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重症肺炎诊疗常规

重症肺炎诊疗常规

重症肺炎诊疗常规
重症肺炎诊疗常规

重症肺炎

疾病概述

重症肺炎又称中毒性肺炎或暴发性肺炎,是由各种病原体所致肺实质性炎症,造成严重菌血症或毒血症,进而引起血压下降、休克、神志模糊、烦躁不安、谵望和昏迷。除具有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 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 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

诊断要点

1.临床表现:

(一)全身表现:大多出现发热,一般为急性发热,热型可谓稽留热或弛张热,伴或不伴畏寒、寒战;身体衰弱者可仅表现为低热或不发热。其他的可有全身不适、头痛、肌肉酸痛等,病情严重者可有甚至障碍或精神异常。

(二)呼吸系统表现

肺炎所致典型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咳黄脓痰、白粘痰、铁锈色痰;胸痛;气短、呼吸困难、发绀;双肺渗出性改变。

(三)肺外表现:

SIRS、Sepsis、MODS。

2.辅助检查

(1)病原学:

①痰、气道分泌物涂片革兰氏染色作为常规的检查手段。

②痰培养尽可能在抗生素治疗前留取痰液进行检查。

③血培养采血2-3次,每次不少于20ml,必要时重复进行,对于感染性休克患者,应在入院1小时内,抗生素应用前留取血培养。

④军团菌检查血清抗体≥1:256或呈4被增长有临床意义。

⑤非典型病原体的血清学检查支原体抗体滴度升高≥1:32或前后呈4倍升高者。

⑥真菌血清学检查1-3-β葡聚糖检查。

(2)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肺炎的重要指标,也是判断重症肺炎的重要指标之一。肺炎的影像学表现: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

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影像学出现多叶或双肺改变、或入院48h内病变扩大≥50%,提示为重症肺炎。

(3)血常规和痰液检查细菌性肺炎血白细胞计数多增高,中性粒细胞多在80%以上,并有核左移;少部分患者白细胞计数可呈下降。

(4)血气分析:协助判定缺氧程度及呼吸衰竭分型。

(5)其他检查:可有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升高、血清碱性磷酸酶积分改变等提示细菌感染的变化。另外也可有肝功能异常;由于病人进食差、消耗增加,常可有低蛋白血症存在。心肌损害可有心肌酶的增高及心电图的改变。

3. 主要标准:主要标准①气管插管机械通气;②脓毒性休克,需要

血管活性药物。次要标准①呼吸频率≥30次/min ;②Pa0

2FiO

2

≤250;③

多叶、段性肺炎;④意识障碍/定向障碍;⑤氮质血症(BUN≥7 mmol/L ) ;

⑥白细胞减少症(WBC≤4 x 109/L ) ;⑦血小板减少症(PLT≤100 x 109/L);

⑧低体温(中心体温<36℃);⑨低血压、需要积极的液体复苏。满足1条主要标准或满足3条次要标准即可诊断。

治疗

重症肺炎的治疗包括抗菌药物治疗、呼吸支持、营养支持、加强痰液引流、以及免疫调节、防治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等。重症肺炎易出现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有效的抗生素初始治疗是治疗的核心,可预防出现多器官系统功能衰竭。

1.一般监护、治疗

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及甚至等改变,控制体温、吸氧、痰液引流等。

2.抗感染的治疗

(1)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抗生素治疗:治疗应遵循早期、充分、足量的原则,反对“从低到高”或“逐级升高”的治疗方式;重视初始经验性治疗和后续的针对性治疗。早期针对性地全面覆盖可能的病原体,包括非典型病原体;若有可靠地病原学结果结合临床治疗反应,按照降阶梯简化联合方案,选择高敏、窄谱、滴度、廉价药物;疗程:一般链球菌感染者推荐10天,军团菌14-21天,非典型病原体14天,金黄色葡萄球菌、革兰氏阴性肠杆菌14-21天。

(2)医院获得性肺炎的抗生素治疗:抗感染治疗原则:①尽早进行恰当的抗生素治疗;②了解当地细菌耐药的分布和变化,合理指导抗生素应用;③根据下呼吸道标本培养结果进行正确的诊断和有针对性的治疗,控制疗程以防止过度使用抗生素;④应用防止产生耐药性的策略,如针对纠正危险因素的防治措施。

(3)抗真菌治疗:目前应用的抗真菌药物有多烯类、唑类、棘霉素类等。

3.机械通气:机械通气用于治疗严重低氧血症通过吸氧不能改善者,呼吸支持治疗可以有效地纠正呼吸衰竭,同时可以保护各脏器功能。ARDS的机械通气采用低潮气量(5-8ml/kg)和高水平呼气末正压通气,结合早期俯卧位通气或高频振荡通气。

4.感染性休克的治疗补充血容量,6小时复苏目标:①中心静脉压8-12mmHg;②平均动脉压≥65mmHg;③尿量>0.5ml/kg.h;④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

)≥70%;根据病情科选择多巴胺、去甲肾上腺

2

素等,若存在心脏收缩功能减退,可联合应用多巴酚丁胺。

5.糖皮质激素应用如患者对液体复苏或血管活性药物敏感性差,科应用氢化可的松200-300mg/d,分2-3次,疗程5-7天。

6.肾功能不全:保证肾脏灌注,避免应用肾毒性药物,必要时行血液透析等治疗。

7.免疫调节治疗:重症肺炎的患者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人体免疫系统受到慢性的刺激,所以免疫支持治疗可增强免疫力、增强治疗效果。

