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俄罗斯电影欣赏论文

俄罗斯电影欣赏论文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欣赏

对于俄罗斯的了解仅仅是存在于历史课本上的原苏联,对于俄罗斯的电影也是近期开始关注,在这里,我想谈谈给我最深刻印象的一部影片——《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1998年米哈尔科夫呈现给观众的是一部“视觉盛宴”,即号称俄罗斯版《乱世佳人》的史诗巨片《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它创造了俄罗斯电影的奇迹。米哈尔科夫本人指出:“我公司付出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努力制作了一部世纪之交俄罗斯全景式故事片。影片围绕一个军官学校士官生经历了爱情、背叛、嫉妒、竞争、决斗等各种磨难,但仍保持对祖国的热爱及根生蒂固的尊严,这是当代人以基本丧失却有待恢复的品质。”这一部融艺术性和商业性于一体的爱情史诗巨片,既吸纳了美国商业片的诸多技巧,又保有俄罗斯文化传统及其艺术电影叙事的基因,同时呈现出米哈尔科夫电影迷人的个性。影片耗资4600万美元,由一个国际化团队打造,体现了米哈尔科夫在全球化语境中开拓民族电影发展道路的尝试,把高水准的艺术精品推向世界市场。

《西伯利亚理发师》是前苏联解体以后的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一部在克里姆林宫举行首映礼的电影。这种礼遇上的荣耀和电影的质量显然没有直接关系,但也恰恰说明了他非同一般的地位。这部电影的画面和流露的情绪,对逐渐消逝的俄罗斯传统是一份哀伤也是一份缅怀。电影从一场跨国恋情讲起,讲述了一个俄罗斯男人和一个美国女人的感情悲剧,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与人需要更多的宽容才会有美满的结果。电影中用无国界的音乐——莫扎特——来隐约的说明这个初衷,工业对文化传统只会带来摧残,电影中是机器——伐木工具“西伯利亚理发师”。爱情也没有国界,尤其是悲剧色彩,留下遗憾和不那么完美的爱情更是动人心魄。一场爱情焕发出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的思考,似乎这样的主题太过隐讳,甚至在影片开始的一大段都不知道该怎样去概括,但是,当你在回味的时候这样的民族文化思考却也是水到渠成。

《西伯利亚理发师》——这个电影的名字简单中带着晦涩,另一个翻译的名字才能够让观众明白——《情留西伯利亚》(也是我更倾向的一种翻译)。一部有着爱情标志的电影,但说出的东西又远远不只是爱情。很多时候,有一些模糊不清的东西,才更能体现艺术——这一神奇的特质。如果看了《烈日灼人》(1994年)知道米哈尔科夫有一定历史感的话,《西伯利亚理发师》里面理想化了的、只属于俄罗斯的博大,精致,悲悯,智慧,足以让人与导演一样,慨叹这个强盛民族曾有的辉煌。

故事发生在俄国沙皇统治由盛即将转衰的时期,美国女子简受命到俄国帮助科亮学家罗违伯特·麦克莱争取制造新形伐木机“西伯利亚理医发师”的经费。企图用她的美貌和交际手段骗来俄罗斯政府的投资。就在去俄罗斯的列车包厢里简遇到了士官安德烈·托尔斯泰。那次的相遇,是改变他们命运的一个开始吧。

影片多次在1905年与1885年两个时间内切换,作为故事的一个线索,贯穿影片的始终,通过对比表现出了两个时间不同国度的两个人的命运。生活在俄罗斯的托尔斯泰是一个敢于为爱抗争的人,他可以为了保护自己所爱的人的名誉,冒着生命危险跟别人决斗;他可以当着将军的面对将军所爱(在我看来,或许那还称不上爱,他只是对主动接近他的那位有姿色的女人的一种本能的靠近)的女人示爱;在他觉得自己

的感情被欺骗被侮辱的时候,他更是愤然用琴弓抽打他的将军。而在那个时代那个国度的托尔斯泰得到的结果是,被下放到囚室,发配到西伯利亚。而生活在1905年的美国的他的儿子,也同样的固执,但是他的坚持得到的是士官对他的妥协以及对莫扎特的热爱。其实这也暗含了对美国文化的赞扬,更显示了沙俄统治时期政治的黑暗,人民的命运的悲惨。

两个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人不同的命运,一个女人和一个珍藏20年的秘密,一个国家的衰亡腐朽,西方文化对俄国文化的冲击,俄国男子对爱的忠贞和不妥协和对国家的爱,士官之间的友谊……这是,我从影片中看到的。

作为导演米哈尔科夫受到欢迎有多方面因素,与同时代的其他俄罗斯电影导演不同,米哈尔科夫的电影既不是塔科夫斯基、索科洛夫式的个人独白,也不是对好莱坞的消极模仿,而是在立足本土的基础上达到国际性与民族性,商业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此同时,米哈尔科夫也没有放弃表演生涯,不时在诸如《呼应》《曼舒克之歌》《红帐篷》《两个人的车站》,《残酷的罗曼史》以及他自己的影片《战中有我,我中有敌》《爱情的奴隶》《亲戚》《烈日灼人》《西伯利亚的理发师》中扮演角色,从而确立了自己“演员导演”的声誉。电影的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具有强烈的俄罗斯的抒情传统,他也经常被视为新俄罗斯电影的代表这部《西伯利亚理发师》用一个令人惆怅的爱情故事远离可能涉及的俄罗斯革命年代的历史背景。比如一开始安德列跟随皇家军校刚刚来到莫斯科就遇见一场暴力恐怖事件,电影没有往深层里反映,他们是什么身份。电影更多的是通过这个不得已和固执的爱情男女,表现出爱的伟大和无奈,俄罗斯人的个性传统文化铸造的魅力,吸引着世人,哪怕一些美好东西会流逝,但也有不变的东西永远存在。所谓我们能够清晰觉察的俄罗斯味道,俄罗斯民俗,俄罗斯民族的未来在历史的巨轮下走向了何方?虽然变迁无可避免,但就像西伯利亚苍翠的森林一样,永远都有生机盎然的时候。尽管工业机器、现代文明可以很强大。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10月26日下午,东京第2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上,米哈尔科夫获得黑泽明终身成就奖(与陈凯歌同获)。

以上仅是我个人的看法,我也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对这部影片会有新的欣赏,但是,那些经典的画面和感情将永远驻留心中!

