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九章节肢动物门习题

第九章节肢动物门习题

第九章节肢动物门习题
第九章节肢动物门习题

第十章节肢动物门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外骨骼

2、开管式循环

3、混合体腔

4、异律分节

5、马氏管

6、完全变态

二、判断题

1、节肢动物的混合体腔,又称为血体腔。( )

2、节肢动物身体最前一节称为顶节,相当于环节动物的口前叶。()

3、昆虫的咽侧体能分必蜕皮激素,胸腺能分泌保幼激素。()

4、节肢动物具有由中胚层发育而来的平滑肌。()

5、中国对虾的排泄系统为一对触角腺,开口在第一触角基部。( )

6、鲎的血液内含有血红蛋白及鲎素。( )

7、所有的蜘蛛都产丝,并都能织网。( )

8、蝗虫的直肠垫是一种腺体。( )

9、稻蝗的血液可以运输氧气、养料、激素和代谢废物。( )

10、蝗虫的一对触角有触觉和嗅觉的功能。( )

11、白蚁和蚂蚁同属于膜翅目。( )

12、蚊类不仅吸食人体血液,还传播各种疾病,库蚊主要传播疟疾,按蚊主要传播丝虫病。( )

13、蝎子的毒刺和蜈蚣的毒爪均位于身体的未端。( )

三、填空

1、节肢动物的外骨骼,主要是包被身体的角质膜,自外而内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主要由________和________形成。

2、节肢动物蜕皮时,分泌的蜕皮液含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酶。

3、节肢动物不仅分节,而且身体分部,多足纲的身体由________和________部组成,虾、蟹则由________和________部组成,蛛形纲的蜱螨目的头胸部与腹部________。昆虫纲

体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4、昆虫或蜘蛛的排泄器官为________,它位于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

5、节肢动物的体壁由内向外分为三部分,即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6、虾和蟹都属于________,有________对触角,用________呼吸。

7、对虾的排泄器官随发育而变化,幼体时以________进行排泄,到成体时则由________取而代之。

8、中国对虾的食道很短,胃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其功能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吸取养料的部位是中肠。

9、鲎属于________纲,其呼吸器官为________。

10、蛛形纲第一对附肢称为________,第二对称为________,其余四对称为________。

11、多足纲动物身体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部分,有________对触角,用________呼吸,用________排泄,常见种类有________和________。

12、常见的昆虫口器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种。如蝗虫具________口器,菜粉蝶具________口器,蚊虫具________口器,蜜蜂具________口器,苍蝇具________口器。

13、胸足是中华稻蝗的运动器官,每足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六节组成。

14、节肢动物门的呼吸器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四种类型。

15、昆虫的基本口器类型是________,它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部分组成。

16、蜻蜓、蝼蛄、蚜虫、蚂蚁依次分别属于________目、________目、________目、________目,

17、昆虫的消化道从前往后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其中________由内胚层所形成。

18、蝗虫的身体可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为________和________中心,胸部为________中心,腹部为________和________中心。

19、根据质地的不同,昆虫的翅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四种类型。

四、选择填空

1、在无脊椎动物中,下列为节肢动物所特有的结构是( )。

A、触角

B、体节

C、分节的附肢

D、开管式循环系

2、昆虫前胸内一对胸腺可分泌下列哪种激素( )。

A、保幼激素

B、甲壳类蜕皮激素

C、肽类激素

D、蜕皮激素

3、甲壳动物的排泄器官是( )。

A、触角腺

B、基节腺和触角腺

C、基节腺和颚腺

D、颚腺和触角腺

4、肢口纲动物的呼吸器官是( )。

A、书鳃

B、书肺

C、肢鳃

D、外套膜形成的“肺”

5、甲壳纲区别于其它节肢动物的某一特征是( )。

A、体分头胸部和腹部,具外骨骼

B、具两对触角和开管式循环

C、全部水生

D、用鳃呼吸

6、中国对虾的胸部的附肢有( )。

A、小颚一对,颚足三对

B、颚足三对;步足五对

C、步足五对,游泳足五对

D、触角二对,颚足三对

7、下列动物中,不属于昆虫类的是( )。

A、叩头虫

B、蜈蚣

C、蝗虫

D、金龟子

8、蛛形纲的蜘蛛第二对附肢叫( )。

A、小触角

B、大触角

C、须肢

D、螯肢

9、蜈蚣的身体可明显地分为( )。

A、头胸部和腹部

B、头胸部、腹部和尾剑

C、头胸、腹三部

D、头部和躯干部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蛛形纲动物的身体大多分为头胸部及腹部,全体共六对足。

B 蛛形纲动物的身体头、胸、腹三部愈合,第一对附肢为触角。

C 蛛形纲动物的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有四对步足

D 蛛形纲动物的身体分为头部和躯干部,用书肺及气管呼吸

11、蜘蛛的呼吸器官为( )。

A、气管或书鳃

B、书鳃或书肺

C、气管或书肺

D、书肺或肢鳃

12、下列何种动物用书鳃呼吸( )。

A、鲎

B、蜘蛛

C、蜈蚣

D、三叶虫

13、身体一般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无触角的节肢动物是( )。

A、昆虫纲

B、蛛形纲

C、甲壳纲

D、多足纲

14、蜈蚣的排泄器官为( )。

A、颚腺

B、马氏管

C、基节腺

D、绿腺

15、昆虫的消化系分化明显,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主要在何处进行( )。C

A、口腔

B、嗉囊

C、中肠(胃)