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及治疗

症肺炎 【概述】肺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占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之首,在人类总死亡率中排第5~6位。重症肺炎除具有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 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 既可发生于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 亦可发生于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b在HA中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内获得的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 和健康护理( 医疗) 相关性肺 炎(health care —ssociated pneumonia ,HCAP)更为常见。免疫抑制宿主发生的肺炎亦常包括其中。重症肺炎死亡率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综合征,在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和结局方面有其独特的特征,需要一个独特的临床处理路径和初始的抗生素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可从ICU综合治疗中获益。临床各科都可能会遇到重症肺炎患者。在急诊科门诊最常遇到的是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本章重点介绍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对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只做简要介绍。 【诊断】首先需明确肺炎的诊断。CAP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 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简单地讲,是住院48 小时以内及住院前出现的肺部炎症。CAP临床诊断依据包括: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②发热。③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④WBO 10 X 109 / L 或< 4 X 109 / L ,伴或不伴核左移。⑤胸部X线检查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以上1?4项中任何一项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 可建立临床诊断。 重症肺炎通常被认为是需要收入ICU的肺炎。关于重症肺炎尚未有公认的定义。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公布的CAP 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将下列症征列为重症肺炎的表现:①意识障碍;②呼吸频率>30次/min③PaO<6OmmHg,氧合指数(PaO/FiO?) <300,需行机械通气治疗;④血压<90/60mmHg⑤胸片显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或入院48h内病变扩大》50%;⑥少尿:尿量<20mL/h,或<80mL/4h,或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治疗。HAP中晚发性发病(入院>5d、机械通气>4d)和存在高危因素者,即使不完全符合重症肺炎规定标准, 亦视为 重症。 美国胸科学会(ATS) 2001年对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诊断标准①需要机械通气;②入院48h内肺部病变扩大》50%;③少尿(每日<400mL)或非慢性肾衰患者血清肌酐>177卩mol/L( 2mg/dl)。次要标准:①呼吸频率>30次/min;② PaO2/FiO2<250③病变累及双肺或多肺叶;④收缩压v 12kPa( 90mmHg);⑤舒张压<8kPa( 60mmHg) , 符合1 条主要标准或2 条次要标准即可诊断为重症肺炎。 2007年ATS和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制订了新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新的修正。主要标准:① 需要创伤性机械通气②需要应用升压药物的脓毒性血症休克。次要标准包括:①呼吸频率>30次/min;②氧合指数(PaO2/FiO2) <250,③多肺叶受累,④意识障碍⑤ 尿毒症(BUN>20

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八版

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第8版)旨在进一步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学治疗水平。在总结新发性冠状动脉肺炎诊治经验的基础上,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地区的指南,对专家进行了回顾。[1] 新的冠状病毒肺炎治疗计划(第7版)已于2020年8月19日修订完成,新的冠状病毒肺炎诊断和治疗计划已完成(第8版)。 1病原学特征 新型冠状病毒(2019 nCoV)属于冠状病毒β属。胶囊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为60-140nm。核蛋白(n)、病毒包膜(E)、基质蛋白(m)和穗蛋白各有5个必需基因(S)四种结构蛋白与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核蛋白 (N)RNA基因组的包膜形成核衣壳,核衣壳被病毒包膜(E)包围。病毒包膜含有基质蛋白(m)和棘突蛋白(s)等蛋白质。纺锤体蛋白通过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结合进入细胞。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在体外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中观察到约96小时。 然而,在veroe6和Huh-7细胞株中分离和培养大约需要4-6天。

这种病毒对紫外线和热很敏感。在56°C、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和氯仿中可有效灭活病毒30分钟,但洗必泰不能。 2流行病学特征 (1)感染源。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无症状感染是主要的感染源。它们在潜伏期具有传染性,在发病后5天内变得更具传染性。 (2)传输方式。 呼吸液滴和密切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接触受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导致感染。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期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中可能会通过气溶胶扩散。 由于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从粪便和尿液中分离出来,因此应注意暴露于环境污染和气溶胶传播。 (3)易受感染的人。

小儿重症肺炎并发症的诊断与治疗

重症肺炎 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肺炎,2岁以内儿童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北方多发生于冬春寒冷季节及气候骤变时。 临床表现:2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起病多数较急,发病前数日多先有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肺部固定性的中、细湿罗音。 1、主要症状:①发热:热型不定,多为不规则发热,②咳嗽:较频繁,在早期为刺激性干咳,极期咳嗽反而减轻,恢复期咳嗽有痰,③气促:多在发热、咳嗽后出现,④全身症状:精神不振、食欲减退、烦躁不安、轻度腹泻或呕吐。 2、体征:①呼吸增快:40-80次/分,并可见鼻翼煽动和三凹征,②发绀:口周、鼻唇沟和指趾端发绀,轻症病儿可无发绀,③肺部啰音:早期不明显,可有呼吸音粗糙、减低,以后可闻及较固定的中、细湿罗音,以背部两侧下方及脊柱两旁较多,于深吸气末更为明显,肺部叩诊多正常. 3、重症肺炎的表现肺炎患儿,没有合并症称轻症肺炎,出现合并症,称重症肺炎。重症肺炎常见的并发症有心力衰竭、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等。 ㈠、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重症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 诊断标准:⑴心率突然超过180次/分或已超过200次/分; ⑵呼吸突然加快,超过60次/分; ⑶突然极度烦躁不安; ⑷明显发绀,皮肤苍白发灰、发花,指(趾)甲床微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 尿少或无尿; ⑸有奔马律、心音低钝、颈静脉怒张; ⑹肝脏迅速增大,下肢、颜面水肿; 如出现⑴--⑷项为可疑心衰,先用吸氧及镇静剂,20-30分钟后如能入睡,症状缓解,可间断停氧,以排除心衰;如不见好转,或出现肝脏肿大和肺水肿,可确诊合并心衰,第5项供参考,奔马律、心脏扩大虽少见,但若出现可确诊。诊断时尚需注意心衰前期即肺动脉高压期的临床表现,如出现呼吸困难、心率增快、鼻翼煽动、三凹征明显、烦躁不安、肺啰音增多或酸中毒时,应密切观察。 治疗:急性心衰时,西地兰每次0.01--0.015mg/kg,静注,必要时隔2-3小时重复使用

