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郝万山说健康演讲稿1-11(全)

郝万山说健康演讲稿1-11(全)

郝万山说健康演讲稿1-11(全)
郝万山说健康演讲稿1-11(全)

百家讲坛-郝万山说健康

郝万山

个人简介

男,1944年11月出生,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专家委员会秘书组成员、中国老教授协会边缘科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音乐治疗学会常务理事。马来西亚槟城中医学院终身客座教授、捷克中医学院永久客座教授。

主要业绩

多年从事中医教学、临床和科研工作。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主讲教师、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专家委员会优秀指导教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经典著作全国示范教学《伤寒论》主讲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山东教育电视台《名家论坛》等主讲嘉宾。多次应邀到新加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法国、捷克、韩国,以及包括台湾、香港在内的国内多省市讲学交流。

临床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的难治病证和精神抑郁症等的治疗有丰富经验。

著有《郝万山伤寒论讲稿》、《伤寒论理论与临证》(台湾)。主编《伤寒论理论与实践》(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伤寒论选读》(本科教材)等14部著作。副主编或合著《实用经方集成》、《伤寒论讲解》、《伤寒论校注》等16部著作,在国内外发表有影响的论文70余篇。主讲并已出版的VCD或DVD有《郝万山伤寒论精讲》、《亚健康与养生》、《千古中医故事——张仲景》等。

研究方向

六经辨证的理论和应用研究。经方防治常见病和疑难病的研究。《伤寒论》文献研究。

个人成就

专著有《郝万山伤寒论讲稿》、《伤寒论理论与临证》(台湾)。主编有《伤寒论理论与实践》(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伤寒论选读》(本科教材)等12部著作。副主编或合著《实用经方集成》、《伤寒论讲解》、《伤寒论校注》等16部著作,在国内外发表有影响的论文70余篇。主讲并已出版的VCD和DVD有《郝万山伤寒论精讲》、《亚健康与养生》、《千古中医故事——张仲景》。

目录

郝万山 1

01你是健康人吗 2

02谁才是健康保护神10

03情绪左右健康吗18

04健康从心开始25

05小感冒大学问33

06你的体质是属阴的还是属阳的39

07究竟什么是五行46

08五季养生时间表51

09五个健康密码57

10不吃药也能治病吗64

11经络的奥秘70

01你是健康人吗

【我现在要问大家,你是健康人吗?身体没病不就是个健康人吗?你是不是健康人我说了不算啊?我们引用最权威的机构,那就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个健康人?健康有四条标准有些人虽然没病,但就是感觉不舒服,这又是怎么回事?亚健康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统计,社会人群中,真正健康的大约只有15%,真正可以诊断出疾病的,也大约只有15%,剩下的70%左右的人,都属于亚健康状态。我们要活的舒服,要提高生活质量,那也就必须消除亚健康,那么,我们应该怎样预防亚健康?中医理论的奠基著作《黄帝内经》,它怎么认识这个问题的呢?】

在一个艺术院校,有一次请心理专家,做了一次心理健康讲座,这位专家一开始就像大家提了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因为这是个艺术院校,有的同学说人生最重要的是艺术,有人说最重要的是爱情,最重要的是家庭,最重要的是财富,是钱。老师一看大家意见都不一样,老师说这样吧你们每人拿出一张纸,把自己认为人生最重要的五项先写下来,同学们纷纷写在纸上。写完以后,老师说你们写的都是最重要的,现在你们可以不可以忍痛割爱删去一个,剩下四项,同学们经过思考,删去一个,老师说在忍痛割爱删除一个,就这样直到最后一个的时候,老师问是什么,同学们都是身体,是健康。是的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没有健康就没有事业,就谈不上财富的追求,财富的享受,更谈不上名誉和地位,大家想一想我们人类活动的根本问题是

什么,不就是人类健康长寿吗?不就是活的更舒服吗?我现在要问大家你们是健康人吗?

大家可能说了,我们每年都要体检,医生说我们没病,那我不就是健康人吗?我说了不算啊?我们引用最权威的机构,那就是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健康的定义。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1984年所颁布的《保健大宪章》中,关于健康是做了这样鉴定的: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的症状,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那么,具体的来说,健康包括了躯体的健康,包括了心理的健康,包括了社会适应能力的良好,也包括了道德的健康。

再具体的说,健康有四条标准:

1、没有生理疾病和遗传性疾病。

那么什么是没有生理疾病呢?有一天,又一位老先生,来我诊所看病,老先生是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又伴有肺原性心脏病,和右心功能的衰竭。动则气短,楼梯都上不了,你说这个病怎么得的,他说大约在十年前,我的了一次重感冒,发烧,感冒医生说不就是发汗吗?我不想吃药,我到街上跑步,跑的大汗淋漓,你看发烧退不退。结果跑完了真的大汗淋漓了,可是把我累的也够呛,没想到感冒没有好,又引发了胸闷、憋气、咳嗽、气喘,从此之后,我的身体就越来越差了,只有有了天气变化,我的咳嗽就急性发作,过了几年以后,我就总是觉得胸闷、憋气,到医院一检查,说我是肺气肿。又过了几年,我就觉得胃胀、肚子涨,两肋痛,到医院一检查说我是肺原性心脏病,右心功能的衰竭,而且我还经常有腿肿。这样一个人肺的生理功能,和心脏的生理功能发生了障碍,这就叫做生理性疾病。

那什么遗传性疾病呢?有一个农村妇女,生个小男孩,和普通小男孩一个,一岁会走,两岁会跑,结果两岁以后走着走着就摔跤,开始还能够自己爬起来,到两岁半的时候自己就爬不起来了,到三岁的干脆就不能走了。于是爸爸妈妈带他到北京医院儿科去看,医生告诉他说是进行性肌萎缩,这是遗传性疾病,这个病是没有办法治疗的,他们生在农村也不知道,遗传性疾病是怎么回事,回到家乡以后,乡亲们说你看这个孩子是个残废人了,你就再生一个吧,过了两年再生一个,这个儿子和前一个一样,三岁半爬不起来了,结果还是到北京,看病的还是原来的医生,医生说这是遗传

性疾病,生是个孩子还是这样的。他们问生男孩不行,能生女孩吗?医生说,生女孩可能不会生病,但是生女孩后嫁人,将来再生男孩,可能还是这个样子,这就叫遗传性疾病。这是遗传基因所决定的,世界卫生组织第一条是说,一个健康人,不应该有生理疾病和遗传性疾病。

2、很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我们是人,不是动物,对自己的行为,应当能够很好的控制,我们北京公交车是十分拥挤的,在上下班的时候难免你碰我一下,我碰你一下,说个对不起,没关系,相安无事,这都是正常人,可是有时候我们经常看到就这样碰一下,踩一脚,两个就互相对骂起来,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来说,他们是真的有病,控制能力差。有两个年轻姑娘,到城里打工,租住了一间房,养了一条小狗,这个小狗一放出来,就到对门的门口撒尿,住在对门是位大哥哥,一出门口就闻到狗的尿骚味。所以就去找这两个姑娘理论了,也许姑娘管的不力,也可能是狗的习惯不好,照样往门口撒尿。这个小孩子忍无可忍了,又来找两个姑娘理论,一个姑娘说他是畜生啊,你怎么和它一般见识呢?小孩子怒不可遏,拿出水果刀找姑娘前胸就扎进去了,这个姑娘当场死亡,另一个见事不好,就往楼梯跑,这个小伙子在后面就追,就拿刀捅,捅了十来刀,由于姑娘在前面跑,所以刀扎的不深,没有很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白白的断送了两条性命,小伙子将来是要被枪毙的。

你可能认为没有控制能力的人,常常是因为素质低、好冲动,那么难道受过高等教育的,他控制自己的能力就好吗?2000年的一天,一架飞机在某个城市的机场刚刚降落,有一个女士急着下飞机,就撞到了一位老太太,老太太一个趔趄,陪伴老太太的一个姑娘,说这个人真没素质,女士返回头来说你才没素质呢?于是两个对骂起来,开始是用中文对骂,后来是用韩文对骂,再后来是用日文对骂,再接下来用了俄语,用了英语用了法语,能用五国语言对骂的,这绝对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你说她们是能够控制自己情绪的人吗?你说她们是素质很高的人吗?你说她们是健康的人吗?都不是,所以一个健康的人,一个能够控制自己理智和情绪的人,和他接受的教育并不称正比。

【一个健康的人除了在生理上没有基本,在情绪和理智控制自己,那么要控制情绪和理智之外,健康还有哪些标准呢?】

3、能够正确对待外界的影响。

有的人是为舆论活着,我曾遇到一个病人,是高级工程师了,他来看什么,看失眠。为什么失眠呢?因为他天天在网上看,在网上有自己的博客和文章,看到别人说自己,就高兴的睡不着,看别人骂自己就生气的睡不着,这就是不能正确对待外界对自己影响的表现。有些人看到股市飘红,就把自己所有的积蓄全投放到股市上,没想到几个月后股市一落千丈,这时,他恨不得就跳楼,这就是不能正确对待外界影响的表现,这也是不健康的人。

有一年在英国发生了年轻人的骚乱,警察把骚乱的现场拍成录像在电视上放,因为出现了抢商店的情况,出现烧汽车的情况,是让大家指认抢商店的、烧汽车的都是什么人,一位妈妈看到,竟然有自己的女儿,在商店抢iPad,她很惊奇,自己的17岁的女儿,在外面上学,很听话、很乖,那么知书达理,她怎么能和一群小流氓去抢iPad的呢?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又回放,还是自己的女儿,她就马上报警,警察教育两天以后,让妈妈去接这个孩子,妈妈去了以后,问你怎么能去抢呢?女儿回答说,我同学们都抢,如果我不抢的话,那我就不是英雄,所以就跟着抢了,幸亏你报警了,这几天我们同学都说谁都不许自首,可是我干完这件事情之后,我自责、内疚,三天三夜睡不着觉。现在我可以好好的睡个觉了,我也不敢自首,同学都不自首,如果我自首的话,就说我是叛徒了等等,这叫什么,这就是不能正确对待外界的影响。这就是从众心理。大家都在抢,我也去抢,大家都不自首,我也不自首。她明明知道,在这种从众心理的状态下,出现了违背道德的行为,她自己也知道,因此随后的自责、内疚,就折磨的自己心神不宁睡不着觉,所以一个健康的人能够把控自己,不受外界的影响。

4、处于内心平衡的满足状态。

任何国家,任何阶级都是有阶层的,人和人都不可能绝对平均,完全平等,在经济收入上,在社会地位上等等。都不可能是绝对平均绝对平等的,但是只要你在你的岗位上,在阶层上,你能找到平衡的满足感觉,快乐的心态,知足的心态,这就是健康的人。中医的理论,有一本奠基的著作《黄帝内经》,就提到一个健康的人应当,“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什么叫美其食呢?就是你吃你的山珍海味,我不羡慕,我吃我的粗茶淡饭,我就觉得甜美。什么叫任其服呢?

