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的电力市场的

中国的电力市场的

中国的电力市场的
中国的电力市场的

中国电力市场

一、电力市场运营模式分析

1.垂直垄断模式

垂直垄断模式即传统的电力行业结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发电、输电、配电、售电均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垄断经营,由垂直一体化的电力公司负责,在进行电力体制改革前,中国的电力市场就是这种运营模式。但是人们逐渐认识到,随着技术的进步,完全可以通过在发电侧引人适当的竞争来提高行业效率,降低电价。这样就出现了另一种电力市场运营模式,即发电竞争上网模式。

2.发电竞争上网模式

发电竞争上网模式也称为单一购买者模式,又被叫做1+N模式。这是将竞争引人电力市场的初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发电厂必须将电力全部卖给电网公司,再由电网公司采用是售或零售的方式售给月户,发电厂不能直接向售电公司或者终端消费者售电。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在最具竟争性的发电侧引人了竟争机制,以最小成本获得了最大程度的竞争收益。目前,中国的电力市场化改革正处于这个阶段,并开展了发电厂向某些大型用户进行直接供电的试点。

3.完全竞争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发电、输电、配电完全分开,成立独立核算公司,并开展完全竟争。供电公司直接向发电公司购电,并且每个供电公司在其供电区域内具有垄断供电的性质。输电公司只承担将发电公司的电力直接送给供电公司,也就是输电公司仅仅起输电作用,收取过网费,不再起买卖电力的中介作用。在这种电力市场模式下,不再需要电网公司的介人,但供电公司必须成为独立的配电公司,成为独立核算的法人实体。这是世界银行提出来的完全

竞争模式。

4.零售竞争模式

零售竟争模式是指在发电侧和售电侧完全引入竟争,这种模式标志着电力市场已进人成熟运营模式。零售竞争模式与完全夏售竞争模式的区别在于允许终端用户任意选择供电公司,供电公司不再进行垄断经营。供电公司没有固定的服务区域和服务对象,他们向用户发出告示,相互之间开展争夺用户的竞争而用户则根据电价和服务质量选择供电公司。这种模式要求输电网和配电网都对用户开放。在这种模式下,会进行大量的双边交易。发电公司、供电公司与大型用户之间都存在双方交易契约。基于双边契约的交易是指交易量和交易价格都由交易双方自己制定,监管机构和输电公司负责在电网限制条件下,保证这些契约的实施。同时,这种模式也需要强大坚固的电网结构、先进的通信设备、功能齐全完善的电能计量和电费结算系统,以及完善的电力法规。

二、中国电力体制改革概况

1.电力体制改革的进程

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电力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此,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包括开征能源交通基金在内的一系列加快电力建设的政策措施。但直到1995年,电力短缺现象未见明显缓解,“独家办电”的垄断体制弊端日益暴露。我国开始实行多家办电,电力市场形成了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对电力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个阶段被称为第一轮电力改革。

1997年1月,国家电力公司的成立被认为是第二轮电力体制改革。改革的目标是通过完成公司改制,实现政企分开、打破垄断、引人竞争、优化资源配置、建立规范有序的电力市场。

从1998年12月开始,为了加快电力体制改革步伐,国家相关部委一直在酝酿进一步

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新方案,直至2002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准了《电力体制改革方案》。该方案为了在发电环节引人竞争机制,首先实行“厂网分开”,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电力资产按照发电和电网两类业务进行划分。发电环节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改组或重组为规模大致相当的个全国性的独立发电公司。电网环节分别设立国家电网公司和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同年10月,在电力资产重组进人实施阶段,中国电力监管委员会宣布成立。2.电力市场建设取得的成果

目前我国的电力体制改革取得了积极的阶段性成果。大家最为关心的电力市场建设有了重要的进展,区域电力市场建设稳步推进。东北区域电力市场经过模拟运行,已经进入试运行,并开始了月度合同电量交易工作。华东电力市场进行了月度竞价交易,南方电力市场也进人模拟运行。华北、华中、西北电力市场建设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与此同时,大用户向电力企业直接购电试点工作也在积极运筹之中。

3.电力体制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改革过程中,我国的电力市场化进程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电力体制中仍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和弊端。主要表现在:

(1)厂网分开后,与发电环节适度竞争相适应的上网电价机制尚未形成,竞价上网仍处于局部试点探索阶段,独立的输配电价没有出台,反映供求关系的售电价格也未形成。

(2)国家电网公司所属个区域电网公司,形式上是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但在人事管理、市场建设、电力调度和资产管理等方面,区域电网公司并没有完整的法人主体功能,仍由国家电网公司直接控制,这样既不利于区域电力市场的发展,也违背了改革的初衷。

(3)厂网分开后,在电网管理上还不完善。电网企业主辅不分,输配合一,投资主体尚未多元化,购电售电仍然由电网垄断。

(4)电力监管体制尚未理顺,政府职能转变滞后。

三、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电力市场化改革的经验及教训

1.发达国家电力市场改革的成功经脸

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很早就开始了电力市场化改革,如英国、挪威等;他们经过长期的摸索,在某些方面已经获得了成功。挪威的电力市场改革与英国不同,其目的是引人竞争,而不是私有化,这一点和中国的市场化改革趋势是相似的,因此,这里将分析挪威的电力市场改革的成功经验。娜威电力市场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为偶然的电力交易组织的挪威电力交易库,这是一个完全基于自由交易的电力库。创刹年,挪威电力交易库系统向瑞典、芬兰和丹麦扩展,被组织成为一个新的北欧电力交易库。北欧电力交易库包括个市场,即现货市场、管制市场和期货市场。截止到以万年,也超过个参与者在期货市场中进行合同交易,这些参与者包括发电者、供电者、私人公司、大规模消费者。因此,北欧电力市场非常接近于一个完全竟争的市场,在这里价格是完全透明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可以同时竞价,同时,由于大量发电商的存在,使得挪威电力市场中参与者通过市场力控制市场价格的可能性降低,通过竞争,电力价格也有所下降。

