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金庸小说中的历史真相专题辅导

高中语文金庸小说中的历史真相专题辅导

高中语文金庸小说中的历史真相专题辅导
高中语文金庸小说中的历史真相专题辅导

局外观史

高中语文金庸小说中的历史真相

——追寻袁承志下南洋的足迹

袁承志避难浡泥国

让次要人物率先出场是金庸小说的一个特征,目的在于引出。在《碧血剑》第一回,金庸首先讲述了一个生活在东南亚浡泥国(今文莱)的中国人张朝唐的故事。张朝唐的先辈很早iu扎根东南亚,经过多年奋斗,张氏家族前往祖籍福建参加科举考试。他到中国时,恰逢明朝灭亡,清朝刚刚建立统治之时,各地反清复明运动此起彼伏,社会动荡不安。在途中,张朝唐遭遇劫匪,在走头无路时被几个隐居乡间的农夫所救。这些人其实就是明朝抗清将领袁崇焕的旧部,他们肩负着抚养小主人袁承志和重树反清复明大旗的重任。就这样,张朝唐与小说主人公袁承志相识了,为后面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在小说的最后一回,已成为民间抗清领袖的袁承志看到反清复明的大势已去,觉得自己空有一身惊世骇俗的武功,却无安邦救国的权谋韬略,自己有不愿落草为寇,不禁有些心灰意懒。这时,他回想起张朝唐说过浡泥国民风淳朴、人民安居乐业的情景,便产生了避难海外的想法。随后,他召集一帮同道人从山东乘船前往东南亚,到达“浡泥国附件大海中的一座岛屿”。他们赶走了盘踞在那里的红毛海盗,终于在海外开辟了一片新天地。

“唐人”遍布东南亚

中国与东南亚的交往可以追溯到汉代。据《史记》、《汉书·地理志》等文献的记载,公元1世纪左右中国就与缅甸、越南等过互有来往。唐代以前,已有少量中国人移居东南亚;唐代时,移民人数开始增多,他们被当地人称为“唐人”。宋元时期,由于海外贸易发达,东南亚的华侨更多了。到了明朝和清前朝,前往东南亚的中国移民剧增。

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逃避战祸或政治避难。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末年,大多伴随着农民起义、外族入侵和王朝更替,不堪战祸的普通百姓和失权没落的前朝贵族纷纷移居海外。由于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就长期承担了中国移民避难所的角色。比如,明亡后,高、雷、廉三州总兵陈上川、副将陈安平等率领兵将家眷三千余人,战船五十余艘到达越南南部湄公河三角洲,这块地方因此被称作“明乡”。到1905年,海外华侨总数已达700万人。直至近代几次革命低潮时期,也都有逃避政治迫害的中国人移民东南亚。

华人血汗成就东南亚盛景

移居东南亚的这些避难者大多数是贵族、军事将领、知识分子和巨商富贾,都受过良好的教育,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社会的精英。即使是平民百姓,也有不少是掌握一定技术的工匠。他们为当地的开发和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陈上川率领官兵历经10年把同耐河到湄公河的广袤土地开垦为越南一流的良田,并兴建了一个城镇“堤岸”,将该地区发展成远东最大的大米市场。这些华侨深得越南人的敬重,被尊称为“伯父”。

华侨还开发了东南亚的工矿业。在印尼加里曼丹,特别是三发一带,华人是当地金矿的唯一经营者。矿工人数最多时曾超过9万,每年生产的金矿沙一般都在百万盎司以上。19世纪以来,马来亚的锡矿也几乎全部是有华侨开发。当地许多被称作“锡湖”的大型锡矿区,都是华侨一锄头一锄头挖出来的。正是由于华侨的辛勤开出,马来亚的锡产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占据世界锡总产量的一大半。就连马来亚的英国殖民者也不得不承认:“中国人的精力和事业成就了进入的马来亚。”而通过华侨的传播,东南亚国家队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也产生了积极影响。明代的菲律宾成了中国和拉丁美洲之间“海上丝绸之路”的中转站,番薯、烟草等拉美农作物经这里传入中国。

至于小说中主人公袁承志是否到了东南亚,则无法考证。但金庸先生借用当时大量中国人避难东南亚的历史大背景,为主人公安排了一个很好的归宿,既赋予了小说历史的厚度,又让人感觉亦真亦幻,其驾驭历史知识的能力和绝妙笔法确实令人叹为观止。

金庸小说武侠年表(完整版)

金庸小说武侠年表 武侠年表 公元前483年西施送入吴国;范蠡遇到阿青,阿青传越国剑士剑法。 公元前476年越国灭掉吴国;范蠡与西施隐居,阿青离去。 527年南北朝时期,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中国,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创立中国禅宗。 536年达摩逝世 554年西魏宇文泰攻破江陵城(今荆州),梁元帝萧绎留下宝藏在天宁寺,连城诀宝藏来源于此 隋朝末年,李靖将《易筋经》中的武学奥秘,尽数领悟。 640年侯君集攻破高昌国 694年明教传至中土。 唐朝末叶,嘉兴剑术名家改良越女剑法。 877年丐帮建立。 907年唐朝灭亡 907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 937年段思平建立大理 936年—946年少林寺法慧禅师练成了一指禅。 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宋朝 1030年慕容博出生。 1038年西夏建立 1047年慕容博伤黄眉僧。 1051年扫地僧到少林寺。 1060年萧峰出生。 1061年雁门关外乱石谷大战。 1062年萧远山到少林偷研武功。 1063年丁春秋暗算师门。 1064年慕容复出生。 1065年波斯“山中老人”霍山,制圣火令,将平生武功精要,镌刻于圣火令之上。 1069年虚竹出生。 1071年段誉出生。 1072年慕容博伤崔百泉。 1074年阿朱出生。 1077年慕容博诈死。 1083年萧峰接任丐帮帮主。 1090年鸠摩智单挑天龙寺六僧。 1091年萧峰离开丐帮。 1092年聚贤庄大战。 1093年萧峰助耶律洪基平定皇太叔之乱(历史上为1063年);无崖子去世;虚竹接任逍遥派掌门,同年被西夏招为驸马;少林寺门外混战;扫地僧讲经说法。 1094年大理段正明禅位侄子段誉;萧峰自尽。 1103年岳飞出生。