D、后肠

16、昆虫能形成物像的视觉器官是( )。

A、眼点

B、单眼

C、复眼

D、单眼和复眼

17、昆虫的呼吸器官是( )。

A、鳃

B、气管

C、书肺

D、书鳃

18、前翅为鞘翅,咀嚼式口器,完全变态的昆虫是( )。

A、金龟子

B、蝉

C、蝼蛄

D、螳螂

19、蝗虫的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空腔为( )。

A、初生体腔

B、混合体腔

C、次生体腔

D、围心腔

20、蝶类区别于蛾类的主要特征之一是( )。

A、具棍棒状触角

B、具念珠状触角

C、具双栉点状触角

D、具刚毛状触角

21、蜜蜂和蚂蚁同属于( )。

A、同翅目

B、半翅目

C、膜翅目

D、脉翅目

22、甲壳类动物在发育过程中一般要经历( )。

A、担轮幼虫期

B、三叶幼虫期

C、无节幼虫期

D、面盘幼虫期

23、仅由原始口器的小颚的外颚叶延长并合抱成管状的口器类型是( )。

A、刺吸式口器

B、吮吸式口器

C、嚼吸式口器

D、舐吸式口器

24、昆虫适应陆生生活的特征之一是( )。

A、口器类型多样

B、具开管式循环系

C、大多具1—2对翅

D、用气管呼吸

25、蝉属于( )。

A、膜翅目

B、同翅目

C、鳞翅目

D、双翅目

26、疟疾的传播者是( )。

A、中华按蚊

B、致倦库蚊

C、采蝇

D、白蛉子

五、问答题

1、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节肢动物的种类、数量、分布,为什么能在动物界中占绝对优势?

09 第十一章棘皮动物门习题

第十一章棘皮动物门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次生性辐射对称 2、水管系统 二、判断题(对的填“+”,错的填“-”) 1、棘皮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最高等的类群。( ) 2、海盘车又叫海胆。( ) 3、区别海星的正反面最明显的标志是在其背面各腕中间均有一条由口伸向腕端部的步带沟。( ) - 4、海星的外皮层兼有呼吸及排泄功能。( ) 5、海盘车的血系统很发达。( ) 6、海星的发育为变态发育。( ) 三、填空题 1、棘皮动物具有__________骨骼,它起源于__________胚层。 2、棘皮动物的真体腔在成体时分化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3、海盘车的卵裂为典型的__________,囊胚经__________形成原肠胚,同时以__________法形成体腔,并且由体腔的一部分形成独特的__________系统和__________系统。 4、棘皮动物的囊胚经内陷而形成原肠胚,以体腔囊法形成体腔,胚胎发育时的原口将来变成__________,它区别于原口动物而属__________。 5、棘皮动物不同于其它多数无脊椎动物,而属于__________动物,本门常用的代表动物为__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__纲。 6、海星的神经系统包含三个有联系的系统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7、海盘车的个体发育过程中要经过幼虫和幼虫期。 8、海胆纲的代表动物是;海参纲的代表动物是。 四、选择填空 1、海星的早期胚胎发育特点是( )。 A 等全卵裂,有腔囊胚,内陷法形成原肠胚 B 螺旋形卵裂,有腔囊胚,体腔囊法形成中胚层 C 盘状卵裂,极囊胚,分层法形成原肠胚 D 辐射型卵裂、实囊胚、外包法形成原肠胚 2、无脊椎动物中,与脊索动物关系密切的类群是( )。 A 环节动物 B 棘皮动物 C 软体动物 D 节肢动物 3、下面哪一门动物是完全海产的( )。 A 节肢动物 B 环节动物 C 软体动物 D 棘皮动物

