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愚公移山练习题

愚公移山练习题

愚公移山练习题
愚公移山练习题

语文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 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 陇断.()焉。 二、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解释。 1、始一反焉() 2、甚矣,汝之不惠() 3、河曲智臾亡以应() 4、一厝朔东() 5、无陇断焉() 三、一词多义 1、且:(1)年且.九十();(2)且.焉置土石() 2、汝:(1)吾与汝.毕力平险();(2)汝.之不惠() 3、焉:(1)焉.置土石();(2)无陇断焉.() 4、其:(1)惧其.不已();(2)其.妻献疑曰() 5、之:(1)以君之.力();(2)汝之.不惠(); (3)跳往助之.();(4)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四、翻译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且焉置土石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练习题

愚公移山练习题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愚公移山 一、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方.七百里( ) 年且.九十( ) 面. 山而居( ) 惩.山北之塞( )出入之迂. 也( ) 聚室.而谋曰( ) 毕.力平险.( )( ) 指.通豫南( )杂.然.相许. ( )( ) 其妻献.疑曰( ) 以.君之力( ) 曾. 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 ( ) 且焉置...土石( )( )( )投诸. 渤海之尾( ) 遂.率子孙荷. 担者三夫( )( )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始龀.( )始.一反. 焉( )( )汝之不惠. ( ) 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 ) 长息.. ( ) 固不可彻.( )曾不若. ( ) 虽.我之死( )穷匮..( ) 亡.以应( )惧其不已. 也( ) 陇断.. ( )( ) 二、翻译下面句子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三、用原文回答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2、移山的目标是() 3、愚公移山面对的困难是() 4、土石的处理办法:() 5、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 () 6、智叟自作聪明劝愚公改变主意的句子 () 7愚公自信能移山的理由是() 8、愚公移山的最终结果是() 四、问答题 1、总结概括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哪些。 2、文中的“妻”和“智叟”对愚公的态度有什么异同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北京市昌平区中考题)

《愚公移山》阅读练习及答案(2020年北京市昌平区中考题) (三)阅读《愚公移山》,完成11-13题。(共8分)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 分)() A.且焉置土石 年且九十 穷且益坚 B.始一反焉 举一反三 反客为主 C.汝之不惠 小惠未遍 小恩小惠 D.汝心之固 固不可彻 顽固不化 1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翻译: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 理解:愚公的妻子认为,仅凭愚公一个人的力气很难把太行山、王屋山挖平,应该大家团结起来一起挖平大山。 [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翻译: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理解:愚公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认识到人力是无穷的,只要世代坚持,就能移走大山,从而有力地反驳了智叟。 13.阅读选文和下面材料,说说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并结合两文内容做简要分析。(4分)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日:“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④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①治:修建。②颠踬zhì: 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答: 答案: (三)阅读文言文(共8分) 11.D(2分) 12.乙(2分)

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愚公移山【同步训练】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一、基础训练 1、《愚公移山》选自,这是一篇。 2、给下列字注音: 万仞()龀()匮()厝()孀()箕畚()() 3、解释句中的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 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毕力平险 杂然相许(许:)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且焉置土石 投诸渤海之尾 叩石垦壤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 寒暑易节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一厝朔东 4、翻译句子 聚室而谋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投诸渤海之尾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甚矣,汝之不惠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4、引用原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5、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甚矣,汝之不惠 河曲智叟亡以应。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二、阅读理解 1 、智叟认为愚公很“愚”的原因有二,一是,二是。 2、分析“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内容,回答: 其妻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的语气,其目的是。 智叟对愚公的举动是从角度说的,话语中带有的语气,其目的是。 3、“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运用这种句式,其目的是表现愚公() A、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B、把希望寄托在难以实现的幻想中。 C、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 D、要造福子孙后代,创建千秋伟业。 4、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山之一毛:山上的一根草。 B、固不可彻:固执得不够彻底。 C、孀妻弱子:寡妇孤儿。 D、无穷匮:无穷无尽。 5、下列句意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你真是不实惠呀。 B、其如土石何?——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我死了,有儿子存在。 D、河曲智叟亡以应——河曲智叟一边答应一边逃走了。 其他阅读题参考课后练习

