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奥数课教案

三年级奥数课教案

三年级奥数课教案
三年级奥数课教案

第1讲找规律(一)

一、知识要点

观察是解决问题的根据。通过观察,得以揭示出事物的发展和变化规律,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找规律:1.根据每组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

2.根据相隔的每两个数的关系,找出规律,推断出所要填的数;

3.要善于从整体上把握数据之间的联系,从而很快找出规律;

4.数之间的联系往往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只要言之有理,所得出的规律都可以认为是正确的。

二、精讲精练

【例题1】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并根据规律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4,7,10,( ),16,19

【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是3,即每一个数加上3都等于后面的数。根据这一规律,括号里应填的数为:

10+3=13或16-3=13。

像上面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的一串数叫做数列。

练习1:先找出下列各列数的排列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2,6,10,14,( ),22,26

(2)3,6,9,12,( ),18,21

(3)3,6,12,( ),48,( ),192

(4)19,3,17,3,15,3,( ),( ),11,3.

【例题2】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1,2,4,7,( ),16,22

【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前4个数每相邻的两个数的差依次是1,2,3。由此可以推算7比括号里的数少4,括号里应填:7+4=11。经验证,所填的数是正确的。

应填的数为:7+4=11或16-5=11。

练习2:先找出下列数排列的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10,11,13,16,20,( ),31

(2)1,4,9,16,25,( ),49,64

(6)28,1,26,1,24,1,( ),( ),20,1

(7)30,2,26,2,22,2,( ),( ),14,2

【例题3】先找出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3,4,20,6,17,8,( ),( ),11,12

【思路导航】在这列数中,第一个数减去3的差是第三个数,第二个数加上2的和是第四个数,第三个数减去3的差是第五个数,第四个数加上2的和是第六个数……依此规律,8后面的一个数为:17-3=14,11前面的数为:8+2=10

练习3:先找出规律,然后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1,6,5,10,9,14,13,( ),( )

(2)13,2,15,4,17,6,( ),( )

(6)2,9,6,10,18,11,54,( ),( ),13,486

(8)320,1,160,3,80,9,40,27,( ),( )【例题4】下面每个括号里的两个数都是按一定的规律组合的,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8,4)(5,7)(10,2)(□,9)

【思路导航】经仔细观察、分析,不难发现:每个括号里的两个数相加的和都是12。根据这一规律,□里所填的数应为:12-9=3练习4:下面括号里的两个数是按一定的规律组合的,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1)(6,9)(7,8)(10,5)(□,)

(2)(1,24)(2,12)(3,8)(4,□)

(6)(64,62)(48,46)(29,27)(15,□)

(7)(100,50)(86,43)(64,32)(□,21)

第2讲找规律(二)

一、知识要点

对于较复杂的按规律填数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思考:

1.对于几列数组成的一组数变化规律的分析,需要我们灵活地思考,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有时需要综合运用其他知识,一种方法不行,就要及时调整思路,换一种方法再分析;

2.对于那些分布在某些图中的数,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往往与这些数在图形中的特殊位置有关,这是我们解这类题的突破口。

3.对于找到的规律,应该适合这组数中的所有数或这组算式中的所有算式。

二、精讲精练

【例题1】根据下表中的排列规律,在空格里填上适

当的数。

【思路导航】经仔细观察、分析表格中的数可以发现:

12+6=18,8+7=15,即每一横行中间的数等于两边的两个数的和。依此规律,空格中应填的数为:4+8=12。

练习1:找规律,在空格里填上适当的数。

【例题2】根据前面

图形中的数之间的关系,想一想第三个图形的括号里应填什么数?

【思路导航】经仔细观察、分析可以发现前面两个圈中三个数之间有这样的关系:5×12÷10=6 4×20÷10=8

根据这一规律,第三个圈中右下角应填的数为:8×30÷10=24.

练习2:根据前面图形中数之间的关系,想一想第三个图形的空格里应填什么数。

(1)

(2)

(3)

【例题3】先计算下面一组算式的第一题,然后找出其中的规律,并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得数。12345679×9=

12345679×18=12345679×54=

12345679×81=

【思路导航】题中每个算式的第一个因数都是12345679,它是有趣的“缺8数”,与9相乘,结果是由九个1组成的九位数,即:111111111。不难发现,这组题得数的规律是:只要看每道算式的第二个因数中包含几个9,乘积中就包含几个111111111。

因为:12345679×9=111111111

所以:12345679×18=12345679×9×2=222222222

12345679×54=12345679×9×6=666666666

12345679×81=12345679×9×9=999999999.

练习3:找规律,写得数。

(1) 1+0×9= 2+1×9= 3+12×9=

4+123×9= 9+12345678×9=

(2) 1×1= 11×11= 111×111=

111111111×111111111=

第3讲简单推理(一)

一、知识要点

解答推理问题,要从许多条件中找出关键条件作为推理的突破口。推理要有条理地进行,要充分利用已经得出的结论,作为进一步推理的依据。

二、精讲精练

【例题1】一包巧克力的重量等于两袋饼干的重量,4袋牛肉干的重等于一包巧克力的重量,一袋饼干等于几袋牛肉干的重量?

【思路导航】根据“一包巧克力的重量=两袋饼干的重量”与“4袋牛肉干的重量=一包巧克力的重量”可推出:两袋饼干的重量=4袋牛肉干的重量。因此,一袋饼干的重量=两袋牛肉干的重量。

练习1:

(1)一只菠萝的重量等于4根香蕉的重量,两只梨子的重量等于一只菠萝的重量,一只梨子的重量等于几根香蕉的重量?

(2)3包巧克力的重量等于两袋糖的的重量,12袋牛肉干的重量

等于3包巧克力的重量,一袋糖的重量等于几袋牛肉干的重量?

【例题2】一头象的重量等于4头牛的重量,一头牛的重量等于3

匹小马的重量,一匹小马的重量等于3头小猪的重量。一头象的重量等

于几头小猪的重量?

【思路导航】根据“一头象的重量等于4头牛的重量”与“一头牛的

重量等于3匹小马的重量”可推出:“一头象的重量等于12匹小马的重

量”,而“一匹小马的重量等于3头小猪的重量”,因此,一头象的重量

等于36头小猪的重量。

练习2:

(1)一只西瓜的重量等于两个菠萝的重量,1个菠萝的重量等于

4个苹果的重量,1个苹果的重量等于两个橘子的重量。1只西瓜的重

量等于几个橘子的重量?

(2)一只小猪的重量等于6只鸡的重量,3只鸡的重量等于4只鸭

的重量,两只鸭的重量等于6条鱼的重量。问:两只小猪的重量等于几

条鱼的重量?

【例题3】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与□各代表多少?○+○+○=18 ○+□=10

【思路导航】在第一个算式中,3个○相加的和是18,所以○代表

的数是:18÷3=6,又由第二个算式可求出□代表的数是:10-6=4.

练习3:

(1)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与△各代表多少?

□+□+□+□=32 △-□=20

(2)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与□各代表多少?○+○+○=15 ○+○+□+□+□=40

(3)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与△各代表多少?○-△=8 △+△+△=○

第4讲简单推理(二)

一、知识要点

解答推理问题,要从许多条件中找出关键条件作为推理的突破

口。推理要有条理地进行,要充分利用已经得出的结论,作为进一步

推理的依据。

二、精讲精练

【例题1】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与△各代表多少?

△-○=2 ○+○+△+△+△=56

【思路导航】由第一个算式可知,△比○多2;如果将第二个算式的○都换成△,那么5个△=56+2×2,△=12,再由第一个算式可知,○=12-2=10.

练习1:

(1)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与○各代表多少?