动物学名词解释。

1、物种:分类基本单位,种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种群,种内个体间可以彼此交配和产生后代,不同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2、双名法:对每种生物采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的方法进行命名,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 7、出芽生殖:在亲体的一定部位长出与自身体形相似的个体,称为芽体。以后芽体可以脱离亲体发育成新个体或不脱离亲体而形成群体的生殖方式。 8、卵生::由母体产出的是受精卵或未受精卵,未受精卵则需在体外受精(孤雌生殖除外)。子代的胚胎发育在外界环境条件下进行,胚胎发育时所需营养物质由卵内所贮存的卵黄供给。 9、胎生:从母体内产出的是幼体。子代胚胎发育时所需的营养物质由母体供给。 10、卵胎生:从母体内产出的也是幼体。幼体胚胎发育时所需的营养仍由卵内所贮存的卵黄供给,母体的输卵管或孵育室仅提供子代胚胎发育的场所。 11、伸缩泡:原生动物所具有的泡状细胞器,能通过收缩和舒张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也有部分的排泄功能。 12、刺丝泡:草履虫等表膜之下的小杆状结构,有孔开口在表膜上,当动物遇到刺激时,射出其内容物,遇水成为细丝,一般认为有防御功能。 13、变形运动:变形虫在运动时,其体表任何部位都可形成伪足,虫体不断向伪足伸出的方向移动,这种现象叫做变形运动。 14、伪足:肉足动物的足不固定,身体伸出的部分即代表足,有运动和取食功能。 15、接合生殖:草履虫等原生动物特有的一种有性生殖方式。生殖时两个虫体口沟贴合,表膜溶解,通过小核的分裂和部分交换,最终产生8个新个体的复杂过程。 16、裂体生殖:又叫复分裂。既细胞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的小个体,称为裂殖子。是一种高效的分裂生殖方式。 17、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获取营养,并对该生物有害。 18、终末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19、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20、胚层逆转:在胚胎发育中,大分裂球在外,小分裂球在内,与般多细胞动物相反。 24、生物发生律:生物的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25、世代交替:在动物的生活史中,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26、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 27、消化循环腔:腔肠动物体壁围绕的中央腔既有消化功能又有循环功能。 28、网状神经系统:腔肠动物的神经细胞突起相互交织成网状结构。这是动物界首次出现的神经系统类型。网状神经系统无神经中枢,神经传导不定向,神经传导速度慢。 29、皮肌囊:扁形动物等的体壁,由皮肤和肌肉组成。起保护等作用。 30、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的体制类型。 31、实质组织:在涡虫等动物的表皮、肌肉与内部器官之间填满了由中胚层来的实质,疏松地相互连接在一起,形成网状,可贮存养分。 32、不完全的消化系统:扁形动物等低等动物的消化管只有口,没有肛门,消化效率不高,称为不完全的消化系统。 33、原肾管:扁形动物等的排泄系统类型。在虫体两侧有一对弯曲、多次分支的纵行排泄管,每一小分支细管的末端连着焰细胞。通过焰细胞收集多余的水分和液体废物,经排泄管由体背面的排泄孔排出体外。 34、梯式神经系统:扁形动物的神经系统类型。身体前端有“脑”的雏形,由“脑”发出两条腹神经索,腹神经索发出神经分支彼此连接并分布到身体各部。

特种水产健康养殖200问-河蟹

第九章!河!蟹 ! $."常见河蟹品种有哪些河蟹在分类学上属于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方蟹科%绒螯蟹属$方蟹科共有-7.余种#其中绒螯蟹属有8个种类#河蟹常见的品种有中华绒螯蟹%日本绒螯蟹%直额绒螯蟹和狭额绒螯蟹$最为常见的#也是我们养殖的河蟹为中华绒螯蟹$ 螯足密生绒毛是8种绒螯蟹的共同特征#但绒毛着生部位的不同成为区分的主要依据$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螯足掌节及指节基部内外表面均生绒毛’直额绒螯蟹螯足狭小#仅外表面有绒毛#内表面无毛’狭额绒螯蟹螯足掌部仅内表面有绒毛#外表面光滑无毛$额齿也是区分品种主要依据之一$中华绒螯蟹有8个额齿#尖锐#中间齿沟最深’日本绒螯蟹的8个额齿中#中间-个齿较钝圆#两边的-个齿尖锐#最中间的+个齿沟不及中华绒螯蟹深’直额绒螯蟹和狭额绒螯蟹的额齿均不明显$ 中华绒螯蟹和日本绒螯蟹个体较大#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直额绒螯蟹和狭额绒螯蟹个体较小$直额绒螯蟹具有独特的春季降海习性!其他毛蟹在秋季降海"#在台湾省于每年7月有性成熟的黄满膏肥的蟹上市#因而也有其独特的价值$!%/"河蟹有怎样的生活习性 中华绒螯蟹! 以下简称河蟹"有着甲壳纲动物共有的一些生活习性#也有其独特的生活习性#现简介如下$- E +

