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族学介绍

民族学介绍

民族学介绍
民族学介绍

专业介绍:民族学

谈起民族学,大家第一个想到的问题应该就是:民族学学什么?作为一个学习民族学的学生,从高考录取结果出来,一直到现在,我被亲戚朋友问到的最多的也是这个问题。而在与不了解民族学专业的人们聊天时,我发现大家的确对这个冷门专业的确存在一些理解的偏差。

Q1:民族学就是研究少数民族?

A:民族学的学习中的确包括中国的少数民族的知识,但如果说民族学只是研究少数民族,那实在是有些狭隘了。民族学作为社会科学的学科之一,在中国被分作一个单独的学科,但是在西方的学科分类中,是归为人类学分支下的“社会文化人类学”中,而社会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范围,即:人类各民族创造的文化,以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因此我们在本科阶段所学习的基础知识包括人类学和民族学。下面这张图简单粗暴地解释清楚了二者的关系:

Q2:民族学学些什么?

A:如果用最通俗的话来解释民族学学些什么,那么就是四个字:社会文化。这个社会文化是非常广义的,就像上面的回答中所提到的,人类各民族创造的文化,不论是如今仍然保留的,还是已经消亡的,都是我们学习的范围。

此外,学习民族学的主要实践方法就是田野调查,通俗点说就是下到乡村去了解风土人情。因此,比较有趣的是,当一些热门专业的学生假期不知道该找什么样的企业实习时,民族学的学生们已经坐上火车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了(笑)……

Q3:民族学的专业课都有哪些?

A:民族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许多专业课都是与社会科学挂钩的。也由于民族学研究的范围很广,牵扯历史、考古、社会研究等多个领域,因此我们要上的专业课也包含这些。

专业概念类的课程例如:社会学概论、考古学导论、民族学导论、语言学概论、民俗学概论等,这些课程将为大家界定专业的学科概念;

历史类课程例如:西方人类学史、中国民族史概论等,让大家更深层地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和流派,以及研究对象的发展历程;

还有一类学起来比较有趣,记载了许多民俗民风的民族志类课程,例如:中国民族志、世界民族志等,能够让大家了解到许多与我们的生活完全不同的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

Q4:民族学的考研方向?

A:如果本科阶段学习民族学,研究生阶段还是想要在此领域发展的话,那么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学科,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并且会有很强的学科优势。如果想要跨

专业考研的话,需要正视的问题是,不同的学校民族学培养方案不一样,有些民族学培养不需要学习高数,因此如果想要跨专业考研牵扯到理科类考试的话,可能就得自己多下功夫了。

Q5:民族学就业方向?

A:作为一门学术性较强又比较冷门的社会科学,民族学对口就业形势目前来看还是比较严峻的。但近年来社会科学的发展以及职业的多样化,也为民族学对口就业提供了较为广泛的选择空间。

我所听说的学长学姐一些不错的对口就业,有去到传媒企业做民族类宣传纪录片拍摄的,有去到NGO(非政府组织,例如红十字会、基金会等)为扶贫救助项目做调研的,还有进入政府机关做民族工作的……当然,脱离开专业限制,也会有做文案编辑、广播、教师,甚至还有自主创业……

学姐的闲扯:

作为一个对于社科类学科有兴趣的人,民族学的学习能够带给我更开阔的视野和更为包容的心态,这些对于我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因此我想对那些喜欢社科的学弟学妹们说,民族学真的物超所值。在我看来,民族学、人类学的广度在社科类学科中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关于学习民族学有什么用……学姐的老师们每次谈起这个话题都说得很玄乎以至于到现在都没能说清楚……不过在我看来,学习民族学能够清楚地看到人类文化发展的脉络,还可以去探寻过去与现今社会现象背后的本质(好像社会学也可以)。

不过虽然自卖自夸这么久,我还是想说,如果学弟学妹们对于社会科学不感兴趣,基本就可以把民族学排除在选择范围之外了。

然后……(吐槽开始了)民族学对口就业在学姐看来真的是可遇不可求啊……专业知识真的很多啊……要看的书真的很多啊……平时不好好学习,期末的时候一天一本书一周一学期是真实的写照啊……田野调查虽然好玩但是下村的条件也是真的艰苦啊……

爱民族学,你怕了么……

对于那些对社会科学有兴趣又担心就业压力不敢报的学弟学妹,我想说,与其大学四年学习一个自己不喜欢热门专业浑浑噩噩混四年,将来找一个不喜欢的工作,真的不如用这四年把自己喜欢的学科学好。也许到最后,那个可遇不可求的,就是你呢。

