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填图方法要求

地质填图方法要求

矿产勘查工作中地质填图工作的有关要求

⏹一、地质填图工作的重要性

⏹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

⏹三、矿产勘查工作中地质填图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四、野外地质调查中观察、编录的基本要求

⏹五、各岩类区地质填图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沉积岩区

⏹2、侵入岩区、

⏹3、火山岩区

⏹4、变质岩区

⏹5、构造研究(宏观——微观;微观—宏观)

⏹六、前人资料利用

⏹七、地质图和报告编制

一、地质填图工作的重要性

⏹区域地质调查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综合性基础地质工作,就是为了全面调查了解

区域地质、矿产分布规律的一项战略性工作,是一切地质工作的先行,是国土资源调查和研究最基本的资料准备。其工作内容涉及地学的各个领域。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程度,反映一个国家地质工作水平,各国政府和地质学家都高度重视。

⏹有比例尺的概念:全球地质图、亚洲地质图、全国地质图(小于500万),黑龙江

省地质图(100万、50万),这些都是以编为主而形成的;25万、20万、5万以实测为主,是按国际分幅正规的区调工作,这是最基础的。

⏹矿产勘查工作中区调(填图)工作一般是5万、2万、1万、5千、2千或更大比例

尺。这项工作非常重要。如沉积岩的地层层序,火山构造,区域构造或矿区构造等。

是找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总结成矿规律、确定找矿方向的关键。

⏹这个讲课内容做为这次矿勘工作的参考,具体要求按矿勘办要求执行,作为矿勘工作

中的地质填图工作要以找矿为中心.

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

(区调、预查、普查、矿调、矿勘等)

⏹国大调1:5万区调:是一种正规的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一般由国家出资。目前有二

个规范:

⏹《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DZ/T0001-91)

⏹单幅有效观测路线总长度一般控制在500-700km以上, 有效路线平均间距一般控制

在500—800m,点距300—500m 。

⏹《浅覆盖区区域地质调查细则(1:50000)》(DZ/T0158-95)

⏹单幅有效观测路线总长度一般控制在600km以上, 有效路线平均间距一般控制在

500—800m。

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

(区调、预查、普查、矿调、矿勘等)

1:5万矿调

⏹战略性远景调查:一个图幅内地质观察路线总长度在600km-800km。路线间距原则

上500m,成矿有利地段调查路线应视需要适当加密。

⏹黑龙江省1:5万矿调:一个图幅内地质观察路线总长度在400—600km,原则上基

岩+残积点数不应低于总点数的30%。

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

(区调、预查、普查、矿调、矿勘等)

⏹预查规范:

⏹ 5.2.1 区域地质踏勘工作︰一般情况下,区域矿产资源远景评价工作应当在已完成

1︰250 000区调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如尚未开展1︰250 000区调工作的地区,应单独立项开展1︰250 000区调工作。

⏹一般情况下,成矿远景区矿产资源评价工作应当在已完成1︰50 000区调工作的基

础上进行,如尚未开展1︰50 000区调工作的地区,应单独立项开展1︰50 000区调工作。

⏹区域地质踏勘工作是预查工作的重要基础工作,无论是否已经完成区调工作都要精

心组织落实,一般情况下部署一批能全面控制区内区域地质条件的剖面,进行踏勘工作,踏勘时应进行详细的路线观察编录,并绘制路线剖面图,对重要地质体布置专题路线观察。

⏹通过区域地质踏勘工作,实地了解主要地质构造特征,成矿地质背景条件。

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

(区调、预查、普查、矿调、矿勘等)

⏹普查规范:

⏹ 4.2.1普查阶段一般应填制1︰50 000地质图,地质条件复杂、测区范围小、找矿前

景大时可填制1︰25 000地质图。对矿化明显的局部地段,为满足施工工程、控制矿体(点)、估算矿产资源数量的要求,可填制1︰10 000~1︰2 000地质简图。

⏹ 4.3.2 地质填图:地质填图尽可能使用符合质量要求的地形图,其比例尺应大于或

等于地质图比例尺,无相应地形图时可使用简测地形图。地质填图方法要充分考虑区内地形、地貌、地质的综合特征及已知矿产展布特征,对成矿有利地段,要有所侧重。对已有的不能满足普查工作要求的地质图,可据普查目的要求进行修测或搜集资料进行修编。

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

(区调、预查、普查、矿调、矿勘等)

⏹本次黑龙江省矿产勘查招投标项目技术要求(试行)

⏹地质填图(1:5万地质填图、煤田地质填图、1:2万矿区地质填图)

⏹本次矿产勘查:未开展过1:5万区调的地区,必须以野外实测为主。已进行过1:

5万区调的地区,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修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GPS(所有地质观察点都应该有航迹控制,要有航迹监控图,并保留电子档原始航迹

资料)

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

(区调、预查、普查、矿调、矿勘等)

1:5万地质填图

⏹目的任务:是初步查明区内地层、构造、岩浆岩的产出、分布、岩石类型、变质作用

等特征,初步了解含矿层、矿化带、蚀变带、矿体的分布范围、形态、产状、矿化类型、分布特点及其控制因素,提高工作区地质研究程度,为物化探异常解释和找矿靶区圈定提供基础地质资料。

⏹基本要求:未开展过1:5万区调的地区,必须以野外实测为主。已进行过1:5万区

调的地区,采用野外调查和室内修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应充分收集、分析、应用区内已有的地、物、化、遥、矿产资料,特别是要充分利用遥感解译和航磁测量成果,编制相应解译图件,提高研究程度和工作效率。地质填图方法的选择要充分考

虑区内地形、地貌、覆盖层、地质的综合特征及已知矿产分布特征,对成矿有利地段,要有所侧重。

⏹工作方法:参照《区域地质调查总则(1:50000)》(DZ/T0001-91)、《浅覆盖区区域

地质调查细则(1:50000)》(DZ/T0158-95)执行,遥感地质解译参照《区域地质调查中遥感技术规定(1∶50000)》(DZ/T0151)执行。岩石分类与命名按照GB/T 17412.1—1998 火成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1999)、GB/T 17412.2—1998 沉积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1999)、GB/T 17412.3—1998 变质岩岩石分类和命名方案

(1999)执行。

⏹实测地质剖面:对重要的与矿化有关的地质体、物化探异常地带,应至少有1-2条

地质剖面控制。剖面应垂直于主要含矿地质体或构造线的走向,或尽可能通过物化

探异常中心和基岩露头,剖面比例尺可根据地质复杂程度而定,一般可选择1:

2000—1:10000。

⏹观测路线与地质点的布置:要在充分收集研究工作区已有地质、矿产、地球物理、

地球化学等资料的基础上,以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要解决的主要地质问题为依据,分别不同的基岩出露情况和通行条件,精心布置。露头良好区,以穿越路线为主并辅以追索路线,必要时可实行主干路线与辅助路线相结合的办法填图;露头不好的地区要有针对性地布置稀疏路线,并结合露头的追索观察。路线间距原则上为600

-1000米,点距一般为400-600米。在主要构造部位、与矿化有关的重要地质体、物化探异常地带,路线间距及点距应适当加密。每100平方千米地质观察路线长度

不少于100-150千米,原则上基岩+残积点数不应低于总点数的30%。

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

(区调、预查、普查、矿调、矿勘等)

煤田地质填图

⏹目的任务:通过对自然露头和人工地质点等进行系统的地质观测,对地层层序、岩

石构造、煤层赋存特征及地表地质规律进行研究,为煤炭地质勘查提供基础地面地质资料。

⏹工作方法与精度要求:按照《煤田地质填图规程(1∶50000、1∶25000、1∶10000、

1∶5000)》(DZ/T0175-1997)执行。

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

(区调、预查、普查、矿调、矿勘等)

煤田地质填图

⏹平原区:采用二维地震概查,配合少量钻探、测井工程

⏹丘陵山区:采用1:5万地质草测、电法概查、配合少量钻探、测井工程

⏹1:5万地质草测中要特别注意沉积岩及沉积地层的研究(具体在后面讲)

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

(区调、预查、普查、矿调、矿勘等)

1:2万矿区地质填图

⏹填图范围:一般与异常查证(1:20000土壤地球化学测量)范围一致。有矿点的,

结合找矿标志确定。

⏹实测剖面:

⏹剖面位置应选择在异常强度较高或蚀变矿化较强地段,剖面线方向应尽量垂直地质

体和蚀变矿化带走向布设,尽量利用揭露异常的槽探工程。实测剖面图的比例尺一般为1∶2000。应有控制全区的2-5条基岩或人工点地质剖面,工作区面积较大、

地质构造复杂地段取小值,反之取大值。剖面点距一般为20-80米,地质构造复杂和重要含矿地层(或岩体)分布地段取小值,反之取大值。凡宽度达到20米(剖面图上宽度达1mm)的地质体均应划分和表示,对于一些重要的或具特殊意义的地质体,如标志层、矿化层等,如宽度不足图上1mm夸大表示。

⏹观察路线与地质点布置:

⏹观察路线布置以穿越路线为主并辅以追索路线,必要时可实行主干路线与辅助路线

相结合的办法填图。地质点尽量布置在地质界线、重要接触关糸、重要地质构造或

重要地质现象的基岩露头上。地质界线上的点距和地质点布置的密度应根据构造复

杂程度、矿化蚀变强度、基岩出露情况、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确定,一般构造复杂、异常(或矿化蚀变)较强地段取小值,构造复杂、异常(或矿化蚀变)较弱地段取