就是你穿你的名牌、绫罗绸缎,我不嫉妒,我就穿我的布衣麻衫,我就觉得舒服。什么叫乐其俗呢?你开你的高档汽车,进你的高档会馆,打你高尔夫球,我不嫉妒,我就骑我的自行车,遛我的花鸟市场,我就觉得我很逍遥自在。什么叫高下不相慕呢?你做你的高管,我做我的百姓。这不是让大家,在事业上不进取,在财富上不追求,而是要求大家,不管你走的什么地步,都要有一种知足常乐的感觉,都要找到一种内心的平衡,这就是健康的第四个标准。

有一位六十多岁高级工程师,得了抑郁焦虑症,他这辈子都没有舒心过,他在一所科研单位,设计院做设计工作,每当我主持大型项目完成以后,最终都把科技成果送出去的时候,都是领导挂第一名,我心理不舒服,其实我完全可以理解,因为这是单位出面签订的合同,你在单位参加工作,你属于职务性的发明,或者职务性的工作,领导签第一名,我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心理不平衡,他说他们单位过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都是65岁退休,可是我60岁刚过一天人力资源部就通知我来办退休手续,我问他们为什么提前退休了呢?他说我们单位现在年轻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太多了,老同志要让位,你说我倒霉部倒霉,干嘛到了我这儿就卡我啊,大夫啊,我死不瞑目啊,说完已经是涕泪纵横,我的壮志未酬,路已经走到了尽头,我的后半生可怎么过啊,你说这是健康人吗,他一辈子没有找到,平衡的满足感,他不得抑郁症谁得啊?他不得焦虑症谁得啊?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就明白了,健康包括了形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无论那一方面的失调,都是健康失调,都不是健康人。

【刚才郝万山老师给我总结了健康的四个标准,但是不是说不符合这四项标准的人,一定是健康的,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经常处于这样的状态,虽然没有病,但就是不舒服,那么,这些人的健康状况出现什么问题了?】

当我们知道了健康的概念以后,我们又有新的问题了,我觉得不舒服,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你没病,可是没病就是不舒服,这是怎么回事那?亚健康,那么什么叫亚健康呢?我们中国的医学界给他做了这样一个鉴定,就是介于健康和疾病的中间状态,在相当高水平的医院里,比如说县级医院,通过系统检查和单项检查,没有发现疾病,但是自己确实感到不舒服,感到身体上的不舒服,和心理上的不舒服,这种情况就是亚健康,具体来说,亚健康就是生理功能低下,和心理适应力能力低下一种状态。通俗一点说,就是没病但是不舒服,亚健康是什么表现呢?这种表现是多种多样

的,从躯体上面表现,重症乏力,莫名其妙的就是感到累,而却这个疲累还不容易缓解,还有疼痛,头痛,身上疼,肌肉疼、关节疼,肚子疼,等,各种疼痛到医院检查,不是风湿,不是类风湿,不是痛风,心情不高兴的时候,病情就加重,心情好的时候病情就消失,消化系统食欲不振,叫你吃也知道吃,不叫你吃好像也不知道饿,大便不爽,不是大便干就是大便稀,或者大便并不干就是解不出来,或者解完之后,还觉得没解干净。尿频,尤其是夜间尿频,越睡不着越想撒尿,每次还撒一点点,所以这些躯体上的各种奇奇怪怪的症状,脱发斑秃,各种皮肤疾病等等,嗓子干、口干,胸闷、憋气这是在躯体上。

在心理上表现了情绪低落、兴趣减少,觉得人活的没意思,郁闷、焦虑、紧张、胆小、悲观、冷漠、自责、内疚,或者怨天尤人,工作缺乏活力,性欲低下,记忆减退、思维迟钝、反应迟缓、爱钻牛角尖,容易生气,一点火就着,甚至有的时候人际关系紧张,和谁都处不好,还有时候出现了一些道德行为的偏差,上面这些躯体的表现,和心理精神的表现,持续三个月以上,没有缓解,到医院又诊断不出疾病的,我们把它都归属于亚健康的范畴。

我们现在要说的问题是什么样的人,出现亚健康的状态居多,当然有人会说是中老年人了,中老年人。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正气不足,抵抗疾病的能力低下,气血虚衰了,出现亚健康状态就多了,从西医的角度来说,中老年人免疫机能下降了,自我调节能力下降了,出现亚健康状态就多了起来。实际上我们从临床症状调查来看,年轻人出现亚健康状态的更多,为什么,以为健康包括了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层面的东西。年轻人面临着升学、就业、恋爱、婚姻、职场竞争、职称职务晋升等等,许多人生的十字路口,甚至他走的这个路,可能关系到一生的幸福,他的心理承受的压力是可想而知的,更何况年轻人没有中老年人那样经历心理上的磨练,所以从临床看年轻人出现亚健康状态的比例也是非常高的,所以说亚健康不只是中老年人的事,是所以人的事。

有人做过调查,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他们调查不同层次,真正健康人群只有15%,真正可以检查出疾病的也有15%,剩下的70%的人群都属于亚健康的。大家知道吗?从健康到亚健康,到疾病,到死亡,这是人生的自然流程。所以你把亚健康状态调整好的话,他就可以推迟衰老,推迟疾病的产生,不得病,不得大病,亚健康状态是保健的最关键的状态,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就把亚健康定为21世纪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我们接着要谈的是,这个亚健康不就是没病吗?即使得点小病,

感冒、头疼脑热的不去治疗,自己也可以好啊?所以许多对亚健康和小病,常常是忽略的,不重视的。中医理论的奠基著作,《黄帝内经》它怎么认识这个问题的呢?

【《黄帝内经》是部有着2000年历史的我国古代医学著作了,而亚健康21世纪人类头号杀手,那么一部古老的医书会给我们消除亚健康,带来那些有益的启示呢?】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句话事什么意思呢?圣人是高明的人,不是等到疾病已经形成了再去治疗,而是在疾病处于萌芽状态的时候,就要采取措施,高明的人,不是等到动乱或者战乱已经发生了,才去调兵遣将,才去镇压,或者进行协调。而是战乱或者动乱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要抓住苗头,进行及时的处理。这段话接着做了个形象的比喻,说病已经成了你再去治疗,战乱或者祸乱已经发生了,你再去调兵遣将这像什么呢?这像口渴了你才去打井,要打仗了已经兵临城下了你才去铸造兵器,这不就晚了吗?《黄帝内经》还说过这样的话“邪风之至,疾如风雨。”说外来的致病因素,侵犯人体说来就来,就像暴风骤雨一样,这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得病如山倒。“故善治者治皮毛”那些高明的医生,等邪气在皮毛的时候,就要赶快才去措施。“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骨,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如果有的医生觉得他邪在皮毛,等等看,所以差一点医生是邪气进入肌肤里头了,才去采取措施。再差一点的医生,是邪气进入经脉里头了,才去采取措施。那么更差的医生,等邪气进入六腑了,才采取措施,最差的医生等邪气进入五脏了,才去治疗,那么进入五脏会怎么样呢?半生半死也,一旦邪气进入五脏,那就是一只脚已经进入鬼门关了。

我上学的时候对《黄帝内经》的这句话根本不以为然,为什么呢?我们国家投入那么多钱,建立了医学院校,培养医生,投入那么多钱建立医院,那不是给人致病的吗,进入五脏有什么了不起。可是等我当大夫以后才发现,一旦进入五脏,不管中医还是西医,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痛苦,减轻症状,适当延长生命。常常不可能真的解决问题。

有一个大学的校得篮球队员,这是个身体很棒的小伙子,在大学临毕业的时候,得了一次感冒,因为篮球队员得了感冒没有吃药。临毕业又要有论文答辩,还有各种事情很忙,结果没有及时治疗,

过了一个星期,他发烧,嗓子红肿热疼,也没把它当回事,急性扁桃腺炎,过了两个星期,早晨醒了,怎么头晕眼胀,眼睛睁不开,对镜子一看整个脸都肿了,这才去医院检查,诊断为急性肾小球肾炎,就是感冒以后,诱发了咽喉部得链球菌感染,链球菌的病毒,他整个身体对它产生了变态反应,这个变态反应,如果发生在肾脏,就是急性肾小球肾炎,如果发生在关节就是急性风湿性关节炎,如果发生在心脏就是急性风湿性心脏炎,或者风湿性心脏内膜炎,进一步发展,心脏的瓣膜出现畸形,留下的就是风湿性心脏病,这个病就是起于感冒,起于扁桃腺炎。这个小伙子不久被分配到一个单位,这是个很要强的小伙子,到单位以后拼命工作,也不注意自己身体,结果由急性肾小球肾炎,发展到慢性肾小球肾炎,以后多次反复急性发作,八年以后出现了肾功能衰竭,体内的毒素排泄不出去,严重的贫血,只好做血液透析,透析了大约一年多,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肾脏,医院给他做了肾的移植,肾移植非常成功,能够正常排尿,能够把毒素排泄出来,大家都很高兴,好景不长,一年以后这个移植的肾脏,又出现了肾功能衰竭,又去做透析,持续了半年多,又找到了合适的肾脏,第二次肾移植。由于多年的肾衰竭,毒素得不到排泄,毒素积累到各个脏器,第二次肾移植以后,不到半年,由于多脏器的功能衰竭,他离我们而去了。他死的时候只有36岁,所以当我们参加他遗体告别的时候,我们几个学医的同学,深深的体会到《黄帝内经》所说的“上工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重要,也深深的体会到了。病在皮毛、病在肌肤的时候,及时治疗,感冒的时候及时治疗,所以小病不能忽视,亚健康不能忽视,《黄帝内经》所说的治未病的思想,和治小病的思想,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预防为主的思想,和对治亚健康的思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我们要活的舒服,要提高生活质量,那也就必须消除亚健康,消除亚健康是不得病,也是延缓衰老的需要。现在各个地方都有医院,养生会所,它们能够解决我们所有人的健康需要吗?健康要靠自己,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自己能对亚健康做哪些事情呢?下次再讲。

02谁才是健康保护神

【怎样才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是妙手回春的医生,还是救死扶伤的医院。真正影响我们身体健康的因素是什么,改善和管理健康,谁才是我们的保护神?

有人说医疗水平决定人的健康。其实,保证我们的健康的并不是医院,而是我们人体的自我调节机能。人体的自我调节机能调节什么呢?调节我们内环境的协调性和稳定性,还调节什么呢?调节我们对外环境的适应性和顺应性。什么因素会影响我们的自我调节机能?《黄帝内经》认为,不良情绪可以直接影响我们人体的气机,使我们的气机紊乱。为什么人生气的时候,血压会升高?怒则气上,怒伤肝。为什么人惊喜的时候,会犯心脏病?喜则气缓,喜伤心。为什么人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吃不下饭?思则气结,思伤脾。为什么人过度悲伤的时候,会胸闷气短,乏力疲劳?悲则气消,悲伤肺。为什么人受到惊吓后,会大小便失禁?恐则气下,恐伤肾。】

我今天要和大家谈的是怎么样管理自己的健康,我想,要想知道怎么管理自己的健康,我们应该首先知道,保障我们健康的是什么?有人说了,是医院啊,有些医院广告就说“把健康交给我们”其实,保证我们的健康的并不是医院,而是我们人体的自我调节机能。这个调节机能是与生俱来的,生下来就有的,自动调节的,不用我们大脑去指挥,它是优化调节,调节到最好状态,那么他调节什么呢?调节我们内环境的协调性和稳定性,还调节什么呢?调节我们对外环境的适应性和顺应性。我们就举个例子吧,比如我们吃饭,当我们看到色香味俱佳的菜肴的时候,我们消化系统的机能就开始运作了,我们的唾液开始分泌了,当我们吃了第一口饭的时候,我们的咀嚼的过程中,唾液大量的分泌,我们的胃液开始分泌,我们的各种消化液胰液、胆汁都排入了十二指肠,我们的肠液也开始分泌了,我们的胃肠蠕动加强,为我们更好的吃饭,和消化饮食物创造了良好高的条件,在座的各位,你们谁指挥过,现在开始吃饭,唾液开始分泌,我现在的饭到胃里头了,胆汁排泄到十二指肠。我们的机体就是在非常好的,在自动化进行调节。甚至我们吃的蛋白多了,消化液分泌的消化蛋白的酶就多,我们吃的脂肪多了,我们消化液分泌的消化脂肪的酶就多了,我们吃的糖类多了,消化液分泌的消化糖类的酶就多,这真是自动化的优化调节,这是调节我们内环境的,各个器官的协调性。