#! $蜕壳$河蟹的蜕壳是指河蟹在生长发育中蜕掉坚硬的外骨骼$河蟹蜕壳在溞状幼体和大眼幼体阶段称为蜕皮#从第一期仔蟹起称为蜕壳$随着生长发育的进行#河蟹必须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蜕去外壳才能使身体的体积和重量得以增加$养蟹生产中#保证河蟹顺利蜕壳非常关键$ 河蟹蜕下的壳为浅黄色#一般看上去容易误以为是死蟹#拿起来可发现壳中没有内脏#螯足和步足都已随壳蜕出#稍用力捏一下螯足和步足即可破碎#破碎后可见足为无肌肉的空足#其内仅余水分$河蟹蜕壳既是身体外部形态的变化#也是内部错综复杂的生理活动#是一次节律性生长#也是一次生理上大变动$顺利时#蜕壳+7/ /.分钟即可完成#有时甚至//7分钟可蜕下旧壳$在遇到外界惊扰或内部营养不良等情况时#蜕壳时间会延长或蜕不下来$蜕壳不顺利时#会使步足或螯足蜕不出#蟹会自动断掉蜕不下的足#但有时整个身体蜕不出易发生死亡$ ## $变态$蜕壳后使身体外形或部分形态发生变化#称之为变态$河蟹的变态主要集中在幼体期间#刚孵化出的幼体称之为溞状幼体#因此阶段幼体完全没有蟹外形而似水溞得名$溞状幼体随发育阶段的不同而分为7期#通常记作5期%1期% 2期//%4期溞状幼体! 又称大眼幼体#因+对复眼较大且露出体外而得名"$大眼幼体蜕壳一次#变态为略似蟹形状的小蟹#称为第一期仔蟹$尽管河蟹的变态主要集中在幼体!溞状幼体%大眼幼体"阶段#但其后阶段也存在着变态#如河蟹个体生长到+ ..克左右或更大#要进行生命中最后一次蜕壳#经这次蜕壳后#腹脐发展为成熟的形状#雌蟹腹脐变态发育为(团脐)#雄蟹的腹脐为(尖脐)$ #$ $生长$河蟹的生长是指体积的增大和体重的增加$河蟹只有经过蜕壳才能达到生长的目的$研究表明#河蟹每蜕壳一次#头胸甲可增加+,F / +,8#幼体或仔蟹比蟹种期的增幅要大#幼体的头胸甲甚至可增加+,- $天然水体中#河蟹从蟹苗期进入淡水/ E +第九章!河!蟹

动物学名词解释答案

名词解释答案 1、物种——分类基本单位,种是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以及一定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种群,种内个体间可以彼此交配和产生后代,不同种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2、双名法——对每种生物采用两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的方法进行命名,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加词。 3、组织——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类似的细胞,加上非细胞形态的间质,彼此组合在一起,共同担负一定机能的结构。 4、器官——由几种不同的组织有机联系起来,形成具有一定形态,并担负一定机能的结构。 5、系统——在机能上密切相关的器官联合起来,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机能的结构。 6、出芽生殖——在亲体的一定部位长出与自身体形相似的个体,称为芽体。以后芽体可以脱离亲体发育成新个体或不脱离亲体而形成群体的生殖方式。 7、裂体生殖(又叫复分裂和多分裂)——既细胞核首先分裂成很多个,称为裂殖体,然后细胞质随着核而分裂,包在每个核的外边,形成很多的小个体,称为裂殖子。是一种高效的分裂生殖方式。 8、幼体生殖——某些昆虫如瘿蚊,其幼虫卵巢内的卵提前发育为幼虫取食母体组织并破母体而出行自由生活的生殖方式。 9、孤雌生殖——某些昆虫如蚜虫,其不经过交配而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10、接合生殖——草履虫等原生动物特有的一种有性生殖方式。生殖时两个虫体口沟贴合,表膜溶解,通过小核的分裂和部分交换,最终产生8个新个体的复杂过程。 11、配子生殖——原生动物虫体经减数分裂形成两性配子,配子融合或受精发育为新个体。 12、再生——动物身体一部分损伤或切除后能重新长出的现象。 13、卵生——由母体产出的是受精卵或未受精卵,未受精卵则需在体外受精(孤雌生殖除外)。子代的胚胎发育在外界环境条件下进行,胚胎发育时所需营养物质由卵内所贮存的卵黄供给。 14、胎生——从母体内产出的是幼体。子代胚胎发育时所需的营养物质由母体供给。 15、卵胎生——从母体内产出的也是幼体。幼体胚胎发育时所需的营养仍由卵内所贮存的卵黄供给,母体的输卵管或孵育室仅提供子代胚胎发育的场所。 16、伸缩泡——原生动物所具有的泡状细胞器,能通过收缩和舒张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也有部分的排泄功能。 17、刺丝泡——草履虫等表膜之下的小杆状结构,有孔开口在表膜上,当动物遇到刺激时,射出其内容物,遇水成为细丝,一般认为有防御功能。 18、变形运动——变形虫在运动时,其体表任何部位都可形成伪足,虫体不断向伪足伸出的方向移动,这种现象叫做变形运动。 19、伪足——肉足动物的足不固定,身体伸出的部分即代表足,有运动和取食功能。 20、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获取营养,并对该生物有害。 21、终末宿主——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22、中间宿主——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寄主。 23、共栖——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对双方有利或对一方有利而对另一方无害,分开后都能独立生活。 24、胚层逆转——在胚胎发育中,大分裂球在外,小分裂球在内,与般多细胞动物相反。 25、生物发生律——生物的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的简单而迅速的重演。 26、世代交替——在动物的生活史中,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 27、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有多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 28、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切面将身体分为大致相等的两部分的体制类