大值,以保证对重要地质界线的有效控制为原则。

⏹地质点定位:

⏹用导航式GPS定点,应保留原始航迹数据;有同比例尺或更大比例尺物化探测网的,

也可以根据物化探测网配合罗盘、皮尺定位。一般地质点的点位误差应小于20米。

二、地质填图的精度要求

(区调、预查、普查、矿调、矿勘等)

三、矿产勘查工作中地质填图的工作程序和方法

⏹1、资料收集

⏹2、综合研究、编图(填图单元用最新资料)

⏹3、野外实地填图(按技术要求和设计)、编制实际材料图(要把利用的前人资

料也反映到图上)

⏹4、野外修改完善地质图,找出存在的问题(包括检查验收意见),再进一步补充工

作。

⏹5、室内综合整理、研究,编制最终地质图

⏹6、编制报告中基础地质部分的内容。

四、野外地质调查中观察、编录的基本要求

1、路线的布设

⏹地质观察路线根据地质调查研究的需要,观察线的布置形式基本有两种,即大体垂

直于构造线方向的穿越路线和沿地质体界线布置的追索路线。在实际工作中,则根

据具体条件形成多种地质观察路线的布置形式。例如,在岩层走向稳定的地区,一

系列观察路线垂直岩层走向布置,构成平行状路线;在地质界线不呈线状延伸或近

似等轴状的地质体分布的地区,观察线互相交叉而构成的交叉状或十字状路线;在

构造复杂地区或进行大比例尺填图时,布置放射状或梅花状路线;等等。需要注意:野外路线必须连续观察和记录。

四、野外地质调查中观察、编录的基本要求

四、野外地质调查中观察、编录的基本要求

2、地质现象的观察

每个地质点所具有的地质意义不完全相同,在描述地质现象时,应有重点,切忌千篇一律或平淡叙述。描述的内容主要有:岩石组合特征、岩石名称、岩石特征(颜色、风化特征、矿物成分、结构、构造等)等;古生物及遗迹化石;蚀变及矿化现象;矿脉(层)、岩脉的岩矿石名称、岩矿石特征、产状、厚度、穿插关系;地质体及地质

构造(褶皱、断裂、破碎带等)的产状、性质、接触关系、垂直及水平方向上的变化、地貌及水文地质等。

四、野外地质调查中观察、编录的基本要求

3、露头点的观察

(3)构造特征描述:对各种有意义的原生结构构造和次生构造分别写明,对其性质、穿插关系,矿化蚀变及可靠程度要交代清楚,并附素描图或照片;

(4)接触关系描述:记录要详细,证据要充足,性质要清楚,要有薄片鉴定结果依据,直接见到的关系均应附素描图或照片。素描图要有图名、方位、图例、地质要素、产状、样品位置及编号等基本内容;(图),照片要有相机类型、拍摄方向(D)、天气(W)、光圈(F)、速度(V)、时间(t)、比例尺、编号等内容。素描图应着墨。

四、野外地质调查中观察、编录的基本要求

宾县居仁镇2104点淘淇河组(K1t)不整合在中侏罗世花岗闪长岩之上(J2γδ)露头素描图

3、露头素描图

直接写明接触关系性质。如:宾县居仁镇2104点淘淇河组(K1t)不整合在中侏罗世花岗闪长岩之上(J2γδ)露头素描图。

素描图图示如下:

a:图名放素描图正上方(报告附图在正下方);

b:图的左上方表示方位角,角度数字写在箭头前面,即右方;

c:图中除表示各种地质要素外,还应表示各种样品的位置、编号和产状;

d:比例尺用线比例尺表示,放在素描图正下方,垂直比例尺放素描图左方;

e:图例放比例尺之下。

宾县居仁镇2104点淘淇河组(K1t)不整合在中侏罗世花岗闪长岩之上(J2γδ)露头素描图

四、野外地质调查中观察、编录的基本要求

4、编录

⏹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内容

⏹原始地质编录包括现场编录和整理两部分。

⏹(1)现场编录:指在野外现场,编录人员用适当的信息记录手段,保留下来的宏观

和微观地质现象的记录。

(2)整理:指在室内,编录人员根据野外测量结果和采集到的标本、样品的鉴定及测试麴据,对现场编录的内容进行修正、补充、制图、制表、整饰和归档的过程。

整理时要用碳素墨水将图线及重要数据着墨。

⏹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要求

⏹(1)原始地质编录必须真实、客观、全面

⏹原始地质编录中,对地质现象的观察研究要认真、细致、全面,记录要真实、客观。

测量地质体的产状、形态、大小等数据要准确,采集标本、样品的规格和数量要满

足要求。编录时,应将实际观测资料与推断解释资料加以区分。编录工作必须在现

场进行,严禁事后记录。

⏹(2)原始地质编录应及时进行

⏹原始地质编录应随工作进展逐日或随施工进展及时进行。用掌上电子计算机编录时,

原始资料和数据应按规定格式及时存盘、入库。

⏹(3)原始地质编录的文、图、表应吻合

⏹原始地质编录的文、图、表必须互相对应、吻合、一致,整洁、美观、字迹工整规

范。

⏹(4)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修改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形成后,一般情况下不允许改动。除非经研究、论证、实地核对、

项目负责人批准,可对原始编录中的地层及地质体代号、编号、矿体编号、工程编

号、岩矿石名称、术语及与此有关的文字描述部分进行修改。但这些改动必须采用

批注的形式进行,注明修改原因、批注人及修改日期,不得在原始资料上涂抹修改。(5)批注:一般只能由技术负责负责进行此项工作。如果存在大量需要统一批注情况时,需要技术负责在此类资料开始处注明。批注只能够在有已有的同样岩性薄片鉴定结果依据基础上进行,并应注明依据哪个薄片鉴定结果和编号。

⏹(3)原始地质编录的文、图、表应吻合

⏹原始地质编录的文、图、表必须互相对应、吻合、一致,整洁、美观、字迹工整规

范。

⏹(4)原始地质编录资料的修改

⏹原始地质编录资料形成后,一般情况下不允许改动。除非经研究、论证、实地核对、

项目负责人批准,可对原始编录中的地层及地质体代号、编号、矿体编号、工程编

号、岩矿石名称、术语及与此有关的文字描述部分进行修改。但这些改动必须采用

批注的形式进行,注明修改原因、批注人及修改日期,不得在原始资料上涂抹修改。(5)批注:一般只能由技术负责负责进行此项工作。如果存在大量需要统一批注情况时,需要技术负责在此类资料开始处注明。批注只能够在有已有的同样岩性薄片鉴定结果依据基础上进行,并应注明依据哪个薄片鉴定结果和编号。

路线信手剖面图

一般应画在路线卡片方格纸上。工作时一般随记随画,也可回家后补画。内容包括图名、方位、山形线、高地、典型地物、观察点编号、填图单位划分及其代号(不清楚时,可用阿拉伯数字代替)、产状、岩性花纹、接触关系和图例等,见左图。

路线信手剖面图图式

⏹路线小结

⏹(1)目的:扫面、或是解决某种地质矿产问题,以及达到与否的程度;

⏹(2)工作量:路线长度、空程距离、观察点总数、不同性质观察点数、样品种类和

个数;

⏹(3)地质成果:各种岩性和岩石组合的特征及其岩石填图单位的归属、接触关系、

构造、矿化、蚀变等特征方面及其变化情况的综合分析;

⏹(4)建议:能否作为控制岩石填图单位的剖面和采取配套的样品地;

⏹(5)存在的主要地质问题:说明有关影响路线质量方面的天气、植被、交通、人

文、工作等情况,并注明参加工作的其他地质人员和路线工。

⏹野外手图

⏹(1)必须使用1:2.5万布裱正规地形图;

⏹(2)在每张手图布面上用红蓝铅笔写上线长姓名,便于后人查阅;

⏹(3)图面内容包括路线、观察点性及其编号、岩性花纹、岩石填图单位代号、产状、

各类地质界线(两侧外延各≤250m)、剖面线、各类样品、异常、矿化蚀变、构造、

矿产等要素的注记符号,图面右侧空白处为上述相关内容图例等,并应着墨表示。

⏹(4)手图必须保持干净、整洁。

⏹(5)上述内容必须根据国家地质行业标准《区域地质图图例(GB958)》要求逐一、

准确地标定在手图上;

⏹(6)观察点标定不能超过精度要求所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内(绝对误差不超过

0.5mm,方位角不超过2°)。

5、地质剖面编录要求

⏹剖面位置的选择

⏹剖面位置应选择在地质体相对出露齐全、基岩露头较好、构造较清楚或较简单、岩

石变质或蚀变较浅、矿层(体)与围岩关系清楚的地段,剖面线方向应尽量垂直地质体走向。

⏹实测或修测剖面的位置是项目技术负责根据图幅内岩石填图单位的出露情况结合不

同岩类区填图要求布设的。工作时,技术负责将剖面位置、工作时间、工作人员、交通工具和具体的工作方法交待给剖面主测人(组长)。

⏹剖面踏勘

⏹剖面线的位置基本选定后,应实地踏勘,了解露头出露情况,构造种类及形态,地

层组合及岩性特征,侵入岩种类、分布、岩性及岩相变化、接触关系等;确定填图单元、标志层划分和位置、矿化带、含矿层或蚀变特征及位置、化石层位、主要构造性质、特征,重要标本、样品采集位置,剖面总体方位、工程揭露地段等。