愚公移山中考题集锦及答案

《愚公移山》中考题集锦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 ⑴惩山北之塞()⑵吾与汝毕力平险()2004年青海省西宁 ⑶河曲智叟亡以应()阅读《愚公移山》(节选),完成9 ~ 13题。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⑴甚矣,汝之不惠!译文:(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 ⑵汝心之固,固不可彻译文:(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 8.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3分)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 答: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007年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译文: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按要求答题。 (224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译文; ⑴惩()山北之塞⑵甚矣,汝之不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文中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 ____________的描写手法来表) 25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下面这一劳动场面描绘出来。(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4、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 答:2个。 .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二、三层大意。26第三层:第一层:面山而居第二层: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智叟不智;5、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 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27 答:答: 年江苏省扬州市2005 12(分)2007年甘肃省兰州市—(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一15题.(12分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11(分)))(②杂然相许)山北之塞(①惩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⑵河曲智叟亡以应亡:⑴以应(担者三夫(③遂率子孙荷)④河曲智叟亡)..)分)………(.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122已:⑷无陇断焉断:惧其不已也⑶且焉置土石、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A)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俯身倾耳以请(、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送东阳马生序》⑴甚矣,汝之不惠!译文:既出,得其船……、其妻献疑曰C 译文:⑵何苦而不平、得之心而寓之酒也(D《醉翁亭记》处处志之《桃花源记》投诸渤海之尾)“河阳”14.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13分)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子。分)“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2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译文: _____________;阳⑴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⑵洛(洛河)②甚矣,

语文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语文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仞()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荷担者三夫()始龀()汝()无穷匮也()一厝雍南() 2、翻译。(1)何苦而不平?(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3)甚矣,汝之不惠。(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古今词义: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何苦而不平。 4、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解释。(1)始一“反”焉()(2)甚矣,汝之不惠()(3)河曲智臾亡以应()(4)一厝朔东() 二、文言文阅读。 (一)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

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2、用原文回答问题: 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智叟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3、上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的人物描写方法。 4、“其妻献疑”和“智叟笑而止之”的话很相似,那么,“其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 5、选文中愚公相信能搬走大山的理由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_______。 6、选出与这段文字的意思不相符合的一项() A.愚公决定移山,得到了全家人的支持 B.愚公一家排除困难,决心移山。 C.愚公移山,得到了邻人的帮助。

10《愚公移山》练习卷及答案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 ....曰:“吾与汝...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 毕力平险 ..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相许.。其妻献疑 ..,可乎?”杂然 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 .....?”杂曰:“投诸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 孙荷担 ..,始龀 ..,跳往助 ..有遗男 ...者三夫,叩石垦壤 ....,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 之。寒暑易节 ..,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 ..,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 何?”北山愚公长息 ..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河曲智叟亡以应 ...。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 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 ..焉。 本文选自《列子》一书,该书相传为战国时期列子(列御寇) 所著,他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课文《两小儿辩日》也是出于此书。 本则神话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同时告诉我们:做任何事情一定要像愚公那样,既要有远大的目标,又要脚踏实地地苦干,才能获得成功。 故事的结局富有神话色彩,表达了我国劳动人民借助天力改善生存环境的美好愿望,愚公精神感天动地,最终理想实现,深化了中心。 方;万仞; 本;年;且;面; 居;惩;塞;迂; 聚室而谋;汝毕力平险;指; 汉阴;杂然;许; 献疑;以;曾; 损;丘;如……何;

愚公移山2004-2019年中考试题

2004-2011年全国历年中考文言文汇编:《愚公移山》2004年中考 《愚公移山》汇编 2004年青海省西宁市 阅读《愚公移山》(节选),完成9~13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4、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2个。 (1) (2) 5、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 才是有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