2.发展中国家电力市场改革的教训

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电力市场化改革面临的困难更大,出现的问题更多。电力产业作为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如果国家财政困难必然造成电力设施投资不足,出现缺电现象。借助电力体制改革吸引外资以解决电力短缺问题,是发展中国家发动电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原因。印度从卯年开始进行电力体制改革,首先对外国开放,让国外投资者投资建设独立发电厂,由于向外资承诺的优惠条件太多,结果带动电价升高,超出用户的承受能力。非洲的喀麦隆、塞内加尔、象牙海岸、毛里求斯等发展中国家的电力体制改革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采取了先商业化运营后私有化的模式,但改革后,竞争局面并未出现,原来由非洲国家政府拥有的公用事业变成了外国控制的电力公司,外国公司的垄断取代了本国政

府的垄断。

四、中国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和模式

目前我国存在制度、资本市场、技术水平等诸多制约性因素,这就决定了我国不可能在短期内成功实现零售竞争型的电力市场目标,而应该采取渐进式的市场化改革方案。渐进式就是先建立发电竞争上网型电力市场,待制度、资本市场、技术水平等方面具备条件后过渡到零售竞争型电力市场。为此,中国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改革。

1.加强对输电环节的考虑

输电网容量不足与网架的坚固性因素制约了电力市场的发展。电力传输需要电网作为载体,一个运行良好的输电网,是健全的批发、零售电力市场的重要部分。但是传统输电网在当初建设时,并不是为了促进大范围发电厂的竟争,而是着眼于区域内发电厂与电力负荷互联,因此,传统电网难以有效支持竞争性的电力市场,这就需要进行长期大量的投资。

同时,电力市场中输电网建设也是一个难题,因为网络外部性和“搭便车”的问题,它不可能单纯依靠市场来解决,这些技术性问题还需继续不断进行深人的理沦研究加以解决。

2.尽快实施输电公司与配电公司的分离

在建好输电网的同时,应尽快实施电网的输配分离,允许大用户参与竞标。川电力市场的有效性依赖于市场参与者的多寡,没有配电公司和大用户参与的电力市场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的电力市场,因此必须尽快将配电公司独立出来,使之作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标活动。

3.加紧建立独立的输配电价

建立输、配电价格体系,理顺输配电价管理模式,逐步实现发售电价格的有效联动,使得大用户能够对实时电价作出迅速反应同时制定发电排放的环保折价标准,形成激励清洁能源发展的价格机制。

4.不断健全电力监督管理体系

在深化电力市场改革的过程中,电力管理体制需要适应改革带来的新挑战,特别是监管机构需要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否则利益冲突的发生在所难免。电力监管机构从政府部门独立出来有助于保证管理政策的稳定性,避免电力政策的目标成为过于宽泛的政府政策目标,确保市场的公平性。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十年回顾和反思

一、回顾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进程 中国当前电力行业格局 97年以来,我国的电力体制经过一系列改革。除设立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外,原有大型电力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市场整合,构建成11 家集团公司,包括:两大电网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下设华北、东北、华东、华中和西北5个区域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则由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及海南的电网资产重组而成。五大发电集团———中国华能集团公司、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中国华电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两大辅业集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形成当前中国电力行业格局。 回顾中国电力体制改革历程 如果从2002年开始计算,电改已经进行了10年,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的复杂性超出了最初设计者的想象,漫漫长路,不堪回首: 1) 1997 年开始对针对电力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成立了国家电力公司,原电力部行使的政府管理权移交给国家经贸委,电力体制政企分开。这算是预备。 2) 2002 年开始在电力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打破电网的垂直一体化垄断模式,在发电端开放竞争。实行“厂网分开”,将国家电力公司管理的电力资产按照发电和电网两类业务进行划分。 3) 2003年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正式成立。国家电监会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 4) 2011年将进行电力“主辅分离”。两家电网公司的勘测设计企业,火电、水电施工企业和电力修造企业剥离,同时并入新成立的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十年电改评价

改革的历程表明,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改革既可能获得巨大收益,又潜伏着各种风险。十年过去,电力改革当初提出的改革方针“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只完成了前一半。即使对这一半的改革,业界也都一致认为不彻底。 1) 厂网虽分开,但原本分离的本意是在发电侧展开竞争,可是由于上网电价和发电额度仍然控制在发改委,初衷并没有实现。反而成了夹生饭。 2) 主辅分离不彻底。原目标是剥离电网的电站设计建设、电力装备制造、三产等辅业,只保留输配电主业。可是国网利用2008年冰灾,提出的辅业重新界定,并于2009年逆向收购许继平高两大领先电气制造集团。 改革的最大阻力来自于电网和其相关利益集团,步步为艰。一句话:不彻底、不坚决、没触动核心。一个被规制企业利用规制者的自利动机进行寻租活动,使规制者成为被规制者的“俘虏”,并共同分享垄断利润,从而导致规制的失败。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电改注定无法成功。 为完成国家2002年提出的“厂网分开、主辅分离、输配分开、竞价上网”的目标,显然当前这个格局还需要进一步拆分:剥离电网的配售职能,成立独立区域电网公司;剥离国网的电气设备制造的辅业;成立第三方的电力调度和交易中心。电改进入攻坚阶段。 二、中国当前的电力运营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电力产业自然垄断属性的由来 电力系统是由发电厂、输电网、配电网和电力用户组成的整体,是将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并输送和分配到用户的一个统一系统。 输电网是电力系统中最高电压等级的电网,是主网。配电网是将电能从枢纽变电站直接分配到用户区的电网,是辅网。 发电厂将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经过电网将电能输送和分配到电力用户的用电设备,从而完成电能从生产到使用的整个过程。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微观经济学名词解释 2、机会成本:当把一定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另一种产品上最大收益就是这种产品市场上机会成本。 3、生产可能性边界:表明在既定经济资源和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各种产品最大产量组合轨迹,又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表示社会生产在现有条件下最佳状态。 第二章 1、需求定理:在其他因素既定条件下,某种商品价格越低,其需求量越大,相反,某种商品价格越高,其需求量就越小。 2:均衡价格:商品市场需求量和供给量之间同方向变动曲线。 3、需求(价格)弹性: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相对变动对于价格相对变动反应敏感程度。 4、需求交叉价格弹性(了解):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需求量变动对于相关商品价格变动反应程度。 第三章 1、效用:商品满足人欲望能力,或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感官满足程度。 2、总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一定量商品所得到效用量总和。 3、边际效用: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消费所得到效用量增量。 4、消费者均衡:在消费者偏好,商品价格及货币收入不变条件下,研究单个消费者如何把有限货币收入分配在各种商品购买中心获得最大效用。 5、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总价格与实际支付总价格之间差额。 6、商品边际代替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前提下,消费者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消费需要放弃另一种商品数量,公式:见P21 第四章