⏹这项工作由技术负责或剖面主测人(组长)必须沿剖面线及其周围进行详细踏勘,进

一步了解岩石填图单位的岩性、产状、分层、岩石组合、岩相变化、构造形态、接触关系、出露情况等,以便有效地布置山地工程。

5、地质剖面编录要求

⏹测制要求

⏹修、实测剖面的目的、原则、精度要求和需要解决的地质问题,技术负责必须向剖

面主测人(组长)交待清楚,剖面主测人(组长)必须贯彻执行。在测制剖面过程中,发现重大新问题和解决不了的地质技术问题,须及时向技术负责汇报,技术负责解决不了地质技术问题,应及时报请单位总工程师。

⏹分层精度

⏹修、实测剖面的分层精度可根据剖面的比例尺大小确定。凡在剖面图上宽度达Imm

的地质体均应划分和表示,对于一些重要的或具特殊意义的地质体,·如标志层、化石层、矿化层、火山岩中的沉积岩夹层等,如厚度达不到图上Imm,也应将其放大到lmm表示。

⏹修、实测剖面的分层或岩石填图单位的归属、构造形态、配套样品的采取及其他技

术处理问题,须在剖面主测人(组长)和技术负责商定后,方可进行。但剖面主测人(组长)首先应想到这些问题和处理意见。

⏹剖面测制

5、地质剖面编录要求

⏹(1)测制方法

⏹在剖面的起点处打入写有A0(A剖面)编号的木桩,或在附近明显地物上建立标志,

如刷红油漆。后测手持测绳的端点站于A0处,前测手持测绳向剖面前进方向推进,在地形明显变化处或与A0点有一定距离处设置导线点1打入编号为1的木桩或用油漆在基岩上写上编号1。前测手用测绳丈量该导线斜长,前、后测手分别用罗盘测量导线方位和坡度(均要求误差<3 °内取平均值),并将上述测量数据记录于剖

面记录表中。以此类推,测制A0 ~1,1 ~2、2~3导线的斜长、方向、坡度(坡度角记录时,上坡为正、下坡为负)绘出剖面导线平面位置图,见下图。

在导线布置的同时,要求作剖面导线平面图和自然剖面图地形线。

剖面导线平面位置图

5、地质剖面编录要求

⏹(2)绘制剖面导线平面图

⏹根据各导线的斜长和坡度,计算出各自的平距,然后在确定了正北方向的图纸上,

按各导线方位角及平距将剖面位置绘制在矿区实际材料图上。

⏹如:0 ~3剖面导线

⏹已知:0~1斜长22m,方位角20 °,坡度15 °

⏹ 1 ~2斜长30m,方位角30 °,坡度20 °

⏹2~3斜长26m,方向25 °,坡度30 °

⏹根据公式:平距=斜长X坡度角余弦

⏹则:0~1平距=22mXCOSl5°=21.25m

⏹1~2平距=30mXCOS 20°=28.19m

⏹2~3平距=26mXCOS 30°=22.52m

⏹依次将上述各导线按方向及平距展绘到野外手图或实际材料图上,即成剖面导线平

面图,见图。

5、地质剖面编录要求

⏹(3)绘制自然剖面图地形线

⏹在剖面导线平面图的基础上,按各导线点相对标高和比例尺及地形地貌特征,将导

线徒手勾绘为较园滑的地形线。即成为自然剖面图地形线。见下图。

5、地质剖面编录要求

⏹(3)绘制自然剖面图地形线

⏹在剖面导线平面图的基础上,按各导线点相对标高和比例尺及地形地貌特征,将导

线徒手勾绘为较园滑的地形线。即成为自然剖面图地形线。见下图。

剖面导线平面图及自然剖面图地形线图

5、地质剖面编录要求

⏹(4)分层

⏹仔细观察导线附近出露的基岩,根据比例尺及矿区的实际要求,按野外地质标志将

岩性、成分、结构、构造、生物组合等具明显特征,显著区别于相邻地质体的地层

或岩石,划分为不同的岩性层或岩相带等,作为描述、反映矿区地层特征的基本组

成部分。

⏹(5)剖面投影

⏹投影方法有:铅直投影法、直接读数投影法和产状投影法。

⏹a)铅直投影法或直接读数投影法一般用于剖面地形线和分层界线的投影上。见下图。

图中:A2~3导线,坡度与地形坡度一致,地形线不需投影,J l与J2:界线直接与导线相交,交点在导线上读数(5m、13.2m)即为界线位置。

⏹A3 ~4导线地形线形态变化较大,J31、J41分别为界线点J3、J4在导线上的垂直

投影点,上述投影点在导线上读数点与地形线上的铅直高度为点的实际位置。

⏹b)产状投影法用于在导线两侧一定范围内测量产状和采集的标本、样品等的投影。

作法是将测量出的产状和采集的标本、样品,按岩层走向或倾向方向投影到导线上,并在导线相应的地形线上标注。

5、地质剖面编录要求

⏹(6)记录

⏹剖面测制中,应将实测的数据和观察到的地质现象记录在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中,实测地质剖面记录表见下表。表中的分层地质描述部分应记录:

岩石名称、岩石特征、颜色、矿物成分、风化、其他物理特征、古生物及遗迹化石、蚀变及矿化、岩(矿)脉、地质构造、标本、样品采集等内容。

对有特殊意义的地质现象可作素描图或照相(见附表)。

⏹(7)地物地貌标注

剖面通过的居民点、水系、地形制高点、重要地物及探矿工程等,可视需要选择性的标注在剖面图上或导线平面图上。

⏹(8)剖面总体方向应基本上垂直于地层走向或岩体延伸方向。一般情况下,两者夹

角不宜<50°、剖面线不宜转折过多、过大。

⏹(9)凡在图上能指定为1mm的单位,均应在实地按相应比例尺所代表的宽度进

行划分。或虽在图上<1mm,但是有特殊意义的层(如标志层、化石层、含矿层、岩脉等)可放大到1mm表示,而在剖击记录中则应记其实际宽度。

⏹(10)实测剖面的地质观测,必须按导线连续地逐层进行描述根据露头或山地工

程并考虑各种地质因素,特别是地形地貌特征,准确地确定地质界线(不应机械地采用内插法)。观测过程中除在导线上测量外,并应向导线两侧作短距离追索,收集到的地质观象记入同层或同岩性相对位置中。如果在剖面外不远距离内发观重要地质现像,则应在剖面中的相对位置上寻找。如没有,可将此现像平移到剖面上相同距离处。测制路堑剖面过程中应做到达观测、边记录、边做图,不得根据编录在驻地室内编绘剖面。

⏹(11)剖面中的填图单位或分层界线,通过以后反复实践和认识,有时有所修改或

补充。因此,在开始划分时尽量详细些,便于留待以后必要时删减或合并,而不要一开始就相当粗略地划分。划分对比时,应尽量争取找出标志层,原则上不允许在原划分的单位中再分出不同的单位来。

⏹(12)原则上剖面各导线间应前后通视。测量方位和坡度角时,取其前后测测试数

据的平均值。在密林区的这项工作一般达不到精度要求,必须以典型地物为准,在地形图上经过认真校正。

⏹(13)在剖面上布置山地工程,其平均距离按剖面比例尺的精度要求进行,即1:2

千间距20m、1:5千间距50m、l:l万间距100m。实际工作对应考虑基岩出露情况、重点地段(如接触带、化石层、含矿层、岩性变化剧烈等)灵活布置工程,即以解决地质问题为目的。

⏹(14)实测剖面地形导线测量及绘图精度要求应以比例尺的不同而异。原则上要求

剖面线上的地质界线及其他各种要素与其在地形图上的相应位置距离的绝对误差不应超过l mm;主要地形点的高差不应超过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的高差;岩层产状要素和地形方位、坡度角的测量误差不应超过2 °,剖面起点和主要高程点误差不得超过l mm;绘图时的角度误差不应超过2 °,点位和距离误差在剖面上不应超过

0.5m。

⏹(15)实测剖面编号一律用自然阿拉伯数字,修测剖面编号一律在原剖面编号前加

“0”字。

⏹(16)剖面起点、终点、槽、井、露头必须选择明显标志物或标桩,用红油漆标明

编号,所经过的密林,必须砍树标,并涂以红油漆标明测线。

⏹(17)手标本、薄片标本须刷白铅油,干后用墨笔写明其代号和编号。非固结标本

须装样袋保存,其它各类化学测试祥品一律不准刷油漆,只能用墨笔编号,以免影响化验和测试精度(此点要求适用于路线)。

⏹(8需要统一批注情况时,需要技术负责在此类资料开始处注明。批注只能够在有

已有的同样岩性薄片鉴定结果依据基础上进行,并应注明依据哪个薄片鉴定结果和编号。

⏹野外资料整理

⏹剖面测制资料必须当天整理,避免造成资料积压、混乱或出错。

⏹(1)文字记录

文字记录应当表述清楚、数据准确数据着墨。语句通顺,层次分明。文、图、样品应对应吻合。

⏹(2)剖面图

⏹应核对、完善剖面图。

⏹(3)标本、样品整理

应整理标本、检查样品,按《标本登记表》的要求逐一登记,确认无丢失、无遗漏后,填写岩矿与测试样品送样单,及时送实验室鉴定和化验。

⏹剖面验收

⏹测制剖面工作经技术负责实地验收同意后,方可结束。剖面主测人(组长)在技术负

责验收时,必须拿出包括槽探与路堑素描图在内的工程编录,和平剖面(工程)草图等基础图件,以及实物资料。

⏹提交最终验收的资料必须种类齐全、资料完整,达到规范化、标准化要求。报告审

查验收和修改无误,并经技术负责签字后,剖面方可上墨结束并归档。

⏹剖面记录表

⏹(1)封皮上应填写完全剖面所处的省、市、县、区、乡、村、镇、林场,距典

型地物的大致方位和距离、岩石填图单位名称与代号、实测或修测、图幅号、剖面编号、测制单位和年月日;

