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通用)

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通用)

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通用)
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通用)

第五章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 (2)

1、国内外对可持续和生态城市的评价标准 (2)

1.1 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指标概述 (2)

1.2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3)

1.3 国内现有的相关标准 (3)

2、若干案例的指标体系分析 (12)

2.1 中新生态城 (12)

2.2 曹妃甸生态城 (14)

2.3 厦门市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21)

2.4 贵阳市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22)

3、指标选取原则和思路 (24)

3.1 指标选取原则 (24)

3.2 指标体系构建思路 (25)

4、规划指标体系构建方法和框架 (26)

4.1 确定指标体系结构 (26)

4.2 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27)

4.3 规划指标体系 (31)

4.4 按规划层次的指标体系 (32)

5、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后续研究方向 (34)

第五章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

低碳城市规划的评估指标体系主要是解决城乡规划落实低碳生态要求的量化操作问题,及控制、引导低碳理念在城乡规划制定与实施中的运用与落实。

1、国内外对可持续和生态城市的评价标准

1.1国内外低碳生态城市指标概述

低碳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不仅是低碳生态城市内涵的具体化,而且是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成效的度量。

目前国内外的论著主要集中在有关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规划设计原则、方法的讨论上,对低碳生态城市的考核、评价指标的研究较少,也没有形成统一的指标或指标体系。国内低碳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主要有两类, 一类是从社会、经济、自然3个子系统的分析出发构成的指标体系,这类指标体系的应用较广泛, 另一类是从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协调度考虑建立的指标体系,指标综合的方法主要以加权平均为主。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的高度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排放,所以也可以用环境、资源核算作为评价指标。

对指标体系中指标的数量问题,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是少而精,一种是详细而全面。但是两者在应用上都存在争议,过少的指标会被认为不够全面,而过多的指标会因为指标间的相关性导致指标间关系复杂,指标综合结果无法正确反映各指标的重要性。

有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研究中欧盟资助的“生态城市计划”,中的评价指标体系是国外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的代表之一。该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城市结构、交通、能源与物质流和社会经济议题等四方面标准。此外美国克里夫兰的生态城市议程中包含了空气质量、气候变迁、多元化、能源、绿色建筑、绿色空间、公共建设、小区特色、居民健康、可持续发展运输选择等纲领性目标要求。加拿大温哥华的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包括固体废弃物、交通运输、能源、空气排放、土壤与水、绿色空间、建筑等。国内对生态城市的评价应用较多的是综合指标评

价方法。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稿)》成为中国生态城市建设考核的官方性基本指标体系之一。2004年, 建设部颁布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暂行)》,包含了生态环境、生活环境与基础设施三大类指标。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对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及城市规划标准都开展了一些研究。城市规划界也在积极地将各种生态规划特别是绿色空间等直观生态指标融入到传统城市规划标准中去,但国内外尚未明确直接地提出“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命题。而实际上国内生态城市规划与传统的规划体系工具之间往往存在着“不兼容”的问题,难以得到传统城市规划相关系统的支持响应,以至于对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建设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究其原因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的缺失是其原因之一。低碳生态型城市规划标准可以使生态城市规划具有一定程度的行业规范性,使低碳生态城市的进程按照人们的预期目标发展。

1.2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的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

2001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出版了《可持续发展指标:指导原则和方法》,详细介绍了其指标体系,阐述了指标的概念及其方法。该指标体系强调了面向政策的主题,以服务于决策需求,最终确定了社会、环境、经济、制度4个维度,共15个主题、38个子主题的主题-指标框架,并确定了包含58个核心指标的核心指标体系,其中社会指标19个、环境指标19个、经济指标14个、制度指标6个。

1.3 国内现有的相关标准

1.3.1中国科学院提出的“生态现代化指数”

包括生态进步、经济生态化和社会生态化三个指数,每个指数包括10个具体评价指标,共30个具体评价指标,涉及12个政策领域,并且参照国外发达国家最新年平均值,确定了各项指标的基准值。

生态现代化指数

1.3.2低碳城市评价指标体系(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与环境标准化研究所,付允等)

2009-2020年中国低碳生态城市发展战略目标

1.3.3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谢鹏飞等)

指标体系表

1.3.4“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标准”

(一)城市生态环境指标

(二)城市生活环境指标

(三)城市基础设施指标

1.3.5《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稿)》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2007年发布。

(一)生态县(含县级市)建设指标

(二)生态市(含地级行政区)建设指标

(三)生态省建设指标

2、若干案例的指标体系分析

2.1 中新生态城

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参考了新中两国的国家水平,并在切实可行的情况下,取其高者,并同时参考国际标准和天津当地的条件,选取了26个指标:22个控制性指标,4个引导性指标。

