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空间图形的公理(二)》导学案

高中数学《空间图形的公理(二)》导学案

高中数学《空间图形的公理(二)》导学案
高中数学《空间图形的公理(二)》导学案

4.2空间图形的公理(二)

[学习目标] 1.掌握公理4及等角定理. 2.掌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概念及异面直线垂直的概念,能求出一些较特殊的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主干自填】

1.公理4

(1)文字表述:□01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2)符号表述:□02a∥b且b∥c?a∥c.

(3)含义:揭示了空间平行线的□03传递性.

2.等角定理

(1)研究对象:在空间中的两个角.

(2)条件:两边分别□04对应平行.

(3)结论:这两个角□05相等或互补.

3.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即时小测】

1.思考下列问题

(1)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一定相交吗?

提示:不一定.只要两直线所成的角是90°,这两直线就垂直,因此,两直线也可能异面.

(2)公理4及等角定理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公理4又叫平行线的传递性.作用主要是证明两条直线平行.等角定理的主要作用是证明空间两个角相等.

2.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成为异面直线,则它与另一条()

A.相交B.异面

C.相交或异面D.平行

提示:C如图所示的长方体ABCD-A1B1C1D1中,直线AA1与直线B1C1是异面直线,与B1C1平行的直线有A1D1,AD,BC,显然直线AA1与A1D1,AD相交,与BC异面.

3.空间中有两个角α,β,且角α,β的两边分别平行.若α=60°,则β=________.

提示:60°或120°因为α与β两边对应平行,但方向不确定,所以α与β相等或互补.

例1如图,已知E,F,G,H分别是空间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DA的中点.

(1)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2)若四边形EFGH是矩形,求证:AC⊥BD.

[证明] (1)如题图,在△ABD中,

∵EH是△ABD的中位线,

∴EH∥BD,EH=1

2BD.

又FG是△CBD的中位线,∴FG∥BD,FG=1

2BD,

∴FG∥EH,∴E,F,G,H四点共面,又FG=EH,

∴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2)由(1)知EH∥BD,同理AC∥GH.又∵四边形EFGH是矩形,∴EH⊥GH,∴AC⊥BD.

类题通法

空间中证明两直线平行的方法

(1)借助平面几何知识证明,如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用成比例线段证平行等.

(2)利用公理4证明,即证明两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

[变式训练1]已知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B′C′D′中,M,N分别为CD,AD的中点.

求证:四边形MNA′C′是梯形.

证明连接AC.

∵M ,N 为CD ,AD 的中点, ∴MN 綊1

2AC .

由正方体性质可知AC 綊A ′C ′,∴MN 綊1

2A ′C ′. ∴四边形MNA ′C ′是梯形.

例2 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E 1,F 1分别是棱AB ,AD ,B 1C 1,C 1D 1的中点.求证:∠EA 1F =∠F 1CE 1.

[证明] 如图,取A 1B 1的中点M ,连接F 1M ,BM ,则MF 1綊B 1C 1,又B 1C 1綊BC ,所以MF 1綊BC .

所以四边形BMF 1C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BM ∥CF 1.

因为A 1M =12A 1B 1,BE =1

2AB ,且A 1B 1綊AB , 所以A 1M 綊BE ,所以四边形BMA 1E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BM ∥A 1E ,所以A 1E ∥CF 1. 同理可证A 1F ∥CE 1.

因为∠EA 1F 的两边与∠F 1CE 1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且方向都相反,所以∠

EA1F=∠F1CE1.

类题通法

求证两角相等的两种方法

(1)应用等角定理,在证明的过程中常用到公理4,注意两角对应边方向的讨论.

(2)应用三角形全等或相似.

[变式训练2]长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为棱AA1,CC1的中点.

求证:(1)D1E∥BF;

(2)∠B1BF=∠D1EA1.

证明(1)取BB1的中点M,连接EM,C1M.

在矩形ABB1A1中,

易得EM綊A1B1,

∵A1B1綊C1D1,∴EM綊C1D1,

∴四边形EMC1D1为平行四边形,

∴D1E∥C1M.

在矩形BCC1B1中,易得MB綊C1F,

∴BF∥C1M,∴D1E∥BF.

(2)∵ED1∥BF,BB1∥EA1,

又∠B1BF与∠D1EA1的对应边方向相同,

∴∠B1BF=∠D1EA1.

例3如图所示,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A1B1、B1C1的中点,求异面直线DB1与EF所成角的大小.

[解]解法一:如图所示,连接A1C1,B1D1,并设它们相交于点O,取DD1的中点G,连接OG,A1G,C1G.

则OG∥B1D,EF∥A1C1.

∴∠GOA1为异面直线DB1与EF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GA1=GC1,O为A1C1的中点,∴GO⊥A1C1.

∴异面直线DB1与EF所成的角为90°.

解法二:如图所示,连接A1D,取A1D的中点H,连接HE,则HE綊1

2DB1.

于是∠HEF为所求异面直线DB1与EF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连接HF,设AA1=1,则EF=2

2,HE=3

2

取A1D1的中点I,连接HI,IF,则HI⊥IF.

∴HF2=HI2+IF2=5

4.

又∵EF2+HE2=5

4

,∴HF2=EF2+HE2.

∴∠HEF=90°.

∴异面直线DB1与EF所成的角为90°.

类题通法

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一般步骤

(1)构造:根据异面直线的定义,用平移法(常用三角形中位线、平行四边形性质)作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2)证明:证明作出的角就是要求的角或其补角.

(3)计算:求角度,常利用三角形.

(4)结论:若求出的角是锐角或直角,则它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若求出的角是钝角,则它的补角就是所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变式训练3]如图所示,空间四边形ABCD中,AB=CD,AB⊥CD,E、F 分别为BC、AD的中点,求EF和AB所成的角.

解如图所示,取BD的中点G,连接EG、FG.

∵E、F分别为BC、AD的中点,

∴EG綊1

2CD,GF綊1

2AB,

∴∠GFE或其补角就是异面直线EF与AB所成的角.

