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浦东新王牌 周末小班资料 初中数学-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性质应用

浦东新王牌 周末小班资料 初中数学-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性质应用

浦东新王牌 周末小班资料 初中数学-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性质应用
浦东新王牌 周末小班资料 初中数学-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性质应用

课时3 三角形一边的平行线性质 2

1.求比例式的值,可直接利用己知的比例关系或是借助己知条件中的平行线,找“中间比”

过渡.当已知条件中的比例关系不够用时,还应添作平行线,再找中间比过渡.

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逆命题

过三角形一边上中点作一边平行线截另一边,所得的线段就是三角形的中位线。

(一)作平行线

例1、如图,已知AD是△ABC的中线,E是AD的中点,BE的延长线交AC于F,求AF:FC 的值。

变式1:

例2、 如图,已知:△ABC 中,AD 是BC 上的中线,点F 在AD 上,且

32AF FD ,求AE

EC

的值。

变式2:

例3、

F

E

D

C

B

A

梅涅劳斯定理:

当一条直线

交三边所在直

线(或其延长线)于

点时

(如图1)

塞瓦定理:

△ABC内任取一点O,直线AO、BO、CO分别交对边于D、E、F ,则(图2)

图1 图2

(二)作延长线

例4、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E是AB的中点,F是BC的三等分点,EF与BD交于O点,求BO:OD的值。

A

D

E

O

B F C

例5、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E是AB的中点,F是BC的三等分点,G是AD上的四等分点,EF与BG交于O点,求BO:OG的值

A G D

E

O

B F C

1. 三角形的重心: 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三角形的重心。

三角形重心性质:三角形的重心到一个顶点的距离,等于它到这个顶点对边中点的距离的两倍。 【小试牛刀】:

1、如图,已知:△ABC 的中线AD 、CE 相交于点G ,AD=6cm ,EG=3cm ,则AG=_____,EC=_______.

G

E

D

C

B

A

G

E

D

C

B

A

2、如图,已知:G 是△ABC 的重心,GE ∥AC ,则DE :BD=__________

3、如图,已知:△ABC 中,AB=AC,A D ⊥BC.BE 是AC 上的中线,BE=15cm ,AG=12cm ,则ABC S ?=___

G

E D

C

B

A D

C

B

A

4、如图△ABC 中,D 为重心,且△ABC 的面积为60。则ABD S ?=__________

例6、 在△ABC 中,AD 是中线,G 是AD 上一点,GE ∥AB ,GF ∥AC ,E 、F 都在边BC 上

(1)求证:BE=CF

(2)如果G 是△ABC 的重心,求

BC

EF

A

G

B E D F C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共3小题) 1.如图,△ABC 中,D 为BC 中点,E 为AD 的中点,BE 的延长线交AC 于F ,则

为( )

2.如图,已知△ABC ,,,AD 、BE 交于F ,则

的值是( )

3.如图,△ABC 中,E 、D 是BC 边上的三等分点,F 是AC 的中点,BF 交AD 、AE 于G 、F ,则BG :GH :HF 等于( )

4

.如图,△

ABC

中,点

D 在

BC 上,点E 在AD 上,连结BE 并延长,与边AC 相交于点F ,且

,则

= _________ .

5.已知点D ,E ,F 分别在△ABC 的三边BC ,CA ,AB 上,G 为BE 与CF 的交点,并且BD=DC=CA=AF ,AE=EC=BF ,那么的值等于 _________ .

6.

B

1. (长宁2013一模9)

已知△中,是△

的重心,则 .

2. (奉贤2013

一模3)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长为

,该三角形的重心到斜边的距离为

( )

.; .; .;

..

3. (普陀2013一模15)如图,点

是△

的重心,

那么

的长为 ___________.

4. (徐汇2013一模17)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

的位置如图4所示,点、、和点、、

分别在一直线上,,,

分别是△、△

的重心,联结

,那么

5. (闸北2013一模5)在

中,中线、

相交于点

,且

,则△

的面积是( )

.30; .20; .15; .