控制性指标

(1) 自然环境良好

区内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

生态城空气质量至少达到中国二级标准的天数,每年应该至少310天。在此基础上,空气中的SO2和NO X含量不超过中国一级标准的天数,每年应该至少155天。

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

生态城区内地表水体,应该在2020年之前达到中国现行标准IV类水体水质要求。

水喉水达标率

生态城的水喉水,必须达到中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现行标准,能够直接饮用。

噪声达标率

生态城环境噪声必须达到中国《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现行标准。

单位GDP碳排放量

生态城单位排放量不应该超过150吨-C/百万美元。

自然湿地净损失

生态城内的自然湿地,不应该有任何净损失。

(2) 人工环境协调

绿色建筑比例

生态城内所有建筑,必须达到绿色建筑标准。

本地植物指数

生态城全部植物物种,应该有70%属于本地物种。

人均公共绿地

生态城的人均公共绿地,必须在2013年之前达到至少12平方米。

(3) 生活模式健康

日人均生活耗水量

生态城每人每日生活用平均耗水量,在2013年之前必须控制在120公升或以下。

日人均垃圾产生量

生态城每人每日生活垃圾平均产生量,在2013年之前必须控制在800克或以下。

绿色出行比率

绿色出行比率,必须在2020年之前,至少达到生态城所有出行的90%。绿色出行方式是指人的出行选择私家车以外,使用公共交通和像自行车、步行等慢行交通的出行方式。

垃圾回收利用率

生态城垃圾回收利用量,在2013年之前,至少必须达到60%。

步行500米范围内有免费文体设施的居住区比例

生态城所有居住区,必须在2013年之前,在步行500米可达范围内拥有免费文体设施。

危废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生态城所有危险废物和生活垃圾,必须无害化处理。

无障碍设施率

生态城所有公共设施,如公共建筑、园林广场等,都必须拥有无障碍设施。

市政管网普及率

生态城市政管网在2013年之前必须全面普及,为居民提供再生水、燃气、电力和供热等基础设施服务。

津贴公共住房比率

生态城内住房,在2013年之前必须有至少20%属于津贴公共住房。

(4) 经济蓬勃高效

可再生能源使用率

再生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等等,必须在2020年之前至少达到生态城所消耗能源的15%。

非传统水源利用率

生态城的水供,在2020年之前必须有至少50%来自海水淡化,雨水回收等非传统水源。

每万劳动力中研究与发展科学家和工程师全时当量

生态城在2020年之前,每万名劳动力当中,必须有至少50名从事研究与发展的科学家及工程师。

就业住房平衡指数

生态城就业人数,在2013年之前,必须有至少50%来自生态城可就业人数。

引导性指标

通过绿色消费和低碳运行,保持生态安全健康。

创新政策先行,以推动区域合作,保证周边区域环境改善。

突出河口文化特征,保护历史与文化遗产,突出特色。

循环经济互补,带动周边地区合理有序的发展。

2.2 曹妃甸生态城

1)开发背景

瑞典SWECO公司根据其编制的曹妃甸生态城概念规划,结合曹妃甸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是曹妃甸生态城的核心内容,是生态城生态理念和生态规划的量化体现。

2)体系构成

141项具体指标基本涵盖了生态城市建设的各方面,包括:

——两类指标:管理类指标(32项);规划类指标(109项)

——三个层次:规划类指标由系统层面、街区层面和地块层面分别落实

——七个子系统:城市功能、建筑与建筑业、交通和运输、能源、废物(城市生活垃圾)、水、景观和公共空间

3)指标内容

(1)管理类指标

管理类指标是指:指标内容超过了规划部门的管理权限,需其他相关部门完成的管理指标。共32项,详见表XXX

(2)规划类指标

规划类指标共分为三个层面指标:系统层面、街区层面及地块层面。

系统层面规划指标是对整个城市系统的土地利用、综合交通、公共服务设施、生态循环等方面进行的总体生态指标把控,在总体规划中实现和落实。共68项。

街区层面指标是对街区层面交通、能源、水、固废等生态规划技术运用的指标定量及定性控制,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实现和落实。共16项。

地块层面指标是对地块开发及单体建筑建设的生态技术进行的引导控制,对建筑设计、建筑环境、建筑节能、生态技术应用等进行定性定量的要求控制。通过修建性详细规划和建筑设计进行落实。共25项。

4)落实与管理

(1)落实时间

按近远期,全周期进行分类:近期落实指标(2011年前,共78项);中期落实指标(2012~2015年,共22项);远期落实指标(2020年前,共41项)。

(2)落实主体

按实施和操作主体,分为政府、企业和公众三个层面,并形成三本一套的指标体系宣传册:政府使用手册,企业使用手册和公众使用手册。

(3)管理实施

141项指标中,32项管理类指标需其他部门主导落实,64项系统层面和16项街区层面的规划类指标分别在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落实,25项地块层面在后期规划设计、管理中落实。

以“三图两表一要点”的规划设计条件来落实地块层面指标。“三图”指曹妃甸生态城概念性规划中用地性质布局图和城市设计图及控规落实概念性规划所数值化的坐标详图。“两表”指传统地块控制指标表和25项地块层面生态指标表。“一要点”指曹妃甸生态城概念性规划中提出的程式设计要点。

(4)监管机制

(发展战略)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态势及对我国的启示最全版

(发展战略)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态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世界低碳经济发展态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马翠梅 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和《斯特恩报告》发表之后,温室气体减排正逐步由科学共识走向全球行动,且成为推动低碳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其后壹些国家也相继发表了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倡议书和行动计划。然而究竟什么是低碳经济,目前国际上仍没有形成壹个严格统壹的定义,世界各国提出的概念也不尽相同,这充分反映了各国基于自身国情来发展低碳经济的诉求。总体上见,低碳经济是壹种以能源的清洁和高效利用为基础,以温室气体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其外延包括调整产业结构、节约能源、提高工业生产和能源转化效率、加大非化石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减少高能耗和高排、鼓励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等。 部分国家低碳经济的政策和行动 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低碳经济的理解及做法有着明显不同。对于发达国家来说,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其低碳经济目标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国际义务紧密联系在壹起;而发展中国家历史和人均排放较低,现阶段更关注发展,强调在发展过程中采用高能效、低排放的技术和节约的消费模式,力争走出壹条不同于高能耗、高污染为代价的传统发展思路,实现减排和发展的双赢。 1.英国。 英国是最早提出低碳经济概念且积极倡导低碳经济的国家。2003年,英国政府在《能源白皮书》中正式提出实施低碳经济战略,计划到205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60%,且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1、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 生态城市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在城镇化进程中注重城市生态系统的构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持续、社会和谐、创新引领为目标来建设生态城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化发展,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和中国生态文明的崛起、 2、生态城市资源节约生态城市主要从水资源、能源和土地资源三个方面实现资源的节约。水资源方面要求做到超过30%的再生水利用率和超过90%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能源方面要求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超过15%,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要低于85度/年/平方米;土地资源方面要求在保证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在80-120平方米的基础上尽量集约用地,使城镇建设用地占市域面积的比例大于50%。 3、生态城市环境友好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对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垃圾、噪声和公园绿地都有特别要求。要求全年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日平均浓度达二级标准的天数均要大于310天;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城市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工业固体废物