浅谈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

浅谈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 作文,一直是高考卷中的重头戏,作文分数在整个语文试卷中占据着半壁江山,作文的优劣直接决定着学生分数的高低,一个学生如果作文出现了问题,那么,注定他要失败。那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搞好作文教学?笔者结合自己平时的作文教学,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在作文教学中的做法。 一、审题立意要准确 立意也就是文章的中心立意的正确与否直接决定着作文是否偏题、离题、主题是否正确。在立意时不同类型的作文是有不同的方法的。如,命题型作文这类作文现在比较少见现在一直流行的作文题型是在题目前面有一段材料。如2010年江苏语文卷的“绿色生活”,前面就有一段话2011年江苏语文卷“拒绝平庸”,前面也有一段材料;2012年江苏语文卷“忧与爱”,前面有三个人的话。江苏语文卷连续三年都是材料型的命题作文,前面所给的材料,实际上是一个提示语,大家可以从中提炼文章的主旨。再如材料型作文,直接给一段材料,题目自拟。这类作文相对来说比较难在平时笔者是这样指导学生的,让学生善于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因为在这些关键词、关键句中就蕴含着文章的主旨,把它作为突破口丿倾着这点进行思考就能确定文章的主旨进而就能准确地理解材料,把握文意。 二、文体要鲜明

《考纲》对文体的要求是:“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在近几年的各地高考语文卷特别是江苏语文卷,对作文文体的要求:一般是除诗歌、戏剧外文体不限。这就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最擅长、平时写的最熟、最好的文体,但在选定了某种文体后就一定要按这种文体的要求去写,如果写其他的文体都属于审题不清,犯了文体不对的错误。符合文体要求是高考评判作文好、中、差的重要标准。所以在平时可以让学生固定训练一种文体,以免在考试时出现文体不对的问题。例如,议论文就要写的像议论文,要有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同时,在文中议论性语言不得少于文章篇幅的三分之二。在写议论文时,学生喜欢用举例子来证明自己的论点,当然用例证法不错,关键是学生把握不住度,寸事件不会高度概括,而是像写记叙文那样叙述,犯了议论文的大忌。议论文最忌讳的是叙述性、描写性、说明性、抒情性语言过多,导致议论文不像议论文。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学生对问题不会分析、不知道怎样分析完全是在凑字数。笔者在平时是这样引导学生写议论文的,寸学生说:你举例子来论证不错,错在你不会分析、不知道怎样分析,你如果不会分析,以后在写议论文时可以在你的事例后画一个问号,你回答出的原因就是你对这个事件的分析这样训练一段时间后,学生对议论文的写作要求基本就能把握住了。 三、结构布局 要合理结构,可以说是一篇文章的骨架,但是很多学生都是“月却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才民本就没有结构意识。学生写议论文就是简单的“三段式”开头提出论点,中

高中语文教学案例.

高中语文教学案例 品细节,悟真情 ——《项脊轩志》的细节品读 垣曲中学张拥民 《项脊轩志》并不是一篇特别艰涩的文章,其中的情浓、文质朴,曾感动了无数读者。但是作为一篇文言文,究竟该如何处理,既照顾到了文言文的特点,又能让学生真正品文、悟情。我希望在这一课有所突破,打破文言文难教、学生死学又不爱学的怪圈。恰好那个时期,学校刚刚开展“感恩”教育主题活动,布置学生写一篇讴歌亲情的作文。于是我大胆采用课题学习的方式来教学本课,并且把“《项脊轩志》细节描写”作为了本课的课题,希望通过品味细节,体味那份“难言的伤痛,不老的亲情”。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了:通过学习文中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品味鉴赏,来理解感悟作者情感。 总体设计分为三个步骤, 第一鉴赏性阅读,通过听录音,初步感知课文,并在这个基础上找动自己的细节,对它进行翻译; 第二步评价性阅读,说出这处细节表达的思想感情,抒情时又体现了什么特点; 第三步扩展性阅读,通过文本精读,调动学生阅读细节的兴趣,进行扩展性阅读,进而有效指导作文教学。 目标及步骤选定后,我怀着忐忑的心情试着讲授这节课,惧怕学生不说不

参与,可是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们表现出了很高的热情,在谈到大母“喃喃自语”的细节时,班里竟传出了低低的抽泣声。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谈自己的感受,整个课堂被一种浓浓的情感、深深地文化气味笼罩。到这里我不能不先展示一下我的开题过程: 我先背诵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父亲买柑橘片段,(自认为自己的朗读水平还不至于让学生倒胃口)体味细节描写的魅力。(明确此处状难写之意在眼前,含不尽之意在言外)然后告诉学生,明确什么是细节描写。然后听录音,让学生找出感动自己的细节。(第一环节)然后要求小组讨论:要求找出最动人的细节,并且针对一个细节进行鉴赏分析。(要求:谈话要有一个话题谈,然后做出分析,先必须把自己选取的原句解释一下) 同时给出示例:融情于树,情深似海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也”翻译 分析:前文讲到他曾与妻子有过一段短暂而又温馨的生活,他深爱自己的妻子,树市妻子亲身所植,因而弥足珍贵。而今物是人非枇杷树已亭亭如盖,时光飞逝,人去物在更添悲凉……,包含一种浓浓的深情,深沉的忧伤! (这个示例非常关键,它能有效地引导学生按要求、按步骤思考回答问题。) 之后短暂的“喧闹”之后,学生们纷纷起身谈感受,所选细节竟达16处之多,远远超过了我对学生的想象。有人从篱笆网与墙的变迁,想到了家庭关系;还有人从犬吠鸡乱飞谈家道败落,学生们谈着,我引着不知不觉一节课就下了。学生们意犹未尽,更多的同学注意到了枇杷树的象征意义,甚至有人想到了自己故去的亲人等等。这里仅整理学生的几个观点。如:“篱笆变

