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治疗药物监测的概念

治疗药物监测的概念

治疗药物监测的概念

治疗药物监测(TDM)是指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通过实验室手段对患者的血液、尿液或其他生物样本进行检测和分析,以评估药物治疗效果、优化药物剂量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一种方法。治疗药物监测的概念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逐渐成为临床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治疗药物监测的概念

治疗药物监测是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患者的生物样本进行检测和分析,了解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从而评估药物治疗效果、优化药物剂量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根据个体差异和药物代谢特点,为患者量身定制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二、治疗药物监测的应用范围

治疗药物监测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抗凝药物等各类药物治疗的监测。通过对药物治疗过程中的血药浓度、药代动力学参数以及其他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药物代谢情况、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调整药物剂量、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等。同时,TDM还可以为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

三、治疗药物监测的方法和技术

治疗药物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包括血药浓度检测、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生物样本预处理等。其中,血药浓度检测是TDM

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对血液样本中的药物浓度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药代动力学参数则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特点、药物作用机制和药物间相互作用等。生物样本预处理则是对生物样本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过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治疗药物监测的意义和价值

治疗药物监测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通过TDM可以了解患者的药物代

谢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更加合理的给药方案,从而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2.优化药物剂量:TDM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药物代

谢情况和药代动力学参数,优化药物剂量,避免剂量过高或过低导致的不良反应或治疗效果不佳。

3.预防药物不良反应:通过TDM可以了解患者对药物的

耐受性和不良反应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4.个体化治疗:TDM可以帮助医生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

和药物代谢特点,为患者量身定制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实现个体化治疗。

5.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TDM可以为新药研发和临床试

验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帮助医生了解新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之,治疗药物监测是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药物代谢情况和个体差异,制定更加合理的给药方案,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安全性。随着医药科技的发展和治疗理念的转变,TDM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药物治疗监测与评价

药物治疗监测与评价 药物治疗在现代医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保证药物的疗效 与安全性,监测与评价成为了必要的措施之一。本文将探讨药物治疗 监测与评价的意义、方法以及在不同药物类别中的应用。 一、药物治疗监测与评价的意义 药物治疗监测与评价旨在监测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药物的浓度或 效果,以确保药物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并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通过监测与评价,医生可以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提高治疗效果,并避 免潜在的药物相关风险。 二、药物治疗监测与评价的方法 1. 血药浓度监测 血药浓度监测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样本中的药 物浓度来评估患者的药物代谢情况。血药浓度监测常用于具有明确治 疗指南的药物,如抗癌药物、抗生素等。根据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医 生可以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 药物疗效评价 药物疗效评价是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以及相关生理指标来评估药物 治疗的效果。常见的疗效评价方法包括症状缓解评估、影像学检查、 生化指标监测等。通过药物疗效评价,医生可以了解患者对药物的反 应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 不良反应监测 药物治疗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风险,因此不良反应监测至关重要。医 生需要仔细观察患者在药物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过 敏反应等,并及时采取措施减轻不良反应的影响。此外,通过不良反 应的监测,还可以评估药物剂量的安全性,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三、药物治疗监测与评价在不同药物类别中的应用 1. 抗生素 抗生素是常见的用于治疗感染的药物。在抗生素的治疗中,血药浓 度监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适当的剂量,以达到药物在体内的最佳浓度,并尽可能避免耐药性的发展。同时,不良反应监测有助于及早发现并 处理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提高治疗的安全性。 2. 心血管药物 心血管药物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血压监测 是心血管药物治疗中常见的监测手段,医生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血压 情况来评估治疗效果并调整药物剂量。此外,心电图检查等方法也可 以评估心脏功能的变化,提供药物治疗的依据。 3. 抗癌药物 抗癌药物治疗是肿瘤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血药浓度监测在抗 癌药物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以帮助医生确定适当的剂量,以达到 最佳的治疗效果。此外,对于不同类型的肿瘤,医生还需要通过相关

临床药物监测与药物疗效评估

临床药物监测与药物疗效评估在医学领域中,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临床药物监测作为一种系统的方法,能够提供药物治疗的实时数据, 并评估药物疗效的好坏。本文将对临床药物监测以及药物疗效评估进 行探讨。 一、临床药物监测的定义与意义 临床药物监测(Clinical Drug Monitoring,CDM)是指通过检测和 分析患者体内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CDM可以帮助医生调整用药方案,保证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获得最佳的 疗效,并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通过对患者血药浓度、药物代谢 产物以及其他相关指标的监测,CDM能够实时了解药物在患者体内的 动态变化,为临床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二、临床药物监测的目的 1. 个体化用药调整:不同患者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存在差异。通过 监测患者的血药浓度,可以判断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是否在理想范 围内,从而为个体化用药调整提供依据。 2. 药物相互作用评估: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药物浓度的升 高或降低,进而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通过监测患者的血药浓度,可以及时发现和评估药物相互作用的潜在风险。

3. 药物安全性评估: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与其安全性密切相关。一些药物具有治疗剂量和毒副作用之间的窗口效应,因此需要进行监测和评估,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三、药物疗效评估的方法 1. 血药浓度监测:血药浓度是药物疗效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样,测定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可以获得药物在患者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参数,进而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 2. 药物代谢产物监测:有些药物在体内代谢产生的产物具有更长的半衰期,可以作为药物疗效的指标。通过监测药物代谢产物的浓度,可以更准确地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3. 其他相关指标监测:除了血药浓度和药物代谢产物的监测外,还可以结合其他的生化参数、临床指标等进行综合评估。比如,在抗凝治疗中,可以监测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等参数,来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四、临床药物监测的应用领域 临床药物监测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心血管疾病治疗:临床药物监测在抗心绞痛、抗高血压、抗心律失常等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监测药物浓度,调整用药方案,可以提高疗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治疗药物检测的概念

