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名词解释

生物名词解释

生物名词解释
生物名词解释

1. 物种——“种”,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位于属之下。一个物种中的个体一般不与其他物种中的个体交配,或交配后一般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生殖隔离)。

2. 亚种——生物分类学上种以下的分类单位,是种内的一些群体,但彼此形态特征或生理特性,染色体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且有不同的地理分布,不同亚种间的个体可以互相交配,产生具有生育能力的后代(地理隔离)。

3. 品种——指来自同一祖先,具有为人类需要的某种经济性状,基本遗传性稳定一致,能满足人类生产物质资料及科学研究目的的一种栽培植物或家养动物的群体,品种是人类干预自然的产物。

4. 类器官——原生动物的细胞质分化形成的特殊结构,执行着类似高等动物的某些器官的功能,如:鞭毛、纤毛、伪等都是运动的类器官。

5.包囊——原生动物在休止状态或外界环境条件改变时,自体外围分泌一种蛋白质的膜,度过恶劣环境,称包囊或“胞囊”,后生动物如某些原环虫,也能形成包囊,度过干、寒等逆境。

6.生物重演律——动物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按顺序重现其种族的系统发生所经历的各个阶段,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一引起状况特征的现象。例如:哺乳类的怪胎,在一定时期出现相当于鱼类的鳃裂。这一现场是由德国博物学家弥勒和海克尔提出。

7.系统发育——亦称“种系发生”。生物种族的发展史。可以指整个生物界的演变和发展的历史,即生命在地球上起源以后演变至今的整个进化过程;也可指一个类群(如各个科、属、种)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8.个体发育——指多细胞生物体从受精卵开始,经过细胞分裂、组织分化、器官形成,直到性成熟等过程。个体发育除了包括胚胎期的发育以外,还包括胚后发育。在个体发育过程中,个体的生理功能、组织结构、器官形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

9.网状神经系统——“散漫神经系”:神经系统的原始阶段,属于腔肠动物,全身只有神经细胞的突起互相交结成网状,没有主干神经部分,身体任何部分受外来刺激,全体都起反应。传导速度慢,且不定向。

10.消化循环腔—腔肠动物体壁内的管腔。消化腔周围是内胚层细胞,其中的腺细胞能分泌消化液,使消化腔中的食物消化,内胚层细胞几乎都有鞭毛,借鞭毛的摆动,激起水流,搅拌食物,使之均匀分布到消化腔的各部分。

11.原肾管系统——低等三胚层动物的排泄器官、由外胚层内陷形成,具有一个开口,由排泄管和焰细胞构成。排泄管常见分枝,各分枝末端为一焰细胞所封闭,另一端汇入排泄管,排泄管开口于体表。

12.梯式神经系统——神经系统发展的初级阶段,见于扁、线形动物等,神经成份趋向集中,自体前部有一对由神经细胞集中成的脑神经节向后延伸,在身体腹面集中成两条纵行的主干,两条神经间有横枝相连,状如梯,故名

13.中间宿主——寄生虫的幼虫在进入终宿主以前所寄生的动物。幼虫通常在中间宿主体内进行发育和幼体繁殖。作为中间宿主的动物范围很广,包括螺类、蟹类、昆虫及其他节肢动物、鱼类、兽类和人等。

14.合胞体——许多细胞以原生质突起相互连接在一起的集合体。一般尚可辨别各个细胞的轮廓。

14.合胞体——许多细胞以原生质突起相互连接在一起的集合体。一般尚可辨别各个细胞的轮廓。

16.真体腔——动物内脏器周围的腔隙。从胚胎学观点看,真正的体腔是中胚层的脏壁和体壁分离后,其间所形成的空腔,具有体腔膜,肠壁上有肌肉,环节动物始有真体腔。

17.后肾管——蚯蚓等典型的后肾管,由开口于体腔的肾口,具纤毛的细肾管,无纤毛的排

泄管及开口于体表的排泄孔等几部分组成。

18.神经链——“链状神经系”,神经系统发展的中级阶段,属于环节动物、节肢动物、神经成分向身体腹侧集中形成一条纵行的腹神经索,形成链状神经系,它已有完整的反射弧式的传导途径。

19.口器——节肢动物头部前端的突出部分和头部的附肢变化形成,因食性和取食方式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类型。

20.蜕皮——昆虫纲与甲壳纲等节肢动物以及线形动物等体表具有坚硬几丁质层的动物,在胚后发育过程中一次或多次蜕去皮肤的现象。

21.马氏管——即“马尔比基尼管”因由意大利解剖学家马尔比基尼发现而得名,节肢动物如昆虫、蜈蚣、蜘蛛等的排泄器官,为丝状的盲管、着生在中肠和后肠之间,功能与环节动物的后肾管相似。

22.不完全变态——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即昆虫的个体发育过程中,只经过卵、若虫和成虫三个时期,以与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的完全变态相区别。不完全变态可分为渐变态和半变态。

23.脊索——脊索动物消化管背侧,脊髓腹侧后一条纵贯前后的轴状构造,外围脊索鞘,形成一条坚韧的轴索,是有支持作用,脊索动物终生存在,在脊椎动物均在胚胎发育中出现,到成体时,多为脊椎骨所代替。

24.鳃裂——脊索动物胚胎咽腔开向左右两侧的裂隙,是鳃的初步表现。鱼类的成体和两栖类的蝌蚪期,鳃裂是呼吸水流的通路。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胚胎的早期也出现有鳃裂,然后消失。

25.神经管——脊椎动物胚胎的神经系统发育的一个过渡结构。即由神经板两侧逐渐向中央线合拢所形成的管状结构。当脑与脊髓分别形成后,脊髓部分呈管状,亦称“神经管”。26.脊柱——俗称“脊梁骨”。人和脊椎动物的中轴骨胳,由若干形状不规则的*椎骨借椎间盘、韧带互相连接而成。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27.前肾——“原肾”,脊椎动物最原始的泌尿器官。位于体腔背壁的前部,前肾小管的内端各有肾口开口于体腔,外端连接成一纵走的前肾管。肾口周围有纤毛,能从体腔内收集废物,汇流入前肾管,再排出体外。只有鱼类和两栖类的胚胎中前肾有作用。

28.中肾——脊椎动物的泌尿器官:从发生上看是一种中间阶段的肾位于体腔脊壁的中部,在前肾之后,左右各一,中肾小管的内端分叉,一支开口于体腔或闭塞不通;另一支末端膨大,包围血管球形成肾小体。中肾的泌尿作用全赖肾小体进行,尿液由血管球滤出后,经中肾小管,再由外端的中肾管排出,是圆口类、鱼、两栖类成体的泌尿器官,爬行类以上的胚胎时期有中肾。