小儿重症肺炎的诊断和治疗分析

小儿重症肺炎的诊断和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5-07-03T13:35:55.23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7期供稿作者:屠锦霞 [导读] 分析重症肺炎患儿的诊治方法与效果。 屠锦霞 (嘉兴市南湖区中心医院314000) 【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肺炎患儿的诊治方法与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80例重症肺炎患儿,分为 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运用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而后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在 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67.5%;同时在住院时间和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上,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结论:重症肺炎患儿通 过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可以在常规治疗上提升治疗疗效,加快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长,尽早的提升患儿的舒适度。 【关键词】重症肺炎;小儿患者;诊断;药物治疗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7-0247-02 重症肺炎在小儿病患中发病率较高,一般由细菌或病毒感染所引发,一般在1岁以下的小儿病患中较常发生,甚至成为了5岁以下小儿 死亡的首要原因。该病会引发较严重的并发症,如心肌炎、毒血症、脑炎等,临床表现为咳嗽、发热、呼吸困难、气促、肺部有湿罗音, 如果不进行有效治疗,容易反复性发作,对患儿造成严重的生命威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的80例重症肺炎患儿,其中男患儿为45例,女患儿35例;年龄为3个月至3岁,平均年龄为 1.4岁;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全身性炎症,合并有心衰、肝功能衰竭、肾衰、呼吸衰竭和循环系统障碍。将病患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例,两组病患在基本资料上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患儿通过咽试纸检查,了解患儿的呼吸系统情况,验明其病原体阳性情况,分别有1~3种病原体阳性反应,同时做胸片检查。患儿进 行必要的供氧,运用头罩吸氧,调整氧浓度和流量。运用药物做镇静治疗,运用10%的苯巴比妥及水合氯醛,要将患儿呼吸道的分泌物做 有效清理,定时做翻身叩背排痰。对于有合并症的患儿要针对病症做药物使用,心衰患儿要运用利尿、强心、血管扩张药物,呼吸衰竭者 要运用吸氧治疗,气喘痰多者运用化痰平喘治疗,进食困难者要给予静脉营养支持。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添加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按照3 ~5μg/kg的标准进行多巴胺与酚妥拉明给药,混合5%~10%的葡萄糖溶液30mg,每天进行2-3次的静脉滴注,连续治疗3~5d。 1.3评估观察 评估观察两组病患的治疗疗效,显效标准为在连续用药2天后临床症状得到缓解改善,缺氧、咳痰等得到消除,肺部湿罗音显著减缓, 1周后通过胸片检查表现肺部组织正常;有效标准为治疗5天后临床症状有所减轻,缺氧、咳痰、肺部湿罗音有改善;无效标准为治疗7天后 临床症状与体征变化不明显,甚至有严重倾向。 1.4统计学分析 将采集到的组间数据经由SPSS17.0统计学软件做分析,计数资料运用卡方来检验,同时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为p<0.05。 2.结果 表1两组肺炎患儿药物治疗临床疗效对比 注:两组对比,p<0.05 在治疗有效率上,观察组为92.5%,对照组为67.5%;同时在住院时间和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上,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具体情况如表1 和表2所示。 3.讨论 临床上对于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有一定差异性,当下对于患儿出现呼吸系统功能障碍或者全身性的炎症反应也引入到诊断的领域,因 此可以从多方面进行综合性诊断,依据病患病原学检查、临床症状、胸片检查等进行综合诊断评估,一般情况下如果患者出现了以下合并 症状将视为重症肺炎:心血管功能障碍;呼吸困难缺氧等的呼吸系统障碍;表现有嗜睡精神萎靡的中毒性脑病;其他重度合并症等[1-2]。 对于普通肺炎患儿,一般进行按时药物治疗服用就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如果属于重症肺炎,其病情发展较快,大多数患儿 有缺氧甚至诱发出心衰、脑炎等,因此要及时进行供氧和药物干预才能有效的控制疾病和降低死亡率。要进行气道开放、机械通气来保证 呼吸系统的通畅,从而降低并发症。要尽快进行抗感染抗生素消炎处理,同时根据其临床反应、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药物, 保证其预后效果[3-4]。 酚妥拉明可以有效地达到小动脉与静脉的扩张,降低肺部动脉压和心脏负荷,同时可以促使胃肠蠕动,改善肺部循环促进炎症吸收, 降低临床症状,多巴胺联合使用可以有效的抑制酚妥拉明的药物副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建西,程凡英,赵平.超小剂量肝素微量泵持续120小时静脉滴注治疗小儿重症肺炎临床研究[J].中国药事.2013,27(2):238-241. [2]李政锦,周文,刘长军等.免疫球蛋自静脉注射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6):3554–3555. [3]颜新良.血清降钙素原在小儿重症肺炎诊治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29(10):217-218. [4]MartijnD.deKruif,MaartenLimper,HermanGerritsen,CArnoldSpek,DeesP.M.Brandjes,HugotenCate,PatrickM.Bossuyt,PieterH.Reitsma,EricC.M.vanGorp.Ad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常规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常规诊断】 一、临床表现。 (一)典型表现 1.大多数起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常有受寒、劳累诱因,老年人肺炎或有肺或全身基础疾病的肺炎起病隐匿、表现不典型。 2.发热。 3.咳嗽、咯痰:早期为干咳,渐转有痰,痰多脓性,咯血少见,肺炎链球菌肺炎为铁锈色痰。 4.胸痛:病变累及胸膜时则呈针刺样痛;下叶肺炎刺激隔胸膜疼痛可放射至肩部或腹部。 5.全身症状:头痛、肌肉酸痛,乏力,或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重症患者可有嗜睡、意识障碍。惊厥等。 (二)体检1.急性病容,呼吸浅速,可有鼻翼扇动。不同程度的紫绀和心动过速。重症可出现感染性休克。 2.肺炎链球菌性肺炎常有口唇单纯疱疹。 3.早期胸部无异常体征或仅湿罗音,随疾病发展出现患侧呼吸运动减弱,叩诊浊音、呼吸音降低、管状音和湿性罗音。老年人肺炎。革兰阴性杆菌肺炎和慢性支气管炎继发肺炎,多同时累及双肺,双下肺可闻及湿罗音。 二、检查 (一)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多升高。 (二)痰涂片镜检及培养有助病原诊断(见第十一节医院获得性肺炎)。 (三)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可用于军团菌和支原体诊断。 (四)胸部X线检查1.肺炎球菌性肺炎多表现为叶、节段片状阴影。 2.葡萄球菌肺炎常为肺多发性类圆形阴影,或空洞形成。 3革兰阴性杆菌、病毒性、支原体性肺炎常呈支气管肺炎型且易形成多发性小腔。 三、诊断标准 (一)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在原有咳嗽、咯痰的基础上症状加重,出现脓性痰。(二)发热。 (三)体检发现肺实变体征或出现湿性罗音。 (四)WBC>10.0xl09,或<4.0xl09,伴或不伴核左移。 (五)胸透或胸片出现片状,斑片状影像或问质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除外了肺结核、以及肺栓塞、肺水肿、肺部肿瘤、某些非感染性间质性肺炎、Wegener肉芽肿。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等非感染性疾病。以上1、2、3,4任一种情况加上5可诊断为肺炎。若符合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定义可诊断。 【治疗】一、对症治疗可吸氧,化痰止咳、输液,有休克者抗休克。二、抗菌治疗先经验治疗,对可能的病原菌选择敏感抗生素,2~3大后视病情,必要时改换抗生素,并依病原菌资料选药。肺炎链球菌:首选青霉素G;次选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一代头孢和氟喹诺酮类。耐青霉素者用二,三代头抱菌素。流感嗜血杆菌:首选氨苄西林;其次选阿莫西林,产酶菌可用二,三代头孢菌素。舒他西林,阿莫西林/棒酸,氧氟沙星。葡萄球菌:用青霉素G,一代头孢菌素,克林霉素,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产酶的可用舒他西林、阿莫西林准酸或青霉素合用氨基糖苷类,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可选万古霉素或替考拉宁。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杆菌:首选氨基糖苷类加哌拉西林;次选二、三代头抱,氟喹诺酮类,舒他西林。军团菌:首选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一般静脉给药),合用利福平或多西环素。支原体、衣原体: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病毒性:可用抗病毒药,如病毒唑等。肺炎疗程一般7~14天,金葡菌肺炎、军团菌肺炎、免疫抑制患者肺炎,疗程宜延长。 【疗效标准】一、治愈症状体征及胸部调线阴影全部消失。二、好转症状消失或减轻,胸部调线阴影部分吸收,诱因尚未解除。三、未愈症状体征和胸部调线均无好转。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护理措施及救治成功率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413312264.html,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护理措施及救治成功率分析 作者:陈锡平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2期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护理措施及救治成功率,为以后相关临 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8例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实施加强护理干预之前进行常规护理措施,分析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护理措施及救治成功率。结果加强护理干预后的抢救结果在统计学上明显优于 常规护理结果,差异有分析价值(χ2=14.6667,P=0.0001)。结论对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采用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护理质量以及救治成功率。 关键词: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护理措施;救治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R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2-0098-02 护理工作是临床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有效的护理工作不仅能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甚至可以在关键的时候提升患者的生存率[1]。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98例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分析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护理措施与抢救成功率的关系。最终护理效果确切,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98例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8例,女性患者40例,最大年龄82岁,最小年龄60岁,平均年龄 (71.25±5.64)岁。按症状对所有患者进行区分,发热患者23(23.45%)例,咳嗽40 (40.82%)例、胸痛35(35.71%)例,且部分患者均有腹瀉、头晕等症状,所有患者均符合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临床诊断标准[2]。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措施: 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其中包括:体温、神志、脉搏等,一旦发现患者出现异常情况,需要随时报告医生。 1.2.2 加强护理干预:

《重症肺炎》word版参考模板

重症肺炎 【概述】肺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占感染性疾病中死亡率之首,在人类总死亡率中排第5~6位。重症肺炎除具有肺炎常见呼吸系统症状外, 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 既可发生于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CAP),亦可发生于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在HAP中以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内获得的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 AP)和健康护理( 医疗) 相关性肺炎(health care–associated pneumonia ,HCAP)更为常见。免疫抑制宿主发生的肺炎亦常包括其中。重症肺炎死亡率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已成为一个独立的临床综合征,在流行病学、风险因素和结局方面有其独特的特征,需要一个独特的临床处理路径和初始的抗生素治疗。重症肺炎患者可从ICU综合治疗中获益。临床各科都可能会遇到重症肺炎患者。在急诊科门诊最常遇到的是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本章重点介绍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对重症院内获得性肺炎只做简要介绍。 【诊断】首先需明确肺炎的诊断。CAP 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含肺泡壁即广义上的肺间质) 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简单地讲,是住院48 小时以内及住院前出现的肺部炎症。CAP 临床诊断依据包括: ①新近出现的咳嗽、咳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 伴或不伴胸痛。②发热。③肺实变体征和(或) 湿性啰音。④WBC > 10 ×109 / L 或< 4 ×109 / L ,伴或不伴核左移。⑤胸部X 线检查示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以上1~4 项中任何一项加第5 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可建立临床诊断。重症肺炎通常被认为是需要收入ICU的肺炎。关于重症肺炎尚未有公认的定义。在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公布的CAP 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将下列症征列为重症肺炎的表现: ①意识障碍; ②呼吸频率>30次/min ③PaO2<60mmHg, 氧合指数( PaO2/FiO2) <300, 需行机械通气治疗; ④血压<90/60mmHg;⑤胸片显示双侧或多肺叶受累, 或入院48h内病变扩大≥50%; ⑥少尿: 尿量<20mL/h, 或<80mL/4h,或急性肾功能衰竭需要透析治疗。HAP 中晚发性发病( 入院>5d、机械通气>4d) 和存在高危因素者, 即使不完全符合重症肺炎规定标准, 亦视为重症。 美国胸科学会(ATS) 2001年对重症肺炎的诊断标准:主要诊断标准①需要机械通气; ②入院48h 内肺部病变扩大≥50%; ③少尿( 每日<400mL) 或非慢性肾衰患者血清肌酐>177μmol/L( 2mg/dl) 。次要标准: ①呼吸频率>30 次/min;② PaO2/FiO2<250 ③病变累及双肺或多肺叶;④收缩压<12kPa( 90mmHg) ⑤舒张压<8kPa( 60mmHg) , 符合1 条主要标准或2 条次要标准即可诊断为重症肺炎。 2007年A TS 和美国感染病学会( IDSA) 制订了新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治疗指南》,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了新的修正。主要标准:①需要创伤性机械通气②需要应用升压药物的脓毒性血症休克。次要标准包括:①呼吸频 率>30 次/min; ②氧合指数( PaO2/FiO2) <250, ③多肺叶受累,④意识障碍⑤尿毒症(BUN>20 mg/dL)⑥白细胞减少症(WBC计数<4×109 /L)⑦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计数<100×109 /L)⑧体温降低(中心体温<36℃)⑨低血压需要液体复苏。符合1条主要标准,或至少3项次要标准可诊断。 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SHAP)的定义与SCAP相近。2005 年ATS 和美国感染病学会( IDSA) 制订了《成人HAP, V AP, HCAP 处理指南》。指南中界定了HCAP 的病人范围: 在90d 内因急性感染曾住院≥2d; 居住在医疗护理机构; 最近接受过静脉抗生素治疗、化疗或者30d 内有感染伤口治疗; 住过一家医院或进行过透析治疗。因为HCAP患者往往需要应用针