∵AB⊥CD,∴EG⊥GF,∴∠EGF=90°.

∵AB=CD,∴EG=GF,

∴△EFG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GFE=45°,即异面直线EF与AB所成的角为45°.

易错点?不能从空间考虑图形致误

[典例] 在空间中有三条线段AB、BC和CD,且∠ABC=∠BCD,那么直线AB与CD的位置关系是()

A.AB∥CD

B.AB与CD是异面直线

C.AB与CD相交

D.AB∥CD或AB与CD异面或AB与CD相交

[错解] 如图,∠ABC=∠BCD,

∴AB∥CD.故选A.

[错因分析] 错解的原因在于,认为线段AB,BC,CD在同一个平面内,考虑问题不全面.

[正解]D构造图形:(1)在同一个平面内∠ABC=∠BCD(如图(1));

(2)在同一个平面内∠ABC=∠BCD(如图(2));

(3)将图(2)中直线CD绕着BC旋转,

使∠ABC=∠BCD.

由(1)知AB∥CD,

由(2)知AB与CD相交,

由(3)知AB与CD是异面直线.

课堂小结

1.平行公理又称平行线的传递性,它表明空间中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所有直线都互相平行.它给出了判断空间两条直线平行的依据,其主导思想是利用第三条直线作为联系两条直线的中间环节.

2.要正确运用等角定理,必须抓住“角的两边分别平行”这个条件.

1.空间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度相等,顺次连接四条边的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

A.梯形B.平行四边形

C.菱形D.矩形

答案C

解析因为空间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长度相等,所以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可知,得到的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且对边互相平行,故选C.

2.设P是直线l外一定点,过点P且与l成30°角的异面直线()

A.有无数条B.有两条

C.至多有两条D.有一条

答案A

解析我们现在研究的平台是锥空间.如图所示,

过点P作直线l′∥l,以l′为轴,与l′成30°角的圆锥面的所有母线都与l 成30°角.满足条件的直线有无数条,故选A.

3.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棱BC,CC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EF与B1D1所成的角为________.

答案60°

解析连接BC1,BD,DC1,因为EF∥BC1,B1D1∥BD,所以∠C1BD即为异面直线EF与B1D1所成的角或其补角.因为△C1BD为正三角形,所以∠C1BD=60°,即异面直线EF与B1D1所成的角为60°.

4.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为C1D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E与A1B1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

答案 1

3

解析 设棱长为1,因为A 1B 1∥C 1D 1,所以∠AED 1就是异面直线AE 与A 1B 1所成的角或其补角.在△AED 1中,cos ∠AED 1=D 1E AE =1232=1

3.故异面直线AE 与A 1B 1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1

3.

时间:25分钟

1.若直线a ∥b ,b ∩

c =A ,则a 与c 的位置关系是( ) A .异面 B .相交 C .平行 D .异面或相交 答案 D

解析 a 与c 不可能平行,若a ∥c ,又因为a ∥b ,所以b ∥c ,这与b ∩c =A 矛盾,而a 与c 异面、相交都有可能.

2.如图所示,在三棱锥P -ABC 的六条棱所在的直线中,异面直线共有( )

A .2对

B .3对

C .4对

D .6对 答案 B

解析 据异面直线的定义可知共有3对.AP 与BC ,CP 与AB ,BP 与AC . 3.如图所示,在长方体木块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B 1O 和C 1O 的中点,则长方体的各棱中与EF 平行的有( )

A.3条B.4条C.5条D.6条

答案B

解析由于E、F分别是B1O、C1O的中点,故EF∥B1C1,因为和棱B1C1平行的棱还有3条:AD、BC、A1D1,所以共有4条.

4.异面直线a,b,有aα,bβ且α∩β=c,则直线c与a,b的关系是()

A.c与a,b都相交

B.c与a,b都不相交

C.c至多与a,b中的一条相交

D.c至少与a,b中的一条相交

答案D

解析若c与a、b都不相交,∵c与a在α内,∴a∥c.

又c与b都在β内,∴b∥c.

由基本性质4,可知a∥b,与已知条件矛盾.

如图,只有以下三种情况.

故直线c至少与a,b中的一条相交.

5.已知E,F,G,H分别为空间四边形ABCD的各边AB,BC,CD,DA 的中点,若对角线BD=2,AC=4,则EG2+HF2的值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平方和等于四条边的平方和)()

A.5 B.10 C.12 D.不能确定

答案B

解析如图所示,

由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可得EH綊1

2BD,FG綊1

2BD,再根据公理4可得四边

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那么所求的是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的平方和,所以EG2+HF2=2×(12+22)=10.

6.如图所示的是正三棱锥的展开图(D,E分别为PB,P A的中点),则在正三棱锥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线DE与直线AF相交成60°角

B.直线DE与直线AC相交

C.直线DE与直线AB异面

D.直线AF与直线BC平行

答案A

解析将题中的展开图还原成正三棱锥,如图所示,

点F与点P重合,易知在△PDE中,PD=PE=DE,△PDE是等边三角形,故∠PED=60°,即直线DE与AF相交成60°角,A项正确.由图易知其余选项均

错误.

7.如图所示,在三棱锥A -BCD 中,M ,N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MN ≥1

2(AC +BD ) B .MN ≤1

2(AC +BD ) C .MN =1

2(AC +BD ) D .MN <1

2(AC +BD ) 答案 D

解析 如图所示,

取BC 的中点E ,连接ME ,NE ,则ME =12AC ,NE =1

2BD ,所以ME +NE =12(AC +BD ).在△MNE 中,有ME +NE >MN ,所以MN <12(AC +BD ).

8.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BD 和B 1D 1是正方形ABCD 和A 1B 1C 1D 1的对角线,

(1)∠DBC的两边与________的两边分别平行且方向相同;

(2)∠DBC的两边与________的两边分别平行且方向相反.

答案(1)∠D1B1C1(2)∠B1D1A1

解析(1)B1D1∥BD,B1C1∥BC并且方向相同,所以∠DBC的两边与∠D1B1C1的两边分别平行且方向相同;

(2)B1D1∥BD,D1A1∥BC且方向相反,所以∠DBC的两边与∠B1D1A1的两边分别平行且方向相反.

