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光照色牢度ISO105-B02

光照色牢度ISO105-B02

光照色牢度ISO105-B02
光照色牢度ISO105-B02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确定抗人造光的色牢度。

2.原理

在规定条件下,一块测试样与蓝色羊毛比对样(蓝卡)一起置于人造光中。色牢度评级是通过把试样与比对样进行对比,得出结果。

3.设备

3.1空冷或水冷的氙弧灯

测试样和比对样都暴露在其中一种类型氙弧灯光线中,光线强度区间应不超过试样和比对样的平均值的+/-10%。

从试样到灯的距离应和比对样到灯的距离一致。

3.1.1由以下部件组成的空冷氙弧灯仪器

a)光源,置于通风良好的曝光室。光源为相关色温为5500到6500K的氙弧灯。

b)滤光片,置于光源和测试样及比对样之间,能稳定地减少紫外线光谱。

玻璃的传递性能至少需在90%(380到750nm)和0%(310到320nm)之

间。在滤光器工作2000小时后,一般需要更换。

c)滤热片,氙弧光谱含有大量的红外线辐射,可以通过滤热片降低到最小值。滤热片需要经常清洗,以防灰尘附着。在工作500小时后,应更

换。

d)黑板温度应为60℃。黑板温度计应由一块至少4.5x10cm的金属板组成,金属板的温度由中间的温度计或热电偶测定,并且与黑板接触良

好。面向光源的一面应是黑色,并且光谱中小于5%反射率到达测试

样,背对光源的一面需要不导热。

氙测试X150和X450已经经过测试。其他能够给出相同测试结果的设备亦可使用。

3.1.2由以下部件组成的水冷氙弧灯仪器

a)光源,置于通风良好的曝光室。光源为氙弧灯。

b)滤光片,内外绿光玻璃片都包含水,并能引导水流。使用耐热玻璃(硼硅酸盐)的内滤光片和透明玻璃(碱石灰)的外滤光片,这样能使测试

样受到的辐照具有较低的光谱截断,和普通玻璃下的情形接近。内滤光

片400小时更换,外滤光片2000小时更换。

c)滤热片,在内外滤光片玻璃之间循环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流经光源组件,然后通过热交换部件时冷却下来。

d)曝光条件,带恒温控制系统的风机对黑板63+/-1℃的温度进行调节,里面有恒量的空气,其相对湿度在通过调解室时,由一个电控的喷头工

作,增加空气湿度。测试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为30+/-5%。

Atlas 气候仪Ci35和Ci65已进行过测试,其他能给出相同结果的仪器亦可使用。

3.2不透明纸板,或其他不透明的材料,如薄铝板或带铝箔的纸板。

3.3黑板温度计,由7x1

4.9cm的不锈钢板,上有20格刻度(0.91mm每格),双金

属不锈钢温度计元件组成。刻度应在黑板中间。黑板前面应为黑色,低于5%的反射率能到达测试样,背面为不导热。

3.4灰卡,STD 1026.8201标准中使用的色牢度评级卡。

4 测试样

4.1 使用空冷氙弧灯仪器,测试样大小应为20x45mm。测试样应固定在白色纸板上。进行曝光和不曝光的区域都不应小于20x15mm。

4.2 使用水冷设备,试样夹应能夹持7x12cm的试样。如有需要,不同尺寸(最小为20x45mm)的试样应用不同的试样夹。罩子应和不曝光区域的表面紧密相合,这样测试样和比对样上曝光和不曝光之间的分界线会比较明显,但是力度以不挤压试样为准。如有需要,测试样也可以直接放置在白色纸板上。

4.3 测试样和比对样应是同样的尺寸和形状,这样能避免因试样和比对样大小不一致而产生的曝光区域不一致,从而避免视觉错误引起的评级不准确。

4.4 在对长毛织物进行测试时,比对样与光源的距离应和测试样表面与光源的距离一样。比如,可以在比对样下面垫卡片。罩子也不应挤压长毛织物的表面。

5 测试程序

5.1 调整湿度(适用于水冷氙弧灯仪器)。

5.1.1 检查仪器处于良好运行状态,并且确保氙燃烧管是干净的。在光的强度下降到90%或使用1500小时后,需更换燃烧管。(具体参照厂商使用手册)