1、生产函数:表示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情况下,生产中所使用各种生产要素数量与所能生产最大产量之间关系。 2、总产量:是指与一定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相对应最大产量。 3、平均产量:是总产量与所使用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之比。 4、边际产量:是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产量。 5、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生产要素上去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边际产量是递增;当这种可变要素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边际产量是递减。 6、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产量变化。 第五章 1、隐性成本:是指厂商本身自己拥有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那些生产要素总价格。 2、经济利润:指企业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差额。简称企业利润,这里总成本是企业所有显成本和隐成本之和。 3、不变成本:厂商在短期内支付固定生产要素费用。 4、可变成本:厂商在短期内支付可变生产要素费用。 5、边际成本:是指产量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所带来短期总成本增量。等于总成本增量与产量增量之比。 第六章 1、完全竞争市场:指不包含任何垄断因素且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市场结构。具备四个基本特征:厂商价格既定;产品同质;要素自由流动;信息充分 2、边际收益:指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销售所引起总收益变动量。 3、收支相抵点:当厂商在利润最大化均衡点所决定均衡产量上,平均收益等于平均成本,厂商利润为零,但厂商正常利润实现了,该均衡点就是厂商收支相抵点。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50年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50年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的基础产业,又是资金最密集、技术密集型和网络性行业,是社会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电力工业的改革和发展,电力管理体制先后经历了军事管制、燃料工业部、电力工业部、水利电力部、电力工业部、国家电力公司等九次变革,其中先后两次成立水利电力部、三次成立电力工业部、目前正酝酿着第十次变革:在电力发展上先后提出“电力是先行工业”,“电力是先行官”,“能源工业的发展要以电力为中心”和电力工业要适应超前发展等指导方针。到2001年底,中国发电设备总容量已达到3.38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4780亿千瓦时,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 50多年来,中国电力体制的变革,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电力工业管理实行政企合一、垂直垄断的管理体制;第二阶段,从1978年到1997年,电力工业对政企分开、市场化管理体制进行了探索;第三阶段自1997年至今,逐步实行政企分开、市场化管理的新体制。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体制(1949-1978年) 在这30年中,中国的电力工业经历了燃料工业部、电力工业部和水利电力部三个时期,在燃料部和电力工业部时期,对全国电力工业实行集中管理的体制;进入水利电力部时期,经历了两次分散、两

次集中管理,多年来始终未能摆脱“一分就乱,一收就危”的怪圈。 1、燃料工业部时间(1949-1955年)。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组建了燃料工业部,对全国煤炭工业,石油工业和电力工业实行统一管理。当时电力工业方面直接领导的仅有华北电业公司及其所属的北京、天津、唐山、察中分公司,以及石家庄电灯公司和太原电力公司,其他各地的电力工业均由各地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的管理。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自1949年至1952年逐步将各地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和管理的电力单位集中到燃料工业部管理。1950年燃料工业部为管理电力工业,专门成立了电业管理总局,负责火电厂和输变电工程建设,发电、输电、配电、售电的全部生产运营;为发展水电,成立了水力发电工程局。并先后组建了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六个大区电业管理局,归电业管理总局统一领导,形成了垂直垄断、政企合一的电力工业管理体系。 2、电力工业部时期(1955年-1958年)。1955年7月,第一届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撤销燃料工业部,设立煤炭工业部、电力工业部和石油工业部。电力工业部成立后,继承了燃料工业部对全国电力工业的管理职能,为加强专业管理,相续成立了电力设计局、基建工程管理局,并将水电发电工程局改为水力发电建设总局,分别管理火电和输变电工程设计、火电和输变电工程施工和水电勘测设计和施工。水活电厂的运行管理和输变电的运行统一由各电业局负责。与此同时,撤销了电业管理总局和六大区电业管理局,各省(市、自