⏹(2)首页上应写明填图项目组编号、剖面编号、年月日、测制人、审核人,其它

栏目均须认真填写;

⏹(3)每层或岩石填图单位岩性叙述后,应直接阐明与下层或岩石填图单位的接触关

系性质和产状,不应把编录中的接触关系文字描述全部搬到此处。未有接触关系的应直接写明未子揭露、出水未能解决等原因。

⏹剖面图要求

⏹(1)剖面目的图名全称置于平面图上方适中位置,比例尺用数字比剖尺表示,置于

因名之下;

⏹(2)平面图放在剖面图上面,柱状图放在左面,图例放在右面。剖面位置示意图放

在柱状图下,责任表放在图例下,硅酸盐、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分析数据表放在图例与责任表之间(图4);

⏹(3)平面图上应表示方位、典形地物地质界线及其性质、断层、产状要素、导线点、

工程及其编号,当平面图上工程很密时,可引出一条垂直剖面线的短线划(1mm长)表示工程(图);

⏹(4)剖面图上应表示方位、主要地物、高程地质界线及其性质、断层产状要素、岩

性花纹、构造、岩石填图单位代号或层号、导线点、样品位置及其编号。一般的岩层分界线或断层线应长于岩层倾向线0.5—1cm;

⏹剖面图要求

⏹(5)路堑剖面须用自然导线法成图,山地工程剖面一般采用垂直投影法成图。各剖

面成图必须符合左西右东、左北西右南东、左南西右北东三项原则,正南北向剖面不做规定;

⏹(6)河谷第三系、第四系剖面图的垂直比例尺须放大2-5倍;

⏹(7)剖面位置示意图内容包括纵座标、横座标、地物、剖面线、岩石填图单位界线

及其产状,重要构造线(带)及其产状(图)。

投影法成图图式

地质矿产勘查作业指导讲义之-矿区地质填图

野外地质记录必须记录野外记录薄(野薄)上,作文字记录时,每条路线首页必须注明时间、地点、路线编号、目的任务、参加人员及分工、图幅编号、设计地质路线概况等,下页开始地质记录,地质点记录格式如下: 点号: D××× 点位:距×高点×°方位×米处或×高点×°方位与×高点×°方位交汇处或×河流转弯处、×公路分叉处、×高点上…… 坐标:X=……,Y=……,h=…… 点性(义):岩性界线点、岩性控制点、岩相界线点、构造(断层)控制点、蚀变矿化控制点、化石点、工程控制点…… 露头:人工、自然,好、较好、差 描述: (控制点)该点为×色(新鲜色)×状(构造)×化(蚀变)×粒(粒度)×(矿物)×岩(如:灰绿色厚层状硅化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浅肉红色块状弱褐铁矿化中粗粒二长花岗岩)。 风化面颜色、新鲜面颜色、结构、构造、矿物含量、粒度、成份、沉积岩碎屑磨园、分选情况、蚀变、矿化特征 岩层宏观特征:产状,岩性、产状或蚀变等在走向倾向变化特征。 (界线点)点南(根据路线走向)或点×方位为……(同控制点内容) 点北(根据路线走向)或点×方位为……(同控制点内容) 二者接触界线清楚,或接触界线被覆盖,界线不详……为断层或整合、不整合接触,接触界面特征。 接触界面产状:×°(倾向)∠×°(倾角) 各类样品采集情况、照片内容、位置、编号等要素均要记录清楚。 点间:沿路线走向地质体变化情况,或见夹层,如:距D××点×米处见×色(新鲜色)×状(构造)×化(蚀变)×粒(粒度)×(矿物)×岩或构造破碎带、蚀变带、矿化带等,厚×米,长×米,详细描述其特征、产状等,描述内容同地质点记录。 (工程控制点)该点为×老硐、探槽等×点(如起点),工程长、宽、深、方位、坡度等,主要目的是控制××,同时进行简要编录,做素描图,采集必要的样品。 遇特殊及典型地质现象或矿化蚀变应进行素描,素描图绘于野薄记录纸背面(有方格厘米网格),素描要简洁、明了,突出主要特征,并标注采样位置等。素描图样式详见图2-4。 ×工区D1020点厚层~块状状灰岩素描图 比例尺1:500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细则 一、1:1000地质剖面 (一)工作方法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2000—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剖面比例尺一般是填图比例尺的5—10倍。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一般采用全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即剖面地质点点位在分层处。同时要考虑地形的起伏情况。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1︰50000填图格式。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要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D-岩层真厚度; L-斜坡距 α-岩层真倾角 β-地层坡度角 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 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地质填图要求及规范

一、1:1000地质剖面 (一)工作方法 1.地质剖面测量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基础,因此在填图工作之前,测制1-2条完整的地质剖面,比例尺采用1:1000,用以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及构造,为1:10000地质填图服务。 2.剖面线应垂直地层走向布置,位置应选择在地层层序较齐全,相带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清楚,基岩出露较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为确保剖面的实测精度,剖面上的地层、矿层界线、构造线若被浮土掩盖,应予揭露。 3.实测剖面应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细致的观察描述,系统地采集标本,按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用半仪器法测制,采用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露宽度在1米以上者在图上应有表示,小于1米,具有特殊地质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用小红旗作标记。 6.地质记录内容应全面、准确,地质体产状及所采各种样品应按分队的统一格式标绘于剖面图相应位置上,并做文字记录。 7.根据实测地质剖面和其它地质工作所取得的各项地质资料建立较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岩层厚度,岩性、岩石组合特征,物质成份,岩相组合等。研究地层、岩石的含矿性,尽可能确定其时代,选定标志层,划分填图单元。

8.地质剖面图的内容和布局参照附图1。要加强导线平面图的绘制,绘制方法采用展开法,表示内容:导线、导线点、产状(可选择表示)、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层、断层、主要地物等。 9.进行地层厚度计算工作。用统一表格,采用下述公式计算。 D=L(sin α·cosβ·sinγ±cosα·sinβ) 式中:D-岩层真厚度; L-斜坡距 α-岩层真倾角 β-地层坡度角 γ-剖面线与地层走向线的夹角。 地形坡向与岩层倾角相反时用“+”,相同时用“-”。 10.随着剖面测制工作的进展,应加强室内整理工作,特别是当日整理、 文字记录补正、图件绘制及着墨。 11.编写剖面地质小结。内容为: (1)前言 a.剖面测制的目的; b.剖面线位置、方向、座标、长度、测制方法; c.工作起始、完成日期、工作单位及主要工作人员; d.完成主要工作量:剖面长度、标本、样品件数。 (2)地质成果