9.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棱C1D1,C1C的中点.有以下四个结论:

①直线AM与CC1是相交直线

②直线AM与BN是平行直线

③直线BN与MB1是异面直线

④直线AM与DD1是异面直线

其中正确的结论为________(注:把你认为正确结论的序号都填上).

答案③④

解析由异面直线的定义知③④正确.

10.如图,设E,F,G,H依次是空间四边形ABCD的边AB,BC,CD,

DA上的点,且AE

AB=

AH

AD=λ,

CF

CB=

CG

CD=μ.

(1)当λ=μ时,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2)当λ≠μ时,求证:①四边形EFGH是梯形;②三条直线EF,HG,AC交于一点.

证明在△ABD中,AE

AB =AH

AD

=λ,

故EH綊λBD.同理FG綊μBD.

由公理4得EH∥FG,又可得FG=μ

λEH.

(1)若λ=μ,则FG=EH,故EFGH是平行四边形.

(2)①若λ≠μ,则EH≠FG,故EFGH是梯形.

②若λ≠μ,则EH≠FG,则在平面EFGH中EF、HG不平行,必然相交.不妨设λ>μ,EF∩HG=O,如图所示.

由O∈EF,EF平面ABC,得O∈平面ABC.

同理有O∈HG平面ACD.

而平面ABC∩平面ACD=AC,所以O∈AC,

即EF、HG、AC交于点O.

高中数学选修2-2导学案

高二数学导学案 §1.1.1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导学案 【学习要求】 1.理解并掌握平均变化率的概念. 2.会求函数在指定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 3.能利用平均变化率解决或说明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学法指导】 从山坡的平缓与陡峭程度理解函数的平均变化率,也可以从图象上数形结合看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 【知识要点】 1.函数的平均变化率:已知函数y =f (x ),x 0,x 1是其定义域内不同的两点,记Δx = ,Δy =y 1-y 0=f (x 1)-f (x 0)= ,则当Δx ≠0时,商x x f x x f ?-?+) ()(00=____叫做函数y =f (x )在x 0到x 0+Δx 之间 的 . 2.函数y =f (x )的平均变化率的几何意义:Δy Δx =__________ 表示函数y =f (x )图象上过两点(x 1,f (x 1)),(x 2,f (x 2))的割线的 . 【问题探究】 在爬山过程中,我们都有这样的感觉:当山坡平缓时,步履轻盈;当山坡陡峭时,气喘吁吁.怎样用数学反映山坡的平缓与陡峭程度呢?下面我们用函数变化的观点来研究 这个问题. 探究点一 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问题1 如何用数学反映曲线的“陡峭”程度? 问题2 什么是平均变化率,平均变化率有何作用? 例1 某婴儿从出生到第12个月的体重变化如图所示,试分别计算从出生到第3个月与第6个月到第12个月该婴儿体重的平均变化率. 问题3 平均变化率有什么几何意义? 跟踪训练1 如图是函数y =f (x )的图象,则: (1)函数f (x )在区间[-1,1]上的平均变化率为________; (2)函数f (x )在区间[0,2]上的平均变化率为________. 探究点二 求函数的平均变化率 例2 已知函数f (x )=x 2,分别计算f (x )在下列区间上的平均变化率: (1)[1,3];(2)[1,2];(3)[1,1.1];(4)[1,1.001]. 跟踪训练2 分别求函数f (x )=1-3x 在自变量x 从0变到1和从m 变到n (m ≠n )

高中数学程序框图,算法语言

基本算法语句 【基础知识】 1.输入、输出语句 输入语句INPUT 对应框图中表示输入的平行四边形框 输出语句PRINT 对应框图中表示输出的平行四边形框 2.赋值语句 格式为变量=表达式,对应框图中表示赋值的矩形框 3.条件语句一般有两种:IF—THEN语句;IF—THEN—ELSE语句.语句格式及对应框图如下.(1)IF—THEN—ELSE格式 当计算机执行这种形式的条件语句时,首先对IF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THEN后的语句体1,否则执行ELSE后的语句体2. (2)IF—THEN格式 4.算法中的循环结构是由循环语句来实现的.对应于程序框图中的两种循环结构,一般程序设计语言中有当型(WHILE型)和直到型(UNTIL型)两种语句结构,即WHILE语句和UNTIL语句. (1)WHILE语句 (2)UNTIL语句 5. ......................................巧是把题目中的算法语言依照上面的对应关系翻译成框图。 .....解决算法语言试题的基本技 ..温馨提示: 【例题分析】

考点一 输入、输出和赋值语句的应用 例1 分别写出下列语句描述的算法的输出结果: (1) a =5 b =3 c =(a +b )/2 d =c*c PRINT “d =”;d (2) a =1 b =2 c =a +b b =a +c -b PRINT “a =,b =,c =”;a ,b ,c 【解答】 (1)∵a =5,b =3,c =a +b 2 =4, ∴d =c 2=16,即输出d =16. (2)∵a =1,b =2,c =a +b ,∴c =3,又∵b =a +c -b , 即b =1+3-2=2,∴a =1,b =2,c =3, 即输出a =1,b =2,c =3. 练习1 请写出下面运算输出的结果__________. a =10 b =20 c =30 a = b b =c c =a PRINT “a =,b =,c =”;a ,b ,c 【解答】经过语句a =b ,b =c 后,b 的值赋给a ,c 的值赋给b ,即a =20,b =30,再经过语句c =a 后,a 的当前值20赋给c ,∴c =20.故输出结果a =20,b =30,c =20. 考点二 条件语句的应用 例2 阅读下面的程序,当分别输入x =2,x =1,x =0时,输出的y 值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NPUT “x =”;x IF x>1 THEN y =1/(x -1) ELSE IF x =1 THEN y =x^2 ELSE y =x^2+1/(x -1) END IF END IF PRINT y END 【解答】计算机执行这种形式的条件语句时,是首先对IF 后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符合,就执行THEN 后的语句;如果条件不符合,则直接结束该条件语句,转而执行其他语句,嵌套时注意内外分层,避免逻辑混乱.