不看不知道:金庸笔下小说大大男主角的历史原型

[键入文字] 不看不知道:金庸笔下小说大大男主角的历史原型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有一个很大的特色,就是能把虚拟的情节与真实的历史结合,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比如《射雕英雄传》中的成吉思汗西征中亚、《碧血剑》中的明朝与东南亚国家的交往、《倚天屠龙记》中的波斯明教流传中土、《神雕侠侣》中的印度医僧来华,那么,金庸先生笔下的小说人物们,都有着怎样的历史原型呢? No.1 郭靖 郭靖是武侠大家金庸先生所著的小说《射雕英雄传》的男主角,生性单纯,他重情重义、勤奋、爱国、具备中国人最认可的侠义精神。他不仅是儒侠中的侠之大者,而且也是一切侠中的侠之大者。这倒不完全是因为他彻底的实现了“为国为民”这一儒侠的目标,而且也因为他的巨大人格力量。金庸在《射雕英雄传》中描写的很多宏大场面,有相当部分符合史实。但小说中关于郭靖和黄蓉的内容,则大部分出于虚构。据考察,历史上的确有郭靖这个人。据《宋史忠义传四--郭靖》记载:郭靖是四川嘉陵江地区一个地方土豪的护卫队首领。1207 年,当地宋朝官员吴曦投降了金国,郭靖和当地百姓却不愿降金,于是舍弃田地房屋,带着老人和孩子,顺着嘉陵江迁徙。吴曦派出军队阻拦,想把这些百姓赶回家。郭靖对此悲愤异常,他对弟弟郭端说:“我们家世代都是大宋的子民。自从金人入侵我边界,我兄弟二人不能以死报国,反而避难入关。现在又被吴曦驱赶回去,我不想舍弃汉人的衣冠。我宁愿死在这里,做赵氏王朝的鬼。”于是投江自杀。 郭靖大义凛然的形象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倒是如出一辙,只是这个侠义人物死得太早,在他死后十几年,成吉思汗才率军西征。因此,真的郭靖并不像金庸笔下的郭靖那样风光八面,在蒙古大军西征中立下的汗马功劳更是子虚乌有。至于黄蓉则完全是虚构的,是金庸为了演绎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而塑造的一个鲜活人物。 1

著名金庸小说的历史顺序

金庸小说中的历史排序 公元前483年西施送入吴国;范蠡遇到阿青,阿青传越国剑士剑法。 公元前476年越国灭掉吴国;范蠡与西施隐居,阿青离去。 526年南北朝时期,印度高僧菩提达摩来到中国,在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创立中国禅宗。 隋朝末年,李靖将《易筋经》中的武学奥秘,尽数领悟。 694年明教传至中土。 唐朝末叶,嘉兴剑术名家改良越女剑法。 877年丐帮建立。 936年—946年少林寺法慧禅师练成了一指禅。 1030年慕容博出生。 1047年慕容博伤黄眉僧。 1051年扫地僧到少林寺。 1060年萧峰出生。 1061年雁门关外乱石谷大战。 1062年萧远山到少林偷研武功。 1063年丁春秋暗算师门。 1064年慕容复出生。 1065年波斯“山中老人”霍山总结出圣火令功夫。 1069年虚竹出生。 1071年段誉出生。 1072年慕容博伤崔百泉。 1074年阿朱出生。 1077年慕容博诈死。 1083年萧峰接任丐帮帮主。 1090年鸠摩智单挑天龙寺六僧。 1091年萧峰离开丐帮。 1092年聚贤庄大战。 1093年无崖子去世;虚竹接任逍遥派掌门,同年被西夏招为驸马;少林寺门外混战;扫地僧讲经说法。 1094年大理段正明禅位侄子段誉;萧峰自尽。 1103年岳飞出生。 1112年王重阳出生。 1115年黄裳雕版印行万寿道藏。 1120年黄裳向明教的高手挑战。 1127年—1130年少林寺灵兴禅师花了三十九年练成了一指禅。 1140年独孤求败创独孤九剑第九式破气式。 1141年岳飞于狱中撰写《武穆遗书》。 1158年段智兴出生。 1162年柯镇恶(江南七怪之首)出生。 1163年周伯通出生。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目标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目标 导语:目标,指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以下是有关高中语文作文 教学目标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目标 01.写议论文不是“为写作”而写作,是为‘解决真正问题”而写作,要对 现实的针对性。 02.用“以景结情”的方式改写一篇文章的结尾。 03.写作文至少有一处超常联想。 04. 每个议论的话题, 都有“反面”存在; 能从写这样的反面内容进行说理, 通过对比论证正面的观点。 05.思路打不开的时候,能接着作文题中的材料往下写,从而帮助自己打开 思路。 06.在议论说理时(通常在开头),写“但是文”(“尽管”“同样”)展 开议论。 07.在“一般论证”的基础上,写“选点论证”的文章。 08.像拉橡皮筋那样拉长句子,扩展议论文。 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我要说,世界上发现美 的眼睛实在不少, 但热爱美与珍惜美的心灵就非常罕见。 要爱美, 但更要珍惜美。 09. 在“理性”的文章中加入“水词”, 既使本来抽象的议论说理生动活泼 起来,也使本来内容不多的文章丰富起来。 10.论说一个观点时,尽可能分出几个小点(原因、做法)来。 11.就任何一个观点,快速写一段前后连贯且紧扣中心的“四句文”。 一切“理解”都要落实到“运用”上;“学进去”“说出来”“做熟练”; “懂了”远远不够,还要“会做”;人,需要展示,更需要充分展示;展示是表 达,充分展示是完善的表达。 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高中语文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一门 重要基础课程, 一直以来都备受重视。 高中语文可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功底以及 文学修养, 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的重 要内容,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有核心地位, 作文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语 文教学的效果。而且在高考中,作文在整张语文试卷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作 文水平的高低对其高考成绩有很大影响, 因此如何提高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是重 中之重。下面是笔者自己的几点教学建议。

