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设计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设计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设计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设计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身边信息用心感知

教学目标:

1.结合学习和生活经验,了解信息的概念及主要特征。

2.养成主动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意识。

3.初步让学生意识到学习“信息技术”课程,而不是“玩电脑”。

教学重点:信息概念的形成

教学难点:把握信息的本质特征

教学过程:

一.学习任务

了解信息以及信息的多种表现形式,用心感知身边的信息。

二.预备知识

1.我们身边有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

(十字路口信号灯上课铃响草长鹰飞家书校园的标语等等)

2.什么是信息?

(1)过去:人们曾把消息成为信息,认为信息是能够带来新内容,新知识的消息。

(2)发展后——初步理解:文字,声音,动作,代码等一切含有内容的信号都是信息。

计算机技术人员常把数据,代码成为信息。

自动控制人员把指令称为信息。

舞蹈演员则把动作或形体成为信息。

(3)发展后——深刻理解:信息是包含人类感知的一切有意义的东西,它是事物存在的方式以及这种方式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述。

3我们通过什么来感知信息?

通过眼睛,耳朵等感觉器官感知外界的信息,从报纸,电视,因特网上接受有用的信息,还借助各种仪器和设备来获取信息。

4不同的人对信息的感知是否一样?为什么?

不一样。例如:同样的书由不同的人看,由于受教育的程度,所处的环境,专业范围及理解不同,其所得到的信息也不尽相同。

三.实践过程

(一)阅读《习惯与自然》短文,说说从中获得的信息。

1.阅读短文

2.说说获得的信息

3.评价:小象是被链子绑住,而大象则是被习惯绑住。

(二)浏览图1-2, 说说从这幅图画中获得的信息。

小女孩帮助妈妈洗脚。小女孩很孝顺。

(三)分析表格数据,说说从下表中获得的信息。

1.分析表格数据

2.说说获得的信息

我从中了解到1-12号选手的班级,姓名,歌曲名,评委打分,总分,成绩,以及名次。

四.巩固练习

(1)435300这个邮政编码的6位数字中包含了哪些信息?它是哪个省,哪个县,哪个镇的邮政编码?

(答案:43代表湖北省,53代表黄冈市,00代表蕲春县)

(2)在看过的影片中,哪个镜头给你的印象最深?说说这个镜头传递了什么信息?

(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镜头:JAMAL勇敢的跳进粪坑的镜头

杰玛与拉提卡最终碰面难主角温情地吻了女主角脸上的疤痕,这个特写很让人震撼)

五.信息广角

1.阅读《烽火戏诸侯》故事

2.说说你了解到哪些信息?

(答案:烽火可以传递信息,在周代就已出现了庞大而完善的军事信息联系网络。烽火戏诸侯导致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这个历史故事生动描绘了当时利用烽火台通信的场景。)

第2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电脑支撑

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在信息技术中的重要作用。

2.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3.培养学生获取、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

4.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获取、加工、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计算机在信息技术中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天宫一号飞行的视频片断,导入新课。

二、初步尝试探究新知

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一节,思考:

我们是怎样获取信息的?

1、什么是信息技术?包括哪些综合性技术?

指名回答,教师点拨。

幻灯片展示几幅图片,初步感知传感、通信、计算机技术。

小结: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三大支柱,它们分别是信息技术的“感官”、“神经”和“大脑”。计算机技术是核心技术。

三、合作探究,提炼信息

请同学们速读教材第二节,提炼出幻灯片上表格的信息。幻灯片展示表格标志意义

小结:每一次信息技术革命,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四、观看视频走进历史

现在请同学们观看视频,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希望同学们边看边思考:

①、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于哪一年?哪个国家?

②、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几个历程?

③、每一代主要的电子元件是什么?

学生观看完后回答

幻灯片展示:显示屏、主机、音箱、键盘、鼠标。学生一一说出名称。观察教材中P8图2—6说说附属设备的名称,了解计算机的作用。

五、简单制作亦显神奇

教师制作带音乐的图片,让学生感知电脑强大的功能。

动手制作3D文字动画,尝试操作计算机。

六、动手操作体验快乐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制作3D文字动画。

七、归纳总结整合知识。

教师:我们现在来回顾一下,这节课所学的相关知识。幻灯片展示:

(板书设计)

(一)信息技术与计算机

三大支柱:传感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

核心是计算机技术

(二)信息技术的五次革命

1、语言的使用

2、文字的创造

3、印刷术的发明

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的发明和普及

5、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

(三)计算机的发展历程(每一代主要的电子元件)

1、电子管

2、晶体管

3、中小规模集成电路

4、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第3课时

教学内容:自己动手电脑组装

教学目标:

能组装电脑的各个基本构件(机箱,电源,CPU,内存,网卡,硬盘等),能把理论跟实际联系起来,确定适合自己的计算机配置。

通过学生合作交流、课件演示、学生活动等形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教学重点:掌握认识各种I/O接口,掌握CPU,内存,网卡的安装方法。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各种信号线,电源线的连接方法。

教学过程:

1、教师实物演示部分项目实施过程中注意点:

①CPU的安装(判断CPU的特征角和ZIF插座的特征角对应)

②内存的选择与安装。(SIMM,DIMM内存条的不同点)

③主板的安装。(防止静电)

④硬盘、软驱和光驱的安装。

⑤电源线(主板电源线,硬盘、光驱、软驱的电源线)和信号线(电源开关POWER ,电源指示灯POWERLED,硬盘指示灯HDDLED,面板扬声器SPEAKER,复位键RESET)的连接。

2、学生分组完成项目:

分组方法:分成五组

小组名称:**电脑公司

小组长:项目经理

小组成员:安装人员

教师:客户

教师指定小组长即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和该公司成员,为公司取一个名字,上报给客户。

任务一:拆计算机,并总结计算机的组成。

(1)任务启动:根据学生人数将学生分成5组,让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同学任组长,由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完成任务。

(2)操作指导:大部分同学没有进行过拆机操作,教师需要强调拆机的注意事项,一定要先切断电源。同学们在拆机过程中可以查阅电脑中存放的教学课件、文字及视频材料,也可以通过看教材和到网上去搜索来了解相关的知识。

(3)学生操作:知道了注意事项后,学生带着好奇的心理,在组长的组织和安排下互相合作,探索着完成任务。这时教师深入到学生之中,了解学生的操

作情况,指导点拨并帮助学生处理不好解决的问题。

(4)信息反馈:经过5至8分钟的时间,每个小组基本上完成了拆机操作。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不同,操作的结果也不相同。但通过拆机操作,学生能够对计算机的组成有了初步的认识,每个小组选代表结合实物说出本组总结出来的计算机的组成。尽量多让学生发言,发言的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及语言组织能力,这也是与语文学科知识的结合,通过交流,分享成果,拓展了思路,使认识和情感得到提升。

(5)归纳总结:根据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教师要给以评价,以鼓励表扬为主,增强学生主动探究未知世界的信心。通过课件演示,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并结合具体实物将机箱内部的一些部件及其功能简单加以说明。