5

6. 如图,梯形ABCD,AD//BC//EF,EF 、AC 、BD 交于点O,求证:OE=OF

初中数学 10.3平行线的性质1

课题:10.3 平行线的性质(1) 第一课时平行线的性质 年级班姓名: 学习目标: 1.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2.能结合一些具体内容进行说理,初步养成言之有据的习惯。 学习重点: 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学习难点: 能区分平行的性质和判定,正确利用平行线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一、学前准备 【回顾】 1、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1) (2) (3) 2、填空:如图 (1)由∠1=∠2,可以得到∥,理由是 (2)由∠3=∠4,可以得到∥,理由是 (3)由∠DAB=∠5,可以得到∥,理由是 (4)由∠DAB+∠CDA,可以得到∥,理由是 【自学】 1.认真阅读教材P124内容 2.标出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定理二、探究活动 2 1 c b a 5 4 3 2 1 D C B A

1、操作:画直线AB ∥CD ,再画一条直线EF 分别与AB 、CD 相交得8个角,标出所形成的八个角,如图所示 2、观察并猜想: (1)∠1和∠5是 角,数量关系是: (2)∠3和∠5是 角,数量关系是: (3)∠3和∠6是 角,数量关系是: 3、归纳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 〖几何语言〗 性质2: 〖几何语言〗 性质3: 〖几何语言〗 4、你能根据性质1,说出性质2、性质3成立的道理吗?对于性质2,试在下面的说理中注明每步推理的根据。 如图,∵ a ∥b ∴∠1=∠3( ) ∵∠2=_____( ) ∴∠2=∠3 5、想一想:平行线的性质与平行线判定的区别是什么? 【例题分析】 2 1 c b a c 2 1b a

平行线性质的应用 专题复习

平行线性质的应用 ——同底三角形面积存在性的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平行线距离处处相等和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会运用平行线解决抛物线中三角形面积相关问题 能力目标:利用平行线性质解决同底三角形面积存在性问题的能力; 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 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 理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分类,转化方程思想; 情感目标:通过自主探究 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钻研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坐标系中平行线间的距离之比等于在Y 轴上对应线段之比的理解,并利用求平行线解析式判断交点情况; 教学难点:理解同底三角形面积相等或成比例时如何求相应的平行线解析式以及判断点的个数. 教学设计 一、课前准备 1.如图,在平面内能否找到一点P 使△ABC 与△PBC 面积相等?如果能,请画出所有的点P ;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在学生已学会的简单三角形出发,引入课例,为学生解决较难的综合题提供简洁的方法,以达到由浅入深的目的. 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 分别交x 轴,y 轴于点A(-3,0),B(0,-3).则: (1)直线AB 的函数解析式是__________ (2)若直线l 过点C (1,1)且与直线AB 平行,则直线l 解析式_______________ (3)若直线AB 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直线___________ 设计意图:学生简单回顾平行线解析式的求法 为后面铺垫. 二、合作探究 在y=-x-5上取一点D(-1,-4),连接AD,BD,问在坐标轴上是否存在一 点C,使得 , 若存在,请求出所有C 点坐标;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变式:若使得 ABD ABC S S ??=2 ,C 点坐标怎么求? 思考:如何解决同底三角形面积相等或成比例时找点的问题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很快进入知识情景,在坐标轴中寻找使面积相等的点,为引入函数做好准备 . ABD ABC S S ?? =

初中数学平行线及其判定

初中数学平行线及其判定2019年4月9日 (考试总分:172 分考试时长: 120 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12 小题,共计 48 分) 1、(4分)如图,点在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BD∥AC的是() A.∠1=∠2 B.∠3=∠4 C.∠5=∠C D.∠C+∠BDC=180° 2、(4分)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B.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C.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D.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3、(4分)如图,直线a、b都与直线c相交,有下列条件:①∠1=∠2;②∠3+∠8=180°; ③∠4=∠5;④∠6+∠7=180°.其中,能够判断a∥b的是() A.B.C. D. 4、(4分)下列命题中,是公理的是( ) A.等角的补角相等B.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C.两点之间线段最短D.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o 5、(4分)下面给出的结论中,说法正确的有() ①最大的负整数是﹣1;②在同一个平面内,经过一个已知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

直;③当a≤0时,|a|=﹣a;④若a2=9,则a一定等于3;⑤邻补角的两条角平分线构成一个直角;⑥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2个B.3个C.4个 D.5个 6、(4分)如图,要得到DG∥BC,则需要条件() A. CD⊥AB,EF⊥AB B.∠1=∠2 C.∠1=∠2,∠4+∠5=180°D. CD⊥AB,EF⊥AB,∠1=∠2 7、(4分)如图,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不能判断AB∥CD的是() A.B.C. D. 8、(4分)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A.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B.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C.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D.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9、(4分)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A.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B.平分弦的直径垂直弦 C.有两边及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八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3倍 10、(4分)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A.互相垂直B.互相平行C.相交