29.后肾——脊椎动物最高级、最后发生的泌尿器官,位于体腔脊侧壁的后部,中肾的后方、左右各一。很多,细长而弯曲的后肾小管组成,小管的后端是肾小体,另一端与排出总管的输尿管相接尿液或通入膀胱或直接通入泄殖腔。

31.辅呼吸器——某些鱼类密布毛细血管的皮肤、肠、咽喉壁、鳃上器官等,兼营呼吸作用,这种构造称为辅呼吸器。

生物信息-名词解释

逐个克隆法:对连续克隆系中排定的BAC克隆逐个进行亚克隆测序并进行组装(公共领域测序计划)。 全基因组鸟枪法:在一定作图信息基础上,绕过大片段连续克隆系的构建而直接将基因组分解成小片段随机测序,利用超级计算机进行组装。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主要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的变异所引起的DNA序列多态性。 遗传图谱又称连锁图谱,它是以具有遗传多态性(在一个遗传位点上具有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在群体中的出现频率皆高于1%)的遗传标记为“路标”,以遗传学距离(在减数分裂事件中两个位点之间进行交换、重组的百分率,1%的重组率称为1cM)为图距的基因组图。遗传图谱的建立为基因识别和完成基因定位创造了条件。 物理图谱是指有关构成基因组的全部基因的排列和间距的信息,它是通过对构成基因组的DNA分子进行测定而绘制的。绘制物理图谱的目的是把有关基因的遗传信息及其在每条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线性而系统地排列出来。 转录图谱是在识别基因组所包含的蛋白质编码序列的基础上绘制的结合有关基因序列、位置及表达模式等信息的图谱。 比较基因组学: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的整体比较的研究。特点是在整个基因组的层次上比较基因组的大小及基因数目、位置、顺序、特定基因的缺失等。 环境基因组学:研究基因多态性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建立环境反应基因多态性的目录,确定引起人类疾病的环境因素的科学。 宏基因组是特定环境全部生物遗传物质总和,决定生物群体生命现象。 转录组即一个活细胞所能转录出来的所有mRNA。研究转录组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利用DNA芯片技术检测有机体基因组中基因的表达。而研究生物细胞中转录组的发生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就称为转录组学。 蛋白质组学:研究不同时相细胞内蛋白质的变化,揭示正常和疾病状态下,蛋白质表达的规律,从而研究疾病发生机理并发现新药。 蛋白组:基因组表达的全部蛋白质,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指的是某种细胞或组织中,基因组表达的所有蛋白质。 代谢组是指是指某个时间点上一个细胞所有代谢物的集合,尤其指在不同代谢过程中充当底物和产物的小分子物质,如脂质,糖,氨基酸等,可以揭示取样时该细胞的生理状态。代谢物行为更密切地反映出细胞所处的环境,该环境依赖于细胞所摄取的营养状况,所接触的药物和污染物以及其它影响细胞健康的外在因子情况。 代谢物组学是在后基因组学时代兴起的一门跨领域学科,其主要目标是定量的研究生命体对外界刺激、病理生理变化、以及本身基因突变而产生的其体内代谢物水平的多元动态反应。代谢组学通过现代化学的仪器分析技术测机体整个代谢产物谱的变化,并通过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整体的生物学功能状况。 一个细胞内,基因、RNA、代谢物与蛋白质之间存在着大量的相互作用,构成细胞的相互作用组,及信号转导网络或调控网络。这些令人无法想象的复杂图谱,用系统生物学的术语来描述就是相互作用组学。 蛋白质相互作用组学研究的重要方法:酵母双杂交、噬茵体展示技术、等离子共振技术、荧光能量转移技术、蛋白质阵列技术、免疫共沉淀技术、pull-down技术等。 结构基因组学主要目的是试图在生物体的整体水平上(如全基因组、全细胞或完整的生物体)测定出(以实验为主、包括理论预测)全部蛋白质分子、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核酸、蛋白质-多糖、蛋白质-蛋白质-核酸-多糖、蛋白质与其他生物分子复合体的精细三维结构,以获得一幅完整的、能够在细胞中定位以及在各种生物学代谢途径、生理途径、

最新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基因(gene): 2. 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 3. 断裂基因(split gene): 4. 外显子(exon): 5. 内含子(intron): 6. 多顺反子RNA(polycistronic/multicistronic RNA): 7. 单顺反子RNA(monocistronic RNA): 8. 核不均一RNA(heterogeneous nuclear RNA, hnRNA): 9. 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 10. 密码子(codon): 11. 反密码子(anticodon): 12. 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 13. 启动子(promoter): 14. 增强子(enhancer): 15. 核酶(ribozyme) 16. 核内小分子RNA(small nuclear RNA, snRNA) 17. 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 SRP) 18. 上游启动子元件(upstream promoter element) 19. 同义突变(same sense mutation) 20. 错义突变(missense mutation) 21. 无义突变(nonsense mutation)

22. 移码突变(frame-shifting mutation) 23. 转换(transition) 24. 颠换(transversion) (三)简答题 1. 顺式作用元件如何发挥转录调控作用? 2. 比较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mRNA的异同。 3. 说明tRNA分子的结构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4. 如何认识和利用核酶? 5. 若某一基因的外显子发生一处颠换,对该基因表达产物的结构和功能有什么影响? 6. 举例说明基因突变如何导致疾病。 (四)论述题 1. 真核生物基因中的非编码序列有何意义? 2. 比较一般的真核生物基因与其转录初级产物、转录成熟产物的异同之处。 3. 真核生物的基因发生突变可能产生哪些效应? (二)名词解释 1.基因组(genome) 2. 质粒(plasmid) 3.内含子(intron) 4.外显子(exon) 5.断裂基因(split gene) 6.假基因(pseudogene)