任务二:组装计算机。

(1)任务启动:小组之间比赛,将拆完的机器再组装上

(2)学生操作:学生通过拆机实践、老师的讲解、课件的演示之后,再以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动手将计算机组装上,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观察哪组的机器能够先启动起来。先完成任务的组可以帮助未完成任务的组将任务完成。

(3)信息反馈:学生通过组装机器对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其功能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小组合作和教师指导下能将机器组装好并能启动。

(4)归纳总结:各组项目经理向全班介绍本组装机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同时,其他组的同学也可提出问题,让安装人员解释安装所用的技巧及注意点。

任务三:确定适合自己的计算机配置。

(1)任务启动:查询相关资源,确定最终选配的机型

(2)学生操作: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配置单、从收集的计算机硬件素材中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再通过网上查询,确定最终选配的机型,并填在发放的配置单中。

(3)信息反馈:学生通过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配置单、网上查询、再进行交流,对计算机的配置信息有了足够的了解,并选出较合理的配置。最后再给出3分钟的时间让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共享成果,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

(4)归纳总结:根据学生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给予评价,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劳动,毫不吝啬于对学生的表扬。最后选出1900元学生用机、3800元家庭多媒体用机、5800元游戏用机和7200元图形用机等数款机型的配置进行展示。

第4课时

教学内容:二进制数信息编码

教学目标:1.熟悉二进制,了解文字,图象,声音,视频等信息在计算机中编码的方法和特点。2.培养学生能对二进制做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安全使用;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首先的培养。

教学难点:二进制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预备知识

1.什么是二进制?

答:二进制是用0和1两个数字来表示的数。在计算机技术中广泛采用二进制。

2.二进制和十进制有什么区别?

答:二进制逢二进一,借一当二。十进制逢十进一,借一当十。

3.为什么计算机采用二进制?

答:计算机的运行要靠电流,电流通过的状态只有两个——通电和断电;用磁盘存储信息时,磁盘上的每一个记录点也只有两个状态——磁化和未磁化;用光盘记录信息时,光盘上面的每一个信息点的物理状态有两个——凹进或凸出,分别起着聚光和散光的作用。由此可见,计算机所使用的介质表现出的大都是两种状态,用二进制描述是最合适的了。

3.二进制的单位有哪些?

答:二进制的一个数位称为一个比特(bit,简写b),八个比特称为一个字节(byte,简写B),.

1KB=1024B 1MB=1024KB 1GB=1024MB 1TB=1024GB

二.实践过程

1.为房间编号

某宾馆有两幢客房大楼,分别是12层楼和18层楼,每层楼都有25个房间,宾馆应该怎样为房间编号,才能使旅客拿到房间号码后就能明白自己房间的具体位置。

答:我设计的编码规则:从左往右,第一二位数为楼号,三四位数为层,五六位数为房间。

第1栋大楼第10层第8个房间的编号是011008;

第2栋大楼第4层第4个房间的编号是020404;

第3栋大楼第15层第14个房间的编号是021514.

说一说:观察周围宾馆的客房编号,然后与其他同学讨论这下编码方法的特点。

2.信息窗:电报机和电码

(1)电报机和莫尔斯电码的发明者是谁?(美国人莫尔斯)

(2)电报机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当电线中有电流时,收报机中的电磁铁就会带动铁片上的笔带上作记号,时间短记的是点,时间长记的是线。发送信号靠一个按键,按下时电路接通,抬起时电路断开,接通和断开的时间长短用手来控制。)

3.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

十进制的基数是“10”,二进制的基数是“2”.

十进制表示方法:(13)

10

=1×101+3×100

二进制数(111101)

2=1×25+1×24+1×23+1×22+1×21+1×20 =(61)

10

例如:(268)

10=(100001100)

2

教师演示!

做一做

(7)

10=(111)

2

(19)

10

=(10011)

2

(75)

10

=(1001011)

2

(9.5)

10

=(1001.101)

2

试一试

十六进制与二进制和十进制之间的互换。

例如:(75)

10=(1001011)

2

=(4B)

16

16进制的16个数字是: 0 1 2 3 4 5 6 7 8 9 A B C D E F 其中A B C

D E F 分别代表10 11 12 13 14 15

三.巩固练习.

(1)某人的身份证号码是:422128198403010XXX .从中你能知道此人的哪些个人信息?

(2)文字,图片,声音和视频等信息在计算机中编码的方法及特点有哪些?

四.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二进制,了解了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信息在计算机中编码的方法和特点。

第5课时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人机互动

教学目标:

(1)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并学会操作。

(2)比较台式计算机和移动终端中不同种类操作系统的异同。

教学重点:了解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并学会操作。

教学难点:比较台式计算机和移动终端中不同种类操作系统的异同。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学生看书。

然后老师提问:什么是操作系统?其作用有哪些呢?

二.认识操作系统

1.什么是操作系统?

答:操作系统(OS,operatingsystem)是计算机系统中最基本的系统软件,是整个计算机系统和指挥中心,用以提供其他软件的运行环境。

2.操作系统有什么作用?

答:(1)操作系统包括一组程序,这些

程序能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计算机系统中的

硬件及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

程,控制程序的执行,并向用户提供各种服

务功能,使用户能够灵活,方便,有效地使

用这些计算机,使整个计算机能高效运行。

(2)操作系统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

同时也是计算机硬件和其他软件的接口。

(3)操作系统的功能包括处理机管理、

存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提供用户

界面等。

三.认识Windows桌面

1.当成功启动Windows操作系统之后,我们将看到Windows桌面。

2.上摆放的小图形,如、

等称为图标,桌面下方是任务栏。

3.如图所示

(1)“开始”按钮

答:单击“开始”按钮,打开“开始”菜单,在这里可以完成许多任务,如启动程序,打开文档,自定义桌面,寻求帮助,搜索计算机中的内容等。

(2)窗口按钮

答:每个窗口按钮表示已打开的窗口,或被最小化的或隐藏在其他窗口下的窗口,单击这些按钮,可以在不同的窗口之间进行切换。

图标

Windows

桌面

“开始”按钮 工具按扭 状态设置按钮

任务栏 “窗口按钮

(3)工具按钮

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Windows操作系统中常用的功能以工具按钮的方式放在任务栏中。

(4)状态设置按钮

答:状态设置按钮包括计划任务、声卡音量、输入法、时钟等。这部分按钮一般位于任务栏的最右边。

请注意:

桌面好比一个个性的工作间,在Windows桌面上允许自由增加或删除图标,任务栏的内容和位置也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对任务栏进行设置和创建。

四.看图标,识作用。

1.系统图标有哪些?

答“我的电脑”“我的文档”“IntenetExplorer”“网上邻居”和“回收站”等。

2.这些图标有什么作用?

答:“我的电脑”管理硬盘上的C、D、E、F、G等硬盘分区的资源。

“我的文档”管理我在计算机上的各种文档。

“IntenetExplorer”是因特网浏览器,可以打开任何网址。

“网上邻居”是管理自己和工作组内的网络和计算机资源共享问题.

五.使用“控制面板”

1.我们使用什么对计算机系统进行设置?

答:控制面板。

2.如何使用控制面板?

