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种实验室毒物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7
实验室危险源识别清单表
1. 实验室基本信息
- 实验室名称:
- 所在地点:
- 负责人:
2. 危险源识别
2.1 物理危险
- 识别到的物理危险包括但不限于:高温、低温、高压、低压、辐射等。
- 危险源清单:
1. 高温设备:
2. 高压设备:
3. 低温设备:
4. 高能辐射设备:
2.2 化学危险
- 识别到的化学危险包括但不限于:有害物质、腐蚀性物质、
易燃物质等。
- 危险源清单:
1. 有害物质:
2. 腐蚀性物质:
3. 易燃物质:
4. 毒物:
2.3 生物危险
- 识别到的生物危险包括但不限于:病原体、细菌、真菌等。
- 危险源清单:
1. 病原体:
2. 细菌:
3. 真菌:
4. 寄生虫:
2.4 安全设施
- 识别到的安全设施包括但不限于:消防设施、紧急停电按钮、安全出口等。
- 安全设施清单:
1. 消防设施:
2. 紧急停电按钮:
3. 安全出口:
4. 急救箱:
3. 危险源管理
- 危险源管理措施清单:
1. 动态监测危险源;
2. 正确使用危险物质;
3. 定期检查安全设施;
4. 建立应急预案。
以上为实验室危险源识别清单表,以供参考使用。
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讲义第01讲化学实验室安全知识绪论不穿凉鞋、高跟鞋、拖鞋、裙子、短裤。
扎起头发,不佩戴长的下垂的饰品。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化学品安全信息卡):关于危险化学品燃爆、毒性和环境危害及安全使用、泄漏应急处置、主要理化参数、法律法规等方面信息的综合性文件。
国家标准《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8部分→16部分MSDS:①化学品及企业标识②成分组成信息③危险性概述④急救措施⑤消防措施⑥泄漏应急处理⑦操作处置与储存⑧接触控制和个体防护⑨理化特性⑩稳定性与反应性⑪毒理学资料⑫生态学资料⑬废弃处置⑭运输信息⑮法规信息⑯其他信息第02讲公共实验室安全和不良实验习惯通风橱使用注意事项:①使用前检查电源、给排水、气体等各种开关和管路是否正常;②打开照明设备,检查视光源及柜体内部是否正常;打开抽风机,听运转是否正常(在低端悬挂A4纸,正常工作→吸进);③检查流量显示器;④挡风玻璃在规定高度下使用(有效运行、防护屏障);⑤使用时每2h进行10min的补风,超过5h开窗,避免室内出现负压;⑥不把设备和药品放在靠近通风橱后面隔板的齿缝开度处和前边缘处;⑦工作时不突然移动挡风玻璃,要缓慢、轻移操作;⑧保持罩框清洁,不在窗框、罩框上放物品;⑨头禁止伸入,禁止橱内存放或实验易燃易爆物品,禁止排插和电线放入,禁止存放大量试剂,有喷溅则切断电源;⑩禁做国家禁止排放的有机物质和高氯化合物混合实验(当心氯酸);⑪关机前,抽风机应持续运转几分钟,排除废气;用后擦干净柜内外,关闭开关和挡风玻璃。
干燥箱使用注意事项:①外壳接地;②连续工作时间不能过长;③不能用无防爆能力的干燥箱烘易燃易爆品;④隔板物质不能过于拥挤或过重;⑤物品过湿时开大排气窗和鼓风;⑥物品不能放在下方散热板上;⑦玻璃仪器温度降低才能取出;⑧使用中不能常开关门(保持温度)。
第03讲化学实验室个人安全防护隐形眼镜不可在实验时戴。
近视眼镜不可替代防护眼镜。
口罩:①不挥发的颗粒物,且不含有毒有害气体和蒸汽:防尘口罩(普通防尘口罩——防护较大颗粒灰尘;超细纤维材料的防尘口罩——防护较大颗粒灰尘和各种有毒有害气溶胶);②较低浓度有害蒸汽、气体以及有害气溶胶(甲醇、石油醚、丙酮):防毒口罩;③较高浓度有害蒸汽、气体(三氯甲烷):防毒面具(也可保护眼睛和面部皮肤)。
一、名词解释1.外源化学物: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化学物质。
2.toxicity(毒性):指化学物能够引起机体损害作用的固有的能力。
3.效应:是量反应, 表示暴露于一定剂量外源化学物后,引起的一个生物个体、器官或组织的生物学改变。