淘宝常用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淘宝常用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基础统计类】 1、浏览量(PV):店铺各页面被查看的次数。用户多次打开或刷新同一个页面,该指标值累加。 2、访客数(UV):全店各页面的访问人数。所选时间段内,同一访客多次访问会进行去重计算。 3、收藏量:用户访问店铺页面过程中,添加收藏的总次数(包括首页、分类页和宝贝页的收藏次数)。 4、浏览回头客:指前6天内访问过店铺当日又来访问的用户数,所选时间段内会进行去重计算。 5、浏览回头率:浏览回头客占店铺总访客数的百分比。 6、平均访问深度:访问深度,是指用户一次连续访问的店铺页面数(即每次会话浏览的页面数),平均访问深度即用户平均每次连续访问浏览的店铺页面数。【月报-店铺经营概况】中,该指标是所选月份日数据的平均值。 7、跳失率:表示顾客通过相应入口进入,只访问了一个页面就离开的访问次数占该入口总访问次数的比例。 8、人均店内停留时间(秒):所有访客的访问过程中,平均每次连续访问店铺的停留时间。 9、宝贝页浏览量:店铺宝贝页面被查看的次数,用户每打开或刷新一个宝贝页面,该指标就会增加。 10、宝贝页访客数:店铺宝贝页面的访问人数。所选时间段内,同一访客多次访问会进行去重计算。 11、宝贝页收藏量:用户访问宝贝页面添加收藏的总次数。 12、入店页面:单个用户每次浏览您的店铺时查看的第一个页面为入店页面。 13、出店页面:单个用户每次浏览您店铺时所查看的最后一个页面为出店页面。 14、入店人次:指从该页面进入店铺的人次。 15、出店人次:指从该页面离开店铺的人次。 16、进店时间:用户打开该页面的时间点,如果用户刷新页面,也会记录下来。 17、停留时间:用户打开本店最后一个页面的时间点减去打开本店第一个页面的时间点(只访问一页的顾客停留时间暂无法获取,这种情况不统计在内,显示为“—”)。 18、到达页浏览量:到达店铺的入口页面的浏览量。 19、平均访问时间:打开该宝贝页面到打开下一个宝贝页面的平均时间间隔。(用户访问该宝贝页后,未点击该页其他链接的情况不统计在内,显示为“—”) 20、全店宝贝查看总人次:指全部宝贝的查看人次之和。 21、搜索次数:在店内搜索关键词或价格区间的次数。

动物生物学名词解释讲解

原生动物门 1.食物泡(Food vacuole ):食物进入原生动物体内后被细胞质形成食物泡随原生质流动,并经消化酶消化,消化后的营养物质从食物泡进入内质,不能吸收的食物残渣由体表或胞肛排出体外。 2.胞肛(Cytopyge):又称肛点,是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体表固定位置排出体外的胞器。 3.胞口: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多数动物用以取食的细胞器的一个结构,位于胞咽之前。 4.胞咽:原生动物门纤毛虫纲的多数动物用以取食的细胞器的一个结构,位于胞口之后。 5.表膜(pellicle):又称皮膜,是原生动物身体表面一层很薄的原生质膜,使身体保持了一定形状。表膜的弹性又可使身体适应改变形状。 6.大核:纤毛虫类都具大核和小核两种类型的细胞核,大核负责纤毛虫的正常代谢、细胞分化控制等。大核可以通过DNA 的复制成为多倍体核。 7.小核:是纤毛虫类两种类型的细胞核的一种。一般较小,呈球形,数目不定,小核负责基因的交换重组并由它产生大核,小核均为二倍体,因此又称为生殖核。 8.伸缩泡(contracrtile vacuole ):是原生动物体内水分调节细胞器,兼有排泄功能。不同种类的原生动物伸缩泡的结构不尽相同,纤毛虫的伸缩泡最复杂,每个伸缩泡有6-10 个收集管,收集管周围有很多网状小管,收集内质中的多余水分及部分代谢产物,最终由伸缩泡与外界相通的小孔排出体外。9.收集管(collecting canals):纤毛虫体内与伸缩泡相通的,周期性地将内质网收集的水分集中注入伸缩泡的结构。 10.外质(ectoplasm):原生动物的细胞质靠近表膜的一层,光镜下外质透明清晰,较致密。在变形虫中可以看到外质与内质相互转化。外质可以分化出一些特殊的结构,如腰鞭毛虫的刺丝囊(nematocyst),丝孢子虫的极囊(polar capsule),纤毛虫的刺丝泡(trichocyst)等。 11.内质(endoplasm):原生动物的细胞质不靠近表膜的部分,光镜下不透明,含有油滴、淀粉、副淀粉等颗粒,内质中含有各种细胞器:色素体(chromatophore )、食物泡(food vacuola)、眼点(stigma)、伸缩泡(contractile vacuole)、线粒体(mitochondrion)、高尔基体(Golgi apparatus)等。 12.溶胶质(plasmasol)、凝胶质(plasmagel):原生动物门肉足虫纲动物的内质可分为固态的凝胶质和液态的溶胶质。在运动时虫体后端的凝胶质因蛋白质的收缩产生压力,使溶胶质向前流动同时伸出伪足。溶胶质流到前方后压力减小,溶胶质又由前向后回流,再成为凝胶质。这样凝胶质与溶胶质的不断交换形成变形运动。 13.植物性营养(holophytic nutrition):原生动物门植鞭毛类体内含有色素体,可以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糖类,制成自身生长的营养物质,这种营养方式称为植物性营养。 14.动物性营养(holozoic nutrition) :原生动物通过伪足吞噬或通过胞口、胞咽将细菌、有机质颗粒等食物取食进细胞质内形成食物泡,经消化酶的作用吸收消化后的营养,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则由胞肛排出体外,这种营养方式称为动物性营养。 15.腐生性营养(saprophytic nutrition):一些寄生和自由生活的原生动物可以通过体表的渗透作用从生活的环境介质中摄取溶于水的有机物以获取自身生长的营养物质。这种营养方式称为腐生性营养。16.眼点:一些鞭毛虫类身体前端会有类胡萝卜素的脂类集合成为一个红色的眼点,与鞭毛基部的副鞭毛体一起构成某些鞭毛虫的感光细胞器。 腔肠动物门 1.缘膜:水螅纲水母的伞缘向内突起,成为一环状膜,称为缘膜。 2.隔膜:珊瑚纲的腔肠动物体壁内胚层向消化循环腔垂直长入的突起,有的可以连接到口道,将消化循环腔分为初级隔膜、次级隔膜和三级隔膜。 3.神经细胞(nerve cell):位于皮肌细胞基部,接近中胶层,它的细胞突起彼此相连成网状,构成神经网,起传导刺激向四周扩散的作用; 4.刺细胞(cnidoblast):腔肠动物特有的,分布于体表皮肌细胞之间,以触手上为多。刺细胞内有刺丝囊(nematocyst),囊内有毒液和一盘旋的丝状管(刺丝):遇到刺激,囊内刺丝翻出,注射毒液或把外物