5.1.2 把带试样的试样夹放在仪器的测试架上。整个测试架需放满试样夹。没有试样的试样夹可以放白色的纸板。

5.1.3 除了检查比对样或进行仪器维修之外,让试样和比对样一直进行曝光。

5.2 曝光方法

5.2.1 把待测样和比对样都置于光源下。用罩子或白色纸板盖住试样和比对样的一半。一直放置在光源下进行曝光,直至能够在比对样上看到灰卡上4级的对比度。

6 评级

6.1 根据试样上曝光和未曝光区域与比对样上曝光和未曝光区域的对比,对试样的色牢度进行最后的数字评级。比对样上的曝光和未曝光区域的对比度应为灰卡上的4级。

6.2 如果试样的颜色变化不大于比对样的颜色变化,那试样的色牢度应定为“满意”;如果试样的样色变化大于比对样的颜色变化,那试样的色牢度应定为“不满意”。

纺织品色牢度(colour fastness tests)标准对照表

纺织品色牢度(colour fastness tests)标准对照表 纺织品的染色牢度(简称色牢度),是指染色或印花的织物在使用或加工过程中,经受外部因素(挤压、摩擦、水洗、雨淋、曝晒、光照、海水浸渍、唾液浸渍、水渍、汗渍等等)作用下的退色程度,是织物的一项重要指标。色牢度好,纺织品在后加工或使用过程中不容易掉色;色牢度差,则会出现掉色、稍色、或沾色等情况,造成很多麻烦。 常用的纺织品染色色牢度标准: 项目名称相关标准概述 皂洗牢度(washing)aatcc 61 no.1a -5a iso105 c06 tes t a-e gb/t 3921. 1-5 gb/t 12490 tes t a-e 目的:模拟纺织品在实际洗涤过程中发生的颜色变化及对其他织物的 沾色情况。 原理式样与规定的标准贴衬织物缝合在一起,在一定温度和洗涤剂条件下进行洗涤,式样通过与容器及不锈钢珠的碰撞作用模拟实际洗 涤,再经清洗与干燥,然后用变色、沾色灰卡评定试样的变色和贴衬 织物的沾色。 干洗牢度(drycle aning )aatcc 132 iso 105 d01 gb/t 5711 本方法规定了用于测定各类纺织品的颜色耐干洗的能力。 摩擦牢度(rubbin g/crocking)aatcc 8 iso 105 x12 gb/t 3920 目的:测定染色织物因摩擦而沾色的程度。 原理:在一定条件下,试样和标准摩擦小白布摩擦,用灰卡评定转移到小白布上的沾色程度。 适用范围:适合于纱线、色织、印染等纺织品。 光照牢度(ligh)iso b02 aatcc 16e gb/t 8427 目的:测试染色纺织品上的染料或印花等对光、日晒的抵抗性。 原理:将试样和标准布一起在规定的温度、湿度条件下曝晒后评级。 汗渍牢度(perspiration)aatcc 15 iso 105 e04 gb/t 3922 目的:衡量染色织物耐汗渍的色牢度。 原理:试样和贴衬织物同时在汗渍溶液浸泡后,在有压力的环境中放置一定时间后,干燥试样和贴衬织物,用灰色样卡评定有色试样颜 色变化和贴衬织物沾色的程度。 水渍牢度(water)aatcc 107 iso 105 e01 gb/t 5713 目的:测定染色、印花或其它有色织物的耐水渍牢度。 原理:当试样和贴衬织物在一定温度的水中充分浸泡规定时间后,夹在汗渍测试仪上,放置在烘箱内一定时间,评定试样的颜色变化和 沾色程度。 耐海水(sea-water) aatcc 106 iso 105 e02 目的和范围:本测试方法规定了各种有色纺织品的颜色耐海水浸渍能 力的测试方法。

色牢度试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一、实验目的 掌握纺织品耐摩擦沾色牢度的试验方法和原理 二、实验条件 温度30℃,湿度22% 三、实验方法 将纺织试样分别与一块干摩擦布和一块湿摩擦布摩擦,评定摩擦布的沾色程度。试样还分经向和纬向。 四、实验步骤 用夹紧装置将试样固定在试验仪平台上,是试样的长度方向与摩擦头的运行方向一致。 1、干摩擦 将摩擦布固定在摩擦头上,使摩擦布的经向与摩擦头的运行方向一致。运行速度为每秒一个往复摩擦循环,共摩擦10个循环。在干燥试样上摩擦,运行完毕后,取下摩擦布。 2、湿摩擦 称量调湿后的摩擦布,将其完全浸入蒸馏水中,重新称量摩擦布以确保摩擦布的含水率达到65%~100%,然后再按1操作

3、将湿摩擦布晾干 4、评定。在适宜的光源下,用评定沾色用灰色样卡评定摩擦布的 沾色级数。 五、实验仪器及用具 耐摩擦色牢度试验仪、直径(16±0.1)mm的圆柱体摩擦头、棉摩擦布、评定沾色用灰卡,符合GB/T251、直尺、剪刀等。 六、实验试样 12cm*22cm的机织布共四块分经向和纬向,分干湿 七、实验小组 。。。。。。。。。。 八、实验日期 2016年12月12日 九、实验结果

如图,干摩擦下,对比沾色用灰卡,该织物的经向的沾色等级为3-4;纬向沾色等级为4;湿摩擦下,该织物的经向沾色等级为2;纬向沾色等级为2-3.

试验报告 试验名称色牢度试验耐摩擦色牢度 a)本标准的编号 GB/T 3920----2008 b)试验所用摩擦头 直径(16±0.1)mm的圆柱体摩擦头 c)试验是干摩擦还是湿摩擦 试验干摩擦湿摩擦都有进行,湿摩擦含水率为经:85.3%;纬:81.7% d)使用的金属网,或耐水细砂纸及其规格 600目氧化铝耐水细砂纸? e)对试样的摩擦布的调湿时间 2.5h左右 f)试样的长度方向,及经向、纬向或斜向 试样长度方向经向和纬向两者皆有 g)每一个试样的沾色级数 如图,干摩擦下,对比沾色用灰卡,该织物的经向的沾色等级为3-4;

色牢度测试标准

色牢度测试标准:

1. 《纱线捻度测试》 GB/T 2543.1-2001;GB/T 2543.2-2001;ISO 2061:1995; ISO 7211-4:1984;BS EN ISO 2061:1996; ASTM D1422-1999;ASTM D1423-2002; 2. 《织物单位面积重量的测定》 GB/T 4669-1995;FZ/T 60003-1993;ISO 3801:1977; ISO 9037-1:1989;JIS L 1096-1999 Section 6.4; BS 2471-2005 ;ASTM D 3776-2002; ASTM D 3887-2004 Section 9; 3. 《纺织品耐水洗色牢度测试》 GB/T 3921. 1~5-1997;GB/T 12490-1990;ISO 105 C01-C05:1989; ISO 105-C10:2006;ISO 105-C06:2002;DIN EN ISO 105-C06:1997; AATCC 61-2003;JIS L 0844-2005(Method B Method C); 4. 《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测试》 GB/T 3920-1997;ISO 105-X12:2001;BS EN ISO 105-X12:2002; DIN EN ISO 105-X12:2002;EN ISO 105-X12: 2002; AATCC 8-2005;JIS L 0849-2004: Type I; 5.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测试》 GB/T 3922-1995;ISO 105-E04:2002;BS EN ISO 105-E04:1996; DIN EN ISO 105-E04:1996;AATCC 15-2002 6. 《纺织品耐水渍色牢度测试》 GB/T 5713-1997;ISO 105-E01:2002;BS EN ISO 105-E01:1996; DIN EN ISO 105-E01:1996;EN ISO 105-E01:1996; AATCC 107-2002 7. 《纺织品耐海水色牢度测试》 GB/T 5714-1997;ISO 105-E02:2002;BS EN ISO 105-E02:1996; DIN EN ISO 105-E02:1996;EN ISO 105-E02:1996; JIS L 0847-2004;AATCC 106-2002 8. 《纺织品耐干洗色牢度测试》