4.反应:是质反应,指暴露于某外源化学物的群体中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率,一般以百分率或比值表示。
5.靶器官:因为选择性毒性的存在,外源物质进入机体,对体内各器官的毒作用不同,其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
6.阈值:为一种物质使机体开始发生效应的剂量或浓度,即低于阈值时效应不发生,而达到阈值时效应将发生。
7.吸收:毒物从接触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称为毒物的吸收。
8.蓄积:化学毒物的吸收速度超过代谢和排泄的速度,以相对较高的浓度富集于某些组织器官的现象。
9.终毒物:直接与内源靶分子反应或引起机体生物学微环境的改变、导致机体结构和功能素乱井表现毒物毒性的物质。
10.增毒: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经生物转化为终毒物的过程11.解毒:消除终毒物或阻止终毒物生成的生物转化过程12.first pass effect(首过效应):经口给药时,外源化学物在胃肠道吸收后经门静脉系统到达肝脏而被代谢。
13.细胞凋亡:指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受内在遗传机制的控制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14.variation (变异):是由遗传和遗传外因素控制的外观变化,或由于分化改变而引起的差异。
15发育毒性:指出生前后接触有害因素,子代个体发育为成体之前诱发的任何有害影响。
16.母体毒性:是指化学毒物对妊振母体的有害效应,表现为增重减慢、功能异常、临床症状甚至死亡。
17.危害:是指当机体、系统或人群暴露时可能产生有害作用的某一种因子或场景的固有性质。
18.危险度:也称为危险性或风险度,系指在具体的暴露条件下,某一种因素对机体、系统或人群产生有害作用的概率。
(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实验室安全常识及注意事项(通用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实验室安全常识及注意事项(通用版)一、使用化学药品的安全防护1、防毒1)实验前,应了解所用药品的毒性及防护措施。
2)操作有毒气体(如H2S、Cl2、Br2、NO2、浓HCl和HF等)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3)苯、四氯化碳、乙醚、硝基苯等的蒸气会引起中毒。
它们虽有特殊气味,但久嗅会使人嗅觉减弱,所以应在通风良好的情况下使用。
4)有些药品(如苯、有机溶剂、汞等)能透过皮肤进入人体,应避免与皮肤接触。
5)氰化物、高汞盐(HgCl2、Hg(NO3)2等)、可溶性钡盐(BaCl2)、重金属盐(如镉、铅盐)、三氧化二砷等剧毒药品,应妥善保管,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6)禁止在实验室内喝水、吃东西。
饮食用具不要带进实验室,以防毒物污染,离开实验室及饭前要冼净双手7)必要时佩戴防毒面具2、防爆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当两者比例达到爆炸极限时,受到热源(如电火花)的诱发,就会引起爆炸。
1)使用可燃性气体时,要防止气体逸出,室内通风要良好。
2)操作大量可燃性气体时,严禁同时使用明火,还要防止发生电火花及其它撞击火花。
3)有些药品如叠氮铝、乙炔银、乙炔铜、高氯酸盐、过氧化物等受震和受热都易引起爆炸,使用要特别小心。
4)严禁将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放在一起。
5)久藏的乙醚使用前应除去其中可能产生的过氧化物。
6)进行容易引起爆炸的实验,应有防爆措施。
3、防火1)许多有机溶剂如乙醚、丙酮、乙醇、苯等非常容易燃烧,大量使用时室内不能有明火、电火花或静电放电。
1.DMSO
DMSO是二甲基亚砜,用途广泛。用作乙炔、芳烃、二氧化硫及其他
气体的溶剂以及腈纶纤维纺丝溶剂。是一种即溶于水又溶于有机溶剂