平行线的性质和应用

第2讲 平行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考点·方法·破译 【例1】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CD , BC ∥AD ,∠A =【解法指导】 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条直线平行,错角相等; 两条直线平行,同旁角互补. 【变式题组】 01.如图,已知AD ∥BC ,点E 在BD 的延长线上,若∠ADE =155°,则∠DBC 的度数为 ( ) A .155° B .50° C .45° D .25° 02.()如图,直线l 1 ∥ l 2,∠1=55°,∠2=65°,则∠3为( ) A . 50° B . 55° C . 60° D .65° 03.如图,已知FC ∥AB ∥DE ,∠α:∠D :∠B =2: 3: 4, 试求∠α、∠D 、∠B 的度数. 【例2】如图,已知AB ∥CD ∥EF ,GC ⊥CF ,∠B =60°,∠EFC =45°,求∠BCG 的度数. 【解法指导】平行线的性质与对顶角、邻补角、垂直和角平 分线相结合,可求各种位置的角的度数,但注意看清角的位置. 【变式题组】 01.如图,已知AF ∥BC , 且AF 平分∠EAB ,∠B =48°,则∠C 的的度数=_______________ 02.如图,已知∠ABC +∠ACB =120°,BO 、CO 分别∠ABC 、∠ACB ,DE 过点O 与BC 平行,则∠BOC =___________ 03.如图,已知AB ∥ MP ∥CD , MN 平分∠AMD ,∠A =40°,∠D =50°,求∠NMP 的 度数. A B C D O E F A E B C (第1题图) (第2题图) E A F G D C B B A M C D N P (第3题图)

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难题汇编附答案

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难题汇编附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将一张含有30o角的三角形纸片的两个顶点叠放在矩形的两条对边上,若∠的大小为() ∠=o,则1 244 α- A.14o B.16o C.90α -o D.44o 【答案】A 【解析】 分析: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到∠2=∠3=44°,再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3=∠1+30°,进而得出结论. 详解:如图,∵矩形的对边平行,∴∠2=∠3=44°,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可得:∠3=∠1+30°,∴∠1=44°﹣30°=14°.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的运用,解题时注意: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如图所示,有下列五种说法:①∠1和∠4是同位角;②∠3和∠5是内错角;③∠2和∠6旁内角;④∠5和∠2是同位角;⑤<1和∠3是同旁内角;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答案】D 【解析】 如图,

①∠1和∠4是直线AC和直线BC被直线AB截得的同位角,所以①正确; ②∠3和∠5是直线BC和直线AB被直线AC截得的内错角,所以②正确; ③∠2和∠6是直线AB和直线AC被直线CB截得的内错角,所以③错误; ④∠5和∠2是直线AC和直线BC被直线AB截得的同位角,所以④正确; ⑤∠1和∠3是直线BC和直线AB被直线AC截得的同旁内角,所以⑤正确. 故答案选D. 点睛: (1)准确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关键,是弄清两角是由哪两条直线被哪条直线截得,这其中的关键是辨别出截线,在截线的两旁的是内错角,在截线的同旁的为同位角或同旁内角; (2)辨别截线方法:先找出两角的边所在直线,公共直线即是截线.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B.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垂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D.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一定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公理及推论逐个判断即可. 【详解】 A、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公理及推论,能熟记知识点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的条件有()个. 4.如图,下列能判定AB CD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的性质练习题

七年级数学《平行线的性质》练习题 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能力。 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性质的过程,掌握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并能用它们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用平行线性质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难点: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混合应用.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①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②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④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其中是平行线的性质的是( ) A.① B.②和③ C.④ D.①和④ 2.若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则一组同位角的平分线互相( ) A.垂直 B.平行 C.重合 D.相交 3、如图(1),a ∥b ,a 、b 被c 所截,得到∠1=∠2的依据是( ) A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 C B A 1 E D B A (1) (2) (3) 4.如图2所示,AB ∥CD,则与∠1相等的角(∠1除外)共有( )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5.如图3所示,已知DE ∥BC,CD 是∠ACB 的平分线,∠B=72°,∠ACB=40°,?那么∠BDC 等 于( ) A.78° B.90° C.88° D.92° 6.同一平面内有四条直线a 、b 、c 、d ,若a ∥b ,a ⊥c ,b ⊥d ,则直线c 、d 的位置关系为( ) A .互相垂直 B .互相平行 C .相交 D .无法确定 7.如图4,AD ∥BC ,∠B=30°,DB 平分∠ADE ,则∠DEC 的度数为( ) A .30° B .60° C .90° D .120°