生物名词解释整理

1. 双名法:每种生物的学名采用属名和种名命名 2.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多肽:在含有两条或多条多肽链的蛋白质中,各条多肽链因其排列顺序而彼此关联。 多个氨基酸以肽键链接起来形成的就是多肽 3. 胞间连丝:植物细胞壁上有孔,相邻细胞的细胞膜伸入孔中,光面内质网也彼此相通,即成胞间连丝。可以沟通相邻细胞。 4. 叶绿体基粒内囊体:叶绿体内有一系列排列整齐的扁平囊,这些扁平囊称为类囊体。有规律地重叠在一起的,是基粒类囊体。基粒类囊体堆叠成基粒。 5. 开放维管束:指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茎的维管束,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有束内形成层,维管束之间存在束间形成层,形成层连接成圆环状,能不断增生,使茎增粗,所以称为开放维管束 6. 微体:一种特殊的细胞器。体积比溶酶体小,由单层膜包围,其内含有极细的颗粒状物质,中央常有一高电子密度的核心结晶。 7. 五界分类系统:即将生物分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 8. 生物膜:围绕在细胞表面的质膜,各种细胞器的膜和核膜总称为生物膜系统 9. 氧化磷酸化:由呼吸底物脱下的氢,通过呼吸链电子传递到达氧,所发生的ADP磷酸化行程ATP的作用,成为氧化磷酸化作用。 10. 辅酶:结合蛋白酶类分子由蛋白质部分和非蛋白质部分组成,非蛋白质部分(有机分子或金属离子)称酶的辅基(即辅酶)。 11. 系统发育:指生物种族发展史,也即生物进化的历史。 12. 遗传学第三定律:即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 原来为同一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性状,在F2中常常有连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这种现象称为连锁。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会发生交换而导致基因的交换现象。 13. 同源染色体:体细胞中,成对染色体的两个成员,它们的形态和结构是相同的,在减数分裂中能相互配对,这样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14. 细胞周期:亲代细胞分裂完成到子代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一个完整细胞世代称为细胞周期 15. 输导组织:植物体内运输水分和各种营养物质的组织。 16. 维管形成层: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根茎中,位于木质部和韧皮部之间的分生组织,可以不断产生次生木质部和次生韧皮部 17. 病毒: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或仅由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靠寄生生活的生命体。 18. 共质体途径和质外体途径:水、无机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穿过生活细胞的胞间连丝,顺离子浓度梯度进行的运输途径是共质体途径。 水液(大分子)在相邻细胞的细胞壁和细胞间隙中运行是质外体途径。 19. 孢子生殖:是由母体先形成专管生殖的特定部分,然后由孢子囊产生许多孢子的生殖方式。孢子囊成熟时孢子三处,遇到适宜条件就萌发成新个体 20. 双受精现象:被子植物中,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极核融合的现象 21. 生活史:被子植物的生活史指包括无性世代(植物体以产生孢子进行生殖)和有性世代(以产生配子进行生殖) 22. 重组率:杂合体产生重组型配子的频率,也即重组型配子数占配子总数的百分率 23. 噬藻体:侵染蓝藻的病毒(不确定) 24. 菌根:指土壤中某些真菌与植物根的共生体(不确定)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重要名词:(下划线的尤其重要) 1.常染色质:细胞间期核内染色质折叠压缩程度较低,碱性染料着色浅而均匀的区域, 是染色质的主体部分。DNA主要是单拷贝和中度重复序列,是基因活跃表达部分。2.异染色质:细胞间期核内染色质压缩程度较高,碱性染料着色较深的区域。着丝粒、端 粒、次缢痕,DNA主要是高度重复序列,没有基因活性。 3.核小体:核小体是染色体的基本组成单位,它是由DNA和组蛋白构成的,组蛋白H3、 H4、H2B、H2A各两份,组成了蛋白质八聚体的核心结构,大约200bp的DNA盘绕在蛋白质八聚体的外面,相邻两个核小体之间结合了1分子的H1组蛋白。 4.组蛋白:是染色体的结构蛋白,其与DNA组成核小体。根据其凝胶电泳性质可将其分 为H1、H2A、H2B、H3及H4。 5.转座子:是在基因组中可以移动和自主复制的一段DNA序列。 6.基因:原核、真核生物以及病毒的DNA和RNA分子中具有遗传效应的核苷酸序列,是 遗传的基本单位。它包括结构蛋白和调控蛋白。 7.基因组:每个物种单倍体染色体的数目及其所携带的全部基因称为该物种的基因组。 8.顺反子:由顺/反测验定义的遗传单位,与基因等同,都是代表一个蛋白质的DNA 单 位组成。一个顺反子所包括的一段DNA与一个多肽链的合成相对应。 9.单顺反子和多顺反子: 真核基因转录的产物是单顺反子mRNA,即一个基因一条多肽链,每个基因转录都有各自的调控原件。 多顺反子是指原核生物一个mRNA分别编码多条多肽链,而这些多肽链对应的DNA片段位于一个转录单位内,享用同一对起点和终点。 10.转录单位:即转录时,DNA上从启动子到终止子的一段序列。原核生物的转录单位往 往可以包括一个以上的基因,基因之间为间隔区,转录之后形成多顺反子mRNA,可以编码不同的多肽链。真核生物的转录单位一般只有一个基因,转录产物为单顺反子RNA,只编码一条多肽链。 11.重叠基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基因共有一段DNA序列重叠基因有多种重叠方式, 比如说大基因内包含小基因,几个基因重叠等等。 12.断裂基因:在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基因是不连续的,在基因的编码区域内部含有大量的 不编码序列,从而隔断了对应于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这种不连续的基因又称断裂基因或割裂基因 13.限制性内切酶:限制性内切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 并在相关位置切割DNA双链结构的核酸内切酶。 14.超螺旋:如果固定DNA分子的两端,或者本身是共价闭合环状DNA或与蛋白质结合 的DNA分子,DNA分子两条链不能自由转动,额外的张力不能释放,DNA分子就会发生扭曲,用以抵消张力。这种扭曲称为超螺旋(supercoil),是双螺旋的螺旋。 15.拓扑异构酶:通过切断DNA的一条或两条链中的磷酸二酯键,然后重新缠绕和封口来 改变DNA连环数的酶。拓扑异构酶I主要消除负超螺旋,作用一次超螺旋交叉数变化+1;拓扑异构酶II主要引入负超螺旋,作用一次L变化-2。TOPO I催化DNA的单链

职业卫生常见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职业卫生常见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职业卫生(Occupational health) 是研究劳动条件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以劳动者的健康在职业活动过程中免受有害因素侵害为目的的工作领域,研究改善劳动条件的一门学科,其首要的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以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职业病(Occupational diseases)是指职工因受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影响而引起的,由国家以法律法规形式规定并经国家指定的医疗机构确诊的疾病。 职业禁忌证(Occupational contraindication)是指某些疾病(或某种生理缺陷),其患者如从事某种职业,便会因职业性危害因素而使病情加重或易于发生事故,则称此疾病(或生理缺陷)为该职业的职业禁忌证。 急性中毒(acute poisoning)是指职工在短时间内摄入大量有毒物质,发病急,病情变化快,致使暂时或永久丧失工作能力或死亡的事件。 有害物质(harmful substances)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等能危害职工健康的所有物质的总称。 有毒物质(toxic substances)作用于生物体,能使机体发生暂时或永久性病变,导致疾病甚至死亡的物质。