高中数学导学案

§3.1.2 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一) 班级:二年级 组名:数学 设计人: 审核人: 领导审批: 学习目标 1. 掌握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律,能进行简单的代数式化简; 2. 理解共线向量定理和共面向量定理及它们的推论; 3. 能用空间向量的运算意义及运算律解决简单的立体几何中的问题. P 86~ P 87,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化简:⑴ 5(32a b - )+4(23b a - ); ⑵ ()()63a b c a b c -+--+- . 2:在平面上,什么叫做两个向量平行? 在平面上有两个向量,a b ,若b 是非零向量,则a 与b 平行的充要条件 学习探究(由学生完成) 问题:空间任意两个向量有几种位置关系?如何判定它们的位置关 系? 新知:空间向量的共线: 1. 如果表示空间向量的 所在的直线互相 或 ,则这些向量叫共线向量,也叫平行向量. 2. 空间向量共线: 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 b (0b ≠ ), //a b 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 实数λ,使得 推论:如图,l 为经过已知点A 且平行于已知非零向量的直线,对空间的任意一点O ,点P 在直线l 上的充要条件是 反思:充分理解两个向量,a b 共线向量的充要条件中的0b ≠ ,注意零向 量与任何向量共线. 知识应用:已知5,28,AB a b BC a b =+=-+ ()3CD a b =- ,求证: A,B,C 三点共线. 精讲例题 例1 已知直线AB ,点O 是直线AB 外一点,若O P xO A yO B =+ ,且x +y =1, 试判断A,B,P 三点是否共线?

变式:已知A,B,P 三点共线,点O 是直线AB 外一点,若12 O P O A tO B =+ , 那么t = 例2 已知平行六面体''''ABC D A B C D -,点M 是棱AA ' 的中点,点G 在 对角线A ' C 上,且CG:GA ' =2:1,设CD =a ,' ,CB b CC c == ,试用向量,,a b c 表示向量' ,,,C A C A C M C G . 变式1:已知长方体''''ABC D A B C D -,M 是对角线AC ' 中点,化简下列 表达式:⑴ ' AA CB - ;⑵ '''''AB B C C D ++ ⑶ ' 111222 AD AB A A +- 变式2:如图,已知,,A B C 不共线,从平面ABC 外任一点O ,作出点,,,P Q R S ,使得: ⑴22OP OA AB AC =++ ⑵32O Q O A AB AC =-- ⑶32OR OA AB AC =+- ⑷ 23OS OA AB AC =+- . 小结(由学生完成)空间向量的化简与平面向量的化简一样,加法注意向量的首尾相接,减法注意向量要共起点,并且要注意向量的方向. ※ 动手试试(由学生完成) 练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量a 与非零向量b 共线,b 与c 共线,则a 与c 共线; B. 任意两个共线向量不一定是共线向量; C. 任意两个共线向量相等; D. 若向量a 与b 共线,则a b λ= . 2. 已知32,(1)8a m n b x m n =-=++ ,0a ≠ ,若//a b ,求实数.x 三、总结提升 ※ 学习小结 1. 空间向量的数乘运算法则及它们的运算律; 2. 空间两个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及推论. 知识拓展 平面向量仅限于研究平面图形在它所在的平面内的平移,而空间向量研究的是空间的平移,它们的共同点都是指“将图形上所有点沿相同的方向移动相同的长度”,空间的平移包含平面的平移.

高中数学知识点完整结构图

高中数学知识点1 集合 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 ????????????≠∈?????=???=∈∈?=??=??=???真子集有个。、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 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 ?? ?? ?? ?? ?????????? ???????? ??????????????????????? ?????????????????????=???????

(新教材)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学案 统计导学案含答案

9.1随机抽样 考点学习目标核心素养 抽样调查 理解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 样本、样本量、样本数据等概念 数学抽象 简单随机抽样 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掌握简单随机 抽 样的两种方法:抽签法和随机数法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分层随机抽样 理解分层随机抽样的概念,并会解决相关 问题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 问题导学 预习教材P173-P187的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量、样本数据的概念是什么? 2.什么叫简单随机抽样? 3.最常用的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有哪两种? 4.抽签法是如何操作的? 5.随机数法是如何操作的? 6.什么叫分层随机抽样? 7.分层随机抽样适用于什么情况? 8.分层随机抽样时,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是相等的吗? 9.获取数据的途径有哪些? 1.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 (1)对每一个调查对象都进行调查的方法,称为全面调查,又称普查W. (2)在一个调查中,我们把调查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调查对象称为个体W. (3)根据一定的目的,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的情况

作出估计和推断的调查方法,称为抽样调查W. (4)把从总体中抽取的那部分个体称为样本W. (5)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量W. (6)调查样本获得的变量值称为样本的观测数据,简称样本数据. 2.简单随机抽样 (1)有放回简单随机抽样 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 (N 为正整数)个个体,从中逐个抽取n (1≤n