平行线判定和性质的综合应用

课题: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 的综合应用(1) 授课人:王维 学科:数学 授课班级:初一(3)班 学校:运河中学 时间: 2010年 5月 7日

教材分析: 1.单元所对应的课标要求 了解余角、补角、对顶角等概念。知道同角(或等角)的余角、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 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进一步探索平行线的性质. 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会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2.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观察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实验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 (3)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归纳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 (4)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类比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 (5)使学生初步学会通过猜想认识事物之间的关系; (6)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说理处理生活中、数学中的逻辑关系; (7)使学生了解定义、命题、公理、定理的概念,并初步学会运用推理的方法证明图形中的等量关系,了解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补角相等及对顶角相等的性质; (8)使学生了解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并初步理解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及定理,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及定理; (9)通过本章的学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言必有据的良好习惯. 3.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4.

5.单元教材分析(先总体分析本单元主要内容、地位作用、教育价值、蕴含的核心数学思想方法,然后分节分析) 第八章的内容是在第四章的基础上对平面几何内容的进一步研究,这一章在初中的教学的地位是承前启后,为后面研究图形问题打下良好的基础性。如果本章节的知识学生理解掌握的不透彻,将直接影响后面的几何的学习。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平面几何中的基础知识,是后面研究图形性质的重要途径。学生要理解判定和性质的联系和区别,并体会平行线的定义作为判定和性质的双重性。在研究平行相关的问题时要能够准确的选择相应的公理和定理。 由浅入深的训练学生体会和掌握用分析法和综合法证明几何题。在教学中渗透逻辑推理思想,培养严谨的思维方式,训练学生规范的书写格式。 6.课时安排建议 7.教学建议

人教版初中数学平行线的判定

1.2 平行线的判定(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一: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会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进行简单的几何推理,培养推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平行线判定方法一的发现过程,体验数学语言进行推理的简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用数学实验得出几何规律的重要性与合理性。 【重点难点】 重点: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难点:用数学语言表达几何的推理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复习:你会用直尺和三角板推画平行线吗?请画一画。 2.学生画好后,教师出示图1,并提问:在推画平行线的过程中, 有哪些量保持不变? l 1 l1 l 2 l2 图 1 通过对平行 线画法形成过 程的复习,为学 习新课打好基 础。 合作探究获取结论1.讨论:(1)上面的画法可以看作是哪一种图形变换? (2)在画图过程中,什么角保持不变? (3)把图中的直线l1、l2看成被AB所截,则l1和l2的 位置有什么关系? (4)你能用数学语言叙述上面的结论吗? 2.在学生讨论归纳的基础上,教师归纳小结出“两条直线被第三条 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地说就 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复习旧知 识,为学习新 知识作好准 备。 培养学生合 作交流的意识, 并在合作交流 中形成对知识 的认识。 教学环节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合作探究获取结论3.练习:看图2,完成填空。 (1)如图1(1)所示,若a⊥c,b⊥c,则∠1=∠2=900,所以 ∥。 (2)如图1(2)所示,若∠1=∠,则AB∥CD。 及时巩固所 学知识,加强应 用。 讲练结合放飞思维1.讲解课本例1(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然后教师解题)。 分析:要判定l1与l2是否平行,只要考虑∠1是否与∠3相等。 由条件知∠1=450,为此只要确定∠3是否为450即可。 引申:当∠3与哪个角相等时,你也可以判定l1∥l2? 2.补充讲解例2:如图3所示,点D是CB延长线上的一点,已知 BE平分∠ABD,∠C=620,∠ABD=1240,则BE∥AC吗?请说明理 由。 3.练习: (1)图4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B=600,∠1=1200,AB 与CD平行吗?AD与BC平行吗?为什么? (2)完成课本中的“想一想”。 进一步深化 对“同位角相 等,两直线平 行”的理解,培 养学生的逻辑 思维能力。 加强应用,巩 固新知。 小结作业升华提高1.小结:(1)在本节课的活动中,你有哪些收获? (2)如何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2.作业:(1)课本中的习题2。 (2)《作业本》(2)。 加深对知识 的理解,促进学 生对学习进行 反思。 【教学反思】