危害因素(hazardous factors)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的因素。 有尘作业(dusty work)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含量超过国家卫生标准中粉尘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作业。 有毒作业(toxic work)作业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含量超过国家标准中有毒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作业。 职业接触限值:(OELs)指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量标准、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机体不引起急性或慢性有害健康影响的容许接触水平。 最高容许浓度(MAC):指任何有代表性的采样测定均不得超过的浓度。 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TLV—TWA):指正常8小时工作日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 短时间接触限值(TLV—STEL):这是在不超过TWA的情况下,指每次接触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此浓度指在8小时内任何时间均不得超过的浓度。

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中英) sample 样本:提供群体信息的亚单位,样本要求大小合适,并随机取样才具有代表性。 sampling error 样本误差:在一个小样本中预期的比例会发生随机改变的现象。 satellite DNA卫星DNA:真核生物基因组中的一种高度重复顺序,富含A-T ,当进行CsCl密度梯度离心时,基因组呈现一条宽的带,而在其上方高度重复顺序显示了单独的一条细带,故称卫星DNA。 scaffold attachmentation region (SARs) :骨架附着区:DNA上的特异位置,附着在染色体的骨架上。 secondary law 第二定律:见自由组合定律(independent assortment)。 secondary nondisjunction 次极不分离:初极不分离产生的雌性后代中X染色体再度不分离。 second-site mutation 第二位点突变:见抑制基因突变(suppressor mutation)。 selection coefficient 选择系数:计算对一种基因型的选择相对强度。 selection differential 选择差数:在自然和人工选择中,被选择亲代的表型平均值和未被选择的群体平均表型之间的差异。 self-assembly 自组装、自动装配:由亚基按特定的模式自动聚集成某种功能结构的过程。 self-fertilization (selfing) 自体受精:同一个体产生的雌性和雄性配子相互结合。 self-splicing 自我剪接:某些前体RNA分子内含子的切除,此过程在有的生物中是蛋白依赖性反应。 semiconservative replication mode 半保留复制模型:在DNA复制两条子DNA链中,每条双链都含有一条亲代的单链。 semidiscontinuous 半不连续(复制):DNA复制时前导链上DNA的合成是连续的,后随链上是不连续的,故称半不连续复制。 sense codon 有义密码子:mRNA上相对一个氨基酸的密码子。 Sequence Tagged Site, (STS)序列位置标签:一段短的DNA序列(200-500个碱基对),这种序列在染色体上只出现一次,其位置和碱基顺序都是已知的。在PCR反应中可以检测处STS来,STS适宜于作为人类基因组的一种地标,据此可以判定DNA的方向和特定序列的相对位置。ETS是cDNA上的STS。 sex chromosome 性染色体:在真核生物中和性别相关的染色体,如X, Y和Z,W。这些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等

名词解释 1、广义分子生物学: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命本质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2 2、狭义分子生物学:即核酸(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基因的结构和功能、复制、转录、翻译、表达调控、重组、修复等过程,以及其中涉及到与过程相关的蛋白质和酶的结构与功能 3、基因: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编码蛋白质或RNA等具有特定功能产物的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染色体或基因组的一段DNA序列(对以RNA作为遗传信息载体的RNA病毒而言则是RNA序列)。 4、基因:基因是含有特定遗传信息的一段核苷酸序列,包含产生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所必需的全部核苷酸序列。 5、功能基因组学:是依附于对DNA序列的了解,应用基因组学的知识和工具去了解影响发育和整个生物体的特定序列表达谱。 6、蛋白质组学: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研究细胞内所有蛋白质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科学。 7、生物信息学:对DNA和蛋白质序列资料中各种类型信息进行识别、存储、分析、模拟和转输 8、蛋白质组:指的是由一个基因组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9、功能蛋白质组学:是指研究在特定时间、特定环境和实验条件下细胞内表达的全部蛋白质。 10、单细胞蛋白:也叫微生物蛋白,它是用许多工农业废料及石油废料人工培养的微生物菌体。因而,单细胞蛋白不是一种纯蛋白质,而是由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核酸及不是蛋白质的含氮化合物、维生素和无机化合物等混合物组成的细胞质团。 11、基因组:指生物体或细胞一套完整单倍体的遗传物质总和。 12、C值:指生物单倍体基因组的全部DNA的含量,单位以pg或Mb表示。 13、C值矛盾:C值和生物结构或组成的复杂性不一致的现象。 14、重叠基因:共有同一段DNA序列的两个或多个基因。 15、基因重叠:同一段核酸序列参与了不同基因编码的现象。 16、单拷贝序列:单拷贝顺序在单倍体基因组中只出现一次,因而复性速度很慢。单拷贝顺序中储存了巨大的遗传信息,编码各种不同功能的蛋白质。 17、低度重复序列:低度重复序列是指在基因组中含有2~10个拷贝的序列 18、中度重复序列:中度重复序列大致指在真核基因组中重复数十至数万(<105)次的重复顺序。其复性速度快于单拷贝顺序,但慢于高度重复顺序。 19、高度重复序列:基因组中有数千个到几百万个拷贝的DNA序列。这些重复序列的长度为6~200碱基对。 20、基因家族:真核生物基因组中来源相同、结构相似、功能相关的一组基因,可能由某一共同祖先基因经重复和突变产生。 21、基因簇:基因家族的各成员紧密成簇排列成大段的串联重复单位,定位于染色体的特殊区域。 22、超基因家族:由基因家族和单基因组成的大基因家族,各成员序列同源性低,但编码的产物功能相似。如免疫球蛋白家族。 23、假基因:一种类似于基因序列,其核苷酸序列同其相应的正常功能基因基本相同、但却不能合成功能蛋白的失活基因。 24、复制:是指以原来DNA(母链)为模板合成新DNA(子

房地产专业术语(名词解释)