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八版

《新冠状病毒肺炎》(第8版)旨在进一步提高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医疗水平。在总结新发性冠状动脉肺炎诊治经验的基础上,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地区指南,对专家进行回顾性分析。[1] 新的冠状病毒肺炎治疗计划(第7版)于2020年8月19日修订完成,新的冠状病毒肺炎诊断和治疗计划(第8版)完成。 1病原学特征 新冠状病毒(2019 nCoV)属于冠状病毒β属。蒴果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60-140nm。核蛋白(n)、病毒包膜(E)、基质蛋白(m)和耳蛋白各有5个必需基因(S)四种结构蛋白与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核蛋白 (N)RNA基因组的包膜形成核衣壳,核衣壳被病毒包膜(E)包围。病毒包膜含有基质蛋白(m)和耳蛋白(s)等蛋白质。梭形蛋白通过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结合进入细胞。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可在体外培养96小时的人呼吸道上皮细胞中观察到。 然而,在veroe6和Huh-7细胞株中分离和培养大约需要4-6天。

这种病毒对紫外线和热非常敏感。在56℃、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氯仿中可有效灭活病毒30分钟,而洗必泰则不能。 2流行病学特征 (1)感染源。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无症状感染是主要的感染源。它们在潜伏期具有传染性,在发病后5天内变得更具传染性。 (2)传输方法。 呼吸道滴注和密切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接触受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导致感染。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期暴露在高浓度气溶胶中可能会通过气溶胶扩散。 由于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从粪便和尿液中分离出来,因此应注意暴露于环境污染和气溶胶传播。 (3)易受感染的人。

人们通常是脆弱的。感染后,一种具有一定免疫力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问世,但持续时间尚不清楚。 三个。病理变化 以下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器官和新型冠状病毒(不包括基本疾病)的检测结果。 (1)肺。 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实变。实变区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 渗出性肺泡炎。不同区域的肺部病变复杂多变,新旧交错。 肺泡腔可见血清、纤维渗出物和透明膜。渗出细胞主要为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可见多核巨细胞。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部分细胞脱落。包涵体有时见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肺泡隔充血、水肿、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少量肺泡增生,肺泡隔破裂或形成囊肿。肺支气管黏膜上皮脱落,空洞内可见渗出物和粘液。在细支气管和细支气管中很容易看到粘液栓塞。可见肺血管炎、血栓(混合血栓、透明血栓)和血栓

小儿重症肺炎

A 型题 1 1.小儿重症肺炎,最常见得酸碱平衡紊乱就是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度 D.呼吸性碱中毒 E.混合性酸中毒 2.重症肺炎患儿出现脑水肿及中毒性脑病时表现为 A.突然出现高热 B.血压降低 C.两眼凝视上翻,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D.前囟紧张,脑脊液有明显异常 E.以上全对 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最有诊断价值得就是 A.起病急,病情重 B.喘憋重 C.血白细胞总数高,核左移 D.合并脓胸、肺大疱 E.双肺罗音密集 4.小儿支气管肺炎,激素应用得适应症不包括 A.中毒症状明显 B.严重喘憋 C.脑水肿

D.严重咳嗽 E.中毒性脑病 5.婴幼儿肺炎最主要得病理生理改变就是 A.低氧血症 B.高碳酸血症 C.代谢性酸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 E.混合性酸中毒 6.抗生素治疗小儿肺炎需用药至 A.体温正常即停药 B.体温正常5-7天,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时停药 C.咳嗽减轻后即停药 D.血象正常前即停药 E.血常规正常后即停药 7.支气管肺炎与支气管炎鉴别得要点就是 A.发热、频咳 B.气促 C.呼吸音减弱 D.肺部固定得细湿罗音 E.血象示白细胞增多 8.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得主要病原为 A.腺病毒 B.鼻病毒