耐日晒色牢度国内外相关标准介绍

耐日晒色牢度国内外相关标准介绍 在纺织品的理化检测项目中,耐日晒色牢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近年来,全球许多国家对纺织品耐日晒色牢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因此,我国的纺织品生产和加工企业必须及时了解和掌握纺织品耐日晒色牢度的相关测试标准、方法及技术要求,以利于保证产品质量,使我们的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1. 耐日晒色牢度国内、国外相关标准: 1.1 我国耐日晒色牢度相关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简称国标)GB/T8426—199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光色牢度:日光》(eqv)ISO 105—B01:1994代替GB/T8426—1987,该标准范围是规定了一种测定各类纺织品颜 色耐日光作用色牢度的方法;该标准的原理是将试样与八个蓝色羊毛标准一起,在不受雨淋的规定条件下进行日光曝晒,然后将试样与八个蓝色羊毛标准进行对比,评定耐光色牢度。 国标GB/T8430—199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气候色牢度:氙弧》(eqv)ISO 105—B04:1994代替GB/T8430—1987,该标准范围是规定了一种测定除散纤维外各类纺织品颜色耐氙灯试验仓内人造气候作用色牢度的方法,该标准可用于测定湿光敏性纺织品;该标准的原理是将纺织品试样和八个蓝色羊毛标准按规定条件在氙灯试验仪内进行喷淋曝晒,同时八个蓝色羊毛标准要用玻璃遮盖以防喷上雾水,然后将试样与蓝色羊毛标准进行对比,评定耐光色牢度;如果测定湿光敏性纺织品,则不需曝晒蓝色羊毛标准,而用灰色样卡作出对比评定。 国标GB/T16991—1997《纺织品色牢度试验高温耐光色牢度:氙弧》(eqv)ISO 106—B01:1992,该标准范围是适用于测定各类纺织品的颜色耐人造光源代替天然日光作用以及同时耐热的作用的能力;规定有三种不同曝晒条件,都采用D65光源,该标准特别考虑到纺织品的颜色受机动车内部产生的光和热的影响。该标准的原理是将纺织品试样与蓝色羊毛标准一起在人造光源下按规定的条件进行曝晒,当试样曝晒至规定的辐射能量后,将试样与所用的蓝色羊毛标准或灰色样卡进行对比,评定试样的耐光变色程度。 国标GB/T8427—199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人造光色牢度:氙弧》(eqv)ISO 105—B02:1994代替GB/T8427—1987,该标准范围是规定了一种测定各类纺织品颜色耐相当于日光(D65)的人造光作用色牢度的方法,该标准亦可适用于白色(漂白或荧光增白)纺织品,该标准可使用两组不同的蓝色羊毛标准,所得结果并不完全等同;该标准的原理是将试样与一组蓝色羊毛标准一起在人造光源下按规定条件曝晒,然后将试样与蓝色羊毛标准进行变色对比,评定色牢度;对于白色(漂白或荧光增白)纺织品,是将试样的白度变化与蓝色羊毛标准对比,评定色牢度。 国标GB/T8429—1998《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耐气候色牢度:室外曝晒》(eqv)ISO 105—B03:1994代替GB/T8429—1987,该标准范围是规定了一种测定除散纤维以外的各类纺织品颜色耐室外气候曝晒作用色牢度的方法;该标准的原理是将纺织品试样暴露于天然气候中,在不加任何保护的规定条件下进行露天曝晒,同时在同一地点将八块蓝色羊毛标准放在玻璃罩下曝晒,然后将试样与蓝色羊毛标准进行变色对比,评定色牢度;由于室外曝晒的气候条件变化很大,故需在一年的不同季节内进行重复曝晒试验,然后取其平均

光照色牢度ISO 105-B02

1.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确定抗人造光的色牢度。 2.原理 在规定条件下,一块测试样与蓝色羊毛比对样(蓝卡)一起置于人造光中。色牢度评级是通过把试样与比对样进行对比,得出结果。 3.设备 3.1空冷或水冷的氙弧灯 测试样和比对样都暴露在其中一种类型氙弧灯光线中,光线强度区间应不超过试样和比对样的平均值的+/-10%。 从试样到灯的距离应和比对样到灯的距离一致。 3.1.1由以下部件组成的空冷氙弧灯仪器 a)光源,置于通风良好的曝光室。光源为相关色温为5500到6500K的氙弧灯。 b)滤光片,置于光源和测试样及比对样之间,能稳定地减少紫外线光谱。玻璃的传递性能至少需在90%(380到750nm)和0%(310到320nm)之间。在滤光器工 作2000小时后,一般需要更换。 c)滤热片,氙弧光谱含有大量的红外线辐射,可以通过滤热片降低到最小值。滤热片需要经常清洗,以防灰尘附着。在工作500小时后,应更换。 d)黑板温度应为60℃。黑板温度计应由一块至少4.5x10cm的金属板组成,金属板的温度由中间的温度计或热电偶测定,并且与黑板接触良好。面向光源的一面应 是黑色,并且光谱中小于5%反射率到达测试样,背对光源的一面需要不导热。 氙测试X150和X450已经经过测试。其他能够给出相同测试结果的设备亦可使用。 3.1.2由以下部件组成的水冷氙弧灯仪器 a)光源,置于通风良好的曝光室。光源为氙弧灯。