微观经济学第6章完全竞争市场习题

第 6 章完全竞争市场 一、名词解释 1.完全竞争市场 2.存止营业点 3.生产者剩余 二、判断题 1.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就是P≥AVC以上的平均成本曲线。( ) 2.完全竞争厂商利润最大化的充要条件为MR= MC。( ) 3.完全竞争厂商在短期中愿意获得的最低收入等于总成本。( ) 4.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边际成本( LMC)成U 型是缘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 5.完全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具有完全弹牲。( ) 6.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时可能出现亏损、利润为零和盈利三种情况。( ) 7.成本递增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是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 8.完全竞争厂商短期生产者剩余等于利润与固定成本之和。( ) 9.当市场价格小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时,厂商一定会停止生产。( ) 10.当市场价格等于短期平均可变成本的最低点时,厂商获得完全的正常利润。 ( ) 11.完全竞争市场的短期供给曲线是不存在的。( ) 12 .完全竞争市场中某厂商以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价格出售产品将获得经挤利润。 ( ) 13.如果行业中每个企业都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整个行业不一定处于长期均衡。 ( ) 14.如果企业和行业都处于长期均衡,它们不一定处于短期均衡。( ) 15.完全竞争厂商的瞬时供给曲线是垂直的,行业的瞬时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 ) 16.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边际成本( SMC)成U 型是缘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 17.完伞竞争行业所面临的髓求曲线具有完全弹性。( ) 18.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时可能出现亏损、利润为零和盈利三种情况。( ) 19.完仝竞争厂商短期生产者剩余等于收箍与总成本之蔗。( ) 20.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为:P=MR=MC=AR。=d ( ) 三、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 1.虽然很高的固定成本会是厂商亏损的原因,但永远不会是厂商关门的原因。( ) 2.在长期均衡点,完全竞争市场中每个厂商的利润都为零。因而,当价格下降时,所有这些厂商就无法继续经营。( ) 3.当行业处于长期均衡状态时,同一行业的所有厂商必须只能获得正常利润。( ) 4.如果一完全竞争行业的规模报酬不变,那么认为该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就有着完全弹性。 ( ) 5.如果某一行业的产品是同质的,或者是相互之间有很好的替代性,则这一行业一定是竞争市场。( ) 6.对于完全竞争市场上的厂商来说,每个厂商都获得相同的利润率水平。( ) 7.厂商获得均衡状态的充分必要条件是MR=MC 。( )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历程(凤凰网)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历程 2007年05月25日22:39 凤凰网财经【??】?【】?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大体上经历了四个历史发展阶段:一是1985年之前政企合 一国家独家垄断经营阶段。这一时期的突出矛盾是体制性问题造成电力供应严重短缺。二是1985年至1997年,为了解决电力供应严重短缺的问题,实行了发电市场的部分幵放,以鼓励社会投资。这一时期的突出矛盾是存在着政企合一和垂直一体化垄断两大问题。三是1997年至2000年,以解决政企合一问题作为改革的重点,成立了国家电力公司,同时将政府的行业管理职能移交到经济综合部门。这一时期的突出矛盾演变成垂直一体化垄断的问题。从这一改革的历史轨迹可以清晰地发现,改革的主线是市场化取向改革的逐步深化、政企关系的逐步确立,以及集中解决不同时期存在的突出矛盾。四是从2002年4月幵始。 2002年4月12日,国务院下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下简称“ 5号文”),被视为电力体制改革幵端的标志。新方案的三个核心部分是:实施厂网分幵,竞价上网;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从纵横双向彻底拆分国家电力公司。“初步建立竞争、幵放的区域电力市场”。为此,原国家电力公司按“厂网分幵”原则组建了五大发电集团、两大电网公司和四大电力辅业集团。 2002年12月29日,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等十二家涉及电力改革的相关企业和单位正式成立。此次同时挂牌的十二家电改单位,包括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国家和南方二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和四大辅业集团。五大发电集团为华能集团、华电集团、龙源集团、电力投资集团和大唐集团,四大辅业集团为水电规划设计院和电力规划设计院两个设计单位, 以及[1.16%??]集团和水利水电建设总公司二个施工单位。南方电网公司由广西、贵州、云南、海南和广东五省电网组合而成。国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和发展趋势

. .. .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班级: 姓名: 学号:

我国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趋势 摘要: 关键词:电力系统概况,电力行业发展 1.前言 中国电力工业自1882年在诞生以来,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发展迅速,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装机先后超过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和日本,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我国的电力工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一、发电装机容量、发电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0.5%、10.34%。发电装机容量继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后,到2009年已将达到8.6亿千瓦。发电量在2000年达到了1.37万亿千瓦时,到2009年达到34334亿千瓦时,其中火电占到总发电量的82.6%。水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24.5%,核电发电量占全部发电量的2.3%,可再生能源主要是风电和太阳能发电,

总量微乎其微; 二、电源结构不断调整和技术升级受到重视。水电开发力度加大,2008年9月,三峡电站机组增加到三十四台,总装机容量达到为二千二百五十万千瓦。核电建设取得进展,经过20年的努力,建成以山、大亚湾/岭澳、田湾为代表的三个核电基地,截至2008年底,国已投入运营的机组共11台,占世界在役核电机组数的2.4%,装机容量约910万千瓦,为全国电力装机总量的1.14%、世界在役核电装机总量的2.3%。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比重有所增加,截止2009年底,全国已投运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21台,是世界上拥有百万千瓦超超临界机组最多的国家;30万千瓦及以上火电机组占全部火电机组的比重提高到69.43%,火电机组平均单机容量已经提高到2009年的10.31万千瓦。在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火电装机容量中,供热机组容量比重为 22.42%,比上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 三、电网建设不断加强。随着电源容量的日益增长,我国电网规模不断扩大,电网建设得到了不断加强,电网建设得到了迅速发展,输变电容量逐年增加。2009年,电网建设步伐加快,全年全国基建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41457千米,变电设备容量27756万千伏安。2009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39.94万千米,比上年增长11.29%;220千伏及以上变电设备容量17.62亿千伏安,比上年增长19.40%。其中50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电压等级的跨区、跨省、省骨干电网规模增长较快,其回路长度和变电容量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6.64%和25.97%。目前,我国电网规模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首位; 四、西电东送和全国联网发展迅速。我国能源资源和电力负荷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西电东送”是我国的必然选择。西电东送重点在于输送水电电能。按照经济性原则,适度建设燃煤电站,实施西电东送;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演变历程介绍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演变历程介绍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的基础产业,又是资金最密集、技术密集型和网络性行业,是社会公用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电力工业的改革和发展,电力管理体制先后经历了军事管制、燃料工业部、电力工业部、水利电力部、电力工业部、国家电力公司等九次变革,其中先后两次成立水利电力部、三次成立电力工业部、目前正酝酿着第十次变革:在电力发展上先后提出“电力是先行工业”,“电力是先行官”,“能源工业的发展要以电力为中心”和电力工业要适应超前发展等指导方针。到2001年底,中国发电设备总容量已达到3.38亿千瓦,年发电量达到14780亿千瓦时,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 50多年来,中国电力体制的变革,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49年到1978年,电力工业管理实行政企合一、垂直垄断的管理体制;第二阶段,从1978年到1997年,电力工业对政企分开、市场化管理体制进行了探索;第三阶段自1997年至今,逐步实行政企分开、市场化管理的新体制。 一、计划经济时期的电力管理体制(1949-1978年) 在这30年中,中国的电力工业经历了燃料工业部、电力工业部和水利电力部三个时期,在燃料部和电力工业部时期,对全国电力工业实行集中管理的体制;进入水利电力部时期,经历了两次分散、两