也调节什么呢?也调节我们对外环境的适应性和顺应性。外面天热了,我们代谢体内产生的热

怎么样散出呢?出汗,把汗门打开,靠出汗的方式来散热。在座的哪个指挥过,外面的气温38度,我太热了,打开汗孔散热出汗,可是我们的身体在自动调节,这个例子是极其简单的,又是极其直观的,其实我们机体的任何一样生理活动,都通过无数项的精密的调节,把它调到最佳的状态,在科技发展的今天,我们自身的调节是怎么进行,还知道的很少,就是我们自身的调节机能存在,才是我们健康的保护神。所以真正保障我们身体健康的是谁?是我们自身的自我调节机能。而不是外面的医生,只有把这个机能保护好了,让这个机能很好的发挥作用,我们的健康就有保证。这个机能在《黄帝内经》里叫什么呢?叫真气、正气,“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呢?你只要思想上非常娴静,非常愉快,非常轻松。你的真气就会在你体内很好的发挥作用。你只要对外界的声色犬马,钱财名利不去过多的追求,你的正气就会很好的发挥作用。你就不会产生疾病,中医所讲的真气和正气,又可以说是一种功能,什么功能呢?抗病的功能,得病以后的康复功能,所以我们说我们自身的调节功能在《黄帝内经》里叫真气,正气,只要把真气或正气保护好了,你就可以不得病或少的病,通过我们真气正气的自我调节能力,也会把小病调好,当我们知道了保护我们身体健康的是我们自身的调节机能以后,我们的问题就来了,什么样的因素可以影响我们的调节机能呢?使我们自身的调节机能失调,或者功能发生低下,然后逐渐产生疾病的呢?有人说了,身体素质是爹妈给的,和遗传有关,养生不养生都没有用,这是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人的健康和医疗条件和医疗环境有关,医生水平高,人自然就健康了。人的健康和寿命和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有关,如果战争,如果是动乱,如果是环境污染,肯定会影响人的寿命,其实这些因素在科学界,在医学界都关注过,而且世界卫生组织做了调查,发现这些因素影响人类健康长寿的比例能占多少呢?

遗传因素占15%,医疗条件占8%,战争战乱等社会因素占10%,环境因素占7%。60%的因素是人心理、情绪、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而我们的养生保健就要从这60%入手,所以结论是健康掌握在自己手里。

【其实健康的保护神,就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自我调节机能,也就是自身的抗病能力和康复能力,既然是我的健康我做主,那又是谁拿走了你的健康呢?】

影响我们自身的调节机能的,我认为有三个方面:

1、不良情绪和情感,抑制和干扰了,我们的自我调节机能,使我们的自我调节机能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2、是我们违背自然规律的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过多的消耗了我们的自我调节机能,损耗了我们的自我调节机能,使我们的调节机能过早的提前衰退了。

3、我们的惰性、不良嗜好、不当饮食使我们的自我调节机能太疲劳了。

因此我们的养生保健也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我先谈一谈我们的情绪是怎么抑制和干扰的我们自身调节机能的。我想大家都听到这样的话,酒逢知己千杯少,借酒消愁愁更愁,为什么人在高兴的时候肝脏会源源不断分泌酒精脱氢酶,这种酶是专门分解酒精的,把酒精分解成二氧化碳,通过呼吸排出来,分解成水通过汗和尿排出来,这就是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道理。可就是同样一个人,他遇到郁闷的时候,忧愁的时候,以酒消愁的时候,喝很少就醉了,人在郁闷忧愁的时候肝脏几乎不分泌酒精脱氢酶,是你的不良情绪抑制和干扰了肝脏的正常功能。进入体内的酒精根本就没有分解,直接进入血液,就醉了。

有一次,我在门诊,来个女病人四十多岁,肚子疼,白天疼夜里疼2年了,我说怎么引起的?她说和做节育手术有关,我三年前做了节育手术,头一年挺好的,结果两年前我的邻居做了节育手术,做完之后,刀口老不愈合长不好,结果第二次住院发现肚子里有一块纱布,取出后好了,一问是同一个医生做的,她给你留一块纱布,给我留个什么东西啊,说着摸我的刀口,一摸很硬,这不像纱布,刀子、钳子、镊子、剪子,于是她害怕的不得了,吓出一身冷汗,手一直摸着刀口,回到家里也不敢弯腰了,万一是刀子什么的都是带尖的,晚上一宿没睡。第二天就开始胀,随后就开始疼。越想越疼,最后去找给她做手术的那个大夫,大夫给她做了B超,做了ct结果什么都没有,她心想你自己做的手术,有东西你能说吗?就到省城一检查也什么都没有,就告诉她你到精神病院看看去吧,这个人很委屈,她和我说是精神病,我明明肚子疼,我听了她的叙述以后,我说你的功夫够深的啊。练气功守丹田,还要不守而守,似守非守,不能守的太死,你可好守的这么死,守的是一个恶性意念,我说开始是不是胀,她说对,我说那就是气滞,后来是不是疼,她说是,我说那就

是血瘀,我说你这么守下去,气滞血瘀痰阻,那将来就要长恶性肿瘤,你那里什么都没有,你纯属心理因素,导致自己调节机能失调,气血淤积在那里,所以各位朋友,千万不要对自己的身体有恶性意念,那我们中医基础理论的奠基著作《黄帝内经》怎么认识这个问题呢?《黄帝内经》认为,不良情绪,可以直接影响我们人体的气机,使我们的气机紊乱,气机这个词是中医术语,简单的说就是气的运动,升降出入是气的运动的一个规律。比如我们吃完饭,食物要从胃到小肠,到大肠,这叫胃气降浊,而我们饮食物的营养呢?吸收以后要向全身输送,要向上输送到心肺,通过血液循环向全身布散,这叫脾的升清。这就是降浊和升清。那么不良情绪,可以直接影响我们气的升降出入的紊乱。

【为什么人生气的时候,血压会升高?怒则气上,怒伤肝。为什么人惊喜的时候,使心跳加速,会犯心脏病?喜则气缓,喜伤心。为什么人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吃不下饭?思则气结,思伤脾。为什么人过度悲伤的时候,会胸闷气短,乏力疲劳?悲则气消,悲伤肺。为什么人受到惊吓后,会大小便失禁?恐则气下,恐伤肾。】

《黄帝内经》说“怒则气上,怒伤肝。”我想电视剧前的朋友都有这样的经历,当你狂怒、暴怒的时候,会感到气直冲脑门子,血压会升高,会头晕、会头胀,我们北京大学有一个工友,他接到家乡的电话说,家乡的亲友下午两点钟到北京西站,来北京玩,请他去车站接一下,这个学校的食堂是11点半开门,因为做公交车要两个小时才能到西站,所以他不到11点半就到食堂的窗口,在那里排队,前面有两个学生,窗口一开,第一个学生买完了,第二个刚要买,没想到同班同学,一下加塞加了10几个,这个工友暴怒之下,没嚷几句,就咕咚倒地了,因为这不是医学院的院校,学生不懂的这些常识,后来来了位老师,一看这个工友叫他不答应,直翻白眼,嘴吐白沫,立即把他送到了附近的医院,四个小时以后他死了,死于什么呢?就是怒则气上,暴怒之后肝气上逆,血随气涌,血压突然升高,脑血管爆裂,其实他死的时候也只有50多岁而已,平素有高血压,有轻度的动脉硬化,这就叫做怒则气上。

什么叫怒伤肝呢?有不少人生气以后,两肋会胀,乳房会胀,眼睛会胀,头会疼,还有一些女孩,正在月经期,暴怒之后,突然导致了月经停止,小腹坠胀等等,这是怎么回事呢?中医讲经脉和脏腑,都相关联的,有一个肝经从脚开始沿着腿的内侧上行,在小肚子这个地方网络子宫,网络

生殖器官的,然后沿着胸肋的两侧,向上走胸肋乳房,向上连目系,就是连着眼睛,然后再颠顶和督脉相交,而且在一侧又是络胆属肝,正应为这样暴怒之后,整个肝经和肝脏所络的器官,都出现了气滞,甚至血瘀的状况,出现气滞就会胀,出现血瘀就会痛,这就叫怒伤肝。

《黄帝内经》说“喜则气缓,喜伤心。”缓是松弛的意思,如果我们经常保持一种愉快的心态,那么我们全身的精神和肌肉都在放松。那么这种状态对我们的健康是非常有好处的,所以我们经常说笑一笑十年少。可是如果有严重心脏病的人,如果惊喜、狂喜、暴喜,常常会导致不良的后果,这就是《黄帝内经》所说的喜伤心。

在40多年前,有一家医院,这家医院的心内科几乎每天都能收急性心肌梗塞的病人,那个时候,没有现在的溶栓技术,冠状动脉支架手术和冠状动脉搭桥。都是采取中西医的保守方法,防止他发生心率紊乱,心源性休克和心力衰竭。这个病人50多岁,通过医生抢救,病情稳定下来了,可是每当医生查房的时候,他不说自己的病情,他都说哎呀我的小女儿又漂亮,又会说话,由懂得疼人。一次两次医生不当回事,说的多了,医生就问你的小女儿在哪儿呢?怎么不见她来看你呢,我天天见你的大女儿来照顾你,你从来没表扬过她?病人说我的小女儿在海南岛,那时候火车很慢来也要五六天,在第六天早晨,一个打扮时髦的姑娘,风风火火的进入到病房,护士说。我们上午不是探视时间,你下午来可以不可以,她说刚从海南岛来,你让我看我爸一眼行不行?护士说你爸天天叨念你,破例你就看一眼吧,说我给你爸爸先通报一声,心里有个准备。这个姑娘说别别别,我要给爸一个惊喜,这个护士也年轻,也没想到后果,姑娘从姐姐那里知道爸爸的病房,推门就进去了,她爸爸正好坐在那里吃东西,一看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小女儿,那脸一下就定格了,满脸开花笑的状态。护士也跟着进去了,一看不对啊,到跟前一摸脉没有了,呼吸也没有了,他的心跳已经停止了。经过半个小时的抢救,也没就过来。她的爸爸就这样含笑西去了。这就叫喜伤心。

《黄帝内经》说“思则气结,思伤脾。”思是思考,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思考能力,都有学习能力,这是正常生理功能。对我们的健康没有什么影响,但是当所思不遂,或者思虑过度的时候问题就出来了,你想的事情根本不可能实现,你偏偏要想,这件事情在你脑子里折腾来,折腾去,反复的想,思虑过度,影响我们的消化系统的功能,我们中医的很多词汇是用中文来表示的,出现这个词字,就有它本身的意思,我们设想远古的时候,地球上有了我们的原始人,那时候他们没有文字,没有

语言和动物一样,我们设想有一个原始人,他已经好几天找不到食物了,饿的头晕眼花,冷汗淋漓,突然看到那边有一头鹿,他拿去石头一扔,因为他饿的没劲了,石头虽然打到鹿的身上,但是因为没劲没把鹿打到,鹿跑了,他就追,突然看到前面来了三个原始人,那是没有语言他就喊,包围的意思,那三个原始人一看就明白,拿起石头就砸,结果把鹿打死了,这四个人围上去就吃鹿肉,看到一个口袋,撕开一看是鹿吃的草,原始人想了,鹿肚子里有一个口袋,我的肚子也应该有一个,叫什么呢?胃,就是包围的意思。胃,围也,围受食物也。是包围和接受食物的地方,我们的胃就出来了。

接着往下吃,看到下面有个弯弯曲曲的长长的管道,靠近胃的地方一看,里面还是草沫子,靠近肛门的一看是臭臭的粪球,我的肚子也一定有这个管道,一定要通畅啊,肠,畅也。

【人体器官的由来,都挤在在东汉刘熙所著的《释名》一书中,这些名称的由来,记录了人们对自身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认识过程中,包含了独特的思维和智慧,脾这个脏器名称的由来,就集中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理念。】

这四个原始人都饿的头晕眼花,刚吃完这个肉以后,身上有劲了,原始人又想是什么器官,把我吃的肉的营养吸收以后,向全身输送啊,那是帮助我的肠胃,那就叫脾吧,脾是什么意思呢?