高三语文作文专题复习教案2

高考作文特训:表述观点与文段写作专题训练 一 一、训练重点:1、领会规范文段的写法。 2、学会正确表述观点。 二、训练过程: 1、典范文段的学习: 曾有多少燃烧着渴望卓越之火的灵魂在年少时意气奋发,慷慨激昂;但却被生活的惊涛骇浪溅湿了理想的柴薪,窒息了进取的火焰。只有那些勇于追求、全力以赴的人才可以架起不沉的方舟扬帆前进,到达更广阔的天地。南京外国语学校的2009届高三学生刘天相,被三个国家的三所国际知名高校同时录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则是他的申请材料中讲述到的一次实验。一次他做化学实验时被硫酸灼伤,但只是简单处理一下,就回到实验室,继续做实验,这件事为何会被名校看重呢?我想,这件事将刘天相身上的那种全力以赴的做事投入的精神体现非常充分。因为全力以赴,做事投入是一个人之所以成为人才甚而顶尖人才的最为重要的品质之一。 探究:⑴试给文段划分层次。 ⑵每个层次各自承担的任务。 ⑶可采取怎样的分析方法进行说理分析。 充满意气的人是自信乐观的,人生几多风雨,几多阴霾,他人只见乌云蔽日,他们却总能拨开云雾看见明媚的阳光。我不禁想起了林肯,八次竞选八次失败,两次经商两次失败,其间还精神崩溃过一次。似乎在这几十年中,他一直在失败中度过。然而充满意气的人面对命运的玩笑始终不会放弃心中坚守的信念,于是最后一次,他成功了。一个分裂的国家在他的手中合二为一,美国的经济再次起飞。坚定信念,厚积薄发,方能九天揽月,深海寻珠。林肯的意气给了他一颗坚定乐观的心,于是他的名字被载入史册,千古传诵。 探究:⑴试给文段划分层次。 ⑵每个层次各自承担的任务。 ⑶可采取怎样的分析方法进行说理分析。 专注是什么?是对于完美的追求,而且这种秉性是特有的,不是谁说模仿就能模仿得了的。专注是对于专业精益求精的追求,正是由于专注,才成就了托马斯〃爱迪生这个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家;正是由于专注,才诞生了沃尔特〃迪斯尼这位享誉世界的动画片之父;正是由于专注,才让大家认识了美国灵魂乐教父詹姆斯〃布朗。专注,就是完成伟大事业的决心。 探究:⑴试给文段划分层次。 ⑵每个层次各自承担的任务。 ⑶可采取怎样的分析方法进行说理分析。 2、表述观点的训练: 阅读下面的作文题,按要求练习。 1972年,新加坡旅游局给总理李光耀写了一份报告,大意是说,我们新加坡不像中国有世间著名的长城,不像日本有富士山,不像埃及有金字塔,不像美国的夏威夷有十几米高的海浪。我们除了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什么名胜古迹都没有。要想发展旅游业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李光耀总理看过报告,非常气愤。据说,他在这份报告上批了这么一行字:你想让上帝给我们多少东西?阳光,有阳光就够了。后来,新加坡利用那一年四季直射的阳光,种花植草,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成世界上著名的“花园城市”。尽管他们的国

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设计

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14-08-19T14:53:11.500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4年6期供稿作者:陶锐[导读] 激励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之间形成写作竞争。语文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要在学生之间创造竞争的写作氛围。陶锐 〔摘要〕作文教学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本文通过设计合理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写作兴趣,重视写作素材积累以丰富学生写作内容,利用临摹写作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最后鼓励学生以自我评改的方式改正缺点。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教学设计作文在语文成绩中占据较高的分值,而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是衡量学生语文水平高低的主要指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意在锻炼学生利用语文知识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但是当今大多数的高中学生,往往忽视作文的重要性,对自身的作文能力重视度较低,教师所采取的作文教学方法也欠缺妥当,使学生的作文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整体的作文教学水平也停滞不前。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作文教学的课堂设计,确保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实效性的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1 合理设计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写作兴趣1.1 特殊情景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要讲究教学方法,不能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授课。语文是蕴含较多知识内容的学科,而作文更是饱含学生情感的作品,每一篇作文都是学生内心真实的写照。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展现不一样的作文教学课堂,让语文知识变得生动和形象,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利用情景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在特殊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到不一样的作文知识内容,进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意识。 1.2 激励教学方式促进学生之间形成写作竞争。语文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要在学生之间创造竞争的写作氛围。教师可以把优秀的作文张贴在班级中,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作文的魅力。在其他同学优秀作文中取其精华,不断提高自我的写作水平,逐渐养成热爱写作的习惯。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欣赏、互相点评,形成良性竞争的氛围;又可以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创作,不断尝试,以提升自身的写作水平。 2 重视素材积累教学、丰富学生写作内容2.1 阅读增加素材积累。作文的内容都是由词语组成语句,由语句构造成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体现了素材积累的作用。教师可让学生多阅读一些优美的文章、诗歌等。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不断的锻炼语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感染中记忆一些优美的词句,进而应用到作文写作中。而作文素材是需要日积月累形成的,所以教师要督促学生多读多感受,适当的摘抄一些喜欢的名言和词句,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和努力,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为写作打好素材基础。 2.2 生活丰富作文素材。一切的美都来自于生活,作文的素材也可来自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语文作文不仅是考究学生的写作能力,更多的是考验学生对于素材的运用和积累水平。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学生周围生活中的事件都可作为写作的素材,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事物来为写作进行铺垫。所以学生要认识到写作来源于生活,要想提高写作能力,就必须要学会观察生活,积累生活中的素材,只有拓宽自身的认知面,才能在写作中有素材可用、有语言可写。 3 强化文章临摹写作、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写作并非是学生天生就会的表达方式,而是需要教师运用正确的教学手段,合理的设计教学环节,才能让学生具备写作的基本能力。教师在作文教学时,可用适当的让学生进行临摹写作。选取几篇优美的文章,先对这些文章进行详细的剖析和讲解,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学生通过对文章作者写作手法的深入理解,逐渐的模仿作者的写作方式,学会运用特殊的修辞方法和写作手法来完成自己的作文,以促进学生写作基本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师也可以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诗词作为学生临摹的范例,教会学生正确的选材方法和写作方式,使学生在临摹的同时可以深入的分析作者的意图,进而增强学生自身对于写作的思考能力。同时,告知学生要正确看待临摹写作,不可篇篇模仿,要巧妙的利用临摹写作来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借鉴文章的优点,来提高作文的等级,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4 鼓励学生自我评改、改正学生写作缺点4.1 自我评改、正视缺点。教师要养成学生对作文负责的习惯,也就是自我认知缺点、自我评改的习惯。在写作完成后,教师先让学生自行阅读,梳理文章的语句,审视文章整体的结构是否连贯,进而通过自我评改的阶段,让学生意识到自身的缺点。教师也要鼓励学生朗读作文,这有利于学生发现语句的错误,确保文章词语的运用正确,语句更加通顺。此外,教师要告知学生自我评改的重要性,可以发现写作的真正缺点,鼓励学生正视缺点,进而达到学生的写作水平提升的目的。 4.2 互相评改、修正不足。学生之间互相评改作文,有利于发现学生自身忽视的问题。 一方面,学生之间具有竞争意识,在互相评改的过程中,不会徇私舞弊,以保证修改的真实和有效。另一方面,学生之间利用互相评改的方法,既可以发现对方作文中的语病,也可以吸取作文中的精华。利用这种互相评改的方式,学生可以不断完善自身的写作水平,借鉴别人的优势,促进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增强,写作积极性提高,达到写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设计虽然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但是通过教师及时的修正,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使语文教学水平呈现上升的趋势,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作文是反映学生内心想法的最好表达方式,教师要利用作文的优势来加深对学生的了解程度,更好的掌握学生的写作能力。利用写作来提高学生对于词语和语句的应用水平。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以积累更多的素材,以提高整体的写作质量。由此可见,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对学生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1 胡春龙.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如何寻求突破[J].考试周刊,2013(96):43~442 肖芳勇.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性[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2(07):1003 李舒.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2(08):8作者单位:新疆石河子第一中学