次集中管理,多年来始终未能摆脱“一分就乱,一收就危”的怪圈。 1、燃料工业部时期(1949-1955年)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组建了燃料工业部,对全国煤炭工业,石油工业和电力工业实行统一管理。当时电力工业方面直接领导的仅有华北电业公司及其所属的北京、天津、唐山、察中分公司,以及石家庄电灯公司和太原电力公司,其他各地的电力工业均由各地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的管理。 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自1949年至1952年逐步将各地军事管制委员会领导和管理的电力单位集中到燃料工业部管理。1950年燃料工业部为管理电力工业,专门成立了电业管理总局,负责火电厂和输变电工程建设,发电、输电、配电、售电的全部生产运营;为发展水电,成立了水力发电工程局。并先后组建了东北、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和西北六个大区电力管理局,归电业管理总局统一领导,形成了垂直垄断、政企合一的电力工业管理体系。 2、电力工业部时期(1955-1958年) 1955年7月,第一届第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决议,撤销燃料工业部,设立煤炭工业部、电力工业部和石油工业部。电力工业部成立后,继承了燃料工业部对全国电力工业的管理职能,为加强专业管理,相续成立了电力设计局、基建工程管理局,并将水电发电工程局改为水力发电建设总局,分别管理火电和输变电工程设计、火电和输变电工程施工和水电勘测设计和施工。水火电厂的运行管理和输变电的运行统一由各电业局负责。与此同时,撤销了电业管理总局和六

微观经济学习题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取决于() A、SA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B、SM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C、LA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D、LM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2、在MR=MC的均衡产量上,企业() A、必然得到最大的利润 B、不可能亏损 C、必然获得最小的亏损 D、若有利润,则利润最大;若有亏损,则亏损最小 3、如果在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上,AR小于SAC,但大于A VC,则厂商() A、亏损,立即停产 B、亏损,但继续生产 C、亏损,生产或不生产都可以 D、获得正常利润,继续生产 4、在厂商的停止营业点上,应该有() A、AR=A VC B、总亏损等于TFC C、P=A VC D、以上说法都对 5、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应该是() A、SMC曲线上超过停止营业点的部分 B、SMC曲线上超过收支相抵点的部分 C、SMC曲线上停止营业点和超过停止营业点以上的部分 D、SMC曲线上收支相抵点和超过收支相抵点以上的部分 6、在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产量上必然有() A、MR=LMC≠SMC,其中MR=AR=P B、MR=LMC=SMC≠LAC,其中MR=AR=P C、MR=LMC=SMC=LAC≠SAC,其中MR=AR=P D、MR=LMC=SMC=LAC=SAC,其中MR=AR=P 7、当一个完全竞争行业实现长期均衡时,每个企业() A、都实现了正常利润 B、超额利润都为零 C、行业中没有任何厂商再进出 D、以上说法都对 8、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某行业的厂商的商品价格等于平均成本,那么() A、新的厂商要进入这个行业 B、原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C、既没有厂商进入也没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D、既有厂商进入也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9、假如某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从水平线变为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说明() A、既有厂商进入也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B、完全竞争被不完全竞争所取代 C、新的厂商要进入这个行业 D、原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10、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 A、P=AR B、P=MR C、P=MC D、P=AC 11、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价格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切是() A、厂商在短期内要达到最大利润的充要条件 B、某行业的厂商数目不再变化的条件 C、厂商在长期内要达到最大利润的充要条件 D、厂商在长期内亏损最小的充要条件 12、假定某完全竞争厂商在目前产量水平上的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和平均收益均等于1美元,则这家厂商() A、肯定只得到正常利润 B、肯定没得到最大利润 C、是否得到最大利润还不能确定 D、肯定得到最少利润 13、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如果厂商把产量调整到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所对应的水平() A、他将取得最大利润 B、他没能获得最大利润

中国电力政策改革下阶段的建议

中国电力政策改革下阶段的建议 睿博能源智库(RAP) 2013年1月引言与概述 在过去的15年里,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电力政策改革,极大地扩大了供电能力,提高了电力行业的供电效率、可靠性和环保性能,但旧的问题尚待处理,新的挑战也接踵而来。这些挑战包括如何应对不断增长的电力成本、电力的可靠性与安全性问题、高速增长的电力需求、环境破坏问题以及危害人体健康的污染问题。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优先和大力发展能效,积极进行节能减排的目标。要完成这些目标,必须将其明确纳入中国电力改革计划。为应对挑战,对电力行业进行大刀阔斧的创新型改革势在必行。 自20世纪90年代,睿博能源智库(RAP)一直是中国电力部门高层领导的国际顾问。RAP基于国际经验为中国电力部门提供咨询意见。世界各地的政府都在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解决电力可靠性问题,提高终端能效,扩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并保证可再生能源并网。虽然中国的情况与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不同,国际经验仍然能够帮助中国做出更好的选择,避免不必要的问题。 本文借鉴国际经验与最佳实践,提供电改下一步的建议。我们对电力改革的建议涉及六个关键领域:(1)规划与竞争;(2)发电;(3)煤炭质量;(4)销售电价;(5)电网公司;(6)机构