【西医说的脾是人体的一个器官,那么中医说的脾又是什么呢?为什么中医大夫总是建议我们健脾呢?东汉刘熙《释名》一书中提到,脾,裨也,中医的脾倒地是什么意思呢?】

你看裨,就是帮助的意思,那个副将,帮助主将作战的。脾就是帮助把吸收的营养向全身输送的器官,有人拉肚子,西医说是肠炎,中医说是脾虚,用健脾的方法就不拉肚子了,什么叫健脾,就是帮助胃肠把饮食的营养好好的吸收,都吸收了就不拉肚子了,所以西方医学传到中国以后,在解剖学中坐;胁下有个扁的椭圆形的器官,这个器官在胎儿时期是制造血细胞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都能制造。成年以后它不再制造血细胞了,只能制造淋巴细胞。所以西医把它归属淋巴系统,它还可以吞噬衰老的红细胞,这相当于我们血液中的清道夫,中医说的脾是消化系统的机能。

我们接着说情绪,思则气结,思伤脾。有个小女孩,非常消瘦,妈妈带她看病,她喜欢一个歌星,发誓非他不嫁,我问是谁啊?她是xxx,我说他三个月以前就结婚了,她妈妈说这是单相思,那人根本就不认识她,这不就叫所思不遂吗?她听说他结婚了,拿起一张处方纸,写了歌星的名字,呸、呸、呸了三下,在地上踩了三,扬长而去,妈妈说孩子回来,我说不用开方了,当她知道真相以后就好了。她为什么瘦,就是所思不遂,抑制和干扰了消化系统的机能,所以茶饭不思,卧床不起,奄奄一息。

“悲则气消,悲伤肺。”悲伤过度就容易损伤肺气,刚才我说的海南岛那个女孩,给爸爸一个惊喜,一激动心跳就停止了,三个月以后,她跑到医院找大夫,她和大夫说我快不行了,我可能要和爸爸走了。大夫问你怎么了?她说我胸闷气短,你们大夫在二楼,我上楼都上不来了,这是怎么回事?悲伤过度,伤了自己的肺气,肺气太虚了。医生们帮她调了二三个月她才恢复了健康。

“恐则气下,恐伤肾。”突然受到惊吓以后,我们看到的大小便失禁,这就是恐则气下,伤了肾气以后,肾气不能收摄,气下陷了,有两个年轻的女孩。进城里看戏,看完戏,因为北京的这个戏,一般散的比较晚,她的学校在郊区,几十年前这个郊区,是很荒凉的,不像我们现在这么发达。她下了公共汽车还要走一公里半的路,中间要穿过个小树林。走到小树林的时候,突然跳出一个蒙面歹徒,其中一个姑娘吓的“哇”一声瘫在地上,大小便就失禁了,在《黄帝内经》把肾和人的一生联系起来说,这个人又幼年到成年,到壮年,到老年,整个生长发育的过程中,是由肾的精气的盛衰来控制的,无论是男孩女孩,如果肾的精气虚衰就会影响这个人一生的发育,所以,遇到小孩出现五迟,站立迟,走路迟。说话迟,牙齿长的迟,头发长的迟。中医要用补肾的药,六味地黄丸。如果遇到女性,四十二三岁,四十四五岁,就出现了洪热、汗出,月经紊乱,更年前提早到来的,这种状况,中医也用补肾的方法,说明肾精、肾气早衰,而用这些要后,真的能够缓解这些症状。我们接着说恐伤肾,肾主生长发育,有一天我正在书房看说,太太喊我快来看,电视正在播美国佛罗里达州龙卷风,把猪场的猪仔卷到空中,把这些猪仔卷到几里地以外的地方,落地以后把存活的收集起来,送回猪场,后来这些猪仔没有一只长个子,没有一只发情生小猪,这又是一例恐伤肾,肾主生长发育,和肾主生殖的机能遭到破坏的例子。大家想想,猪的基因世世代代都在地上走,从来就没有在空中飞舞的感觉,它们都是未成年的猪,都被吓坏了。

人类也有类似情况,一个妈妈带着一个看上去十二三岁的小女孩来看病,当问起年龄的时候,26岁了,我问她来过月经吗,妈妈说就是没来过才来看病的,我把孩子支出去,和妈妈谈起来,我问妈妈这孩子,小时候是你带的吗?她妈妈潸然泪下,泣不成声,他们孩子小的时候,工作忙,没办法带孩子,就把她送到乡下的一个远方亲戚家,没想到这是个暴力家庭,两口子经常打架,一打架就动擀面杖、菜刀,常常把怒火泄在孩子身上,经常打孩子,后来我们把孩子接回来,孩子对我们非常生,孩子胆非常小,一个筷子掉地上都下一跳,我虽然给她开了补肾的药,但是我知道,她已经远远的超出正常发育年龄。恐伤肾,在动物和人身上都看的出,大惊恐后,都出现生长发育的停滞,生殖功能的抑制。中医认为这种不良的情绪和情感,直接影响到人体气的运动,西医把心理社会因素所引起的各种器官的,功能性障碍和器质性病变叫做心身性疾病,那些疾病属于心身性疾病呢?请看下集。

03情绪左右健康吗

【性格真的会决定我们容易患哪种疾病吗?如果他是A型性格,他是A型思维模式的话,就会推断这个孩子将来,中年老年以后他就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很高的一个人。】

在很多年前,某国的大医院的心内科的医生们,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他们科室的候诊室的凳子坏的特别快,因此他们总要报修,所以医院管理后勤的人就说,你们科室怎么回事啊,怎么凳子总坏呢?这个科室是看什么病的呢?是高血压,高血压性心脏病,看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率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这就引起了医生们的注意,为什么我们科室的凳子坏这么快啊?于是观察这些病人,发现在他们科室的候诊室,候诊的这些病人心烦气躁,坐坐卧不安。再研究发现这些人在性格上,行为方式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心烦气躁,烦躁易怒,争强好胜,力求完美,爱出风头,总想表现自己,而且在任何场合都要争第一,他们常常把同行当做竞争对手,总怕别人超过自己,当别人进步的时候,他们就想怎么超过他。当别人有缺点和落后的时候,他们又笑话人家,就是这么一个性格,使他每天都处于焦虑的紧张状态,使他们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使他们甲状腺素分泌增多,他们的代谢就比普通的人旺盛的多,因为他们每天都疲劳,时间一长,他们的血压就升高,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就明显比普通人多,所以国外就把这种性格的人叫做A型性格。就把这些人的行为模式叫做,A型行为模式。以后他们就推测了,年轻人是A型性格的人,就推断他要得这些病。经过几十年研究发现真是这样,于是就把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等归属于心身性疾病的范围。

那么,我这里所讲的心身性疾病的指的广义,广义的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发病、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躯体器质性疾病和躯体功能性障碍。那么除了我们所说的这些疾病之外,还那些病属于这类的疾病呢?说实在我们内科在临床看到的,绝大多数疾病都属于心身性疾病,除了那些少数的急性的感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它的发病和社会心理因素关系不是特别大之外,很多常见的内科占70%以上,都属于心身性疾病。

那么你打比方说头疼、偏头痛、紧张性头疼、莫名其妙的躯体疼痛,这就属于心身性疾病,有一个老师带着他的女儿看病,孩子头疼。她爸爸和我说,这孩子一到考试的时候,就头疼的看不下书,疼到恶心呕吐的地步,等一放假,不用吃药,头疼就缓解了。这就属于心身性疾病,一考试就

紧张,一紧张头就疼。

还有的人莫名其妙全身疼痛,到医院一检查,不是风湿,不是类风湿,不是痛风,除了这些疾病之后,找不到原因,按那都不疼,那他就是全身疼,这就是心身性疾病。我记得2001年的时候,有一个姓沈的女士找我看病,两个脚跟疼,严重的时候疼的不能走路,我问她都做过什么检查啊,她说什么检查都做过,有人说我是骨质增生,有人说我是肌腱劳损,有人说我是风湿,可是按照这些治疗都没有效。陪她来的刘女士说,我们去国外旅游两个星期,我们在国外每天走很多的路,她从来没有疼过。我们回来打车回家,在离家不到100米的地方,她的脚突然疼起来了,到门口也下不了车了,我把她搀回家的。我听完刘女士的讲述,我意识到沈女士的脚后跟疼,是一个心身性疾病。我问,你们家都有什么人?先生、儿子、婆婆,我问你们的关系怎么样呢?她说我特别害怕我的婆婆,她说了许多话,特别伤我。所以我每次一出去,都非常高兴,一回家就非常发愁。我明白了,是你潜意识中不愿意来到这里,又不得不来到这里,我除了开了疏肝的、活络的、止痛的方子之外,我给她写了两句话:病由心生,心病还需心来医;宽容他人就等于宽容自己。

就在上个月的月末,一位女士到我门诊看病,问我认识她吗?我实在想不起来了,她我就是2001年来看病的,吃了你的药,脚后跟还是疼,我拿着你写的字,反复看也看不明白,知道三年前我儿子结婚了,我当婆婆了,现在才意识到,两代人生活方式,处世习惯都不一样。儿媳妇许多事我都看不惯,有时想说就想起婆婆说我的话,这话特别难受,伤害我很厉害。就把半句话咽下去了,再看你写话,我彻底明白了,宽容他人就是宽容自己,我一下子把婆婆宽容了,当想明白这一切的时候我的脚后跟彻底不疼了。所以,当找不出原因的全身疼痛疾病的时候,这就是心身性疾病。

【人们常常在生气后,没有食欲不想吃饭,甚至有些人一生气就会胃疼,反之高兴的时候,人们往往能吃饭很香,由此可见情绪对肠胃的影响之大。那么到底都有哪些消化系统疾病,是和我们的心理密切相关呢?为什么说很多难治的皮肤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也和心理有关呢?】

另外还有消化系统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莫名其妙的啦肚子,还有情绪一不好就拉肚子啊,这都是消化系统的病,实际上消化系统的病,很多情况下,都和心理因素有关,当然有人说了,上消化道溃疡和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有关,因为有人发现了这个

问题,还获得诺贝尔奖金,可是很多上呼吸道有幽门螺杆菌的人,他就是不发病,而发病的诱因,恰恰是情绪的焦虑、紧张和郁闷有关,而引发了溃疡病的发作,或者加重了溃疡病的症状。有一次一个胃疼的人来找我看病,疼三个月了,肚子饿的时候疼,到后半夜肚子空了,能疼醒了,但是吃点东西就可以好,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上消化道溃疡,他是出租司机,三个月前到郊区送人,居然连着被抢了两次。我没别的本事就会开车,没人拦车车的时候,盼着有人拦车,有人拦车又怕是劫匪。就在这样的焦虑和恐惧中,我的胃就逐渐地疼了,这是非常典型上消化道溃疡,由精神的焦虑和紧张所引起的。