的极为重要的非质子极性溶剂。对皮肤有极强的渗透性,有助于药物
向人体渗透。也可作为农药的添加剂。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化学试剂。
DMSO也是一种渗透性保护剂,能够降低细胞冰点,减少冰晶的形成,
减轻自由基对细胞损害,改变生物膜对电解质、药物、毒物和代谢产
物的通透性。
但是研究表明,DMSO存在严重的毒性作用,与蛋白质疏水基团发生
作用,导致蛋白质变性,具有血管毒性和肝肾毒性。
DMSO是毒性比较强的东西,用的时候要避免其挥发,要准备1%~
5%的氨水备用,皮肤沾上之后要用大量的水以及稀氨水洗涤。
最为常见的为恶心、呕吐、皮疹及在皮肤和呼出的气体中发出大蒜、
洋葱、牡蛎味。
吸入:高挥发浓度可能导致头痛,晕眩和镇静。
皮肤:能够灼伤皮肤并使皮肤有刺痛感,如同所见的皮疹及水泡一样。
若二甲基亚砜与含水的皮肤接触会产生热反应。要避免接触含有毒性
原料或物质的二甲基亚砜溶液,因其毒性不为人所知,而二甲基亚砜
却可能会渗入肌肤,在一定条件下会将有毒物质代入肌肤。
吸收:吸收危险性很低。
2.EB(Ethidium bromide,溴化乙锭)
溴化乙锭是一种高度灵敏的荧光染色剂,用于观察琼脂糖和聚丙烯酰
胺凝胶中的DNA。溴化乙锭用标准302 nm 紫外光透射仪激发并放
射出橙红色信号,观察琼脂糖凝胶中DNA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荧光
染料溴化乙锭进行染色,溴化乙锭含有一个可以嵌入DNA堆积碱基
之间的一个三环平面基团。它与DNA的结合几乎没有碱基序列特异
性。在高离子强度的饱和溶液中,大约每2.5个碱基插入一个溴化乙
锭分子。当染料分子插入后,其平面基团与螺旋的轴线垂直并通过范
德华力与上下碱基相互作用。这个基团的固定位置及其与碱基的密切
接近,导致与DNA结合的染料呈现荧光,其荧光产率比游离溶液中
染料有所增加。DNA吸收254 nm处的紫外辐射并传递给染料,而被
结合的染料本身吸收302 nm和366 nm的光辐射。这两种情况下,被
吸收的能量在可见光谱红橙区的590 nm处重新发射出来。由于溴化
乙锭-DNA复合物的荧光产率比没有结合DNA的染料高出20~30
倍,所以当凝胶中含有游离的溴化乙锭(0.5 μg/mL)时,可以检测
到少至10 ng的DNA条带。溴化乙锭可以嵌入碱基分子中,导致错
配。溴化乙锭是强诱变剂,具有高致癌性!会在60~70℃时蒸发(所
以最好不要在胶太热的时候加,或者应该加到液体里,0.5 μg/mL,
染色半小时)(当EB加得过多时,也可以在室温用水将已染色的凝
胶浸泡20 min以降低未结合的EB引起的背景荧光)。
溴化乙锭溶液的净化处理:由于溴化乙锭具有一定的毒性,实验结束
后,应对含EB的溶液进行净化处理再行弃置,以避免污染环境和危
害人体健康。
(1)对于EB含量大于0.5mg/mL的溶液,可如下处理:
①将EB溶液用水稀释至浓度低于0.5 mg/mL;
②加入一倍体积的0.5 mol/L KMnO4,混匀,再加入等量的2.5 mol/L
HCl,混匀,置室温数小时;
③加入一倍体积的2.5 mol/L NaOH,混匀并废弃。
(2)EB含量小于0.5 mg/mL的溶液可如下处理:
① 按1 mg/mL的量加入活性炭,不时轻摇混匀,室温放置1小时;
② 用滤纸过滤并将活性碳与滤纸密封后丢弃。
3.DEPC
DEPC即二乙基焦碳酸酯(diethylprocarbonate),可灭活各种蛋白质,
是RNA酶的强抑制剂。DEPC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在操作中应
尽量在通风的条件下进行,并避免接触皮肤。DEPC毒性并不是很强,
但吸入的毒性是最强的,使用时戴口罩。不小心粘到手上注意立即冲
洗,RNase Away TM试剂可以替代DEPC,操作简单,价格低,且无
毒性。只需将RNase Away TM直接倒在玻璃器皿和塑料器皿的表面,
浸泡后用水冲洗去除,即可以快速去除器皿表面的RNase,并且不会
残留而干扰后继实验。
4.丙烯酰胺
属中等毒性物质。可通过皮肤吸收及呼吸道进入人体,因此,在搬运
和使用中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具,如防毒服,防毒口罩及防毒手套等。