C.呼吸道合胞病毒 D.流感病毒 E.副流感病毒 9.早期确立病毒性肺炎得方法就是 A.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B.病毒分离 C.胸片 D.双份血清抗体测定 E.免疫荧光抗体检查 10.重症肺炎与轻症肺炎得诊断主要就是依据 A.体温得高低 B.咳嗽得轻重 C.有无呼吸困难 D.肺部罗音得多少 E.有无其它系统得受累 11.支原体肺炎确诊得依据就是: A.冷凝集实验阳性 B.X线胸片阴影呈游走性 C.有家庭内小流行 D.咳嗽重而肺部体征不明显 E.以上都不就是 12.治疗肺炎球菌肺炎应首选: A.青霉素+链霉素

肺炎诊疗方案

肺炎诊疗方案

————————————————————————————————作者:————————————————————————————————日期:

泗洪县中医院儿科2013 中医优势病种-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 疾病名称(TCD:BEZ020)中医:肺炎喘嗽西医:支气管肺炎 一、概述: 支气管肺炎,又称小叶性肺炎。是支气管壁黏膜及其附近的肺泡发生炎症的疾病。临床以发热、咳嗽、气急、鼻煽等为特征。本病多见于婴幼儿,以冬春季多发。本病属于中医学“肺炎喘嗽”等范畴。 一、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中医药学会2008年12月发布的《小儿肺炎中医诊疗指南》和2002年第6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的相关内容进行诊断。 (一)西医:支气管肺炎 1.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或麻疹、百日咳、流感等传染病史。 2.患儿多数起病较急,表现为发热,咳嗽,气急,可伴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轻度恶心、腹泻等症。早期为刺激性干咳,逐渐加重,极期反略减轻,恢复期咳嗽有痰。重症患儿有呼吸增快,鼻翼煽动,口唇发绀,明显三凹征,甚则并发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及中毒性脑病。肺部叩诊浊音,听诊闻及管状呼吸音、中小水泡音。心率增快,心音低钝。 3.细菌感染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数增高,且有核左移及中毒性颗粒,病毒感染白细胞正常或偏低。 4.胸部X线透视或摄片示两肺中下野有大小不等的点片状阴影,或融合成为片状阴影;也可伴有肺气肿或肺不张。 (二)中医:肺炎喘嗽 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症状,重者涕泪俱闭,面色苍白发绀。(三)中医证型:分为常证和变证。常证分为:风寒闭肺,风热闭肺,痰热闭肺,阴虚肺热,肺脾气虚;变证分为心阳虚衰和邪陷厥阴。 二、中医治疗 (一)辨证论治 1.常证 (1)风寒闭肺 症状:恶寒,发热,无汗,呛咳频作,痰白清稀,甚则呼吸急促,舌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 治法:辛温开肺。 主方:华盖散加减。 常用药:麻黄、杏仁、苏叶、苏子、陈皮、茯苓、白前、半夏、莱菔子等。 加减:发热无汗,表证重者,加荆芥、豆豉辛温解表;痰多白黏,苔白腻者,加

小儿重症肺炎

A1型题 1.小儿重症肺炎,最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是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度 D.呼吸性碱中毒 E.混合性酸中毒 2.重症肺炎患儿出现脑水肿及中毒性脑病时表现为A.突然出现高热 B.血压降低 C.两眼凝视上翻,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D.前囟紧张,脑脊液有明显异常 E.以上全对 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最有诊断价值的是A.起病急,病情重

B.喘憋重 C.血白细胞总数高,核左移 D.合并脓胸、肺大疱 E.双肺罗音密集 4.小儿支气管肺炎,激素应用的适应症不包括A.中毒症状明显 B.严重喘憋 C.脑水肿 D.严重咳嗽 E.中毒性脑病 5.婴幼儿肺炎最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A.低氧血症 B.高碳酸血症 C.代谢性酸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

E.混合性酸中毒 6.抗生素治疗小儿肺炎需用药至 A.体温正常即停药 B.体温正常5-7天,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时停药C.咳嗽减轻后即停药 D.血象正常前即停药 E.血常规正常后即停药 7.支气管肺炎与支气管炎鉴别的要点是A.发热、频咳 B.气促 C.呼吸音减弱 D.肺部固定的细湿罗音 E.血象示白细胞增多 8.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为 A.腺病毒

B.鼻病毒 C.呼吸道合胞病毒 D.流感病毒 E.副流感病毒 9.早期确立病毒性肺炎的方法是 A.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B.病毒分离 C.胸片 D.双份血清抗体测定 E.免疫荧光抗体检查 10.重症肺炎和轻症肺炎的诊断主要是依据A.体温的高低 B.咳嗽的轻重 C.有无呼吸困难 D.肺部罗音的多少

E.有无其它系统的受累 11.支原体肺炎确诊的依据是: A.冷凝集实验阳性 B.X线胸片阴影呈游走性 C.有家庭内小流行 D.咳嗽重而肺部体征不明显 E.以上都不是 12.治疗肺炎球菌肺炎应首选: A.青霉素+链霉素 B.青霉素 C.先锋霉素 D.灭滴灵 E.庆大霉素 13.小儿肺炎合并呼吸性酸中毒,最主要的措施是A.输碱性溶液,使PH值恢复正常

