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及对策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现代学徒制的提出可以更好的服务于这一目标的实现,企业的高度才能解决教学与实践脱轨的一系列问题。据此,从现代学徒制开展的现状和遇到的困惑,提出了发挥政府职能、落实学生的双重身份等学徒制试点工作的保障措施。

标签: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对策

近几年,中国的职业教育发展的速度非常快,特别时在全国各地大力推进优质高职院校建设中,可以说再一次推动和提升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主要任务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服务于中国各行各业、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使人才更加符合企业、行业、社会的需要,完全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足以能够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这就需要企业的高度参与,因此,结合中国教育现状,教育部提出了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这不仅是对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更是为了探索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与产业、招生与就业、课程与职业需求对接。

1 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

1.1 国家政策层面

2013年,教育部教职成司发布了《关于委托开展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工作的通知》的文件,希望中国在职业教育的道路上能够通过各省市遴选的试点单位,结合中国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和各院校的情况,能够摸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发展教育模式,并为全国职业院校进行推广和应用提供实践参考。于2014年5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关于加快發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了校企双主体招生、双主体育人的重要任务。同年9月,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正式出台,并提出了四双机制,即双主体、双身份、双导师、双合同。

1.2 近两年试点申报情况

2016年,启动了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申报,全国遴选了163家作为试点,第一轮试点的专业范围涉及较广,同年12月,首次关于现代学体制试点交流会在广州举行,总结了在试点中取得的成绩和遇到的困惑,并提出了目前我国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几种模式:唐山模式、广东模式等。2017年,第二批学徒制试点启动,全国遴选了203个单位作为试点,第二轮的试点则主要偏向于工科专业。2018年国家启动了第三批学徒制试点单位申报工作,各省市中职、高职参与申报的学校还比较积极。

1.3 试点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报告

“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实现就业的一种重要方式。目前,在xx经济转调升级过程中,出现了“招工难”与“就 业难”双重局面,就业结构失衡,青年创业创新动力不足。 据我国有关部门的数据显示青年的整体创业率仅有 1%左右,在xx地区近年新增就业人口 8.92 万人中,仅 3002 人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仅占比 0.03%,青年创业率低于全国整体水平。为此,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其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措施的意》明确指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必然选择,是扩大就业、实现富民之道的根本举措,是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已有数百万劳动者在参加创业培训后实现自主创业。但同时也应看到,目前就业创业教育工作尚不能完全满足经济新常态下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需要,作为新时代生力军的青年的就业创业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青年就业创业教育制度、教育模式、教育质量、工作力度等需要进一步完善。 由于青年学生专业技能扎实,所学专业技能与社会企业

需求紧密结合,在新产业领域青年学生就业状况普遍向好。 但青年学生缺乏相应工作经验,综合能力相对较差,加之结构改革、技术进步、新经济危机及自身就业观念的影响,青年学生的就业创业压力日益增大。如何更好地推进青年的就业创业教育,转变就业观念,搭建创业创新平台,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强青年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更好地为xx乃至xx中地区经济发展做出贡献就成为一个亟需正视的问题。只有就业问题得到了解决,人们的生活才能有最基本的保障,社会经济才能得到稳步的发展,社会才能保持繁荣稳定。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我国经济改革已经步入了深水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改变带来的阵痛使得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如何解决当前社会就业难的问题,如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已经成为了一个持久的社会问题。当前的青年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问题,如何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提高青年的就业创业能力,是今后我国青年就业创业研究应该探讨的主要问题,只有如此才能从根源上解决就业创业难的问题。 作为一名技工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清楚的认识到,随着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向智慧经济的转型,就业创业也在不断的转型和变化,在经历了 20 世纪 80 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个体户”式的创业热潮、20 世纪 90 年代末互联网泡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现状及改进策略

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现状及改进策略 随着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不断深入和新兴技术产 业的迅速发展,企业对于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传统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经济发展要求 和企业需求。现代学徒制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培养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近几年,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已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进行试点和实践。教育部分别于2014年8月和2015年1月下发《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两个文件,为现代学徒制在我国的推广和发展提供指导。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与传统学徒制不同,现代学徒制是企业工作本位职业培训与学校本位学历教育紧密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核心要素与基本特征是校企一体化双元育人。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将学生(学徒)的培养作为核心,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参与为支撑,课堂学习和实践操作是纽带,整个过程更加强调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利于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1.人才培养过程中参与主体的多样性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要求企业、学校和学生共同签订协议,明确三方的权利和义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企业和学校既是各项培养