□-○=8 □+□+○+○=20

(2)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与○各代表多少?

△+△+△+○+○=78 △+△+○+○+○=72

(3)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与□各代表多少?

△+△+△-□-□=12 □+□+□-△-△=2

【例题2】甲、乙、丙三人分别是一小、二小和三小的学生,在区运动会上他们分别获得跳高、跳远和垒球冠军。已知:二小的是跳远冠军;一小的不是垒球冠军,甲不是跳高冠军;乙既不是二小的也不是跳高冠军。问:他们三个人分别是哪个学校的?获得哪项冠军?

【思路导航】由“二小的是跳远冠军”可知垒球、跳高冠军是一小或三小的;因为“一小的不是垒球冠军”,所以一小一定是跳高冠军,三小的是垒球冠军;由“甲不是跳远冠军”,“乙既不是二小的也不是跳高冠军”可知,一小的甲是跳高冠军,二小的丙是跳远冠军,三小的乙是垒球冠军。

练习2:

小兔、小猫、小狗、小猴和小鹿参加100米比赛,比赛结束后小猴说:“我比小猫跑得快。”小狗说:“小鹿在我前面冲过终点线。”小兔说:“我们的名次排在小猴前面,小狗在后面。”请根据它们的回答排出名次。

【例题3】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位做了一件好事,为了弄明白是谁做的好事,老师询问了他们,他们三人的回答如下是:甲说:“我没有做这件事,乙也没有做”。

乙说:“我没有做这件事,丙也没有做”。

丙说:“我没有做这件事,也不知道是谁做的”。

在老师的一再追问下,他们承认了上面几句话中,每人都有一半是真话,一半是假话。请你帮助老师分析一下,究竟是谁做的好事?

【思路导航】假设甲做的好事,那么甲的前半句是假的,后半句是真的,那么乙就是没有做好事,乙的前半句是真的,后半句是假的,即丙做好事了,这样家就有两人做好事了,与条件不符,所以甲做好事不成立。同样的方法,我们可以用上述的方法很快地验证出:只有假设乙做好事时,才能符合题目中的所有的条件。所以好事是乙做的。

练习3:

4个小朋友在交作业时少交了一人的作业本,老师分别问了他们四人:

甲说:“没交作业的人在乙、丙、丁三人之中”。

乙说:“是丙没有交”。

丙说:“在甲和丁中有1个人没交作业“。

丁说:“乙说的是真的“。

经过证实,四人中有两人说对了,两人说错了,你知道是谁没交作业吗?

第5讲速算与巧算(一)

1、知识要点

速算与巧算是计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掌握一些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有助于提高我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这一周我们学习加、减法的巧算方法,这些方法主要根据加、减法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通过对算式适当变形从而使计算简便。在巧算方法里,蕴含着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问题法即把所给的算式,根据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或改变它的运算顺序,或减整从而变成一个易于算出结果的算式。

加减法同级运算,括号外面是减号的,添上或去掉括号,括号里的符号:括号里的符号:加号要变成减号、减号要变成加号。当所有括号都去掉后,可以将数与前面的符号一起移动,第一个数前面为加号。

1. 加法的简便运算

(1) A+B=B+A

(2)(A+B)+C=A+(B+C)

2. 减法的简便运算

(1) A-B-C=A-(B+C)

(2) A-B+C=A-(B-C)

二、精讲精练

【例题1】计算9+99+999+9999

【思路导航】这四个加数分别接近10、100、1000、10000。在计算这类题目时,常使用减整法,例如将99转化为100-1。这是小学数学计算中常用的一种技巧。

9+99+999+9999

=(10-1)+(100-1)+(1000-1)+(10000-1)

=10+100+1000+10000-4

=11106

练习1:

1.计算99999+9999+999+99+9

2.计算

9+98+996+9997

3.计算1999+2998+396+497

4.计算198+297+396+495

【例题2】计算下面各题。

(1)632-156-232 (2)128+186+72-86

【思路导航】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中,如果只有第一级运算,计算时可以根据运算定律和性质调换加数或减数的位置。

(2)128+186+72-86

=128+72+186-86

=(128+72)+(186-86)

=200+100=300

(1)632-156-232

=632-232-156

=400-156

=244

(2)128+186+72-86

=128+72+186-86

=(128+72)+(186-86)

=200+100=300

(1)632-156-232

=632-232-156

=400-156

=244

练习2:

计算下面各题1.1208-569-208 2.283+69-183

【例题3】计算下面各题。

1. 248+(152-127)

2. 324-(124-97)

3. 283+(358-183)

【思路导航】在计算有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时,有时为了使计算简便可以去括号,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符号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加号就要变成减号,减号就要变成加号。

我们可以把上面的计算方法概括为:括号前面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要变号。

1.248+(152-127)

=248+152-127

=400-127

=273

练习3:

计算下面各题

1.348+(252-166)

2.629+(320-129)

3.5623-(623-289)+452-(352-211)

4.736+678+2386-(336+278)-186

第6讲速算与巧算(一)

一、知识要点

乘、除法的巧算方法主要是利用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以及积、商的变化规律,通过对算式适当变形,将其中的数转化成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或者使这道题计算中的一些数变得易于口算,从而使计算简便。

乘除法同级运算,括号外面是除号的,添上或去掉括号,括号里的符号:乘号要变成除号、除号要变成乘号。当所有括号都去掉后,可以将数与前面的符号一起移动,第一个数前面为乘号。

1. 乘法的简便运算

(1)A×B=B×A

(2)(A×B) ×C=A×(B×C)

(3)(A±B) ×C= A×C±B×C

2. 除法的简便运算

(1)A÷B÷C= A÷(B×C)

(2)A÷B×C= A÷(B÷C)

(3)A÷B=( A×C)÷(B×C)(A能被B整除)

二、精讲精练

【例题1】计算325÷25

【思路导航】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利用这一性质,可以使这道计算题简便。

325÷25=(325×4)÷(25×4) =1300÷100=13

【例题2】计算25×125×4×8

【思路导航】经过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在这道连乘算式中,如果先把25与4相乘,可以得到100;同时把125与8相乘,可以得到1000;再把100与1000相乘就简便了。这就启发我们运用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使计算简便。

25×125×4×8 =(25×4)×(125×8) =100×1000=100000【例题3】计算(1)(360+108)÷36 (2)(450-75)÷15【思路导航】两个数的和(或差)除以一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分别去除这两个数,再求出两个商的和(或差)。利用这一性质,可以使这

道题计算简便。

(1)(360+108)÷36 (2)(450-75)÷15

=360÷36+108÷36 =450÷15-75÷15

=10+3 =30-5

=13 =25

【例题4】计算158×61÷79×3

【思路导航】在乘除法混合运算中,如果算式中没有括号,计算时可以根据运算定律和性质调换因数或除数的位置。

158×61÷79×3

=158÷79×61×3

=2×61×3

=366

【例题5】计算下面各题。

(1)123×96÷16 (2)200÷(25÷4)

【思路导航】这两道题都是乘除混合运算式题,我们可以根据这两道题的特点,采用加括号或去括号的方法,使计算简便。其方法与加减混合运算添、去括号的方法类似,可以概括为:括号前是乘号,添、去括号不变号;括号前是除号,添、去括号要变号。

(1)123×96÷16 (2)200÷(25÷4)

=123×(96÷16) =200÷25×4

=123×6 =8×4

=738 =32

练习1

计算下面各题。

450÷25 525÷25 3500÷125

10000÷625 49500÷900 9000÷225

练习2

计算下面各题。

125×15×8×4 25×24 25×5×64×125 125×25×32 75×16 125×16

第7讲应用题(一)

一、知识要点

解答应用题时,必须认真审题,理解题意,深入细致地分析题目中数量间的关系,通过对条件进行比较、转化、重新组合等多种手段,找到解题的突破口,从而使问题得以顺利解决。

二、精讲精练

【例题1】某玩具厂把630件玩具分别装在5个塑料箱和6个纸箱里,1个塑料箱与3个纸箱装的玩具同样多。每个塑料箱和纸箱各装多少件玩具?