平行线的性质(基础)知识讲解

平行线的性质(基础)知识讲解 【学习目标】 1.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定理,并能依据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定理进行简单的推解; 2. 了解并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探究过程; 3. 了解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区别和联系? 【要点梳理】要点一、平行线的公理、定理 公理: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的同位角相等?(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定理: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的内错角相等(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内错 角相等)? 定理: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的同旁内角互补(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要点诠释:(1)"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都是平行线的性质的一部分内容,切不可忽视前提“两直线平行”. (2)从角的关系得到两直线平行,是平行线的判定;从平行线得到角相等或互补关系,是平行线的性质. 要点二、平行线的性质定理的探究过程 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的内错角相等(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因为a // b, 所以/ 1 = Z 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 3=/ 1 (对顶角相等) 所以/ 2=/3. 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得到的同旁内角互补(简记为:两直线平行,同旁 内角互补). 所以/ 3=/ 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 3+/仁180°(补角的定义),所以/ 2+/仁180° . 要点诠释: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要借助平行线线性质公理,因为公理是人们在生产 和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正确的结论,不需要证明,但是定理、性质或推论到的证明其正确性?

要点三、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1)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的数量关系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线的性质是由平行关系来寻找角的数量关系. (2)应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定理时,一定要弄清题设和结论,切莫混淆. (3)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的联系与区别 区别:性质由形到数,用于推导角的关系并计算;判定由数到形,用于判定两直线平 行. 联系:性质与判定的已知和结论正好相反,都是角的关系与平行线相关. (4)辅助线规律,经常作出两平行线平行的直线或作出联系两直线的截线,构造出三类 角. 【典型例题】 类型一、平行线的性质公理、定理的应用 1. 如图所示,如果AB// DF, DE// BC,且/ 1 = 65。.那么你能说出/ 2、/ 3、/ 4的度数吗?为什么. 【思路点拨】本题已知条件中,包含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由DE// BC,可得/ 1 = / 4, / 1+ / 2= 180°;第二层次是由DF// AB 可得/ 3=/ 2 或/ 3+/ 4 = 180°,从而解出/ 2、 / 3、/ 4的度数. 【答案与解析】 解:??? DE // BC, / 4 =/ 1 = 65°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2+/ 1 = 180 °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2 = 180 ° - / 1 = 180° -65 ° = 115 ° . 又??? DF // AB(已知), / 3 =/ 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3 = 115 ° (等量代换). 【总结升华】平行线的性质:由两条直线平行的位置关系得到两个相关角的数量关系. 举一反三: 【变式】(2015?永州)如图,/ 1= / 2,/ A=60 °则/ ADC= ____________ 度. 【答案】解:???/ 1 = / 2,二AB // CD ,

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七年级下册数学《5.3.1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5.3.1《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的5.3节《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学生情况分析;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设计这几个方面把我的理解和认识作一个说明.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与作用: 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它们不但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提供了转化的方法,而且也为今后三角形全等、三角形相似等知识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至关重要。 2.在本节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平行线的概念,经历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那么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和能力。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探索平行线的性质,并掌握它们的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培养他们主动探索与合作能力,使学生领会数形结合、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解决使学生感悟到几何知识来源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及认识事物的规律是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可增强学生对性质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确定 本节课的重点为:探究平行线的性质. 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且它们互为逆命题,所以学生很容易在记忆和使用时将其混淆.因此,我确定 本节课的难点为:明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采用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精心设置的一个个问题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合作下,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动手测量,猜想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使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2.学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测量、猜想、小组交流合作探究总结出平行线的性质,使教学成为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自主探索的活动过程,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的流程分五部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探究新知实验猜想;归纳性质说理证明;应用新知巩固练习;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平行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第2讲 平行线得性质及其应用 考点·方法·破译 【例1】如图,四边形ABCD 中,AB ∥CD , BC ∥AD ,∠A =【解法指导】 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变式题组】 01.如图,已知AD ∥BC ,点E 在BD 得延长线上,若∠ADE =155°,则∠DBC 得度数为 ( ) A .155° B .50° C .45° D .25° 02.(安徽)如图,直线l 1 ∥ l 2,∠1=55°,∠2=65°,则∠3为( ) A . 50° B . 55° C . 60° D .65° 03.如图,已知FC ∥AB ∥DE ,∠α:∠D :∠B =2: 3: 4, 试求∠α、∠D 、∠B 得度数、 【例2】如图,已知AB ∥CD ∥EF ,GC ⊥CF ,∠B =60°,∠EFC =45°,求∠BCG 得度数、 【解法指导】平行线得性质与对顶角、邻补角、垂直与角平 分线相结合,可求各种位置得角得度数,但注意瞧清角得位置、 【变式题组】 01.如图,已知AF ∥BC , 且AF 平分∠EAB ,∠B =48°,则∠C 得得度数=_______________ 02、如图,已知∠ABC +∠ACB =120°,BO 、CO 分别∠ABC 、∠ACB ,DE 过点O 与BC 平行,则∠BOC =___________ 03.如图,已知AB ∥ MP ∥CD , MN 平分∠AMD ,∠A =40°,∠D =50°,求∠NMP 得 度数、 【例3】如图,已知∠1=∠2,∠C =∠D . 求证:∠A =∠F 、 【解法指导】 因果转化,综合运用、 A B C D O E F A E B C (第1题图) (第2题图) E A F G D C B B A M C D N P (第3题图) C D A B E F 1 3 2