急诊重症肺炎患者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急诊重症肺炎患者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7-02-06T15:49:46.543Z 来源:《医药前沿》2017年1月第01期作者:胡建良[导读] 针对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致死率高、病情迅猛以及发病过程短等特征,临床诊断应尽早医治。 (杭州市西溪医院浙江杭州 310000) 【摘要】目的:探讨急诊重症肺炎患者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并根据临床特点制定相对应的干预对策。方法:将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对提升抢救成功率的因素以及干预对策。结果: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因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为10例(16.67%);营养状况不良死亡率为15例(25%);机械通气为1例(1.67%)。结论:针对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致死率高、病情迅猛以及发病过程短等特征,临床诊断应尽早医治,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和治 疗,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关键词】急诊;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中图分类号】R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01-0109-02 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是医院内科较为常见的一种急性症状,其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肺炎双球菌。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常见于各个年龄段,由于老年患者自身器官功能减弱,同时有诸多的慢性疾病,因此发病率占较大比例[1]。在早期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手段及正确的护理方式能有效的提高其生存质量。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100例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提升抢救成功率的因素以及干预对策。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3年7月-2015年7月收治的60例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40例,女20例,年龄在50~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0.17±3.58)岁,发病时间≤3个月的患者21例(35%);≤6个月的为39例(65%)。其中具有发热症状的31例(51.7%);胸痛51例(85%);咳嗽55例(91.67%)。所有患者均由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烦躁以及脸色苍白等症状。经诊断,所有患者的白细胞为(15~30)×10°/L;中性粒细胞为75%~90%,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所有患者行影像学检查,49例(81.7%)患者表现为大片状阴影。 1.2 方法 1. 2.1诊断方法患者的发病时间多为冬春季,及年龄>40岁的患者要慎重对待,高几率为休克性肺炎。休克性肺炎患者通常具有以下症状:高热、体温下降明显;情感烦躁、冷漠;面色苍白、出汗、四肢阙冷以及心率每分钟在120次以上,经过多次测量血压偏低和白细胞明显升高等,对于出现这种症状的患者一定要进行影像学检查,且约早约好,方便确诊。 1.2.2治疗方法医护人员对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通常要建立两条静脉通道,先注入平衡盐溶液,再注入葡萄糖。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由于具有发病急,病情重等特点,前期只能根据其临床表现进行辅助检查,并给予其相应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部分肾功能受到影响的患者,可联合第3带孢类抗菌药物和青霉素进行治疗,待其稳定后,将治疗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2]。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频数(n)或率(%)表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通过表可以看出,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患者因消化道出血的死亡率为10例(16.67%);营养状况不良死亡率为15例(25%);机械通气为1例(1.67%)。 3.讨论 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作为一种中毒性肺炎,常见于各个年龄层,相对来说,老年人群由于自身的身体机制较弱,抵抗能力较差,因此较为危险[3]。对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在早期的护理中一定要体现快、稳、准三大特点,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要对患者的病情发展情况进行密切的关注,随时补充患者的血容量以及补液。医护人员要对患者使用抗感染类的药物,随时观察患者的尿量,如患者的尿量每小时<30ml,则对起采取补液的措施;如果患者的尿量每小时>30ml,则表示其血容量依然充足。在观察患者尿量的同时也要对其心率、血压等情况进行监测,如血压<50/40mmHg,心率每分钟>120次,且血容量充足的患者,要对其进行脉搏和皮肤温度检测,当其出现血管陷闭、尿量少的情况就应对其进行血管扩张药物治疗。如果患者出现血压难以测量或心率不齐的情况,医护人员就应对其进行激素治疗,以达到控制感染的目的[4]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由于该病发病短、病情迅猛,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临床表现进行辅助治疗。 综上所述,针对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致死率高、病情迅猛以及发病过程短等特征,临床诊断应尽早医治,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护理和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1]周艳,金丽萍,范萍,袁奕琳.急诊重症肺炎患者感染性休克的临床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23:5851-5853.

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第八版

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第8版)旨在进一步提高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医学治疗水平。在总结新发性冠状动脉肺炎诊治经验的基础上,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地区指南,对专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1] 新的冠状病毒肺炎治疗计划(第7版)于2020年8月19日修订完成,新的冠状病毒肺炎诊疗计划(第8版)完成。 1病原学特征 新冠状病毒(2019 nCoV)属于冠状病毒β属。蒴果为圆形或椭圆形,直径60-140nm。核蛋白(n)、病毒包膜(E)、基质蛋白(m)和耳蛋白各有5个必需基因(S)四种结构蛋白与RNA依赖的RNA聚合酶(RdRp)。核蛋白 (N)RNA基因组的包膜形成核衣壳,核衣壳被病毒包膜(E)包围。病毒包膜含有基质蛋白(m)和穗蛋白(s)等蛋白质。梭形蛋白通过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结合进入细胞。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在体外可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中观察到96小时。 然而,在veroe6和Huh-7细胞株中分离和培养大约需要4-6天。

这种病毒对紫外线和热非常敏感。在56℃、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氯仿中可有效灭活病毒30分钟,而洗必泰则不能。 2流行病学特征 (1)感染源。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和无症状感染是主要的感染源。它们在潜伏期具有传染性,在发病后5天内变得更具传染性。 (2)传输方法。 呼吸滴注和密切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接触受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能导致感染。 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期暴露在高浓度气溶胶中可能会通过气溶胶扩散。 由于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可以从粪便和尿液中分离出来,因此应注意暴露于环境污染和气溶胶传播。 (3)易受感染的人。

人们通常是脆弱的。感染后,一种具有一定免疫力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问世,但持续时间尚不清楚。 三个。病理变化 以下是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器官和新型冠状病毒(不包括基本疾病)的检测结果。 (1)肺。 肺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实变。实变区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 渗出性肺泡炎。不同区域的肺部病变复杂多变,新旧交错。 肺泡腔可见血清、纤维渗出物和透明膜。渗出细胞主要为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可见多核巨细胞。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增生,部分细胞脱落。包涵体有时见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和巨噬细胞。肺泡隔充血、水肿、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少数肺泡过度扩张,肺泡隔破裂或形成囊肿。肺支气管黏膜上皮脱落,空洞内可见渗出物和粘液。在细支气管和细支气管中很容易看到粘液栓塞。可见肺血管炎、血栓(混合血栓、透明血栓)和

1小儿重症肺炎

A 型题 1 1.小儿重症肺炎,最常见的酸碱平衡紊乱是 A.代谢性酸中毒 B.呼吸性酸中毒 C.代谢性碱中度 D.呼吸性碱中毒 E.混合性酸中毒 2.重症肺炎患儿出现脑水肿及中毒性脑病时表现为A.突然出现高热 B.血压降低 C.两眼凝视上翻,意识障碍甚至昏迷 D.前囟紧张,脑脊液有明显异常 E.以上全对 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最有诊断价值的是A.起病急,病情重 B.喘憋重 C.血白细胞总数高,核左移 D.合并脓胸、肺大疱 E.双肺罗音密集 4.小儿支气管肺炎,激素应用的适应症不包括A.中毒症状明显 B.严重喘憋 C.脑水肿