最后,民族学、人类学专业推荐院校: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等。

各大高校人类学民族学考研试题

中山大学1998年试题:科目:人类学概论专业:民族学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系谱分类法 2 民族共同语 3 游群(band) 4 参与观察 5 交表婚 6 双系继嗣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谈谈语言发展的原因? 2.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3.请评述你读过的一本人类学论著 三.问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 1.你为什么报考本专业的研究生,入学后的学习计划怎样? 2.试论宗教的社会功能? 1998年科目:中国民族学概论专业:民族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萨满 2 俚人 3 瑶老制 4 民族学 5 女书 6 姑爷种和丈人种 二.论述(共70分) 1.请分别说明人类六种生产类型的特点(15分) 2.试述中国民族的主要丧葬形式。(20分) 3.试论中国民族识别的原则和意义。(35分) 中山大学1999年试题:科目:中国民族学概论专业:人类学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图腾崇拜 2 蛋民 3 瑶老制 4 民族区域自治 5 凿齿 6 家长奴隶制 二.论述(共70分) 1.试论述小乘佛教(12分) 2.以汉民族的形成为例,评述民族的四个基本特征(23分) 3.试论述我国民族婚姻家庭的发展(30分) 1999年科目:人类学概论专业:人类学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 民族共同语 2 语义 3 文化区 4 毕摩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克罗式亲属称谓制。 2.简述文化人类学的参与观察法。 3.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4.怎么样理解劳动创造了语言? 三.论述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论述你对涵化的理解。 2.试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中山大学2000年试题:科目:中国民族学概论专业:人类学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6分) 1.田野调查方法 2 死文字 3 萨满教 4 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5 百越 6图腾崇拜二.问答题(共64分) 1.简述民族学研究婚姻家庭的意义(10分) 2.以中国民族志资料来说明古代农业从刀耕火种、锄耕到犁耕的发展。(20分)3.试述中国民族的干栏式建筑及其功能。(14分)

宋蜀华先生对中国民族学理论的探索_王庆仁

【收稿日期】2003-07-28 【作者简介】王庆仁(1948-),上海人,中央民族大学民族社会学研究院教授,主要从事民族学研究。 马丽娟(1963-),女(回族),云南大理人,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民族学研究。 【民族学研究】 宋蜀华先生对中国民族学理论的探索 王庆仁1 ,马丽娟 2 (1.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北京 100081;2.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昆明 650031) 摘 要:文章指出宋蜀华先生多年来坚持民族学中国化是理论探索的立足点,提出了用“纵横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中国民族的独到见解;在中国历史民族学的发展事业上做出了重要建树;并在生态人类学的研究领域表现了三个突出之处。中国民族学已开始进入自觉并走向成熟的第三阶段,即民族学理论与方法的创新阶段。 关键词:理论探索;中国化;纵横结合;历史民族学;生态人类学 【中图分类号】C9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913(2003)05-0057-06 中国民族学如果从1928年3月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成立并设立了民族学组开始的话,至20世纪末已有70多年历史。在这段历程中,经过 几代民族学工作者的艰苦奋斗,中国民族学已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果,然而,尽管这些成果中有些十分令世人瞩目,但最大的缺憾是尚未产生在国际学术界具有较大影响的理论。许多有识之士早已敏锐地察觉到这一问题,资深的民族学家宋蜀华先生便是其中极为突出的一位。 宋蜀华先生在回顾中国民族学发展状况时认为,我国民族学初创时期民族学工作者的主要工作是引进西方民族学,并进一步指出:“西方民族学各学派传入我国的主要途径,一是`五四'以后一批青年学者如蔡元培、潘光旦、吴文藻、吴泽霖、黄文山、 杨、李济、凌纯声、卫惠林、杨成志等学成归国后,利用所在的大学和学术机关,宣传介绍西方民族学。二是各种主要著作的译述出版,如摩尔根的《古代社会》、罗维的《初民社会》。这些书的出版使民族学知识走出了校园和学术机关,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得到传播。民族学各流派先后传入我国者,计有进化学派、德奥民族学派即传播学派、美国批评学派即历史特殊论学派、法国民族学派和英国功能学派等。”接着又说:“由于理论倾向和研究取向有所不同,总的说来,形成两种不同的传统。一种是早年留学欧美的学者及其一些学生,受欧美较早学派的影响,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国少数民族,多研究其传统文化,偏重于民族志的描述; 这些大学和学术机构多在我国南方。另一种则以燕京大学为主形成的研究传统,理论上偏重于较晚传入的功能学派,研究上重视实际应用,研究对象则 多为汉族农村,也有从事少数民族研究的。”[1]也就是说,作为学科意义的民族学研究自从在中国诞生以来,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国民族学研究的重点主要是引进西方民族学理论与方法并用其中某些理论与方法进行中国的民族研究,还没有把创立中国自己的民族学理论提上议事日程。 新中国建立以后,在全面学苏联的政策影响下,中国民族学界请来了苏联专家,苏联专家们把苏联民族学的理论和方法全面搬到了中国,而此时西方民族学则遭到了全面的批判,不仅被全盘否定,而且也基本中断了联系。中国的民族学工作者们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进行民族学的实地调查和理论研究工作,受到了苏联民族学的深刻影响。但是,苏联民族学中国化的过程也好景不长。1957年的“反右”使不少有才华的民族学家受到了沉重打击,随后的中苏关系恶化和接踵而来的“文化大革命”,不仅中断了苏联民族学中国化的过程,而且整个民族学研究也都终止了。显然,在这个时期,中国民族学的理论建设也就无从谈起了。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族学得以恢复,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对民族学产生了强大的推动力,中国民族学开始进入迅速发展时期。不仅中国少数民族的政治、经济、历史、家庭、婚姻、宗教、科技、艺术等得到了大量的研究,而且世界民族研究也有 — 57—2003年9月 第20卷第5期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Yunnan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Vol .20,No .5Sept .2003