答:单击任务栏的“开始”按钮,通过“开始”菜单访问“控制面板”。通过控制面板我们可以进行自定义计算机的外观和功能,添加或删除程序,设置网络连接和用户账户等各种个性化设置,以及维护和管理整个系统。

3.试着使用“控制面板”中的各项功能对计算机进行设置,并填写下表。

六.体验智能手机中的操作系统

1.现在手机操作系统有哪些?

答:Android(安卓),IOS,Symbian(塞班),BlackBerry(黑莓)OS,WindowsPhone8,PalmOS等。

2.你使用的手机操作系统是什么系统?它有什么功能?

3.与计算机操作系统相比,你发现操作系统有哪些不同?

第6课时

教学内容:应用软件各显身手

教学目标:1.了解目前流行的软件。2.记住一些常用软件的名称。3.学会寻找自己需要的软件。

教学重点:了解目前流行的软件。

教学难点:学会寻找自己需要的软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计算机系统包括哪两大部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有什么关系?

二.认识计算机软件

1.什么是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软件是指为了充分发挥计算机硬件的效能和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而设计的各种程序和数据。)

2.计算机软件通常分为哪两大部分?(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3.系统软件包括哪几大类?

(系统软件包括3大类:

一是操作系统,例如Windows,Unix,linux和DOS等;

二是语言处理程序,例如Pascal,C,C++,VisualBasic,Java等;

三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例如FoxPro,Access,SQLServer,OracleDatabase,DB2等)

4.什么是应用软件?它有哪些种类?举例说明。

(应用软件是为完成某种应用或解决某类问题而编制的专用程序。应用软件的种类非常多,包括文字处理软件,财务软件,辅助设计软件,辅助教育软件和各种工具软件等,例如:Word,WPS等用于文字处理;PhotoShop,Coredraw等用于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AutoCAD用于机械,电子,建筑方面的设计;3DMax用于三维动画设计等。)

5.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哪些?

(相同点是都是软件,不同点是功能不同,系统软件是支撑系统的骨架的,可以解决普遍问题;应用软件是用于解决某一特定问题的。)

三.了解软件的知识产权保护

1.为什么要保护计算机软件?

(因为计算机软件是人类知识,经验,智慧和创造性劳动的成果,具有知识密集和智力密集的特点,其知识产权必须受到保护。)

2.什么是软件版权?

(软件版权在法律上称为“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属于知识产权的一种。)

四.实践过程

1.熟悉下面方框的软件,正确分类。

系统软件:Windows,Dos,C,C++,Linux,

应用软件:Photoshop,Flash,Outlook,3DMAX,管家婆财务软件,MediaPlayer,FrontPage,Word,PowerPoint,学籍管理系统。

2.了解常用软件,填写下表;选择自己喜爱的软件使用后写出收获。

我试用过的软件是:金山打字通,WORD

我的收获:金山打字通帮助我们掌握正确的打字姿势,学会中英文打字;WORD 帮助我们编辑文字,排版,办电子板报。

五.巩固练习

1.简述计算机中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之间的关系?(系统软件为应用软件提供平台)

2.查找资料,说说开源软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有很大价值)

六.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计算机的软件类别,以及常用软件的名称和作用.

七.作业

1.在网上下载金山打字通和WORD软件.

2.继续办“校园安全””电子板报。

第7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分类电脑管理

教学目标:

1.将在计算机上写好的文本保存起来。

2.学习如何管理自己的文件。

教学重点:学习管理自己的文件。

教学难点:学会管理自己的文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导,激发兴趣。

1.计算机中的文件往往成千上万,我们怎样才能有效管理好自己的文件呢?

2.管理好自己的文件必须学会使用什么工具?

二.文件的分类

3.文件为什么分类?

4.计算机的文件如何分类?

二.文件的存放

5.计算机磁盘与文件夹的关系?

6.如何存放文件?

7.如何启动“资源管理器”管理文件?

(单击——开始——所有程序——附件——Windows资源管理器,打开“资源管理器”,大家来认识一下各部分胡名称及作用)

8.启动“资源管理器”有多种方法,你能找出来吗?(右键“我的电脑”——选择“资源管理器”)

9.在“资源管理器”左侧的窗口中,哪些符号或图标分别表示磁盘,文件夹?

10.单击磁盘或文件夹前“+”“-”符号,体会“+”“-”符号的作用。

三.实践过程

11.新建文件夹

双击“我的电脑”——双击“E盘”——在空白处单击右键——新建“文件夹”——马上给新的文件夹重新命名或稍后用“重命名”命令命名。

12.复制操作

(1)先选定(或叫选取,选中)需要复制的文件或文件夹,选定方法如下:

A.单个文件的选定,单击文件图标或文件名即可。

B.相邻多个文件的选定,单击第一个所需文件,然后按住“Shift”键不放,

再单击所需的最后一个文件。(鼠标拖动也可以实现)

C.不相邻多个文件的选定,按住“Ctrl”键不放,逐个单击所需文件。

(2)接着用复制操作把文件或文件夹备份到自己的文件夹中。复制操作如下:

A.选定要复制的文件或文件夹;

B.单击“编辑”菜单中的“复制”命令;

C.打开欲存放复制文件或文件夹的磁盘,文件夹。

D.单击“编辑”菜单中“粘贴”命令。

(3)想一想:还可以怎么操作复制?(右键“复制”——右键“粘贴”)

13.删除操作

(1)选定要清除的文件或文件夹

(2)单击左侧窗口中的“删除这个文件夹”命令;(或点右键“删除”)

(3)出现一个确认删除提示框,按提示确认,即可删除操作。

(4)删除的文件或者文件夹怎么找回来?(在桌面上“回收站”还原)

14.重命名操作

(1)单击要改名的文件或文件夹

(2)单击鼠标右键,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重命名”命令,输入新的字符

(3)敲回车键或在空白处单击鼠标,完成重命名操作。

15.属性设置

(1)选定文件

(2)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属性”——设置为“只读”或“隐藏”或“存档”。

(3)如何查看设置“隐藏”属性的文件?

在“我的电脑”相应的磁盘——单击菜单栏“工具”——“文件夹”——“查看”——拖动右侧滑动条——到“隐藏文件或文件夹”——单击“显示隐藏文件或文件夹”——“确定”即可。

三.巩固练习

1.你能在“资源管理器”和“我的电脑”中完成文件的查看,复制,删除,重命名,属性的设置等操作吗?

第8课时

教学内容:综合实践一学习使用新软件

教学目标:

1.学习使用新软件AdobeReader

2.认识到除了掌握一些必备和常用的软件外,多学习新的软件,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新软件的方法和实践过程。

教学难点:学习使用新软件AdobeReader。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计算机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关系越来越密切,目前软件的推出及升级换代非常迅速,如何能够快速地掌握这些新软件呢?

二.提出实践要求

1.举一反三,快速地掌握新软件的使用。

2.运用“帮助”功能或借助网络搜索引擎解决软件使用中遇到的问题。

3.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理性分析与解决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三.快速掌握一个新软件的方法有哪些?

1.注意下载提示

2.可考虑使用较低版本的软件

3.注意软件的相似性

4.学会使用“帮助”。

四.学习使用一个新软件AdobeReader

1.我们在网上下载一个后缀名为.pdf的文件,打不开,是怎么回事呢?