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超过9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大于40%,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0%以上。 4、生态城市经济持续生态城市要兼顾经济、社会、自然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要求经济发展过程中,每万元GDP的化学需氧量小于4、0、每万元GDP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小于 5、0、每万元GDP消耗标准煤在0、83吨以内、每万元GDP的取水量在70立方米以内;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其增加值占GDP比重的55%以上;代表收入水平的恩格尔系数要小于30%;用城镇登记失业率代表就业水平,要求该项指数小于3、2%。 5、生态城市社会和谐生态城市的社会和谐,要做到住房保障、医疗水平、文体设施、科技教育、收入分配、交通便捷、城市安全面面俱到,住房保障率要达到90%以上,住房价格收入比保持在3-6之间;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2、8人以上,没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大于30张;人均公共图书馆藏书量2、3册以上,人均公共体育设施用地面积1、5平方米以上;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4%以上,R&D经费支出占GDP的2%以上;城乡居民收入比小于2、2,基尼系数0、38;公共交通分担率大于50%,平均通勤时间小于30分钟;每万人口刑事案件立案数小于10件,人均固定避难场所面积大于3平方米。 6、生态城市创新引领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引进开发大量的新技术新材料,在保持自然特色风貌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通

低碳社区评价指标体系

低碳社区评价指标体系 1 体系简介 根据低碳园区的特征及建设目标,本体系将低碳园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目标层,反映社区低碳发展状态和发展差异;第二层为准则层,分别对应低碳发展的几个发展重点,即社区低碳建筑、社区低碳生活方式与环境友好;第三层为指标层。 评价体系由9个指标组成,见下表。 表1 低碳社区评价指标 2 指标解释 1.社区生活 (1)社区私家车拥有率:在经济迅猛的发展中,私家车拥有率也不断攀升,是侧面反映居民低碳出行的重要指标。社区私家车拥有率越高,表示低碳出行率越小。 (2)社区公交出行率:是指居民通过乘坐公交出行次数占居民通过所有交通工具出行次数的比例。社区公交出行率越高,表示该社区出行方式更加环保,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 1.社区建筑 (1)3R材料的使用率:3R材料主要应用于环保方面,是指:“垃圾(Rubbish)、资源(Resources)、再利用(Recycle)” 如:用于环保材料上是指:可重复

利用材料、可循环利用材料和再生材料(3R材料)。 (2)社区新建建筑节能达标率:是指新建建筑符合国家建筑节能设计规范的建筑面积占总建筑面积比例。 (3)社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率:是指对不符合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既有建筑实施节能改造。 (4)节水器具的使用率:对于住宅用户用水来说,节水器具可分为节水便器、节水龙头、废水回收装置和恒温混水阀。社区内使用节水器具居民越多,表示节水节能率越高。 (5)节电器具的使用率:主要指家庭节能灯、节能电器等节电设备占总电器使用量的比率。 1.环境友好 (1)社区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据专家统计,1千克标准煤燃烧会释放2.493千克二氧化碳。根据社区每年的能源消耗量可以大概估算出二氧化碳排放量,除以常住人口数,就可以得到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 (2)人均绿地面积:公共绿地是满足规定的日照要求、适合于安排游憩活动设施的、供居民共享的游憩绿地,应包括居住区公园、小游园和组团绿地及其它块状带状绿地等。 3指标标准值确定 表2 低碳社区评价各指标标准值 注:由于部分指标标准具有一定的目标性,目前尚不清楚广东省内社区的实际情况与该标准的符合性,在实际评价的过程中也可采用相对标准。

2021年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 关于发展低碳经济问题研究调研报告 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国家即将出台新能源产业振兴和发展规划,规划内容将以核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主,实质是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推进能源发展方式转变,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发展低碳经济,对于能源资源相对贫乏、环境容量有限的湖北而言意义重大,是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积极应对国际 ___、实现“弯道超越”、“提档进位”的重要途径。本报告在深入基层企业调研、占有大量翔实资料的基础上,对国际国内低碳经济的历史背景和最新动向、湖北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及如何抢占发展先机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湖北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思路和政策建议。 (一)何谓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 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大进步。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发展低碳技术、产品和服务,确保经济稳定增长的同时消减温室气体的排放量。核心是技术创新、创新和发展观的转变。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历史背景 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三大问题:一是能源问题,主要是以煤炭、石油为代表的化石能源危机;二是环境问题,由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气候变暖对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产生的严重后果已越来越明显;三是粮食问题,也就是贫困人口和粮食安全问题。要解决上述问题,仅靠传统方式是难以奏效,必须有新的技术和新的革命,而发展低碳经济,对于缓解能源紧张、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将有着重要的作用。 低碳经济概念始于英国xx年的《能源白皮书》,低碳经济是通过更少的自然资源消耗和更少的环境污染,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低碳经济是创造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的途径和机会,也为发展、应用和输出先进技术创造了机会,同时也能创造新的商机和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低碳经济的国际动向 目前,欧美一些发达国家正在掀起一场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新工业革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意在占领新时期产业制高点,为自身经济寻找新的增长动力。如英国提出,到2050年将二氧