俄罗斯电影欣赏论文

梁赞诺夫 艾利达尔·亚历山大洛维奇·梁赞诺夫是一位著名的现实主义的喜剧电影大师。迄今他共导演了21部电影,并参与了几乎每一部影片的编剧。作为一位电影导演,梁赞诺夫在俄罗斯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被戏称为“每一只狗都认识的人”。梁赞诺夫也是我国观众比较熟悉的一位前苏联导演,他执导的喜剧片《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残酷的罗曼史》、《命运的捉弄》、《办公室的故事》和《两个人的车站》都曾在国内上映,影片流露出的社会主义气息曾令中国观众倍感亲切。 他因拍摄了第一部音乐故事片《春天的声音》脱颖而出。之后,梁赞诺夫受邀执导了他的成名作《狂欢之夜》(1956)。 《狂欢之夜》是一部抒情音乐喜剧片,讽刺了一个文化宫的官僚,他常在审查节目时,以极其陈旧的观点,否定那些具有现实主义的好作品。影片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性很强。 苏联电影与俄罗斯文学有着渊源流长的关系,这使得苏联电影和苏俄文学一样具有历史的厚重感。前苏联曾拍摄过许多改编自文学名著的影片。梁赞诺夫酷爱文学,普希金、帕斯捷尔纳克、杰克·伦敦、莫泊桑都是他喜爱的作家,他曾出版过诗集和中短篇小说集,也拍摄过一些文学名著改编的电影。如1984年,他把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戏剧《没有陪嫁的新娘》改编成电影《残酷的罗曼史》; 当然,梁赞诺夫最具个人特色的作品还是喜剧。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梁赞诺夫与编剧布拉金斯基合作,拍摄了16部喜剧影片,

凭借轻松的幽默讽刺和针砭时弊的深刻内涵赢得了广大的观众。布拉金斯基在2000年去世,他的最后一部剧作《静潭》也是由梁赞诺夫搬上银幕的。 梁赞诺夫的喜剧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纯喜剧,如《狂欢之夜》(1956)、《没有地址的姑娘》(1958)、《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1973)等。 另一类是带有悲剧色彩的悲喜剧。此类影片通过真实的社会生活场景和出乎意料的情节变化,让人们瞥见喜剧背后生活的苦涩和忧郁,发现自身生存境况的荒谬与可笑,让人笑中带泪,这是一种令人尴尬的真实。比如《被遗忘的长笛曲》(1987)、《你好,小傻瓜!》(1996)、《老马》(2000),以及梁赞诺夫七、八十年代拍摄的《命运的捉弄》(1974)、《办公室的故事》(1977年)和《两个人的车站》(1982),这三部电影被苏联观众誉为“激动人心的爱情三部曲”。其中前两部改编自当时上映的舞台剧。 梁赞诺夫的喜剧电影特征之一是多种影片样式的结合。如《狂欢之夜》便是音乐片和抒情喜剧的结合。梁赞诺夫认为:喜剧与其他影片样式的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有利于更全面、更令人信服和更有成效地去反映生活的多样性,更深刻地去思考并分析生活中的问题。 梁赞诺夫的喜剧观念源自对生活的理解。他说:“我在生活中发现了它,并把它搬上银幕。”因此,梁赞诺夫的喜剧片非常注重社会环境的真实性和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他总是在最真实的生活中寻找喜剧性的因素。他的喜剧片虽然也讲究情节和巧合,但是,他不象传

俄语影片《12怒汉》字幕翻译的特点与方法-俄语论文-语言学论文

俄语影片《12怒汉》字幕翻译的特点与方法-俄语论文-语言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俄语影视欣赏论文第三篇:俄语影片《12怒汉》字幕翻译的特点与方法 摘要:电影是一种综合视觉与听觉的现代艺术形式, 担负着国际语言交流、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展现社会风貌的重要使命。随着社会的发展, 电影传播范围越来越广, 电影字幕翻译也就应运而生, 并且逐渐成为电影文化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字幕翻译不同于文学翻译等翻译形式, 有其独有的特点。以电影《12怒汉》为例, 研究字幕翻译的特点, 总结主要的电影字幕翻译策略。 关键词:字幕翻译; 《12怒汉》; 翻译策略;

Subtitle Translation Strategy of Russian Film 12 Angry Men ZHANG Yue College of slavic, Harbin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Movie is a comprehensive modern art, combined with vision and hearing, which carries on the important mission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of language, the disseminat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show of social styl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the film spreads broader. Film subtitle translation also arises at the historic moment, and gradually become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film culture system. Subtitle translation is different from literary translation with its unique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strategies of subtitle translation in the case of film12

俄罗斯电影8月8日赏析

俄罗斯电影赏析 姓名:x x 学号:xxxxxxx

电影《8月8日》影评 2012年4月14日我有幸观看了俄罗斯电影《8月8日》,是导演Dzhanik Faiziyev自05年的《土耳其式开局》后再执导筒之作,期间他成功的监制了《无畏上将高尔察克》等商业大片。而此部是集动作与战争的影片。一位离异的母亲为了和新男友共度周末,不得不将宝贝儿子交给当兵的前夫代管。谁知,前夫执行任务的地方却爆发激烈战事,令儿子也身陷战区、命运未卜。母亲于是只身前往,要救出孩子脱离险境……讲述了一位母亲为了救自己的孩子所经历的冒险之旅。 我认为该影片可以被分成交替的两部分,一是小男孩眼中的军事冲突变成了机器人大战,二是女主角的战争前线之旅。主线是母亲为了寻找儿子而进入了战争区域,经过各种辛苦终于救儿子出来。在这中间与形形色色的人物,或擦肩而过,或生死相隔,或暗生情愫,像什么饥渴的大兵,尽职并最终送命的中尉,难民营里的中年妇女,魁梧的公交车售票员,俄罗斯的当家老大,等等等等,出场的人物多到让我感到眼花缭乱,但即使这样,我却总是能记得住他们。我想这就是演员们优秀的演艺功底,使得我总能记住这一切,并深深地印在脑海里。另外一条线是女主角的儿子的幻想世界。他喜欢机器人,于是幻想自己与一机器人并肩作战,一同拯救世界。两条线索互相交织,幻想与现实也结合在一起,虽然结合的不是那么完美。但我们也看到,这部电影却把幻想部分电脑特技作到了完美,现实部分的巷战也作到了完美,老实说,这是我见过拍得最精彩的巷战。它集战争,动作,

爱情与母亲对儿子的伟大母爱而不顾一切的伟大精神。其实电影开头小男孩对变形金刚的渴望应该是本片的一个亮点,但是用得有点过了。特别是开头那一段和母亲带着孩子开车穿越格鲁吉亚军营那一段,第一段显得可笑和幼稚,后一段则有些絮絮叨叨。一个孩子心中渴望一个变形金刚般的英雄人物来保护自己,本应是一个极好的桥段,可惜在这样一个硬派的战争片中,却没有设计好怎么让它们出来,又怎么利用它们。而对于历史真实性的还原,导演确实做得比较好。俄罗斯电影虽然没有赤裸裸的显示爱情,却在电影中每个人的言语与动作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是与中国电影的不同之处。最后主人公说:“我们打到了格里,我们赢了”。的确,当时打到距离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35公里左右的格里就停下了,没有继续推进。而许多史料也确实证实,当时格鲁吉亚军队有首先炮轰俄罗斯边境的行为。俄罗斯当时反击进入格鲁吉亚时,摧毁了格鲁吉亚所有的军事以及非军事几场和导航设备,但是对格鲁吉亚居民和住所进行了最大限度的避让。这部分史实,导演没有撒谎。至于关于女主角的絮絮叨叨,关于他们男女关系的不明不白,关于高加索人那些奇怪的举止,我只想说,在俄罗斯国生活过一段时间之后,你就明白,也许那就是他们的习俗。 本影片故事讲述一位离异的母亲秋莎为了和新男友耶格(Yegor)在索契共度周末,不得不将宝贝儿子提姆(Artyom)交给在高加索当兵的前夫索尔代管。而此时当她想和新男友一起度周末时,她的母亲出现了,并不赞成女儿这样做,认为已经是孩子的母亲就应该是安分