课程实施部门,也是评价部门。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人才培养内容,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人才培养计划,并且共同来对人才培养质量进行评价,校企合作成为现代学徒制的重要基础。此外,政府也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扮演者重要角色。现代学徒制的试点和推广工作,往往由政府通过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得以实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学校与企业的有效对接以及双方责任义务的界定,通常由政府从中协调完成,而对人才培养过程的监督,也是政府需要履行的又一重要职责。2.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身份的双重性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授课的地点既包括学校的课堂教室,也包括企业的厂房车间,学习的内容既包括理论知识,也包括实践操作,这就使得在这一模式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身份具有了双重性。在学校里,教育者是专业教师,主要传授理论知识;在企业中,则由企业指派师傅指导和监督学生在企业接受生产技能的培训,“师父带徒弟”的教育教学形式也成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最为重要特色。而受教育者则具有学生和学徒两种身份,既要完成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参加企业中的技能培训。3.受教育者职业学历提升和职业资格取得的统一性证明一名学 生受教育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往往同时需要职业教育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而职业教育学历证书的取得是由教育部门主管的,职业资格证书则由劳动部门颁发。在现代学徒

尝试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实施背景......................... -2 - 二、主要目标......................... -2 - 三、工作过程 (4) (一)..................................... 现代学徒制试点4 (二)......................................... 制定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7 (三)....................................... 现代学徒制全校推广8四、条件保障 (8) (一)............................ 政策条件8(二)............................ 企业条件8(三)............................ 学校条件9 五、成效成果 (9) 六、............................. 体会与反思11

尝试“现代学徒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福元建飞 一、实施背景 1.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中国正面临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鲁昕部长在多种场合说过“学徒制肯定是产业升级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现代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2.市域经济发展的小背景:迁安以钢铁冶炼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转型,钢铁企业面临升级换代,过去的招工模式是以劳动力为主体,现在转变为以高素质技术工人为主体。目前许多装备制造类企业到迁安投资,首先询问的条件之一是本地是否有足够的高素质技术工人。 3.学校人才培养改革发展的需要:按照我校原来的培养模式,学生的技能训练容不能与就业岗位对接,毕业后不能适应企业岗位要求。故传统的实习模式受到挑战,现代学徒制刻不容缓。 在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校建设中,学校把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列为重点建设专业。借此机会,我们按照“现代学徒制”的模式,在之前“企业冠名班”的基础上,进行了一轮“学徒实习”的试点。本次尝试收到了相当满意的效果,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企业的岗位技能,而且有90%以上的在学徒实习企业就业。随着示校建设工作的不断进行,我们打算在其他专业中也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从而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深入发展。 二、主要目标 1.探索建立和完善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本位教育与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使企业回归职业教育主体之一的地位。

现代学徒制的学习总结和思考

现代学徒制的学习总结和思考 ——张风帆 正值三伏酷暑难耐,我们同行八位教师一起去享誉魅力海滨城市——大连学习为期三天的“全国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实践经验与对话研修班”。 授课的专家都是我国教育界关于现代学徒制实践的先行者和开拓者。通过学习了解学徒制是从西方引进的但是又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提出的一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是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合作教育制度,是通过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教师与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术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有两个最突出的特点,即“双主体”和“双身份”。“双主体”是学校和企业共同育人;“双身份”是学生兼有学徒和学生两重身份。 授课专家分别阐述了西欧尤其德国、英国一些国家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模式,以及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方法,更要避免在我国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最主要的是结合我国各个省市地域地理的实际情况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学徒培养模式。在近几年的摸索中,我国在建立现代学徒制的长效机制培养模式,也有很多成功的经典案例。例如2012年长春职业技术学院与长春市轨道交通集团共同出资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学院,在人员配置、教学管理、招生就业、资源利用等多方面实现共管共用,形成了双主体办学机制。目前,学院已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弹性学制)、城市轨道交通车辆技术、城市轨道交通通信信号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物流管理、药品服务与管理等专业在招生的同时,企业参与面试,合格者录取为企业的预备员工,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之后学院与一汽大众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签订 了“奥迪职业学校项目”合作协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车身维修技术专业形成了先招生后招工等等。 在现代学徒制的成功实施培养模式中,校企双方合作围绕企业的发展和转型升级,学院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针对企业核心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通过岗位能力分析,系统优化人才培养全过程,与企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工学交替“双主体”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大亮点。企业也明确主要就业岗位职业能力要求、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内容、学校教师与