【思路导航】如果玩具全部装在塑料箱或全部装在纸箱里,那么可以求出一个纸箱或一个塑料箱装多少件。因为3个纸箱与一个塑料箱装的同样多,所以6个纸箱与2个塑料箱装的同样多。这样,5个塑料箱装的玩具件数和7个塑料箱装的就同样多。由此,可求出一个塑料箱装多少件。

练习1:

(1)百货商店运来300双球鞋分别装在2个木箱和6个纸箱里。如果两个纸箱同一个木箱装的球鞋同样多,每个木箱和每个纸箱各装多少双球鞋?

(2)王叔叔买了3千克荔枝和4千克桂圆,共付款156元。已知5千克荔枝的价钱等于2千克桂圆的价钱。每千克荔枝和每千克桂圆各多少元?

【例题2】一桶油,连桶重180千克,用去一半油后,连桶还有100千克。问:油和桶各重多少千克?

【思路导航】原来油和桶共重180千克,用去一半油后,连桶还

有100千克,说明用去的一半油的重是180-100=80(千克),一桶油的重量就是80×2=160(千克),油桶的重量就是180-

160=20(千克)。

练习2:

(1)一筐梨,连筐重38千克,吃去一半后,连筐还有20千克。问:梨和筐各重多少千克?

(2)一筐苹果,连筐共重35千克,先拿一半送给幼儿园小朋友,再拿剩下的一半送给一年级小朋友,余下的苹果连筐重11千克。这筐苹果重多少千克?

【例题3】有5盒茶叶,如果从每盒中取出200克,那么5盒剩下的茶叶正好和原来4盒茶叶的重量相等。原来每盒茶叶有多少克?

【思路导航】由条件“每盒取出200克,5盒剩下的茶叶正好和原来4盒茶叶重量相等”可以推出,拿出的200×5=1000(克)茶叶正好等于原来的5-4=1(盒)茶叶的重量。

练习3:

(1)有6筐梨子,每筐梨子个数相等,如果从每筐中拿出40个,6筐梨子剩下的个数总和正好和原来两筐的个数相等。原来每筐有多少个?

(2)在5个木箱中放着同样多的橘子。如果从每个木箱中拿出60个橘子,那么5个木箱中剩下的橘子的个数的总和等于原来两个木箱里橘子个数的和。原来每个木箱中有多少个橘子?

第8讲应用题(二)

一、知识要点

通过对条件进行比较、转化、重新组合等多种手段,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二、精讲精练

【例题1】一个木器厂要生产一批课桌。原计划每天生产60张,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4张,结果提前一天完成任务。原计划要生产多少张课桌?

【思路导航】这道题的关键是要求出工作时间。因为实际比原计划提前1天完成任务,这就相当于把原计划最后1天的任务平均分到前面的几天去做,正好分完。实际比原计划每天多生产4张,所以实际生产的天数是60÷4=15天,原计划生产的天数是15+1=16天。所以原计划要生产60×16=960张。

练习1:

(1)电视机厂接到一批生产任务,计划每天生产90台,可以按期完成。实际每天多生产5台,结果提前1天完成任务。这批电视机共有多少台?

(2)小明看一本故事书,计划每天看12页,实际每天多看8页,结果提前2天看完。这本故事书有多少页?

(3)修一条公路,计划每天修60米,实际每天比计划多修15米,结果提前4天修完。一共修了多少米?

【例题2】有两盒图钉,甲盒有72只,乙盒有48只,从甲盒拿出多少只放入乙盒,才能使两盒中的图钉相等?

【思路导航】由条件可知,甲盒比乙盒多72-48=24只。要盒两盒中的图钉相等,只要把甲盒比乙盒多的24只图钉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份放入乙盒就行了。所以应拿出24÷2=12只。

练习2:

(1)有两袋面粉,第一袋面粉有24千克,第二袋面粉有18千克。从第一袋中取出几千克放入第二袋,才能使两袋中的面粉重量相等?

(2)有两盒图钉,甲盒有72只,乙盒有48只。每次从甲盒中拿4只放到乙盒,拿几次才能使两盒相等?

(4)有两袋糖,一袋是68粒,另一袋是20粒。每次从

多的一袋中拿出6粒放到少的一袋里,拿几次才能

使两袋糖同样多?

第9讲数数图形(一)

一、知识要点

我们已经认识了线段、角、三角形、长方形等基本图形,当这些图形重重叠叠地交错在一起时就构成了复杂的几何图形。要想准确地计数这类图形中所包含的某一种基本图形的个数,就需要仔细地观察,灵活地运用有关的知识和思考方法,掌握数图形的规律,才能获得正确的结果。

要准确、迅速地计数图形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弄清被数图形的特征和变化规律。

2.要按一定的顺序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二、精讲精练

【例题1】数出下面图中有多少条线段。

【思路导航】要正确解答这类问题,需要我们按照一定的顺序来数,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从图中可以看出,从A点出发的不同线段有3条:AB、AC、AD;从B点出发的不同线段有2条:BC、BD;从C点出发的不同线段有1条:CD。因此,图中共有3+2+1=6条线段。

练习1::数出下列图中有多少条线段。

(2)

(3)

【例题2】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思路导航】图中AD边上的每一条线段与顶点O构成一个三角形,也就是说,AD边上有几条线段,就构成了几个三角形,因为AD上有4个点,共有1+2+3=6条线段,所以图中有6个三角形。

练习2:数一数下面图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

【例题3】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个三角形。

【思路导航】与前一个例子相比,图中多了一条线段EF,因此三角形的个数应是AD和EF上面的线段与点O所围成的三角形个数的和。显然,以AD上的线段为底边的三角形也是1+2+3=6个,所以图中共有6×2=12个三角形。

练习3:数一数下面各图中各有多少个三角形。

【例题4】数一数下图中有多少个长方形。

【思路导航】数长方形与数线段的方法类似。可以这样思考,图中的长方形的个数取决于AB或CD边上的线段,AB边上的线段条数是1+2+3=6条,所以图中有6个长方形。

练习4:数一数下面各图中分别有多少个长方形。

第10讲数数图形(二)

一、知识要点

在解决数图形问题时,首先要认真分析图形的组成规律,根据图形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既可以逐个计数,也可以把图形分成若干个部分,先对每部分按照各自构成的规律数出图形的个数,再把他们的个数合起来。

小学奥数第1讲 最值问题(含解题思路)

1、最值问题 【最小值问题】 例1 外宾由甲地经乙地、丙地去丁地参观。甲、乙、丙、丁四地和甲乙、 乙丙、丙丁的中点,原来就各有一位民警值勤。为了保证安全,上级决定在沿 途增加值勤民警,并规定每相邻的两位民警(包括原有的民警)之间的距离都 相等。现知甲乙相距5000米,乙丙相距8000米,丙丁相距4000米,那么至少 要增加______位民警。 (《中华电力杯》少年数学竞赛决赛第一试试题) 讲析:如图5.91,现在甲、乙、丙、丁和甲乙、乙丙、丙丁各处中点各有 一位民警,共有7位民警。他们将上面的线段分为了2个2500米,2个4000米,2个2000米。现要在他们各自的中间插入若干名民警,要求每两人之间距离相等,这实际上是要求将2500、4000、2000分成尽可能长的同样长的小路。 由于2500、4000、2000的最大公约数是500,所以,整段路最少需要的民 警数是(5000+8000+4000)÷500+1=35(名)。 例2 在一个正方体表面上,三只蚂蚁分别处在A、B、C的位置上,如图 5.92所示,它们爬行的速度相等。若要求它们同时出发会面,那么,应选择哪 点会面最省时? (湖南怀化地区小学数学奥林匹克预赛试题) 讲析:因为三只蚂蚁速度相等,要想从各自的地点出发会面最省时,必须 三者同时到达,即各自行的路程相等。 我们可将正方体表面展开,如图5.93,则A、B、C三点在同一平面上。这样,便将问题转化为在同一平面内找出一点O,使O到这三点的距离相等且最短。