《微生物学》主要知识点-10 第十章 传染与免疫

第十章传染与免疫 概论: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organism)或病原体(pathogen)——寄生于生物机体并引起疾病的微生物。传染——机体与病原体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病理过程。病原体、宿主和环境是决定传染结局的三个因素。免疫——生物体能够辨认自我与非自我,对非我做出反应以保持自身稳定的动能。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防御感染和维护机体完整性的重要手段。免疫功能: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免疫稳定(immunologic homeostasis);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erveillance)。免疫:非特异性免疫(non-specific immunity);特异性免疫(specific immunity ) 。 10.1 传染 10.1.1 微生物的致病性 1、细菌的致病性:致病菌——能使宿主致病的细菌。非致病菌——不能使宿主致病的细菌。条件致病菌(opportunistic pathogen)——有些细菌在一般情况下不致病,但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亦可致病。毒力(virulence)——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毒力的基础:侵袭力(invasiveness):病原菌突破宿主防线,并能于宿主体内定居、繁殖、扩散的能力。包括:吸附和侵入能力、繁殖与扩散能力、对宿主防御机能的抵抗力。毒素(toxin):包括外毒素和内毒素两大类。 抗原性的生物制品,将其注射机体后,具有免疫功能。常用的类毒素:白喉类毒素、破伤风类毒素和肉毒类毒素等。 内毒素的测定方法:鲎试剂法或鲎变形细胞溶解物试验(Limulus amoebocyte lysate test)

动物学名词解释

动物学名词解释 渗透营养:通过体表吸收溶解于水中的有机物质,这种营养方式称为渗透营养(eg:绿眼虫。) 吞噬营养:又叫动物性营养,如变形虫等吞噬固体的食物颗粒或其他微生物为食,称吞噬营养。(P40 变形虫) 腐生性营养:在无光条件下,眼虫可通过体表溶解水中有机物。 光合营养:具有色素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此种营养方式称为光合营养。(eg:眼虫) 胞饮:变形虫摄取液体食物的过程称为“胞饮”。 辐射对称:大多数腔肠动物通过其体内的中央轴(从口面到反口面)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相等的两部分。(P77,水螅) 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相等的两部分。(P97) 两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两个切面可将身体分为相等的两个部分。(介于两侧对称与辐射对称之间例:海葵) 五辐对称:通过其身体的中央轴,有五个切面可将身体分为相等的两个部分,称为五辐射对称。(例:海星(海盘车)) 昆虫的变态:昆虫从卵孵化出来后需要经过一系列外部形态和内部组织的变化才能发育为成虫,这样的变化又称变态,变态又分为完全变态和不完全变态。(P258) 育儿囊:河蚌的卵在呼吸器官外鳃瓣的鳃腔中受精,且在鳃腔孵化,故外鳃瓣称为育儿囊。(P210 河蚌) 物种:物种是生物分类上的基本单位,是具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在有性生物,一个物种的个体与其他的个体一般不能交配繁殖,其实交配繁殖,后代也没有生殖能力,即生殖隔离。(P11) 原体腔:从胚胎期的囊胚腔发育而来,无体腔膜,体腔内充满了体腔液或有一些间质细胞的胶状物。(P132,蛔虫) 真体腔:又名次生体腔;形成:一对中胚层细胞分裂增殖形成的体腔囊---两侧的体腔囊壁外侧靠向体腔,形成体壁中胚层,分化为体壁肌肉层和体腔膜,其内侧靠向肠壁,形成肠壁中胚层,分化为肠壁肌肉和体腔膜,体壁中胚层和肠壁中胚层围成的腔即真体腔。(蚯蚓) 混合体腔:是囊胚腔和真体腔混合形成的,体腔内充满了血液,故又名血体腔。(蛔虫)

《动物学》习题集与答案

动物学习题 目录 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1) 第二章原生动物门 (5) 第三章多细胞动物的起源 (9) 第四章海绵动物门........................................................................ll 第五章腔肠动物门........................................................................l1 第六章扁形动物门........................................................................l4 第七章原腔动物门 (17) 第八章环节动物门 (20) 第九章软体动物门 (24) 第十章节肢动物门 (27) 第十一章棘皮动物门 (34) 第十二章苔藓动物门、腕足动物门、帚虫动物门 (37) 第十三章半索动物门 (38) 第十四章脊索动物门 (38) 第十五章尾索动物亚门、头索动物亚门 (39) 第十六章脊椎动物亚门概述 (40) 第十七章圆口纲 (40) 第十八章鱼纲 (41) 第十九章两栖纲 (45) 第二十章爬行纲 (48) 第二十一章鸟纲 (51) 第二十二章哺乳纲 (55) 第二十三章脊椎动物小结 (60) 第二十四章动物进化基本原理 (60) 第二十三章动物地理分布 (61)