b)滤光片,内外绿光玻璃片都包含水,并能引导水流。使用耐热玻璃(硼硅酸盐)的内滤光片和透明玻璃(碱石灰)的外滤光片,这样能使测试样受到的辐照具有 较低的光谱截断,和普通玻璃下的情形接近。内滤光片400小时更换,外滤光片2000 小时更换。 c)滤热片,在内外滤光片玻璃之间循环的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流经光源组件,然后通过热交换部件时冷却下来。 d)曝光条件,带恒温控制系统的风机对黑板63+/-1℃的温度进行调节,里面有恒量的空气,其相对湿度在通过调解室时,由一个电控的喷头工作,增加空气湿度。 测试室内空气的相对湿度为30+/-5%。 Atlas 气候仪Ci35和Ci65已进行过测试,其他能给出相同结果的仪器亦可使用。 3.2不透明纸板,或其他不透明的材料,如薄铝板或带铝箔的纸板。 3.3黑板温度计,由7x1 4.9cm的不锈钢板,上有20格刻度(0.91mm每格),双金属 不锈钢温度计元件组成。刻度应在黑板中间。黑板前面应为黑色,低于5%的反射率能到达测试样,背面为不导热。 3.4灰卡,STD 1026.8201标准中使用的色牢度评级卡。 4 测试样 4.1 使用空冷氙弧灯仪器,测试样大小应为20x45mm。测试样应固定在白色纸板上。进行曝光和不曝光的区域都不应小于20x15mm。 4.2 使用水冷设备,试样夹应能夹持7x12cm的试样。如有需要,不同尺寸(最小为20x45mm)的试样应用不同的试样夹。罩子应和不曝光区域的表面紧密相合,这样测试样和比对样上曝光和不曝光之间的分界线会比较明显,但是力度以不挤压试样为准。如有需要,测试样也可以直接放置在白色纸板上。 4.3 测试样和比对样应是同样的尺寸和形状,这样能避免因试样和比对样大小不一致而产生的曝光区域不一致,从而避免视觉错误引起的评级不准确。 4.4 在对长毛织物进行测试时,比对样与光源的距离应和测试样表面与光源的距离一样。比如,可以在比对样下面垫卡片。罩子也不应挤压长毛织物的表面。

欧盟关于色牢度的标准

欧盟关于色牢度的标准 耐洗涤色牢度Color fastness to Laundry. 耐洗涤色牢度,变色至少应3~4级,沾色(Staining)至少应3~4级。 本规范不适用于标签标明“仅干洗”或者类似产品(对于此类标志的产品,其范围与正常实际使用情况相同)、白色产品、不染色印花的产品、不可洗涤的家具织物。 评估与检定:申请者提交使用方法ISO 105 C06(单洗,以产品上标注的温度,使用过硼酸盐洗涤剂)试验的试验报告。 耐汗渍色牢度(酸汗和碱汗) Color fastness to acid perspiration / alkali perspiration 耐汗渍色牢度(酸汗和碱汗)至少应3~4级(变色和沾色)。 但是,对于深色织物(标准深度>1/1)以及由再生羊毛制成,或者组成成分中含有超过20%的蚕丝的织物,也允许3级。 本规范不适用于白色产品、不染色印花的产品、家具织物、窗帘或用于室内装饰的类似纺织品。 评估与检定:申请者提交使用方法ISO 105 E04(酸汗和碱汗,与多纤维贴衬织物对照)试验的试验报告。 耐湿摩擦色牢度Color fastness to wet crocking/ Rubbing. 耐湿摩擦色牢度至少应2~3级。但是对于用靛蓝染料染色的粗斜纹棉布(牛仔布),也允许2级。 本规范不适用于白色产品、不染色印花的产品。 评估与检定:申请者需提交使用方法ISO 105 X12试验的试验报告。 耐干摩擦色牢度Color fastness to dry crocking/ Rubbing.. 耐干摩擦色牢度至少应4级。 但是,对于用靛蓝染料染色的粗斜纹棉布(牛仔布),也允许3-4级。 本规范不适用于白色产品、不染色印花的产品,和用于室内装饰的窗帘或类似纺织品。 评估与检定:申请者提交使用方法ISO 105 X12试验的试验报告。 耐光色牢度Color fastness to light 家具、窗帘或帷幔用织物,耐光色牢度至少应5级;其他产品耐光色牢度至少4级。 但是,家具、窗帘或帷幔用织物的颜色较浅(标准深度<1/12)时,以及组成成分中有超过20%的羊毛,或角蛋白纤维,或蚕丝,或亚麻,或其他韧皮纤维时,也允许4级。 本要求不适用于床垫套、床垫防护物或内衣。 评估与检定:申请者需提交使用方法ISO 105 B02试验的试验报告

色牢度测试标准

色牢度测试标准

色牢度测试标准:

1. 《纱线捻度测试》 GB/T 2543.1-2001;GB/T 2543.2-2001;ISO 2061:1995; ISO 7211-4:1984;BS EN ISO 2061:1996; ASTM D1422-1999;ASTM D1423-2002; 2. 《织物单位面积重量的测定》 GB/T 4669-1995;FZ/T 60003-1993;ISO 3801:1977; ISO 9037-1:1989;JIS L 1096-1999 Section 6.4; BS 2471-2005 ;ASTM D 3776-2002;

ASTM D 3887-2004 Section 9; 3. 《纺织品耐水洗色牢度测试》 GB/T 3921. 1~5-1997;GB/T 12490-1990;ISO 105 C01-C05:1989; ISO 105-C10:2006;ISO 105-C06:2002;DIN EN ISO 105-C06:1997; AATCC 61-2003;JIS L 0844-2005(Method B Method C); 4. 《纺织品耐摩擦色牢度测试》 GB/T 3920-1997;ISO 105-X12:2001;BS EN ISO 105-X12:2002; DIN EN ISO 105-X12:2002;EN ISO 105-X12: 2002; AATCC 8-2005;JIS L 0849-2004: Type I; 5. 《纺织品耐汗渍色牢度测试》 GB/T 3922-1995;ISO 105-E04:2002;BS EN ISO 105-E04:1996; DIN EN ISO 105-E04:1996;AATCC 15-2002 6. 《纺织品耐水渍色牢度测试》 GB/T 5713-1997;ISO 105-E01:2002;BS EN ISO 105-E01:1996; DIN EN ISO 105-E01:1996;EN ISO 105-E01:1996; AATCC 107-2002 7. 《纺织品耐海水色牢度测试》 GB/T 5714-1997;ISO 105-E02:2002;BS EN ISO 105-E02:1996; DIN EN ISO 105-E02:1996;EN ISO 105-E02:1996; JIS L 0847-2004;AATCC 106-2002 8. 《纺织品耐干洗色牢度测试》 GB/T 5711-1997;ISO 105-D01:1993;BS EN ISO 105-D01:1995; DIN EN ISO 105-D01:1995;EN ISO 105-D01:1995; AATCC 132-2004; 9. 《纺织品耐热压色牢度测试》 GB/T 6152-1997;ISO 105-X11:1994;EN ISO 105-X11:1996; DIN EN ISO 105-X11:1996;BS EN ISO 105-X11:1996 AATCC 133-2004 10. 《纺织品耐干热(热压除外)色牢度测试》