治疗药物检测的概念 治疗药物检测是指通过各种检测方法和技术,对患者使用的治疗药物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治疗药物检测是临床药学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可以提供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案,指导药物使用,确保病人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治疗药物检测可以涵盖多个方面,包括药物浓度检测、药物代谢检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药物浓度检测是指通过测定患者体内药物的浓度来确定其药物剂量是否合适、药物浓度是否在治疗范围内。药物代谢检测是指检测患者体内药物的代谢情况,以帮助药师或医生了解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并根据个体差异调整药物剂量。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是指检测患者在使用药物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从而及早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 治疗药物检测的目的是为了优化患者的药物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具体来说,治疗药物检测可以帮助医生调整药物剂量,确保药物浓度在治疗范围内,避免药物过量或过低造成的不良效果。此外,药物代谢检测可以帮助医师了解患者的个体差异,根据个体化的特点调整药物剂量,提高治疗效果。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可以及早发现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降低患者的安全风险,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治疗药物检测的方法和技术多种多样,常用的包括生化分析、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质谱法等。生化分析是一种常见且经济实用的检测方法,通过检测患者体液中的特定物质浓度来判断药物的剂量和疗效。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气相色

谱法是一种能够测定药物成分浓度的分析方法,通常结合质谱法能够测定药物代谢产物,帮助了解药物的药代动力学。质谱法是一种精密灵敏的分析方法,能够准确测定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浓度,逐渐成为药物检测的主流方法。此外,还有分子生物学方法、免疫分析方法等也常用于治疗药物检测中。 治疗药物检测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首先,在个体化药物治疗中,根据患者的基因型、临床指标等特征进行药物检测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其次,治疗药物检测可以帮助医生监测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避免临床应用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再次,治疗药物检测可以衡量药物浓度,使药物治疗更加准确和科学,增加治疗的成功率。最后,治疗药物检测还可以提高患者对药物治疗的依从性,提高疗效。 总之,治疗药物检测是指通过各种检测方法对患者使用的治疗药物进行监测和评估的过程。它可以帮助医生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调整药物剂量,确保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一方面,治疗药物检测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另一方面,它也是提高临床药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有助于临床药学的发展和推广。

治疗药物监测

治疗药物监测 治疗药物监测(1)概念掌握(2)工作内容了解(3)范围掌握 一、概念(记住缩写)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TDM 是临床药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采用现代分析测定技术,定量测定生物样品中的药物或其代谢物的浓度,并将所得的数据以药动学原理来探讨体液中药物浓度与药物疗效和毒性的关系,制订合理的给药方案,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提高药物的疗效,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同时也为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和处理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TDM历程如下(了解): 治疗决策→处方剂量→初剂量设计→调剂→给药→观察→抽血→血药浓度监测→药动学处理→调整给药方案 二、工作内容 (一)实验室的工作内容 1.血药浓度的测定 多种药物的测定 一种药物的多种测定方法 在测定中注意质控 2.数据的处理(峰谷浓度法) 峰浓度谷浓度剂量给药间隔 预期预期不变不变 高高减少或不变增加 低高增加增加 低低减少或不变减少 高低减少减少 高预期减少不变

3.结果的解释 在取得异常结果时,应该分析原因,提出造成异常的可能原因及处理意见。 4.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 在进行常规TDM情况下,实验室还可结合临床特点开展多种科研,如疾病对药物处置的影响、活性代谢物、药物相互作用等研究。 (二)TDM的咨询服务 一般可分为二类: (1)简单测定和报告测定结果 (2)提供测定结果,解释结果,设计个体化给药方案 TDM咨询服务的内容:两个层次 初级: (1)向临床提供合适的抽血时间 (2)提供病人可接受的治疗浓度范围 (3)影响所报告浓度的病理因素 (4)药代动力学参数 (5)测定结果的精确度 高级: (1)推荐给药剂量、剂型、给药间隔 (2)其他咨询服务:下一步合适的抽血时间、预期的血药浓度范围、治疗中有可能影响血药浓度的病理生理变化等。 三、适用范围(理解并掌握) 1.治疗指数低/治疗窗窄、毒性大的药物 常见于:地高辛、洋地黄毒苷、锂盐、茶碱、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免疫抑制剂及某些抗心律失常药(如利多卡因、奎尼丁)等等。 治疗指数:是指药物的最低中毒浓度与最低有效浓度之比值,药物治疗指数越高表明药物越安全。 治疗窗:产生治疗效应的药物浓度范围。 2.中毒症状容易和疾病本身的症状混淆的药物 (1)苯妥英钠中毒引起的抽搐与癫痫发作而引起的抽搐不易区别; (2)地高辛、普鲁卡因胺控制心律失常时,药物过量也可引起心律失常,亦难于区别; 3.临床效果不易很快被觉察的药物 (1)特别是那些用于预防某些慢性发作性疾病(如癫痫)的药物。 (2)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苯妥英、苯巴比妥、丙戊酸;茶碱;抗心律失常药。 4.具有非线性药动学特征的药物 非线性药动学指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率常数与剂量有依赖关系,即剂量与血浓度间不呈线性关系,当剂量稍有增加,可能使血浓度明显上升,半衰期明显延长,必须进行血浓度监测。常见于苯妥英钠,茶碱、普萘洛尔等。