电影鉴赏论文范文2篇

电影鉴赏论文范文2篇 电影鉴赏论文范文一:梦是最真的现实——赏析电影《盗梦空间》 现实与虚幻的距离究竟有多远?或许只是一个梦的距离,可这个梦的时限又是多少呢? 克里斯托弗·诺兰用了十年的时间,搭建起了一座关于梦的心理大厦——《盗梦空间》,众家媒体盛赞它是《黑客帝国》之后最高深的电影,看起来会让人头疼。影迷们像追逐《阿凡达》一样,仅仅因为一个过重的噱头,就开始蜂拥而至,溢美之词随处可见。 可又有谁能真的理解影片呢?人云亦云的结果,使得不少类似解疑答惑式的影评不断出现,人们关注电影的兴趣点变成了猜字游戏,所有人都沉迷了进去。为了能够将电影开放式的结局搞清楚,他们从哲学、建筑学、心理学、逻辑学、数学、物理学等各项学科中开始研究,一层一层地循环往复,就像电影中的梦中梦一样,真实和虚幻没有了分明的界限,只剩下了剧中人一样的执着。 所谓“一刀未剪”,主要是针对没有电影分级制度的国内电影市场而言。没有电影分级制度,一些充满血腥、暴力、色情等不适合大范围播放的电影情节,都会在上映之前,被无情地剪辑掉。但有时候,这些情节恰恰又是推动电影剧情发展的关键因素,对

于境外引进电影而言尤其重要,因此“一刀未剪”也就成了众多国内影迷,在期盼电影上映时最纠结的根源了。 《盗梦空间》为何能“一刀未剪”呢? 先将时间转回到2009年8月,随着昆汀·瓦伦蒂诺《无耻混蛋》的上映,曾因执导《蝙蝠侠:黑暗骑士》而大获成功的克里斯托弗·诺兰的新片《盗梦空间》,提前曝光了一款极简主义的先行版预告片。时长30秒的预告片充满了欲语还休的神秘感,新人zack hemsey操刀制作的预告片配乐,营造出了一种气势逼人的紧迫感,一层层逐渐加深,伴随着“你的大脑就是犯罪现场”的宣传语,第一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出现......影迷们大呼过瘾,诺兰的死忠粉丝开始接力热捧,《盗梦空间》的“神作”地位初步成型。 时间转入下一个关键点——2010年7月16日,《盗梦空间》全球首映(除中国市场以外)。热情的国内影迷们唯恐当年《蝙蝠侠:黑暗骑士》不能上映的悲剧再次上演,于是纷纷热捧,将《盗梦空间》的声势推向了最高峰——“一刀未剪”版的《盗梦空间》最终定于9月1日在中国地区上映。深谙商业之道的华纳公司不费吹灰之力,就在中国市场达到了最好的前期宣传效果。 对于电影而言,“一刀未剪”在另一种程度上也说明了电影逻辑的严密性,会紧凑到让人无法下手。就像《盗梦空间》一样,该片表面上是讲述高科技犯罪,实际上却是在宣扬“回归家庭”的重要性,充满了救赎色彩。即便全片无暴力、无血腥、无色情,甚至连一个激情的吻都没有(那还有什么好剪辑的呢?)它仍然是一部非同一般的好电影。好到会让人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长里,找

俄罗斯影片赏析

俄罗斯影片赏析 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 ——谈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摘要 俄罗斯对我们来说,是个遥远而略带神秘的地方。她有美丽的风光、肥沃的黑土地,丰富的文化遗产、宜人的异国风情,她曾是我们前辈神往的国度。俄罗斯的文化艺术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柴可夫斯基的音乐,普希金的诗歌,托尔斯泰的小说,列宾的绘画、大剧院的芭蕾舞都是世界艺苑瑰宝,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对艺术的神往。而在电影这个大的舞台上,俄罗斯作为一个大国,也有着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在其中。对于俄罗斯影片来说,它更擅长于用一个个平凡的小人物的生活来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真实而细腻。本文重点从两部影片,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俄罗斯影片中的女性形象,透过电影塑造的女性形象来走进这个民族,了解她的一切。 关键词: 俄罗斯影片女性形象俄罗斯情结文化爱情战争 正文: 一直很羡慕有着异国情结的人,羡慕他们对于异域文化的鉴赏能力,羡慕他们骨子里的浪漫。而作为一个神秘浪漫的国度,俄罗斯固然吸引了众多外国人的向往,渐渐地,我承认自己也成了其中的一员。于是,找寻这样的机会,我走进了俄罗斯影片赏析的课堂,带着这样的情结去审视电影,尝试着从电影开始去观望那个社会、那个时代,了解和解读那个国家。也很感谢两位可爱的老师,在一学期的课堂时

光,让我们接触到众多各具特色的电影,并且带领我们解读人物,解读电影,解读俄罗斯这个国家和现在和过去。 关于语言,我什么也不懂,但是通过字幕我看得到人物的对话,懂得了他们的情感,也通过表情动作和情节,感受到他们的内心世界。看过的电影很多了,但依然有众多印象深刻的,如《西伯利亚理发师》、《莫斯科不相信眼泪》、《丑八怪》、《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办公室的故事》,发现众多的影片都塑造了各种不同环境下典型的女性形象,而她们又都是小人物。人们在电影中看到的不是简简单单的故事情节,而是那个生活再年代的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电影在带给人们悲伤与欢乐的同时,也让观众徜徉在电影的细腻的情节中,心境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跌宕起伏,与故事的情节产生共鸣。下面,结合看电影的体会,分题材着重谈谈我看完《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和《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这两部电影后,对其中塑造的不同的女性形象的解读及一些感悟和个人见解。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是1979年前苏联拍摄的一部影片,影片讲述十七岁的女工卡捷琳娜因天真幼稚和充满幻想而冒充教授的女儿,并爱上了电视台摄影师鲁道夫,进而怀了孕。不久,鲁道夫发现真相并抛弃了卡捷琳娜。但卡并未就此消沉,她一面抚养孩子,一面发愤读书,终于在十六年后成为莫斯科一家大厂的厂长。此后,卡捷琳娜又结识了电焊工果沙,并一直隐瞒自己的身份。真相再一次暴露后,