十一、房地产专业术语 1、问:什么是商品房? 答: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后开发建设的房屋,均按市场价出售。商品房根据其销售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外 销商品房和内销商品房两种。 2、问:什么是外销房? 答:外销商品房是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的,取得了外销商品房预(销)售许可证的房屋,外销商品房可以出售给国内外(含港、澳、台)的 企业,其他组织和个人。 3、问:什么是内销房? 答:内销商品房是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的,取得了商品房销售许可证的房屋,内销商品房可以出售给当地企事业单位和居民。 4、问:什么是复式住宅? 答:复式住宅是受跃层式住宅启发而创造设计的一种经济型住宅。这类住宅在建造上仍每户占有上下两层,实际是在层高较高的一层楼中增建 一个1.2米的夹层,两层合计的层高要大大低于跃层式住宅(复式为 3.3米,而一般跃层为5.6米),复式住宅的下层供起居用,炊事、进 餐、洗浴等,上层供休息睡眠和贮藏用,户内设多处入墙式壁柜和楼 梯,中间楼板也即上层的地板。因此复式住宅具备了省地、省工、省 料又实用的特点,特别适合子三代、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居住,既满足 了隔代人的相对独立,又达到了相互照应的目的。 5、问:什么是跃层式住宅? 答:跃层式住宅是近年来推广的一种新颖住宅建筑形式。这类住宅的特点是,内部空间借鉴了欧美小二楼独院住宅的设计手法,住宅占有上下 两层楼面,卧室、起居室、客厅、卫生间、厨房及其它辅助用房可以 分层布置,上下层之间的交通不通过公共楼梯而采用户内独用小楼梯 联接。跃层式住宅的优点是每户都有二层或二层合一的采光面,即使 朝向不好,也可通过增大采光面积弥补,通风较好,户内居住面积和 辅助面积较大,布局紧凑,功能明确,相互干扰较小。

生物名词解释

BOD:在特定条件下,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进行生物氧化时所消耗溶解氧的质量浓度。 COD:化学需氧量,是在一定条件下,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毫克/升表示。DNA复制:首先DNA的双螺旋解开,其次以每条DNA链作为模板,通过碱基配对的原则合成与之互补的一条新链的过程。 DNA聚合酶:以反向平行的DNA链为模板催化合成新链DNA。 EMP途径:又称糖酵解途径,是绝大多数生物所共有的一条代谢途径,它以1分子 葡萄糖为基质,约经过10步反应而产生2分子丙酮酸,2分子NADH+H+和2分子ATP的过程。 氨化作用:是指有机态N被微生物降解形成NH3的过程。 氨化作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有机氮化合物的脱氨基产氨的过程。 巴氏消毒法:采用60-70℃的温度处理15-30min的消毒方法。 半知菌:对其有性繁殖阶段不了解的一类真菌。 伴孢晶体:伴随芽孢形成的同时,苏云金杆菌细胞的另一端形成的对鳞翅目昆虫有毒性的蛋白质晶体物质。 被动扩散:营养物质依赖其在胞外及胞内的浓度梯度,由浓度高的胞外向胞内扩散的过程。 鞭毛:细菌由细胞膜穿过细胞壁伸出胞外的细长的丝状物。是细胞的运动器官。 表面活性剂:具有降低表面张力效应的物质叫做表面活性剂。它改变细胞的稳定性和透性,使细胞内的物质逸出细胞外,从而引起微生物的死亡。 表面酶:分布于细胞表面,不能在其细胞培养液中起作用的酶。 病毒粒子:成熟的或结构完整的,有感染性的病毒个体。 产甲烷菌:严格厌氧条件下,利用H2还原CO2生成甲烷的细菌。 初生菌丝:由担子菌的孢子萌发形成的菌丝。 初生菌丝体:担子菌的孢子直接萌发而成的菌丝体,一般不会繁殖成为子实体。 纯培养:是指在实验室条件下,从一个微生物细胞繁殖得到的后代。 次级代谢:微生物为了避免初级代谢过程中某种中间产物积累造成的毒害而产生的一类有利于生存的代谢类型。 次生菌丝体:担子菌中由两个性别不同的初生菌丝结合而成的菌丝体。 促进扩散:以细胞内外的浓度梯度为动力,在载体物质参与下,物质从浓度高的胞外向浓度低的胞内扩散。 单纯扩散: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一种方式。以营养物质在细胞外胞内的浓度梯度为动力进行营养物质的吸收。 对数生长期:细胞代谢活性最强,新细胞物质组成最快,分裂形成的新细胞生命力旺盛,每次分裂的间隔时间(即世代时)最短而稳定,单位时间内细胞数量呈倍比增加。 多污带排污口的下游水色暗灰,含有大量有机物,溶解氧极少环境恶劣生物种类很少以细菌为主。 发酵:微生物或细胞在不需要氧的条件下转化物质的形态并将底物中的化学能转移产生ATP的一种方式。 发酵:有两个含义,广义发酵泛指任何利用好氧或厌氧微生物来生产有用代谢产物或食品、饮料等产品的生产方式。狭义发酵指在无氧条件下,基质脱氢后所产生的还原力[H]未经呼吸链传递而直接交给某内源中间代谢产物,以实现基质水平磷酸化产能的一类生物氧化反应。基质水平磷酸化的特点是基质在氧化过程中脱下的电子不经电子传递链的传递,而是通过酶促反应直接交给基质本身氧化的产物,同时将反应过程中释放的能量交给ADP,合成ATP。此种作用的最终产物是中间体的还原物,不再进行分解,因此,发酵不是彻底的氧化作用,产能效率低。 反硝化细菌:反硝化作用是指微生物还原硝酸产生气态氮的过程。 反硝化作用:微生物还原NO3-产生气态氮的过程称为反硝化作用。 放线菌:介于细菌与丝状真菌之间而又接近于细菌的一类多核单细胞的丝状原核微生物。 分批培养:将少量的细菌接种到一定体积的液体培养基中,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最后一次性收获的过程。 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是由菌丝分枝顶端细胞或者由菌丝分化成的分生孢子梗的顶端细胞分割缢缩而成的单个或者成簇的孢子。 分生孢子梗:真菌中一种产生分生孢子的菌丝结构。 辅酶:全酶的一部分,起传递电子、原子、化学基团的作用。 富营养化:由于水体中污染物的积累特别是氮、磷的营养过剩,促使水体中藻类的过量生长。 革兰氏染色:是1884年由丹麦的Gram发明的,细菌鉴别的重要染色方法。通过革兰氏染色法可将细菌区分为G+和G 根际微生物:生长在植物根系直接作用土壤范围内的微生物。 根圈效应:植物根圈土壤的微生物在数量、种类和活性上都明显优于非根圈土壤微生物的现象。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1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第二章(主要的:核小体、半保留复制、复制子、单链结合蛋白、岗崎片段、错配修复、DNA的转座、C值矛盾、前导链与后随链。) 1. C值反常现象(C值矛盾C-value paradox): C值是一种生物的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 真核细胞基因组的最大特点是它含有大量的重复 序列,而且功能DNA序列大多被不编码蛋白质的非 功能DNA所隔开,这就是著名的“C值反常现象”。 C值一般随着生物进化而增加,高等生物的C值一般大于低等生物。某些两栖动物的C值甚至比哺乳动物还大,而在两栖动物里面,C值变化也很大。 2.DNA的半保留复制: 由亲代DNA生成子代DNA时,每个新形成的子代DNA中,一条链来自亲代DNA,而另一条链则是新合成的,这种复制方式称半保留复制。 3.DNA聚合酶: ●以DNA为模板的DNA合成酶 ●以四种脱氧核苷酸三磷酸为底物 ●反应需要有模板的指导 ●反应需要有3 -OH存在 ●DNA链的合成方向为5 3 4.DNA连接酶(1967年发现):若双链DNA中一条链有切口,一端是3’-OH,另一端是5‘-磷酸基,连接酶可催化这两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而使切口连接。但是它不能将两条游离的DNA单链连接起来 DNA连接酶在DNA复制、损伤修复、重组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5.DNA 拓扑异构酶(DNA Topisomerase): 拓扑异构酶?:使DNA一条链发生断裂和再连接,作用是松解负超螺旋。主要集中在活性转录区,同转录有关。例:大肠杆菌中的ε蛋白 拓扑异构酶Π:该酶能暂时性地切断和重新连接双链DNA,作用是将负超螺旋引入DNA分子。同复制有关。 例:大肠杆菌中的DNA旋转酶 6. DNA 解螺旋酶/解链酶(DNA helicase) 通过水解ATP获得能量来解开双链DNA。 E.coli中的rep蛋白就是解螺旋酶,还有解螺旋酶I、II、III。rep蛋白沿3 ’ 5’移动,而解螺旋酶I、II、III沿5 ’ 3’移动。 7. 单链结合蛋白(SSBP-single-strand binding protein):稳定已被解开的DNA单链,阻止复性和保护单链不被核酸酶降解。 8. 从复制原点到终点,组成一个复制单位,叫复制子.每个DNA复制的独立单元被称为复制子(replicon),主要包括复制起始位点(Origine of replication)和终止位点 9.复制时,解链酶等先将DNA的一段双链解开,形成复制点,这个复制点的形状象一个叉子,故称为复制叉 10.DNA的半不连续复制:DNA复制时其中一条子链的合成是连续的,而另一条子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故称半不连续复制。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 1.顺反子:在反式构型中,不能互补的各个突变体在染色体上所占的一个区域称为顺反子, 顺反子是一个必须保存完整才能具备正常生理功能的最小单位。 11.突变子:是指一个顺反子内部发生突变的最小单位,一个突变子可以小到只有一对碱基。111.重组子:是基因内不能由重组分开的遗传单位,即基因内出现重组的最小区间,重组子 的单位可以小到核苷酸对。 2.断裂基因:在真核生物中,基因的编码序列在DNA分子上是不连续排列的,而是被不编码序列所隔开。 3.假基因:具有与功能基因相似的序列,但由于许多涂点以致失去了原来的功能,所以假基 因是没有功能的基因。 4.错配修复:在含有错配碱基的DNA中,使正常核苷酸序列恢复的修复方式。 5.转座子: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以自主复制和位移的一段DNA序列。 6.增强子:增强启动子转录活性的DNA序列。 7.同源重组:两个双螺旋DNA分子间通过配对链断裂和再连接,而产生的片段间交换的过 程。 8.启动子: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结合和开始转录的一段保守的DNA序列。 10.RNA编辑:转录后的RNa为在编码区发生碱基的突变,加入或缺失的现象。 11.摇摆假说:反密码子和密码子配对时前两个碱基严格遵守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第三个 碱基有一定的自由度可以“摆动”。 12.SD序列:在原核生物mRNA起始密码AUG上游,存在4到9个富含嘌呤的一致性序列。 13.操纵子:基因表达和调控的单位,由启动子、操纵基因及其所控制的一组功能上相关的 结构基因所组成。 14.weigle效应:紫外线处理的病毒借助于宿主细胞的DNA复制机制进行修复,重新产生活性,此时,如将寄主细胞预先用紫外光照射,则比未经照射的要产生更高的活化效应。 15.弱化子:mRNA合成起始以后,除非培养基中完全没有色氨酸,转录总在这个区域终止, 产生一个仅有140个核苷酸的RNA分子,终止trp基因的转录,则这个区域成为弱化子。16.正调控:没有调节蛋白存在时,基因是关闭的,加入这种调节蛋白后,基因表达活性被 关闭。 17.负调控:没有调节蛋白存在时,基因是表达的,加入这种调节蛋白后,基因的活性就被 关闭。 18.可诱导调节:一些基因在特殊的代谢物或化合物的作用下,由原来的关闭状态转变为工 作状态,即在某些物质的诱导下使基因活化。 19.可阻遏调节:基因平时是开启的,由于一些特殊代谢物或化合物的积累而将其关闭,阻 遏了基因的表达。 20.复制体:复制过程所有参与复制的蛋白组成一个大的复合体,沿复制叉进行先导链和后 随链的合成。 2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核算、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并从分子水平阐述蛋白 质与核酸、蛋白质与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及其基因表达调控机理的学科。 22.C值矛盾:是指真核生物中DNA含量反常现象。主要表现为①C值不随生物的进化程度和复杂性而增加②亲缘关系密切的生物C值相差甚大③高等真核生物具有比用于遗传高得 多的C值。 23.冈崎片段:一些较短的DNA片段,在原核生物中长约100-200nt。 24.半不连续复制:当DNA复制时,一跳链连续,另一条链不连续,因此成为半不连续复制。 25.密码的兼并性:同一种氨基酸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密码子的现象。