对低碳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的引导策略分析

对低碳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的引导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16-01-06T09:38:38.490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18期供稿作者:樊会霞彭学昌王驰 [导读] 周口市规划建筑勘测设计院本文论述了在城市进行规划设计之时如何应用低碳设计理念 周口市规划建筑勘测设计院河南周口 466000 摘要:在全球气候变暖和能源危机的形势下,降低碳排放引起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在进行城市规划与设计时,要把低碳理论作为主要的城市规划设计的方针,这样才有利城市的绿色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基于此,本文论述了在城市进行规划设计之时如何应用低碳设计理念。关键词:低碳城市;城市规划 在循环经济时代,人类认识到资源是有限的,对自然的态度应该是和谐的,从消费产品到再生资源,是一种封闭式的物质流动模式。“低碳城市”是人类和工业走向文明的必然之路。城市是人们生产生活的集中地,也是碳减排的关键,这就要求政府和相关人员大力进行低碳城市规划,旨在降低人为因素造成碳排放的城市。当前低碳模式在全世界范围内已经得到了认同和支持,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而城市规划又是一个城市建设的基本依据,做好城市规划工作是至关重要的,这就要求工作人员深入了解并思考低碳发展模式。 1、低碳城市理念 所谓“低碳”,首次主张“低碳经济”的理念,之后又出现了“低碳社会”的理念,主要强调“生活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当然,现代人大多生活在城市,经济生产的重要区域也在城市,因此城市是实现减少能源消耗的关键。所以,发展低碳城市可以达到碳减排的目的,由此就产生了“低碳城市”的概念。从本质上讲,发展低碳城市就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落实低碳理念,进而实现城市发展的低碳化。 2、低碳城市规划理论的研究概况 低碳城市规划理论涉及诸多学科且涵盖面很广,无法用一句话或者几句话来概括其概念。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本人认为低碳城市规划主要是对低碳城市的经济性、低碳城市模式建构、低碳城市生活方式、低碳城市运行系统及相关低碳城市规划政策等方面的研究。低碳城市规划研究在国外部分发达国家如英国、日本等起步较早。英国在此方面的研究走在世界前列,探讨了空间规划与低碳规划之间的关系,制定了相应的低碳计划,建有贝尔顿零碳生态社区;而日本则在2004 年就开始了对低碳社会领域的研究,先继著有《2050 年脱气候变暖项目》、《迈向低碳社会的12 种对策》等,提出了诸如紧凑型城市规划、导入可再生能源以及通过节能来有效减排等具体措施。国内研究方面,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在《2009 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提出了中国低碳城市的发展战略设想,并从经济、社会和环境3 个层面,初步提出了低碳城市的指标体系;另外同济大学的潘海啸等人也提出了适用于中国低碳城市的空间规划策略。 3、低碳城市理念对城市规划的引导作用分析 3.1、低碳城市规划的理念与策略 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因此应以低碳的理念进行城市规划,传递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严重问题。具体的规划策略阐述如下: 3.1.1、将低碳城市规划与生态文明联系起来。实现城市的生态文明,是城市化发展的更高阶段,而基于低碳模式的城市规划应该注重二者之间的联系。无论是低碳城市,还是生态城市,其核心理念均是对环境的保护以及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生态文明注重的是城市发展中的内部环境,自然条件以及居民是否宜居等因素,而低碳城市则更为注重环保和绿色,因此可以说二者在大方向上是一致的。生态城市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低碳城市则关注的是具体的污染问题和环保问题,将二者融合起来,能够构建出更为科学与健康的城市发展模式。 3.1.2、进行低碳城市的准确定位。在进行低碳城市规划的时候应该结合城市本身的实际情况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准确的定位。城市规划中的低碳部分也应在现有编制之外独立进行编制,或者在规划时单独以章节的形式与其他内容分离,从而起到示范作用。充分研究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和实践成果,结合我国城市的实际特征和环境需求,将低碳理念纳入城市规划编制中。 3.2、修订和完善低碳生态规划内容的标准与配套政策 由于现行的很多城市规划标准都是很久之前编制的,绝大部分规划设计标准并没有充分考虑低碳生态的技术要求。尽快对现行的城市规划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其能满足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只有有了合理科学的技术标准,才能让城市规划者做到有据可依,才能让低碳生态落到实处。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政府应该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对积极响应城市低碳生态建设的企业进行鼓励和扶持,以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3.3、加大宣传力度 让“低碳环保”深入人心加大对低碳生态技术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将低碳生态运用到城市规划中时所能带来的好处,能充分的调动公众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的热情。只有公众有了节能环保的意识,城市规划中的相关低碳生态设备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3.4、倡导多样化的土地利用 倡导多样化的土地利用,规划好地块尺寸。20 世纪由雅典宪章所确立的功能分区思想一直影响着我国的城市规划布局,但是其表现的问题也日渐突出。其中,由于城市功能过于割裂所造成的市民出行距离的增大是近年来较明显的问题,也是造成碳排放攀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多样化的土地利用重点强调功能的“有效混合”,当代复合性CBD 的HOPSCA 模式就是一个有效的尝试。另外通过相关研究表明,在中心城区过多强调快速路网、高效率的小汽车交通系统是收效甚微的。因此,结合目前我国城市发展状况及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前人提出了城市交通与土地使用“5D”模式。在规划设计适宜步行与自行车出行方式的城市地块尺度时,即要控制在人步行最大距离的限度内,也要逐渐在市区结合生态网格建设自行车网格系统(一般认为以500 米左右的格网为宜),并辅以发展B R T、燃料电池汽车、地铁等公共交通,营造地块尺寸合理,出行模式多样的绿色城市体系。 3.5、加强城市低碳化发展模式的研究 对城市进行基于低碳发展理念的规划,并非仅仅是理念的引入或者方法的罗列,而是系统性的、具有较长生命周期的工程,只有实现低碳发展的可持续性,才能够真正使城市得到低碳的益处。这就需要加强对城市低碳化发展模式的研究,在现有的发展经验和相关理论上构建一套完整而科学的体系,通过低碳技术,结合城市的地理特点和地质条件,对其低碳路径进行科学设计。