所以,连接A和C,它与正方体的一条棱交于O;再连接OB,不难得出AO=OC=OB。 故,O点即为三只蚂蚁会面之处。 【最大值问题】 例1 有三条线段a、b、c,并且a<b<c。判断:图5.94的三个梯形中,第几个图形面积最大? (全国第二届“华杯赛”初赛试题) 讲析:三个图的面积分别是: 三个面积数变化的部分是两数和与另一数的乘积,不变量是(a+b+c)的和一定。其问题实质上是把这个定值拆成两个数,求这两个数为何值时,乘积最大。由等周长的长方形面积最大原理可知,(a+b)×c这组数的值最接近。 故图(3)的面积最大。 例2 某商店有一天,估计将进货单价为90元的某商品按100元售出后,能卖出500个。已知这种商品每个涨价1元,其销售量就减少10个。为了使这一天能赚得更多利润,售价应定为每个______元。 (台北市数学竞赛试题) 讲析:因为按每个100元出售,能卖出500个,每个涨价1元,其销量减少10个,所以,这种商品按单价90元进货,共进了600个。 现把600个商品按每份10个,可分成60份。因每个涨价1元,销量就减少1份(即10个);相反,每个减价1元,销量就增加1份。

小学奥数公式大全

小学奥数公式大全 1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1 、正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边长× 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 、长方形 C周长 S面积 a边长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4 、长方体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 V=abh 5 、三角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2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 s面积 a底 h高面积=底×高 s=ah 7 、梯形 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面积=(上底+下底)×高÷2s=(a+b)× h÷2 8、圆形 S面积 C周长∏ d=直径 r=半径 (1)周长=直径×∏=2×∏×半径C=∏d=2∏r (2)面积=半径×半径×∏ 9 、圆柱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 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和差问题的公式 (和+差)÷2=大数 (和-差)÷2=小数 和倍问题 和÷(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和-小数=大数) 差倍问题 差÷(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小数+差=大数) 植树问题 1 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广西桂林市数学小学奥数系列8-5-1操作与策略

广西桂林市数学小学奥数系列8-5-1操作与策略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 (共26题;共110分) 1. (5分)一个八位数,它的个位上的数字是6,十位上的数字是3,任意相邻三个数字之和都是15,这个八位数是多少? 2. (1分)(2019·陆丰) 甲、乙、丙三人共有图书195本,甲拿15本给乙,乙拿20本给丙,丙拿30本给甲,则此时甲、乙、丙手中的图书一样多,那么原来甲有________本图书. 3. (5分)(丢番图是古希腊数学家,被誉为“代数学之父”。而丢番图的墓碑,就包含了一个很有趣的数学问题)以下就是丢番图的墓碑原文,同学们能从其中看出丢番图一共活了多少岁吗? 上帝给予的童年占六分之一, 又过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胡, 再过七分之一,点燃起结婚的蜡烛。 五年之后天赐贵子, 可怜迟到的宁馨儿,享年仅及其父之半,便进入冰冷的墓。 悲伤只有用数论的研究去弥补, 又过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 4. (1分)一只皮箱的密码是一个三位数。小光说:“它是954。”小明说:“它是358。”小亮说:“它是214。”小强说:“你们每人都只猜对了位置不同的一个数字。”这只皮箱的密码是________。 5. (5分)有29瓶同样的纯净水,向其中一瓶中加入一些盐,如果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加盐的纯净水? 6. (5分)有3袋糖果,其中两袋每袋1千克,另一袋不是1千克,但不知道比1千克重还是轻,你能用天平找出来吗?写出简要过程。

7. (5分)、、、、五人参加乒乓球比赛,每两个人都要赛一盘,并且只赛一盘,规定胜者得分,负者不得分,已知比赛结果如下:① 与并列第一名② 是第三名③ 和并列第四名。求得多少分? 8. (5分)对一个自然数作如下操作:如果是偶数则除以2;如果是奇数则加1. 如此进行直到为1操作停止. 求经过9次操作变为1的数有多少个? 9. (5分)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72,这三个自然数分别是多少? 如果是三个连续的偶数,这三个数又是多少? 10. (5分)将自然数1、2、3、4、5依次重复写下去,得到多位数1234512345……组成一个1888位数,这个数是否含有因数3?是不是2的倍数? 11. (5分)下列各组数中,哪一列与其它组不同? ①1 2 3 4 5 ②2 4 6 8 10 ③1 3 5 7 9 ④0 2 4 6 8 12. (1分)一个最普通的火柴游戏就是两人一起玩,先置若干根火柴于桌上,两人轮流取,每次所取的数目可先做一些限制,规定取走最后一根火柴者获胜。 (1) 规则一:若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最少1根,最多3根,则如何制胜? 例如:桌面上有n=15根火柴,甲、乙两人轮流取,甲先取,则甲应如何取才能制胜? (2) 规则二: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为1至4根,则如何制胜? (3) 规则三:限制每次所取的火柴数目不是连续的数,而是一些不连续的数,如1、3、7,则又该如何制胜?

(完整版)四年级奥数速算与巧算

四年级奥数知识点:速算与巧算(一) 例1计算9+99+999+9999+99999 解:在涉及所有数字都是9的计算中,常使用凑整法.例如将999化成100 0—1去计算.这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技巧. 9+99+999+9999+99999 =(10-1)+(100-1)+(1000-1)+(10000-1) +(100000-1) =10+100+1000+10000+100000-5 =111110-5 =111105. 例2计算199999+19999+1999+199+19 解:此题各数字中,除最高位是1外,其余都是9,仍使用凑整法.不过这里是加1凑整.(如 199+1=200) 199999+19999+1999+199+19 =(19999+1)+(19999+1)+(1999+1)+(199+1) +(19+1)-5 =200000+20000+2000+200+20-5

=222220-5 =22225. 例3计算(1+3+5+...+1989)-(2+4+6+ (1988) 解法2:先把两个括号内的数分别相加,再相减.第一个括号内的数相加的结果是: 从1到1989共有995个奇数,凑成497个1990,还剩下995,第二个括号内的数相加的结果是: 从2到1988共有994个偶数,凑成497个1990. 1990×497+995—1990×497=995. 例4计算 389+387+383+385+384+386+388

解法1:认真观察每个加数,发现它们都和整数390接近,所以选390为基准数. 389+387+383+385+384+386+388 =390×7—1—3—7—5—6—4— =2730—28 =2702. 解法2:也可以选380为基准数,则有 389+387+383+385+384+386+388 =380×7+9+7+3+5+4+6+8 =2660+42 =2702. 例5计算(4942+4943+4938+4939+4941+4943)÷6 解:认真观察可知此题关键是求括号中6个相接近的数之和,故可选4940为基准数. (4942+4943+4938+4939+4941+4943)÷6 =(4940×6+2+3—2—1+1+3)÷6 =(4940×6+6)÷6(这里没有把4940×6先算出来,而是运

奥数第4讲

1、*⑴ 一根绳子长4.5米,第一次用去 91,第二次用去91米,问还剩下多少米? *⑵ 一根绳子原长2.5米,先剪去 51,再接上51,问这根绳子现在是多少米? ⑶ 一块长方形的铁板长6米,宽是长的 3 1。这块铁板的面积是多少?周长是多少? ⑷ 饭店买来面粉0.875吨,第一天用去这批面粉的143,第二天又用去16 3吨,两天共用去面粉多少吨? 2 3,如果姐姐给弟弟12元,那么弟弟的存钱数就是姐姐的4 3。姐弟两人原来各存钱多少元? 4、某校五年级共有学生152人,选出男同学的 11 1和5名女同学参加科技小组,剩下的男、女同学人数刚好相等。这个年级男、女同学各有多少名?