愚公移山练习题及答案

(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一、基础知识。 1、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仞()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荷担者三夫()始龀()无穷匮也()一厝雍南()() 2、翻译。 (1)何苦而不平(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3)甚矣,汝之不惠。(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3、写出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的古今词义: (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 ·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何苦而不平。 4、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解释。 (1): (2)始一“反”焉()(2)甚矣,汝之不惠()(3)河曲智臾亡以应()(4)一厝朔东() 5、《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本成语故事说明了的道理。作者,名,郑国人,战国前期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二、文言文阅读。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 2、、 3、用原文回答问题: 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智叟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___。

愚公移山中考题集锦及答案

《愚公移山》中考题集锦 2004年青海省西宁 阅读《愚公移山》(节选),完成9 ~ 13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译文: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译文; 3、文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____________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4、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2个。 5、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答: 2005年江苏省扬州市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12分)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①惩.山北之塞()②杂然相许.()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④河曲智叟亡.以应() 1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B、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俯身倾耳以请(《送东阳马生序》) C、其妻献疑曰既出,得其船…… D、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投诸渤海之尾处处志之《桃花源记》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语句子。(4分) ①寒暑易节,始一反焉。译文: ②甚矣,汝之不惠。译文: 14.流行歌曲《愚公移山》中这样唱道:“听起来是奇闻,讲起来是笑谈……无路难呀开路更难,所以后来人为你感叹。”请谈谈你对愚公“开路”精神的理解。(2分) 答: 2007年龙岩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题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6-8题。(10分)6.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分) ⑴惩山北之塞()⑵吾与汝毕力平险() ⑶河曲智叟亡以应()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甚矣,汝之不惠!译文: ⑵汝心之固,固不可彻译文: 8.你从“愚公移山”这则故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3分) 答: 2007年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24.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惩()山北之塞⑵甚矣,汝之不惠() 25.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下面这一劳动场面描绘出来。 (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答: 26.第二段可分为三层,请用文中语句写出二、三层大意。 第一层:面山而居第二层:第三层: 27.本文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赞同愚公的做法为什么 答: 2007年甘肃省兰州市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一15题.(12分)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⑵河曲智叟亡以应亡: ⑶惧其不已也已:⑷无陇断焉断: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甚矣,汝之不惠!译文: ⑵何苦而不平译文: 14.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2分) ⑴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⑵洛(洛河)阳 _____________; ⑶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 15.在人和山这对矛盾中,愚公和智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愚公认为:子孙无穷,人力无限,而山不加增,人定胜山;智叟认为:人是“残年余力”,山却高大难平,愚公不自量力。你的看法呢谈谈你对二人的评价。(4分) 答: 2008年四川达州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三)阅读《愚公移山》,完成16~20题。(14分)

初中语文愚公移山同步练习题测试题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2 【知识储备】 1.字词积累 河阳:黄河的北岸。河,黄河。 年且九十:年龄将近九十。且,将要,快要。 出入之迂:进门出门要绕远。迂,曲折,绕行。 平险:铲平险峻的大山。险,本文指险峻的大山。 杂然:纷纷。 献疑:提出疑问。 如太行、王屋何: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如……何,把……怎么样。 叩石垦壤:凿石头挖泥土。 始一反焉:才回家一次。 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 何苦而不平:担心什么铲不平?苦:愁,担心。 惧其不已:害怕他不停地做下去。 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无陇断焉:没有高大的山了。陇断:高大的山。 2.作家作品 关于作者: 列子,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郑国人。思想上崇尚虚无飘渺,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古书中有他卸风而行的记载,这是他潇洒的一面。然而现实中的列子则时常处于困顿之中。《庄子》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载: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但他穷得非常有骨气。当郑国大官员派人给他送来粮食时,他坚决地辞而不受。《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述列子是郑国人,他居住在郑国四十年,无人知其是何人。《汉书》作者认为他生活的年代早于庄子,因此《庄子》书中记载了很多关于他的传说。 修道:列子之学,本於黄帝、老子为宗。相传他曾向关尹子问道,拜壶丘子为师,后来又先后师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得到他们的真传,而友伯昏无人。修道九年之后,他就能御风而行。《述异记》中说,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风而游八荒,立秋日就反归“风穴”,风至则草木皆生,去则草木皆落。《吕氏春秋》说:“子列子贵虚”。他认为“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列子穷而面有饥色,但拒绝郑国暴虐的执政者子阳馈赠的粮食。其弟子严恢问之曰:“所有闻道者为富乎?”列子曰:“桀纣唯轻道而重利是亡!”他认为应摆脱人世间贵贱、名利的羁绊,顺应大道,淡泊名利,清静修道。 著作与成仙:列子著书有旧本二十篇,多寓言。刘向去其重复,存者八篇,号曰道家。道家者,秉要执本,清虚无为,及其治身,务崇不兢,合於六经元号列子书曰冲虚至德真经。唐玄宗天宝年间诏封为“冲虚真人”,宋宣和加封列子号为冲虚观妙真君。 3.背景链接 《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又带有神话色彩。文中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愚公移山的成功,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的道理。毛泽东同志1945年6月11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致闭幕辞时曾引用这个故事来教育全党:“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 【文本解读】