D.严重咳嗽 E.中毒性脑病 5.婴幼儿肺炎最主要的病理生理改变是A.低氧血症 B.高碳酸血症 C.代谢性酸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 E.混合性酸中毒 6.抗生素治疗小儿肺炎需用药至 A.体温正常即停药 B.体温正常5-7天,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时停药C.咳嗽减轻后即停药 D.血象正常前即停药 E.血常规正常后即停药 7.支气管肺炎与支气管炎鉴别的要点是A.发热、频咳 B.气促 C.呼吸音减弱 D.肺部固定的细湿罗音 E.血象示白细胞增多 8.急性毛细支气管炎的主要病原为 A.腺病毒 B.鼻病毒

C.呼吸道合胞病毒 D.流感病毒 E.副流感病毒 9.早期确立病毒性肺炎的方法是 A.白细胞计数及分类 B.病毒分离 C.胸片 D.双份血清抗体测定 E.免疫荧光抗体检查 10.重症肺炎和轻症肺炎的诊断主要是依据A.体温的高低 B.咳嗽的轻重 C.有无呼吸困难 D.肺部罗音的多少 E.有无其它系统的受累 11.支原体肺炎确诊的依据是: A.冷凝集试验阳性 B.X线胸片阴影呈游走性 C.有家庭内小流行 D.咳嗽重而肺部体征不明显 E.以上都不是 12.治疗肺炎球菌肺炎应首选: A.青霉素+链霉素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体会

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体会 发表时间:2017-04-19T15:41:57.58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4期作者:张院1 李菲2 [导读] 诸多因素均会决定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 1江西省万年县中医院急诊科;2鹰潭市解放军第184医院肾内科 【摘要】目的:分析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体会。方法:收集我院自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收治的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80例作为观察对象,均实施相应治疗,分析治疗效果及引发死亡的相关单因素。结果:80例患者中,治疗成功者54例,成功率为67.50%;病死者26例,病死率为32.50%。其中,器官受累数量为1~2个与≧3个对比、肺叶受累数量为1~2个与≧3个对比、合并COPD 与未合并对比、有合并消化道出血与未合并对比、营养状况一般与良好对比在对病情的影响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无机械通气对病情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诸多因素均会决定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在实际临床处理过程中因加强相关因素的干预,以提升治疗成功率,减少死亡的风险。 【关键词】急诊重症肺炎;感染性休克;治疗体会 重症肺炎虽然在临床中的发病率较低,但部分患者会由于周围循环衰竭而诱发感染性休克的症状[1]。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往往好发于器官组织功能减退,同时又伴发多种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中,具有发病急、病情危重、预后差以及死亡率高等诸多特点,早期及时进行准确确诊并采取针对性措施治疗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重大价值[2]。为此,我院对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80例的治疗情况进行了分析与总结,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0例均为我院自2015年10月-2016年11月期间收治的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患者,其中男51例,女29例;年龄61~78岁,平均年龄(61.25±2.64)岁。全部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对本次药物过敏者、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者。 1.2方法 对全部患者常规建立2条静脉通路,并常规给予葡萄糖平衡以及盐溶液平衡治疗。一旦患者有以下症状需立即实施相应处理,具体如下:①若发现患者的血压低于50/40mm Hg,心率超过120次/min、表浅血管陷闭、脉搏细弱、皮肤湿冷、尿量减少,甚至无尿,同时伴有情绪躁动或者处于晕迷状态时,应考虑为冷型休克,需立即给予补液治疗,随后采用血管扩张药物治疗,并给予吸氧,纠正酸碱平衡治疗,必要情况下可实施强心剂或者肝素进行治疗;②若发生患者的血压低于80/50mm Hg、心率超过100次/min、表情淡漠,且皮肤温暖时,应考虑为温型休克,应立即给予补液治疗,随后根据患者的病情情况给予缩血管药物治疗;③若发现患者的血压及心率均难以检测,同时无尿,皮肤冰冷,处于深度昏迷状态时,应立即补充血容量治疗,随后实施激素以及山莨菪碱治疗。本病具有病情急重的特点,早期只能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既往病史等情况采取相关辅助检查,并判断致病菌情况,随后结合临床经验实施个性化的抗菌药物治疗。此外,针对部分休克并发肾功能损伤的患者,可采用青霉素以及第3代头孢类抗菌药物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及时结合细菌培养结果情况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1.3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使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数资料对比行χ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80例患者中,治疗成功者54例,成功率为67.50%;病死者26例,病死率为32.50%。器官受累数量为1~2个与≧3个对比、肺叶受累数量为1~2个与≧3个对比、合并COPD与未合并对比、有合并消化道出血与未合并对比、营养状况一般与良好对比在对病情的影响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有无机械通气对病情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3讨论 临床上,急诊重症肺炎并发感染性休克属于一种危重的内科急症,大部分均因感染肺炎双球菌而引发,其主要的临床症状表现为心动过速、发热、寒战以及神智改变等[3]。本病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但老年患者因身体素质差,机体抵抗力低,在细菌侵袭下极易影响血液循环,致使小动脉以及微循环由于麻痹而出现扩张的症状,诱发有效血容量显著降低,引发休克[4]。因本病具有起病急、病情发展快且危重的特点,严重的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积极的实施抗感染治疗,及时补充血容量对抢救患者的生命安全具有重大价值。 本研究中,患者的治疗成功率为67.50%,病死率为32.50%。器官受累数量为1~2个与≧3个对比、肺叶受累数量为1~2个与≧3个对比、合并COPD与未合并对比、合并消化道出血与未合并对比、营养状况一般与良好对比在对病情的影响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