民族学专业

民族学专业 专业简介 学科:历史学 门类:历史学类 专业名称:民族学专业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民族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中国民族和族群、中国社会与文化基本情况;掌握民族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受到体质人类学、语言学及考古学等方面的基本训练,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社会团体和各类企事业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信息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民族学基本知识,有进一步培养潜能的民族学专门人才,以及能在国家机关、文教事业、新闻出版、社会团体和各类企事业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民族学的基本理论,了解中国民族和族群、中国社会与文化的基本情况;掌握民族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受到体质人类学、语言学及考古学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民族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对有关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掌握基本的民族学调查方法与分析方法,以及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从事民族学研究的初步能力; ◆熟悉我国有关少数民族、社会文化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了解国内外民族学界最重要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向;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抽样调查的基本方法和手段。 主干学科:历史学、社会学。 主要课程:人类学、民族学导论、文化人类学、民族学、人类学史、生态人类学、民族学调查方法、中国民族概论、世界民族概论、民族考古学、民族经济学、族群与家族、宗教文化、民俗学、社会学、中国文化史、世界文化史等。 实践教学:包括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论文写作等,一般安排10周左右。 修业年限:4年。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学位。 相近专业:历史学、社会学。 原专业名:民族学、民族史、藏学、人类学、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就业数据 本专业2005年没有本科毕业生 表1民族学专业地区流向百分比(%)

中国民族学史复习资料1

鸟居龙藏,生于1870年卒于1953年,日本民族学家、人类学家与考古学家。她就是最早对中国少数民族进行调查研究的日本学者。生于日本德岛县,卒于东京。鸟居龙藏在学术上的成就,表现于将考古学与人类学相结合;除了在日本国内从事考古工作外,还在西伯利亚东部、千岛群岛、库页岛、朝鲜及中国的内蒙古、东北、云贵、台湾等地进行调查发掘,研究东亚各民族、特别就是少数民族的古代历史与文化,晚年致力于中国辽代文化的研究。她非常重视实地调查,在1895年以后的50余年间,曾到东西伯利亚、库页岛、千岛、朝鲜,以及中国的东北、西南与台湾、内蒙古等地进行考察,对当地各民族的历史、体质、语言、宗教、习俗作了详细记录,写出多种调查报告与专著。她在1896—1899年先后4 次对台湾高山族进行调查,很多研究成果发表在《人类学杂志》上。鸟居龙藏坚持历史与实际相结合的观点,重视通过考察古迹文物,广泛钻研中、日古文献,参阅英、法、德文有关资料并对风俗、习惯、语言、宗教等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对民族文化进行纵横分析。学术界认为她就是日本对东亚民族的历史、文化、民俗进行调查研究的创始人,为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开拓了道路。她对中国民族所作的调查研究及所写出的调查报告,深为中国学术界所重视。她历任东京大学副教授、国学院大学教授、上智大学教授。《史前期的日本》《千岛阿伊努人》《苗族调查报告》《东北亚人类学人种学问题》 费孝通出生于江苏吴江。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她被誉为中国社会学与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费孝通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的指导下完成题为《江村经济》的博士论文,该书成为欧洲一些学院人类学学生的必读参考书,费孝通也因此在1981年获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授予的人类学界的最高奖──赫胥黎奖。代表作品《江村经济》《乡土中国》《中国生育制度》 林耀华(1910年3月27日—2000年11月27日),福建古田人,著名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与民族教育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1935年在北平燕京大学获硕士学位。194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以文学体裁撰写的《金翼》一书(伦敦,英文版)成功地表现了中国南方汉族农村宗族与家族生活的传统及其变迁。1941年回国后,深入凉山地区,对凉山彝族社会结构与诸文化现象作了缜密的考察,写出《凉山彝家》一书。后来林先生又多次重访凉山,写下了很多相关的文章如《三上凉山》等,树立了回访研究的典范。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 1908年11月28日-2009年11月1日)法国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哲学家,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结构主义人类学创始人,法国结构主义人文学术思潮的主要创始人,与马凌诺斯基并称为结构功能主义之父。她所建构的结构主义与神话学不但深深影响人类学,对社会学、

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30401 授法学硕士学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德、智、体全面发展,道德品质优良,勤于思考,治学严谨,具备系统而扎实的民族学学科理论,并在该专业领域有较深入研究的高层次人才。通过三年学习,掌握民族学学科的一般理论和实践基础;熟悉我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国内外民族学理论前沿;掌握民族学田野调查方法,能够运用民族学及其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从事高等院校和科研部门的专业教学与研究工作、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社会团体的管理、社会服务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 1.民族学理论与方法 2.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3.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三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课程分为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实践环节和补修课程。学位课程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非学位课程为选修课。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至少修满38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6学分(公共基础课9学分,专业基础课9学分,专业必修课不少于4门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5门10学分,社会实践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补修课程是为同等学历考生和跨专业考生设立,不记入毕业学分,但必须根据导师的要求选修民族学或相近专业本科基础课程,并记入结业成绩。 五、中期考核 学生入学后第三学期进行中期分流考核。考核按照《湖北民族学院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暂行规定》要求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业务能力、学术水平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进入学位论文工作阶段;未通过考核者,将按《湖北民族学院硕士研究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处理。 六、学位论文 1.硕士研究生在论文撰写开始前要进行中文及外文文献资料阅读(不少于20篇)和综

中国民族学史复习资料(1)