九上《愚公移山》中考试题精选

2004-2019年全国历年中考文言文汇编:《愚公移山》2004年中考《愚 公移山》汇编 2004年青海省西宁市 阅读《愚公移山》(节选),完成9~13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惩: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固: 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两处划线句子的意思,并要注意准确表现说话者的不同语气。(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4、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2个。 (1) (2) 5、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 才是有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附答案)

《愚公移山》同步训练 班级姓名 1.《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名_____________。郑国人,战国前期__________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2.给加点的字注音。 万仞.()魁.父()始龀.()穷匮.()亡.以应()厝.() 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河阳.之北_______ ______ (2) 毕力平险 .._________ _ ____ (3)杂然相许._______ ______ (4) 渤海之尾.__________ ___ (5)寒暑易.节_______ ______ (6) 始一反.焉_________ ____ 4.通假字。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_______ _____(2)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____ __(3)河曲智叟亡以应_______ ______ (4)一厝朔东,一厝雍南_____________(5)无陇断焉_______ ______ 5.一词多义。 且:①年且九十__ ____ ______ ②且焉置土石________ ___ 焉:①且焉置土石________ _____ ②始一反焉/无陇断焉_________ ____ 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4)甚矣,汝之不惠。 (5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6)子子孙孙无穷匮也,何苦而不平? (7)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7.对于愚公移山,人们的态度不一。一方面,支持者众,其家人“”邻人之遗男也“”,另一方面,也有反对者,智叟就“”(用原文语句填空) 8.作者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遥远,有什么作用? 9.概括本文的主题。 10.对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应如何理解?

愚公移山检测卷

航城学校2020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基础知识复习卷 班级: 姓名: 家长签名: 一、古诗默写。(答案见《语文花开》178页) 默写订正《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浣溪沙》《采桑子》《相见欢》《如梦令》,二、《愚公移山》前两段(答案见语文书132页、《语文花开》174页) (一)词语解释 1.年且.九十 2.惩.山北之塞. 惩 塞 3.出入之迂. 也 4.聚室.而谋.曰 室 谋 5.达于汉阴. 6.杂然..相许. 杂然 许

航城学校2020学年上学期八年级语文基础知识复习卷 7.如.太行、王屋何.?8.且焉置 ..土石焉置 9.投诸.渤海之尾.诸尾 10.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11.叩.石垦壤12.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二)句子翻译 1.吾与汝毕生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3.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三)问答题 1.愚公是一个怎样的人? 三、《愚公移山》后两段(答案见语文书132页、《语文花开》174页) (一)词语解释 1.始龀 ..始龀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反 3.汝之不惠.4.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5.固不可彻. 6.何苦.而不平 7.河曲智叟亡.以应8.惧其不已.也9.一厝.朔东 10.无陇断 ..焉陇断 (二)句子翻译 1.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3.甚矣,汝之不惠! 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三)问答题 1.愚公移山精神是什么? 古诗错误每句抄5遍,其他订正三遍:

