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抓好基层精准扶贫推动脱贫攻坚工作

抓好基层精准扶贫推动脱贫攻坚工作

抓好基层精准扶贫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强调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抓住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一些地方吃透精准内涵,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成效显著。相反,一些地方不顾实际,不分门别类,“胡子眉毛一把抓”,形式主义地搞“一刀切”,远离精准,凸显“懒政”,效果大打折扣。脱贫攻坚进入决胜期,确保脱贫不漏一村不落一人,规避“懒政”,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精准聚焦,应成为扶贫干部的心声。汇聚众力,不喊口号,不好高骛远,精准落地,贫困群众真脱贫,脱真贫才能到位,才能为全国人民共同奔小康铺平道路。

扶贫工作就是一项解决民生实际问题,联系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工作。开展扶贫工作,实现贫困地区脱贫奔小康,离不开党的关心与支持,更离不开地方自身凝心聚力,不懈奋斗。做好扶贫工作,最需要走群众路线,最应持之以恒践行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在社区要走访困难户。

一是带着细心去走访,做到有的放矢。走访户前,要认真了解辖区的基本情况以及走访的群众类型(低保,扶贫户,

劳动力情况等)。群众对政策的知晓了解情况。

二是带着诚心去走访,做到将心比心。在走访过程中,尽可能地到群众家中看一看,听一听,采用拉家常的方式,以请教的语气,重点了解群众家庭生产,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群众要实话实说。对于有些群众当面不情愿说的话,可留下公示的电话,希望能听到他们的真实声音和期盼。

三是在走访过程中,看到部分群众生活相当艰苦,特别是一些因病残导致家庭贫困的现实(群众年老、身边无人照料、房屋破旧、生活贫苦),要在走访时一一进行了解记录。四是要调整好心态。在走访困难群众时候,要将群众当自己的亲人,朋友,以诚相待。五是要改变工作作风。在处理困难群众问题时候,要结合有关政策的基础下,要有耐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遍不行,要讲两遍,三遍。一次不在家,就走两次,三次,来调处解决问题。也许有时候走访了不一定能解决什么问题,但我们来了。经常走访是拉近群众的距离,打好群众基础,无形中为社会和谐稳定作出贡献。在基层扶贫帮困的工作中要勤于思考,充分考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合理进行调整。持之以恒开展帮扶。精准扶贫是一长期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努力。应根据实际,制定长期计划,给予扶贫对象长期、持续跟踪的帮助。结合被帮扶对象的实际特点开展帮扶。在帮扶对象中,因病致贫,因贫返病现象相当普遍。应立足实际,创新帮扶措施,增强其脱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