高二语文作文教案二

陈集中学高二语文作文教案(二) ——让你的认识更加深刻 主备人:刘红霞时间:2012-2-15 【训练目的】 学会展开文章的思路,使认识不断深化。 【复习指导】 写议论文,是一个不断深化认识的过程。 多问几个为什么,是深化认识的最基本的方法。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是围绕这样一系列问题展开的:什么是真正的教养?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为什么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如何在阅读经典中获得教养?这是文章展开的思路,也是作者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和不同观点进行碰撞,可以使自己的认识更加深刻。苏洵的《六国论》,在开宗明义提出观点之后写道:“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接着,由此展开深入的阐发。而帕特里克·亨利在著名演讲稿《不自由,勿宁死》中,正是通过与对立观点的激烈冲突,有力地表达了自己的鲜明态度。演讲一开头,他就申明:“尽管我的观点与他们截然不同,我还是要毫无顾忌、毫无保留地讲出自己的观点。”在演讲中,他时时不忘针对“他们”的观点,在鲜明的对立中显示了自己对问题的深刻认识。 要使自己的认识不断深化,就要不断以已有的结论为基础作进一步的思考。从文章主体的角度看,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就是一篇阐述马克思一生伟大功绩的议论文。恩格斯首先高度评价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的重大意义,然后以“不仅如此”过渡,又介绍了他对剩余价值的发现;在介绍了马克思作为科学家的成就以后,说“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接着介绍了马克思作为一个革命家的巨大贡献。文章的思路一步步不断推进,正是作者对问题认识的不断深化。 深化自己的认识,一个很重要的标志是,要学会说“但是”。《不自由,勿宁死》开头说:“没有人比我更钦佩刚刚在会议上发言的先生们的爱国精神与见识才能。但是,人们常常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同一事物。”“但是”一转,引出了自己的见识,同时也使认识更进一步。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经典的演讲稿,也是一篇精彩的议论文。文章在提到解放黑人宣言给美国黑人带来的希望之后,用“然而”一转,揭示了美国黑人的悲惨现状;在义正词严地警告美国政府必须兑现诺言之后,又用“但是”一转,告诫自己的同胞“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一次又一次的转折,使自己的思想不断深化。 [典题探究]2008·高考安徽卷 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试题解读] “带着感动出发”的题眼应是“出发”。“出发”,不仅限于“行走”一义,更多指向生活之路的奋然前行、思想之路的豁然开朗和民族振兴之路的阔步前进等。带着感动出发,“感动”就是策动“出发”的一根拐杖,一袋干粮,一瓶纯净水,因而写作主体应是“主体”在带着感动下怎样出发,写写“出发”的方式,或“出发”的信念,或“出发”的目标等。倘若文章全写怎么的感动,只字不提“出发”,就游离题意了。 “带着感动出发”,首先将其分解为几个方面加以思考。带着什么出发?感动;带着感动去干吗?出发;既然有出发,那就有目的,去干什么。所以具体的作文落脚点应当在“感动”,什么人、什么事让你感动了;写作的重心在于“出发去干什么”,可就此展开。 考场作文最忌杂乱无章,严谨的结构能很好地体现考生的写作思路,更能突出文章的主旨。破题迅速,点题到位;往复回环的结构,段落清晰,层层推进,主旨趋显。这样的作文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范文引路】 带着感动出发 因为感动,人生的光辉与色彩才被我们领略;因为感动,生命的律动与力量才会给予我们希望;因为感动,万事万物深层的美好才会被我们碰触,被我们欣赏。那么,带着感动出发吧,用感动充实出一个辉煌的人生。 带着感动出发,才会体会那些高尚的情操。在人生绚烂的路途上,我们无比渴望受到高洁气质的熏陶。然而,怀抱一颗充满感动的心,那些美妙高尚的人格才会如花般灿烂地开放在你的眼前,永恒于你的心间。如果不是心怀感动,陶渊明“性本爱丘山”的淡然气质如何让你觉得心旷神怡?如果不是心怀感动,司马迁那“史家之绝唱”如何在你心间激起层层浪花?因为感动,因为带着感动出发,我们在人生的坐标上才不会迷失方向,我们才会被那些高尚的人格引向新的路途。 带着感动出发,才会看到生命的真谛。珍惜生命、感悟生命并非是人人都能恪守的真理。如果不是把感动放在心间,你如何触摸到生命中最柔软的底层,你又如何理解生命复杂的含义?史铁生虽然双腿残疾,虽然怨恨过痛苦过,但他最终在苍凉的地坛中悟出生命的内涵,这种深刻的领悟来自他内心对生命的感动,来自亲情所带来的刻骨铭心的感动。这感动,让他在破碎的生命旅途中走了那么远,这感动让他对生命充满敬畏,充满慨叹。因为感动,因为带着感动出发,我们才能拥抱生命敞开的灵魂。 带着感动出发,才能做到坚守原则与坚持不懈。感动让我们内心变得柔软,感动让我们将自己的信念把持得更为坚定。苏武牧羊于瀚海之地,大漠飞沙,我相信是他心中的感动,那出自对国家的大爱的感动引领他向那条荒芜之路上勇敢迈进。还有王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她的勇敢同样来自她那真真切切的感动,遵循于内心的感动,让我们带着感动出发,感动会将信念与坚强深植于土地,连成一片碧绿的辉煌。