高中数学知识点体系框架超全超完美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整合 函数与方程区间建立函数模型 抽象函数复合函数分段函数求根法、二分法、图象法;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分布 单调性:同增异减赋值法,典型的函数 零点函数的应用 A 中元素在 B 中都有唯一的象;可一对一(一一映射),也可多对一,但不可一对多 函数的基本性质 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 对称性 最值 1.求单调区间:定义法、导数法、用已知函数的单调性。 2.复合函数单调性:同增异减。 1.先看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再看f (-x )=f (x )还是-f (x ). 2.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若x =0有意义,则f (0)=0. 3.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之也成立。 f (x +T)=f (x );周期为T 的奇函数有:f (T)=f (T/2)= f (0)=0.二次函数、基本不等式,对勾函数、三角函数有界性、线性规划、导数、利用单调性、数形结合等。 函数的概念 定义 列表法解析法图象法 表示三要素使解析式有意义及实际意义 常用换元法求解析式 观察法、判别式法、分离常数法、单调性法、最值法、重要不等式、三角法、图象法、线性规划等 定义域 对应关系值域 函数常见的几种变换平移变换、对称变换翻折变换、伸缩变换 基本初等函数正(反)比例函数、一次(二次)函数幂函数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三角函数 定义、图象、性质和应用 函数 映 射 第二部分映射、函数、导数、定积分与微积分 退出 上一页 第二部分映射、函数、导数、定积分与微积分 导数 导数概念函数的平均变化率运动的平均速度曲线的割线的斜率 函数的瞬时变化率运动的瞬时速度曲线的切线的斜率 ()()的区别 与0x f x f ' '0 t t t v a S v ==,() 0' x f k =导数概念 基本初等函数求导 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简单复合函数的导数()()()()()()()().ln 1ln ln 1 log sin cos cos sin 0''' ' 1' 'x x x x a n n e e a a a x x a x x x x x x nx x c c ==== -====-;;;;;;; 为常数()()()()[]()() ()()[]()()()()()()()()()()()[]2)3()2()1(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 ? ????+=?±=±是可导的,则有:,设()()[]()() x u u f x g f ' ' ' ?=1.极值点的导数为0,但导数为0的点不一定是极值点; 2.闭区间一定有最值,开区间不一定有最值。导数应用函数的单调性研究函数的极值与最值 曲线的切线变速运动的速度生活中最优化问题 ()()()(). 00''在该区间递减在该区间递增,x f x f x f x f ?1.曲线上某点处切线,只有一条;2.过某点的曲线的切线不一定只一条,要设切点坐标。 一般步骤:1.建模,列关系式;2.求导数,解导数方程;3.比较区间端点函数值与极值,找到最大(最小)值。 定 积分与微积分 定积分概念 定理应用 性质定理含意微积分基本 定理 曲边梯形的面积变力所做的功 ()的极限 和式i n i i x f ?∑-=1 1 ξ定义及几何意义 1.用定义求:分割、近似代替、求和、取极限; 2.用公式。 ()()()()[]()()()()()()()() c b a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f dx x g dx x f dx x g x f dx x f k dx x kf c b b a c a a b b a b a b a b a b a b a <<=-=±=±=?????????? .;;;()()()()()() 莱布尼兹公式牛顿则若--==?a F b F dx x f x f x F b a ,'1.求平面图形面积;2.在物理中的应用(1)求变速运动的路程: (2)求变力所作的功; ()?=b a dx x F W ()dt t v s a b ?=

高中数学必修2全册导学案精编

高中数学必修二复习全册导学案

必修2 第一章 §2-1 柱、锥、台体性质及表面积、体积计 算 【课前预习】阅读教材P1-7,23-28完成下面填空1.棱柱、棱锥、棱台的本质特征 ⑴棱柱:①有两个互相平行的面(即底面),②其余各面(即侧面)每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即侧棱都). ⑵棱锥:①有一个面(即底面)是,②其余各面(即侧面)是 . ⑶棱台:①每条侧棱延长后交于同一点, ②两底面是平行且相似的多边形。 2.圆柱、圆锥、圆台、球的本质特征 ⑴圆柱: . ⑵圆锥: . ⑶圆台:①平行于底面的截面都是圆, ②过轴的截面都是全等的等腰梯形, ③母线长都相等,每条母线延长后都与轴交于同一点. (4)球: . 3.棱柱、棱锥、棱台的展开图与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1)直棱柱、正棱锥、正棱台的侧面展开图分别是 ①若干个小矩形拼成的一个, ②若干个, ③若干个 . (2)表面积及体积公式: 4.圆柱、圆锥、圆台的展开图、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 5.球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课初5分钟】课前完成下列练习,课前5分钟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 (B)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 (C) 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的几何体叫棱柱。 (D)用一个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组成的几何体叫棱台。 2.根据下列对于几何体结构特征的描述,说出几何体的名称: (1)由8个面围成,其中两个面是互相平行且全等的六边形,其他面都是全等的矩形。 (2)一个等腰三角形绕着底边上的高所在的直线旋转180°形成的封闭曲面所围成的图形。 3.五棱台的上下底面均是正五边形,边长分别是6cm和16cm,侧面是全等的等腰梯形,侧棱长是13cm,求它的侧面面积。 4.一个气球的半径扩大a倍,它的体积扩大到原来的几倍? 强调(笔记): 【课中35分钟】边听边练边落实 5.如图:右边长方体由左边的平面图形围成的是()(图在教材P8 T1 (3))

高中数学学案制作格式标准

学案样板模式 1.页面设置:纸张B5长25.7,宽18.2 ,页边距上下均是 2.54 , 左右均是3.17 2.设置页眉、页脚如下面例子,请根据内容写清楚归属第几册书 3.注意居中插入页码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

新课按下列格式规范: 1.2.1排列 (小四宋体加粗居中) 【课标要求】 【知识要点】 【情景设置】 【导学求思】 【范例剖析】 (小标题:五号宋体加粗) 【双基测评】 (标题下的内容:五号宋体) 【能力培养】 【课后作业】 习题课按下列格式规范: 1.2.1排列 (小四宋体加粗居中) 【复习目标】 【方法介绍】 (小标题:五号宋体加粗) 【典型例题】 (标题下的内容:五号宋体) 【巩固练习】 复习课按下列格式规范: 1.2.1排列(小四宋体加粗居中)【知识系统】 【经典例题】(小标题:五号宋体加粗) 【运用导练】 (标题下的内容:五号宋体) 【自我反思】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