有些一生气就拉肚子,西医说是肠易激综合征,过敏性结肠炎等等,这明显和精神情绪因素有关,至于像消化系统的慢性胃炎,胃下垂,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症,也都和精神心理因素有关,便秘这是很多人都有的,其实便秘本身就是心身性疾病,紧张所导致的,在医学界有句话叫外科不治癣,内科不治喘,“癣”包括所有的皮肤病,这两类疾病都和自身的心理社会因素有关,情绪情感因素有关,你用上药了,心理问题不解决,疗效还是不好。

有一位高级工程师,他的嘴左角有块白癜风,过一段时间逐渐扩大,过一段时间逐渐缩小,我问他原因,他说主要在情绪,前些年我在教授级高工的时候,没有晋升上,我的情绪特别不好,我眼看这个白癜风就扩大,去年我晋升上,一切顺利,我这一生的愿望都实现了,我的科研成果也获奖了,一高兴,白癜风的面积逐渐缩小了。很多难治的皮肤病都和自己的情绪有关,只要你高高兴兴的,这些病都可以自行缓解。

呼吸系统的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神经性咳嗽,神经性哮喘和心理因素有关,一个妈妈带着12岁的小女孩找我看病,过敏性哮喘,哮喘6年了,中西医都看过疗效不好,有次去住院,住院第二天就不喘了,也没治疗。住两个星期都没喘,医生说你这孩子没哮喘。还有就是我们两口子出差了,没人给孩子做饭,就让她去小姨家住了二三个星期,这两三个星期没喘。我说你们家孩子的卧室里,有没有过敏性的东西呢?她说家里换两套东西,没管用,我就问孩子,你觉得这喘是怎么回事,孩子看看妈妈我觉得这个喘和我的紧张害怕有关,她说前半句的时候,看妈妈一眼,后半句的时候又看妈妈一眼,我跟她妈妈说,你先出去一下,我和孩子谈谈,因为我觉得他对妈妈特别紧张,我问你爱你的妈妈吗?她说,我想爱不敢爱。我问为什么?她说我妈妈太厉害了,我小时候

郝万山伤寒论讲义(精品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郝万山伤寒论讲义 目录 第一讲《伤寒论》内容概述 (2) 第二讲《伤寒论》用方思路与方法 (3) 第三讲汉代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的换算 (4) 第四讲柴胡剂群的临床应用 (4) 第五讲伤寒论中泻下诸方的临床应用 (11) 第六讲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14) 第七讲白虎汤类方(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 (19) 第八讲治水诸方的临床应用 (20) 第九讲治痞诸方的应用 (23) 第十讲四逆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26) 第十一讲关于六经辨证 (29)

第一讲《伤寒论》内容概述 伤寒目前三方面研究:文献、辨证论治方法、方剂临床应用。 一、伤寒论内容: 398条112方、十卷、22篇。 第1篇辨脉篇、第2篇平脉篇为仲景脉学集中体现,介于《内经》~《脉经》、《濒湖脉学》之间过渡阶段主表 例如:浮脉主热轻即取得,重取滑数有力: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共五处。 迟脉主阳虚 主阴虚血少: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迟中迟者,此营血不足…沉主里,迟为营血虚少。∴+芍养血,生姜引药达表。 应当学习此首二篇,以了解仲景脉学。 第3篇伤寒例:外感病成因、分类、命名、防治法、护理方法――韵文,汉以前用,故非后人(如王叔和加入)系仲景原文。《文心雕龙》:论也者,弥纶群言而讣理者也。 第4篇:痉湿暍,只有脉证,无治法方药。 一般398条不包括前四篇, 第5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6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7篇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8篇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9篇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第10篇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11篇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第12篇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13篇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第14篇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中十篇――398条112方 第15篇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可汗篇》)例: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执 水然,一时间许…一时间(2 水执 小时,一昼夜12段) 第16篇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 第17篇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例太阳病,七八日,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 同本以互证,别本以见例。清通“圊”,欲通“续”,自可 即“犹,宜”。 第18篇辨可吐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可吐篇》) 第19篇辨不可吐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不可吐篇》) 第20篇辨可下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可下篇》) 第21篇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不可下篇》) 第22篇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以下简称《汗吐下后篇》) 后8篇,应了解,特别是8篇中出现的而未在中十篇中的条文。通常我们学习的是《伤寒论》节本――中十篇。以阴阳辨脉、辨病,辨预后。 二、学习《伤寒论》应注意的问题 (一)学内容 (二)学思路和方法 思路:鉴别诊断的思路 例61条:下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除外了少阳-呕阳明-渴太阳-见表证。

郝万山老师伤寒论研究生讲座讲稿

郝万山老师伤寒论研究生讲座讲稿 发表者:赵东奇(访问人次:1418) 目录 第一讲《伤寒论》内容概述 2 第二讲《伤寒论》用方思路与方法3 第三讲汉代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的换算4 第四讲柴胡剂群的临床应用4 第五讲伤寒论中泻下诸方的临床应用11 第六讲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14 第七讲白虎汤类方(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19 第八讲治水诸方的临床应用20 第九讲治痞诸方的应用23 第十讲四逆汤类方的临床应用26 第十一讲关于六经辨证29 第一讲《伤寒论》内容概述 伤寒目前三方面研究:文献、辨证论治方法、方剂临床应用。 一、伤寒论内容: 398条112方、十卷、22篇。 第1篇辨脉篇、第2篇平脉篇为仲景脉学集中体现,介于《内经》~《脉经》、《濒湖脉学》之间过渡阶段主表 例如:浮脉主热轻即取得,重取滑数有力: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共五处。 迟脉主阳虚 主阴虚血少: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迟中迟者,此营血不足…沉主里,迟为营血虚少。∴+芍养血,生姜引药达表。 应当学习此首二篇,以了解仲景脉学。 第3篇伤寒例:外感病成因、分类、命名、防治法、护理方法――韵文,汉以前用,故非后人(如王叔和加入)系仲景原文。《文心雕龙》:论也者,弥纶群言而讣理者也。 第4篇:痉湿暍,只有脉证,无治法方药。 一般398条不包括前四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中十篇――398条112方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可汗篇》)例: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然,一时间许…一时间(2小时,一昼夜12段)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例太阳病,七八日,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

伤寒论讲义课后题

绪论 【复习思考题】 1.目前在我国广泛流行的《伤寒论》版本有哪两种? 2.简述《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及其成就。 3.“伤寒”的涵义是什么? 4.怎样理解《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它与八纲辩证,脏腑辩证的关系如何。 5.何为传变,影响传变的因素有那些?何为合病,并病,直中? 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第一节太阳病纲要 【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太阳病脉证提纲? 2.太阳病基本类型有几种?各自病因病机及脉证表现特点如何? 3.如何判断疾病的阴阳及寒热真假属性? 4.如何判断太阳病是否发生传变?怎样正确理解太阳病欲解时? 第二节太阳表证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太阳中风证与太阳伤寒症脉症、病机、治法、方药。 2.如何理解53、54条之营卫不和? 3.简述桂枝汤的煎服法。 4.桂枝汤和麻黄汤各有那些禁例?如何理解? 5.太阳中风与太阳伤寒兼证各有几种?分别简述其脉症、病机、治法和方药。 6.据46、47和55条,简述太阳表证衄血之机理及其临床意义。 7.太阳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何以宜麻黄汤而不宜下? 8.简要鉴别桂枝加葛根汤证与葛根汤证。 9.据31、32条,简述葛根汤的应用依据。 10.试述大、小青龙汤证的脉症、病机、治法、方药,比较二者的不同。 11.小青龙汤证为何有“或渴”、“不渴”、“服汤已渴”三种不同情况? 12.简述太阳表郁证的几种类型。 第三节太阳里证 【复习思考题】 1 蓄水证的证候、病机、治法、方药如何? 2 胃津不足之口渴与蓄水证口渴有什么区别? 3 分析蓄水重症出现“水逆”的机理 4 蓄血证根据轻重缓急不同,有哪几种证型,其证候、病机、治法、方药如何? 5 如何鉴别蓄水证与蓄血证? 6 如何鉴别瘀血身黄与湿热发黄? 7 蓄血证兼表,应如何辩治?

郝万山《伤寒论》70全集

郝万山《伤寒论》70全集 01《伤寒论》的作者春风微拂151,437 02《伤寒论》成书背景和流传春风微拂63,527 03《伤寒论》的内容和贡献春风微拂61,037 04《伤寒论》关于六经辨证的若干问题春风微拂74,374 05《伤寒论》学习方法和要求(1)春风微拂61,396 06《伤寒论》学习的方法和要求(2)、太阳病概说(1)春风微拂68,666 07《伤寒论》太阳病概说(2)、太阳病提纲春风微拂67,404 08《伤寒论》太阳病的分类提纲春风微拂56,792 09《伤寒论》太阳病病程的时间规律春风微拂50,793 10《伤寒论》太阳中风论治春风微拂53,404 11《伤寒论》桂枝汤的适应症春风微拂55,905 12《伤寒论》桂枝汤的禁忌症、桂枝汤的加减应用(1)春风微拂52,188 13《伤寒论》桂枝汤的加减应用(2)春风微拂48,216 14《伤寒论》太阳伤寒与麻黄汤的适应症春风微拂46,560 15《伤寒论》麻黄汤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春风微拂44,190 16《伤寒论》伤寒兼证(1)春风微拂45,149 17《伤寒论》伤寒兼证(2)春风微拂38,498 18《伤寒论》汉代的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换算春风微拂38,447 19《伤寒论》表郁轻证、太阳蓄水证(1)春风微拂47,627 20《伤寒论》太阳蓄水证(2)、太阳蓄血

证概说春风微拂47,06621《伤寒论》太阳蓄血证(1)春风微拂42,620 22《伤寒论》太阳蓄血证(2)、太阳变证及其治则春风微拂39,274 23《伤寒论》表里先后治则、虚烦证春风微拂40,906 24《伤寒论》邪热壅肺证、协热下利证春风微拂36,115 25《伤寒论》心阳虚证春风微拂36,979 26《伤寒论》水气病春风微拂36,728 27《伤寒论》脾虚证春风微拂37,280 28《伤寒论》肾阳虚证春风微拂52,706 29《伤寒论》阴阳两虚证春风微拂33,876 30《伤寒论》结胸证(1)春风微拂31,261 31《伤寒论》结胸证(2)春风微拂29,710 32《伤寒论》结胸证(3)、脏结证春风微拂29,487 33《伤寒论》心下痞证(1)春风微拂32,965 34《伤寒论》心下痞证(2)春风微拂28,257 35《伤寒论》痞证及其类证春风微拂27,578 36《伤寒论》痞证类证、火逆证、太阳病欲愈候春风微拂26,513 37《伤寒论》太阳病类证、太阳病篇小结春风微拂25,581 38《伤寒论》阳明病概说春风微拂30,630 39《伤寒论》阳明病纲要春风微拂27,650 40《伤寒论》阳明热症春风微拂37,579 41《伤寒论》阳明腑实证(1)春风微拂34,894 42《伤寒论》阳明腑实证(2)春风微拂22,673 43《伤寒论》阳明腑实证(3)、脾约证春风微拂22,124 44《伤寒论》津亏便结证、下法辨证和禁