金庸武侠小说六大经典人物

金庸武侠小说六大经典人物 在中国五千年灿烂的历史文化中,武侠小说作为绚丽花朵上的一瓣清香,占有着很重要的地位。金庸先生作为他们中间最杰出的代表,一生创作了十五部武侠经典,金庸武侠小说的主题---“侠骨“英雄之气,“柔情“美女之痴。 1、乔峰—最具悲情色彩的豪杰 金庸小说中,性格描写最突出的一个人物就是乔峰。他集博大深沉、正直真诚、热情傲岸于一身,从他的身上,总是能看到升腾起的一股逼人的豪气与血性,是真正能凸现“英雄”这个词汇的化身。 帮的帮主,时人称为“南慕容、北乔峰。”但命运似乎更多的不是一帆风顺,他的身世之谜带给他无尽的烦恼,也让他从巅峰一下子跌落下来。他一生坚持主张抗辽,却不想自己竟然是辽人,不得不迫人扼腕悲愤。在民族大义和个人恩怨上,他有过矛盾与彷徨,但他与生俱来的英雄气概使他毅然选择了大义,这就是英雄的实质。 血性是一个民族崛起的精神标志。 2、韦小宝—最具讽刺效果的小丑 凭着一张三寸不烂之舌,以及八面玲珑的手腕,再加上一点令人捧腹的小聪明,一个连自己名字都不会写的街头小混混,居然在康熙王朝混到了高官爵位,真是令人不胜感慨。所以本人认为这无疑是武侠小说中的一部《官场现形记》,通过一个很别致的人物,从侧面反映出官场的本质。 他把堂堂的大清王朝及睿智的康熙玩弄于股掌之间,更兼吃喝嫖赌样样俱全,尤其令众多男人嫉妒的是,以他一个貌不惊人、不学无术的无赖竟然能娶到七个如花似玉的老婆。如果说他还有某项特长,只怕就是他的精于世故,因为他成功地周旋于两个对立的集团。从他的身上,可以强烈感受到极具喜剧讽刺的特色。 点评:建议贪官们多研究研究,讨论讨论,也许能从中学到很多

有用的东西。 3、杨过—最富激情魅力的男人 金先生曾经在他自己的评论中提到过,在他写过的人物里面,他最欣赏的就是杨过。为什么呢?大概金先生也是喜欢杨过刚毅的雄风,男性的魅力,以及对爱侣的痴痴追求。那种对女性恬适的雅致和纤细的温柔,正是众多女性心目中情人的形象。哪怕是断了一臂的时候,依然受到少女芳心的眷顾。 杨过的成功,在于他的意志、热情和追求。在当时一个崇尚礼教的风气下,他敢于摒弃世俗,不顾一切地与之奋斗。他对小龙女的爱,是对诠释爱情的伟大颂歌。他挣脱年龄的限制、辈份的限制、性格上的限制,毫无顾忌地去爱。这种爱,永远是惊心动魄的。所以当他将爱深深地注入到整个生命,不再注重任何形式,而只是心灵的那种绝不背叛的刻骨铭心。以他的这种境界,难怪有人说他是情圣。 点评:读惯了琼瑶小说缠绵悱恻的少女们,也来认识一下武侠小说中的爱情经典吧 4、郭靖—最朴实无华的英雄 一个大智若愚的英雄,背负起一个民族兴衰的重任,虽然哪个摇摇欲坠的南宋朝廷是他独力所不能挽回的,但他义无返顾,有一种民族的力量九转回肠,他就是郭靖。 在郭靖身上,似乎能看到岳飞的影子,虽然他没有武穆的谋略,但他身边有个辅佐他的女诸葛黄蓉。绝妙的搭配,正显现出郭靖粗犷的一面。刚毅沉郁,壮怀激烈,仰天长啸,慷慨悲歌,匡扶的是民族的大业,流尽的是英雄的鲜血,表现出中华民族的灵魂。 点评:时代精神的象征,民族英雄的典范。 5、张无忌—最优柔寡断的领导 张无忌的一生可以说是一部传奇。他迭逢奇遇,莫名其妙当上了明教的教主,然而他胸无大志,又无远见,靠着一帮为他舍生忘死的下属,支撑起戴在他头上教主的光环。最后,正是由于他的用人失察,成就了另外一位枭雄的历史。 张无忌是所谓正邪两派纷争的产物,在正派面前,他是邪;在邪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性提升策略(共2篇)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性提升策略(共2 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第1篇:浅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创新性的提升办法 高中语文无论是为高考服务还是为孩子的未来语文基本素养的培养都是极为重要无法忽视的一个教学阶段。保证这一阶段的良性教学对教师对学生都是一个极大的挑战。这就意味着在语文教学中,尤其面对高中生面对整个的高中教学,找到提升学生语文作文的方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就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方法提出自己的分析和方法设想。 众所周知,高考语文成败直接关乎孩子的整个高考成绩,择校理想进而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当然,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不仅是为了成绩更是为了一生的个人发展。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提升办法众说纷纭,但究其一点要针对学生的不同选择不同的启发诱导办法,进而使学生的语文作文得到具有自己特点的创新写作,在这一点上对教师教学的选择性、有方向性的创新教学都提出了一定要求。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 (一)语文教学中的高中作文 高中作文和写作两者是具有很大区别的,正如教学中所认为的那样,教育是意在把学生培养成全方面发展的人才,语文教学应该侧重的也是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只是作为这一科目的一个部分,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部分,但也是属于语文学科教育中的一个普通的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语文作文的教学是在配合整个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言书面表达能力以适应他们以后进入各个行业工作或是为了他们高质量的生活,而不是要把所有的学生培养成作家。高中语文作文的专业性训练并不是作家写作的专业性训练,即使是未来学生真的从事写作这一行业也只是对于语文教学的一个发展结果的体现。 (二)语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过多的教师在语文作文的教学中只能做到对所有学生模式化培养教学,对于高中作文更是采用训练、点评等固有模式的单纯演习,这一过程可能在语文作文提高上有一定的提高效果,但这种效果也明显带有相当大的局限性。那么,抛开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模式,究竟如何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尤其面对的是即将高考的学子,家长学生的关注点都放在决定人生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积累方法与示例教学提纲