鸟居龙藏,生于1870年卒于1953年,日本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他是最早对中国少数民族进行调查研究的日本学者。生于日本德岛县,卒于东京。鸟居龙藏在学术上的成就,表现于将考古学与人类学相结合;除了在日本国从事考古工作外,还在西伯利亚东部、千岛群岛、库页岛、朝鲜及中国的、东北、云贵、等地进行调查发掘,研究东亚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的古代历史和文化,晚年致力于中国辽代文化的研究。他非常重视实地调查,在1895年以后的50 余年间,曾到东西伯利亚、库页岛、千岛、朝鲜,以及中国的东北、西南和、等地进行考察,对当地各民族的历史、体质、语言、、习俗作了详细记录,写出多种调查报告和专著。他在1896—1899年先后4次对高山族进行调查,很多研究成果发表在《人类学杂志》上。鸟居龙藏坚持历史与实际相结合的观点,重视通过考察古迹文物,广泛钻研中、日古文献,参阅英、法、德文有关资料并对风俗、习惯、语言、等进行全面调查研究,对民族文化进行纵横分析。学术界认为他是日本对东亚民族的历史、文化、民俗进行调查研究的创始人,为民族学、人类学、考古学开拓了道路。他对中国民族所作的调查研究及所写出的调查报告,深为中国学术界所重视。他历任东京大学副教授、国学院大学教授、上智大学教授。《史前期的日本》《千岛阿伊努人》《苗族调查报告》《东北亚人类学人种学问题》 费孝通出生于吴江。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第七、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他被誉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费孝通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的指导下完成题为《江村经济》的博士论文,该书成为欧洲一些学院人类学学生的必读参考书,费孝通也因此在1981年获得英国皇家人类学会授予的人类学界的最高奖──赫胥黎奖。代表作品《江村经济》《乡土中国》《中国生育制度》 林耀华(1910年3月27日—2000年11月27日),古田人,著名的民族学家、人类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和民族教育家。中央民族大学博士生导师、终身教授。1935年在北平燕京大学获硕士学位。1940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以文学体裁撰写的《金翼》一书(伦敦,英文版)成功地表现了中国南方汉族农村宗族与家族生活的传统及其变迁。1941年回国后,深入凉山地区,对凉山彝族社会结构与诸文化现象作了缜密的考察,写出《凉山彝家》一书。后来林先生又多次重访凉山,写下了很多相关的文章如《三上凉山》等,树立了回访研究的典。 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évi-Strauss 1908年11月28日-2009年11月1日)法国著名的社会人类学家、哲学家,法兰西科学院院士,结构主义人类学创始人,法国结构主义人文学术思潮的主要创始人,与马凌诺斯基并称为结构功能主义之父。他所建构的结构主义与神话学不但深深影响人类学,对社

民族学专业

民族学专业 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30401) 一、培养目标 民族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民族学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祖国,遵纪守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2.掌握民族学科的基本理论、最新成果、发展方向和研究方法;在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上,站在本学科的前沿,重视中外民族发展的比较;培养从事本学科的研究能力以及相关领域的管理和行政工作能力;至少掌握一门外语;撰写学位论文。 3.能胜任高等院校、民族研究机构、教育机构、政府机关、文化等部门的教学、研究、决策、管理、咨询工作。 二、研究方向 南方民族语言:该方向主要发挥广东的语言地理优势,针对我国汉藏语系语言研究的弱项壮侗语族语言开展研究。南方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一直是民族学院的传统学科,在广东具有独一无二的学科优势,近年来发表了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成果,目前正承担着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标语调查及其与粤语的关系研究》、《新发现濒危语言“来语”研究》及有部级项目6项。 民族历史文化:本方向致力于华南民族历史文化的研究,以华南地区民族历史文化为对象,开展对华南少数民族及华南汉族民系的历史文化及其相互关系的研究。近年来,我校在基于对华南区域诸民族文化层积的梳理,进而关注现代化进程中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实现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系列成果。 民族社会与经济:该方向从民族地区民族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入手,以华南民族地区为研究区,开展对少数民族经济、非经济因素以及相互关系的研究,建设和完善民族经济学的学科理论框架,指导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该方向还借助泛珠三角区域

民大民族学人类学2001-2009年试题人类学理论

民大民族学人类学2001年试题人类学理论 01年 人类学理论 简答: 1简述莫斯的交换理论 2.简述结构主义人类学产生的政治背景和学术背景 论述: 1试述功能学派的理论要点、并分析功能学派主要代表人物马林诺斯基和布朗学术观点的异同。2试述米德萨摩亚研究的主要理论贡献及有关问题的争论。 3.试总结前人有关人类学中国化或本土化的主要观点,并提出你的看法。 人类学概论 名词解释和简单填空 1.整体论 2. 文化相对主义 3. 意义(meanings ) 4. 濡化 5. 人类学包括-- 分支A._B._C._D._ 6. 写出家庭术语的下分类别(3 种为限)A._B._C._ 简答 1.解说人类学如何研究文化的变迁(原因、过程、结果) 2.人类学宗教研究涉及宗教的起源、宗教的仪式及其功能的象征理论等,试说明之。 3.举出1940 年代几位中国著名人类学家出版的田野工作代表作(3 本为限),并说明每本书主要依据的理论和作品大意。 04年 人类学概论 一填空 1 弗思(RaymondFirth)是____国人类学家,他六十多年前发表的______,1944年由中国学者____先生翻译成中文.