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一)名词解释 1、细胞器 2、线粒体 3、细胞周期 4、直接分裂 5、染色体 6、组织 7、细胞间质 8、器官 9、系统 (二)判断与改错 1、蛋白质是动物细胞的基本物质和各种生命活动的基础。() 2、蛋白质所有的氨基酸组成及排列次序的平面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3、由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肽链折叠并以副链相连而成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4、蛋白质的氨基酸在数量和排列次序上千变万化,引起生物、细胞及其各种生命活动现象的多样化。() 5、生物的遗传、变异主要是由核酸决定的。() 6、构成核酸的核苷酸的数目、比例以及排列次序的不同而构成不同种类的核酸、从而导致了生物的多样性。() 7、细胞膜是包围在细胞表面的一层极薄的膜,在光学显微镜下很易看见。() 8、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部分细胞膜分为三层,称为单位膜。() 9、线粒体是细胞内主要的供能细胞器,被称做细胞的“动力工厂”。() 10、中心粒在动物细胞无丝分裂中具有重要作用。() 11、中心粒是细胞中具有固定位置,且具有极性的柱状体结构。() 12、核膜的主要作用是控制核内外物质的出入维持核内环境的恒定。() 13、核仁的主要机能是合成核酸。() 14、提供戊糖、能量和酶的许多代谢过程是在核基质中进行的。() 15、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组蛋白。() 16、有丝分裂前期,在中心粒周围出现星芒状细丝称为纺锤体。() 17、在两星体之间出现一些呈纺锤状的细丝称为纺锤体。() 18、有丝分裂前期的特点之一是核膜、核仁尚未发生变化,而染色体逐渐向细胞中央移动。() 19、从染色体达到细胞的赤道面,停止移动时,即进入有丝分裂的后期。() 20、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所有纺锤丝都与染色体的着丝点相连。() 21、高等动物的减数分裂发生在配子形成时,故称为配子减数分裂。() 22、上皮组织仅覆盖在动物体表。() 23、上皮组织一面向着外界或腔隙,一面借基膜与结缔组织相连,故上皮细胞具有极性。() 24、分布于动物身体外表的腺细胞称外分泌腺。() 25、结缔组织的特点是细胞种类多、数量少、细胞间质发达。() 26、结缔组织具有支持、保护、营养、修复等多种功能。() 27、透明软骨的特点是基质内含有大量成束的胶原纤维。() 28、基质内含有大量的弹力纤维是弹性软骨的特点。() 29、硬骨组织之所以坚硬是因为基质中含有大量的骨蛋白。() 30、血清相当于结缔组织是因为基质中含有大量的骨蛋白。()

动物学名词解释

1、生物发生率:生物发生律含义:生物发展可分为个体发展和系统发展,两个密切相 联的部分而个体发展是系统发展简单而迅速的重演。生物发生律意义:生物发生律是一条客观规律,不仅适用于动物界也适用于整个生物界。当很多动物亲缘和分类位置不能确定时可利用胚胎发育得到解决。 2、细胞器:指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小器官(线粒体、高尔基体、叶绿体等) 原生动物则指细胞核、伸缩泡、胞口和胞咽等。这些结构和高等动物的器官相当,也称胞器。 3、物种:物种是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 分类的基本单位,一个物种中的个体一般不与其它物种的个体交配,或交配后一般不能产生有生殖能力的后代(生殖隔离) 4、滋养体:一般指原生动物摄取营养阶段,能活动、摄取养料、生长和生殖。是寄生原虫的寄生阶段。 大滋养体(具伪足)较活泼,能分泌分解酶,溶解肠壁组织以红细胞为食 小滋养体个小伪足短,寄生于肠腔,不侵蚀肠壁,以细菌和霉菌为食。可形成大滋养体或者包囊。 7、原口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口形成口的动物,如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6、后口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原口形成动物的肛门,在相反方向的一端由内胚层内陷形成口的动物。棘皮动物以后的动物属于后口动物。 2、吞噬营养:动物通过细胞内吞作用,摄取固体有机颗粒为食物的营养方式,称为吞噬营养。代表动物鞭毛纲草履虫。 3、胞饮:除固体颗粒外,多种细胞,如肠壁细胞以及一些原生生物,如变形虫等,还能吞入液体。吞入的方法是细胞膜向内褶入,形成细长的管,管内充满外界液体。管从末端断开而成游离的含有液体的小泡。这种吞入液体的过程称为胞饮作用。 5、后生动物:除原生动物外所有其他动物的总称。如多孔动物,扁形动物等。 8、两囊幼虫:中空幼虫亦称两囊幼虫。是钙质海绵中具有双沟型沟系的樽海绵的囊胚期幼虫 9、胚层逆转 多孔(海绵)动物受精后发育特殊。卵裂到囊胚后,小胚泡(动物极)向内生出鞭毛,大胚泡(植物极)形成一孔,后来整个囊胚由小孔倒翻出来,内变外,鞭毛在外,称为两囊幼虫。后有鞭毛的小细胞内陷,成为内胚层,大细胞包在外面成为外胚层。这种特殊的现象称为“逆转”或“胚层逆转”。 10、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可以有二个以上的切面把身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是一种原始的对称形式。例如腔肠动物门的动物。 两辐对称:又叫左右辐射对称,即通过身体的中央轴,只有2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相等的2部分(例如海葵)。这是介于辐射对称和两侧对称的一种中间形式 神经网:低等动物(如水螅)体内神经细胞及其突起交织成网状,与全身各部分相联系。体