“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

“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创新型国家,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高校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要培养既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又能引领经济社会发展高素质人才,创新创业就是“引领”作用的主要表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学校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要通过传播知识、传播科技、传播文化,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学校还要创造知识、创造科技,以自己的基础和敏感,努力站在科技前沿,不断向社会输送新知识、新成果,同时培养出能引领经济社会前行的“双创型”人才。 既能创新、又能创业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发展需要是人们最高层次的需要,是人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实现自我价值的欲望和追求,它包括劳动、学习、创造等的需要。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正在深刻变化着,高校大学生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大学生作为建设祖国未来的接班人,他们迫切希望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因此, 以创新创业为主要特征的自我发展成为大学生主要需要。 现状 1.对创新和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尚未真正到位。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 创新和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创新和创业教育尚未变成高校师生员工的共同行动。原因是管、教、学三方的认识尚未真正到位。一些管理者认为,现在学校扩招, 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能维持学校的正常运转就不错了;一部分教师还未认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觉得现在生源质量下降, 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质量都难以保证, 还谈什么创新创业? 大多数学生则在应付着各种考试, 能否创新那是走上工作岗位以后的事。既然管、教、学三方的积极性都不高, 创新创业教育自然难以开展。 2.“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没有得到根本性的确立。多年来,创新和创业逐渐成为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指标,各种政策、制度和措施在不断的出台,但人才培养模式仍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一是各种政策、制度和措施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而只是在传统培养模式基础上的局部修正和补充;二是形式重于实质,在“双创型”人才培养中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2015级机制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2015级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代学徒制)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坚持技能为本、能力为重,按照“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总体思路,以课程标准为统领,以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资格标准为导向,以学生(学徒)技能培养为核心,以学校、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教师、师傅的深入教授为支撑,深化教育模式改革,同时为完善现有的教学评价制度,体现职教特色,给学生以强补弱、扬长避短、突出特长、个性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推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拟推行现代学徒制(结合弹性学制)。 一、招生对象及学制 1.招生对象:高中应届毕业生(同等学历) 2.学制:弹性(2—5年) 二、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牢固掌握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相应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并具有较强综合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职业面向及职业能力要求 1.职业面向 (1)主要就业单位:应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的大、中、小型企业。 (2)主要就业部门:产品生产一线、产品加工工艺设计部门、产品及零部件检验部门、自动化生产线设备维修部门等。 (3)可从事的工作岗位:机械设备操作员、二维绘图员、三维建模员、助理工艺员、产品检验员等。

2.能力结构总体要求

3.核心岗位资格证书学生必须取得下列职业资格证书之一 四、专业核心课程 《机械制造工艺与夹具》、《数控设备与编程》、《三维实体造型》。 五、毕业条件 1.本专业课程设置的基本学制为三年,按教学计划要求修满154学分,所修课程全部合格,修满学分的时间为毕业时间。学生提前修满学分可提前毕业,提前毕业一般不超过一年,推迟毕业一般不超过二年。 2.本专业开设五个职业资格证书考核项目:钳工、计算机绘图师、三维建模师、数控车工、维修电工,学生毕业前至少获得一个职业资格证书。 六、教学过程 全学程共开设42门课,总学分150学分。 教学环节周数分配表

现代学徒制下专业课教学模式的探索-最新教育资料

现代学徒制下专业课教学模式的探索 学徒制教育在中国具有很悠久的历史,但并未形成自身的体系。西方的一些国家则通过不断的摸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一种教育形式。现代学徒制是实施企业与学校共同培养的模式,学生在学校期间就具有双重身份:即学生和学徒工,也就是通过师徒关系将企业中的实际操作和学校的理论学习结合在一起的一种高职教育培养模式。 1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 现代学徒制教育是一位企业中的工程师,即师傅,每次收少量徒弟,这是与传统高职院校教育模式的最大不同,虽然这样好像显得有些低效,但它在实践操作能力方面的培养是无法替代的,也是学校传统教育的高效补充。现代学徒制教育体现的就是学校的理论学习与企业的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每周1-2天的学校理论学习,3-4天的企业实践锻炼,理论与实践的学时比例约为3:7。上述是一种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的组织形式,可见这种教育教学模式下理论学时比较少,所以要求学校据此特点重新整合教学资源,把重点放在学生的素质和技能上,同时把实践作为重中之重。 2现代学徒教育模式的特点 (1)高职教育本身就是以就业为导向,现代学徒制也正是为了体现这个目标,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是为了工作而去学习,目标明确、前景明确,所以大部分学习积极性高,并且应该有一大批学生被原企业在毕业后录用。 (2)现代学徒制的实践内容由学生和企?I双方共同制定,不仅使学生能够学到理论上应知应会的知识,而且突出培训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适应企业的需求。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接触到企业最先进、最真实的生产理念、生产环境和生产设备。 (3)理想状态下,学生在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不仅不需要缴纳费用,而且根据个人的表现还会享受学徒工资,这从另一个方面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也是现代学徒制最具发展潜力的原因之一。 3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尝试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目录 一、实施背景................................................................... - 2 - 二、主要目标................................................................... - 2 - 三、工作过程 (4) (一)现代学徒制试点 (4) (二)制定现代学徒制实施方案 (7) (三)现代学徒制全校推广 (8) 四、条件保障 (8) (一)政策条件 (8) (二)企业条件 (8) (三)学校条件 (9) 五、成效成果 (9) 六、体会与反思 (11)