2 _____是美国人类学奠基人之一,他的_____论述了人类学的品格及在现实生活中意义. 3 在英国,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人是_____和______.,这一学派通常被称为_____ 4 ____是美国著名的女人类学家,其代表作_____叙述了文化的不同选择之路,明确了人类学的目的是在于理解他 人文化. 二名词解释 <西太平洋航海者> 亲属称谓核心家庭成丁礼"船货运动"摩尔根 语言的谱系分类图腾信仰 三简答题 1 什么是古典进化论? 2 功能学派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3 什么是生态人类学? 4 马林诺夫斯基对人类学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四论述题 人类学包括哪些分支,其内容如何?你认为研究人类学对现代社会有什么意义? 人类学理论与方法 一名词解释 <原始文化> 莫斯(marcel Mauss)许琅(火字旁的)光多线进化论<文化的解释> 二简答题 1传播学派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他们各自提出了什么主要理论? 2人类学实地调查(田野工作)有哪些鲜明的特点? 三论述题 1 试论摩尔根对文化人类学的贡献和理论缺陷. 2 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得克里夫-布朗有哪些共同点哪些不同点? 3 试总结前人有关人类学中国化或本土化的主要观点? 05年试题

民族学流派

民族学流派

————————————————————————————————作者: ————————————————————————————————日期:

一、进化论学派 产生时间:与人类学同时诞生, 开创了对文化的科学研究 产生基础:18世纪孟德斯鸠等的启蒙思想;19世纪自然科学的进步——《物种起源》为标志的生物进化学说;18及19世纪的社会进化观 主要观点:认为人类同源,本质一致,有共同心理,因此产生同样的文化,社会发展有共同的途径,由低级向高级进化。 代表人物及著作:摩尔根(L.Morgen):《古代社会》——社会进化泰勒(E.B.Tylor):《原始文化》——文化进化 斯宾塞(H.spencer):《社会学原理》;1852年就提出社会进化论思想,早达尔文7年 巴斯蒂安:《历史上的人类》;文化、社会的时间序列;文化的纵向发展。

二、播化学派 产生时间:19S末至20C初形成于德国 基本理论:与“进化论”(evolutionism)对立的“传播论”(diffu sionism)——地理学家F.拉策尔“人类地理学派”观点影响。 创始人:R.F.格雷布纳 主要观点 文化圈学说:传播学派否定各民族人民的文化创造性,将民族文化的进步、发展与各族人民的创造性劳动割裂开来,把文化现象看成是独立自在的东西,认为每一种文化现象(物质文化、社会制度和宗教观念等)都是在某个地方一次产生的。一旦产生出来,便开始向外“传播”。各个文化现象传播到某个民族中间以后,便在那里机械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定的“文化圈”(Kulturkreise)。——德奥 泛埃及主义:史密斯(Smith.William);佩里 认为文明中心只有一个:尼罗河流域 代表人物及著作:格雷布纳:《大洋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层》(1905); 《民族学方法论》(1911);《民族学与历史》(1911);《民族学》(1923) 安克曼:《非洲的文化圈和文化层》(1905), 施密特:《近代民族学及其起源、性质和目的》(1906);《南美的文化圈和文化层》(1913);《民族和文化》(1924);《民族学方法》(19

民族学专业考试试题word精品

25 [只看该作者] 北大05年人类学理论试题: 名词解释(8*5=40): 1. 格尔兹 2. 文化霸权 3. 差序格局 4. 进化论 5. 历史具体主义 二.简答题(15*4=60): 1 ?英国功能学人类学与以前人类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 简述布朗的单系血统。 3. 试述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年》大家庭与小孩子的关系 4. 简述马林诺夫斯基和布朗有关“功能”的不同解释。 三.论述题(25*2=50): 1. 试述20世纪中国人类学史的基本演变线索。 2. 试论礼物在社会建构中的作用。 人类学方法试题: 一.名词解释(8*5=40): 1. 地方性知识 2. 跨文化比较 3. 文本 4. 民族语言学 5. 参与观察 二.简答题(15*4=60): 1. 试述人类学进化论的方法论。 2. 试述历史材料在民族学中的价值。 3 .说明海外民族志和家乡民族志在知识论上各有什么优点? 4.简述主位方法的基本含义。 四.论述题(25*2=50): 1. Ethnography可以称为“田野志”吗?为什么? 2. 试述民族志方法应用于中国研究时遇到的问题? 04年试题理论

名词解释10 *4

社区后殖民主义结构人类学库拉圈二简述15*4 《忧郁的热带》中作者所宣称的人类学立场?简述《江村经济》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人类区域关系档案的内容 哈里斯的文化唯物论的内容 三论述25*2 努尔人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的立论是什么?作者又是怎样证明的? 方法 一名词解释10 *4 年龄组制度人类学的整体观局内人观点家乡民族志 二简述15*4 解释人类学的方法论特点民族中心主义持续存在的根源是什么试用人类学亲属符号表示联合家庭和多偶制家庭后现代人类学的基本特征 三论述25*2 跨文化研究在人类学中的地位如何 现代民族志的缺失何在 03 年试题 理论 一: 概念解释 1. 涂尔干 2.费孝通 3.格尔茨 4.传统 5.社会结构 6.象征人类学 二: 简述题

