流通的成本。同时减少政府对经济的主体干预,简化和减少行政审批手续,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限时办理制度,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请结合本章政府基本职能的有关理论分析此案例,对XX市政府的“有为”与“无为”,你是如何认识和理解的? 案例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简要回顾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新时期,与此相适应,政府机构的改革也随之展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政府机构分别在1982年、1988年、1993年和1998年进行了四次较大规模的改革。 1982年的政府机构改革,明确规定了各级各部门领导班子的职数、年龄和文化结构,要求减少副职,提高素质。通过这次改革,国务院工作部门由100个减少到61个,同时也

案例使用说明-公共管理案例库

案例使用说明 一、课前预习 政府失败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干预所产生的一种普遍现象,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的课题。西方学者特别是公共选择和政策分析学者已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形成颇为系统的“政府失败论”。本节将评述公共选择和政策分析学者的“非市场缺陷论”或“政府失败论”。教学重点为“政府失败现象的表现、类型与成因”和“政府失败的纠正及防范”。课堂教学前,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市场缺陷是指完全竞争市场运行结果本身的缺陷,由它所产生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是不理想的。市场缺陷的表现都有哪些? 本题目设置的目的:本节课主要研究的是政府失败论,即讨论的是非市场缺陷论,本题是让学生先明确市场缺陷主要的表现,避免将市场缺陷与政府缺陷混淆。 本题目答案为:市场缺陷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不公和经济波动。本题的采分点为“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 2.非市场缺陷及政府失败有不同的表现、类型及其根源,这是非市场缺陷及政府失败论所要探讨的最基本问题。请你分析政府失败的表现都有哪些。 本题目设置的目的:考察学生对本节课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政府失败现象的表现”的预习情况。 本题目答案为:公共政策失效、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内部性与政府扩张、寻租及腐败。其答案即为本题的采分点。具体详细讲解参考课堂讲解中的预习回顾解析部分。 二、课堂讲解 1.预习回顾。非市场缺陷及政府失败有不同的表现、类型及其根源,这是非市场缺陷及政府失败论所要探讨的最基本问题。请你分析政府失败的表现都有哪些。 本题目是课前预习题目,教师可在课堂讲解前回顾此题,通过学生答题情况判断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2.预习回顾解析。本题目的答案:公共政策失效、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内部性与政府扩张、寻租及腐败。非市场缺陷及政府失败有种种表现,可以归纳为公共决策失误,官僚机构提供公共物品的低效和浪费,内部性与政府扩张,寻租及腐败等基本类型,而非市场缺陷及政府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共物品供求关系的特点,公共决策的内在困难以及缺少一种有效的非市场机制——它能够把私人的或组织的成本与效益同整个社会的成本与效益进行调节和计算。下面,我们具体讨论非市场缺陷及政府失败的这几种类型及其成因。 3.案例导读。教师在讲述了政府失败现象的表现、类型与成因后,着重以《2013年云南安宁口罩实名制》向学生说明什么是公共政策失效。公共政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存在着种种困难、障碍和制约因素,使得政府难以制定并执行好的和合理的公共政策,导致公共政策失效。本案例中关于安宁市工商局颁布的口罩实名制政策,则是因为公共政策议程确定的偏差造成决策的失误。本案例中云南安宁工商局政策的颁布并非是为了解决公共问题,安宁工商局进行口罩实名制的初衷主要是因为要举行“中国-南亚博览会”,通过口罩实名制这样的举措来对反对PX项目的群众进行形式上的监控,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展现出较好的城市形象。而民众的以戴口罩的问题是希望取消PX项目,因此只限制市民戴口罩抗议不能解决根本性问题,因此该政策制定偏差在于短视效益和长久效益的偏差。 4.课堂提问1。以下哪项不是政策失效的原因() A.信息的不完全 B.沉淀成本 C.投票人的近视效应 D.寻租腐败 本题目设置的目的:考察学生对政策失效的掌握程度,同时通过此题引出公共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 5.课堂问题解析。本题目的答案为D。公共决策失误或政策失效的主要原因来自于公共决策过程本身的复杂性和困难以及现有公共决策体制和方式的缺陷。主要有:(1)社会实际并不存在作为政府公共政策追求目标的所谓公共利益;(2)即使现实中存在着一些大家利益比较一致的情况,但现有的各种公共决策