尝试“现代学徒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福元建飞 一、实施背景 1.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中国正面临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转变,鲁昕部长在多种场合说过“学徒制肯定是产业升级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发展现代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2.市域经济发展的小背景:迁安以钢铁冶炼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转型,钢铁企业面临升级换代,过去的招工模式是以劳动力为主体,现在转变为以高素质技术工人为主体。目前许多装备制造类企业到迁安投资,首先询问的条件之一是本地是否有足够的高素质技术工人。 3.学校人才培养改革发展的需要:按照我校原来的培养模式,学生的技能训练容不能与就业岗位对接,毕业后不能适应企业岗位要求。故传统的实习模式受到挑战,现代学徒制刻不容缓。 在国家中职改革发展示校建设中,学校把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列为重点建设专业。借此机会,我们按照“现代学徒制”的模式,在之前“企业冠名班”的基础上,进行了一轮“学徒实习”的试点。本次尝试收到了相当满意的效果,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企业的岗位技能,而且有90%以上的在学徒实习企业就业。随着示校建设工作的不断进行,我们打算在其他专业中也推行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从而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深入发展。 二、主要目标 1.探索建立和完善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本位教育与工作本位培训紧密结合,使企业回归职业教育主体之一的地位。

课题申报范本:4413-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从目前我国高校发展的情况来看,高校特色不明显,专业特色不明显,“千校一面”、“千生一面”的情况比较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培养出的毕业生同质化现象严重,毕业生没有特色,更加没有核心竞争力,就业质量低、有业不就或者就业困难。 所以,对于高校,如何坚持创新引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培养出适合产业转型与发展的人才,培养出社会紧缺的创新应用型人才,以“出口”带动“进口”,满足社会需要的同时增加学校的品牌影响力,提高学生的双创能力与就业能力非常有必要,这是高校转型时期必须面对的和解决的问题。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客观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到2020 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建设创新型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创业人才的规模与质量,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 20世纪中后期,创业型大学在英国、美国、芬兰等西方国家勃然兴起,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运而生。 早在1987年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学院、诺丁汉大学等英国高校不断探索,积累创业型人才培养经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英国高校掀起了从“研究型大学”到“创业型大学”演变的第二次学术革命,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卓有成效。 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的专家柯林?博尔将创业教育总结为:未来的人应掌握的“第三本教育护照”。在美国,创业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涵盖了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专科、本科直到研究生的正规教育。 2002年4月,教育部高教司在北京召开了普通高校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后,中国高校逐渐开始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2012年4月,我国教育部、中宣部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倡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新形势下,深化我国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观以近年来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大学生创业意识依然淡漠,创业能力依然不足,创业成功率不尽如人意。据统计,全世界大学生的平均创业成功率约为10%,美国为20%,而我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仅为1%。 在这一背景下,课题组成员对双创型人才的培养及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进行了思考。本项目在以市场为导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根本目标,对我学院市场营销等专业学生的教学进行改革,实现第一与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机互动,提高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学以致用的能力,为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创设条件与环境,通过对我学院市场营销等专业教学改革的研究,结合市场需求情况,根据高校建设的目标,在提升素质教育的同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满足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同时在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的同时,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本课题研究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是:以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贯穿始终,以提升创新应用能力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改革和创新现有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和输送更多创新型、创业型人才。 在此基础上,以我院的教学改革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在推进我院的教学改革的同时,建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工程造价)