5、两根绳子共长93米,第一根用去 61,第二根用去5米,两根绳子剩下的长度相等。两根绳子原来各长多少米? 6、糖果盒中奶糖占总数的83,后来又放入20块奶糖,这时奶糖占糖果总数的12 7。现在这盒糖果中有多少块奶糖? 7、在操场做游戏的学生中,男生人数占做游戏总人数的7 3,后来从教室又走出了11名男生加入游戏,这时男生人数占做游戏总人数的8 5。操场上原来做游戏的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8、王叔叔的钱数是李叔叔的53,当王叔叔又得了210元的奖金后,他的钱数是李叔叔的6 5。原来王叔叔和李叔叔各有多少元?

多10个,这时篮里剩下的鸡蛋比拿走的还多10个。问:原来篮里有多少个鸡蛋? 14、六1班有58名学生,已知女生人数的 74等于男生人数的158。六1班男、女生各有多少名? 15、把一批铅笔分给甲、乙、丙三人,分给甲71,分给乙4 1,分给丙的数量是分给甲、乙二人数量差的2倍,这时还剩下11支铅笔。问:甲分到几支铅笔? 16、一条水渠长1800米,甲队修了3 1,剩下的由乙、丙两队合修,完工时乙队修的长度占丙队的53。乙队修了多少米?

(完整版)小学奥数数学公式集汇总

小学奥数知识总结手册 年龄问题的三个基本特征: ①两个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 ②两个人的年龄是同时增加或者同时减少的; ③两个人的年龄的倍数是发生变化的; 归一问题的基本特点: 问题中有一个不变的量,一般是那个“单一量”,题目一般用“照这样的速度”……等词语来表示。 关键问题:根据题目中的条件确定并求出单一量; 鸡兔同笼问题 基本概念:鸡兔同笼问题又称为置换问题、假设问题,就是把假设错的那部分置换出来; 基本思路: ①假设,即假设某种现象存在(甲和乙一样或者乙和甲一样): ②假设后,发生了和题目条件不同的差,找出这个差是多少; ③每个事物造成的差是固定的,从而找出出现这个差的原因; ④再根据这两个差作适当的调整,消去出现的差。 基本公式: ①把所有鸡假设成兔子: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 ②把所有兔子假设成鸡:兔数=(总脚数一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一鸡脚数) 关键问题:找出总量的差与单位量的差。

基本概念:一定量的对象,按照某种标准分组,产生一种结果:按照另一种标准分组,又产生一种结果,由于 分组的标准不同,造成结果的差异,由它们的关系求对象分组的组数或对象的总量.基本思路:先将两种分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由于标准的差异造成结果的变化,根据这个关系求出参加分配的总份数,然后根据题意求出对象的总量. 基本题型: ①一次有余数,另一次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余数+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②当两次都有余数;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余数一较小余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③当两次都不足; 基本公式:总份数=(较大不足数一较小不足数)÷两次每份数的差 基本特点:对象总量和总的组数是不变的。 牛吃草问题 基本思路:假设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份,根据两次不同的吃法,求出其中的总草量的差; 再找出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即可确定草的生长速度和总草量。 基本特点:原草量和新草生长速度是不变的; 关键问题:确定两个不变的量。 基本公式:设定1头牛1天吃草量为1份。 (1)草每天的生长速度=(对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多天数-相应的牛头数×吃的较少天数)÷(吃的较多天数-吃的较少天数); (2)草的原有量=(牛头数-草每天的生长量)×吃的天数; (3)吃的天数=原有草量÷(牛头数一草每天的生长速度); (4)牛头数=原有草量÷吃的天数+草每天的生长速度。 平均数 基本公式:①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 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 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 ②平均数=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差的和÷总份数 基本算法: ①求出总数量以及总份数,利用基本公式①进行计算. ②基准数法:根据给出的数之间的关系,确定一个基准数;一般选与所有数比较接近的数或者中间数为基准数;以基准数为标准,求所有给出数与基准数的差;再求出所有差的和;再求出这些差的平均数;最后求这个差的平均数和基准数的和,就是所求的平均数,具体关系见基本公式②

小学奥数:操作找规律.专项练习

知识点说明 在奥数中有一类“不讲道理”的题目,我们称之为“简单操作找规律”。有一些对小学生来说很难证明的,但与证明相比,发现却是比较容易的。这也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会有一种先猜后证的解题方法。这类题主要考查孩子们的发现能力。 模块一,周期规律 【例 1】四个小动物换座位.一开始,小鼠坐在第1号位子,小猴坐在第2号,小兔坐在 第3号,小猫坐在第4号.以后它们不停地交换位子.第一次上下两排交换.第 二次是在第一次交换后再左右两排交换.第三次再上下两排交换.第四次再左右 两排交换……这样一直换下去.问:第十次交换位子后,小兔坐在第几号位子上? (参看下图) 【考点】操作找规律【难度】2星【题型】解答 【关键词】华杯赛,初赛 【解析】根据题意将小兔座位变化的规律找出来. 可以看出:每一次交换座位,小兔的座位按顺时针方向转动一格,每4次交换座位,小兔的座位又转回原处.知道了这个规律,答案就不难得到了.第十次交换座位后,小兔的座位应该是第2号位子。 【答案】第2号 【例 2】在1989后面写一串数字。从第5个数字开始,每个数字都是它前面两个数字乘积的个位数字。这样得到一串数字:1 9 8 9 2 8 6 8 8 4 2 ……那 么这串数字中,前2005个数字的和是____________。 【考点】操作找规律【难度】2星【题型】填空 【关键词】迎春杯,中年级,初试 【解析】由题意知,这串数字从第5个数字开始,只要后面的连续两个数字与前面的连续两例题精讲 知识点拨 操作找规律