治疗药物监测的实施步骤

治疗药物监测的实施步骤 导言 治疗药物监测是对患者在接受特定治疗药物时的疗效、用药安全等方面进行监 测和评估的过程。这一步骤对于确保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减少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实施治疗药物监测时,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和原则,本文将介绍治疗药物监测的实施步骤,以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进行治疗药物的监测工作。 步骤一:制定监测计划 1.确定监测目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药物的特点,确定监测的 具体目标,如疗效评估、副作用监测等。 2.确定监测时间点:根据治疗药物的作用和药物动力学的知识,确定监 测的时间点,如服药后的特定时间点、周期性监测等。 3.确定监测方法:根据监测目标和现有的监测手段,确定监测所使用的 具体方法,如实验室检测、临床评估等。 步骤二:收集基线数据 1.收集患者个人信息: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史以及用药情况等。 2.进行基础实验室检测:根据治疗药物的特点,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测, 如常规血液检查、肝功能检查等。 步骤三:建立监测机制 1.建立患者档案:将患者的相关信息和监测结果记录在患者档案中,便 于随时查看和比较。 2.确定监测频率:根据治疗药物的特点和监测的需要,确定监测的频率, 如每周、每月等。 3.分工合作:在治疗药物监测的过程中,多学科之间需要进行紧密的合 作,明确各个人员的职责和协作方式。 步骤四:执行监测计划 1.进行监测工作:按照预定的监测时间点和方法,进行监测工作,如实 验室检测、临床评估等。 2.记录监测结果:将监测结果记录在患者档案中,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 完整性。 3.分析监测结果: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判断疗效和安全性,并及时采 取相应的措施。

治疗药物监测88271

治疗药物监测(TDM)是对治疗指数窄、毒性作用强、个体差异大的药物,测定其血液或其他体液中的药物浓度,根据药动学原理制订个体给药方案。血药浓度监测是以药代动力学原理为指导,分析测定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用以评价疗效或确定给药方案,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提高药物治疗水平,达到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的用药。当前临床经常使用的药物中,需要进行监测的药物大致有几十种,常见监测品种为:庆大霉素、阿米卡星、奈替米星、妥布霉素、万古霉素、氯霉素、环孢霉素A、他克莫司(FK506)、卡马西平、苯妥英、苯巴比妥、戊巴比妥、扑米酮、丙戊酸、地高辛、甲基地高辛、洋地黄毒苷、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N-乙酰普鲁卡因胺、奎尼丁、丙吡胺、阿米替林、丙米嗪、锂盐、甲氮蝶呤等。 本题考查药物基因组学的基本知识。前体药物是通过代谢为活性产物后发挥药效的,慢代谢(PM)型可能无效,超速代谢(UM)型则可能发生中毒 根据药物基因组学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根据药物代谢酶的变异可分为正常代谢型,也称快代谢型(EM);慢代谢型(PM);中间代谢型(IM)和超速代谢型(UM)。推荐治疗剂量(前药除外)只适用于EM型患者;PM型患者需减量,否则易发生中毒;UM 型患者可能无效;IM型患者需密切注意临床表现或监测药物浓度,适时调整剂量。前体药物是通过代谢为活性产物后发挥药效的,则慢代谢(PM)型患者可能无效,而超速代谢(UM)型患者则可能发生中毒。 规避可缩短华法林作用时间的联合用药许多药可与华法林发生相互作用,产生拮抗而影响华法林的疗效和缩短作用时间,在治疗期间应予规避,酌增剂量。包括有:①抗菌药物(双氯西林、萘夫西林、灰黄霉素、利福平、甲硝唑、磺胺)。 ②抗癫痫药(扑米酮、卡马西平、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异戊巴比妥)。③抗肿瘤药(环磷酰胺、硫唑嘌呤、安鲁米特、巯嘌呤)。④催眠药:水合氯醛、氯氮草、地西泮。⑤糖皮质激素。⑥利尿剂(氯噻酮、螺内酯)。⑦非甾体抗炎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保泰松)。⑧抗甲状腺药(丙硫氧嘧啶、甲巯咪唑)。⑨抑酸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⑩其他(别嘌醇、莫雷西嗪、奎尼丁、氯贝丁酯、维生素K、雌激素、避孕药、氟哌利多、维生素C、曲唑酮等)。 需要确定某个具体患者的药动学参数,取样点不得少于10个,时间段为3~5个半衰期,其中吸收相、平衡相不得少于3个点,消除相至少4~6个点。 通常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普通感冒、麻疹、水痘等病毒性疾病,昏迷、休克、中毒、心力衰竭、肿瘤、应用糖皮质激素等。 】:(1)长期使用某药物而进行的定期监测,需要测定的是稳态浓度,应是在用药后至少5个半衰期以后取样。如果是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的药物通常需要分别测定稳态的峰浓度和谷浓度。 (2)需要确定某个具体患者的药动学参数,取样点不得少于10个,时间段为3~5个半衰期,其中吸收相、平衡相不得少于3个点,消除相至少4~6个点。(3)患者l临床表现类似中毒症状,此时需要测定的是药物的峰浓度,如中毒情况紧急可随时取样以明确诊断。