节肢动物门

第九章节肢动物门 一、选择题 1.种类最多的动物门是()。 A.节肢动物门 B.软体动物门 C.脊索动物门 D.环节动物门 2.下列哪个无脊椎动物类群中具有能飞翔的种群? A. 节肢动物 B.环节动物 C.棘皮动物 D. 鸟类动物 E.软体动物 3.在下列无脊椎动物中,完全用气管进行呼吸的是()。 A.宽跗陇马陆 B.日本沼虾 C.中国鲎 D.大腹圆蛛E. 水蚤 4. 东亚钳蝎属于节肢动物门()。 A.多足纲 B.昆虫纲 C.蛛形纲 D.甲壳纲 E.原气管纲 5. 下列不是节肢动物排泄器官的为()。 A. 颚腺 B. 触角腺 C. 马氏管 D. 基节腺 E. 气管 6. 下列哪种动物产的卵鞘可入药,称为桑螵蛸()。 A. 蚱蝉 B. 大刀螂 C. 家蚕 D. 蟑螂 E. 蝗虫 7. 下列哪一器官不是节肢动物的呼吸器官()。 A. 鳃 B.书鳃 C. 书肺 D.气管 E.马氏管 8. 昆虫纲分类的主要依据除了触角、足、翅特征之外,还有()。 A.体壁突起 B.口器 C.生殖器 D.听器 E.化学感受器 9. 下列动物的附肢分节的为()。 A.蚯蚓 B. 水蛭 C.沙蚕 D. 蜈蚣 E. 蚂蝗 10. 下列动物具有坚硬的外骨骼为()。 A.节肢动物 B. 软体动物 C. 棘皮动物 D. 环节动物E.线形动物11.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共同点是()。 A.有分节的附肢 B.身体异律分节明显 C.具有外骨骼 D.链状神经系统 E.开放式血液循环 12.节肢动物的肌肉为()。 A.横纹肌 B.斜纹机 C.平滑肌 D.环肌 E.心肌 13.蜚蠊目的重要药用动物是()。 A.美洲大蠊 B.大刀螳螂 C.中华蜜蜂 D.牛虻 E.斑蝥 14.在无脊椎动物中,()因运动的增强,有与脊椎动物骨骼肌类似的横纹肌。

动物学名词解释

一: 光合营养(植物性营养):具有色素体,在阳光下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如鞭毛虫. 渗透营养(腐生营养):通过体表渗透吸收周围呈溶解状态的物质 吞噬营养(动物性营养):吞食其它的生物或有机碎片为食 裂体生殖:分裂时细胞核先分裂多次,形成多核之后细胞质再分裂,最后形成许多单核的子体。 吞噬作用:变形虫用伪足将食物包围,摄进胞内,形成食物泡.胞内消化 伪足:体表任何部位形成的临时性的细胞质突起 二: 端细胞法(裂体腔法):原口动物,在靠近胚孔的内、外胚层交界处有一部分细胞分裂并进入内、外胚层间形成中胚层,如此形成中胚层的方法称为端细胞法。 体腔囊法(肠体腔法):后口动物,在某些动物的原肠背部两侧,内胚层向囊胚腔 形成的囊状突起称为体腔囊。体腔囊与内胚层分离后扩展成为中胚层,如此形成中胚层的方式称为体腔囊法 生物发生律(重演律):个体发育史是系统发展史简短而迅速的重演 三: 水沟系:由皮层到胃层组成复杂程度不同的管道,它是水流进身体的通道,称为水沟系, 逆转现象:两囊幼虫从母体随水逸出,具鞭毛的小细胞内陷为内层,大细胞为外层,形成原肠胚.这与多细胞动物的胚胎形成不同 领细胞:海绵体壁由内、外两层细胞构成,外层细胞扁平,内层细胞生有鞭毛,多数具原生质领,故称“领细胞”,主要行摄食和细胞内消化的作用。 侧生动物:侧生动物又称多孔动物。它们有领细胞或称襟细胞,进行细胞内消化,是进化系统树中的一个侧枝,并由此得名,具水沟系、骨针、领细胞、逆转现象

四: 辐射对称:通过动物由口面到反口面的中轴,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 刺细胞: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一种攻击和防卫性细胞,产生于外胚层,有4种刺丝囊皮肌细胞:组成腔肠动物体壁外胚层和内胚层的主要细胞。它的特点是在上皮细胞内含有肌原纤维,这种细胞具有上皮和肌肉的功能,肌原纤维沿着身体的长轴排列世代交替:生活史中无性世代和有性世代相互交替的现象 多态现象:即在同一群体上,有多种不同形态及功能的个体。 五: 两侧对称: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切面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又称左右对称。 皮肤肌肉囊:由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相互紧贴而组成的体壁称为皮肤肌肉囊。 不完全消化:有口无肛门,胞内和胞外消化 原肾管: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网状分支的管状系统 终末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 中间宿主:寄生虫在幼虫或无性生殖时期所寄生的宿主 六: 假体腔:胚胎时期囊胚腔的剩余部份,保留到成体形成的体腔。只有体壁中胚层,无肠壁中胚层及体腔膜 完全消化管:有口有肛门,胞外消化。