5个数字开始,按2,8,6,8,8,4循环出现。()2005463333-÷=?,前2005个数字 和是 ()()()1989286884333286+++++++++?+++27119881612031=++=。 【答案】12031 【例 3】 先写出一个两位数62,接着在62右端写这两个数字的和8,得到628,再写末 两位数字2和8的和10,得到62810,用上述方法得到一个有2006位的整数: 628101123…,则这个整数的数字之和是 。 【考点】操作找规律 【难度】2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华杯赛,决赛,第5题,10分 【解析】 该整数位6281011235813471123581347…从第6位开始,10个一循环,(2006-5)÷ 10=200…1,所以,整个整数的数字之和为:6+2+8+1+0+200× (1+1+2+3+5+8+1+3+4+7)+1=7018。 【答案】7018 【例 4】 有一串数1,1,2,3,5,8,…,从第三个数起,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之和, 在这串数的前2009个数中,有_________个是5的倍数。 【考点】操作找规律 【难度】2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走美杯,初赛,六年级 【解析】 由于两个数的和除以5的余数等于这两个数除以5的余数之和再除以5的余数. 所以这串数除以5的余数分别为:1,1,2,3,0,3,3,1,4,0,4,4,3,2,0,2,2,4,1,0,1,1,2,3,0,…… 可以发现这串余数中,每20个数为一个循环,且一个循环中,每5个数中第五个 数是5的倍数. 由于200954014÷=L ,所以前2009个数中,有401个是5的倍数. 【答案】401个 【例 5】 小明按1~5循环报数,小花按1~6循环报数,当两个人都报了600个数时,小花 报的数字之和比小明报的数字之和多________________。 【考点】操作找规律 【难度】2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希望杯,四年级,复赛,第4题 【解析】 小花一个循环报的数字之和为:12345621+++++=,小明一个循环报的数字之 和为:1234515++++=,小明一共报了6005120÷=(组),小花一共报了 6006100÷=(组) ,所以小花报的数字之和比小明报的数字之和多:100211201521001800300?-?=-=。 【答案】300 【例 6】 已知一列数:5,4,7,1,2,5,4,3,7,1,2,5,4,3,7,1,2,5,4,, 3,……,由此可推出第2008个数是____________。 【考点】操作找规律 【难度】2星 【题型】填空 【关键词】希望杯,四年级,复赛,第8题 【解析】 观察数列发现,除前两个数字之外,7,1,2,5,4,3六个数字周期出现,因 为(20082)63342-÷=L ,所以第2008个数是1。 【答案】1

小学奥数计算专题.doc

小学奥数计算专题

六年级奥数运算 (一)分数运算 1.凑整法 与整数运算中的“凑整法”相同,在分数运算中,充分利用四则运算法则和运算律 ( 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 ,使部分的和、差、积、商成为整数、整十数从而使运算得到简化. 2.约分法

3.裂项法 根据 d = 1 - 1 其中 , 是自然数 ) ,在计算若干个分 数之和时,若 n × (n d) n n d ( n d 能将每个分数都分解成两个分数之差, 并且使中间的分数相互抵消, 则能大大简化运 算. 例 7 在自然数 1~100 中找出 10 个不同的数,使这 10 个数的倒数的和等于 1. 例 8 1 1 1 1 求和: 2 3 4 2 3 4 5 3 4 5 6 97 98 99 1 100 例9计算:

例 10 计算: 例 11 求下列所有分数的和: 例 12 1 1 1 1 1 1 3 4 5 6 2 4.代数法 例: 5.放缩法 10 10 【例 1 】求数 a 101 100 1 1 2n 1 2n 10 的整数部 分.

4

【巩固】已知 A 1 1 1 1 1 1 1 ,则 A 的整数部分是 _______ 2 4 5 6 7 8 【例 2】求数 1 的整数部分是几? 1 1 1 L 1 10 11 12 19 【巩固】求数 1 的整数部分. 1 1 1 1 12 13 14 L 21 【巩固】已知: S 1 1 1 1 1 1980 1981 1982 ... 2006 , 则 S 的整数部分是. 【巩固】已知 A 1 ,则与 A 最接近的整数是________. 1 1 1 1995 1996 L 2008

六年级奥数第1—6讲

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1) 一、快速填空。 1 . a是一个三位小数,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百分位约是70.70, a最大可以是(),最小是()。 2. b是一个大于0的自然数,且a=b+ 1,那么a和b的最大公约是(),最小公倍数是()。 3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用了5时,返回时速度提高了20%这样将比去时少用()时。 4 .一套西服的价格是250元,其中上衣价钱的1/6正好与裤子价钱的1/4相等。每件上衣()元, 每条裤子()元。 5?甲、乙、丙三个数的比是2: 5: 8,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90,甲数是()。 6 ?在一个密封的不透明的袋子里装了两只红球,两只黄球,明明伸手任意抓一只球,抓到红球的机会是()。 7. 8 (x —3)—5x = 27 , x=()。 8 .把一杯20升的纯牛奶喝掉2升,再用水填满,则牛奶的浓度为()。 二、准确计算。 1 . 1 —3 + 5 —7+ 9- 11 +…—1999 + 2001 三、解决冋题。 1?小红看一本书,已看的页数与未看的页数比是1: 5,如果再看10页这时已看页数占全书总页数的 25%这本书共多少页? 2 .甲、乙两桶油共68千克,若从甲桶中取出它的1/4,从乙桶中取出它的1/3后,两桶油剩下的一 样重。那么,原来甲、乙两桶油各多少千克?

3?两列火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快车行完全程需要 20时,慢车行完全程需要 5时后两车相遇。已知快车在相遇前途中停留了 4小时,慢车在相遇前途中停留了几时? 4 ?一项工程单独完成甲队需要 10天,乙队需要15天,丙队需要20天,三队一起干, 结果一共用了 6天,甲队实际干了几天? 5、幼儿园大班和中班共有 32名男生,18名女生,已知大班中男生和女生的比是 5: 3,中班中男生 和女生的比是2 : 1。那么大班有女生多少名? 30时。开出1 甲队中途撤走,

小学奥数裂项公式汇总

裂项运算常用公式 、分数“裂差”型运算 1 (1) 对于分母可以写作两个因数乘积的分数,即 —形式的,这里我们把较小的数写在前面, a b 即a v b ,那么有: 1 111、 ( ) a b baa b (2) 对于分母上为3个或4个连续自然数乘积形式的分数,即有: 1 1 1 1 n (n 1) (n 2) 2 n (n 1) (n 1) (n 2) 1 1 1 1 n (n 1) (n 2) (n 3) 3 n (n 1) (n 2) (n 1) (n 2) (n 3) 、分数“裂和”型运算 常见的裂和型运算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裂和型运算与裂差型运算的对比: (1) a b a b ] 1 abababba (2) b 2 a 2 b 2 a b a b a b b a

裂差型运算的核心环节是“两两抵消达到简化的目的”,“先裂再碎,掐头去尾”

分数裂和型运算的题目不仅有“两两抵消”型的,同时还有转化为“分数凑整”型的,以达到简化目的。裂和:抵消,或凑整三、整数裂项基本公式 1 (n 1) n (n 1)n(n 1) 3 ⑵ 1 2 3 2 3 4 3 4 5 (n 2) (n 1) n 1 -(n 2)( n 1)n(n 1 ) 4 ⑶n(n 1) 2 n(n 1)(n 2) Bn 3 1)n(n 1) n(n 1) r 2 n ⑷n(n 1)( n 2) 1 n(n 4 1)(n 2)(n 3) ^(n 4 1)n(n 1)( n 2) ⑸n n! (n 1)! n! 裂项求和部分基本公式 1.求和:S n 1 1 1 1 1 n 1 2 2 3 3 4 4 5 n(n 1) n 1 证 :S n 1 (1 2) 1 1 1 1 1 1 (2 1)(3 2 (1 1) 1 1 1 n ( )1 ' n n 1 n 1 n 1 2.求和:S n 1 3 3 5 5 7 7 9 (2n 1)( 2 n 1) 2n 1

五年级奥数:变换和操作(A)(含答案)