答:是因为电脑里没有安装相应的软件,这里是pdf阅读软件。

2.查找PDF阅读软件

3.下载AdobeReader

4.安装AdobeReader

5.运行

五.实践总结

1.我使用的新软件:WORD2003AdobeReader

2.我的体会。

(1)有视频讲座可以学习如何操作

(2)不懂的可以在百度搜索,找到答案。

六.实践评价

评定为5个等级:1.非常出色2.优3.良4.需要再努力5.缺课七.作业

1.继续练习《金山打字通》

2.继续办校园安全电子板报

第9课时

教学内容:精彩信息文本录入

教学目标:

1.学会使用多种方法在计算机中录入文字,并参加“NOC活动”。

2.培养学生用心练习“金山打字通”,正确的输入中英文良好习惯,让他们知道中英文打字是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基础。

教学重点:使用多种方法子计算机中录入文字。

教学难点:参加“NOC”活动。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想参加每年举办一次的全国大赛——“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简称“NOC”活动)?你知道有哪些比赛项目吗?(“网络中文”和”网络英语”竞赛)你知道这两个项目考查我们的什么能力吗?(使用计算机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

二.预备知识

1.你知道计算机哪个地方是控制中英文输入的吗?

答:在Windows桌面,任务栏右边有个像键盘一样的小图标,单击这个图标,屏幕就会弹出多种输入法菜单。

2.我们用的多的是什么输入法?怎么操作?

答:我们用得比较多的是智能ABC输入法,它的规则很简单,只需要把汉字的拼音字母逐个从键盘上敲入,然后从弹出的同音字提示框中选择所需汉字即可。既可用键盘,也可用鼠标来完成。若用键盘,则按数字键选取;若当前同音字提示框没有所需汉字,则可用“+”“-”键翻页查找;若用鼠标,则直接单击所需汉字,要翻页查找则单击同音字提示框内的翻页键。

3.用“智能ABC输入法”要注意哪几点?

答:(1)拼音必须正确

(2)键盘必须为小写字母状态

(3)“女”,“绿”等汉字的拼音中“ü”要用字母“v”代替

(4)系统字库里没有的生僻字,可能打不出来。

4.智能ABC怎样输入词组?

答:我们既可单字输入“xin”“xi”“ji”“shu”,又可词组输入“xinxijishu”,还可以只输入其声母“xxjs”.

5你知道输入法语言栏的5个按钮的功能吗?

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教案

新课标青岛版初中信息技术 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1课《信息的特征》 课题:第1课 一、案例背景信息 模块/章节第1单元第1课信息的特征 年级:七年级 所用教材版本:初中信息技术青岛出版社 学时数:1课时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认识信息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 理解信息的基本特征 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识别信息合法地利用和发布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信息意识,养成善于甄别信息的习惯。 2.内容分析 重、难点和疑点 信息的特征 三、教与学的实际过程描述

教学阶段及其所用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激趣导入 提高兴趣 读“阅读与思考”,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回答 信息传递的错误 创设情趣学习新知新授信息的特征: 1. 信息无处不在 2. 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 3. 信息具有价值性 4. 信息具有时效性 5. 信息具有共享性 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之中。 信息必须借助于某种物质载体才能得以呈现。

信息是有价值的。 信息是有时间限制的 信息可以无限使用,公平共享 作业P4大显身手 教学反思这节课主要是理论课,需要学生了解信息的特征有哪些,会区分信息的正与误 板书信息的特征: 1信息无处不在 2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 3信息具有价值性 4信息具有时效性 5信息具有共享性 课题:第2课现代信息技术与生活 一、案例背景信息 模块/章节第1单元第2课 年级:七年级 所用教材版本:初中信息技术青岛出版社 学时数:1课时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初中七年级初一信息技术上下册全册教案.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 (上学期使用)

第一章:生活在信息社会 第1课时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内容: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和主要特点,知道人们获取信息的基本途径,增强信息意识。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并进行实践。 二、精讲: 1、信息:人们通常把数据图片、文字、影像等在载体中传递,叫着信息。 2、信息的获取: 人们主要用眼及其它感官来获取信息。 3、信息的处理: 人工处理 机器处理:主要是指用计算机处理。 4、信息社会: 三、小结: 信息的概念和信息的处理方法 四、学生练习: 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技术? 第2课时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目的: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涵义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 二、精讲: 1、通信技术的应用 2、微电子技术及其应用 3、电子计算机及其应用

科学处理 数据处理 实时控制 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教学 办公自动化 人工智能 多媒体应用 网络应用 三、小结: 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 四、练习: 什么是信息技术?它由那些技术组成? 什么是通信技术? 电子计算机主要用于那些领域? 第3课时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学内容:信息技术的发展 教学目的:了解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教学过程: 一、学生看书: 二、精讲及板书: 1、计算机的KCB-300发展历程 2、通信技术的发展 3、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小型化 网络化 4、生物计算机 三、小结: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四、练习:

1、计算机发展经历了那几代? 2、计算机向什么方向发展? 3、我国计算机发展的情况怎样? 第4课时信息社会的道德和意识 教学内容:信息社会的道德和意识 教学目的: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以及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2、引导学生遵守网络上的道德规范以及了解学习信息技术的意义与方法。 3、教育学生养成计算机使用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计算机病毒的几个特征。 2.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教学难点: 计算机使用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一定都生过病,人为什么么会生病,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感染了病毒。不但人体会感染病毒,电脑也会感染病毒。计算机病毒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各类媒体对计算机病毒的报道越来越多。同学们一定听说过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会给计算机带来很多危害,下面我们请同学来交流一下你们听说过的病毒以及病毒会给计算机带来一些什么危害。 (请同学交流) 二.新授: (一)信息安全 1、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其实啊,电脑病毒也是一种程序,就像“写字板”“画图”一样,不过“写字板”“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做事情,而电脑病毒只会给我们的电脑搞破坏。 刚刚同学们讲了很多病毒以及它们的危害,下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电脑病毒的特征: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1)

第一章走进信息社会——信息与信息技术第一节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特征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学习,并通过排出现象、探讨分析、归纳总结的过程获取知识。 四、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于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师:更确切一点,信息是事物表现的一种普遍形式,人们通过信息来认识事物和周围的世界。 师:古长城将士点燃的烽火是信息吗? 生:(齐)是 师:其实点燃的烽火本身只是信息的载体,它里面包含的意义即有外敌入侵,这才是信息(生觉悟),引出信息与信息的载体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又指明信息和信息的载体不是同一个概念。例如:书中记载的内容属于信息,书就是信息的载体。因此,信息需要用载体来表示和传播,表达信息的载体称为信息的表示媒体简称媒体。 师: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样有着其固有的特性,也就相同的本质。下面我们通过所获取到的信息,找出它们共同的特性。 师:在我们周围存在的信息中,书刊上的文字依附于纸张,颜色依附于物体的表面,老师讲课的声音依附于空气,大家的表情依附于我们的脸皮而存在。还有很多的信息,同学们能举出其他的现象吗? 生:(讨论)我们的体重依附于身体,CD音乐依附于光盘,…… 师:有没有信息是不依附于任何载体而存在呢? 生:(讨论)找不到。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齐)信息必须依附于载体而存在,信息依附的物体多种多样。