《愚公移山》中考试题集

(2004江川) 12、选文中“杂然相许”与“其妻献疑”意思是否矛盾?为什么(2分) 13、《愚公移山》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说 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决心,坚持不懈奋斗的道理。今天,站在保护大自然的角度,谈谈你对愚公移山的看法。(2分) 12.不矛盾。“杂然相许”表明愚公提议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其妻献疑”是出于对愚公的关心,并不是反对愚公移山。13.像愚公这样挖山不行。因为山上的草木植被遭到彻底破坏后,会导致土地沙化。生态失衡,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后患。(言之成理即可) (2004西宁)11、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 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 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12、在你所熟知的古代寓言、神话故事中,还有哪些与《愚公移山》的意义相同?请写出故事的题目,不少于2个。 13、读完这则故事后,有人认为愚公不愚,智叟不智;但也有人认为愚公确实很愚,而智叟才是有头脑的人。对此,你是如何看待的?请写出你的真实想法.... 。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 11嘲讽、怀疑 语言、动作 12示例: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等 13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理解认识,只要符合要求即可。 (2004百色)11.根据文段内容,写出愚公移山的具体行动(用原文答),并说说愚公移山精神在今天还有没有意义。(4分) (1)具体行动: (2)现实意义: 11、(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2分) (2)(略)(2分) (2004南宁)8.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什么?愚公又是怎样驳斥他的?请根据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 简要回答。 9.请你谈谈对愚公移山这件事的看法。 8.智叟的理由是:愚公年老力衰,无法移走大山。愚公的理由是:我的子孙绵延不绝,他们会一代接着一代挖山不止,而山不会增高,总有一天会被铲平。 9.开放题。可以从正、反两方面来回答,只要观点鲜明,言之成理即可。 (2005扬州)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词。(4分) ①惩.山北之塞 ②杂然相许. ③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④河曲智叟亡. 以应 12.下列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且.焉置土石 俯身倾耳以. 请(《送东阳马生序》) A B

愚公移山测试及答案

《愚公移山》检测题 1、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10分) 万仞.()荷.担()箕畚 .. ()() 孀.妻()始龀.()穷匮.()智叟.() 雍.南()朔.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12分) 杂然相许.()惩.山北之塞()且焉.置土石() 何苦.而不平()寒暑易.节( ) 河阳 ..之北 ( ) ( ) 而山不加增.()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固不可彻.() 虽我之.死( ) 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8分)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词 义:。 (2)河曲智叟亡以应。通词义:。 (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通词义:。 (4)甚矣,汝之不惠。通词义:。 4、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用法。(8分) (1)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2)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 (3)杂然相许()曳屋许许声() (4)操蛇之神闻之()不能称前时之闻()

5、下面各旬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6、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且焉置土石? B、何陋之有? C、何以为计? D、如太行、王屋何? 7、填空:(6分) (1)《愚公移山》选自__ ,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和___ 。本文的体裁属于____ 。(2)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4分) (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其如土石何? (4)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5)甚矣,汝之不惠 9、根据文段内容用原句答题。(5分) (1)反映愚公移山艰苦情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愚公能够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段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_________”而言的。 10.从课文学习中知道,“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我国很多城镇名称就是这样形成的。请分别写明下列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2分) ⑴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⑵洛(洛河)阳 _____________; ⑶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 11.与“以残年余力”的“以”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愚公移山练习题附答案

愚公移山练习题附答案 1、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万仞()荷担()箕畚()() 孀妻()始龀()穷匮()智叟() 雍南()朔东()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词语的意思。 杂然相许()惩山北之塞()且焉置土石() 何苦而不平()寒暑易节( ) 河阳之北( ) ( ) 而山不加增()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固不可彻()虽我之死(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通词义:。 (2)河曲智叟亡以应。通词义:。 (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通词义:。 (4)甚矣,汝之不惠。通词义:。 4、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用法。 (1)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 (2)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 (3)固不可彻()固众人() (4)杂然相许()曳屋许许声()