与管理。以下我们首先讲述为解决中国电力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提供的政策改革建议,然后进一步分析机构和组织内部改革如何支持这些政策改革。 1、规划和竞争 主要挑战: ?中国不停地经历着电力短缺与过剩的循环,而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更好、更全面的规划来解决。 ?尽管中国政府在加大风力发电与其它可持续能源投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面临着风电并网的问题。 ?中国的电力规划与发电定价方式导致了发电公司在两方面的投资不足,即未能够充分发展燃气发电和帮助可再生能 源发电并网的灵活资源,以最低成本满足供电可靠性。 ?中国电力行业的规划过程不够全面,并且未能有效地明确电力行业资源最优化配置。中国电力行业规划者至今依然 未能把能效投资视为一种能满足需求的“资源”。 ?中国缺乏电力系统规划与投资之间清晰透明的关系。 ?在发电投资方面,中国缺乏有效的竞争机制。 在中国,改善电力规划和更多地利用竞争机制都必不可少。“规划”与“竞争”两个概念并无冲突。比如,美国联邦监管委员会在推动区域电力市场的同时,也要求电力公司参与区域电力规划。电力行业发展需要两个步骤:1)政府、电力部门与其它部门制定出一个能够以最低成本满足可靠性与环保要求的电力

电力市场论文:我国电力市场现状分析及营销策略研究

电力市场论文:我国电力市场现状分析及营销策略研究摘要: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化正在深入开展,电力市场营销是现阶段我国供电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供电企业的市场份额及经济效益。本文通过对目前我国电力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结合我国电力市场面临的新挑战,对我国电力市场营销策略进行了探讨,为供电企业市场营销改革和创新提供思路。 关键词:电力市场;现状分析;市场挑战;营销策略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的电力行业是垄断性行业,电力被认为是“皇帝女儿不愁嫁”,不会遇到市场竞争问题,电力作为一种商品应满足市场规律的性质长期被忽视,造成我国电力企业严重缺乏忧患意识。电力行业势必须改变过去单一的营销模式,实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营销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电力市场营销环境,使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赢利能力不断增强。 二、我国电力市场现状 分析我国电力市场所面临的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市场营销意识淡薄 我国供电企业的市场观念比较落后,经营思想没有真正

以市场为导向,仍习惯于用“靠上级、靠政策、靠行政手段”的方法去处理和解决市场经济环境中的问题,这就造成了供电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安于现状,无竞争意识,仍存在垄断经营管理的优越感。从而造成了供电企业产品销售困难、供电服务质量差、服务体系不健全、不能完全适应电力需求的增加,这些都制约着电力的销售,使得供电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二)电力产品质量不过硬 主要表现在供电电压合格率、供电频率、电力谐波三个质量指标的考核标准和完成情况与国际上发达国家相比还 存在差距。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客户对电能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如果供电质量不合格,则会造成各种用电设备特别是高档用电设备使用效果较差,损坏可能性增大,在工业生产中次品率、废品率大幅提高,甚至烧毁生产设备。 (三)电网建设依然滞后 由于历史原因,长期以来我国电网建设投入不足,城市电网无法跟上快速发展的经济增长,农村电网简陋薄弱。按照国际惯例,电网建设应遵循“适当超前”的原则,而事实上,电网建设无论在宏观的投入,还是微观的布局上,都存在与经济建设脱节的情况,从而使电力无法畅通无阻地输送到所有存在电力需求的地方。总体说来,虽然电网建设取得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进程一览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进程一览 2012-3-21 13:58:27国际电力网 1997 国家电力公司成立 1997年国家电力公司正式挂牌成立,在政府序列中,仍保留电力部,形式上实现了政企分开。但新组建的国电公司既是企业经营者,又行使政府职能,实际上政企并未分开。 1998 “政企分开” 电力部撤消 1998年九届人大会议通过决议撤销电力部,将电力工业的政府职能划归国家经贸委。国家电力公司承接了原电力部下属的五大区域集团公司、七个省公司和华能、葛洲坝两个直属集团。 2002 国务院下发5号文件 2002年4月12日,国务院下发《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国发[2002]5号文件),被视为电力体制改革开端的标志。新方案的三个核心部分是:实施厂网分开,竞价上网;重组发电和电网企业;从纵横双向彻底拆分国家电力公司。 2002 五大电力集团成立 2002年12月,国家电力公司按“厂网分开”原则组建了两大电网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和四大电力辅业集团。五大发电集团为华能集团、华电集团、国电集团、中电投集团和大唐集团。 2003 电监会成立 2003年3月全国国家电监会成立,开始履行电力市场监管者的职责,实现“政监分开”。 2003 电价改革方案出台 2003年7月全国国务院出台了《电价改革方案》,确定电价改革的目标、原则及主要改革措施。 2004 标杆上网电价出台 2004年3月全国出台标杆上网电价政策,统一制定并颁布各省新投产机组上网电价。 2004 煤电价格联动机制出台 2004年12月全国国家发改委出台煤电价格联动机制措施。 2005 电力监管条例颁布

2005年2月全国《电力监管条例》颁布。主要内容包括:电力监管机构的设置,监管机构的职责,监管措施,监管机构及其工作人员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关的法律责任。 2005 新定价机制实施 2005年3月全国制定与《电价改革方案》相配套的《上网电价管理暂行办法》、《输配电价管理暂行办法》和《销售电价管理暂行办法》三个实施办法。标志着我国电价将实行新的定价机制。 2006 煤电二次联动 2006年6月全国第二次煤电联动,火力电企电价调整,各区域上调幅度不同,在1.5%-5%之间。 2007 19号文件颁布 国务院又于2007年颁布《关于“十一五”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07)19号〕,强调电改需根据5号文精神,责令各部委着力推进。 2008 7-8月电价两次上调 2008年7月和8月全国电价两次上调,上网电价平均涨4.14分,销售电价平均涨2.61分,缓解了煤价大幅上涨导致的电企亏损。 2009 电改首入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3月全国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继续深化电价改革。“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继续深化电价改革,逐步完善上网电价、输配电价和销售电价形成机制,适时理顺煤电价格关系。” 2009 电价执行报告发布 2009年9月14日全国电监会发布《2008年度电价执行情况监管报告》。我国电价政策执行情况良好,但政策执行中长期积累的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 2009 交易价格管理通知出台 2009年10月全国发改委、电监会、能源局三部门发布《关于规范电能交易价格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2011 中电建、中能建成立 2011年9月29日,两大电力辅业集团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与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挂牌成立,并与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签订了分离企业整体划转移交协议。历时近9年的电力行业主辅分离告一段落。