郝万山伤寒论全集完整版

郝万山伤寒论全集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郝万山《伤寒论》70全集 01《伤寒论》的作者春风微拂 151,437 02《伤寒论》成书背景和流传春风微拂 63,527 03《伤寒论》的内容和贡献春风微拂 61,037 04《伤寒论》关于六经辨证的若干问题春风微拂 74,374 05《伤寒论》学习方法和要求(1)春风微拂 61,396 06《伤寒论》学习的方法和要求(2)、太阳病概说(1)春风微拂 68,666 07《伤寒论》太阳病概说(2)、太阳病提纲春风微拂 67,404 08《伤寒论》太阳病的分类提纲春风微拂 56,792 09《伤寒论》太阳病病程的时间规律春风微拂 50,793 10《伤寒论》太阳中风论治春风微拂 53,404 11《伤寒论》桂枝汤的适应症春风微拂 55,905 12《伤寒论》桂枝汤的禁忌症、桂枝汤的加减应用(1)春风微拂 52,188 13《伤寒论》桂枝汤的加减应用(2)春风微拂 48,216 14《伤寒论》太阳伤寒与麻黄汤的适应症春风微拂 46,560 15《伤寒论》麻黄汤的适应症与禁忌症春风微拂 44,190 16《伤寒论》伤寒兼证(1)春风微拂 45,149 17《伤寒论》伤寒兼证(2)春风微拂 38,498 18《伤寒论》汉代的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换算春风微拂 38,447 19《伤寒论》表郁轻证、太阳蓄水证(1)春风微拂 47,627 20《伤寒论》太阳蓄水证(2)、太阳蓄血证概说春风微拂 47,06621《伤寒论》太阳蓄血证(1)春风微拂 42,620 22《伤寒论》太阳蓄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 郝万山着 螽斯振羽整理 说明 1.本书是根据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年1月第一版整理录入。 2.本书仅供学习研究《伤寒论》使用,请勿用于商业用途。 3.本次文字录入和排版尽量忠实于书籍原貌,对于原书印刷错误或不合适的地方,我本人录;入时直接进行了更正。如“段玉才”改为“段玉裁”《方言》的作者“杨雄”,通作“扬雄”,径改。 4.对于讲稿里面部分有争议的地方,为忠实于原书,尊重郝先生的学术思想,录入时一仍其旧。如“项背强几几”不作“项背强”。 5.删除了篇首的《出版者的话》和篇末的《附录》部分。 6.本书整理时我尽量做到减少错讹,但由于工作较为繁琐,难免会有错误或照顾不到的地方,还望读者阅读时仔细核对原书。 螽斯振羽2011年春节于福建 作者简介郝万山,男,1944年11月出生,毕业于北京中医学院。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为北京中医药大学优秀主讲教师、北京市教育创新标兵、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培养专家委员会秘书组成员、教育部名牌课程《伤寒论》创建项目负责人。在中医药教育岗位上工作近40年,主要讲授《伤寒论》。教学缜密严谨,深入浅出,注重理论结合临床实际,强调讲授中医经典基本知识的同时,更要重视解析其辨证论治的思路和方法。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条理清楚,注重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评估成绩名列全校前茅。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聘

的中医经典着作《伤寒论》示范教学主讲人。临床重医术,讲医德。既为患者解除病痛,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鲜活的实例,深受学生和患者的拥戴。、曾主编《白话伤寒论》《中医学问答题题库伤寒论分册》、(增订本)《医宗金鉴伤寒心法要诀白话解》、(第3版)《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同步辅导系列丛书伤寒论》《伤寒、、论选读》等10部着作。副主编或合着《实用经方集成》《四季饮食养生丛书》《伤寒论校注》、、、《伤寒论讲义》《伤寒论讲解》《中医药高级丛书伤寒论》等14部着作。发表论文60余篇。科研成果曾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技进步(部级)二等奖。 1前言人们在反复研究了历代中医的成才规律之后,一致认为“读经典,做临床,拜名师”是造就中医临床名家的必需条件。而《伤寒论》就被历代医家奉为中医的经典着作之一。从唐代开始,《伤寒论》被列入国家选拔医官考试的必考科目,这一规定一直沿用到清代。在当代的中医药高等教育中,把《伤寒论》列入本科以上教育的主干课程。而临床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特别是临床医师职称晋升考试等,也都把《伤寒论》列入了考试范固。因此无论是初学中医的人士,还是毕业后的继续教育,乃至中医药学的终生教育,都需要反复学习《伤寒论》。于是《伤寒论》几乎成了中医各科临床医师的案头书。我从事《伤寒论》的教学、研究和临床应用近40年,愚者千虑,或许会对《伤寒论》中的一些疑难问题,有所体会和感悟。承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抬爱,推举我作《伤寒论》示范教学的主讲人,并将我所讲的《伤寒论精讲》制作成了VCD发行,受到读者广泛的关爱。本书即是将我讲课的讲稿摘取大要就正于各位中医经典的热爱者。讲稿的《伤寒论》原文,遵照明赵开美《仲景全书翻刻宋版伤寒论》,但本书为现代普及读物,原文一律改用规范简化字体,原书中的异体字或讹字,如也一律改为通行的简化字,“鞕”、、、改作“硬”“蚘”改作“蛔”“欬”改作“咳”“痓”改作“痉”等。讲稿所选原文取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止于“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从中选择理论和临床意义较大的条文,进行归类编排讲解。对于争议颇多,存疑待考,或者

郝万山老师讲解药量

郝万山老师讲解 汉代度量衡的转化 1.度量衡制要用好《伤寒论》中的方剂还要注意它的药物用量问题,论中用的是汉代的度量衡,和我们现代的不同,所以我们要考证汉代的度量衡。其实这一点并不困难,班固的《汉书.律历制》中记载说: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就是说1200个黍米重12铢,两个12铢是一两。明确的指出了汉代的度量衡制度,用量单位和进位关系。单位应用了铢、两、斤、钧、石。石这里读shi,在后来读dan,是个衡量单位。 但是现在要用黍米来推测汉代的度量衡肯定不准确,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文物考察来准确的到结果。北京博物馆里有汉代司农铜权,是东汉国家最高的管理农业的行政部门,它所制定的标准的衡重器具,实际称下来汉代的1斤=250g,汉代的1两=15.625g,约等于15g。容量单位,还是班固的《汉书.律历制》中记载:千二百黍实其龠(yue),合之为

合(读e),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这是五个容量的计量单位。还是通过文物来考察它实际容量。结果是:1合=20ml 1升=200ml1斗=2000ml。故麻黄汤每次服用8合,就是160ml,桂枝汤每次服用1升就是200ml,和现在的用量差不多。 《伤寒论》中还用到了度量,如五苓散说白饮和服方寸匕,麻子仁丸中说厚朴用1尺。那么1寸和1尺究竟是多少呢?还是班固的《汉书.律历制》中记载:一黍为分(这句不是原话),“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所以分、寸、尺、丈、引是汉代关于度量的5个计量单位。进位关系都是十进位。从中国科学计量研究院收集的全国博物馆所保存的14把汉代尺子测量来看,1寸=2.3cm,1尺=23cm,三国大将关羽身高8尺,也就是184cm,相当于女排郎平的高度。 汉朝后是晋朝,晋朝在衡重的两和铢之间加了分,6铢=1分4分=1两。在《伤寒中》只有一个方子用了分,就是麻黄升麻汤,显然在仲景时代是不会用分来最单位的,是后人在传抄的时候进行了换算,或者这张方子不是仲景的方子。在《金匮要略》中出现了许多用分作为计量单位的方子,肯定是晋唐以后的人在抄写时给改过的,不是张仲景原来的东西。当然有的方剂如三物白散,说桔梗三分,巴豆一分,贝母三分,这个分不是实际的衡重单位,而是药物之间的剂

郝万山《伤寒论》视频讲座札记02

第02 讲,讲《伤寒论》成书背景和流传。 首先介绍成书背景,包括社会背景和学术背景两个方面。社会背景着重介绍战争、灾害和疫情,如《东汉会要》 记载“中原大地,白骨委积,人相食啖”,老百姓“不死于 兵,即死于病”,及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描述“余宗 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 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这样社会背景对医学的发展和 研究不仅提出了普遍需求,而且提供了大量临床实践机会 和经验教训(包括可收集的其他人的经验和方法)。学术背 景着重介绍在汉代以前的医学成就和相关著作,包括基础 理论部分的“医经”和经验用方集成的“经方”(经验之方 而不是经典之方),诸如班固《汉书艺文志》中医经7 家(《黄 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 内经》、《白氏外经》、还有《(白氏)旁经》)、经方11 家(包 括了伊尹的《汤液经》)。这样的学术背景为仲景熔汉代以 前的“医经”“经方”于一炉,创立了“理法方药”相结合 的“辨证论治”体系,发展中医临床医学创造了基础条件。 按:这个讲述有助于让人客观认识仲景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在肯定仲景光辉形象的同时,充分肯定了医学发展进程中历史和社会要素的作用。研究、传承、发展中医药文明,这应该是比较科学和理性的态度。相反,有些讲座,有些书籍,把仲景当故事讲,把彭子益当故事讲,把郑钦安当故事讲,推动造神,高推“圣绩”,……,反而造成分歧和争议,并不有利于中医学科的普及。在学术上,对历史人物缺乏客观认识,就不可能对其学术思想的来龙去脉有完整的认识,想发扬光大之也只能缘木求鱼罢了。这一段视频,有几个细节尚需关注:

中药剂量的换算

1981年考古发现汉代度量衡器“权”,以此推算古方剂量,解决了历史上古方剂量的一大疑案,对仲景学说的教学、科研、攻关、临床应用意义重大。兹据柯雪帆教授归纳整理的资料并经反覆衡量核实,摘要介绍如下:斤=250克(或液体250毫升,下同) 升=液体200毫升 合=20毫升 龠=10毫升 方寸匕=2.74克鑫石类药末约2克草木类药末约1克半方寸匕=一刀圭=一钱匕=1.5克 一钱匕=1.5~1.8克 一分=3.9~4.2克 梧桐子大=黄豆大 蜀椒1升=50克 葶力子1升=60克 吴茱萸1升=50克 五味子1升=50克 半夏1升=130克 虻虫1升=16克 附子大者=20~30克中者一枚15克强 乌头一枚,小者3克,大者5~6克 杏仁大者10枚=4克 栀子10枚平均15克 瓜蒌大小平均一枚46克

枳实一枚约14.4克 石膏鸡蛋大1枚约40克 厚朴1尺约30克 竹叶一握约12克 (二)“权”的发现,意义重大,值得引起中医界高度重视。剂量问题是方剂治病的核心,没有特定的“量”,便不能突破特定的“质”。按古今度量衡折算法,汉代1两为今之15.625克,1斤为250克。则经方的实际剂量,当以原方折半计量为是。明代迄今,医家根据“古之一两,约今之一钱”的臆断,使用经方仅原方的1/10。并且袭至今,悬殊太大,剂量过轻,不堪大任。仲景《伤寒论》不单是中医学四大经典巨著之一,更是中医学第一部急性热病学专着。东汉末年,寒疫大流行,伤寒的特点,发病急,传变速,故仲景立方剂量大,药简、力专、效宏,方能阻断病势传变,挽救危亡。近代用法,大违仲景立方本义与用药原貌,无疑严重影响了经方临床效用的发挥,阻碍了仲景学说的发展与创新。 方剂能否治病,除了恰中病机,配伍精当,便是特定的剂量。以四逆汤的应用为例:四逆汤乃仲景急救亡阳危症之峻剂,有斩关夺门、破阴回阳、起死回生之效。原方为炙甘草2两、干姜两半、生附子1枚(破8片),按古今折算,取原方1/2量为准,则四逆汤剂量是炙甘草30克,干姜23克,制附子60克(生附子1 枚,大者20~30克,假定生附子之药效为制附子之两倍以上),而部编中医方剂学四逆汤之剂量为:附子5~10克,干姜6~9克,炙甘草6。以这样的轻量,要救生死于顷刻克。诚然难矣!无怪乎中医心衰,十有八九要失败。不是经方不灵,而是我们未能继承仲景先师的衣砵真传。习用轻剂,固然可以四平八稳,但是却阉割了仲景学术的一大特色,使中医丢掉了急症阵地。