人教版初中数学平行线的性质教案

2.3 平行线的性质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平行线的性质,它是平行线及直线平行的继续,是后面研究平移等内容的基础,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平行线的性质,能应用性质解决相关问题。数学思考:在平行线的性质的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联想、分析、归纳、猜想、概括的全过程。 2.解决问题:通过探究平行线的性质,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以及建模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活动中,让学生获得亲自参与研究的情感体验,从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勇于探索、锲而不舍的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平行线的性质 难点:?性质1?的探究过程 四、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与?动像探索法? 五、教具、学具: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三角板、量角器。 六、教学媒体:大屏幕、实物投影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设疑激思: 1.播放一组幻灯片。内容:①火车行驶在铁轨上;②游泳池;③横格纸。 2.声音: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平行线,你能说出直线平行的条件吗? 学生活动: 思考回答。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教师:首先肯定学生的回答,然后提出问题。 问题:若两直线平行,那么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各有什么关系呢? 引出课题——平行线的性质。 (二)数形结合,探究性质 1.画图探究,归纳猜想 任意画出两条平行线(a‖b),画一条截线c与这两条平行线相交,标出8个角(如图)。 问题一:指出图中的同位角,并度量这些角,把结果填入下表: 第一组

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难题汇编

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难题汇编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b∥c,a⊥b,∠1=130°,则∠2=(). A.30°B.40°C.50°D.60°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证明∠3=90°,利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求出∠4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 如图,反向延长射线a交c于点M, ∵b∥c,a⊥b, ∴a⊥c, ∴∠3=90°, ∵∠1=90°+∠4, ∴130°=90°+∠4, ∴∠4=40°, ∴∠2=∠4=40°,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垂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B.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C.垂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D.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一定相等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公理及推论逐个判断即可. 【详解】 A、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B、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故本选项符合题意; C、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D、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公理及推论,能熟记知识点的内容是解题的关键. 3.如图1,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角尺的一边上,∠1=30°,∠2=50°,则∠3的度数为 A.80°B.50°C.30°D.20°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4=∠2=50°,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3=∠4-∠ 1=50°-30°=20°.故答案选D. 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 4.如图所示,∠AOB的两边.OA、OB均为平面反光镜,∠AOB=35°,在OB上有一点E,从E点射出一束光线经OA上的点D反射后,反射光线DC恰好与OB平行,则∠DEB的度数是()

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典型题型总结全面

辅导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及性质;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 2、了解平行线的概念,理解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掌握平行公理及 推论 3、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距离;会判断是什么命题,分清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4、通过实例认识平移,掌握平移的概念及性质 授课日期及时段 2016年 3月 教学内容 一、相交线 1、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与平行。 2、相交线的定义:在平面内有一个公共交点的两条直线,叫做相交线 3、互为邻补角: 单元回顾 T ——相交线与平行线