俄罗斯影视赏析

1《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关于发下地下宝藏的法律 大财富归国家,老奶奶的孙女作为财产唯一继承人,分到了一点点零头。至于其他夺宝人,为了感谢他们一起找出财宝,政府出面为他们购买回国的飞机票,并报销他们此行的所有开支,并再赠送一点点小钱财。导游最后关头向姑娘求婚成功,所以所有财宝都留在了前苏联。 2.《总统和他的孙女》中普通人认为总统的形象是怎样的? 在普通人看来,总统总是一副暴脾气,对任何人都是那副严肃的嘴脸,虽然表面上关心人民,但其实对百姓的生活根本不了解,和人民心中的距离很遥远。但在影片的最后,总统的孙女带着总统融入到普通人当中,可能人们才真正认识到总统的普通人的一面:豪放,爽朗,关爱家人,能与普通人一起享受美酒,享受生活。可能这才是人们心中总统的形象,也就是影片想要阐述的总统的形象吧。 3.《办公室的故事》分析尤里和维拉的形象 副局长:我觉得尤里在影片中是一个典型的嫉妒心很强的小人,虽然表面看起来上他是托里亚的同学,还故意帮助托里亚和柳德米拉套近乎,帮托里亚出主意在派对上和柳德米拉搭讪,好像是要帮助托里亚的样子。但后来当托里亚和柳德米拉渐渐的有了感觉,他本来打算看笑话的幻想破灭了,于是他把托里亚最初想要升职所以去套近乎的事情告诉了此刻正沐浴在爱情甜蜜中的柳德米拉。这时就看出他这个人开始就没安好心,幸好他的阴谋没有得逞,最后托里亚的真诚还是打动了柳德米拉。 女秘书:维拉在影片中是一个带有喜剧色彩但又非常讨人喜欢的角色,工作的时候给人感觉疯疯癫癫的,一会儿对着访客傻笑,一会儿又让别人看她的新鞋子好看不好看,形象和柳德米拉截然相反,非常女性化,非常懂得打扮自己,懂得开开心心的生活,让人感觉很好。 4.《西伯利亚理发师》中路亚的形象 路亚是一个传统的俄罗斯女人,与与主人公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影片中,路亚是男主角家的一个仆人,最后成为男主角的妻子,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女人,她一直很爱男主角安德烈。影片的最后可以看到,他为安德烈生了两个孩子,并且在女主角美国女人珍再次出现的时候,拿着刀躲在门后,我认为她是在捍卫自己与安德烈的感情,同时也有一种难以言喻的仇恨与悲哀,就是因为这个美国女人,他们才被流放的。虽然只是一个电影中的小人物,但是带给我们的感动却甚至超越了女主角。 爱美灵巧爱情善良公报私囊是局长的眼睛八卦爱美 《西伯利亚理发师》是一部向世界讲述俄罗斯、将俄罗斯电影引向世界的作品,是导演米哈尔科夫试图向世界展示俄罗斯精神的一部电影,因此,具有强大的象征体系。片中安德烈家的女仆露亚只是个很不起眼的配角,然而,从她身上所焕发出来的光彩,却丝毫不逊色于片中的女主角简,特别是依托于整部影片的象征体系来看,露亚恰恰是伟大的俄罗斯女性的象征。露亚 5.《命运的捉弄》里10个俄罗斯的习俗 一起洗澡送礼物串门跳舞摆枞树往圣诞树挂饰物喝香槟用新餐具放烟花敲钟晚上街道灯火通明 庆祝活动延续到凌晨,新年前朋友们要去洗澡,广场上点火炬,朋友间晚宴并着正式的服装,午夜开香槟,街道上灯火通明,送礼物摆枞树往枞树上挂饰物用新餐具 6《烈日灼人》中两个主人公命运为何一样 两个主人公都是在那个时代下的无法摆脱命运安排的人,由于斯大林的独裁政治,导致了那个时代的残酷,也导致了两个主人公悲惨的命运。 影片中无论是没落贵族米迪亚,还是革命家、战斗英雄科托夫都不幸被卷入政治斗争并成为牺牲品。他们既是受害者,同时为了自身的利益对他人进行迫害。从表面上看勇敢坚毅的科

俄罗斯电影赏析论文

我眼中的俄罗斯电影 对于俄罗斯而言,我个人的第一想法是漫天的飞雪,广阔的森林,迷人的原野,还有就是一个相对保守的国度,当然,在我从小到大的生活中,我看过的电影也可谓不计其数,但俄罗斯电影却很少在我的涉猎范围内,而这个学期我选了俄罗斯电影赏析这门课,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或者更主要的说是通过对这些电影的赏析,我渐渐地理解了

俄罗斯这个国度,也在一步步影片的观看中一度陷入一些主人公的感情当中,尤其是《西伯利亚的理发师》,看完这部影片之后,心里产生了一种闷的感觉,一方面对男女主人公最后有情人无法终成眷属的遗憾,另一方面更让我爱上了俄罗斯的广阔森林,想象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在俄罗斯的原野上,感受着那里的气息,感受着主人公的爱情与生活。另外,另一部影片《无畏上校高尔察克》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十年之黑灯瞎火—《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这是安德烈和珍妮对爱情的摸索,也是我作为一个观影人对他们爱情最终结局的唏嘘,感叹。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男主人公英俊潇洒,女主人公美丽动人,俄罗斯美丽的风景,所有的一切构成了最童话般的元素,然而最终却换来了这样一个不尽如人意的结局,我不知道这是否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若是有,我但愿下辈子他们不要再纠结躲避,在下一生守护彼此,一直到老我想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影片进展到三分之二时,我才看到相爱的人在一起。不是拥抱那么简单,而是伴随着压力和幸福的晕眩,成就一段脆弱的爱情。 在看到安德烈离开莫斯科的站台上这一情节时,我不得部承认我的心拧成了一个结。一群好友奔跑着来到站台,为这个年轻气盛的好朋友送行。满满的近乎封闭的车厢,哪里又寻得到安德烈的面孔?于是战友们唱起了歌,那首他们熟悉的歌。在混乱中,奔跑中,在泪水和汗

《战马》艺术鉴赏,论文

从电影《战马》探讨斯皮尔伯格电影艺术特色 班级:9141022701 学号:914102270104 姓名:罗哲 [摘要] 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是好莱坞电影大师,他拍摄的电影不仅票房高,而且在电影史上也留下了成功的足迹。不仅多次荣获奥斯卡金像奖,也荣获影迷的追捧,将商业和艺术完美结合。在他的电影中我们时常能看到那些通俗文化的内容,而不是故弄玄虚让人不得理解的文艺。他于2011年拍摄的《战马》也十分典型的反映出了斯皮尔伯格非凡的导演才能和电影拍摄特点,以“一战”为主线,描述了一个人与动物从相识、相知、然后分离到最后再度相聚的故事。本文通过对《战马》的赏析对斯皮尔伯格导演的电影叙事特色和艺术特点来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战马》斯皮特色 镜头一:在没有被开垦的绿色土地上,两匹马纵情玩耍着,这是没有人类打扰的自然和谐。在拍卖会上,退役的老战士泰德冒着被财主收回土地的风险,买下一匹好马,儿子阿尔伯特负责驯马,并给它取名乔伊。电影在开头细致的描述了阿尔伯特与乔伊生活成长的历程,风景如画的英格兰辽远无际的天空和草原作为大背景显得悠然宁静、美不胜收。名流们即使是一般的佃户也是礼貌高戴,彬彬有礼。无边无际的牧场,绿色的草原,羊儿身上叮当作响的铃铛,固然屋宇简陋,但却充斥着盼望。 斯皮尔伯格电影带给人们的审美感受审美对象的属性要作用于审美主体引起审美