工程造价专业“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方案

目录 第一部分建设基础 (3) 一、专业建设概况与特色 (3) 二、初步建立校企合作形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4)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4) 四、校内实习实训建设 (4) 五、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5) 第二部分建设目标 (6) 一、总体目标 (6) 二、具体目标 (6) 第三部分建设内容 (8) 一、创新学徒制培养模式 (9) 二、课程体系建设 (9) 三、创新校企合作形式 (12) 四、师资队伍建设 (14) 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7) 第四部分建设进度及预期效果 (20)

一、建设基础 (一)、专业建设概况与特色 工程造价创设于1999年,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09余人,随着我省建筑业的快速发展,招生规模逐年扩大。本专业立足河北,面向行业,着力培养懂经济、会算量、善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专业发展定位准确。专业开设17年来,通过深化教学内涵建设,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培养方案,针对岗位能力开发课程的人才培养思路,初步形成了“双证融合,近距离上岗”的专业特色。同时,采取以赛促学的方式,多次组织和举办工程造价手工算量技能大赛,2015年选派工程造价专业的五名同学代表学院参加了第二届“广联达杯”BIM毕设大赛,获得三等奖。这些举措,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连续三年就业率为92%以上。 (二)、初步建立校企合作形式下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程造价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模式,以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发挥校企两个育人主体作用,依据工程造价员职业岗位能力要求,按照职业岗位所需专业基本能力、单项能力、综合能力三段递进,创建“工学结合、能力递进、双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融入行业企业文化,校企共同设计,形成具有本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工程造价专业教研室现有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10名,校内兼课教师16名,并有着从低到高递进式的教师队伍,无论从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和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等各方面都具备着显著优势。教师队伍中还有行业专家、评标专家等参与教学。目前教师队伍专兼结合,结构基本合理,素质优良,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本专业现有教师4名,校内兼课教师16名,4名教师取得了国家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或工程师资格,并在企业兼职。教师队伍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专业课程建设的力度,本专业建成《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校级优质课程1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发表时间:2019-01-08T13:40:27.49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9年1月总第288期作者:杨福军 [导读]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寿光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山东潍坊262714 摘要:“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的职业教育理念,是一种变革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结合职业教育自身性质和特色,在职业教育中试行“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式,可以促进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本文主要从现代学徒制内涵、现代学徒制的意义出发,讨论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培养模式专业建设 “现代学徒制”作为一种新的职业教育理念,是一种变革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结合职业教育自身性质和特色,在职业教育中试行“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方式,可以促进职业院校的专业建设。 一、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和意义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与普通大专班和以往的订单班、冠名班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现代学徒制更加注重技能的传承,由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等,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现代学徒制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针对性。建立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主动服务当前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推动职业教育体系和劳动就业体系互动发展,打通和拓宽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成长通道,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战略选择;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有效途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1.加强专业课程建设,细化专业要求。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定位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针对职业岗位需求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为缩短岗位适应期,需要将生产过程和教学过程相衔接;为培养特定职业规格的人才,需要通过职业标准进行衡量;为了满足学生的长远发展,还必须考虑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发展能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可以对一些专业实行学训轮调、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将所学专业分解成若干个岗位,再将每个岗位分解成若干个技能元素。根据专业教学计划要求,学徒的学习主要包括课堂学习和企业实训轮调交替进行。以三年学制计算,一半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另外一半时间在企业实训,主要采用“1.5+0.5+1”的形式,一年半的时间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半年时间进企业开展“轮岗实训”,一年时间到相关企业“顶岗实习”。 2.对师资力量进行重构,实行“双导师”培养模式。为了保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对现有的师资力量进行重构,根据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和条件,实行“双导师”培养模式。“双导师制”可以使理论成果有效地应用于企业的产品开发,实现了“产、学、研”的有机结合,更好地适应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校内导师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发展空间,以师德教风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学风,引导其掌握好的学习方法,争取优异的学习成绩,进而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校外导师侧重于指导学生提高实务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指导学生体验并形成初步的职业判断能力与经济管理能力,解决学生理论学习的不足,增加实践认知能力以及适应未来工作的能力。 3.明确相关责任关系,实行校企互聘。“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学生四者明确相关责任关系,实行校企互聘,共同提升。校企深度融合,每学年、学期中严格按“学——工——学”这种轮调教学方式推进。企业师傅与学校教师组成学生的“职业双导师”;学校邀请企业师傅从岗位走进学校课堂执教,学校专业教师做企业师傅的助教,共同参与课堂教学。这一模式既解决了企业师傅教学不到位的问题,同时也提升了校内专业教师操作水平。 总之,推进“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学生共同努力,明确政府、学校、企业和学生四者的相关责任关系,最终形成合力。同时,每个职业院校都应该建立自己的特色专业课程,树立品牌意识,根据所在地区的区域经济和自身的办学特色,积极发展适合自身的“本土化现代学徒制”。 参考文献 [1]胡秀锦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11,(3)。 [2]高葵芬现代学徒制在我国高职院校试点的基础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2,(4)。 [3]王苗苗 “现代学徒制”在中职《维修电工》课程的实施探索[J].职业教育,2015,(35),20。 [4]王春社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9,1-8。 [5]刘群元梅竹现代学徒制的几种基本模式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1-4。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说明