高中语文作文素材积累方法与示例

作文素材积累方法 一、写在前面 作文素材积累要阅读和积累素材并行。只积累素材,发现没素材积累,但我们往往发现大家是事事皆可写入文章,本质原因是从素材中看不到有价值、有思想深度的东西,所以要阅读。只阅读,自己不思考,不转化为自己的东西,不落在笔下,发现提笔不会写。所以阅读和积累并行。 素材积累不是机械地摘抄材料,而是主动地思考、挖掘材料内涵,列出可以辐射的话题。 素材可以来源: 一是语文课本(其他课本也行)。大家都觉得语文课本的例子被用烂了,写出来就是平庸,就是千篇一律,那是因为没有从新的角度进行挖掘,没有写那些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例子。 比如我们都写司马迁遭受了宫刑后,才写出了千古绝唱的《史记》,是人生的苦难才让他有了光辉的成就。于是我们推导出来人生只有经历苦难,方可成功。但你倒回去一想,会发现是个伪命题。受苦受难的人不少,成功的人却不多。 但我们如果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来看《史记》,会发现司马迁塑造了各色形象、鲜活的人物,如《史记·滑稽列传》。如果司马迁没有遭受刑罚,他就不会觉得自己身份卑微,他也不会对那些不起眼的弄臣的生活感同身受,史书中也就不会存在这些小人物,但实际上这些小人物也在创造着历史。从“他们也许身份卑微,却还是拥有着高贵的灵魂”这个角度来写效果就要好得多。但这样写作的前提一定是你对《史记》熟悉了解。

其次是大家不要把眼光只放在苏轼、司马迁、李白、杜甫、辛弃疾这些人身上,比如老舍、王国维、沈从文、张爱玲、柳永等都是可以写的人。 二是课外阅读。课外读过的书、遇到的作家、看到的名人名言,皆可写进你的作文,一方面是在让自己的作文内容“新”,一方面也是在向阅卷人展示你的阅读量和你的文学素养。 三是现实生活。你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都可写入文章中。比如朱自清写《背影》表达父爱,就是通过父亲去给他买橘子这样一个场景来描写的。所以平时要养成观察、思考的好习惯,眼里有可写的东西,下笔才能成文。 本文中提到的素材积累,并不是你积累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干了什么事,而是自己要结合事件自己有所感,是作文写作的半成品,有的就直接可以用到你的作文中。 高中生阅读推荐:余秋雨、王开岭、鲁迅(杂文、散文、小说)、周国平、林清玄、龙应台等;其他文学类、哲理性的书籍皆可。 另外一些高质量的公众号也可以成为阅读的来源:如人民日报文艺、凤凰网读书、南方周末、意林作文、大家、萌芽等。 二、作文素材积累方法 1.以文本为中心。以文本为中心,就要做发散性思考,尽可能多地穷尽文本内涵。这时候有两种可行的方法,下面逐一列举,并给出案例。 其一:从素材中挖掘到关键词,围绕关键词自己写成一段话。 比如在学了苏轼的《赤壁赋》之后,除了把握文章的主旨外,你还能找到那些可写的话题? ①感性与理性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发表时间:2017-01-12T10:10:23.66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1月第265期作者:邓玉凤[导读] 走出作文认识误区,真正把高中作文教学落到实处,既是语文素质教育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提高语文备考效益的必要途径。 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教育科学研究室730913 无论是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角度,还是从高考应试的角度,作文都应该是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但高中语文复习重基础轻作文几成普遍现象,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常常是训练见机行事、指导蜻蜓点水、评讲轻描淡写,作文教学被严重弱化。这种急功近利的应试思想,从根本上影响了语文备考质量,必然影响到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走出作文认识误区,真正把高中作文教学落到实处,既是语文素质教育 的现实需要,也是全面提高语文备考效益的必要途径。 一、令人担忧的现状 对作文教学的要求过松,很多高中生甚至一些高中语文老师都觉得既然高考语文试卷的作文部分对考生的要求不是那么严格了,题目可以自拟,立意可以自定,连文体都可以不受限制,那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就没必要去强化训练了。于是有些高中语文老师根本不把作文教学当一回事,表现在:不把作文教学安排在正课时间里进行,而是随便布置一篇,让学生利用课外的时间去完成;随便找篇材料来,或随便弄个话题,也学高考作文的要求,只要不少于800字,除了诗歌以外,随便怎么写都行;甚至有时连材料和话题都不给,因为学校要求一个学期必须写6到8篇作文,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只好叫学生按时交几篇作文过来。因为不够重视作文教学,所以作文是收起来了,但是只是在作文后面简单地写个“阅”字,或者批个日期。有些高中语文老师认为既然高考语文作文对学生没有那么多的限制,学生在作文这一块又不能失分过多,还是要突出老师在平时课堂教学上的主导性作用,于是便帮助学生走“捷径”,“指导”学生选取诸如《优秀作文选》、《高考满分作文》上几篇具有代表性的优秀范文拿来背诵,然后“教”学生如何通过“合法”的途径将别人的作文变成自己的作文。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肯定有些学生活用得好,有些学生活用的能力差些,但等学生走上“正途”了,自己就不用再为学生作文拿不到高分而担忧了。 高中生都会察言观色,看到老师不把作文教学当一回事,就是为了完成任务,所以自己也随便在作文书上“借用”一篇。老师看到自己能拿出“量多,质优”的作文,必定很高兴,又何必再花时间去苦思冥想呢?还不如多花些时间放在数理化的学习上。鉴于老师教导自己背几篇好文章就可以了,所以平时也不再对其他的优秀文章感兴趣,更不用说花大量的时间去啃那些大部头著作了。有些认真写作的学生想写出一些自己的东西,又因为缺少老师的指导而导致作文出现偏题、中心不突出、文体不明等问题,或者因为自己的平时积累少、见识面过于狭窄,写作时感觉内容空洞,导致“散文”、“杂文”大量产生。 二、行之有效的对策 1.强化积累,培根固本。“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虽然教师在课堂上反复传授“做饭”的方法,学生也都铭记于心,可最终还是不能做出“可口的饭菜”,为什么?问题便出在学生缺乏语言这个“米”。这“米”在何处?就在于大量地积累语言、积累素材,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语文素养、提升写作水平。语文教师必须把语言积累抓紧抓实。一是强化诵读记忆,在诵中积累语言。要充分利用早自习甚至课堂时间,让学生多背点经典美文、格言警句,只有记得“死”才能用得“活”。二是扩大课外阅读,在读中积累语言。没有适量的课外阅读,写作源泉必然断流。我们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挤出课堂时间引导学生读《语文读本》,每周用一节晚自习让学生自由阅读,选择精美时文和优秀习作印发给学生作为语文快餐,鼓励学生忙中偷闲每天挤出十分钟读书看报调节紧张的神经……日积月累,也能集腋成裘。三是增加作文密度,从写中积累语言。如果说阅读背诵是通过语言的输入增加大脑皮层的语言信息,那么写作则是调动大脑中的语言信息来激发大脑皮层细胞之间的信息回忆、交流、筛选,从而达到巩固、运用语言的目的。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语言积累。要使大脑内语言信息系统灵活自如地运转,必须加大语言流转的密度。高中写作除了规范的大作文训练,还可以有多种形式的练笔——写生活札记,写分析性短论,开展拟写开头、结尾、列提纲、新闻点评等专项训练,都能训练学生思维,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2.多样批改,追求高效。根据高中作文复习面广量多的现实,首先语文教师自己要转变观念,明确“好作文不是老师改出来的”,精批细改常常是事倍功半。其次,也要教育学生转变“我写你改”的旧观念,使他们懂得:一个不懂得自己修改文章的人,将永远是一个作文的门外汉;“写得好的本领就是删掉写得不好的地方的本领”。在此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作文批改,如全阅评分、重点批改、个别面批、自批自改、互批互改等。要坚持教给方法,引导学生相互批阅作文。长期坚持,学生基本能形成习惯,评改细致,书写工整,点评到位,大家的评改积极性相当高。 3.总结教训,适当点评。作文批阅完成之后还要注意利用课堂时间适当对学生的作文在全班进行点评。可以就全班此次作文普遍在哪些方面很成功、哪些方面普遍存在问题进行点评。并可选取写得比较好的作文作为范文,指出哪些地方写得很成功,同学们要多加学习;选取中等水平的作文,让同学们去分析哪些地方成功、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在师生共同的点评中吸取经验、总结教训。这样全班的作文水平都能够得到提高。 总之,高中语文教师要对作文教学高度重视,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不断变化的高考作文发展趋势,在平时的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做到学生写作前的科学指导、写作后的细心批阅和点评,不断提高学生写作文的兴趣和能力,真正让高中生经过三年的科学作文训练,能够在高考考场上在作文这一块做到“游刃有余”。