五年级奥数:变换和操作(A)(含答案) 一、填空题 1. 黑板上写着8,9,10,11,12,13,14七个数,每次任意擦去两个数,再写上这两个数的和减1.例如,擦掉9和13,要写上21.经过几次后,黑板上就会只剩下一个数,这个数是_____. 2. 口袋里装有99张小纸片,上面分别写着1~99.从袋中任意摸出若干张小纸片,然后算出这些纸片上各数的和,再将这个和的后两位数写在一张新纸片上放入袋中.经过若干次这样的操作后,袋中还剩下一张纸片,这张纸片上的数是_____. 3. 用1~10十个数随意排成一排.如果相邻两个数中,前面的大于后面的,就将它们变换位置.如此操作直到前面的数都小于后面的数为止.已知10在这列数中的第6位,那么最少要实行_____次交换.最多要实行_____次交换. 4. 一个自然数,把它的各位数字加起来得到一个新数,称为一次变换,例如自然数5636,各位数字之和为5+6+3+6=20,对20再作这样的变换得2+0=2.可以证明进行这种变换的最后结果是将这个自然数,变成一个一位数. 对数123456789101112…272829作连续变换,最终得到的一位数是_____. 5. 5个自然数和为100,对这5个自然数进行如下变换,找出一个最小数加上2,找出一个最大数减2.连续进行这种变换,直至5个数不发生变化为止,最后的5个数可能是_____. 6. 在黑板上写两个不同的自然数,擦去较大数,换成这两个数的差,我们称之为一次变换.比如(15,40),40-15=25,擦去40,写上25,两个数变成(15,25),对得到的两个数仍然可以继续作这样的变换,直到两个数变得相同为止,比如对(15,40)作这样的连续变换: (15,40) (15,25) (15,10) (5,10) (5,5). 对(1024,111…1)作这样的连续变换,最后得到的两个相同的 20个1 数是_____. 7. 在一块长黑板上写着450位数123456789123456789…(将123456789重复50次).删去这个数中所有位于奇数位上的数字:再删去所得的数中所有位于奇数位上的数字:再删去…,并如此一直删下去.最后删去的数字是_____. 8. 将100以内的质数从小到大排成一个数字串,依次完成以下五项工作叫做一次操作: ①将左边第一个数码移到数字串的最右边; ②从左到右两位一节组成若干这两位数;

四年级奥数第1讲

後果完全相反,你选择哪个? 第1讲 追及问题姓名()一、典型例题 例1:甲乙两人从相距150米的两地同时同向行走,甲在前面每分钟走65米,在后面每分钟走75米,几分钟后乙可以追上甲? 例2:环形跑道周长400米,甲乙两名运动员同时顺时针自起点出发,甲速度400米/分,乙速度375米/分。几分钟甲乙再次相遇? 例3:一列火车从甲城开往乙城,如果以每小时24千米的速度行驶,它将于下午1时到达乙城;如果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它将于上午11时到达乙城,要使这列火车于中午12时到达乙城,那么这列火车应以怎样的速度行驶? 例4:甲乙两人环绕周长是300米的跑道跑步,如果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背向而行,那么经过3分钟相遇;如果两人从同一地点出发同向而行,那么经过30分钟两人相遇,已知甲的速度比乙快,求甲乙两人跑步的速度各是多少?

例5:狗跑4步的时间马能跑6步。马跑3步的距离相当于狗跑6步的距离。现在狗已跑出600米,马才开始追狗,马跑多少米可以追上狗? 二、课堂巩固 1.两车从相距140千米的两地同时同向而行,甲车在前,每小时行驶45千米;乙车在后,每小时行驶65千米,乙车追上甲车需要几小时? 2.环形跑道长400米,小明每分钟跑260米,小亮每分钟跑210米,两人同时同向出发,经过多少分钟两人相遇? 3.从家到学校,如果以每分钟150米的速度,他将于7:50到校;如果以每分钟200米的速度,他将于7:45到校,小明想在7:40到校,他该以怎样的速度前进? 4.两人环绕周长是400米的跑道跑步,两人若从同一地点背向而行,经2分钟迎面相遇,两人若从同一地点同向而行,经20分钟追及相遇,求甲乙各自的速度。 5.B的兔子和A地的狗相距56米,兔子发现A处的狗后立即从B地逃跑,狗同时从A地追捕兔子,狗一跳前进2米,狗跳3次的时间相当于兔子跳4次的时间,兔子前进112米到达C地,此时狗追捕到兔子,问兔子一跳前进多少米? 三、课后巩固 1、甲乙两车从相距104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5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途中甲车出故障停车修理1小时,甲乙两车相遇时各行了多少千米

小学奥数裂项公式汇总

裂项运算常用公式 一、分数“裂差”型运算 (1) 对于分母可以写作两个因数乘积的分数,即b a ?1形式的,这里我们把较小的数写在前面,即 a <b ,那么有: )11(11b a a b b a --=? (2) 对于分母上为 3 个或 4 个连续自然数乘积形式的分数,即有: ???? ??+?+-+?=+?+?)2()1(1)1(121)2()1(1n n n n n n n ??? ? ??+?+?+-+?+?=+?+?+?)3()2()1(1)2()1(131)3()2()1(1n n n n n n n n n n 二、分数“裂和”型运算 常见的裂和型运算主要有以下两种形式: (1) a b b a b b a a b a b a 11+=?+?=?+ (2)a b b a b a b b a a b a b a +=?+?=?+2222 裂和型运算与裂差型运算的对比: 裂差型运算的核心环节是“两两抵消达到简化的目的”,“先裂再碎,掐头去尾” 分数裂和型运算的题目不仅有“两两抵消”型的,同时还有转化为“分数凑整”型的,以达到简化目的。裂和:抵消,或 凑整 三、整数裂项基本公式

(1) )1()1(31)1(......433221+-=?-++?+?+?n n n n n (2) )1()1)(2(4 1)1()2(......543432321+--= ?-?-++??+??+??n n n n n n n (3) )1()1(3 1)2)(1(31)1(+--++=+n n n n n n n n n n n n +=+2)1( (4) )2)(1()1(4 1)3)(2)(1(41)2)(1(++--+++=++n n n n n n n n n n n (5) !)!1(!n n n n -+=? 裂项求和部分基本公式 1.求和: 1 )1(1......541431321211+=+++?+?+?+?=n n n n S n 证:1 111)111()5141()4131()3121()211(+=+-=+-++-+-+-+-=n n n n n S n 2.求和:12)12)(12(1971751531311+=+-++?+?+?+?= n n n n S n 证:1 2)1211(21)121121(21)7151(21)5131(21)311(21+=+-=+--++-+-+-= n n n n n S n 3.求和:13)13)(23(11071741411+=+-++?+?+?= n n n n S n 证:)131231(31)10171(31)7141(31)411(31+--++-+-+-=n n S n

级奥数定义新运算

定义新运算 在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之外,还有其它许多种法则的运算。在这一讲里,我们学习的新运算就是用“ #”“*”“Δ”等多种符号按照一定的关系“临时”规定的一种运算法则进行的运算。 例1:如果A*B=3A+2B ,那么7*5的值是多少? 例2:如果A#B 表示3 B A + 照这样的规定,6#(8#5)的结果是多少? 例3:规定Y X XY Y X +=? 求2Δ10Δ10的值。 例4:设M*N 表示M 的3倍减去N 的2倍,即M*N=3M-2N (1) 计算(14 *10)*6 (2) 计算 (58*43) *(1 *2 1) 例5:如果任何数A 和B 有A ¤B=A ×B-(A+B ) 求(1)10¤7 (2)(5¤3)¤4 (3)假设2¤X=1求X 例6:设P ∞Q=5P+4Q ,当X ∞9=91时,1/5∞(X ∞ 1/4)的值是多少? 例7:规定X*Y= XY Y AX +,且5*6=6*5则(3*2)*(1*10)的值是多少?