(整理)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生考试历年试题.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人类学研究生考试历年试题 06年试题! 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321人类学概论(人类学基础知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英国人类学家__________是古典进化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在__________中提出了著名的文化定义. 2.__________是美国现代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__________论述了人类学的品格及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 3.在北美,人类学包括了四个分支,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__________是美国著名的女人类学家,其代表作__________叙述了文化的不同选择之路,明确了人类学的目的在于理解他人的文化.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40分) 1.<<缅甸高地的政治制度>>; 2.婚姻; 3.种族; 4.马林诺斯基; 5.<<金翼>>; 6.物质文化; 7.音位; 8.文化模式.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60分) 1.按照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不同理解,我们可大致将宗教信仰划分为几种类型? 2.弗里的里希.拉策尔对文化人类学的主要贡献有哪些? 3.解释人类学的理论渊源有哪几方面? 4.体质人类学由几个方面构成? 四.论述题(40分) 什么是应用人类学?在我国可以开展哪些方面的应用人类学研究,前景如何? 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博士生入学考试专业课试题 专业:文化人类学理论与方法导师:王建民 205 人类学通论 一、解词(25分) 跨文化比较米德核心家庭《江村经济》族群 二、简答题(45分) 1、何为体质人类学,有哪些分支,对人类学的研究有何意义? 2、何为生态人类学? 3、中国民族学研究有哪些特点? 三、论述题(30分)

人类学民族学经典书目

书目 1.雷蒙德·弗思:《人文类型》,华夏出版社,200 2.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C912.4/5063-1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2.[英]马凌诺夫斯基著; 费孝通译:《文化论》,华夏出版社,2002.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C912.4/7133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3.克利福德·格尔兹著,纳日碧力戈等译:《文化的解释》中文版,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参考: 瞿明安主编,《现代民族学》(下卷:第一册,第47章文化解释论),云南人民出版社,2009) 4.马林诺夫斯基《西太平洋的航海者》(1922)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K891/7133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5.费孝通著:《江村经济》,北京:三联出版社/1985.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C915.2/5843-1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6.马歇尔·萨林斯著,张宏明译《土著如何思考——以库克船长为例》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7.露丝·本尼迪克特著,黄道琳译《菊与刀》,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 综合阅览室 K313.03/5273-1 归 还参考外借资料 8.[英]埃文思-普里查德著褚建芳阎书昌赵旭东译《努尔人:对尼罗河畔……》华夏出版社2002. 9.[英] 贝特森《纳文——围绕一个新几内亚部落的一项仪式展开的民族志实验》(1936) 10.[美] 拉比诺《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1977)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Q98/5023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11.乔治·E·马尔库斯米开尔·M·J·费彻尔/著王铭铭蓝达居/译:《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1998. C912.4/7120 12.[美] 克利福德,[美]马库斯编《写文化》,商务印书馆,2006.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K18/4223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13.恩格斯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10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A124/8405-1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14.特纳《仪式过程:结构与反结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B933/2521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15.林耀华著,庄孔韶,林余成译:《金翼:中国家族制度的社会学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89.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I246.5/4992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16.[美]保罗·康纳顿.《社会如何记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上海图书馆综合阅览室 C912/0225 归还参考外借资料 17.王铭铭著:《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7年6月上海图书馆综合 1

民族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范文:积跬步以至千里

民族学专业职业生涯规划范文:积跬步以至千里 一、前言 每个人从小都有一个梦,梦想自己以后的职业与幸福的生活,现在,上了大学的我们是否还依稀记得儿时的梦想,还在为此努力拼搏吗这学期上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我重新寻回了最初的梦想,同时将它上升为理论高度,关心我明确了今后的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职业生涯规划关于每个人来讲差不多上至关重要的,只有对自己的职业以后有清晰的构想,才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寻到人一辈子追求,并为之奋斗终身。 二、自我分析 我生活在一个家教比较严格的家庭,父母对我的管教尽管严厉但却也民主,总会给我发言的机会,因此一直以来我差不多上个比较有办法的人,同时拥有强烈的正义感。从小父母注重培养我的各方面兴趣爱好,致使我兴趣爱好广泛,但欠缺的是持久程度不够。喜爱较新奇刺激的事物,对循规蹈矩或者模式化的事物缺乏兴趣。我的性格外向活泼,但在遇到陌生人时会有拘束感,通过大学一年的磨练,我的人际交往能力差不多得到非常大提高,沟通能力大大增强,这讲明在性格方面我仍能够得到有效磨练。 尽管是文科生,然而我的思维方式偏理性,善于有条理的分析推断,喜爱用长远眼光看咨询题,有时容易忽略眼前的事物。具有天生的领导才能,具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 三、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分析 民族学就业面窄,大致有以下几个就业出路: 1、大学教师。就所学专业民族学来讲,中小学没有对口的教师职位,只有到民族院校任教。据目前形式来看,大学教师要求具有硕士以上学历,而民族学专业的高学历人才数量较少,从事民族学教学研究的人才更少,因此竞争小。适合于热爱从事教学工作的人。 2、考公务员。国家公务员招收的民族学专业的人才专门少,例现在年北京市只有西城区民族事务与宗教局招收一名民族学专业学生。大多数民族学专业学生考公务员时,只能选择没有具体专业要求的文科类,而此类公务员竞争异常激烈,民族学专业学生没有优势可言。 3、研究人员。民族学专业的高学历人才能够在中科院或社科院等研究机构从事我国民族的调查研究的。适合于热爱从事研究工作的高学历人才。 民族学近年来就业前景并不广阔,本科生从事的工作几乎都与本专业不对口,在北京的私人企业工作的薪水只有2000元左右,能牵强维持生活。民族学侧重与人的交际和沟通能力,因此能够朝人力资源、销售等方面进展。拥有民族学本科学历的人才供过于求,然而拥有高学历的民族学人才属于稀缺资源,就业前景相对广阔。 四、职业分析 1、个人的职业选项:总裁助理、人力资源治理方面、公务员。