主体的生理反应。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动用了从色彩、影调、光线、构图、镜头、动作、人物形象、蒙太奇、拍摄角度、音乐、音响等各种电影语言使观众审美主体在欣赏影片时审美活动中获得生理、心理的经验和感受。而他也因此打动了观众。斯皮尔伯格影片的色彩基调决定了电影的主题倾向。[2]在影片中马和广袤的土地,这两个元素在斯皮尔伯格的摄影风格之下,旷野之美的呈现自不用说,也让全片的基调变得深沉。同时,在影片故事的展开时也出现了同样风景迷人、如同世外桃源的法国乡村和硝烟四起、炮声震天的前沿阵地;前者清新而富有诗意,后者血腥而极具张力。斯皮尔伯格在整部影片中,以极其娴熟的色彩蒙太奇表现出了自然的悠闲与恬静(亮绿色)、战争的残酷与压抑(深蓝色、灰色)。在影片的结尾处那血色残阳所起的功效,与《乱世佳人》中斯嘉丽从佐治亚的红土地上站起、告别伤痛,接受现实,走向明天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光的灵活运用俨然成了斯皮尔伯格的重要特色[4]。但是,这并不是《战马》这部史诗带给我们的唯一启示。 镜头二:故事进入到以马的视角看待战争之阶段。乔伊在战争爆发后被阿尔伯特的父亲卖给了一位军官,而军官在一次战争中丧生,乔伊也因此落入敌方,受尽苦难。但是在战争中,有许多有良知的人,不愿意乔伊命运被残酷的战争所害,他们采取了各种手段保全乔伊的生命,其中包括两个年轻的男孩子,一个做果酱的德国老先生和她天真善良的孙女。可是,乔伊的命运注定与战争有关,他和黑骏马最终还是没逃过德军的搜捕。乔伊被德军征用,作为战俘用作打大炮的马。在许多的战马不堪负重,累得死去后,在看着受伤的黑骏马要被栓上去拉大炮时,乔伊象个英雄一样,冲上前去,替黑马揽下有可能让它死去的活儿。在一段行军过程中,乔伊与大黑马并肩而行,大黑马筋疲力尽之余马头朝下,乔伊却仍然保持常态。德国士兵托起大黑马的马头,但一松手大黑马便

俄罗斯电影欣赏论文

本学期的俄罗斯欣赏课,让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的东西。看过几部感人的俄罗斯电影后,我觉得俄罗斯是一个会唱歌的民族,俄罗斯的人民都很多情也很智慧,很会表达简单而又复杂的感情。 在我看过的俄罗斯影片里,最令我感动的,也最让我难忘的就是《西伯利亚理发师》了。电影的背景是19世纪中,美国发明家为了得到俄国军队的经费支持,让一个交际花珍妮冒充自己的女儿勾引军校的将军校长,没想到军校的一个士兵安德烈对她一见钟情,爱上了她。而年老的将军受到到珍妮的吸引向她求婚的时候,士兵安德烈冒失地不合时宜地向女人表示了他忠贞的爱情。一个故事从此上演。前半部分是活脱脱的喜剧电影。俄国军校学生给即将来到的舞会大厅打蜡,笑料百出。舞会开始以后,因为太滑的地方产生了溜冰场的效果,大厅一片混乱,但是非常可笑。俄国忏悔节的那个晚上,全城居民野外狂欢,将军喝醉酒以后也是笑料百出。这部电影用了很多场景表达俄国当时的状况:忏悔节的狂欢场面、舞会的盛大、沙皇视察军校、西伯利亚一望无垠的大场面等等,有文化的丰富和厚重气息。美国交际花珍妮和俄国军校学生安德烈。还有悲剧的中介人——将军校长。一个青春单纯的军校士官,爱上了风尘女子珍妮,除了她的娇好容貌,也被她的异域风情的活跃大方和热辣所吸引。当暗恋在心中的时候,他为了维护珍妮的名誉和自己的同班同学用剑决斗,弄得自己受重伤,所幸上级尉官和自己的同学帮他掩饰后免受军事处分;当校长觉得安德烈的英文比自己好,于是让他替自己念给珍妮求婚的情书的时候,他不合时机地加入了自己激烈的真实情感,向珍妮表达了自己的爱,并在珍妮和校长的目瞪口呆中扬长而去;珍妮被他的表白所感动,找到了他的家,并勇敢地献身。安德以为自己得到了珍妮的爱情,但是又遭遇到《费加罗的婚礼》事件,在作为军校主演给沙皇献礼的歌剧台上,演出休息时间先听到珍妮对校长暧昧解释,觉得自己受到了欺骗!愤怒的他冲向雨中,在同学们的哀求下回到台上,神情恍惚之中又看到珍妮和校长亲密交头接耳,认为自己的爱情被强烈侮辱,不顾一切地冲向台下的校长将军,用乐队的弦向校长猛然击去!安德烈并定义为袭击沙皇,受军事审判后,被发配到西伯利亚的荒原服苦役。苦役之后做了一个当地的理发师。10年以后,西伯利亚理发师这种伐木大机器终于成功,珍妮去寻找安德烈,只到了他的家,一个人都没看见,但是发现他已经和当年的女仆结婚并有了三个孩子。珍妮黯然神伤,策马飞奔离去。惶若心灵感应的老的完全失去了任何色彩的安德烈从大森林中奔出,看到了远处飞奔而去的珍妮,突然又停住,垂下自己的眼睛,点燃了一根烟。 刚看这部电影时,我感觉这是一部性格悲剧之作。年轻的男孩,因为年轻,因为冲动,就这么毁灭了自己的前程,也可以说一生。珍妮的出生状况让她很难再体会爱情吧?年轻的时候她被继父多年包养强奸,当继父无能为力的时候,才将她赶出去自谋生路,成了交际花一名。在她的心中,多次职业经历需要造成的真真假假的情感她自己能准确分辩吗?所以我觉得女主角珍妮也只是出于对小伙执着爱恋无惧无畏的表达,而有些感动,出于回报而献身给他,在安德烈袭击将军以后,她被他热烈的爱情彻底感动了。但是,什么都太迟了。电影中我最感动的情节,是安德烈袭击将军被制服以后,就是那个曾和他决斗的同学趴在他的身上,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我一霎那间泪流满面。对啊?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有很多成熟的方式可以处理这样的事情。只可惜,我们人生曾经经历的事情都不能再重来一次。也当然,如果什么事情都深思熟虑以后才行动,那还有什么故事可看呢?精彩也就在冲动中体现。所以,悲剧看起来,总比喜剧更深刻。 这部电影的导演是米哈尔科夫,无论是在俄罗斯,还是在世界影坛,米哈尔科夫一直被公认为近20年来最负盛名的俄罗斯导演,他具有强烈的俄罗斯的抒情传统,他也经常被视为新俄罗斯电影的代表。这部《西伯利亚理发师》,用一个令人惆怅的爱情故事远离可能涉及的俄罗斯革命年代的历史背景。比如一开始安德列跟随皇家军校刚刚来到莫斯科就遇见一场暴力恐怖事件,电影没有往深层里反映,他们是什么身份。电影更多的是通过这个不得已和固