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

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 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大学的时候开始学习经典,即深有体会。而今再次回顾经典,对临床工作有莫大的帮助。以下就我对《伤寒论》的心得体会做个分享。 一、以理解伤寒论原文为重点,多读多背。 在原文上下功夫,弄懂原作,求其本意,旁参诸家。多读多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伤寒论》主要是继承仲景的学术思想,探索其精微大义,因此就要在原文上下功夫,弄懂原作,求其本意。《伤寒论》由于成书年代久远,条文失真,文法多样,文字古奥,论理广深,因此,我们要想学好、学透,依靠后世注家,以注家作为向导,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然而,历代注家很多,且观点不一,如何选择,很是让初学者头痛。有幸在书店买了一本郝万山伤寒论讲稿,里面释义博采众家,实在让我受益匪浅。而胡希恕老师更是为后代工人为伤寒论注解的第一人,胡老师释义让人叹为观止。 至于背诵,我觉得背诵一定的原文对于中医入门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伤寒论》来说,不能背诵,头脑就不能在前后原文之间任意穿梭引用,也就无法全面细致的理解《伤寒论》的含义。经典著作中的条文,乃是从无数病例中总结出来的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俗话所说万变不离其宗之宗。记住它,背诵它,就能在临床上触发思绪,吃透精神,从熟生巧,别出心裁二、我对六经的认识。 《伤寒论》六经体系是疾病共性规律的概括,以六经生理为基础,阐释其病理变化,不单是外感,实可以统万病。《伤寒论》从内难二经基础上的进一步之经典著作,补内难二经之不及,其首创六经证治。故我对六经之认识有一读之必要,打的中医治病,皆从整体出发,依据病者盛衰强弱、病势之缓急进退来作为施治方针。所谓六经,三阴三阳是也,大抵三阴经病,属寒、属里、属虚者多,故太阴治宜温,少阴治宜补,厥阴治宜清;而三阳经病,恰与三阴经病相反,大抵属热、属实、属表者多,故表证宜汗,实证宜下,独少阳属于半表半里,既不宜汗又不宜下,而治宜和解。 六经的划分具有辨证与论治的双重意义,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示中风或伤寒,以确定解肌或发汗的治法。第二,提示病位的表里,可定表、和、攻救之法,对于部位的归类,可做为论治的根据。第三,提示病情的寒热,决定用药的温凉。第四,提示邪止消长的情况,可知如何祛邪或扶正,在辨证归类时以实证属三阳,虚证属三阴。第五,提示受邪的经脉脏腑可以分经用药,有的放矢。由于六经能提示受邪部位在何经脉脏腑,给立法方药指明方向,故伤寒六经辨证的过程,即是确立治则,治法及选方遣药的过程,所以辨证与论治是两个步骤,合而观之辨证与论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六经传变是有规律的,不同的传变条件,会有不同的传变情况:在感邪轻、正气强的条件下,如治疗得当,可不传而愈。在感邪重、正气强的条件下,病发于阳而反应强烈,且不论病在一经或合病,或并病都在三阳,但若治疗不当,消耗了正气,则可传入三阴。由阳经传入阴经的,病多属热,易于亡阴。在感邪重,正气弱的条件下,病发时直中三阴,但若治疗适当,邪衰正胜也可阴证转阳。在感邪轻,正气弱的情况下,病可发于阳也发于阴。三、关于伤寒在临床上的运用体会。 结合临床的实践与体会。总结起来,在临床应用经典,首先应抓住主证,然后辨析病机,最后在了解方义的基础上化裁经方,经过加减。临床如白虎加人参汤合竹叶石膏汤治疗糖尿病。五苓散合真武汤治心衰的水肿,大柴胡汤合半夏泻心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等。 总之,《伤寒论》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规范,从而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其中的奥妙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

郝万山伤寒讲座

学好《伤寒》救治疑难 郝万山(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1-09 课前提示 熟读经典,是中医临床家成才的必由之路。历史上和当代的著名临床家,没有一个不精通中医经典的,在中医经典中,对临床家的成才,对提高治疗疑难重症的水平,学习、研究和应用《伤寒论》尤其重要。 学什么 一、学习理法方药的基本知识;二、学习辨证鉴别的思维方法 三、学习灵活用方的思路;四、学习组方遣药的思路 怎么学 一、常读诵记胸中;二、训词句明本义;三、访明师多思考 四、勤临床深体会;五、读注家增智慧 一、常读诵记胸中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临到用时,信手拈来。陈慎吾老师每天背《伤寒论》一遍。刘渡舟教授治病,常用原文对号入座。方药中老师读《内经》,倒背如流。 台湾张步桃医师过目不忘,胸中自有名著百卷。 二、训词句明本义 1、训释字词,当用古代工具书 煎——凡有汁而干谓之煎。熬——凡以火而干五谷之类,自山而东齐楚以往谓之熬,关西陇冀以往谓之焙,秦晋之间或谓之焣(炒)。(西汉?杨雄《方言》)胃,围也。围受食物也。肠,畅也。通畅胃气,去滓秽也。 脾,裨也。在胃下,裨助胃气主化谷也。(东汉·刘熙《释名》) 婢女,即女性佣人,帮助主人料理生活。裨将,即副将,协助主将作战。 心纤也。所识纤微,无物不贯也。 孟子:心之官则思。不宜改成脑之官则思 正心、养心、静心、洗心、明心、调心,都不宜把心改为脑。 常用工具书 ①西汉?杨雄(前53-后18)《方言》——清?钱绎撰集《方言笺疏》 ②东汉?许慎(后58-147)《说文解字》——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③东汉?刘熙(约生于160年左右)《释名》——清?王先谦撰集《释名疏证补》 ④清?郝懿行《尔雅义疏》 ⑤魏?张揖《广雅》——清?王念孙撰《广雅疏证》 ⑥清?阮元编《经籍簒诂》 ⑦十三经注疏(十三部儒家经典注疏本的合刊本) 2、释医理,要融会贯通,联系实际

伤寒论心得体会

学习《伤寒论》心得体会 08级中西医临床2008013036 谢海旋 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大三的时候开始学习经典,更是深有体会。而今有机会在毕业前再次选修经典,这对未来工作将会有莫大的帮助。在繁忙的找工作中,我依然会抽空学习经典,以下就我对《伤寒论》的心得体会做个分享。 一、以理解伤寒论原文为重点,多读多背。 在原文上下功夫,弄懂原作,求其本意,旁参诸家。多读多背,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习《伤寒论》主要是继承仲景的学术思想,探索其精微大义,因此就要在原文上下功夫,弄懂原作,求其本意。《伤寒论》由于成书年代久远,条文失真,文法多样,文字古奥,论理广深,因此,我们要想学好她学透她,依靠后世注家,以注家作为向导,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然而,历代注家很多,且观点不一,如何选择,很是让初学者头痛。有幸在书店买了一本郝万山伤寒论讲稿,里面释义博采众家,实在让我受益匪浅。而胡希恕老师更是为后代工人为伤寒论注解的第一人,胡老师释义让人叹为观止。 至于背诵,我觉得背诵一定的原文对于中医入门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伤寒论》来说,不能背诵,头脑就不能在前后原文之间任意穿梭引用,也就无法全面细致的理解《伤寒论》的含义。经典著作中的条文,乃是从无数病例中总结出来的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俗话所说万变不离其宗之宗。记住它,背诵它,就能在临床上触发思绪,吃透精神,从熟生巧,别出心裁 二、我对六经的认识。 《伤寒论》六经体系是疾病共性规律的概括,以六经生理为基础,阐释其病理变化,不单是外感,实可以统万病。《伤寒论》从内难二经基础上的进一步之经典著作,补内难二经之不及,其首创六经证治。故我对六经之认识有一读之必要,打的中医治病,皆从整体出发,依据病者盛衰强弱、病势之缓急进退来作为施治方针。所谓六经,三阴三阳是也,大抵三阴经病,属寒、属里、属虚者多,故太阴治宜温,少阴治宜补,厥阴治宜清;而三阳经病,恰与三阴经病相反,大抵属热、属实、属表者多,故表证宜汗,实证宜下,独少阳属于半表半里,既不宜汗又不宜下,而治宜和解。 六经的划分具有辨证与论治的双重意义,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提示中风或伤寒,以确定解肌或发汗的治法。第二,提示病位的表里,可定表、和、攻救之法,对于部位的归类,可做为论治的根据。第三,提示病情的寒热,决定用药的温凉。第四,提示邪止消长的情况,可知如何祛邪或扶正,在辨证归类时以实证属三阳,虚证属三阴。第五,提示受邪的经脉脏腑可以分经用药,有的放矢。由于六经能提示受邪部位在何经脉脏腑,给立法方药指明方向,故伤寒六经辨证的过程,即是确立治则,治法及选方遣药的过程,所以辨证与论治是两个步骤,合而观之辨证与论治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六经传变是有规律的,不同的传变条件,会有不同的传变情况:在感邪轻、正气强的条件下,如治疗得当,可不传而愈。在感邪重、正气强的条件下,病发于阳而反应强烈,且不论病在一经或合病,或并病都在三阳,但若治疗不当,消耗了正气,则可传入三阴。由阳经传入阴经的,病多属热,易于亡阴。在感邪重,正气弱的条件下,病发时直中三阴,但若治疗适当,邪衰正胜也可阴证转阳。在感邪轻,正气弱的情况下,病可发于阳也发于阴。三、关于伤寒在临床上的运用体会。 作为毕业班学生,已经经历过临床实习,有幸在实习期间能在一附院见到各老师在临床应用经典。这让我也有些临床上的实践与体会。总结起来,首先应抓住主证,然后辨析病机,最后在了解方义的基础上化裁经方,经过加减。临床如白虎加人参汤合竹叶石膏汤治疗糖尿病。五苓散合真武汤治心衰的水肿,大柴胡汤合半夏泻心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等。 总之,《伤寒论》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出了辨证纲领和治疗方法,也为中医临床各科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打印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打印版

————————————————————————————————作者:————————————————————————————————日期:

郝万山伤寒论讲稿

目录 作者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绪论 (1) 一、《伤寒论》的作者 (1) 二、《伤寒杂病论》成书的背景 (3) 三、《伤寒杂病论》的沿革和《伤寒论》的版本 (4) 四、《伤寒论》的内容与贡献 (6) 五、关于六经辨证 (10) 六、学习《伤寒论》的方法与要求 (12) 第一章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15) 概说 (15) 一、太阳病的病位 (15) 二、太阳病的成因 (15) 三、有关太阳的生理 (15) 四、太阳病的证候分类与治法 (16) 五、太阳病的自然病程和预后 (17) 第一节太阳病辨证纲要 (18) 一、太阳病提纲 (18) 二、太阳病分类提纲 (19) 三、太阳病的自愈日和欲解时以及六经病的欲解时 (22) 四、辨太阳病传经与否 (25) 第二节太阳病证 (25)