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意义

治疗药物监测的临床意义 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简称TDM)是二十世纪中后期在临床医学领域内崛起的一门边缘学科,其目的是通过测定血液或其它体液及组织器官中药物的浓度,了解药物的体内过程,并利用药代动力学的原理,确定给药剂量,使给药方案个体化,以提高药物的疗效,避免或减少毒副反应,同时也为药物过量中毒的诊断和处理提供有价值的实验室依据。 早在1927年科学家Wuth就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建立了为精神病患者检测血清内溴化物浓度的试验。发达国家的医院早在30多年前就相继建立了TDM研究室,其中抗癫痫药物TDM就是开展最早、最典型而且卓有成效的例子。1983年后,我国卫生部也要求有条件的医院开展治疗药物监测并将其列为常规项目开展。但我国医院治疗药物监测的兴起还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临床医疗技术、临床药物治疗学、临床药理学和先进分析仪器和技术的迅猛发展而普及起来的,并在不同治疗领域拓宽和加深。现在对免疫抑制剂(环孢素等)、抗癫痫药、抗精神病药物、抗肿瘤药物、抗艾滋病药物等根据临床需要都可开展检测;TDM也应用于新生儿和孕妇、药物滥用者等。 需要进行监测的药物主要有以下特点: 1)治疗指数低,安全范围窄,治疗浓度范围与中毒浓度很接近,如地高辛。 2)药物无一明显的、可观察的治疗终点或指标,无及时的、易观察的、可预知疗效的临床指标去调整剂量,如抗癫痫药物。 3)剂量、药物作用之间的关系不可知,同一剂量,不同患者可出现有效、无效、中毒等不同反应,如苯妥英钠。 4)药物中毒与无效时均危险,如抗排异药物。 5)药物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中毒之间有一个较好的关系。

治疗药物监测结果解读专家共识

治疗药物监测结果解读专家共识 治疗药物监测是指通过测定患者体内的药物暴露、药理标志物或药效指标,利用定量药理模型,以药物治疗窗为基准,制订适合患者的个体化给药方案。其核心是个体化药物治疗。TDM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药物(及其活性代谢物暴露、药理标志物、药效学指标)检测、定量计算、临床干预三部分。在临床实践中,TDM结果解读是指解读人员结合患者个体情况(包括人口学数据、生理病理特征、临床特殊诊疗操作、用药情况、依从性、遗传学信息、生活及饮食习惯等),分析与解读检测结果,实施定量计算,为临床干预提供建议,最终实现临床个体化用药。 TDM的实施不仅提供检测数据结果,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解读检测数据以提出合理的药物治疗建议,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宜。目前,由于TDM结果解读尚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则,导致解读主体和权责不明确、解读流程不规范、解读内容不统一,甚至部分医疗机构没有对TDM报告进行必要的解读。为推动医疗机构开展TDM结果解读工作,最大程度保障结果解读的专业性和规范性,由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牵头,联合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学会循证药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药师协会治疗药物监测药师分会、中国药师协会居家药学服务药师分会组织全国范围内的TDM、临床药学、药事管理、循证药学与医学专家,制订本共识。 1适用对象 本共识的适用对象主要为临床医师、护师等临床实践者。 2解读主体及资质

建议药师作为解读工作的主体。 解读人员应具备TDM结果解读相关知识,如TDM基本原理和方法、药代动力学、定量药理学、药物分析、病理生理学、遗传药理学以及临床诊断学、临床药物治疗学、统计学等,熟悉相关检验检查结果,同时应接受相关专业的持续培训。 此外,解读人员还应满足以下至少一个条件:(1)取得临床药师岗位培训证书;(2)具有临床药学工作经验2年以上且具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 3解读原则 (1)基于患者生理病理、遗传、环境等因素,个体化解读检测结果。 (2)体现解读工作的专业性、规范性、及时性和临床适用性。 4建议重点解读的情况 为兼顾专业性与时效性,解读人员应综合多方因素判断哪些监测需重点解读,建议重点解读情形如:(1)检测结果不在目标治疗范围内,且出现或很可能出现临床疗效不佳或不良反应时;(2)检测结果在目标治疗范围内,但临床疗效不佳或出现不良反应时;(3)需要通过遗传标志物检测来指导临床用药时;(4)其他情况,如临床实践者提出解读需求时。 5解读流程与报告内容 TDM结果解读基本流程包括患者信息重整、监测结果分析、提出推荐意见、出具解读报告等过程。 (1)患者信息重整:解读前应对患者信息进行整理,整理内容主要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监测目的、待测物、检测结果、现有治疗方案、临床特

临床药学的药物治疗监测

临床药学的药物治疗监测 药物治疗是现代医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临床药学中,药物治疗监 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药物治疗监测是通过对患者在用药期间的药 物浓度以及相应的生物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和监测,以评估药物的疗效 和安全性,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干预,以达到最佳治疗 效果。 一、药物治疗监测的意义 药物治疗监测能够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达到了药物治疗的目标浓度,以及药物对患者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情况。通过监测药物浓度,可 以调整剂量、频率和给药途径,使药物更精确地达到治疗水平。同时,通过监测生物指标,可以确保患者的身体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功能正常,从而提前发现并防范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保证患者的治疗安全。 二、药物浓度监测的方法 1. 血药浓度监测:血药浓度是最常用的药物浓度监测方法之一。通 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利用现代化学、免疫学等技术手段进行药物 的测定,评估患者的药物浓度。例如,肝素治疗期间需监测抗凝血酶 活性来确保治疗效果。 2. 尿药浓度监测:一些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可以通过尿液排出体外。 通过收集尿液样本,进行药物浓度的测定,可以反映药物在体内的代 谢和排泄情况。例如,监测尿中的白蛋白浓度可以评估肾功能对药物 的筛选和分泌状况。