发展低碳经济

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 整理:玉溪一中龚华 一、低碳经济体现了哪些哲理? 1.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2.低碳经济的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体现了办事情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3.应对气候变化,人类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发展低碳经济,向低碳社会转型,体现了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体现了事物的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二、为什么要发展低碳经济 (一)哲学 1.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必然选择。采用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可以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经济发展与气候变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环境保护,遏制全球变暖趋势。 3.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当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必然引起质变。应对气候变化,遏制全球变暖趋势,必须发展低碳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二)政治学 1.这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职能决定的。发展低碳经济,是国家职能部门履行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必然要求,能更好地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这是由我国国家机构的性质、国家机构组织与活动的原则决定的。发展低碳经济,体现了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扞卫者,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 3.这是由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发展低碳经济,可提高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降低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维护国家经济独立与安全。 4.这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要求。发展低碳经济,可以推进我国技术进步,增强经济实力,从而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5.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通过发展低碳经济,壮大我国的经济实力,可以更好地发挥我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作用。 三、如何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 (一)经济学 1.坚持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要用市场化手段,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快淘汰落后产能。 2.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 3.扩大对外开放。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发展低碳经济所需技术和资金,不断提高我国低碳技术与产品的市场竟争力。 (二)哲学 1.人类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协调人与自然、经济社

010北京市典型功能区低碳生态详细规划设计指标研究介绍

北京市典型功能区低碳生态详细规划设计指标研究① 鞠鹏艳黄献明叶大华叶嘉邱红 【摘要】论文通过对北京市典型功能区的低碳生态特点进行针对性研究,将低碳生态规划设计普适性指标与这些功能区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分析其适用性,通过科学的论证与必要的补充,形成针对不同功能区特点的低碳生态详细规划设计指标体系,确保据此展开的城市规划设计与管理,可以有效引导北京城市建设实现低碳发展的既定目标。 【关键词】北京;典型功能区;低碳生态详细规划;设计指标 1.研究目的与价值 在国家宏观减排战略背景下,《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节能降耗及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提出节能1500万吨标煤和碳减排18%的目标。根据目标倒推实现路径,仅靠建设项目自发采用建筑节能技术不可行,必须采取约束与鼓励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推动相结合的手段,在全市范围积极发展低碳生态示范区、全面推动生态城市建设。在城市低碳发展所确立的总体目标下,城市规划与建设实践迫切需要通过创新规划方法将低碳生态目标向城市中微观层面进一步落实。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北京市典型功能区的低碳生态特点进行针对性研究,将低碳生态规划设计普适性指标与这些功能区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分析其适用性,论证不同指标的合理性,通过科学的论证与必要的补充,保证将指标体系不断推广落实到以功能区为重点的北京市低碳生态示范区的建设中。 本指标体系紧密围绕政府推动的功能区绿色生态示范区建设重点,结合“十二五”时期重点功能区类型,认识其本质特征和运行规律,审慎考虑其内涵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并考虑与北京市当前规划编制与审批管理重点相结合,确定在“详细规划阶段”(含控规与修详)将低碳生态指标纳入设计和管理可以更有效地引导生态示范区建设。研究以体系化的设计指标持续、动态地引导城市功能区在低碳生态建设方面的发展,为规划编制与管理部门决策提供直观、量化的参考依据(见图1)。 ①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课题( Z111109054011121)“北京市典型功能区低碳生态详细规划设计指标体系研究”