现代学徒制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学前教育 二、招生对象 初中毕业生、幼儿园员工 三、学制、学历 基本学制3年,学历中专 四、学前教育专业人才需求论证及专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行业现状与人才需求 1、幼儿教育发展迅速,幼儿教师需求量加大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幼儿教育事业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随之对于幼儿教师和管理人员的需求骤增,幼儿师范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尽管近年来全国各地一些院校增建了学前教育专业来培养幼儿教师,仍然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需求。如上海近两年每年幼儿教师缺口1600多人,吉林省在各级学校师资短缺现象中幼儿教师短缺尤为突出。德惠市近三年来新增幼儿园9所,幼儿教师缺口很大。 2、早教事业方兴未艾,早期教育人才奇缺 早期教育是21世纪幼儿教育的大趋势,据最新的《中国人口统计年鉴》显示,中国0—3岁的婴幼儿共计7000万人,其中城市0—3岁的孩子数量为1090万人。“人才培养的制高点在最初阶段”、“教育从0岁开始”等观念日益深入人心,0—3岁段幼儿的智能开发,是目前幼教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新增长点。0—3岁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机构在全国一些大城市纷纷成立,但一些中等城市及县级市早期教育

机构较少甚至没有。所需早教人员的数额庞大,而通晓此年龄段幼儿心理的教师却很少,并且目前还没有专门培养早教人才的大专院校,这严重制约了整个行业的发展。 (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前景 尽管几年来全国幼儿教育获得了发展,儿童入园率达40.75%,但仍与全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总目标——学前三年儿童受教育率达55%,有一定的差距。德惠教育局计划2016年学前三年适龄幼儿入园率达到75%,幼儿教师严重短缺。 幼儿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规划目标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要缩短这个差距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幼儿教师,而这个差距就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就业市场和人生舞台。从就业形势来看,学前教育人才奇缺,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学前教育专业将是就业的热门专业之一。总之,社会对幼儿教师需求旺盛,幼儿教育专业市场前景广阔。 社会对幼儿教师需求量增加的同时,对幼儿教师的素质要求也相应提高。经过调研了解到,各幼儿园渴求“热爱幼儿教育、幼儿教育理念新、教学基本功扎实、技能全面、心态好、愿意长期在本园工作”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职业意识强、技能高、基础理论知识较系统等特点,正符合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中国从2005年开始迎来第四波婴儿潮,其中0-3岁婴幼儿高达7000万左右。根据国家卫计委最新生育意愿调查显示,在2013年底国家放开“单独二孩”政策以后,全国约有70%到80%,即约9000