(1)定义:如果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且有一个公共顶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2)性质:从位置看:互为邻角; 从数量看:互为补角; 4、互为对顶角: (1)定义:如果两个角有有一个公共顶点且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2)性质:对顶角相等 例.如图,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若∠AOD=70°,∠BOE-∠BOC=50°,求∠DOE的度数. 例.如图5-1-21,直线AB、CD、EF相交于O点.∠AOF=4∠BOF,∠AOC=90°,求∠DOF的度数. 二、垂直 1、(1)定义: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当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 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它们交点叫做垂足。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2)性质: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3)表示方法:用符号“⊥”表示垂直。 2、任何一个“定义”既可以做判定,又可以做性质。 3、垂线段的定义:从直线外一点引一条直线的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垂线段。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资料讲解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性质 【知识要点】 平行线的性质: 1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3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 4 .垂直于两平行线之一的直线,必垂直于另一直线 【典型例题探究】 例2.如图所示,已知直线AB,CD 被直线EF 所截,若/仁/ 2,?则/ AEF+Z CFE 的度数。 例3.如图,E 是DF 上一点,B 是AC 上一点,/ 1 = / 2,Z C=Z D ,求证:/ A= / F 例1.如图, 数. AB //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E 、F , 2的度 B D 72,求

例4.如图,已知AB// CD,/3=30° , /仁70° ,求/ A- / 2的度数. 例5.如图,已知/ ABE +/ DEB = 180°,/ 1 = / 2,求证:/ F = / G. 例6.如图,DE// BC / D:/ DBC = 2 :1,/ 1 = / 2,求/ DEB 的度数. 例7.已知/ ABD和/ BDC的平分线交于E, BE交CD于点F,/ 1 + / 2 = 90 求证:(1)AB// CD (2)/ 2 + / 3 = 90

3. 如图 4所示,AB // EC, BF // CD ,则 (1) 相等的同位角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相等的内错角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互补的同旁内角有 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4. 如图 (6)所示,AB // CD , 1 50,贝U 2 ? 5. 如图(7), ABD CBD , DF / AB , DE / BC ,则 7.如图(8),若 AB // EF,BC // DE ,贝U E B _? 【基础达标演练】 一、判断题 1两直线被第三直线所截,则内错角相等 2.若 180,则、 是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同旁内角 3 ?同一平面内,若直线a // b , a 与c 相交,则 b 、 c 必相交?( 1. (1)- AB // CD (已知) (如图 1所示) ? D ( ) DCE ( ) DCB = 180 ( ) (2)- ?- BC // (已知) (如图 2所示) ? 3= ( ) (3)- ? AB // (已知) (如图 2所示) ? B = ( ) 2. ?/ AB // DE (已知) (如图3所示) 1 ( ?/ AE // DC (已知) ??? 2 ( 1 2 1与 2的大小关系是_? 、据图填空题 图3 B D

平行线性质的综合应用

平行线相交线 教学目标 1.经历基础知识梳理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中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 2.能够利用基础知识解答一些简单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运用基础知识解答一些简单问题的关键是理解定义、定理蕴含的关系;并且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的合理性,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经历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平行线的性质”解决有关几何问题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使学生逐步掌握说理基本方法。并在证明的过程中体会转化等数学思想;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复习课,是对《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整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复习,故以梳理、巩固基础知识为起点,对邻补角、对顶角以及两直线平行知识进行梳理,提升学生的基本应用技能。故教学呈现仍注重以实践归纳为主,从简单的问题入手,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结合说理推证的途径,逐步提炼来实现对本章相关知识的掌握,解决在学生中存在的易错点与混淆点,逐步加深对建模思想的理解.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完整的学习了《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整个单元的知识,但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方面不够系统,故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操作、观察、归纳来获取知识,体会用动态的观点来看待静态的图形,感知几何变换的思想. 采用的是“操作、探究、启发、交流、引导”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对推理能力的培养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理由,在书写格式上不作统一要求,可以用自然语言,可以结合图形进行说明,可以用箭头等形式表明自己的思路,也可以用数学符号语言表示说理、简单推理的过程。总之,要注意逐步提高、不要急于要求学生用数学符号语言书写.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相交线平行线知识的综合应用;

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图文解析(1)