民族学专业课程设置

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研究生课程班 课程设置、阅读书目与考核要求 课程一:民族学通论 任课教师:龚志祥(E-mail: enshilg@https://www.doczj.com/doc/f37638544.html,) 一、阅读书目 1、《民族学通论》,林耀华主编,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2、《民族学理论与方法》,宋蜀华著,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3、《民族与民族主义》,厄内斯特.盖尔纳,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 4、《民俗学概论》,钟敬文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 5、《社会学概论新修》,郑杭生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二、考核题目与要求 题目:(任选一题) 1、风俗习惯的特点、分类及其变迁的因素分析。 2、关于《民族学通论》或《民族学理论与方法》的读书报告。 考核要求:认真阅读相关书目,卷面字数不得少于4000字。 课程二:中国民族志 任课教师:哈正利(E-mail: hazhengli@https://www.doczj.com/doc/f37638544.html,) 一、阅读书目 1、马寅主编:《中国少数民族常识》,中国青年出版社,1984。 2、杨圣敏:《中国民族志》,中央民大出版社,2003。 3、郝时远:《中国民族发展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国家民委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编辑委员会《中国少数民族》编写组:《中国少数民族》,人民出版社,1981。 5、宋蜀华、陈克进主编:《中国民族概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 二、考核题目与要求 题目:(任选一题) 1、试论中国历史上各民族经济关系的发展及其影响。 2、任一阅读书目的读书报告。 考核要求:认真阅读相关书目,卷面字数不得少于4000字。 课程三:文化人类学 任课教师:哈正利(E-mail: hazhengli@https://www.doczj.com/doc/f37638544.html,) 一、阅读书目 1、林惠祥:《文化人类学》,商务印书馆,2000。 2、黄淑娉:《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研究》,广东高教出版社,2004。

民族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

民族学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 https://www.doczj.com/doc/f37638544.html, 2003年08月26日08:57 光明日报 田晓岫 中国现代民族学是从西方引进民族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而形成的一门学科。近现代以来,引进西方民族学理论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出国留学,如蔡元培、潘光旦、杨成志、吴文藻、杨 、凌纯声、林耀华、费孝通、宋蜀华等著名学者,远涉重洋,学成回国,著述讲学,传播西方民族学理论方法。第二条是翻译西方民族学著作,以林纾、魏 易从英译本翻译德国学者哈伯兰著的《民种学》(1903年)为最早。其他西方民族学各重要学派代表人物的主要著作均有中译本。其中,李鹰扬(杨贤江)译恩格斯著《家族私有财产及国家之起源》(1929年),杨东 译摩尔根著《古代社会》(1935年)等在思想界影响最大。 民族学中国化的内涵有四:一是研究对象中国化;二是研究方法中国化;三是理论体系中国化;四是应用研究中国化。用西方民族学理论方法对中国各族的居民点进行调查研究,是学者们实践民族学中国化的第一步。从1928年杨成志只身一人进入大凉山调查彝族,以及同时期蔡元培在中央研究院创设民族学组,先后派出研究人员分赴广西、东北、浙江、湘西、云南、海南岛等地调查少数民族算起,一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政府组织包括民族学家在内的“中央访问团”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访问;之后又进行民族识别,再后又组织各方面学者对全国十六个省区的少数民族进行实地社会历史调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又广泛开展了若干补充调查;与此同时,在台湾的民族学家也对高山族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实地调查和研究。之后,编写出版了55个少数民族的《简史》、《简志》丛书。这些调查研究主要属于民族学中国化的第一步范畴。 在新中国的民族学调查中,除了使用西方民族学规范的田野调查法,拟定调查提纲,记录直接观察和访问调查的结果之外,还创设了点面结合的调查方法,分工协作、小组讨论与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专业硕士生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前身可追溯到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1952年在全国高等院校调整的基础上集中了原燕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的部分社会学、人类学、民族史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建立了研究部。这是建国后创建最早的民族学科教学与研究中心,也是当时中国顶尖的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民族史学家和人类学家最密集的地方。此后参与了民族识别工作、参与了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编辑出版了《民族问题译丛》及《中国民族问题研究集刊》。此后,由于国内政治形势的影响,民族学曾一度处于停顿状态。1977年后,民族学专业开始恢复,并于1978年在当时的民族研究所招收了第一届硕士研究生。1981年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中央民族学院列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民族学专业获得了硕士学位授予权,1983年获得了博士学位授予权,1984年被国家教委批准认定为重点学科,1995年经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批准设立了民族学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获得了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 民族学通过研究文化认识人类的本性和各民族特点,提高人的文化自觉意识,促进国内外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推动平等团结和可持续发展,对中国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华民族在世界上和平崛起具有非常重大的作用。民族学是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其系统而又深入的文化理论和对国内外丰富民族文化资源的掌握,在当今文化产业创意研究领域,具有独特的优势。民族学理论与方法、民族学与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文化、民族学与中国少数民族现代化问题的研究与教学,是本学科研究的重点,也是其主要特色。本专业在学科理论与方法研究、文化产业创意研究、国内外民族研究、东西方文化比较和海外华人研究、宗教文化研究等方面有较深厚的学科基础。 二、培养目标 政治目标: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尊师重道,遵纪守法,求真务实,积极为和谐社会建设,特别是为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发展服务。 专业学习要求:学习勤奋,治学严谨,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熟悉本学科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能力。贯彻参与式研究型教学方法,通过3年的学习,掌握民族学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并在某专业领域内有深入研究。除课堂教学外,要求研究生积极参加各类第二课堂和实践教学,关注学术发展动态。具备五个能力:博雅的文字语言表达能力、实地收集资料能力、独立分析资料能力、自我进修能力及翻译和使用外语资料的能力。如期完成各门功课学习,达到规定课程学分,按时完成导师和导师组布置的作业和其他任务。在学位论文写作之前,通过开题报告会审查,广泛搜集资料,深入田野调查,保证学位论文质量和资料与见解的创新性。 就业目标:胜任民族文化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胜任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 三、授予学位:法学硕士 四、研究方向 1.民族学理论方法 2.文化产业创意研究 3.中国民族社会文化研究 4.宗教文化研究 5.中外文化比较与海外华人研究 五、学制与学分 标准学制为三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期间,应至少修满36学分,其中:必修课不少于25学分(公共必修课7学分、学位核心课程不少于1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10学分、实践调查1学分。 六、培养方式 多数课程采用研讨班形式进行教学。即由主讲教师讲解一部分课程基本内容,然后提供