二、太阳腑证 (51) 第三节太阳病变证 (58) 一、变证治则 (58) 二、辨寒热真假 (59) 三、辨表里先后治则 (59) 四、热证 (61) 五、虚证 (67) 六、结胸证 (82) 七、脏结证 (88) 八、痞证 (89) 九、痞证类证 (95) 十、欲愈候 (97) 十一、火逆证 (98) 第二章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100) 一、阳明病的性质和特点 (100) 二、阳明病的病位 (100) 三、阳明病成因阳明 (100) 四、阳明生理 (100) 五、阳明病的证候分类和治法 (101) 六、明邪气的传经和阳明病的预后 (102) 第一节阳明病辨证纲要 (102) 一、阳明病提纲 (102) 二、阳明病病因病机 (103) 三、阳明病脉证 (103)

经方剂量—郝万山

汉代度量衡的转化 汉代度量衡的转化 ——郝万山 1.度量衡制 要用好《伤寒论》中的方剂还要注意它的药物用量问题,论中用的是汉代的度量衡,和我们现代的不同,所以我们要考证汉代的度量衡。 其实这一点并不困难,班固的《汉书.律历制》中记载说: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就是说1200个黍米重12铢,两个12铢是一两。明确的指出了汉代的度量衡制度,用量单位和进位关系。单位应用了铢、两、斤、钧、石。石这里读shi,在后来读dan,是个衡量单位。 但是现在要用黍米来推测汉代的度量衡肯定不准确,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文物考察来准确的到结果。北京博物馆里有汉代司农铜权,是东汉国家最高的管理农业的行政部门,它所制定的标准的衡重器具,实际称下来汉代的1斤=250g,汉代的1两=15.625g,约等于15g。 容量单位,还是班固的《汉书.律历制》中记载:千二百黍实其龠(yue),合之为合(读ge),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这是五个容量的计量单位。还是通过文物来考察它实际容量。结果是:1合=20ml 1升=200ml1斗=2000ml。故麻黄汤每次服用8合,就是160ml,桂枝汤每次服用1升就是200ml,和现在的用量差不多。 《伤寒论》中还用到了度量,如五苓散说白饮和服方寸匕,麻子仁丸中说厚朴用1尺。那么1寸和1尺究竟是多少呢?还是班固的《汉书.律历制》中记载:一黍为分(这句不是原话),“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所以分、寸、尺、丈、引是汉代关于度量的5个计量单位。进位关系都是十进位。从中国科学计量研究院收集的全国博物馆所保存的14把汉代尺子测量来看,1寸=2.3cm,1尺=23cm,三国大将关羽身高8尺,也就是184cm,相当于女排郎平的高度。 汉朝后是晋朝,晋朝在衡重的两和铢之间加了分,6铢=1分4分=1两。在《伤寒中》只有一个方子用了分,就是麻黄升麻汤,显然在仲景时代是不会用分来最单位的,是后人在传抄的时候进行了换算,或者这张方子不是仲景的方子。在《金匮要略》中出现了许多用分作为计量单位的方子,肯定是晋唐以后的人在抄写时给改过的,不是张仲景原来的东西。当然有的方剂如三物白散,说桔梗三分,巴豆一分,贝母三分,这个分不是实际的衡重单位,而是药物之间的剂量比例,是份的意思。四逆散中各十分也是一样的意思。但是《金匮要略》中好几张方子是用分作为计量单位。 从晋朝到宋朝,我国的度量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1斤从200g上升到了600g左右,1升从200ml上升到1000ml,1尺从23cm上升到了33cm。在不到1000年的时间里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为什么呢?根据中国计量科学研究员他们的理解认为,在这个时期地主收租想多收一些,国家收税想多收一些,于是有的地主偷偷的把斗给扩大了,后来大家都这么作,国家就从新制定度量衡了。但是到宋代以后一直到清代的库平制,中国的度量衡制基本就稳定了下来。没有随意扩大,主要是我国的经济发生了变化,地主收租,国家收税不再单纯的收粮食,而是收银子或银票,再改度量衡已经失去了意义,所以就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晋、唐、宋的度量衡发生了变化但是,当时国家规定,医药和天文是关系到人命和国家兴衰的大事,故度量衡均用旧制,其他行业用新制。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王焘的《外台秘要》它的药物计量仍然保留的是汉制,宋朝以前的中药书都是应用的汉制。宋朝在各方面都进行了改搞,包括中药的服用方法,包括中药剂量,宋朝应用煮散的方法,就是把药物作成粗散,煮过后连药渣一起吃,这是宋朝的独特的服药方法,如果连药渣一起吃的话,药量一定要减少,这样它就用了宋朝当时的度量衡制,从衡重的方面来看,它用了斤、两、钱、分、厘、

郝万山--我的40年从医感悟

郝万山:我的40年从医感悟 (来源:健康时报) 不过,“心要静,身要动”,虽然只有六个字,但要做到并不简单。身动,尚且知易行难,心静,则知已不易。如今,治疗心身性疾病和抑郁症、焦虑症是郝万山的专长之一,每天来看病的人络绎不绝。如何才能让病人做到心静,郝万山认为,除了要读书学习,提高精神境界和文化素养外,还可从调整病人体质入手,因为中医认为当体质良好的时候,人更容易抵抗心理的波动。 作为学者,身为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的郝万山,一本《郝万山伤寒论讲稿》早已被当代中医教育界视为圭臬。作为医生,郝万山已从医40余年,救治患者无数。作为健康科普教育者,他在健康教育的讲坛上已经耕耘了30年,足迹遍布亚欧美澳和国内包括港台在内的大多数省市。近来因为《百家讲坛》的《郝万山说健康》节目,名字更是家喻户晓。 在前去采访的路上,记者还有些担心,害怕他说太多晦涩的中医理论以至难以成文。然而,当与郝万山面对面坐在一起时,一股难以言表的安稳与平静感如涓涓细流般传递过来。他个子不高,然而思路却异常清晰,“医生能干什么”,则是他四十多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他认为,医生并不是万能的,医生只不过是在人患重病以后,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适当减轻痛苦,延长一定时间的生命,真的病入五脏,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很多人把健康交给医生,不注重养生保健,实在是一个误区。 在他看来,了解医生能干什么,知道自己能从医生那里得到什么,远比单纯获取健康知识重要得多。 感悟,包治百病到医学的局限 人们常说学医三年,天下无不治之病,治病三年,天下无治病之方。当郝万山离开大学,走向工作岗位后,真的体会到了这句话的含义。“你知道吗我年

郝万山汉代度量衡的转换

郝万山汉代度量衡的转化 1. 汉代的度量衡。其实这一点并不困难,班固的《汉书.律历制》中记载说:千二百黍重十二铢,两之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就是说1200个黍米重12铢,两个12铢是一两。明确的指出了汉代的度量衡制度,用量单位和进位关系。单位应用了铢、两、斤、钧、石。石这里读shi,在后来读dan,是个衡量单位。但是现在要用黍米来推测汉代的度量衡肯定不准确,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文物考察来准确的到结果。北京博物馆里有汉代司农铜权,是东汉国家最高的管理农业的行政部门,它所制定的标准的衡重器具,实际称下来 还是班固的《汉书.律历制》中记载:千二百黍实其龠(yue),合之为合(读ge),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十斗为斛。这是五个容量的计 8合,就是160ml,桂枝汤每次服用1升就是200ml,和现在的用量差不多。《伤寒论》中还用到了度量,如五苓散说白饮和服方寸匕,麻子仁丸中说厚朴用1尺。那么1寸和1尺究竟是多少呢?还是班固的《汉书.律历制》中记载:一黍为分(这句不是原话),“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十丈为引”所以分、寸、尺、丈、引是汉代关于度量的5个计量单位。进位关系都是十进位。从中国科学计量研究院收集的全国博物馆所保存

的14 羽身高8尺,也就是184cm,相当于女排郎平的高度。汉朝后是晋朝,晋朝在衡重的两和铢之间加了分,6铢=1分4分=1两。在《伤寒中》只有一个方子用了分,就是麻黄升麻汤,显然在仲景时代是不会用分来最单位的,是后人在传抄的时候进行了换算,或者这张方子不是仲景的方子。在《金匮要略》中出现了许多用分作为计量单位的方子,肯定是晋唐以后的人在抄写时给改过的,不是张仲景原来的东西。当然有的方剂如三物白散,说桔梗三分,巴豆一分,贝母三分,这个分不是实际的衡重单位,而是药物之间的剂量比例,是份的意思。四逆散中各十分也是一样的意思。但是《金匮要略》中好几张方子是用分作为计量单位。 从晋朝到宋朝,我国的度量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1斤从200g 上升到了600g左右,1升从200ml上升到1000ml,1尺从23cm上升到了33cm。在不到1000年的时间里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为什么呢?根据中国计量科学研究员他们的理解认为,在这个时期地主收租想多收一些,国家收税想多收一些,于是有的地主偷偷的把斗给扩大了,后来大家都这么作,国家就从新制定度量衡了。但是到宋代以后一直到清代的库平制,中国的度量衡制基本就稳定了下来。没有随意扩大,主要是我国的经济发生了变化,地主收租,国家收税不再单纯的收粮食,而是收银子或银票,再改度量衡已经失去了意义,所以就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晋、唐、宋的度量衡发生了变化但是,当时国家规定,医药和天文是关系到人命和国家兴衰的大事,故度量衡均用旧制,其

(完整word版)郝万山伤寒论讲义

郝万山伤寒论讲义 目录 第一讲《伤寒论》内容概述 (2) 第二讲《伤寒论》用方思路与方法 (3) 第三讲汉代度量衡制和经方药量的换算 (4) 第四讲柴胡剂群的临床应用 (4) 第五讲伤寒论中泻下诸方的临床应用 (11) 第六讲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14) 第七讲白虎汤类方(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 (19) 第八讲治水诸方的临床应用 (20) 第九讲治痞诸方的应用 (23) 第十讲四逆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26) 第十一讲关于六经辨证 (29)

第一讲《伤寒论》内容概述 伤寒目前三方面研究: 文献、辨证论治方法、方剂临床应用。 一、伤寒论内容: 398条112方、十卷、22篇。 第1篇辨脉篇、第2篇平脉篇为仲景脉学集中体现,介于《内经》~《脉经》、《濒湖脉学》之间过渡阶段 主表 例如: 浮脉 主热 轻即取得,重取滑数有力: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共五处。 迟脉 主阳虚 主阴虚血少: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迟中迟者,此营血不足…沉主里,迟为营血虚少。∴+芍养血,生姜引药达表。 应当学习此首二篇,以了解仲景脉学。 第3篇伤寒例:外感病成因、分类、命名、防治法、护理方法――韵文,汉以前用,故非后人(如王叔和加入)系仲景原文。《文心雕龙》:论也者,弥纶群言而讣理者也。 第4篇:痉湿暍,只有脉证,无治法方药。 一般398条不包括前四篇, 第5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 第6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第7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 第8篇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 第9篇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 第10篇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第11篇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 第12篇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 第13篇 辨霍乱病脉证并治 第14篇 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 中十篇――398条 112方 第15篇 辨可发汗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可汗篇》) 例:凡发汗,欲令手足俱周,执 水执水然, 一时间许…一时间(2小时,一昼夜12段) 第16篇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 第17篇 辨发汗后病脉证并治 例太阳病,七八日,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 同本以互证,别本以见例。 清通“圊”,欲通“续”,自可即“犹,宜”。 第18篇 辨可吐病脉证并治 (以下简称《可吐篇》) 第19篇 辨不可吐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不可吐篇》) 第20篇 辨可下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可下篇》) 第21篇 辨不可下病脉证并治(以下简称《不可下篇》) 第22篇 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以下简称《汗吐下后篇》) 后8篇,应了解,特别是8篇中出现的而未在中十篇中的条文。通常我们学习的是《伤寒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