各类标准水洗色牢度的测试方法

各类标准水洗色牢度的测试方法 AATCC 61 2010 测 试 方 法 温 度 总液量ml 洗涤剂量% 液态洗涤剂含量% 有效氯量% 钢珠数 橡胶球数 时间 min ℃±2 ℉±4 1A 40 105 200 0.37 --- --- 10 --- 45 1B 31 88 150 -- 0.56 --- --- 10 20 2A 49 120 150 0.15 --- --- 50 --- 45 3A 71 160 50 0.15 --- --- 100 --- 45 4A 71 160 50 0.15 --- 0.15 100 --- 45 5A 49 120 150 0.15 --- 0.27 50 --- 45 注:1.参见本标准中每个测试方法的目的。 2.测试方法1B 使用液体标准洗涤剂和橡胶球,而不使用钢珠 GB/T 3921 2008 和 ISO 1O05 C06:2010 GB/T12490-2007 和 ISO 105 C06 1994 测试方法 温度℃ 溶液ml 有效氯量% 过硼酸钠g/l 时间min 钢珠 调PH 值 A1S 40 150 -- -- 30 10 不调 A1M 40 150 -- -- 45 10 不调 A2S 40 150 -- 1 30 10 不调 B1S 50 150 -- -- 30 25 不调 B1M 50 150 -- -- 45 50 不调 B2S 50 150 -- 1 30 25 不调 C1S 60 50 -- -- 30 25 10.5±0.1 C1M 60 50 -- -- 45 50 10.5±0.1 C2S 60 50 -- 1 30 25 10.5±0.1 D1S 70 50 -- -- 30 25 10.5±0.1 D1M 70 50 -- -- 45 100 10.5±0.1 D2S 70 50 -- 1 30 250 10.5±0.1 D3S 70 50 0.015 -- 30 25 10.5±0.1 D3M 70 50 0.015 -- 45 100 10.5±0.1 E1S 95 50 -- -- 30 25 10.5±0.1 E2S 95 50 -- 1 30 25 10.5±0.1 测试方法 温度℃ 时间min 钢珠数 碳酸钠g/l A(1) 40 30 --- - B(2) 50 45 --- - C(3) 60 30 --- + D(4) 95 30 --- + E(5) 95 240 --- +

各种色牢度

各种色牢度 前言 染色牢度是对染色、印花织物的质量要求。因为染过色的织物在穿着和保管中会因光、汗、摩擦、洗涤、熨烫等原因发生裉色或变色现象,从而影响织物或服装的外观美感。 染色牢度可分为日晒牢度、水洗或皂洗牢度、摩擦牢度、汗渍牢度、熨烫牢度和升华牢度等。 日晒牢度 ?指有颜色的织物受日光作用变色的程度,也称耐光色牢度。 ?其测试方法既可采用日光照晒也可采用日光机照晒,即把试样与一组蓝色羊毛标准(按其在光的照射下的褪色程度分为3 级),同时放在相当于日光的人造光源下按规定条件进行曝晒,然后比较试样与蓝色羊毛标准的变色情况,从而评定出试样的日晒牢度等级。 ?将照晒后的试样褪色程度与标准色样进行对比,欧洲标准分为8级,8级最好,1级最差。美国标准分为5级。 ?日晒牢度差的织物切忌阳光下长时间曝晒,宜于放在通风处阴干。 日晒牢度的影响因素 ?与染料结构有关 一般来说蒽醌类染料,酞菁染料,硫化中硫化蓝及金属络合染料的日晒牢度都比较好;大多数不溶性偶氮染料的日晒牢度也比较高;而连苯胺型的偶氮染料的日晒牢度低;三芳甲烷类染料都不耐晒。 ?与纤维种类有关 ①靛蓝在羊毛上耐晒而在纤维素上的日晒牢度却很低; ②凡拉明蓝盐B在粘胶上的日晒牢度要比在棉上高的多。 ?与染料浓度有关:一般浓度低的比浓度高的牢度差,这种情况在偶氮染料上表现尤为明显。 ?与外界条件的影响有关:空气含湿量的高低、气温的高低对日晒牢度影响也很大。一般在含湿高的情况下,日晒牢度较低。如:凡拉明蓝在南方比在北方地区容易泛红褪色。 ?与助剂有关:现在有很多的助剂可以有效改善日晒牢度。 改进日晒牢度的措施 ?染料选用(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①黄色谱的高日晒牢度:活性染料以吡唑啉桐和萘子三磺酸为母体结构; ②蓝色谱的高日晒牢度:活性染料以蒽醌、酞菁、甲脂为母体结构; ③红色谱活性染料的日晒牢度普遍较低,特别是浅色,只有一些偶氮基二个相邻位置含有配位能力的羟基, 与铜形成稳定的螯合环,可以提高日晒牢度; ④选用染料进行拼色组合时,一定要使选用的每个组份染料的耐光牢度水平相当,只要其中任何一个组分,

服饰检测报告

服饰、家纺、童装类目的质检报告要求 一、质检报告检测项目要求(点此查看质检报告样本,仅供参考,具体的检测项目以下方文字为准) 1、若您申请服饰、童装、家纺类目的旗舰、专卖、专营店,每个分类须提供至少一份具有CNAS和CMA证书的权威机构出具的质检报告。 例如:经营男装大类下的T恤、衬衫,需分别提供各个品牌的T恤、衬衫的检测报告。 各类产品的检测报告必须包含的检测项目如下: a) 男装/女装/袜子:成分含量、色牢度【包括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标识标志、外观质量; b) 文胸/塑身服/童装/孕妇装类:成分含量、色牢度【包括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甲醛含量、标识标志、外观质量; c) 三岁以下婴幼儿服装类:成分含量、色牢度【包括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耐唾液色牢度】、甲醛含量、标识标志、外观质量; d) 家居服:成分含量、色牢度【包括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标识标志、外观质量、水洗尺寸变化率; e) 保暖内衣/床上套件:成分含量、色牢度【包括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甲醛含量、标识标志、外观质量、水洗尺寸变化率; f) 羽绒服装:成分含量、色牢度【包括耐水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标识标志、外观质量、含绒量、充绒量; g) 羽绒被芯:成分含量、标识标志、含绒量、充绒量; h) 棉被/蚕丝被芯:成分含量、标识标志、原料要求; i) 皮革/皮草类服装:甲醛含量、可分解芳香胺染料、标识标志、外观检测。 检测报告需包含商标信息、产品信息和上述必检项目,有填充物的产品需加检“原料要求”; 商家入驻后申请添加品牌、类目、标准同上。针对已经入驻商家,淘宝商城会进行不定期抽查,请备案备查。