俄罗斯电影欣赏论文

《西伯利亚的理发师》欣赏 对于俄罗斯的了解仅仅是存在于历史课本上的原苏联,对于俄罗斯的电影也是近期开始关注,在这里,我想谈谈给我最深刻印象的一部影片——《西伯利亚的理发师》。 1998年米哈尔科夫呈现给观众的是一部“视觉盛宴”,即号称俄罗斯版《乱世佳人》的史诗巨片《西伯利亚的理发师》,它创造了俄罗斯电影的奇迹。米哈尔科夫本人指出:“我公司付出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努力制作了一部世纪之交俄罗斯全景式故事片。影片围绕一个军官学校士官生经历了爱情、背叛、嫉妒、竞争、决斗等各种磨难,但仍保持对祖国的热爱及根生蒂固的尊严,这是当代人以基本丧失却有待恢复的品质。”这一部融艺术性和商业性于一体的爱情史诗巨片,既吸纳了美国商业片的诸多技巧,又保有俄罗斯文化传统及其艺术电影叙事的基因,同时呈现出米哈尔科夫电影迷人的个性。影片耗资4600万美元,由一个国际化团队打造,体现了米哈尔科夫在全球化语境中开拓民族电影发展道路的尝试,把高水准的艺术精品推向世界市场。 《西伯利亚理发师》是前苏联解体以后的第一部,也是目前唯一一部在克里姆林宫举行首映礼的电影。这种礼遇上的荣耀和电影的质量显然没有直接关系,但也恰恰说明了他非同一般的地位。这部电影的画面和流露的情绪,对逐渐消逝的俄罗斯传统是一份哀伤也是一份缅怀。电影从一场跨国恋情讲起,讲述了一个俄罗斯男人和一个美国女人的感情悲剧,在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人与人需要更多的宽容才会有美满的结果。电影中用无国界的音乐——莫扎特——来隐约的说明这个初衷,工业对文化传统只会带来摧残,电影中是机器——伐木工具“西伯利亚理发师”。爱情也没有国界,尤其是悲剧色彩,留下遗憾和不那么完美的爱情更是动人心魄。一场爱情焕发出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的思考,似乎这样的主题太过隐讳,甚至在影片开始的一大段都不知道该怎样去概括,但是,当你在回味的时候这样的民族文化思考却也是水到渠成。 《西伯利亚理发师》——这个电影的名字简单中带着晦涩,另一个翻译的名字才能够让观众明白——《情留西伯利亚》(也是我更倾向的一种翻译)。一部有着爱情标志的电影,但说出的东西又远远不只是爱情。很多时候,有一些模糊不清的东西,才更能体现艺术——这一神奇的特质。如果看了《烈日灼人》(1994年)知道米哈尔科夫有一定历史感的话,《西伯利亚理发师》里面理想化了的、只属于俄罗斯的博大,精致,悲悯,智慧,足以让人与导演一样,慨叹这个强盛民族曾有的辉煌。 故事发生在俄国沙皇统治由盛即将转衰的时期,美国女子简受命到俄国帮助科亮学家罗违伯特·麦克莱争取制造新形伐木机“西伯利亚理医发师”的经费。企图用她的美貌和交际手段骗来俄罗斯政府的投资。就在去俄罗斯的列车包厢里简遇到了士官安德烈·托尔斯泰。那次的相遇,是改变他们命运的一个开始吧。 影片多次在1905年与1885年两个时间内切换,作为故事的一个线索,贯穿影片的始终,通过对比表现出了两个时间不同国度的两个人的命运。生活在俄罗斯的托尔斯泰是一个敢于为爱抗争的人,他可以为了保护自己所爱的人的名誉,冒着生命危险跟别人决斗;他可以当着将军的面对将军所爱(在我看来,或许那还称不上爱,他只是对主动接近他的那位有姿色的女人的一种本能的靠近)的女人示爱;在他觉得自己

俄罗斯影视赏析论文

俄罗斯影视欣赏 导演:梁赞诺夫 有“喜剧教父”之称 “悲喜三部曲”(爱情三部曲)即《命运的捉弄》、《办公室的故事》及《两个人的车站》。 平民化风格,鲜明的讽刺批判风格。 《办公室的故事》 获奖情况:本片获俄罗斯国家奖金电影音乐:我的心儿不能平静 《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 剧情简介 意大利某个医院里的老人临终前,她美丽的孙女Olga飞车赶来。老人告诉她有一盒珠宝在俄罗斯。同时却被两个开救护车的,一个等妻子等孩子的大胡子黑手党,一个在医院养病的瘸子和一个医生听了去了。于是,一票人杀往俄罗斯,又有个英俊潇洒的导游来接他们。大家各显神通,分兵前往。中间发生了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医生的护照被大胡子从厕所塞下去了,因而只能在飞机上不停的飞来飞去。大胡子总要和瘸子过不去,瘸子说:“我自己来,自己来”一脚踢断了一根石柱子。导游和救护车司机紧跟着美丽的Olga,上演了公路飞车,引爆加油站,汽车变潜水艇等一幕幕的好戏…… 美丽的Olga和英俊的导游在这一幕幕的奇遇里情愫暗生,眼看是金童玉女,佳偶天成。却被导游热情的妈妈道破真像,原来他是文物局的警官……游和救护车司机紧跟着美丽的Olga,上演了公路飞车,引爆加油站,汽车变潜水艇等一幕幕的好戏…… 与意大利合拍,有很多西方电影常见噱头 丢了护照飞来飞去的医生讽刺苏联的官僚体系