浅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沙立君

浅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沙立君 摘要: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和企业的深度合作,注重学生技能培养的现代人才 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针对性,为社会提供合格的技能型人才。本文探讨了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和目的,阐述了实施现代学徒 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中国正处于产业升级的重要时期,由制造大国转变成创造大国,用人制度从 以劳动力为主体,转变为以高水平技术工人为主体。实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 式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谈谈 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看法。 一、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是通过产教融合来实现人才培养的有效形式,也是 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发展趋势。建立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可以促进行业 和企业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进行积极的参与,实现产业需求和专业设置、职业标准和课程内容、生产过程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的良好对接,增强了人才培 养的针对性,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能够强化校企合作,促进工学结合,拓宽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通道,严格按照企业岗位要求,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 二、实行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 (一)充分利用企业的资金、技术和设备,建立“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四 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率,降低人才培养的成本。 (二)建立具有地区特点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教育和工作岗 位培训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能学到理论知识又能掌握实践技能,实现人才 培养的最佳模式。 (三)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成为既能生产、又善教学的教师;学生通 过教师的知识讲解和师傅的技术指导,成为既懂理论又能上岗的员工,学校和企 业进行一体化育人,实现合作和共赢。 (四)做好教师、学生和工人之间角色的转换,使教师、学生、工人实现共 同进步,使学校和企业实现共同提高,为职业教育发展和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持 和动力。 三、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方法 (一)创新课程体系设置 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设置将专业课教学体系和岗位实际工作体系有机结合, 使两者进行优势互补,在专业课程内容的结构上,将专业技术结构体系的要点与 中职学生的岗位工作需求和实际操纵技术能力的获得合理整合,优化专业性强的 课程模块的教学内容。既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技术实际操作训练,又有利于岗位工 作经验的获取和岗位实际操作技能的形成。第一学年在学习必备基础知识的前提 下进行专业认知实习、实训。第二学年结合学习本专业一体化教学实训室以及企 业认识实习、跟岗实习(学徒)进行专业系统技能的训练。第4学期,采用“工 学循环”的教学方式,课堂学习与工作学习相结合,在真实情境中构建专业知识、提升实践技能。第三学年结合校企合作校外课堂、企业顶岗实习、就业(准员工、员工),进行专业综合技能的训练。第6学期,学生校外课堂、顶岗实习,强化 工作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使学生成为“准员工”,参加工作时可以“零培训”上岗——“员工”。

职业教育“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职业教育“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作者:马驰 来源:《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 2018年第1期 “创新”与“创业”是提高我国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方针。当前,我国“双创” 浪潮已蓬勃展开,为国家供给侧改革和创新型经济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然而,我国中高等教 育的人才供给仍然存在多种弊端,总体供给质量不高,成为影响将我国建成创新型国家总体目 标的最大难题。作为中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 一、职业教育“双创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一)符合学生自我发展需求 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相比,职业院校毕业生在实践技能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职业院校将实 践技能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可以通过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等方式参与社会实践。 另外,职业院校一贯将提高毕业生人际交流、组织管理及适应社会等综合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 重点,这也为职业院校毕业生进行创新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发挥职业院校的优势,加 强创新创业教育对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生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扩大学生就业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不断深化,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难以为继,导致低技能劳动者 就业困难。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一方面可以提高职业院校毕业生综合素质与就业竞争力,以 适应当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不仅能够解决毕业生自身的就业 问题,还可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带动其他毕业生就业,从而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缓解就业 压力。 (三)适应我国当前经济发展需求 职业院校毕业生作为创业者,建立的多为中小型企业,这类型企业生产效率高、生产成本 低廉,容易改变生产、经营及管理模式,因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更容易生存与发展。 二、我国职业教育“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教育理念相对落后,对职业教育创新创业重视不足 早在上世纪中后期,西方发达国家就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大、中、小学的教育体系中, 而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才刚刚起步。“双创”教育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院 校共同协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改变传统教育功利性的人才培养目的,变革人才 培养模式。 (二)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与传统教育模式相比,“双创型”人才培养中的教师不仅要有良好的专业知识储备,更要 具备创新创业等方面经历或经验。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创新创业的思想与理念融入其中。 (三)课程体系不合理,课程实践性不高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利用学校与企业的各自优势资源,以市场为导向的有针对性地开展产教研一体化人才培养形式;是将以理论知识学习和素养教育为主的学校教育与以经验技能和岗位能力培养的企业生产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做中教、做中学”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将职业教育从院校拓展到企业,使学生真正融入企业与社会,实现了学生能力素养与岗位要求的“零距离”对接。为此许多职业院校在招生招工形式、专业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产教融合渠道、教师与师傅双向交流机制等方面积极开展探索。洛阳铁路信息工程学校与河南信息工程学校等中职学校立足自身特点,遵循职业教育发展规律,在现代学徒制方面做出了一些探索。一、校企合作政策的有利引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强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是经济发展模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对促进职业教育更务实、更健康的发展,加强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出台优惠政策,改善办学环境一是对积极开展校企合作的企业给予财政资金倾斜,并给予优惠政策,包括税收减免或者专