初中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图文解析(1) 一、选择题 1.如图,12180∠+∠=?,3100∠=?,则4∠=( ) A .60? B .70? C .80? D .100? 【答案】C 【解析】 【分析】 首先证明a ∥b ,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可得∠3=∠6,再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4. 【详解】 解:∵∠1+∠5=180°,∠1+∠2=180°, ∴∠2=∠5, a ∥ b , ∴∠3=∠6=100°, ∴∠4=180°-100°=80°. 故选:C . 【点睛】 此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关键是掌握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2.如图,已知正五边形ABCDE ,AF ∥CD ,交DB 的延长线于点F ,则∠DFA 的度数是( ) A .28° B .30° C .38° D .36°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得到∠DFA=∠CDB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求出∠CDB 的度数从而得到∠DFA 的度数. 【详解】 解:∠C=(52)1801085 ?-?=,且CD=CB , ∴∠CDB=∠CBD ∵由三角形的内角和∠C+∠CDB+∠CBD=180° ∴∠CDB+∠CBD=180°-∠C =180°-108°=72° ∴∠CDB==∠CBD=72362 ? ?= 又∵AF ∥CD ∴∠DFA=∠CDB=36°(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多边形的基本概念和三角形的基本概念,正n 边形的内角读数为 (2)180n n -?. 3.如图,直线AB ∥CD ,直线EF 分别交AB 、CD 于E 、F 两点,EG 平分∠AEF ,如果∠1=32°,那么∠2的度数是( ) A .64° B .68° C .58° D .60° 【答案】A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出∠1=∠AEG ,再进一步利用角平分线性质可得∠AEF 的度数,最后再利用平行线性质进一步求解即可. 【详解】 ∵AB ∥CD , ∴∠1=∠AEG . ∵EG 平分∠AEF ,

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人教版)(含答案)

平行线的性质及判定(人教版) 一、单选题(共12道,每道8分) 1.如图,若∠1=∠2,则( ) A.AD∥BC B.AD=BC C.AB∥CD D.AB=CD 答案:C 解题思路: ∠1和∠2是直线AB和直线CD被直线AC所截得到的内错角,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AB∥CD.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 2.如图,若AB∥EF,则∠ADE=_____,理由是_________.( ) A.∠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DE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C.∠DEF;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CEF;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答案:C 解题思路: ∠ADE和∠DEF是由两条平行直线AB和EF被直线DE所截得到的内错角, 若AB∥EF,则∠ADE=∠DEF,理由是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平行线的性质 3.如图,两直线a,b被直线c所截,形成八个角,可以判断a∥b的是( )

A.∠2+∠4=180° B.∠3+∠8=180° C.∠5+∠6=180° D.∠7+∠8=180° 答案:B 解题思路: 选项B: ∵∠2=∠8(对顶角相等) ∠3+∠8=180°(已知) ∴∠2+∠3=180°(等量代换) ∴a∥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故选B.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平行线的判定 4.如图,下列推理及所注明的依据都正确的是( ) A.因为∠1=∠ABC,所以DE∥BC(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因为∠2=∠3,所以DE∥B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C.因为DE∥BC,所以∠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D.因为∠AEB+∠C=180°,所以DE∥BC(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答案:C 解题思路: 选项A中,由条件∠1=∠ABC,∠1和∠ABC不是同位角、内错角,而且也转化不成这样的角,所以不能证明DE∥BC,故选项A错误; 选项B中,条件是∠2=∠3,结论是DE∥BC,依据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选项B

七年级下册数学平行线的判定及性质

(一)重要知识点: 1、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方法一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方法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方法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几何符号语言: ∵∠3=∠2 ∴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2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2=180° ∴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请同学们注意书写的顺序以及前因后果,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相等,然后得出平行。平行线的判定是写角相等,然后写平行。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给予改正: ⑴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定平行线。 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如果它们不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相交。 ⑶过一点可以且只可以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如图,根据下列条件,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并说明判定的根据是什么? 2、平行线的性质: A B C D E 1 2 3 4 1

2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几何符号语言: ∵ AB ∥CD ∴∠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 ∥CD ∴∠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B ∥CD ∴∠4+∠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如图,直线AB ∥CD ,EF ⊥AB 于E ,EF ⊥CD 于F ,则称线段EF 的长度为两平行线AB 与CD 间的距离。 4、命题: ⑴命题的概念: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⑵命题的组成 每个命题都是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有些命题,没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题设和结论不明显。对于这样的命题,要经过分析才能找出题设和结论,也可以将它们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注意:命题的题设(条件)部分,有时也可用“已知……”或者“若……”等形式表述;命题的结论部分,有时也可用“求证……”或“则……”等形式表述。 5、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 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互逆的关系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其中,由角的相等或互补(数量关系)的条件,得到两条直线平行(位置关系)这是平行线的判定;由平行线(位置关系)得到有关角相等或互补(数量关系)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质。 1=∠B ,求证:∠2=∠C A B C D E F 1 2 3 4 A E G B C F H 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