例8:▽表示一种运算符号,它的意义是))((A Y A X XY Y X +++= ?11 已知3 211212112=+++=?))((A 那么20088▽2009=? 巩固练习 1、已知2▽3=2+22+222=246; 3▽4=3+33+333+3333=3702;按此规则类推 (1)3▽2 (2)5▽3 (3)1▽X=123,求X 的值 2、已知1△4=1×2×3×4;5△3=5×6×7 计算(1)(4△2)+(5△3) (2)(3△5)÷(4△4) 3、如果A*B=3A+2B ,那么 (1)7*5的值是多少? (2)(4*5)*6 (3)(1*5)*(2*4) 4、如果A>B ,那么{A ,B }=A ;如果A

小学奥数训练题 操作问题 (无答案)

操作问题 1、黑板上有5和7两个数。现在规定操作:将黑板上的任意两个数相加的和写在黑板上。问:经过若干次操作后,黑板上能否出现23? 2,、有一台古怪的计算器,只有两个运算键,红键把给的数乘以2,黄键把给的数的最后一个数字去掉。例如,给出234,按红键得468,按黄键得23。如果开始给的数是28,为了得到数17,那么除了按若干次黄键外,至少要按红键多少次? 3、黑板上写着8,9,10,11,12,13,14七个数,每次任意擦去两个数,再写上这两个数的和减1。例如,擦掉9和13,要写上21。经过几次后,黑板上就会只剩下一个数?这个数是几? 4、在黑板上任意写一个自然数,然后用与这个自然数互质并且大于1的最小自然数替换这个数,称为一次操作。问:最多经过多少次操作,黑板上就会出现2? 5、在黑板上写出三个自然数,然后擦去一个换成其它两数之和减1,这样继续操作下去,最后得到32,45,76。如果要求原来写的三个自然数的和尽量小,那么它们是哪三个自然数? 6、在上题中,若把最后得到的三个数改为15,35,49呢? 7、对任意两个不同的自然数,将其中较大数换成这两数之差,称为一次变换。如对18和42可作这样的连续变换: 18,42→18,24→18,6→12,6→6,6 直到两数相同为止。问:对1234和4321作这样的连续变换,最后得到的两个相同的数是几? 8、对任一自然数n作变换:如果n为奇数,则加上99;如果n为偶数,则除以2。现在对300连续作这种变换,在变换过程中是否可能出现100?为什么? 9、口袋里装有99张小纸片,上面分别写着1~99。从袋中任意摸出若干张小张片,然后算出这些纸片上各数的和,再将这个和的后两位数写在一张新纸片上放入袋中。经过若干次这样的操作后,袋中还剩下一张纸片,这张纸片上的数是几? 10、将40以内的质数从小到大排成一个数字串,依次完成以下五项工作叫做一次操作: (1)将右边第一个数码移到数字串的最左边; (2)从左到右两位一节组成若干个两位数; (3)划去这些两位数中的合数; (4)如果所剩的两位质数中有相同的,那么只保留左边的一个,其余的划去; (5)所剩的两位质数,保持数码次序又组成一个新的数字串。 问:经过99次操作,所得的数字串是什么?

小学奥数计算精编版

简便计算(一) 知识导航: 1、基本概念 根据算式的结构和数的特征,灵活运用运算法则、定律、性质和某些公式,可以把一些较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化繁为简,化难为易。 2、重要公式 乘法分配律: a×(b-c) =a×b-a×c 积不变的性质:a×b=(a×c) ×(b÷c) 3、常用思想 分类思想、凑整思想 经典例题 题型一: 例1: 12×3.27+12×6.73 36×1.09+12×6.73 36×1.09+1.2×67.3 例2:81.5×15.8+81.5×51.8+67.6×18.5 例3:1999×19981997-1997×19981999 变式练习 ①99999×77778+33333×66666 ②45×2.08+1.5×37.6 4.4×57.8+4 5.3×5.6 34.5×7 6.5-345×6.42-123×1.45

53.5×35.3+53.5×43.2+78.5×46.5 题型二: 例1:3333387×79+790×66661例2:×+×+× 例3:44 45 ×37 27× 15 26 44 45 ×91 44 45 ×181 例4: 3×25+37.9×6 变式练习 ×-×+××27+×41 1997 1998×1999 221 20× 1 21

题型三 例1:1234+2341+3412+4123 变式练习 23456+34562+45623+56234+62345 124.68+324.68+524.68+724.68+924.68 当堂过关 999.99×77778+3333.3×6666.6 45× 作业 1、学业水平达标 (1)48×1.08+1.2×56.8 (2)52×11.1+2.6×778 (3)0.48×108+1.2×56.8 (4)0.36×7+3.6%×27-36×0.002

小学奥数专题——第1讲: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老师版)

第1讲: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 1、速度的定义: 速度就是单位时间内所经过的路程。 2、速度、时间和路程是行程问题中最重要的三个量,它们的关系如下: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路程÷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 3、行程问题中常用的数量单位 (1)常用的路程单位:米、千米。 (2)常用的时间单位:秒、分钟和小时。 (3)常用的速度单位:米/秒、米/分、千米/小时。 【例1】甲、乙两地相距360千米,一辆汽车原计划用8小时从甲地到乙地,那么汽车每小时应该行驶多少千米?实际上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后发生了故障,在途中停留了1小时.如果按照原定的时间到达乙地,汽车在后一半路程每小时应该行驶多少千米? 【例1】45千米/时;60千米/时 详解:(1)行驶路程是360千米,行驶时间是8小时,所以行驶速度是360÷8=45千米/时; (2)后一半路程是360÷2=180千米,行驶总时间仍然是8小时,前半程花了 4+1=5小时,所以后半程行驶时间是3小时,后半程的速度是180÷3=60千米/时. 【例2】A、B两地相距4800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如果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100米,请问:(1)甲从A走到B需要多长时间? (2)两个人从出发到相遇需要多长时间? 【例2】(1)80分钟;(2)30分钟 详解:(1)甲行驶的路程是4800米,行驶的速度是60米/分,所以行驶的时间是4800÷60=80分钟;(2)两人从出发到相遇行驶的路程和是4800米,行驶的速度和是60+100=160米/分,所以相遇时间是4800÷160=30分钟.

1、墨莫练习慢跑,12分钟跑了3000米,按照这个速度,跑25000米需要多少分钟?如果墨莫每天都以这个速度跑10分钟,连续跑一个月(30天),他一共跑了多少千米? 1、100分钟;75千米 解答墨莫跑的速度为3000÷12=250米/分,跑25000米需要 25000÷250=100分钟.每天跑10分钟,跑一个月,一共跑了 250×10×30=75000米,即75千米. 2、兔子和乌龟赛跑,从A地跑到B地,全程共6000米.兔子计 划5分钟跑完全程,结果比赛时兔子实际每分钟跑的路程比计划的 要少200米.那么兔子实际跑完全程用了多长时间? 2、6分钟 简答:原计划5分钟跑完6000米,所以原计划速度为6000÷5=1200米/分,实际每分钟跑1200-200=1000米,所以实际时间为6000÷1000=6分钟. 3、阿呆和阿瓜从相距5000米的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如果阿呆每分钟走150米,阿瓜每分钟走350米,那么两人从出发到相遇需要多长时间? 3、10分钟 简答:从出发到相遇,路程和为5000米,速度和为150+350=500米/分,所以相遇时间为5000÷500=10分钟 两个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行进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当它们行进方向相反时,如果它们面对面地接近,我们称为“相向而行”;如果它们背对背远离,我们就称为“相背而行”。 相遇问题关心的是两个移动物体的“速度和”以及“路程和”。根据行程问题基本公式,我们可以类似得到相遇问题的三个基本公式: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路程和÷速度和 速度和=路程和÷相遇时间 使用上述公式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两个运动物体必须同时行进。如果相遇过程中并不是同时行进的,这个公式就不能直接用了,需要分段考虑。 对于一些复杂的行程问题,单靠凭空想象已经无能为力了,这时需要用一种形象的语言,把运动过程直观地表现出来,这就是我们解行程问题的最得力的助手——线段图。 画线段图时要特别注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