项资金补助,补偿企业因校企合作所付出的成本。2013 年河南省批准了学校的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特色校建设方案,2015 年河南省批准学校开展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试点建设方案,省财政提供专项资金,较好地改善了学校的办学环境。二是校企双方要加强岗位安全意识教育,要求企业应支付学生合理劳动报酬,并为实习生购买“责任保险”,切实保障学生、学校和企业的权益。三是在政府引导和监管下,开展PPP 合作机制的探索与试点工作,促进校企双方优势资源的整合。拓宽融资渠道,创新办学体制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河南省按照产权制度要求,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中等职业学校布局提升办学水平的意见》,探索多元体制办学形式,采取公办民助、民办公助、股份制等多种形式体制改革;充分考虑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鼓励和支持学校、行业、企业、社会团体与个人等各方面的力量参与职业院校产权制度改革。依行业办专业,建专业馈行业学校以“立足地方,依靠企业,服务行业”为原则,和中铁电化局设计院、中铁电化局三公司、北京通号工程有限公司、洛阳电务段等多家企业就专业建设、课程设置、分配机制、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积极沟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合作建设集铁道信号、铁道通信技术和电气化铁道供电等专业的校内综合实训演练场;与中铁建电气化局、中国铁路通号总公司等单位加强合作,设立

浅析现代学徒制的现状

浅析现代学徒制的现状 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模式,其教育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可以是企业员工。对他们而言,就学即就业,一部分时间在企业生产,一部分时间又在学校学习。 标签:现代学徒制职业院校 在这个金秋收获的季节,通过教育局组织的专业带头人培训班来到了历史古都南京,走进了拥有115年校史的东南大学。在这个有着浓厚氛围的东南大学中参加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改变了很多自己以前的观念,打破了以往闭门造车的那种状态。 江苏职业教育的发展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现代学徒制。通过本次培训,刚开始是了解现代学徒制,随着培训时间的推进以及参观南京几家有特色的职业学校,彻底颠覆了笔者以前对现代学徒制的认识。以前笔者所认为的学徒制是职业老师要到企业学习,把学回来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通过这次学习笔者认识到以前的观念是片面的。现代学徒制是由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一项育人模式,其教育对象既包括学生,也可以是企业员工。对他们而言,就学即就业,一部分时间在企业生产,一部分时间又在学校学习。 一、现代学徒制的主要内容 1.现代学徒制的企业选择标准 要选择合适的企业,企业要有自己的战略目标而且能和学校长期合作,我们的学生将来进入企业能有很好的职业前景。选择的企业要有多家防止出现风险。 2.实施招工即招生、招生即招工 学校和企业联合制定招生目标,根据企业用人要求招生,招生即成为企业员工,与企业签订正式劳动合同,按照企业经营战略去培养学生。 3.工学交替 笔者认为工学交替时最重要的,我们职业学校如何培养与企业无缝对接的学生这个问题一直思考了很长时间,通过这次培训笔者了解到工学交替这种培养模式,认为只有这种模式才能培养与企业无缝对接的学生。首先是我们的老师要到企业去工作,真正走进企业了解企业的战略及发展方向。只有我们的老师正真掌握企业发展运行的各个环节,熟悉每个环节最容易发生的问题,这样我们的老师才能與企业无缝对接。企业与学校共同制定企业用人标准,依照用人标准开发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以企业用人为标准打破以前学校为主导企业服从学校的观念。这样回到课堂教师按照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培养的标准,来培养企业所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与模式的改变,学徒制人才培养过程中着重突出“职业性”和“高等性”两大特点,在政府政策的指导下,完成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标签:现代学徒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我国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力量,为满足当前社会对综合型人才需求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在教学模式与内容方面充分借鉴现代教学理论中的相关思想,并以此指导传统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尽管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已初具雏形,但是,其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影响了高职院校现代学徒制模式的实际开展效果,解决这一模式的适应性问题是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推广的意义 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在此过程中,我国人才需求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应用型技能人才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各领域急需的人才。作为我国应用型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在专业设计、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方面都在进行着一系列的改革,紧跟社会人力资源需求的变化,调整办学思路,创新办学理念,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技能人才。在此过程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完成了我国高职院校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上的创新。凭借政府在政策、资金等领域的支持,企业与高职院校形成了较为广泛的人才培养合作模式,利用企业所提供的实践平台,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符合要求的实践“导师”,完成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各项考核要求。由此可见,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广具有两个方面的意义。 1.促进现代人才培养理念的渗透 在过去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过于制度化,缺乏灵活的人才培养理念,与政府、企业之间的配合不够密切,以至于高职院校不仅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人力成本支出过高,也造成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巨大差距。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以企业为“第二教育基地”,为企业进行针对性的人才订制,在保证学生个人权益的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高质量的应用型技能人才。基于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际效果,现代人才培养理念在社会范围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渗透。 2.加快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随着近几年社会快速发展对不同领域人才需求的变化来看,高职院校所执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其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