3. 口服药物体内监测:随着科技的发展,口服药物体内监测逐渐成 为可能。通过口服药物后进行特定位点的监测,可以反映药物在消化 道的吸收和代谢情况。例如,监测胃肠道内某些药物浓度可以评估药 物的吸收率。 三、生物指标监测的方法 1. 肝功能监测:肝脏是药物的主要代谢和清除器官,肝功能监测是 评估药物代谢和药效的重要手段。通过监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LT)、血 清谷丙转氨酶(AST)等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可以了解药物对肝脏的影响 情况。 2. 肾功能监测:肾脏是药物的主要排泄器官,肾功能监测是评估药 物排泄情况和适应症的重要手段。通过监测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等肾功能指标的变化,可以判断药物对肾脏的损伤程度和药物的排 泄情况。 3. 心功能监测:心血管疾病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时,心功能监测是 非常重要的。通过监测心电图、心脏B型钠尿肽等心功能指标的变化,可以及时评估药物对心脏的影响和患者心功能的变化情况。 四、药物治疗监测的意义与困境 药物治疗监测的意义在于确保患者治疗效果的最大化和治疗安全的 保障。通过合理的监测和调整,可以避免用药的欠治疗和过治疗,提 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然而,药物治疗监测也面临着一些困境。例如, 一些药物存在个体差异性和环境影响,使得药物浓度变化复杂,导致

治疗药物监测的概念

治疗药物监测的概念 治疗药物监测(TDM)是指在临床药物治疗过程中,通过实验室手段对患者的血液、尿液或其他生物样本进行检测和分析,以评估药物治疗效果、优化药物剂量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一种方法。治疗药物监测的概念和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逐渐成为临床药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一、治疗药物监测的概念 治疗药物监测是在药物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患者的生物样本进行检测和分析,了解药物在体内的浓度、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从而评估药物治疗效果、优化药物剂量和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帮助医生根据个体差异和药物代谢特点,为患者量身定制最佳的药物治疗方案,提高药物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二、治疗药物监测的应用范围 治疗药物监测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包括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免疫抑制剂、抗凝药物等各类药物治疗的监测。通过对药物治疗过程中的血药浓度、药代动力学参数以及其他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医生可以了解患者的药物代谢情况、制定合理的给药方案、调整药物剂量、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等。同时,TDM还可以为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

三、治疗药物监测的方法和技术 治疗药物监测的方法和技术包括血药浓度检测、药代动力学参数计算、生物样本预处理等。其中,血药浓度检测是TDM 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对血液样本中的药物浓度进行检测和分析,可以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药代动力学参数则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药物在体内的代谢特点、药物作用机制和药物间相互作用等。生物样本预处理则是对生物样本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的过程,以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治疗药物监测的意义和价值 治疗药物监测的意义和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药物治疗效果:通过TDM可以了解患者的药物代 谢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更加合理的给药方案,从而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2.优化药物剂量:TDM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药物代 谢情况和药代动力学参数,优化药物剂量,避免剂量过高或过低导致的不良反应或治疗效果不佳。 3.预防药物不良反应:通过TDM可以了解患者对药物的 耐受性和不良反应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预防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医学检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治疗药物浓度监测 一、治疗药物代谢与监测 (药物体内运转的基本过程、药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影响血药浓度的主要因素与药物效应、需要进行监测的药物和临床指征) 二、治疗药物监测方法 (标本采集时间与注意事项、常用的检测技术) 治疗药物监测(TDM)是指应用一定的分析技术测定体液中药物的浓度,以药代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和电子计算机为计算工具,研究药物在体内的过程,使临床给药个体化、科学化、合理化。 药物体内运转的基本过程 给药途径: 口服、肌肉注射、静脉注射、静脉滴注、舌下给药、皮肤给药。 药物在体内运转的基本过程(药代动力学) 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 对于非静脉注射、滴注的给药途径,如口服、皮肤给药等都存在药物吸收机制,包括被动扩散、主动转运和促进扩散等作用。 药物吸收 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通过细胞膜进入体循环的过程。 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生物因素(胃肠道、pH、吸收表面积); 药物的理化性质(药物的脂溶性、解离常数、溶解速度、药物颗粒大小、多晶型); 药物剂型; 附加剂的影响。 药物分布 是指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通过各组织间的细胞膜屏障分布到各作用部位的过程。 药物分布对药物药效作用的开始、作用强度、持续时间起着重要作用。 影响药物分布因素: (1)药物分布的速度取决于该组织的血流量和膜通透性。 (2)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3)药物对毛细血管和体内各生理屏障的通透性。 (4)药物与组织间的亲和力。 体内药物与蛋白的结合通常是可逆的,体内游离型药物才有药理作用。 药物转化 指外来化合物在体内变为另一种不同活性物质的化学过程。 机体对药物进行化学转化和代谢称为药物生物转化。 1)意义: 生物转化提高药物极性和水溶性,使大多数药物失去药理活性,有利于药物的排出体外。 2)反应: 第一相反应是药物氧化、还原和水解; 第二相是结合反应。 3)部位: 生物转化的主要部位在肝脏,另外,胃肠道、肺、血浆也有部分的生物转化作用。 肝功能损害时,影响药物的体内生物转化。

药物监测与评估

药物监测与评估 简介 药物监测与评估是指对药物在人体中的效果以及药物治疗对患者的影响进行监测和评估的过程。通过监测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治疗效果,能够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监测方法 1. 血药浓度监测: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液样本,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测定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这种方法可以直接反映药物在体内的浓度水平,有助于判断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风险。 2. 生物标志物监测:通过测定患者体液或组织中与药物治疗相关的生物标志物的变化来评估药物的效果和副作用。例如,通过测定肿瘤标志物来评估抗癌药物的疗效,通过测定肝功能指标来评估药物对肝脏的影响等。

3. 客观评价量表:采用标准化的评价量表来评估患者在药物治 疗下的症状和功能改善情况。这种方法可以客观地评估治疗效果, 并作为药物疗效评估的重要参考。 评估意义 药物监测与评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个体化治疗:通过监测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监测指标的变化,可以根据患者的特点和需要,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2. 评估药物疗效:通过监测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监测指标的变化,能够客观地评估药物的疗效,及时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 3. 防止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监测与评估能够及时发现药物的副 作用和不良反应,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患者的不适和风险。 4. 提高临床决策水平:通过药物监测与评估,可以为临床医生 提供准确的药物治疗信息,帮助他们做出更明智的治疗决策。