[公共管理,中国]探究西方新公共管理改革对中国借鉴

探究西方新公共管理改革对中国借鉴 前高:在针对这一课题进行研究之前,有必要将新公共管理进行一定的分析。从传统的西方公共管理的角度来说,传统的公共管理具有官僚的气息,而且,在传统的公共管理学中,威尔逊和}古德诺的政治和行政在其中起重要的作用,而且韦伯的科层制理论也在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止是因为这些理论基础的存在,才使得传统的公共管理与新的管理思想有所不同。新的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是一种管理理论和方法,其中包括现代经济学、私营企业等,而且,在这种新的公共理论的思想中不存在以权进行监督、强权负责等强势的方法对政绩进行改善。新的公共管理的思想是一种以公平公止的方法来提高政绩的,具体来说就是以企业化的管理方法,使企业之间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以提升效率,这种竞争式的管理,不仅仅在质量上可以达到要求,而且在水平上也满足了顾客的需求。 一、新公共管理 与传统的强权公共管理相比,新的公共管理的思想是在比较民主的基础上进行的竞争机制,这种思想使得政府的政绩在顾客的需求下不断的提升。但是从某一方而来说,这种思想并没有形成固定的规模,只是一种思潮,所以也只能将这种思想哲时定位一种思想。下而,木文将针对新公共管理思想进行具体的分析: 首先,从政府的管理职能上来看,政府要对自己进行定位,只能起到引导的作用。从传统的公共行政的管理中来说,政府不仅仅发挥了了领导的功能,还实行了执行的功能,即收税以及提供服务。而新的公共行政管理思想体现更多的是领导功能,即制定相关的政策,也就是说,在新的公共行政管理思想下,政府将管理以及执行的事务予以分离,这样不仅仅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了政府的开支,而且还在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效率。而且,只有政府将自己定准了位,才能精会够聚神的将一件事情做好,才能够做到人心所向,才能够达到最终的目标。 其次,政府要时刻以市场作为向导。只有将市场作为向导,才能够在第一时间将市场的资料得到手,才能够获得准确的数据,进而为市场和顾客进行更好的服务,进而提高政绩。从小的层而上来说,就是要将企业的发展需求和人民的需要作为向导,因为只有在第一时间满足t企业的发展和人民的需求才能够使得国家的发展更快,发展的更好。第三,竞争机制的思想在公共管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传统的观念里,私营企业和垄断阶级是政府的贵宾,这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广大的公民无法得到满足,也就造成了政府政绩的低下。而新的公共管理的思想则认为,将竞争机制运用到公共管理之中,使得竞争机制取代垄断,使得竞争机制扩大公民参与的宽度,所以,这种思想在一定的程度上使得更多的企业和公民参与进来,从而加大了竞争。止是由于竞争的激烈,才使得政府的效率得以提高。 二、西方新公共管理改革对中国的借鉴影响 具体来说,西方的这种新的公共管理的思想是在一定的社会发展环境下的产物,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西方的发展。对于处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中国的经济体制随养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止在向市场经济不断的转型。从中国的国情来看,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时间虽短,却有很大的成就,这不仅体现在世界各国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认可和认同上,还表现在中国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上。但是,在此基础上,政府怎样进一步的发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

公共管理案例分析27336

案例分析作业 案例分析一 1、消防服务是哪一类(公共品、混合品、私人品)产品?从该产品在消费上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斥性来论证你的观点。 我认为,消防服务属于混合品。为了论证我的观点,先看一下纯公共品、私人品和混合品的定义。 所谓公共品,是指在消费中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 1、非竞争性。(1)边际成本为零。这里所述的边际成本是指增加一个消费者对供给者带来的边际成本,例如增加一个电视观众并不会导致发射成本的增加。(2)边际拥挤成本为零。每个消费者的消费都不影响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和质量。如国防、外交、立法、司法和政府的公安、环保、工商行政管理以及从事行政管理的各部门所提供的公共产品都是属于这一类,不会因该时期增加或减少了一些人口享受而变化。此类产品增加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消费者的消费量,增加消费者不增加该产品的成本耗费。它在消费上没有竞争性,属于利益共享的产品。 2、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是指某些产品投入消费领域,任何人都不

能独占专用,而且要想将其他人排斥在该产品的消费之外,不允许他享受该产品的利益,是不可能的,所有者如果一定要这样办,则要付出高昂的费用,因而是不合算的,所以不能阻止任何人享受这类产品。例如:环境保护中,清除了空气、噪音等污染,为人们带来了享受新鲜空气和安静环境,如果要排斥这一区域的某人享受新鲜空气和安静的环境是不可能的,在技术上讲具有非排他性。 所谓私人品,恰好与上述两个特点相反,在此不再赘述。 在现实生活中,于公共建设、市政建设中更为广泛存在的,其实是混合品(准公共品)。主要是体现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上的不完全。所谓不完全,分为拥有非竞争性但是有一定的排他性(例如免费城市道路,对照上述公共品非竞争性概念完全符合,但是道路资源的有限性导致了一定的排他性)、拥有非排他性但是有一定的竞争性(例如基础教育,听课人增加不会影响到其他学生,但是学生的增加会增加聘用教师的成本,边际成本不为零)、一定条件下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我认为,消防就属于第三种,一定条件下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因为在消防警力能够覆盖一定区域的情况下,所有民众都能享受无差别的消防服务,但是当消防服务的供给跟不上需求量的上升时,居民增加会增加消防服务的成本(消防警力、消防车数量、公共消防设施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