地质填图方法和注意的几个问题

地质填图方法和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地质填图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 1、地质填图的定义和作用 地质填图即地质测量,在预查、普查阶段是一种大面积的综合性金矿地质矿产调查工作,在详查、勘探阶段则是一种详细研究矿床地质,进行矿床评价勘探和资源/储量计算的基础工作。 定义:是运用地质理论和有关方法,全面系统地进行综合性的地质矿产调查和研究,查明工作区的地层、岩石、构造与矿产的基本地质特征,研究各种成矿规律和各种找矿信息进行找矿。 在普查阶段所进行的地质填图是普查找矿的一种手段。它侧重于对金矿及共生、伴生矿产的寻找,与区域地质填图的要求有所不同。 2、地质填图的基本任务 主要是收集、整理和研究地表地质现象,为成矿规律和成矿预测提供资料。它是各项地质工作包括勘查工程布署及物探、化探、水文地质工作的基础。地质填图工作搞的不好将影响整个地质工作的质量,但它又是与其他地质工作互为补充的。 3、不同地区地质填图的基本要求 (1)火山岩分布地区进行地质填图的基本要求 a查明火山岩的分布、查明火山活动的地质时代。 b全面研究火山岩的矿物、化学成分、结构、构造、形态、产状、厚度及其变化规律,对于海底火山喷发要划分喷发沉积类型(火山熔岩一碎屑岩类型或硅质岩类型)。 c详细研究火山角砾岩分布特征、熔岩厚度及其分布情况、火山碎屑沉积岩形成地段的分布情况。 d研究变质作用、构造或断裂与蚀变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关系。 e综合上述,结合物探、化探、重砂资料,总结成矿规律,预测成矿有利地段。 (2)对变质岩分布区进行地质填图的基本要求 a查明变质岩的分布,区分不同变质岩系和岩体,同时推定或确定其时代。 b研究岩系(岩体)内部构造,应特别注意从现在观察到的不同时期的复合构造现象中,去探索恢复早期的和原始的构造。当恢复有困难时,应利用全面综合的办法,包括区域地质构造一建造条件、变质岩的产状、接触关系、共生组合、变余结构和构造以及矿物一岩石化学分析资料的各种比较研究与图解分析的办法进行综合研究。 c当能恢复原岩时,根据对原岩的地质填图要求作必要的工作。 d了解或搞清变质岩地区的含矿层位和含矿建造,指出找矿前景或标志,查明矿产分布规律,为进行矿产预测指出方向。 4、地质填图人员的工作方法 为了更好的完成地质填图任务,要求地质填图人员努力做好下列工作: (1)要加强资料收集和综合研究: 资料收集和综合研究贯彻于整个地质工作的始终,而在地质填图工作中尤为重要。由于地质填图研究的对象主要是一个面,因此为收集资料和综合研究提供更好的场所。资料收集力求丰富、真实。综合研究要随着地质填图的进展逐日进行,随时总结,不得事后算总账。 综合研究应贯彻“双百”方针。学术上可以保留不同意见,可以提出各种设想。但在工作安排上要统一,不能各行其是。(2)地质填图要善于抓住整个地区或矿床中的主要地质特征,主要成矿规律及综合找矿标志,并深入研究,在图上突出表达。每个地区或矿床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研究方法及表达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3)在地质填图工作中,要根据需要配合一定的物探、化探、重砂工作及必要的轻型揭露工程。尤其是在大面积掩盖区及成矿物质的物理和化学特征适合的条件下,更需要有其他手段配合,以提高地质填图的精度。 (4)在地质填图中,对地质现象的认识不可能一次完成。不仅要在地质填图过程中,随时总结,逐步提高认识。还要根据各项勘查工程及物探、化探工作的进展情况,随时进行研究、补充、修正。精度较高的地质图一般都要经过多次修改才能完成。 (5)地质填图人员不仅要研究宏观现象,还要研究微观现象,对于重要的和系统的标本,应进行显微镜下观察。岩矿人员也要创造条件了解宏观现象,参与“实测剖面”。 (6)地质人员要钻研业务,熟悉一定的基础地质知识及本地区、本矿种的地质知识。

地质填图要求及规范

地质填图要求及规范 一、1:1000地质剖面 (一)工作方法 1、地质剖面测量:测制1—2条,比例1:1000,划分填图单元,研究地层和构造; 2、剖面线垂直地层走向,选择地层层序齐全,地层明显,构造简单,接触关系和标志层 清楚,基岩出露好,具有代表性的地段进行; 3、实测剖面逐层对岩石和地质矿产特征进行观察进行细致描述;层位地段采集标本,在 不同岩石类型分层采集一定数量的样品。 4、地质剖面采用半仪器法测制,定地质点的方法进行。分层距离用皮尺丈量,地质体出 露宽度在1米以上的在图上表示,小于1米的有特殊代表性的地质体放大表示。 5、实地分层界线作上标记。 6、地质内容记录:全面、正确、地质体产状;各种样品按公司统一格式标注剖面相应位 置,做到文字记录。 7、地质剖面图和工作范围内的地质工资料建立合理的地层层序,查明地层岩性、岩石组 合,物质成分,岩相组合;分析地层、岩石的含矿性,选定标志层,划分单元。 8、图的内容:采用展开法,导线、导线点、产状、地质界线、地层代号、含矿性、断层、 主要地物等。 9、10、当日室内整理野外填图的工作内容。 10、编写地质工作小结其内容 (1)、前言剖面测制目的;剖面线位置、方向、坐标、长度、测制方法;工作起始、完成日期、公司名称、工作人员;工作量:剖面长度、标本、样品件数。 (2)、地质成果 a、简述剖面测制矿区地层构造特征; b、地层描述; c、岩浆岩及脉岩描述 d、构造 e、详细描述矿产 f、新的见解

(3)存在的问题 (二)、工作质量 1、记录 (1)、记录格式、描述内容、顺序、记量、单位等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2)、地层分明、突出重点、语言精、概念清、字迹明; (3)、分层及层间合理、清楚; (4)、岩石定性及岩性描述; (5)、其他与矿体有关的特征添加描述; (6)、岩(矿)层产状记明、正确、与剖面吻合。 2、剖面图 (1)、标明比例尺和图例:按有关标准; (2)、剖面起点,界线终点及工作位置,地质等数据正确; (3)、柱状图按照有关规范内容齐全; 3、实地控制程度 尽量把地质点布置的密度与相应的矿区有关的地质图件比例尺相应; 4、采样 (1)、代表性取样适用的矿种、数量符合要求; (2)、方法和样品重量达到要求; (3)、规范要求采样,位置、编号、文字等清晰标记,图表一致; 5、室内资料整理 (1)、野外现场编录的内容清晰,做到不漏; (2)、联系有关部门,反馈的信息,及时标注、补充相关资料等内容; (3)、有关文字、图件每一项完成应提交,做到妥善保管; 二、地质填图 (一)、工作方法 1、用原1:10000地质地形磁测图裁集1:2000磁异常C3、C4,C5图做勘探首靶区,采用穿越法加追踪进行; 2、观测点用半仪器、Gps结合丁点交汇手图,室内电子上图; 3、在填图中有难于弄别的岩性做好素描、拍照等后定性,再填补; 4、填图中发现重要的地质体进行追踪;

填图要求

地质填图要求与方法 一、概述 ㈠地质填图又称地质测量。地质填图在固体矿产普查找矿工作中和矿床(区)评价工作中,是一项基本的,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工作手段。 ㈡地质填图矿产勘查全过程中,常采用的比例尺有1:25000、1:10000、1:5000、1:2000、1:1000五种。从使用的范围和目的出发,一般在普查找矿阶段。在物化探及重砂异常找矿中、在矿床(区)勘探期间的矿区外围找矿时,常使用1:25000、1:10000比例尺地质填图;在矿床(区)详查、勘探阶段,常进行1:5000~1:1000比例尺地质填图。 在确定矿区地质填图比例尺时,还必须综合考虑矿区范围的大小、矿体形态复杂程度、矿石质量或矿化均匀程度等因素,通常是当矿体形态较复杂、矿层厚度或矿石质量变化较大、矿化不均匀时,地质填图比例尺应适当放大。 ㈢布置1:25000、1:10000比例尺地质填图的目的,在于阐明测区地质构造和成矿地质条件,用以找矿和扩大矿床(区)远景。测区范围一般应包括:与已知矿床有地质联系的矿(化)点;找矿标志明显地段;各种找矿手段(包括地质、物化探、重砂等)的综合异常地段。 ㈣1:5000-1:1000地质填图是在矿床(区)普详查或勘探阶段进行,主要任务是:全面而详细研究矿床(区)地层、岩石、构造、矿体形态、规模、产状、矿石质量、矿石类型及其空间分布;研究矿体与围岩的关系及围岩蚀变等。为探矿工程布置、储量计算,为矿山设计和建设提供地表地质资料。测区范围通常局限于矿体和近矿围岩分布地段,但应包括探矿工程布置范围。 二、地质填图准备 ㈠资料收集:收集工作区内或大一些范围内有关前人工作成果资料。 1、测区内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方面的资料,如地层、岩石类型特征等。如果有包括测区的小比例尺地质图(1:10万或 1:20万等)也应收集。

地质填图规范

地质填图规范 篇一:地质填图规范 地质填图规范 1 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技术准备和实物准备,前者就是组织野外工作人员学习相关规范、堆积和经过批准的工作设计,了解目的任务和技术要求,收集工作区已有的各类资料,后者准备工作主要有:有野外用地形手图及清图准备;实测地质剖面及进行野外踏勘;组织野外工作人员;准备工具用品及各种记录表格。 收集或专业人员实测矿区大比例尺地形图供填图使用;当没有合适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时,在勘查早期,可用小比例尺图放大使用,如1∶1万精测图放大为1∶5千简测图或1∶2000草测图使用。 填图精度及地质点密度主要考虑勘查阶段及地质条件复杂程度: 预查阶段:一般草测,地质界线上的点距40至100米,岩性内部点点距100米左右。普查阶段:一般简测,地质界线上的点距35至70米,岩性内部点点距70米左右。 如某铁矿区1∶2000地质简测图中,沿铁矿层及正长岩界线上的点距一般在40米左右,而辉长岩体内部点距一般在70米左右。 对于宽度小于1米的矿体,有意义的地质体或标志层均需放大表示。 1.1 填图工具用品有

主要有挎包、讲义夹、相机、手持GPS、罗盘、放大镜、地质锤、三角板、量角器、计算器、文具盒、钢卷尺、符号笔、棉纸、样品袋、基点木(竹)桩。 1.2 填图用表格主要有 地质观察点记录表、地表及坑探工程采样记录表、矿区标本登记表、音相记录表、标本签、样品签 2 填图方法与技术要求 观察路线的布置是从实测地质剖面展开的。首先将实测地质剖面及确定的填图单元界线,断层线,侵入体界线,矿层顶、底板界线,产状等的位置,绘到野外用手图上。再从实测剖面两侧逐渐布置观察路线。 填图组一般由2—3人组成,组长全面负责填图工作,具体观察、记录、布样,组员主要负责定位、作图、取样等工作。 在矿区大比例尺填图中,对那些重要地质体,如标志层、矿体、矿化体、蚀变带、主要断裂等,应沿其走向进行追索控制。 2.1 穿越法填图 穿越法填图在中小比例尺填图中是主要方法。具体作法是:自实测剖面线为起点,按设计填图精度要求的路线距离,大致垂直岩层走向布置地质观察路线,线距既要考虑填图精度要求,也要考虑岩层出露情况。本方法主要适用于矿床地质条件较简单,岩(矿)层层位比较稳定的矿床或相变不大的矿床。 2.2 追索法填图 在矿区大比例尺填图中也常配合追索填图使用。具体作法是: 选择标志层、含矿层或矿体、蚀变带、主要断层(或断裂带)等,采用沿走向追索填图。观察路线一般采用“之”字形迂回布置,以控制其顶底界线和了解变化情况。 2.3 地质填图工作要点