生物有关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 细胞周期:包括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和两次分裂之间的间期。其中有丝分裂过程分为:①.DNA合成前期(G1期);②.DNA合成期(S期);③. DNA合成后期(G2期);④.有丝分裂期(M期)。 2. 原核细胞:一般较小,约为1~10mm。细胞壁是由蛋白聚糖(原核生物所特有的化学物质)构成,起保护作用。细胞壁内为细胞膜。内为DNA、RNA、蛋白质及其它小分子物质构成的细胞质。细胞器只有核糖体,而且没有分隔,是个有机体的整体;也没有任何内部支持结构,主要靠其坚韧的外壁,来维持其形状。其DNA存在的区域称拟核,但其外面并无外膜包裹。各种细菌、蓝藻等低等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统称为原核生物。 3. 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大,其结构和功能也比原核细胞复杂。真核细胞含有核物质和核结构,细胞核是遗传物质集聚的主要场所,对控制细胞发育和性状遗传起主导作用。另外真核细胞还含有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等各种膜包被的细胞器。真核细胞都由细胞膜与外界隔离,细胞内有起支持作用的细胞骨架。 4. 染色质:是指染色体在细胞分裂的间期所表现的形态,呈纤细的丝状结构,含有许多基因的自主复制核酸分子。 染色体:是指染色质丝通过多级螺旋化后卷缩而成的一定形态结构。细菌的全部基因包容在一个双股环形DNA构成的染色体内。真核生物染色体是与组蛋白结合在一起的线状DNA双价体;整个基因组分散为一定数目的染色体,每个染色体都有特定的形态结构,染色体的数目