低碳指标体系案例

中瑞合作中国低碳城市项目(LCCC)初步工作成果发布 字体:【大】【中】【小】 8月27日,瑞士驻华使馆、中国低碳城市项目管理办公室联合召开中国低碳城市项目工作成果发布会,公布了初步形成的中国低碳城市能源管理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是经过瑞士公共能源规划和管理、绿色建筑等方面的专家以及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环境研究所专家结合中国国情,共同研究制定的。该体系涵盖总体碳指标、城市管理、城市经济、建筑和交通5个方面,共设定68个指标。会议听取了试点城市(区)对指标体系的意见和建议。经过进一步修改后,中、瑞专家将分别到各试点城市(区)进行实地调研,针对各自特点完善能源管理指标体系。区金融办、发改委相关人员参会。 深圳将建低碳城市指标体系 https://www.doczj.com/doc/f417489107.html,深圳商报作者:沈小妮2010/10/11 7:45:03 提要:金秋十月,深圳的低碳生态示范市建设迈开了稳健的步伐:排放权交易所正式运行,深圳抢占低碳市场“头啖汤”;《深圳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0-2020)》出炉,各个政府部门在低碳发展的道路上,以引领者的姿态指引相关行业。 刚刚迈入而立之年的深圳,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生日礼物: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与深圳市政府签订《关于共建国家低碳生态示范市合作框架协议》(简称《协议》),重点探索城市发展转型和南方气候条件下低碳生态城市规划建设模式。这一份厚礼,既是对深圳以往城市建设和环境生态保护成绩的肯定,也殷切寄望深圳为全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做出表率。 金秋十月,深圳的低碳生态示范市建设迈开了稳健的步伐:排放权交易所正式运行,深圳抢占低碳市场“头啖汤”;《深圳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0-2020)》出炉,各个政府部门在低碳发展的道路上,以引领者的姿态指引相关行业。 建立低碳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2009年7月,深圳开全国先河,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鼓励发展低碳经济。市人大常委会第30次会议通过的《深圳经济特区环境保护条例》新增低碳经济内容:“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促进清洁生产和绿色消费,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建设低碳城市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更是进一步转变发展模式、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需要。深圳正在积极探索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作为深圳综合配套改革的重要内容,力争成为具有低碳领导力的城市。 为了给低碳经济发展、低碳城市建设提供客观、全面的科学依据,深圳市人居委大力推动对我市碳排放现状的调查研究。今年,环境科学研究院启动了《深圳碳排放现状及发展低碳经济关键途径研究》,该课题将从建设低碳城市的战

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意义讲解

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近年来,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了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转变传统高能耗、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大力推进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共同选择。 低碳经济,不仅是狭义上的以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为重点的能源经济,更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为特色的发展模式。它的实质,是高能源利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能源环境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而发展低碳经济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由之路。有资料显示,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美国以世界6%的人口消耗了世界30%的能源。而我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按照这种发展模式,我们缺乏持久的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50年我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瓶颈。实行节能节排,实现低碳发展,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纵观我国经济发展状况,可以总结出三大特点:第一,我国的能源生产及消费呈现出“富煤、缺油、少气”,以及“新型能源短缺”的结构特征。第二,我国的传统产业和制造业仍然占了大头,在产业结构当中仍然是主体,包括钢铁等高耗能工业。第三,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还不高,对物质享受的追求仍占主体地位. 了解了什么是低碳经济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可以发现发展低碳经济,既顺乎世界潮流又合于中国国情,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发展低碳经济是基于我国煤多油少气不足的现实,是提高能源效率、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要求,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是应对气候变化、开展国际合作的战略选择。 对于中国来说,最近十年,尤其最近五年,已经深深体会到了能源的重要性。 无论是从中航油,深南电的被暗算,到油价波动导致的国航,东航等企业巨亏, 还是从铁矿石谈判的处处被动,到海外资源收购的屡屡失手,都让我们清晰认识 到,中国,已经被所有人当成了大国,而且,我们处境更加尴尬。我们不但没有 美国全球夸张夺取能源的实力,也没有欧盟日本制定低碳经济规则的影响力,而 且我们仍然处于经济快速发展,能源大量消耗的阶段。 但任何事情都是有两面的,我们真要感谢金融危机,不但有危,我们更有机。

低碳园区评价指标体系

对委托方提供的任何资料以及在核查过程中所获取的受核查方的有关技术商业数据、生产经营数据、财务数据、能耗数据、碳排放数据等信息保密。未经受核查方允许,不将其透露给委托方之外的第三方。 如有违反上述规定的行为引起投诉或纠纷,核查机构由此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低碳园区评价指标体系 1体系简介 根据低碳园区的特征及建设目标,本体系将低碳园区的评价指标体系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为目标层,即低碳园区评价指数;第二层为准则层,分别对应低碳发展的几个发展重点,即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能源与低碳技术、园区建设与管理;第三层为指标层。 评价体系由8个指标组成,见下表。 表1 低碳园区评价指标体系结构 2 指标解释 2.1 单位GDP综合能耗 指标解释:指报告期内园区综合能耗总量与园区GDP之比,反映园区能源利用效率。 园区综合能耗总量:指企业用于生产和生活的煤、电、油等能源的消耗(包括生产取暖、降温等用能)。各种能源均按国家统计局规定的折合系数折成标准煤计算。 2.2 单位GDP碳排放下降率 指标解释:指园区本年度相对于上年度的单位GDP的碳排放量下降情况,是园区减排温室气体、发展低碳经济的最直观表现。 2.3 综合能耗弹性系数 指标解释:指报告期内园区综合能耗总量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比例。综合能耗总量增长率指报告期内园区综合能耗总量相对上一年的综合能耗总量的增值与上一年综合能耗总量的百分比。