地质填图实施方案

地质填图实施方案 地质填图是指利用地质调查和地质勘探成果,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将地质 信息准确地表现在地图上的工作。地质填图在地质资源勘查、工程地质勘察、环境地质调查和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为了保证地质填图工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制定一套科学的实施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一、前期准备工作。 在进行地质填图实施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首先要对填图区域的 地质背景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了解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岩性特征等情况。同时,还需要对填图区域的地貌特征、水系分布、植被覆盖等进行详细的调查。这些工作为后续的地质填图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和信息支撑。 二、填图方案设计。 在前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需要制定合理的填图方案。填图方案要根据填图区 域的地质特征和填图目的进行科学设计,确定填图的比例尺、图幅范围、填图内容和填图要求等。同时,还需要确定填图所需的调查方法、技术手段和填图人员的配备等。填图方案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填图工作的实际情况,确保填图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实地调查与资料整理。 在填图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详细的实地调查和资料整理工作。实地调查是获 取填图区域地质信息的重要手段,需要对地质构造、地层分布、岩性特征等进行详细的观测和记录。同时,还需要对地貌特征、水系分布、植被覆盖等进行详细的调查。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还需要对已有的地质资料和调查成果进行整理和分析,为填图提供必要的支撑和依据。 四、填图与成果表达。

在完成实地调查和资料整理后,需要进行地质填图和成果表达工作。地质填图 要根据填图方案确定的比例尺和图幅范围进行绘制,准确表现地质信息。同时,还需要编制填图说明书,对填图成果进行详细的说明和解释。填图成果要清晰、准确地表达填图区域的地质特征和地质信息,确保填图成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五、质量控制与评估。 在地质填图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质量控制与评估工作。质量控制是保证填图 成果质量的重要手段,需要对填图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和关键数据进行严格的把关和监控。同时,还需要对填图成果进行评估和检验,确保填图成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只有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评估,填图成果才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科学价值。 六、总结与改进。 地质填图实施完成后,需要对填图工作进行总结与改进。总结填图工作中的经 验和教训,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今后的填图工作提供借鉴和改进的方向。同时,还需要对填图成果进行归档和管理,确保填图成果的长期保存和有效利用。通过总结与改进,不断提高地质填图工作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为地质调查和勘探工作提供更加可靠的地质信息和数据支撑。 综上所述,地质填图实施方案是地质填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填图工作的 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填图方案,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填图实施,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填图成果,为地质调查和勘探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地质填图标准

1 预备工作 预备工作包括技术预备和实物预备,前者确实是组织野外工作人员学习相关标准、堆积和通过批准的工作设计,了解目的任务和技术要求,搜集工作区已有的各类资料,后者预备工作要紧有:有野外用地形手图及清图预备;实测地质剖面及进行野外踏勘;组织野外工作人员;预备工具用品及各类记录表格。 收集或专业人员实测矿区大比例尺地形图供填图使用;当没有合适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时,在勘查早期,可用小比例尺图放大使用,如1∶1万精测图放大为1∶5千简测图或1∶2000草测图使用。 填图精度及地质点密度主要考虑勘查阶段及地质条件复杂程度: 预查阶段:一般草测,地质界线上的点距40至100米,岩性内部点点距100米左右。 普查阶段:一般简测,地质界线上的点距35至70米,岩性内部点点距70米左右。 如某铁矿区1∶2000地质简测图中,沿铁矿层及正长岩界线上的点距一般在40米左右,而辉长岩体内部点距一般在70米左右。 对于宽度小于1米的矿体,有意义的地质体或标志层均需放大表示。 填图工具用品有 要紧有挎包、讲义夹、相机、手持GPS、罗盘、放大镜、地质锤、三角板、量角器、计算器、文具盒、钢卷尺、符号笔、棉纸、样品袋、基点木(竹)桩。 填图用表格要紧有 地质观看点记录表、地表及坑探工程采样记录表、矿区标本记录表、音相记录表、标本签、样品签 2 填图方式与技术要求 观看线路的布置是从实测地质剖面展开的。第一将实测地质剖面及确信的填图单元界限,断层线,侵入体界限,矿层顶、底板界限,产状等的位置,绘到野外用手图上。再从实测剖面双侧慢慢布置观看线路。 填图组一般由2—3人组成,组长全面负责填图工作,具体观察、记录、布样,组员主要负责定位、作图、取样等工作。

地质填图规范

地质填图规范 1 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技术准备和实物准备,前者就是组织野外工作人员学习相关规范、堆积和经过批准的工作设计,了解目的任务和技术要求,收集工作区已有的各类资料,后者准备工作主要有:有野外用地形手图及清图准备;实测地质剖面及进行野外踏勘;组织野外工作人员;准备工具用品及各种记录表格。 收集或专业人员实测矿区大比例尺地形图供填图使用;当没有合适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时,在勘查早期,可用小比例尺图放大使用,如1∶1万精测图放大为1∶5千简测图或1∶2000 草测图使用。 填图精度及地质点密度主要考虑勘查阶段及地质条件复杂程度: 预查阶段:一般草测,地质界线上的点距40至100米,岩性内部点点距100米左右。 普查阶段:一般简测,地质界线上的点距35至70米,岩性内部点点距70米左右。 如某铁矿区1∶2000地质简测图中,沿铁矿层及正长岩界线上的点距一般在40米左右,而辉长岩体内部点距一般在70米左右。 对于宽度小于1米的矿体,有意义的地质体或标志层均需放大表示。 1.1 填图工具用品有 主要有挎包、讲义夹、相机、手持GPS、罗盘、放大镜、地质锤、三角板、量角器、计算器、文具盒、钢卷尺、符号笔、棉纸、样品袋、基点木(竹)桩。 1.2 填图用表格主要有 地质观察点记录表、地表及坑探工程采样记录表、矿区标本登记表、音相记录表、标本签、样品签 2 填图方法与技术要求 观察路线的布置是从实测地质剖面展开的。首先将实测地质剖面及确定的填图单元界线,断层线,侵入体界线,矿层顶、底板界线,产状等的位置,绘到野外用手图上。再从实测剖面两侧逐渐布置观察路线。 填图组一般由2—3人组成,组长全面负责填图工作,具体观察、记录、布样,组员主要负责定位、作图、取样等工作。 在矿区大比例尺填图中,对那些重要地质体,如标志层、矿体、矿化体、蚀变带、主要断裂等,应沿其走向进行追索控制。 2.1 穿越法填图 穿越法填图在中小比例尺填图中是主要方法。具体作法是:自实测剖面线为起点,按设计填图精度要求的路线距离,大致垂直岩层走向布置地质观察路线,线距既要考虑填图精度要求,也要考虑岩层出露情况。本方法主要适用于矿床地质条件较简单,岩(矿)层层位比较稳定的矿床或相变不大的矿床。 2.2 追索法填图 在矿区大比例尺填图中也常配合追索填图使用。具体作法是: 选择标志层、含矿层或矿体、蚀变带、主要断层(或断裂带)等,采用沿走向追索填图。观察路线一般采用“之”字形迂回布置,以控制其顶底界线和了解变化情况。 2.3 地质填图工作要点 2.3.1 点位用GPS测量或根据特殊的地形、地物点确定并记录于地质点记录表上,地质点号不允许重复,可以有遗漏。 2.3.2 重要地质界线、点位及标本、各种样品采样要在实地标注。

地质填图标准

地质填图的标准 野外地质填图是整个地质工作中最基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地质工作之一,那么其技术要求、地质填图中的编录要求有哪些呢,请参照如下: 一、根据所确定的矿区填图单位,用穿越法、追索法 或二者结合的方法填图。 采用地质观察点、观察路线相结合的形式编录。同时辅以必要的探矿工程揭露,将地质界线等要素填绘在相应的地形图上。 填比例尺为1:25 000及1:10 000(矿区另有更大比例尺地质图)的地质图时,地质观察点及一般地质界线用半仪器法定位,矿层(体)等重要地质界线用仪器法定位;大型沉积矿床的1:10 000地质图及比例尺为1:5000、1:2 000及1:1 000的矿区地质图则均用仪器法定位。 填图所用的地形底图的精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填图的比例尺。还要防止野外手图及清图的图纸在工作过程中伸缩变形影响精度。 二、地质填图时对原始地质编录的要求 1、地质观察点和地质观察路线的原始地质编录可用活页记录表格或野外记录簿记录。使 用自动化制图系统时,可用数据采集代码作记录,路线上的地质现象及表上未包括的项目要作补充文字描述。编录内容除{实测地质剖面时,要仔细观察各种地质现象,测量各种数据并记录,主要内容是:岩石名称、岩石特征(颜色、风化特征、成分、结构、构造等);古生物及遗迹化石;蚀变及矿化现象;岩(矿)脉的岩矿石名称、岩性、穿插关系及产状、厚(宽)度;地质体及地质构造(褶曲、断裂、破碎带等)的产状、接触关系、垂直及水平方向上的变化等。原则可根据出露情况计算,也可直接测量。有意义的地质现象要作放大素描和补充描述,或用照片、录像等记录。}规定的以外,还应包括点号、位置、露头描述、路线上地质情况及地质界线在空间的连接等等。 2、地质图上的界线及断裂必须在野外实地连接,综合各种天然的和人工的露头观察资料,航片、卫片资料,物、化探资料,按实地走向连线,并明确标示实测和推测的界线。 掩盖面积大,仅有零星露头的矿区,要填露头分布图,露头边界用仪器法(矿部分)及半仪器法(非矿部分)定位,实地连接成图;如露头太小,可适当放大填在图上。