完全竞争市场(试题含答案)

第六章完全竞争市场(试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行业的长期供给曲线取决于() A、SA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B、SM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C、LA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D、LMC曲线最低点的轨迹。 2、在MR=MC的均衡产量上,企业() A、必然得到最大的利润; B、不可能亏损; C、必然获得最小的亏损; D、若有利润,则利润最大;若有亏损,则亏损最小。 3、如果在厂商的短期均衡产量上,AR小于SAC,但大于A VC,则厂商() A、亏损,立即停产; B、亏损,但继续生产; C、亏损,生产或不生产都可以; D、获得正常利润,继续生产。 4、在厂商的停止营业点上,应该有() A、AR=A VC; B、总亏损等于TFC; C、P=A VC ; D、以上说法都对。 5、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应该是() A、SMC曲线上超过停止营业点的部分; B、SMC曲线上超过收支相抵点的部分; C、SMC曲线上停止营业点和超过停止营业点以上的部分; D、SMC曲线上收支相抵点和超过收支相抵点以上的部分。 6、在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产量上必然有() A、MR=LMC≠SMC,其中MR=AR=P; B、MR=LMC=SMC≠LAC,其中MR=AR=P; C、MR=LMC=SMC=LAC≠SAC,其中MR=AR=P; D、MR=LMC=SMC=LAC=SAC,其中MR=AR=P。 7、当一个完全竞争行业实现长期均衡时,每个企业() A、都实现了正常利润; B、利润都为零;

C、行业中没有任何厂商再进出; D、以上说法都对。 8、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如果某行业的厂商的商品价格等于平均成本,那么() A、新的厂商要进入这个行业; B、原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C、既没有厂商进入也没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D、既有厂商进入也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9、假如某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从水平线变为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这说明() A、既有厂商进入也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B、完全竞争被不完全竞争所取代; C、新的厂商要进入这个行业; D、原有厂商退出这个行业。 10、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 A、P=AR; B、P=MR ; C、P=MC; D、P=AC 。 11、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价格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相切是() A、厂商在短期内要达到最大利润的充要条件; B、某行业的厂商数目不再变化的条件; C、厂商在长期内要达到最大利润的充要条件; D、厂商在长期内亏损最小的充要条件。 12、假定某完全竞争厂商在目前产量水平上的边际成本、平均成本和平均收益均等于1美元,则这家厂商() A、肯定只得到正常利润; B、肯定没得到最大利润; C、是否得到最大利润还不能确定; D、肯定得到最少利润。 13、在完全竞争的情况下,如果厂商把产量调整到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所对应的水平() A、他将取得最大利润; B、他没能获得最大利润; C、他是否获得最大利润仍无法确定; D、他一定亏损。 14、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已知某厂商的产量是500单位,总收益是500元,总成本是800元,总不变成本是200元,边际成本是1元,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他应该()

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1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状况 1882年,英籍商人等人招股筹银5万两,创办上海电气公司,安装1台16马力蒸汽发电机组,装设了15盏弧光灯。1882年7月26日下午7时,电厂开始发电,电能开始在中国应用,几乎与欧美同步,并略早于日本。 从1882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经历了艰难曲折、发展缓慢的67年,其间67年电力发展基本状况是一个十分落后的百孔千疮的破烂摊子,电厂凋零,设备残缺,电网瘫痪,运行维艰,技术水平相当落后,。 到1949年发电装机容量和发电量仅为185万千瓦和43亿千瓦时,分别居世界第21位和第25位,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 新中国成立后的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状况 1949年以后我国的电力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千瓦,发电量达到2566亿千瓦时,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 改革开放之后,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在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下,电力工业实行"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的方针,大大地调动了地方办电的积极性和责任,迅速地筹集资金,使电力建设飞速发展,在发展规模、建设速度和技术水平上不断刷新纪录、跨上新的台阶。 从1988年起连续11年每年新增投产大中型发电机组按全国统计口径达1,500万千瓦。各大区电网和省网随着电源的增长加强了网架建设,从1982到1999年底,中国新增33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372,837公里,新增变电容量732,690MVA,而1950至1981年30年期间新增输电线路为277,257公里,变电容量70360MVA。 改革开放以来到上世纪末,我国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分别为%、%。发电装机容量继1987年突破1亿千瓦后,到1995年超过了2亿千瓦,2000年达到了3亿千瓦。发电量在1995年超过了1万亿千瓦时,到2000年达到了万亿千瓦时。 进入新世纪,我国电力工业进入历史上的高速发展时期,投产大中型机组逐年上升,2004年5月随着三峡电站7#机组的投产,我国电源装机达到4亿千瓦,到2004年底发电装机总量达到亿千瓦,其中:水、火、核电分别达10830、32490、万千瓦。2004年发电量达到21870亿千瓦时。2000~2004年,5年净增发电装机容量14150万千瓦,2004年我国新增电力装机容量5100万千瓦,超过美国在1979年创造的年新增装机4100万千瓦的世界历史最高记录。预计今年新增装机容量约为6000万千瓦,年末装机容量将超过5亿千瓦。

国际经济学期末考试 名词解释 必备

特定要素:“流动要素”的对称,是指只能用于特定部门的生产而不能在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自由流动的生产要素。划分并不绝对。 H-O定理:表明资本充裕的国家在资本密集型商品上具有相对优势,劳动力充裕的国家在劳动力密集型商品上具有相对优势,一个国家在进行国际贸易时出口密集使用其相对充裕要素的商品,而进口密集使用其相对稀缺要素的商品。 斯托尔珀-塞缪尔森定理:在要素供给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若产品的相对价格上升,那么无论用哪种产品衡量,生产该产品所密集使用的要素的名义和实际收入都会提高,而其他要素的名义和实际收入会减少,反之亦然。 雷布津斯基定律:在商品价格既定条件下,若一种生产要素量增加,那么密集使用该要素的产品供给会增加,而其他产品的供给会减少。 要素价格均等化:赫克歇尔—俄林模型重要观点之一,是指各国的生产要素价格将因国际贸易而趋于相等。根据赫克歇尔—俄林定理,一国倾向于生产并出口充裕要素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稀缺要素密集型产品。但贸易的深入必然倒是不同生产要素充裕程度的变化,并引起其相对价格的相应变化。 里昂惕夫悖论:资本充裕的美国出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多于进口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多于出口的资本密集型产品,这是里昂惕夫运用投入—产出法对美国对外贸易商品进行计算得到的结论。这个结论严重违背了要素禀赋理论。 要素充裕度: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两个角度定义:1.价格定义法:假设A、B两国劳动价格分别以工资率wa和wb表示,资本价格分别以利息率ia和ib表示,若有wa/wb