2.4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 指标解释:指报告期内园区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消耗占总能源消耗的比例。 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指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不产生有害物质排放的能源。可再生的、消耗后可得到恢复,或非再生的(如风能、水能、天然气等)及经洁净技术处理过的能源(如洁净煤油等)。 2.5 热电联产比例 指标解释:指报告期内园区同时向用户供给电能和热能的生产方式占园区供热中的比例。 热电联产是热能和电能联合生产的一种高效能源生产方式,与热电分产相比,可以显着提高燃料利用率,是全球公认的节约能源、改善环境、增强城市基础设施功能的重要措施,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6 工业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率 指标解释: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占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包括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的百分率。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量:指报告期内企业通过回收、加工、循环、交换等方式,从固体废物中提取或者使其转化为可以利用的资源、能源和其他原材料的固体废物量(包括当年利用往年的工业固体废物贮存量),如用作农业肥料、生产建筑材料、筑路等。综合利用量由原产生固体废物的单位统计。 2.7 园区碳排放信息平台 指标解释:指园区内低碳信息平台建设的完善程度。 主要考核是否创建局域网;是否定期在园区管委会网站、局域网或相关网站上发布园区能源消耗情况、污染物排放情况等;将各企业副产品数量、质量、时间以及企业其他相关信息等,通过信息集成、信息分析、信息查询、信息发布,合理调配,提高园区效率,形成园区低碳管理。 提高企业参与度,鼓励园区内企业参与碳排放交易体系,采取低碳发展措施,并督促未进行低碳发展的企业尽快规划和实施低碳措施。 2. 8 园区绿地率 指标解释:指园区内绿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园区绿地率是表征园区碳汇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表征城市碳汇资源水平的重要指标。 园区绿地率(%)= ha 100% ha 园区绿地面积() 园区总用地面积() 3 指标标准值 表2 广东省低碳园区评价指标标准值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1、生态城市的内涵 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 生态城市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在城镇化进程中注重城市生态系统的构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持续、社会和谐、创新引领为目标来建设生态城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化发展,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和中国生态文明的崛起. 2、生态城市——资源节约 生态城市主要从水资源、能源和土地资源三个方面实现资源的节约。水资源方面要求做到超过30%的再生水利用率和超过90%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能源方面要求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超过15%,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要低于85度/年/平方米;土地资源方面要求在保证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在80-120平方米的基础上尽量集约用地,使城镇建设用地占市域面积的比例大于50%。 3、生态城市——环境友好 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对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垃圾、噪声和公园绿地都有特别要求。要求全年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日平均浓度达二级标准的天数均要大于310天;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城市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超过9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大于40%,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0%以上。 4、生态城市——经济持续 生态城市要兼顾经济、社会、自然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要求经济发展过程中,每万元GDP的化学需氧量小于4.0、每万元GDP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小于5.0、每万元GDP消耗标准煤在0.83吨以内、每万元GDP的取水量在70立方米以内;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其增加值占GDP比重的55%以上;代表收入水平的恩格尔系数要小于30%;用城镇登记失业率代表就业水平,要求该项指数小于3.2%。 5、生态城市——社会和谐 生态城市的社会和谐,要做到住房保障、医疗水平、文体设施、科技教育、收入分配、交通便捷、城市安全面面俱到,住房保障率要达到90%以上,住房价格收入比保持在3-6之间;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2.8人以上,没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大于30张;人均公共图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全文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全文 智慧城市是指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因此,为进一步科学开展智慧城市建设评估,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一、相关说明 《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2.0》主要是在《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基础上,基于城市“智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竞争力、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目的主要是为了较为准确的衡量和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相关指标的确定主要本着以下原则:一是指标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和当前数据采集是可靠方便和科学的;二是指标具有代表性,可较全面反映某个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三是具有可比性,不同城市间、城市不同历史阶段可根据指标进行科学比较;四是指标具有可扩展性,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增减和修改。 二、指标体系 根据以上的原则以及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智慧城市软环境建设等6个维度,包括18个要素、37个指标。 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指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相关基础设施。主要包括1个要素,3个指标。 1.1宽带网络建设水平。指各类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宽带网络在城市中的建设应用水平。包括3个指标。 1.1.1家庭光纤可接入率。光纤接入是指局端与用户之间完全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体。光纤接入覆盖率是反映了城市基础网络设施发展水平核心指标之一。 1.1.2主要公共场所无线网络覆盖率。指交通枢纽、商业集中区、公共活动中心等主要公共场所无线网络覆盖率。 1.1.3户均网络接入水平。指城市内每户家庭实际使用网络的平均带宽(包括各种家庭网络接入方式)。 2、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 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最核心领域,主要包括智慧化的政府行政、道路交通、医疗卫生、教育、环境监测、安全防控、能源管理、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管理和服务,是城市居民生活智慧程度和幸福感的直接影响因素。主要包括8个要素,16个指标。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与建议(部分答案)

单选题 ---------------------------------------------------------------------------------------------------- 1.我国从1990年到200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了46%左右,其中()左右的贡献来自节能降耗,提高能效。 正确答案:C.96% 2.对于低碳经济的认识,徐华清在视频里认为可以通过三大方面来做示范,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三方面的是()。 正确答案:C.行业示范 4.《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里对温室气体浓度目标有一个定性描述,指对()的界定。正确答案:D.气候变化危险水平 多选题 ---------------------------------------------------------------------------------------------------- 1.目前已经大规模应用的成熟先进的能效技术包括()。 正确答案:A.热电联产 C.超超临界锅炉 D.二代核电 E.混合动力汽车 2.我国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工作的目包括()。 正确答案:A.探索低碳经济发展的区域模式和产业模式 C.积累规划编制经验 D.建立地区和行业低碳经济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 判断题 ---------------------------------------------------------------------------------------------------- 3.在日本京都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发展中国家也应当采取适当的国家减缓行动。 正确答案:错 4.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节能减排” 政策,其中减排的主要对象是废弃物和环境有害物,而不是主要减排温室气体。 正确答案:对 5.《京都议定书》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将美国纳入到旨在减缓全球变暖的谈判进程之中。 正确答案:对 6.低碳经济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 正确答案:对