地质填图基本方法(最终稿)

地质填图基本方法 一、通过剖面测统一地质填图单元 在开展地质填图之前,必需建立统一的地质填图单元。此项工作主要是通过实测地质剖面研究建立地质填图单元。测制能控制全测区各时代地层的地层剖面、岩浆岩剖面变质岩剖面及构造地质剖面,划分出可供填图使用岩石地层单位(含火山岩)及岩浆岩单元和变质岩单元和构造单元(断裂和褶皱)。剖面必须部署在地质体露头良好和具有代表性的剖位测制。剖面测线尽可能垂直地层走向,夹角一般不要小于30º(特殊情况例外)。 (一)地层剖面 在无明显变质或浅变质沉积岩区,按1:5000精度测制主干地层剖面和辅助地层剖面。建立起工作区基本地层层序,尽可能开展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年代地层及层序地层的划分及沉积岩相和沉积盆地演化及地层含矿性的综合研究,并采集相关测试样品和古生物样品。研究区内至少有一条比较完整的地层剖面能对测区出露地层达到基本控制。当测区内剖面不能满足研究要求时,即应在相邻图幅补充测制剖面进行完善。辅助剖面测制重点主干补救主干剖面尚未很好解决的地质问题和控制岩相变化。 (二)岩浆岩剖面 岩浆岩剖面包括火山岩剖面和侵入岩剖面两部分。 火山岩剖面:具有岩浆岩剖面和地层剖面的双重特性,一般在地层剖面中部署,按岩浆岩研究要求观察研究并采集相应测试样品。由于火山岩的岩相变化较大,应尽可能性能部署辅助剖面控制。 侵入岩剖面:剖面部署一般垂直于岩体长轴和面理(或线理)方向测制。正确划分不同期次(或序次)侵入体,并进行相带划分,采集必要的岩矿标本、岩石化学、岩石地球化学及稀土和同位素年龄样品。对岩体侵入接触变质带要作重点研究。重点研究岩体含矿性及岩浆活动与成矿的关系。剖面比例尺大小据岩体大小和岩石和岩相复杂程度而定。大型岩体(大岩株和岩基)的剖面测制可用高精度GPS仪测量数据定位成图。 (三)变质岩剖面 变质岩剖面包括有区域变质岩、接触变质岩和动力变质岩三个部分。在各条地质剖面测制过程中,均应有变质岩剖面的研究内容。 1. 区域变质岩部份:由沉积岩形成的低级区域变质岩不设置单一的变质岩剖面,变质岩研究随地层剖面测制进行;由沉积岩形成的中-高级区域变质岩,在难于恢复原始地层层序时,应加强变质岩的叠加变质作用和多期变质作用、变质相带划分及含矿性研究;由岩浆岩组成变质岩部份:浅变质岩原则上在岩浆岩剖面测制过程进行;中深变质程度的岩浆岩应设置变质岩剖面作变质岩的深入研究。 2. 接触变质岩部份:剖面研究随岩浆岩剖面测制一次性完成(含内、外接触带),据岩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细则

1:10000地质填图工作方法细则 二、1:10000地质填图 (一)工作方法 1.1:10000地质草测采用追索法为主,结合穿越法进行。观测点插统一编号的小红旗作标记,点线密度不作具体要求,地质点密度为20—40个/km2(其它比例尺工作要求见下表),以能合理控制主要地质体为目的。对矿化、构造蚀变带等重要地段视具体情况适当加密,以准确反映其特征。 2.观测点用半仪器法交汇于手图上,并按观测点的地质意义实地勾绘成图,在地质、构造线转弯处要定点控制。 3.填图中,对较难辩认的岩石、矿石及其它构造现象须及时采集标本进行鉴定或研究,对具有重要意义的地质现象应做素描或照相。 4.对重要的地质体、构造、接触带、含矿层、矿化蚀变带等须沿走向追索,必要时采用槽探工程予以揭露。 5.填图时,对大于20米的地质体应标绘于图上,对小于20米具有意义的地质体应放大表示。 6.地质观察点的记录内容及格式: 观察记录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工作,因此,应根据各点的具体情况详尽描述、重点突出,充分收集第一性资料。 其内容及格式见附录 7.地质点的分布应均匀地布设,但应视具体情况而定。野外记录要求单点描述,不得合并。 8.每天外业工作结束后,须及时校对记录和手图,对采取的各种样品及时核对、登记外送,完成手图着墨、转点以及野外记录本中所有数据的着墨工作。 9.要加强野外手图、实际材料图和地质清图的日常整理,及时着墨。同时,要在地质图上编绘主要地质剖面图. 10.要加强地质填图的室内整理工做,特别是文字记录补正、图件整饰着墨等。 11.编写地质填图总结。 其内容如下: (1)概况 a.目的任务 b.交通位置和自然地理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野外填图工作细则 背景 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对地质勘察的需求日益增加。天然气、煤矿、水 利工程等重要领域都需要进行地质勘察。而对于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领域的勘察,野外填图工作是最为关键和基础的一环。 填图内容 •基础地形图:主要包括路线、地形、水系等基本地貌特征。 •水文地质图:主要包括各种地下水文地质信息,包括泉眼、井口、岩溶、地下水位等。 •工程地质图:主要包括路线上的各类地质工程问题,如岩层结构、软弱带、岩溶等。 •环境地质图:主要包括地下水、土壤污染等环境地质问题。 填图步骤 1.基础地形图制作:在路线上展开足够的调查,记录高程、日照、坡 度、植被等基本特征,利用各类现代技术完成数据收集、整理、绘制等过程。 基础地形图的精度、清晰度直接关系到后续工作的标准化和高效化。 2.水文地质图制作:根据基础地形图,沿路钻取地质样品,规避潜在 的危险因素,记录泉眼、井口、岩溶、地下水位等水文地质信息。各种类型的水文地质信息需要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在图上,切记不可混淆,准确无误。 3.工程地质图制作:根据路线规划情况,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调查路线 沿线地质状况,包括岩层结构、软弱带、岩溶等各种工程地质信息,对于易发生诸如滑坡、地裂、地陷、泥石流等灾害的地段,要特别加以关注,详加标注。 4.环境地质图制作:根据地表环境特征和调查采样现场分析结果,确 定污染地点和分布特征,绘制各种类型的环境地质图,用不同的符号标注不同类型的污染物质,分类详细。 填图要点 1.勘察与填图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工程铺设的成功,因此要求勘 察和填图时要创建一个细致、有条不紊的流程,并要求对每张图要分别保留档案备查,以保留完好记录,防范因工程问题造成的财产和环境损失。 2.图绘制符号应明确、准确,便于理解,所用笔画线条宽度、颜色应统 一。当有多种符号用于标明某一现象或地质特征时,应给予详细的注释,以免引起歧义。 3.现代勘察技术不停更新和发展,宋体(chinse)填图的技术和手段也 在不断完善,勘察人员在野外填图中对于新技术及新工艺不断进步,对于减小

地质填图规范

地质填图规范

地质填图规范

地质填图规范 (2010-04-21 20:18:31) 地质填图 1 准备工作 准备工作包括技术准备和实物准备,前者就是组织野外工作人员学习相关规范、堆积和经过批准的工作设计,了解目的任务和技术要求,收集工作区已有的各类资料,后者准备工作主要有:有野外用地形手图及清图准备;实测地质剖面及进行野外踏勘;组织野外工作人员;准备工具用品及各种记录表格。 收集或专业人员实测矿区大比例尺地形图供填图使用;当没有合适的大比例尺地形图时,在勘查早期,可用小比例尺图放大使用,如1∶1万精测图放大为1∶5千简测图或1∶2000草测图使用。 填图精度及地质点密度主要考虑勘查阶段及地质条件复杂程度: 预查阶段:一般草测,地质界线上的点距40至100米,岩性内部点点距100米左右。 普查阶段:一般简测,地质界线上的点距35至70米,岩性内部点点距70米左右。 如某铁矿区1∶2000地质简测图中,沿铁矿层及正长岩界线上的点距一般在40米左右,而辉长岩体内部点距一般在70米左右。 对于宽度小于1米的矿体,有意义的地质体或标志层均需放大表示。 1.1填图工具用品有 主要有挎包、讲义夹、相机、手持GPS、罗盘、放大镜、地质锤、三角板、量角器、计算器、文具盒、钢卷尺、符号笔、棉纸、样品袋、基点木(竹)桩。 1.2填图用表格主要有 地质观察点记录表、地表及坑探工程采样记录表、矿区标本登记表、音相记录表、标本签、样品签 2 填图方法与技术要求