结论 药物监测与评估是现代医疗中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监测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和评估药物的效果,能够实现个体化治疗,提高治疗效果,并提供科学依据为临床决策。在药物治疗中,药物监测与评估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药物治疗监测评价方法

药物治疗监测评价方法 1. 引言 药物治疗监测评价方法是指通过监测药物在患者体内的浓度和效应,来评估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一种方法。通过监测药物浓度可确定药物是否处于治疗范围内,以及是否需要调整剂量。而监测药物效应可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物理检测方法 2.1 药物浓度监测 药物浓度监测可以使用各种物理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和质谱法(MS)等。这些方法可以测定药物在血液、尿液或其他体液中的浓度,提供了衡量药物治疗水平的指标。 2.2 药物代谢监测

药物治疗过程中,药物代谢产物的监测也是一种重要的评价方法。通过测定药物代谢产物的浓度,可以间接评估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了解患者对药物的个体差异,并根据个体化需求来进行药物调整。 3.生物学指标监测 3.1 药物治疗效果评估 药物治疗效果评估可以通过监测生物学指标来实现。例如,在抗生素治疗中,可以通过监测患者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体温和感染指标等,来评估抗生素的治疗效果。 3.2 不良反应监测 对于一些药物治疗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生物学指标来进行评估。例如,对于肝脏损伤的药物,可以通过监测患者的肝功能指标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4. 临床应用 药物治疗监测评价方法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帮助医生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用药,提高治疗效果和药物安全性。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肝肾功能受损的患者,药物治疗监测评价方法更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5. 结论 药物治疗监测评价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评估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手段。通过物理检测方法和生物学指标监测,可以有效评估药物在患者体内的浓度和效应,并帮助医生进行个体化用药。该方法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改善治疗效果,预防不良反应的发生。

药物管理对药物使用过程的监测和评估

药物管理对药物使用过程的监测和评估 药物的正确使用和管理对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药物管理涉及到对药物的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合理 性和有效性。本文将探讨药物管理对药物使用过程的监测和评估方面 的重要性,并介绍相关的方法和措施。 一、药物管理的背景和意义 药物管理是指对药品进行全面、系统的管理和控制,以确保药物的 安全性、有效性和合理性。良好的药物管理可以减少患者因错误用药 而带来的不良反应和健康风险,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药物管 理是医疗机构和临床医生的责任,也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的基本要求。 二、药物监测的作用和方法 药物监测是指对患者使用药物过程中药物浓度、药效和药物不良反 应等进行监测和观察。药物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预防药物治疗中潜在 的问题和风险,确保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1. 临床观察法:通过对患者病情、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的观察,对 药物的使用过程进行监测和评估。这是一种常用的药物监测方法,可 以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和药物治疗效果,但受个体差异的影响较大。 2. 实验室检测法:通过检测患者的血液、尿液或其他生理指标来监 测药物的浓度和效应。这种方法可以客观、准确地评估药物的代谢和 排泄情况,帮助医生调整药物的剂量和方案。

3. 技术监测法: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药物使用过程进行监测。例如,使用电子监护设备和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对患者的服药情况和病情变化 进行实时监测,以便医生及时干预和调整治疗方案。 三、药物评估的重要性和方法 药物评估是指对药物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进行系统的评估和分析。 药物评估可以帮助医生了解药物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用药情况,以便 对病情进行适时调整和干预。 1. 疗效评估:对药物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包括症状缓解情况、生 活质量改善程度等。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问卷调查、临床评分等。 2. 安全性评估: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进行评估。医生需要及 时了解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 定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 3. 经济性评估:对药物治疗的经济性进行评估,包括药物的价格、 用药周期和治疗效果之间的平衡等。经济性评估可以帮助医生选用更 合理和经济的治疗方案。 四、药物管理的策略和措施 为了有效监测和评估药物使用过程,医疗机构和临床医生可以采取 以下策略和措施: 1. 建立药物管理制度: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明确药物 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药物管理制度应包括药物采购、存储、配送 和使用等方面的规定,确保药物质量和安全。

治疗药物的监测名词解释

治疗药物的监测名词解释 引言 在现代医学中,药物治疗是许多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药物监测成为不可或缺的环节。本文将就药物治疗过程中常用的监测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名词。 1. 药物浓度监测 药物浓度监测是通过测定患者体内药物的浓度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这一监测主要通过采集患者的血样或其他生物样本进行分析实验来完成。药物浓度监测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药物是否达到治疗水平,是否需要调整剂量以达到最佳疗效。此外,药物浓度监测还可以评估药物在不同人群中的药代动力学特点,以个性化药物治疗。 2. 治疗窗口 治疗窗口指的是药物在患者体内的有效浓度范围。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治疗窗口,常见的有抗生素、抗癌药物等。在治疗窗口内,药物可以达到理想的疗效,同时不会出现严重的副作用。因此,了解和监测药物的治疗窗口对于药物治疗的成功至关重要。 3. 药物代谢 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化学反应转化为代谢产物的过程。药物代谢通常发生在肝脏中,但也可以发生在其他器官,如肺、肾等。药物代谢的主要目的是使药物容易从体内排泄,避免积聚引起毒性反应。药物代谢酶是参与药物代谢的关键因素,其活性和表达水平的差异可能导致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差异。 4. 药物动力学