耐水洗色牢度

染色牢度(简称色牢度),是指染色织物在使用或加工过程中,经受外部因素(挤压、摩擦、水洗、雨淋、曝晒、光照、海水浸渍、唾液浸渍、水渍、汗渍等等)作用下的退色程度,是织物的一项重要指标。根据试样的变色和未染色贴衬织物的沾色来评定牢度等级。纺织品色牢度测试是纺织品内在质量测试中一项常规检测项目。色牢度好与差,直接涉及人体的健康安全,色牢度差的产品在穿着过程中,碰到雨水、汗水就会造成面料上的颜料脱落褪色,则其中染料的分子和重金属离子等都有可能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而危害人体皮肤的健康,另一方面还会影响穿在身上的其它服装被沾色,或者与其他衣物洗涤时染脏其他衣物。因织物在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所受的条件差别很大,要求各不相同,故现行的试验方法大部分都是按作用的环境及条件进行模拟试验或综合试验,所以染色牢度的试验方法内容相当广泛。 但纵观国际标准组织(ISO)、美国染色家和化学家协会(AATCC)、日本(JIS)、英国(BS)等诸多标准,最常用的还是耐洗、耐光、耐摩擦及耐汗渍、耐熨烫、耐气候等项。而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是根据产品的最终用途及产品标准来确定检测项目,如毛纺织产品标准中规定必须检测耐日晒色牢度,针织内衣当然要测耐汗渍牢度,而户外用纺织品(如遮阳伞、灯箱布、蓬盖材料)则当然要检测其耐气候色牢度。 常见的单项色牢度测 试有耐洗色牢度、耐汗渍色牢度、耐摩擦色牢度等 1 色牢度标准 纺织品色牢度测试采用的GB/T标准与AATCC标准见表1。 表1 色牢度标准 Tab.1 The Standards of Color Fastness 项目 GB/T标准 AATCC标准 耐水色牢度 GB/T 5713—1997[2] AATCC 107—2007[3] 耐汗渍色牢度 GB/T 3922—1995[4] AATCC 15—2007[5] 耐摩擦色牢度 GB/T 3920—2008[6] AATCC 8—2007[7] 2 耐水色牢度标准比较 2.1 试样 G B / T 5 7 1 3—1 9 9 7规定的试样尺寸为4 0 m m×1 0 0 m m,为长方形试样,一般掌握试样纬向长度40 mm,经向长度100 mm。AATCC 107—2007规定的试样尺寸为(60±2)mm×(60±2) mm,为正方形试样。 2.2 贴衬织物 GB/T 5713—1997规定的贴衬可以是多纤维贴衬织物,也可以是单纤维贴衬织物。若使用单纤维贴衬,则其中一块贴衬用试样的同类纤维制成,另一块贴衬用相应标准规定的纤维制成,如试样为混纺或交织品,则第一块用主要含量的纤维制成,第二块用次要含量的纤维制成。多纤维贴衬规格有两种,DW型及TV型:DW型组成为羊毛、腈纶、涤纶、锦纶、棉、醋酯;TV型组成为粘胶、腈纶、涤纶、锦纶、棉、三醋酯。AATCC 107—2007规定只能使用多纤维贴衬,有NO.1及NO.10两种规格。NO.1组成为羊毛、粘胶、桑蚕丝、锦纶、棉、醋酯;NO.10组成为羊毛、腈纶、涤纶、锦纶、棉、醋酯。 2.3 试样含水率 AATCC 107—2007规定浸渍后的试样和贴衬,通过轧车加压,使组合试样湿重为干重的2.5~3.0

纺织品色牢度测试标准和操作方法

纺织品色牢度检测标准 标准集团(香港)有限公司 纺织品色牢度分析概述: 纺织品色牢度,也叫染色牢度,是指有色纺织产品颜色抵抗外界各种作用而不变色的能力。通常用变色级数和沾色级数两种方式表示(耐光色牢度除外),变色级数表示试样的颜色经处理后明度(深浅)、饱和度(艳度)和色相(色光)等方面变化的程度;沾色级数表示处理过程中试样对相邻织物的污染程度。变色级数和沾色级数越高,色牢度越好,表示纺织品抵抗变色或沾色的能力越强。最基本的色牢度项目有:耐摩擦、耐洗、耐汗渍、耐唾液、耐日晒、耐水、耐熨烫、耐漂白、耐光汗复活等等。 目的: 纺织品在印染过程会使用染料、整理剂和各种加工助剂等化工品,其它许多物质对人体都有害.。在使用过程中,纺织品会受到光照、洗涤、熨烫、汗渍和化学药剂等各种外界的作用,如果其色牢度较差,一方面部分染料或整理剂会在人体的汗液、唾液的蛋白生物催化作用下被分解或还原出有害基团,被人体吸收,在体内聚集会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另一方面,在染色过程中或消费者使用洗涤时,因色牢度差而脱落的染料和整理剂随着废水排放到江河中,也会对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纺织品色牢度不仅是重要的品质指标,也是重要的生态技术指标。 生态环保要求: 近年来,在国际纺织服装贸易中,对色牢度的要求除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外,还不断重视其安全性和环保性。当前,各国利用法律、法规、标准等形式对纺织品中涉及人体健康、环境保护等有害物质不断提出新的限量指标,色牢度就是其中一项,国际纺织品协会标准对色牢度要求项目为:耐水、耐汗渍、耐干摩擦和耐唾液四项。欧盟生态纺织品标志要求的色牢度在国际纺织品协会标准基础上又增加了耐湿摩擦和耐日晒色牢度。 颜色的三个属性: 色相: 颜色的相貌,是表示颜色属性的量。 彩度:又称饱和度,指颜色的纯净程度。与颜色的鲜艳度相关联。 明度:又称亮度,表明有色物体表面所反射光的强弱。与颜色的浓淡相关联。 纺织品色牢度检测步骤: 1、贴衬织物的类型 单纤维贴衬: 羊毛、棉和粘胶、聚酰胺、聚酯、聚丙烯腈、丝纤维 多纤维贴衬: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通则: 醋酯纤维、漂白棉、聚酰胺纤维、聚酯纤维、聚丙烯腈纤维、羊毛;