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课标要求】 1.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高中数学课程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通过本模块的学习,使学生学会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表示有关对象,并能在自然语言、图型语言、集合语言之间进行转换。体会用集合语言表达数学内容的简洁性、准确性,发展运用集合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2.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3.能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知识要点】 元素:一般的,我们把____________统称为元素; 集合:把一些元素组成的___-叫做集合。 集合的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与集合间的关系: 属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A,记作:________; 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A,记作:__________ 4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____; 正整数集,记作_______; 整数集,记作________; 有理数集,记作________; 实数集,记作_________。 集合的表示法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_________,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描述法:用集合所含元素的_________表示集合的方法。 【情景设置】 在小学和初中时,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比如说,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自然数的集合等,你还能说说我们还接触过哪些集合吗?那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阅读教材第二页的内容。 【导学求思】 1、你能从教材给出的8个例子中自己总结出集合和元素的概念吗? 2、那我们来判断一下下列情况能不能构成集合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我国的小河流; (3)非负奇数; (4)我校高一全体学生; (5)著名的数学家; 3、同学们,我们来思考一下,如果我想描述张三同学是不是我班的一员,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框图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框图必修一:第一章集合 集合含义与表示 基本关系 基本运算 列举法{a,b,c,…} 描述法{x|p(x)} 图象法 包含关系 相等关系 交集:A∩B={x|x∈A且x∈B} 并集:A∪B={x|x∈A或x∈B} 补集:{|} U C A x x U x A =∈? 且 韦恩图; 数轴 子集; 真子集 函数概念 定义域 对应关系 值域 表示 解析法 图象法 列表法 性质 单调性 定义 图象特征 最值 奇偶性 定义 图象特征:对称性 映射映射的概念上升或下降 第二章函数

第三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基本初等函数(Ⅰ) 指 数 与 指 数 函 数 指 数 根式n a 分数指数幂(0,,*,1) m n m n a a a m n N n =>∈> 无理数指数幂 运算性质 指 数 函 数 定义(0,1) x y a a a =>≠ 图象: “一撇或一捺”,过点(0,1).见教材P91 性质: 位于x轴上方,以x轴为渐近线 对 数 与 对 数 函 数 对 数 定义:x a N x a N = 若则叫以为底的对数 运算性质 对 数 函 数 定义:log(0,1) a y x a a =>≠ 图象:位于y轴右侧,以y轴为渐近线.见教材P103 性质:过点(1,0) log()log log log log log log log a a a a a a n a a M N M N M M N N M n M ?=+ =- = () () r s r s r s rs r r r a a a a a ab a b + = = = 幂 函 数 定义:y xα = 具体的五 个幂函数 2 3 1 2 1 y x y x y x y x y x- = = = = = 特征:过点(1,1), 当0 α>时在(0,) +∞ 上递增;当0 α<时, 在(0,) +∞上递减。 换底公式: log log(0,1,0,1,0) log c a c b b a a c c b a =>≠>≠> 图象:P109

高中数学《函数的表示法》导学案

1.2.2函数的表示法 第1课时函数的表示法 1.函数的表示法 (1)解析法:□1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2)图象法:□2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3)列表法:□3列出表格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2.对三种表示法的说明 (1)解析法:利用解析式表示函数的前提是变量间的对应关系明确,且利用解析法表示函数时要注意注明其定义域. (2)图象法: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离散的点. (3)列表法:采用列表法的前提是函数值对应清楚,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 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任何一个函数都可以用列表法表示.() (2)任何一个函数都可以用解析法表示.() (3)函数的图象一定是定义区间上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 答案(1)×(2)×(3)× 2.做一做 (1)函数f(x)是一次函数,若f(1)=1,f(2)=2,则函数f(x)的解析式是________. (2)某教师将其1周课时节次列表如下: X(星期)12345

Y (节次) 2 4 5 3 1 从这个表中看出这个函数的定义域是________,值域是________. (3)(教材改编P 23T 3)画出函数y =|x +2|的图象. 答案 (1)f (x )=x (2){1,2,3,4,5} {2,4,5,3,1} (3) 探究1 作函数的图象 例1 作出下列函数的图象并求出其值域. (1)y =2 x ,x ∈[2,+∞); (2)y =x 2+2x ,x ∈[-2,2]. 解 (1)列表: x 2 3 4 5 … y 1 23 12 25 … 画图象,当x ∈[2,+∞)时,图象是反比例函数y =2 x 的一部分(图1),观察图象可知其值域为(0,1].

(新课程)高中数学《1.1.1 正弦定理》导学案 新人教A版必修5

1.1.1 正弦定理 班级: 组名: 姓名: 设计人: 审核人: 领导审批: 【学习目标】 1.通过对特殊三角形边角间的数量关系的探究发现正弦定理,初步学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发现数学规律。(难点) 2.掌握正弦定理,并能用正弦定理解决两类解三角形的基本问题。(重点) 【研讨互动 问题生成】 1. 正弦定理的概念; 2. 什么是解三角形; 3. 正弦定理适用于哪两种情况; 【合作探究 问题解决】 1.在ABC △中,已知3b =,c =30B ∠=,解此三角形。 2.在ABC △中,已知∠A=4530B ∠=,C=10,解此三角形。 3.在三角形ABC 中,角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a,b,c ,且A,B 为锐角,sin A sin B = 10 (1) 求A+B 的值: (2) 若-1,求a,b,c 得值 【点睛师例 巩固提高】 1. 在ABC △中,已知222 sin sin sin A B C +=,求证:ABC △为直角三角形 2. 已知ABC △中,60A ∠=,45B ∠=,且三角形一边的长为m ,解此三角

【要点归纳 反思总结】 1. 正弦定理反映了三角形中各边和它的对角正弦值的比例关系,表示形式为 2sin sin sin a b c R A B C ===,其中R 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 2. 正弦定理的应用 (1)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角与一边,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可以计算出另外一个角,并由三角形的正弦定理计算书另外两边。 (2)如果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应用正弦定理可以计算出另外一边对角的正弦值,进而可以确定这个角(此时特别注意:一定要先判断这个三角形是锐角还是钝角)和三角形其它的边和角。 【多元评价】 自我评价: 小组成员评价: 小组长评价: 学科长评价: 学术助理评价: 【课后训练】 1.在ABC △中,若2sin sin cos 2 A C =,则ABC △是( ) A .等边三角形 B .等腰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 等腰直角三角形 2. 正弦定理适用的范围是( ) 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任意三角形 3. 在ABC △中,已知30B =,b =,150c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等边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等腰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 4. 在△ABC 中,::1:2:3A B C =,则::a b c 等于( ) A .1:2:3 B .3:2:1 C .2 D .2 5. 在△ABC 中,若角B 为钝角,则sin sin B A -的值 ( ) A .大于零 B .小于零 C .等于零 D .不能确定 6.ABC △的内角A B C ,,的对边分别为a b c ,,,若120c b B = ==,则a 等于 ( ) A B .2 C D 7. .在△ABC 中,若B A 2=,则a 等于 ( ) A .A b sin 2 B .A b cos 2 C .B b sin 2 D .B b cos 2