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药物动力学参 数包括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半衰期、清除率等。了解药物动力学可以帮助医生把握药物的吸收和排泄规律,从而更好地确定药物剂量和给药方案。 5. 药物毒性监测 药物毒性监测是评估药物治疗过程中潜在的毒副作用的方法。不同的药物具有 不同的毒副作用,如肝脏损伤、肾脏损伤等。定期监测药物的毒副作用可以帮助医生早期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6. 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指的是当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它们之间可能产生的影响。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分为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和药物-食物相互作用等。了解药物相互 作用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并避免潜在的相互作用带来的不良效应。 结语 药物治疗的监测是现代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些监测名词的解释可以帮助 医生更好地了解和应用药物治疗过程中的关键概念和原理。通过药物浓度监测、治疗窗口、药物代谢、药物动力学、药物毒性监测和药物相互作用的监测,可以实现药物治疗个体化、安全有效的目标,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治疗药物监测的方法学研究进展

治疗药物监测的方法学研究进展 治疗药物监测(TDM)指的是在转向药学技术服务,保障患者使用药物安全的前提之下逐渐发展起来。在临床当中,因为人体差异以及其他相关因素,患者通过相同途径采取相同剂量药物以后,临床治疗反应却是存在较大差异。治疗药物监测就是利用定量分析生物样本当中的药物以及代谢产物浓度,正确指导临床使用药物,进而保证使用药物具有安全有效性。群体药动学方法是将药动学参数与疗效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正确指导个体化治疗,是治疗药物监测的主要工具。LC-MS在TDM工作当中的作用日趋重要。有限采样法通过有限点的血药浓度值对药物暴露量给予准确估算,进而使TDM更加经济适应,可以在临床当中广泛应用,同时方法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对TDM的工作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标签:治疗药物监测;方法学;研究;进展 TDM是通过现代化测试方法,定量分析生物样品当中的药物以及代谢产物的浓度,分析研究血药浓度的相对安全范围,同时采取各种各样的药动学措施,设计一个科学、合理的给药方案,其中包括有用药途径、剂量以及间隔时间等,进而真正实现药物治疗的个体化,达到使用药物具有安全有效性。治疗药物监测的目的一般包括有2个方面,第一点就是要保证患者用药的剂量一定要适宜,同时还可以达到预期的临床疗效;第二点就是避免在服用药物过程当中出现中毒现象。实施治疗药物监测一定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具有准确以及精密的血药浓度测定方法;(2)相同的使用药物剂量在不同个体当中的系统暴露量具有非常明显的差异;(3)药物治疗指数相对较窄,AUC或者Css与临床疗效之间有着非常明显的相关性。现如今,需要采取治疗药物监测的药物一般包括有抗癫痫药物、抗肿瘤药物、抗逆转录病毒药物以及心血管药物等相关有限的集中,常规临床检测的药物只有几十种。治疗药物监测临床研究的进步主要通过药物分析技术的提高以及药动力学理论以及方法的发展。最近几年,LC-MS(液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技术)在临床当中的广泛应用、群体药动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有效采样方法的应用等对治疗药物监测的发展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本研究就对治疗药物监测的方法学给予详细阐述,仅供相关人员参考。 1治疗药物监测工作开展的意义 治疗药物监测工作开展改变了以往根据常规剂量使用药物的方法,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同一种药物、相同剂量及相同使用药物途径,因为个体差异以及其他相关因素,结果显示在作用部位的药物浓度就能够有显著差异。部分药物,例如,降低血压药物、降低血糖药物,也许根据临床观察的生化指标,例如,血糖以及血压等来判断药物的效应,可是还有很多的药物仍然缺少药物效应的客观指标。在临床治疗过程当中很难讲明治疗效果不明显是因为用药剂量过大造成的不良反应,还是剂量过小没有起到一个治疗效果。根据相关实践研究表明,大部分药物的治疗效果以及毒副反应与血药浓度相关的程度显著大于与药物剂量有关的程度。所以,能够通过血药浓度对使用药物剂量进行适当调整,进而使临床治疗效果进一步提高,同时使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使临床医师在使用药

药师的药物治疗监测

药师的药物治疗监测 药师在医疗团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在药物治疗监测方面。他们负责确保患者正确、安全地使用药物,并监控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本文将介绍药师在药物治疗监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以及他们所采用的方法。 一、药物治疗监测的重要性 药物治疗监测是指对患者使用的药物进行跟踪和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通过监测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药师可以确保患者获得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药物治疗监测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高治疗效果:通过监测药物的疗效,药师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 防止不良反应:药物使用可能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包括过敏、药物相互作用等。药师通过监测不良反应,可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降低风险。 3. 个体化治疗:每个患者的生理状况和药物代谢能力都不同,因此需要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药师通过监测患者的药物浓度和疗效,可以为每个患者提供最适合的治疗。 二、药师的药物治疗监测方法 药师在药物治疗监测中使用多种方法来确保药物的安全有效。

1. 药物浓度监测:药师通过监测血液或尿液中药物的浓度,了解患 者的药物代谢情况。这对于需要调整剂量或根据药物浓度来判断疗效 的药物非常重要。 2. 临床症状监测:药师会询问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疼痛程度、不 适感等,以了解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在必要时,药师还会进行身 体检查,如测量血压、体重等。 3. 实验室检测:根据患者使用药物的特点,药师会要求患者进行相 关的实验室检测。例如,对于使用肝脏代谢的药物,药师会监测患者 的肝功能指标。 4. 药物相互作用监测:药师会对患者正在使用的药物进行评估,以 避免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如果发现患者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可能导致 相互作用,药师会及时提出建议。 三、药师在药物治疗监测中的作用 药师在药物治疗监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能够提供专业 的药物知识和技术支持,还可以与患者密切合作,确保患者获得最佳 的治疗效果。 1. 个体化治疗方案:药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 方案。他们会考虑患者的药物过敏史、病史以及药物代谢能力等因素,以确保患者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