民族学专业培养计划

民族学专业(文博方向)四年制本科培养计划 一、培养目标 面向社会、面向西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具备系统的民族学理论与现代管理科学知识,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文教事业、新闻出版、科研机构以及其他社会团体从事管理、教学、科研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宗教观、文化观;有全心全意为西藏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的志向和责任感;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基本的科学人文素养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2.掌握民族学的基本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民族学调查方法与分析方法;了解国内外民族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状况;熟悉我国的民族方针、政策和法规;能够初步运用民族学与管理科学的研究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英语、藏语、计算机应用达到学院规定要求。 3.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卫生习惯,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 三、学制、学位、总学时、总学分 学制:四年 学位:历史学学士学位 总学时:2413学时 总学分:145学分 四、相近专业:民族学 五、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民族学 主要课程:民族理论与政策、中国民族概论、文化人类学、社会学概论、民族学概论、博物馆学、考古学概论、民族学调查方法 六、实践教学环节 1.毕业实习 目的:根据本专业教学总目标,培养学生面向社会独立工作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向能力的转化,为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工作打好基础。

时间:10周。安排在第6学期。 地点:视实习经费情况集中或分散安排。 考核:学生根据具体实习内容填写“毕业生实习考核表”,写出实习总结并参考实习单位鉴定、反馈意见作为毕业实习考核成绩。 2.军事训练2周,安排在第1学期。 3.毕业论文7周,安排在第8学期。 七、教学时间分配表(附表一) 八、各类课程设置比例(附表二) 九、专业培养计划进程表(附表三) 十、主要课程简介 民族理论与政策:本课程系统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和党的民族政策,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无产阶级的民族观,了解党的民族政策,正确认识和处理我国在革命和建设中的民族问题.民族关系等问题,做好民族工作,从而自觉地维护祖国的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为加速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贡献力量。 中国民族概论:本课程从我国民族及其文化的实际情况出发,以动态的历史发展的观点,应用纵横研究相结合的办法,阐述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的宏观认识,为从事民族文化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文化人类学:本课程阐述文化差异和正确看待把握文化差异的原则和方法,了解西方人类学主要流派及其观点和方法论。使学生认识理解掌握对待文化的正确视角,提高在文化管理工作中的理论功底和实际运用能力。 社会学概论:本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十分广泛的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在社会中的各种社会生活、社会交往、社会工作、社会结构、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使人们更清楚地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中各种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形成对社会整体的认知的一门学科。通过社会学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加熟练的将所学地社会保障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社会中去。本课程由浅入深,既有一定的理论介绍,又有大量的实例解释,通俗易懂,紧密结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期间的特点,突出了启发性和应用性。 民族学概论:本课程力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原则为指导,主要运用国内各民族的资料,以及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最新研究成果,阐述了民族学产生、民族学的基本原理及其研究对象、内容和方法,力图通过这门课程的教授,使学生基本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 研究会通讯第3期 2011年3月1日 (首届中国民族节庆产业发展与传播峰会·专刊) ※※※※※※※※※※※※※※※※※※※※※※※※※※※※※ 卷首语:扬帆正当时............................. 冯正国错误!未定义书签。 民族节庆是民族文化的活性载体...... 周明甫错误!未定义书签。 学术立本关切现实科学传播................ 张刚错误!未定义书签。 当前我国节庆活动发展的形势及对策.................................... 王重农5 中国民族节庆活动的可持续发展........... 乔然错误!未定义书签。 办好重大节庆活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赵东鸣错误!未定义书签。城市节日与城市文化空间的营造............................................... 萧放15 电视传媒在节庆产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耿德文19 峰会闭幕式总结发言.................................................................. 黄忠彩21 峰会综述 ........................................................................... 研究会秘书处22 ※※※※※※※※※※※※※※※※※※※※※※※※※※※※※ 单位: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 电话、传真:010—http:// E-mail:邮政编码:100081 通讯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7号院6号办公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