智慧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框架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 智慧城市是指综合利用各类信息技术和产品,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互动化、协同化、融合化”为主要特征,通过对城市内人与物及其行为的全面感知和互联互通,大幅优化并提升城市运行的效率和效益,实现生活更加便捷、环境更加友好、资源更加节约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必然趋势。建设智慧城市,实现以“智慧”引领城市发展模式变革,将进一步促进信息技术在公共行政、社会管理、经济发展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和聚合发展,推动形成更为先进的区域发展理念和城市管理模式。 因此,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特制定《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一、相关说明 《智慧城市指标体系1.0》主要是基于城市“智慧化”发展理念,统筹考虑城市信息化水平、综合竞争力、绿色低碳、人文科技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目的主要是为了较为准确的衡量和反映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进度和发展水平,为进一步提升城市竞争力、促进经济社会转型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关指标的确定主要本着以下原则:一是指标具有可采集性,历史和当前数据采集是可靠方便和科学的;二是指标具有代表性,可较

全面反映某个方面的总体发展水平;三是具有可比性,不同城市间、城市不同历史阶段可根据指标进行科学比较;四是指标具有可扩展性,可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对指标体系内容进行增减和修改。 二、指标体系 根据以上的原则以及现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主要内容,“指标体系”主要可分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和服务、智慧城市信息服务经济发展、智慧城市人文科学素养、智慧城市市民主观感知等5个维度,包括19个二级指标、64个三级指标。 1、智慧城市基础设施 指保障智慧城市各项功能通畅、安全、协同运作的相关基础设施。主要包括3个二级指标,8个三级指标。 1.1宽带网络覆盖水平。指各类有线和无线形式的宽带网络在城市中的覆盖比例。包括4个三级指标。 1.1.1家庭光纤可接入率。光纤接入是指局端与用户之间完全 以光纤作为传输媒体。光纤接入覆盖率是反映了城市基 础网络设施发展水平核心指标之一。智慧城市的家庭光 纤可接入覆盖率应在99%以上。 1.1.2无线网络覆盖率。指通过各种无线传输技术实现的无线 网络连接在城市区域的覆盖率。智慧城市的无线网络覆 盖率应在95%以上。 1.1.3主要公共场所WLAN覆盖率。指大专院校、交通枢纽、

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_新型城市化下的趋势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 2011 年 第35 卷 第2 期 VOL.35 NO.2 FEB. 201120 【摘要】从高碳化城市等现象出发,指出我国当前城市发展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并从《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提出的转变发展方式思考绿色城市设计再到低碳城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及其主要内容,最后从设计者、消费者和管理者等角度提出了实现由绿色建筑到低碳城市的现实路径。【关键词】新型城市化;绿色城市设计;低碳城市 ABSTRACT: Based on the phenomena of high carbonation city and the like,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un-sustainability of China’s current city development model. Under the point of development mode conversion in the “Twelfth Five-Year Plan Proposal”, the paper analyzes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transition from green urban design to low-carbon city and their main contents. Finally, it brings forward the accessible path of realizing the transition from green building to low-carbon city with the views of designers, consumers, and managers. KEYWORDS: new-type urbanization; green urban design; low-carbon city 1 高碳城市与高耗建筑: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人类文明的建立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以及人们对待自然环境的态度[1]。当前我国处于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的阶段,由于粗放式的发展模式,高碳城市与高耗建筑这种不可持续的城市建设模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其具体表现是:高碳城市:从城市总体层面看,显见的有3种问题:一是城市功能结构和空间格局的不合理,就业-居住-服务空间的错位配置,职住分离带来了诸如低效出行等一系列不集约行为;二 是私人汽车无节制的发展造成城市的离散化、郊区化,很多大城市重蹈美国洛杉矶覆辙,“摊大饼”式的蔓延大大增加了城市的出行难度,“堵城”现象在我国已经司空见惯;三是城市产业发展高能耗、资源消耗和严重的环境污染,导致城市运行的高碳化。高耗建筑:主要表现为两种问题,一是高耗材的豪华和异型建筑,由于建设者的好大喜功和设计师过度的求新求异,造成了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过度浪费,有的甚至达到了奢侈的程度;二是高耗能建筑,要么过度依靠人工能源将建筑与外界环境隔离运行,要么过度开放缺乏必要的隔热等措施,节能环保意识缺乏。有关资料表明,我国单位建筑能耗是同纬度西欧和北美国家的2~3倍,而每年新增近10亿m 2新建建筑也只有15%~20%执行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这种高能耗的发展显然已经与可持续发展目标严重背离。2 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十二五”城市规划设计的新方向《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第一部分就指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建议》还明确提出“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等战略观点,而另一方面看,“十二五”时期又是我国城镇化继续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城市发展与建设与生态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地会加剧,这就要求必须转换城市化模式,以新型城市化模式协调城市化发展与生态文明提升的关系。城市规划设计作为引导城市科学发展的重要手段,必须贯彻“要从根本上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快发展低碳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总体要求[3]。绿色城市设计与低碳城市规划 王建国 王兴平 【作者简介】 王建国(1957-),男,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 事。 王兴平(1970-),男,东 南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 士生导师。 【收稿日期】2010-12-28 【文章编号】1002-1329 (2011)02-0020-02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 项目部分成果(项目批 准号:50978052)。——新型城市化下的趋势* GREEN URBAN DESIGN AND LOW-CARBON URBAN PLANNING: UNDER THE TREND OF NEW-TYPE URBANIZATION WANG Jianguo; WANG Xingping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