治疗药物监测

治疗药物监测 第1章绪论 治疗药物监测(TDM) 【定义】是通过测定体液或组织中的药物浓度,运用药动学的理论和方法,拟定个体最佳给药方案,以期提高疗效和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即是保证血药浓度维持在有效范围之内的重要手段,也是临床药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目的】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临床上治疗窗窄且个体差异大的药物往往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的监测。 【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 1给药剂量(重要因素) 2个体差异 3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和生物利用度 4疾病状态 5药物相互作用 6食物与药物相互作用 7 病人的依从性 血药浓度与药物效应相关性 1血浆药物浓度: (1)药物经吸收进入血液--血液循环分布--相应效应靶器官 (2)靶组织中--药物与相应受体结合—产生生物学效应(治疗效应、毒性作用) (3)药物—肝代谢—肾排泄 (4)体内消除 临床实施TDM时,综合分析病人实际情况、药物使用情况、所测定的血药浓度,最终拟定给药方案。(实际工作中,测定的是血浆总药物浓度,而非游离的药物浓度。只有游离型药物才有药理效应。多数药物在体内分布不均匀,作用靶点药物浓度与血浆不完全相同。所以,一些药物的效应或毒性与血药浓度间无明显的相关性。) 2药物靶效应 【定义】临床治疗目标或终点。 【举例】病情改善治愈、与临床疗效存在关联,能够定量或半定量的间接指标。 3靶浓度 【定义】有时无其他合适靶效应,可考虑利用血浆中药物浓度作为治疗的终点。 4有效血药浓度与治疗窗 【定义】 最低有效浓度:能够产生临床治疗效果的最低血药浓度。 最小中毒浓度:能够引起中毒的最低血药浓度。 治疗窗:最低有效浓度与最小中毒浓度间的范围。 【意义】临床上,将治疗窗定义为个体化给药的目标值,以此作为调整给药剂量、设计给药方案的基本依据。 TDM的临床指征!!!!!!!!!!!!!!!!! 1治疗窗窄的药物 2存在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病理情况

第3章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

第3章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 第3章治疗药物监测与给药方案 第1节治疗药物监测 一、概述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rnitoring,TDM),是在药代动力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现代先进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用于药物治疗的指导与评价。对药物治疗的指导,主要是指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因此,又称为临床药代动力学监测(clinical pharmacokinetic mornitoring,CPM)。 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平均剂量给药,其结果是一些患者得到有效治疗,另一些则未能达到预期的疗效,而有一些则出现毒性反应。显然,不同的患者对剂量的需求是不同的。这一不同源于下列多种因素。 ①个体差异。 ②药物剂型给药途径及生物利用度。 ③疾病状况。 ④合并用药引起的药物相互作用等等。 在没有TDM技术以前,很难做到个体化给药。因为临床医生缺少判断药物在体内状况的客观指标,也就无从找出上述因素中是哪些在起作用。比如,病人服药后未出现预期的疗效,除了药物选择不当之外,还可能由下列原因造成: ①剂量方案不合理,剂量偏小,给药间隔过大; ②生物利用度低; ③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酶诱导效应等。 比如,抗心律失常药普鲁卡因胺,其治疗浓度范围较窄,仅靠临床观察,有时很难区别是剂量不足还是过量引起的毒性反应。 多年来,国内外以充分肯定TDM对药物治疗的指导与评价作用,比如,TDM之前,地高辛的中毒率达44%,经过TDM及给药方案调整后,中毒率控制在5%以下。 二、血药浓度与药理效应

药物进入人体后,与受体形成可逆的结合,产生药理作用。对大多药物而言,药理作用的强弱和持续时间,与药物的受体部位的浓度呈正比。通常我们只能测定血液中的药物浓度。血液中的药物浓度与细胞外液及细胞内液的药物浓度形成一个可逆的平衡。此平衡遵守质量作用定律。因此,血液中的药物浓度间接反映了药物在受体部位的浓度。 三、TDM的临床指征 在临床上,并不是所有的药物或在所有的情况下都需要进行TDM。血药浓度只是药效的间接指标。当药物本身具有客观而简明的效应指标时,就不必进行监测。其次,血药浓度不能预测药理作用强度时,测定血药浓度便毫无意义。有些药物的血药浓度范围很大,凭医生的临床经验给药即可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目的,不需要TDM。 (一)TDM的临床指征 在下列情况下,通常需要进行TDM。 ⑴药物的有效血药浓度范围狭窄,如强心苷类; ⑵同一剂量可能出现较大的血药浓度范围差异的药物,如三环类抗抑郁药; ⑶具有非线形药代动力学特征的药物,如茶碱等; ⑷肝肾功能不全或衰竭的患者使用主要经肝代谢消除(茶碱等)或肾排泄(氨基甙类抗生素等)的药物时。以及胃肠道功能不良的患者口服某些药物时; ⑸长期用药的患者,依从性差,不按医嘱用药;或者某些药物长期使用后产生耐药性;或诱导(或抑制)肝药酶的活性而引起的药效降低(或升高),以及原因不名的药效变化; ⑹怀疑患者药物中毒,尤其有的药物的中毒症状与剂量不足的症状类似,而临床又不能辨别的。 ⑺合并用药产生相互作用而影响疗效的; (二)决定TDM的原则 如上所说,并不是所有的情况下都要进行TDM的。即使那些需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