实验二十三 染色织物色牢度的测定

实验二十三染色织物色牢度的测定染色牢度是指织物在服用或使用过程中染料能否保持原来色泽的能力,主要包括耐洗牢度、摩擦牢度、耐光牢度、升华牢度、汗渍牢度、熨烫牢度等。 【实验目的】 使学生掌握耐洗牢度、汗渍牢度的试验方法。其他牢度的试验方法时可查阅国家标准进行测试。 【实验原理】 用样卡评定染色牢度级别时,原样与试样并置,然后将样卡布样放在一个平面上,样卡在左面,布样在右面,眼睛距离平面约30-40cm,采用晴天北面光线。视线与样卡平面近乎垂直进行比较评级。以样卡色差程度与被测布样相近一级作为布样的牢度等级。如果被测布样色差程度不好介于标准样卡的3级和4级之间,便可评定为3-4级。 【实验过程】 一、织物色牢度检验的准备 (一)试验用标准白布要求 1、漂白纯棉细布 其坯布规格为:32支×32支纱、313×307根/10厘米,经过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但不加白,不上蓝),毛效在8-10厘米/30分,白度在80%以上的纯棉漂白细布(必要时可准备漂白粘胶合纤细

布)。 (二)样卡准备 1、日晒牢度蓝色样卡 它是用来评定织物耐光牢度,日晒牢度蓝色标准分为八个等级。1级褪色严重,表示耐光牢度最差,8级表示耐光牢度最好,可视为不褪色。 2、褪色标准样卡 用五对灰色标准分别代表原样与试样相对变化的程度。5级为褪色牢度最好,表示原样与测试样无差异,色差为零。1级表示褪色最严重。 3、沾色标准样卡 用五对白色及灰色标准组成,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代表织物试验前后白布沾色的程度。5级表示无沾色,即待测织物的白布沾色与标准白布无色差。1级代表沾色最严重。 二、耐洗牢度试验 (一)器具、药剂及待测织物 1、器具:烧杯(400ml),温度计(100℃) 2、药剂:标准皂片、无水碳酸钠(c.p.) 3、待测织物: (二)测试布样准备 在半成品或成品取样时应整匹布两端2米离布边5厘米以上处取样。对于印花布样应包括同色位的全部色泽。如果在一块试样中各种

黄变色牢度

黄变色牢度 本文介绍了目前纺织领域常见的两种黄变色牢度的类型,分别阐述了光黄变和酚黄变的测试原理,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该项目的测试方法以及标准的现状,并建议我国应尽快完善相关标准。 关键词:纺织品;黄变;测试;标准 1前言 黄变,又称“黄化”,是指白色或浅色物质在外界条件如光、化学药品等作用下,表面泛黄的现象,常见于塑料、鞋材、纸张等产品质量的考核中[1]。在纺织品上,国内尚无具体考核要求及相关的测试标准。但近年来,一方面国外较大的面料采购商如Marks&Spencer、Adidas 等纷纷将这一指标纳入验货合同;另一方面,纺织品在贮存、运输、穿着等过程中产生黄变而导致经济损失的事件频频发生,因此,国内外面料的生产商和采购商也开始重视起这一指标。同时,检验及科研单位也开始致力于相关标准的制定及测试方法的研究。本文对纺织品黄变色牢度的标准和测试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2标准与测试 一般来说,纺织品中常见的黄变主要有光黄变和酚黄变两种。前者是指由太阳光或紫外光照射而引起的纺织品表面颜色泛黄;后者是指由氧化氮或酚类化合物所引起的纺织品表面泛黄。相比于耐水、耐汗渍等常规色牢度测试,纺织品黄变色牢度的标准和测试起步较晚。 2.1测试标准 2.1.1国外 目前,AATCC、EN等尚无黄变色牢度测试的相关标准,现有的是一些大公司在采购、验货时所用的试验方法,如Caurtaulds公司的Caurtauldsmethod(酚醛黄变测试),这也是普遍为各实验室所接受的测试方法,广泛应用于纺织品耐黄变性能的评估。随着黄变色牢度指标所受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2007年发布了ISO105-X18:2007《纺织材料色牢度试验第X18部分:材料苯酚发黄可能性评估》,该标准所介绍的测试方法与Caurtauldsmethod基本一致,采用将试样用含有苯酚的测试纸包裹后置于试验箱中一定时间,最后评定纺织品酚黄变色牢度的测试方法[2],但光黄变色牢度评价的明确标准还没有制定。 2.1.2国内

(模版)固色剂性能测试报告

档案号:XH2016053103 操作:*** 审核:*** 日期: 固色剂性能测试报告 1.试验目的 了解大祥公司、传化公司、德美公司、联胜公司相关固色剂性能; 2.助剂材料 (1)B-501(联胜);(4)B-508(联胜);(7)TCD-R(德美); (2)纳米固色剂VG(常州广华);(5)TF-232(传化);(8)706-80%(联胜); (3)401DX(上海大祥);(6)TF-505(传化); 3.试验项目 助剂准备:B-508按1:2开稀,706-80%按1:3开稀后使用; 耐碱稳定性:取2只50ml试管分别加入1ml被测固色剂样品、24ml 1.2g/L NaOH(PH11~12),分别 在常温、60℃保持30min再取出观察; 耐盐稳定性:取2只50ml试管分别加入1ml被测固色剂样品、24ml 5.0g/L Na2SO4,分别在常温、60℃、 保持30min再取出观察; 同浴稳定性:取2只50ml试管分别加入1ml被测固色剂样品、24ml 20.0g/L硅乳-20%,分别在常温、60℃、保持30min再取出观察; 纺织材料:墨绿色棉针织布固色剂用量3%OWF. (空白不加) PH 4~5 浴比1:15,40℃×20min→脱水→烘干→回潮→测干湿摩擦牢度和耐洗牢度;. 浸轧法固色工艺和配方: 纺织材料:墨绿色棉针织布固色剂用量30g/L (空白不加) PH 4~5 一浸一轧→烘干→回潮→测干、湿摩擦牢度和耐洗牢度。 牢度测定: 干湿摩擦牢度:参照GB/T3920-1997; 耐水洗色牢度:参照GB/T3921.3-1997; 棉布沾色牢度:1、将巳经固色后样布剪成方形并手工与多纤布缝纫在一起; 2、每升水含4g标准皂粉和1g无水Na2CO3,浴比1:50,60℃×30min; 4.试验结果(见附样)