(5)操蛇之神闻之()不能称前时之闻() 5、将文言词“毕”“诸”“已”“易”填入下边的空白处,并说明它们的词义。 争论不__ 移风__俗诉__法律 原形__露付__实施鞠躬尽瘁,死而后__ 6、下面各旬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7、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且焉置土石? B、何陋之有? C、何以为计? D、如太行、王屋何? 8、填空: (1)《愚公移山》选自__ ,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和___ 。 本文的体裁属于____ 。 (2)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语段阅读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

愚公移山试题答案

《愚公移山》中考试题集锦 一.2009年浙江省金华市 16.请解释下面卡片中加点词的词义。(3分) ①河曲智叟亡以应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③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18.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3分) 二.2009年山东省淄博市 (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2分) ①立有间②臣是以无请也③达于汉阴④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9、翻译甲乙两文中的画线句子。(2分)

甲: 乙: 10(1)甲文刻画了蔡桓公什么样的形象?(1分)告诉我们什么道理?(1分) (2)乙文刻画人物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 三.2009年四川省成都市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杂然相许许: 赞同 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扛 C. 寒暑易节易: 交换 D. 何苦而不平苦: 劳苦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以君之力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扶苏以数谏故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而山不加增 D.告之于帝 义不杀少而杀众皆以美于徐公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愚公饱受交通阻塞之苦,提出了移山的主张,这个主张得到了众人的热烈响应,却遭到了妻子的强烈反对和智叟的无情嘲笑。 B.愚公在对智叟进行反驳时,信心百倍,理由充足,以“人无穷”而“山有尽”的道理,说得智叟哑口无言,无力回击。 C.文章有意在命名上加以颠倒,将大智大勇者命名为“愚公”,将鼠目寸光者命名为“智叟”,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彩,增强了讽刺的效果。 D. 愚公挖山不止,感动了天帝,天帝令人搬移了两座大山,这一富有神话色彩的结局,包含

愚公移山测试题

愚公移山 一、文学常识 1.本文选自。本书保存了不少古代和。 2.本文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____ 二.字词知识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万仞() 2.孀妻()3.始龀() 4.穷匮()5.一厝()6.荷担者() 三、阅读理解 (-)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 室而谋曰:“吾与汝华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 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 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嫌妻有遗男,始龀, 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辨字注音并组词。 (1) 垦()恳() (2)遗()遣() (3)渤()勃() (4)冀()翼() 2.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惩山北之塞() A.处罚B.警戒C.苦于 (2)出入之迂也() A绕远B.迂腐C.困难 (3)指通豫南() A. 指向B.手指C.一直 (4)杂然相许() A. 允许B.赞成C.答应 (5)且焉置土石() A.哪里 B.乃,才 C.语助词 3.翻译句子。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2)投诸渤海之尾 (3)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4.太行、王屋二山的地理位置:__ 5.愚公要移山的原因是:__ _ 6.对愚公要移山众人的态度是____ ;解决他的妻子提出的问题的方法是:___ 7.愚公移山非常艰难。表现劳力少的语句是___ ;表现工具简陋的语句是_ ;表现移山的坚定和专注的语句是:____ . (二)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明,无陇断焉。1.用文段中原句填空回答。 (1)河曲智支讥笑愚公的原因是:_____ _ 。(2)愚公驳倒智叟的错误看法的理由是:____ (3)表示愚公驳斥河曲智叟取胜的一句话是:_____ _。2.翻译下列句子: (1)其如土石何 (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3)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3.指出下列句中通假字及其含义。 (1)甚矣,汝之不惠。____ 同____,意思是____ 。 (2)河曲智叟亡以应。____ 同___ ,意思是____ 。 (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____同____,意思是____ 4给下列字注音。 叟()匠()雍() 5.指出下列句中“之”的用法。 ()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操蛇之神闻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