信息技术清华版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1课轻松变脸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表格和文本互相转换的使用意义 2、掌握“表格转换成文本”的操作。 3、掌握“文本转换成表格”的操作。 过程与方法 教师引导、讲解和演示,学生 培养根据任务选择工具和操作方法的信息小组合作。 情感与价值观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表格转换成文本和文本转换成表格的使用场合,即合理使用 技术。 2、表格转换成文本和文本转换成表格的操作方法。 3、选择恰当的分隔符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组合作 五、教学准备 WORD文档、PPT 六、教学用具 计算机

七、教学过程

八、板书 九、教学反思

第2课文明礼仪 课业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标签类文档。 2、能制作“文明礼仪值日生”标签。 过程与方法 分析-模仿-领悟,通过范例,举一反三,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情感与价值观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标签类产品。 教学重难点 1、标签文档的特点及制作过程和方法。 2、设置标签。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第3课复习课 课业类型 复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文本和表格之间的转换 2、复习巩固标签类型文档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分析-模仿-领悟,通过范例,举一反三,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 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复习巩固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文字分隔符的应用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复习 师: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上两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有没有同学想说一下? 生: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表格、文本的相互转换和标签类文档的制作。 师:在制作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 生:在表格、文本的转换中我们应注意根据文本或表格的内容对文字分隔符的进行设置。在制作标签类文档时应注意标签大学和纸张之间的设置。 二、操作复习练习

龙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信息与信息技术

龙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信息与信息技术 龙教版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技术; 能够举例说明信息的各个特征; 能够认识一些常见的信息处理设备; 了解什么是信息道德以及使用信息资源的注意事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讲解,小组讨论并举例说明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什么是信息。信息技术,信息有哪些特征;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扩展信息技术知识面,了解更多的信息处理设备;通过自主探究,了解什么是信息道德,增强学生信息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学生信息意识。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一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材分析 本节课向学生介绍了什么是信息、信息的特征;举例说明什么是信息技术;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向学生展示一些常见的信息处理设备。【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学生学习的第一节信息技术课,旨在使学生了解一些信息技术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增强学生信息意识,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打下基础。为学生适应信息社会背景下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领作用。 【教法选择] 任务驱动、协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重点】” 专什么是信息、信息技术,能够举例说明信息的各个特征; 会认识一些常见的信息处理设备; 分了解什么是信息道德以及使用信息资源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命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技术。 【教学过程】 一、图片欣赏,创设情境 教师活动 1.展示一组有趣的、积极向上的图片供学生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在欣赏同时,对图片反映出来的信息作出适当的分析,从而弓!出课题。 学生活动 欣赏图片,发现相关信息,引起学习兴趣,确立学习目标。 二、实例讲解,直观形象。 教师活动 1.在学生对信息有所理解的基础上,出示一些关于信息特征的实例、数据,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逐步消化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2.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对信息的各种特征进行举例说明吗?” 学生活动 1.阅读教师提供的资料,独立思考,也可对教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师生共同探讨。 2.小组讨论\主动深究,得出结论。 三、图文并茂。激发兴趣 教师活动 l.通过举例向学生讲解什么是信息技术,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展示一组处理信息的常见设备图片或模型,并说出它们的用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说出做哪些事需要应用信息技术、还知道哪些信息处理设备,并说出它们的用途。 学生活动 l?通过教师的讲解以及对图片或模型的观察,加深对信息技术及信息处理设备的了解; 2.小组讨论、主动探究,得出结论。

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初中七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教学计划 (1) 第一章:生活在信息社会 (2) 第1课时信息与信息社会 (3) 第2课时信息技术及其应用: (4) 第3课时信息技术的发展 (5) 第4课时信息社会的道德和意识 (6) 第二章:学会操作计算机 (7) 第5课时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 (7) 第6课时计算机的分类及计算机的文化 (9) 第7课时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10) 第8课时学会正确开、关机 .......................................................... 11第9、10课时初识Windows XP与鼠标操作.................................. 11第11课时键盘操作与练习.............................................................. 14第12课时汉字输入....................................................................... 15第13课时Windows的画图—绘图工具箱 ..................................... 16第14课时画方形和圆形图形 ........................................................ 17第15课时文件和文件夹的基本操作.............................................. 18第16课时文件与文件夹的管理..................................................... 20第17课时资源管理器................................................................... 21第三章:上网浏览(6课时) ......................................................... 23第一课走进Internet ................................................................. 23第二课认识浏览器 ..................................................................... 23第三课网上浏览和搜索.............................................................. 24第四课浏览“中国少年雏鹰网 ..................................................... 24第五课下载信息......................................................................... 25第23课时网络与道德................................................................... 27第四章:word的使用 ..................................................................... 28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0(8课时) ............................................ 28第一节 WORD基本操作.............................................................. 28第二节文本的基本编辑 .................................................................. 29第三节表格的建立与编辑.............................................................. 30第四节图文混排 .......................................................................... 31制作小报(2课时)........................................................................ 32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设计-(上海科教版)

活动 1 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 第一课时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新课引入1.教师播放歌曲、展示图片,并提出问题: (1)同学们听到了什么? (2)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2.教师归纳:同学们听到、看到的都是信 息,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里。 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我们的工作、 生活离不开信息。 3.提出本单元的任务:走进信息社会——信 息与信息技术。 4.提出本节课的任务:了解周围人的信息 需求。 1.听歌曲、看图 片,并回答问题。 2.了解本单元、本 节课的任务 1.创设情境,导入新 课。 2. 让学生明确单 元任务及本节课的 任务。 确定调查对象1.组织学生分组:两人为一组。 2.让学生在两人小组内交流,选择对 方所熟悉的 2 个人作为自己的调查对象, 以便于下一活动步骤的顺利开展:通过采 访小组同学,间接获取调查对象的信息。 分组,确定各自的 调查对象。 激发学生的兴趣,组 织学生分组开展活 动。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收集信息1.出示几种访谈表的样例,或请学生看 教材上的调查表样例和学习单。 2.组织各小组进行相互访谈,通过采 访小组同学,了解对方身边人的信息需 求。为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也可在 课前要求学生提前调查 2 位以上身边的 人,了解他们的信息需求。 1.收集信息。 2.以小组为单 位相互访谈,并填 写相关学习单。 1. 将收集信息的活 动放在课堂上完成, 让学生体验通过调查 获得信息的一般过 程与方法。通过本活 动环节,学生既尝试 了通过访谈收集信 息,也根据自己的生 活经验为小组同学 提供了信息。 展示交流总结延伸1. 组织学生交流各自收集到的信息,并 请一位或几位同学按调查对象的职业和身 份,汇总班级同学收集到的信息。 2. 组织全班同学讨论以下问题,并填写相 关学习单: (1)对某些人特别重要的信息,对其他人 是否也同样重要? (2)人们需要的信息中,哪些信息容易过 时,需要随时更新? (3)从同学们的介绍中,你获得了哪些新 的信息? (4)信息有哪些作用和功能? 3.小结: (1)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人们的生 活离不开信息,不同的人对信息的需求是 不一样的。 (2)信息的特征:有价值、可加工和处 理、可传递和共享、具有一定的时效性。 (3)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 1、交流并整理、汇 总大家收集到的信 息。 2.交流、讨论问 题。 3. 填写相关 学习单。 1.激发学生主动 探究信息技术在日 常生活、学习中的用 途的意识。 2. 巩固调查成 果,梳理知识和拓展 应用。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学前调查和教育 1、向同学自我介绍 2、调查 (1)小学里是否学过电脑? (2)家中是否有电脑?用电脑的时间如何安排?都用电脑做些什么?(3)曾经学过哪些操作?是否上过网? (4)小学时是否参加过电脑竞赛?是否愿意参加一些电脑竞赛? 3、请同学们看目录(本学期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 ?了解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工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及其基本的工作过程 第二章信息的获取与管理 ?了解并学会在因特网上浏览信息