高中数学 必修三 4.程序框图的画法

中学教师课时教案 备课人授课时间 课题1.1.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三) 课标要求1.掌握程序框图的概念;2.会用通用的图形符号表示算法; 3.掌握画程序框图的基本规则,能正确画出程序框图;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设计流程图来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 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理解掌握三种基本逻辑结构,能设计 简单的流程图。 技能目标 通过模仿、操作和探索,抽象出算法的过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语 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算法实例,体会构造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欣赏数学美的能 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 大胆探索,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重点综合运用框图知识正确地画出程序框图难点综合运用这些知识正确地画出程序框图。 教学过程及方法 问题与情境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顺序结构、条件结构、循环结构,今天我们系 统学习程序框图的画法。 提出问题 (1)请大家回忆顺序结构,并用程序框图表示. (2)请大家回忆条件结构,并用程序框图表示. (3)请大家回忆循环结构,并用程序框图表示. (4)总结画程序框图的基本步骤. 讨论结果: (1)顺序结构是由若干个依次执行的步骤组成的,这是任何一 个算法都离不开的基本结构.框图略. (2)在一个算法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条件的判断,算法的流程 根据条件是否成立有不同的流向.条件结构就是处理这种 过程的结构.框图略. (3)在一些算法中要求重复执行同一操作的结构称为循环结 构.即从算法某处开始,按照一定条件重复执行某一处理 过程.重复执行的处理步骤称为循环体. 循环结构有两种形式:当型循环结构和直到型循环结构. 框图略. (4)从前面的学习可以看出,设计一个算法的程序框图通常要 经过以下步骤:

高中数学导学案 等差数列

2.2 等差数列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发现数列的等差关系并能用有关知识解决相应的问题;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分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归纳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由学生建立等差数列模型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进行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应用的实践操作并在操作过程中,通过类比函数概念、性质、表达式得到对等差数列相应问题的研究。 3.情态与价值: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及其性质,探索并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会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体会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之间的联系。 难点:概括通项公式推导过程中体现出的数学思想方法。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引导学生首先从四个现实问题(数数问题、女子举重奖项设置问题、水库水位问题、储蓄问题)概括出数组特点并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接着就等差数列的特点,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可以用多种方法对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进行推导。 教学用具:投影仪 (四)教学设想 [创设情景]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数列。在日常生活中,人口增长、教育贷款、存款利息等等这些大家以后会接触得比较多的实际计算问题,都需要用到有关数列的知识来解决。今天我们就先学习一类特殊的数列。 [探索研究] 由学生观察分析并得出答案: (放投影片)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这样数数,从0开始,每隔5数一次,可以得到数列:0,5,____,____,____,____,…… 2012年,在伦敦举行的奥运会上,女子举重项目共设置了7个级别。其中较轻的4个级别体重组成数列(单位:kg):48,53,58,63。 水库的管理人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用定期放水清理水库的杂鱼。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为18c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m,最低降至5m。那么从开始放水算起,到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位组成数列(单位:m):18,15.5,13,10.5,8,5.5 我国现行储蓄制度规定银行支付存款利息的方式为单利,即不把利息加入本金计算下一期的利息。按照单利计算本利和的公式是:本利和=本金×(1+利率×寸期).例如,按活期

高中数学习题课“导学案”的环节-2019年文档资料

高中数学习题课“导学案”的环节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导学案”这种高效的教学方式备受大家青睐。导学案在高中数学课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习题课是高中数学最重要的课型之一。“习题课”上应用导学案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高中数学的兴趣和解题能力,也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如何编制高中数学习题课导学案就成了重中之重。我认为高中数学习题课“导学案”的编写应该包含以下环节。 一、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预期要达到的目标或标准。教师需根据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结合学生的现有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情况制定学习目标。具体要求为:(1)目标内容要全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缺一不可。(2)目标要有一定难度,不可过高,也不可过低。要让学生觉得通过自己努力就可以达到本节课的要求。(3)目标要具体可操作,将学习目标落实到导学案具体题目中,让学生通过每一个具体的学习任务循序渐进地实现学习目标。 二、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认为学生通过课堂学习必须掌握的内容。教师根据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确定重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免确定的重点过难。学习难点是大部分学生学习吃力的地方,确定教学难点

时,不仅要根据新课标,还要结合以往经验和学生实际情况。在导学案中突出学习重难点,可以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听课,促进学生更高效地学习。 三、知识回顾 习题课的作用是巩固基础知识,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加深学生对知识、方法、数学思想的认识,让学生“有备而来”,提高学习效率。在习题课导学案中知识回顾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新授巩固习题课中,回顾的知识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温习了已学过的知识,也要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章节总结习题课,不仅要让学生回顾每一个零散的知识点,还要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梳理出一个知识框图。专题训练习题课的知识回顾不能拘泥于知识的顺序,要有层次性,需要加入本节知识的考点分布,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在高考中的地位。 四、学习检测 为复习本节课的定义、概念、性质、公式、方法等,根据学情,编制简单题目引发学生再现这些知识,进而牢记这些知识。题目的难度要适中,以简单题为主,题量一般是5个选择题或填空题,覆盖面要广,不出现重复知识。 五、典例分析 这是导学案的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导学案不是练习册,习题课也不是练习课,这些不同就是体现在典例分析这一环节中。高中数学习题课是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人教版A版高中数学必修二1.2.1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导学案设计(无答案)