是物种的一个特征。(染色体:指任何一种基因或遗传信息的特定线性序列的连锁结构。) 5. 染色单体:由染色体复制后并彼此靠在一起,由一个着丝点连接在一起的姐妹染色体。 6. 姐妹染色单体:二价体中的同一各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互称姐妹染色单体,它们是间期同一染色体复制所得。 7. 非姐妹染色单体:单体二价体的不同染色体之间的染色单体互称非姐妹染色单体,它们是同源染色体这些间期各自复制所得。 8. 联会: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过程。 9. 同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成为同源染色体。 10. 异源染色体:生物体中,形态和结构不同的各对染色体互称为异源染色体。 12. 染色体组:指包含有一套对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所不可缺少的,最小限度的基因群的一组染色体。 13. 着丝点: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被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一般每个染色体只有一个着丝点,少数物种中染色体有多个着丝点,着丝点在染色体的位置决定了染色体的形态。 14. 染色粒: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前期的染色体,由DNA丝局部螺旋化而产生颗粒状结构。 15. 染纽:指某些生物中(玉米、紫苜蓿),位于染色体的末端或中间的特别大的染色粒。

分子生物学名词解释最全

第一章名词解释 1.基因(gene)是贮存遗传信息的核酸(DNA或RNA)片段,包括编码RNA和蛋白质的结构基因以及转录调控序列两部分。 2. 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指基因中编码RNA和蛋白质的核苷酸序列。它们在原核生物中连续排列,在真核生物中则间断排列。 3.断裂基因(split gene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中,编码区与非编码区间隔排列。 4. 外显子(exon)指在真核生物的断裂基因及其成熟RNA中都存在的核酸序列。 5.内含子(intron)指在真核生物的断裂基因及其初级转录产物中出现,但在成熟RNA中被剪接除去的核酸序列。 6.多顺反子RNA(polycistronic/multicistronic RNA)一个RNA分子上包含几个结构基因的转录产物。原核生物的绝大多数基因和真核生物的个别基因可转录生成多顺反子RNA。 7.单顺反子RNA(monocistronic RNA)一个RNA分子上只包含一个结构基因的转录产物。真核生物的绝大多数基因和原核生物的个别基因可转录生成单顺反子RNA。 8. 核不均一RNA(heterogeneous nuclear RNA, hnRNA)是真核生物细胞核内的转录初始产物,含有外显子和内含子转录的序列,分子量大小不均一,经一系列转录后加工变为成熟mRNA。 9. 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 ORF)mRNA分子上从起始密码子到终止密码子之间的核苷酸(碱基)序列,编码一个特定的多肽链。 10.密码子(codon) mRNA分子的开放读框内从5' 到3' 方向每3个相邻的核苷酸(碱基)为一组,编码多肽链中的20种氨基酸残基,或者代表翻译起始以及翻译终止信息。

建筑工程专业术语及名词解释

建筑工程专业名词及解释 1、基坑:基坑是指为进行建筑物(包括构筑物)基础与地下室的施工所开挖的地面以下空间。≥5米的基坑叫做深基坑,基坑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开挖深度大于10米。三级:开挖深度小于或等于7米。二级:介于一、三级以外的基坑。 2、建筑工程意外伤害保险:《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第38条规定:“施工单位应当为施工现场从事危险作业的人员办理意外伤害保险。意外伤害保险费由施工单位支付。实行施工总承包的,由总承包单位支付意外伤害保险费。意外伤害保险期限自建设工程开工之日起至竣工验收合格止。”根据这个条款,分包单位的从事危险作业人员的意外伤害保险的保险费是由总承包单位支付的。 3、工程质量保证金:建设单位全部或者部分使用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按工程价款结算总额5%左右的比例预留保证金,社会投资项目采用预留保证金方式的,预留保证金的比例可以参照执行发包人与承包人应该在合同中约定保证金的预留方式及预留比例。 4、墙裙:墙裙,又称护壁,很直观、通俗的说就是立面墙上像围了裙子。这种装饰方法是在四周的墙上距地一定高度(例如1米5)范围之内全部用装饰面板、木线条等材料包住,常用于卧室和客厅。 5、勒脚:勒脚是建筑物外墙的墙脚,即建筑物的外墙与室外地面或散水部分的接触墙体部位的加厚部分。勒脚的高度不低于700mm。勒脚部位外抹水泥砂浆或外贴石材等防水耐久的材料,应与散水、墙身水平防潮层形成闭合的防潮系统 6、普通烧结砖泛霜:原材料黏土中含有的硫酸镁或硫酸钙等可溶性硫酸盐受潮吸水溶解,随着砖内的水分的蒸发而在砖的表面产生盐析现象,一般为白霜。呈晶体析出时,使砖面剥落,抗冻性减小,影响工程质量。 7、水泥凝结时间:初凝时间(不得小于45分钟);终凝时间:硅酸盐水泥不得大于390分钟/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得大于600分钟。(混凝土凝结时间:初凝时间不小于45分钟;终凝时间不大于10h) 8、堆积密度:疏松状(小块、颗粒纤维)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砂的松散堆积密度:>1350kg/m3;碎石的堆积密度:1480kg/m3。 9、表观密度: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材料质量。砂的表观密度:>2500kg/m3;碎石的表观密度:2700kg/m3。 10、和易性:砼拌合物易于施工操作(工作性)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三方面的含义。 11、砂率:指混凝土中砂的质量占砂、石总质量的百分率。 12、砼抗压强度:150mm的立方体试件,标养室(20±2℃,相对湿度95%以上),养护28天龄期,测得抗压强度,fcu表示,单位N/m㎡或MPa。普通砼强度范围C15—C80。13、砼表观密度:普通砼的表观密度2000-2800kg/m3,一般工程中设计的砼密度为2350-2450之间,可以取2400kg/m3。 14、砖的单位(经验)用量:标准砖512块/m3(529块)。每块砖的实际体积是(240*115*53)=立方米,加砂浆的体积是*{+灰缝}*{+灰缝}=立方米.那么每立方米墙体用砖是1/=529块.砂浆用量是1/=684块.684-529=155块*=立方米(计算没考虑损耗) 15、钢筋的单位理论质量:m。 16、砼抗渗性:用抗渗等级表示:P4、P6、P8、P10、P12五个等级。 17、砂浆的强度等级:边长的立方体试件;、M5、、M10、M15、M20六个等级。 18、基坑边缘堆置土方和材料:距基坑上部边缘不少于2m,堆置高度不应超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