观察路线的布置是从实测地质剖面展开的。首先将实测地质剖面及确定的填图单元界线,断层线,侵入体界线,矿层顶、底板界线,产状等的位置,绘到野外用手图上。再从实测剖面两侧逐渐布置观察路线。 填图组一般由2—3人组成,组长全面负责填图工作,具体观察、记录、布样,组员主要负责定位、作图、取样等工作。 在矿区大比例尺填图中,对那些重要地质体,如标志层、矿体、矿化体、蚀变带、主要断裂等,应沿其走向进行追索控制。 2.1穿越法填图 穿越法填图在中小比例尺填图中是主要方法。 穿越法填图具体作法是: 自实测剖面线为起点,按设计填图精度要求的路线距离,大致垂直岩层走向布置地质观察路线,线距既要考虑填图精度要求,也要考虑岩层出露情况。本方法主要适用于矿床地质条件较简单,岩(矿)层层位比较稳定的矿床或相变不大的矿床。 2.2追索法填图 在矿区大比例尺填图中也常配合追索填图使用。 具体作法是: 选择标志层、含矿层或矿体、蚀变带、主要断层(或断裂带)等,采用沿走向追索填图。观察路线一般采用“之”字形迂回布置,以控 制其顶底界线和了解变化情况。 2.3地质填图工作要点 2.3.1 点位用GPS测量或根据特殊的地形、地物点确定并记录于地质点记录表上,地质点号不允许重复,可以有遗漏。 2.3.2 重要地质界线、点位及标本、各种样品采样要在实地标注。 2.3.3 标本及样品要在现场编号并填写标本签、样品签、标本登记表、采样登记表(填写的标本、样品编号可以同于地质点号)。 2.3.4 点位、界线、产状应在现场展绘在手图上。 2.3.5 凡是经过对比,可以初步确定的界线位置,应及时在野外勾绘,勾绘时注意地形与地质体的关系(V字型法则),注意断层的先后关系和不同岩类的地质特征。

1-1万地质填图规范

1-1万地质填图规范 篇一:1-13地质填图工作质量要求a 1,13 地质填图工作质量要求 (川冶勘函[2003]160号) 1、范围 本要求规定了固体矿产地质勘查中地质填图工作的目的任 务、一般要求、比例尺选择、不同比例尺地质观测研究程度等。本要求适用于固体矿产勘查各阶段地质填图工作设计、实施、 原始资料检查、成果验收等质量评估的依据。 2 依据 本要求参考了下列文件: 2.1 地质部1963年颁发的《固体矿产普查工作规范(草案)》; 2.2 四川冶金地质勘探公司1982年《冶金地质勘探工作定额》; 2.3 吉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1975年《地质测量质量要 1 求》; 2.4 中国地质调查局2002年《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细则》(征求意见稿); 2.5 GB/T 13908,2002《固体矿产地质勘规查范总则》。 3 地质填图的目的任务和一般要求 地质填图是固体矿产勘查的一项基本工作方法,它为研究工 作区地质构造、成矿控制因素及矿产分布规律提供基础图件。不论哪种比例尺的地质填图,都应以地质观察为基础,其精度要求

按不同比例尺地质测量规定要求。比例尺的选择应以规床规模、形态复杂程度以及各勘查阶段的要求为依据。大比例尺地质填图是为矿产勘查、矿山建设设计服务的。地质点要布设在界线上或有特殊意义的部位,对于薄矿体(层)、标志层及其他有意义的地质现象,必要时应扩大表示。 4 各勘查阶段地质填图比例尺的选择 2 4.1 预查阶段:对有希望的地区,应选择几条路线,进行比例尺为1:50000或1?25000的路线地质踏勘。在尚未开展1:50000 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地区,应开展1?50000专项地质调查工作。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2003-12-12发布、实施 ?293? 4.2 普查阶段:通过1?25000,1?50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和 露头检查,对区内成矿地质条件达到大致查明程度。通过1? 10000~1?2000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大致查明主要矿体特征。 4.3 详查阶段:通过1?10000,1?2000比例尺地质填图,基本 查明成矿地质条件,描述矿床的地质模型。 4.4 勘探阶段:通过1?10000,1?2000(必要时,可用1?1000, 1?500)比例尺地质填图,加密各种取样工程及相应的工作,详细查明成矿地质条件及内在规律,建立矿床的地质模型。 3 5 地质剖面测量 5.1 地质剖面是研究地层、岩体、构造及矿产的基本资料,根据实测地质剖面资料划分填图单元,是地质填图工作的前提。

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第一章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准备工作 1、收集有关资料 2、野外地质踏勘 、实测地质剖面 建立地层层序,确定填图单元基本掌握: 地质剖面布测、分层、记录描述、填表和手标本、样品采集方法,层厚度计算方法,层剖面图和柱状图绘制方法,编写地质剖面小结。 1、剖面位置的选择和比例尺的确定 2、实测地质剖面要求 3、观察记录和描述方法各种地质体和地质现象,如岩性变化、出露宽度、地质体产状、断层、 节理、褶曲要素、矿体、接触关系、蚀变类型等仔细观察,还应对剖面上有意义的地质现象、地貌、古生物层位、矿化现象进行描述。 4、绘制实测剖面图 5、绘制柱状图 6、编写剖面小结 ①剖面测制日期、参加人员分工 ②实测现象、目的、比例尺、剖面长度、各种样品采集数量 ③剖面自然露头情况、工程布置及工程量 ④简述岩石地层单位或岩石单元及构造地质特征,如岩性成分、结构、构造、岩相、厚度 (宽度)、蚀变类型、断裂、褶皱、沉积韵律等特征。 ⑤所测地质体的时代顺序、接触关系。 ⑥剖面解决的主要问题以及尚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方法 7、确定填图单元明确各地质填图单元的地质意义及特征,作为填图的基本单元及填图依据。 第二章野外地质填图 本阶段主要任务:进行路线地质调查,研究地质体的空间形态,相互关系和变化。填制1:10000 的地质图 一、观察线与观察点的布置原则 1、路线布置以穿越法为主,穿越路线斗争以“U ”字型为主布置,对主要地质体、接触带、矿化蚀变琏、标志层等,适当布置,沿走向追踪路线。 2、观察点的密度和布置 复杂区:线距点距:100m ①地质条件复杂,成矿有利地段线距、点距应适当加密 ②岩性单一、岩石出露较宽的地区,应定岩性控制点 3、观察点的布置原则 以能控制各种地质界线和地质要素为原则: 一般布置于地层分界线,不同岩石的接触界线、标志层、侵入岩的边界及接触带。不整合界面(岩相分界线),断裂构造处,褶皱构造的转折处,构造要素测量处,矿化蚀变带一定的观察点。 观察点位置应准确地填绘在野外的地质图上,进行编号,其号码与记录本、素描图、标本等号码要一致。 二、地质观察记录 1、地点指当天驻地

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1 规范引用 GB/T 13908-2002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规范总则 DZ/T 0078-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 DZ/T 0079-1993 固体矿产勘查地质资料综合整理综合研究规定 DD2006- 01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试行)(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技术标准) 2 地质填图 按工作区划分的岩性填图单元,采用穿越法及追索法,用地质观察点、线结合的形式,辅以少量探矿工程揭露,将各地质界线等要素填绘在地形图上。 3 准备工作 3.1 准备工作区地形图 工作区地形图可以收集或由专业人员实测,地形图的精度应符合工作区设计要求,比例尺应大于或等于填图比例尺。如果收集不到与工作区填图比例尺相当的地形图,可以用较小比例尺地形图放大后使用(1:50000的采用1:25000的地形图;1:10000的可以由1:50000的地形图放大校正后即可,1:2000的地形图需要实测)。 3.2 其它用品 还需要准备地质锤、罗盘、放大镜、照相机、手持GPS、记录本、自检互检表、采样登记表、三角板、量角器、铅笔、碳素笔、红色中性笔、绿色中性笔、图夹、样袋、钢卷尺、白色胶布、记号笔、红布条、红色油

漆、毛笔等。 3.3 罗盘校正 野外工作前要统一罗盘精度,根据1:5万地形图给出的参数校正磁偏角,我国一般均为北偏西,刻度盘逆时针旋转坐标纵线与磁子午线的夹角即可。罗盘水泡都能居中后固紧螺丝即可。罗盘每月检查校正一次,项目组填表登记备查(罗盘校验表见附表)。 3.4 GPS校正 野外观察点定位采用手持GPS定位,使用前统一到国家三角高程控制点(至少三个)或采用国家三角点引入的控制点(至少三个)做统一精度校正,在同一点保持各组GPS读数的一致性。每个月应在控制点对GPS 进行校验1-2次,以保证定点精度,校验后应填表登记备查(GPS校验表见附表)。地质点标定的误差标在图上不大于1mm(不同比例尺有不同的误差标准,如1:1万误差小于10m;1:2千误差小于2m)。全部保留GPS 航点并存档备查。 3.5 踏勘 针对拟定的工作重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矿区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地质人员,对测区进行踏勘和实测剖面,并在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统一填图单元、统一野外岩矿石命名、划分填图方法和要求、统一图式图例。 3.6 人员组成 填图组一般由2人组成。 4 填图方法与技术要求 4.1 地质路线布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