学科组:高一数学组主备人:级段:高一学期时间:2020.3 《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导学案(学习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提问:地上什么东西捡不起来? 观看视频影子舞。 2、提问:同学们在感受这些形象逼真的图形时,是否思考一下,这些图形是怎样形成的呢?它们形成的原理又是什么呢?这些原理还有哪些重要用途呢? 3、导入: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研究的问题——中心投影和平行投影。 4、思维导图展现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二、知识生成、示例讲解 (一)、投影的概念 投影:光线通过物体,向选定的面(投影面)投射,并在该面上得到图形的方法。 2、中心投影:投射线交于一点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3、中心投影中物体与光源的距离产生的影子大小有什么关系? 特点:中心投影的投影大小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有关. 3、中心投影的应用 空间图形经过中心投影后,直线变成直线,但平行线可能变成了相交的直线. 中心投影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相比,虽然改变很多,但直观性强,看起来与人的视觉效果一致,最象原来的物体.所以在绘画时,经常使用这种方法,但在立体几何中很少用中心投影原理来画图。【活动一】观察与思考 1、中心投影有什么特点? 二)平行投影:投射线相互平行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平行投影分为斜投影与正投影。 1、正投影:投射线于投影面 2、斜投影:投射线于投影面 3、正投影与斜投影的应用 正投影,能正确的表达物体的真实形状和大小,作图比较方便,在作图中应用最广泛.斜投影,在实际中用得比较少,其特点是直观性强,但作图比较麻烦,也不能反映物体的真实形状,在作图中只是作为一种辅助图样. 讲解原则:配以多媒体动画,让学生思考,抽象或概括出相应定义,教师加以修正。 【活动二】思考1:平行投影有哪些的特点? 结论:平行投影中,与投影面平行的平面图形留下的影子, 与物体的完全相同,与物体和投影面之间的无关。 思考2:平行投影的到的影子总与实际图形形状相同吗?中心投影呢? 结论:物体平行于投影面,形状、大小;物体倾斜于投影面形状、大小 三、升华提炼 【活动三】如图,把一块正方形硬纸板P(例如正方形ABCD)放在三个不同的位置: (1)纸板平行于投影面; (2)纸板倾斜于投影面; (3)纸板垂直于投影面。三种情况的正投影各是什么形状?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图(理科)

高中数学知识结构图 集合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集合集合的性质 集合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解析法 函数的概念与表示方法列表法 图像法 定义域 函数的三要素对应关系 值域 单调性 奇偶性 函数的性质周期性 极值 最值一次、二次函数 反比例函数 基本初等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图像、性质和应用函数函数的分类幂函数 复合函数三角函数 分段函数 函数图像及其变换平移、对称、翻折和伸缩变换 概念 反函数存在条件 与原函数的关系 函数与方程函数的零点对应方程的解 函数的应用建立函数模型 任意角弧度制与三角函数 同角三角函数关系 诱导公式 三角函数中的公式和角、差角公式 二倍角公式与半角公式 三角函数和差化积与积化和差公式 正弦函数三要素 三角函数余弦函数性质 正切函数图像及其变换 正弦定理 解三角形余弦定理 三角形面积

柱体结构 椎体 空间几何体台体三视图和直观图 球体 简单组合体表面积与体积 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 点、直线、平面的关系直线、平面平行的性质和判定 直线、平面垂直的性质和判定立体几何点到点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 空间距离点到平面的距离 直线到平面的距离 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异面直线形成的角 空间的角直线与平面形成的角 倾斜角、斜率和截距 点斜式 斜截式 直线直线与方程两点式 截距式 一般式 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垂直与平行的条件 圆与方程一般方程与标准方程 几何圆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解析几何 圆锥曲线椭圆定义及标准方程 双曲线性质 离心率 点到点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 平面距离点到圆的距离 两平行线的距离 直线到圆的距离 相离圆的距离 对称问题中心对称关于点对称 轴对称关于直线对称 平面向量概念 向量加减法 向量运算向量的数乘 向量的数量积 空间向量几何意义及应用

高中数学《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导学案

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 函数模型 (1)在区间(0,+∞)上,函数y=a x(a>1),y=log a x(a>1)和y=xα(α>0)都是□1增函数,但增长速度不同,且不在同一个“档次”上. (2)在区间(0,+∞)上随着x的增大,y=a x(a>1)的□2增长速度越来越快,会超过□3并远远大于y=xα(α>0)的增长速度,而y=log a x(a>1)的□4增长速度则会越来越慢. (3)对于函数y=a x(a>1),y=log a x(a>1),y=xα(α>0),存在一个x0,使得当x>x0时,有□5a x>xα>log a x. 1.判一判(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函数y=x3比y=2x增长的速度更快些.() (2)当x>100时,函数y=10x-1比y=lg x增长的速度快.() (3)能用指数型函数f(x)=ab x+c(a,b,c为常数,a>0,b>1)表达的函数模型,称为指数型函数模型,也常称为“爆炸型”函数.()答案(1)×(2)√(3)√ 2.做一做 (1)已知变量x,y满足y=1-3x,当x增加1个单位时,y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 (2)(教材改编P98T1)当x>4时,a=4x,b=log4x,c=x4的大小关

系为________. (3)(教材改编P95例1)某商店每月利润的平均增长率为2%,若12月份的利润是当年1月份利润的k倍,则k=________. (4)如图所示的曲线反映的是________函数模型的增长趋势. 答案(1)减少3个单位(2)b0)的增长特点是直线上升,其增长速度不变. (2)指数函数模型 指数函数模型y=a x(a>1)的增长特点是随着自变量的增大,函数值增大的速度越来越快,即增长速度急剧,形象地称为“指数爆炸”. (3)对数函数模型 对数函数模型y=log a x(a>1)的增长特点是随着自变量的增大,函数值增大的速度越来越慢,即增长速度平缓. (4)幂函数模型 幂函数y=x n(n>0)的增长速度介于指数增长和对数增长之间. 探究1建立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例1某工厂生产某种产品,每件产品的出厂价为50元,其成本价为25元,因为在生产过程中平均每生产一件产品有0.5立方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