丙烯酰胺的危害主要是引起神经毒性,同时还有生殖、发育毒性。神
经毒性作用表现为周围神经退行性变化和脑中涉及学习、记忆和其他
认知功能部位的退行性变化,试验还显示丙烯酰胺是一种可能致癌
物,职业接触人群的流行病学观察表明,长期低剂量接触丙烯酰胺会
出现嗜睡、情绪和记忆改变、幻觉和震颤等症状,伴随末梢神经病如
手套样感觉、出汗和肌肉无力。
累积毒性,不容易排毒。
具备以下任何一项者,可列为慢性丙烯酰胺中毒观察对象:
a.接触丙烯酰胺的局部皮肤出现多汗、湿冷、脱皮、红斑;
b.出现肢端麻木、刺痛、下肢乏力、嗜睡等症状;
c.神经-肌电图显示有可疑神经源性损害。
治疗原则:
可用B族维生素、能量合剂,并辅以体疗、理疗及对症治疗。重度
中毒者应同时加强支持疗法。
5. N,N-亚甲双丙烯酰胺
有毒,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切勿吸入粉末。
6. 二硫苏糖醇(DTT)
很强的还原剂,散发难闻的气味。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危害
健康。当使用固体或高浓度储存液时,戴手套和护目镜,在通风橱中
操作
7.TEMED
强神经毒性,防止误吸,操作时快速,存放时密封。
8. PMSF
苯甲基磺酰氟[(PMSF),C7H7FO2S或C6H5CH2SO2F]是一种高强
度毒性的胆碱酯酶抑制剂。它对呼吸道黏膜、眼睛和皮肤有非常大的
破坏性。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致命。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
镜,始终在化学通风橱里使用。在接触到的情况下,要立即用大量的
水冲洗眼睛或皮肤,已污染的工作服丢弃掉。
9. 氯仿(CHCl3)
对皮肤、眼睛、黏膜和呼吸道有刺激作用。它是一种致癌剂,可损害
肝和肾。它也易挥发,避免吸入挥发的气体。操作时戴合适的手套和
安全眼镜并始终在化学通风橱里进行。
10. 甲醛(HCOH)
有很大的毒性并易挥发,也是一种致癌剂。很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对
眼睛、黏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和损伤作用。避免吸入其挥发的汽雾。
要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眼镜。始终在化学通风橱内进行操作。远离热、
火花及明火。
11. 吉姆萨(Giemsa)染料
咽下可致命或引起眼睛失明,通过吸入和皮肤吸收是有毒的。其可能
的危险是不可逆的效应。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护目镜。在化学通风橱
里操作,不要吸入其粉末。
12. 叠氮钠(NaN3)
毒性非常大。它阻断细胞色素电子运送系统。含有叠氮钠的溶液要标
记清楚。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损害健康。戴合适的手套和安
全护目镜,操作时要格外小心。
13.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
有毒,是一种刺激物,并造成对眼睛的严重损伤的危险。可因吸入、
咽下或皮肤吸收而损害健康。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护目镜。不要吸入
其粉末。
14. 三氯乙酸(TCA)
有很强的腐蚀性。戴合适的手套和安全防目镜。
15. Triton X-100
引起严重的眼睛刺激和灼伤。可因吸入、咽下或皮肤吸收而受害。戴
合适的手套和护目镜。
16. 过硫酸铵[(NH4)2S2O8]
对黏膜和上呼吸道组织、眼睛和皮肤有极大危害性。吸入可致命。操
作时戴合适的手套、安全眼镜和防护服。始终在通风橱里操作,操作
完后彻底洗手。
17. Trizol
含有毒物质苯酚,如皮肤接触Trizol,请立即用大量去垢剂和水冲洗,
如仍有不适,请听取医生意见。如果只是少量接触,并且处理后症状
减轻,估计问题就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