?学会使用搜索引擎搜索因特网上的信息 ?了解资源管理器的作用,合理管理信息 ?网络道德与安全的意识 第三章信息的整理与加工 ?熟练掌握文字处理中常用的编辑操作 ?从应用的角度出发,合理调整文档的版面 4、上机纪律 (1)卫.生.进入机房应该穿鞋套,绝对不可以在机房里吃零食。 (2)纪.律.进入机房应该保持安静。有问题举手。不可以随意有动。 (3)登.记.检查所用电脑是否完好,如有不好的应该登记说明并报告老师。

课题:1.1生活中处处有信息 教学目标 理解信息的概念。 了解身边的信息以及信息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并利用信息,培养学生主动发现,热爱生活重点和难点 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主要特征。 强化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养。 教学过程 1、引言 欢迎同学们学习信息技术课堂! 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过猛,信息技术无处不有。掌握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是时代对大家的要求和期望。 列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信息以及获取信息的获取方式、强化信息意识。 2、什么是信息?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信息交流。与物质和能源一样,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举例)有关身边的信息、以及信息的获取方式。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变化。 3、信息的主要特征(请阅读P3—P4) (1)信息可以传递与共享:信、天气预报 (2)信息可以开发与存储:存储的介质有:纸张、磁带、光盘、磁盘等。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章走进信息社会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节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出新知识的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 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信息与人类的关系;信息特征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 信息的含义。教师引导下的主动学习,并通过排出现象、探讨分析、归纳总结 的过程获取知识。 四、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下面请同学们说一说,什么是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你认 为哪些届丁信息?(举例) 生1:校园里铃声响,可以告诉我们信息:上课或下课。 生2:观看校运会,可以获得很多运动会赛场上的信息。 生3:从网上可以获得很多信息,如:学习资料、娱乐、新闻报导等 生4:在报纸上可以了解国内外的信息。 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非常好。 其实信息在我们日常生活周围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当然,信息不仅存在丁我们的周围,同样可以在我们身体内部找到它的影子,如,医生通过听诊器来感知我们的身体内部的变化以确定病因,因此我们可以说信息是用文字、数字、符号、图像、图形、声音、情景、状态等方式传播的内容。 帅:更确切一点,信息是事物表现的一种普遍形式,人们通过信息来认识事物和周围的世界。 帅:古长城将士点燃的烽火是信息吗? 生:(齐)是 帅:其实点燃的烽火本身只是信息的载体,它里面包含的意义即有外敌入侵,这才是信息(生觉悟),引出信息与信息的载体之间有一定的关系,乂指明信息和信息的载体不是同一个概念。例如:书中记载的内容届丁信息,书就是信息的载体。因此,信息需要用载体来表示和传播,表达信息的载体称为信息的表小媒体简称媒体。 帅: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信息的存在多种多样,作为万物中的一种,它们同

初中信息技术课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教案

第1课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教学目的】: 1、了解什么是信息; 2、了解如何描述信息以及对信息进行获取、传递、处理的各种技术; 3、知道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4、了解信息高速公路; 【教学重点与难点】: 信息的各种心态及其本质含义。 【教学方法】: 1、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启发学生对问题深入思考。 2、电脑动画课件教学。 【教学准备】: 1、电教室内利用电脑播放自制的教学课件。 2、课前打开电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什么是信息?你知道吗?(学生回答) 简单地说,信息就是指对人么有用的数据、消息。(有用,即有价值。信息具有价值) 2、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举例启发后,请学生自己举例) 只要我们留意一下周围世界,就会发现信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十字路口的信号灯……教室里的板书,挂图……图书馆里的书报……春节联欢晚会的现场直播……大自然也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发出各种各样的信息…… [可用幻灯片展示以上图片] 二、新课教学 解释: 一、信息通常是指数据、消息中所含的意义。 科学角度研究的信息主要指:一是经过计算机技术处理的资料和数据,如文字、图形、影像、声音等;二是经过科学采集、存储、复制、分类、检测、查找等处理后的信息产品的集合。 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存在方式而不是事物本身。它必须借助某种符号才能表现出来,而这些符号通常人们用数据来记录它。 二、信息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获取、存储、传递、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是两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利用电脑动态展示以下三种重要的信息技术] 1、信息的获取 人脑的大部分信息是通过视觉和感觉器观获得的; 电脑中的信息主要是通过诸如键盘、鼠标、语音识别等电脑输入设备,扫描仪、传感器等电子感测装置来获取。 2、信息的传递 信息只有通过交流才能发挥效益。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版清华版)

第1课轻松变脸 课业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表格和文本互相转换的使用意义 2、掌握“表格转换成文本”的操作。 3、掌握“文本转换成表格”的操作。 过程与方法 教师引导、讲解和演示,学生小组合作。 情感与价值观 培养根据任务选择工具和操作方法的信息意识。 教学重难点 1、表格转换成文本和文本转换成表格的使用场合,即合理使用技术。 2、表格转换成文本和文本转换成表格的操作方法。 3、选择恰当的分隔符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的简单,是在以前对word学习过的基础上的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课前准备时,我将重点放在了操作上,但对前面几个班的授课过程中发现,学生操作基础比较差,对文字分隔符理解不是很到位,所以在后面几个班的授课中,我着重讲解了文字分隔符的意义和用法,理解后学生操作就顺畅了很多。 第2课文明礼仪 课业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标签类文档。 2、能制作“文明礼仪值日生”标签。 过程与方法 分析-模仿-领悟,通过范例,举一反三,掌握同类知识的规律。 情感与价值观 了解日常生活中的标签类产品。 教学重难点 1、标签文档的特点及制作过程和方法。 2、设置标签。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和学生小组合作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关于标签类文档的学习和应用,以前学习没有接触过。学习的内容是制作胸卡和入场券,比较实用,学生学习兴趣比较大。在学生自己进行操作时,很多学生在制作入场券时,没有切近生活,做的过小,在我强调后好了很多。对于我们的学生,我发现他们积极思考和灵活应用的能力较弱,在以后的教学中应注重激发和培养。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河南大学出版社