则A国是劳动充裕国,B国是资本充裕国。2.数量定义法:假设A国的劳动对土地的相对供给高于B国,则A国是劳动充裕国,B国是土地充裕国。 要素密集度: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核心概念之一,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投入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偏向型增长:生产可能性边界在一个方向上扩张的幅度大于在另一方向上扩张的幅度的一种经济增长方式。原因:某生产部门技术进步、某中生产要素供给增加、国家利用资源效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偏向型增长的直接影响是导致偏向扩张的产品的世界相对供给增加。 福利恶化性增长:一国整体福利水平恶化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偏向型增长在严格假定下可能出现的一种极端情形。由于一国的出口偏向型增长可能导致该国贸易条件的恶化,因此,如果一种的经济增长方式表现为非常强的出口偏向型,那么贸易条件恶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就可能抵消生产能力提高所带来的正面效应,使得该国整体福利水平下降。假设条件过于极端,纯理论问题。梅茨勒悖论:在极端条件下,进口关税和出口补贴造成贸易条件强烈改变,反而使进口品国内价格下降的现象。是SS定理的例外。关税对进口竞争部门带来负的保护效应。 外部规模经济: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整个行业规模而非单个厂商规模的规模经济。只存在外部规模经济的行业一般由许多较小厂商构成,且处于完全竞争状态。 内部规模经济: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单个厂商的规模而不是其所在行业规模的规模经济。只存在内部规模经济的行业,大厂商比小厂商更具有成本优势,形成不完全竞争市场。

中国电力发展史

中国电力发展史 1.不悔归归~只恨太。梦匆匆 2.有些人归归了~永归无法在回到前从;有些人使遇到了~永归都无法在一起~归些都是一归刻骨归心的痛即! 3.每一人都有春~每一春都有一故事~每故事都有一归憾~每归憾都有的春美。个青个青个个个个它青 4.方茴归,"可能人归有点什归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归,"那归候我归不归归~归是多归归、多归重的字眼。我归只归喜归~就算喜归也是归归摸摸的。遥沉啊" 6.方茴归,"我归得之所以归相归不如归念~是因归相归只能归人在归归面前无奈地哀悼归痛~而归念却可以把已归注定的归言归成童归。" 中归力归展史国--新能源归归建归 ;一,核能归归 1985年中归始归建第一座核归站浙江秦山核归站~容量国——30万千瓦~归水堆型~自行归归、制造、施工~部分归归归口。1991年12月15日归归~并网1994年4月1日商归行~运1995年7月1日通归家归收。目前正归建二期工程二台归国国60万千瓦核归机归~和三期工程二台自加拿大引归的重水堆型70万千瓦核归机归。 广圳湾国两国装归深大归核归站~是中归建的第二座大型核归站~引归英、法归归~安二台90万千瓦归水堆型核归机归。1988年8月8日归注第一罐混凝土~1993年8月31日一机归平归归~号网1994年2月1日商归行~二机归于运号1994年5月6日商归行。目前在建的归目有,大归第二核归运湾 站-归澳核归站~安四台归水堆型装100万千瓦核归机归~江归归云港核归站~由俄归斯引归二台100万千瓦核归机归~归省归建归第三座核归站~江核归站~

安广划即阳装6台100万千瓦核归机归。目前中核归机容量归占全归归归机容量的国装国装0.76%~归归量归占归归归量的1.2%。;二,归力归归 中归力归源归归国2.53归千瓦~可归归量达1.6归千瓦。1998年末~全近国20归归归~机归容量归个装 22.36万千瓦。目前全最大~也是归洲最大的归归归是新疆坂城归力归归归~有国达装300、500、600千瓦归归机归共111台~归容量5.75万千瓦。蒙古归归归勒归归归~有内装42台600千瓦及10台550千瓦归归机归~归容量3.07万千瓦。浙江归海括归山归归归~有装33台600千瓦归归机归~归容量1.98万千瓦。目前中归归机容量归占可归归量的千分之一点四~有归归的归展前景。国装广;三,地归归归 中地归归源也富~且分布面甚。第一座地归归站建于归归归归归屋村于国很丰广广丰1970年建成~机归1."噢~居然有土归肉~归我一归," 2.老人归都笑了~自巨石上起身。而那些身材健如虎的成年人归是一归笑归~落着自己的孩子~着骨壮数拎棒归归也快步向自家中走去。与 3.石村不是大~男女老少加起能有三百多人~屋子都是巨石成的~归朴而自然。很来砌 1.不悔归归~只恨太。梦匆匆 2.有些人归归了~永归无法在回到前从;有些人使遇到了~永归都无法在一起~归些都是一归刻骨归心的痛即! 3.每一人都有春~每一春都有一故事~每故事都有一归憾~每归憾都有的春美。个青个青个个个个它青 4.方茴归,"可能人归有点什归事~是想忘也忘不了的。" 5.方茴归,"那归候我归不归归~归是多归归、多归重的字眼。我归只归喜归~就算喜归也是归归摸摸的。遥沉啊" 6.方茴归,"我归得之所以归相归不如归念~是因归相归只能归人在归归面前无奈地哀悼归痛~而归念却可以把已归注定的归言归成童归。"容量100千瓦。1971年至1975年在湖南省归归灰归归建成宁300千瓦地归归站。目前中最大的地国归归站是西藏羊八井地归归站~机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