导演:A·米塔 《机组乘务员》 获奖情况:本片获1980年全苏电影节评委会奖 详细剧情: 禀性有异,对生活持不同态度;殊途同归,为事业都奋不顾身。 安德列是国际民航大机组的机长,是个热爱飞行事业的老飞行员。几十年来他出航归来,老伴迎接他,得到的回答总是“一切正常”。这次回来,安德列听到了一个出乎自己意外的消息,心爱的女儿娜塔莎未婚先孕了。安德列生气之余,找到了使女儿怀孕的小伙子,可是责任在女儿身上,又是女儿不愿意嫁给这个小伙子。任性的女儿决定要把孩子生下来,今后还要安德列来带这个小外孙。这深深地剌痛了安德列,因为他最怕让他停止飞行。 ………………此处省略很多字 安德列警告伊果尔改邪归正,不然就让他滚蛋。安德列又将瓦连京招回机组。这四个乘务员将共同去完成一项艰巨的任务,前往亚美尼亚,为专家、技术工程人员运送药品、食品,那儿正发生着严重的地震,他们还要把工程技术人员的家属及伤员撤回。这架飞机来到盛产石油的山区城市比特里。由于不断发生余震,附近一个炼油厂发生爆炸,泥石流夹杂着滚烫的石油向位于山谷底部的机场袭来。安德列机组用高超的技术,让客机顺着山谷滑翔,冲出火海起飞。在返回途中,机尾外壳板出现裂缝,飞机濒于坠落的险境,瓦连京和伊果尔拼死抢救,光荣地完成了任务。飞机最后顺利在莫斯科着陆。 春天又来临了,伊果尔和塔玛拉登记结婚了。失去家庭的瓦连京对娜塔莎母子俩非常关怀,生活将不会使他们不幸。瓦连京接替因受伤无法继续飞行的安德列担任机长,他们开始了新的征途。

我眼中的俄罗斯电影

我眼中的俄罗斯影片 ——《俄罗斯影片赏析》课程论文 一直以来,我对俄罗斯神秘的文化都有一种莫名的崇拜。因为我热爱俄罗斯文化,所以我喜欢俄罗斯电影。在我的眼中,俄罗斯电影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是它的确是一个宝库,因为它能够让我更加了解俄罗斯文化。我对于俄罗斯文化的着迷是从俄罗斯音乐开始的,近代音乐最繁荣的地区非俄罗斯莫属,19世纪以来,俄罗斯就诞生了柴可夫斯基、拉赫玛尼诺夫等伟大的音乐家,一个国家竟然能够在如此短时间内孕育大量伟大的艺术家,一定有其内在的原因。俄罗斯是一个大国,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到圣彼得堡,从勒拿河到伏尔加河,辽阔的国土造就了巨大的文化差异,同时也使得文化本身在冲撞与融合中更具魅力,所以我希望对俄罗斯文化一窥究竟,恰巧俄罗斯电影给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 在整个学期的观影中,我们一起欣赏过很多优秀的影视作品,其中不乏像《静静的顿河》一样的怀旧经典,也有《小偷》这样的新片,但是我对俄罗斯电影的总体印象就是:色彩饱满浓烈,感情热烈丰富,情感上重视自身内省,思维方式上注重伦理道德批判。无论是巩固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题材,还是构建强大俄罗斯民族精神的中心,都离不开这些特点。在这当中,我最喜欢的电影有三部。 《静静的顿河》 这部电影就如同小说一样,对于人物性格的刻画极为生动,力图通过一个人物的经年沧桑来表现俄国十月革命的宏大主题。影片中,主人公格里高利这个人物形象最令我感到兴奋的是他的性格当中的软弱性,对待爱情的三心两意、犹豫不决、轻率、狂放不羁,对待家庭缺乏一个大丈夫应有的责任感,对待政

治,对待战争又有着深重的妥协性和软弱性。他不像其他战争题材电影中的英雄人物,他虽然立过战功,得到过沙皇的接见,但是全然没有一副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反观,他拥有的却是比一般人的弱点更加突出的性格。他是一个普通俄罗斯人的代表,战争为他们带来的有耀眼的军功章、有热血沸腾的青春、有看似无怨无悔的人生,面对敌人,听着冲锋号,大多数的士兵似乎都为了心中的那个模糊的“理想”闯入敌人的堡垒,任子弹和刺刀穿透自己的胸膛。但是,他们绝大多数人将来杀戮的快感过去之后,将会面对破落的家园,灰暗的世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再回想着自己曾经为之疯狂、为之不顾一切的梦,这一切都显得多么的沉重。 《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这是一部描写个人奋斗的影片,跟俄罗斯以往的个人英雄主义电影有所区别,以往的英雄人物是沿着一个固化的理想而奋斗,而卡佳在影片中,却一直在探寻生命的意义,在探寻中成长,在探寻中奋斗。在人生路上的每一脚印,无论是印在歧途中,还是落在正轨上,忘我的疯狂、痛苦的失败和忍辱负重的艰辛都一点一滴地塑造者一位女性沉稳、庄重的性格和成熟的价值观。最终的结局称不上圆满,只是一个女人,用了二十几年的青春血泪,还清了当年一时冲动欠下生活的一笔孽债。在生命的道路上,走了二十多年的弯路,终于艰难重回正轨,在这不堪回首的歧途上,她收获的除了爱情的意义,还多了一份内心的平静。 我钟爱这部电影,是因为它对价值观的集中表现和旗帜鲜明褒贬。电影中,三姐妹的价值观对比,以及鲁尔多夫这个负心汉的形象设计,戈沙的登场等等的重要线索和情节,都无一例外地表现了编剧对当时社会上存在的拜金主义风气的否定和讽刺。更为绝妙的是,一声闹钟穿越十六年的故事情节。有的人评论道一个闹钟穿越十六年,对卡佳这十多年的努力只字不提显得太过唐突,而我却恰恰认为,故事的重点并不是叙述卡佳的个人奋斗史的,而是通过比照十六年前后,一个女人心态的变化,来解答观众对于价值观、人生观的疑问。表

电影赏析的论文

电影赏析的论文 电影赏析不只是感性活动,而且包含理性活动。观众认识形象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的面貌以后,还要进一步理解它所体现的本质意义,领会整个作品所显示的客观真理,以及其中所寄托的编、导、演等的思想感情。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电影赏析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电影赏析的论文篇1 浅析《功夫熊猫》系列动画电影叙事模式 梦工厂推出的系列动画电影《功夫熊猫》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空前的成功,为观众塑造出了熊猫阿宝这一得到广泛认可的文化形象,同时也为人们一窥美国动画电影采用的叙事模式提供了一个较具代表性的范例。 一、叙事中的必要元素 动画电影具备其他影视产品作为视听艺术的一般特征,但是它又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现,即虚拟意义。[1]这一点直接影响着动画电影的叙事模式,在任何一部动画电影中,一个清晰、完整且富有意趣的世界观和一部分极富魅力,能够区别于其他动画电影的角色都是不可或缺的。 首先,就世界观而言,世界观是整部电影叙事的基础,它决定了银幕之上这个世界的运营模式以及身处其中的角色们的行为准则。[2]而《功夫熊猫》系列便在打造世界观上做得较为完善,能够较好地平衡想象与现实二者的关系,使整个虚拟世界之中有多个情节的生发点,这也是该系列电影在《功夫熊猫1》(Kung Fu Panda,2008)凭借当年北京奥运会举行以及武术被列入奥运特色项目的助力大获成功之后,能够在失去上述条件的情况下依然继续创作的原因。电影中的故事发生地,山清水秀的和平谷中居住着大量动物居民,其中数量最多的为兔子与猪,他们代表了一般民众。而鸭子则自称“血管里流着面汤”经营饮食业。他们数量虽多,但是体形上都显得较为弱小,身怀武功者则是较为罕见但是体形彪悍的动物,且他们一般都与中国武术之中