绪言 教学目标: 1 、要学生了解信息技术课的课堂与平时课堂一样 2 、要学生了解信息技术课的上机要求 教学内容: 1 、信息技术课的课堂要求 教学重点:2 、信息技术课的上机要求 所用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信息技术--课堂要求 1 、上课一定要带教材。 2 、老师提问时,请同学们先举手,再由老师喊同学回答。 3 、不要随意打断老师讲课,有问题时,请举手。 4 、同学回答问题后,不管答案是否正确,大家都应鼓励,不能因答案不正确而讥笑。 二、信息技术--机房上机要求 1 、卫生问题,禁止带零食进入机房,只允许带纯净水进机房,不能带饮料进机房。 2 、未经老师允许,不能动机房内的任何设备,更不能动计算机连接线。 3 、不准在机房内打闹,进出机房应有序。 4 、机房内不准换座位,同学们在必须按老师的要求对号入座。

5 、不准在机房内浏览不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内容。 6 、不准在机房内使用即时通讯软件、玩大型游戏和网络在线游戏,更不准自己拷贝游戏在机房计算机内。 7 、不准在网络上发表不利于国家、学校、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话,更不能把别人的隐私发到网络上。

第一章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处理 教学目标: 1 、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有感性认识 2 、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内容: 1 、发现身边的信息 2 、信息传递、获取、存储等信息技术及常用工具 3 、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 1 、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对于从来没有学过计算机知识的学生来说,上课环境很陌生也很新奇,“信息”及“信息技术”等概念也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从生活素材中进行导入,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首先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引入了信息的含义,然后分别介绍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应用。总的来看,本课内容点很多,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重点突出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特

初中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上海科教版

第一单元 走进信息社会 ——信息与信息技术 编写时间: 执行时间: 总序:1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的特征。 初步了解各种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 了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及人们工作、生活的影响。 能够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 学习中的用途,经历信息收集 与交流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理解新技术的产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 影响,了解与信息技术有关的 伦理、文化、社会问题。 对使用新技术有正确的认识。 【课时安排】 活动 1 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 一、教材分析 本活动任务是:调查周围的人群,了解他们在日常 工作、生活中最需要哪些信息,最 关注哪些信息, 这些信息对他们有什么用,以及他们通过什么途径 和方法获得这些信息。要 完成这个活动,首先要确定调查对象,其次是通过访谈收集信息,最后是成果展示与交流。 为此,教材围绕这三个活动步骤设计了以下三个部分的活动内容: 第一部分是确定调查对象。学生可两人组成一个小组,将各自要调查的对象确定为对 方所熟悉的人,如对方的同学或亲朋好友。 第二部分是采访,了解调查对象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的信息需求。通过调查学生可体 会到信息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信息,不同的人对信息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第三部分是在班级内介绍自己收集到的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汇总,并讨论信息所具 内容 课时 活动 1 调查周围人群的信息需求 1 活动 2 探究信息对人们工作、生活 的影响 2

有的特征。通过本活动的学习,学生可了解信息和信息的特征,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 学习中的用途,并体验到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教学目标】 了解信息的特征。 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体验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信息的特征。 【教学难点】 体验通过调查获得信息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二、课时安排 1 课时。 三、【教学准备】 新课导入所需要的歌曲和图片,如周杰伦演唱的“蜗牛”音频资料、“湖南地图”图片资料。 几种访谈表的样例。 【教学过程安排】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新课引入 1.教师播放歌曲、展示图片,并提出问 题: (1)同学们听到了什么? (2)同学们看到了什么? 2.教师归纳:同学们听到、看到的都是信 息,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信息的世界里。信息 是一种很重要的资源,我们的工作、生活离 1.听歌 曲、看图 片,并回答 问题。 2.了解 本单元、 本节课的任 1.创设情 境,导入新课。 2. 让学生明 确单元任务 及本节课的 任务。 备 注 确定调查对象 1.组织学生分组:两人为一组。 2.让学生在两人小组内交流,选 择对方所熟悉的2 个人作为自己的调查对 象,以便于下一活动步骤的顺利开展:通过采 访小组同学,间接获取调查对象的信息。 分 组,确定 各自的调查 对象。 激发学生 的兴趣,组织 学生分组开 展活动。 教学阶段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课最新教案(详案)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 绪言 教学目标: 1、要学生了解信息技术课的上机要求 2、要学生了解信息技术课的课堂与平时课堂一样 教学内容: 1、信息技术课的课堂要求 教学重点:2、信息技术课的上机要求 所用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信息技术--课堂要求 1、上课一定要带教材。 2、老师提问时,请同学们先举手,再由老师喊同学回答。 3、不要随意打断老师讲课,有问题时,请举手。 4、同学回答问题后,不管答案是否正确,大家都应鼓励,不能因答案不正确而讥笑。 二、信息技术--机房上机要求 1、卫生问题,禁止带零食进入机房,只允许带纯净水进机房,不能带饮料进机房。 2、未经老师允许,不能动机房内的任何设备,更不能动计算机连接线。 3、不准在机房内打闹,进出机房应有序。 4、机房内不准换座位,同学们在必须按老师的要求对号入座。 5、不准在机房内浏览不符合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内容。 6、不准在机房内使用即时通讯软件、玩大型游戏和网络在线游戏,更不准自己拷贝游戏在机房计算机内。 7、不准在网络上发表不利于国家、学校、家长、老师和同学的话,更不能把别人的隐私发到网络上。 第一章教学章节信息技术基础 第一节信息与信息处理 教学目标: 1、对信息和信息技术有感性认识 2、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教学内容: 1、发现身边的信息 2、信息传递、获取、存储等信息技术及常用工具 3、信息技术课程学习要求 教学重点:信息技术的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 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含义 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本课是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对于从来没有学过计算机知识的学生来说,上课环境很陌生也很新奇,“信息”及“信息技术”等概念也比较抽象,因此教学中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意从生活素材中进行导入,精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首先从学生生活体验出发引入了信息的含义,然后分别介绍了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本应用。总的来看,本课内容点很多,应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重点突出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特点:传递、接收、存储、处理信息。如果在机房上此课,一定要先讲解上机的基本守则。这些规定学生无法全部理解,应在后续课程中不断强化或提醒。“信息的接受和传递”与后面的“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常用的信息处理工具”密切关联,共同构成了完整系统的“信息技术介绍”模块。 教学方法和手段: 综合应用言语讲解和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通过听案例、说想法、看课件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同时初步理解信息技术及其应用。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数码照相机 所用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规范上课要求 师:不用说,同学们来到新的机房来学习新的课程,心情一定很激动、兴奋吧!在开始上课之前,老师要先给大家讲一讲上课的一些要求,我们该怎么上信息技术课呢?(展示并提醒学生上课应注意的一些方面,将上课要求打印出来贴在机房醒目的地方) 二、初步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 1.引入——我们生活在信息的海洋里 师:现在请大家观察,这些图片在说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展示教材光盘中的图片)学生活动:观看图片,讨论交流

七年级(上)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单元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节感受信息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信息的概念,懂得什么是信息。 2、了解信息的几种典型特征及其表现。 3、知道信息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以及懂得利用信息为人类服务。 过程与方法: 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利用信息解决问题,并能根据信息的特征对自己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进行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够认识到信息对人类的重要性。 2、能够辨别信息的真伪性。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3、激发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态度和习惯。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的本质概念。 难点:信息的概念和特征。 教学过程: 一、导出信息的概念 1、问题导入:同学们,我们经常听到现在是信息时代,那么,什么是信息呢?(多媒体图片和录像:古代烽火台信息的传递、一些商品的商标等例