挣脱狭隘民族观念的枷锁——评金庸武侠文学作品中的民族观念 !

挣脱狭隘民族观念的枷锁——评金庸武侠文学作品中的民 族观念! 金庸,原名查良镛,香港知名的新闻工作者和社会活动家,也是近代中国文学的重要作者之一。查良镛以‘金庸’为笔名所创作的武侠小说,可谓全球华语社会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查良镛阅历丰富,文思敏捷,创作概括小说、政论、散文、译述和剧本。其中以开创武侠写作新页最为突出。他的武侠文学作品,既有古典小说的精采传统,又能自出一格,独特的想像方式、完善的长篇小说叙事规范以及成熟优美的民族语言融为一体,豪情侠义跃然纸上。从1955年发表《书剑恩仇录》一举成名直至1973年完成《鹿鼎记》后封笔,金庸共创作了十四部长篇武侠小说以及一部短篇《越女剑》,金庸的武侠文学作品不仅风靡全球华语社会,也有英语、日语等多国语言译本。同时,小说也多次改编为电影、电视剧、广播剧、舞台剧和电脑游戏。可以说,金庸的作品影响了几代华人。在中国这个多民族国家里,怎样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能否挣脱狭隘民族观念枷锁的束缚,是检验作品有无现代精神的标尺之一。中国传统的武侠小说深受儒家尊夏贬夷思想的影响,表现出排斥其它民族、丑化其它民族的不良倾向。与中国传统的武侠文学不同,金庸将其笔下的侠客们置身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下,不同的民族冲突中,以侠客们

的传奇体验带领读者揭开历史的真相,思索中国民族问题的本源,表现其消除民族隔阂,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题旨。金庸先生1994年在北大讲学时说过这样一段话:“纵观中国历史,大概可以看到这样一个规律,我们的民族先是统一强盛,后来慢慢腐化,组织力量衰退。此时如果出现一些改革,那么就会中兴。如果改革失败了,或者自己腐化了,那么外族敌人就会入侵。在外族入侵的时候,我们民族有个很特殊的现象,就是外族的入侵常常是我们民族的转机。以上所讲的我们民族七次大的危机,又都是七次大的转机。历史上常常是外族人来了之后,我们华夏民族就跟它同化、融合,一旦同化、融合了,我们华夏民族就壮大起来,统一起来。之后可能又腐化了,衰退了,或者分裂了,外族人来了,我们民族再融合,又壮大,如此循环往复。其他国家民族遇到外族入侵,要么打赢,要是打不赢,这个国家或民族就会垮台。我们中华民族遇到外族入侵时,常常能把外族打退,打不退的情况也很多,但却很难被征服。这是因为一方面我们有一股韧力,一股很顽强的抵抗力量;一方面我们又很开放,在文化上同它们融合在一起,经过一段时间,大家变成一个民族,我们的民族从此又壮大起来。”(摘自焦小云《金庸的中国历史观》)可以看到,在金镛的观念中,不但没有所谓“夷夏之防”,甚至汉族与其它民族的边界已经模糊,以至于融合且不可分了。一、民族冲突与融合是金庸武侠作品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