电影《危楼愚夫》字幕翻译中意译法的应用-俄语论文-语言学论文

电影《危楼愚夫》字幕翻译中意译法的应用-俄语论文-语言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俄语影视欣赏论文第四篇:电影《危楼愚夫》字幕翻译中意译法的应用 摘要:论及翻译, 就一定会涉及一些翻译技巧, 例如加词法、减词法、音译法、意译法等。同时, 近年来, 随着中俄文化交流程度的不断加深和影视文化艺术的快速发展, 大量的俄语电影涌入中国市场, 电影字幕翻译变得尤为重要。因此本文以俄语电影为例, 分析意译法在字幕翻译中的作用。 关键词:意译法; 字幕翻译; 俄语电影;

一、电影字幕翻译的分类 关于电影字幕翻译的分类, 所涉及的角度不同, 分类也就不同。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 通常分为语内字幕和语际字幕, 而我们通常所说的字幕翻译就是语际字幕翻译, 也就是本文涉及的主要内容。语际字幕翻译是指在保留原声的情况下, 把原语译为目的语, 并将目的语同步地叠印在屏幕下方的过程, 有时也把这种字幕翻译称为对角字幕翻译。 从字幕技术的角度来讲, 通常分为开放性字幕翻译和隐藏式字幕翻译。开放性字幕翻译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即电影字幕与电视字幕。开放性字幕既可以作为影片的组成部分之一, 即观看影片时, 字幕与画面同时显示, 同时也可以和影片分离。而隐藏式字幕则是指把文字加入电视信号的一种标准化编码, 这种字幕有助于听力障碍人士观看。

从字幕的内容来讲, 通常分为显性电影字幕翻译和隐性电影字幕翻译。显性字幕翻译主要是指人物对白的翻译;而隐性字幕翻译则是指隐藏内容的翻译, 比如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等。 从字幕的形式来讲, 通常分为双语影视字幕和单语影视字幕。双语影视字幕是指原语与译语字幕同时在屏幕上显示。而单语影视字幕则是指只显示出一种语言的字幕。同时, 电影字幕翻译根据电影作品类别以及特点的不同也会有不同的翻译技巧与策略。 二、电影字幕翻译的意义 俄罗斯经典电影《普通一兵》传入中国, 这是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译制片, 该影片的传入成功推动了中国译制片的迅速发展。此后又有一系列优秀影片涌入中国市场, 如《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西伯利亚的理发师》《莫斯科保卫战》等。笔者所译的电影《危楼愚夫》是2014年在俄罗斯上映, 并于同时期传入我国的一

《肖申克的救赎》影视欣赏论文

《肖申克的救赎》影视欣赏论文 摘要:影片《肖申克的救赎》是比较经典的电影作品,其中包含的深刻的人生哲学是观赏了这部影片观众最大的收获,影片讲述的一个大银行副总裁安迪被指控为杀死其妻子及其妻子的情妇的凶手而被判两个无期徒刑郎当入狱,后运用自己的才学替狱长及其他狱警洗黑钱、逃税而渐渐得到较好的待遇,期间用自己的才学帮助狱中许多牢犯,带给他们希望,之后得知有证据证明自己清白却不能伸冤时,利用十几年挖出的地道成功越狱的故事。 关键词:肖申克的救赎;赏析;影评;牢狱;希望。 当面临没有任何希望和自由的境地时,人应该怎么办?也许有人沉沦,有人发疯,有人自甘堕落,随波逐流,出路在哪里?谁才是救世主?剧中主人公面对人生道路的瞬间巨变,身处险象环生的境地之中,却没有被残酷的现实扑灭希望的火种,以异乎常人的意志力拯救了自己,用行动说明,在命运面前,只有自己才能救赎自己。如人所言,故事的开始很是老套,以至于我要告诫自己耐心地看下去。才华横溢年轻有为的银行家安迪经历了一个痛苦挣扎的夜晚,自己的爱妻与人偷情,这使他的感情与尊严倍受煎熬,强烈的愤怒使他想到使用极端的手段。然而影片在此设下悬念,并未继续交代情节的发展,这使得安迪谋杀妻子的罪名变得扑朔迷离,剧情由此开始引人入胜。一切证据看起来都那么顺理成章,动机、凶器、经过,没有人比安迪更应该是杀人凶手。法官的判决宣告安迪从人生的颠峰骤然跌向地狱,并且永不能翻身。他在年富力强的鼎盛之年被判无期徒刑,送往戒备森严的鲨堡监狱。影片用高空镜头展示了故事情节展开的场所,高大的围墙,灰暗的建筑,无数穿着囚服的犯人,和一墙之隔的宽广道路与参天大树形成了鲜明对比,这里是截然不同的世界,另一套游戏规则在等着安迪…… 初来乍到,安迪并没有想到用锥子挖地道,而是真正的想要刻石头,开始时间是进狱两年后,有个在墙上刻A字的镜头的时候,从掉落的石块中运用自己的地质学知识对墙土的成分的分析,似乎是面对如此险恶的牢狱开始萌生的逃狱念头吧,真正下实施的决心应该是得知有人可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却被狱长关了两个月并把证人杀死后,对瑞德的一番谈话就是一个伏笔,是一段交代后事的诉说,虽然瑞德等人感觉到其中有猫腻,却没想到安迪会逃狱,这个结果是大家没想到的。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的几个对比:一是一直凶狠的警官(海利)到最后被抓时的一脸苍茫;二是对圣经说的那段话--得救之道,就在其中;三是三姐妹头头开始的得势与下场(下半辈子靠吸管过活)。而有段情节可谓是想想会后怕的,那就是狱长去查房的那次,似乎很平常,可是看到后面知道安迪把锥子放在圣经里,丽塔海华丝后面是一个刚挖不久的地道才体会到,同时也看出主人公的强悍,相当的淡定,不愧为一个大银行的副总裁,细细揣摩一下两人用圣经里的句子的对话更是经典;整部影片下来我们看到主人公安迪的情绪起伏是属于很平稳的那一类的,即使是在面对老鸟的刺激、三姐妹的骚扰、狱长的囚禁时也是很淡定的。唯一的一次是听完汤米诉说真相后却被典狱长否定的情节。 安迪的耐力:每星期一封信,写了六年,然后是每星期两封,从这里也算的上是一个伏笔吧,为他用一个小锥子挖隧道挖了十九年,可以说他是个很有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