子)你们从这些图片中能了解什么东西? 你们还能举出其他例子吗? 2、总结归纳“信息”的概念:刚才大家从图片、影像和文字中感受到的东西就是我们从这些媒体中得到的信息。事实上,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无时无刻都在接触信息。 教材没有给出信息的标准定义,你能通过网络找找别人是怎么给“信息”下的定义吗?多找几个,并写明你最喜欢哪个定义。 提出信息的概念。信息指的是用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所表示的内容,它涉及人类所有的活动。 3、信息的形式 我们刚刚看到的有哪些形式的信息呢? 学生回答:有图形图像信息、有声音信息、还有影视信息等等。 二、阅读P4知识窗 五次信息革命 1.语言的诞生 2.文字的创造 3.造纸,印刷术的发明4.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等的出现 5.微电子技术,电子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三、引导探索信息的特征 1、我们会发现,信息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信息有哪些特征?怎样才是信息呢? 特征一:当我们在传递信息时,有的要通过纸张来传递,有的是刻在光碟上,还有的是靠我们的大脑来记忆存储信息,当我们需要信息时,就从这

最新河南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信 息 技 术 教 案 任教学科:信息技术 任教年级:七年级 姓名:周排显第一单元信息技术基础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

第一课时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目的 1、结合社会生活中的例子,探讨信息应用的情况,了解信息的基本含义及特征。 2、通过专题研讨,深入探究信息的主要特征,初步了解信息应用的基本价值。 3、结合案例分析,通过分组研讨,搜集、分析和概括典型的例子,提高学习兴趣,培养自己的研究能力,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挖掘课程资源,开发学习渠道,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引导学生分析实例,把握信息含义,了解信息特征,关注信息应用,体验文化内涵。 教学过程 引入:2001年7月13日晚10时,上一届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在莫斯科宣布:北京成为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城市。 提问:人们是通过什么媒介知道这个消息的? 答:电视、广播、网络、报纸、杂志… 提问:消息算不算是信息呢? 答:消息就是一种信息(information)。 1.1信息及其特征 1.1.1信息 问:我们的祖先是用什么方法来存储、传递、利用、表达信息的? 答:“结绳记事”、“烽火告急”、“飞鸽传书”… 描述分析信息的概念: 1、信息论的奠基人之一香农从通信工程的角度认为:信息是“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指的是有新内容或新知识的消息。 2、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提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它是区别于物质与能量的第三类资源。 3、信息论学者钟义信教授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也就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的状态和方式”。 4、还有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是对事物运动的状态和方式的表征,它能够消除认识上的不确定性。……交流:对于以上有关信息的论述,请同学们积极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总结:目前信息的概念还没有标准的答案,请同学们课后上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有关资料。1.1.2信息技术及其发展 信息技术(IT,Information Technology) 1、什么是信息技术 (1)信息技术是指信息的收集、识别、提取、变换、存储、处理、检索、检测、分析和利用等的技术(中国公众科技网)。 (2)信息技术是指利用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讯手段获取、传递、存储、处理显示信息和分配信息的技术(《新华词典》)。 (3)我国有些专家学者认为,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如何产生、获取、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课后任务:分组上图书馆或上网查找有关资料,并谈谈各自的看法。 信息技术组成: 1、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的核心。 功能:扩展人的思维器官处理信息和决策。 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 2、通信技术 功能:扩展人的神经系统传递信息。 现代通信技术: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微波通信、光纤通信。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设计上册

第一单元认识信息技术; 一、信息与信息社会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信息与信息社会。 (2)正确列举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信息。 (3)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区分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信息的真实性、正确性、相关性和安全性。 (2)培养合理运用信息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2)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难点:信息与信息载体、信息源的区分。 【课时安排】 用0.5个课时完成。 【教学准备】 教材以外的生活中的信息 【教学过程】 1.引入。 请学生介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信息实例。例如,每天电台中广播的天气预报;每位同学的名字、身高、体重;每次考试的成绩、名次;电视节目预告;各种新闻、消息等。 2.从学生的实例中引出信息和信息社会。说明信息的准确性和相关性。 3.信息、信息载体和信息源的区分。 教师提出“书、电视机是否是信息”的疑问,请学生讨论辨析,最后说明各种文字、数字、符号、图形、图像、声音等都是信息的载体,信息是数据的抽象,而知识是信息的高级组织形式。 4.介绍信息处理的整个过程。 通过人体对事物的感应过程让学生更形象地了解信息处理的过程,以及计算机是

当今社会信息处理的强有力的工具。 【教学反思】 二、信息技术及其应用和发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信息技术 (2)知道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2.过程与方法 主动探究信息科技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新技术(例如:传感、微电子、通信等)的产生对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和发展方向。 难点:主动探究信息科技和信息技术工具在日常生活、学习中的用途。 【课时安排】 1个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信息技术发展的历史。 【教学过程】 1.复习信息处理的过程。

七年级信息技术教案上册(DOC)

课题:1.1生活中处处有信息 教学目标 理解信息的概念。 了解身边的信息以及信息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从生活中发现并利用信息,培养学生主动发现,热爱生活 重点和难点 理解什么是信息和信息的主要特征。 强化信息意识,提高信息素养。 教学过程 1、引言 欢迎同学们学习信息技术课堂! 如今科学技术发展过猛,信息技术无处不有。掌握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是时代对大家的要求和期望。 列举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信息以及获取信息的获取方式、强化信息意识。 2、什么是信息?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就有了信息交流。与物质和能源一样,信息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 (举例)有关身边的信息、以及信息的获取方式。 信息的概念:信息是反映一切事物属性及动态变化。 3、信息的主要特征(请阅读P3—P4) (1)信息可以传递与共享:信、天气预报 (2)信息可以开发与存储:存储的介质有:纸张、磁带、光盘、磁盘等。 (3)信息可以处理与再生: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信息进行整理,形成有序的符合要求的信息。

(4)信息可以利用与增值:通过加工处理,变为新的信息,提升了信息的价值。 4、归纳、总结: (1)信息的概念。(2)信息的主要特征。(3)日常生产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信息都有哪些? 5、布置作业: (1)什么是信息? (2)举例说明身边的信息以及信息的呈现形式?

课题:1.2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 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了解信息技术发展的历程。 重点和难点 1、理解信息技术的概念。 2、理解信息的获取、传递、存储、加工、发布、交流。 教学过程 1、信息技术的概念: 信息技术是指在信息的获取、存储、加工、传递和利用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和方法。 2、获取信息 (1)直接获取信息:主要是通过眼、耳、鼻、舌、身等器官直接与事物接触。(2)间接获取信息: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延伸人类感受器官来获取信息。 ?通过人与人的沟通获取信息; ?通过查阅书籍和报刊等资料来获取信息; ?通过广播、电视获取信息 ?利用因特网获取信息。 3、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 4、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社会的影响 ?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改进人们学习的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质量。 5、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历程(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人类社会中信息存在和传递方式以及人类处理和利用信息的形式所产生的革命性变化,已经发生五次信息技术革命。 第一次信息技术革命是语言的创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