AATCC 16-3 2012耐光照色牢度 氙灯

Developed in 1964 by AATCC Commit-tee RA50; revised 1971, 1974, 1978, 1981, 1982, 1990 (Supersedes AATCC Test Methods 16-1987, 16A-1988, 16C-1988, 16D-1988, 16E-1987, 16F-1988 and 16G-1985), 1993,2003, 2004, 2012 (Supersedes AATCC Test Method 16); reaffirmed 1977, 1998; editorially re-vised 1983, 1984, 1986, 1995, 1996, 2009; Related to Option 3-ISO 105-B02. 1. Purpose and Scope 1.1 This test method provides the gen-eral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for deter-mining the colorfastness to light of textile materials. The test options described are applicable to textile materials of all kinds and for colorants, finishes and treatments applied to textile materials. Test options included are: 1—Xenon-Arc Lamp, Alternate Light and Dark 2—Xenon-Arc Lamp, Continuous Light, Black Standard Option 3—Xenon-Arc Lamp, Continuous Light, Black Panel Option 1.2 The use of these test options does not imply, expressly or otherwise, an ac-celerated test for a specific applic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y lightfast-ness test and the actual exposure in use must be determined and agreed upon by the contractual parties. 1.3 This test method contains the follow-ing sections that assist in the use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various options for de-termining lightfastness of textile materials. Section Principle (2) Terminology (3) Safety Precautions (4) Uses and Limitation (5) Apparatus and Materials (6) Comparison Standards (7) Test Specimen Preparation (8) Machine Operating Condition9, 18, 26 Calibration and V erification..10-11, 19-20, 27-28 AATCC Fading Unit Measurement......................12-13, 21, 29-30 Machine Exposure.................14-17, Procedures22-25, 31-34 Evaluation of Results.............35-39 Report (40) Precision and Bias.................41-42 References..............................43Notes.. (44) Appendix................................A Appendix................................B 2. Principle 2.1 Specimens of the textile material to be tested and the agreed upon comparison standard(s) are exposed simultaneously to a light source under specified condi- tions. The colorfastness to light of the specimen is evaluated by comparison of the color change of the exposed portion to the masked control portion of the test specimen or unexposed original material using the AATCC Gray Scale for Color Change, or by instrumental color mea- surement. Lightfastness classification is accomplished by evaluation versus a simultaneously exposed series of AATCC Blue Wool Lightfastness Standards. 3. Terminology 3.1 AATCC Blue Wool Lightfastness Standard, n.—one of a group of dyed wool fabrics distributed by AA TCC for use in determining the amount of light exposure of specimens during lightfast- ness testing (see 44.1). 3.2 AATCC Fading Unit (AFU), n.— a specific amount of exposure made un- der the conditions specified in various test methods where one AFU is one- twentieth (1/20) of the light-on exposure required to produce a color change equal to Step 4 on the Gray Scale for Color Change or 1.7 ± 0.3 CIELAB units of color difference on AATCC Blue Wool Lightfastness Standard L4. 3.3 black-panel thermometer, n.—a temperature measuring device, the sens- ing unit of which is coated with black paint designed to absorb most of the radi- ant energy encountered in lightfastness testing (see 44.2). 3.3.1 This device provides an estima- tion of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a spec- imen may attain during exposure to artifi- cial light. Any deviation from the geometry of this device described in 44.2 may have an influence on the measured temperature. 3.4 black standard thermometer, n.—a temperature measuring device, the sensing unit of which is coated with black material designed to absorb most of the radiant energy encountered in lightfast- ness testing and is thermally insulated by means of a plastic plate (see 44.2). 3.4.1 This device provides an estima- tion of the maximum temperature a spec- imen may attain during exposure to artifi- cial light. Any deviation from the geometry of the device described in 44.2 may have an influence on the measured temperature. The temperature measured by the black standard thermometer will not be the same as that measured by the black-panel thermometer; therefore, they cannot be used interchangeably. 3.5 broad bandpass radiometer, n.— a relative term applied to radiometers that have a bandpass width of more than 20 nm at 50% of maximum transmittance and can be used to measure irradiance at wavelengths such as 300-400 nm or 300- 800 nm. 3.6 color change, n.—as used in col- orfastness testing, a change in color of any kind whether a change in lightness, hue or chroma or any combination of these, discernible by comparing the test specimen with a corresponding untested specimen. 3.7 colorfastness, n.—the resistance of a material to change in any of its color characteristics, to transfer of its colo- rant(s) to adjacent materials, or both as a result of exposure of the material to any environment that might be encountered during the processing, testing, storage or use of the material. 3.8 colorfastness to light, n.—the re- sistance of a material to a change in its color characteristics as a result of expo- sure of the material to sunlight or an arti- ficial light source. 3.9 infrared radiation, n.—radiant energy for which the wavelengths of the monochromatic components are greater than those for visible radiation and less than about 1 mm. NOTE: The limits of the spectral range of infrared radiation are not well defined and may vary according to the user. Committee E-2.1.2 of the CIE distin- guishes in the spectral range between 780 nm and 1mm: IR-A780-1400 nm IR-B 1.4-3.0 μm IR-C 3 μm to 1 mm 3.10 irradiance, n.—radiant power per unit area incident on a receiver, typically reported in watts per square meter, W/ (m2nm). 3.11 “L” designation, n.—the se- quence number given each AA TCC Blue Wool Lightfastness Standard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AATCC Fading Units required to produce a color change equal to Step 4 on the AATCC Gray Scale for Color Change. AATCC Test Method 16.3-2012 Colorfastness to Light: Xenon-Ar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