第九章 节肢动物门-2

节肢动物种类繁多,已知种类多达100万种以上,约占动物界总数的85%左右,所以,它是动物界里最大的一个门。有关节肢动物的分类系统仍然不一致,特别是纲以上的分类。如: ?根据身体和附肢是否分节,将节肢动物分为原节肢动物亚门(有爪纲)、真节肢动物亚门(其它纲); ?根据呼吸器官、身体分部及附肢的不同,分为三个亚门:有鳃亚门(三叶虫纲、甲壳纲)、有螯亚门(肢口纲、蛛形纲)、有气管亚门(原气管纲、多足纲、昆虫纲) ?…….. 一、三叶虫纲及其主要特征 ?三叶虫是最原始的海栖节肢动物,生活在古生代寒武纪的海洋中(6亿年前),到志留纪(4亿4千万年前)最为繁茂,是它们的全盛时期,随后由于不能适应当时的环境条件,而逐渐衰退,到二叠纪(2亿7千万年)左右,就灭绝了,现只能看到其化石,化石种类为4000多种。 ?化石三叶虫身体扁平、椭圆形,背面有两条纵走的背沟,把身体纵分为三叶,故名。 ?身体分头部、胸部和尾部,头部由4-5个体节愈合而成,外被半园形头甲,头甲两侧只有一复眼,头部两侧有5对附肢,其中第一对为触角,胸部节数不定,随身体的生长而增加体节数,尾部由多个体节愈合而成,节数不等。 4. 附肢为双肢型,除第一节变成触角以及最后一节变成尾须外,其它各体节的附肢都分为外肢节 和内肢节;外肢节不分节,缀以刚毛,可能具有鳃的功能,内肢节分为六节;头、胸、腹部的肢节无任何分化,因此被认为是节肢动物中最先出现的类群。 5. 三叶虫的发育过程很特别,早期的幼体只具有头部和尾部,随着发育的进行,在尾部的前缘陆 续生新的体节,因此,三叶虫的尾部要比胸部出现的更早一些,而且,导致胸、尾部体节不定。 此外,发育过程往往经过数次脱皮。 二、原气管纲及其主要特征 原气管纲又称有爪纲,兼有多门动物的特征,因而在分类上长期变动不定,本纲动物分布范围狭窄,只有70种左右,故认为已频于灭绝的边缘,我国西藏的栉蚕,为本纲的代表动物。其主要特征如下: 1. 身体园筒形,很象蠕虫,1.5~15cm,分头、躯干两部分。头部由顶节和前三个体节愈合而成, 分界不明显,口前有一对触角,口肢分化为颚和口乳突。身体表面没有明显分节,只是表面密布着环纹。

动物学名词解释

组织:一群相同或相似的细胞及其相关的非细胞物质(细胞间质)彼此以一定的形式连接,并形成一定的结构,担负一定的功能,称为组织。 器官: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系统:各种不同的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共同完成某项生理功能的结构 假体腔:是动物界最先出现的体腔形式,是一各初级的原始体腔形式,不是由中胚层包围形成的体腔,而是胚胎的囊胚腔持续到成体形成的体腔。 真体腔:是由中胚层所包围的空腔,真体腔动物既具有体壁肌肉层,也有肠壁肌肉层。 混合体腔:体壁与消化管之间的空腔实际上是由真体腔的一部分和囊胚腔形成的 细胞分化:是一种类型的细胞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生物化学特性方面稳定地转变成另一类型细胞的过程。具有稳定性和不可逆性特点。 非对称:无法切割得到相似的两部分 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纵轴的任何平面切割豆科得到相似的两部分 两侧对称:只有通过身体的正中矢状切面才能得到两个相似的部分 五辐射对称: 原肾管:只有一端开口的盲管,通常有很多分支,遍布生物体内各处,收集废液。原肾管由胚胎的外胚层内陷形成。 后肾管:后肾管来源于中胚层,体腔上皮向外突出形成的排泄器官,肾口开口于体内,肾孔开口于体外 原口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胚孔成为后来成体的口的动物,称为原口动物。 后口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的胚孔形成成体的肛门或者封闭,而成体的口重新形成 原生动物:最低等的一类真核单细胞动物,个体由单个细胞组成 后生动物:一切由多细胞构成的动物,称为后生动物 分节是指身体沿纵轴分成许多相似的部分,每一部分称为一个体节 同律分节:环节动物除头部外,身体其他部分的体节是基本相同的 异律分节:节肢动物与环节动物的分节不同,身体虽然也是分节的,但一些相邻的体节愈合,形成了不同的体区,不同的体区有了分工,完成不同的生理机能 胚前发育:把配子的发生过程称为胚前发育 胚胎发育:指从受精卵起到胚胎出离卵膜的一段过程 胚后发育:在动物个体发育过程中,从卵孵化后,或从母体生出后,经过幼虫或幼体至成虫、或成体达到性成熟时的发育过程,称为胚后发育。 卵生:动物受精卵在母体外孵化发育成为新个体的一种生殖方式 卵胎生:卵在母体内孵化为幼虫,所需营养不是来自母体,而是来自卵自身 胎生:动物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发育,并由母体供应营养的一种生殖方式 芽球:是中胶层中由一些储存了丰富营养的原细胞聚集成堆,外包以几丁质膜和一层双盘头或短住状的小骨针,形成球形芽球。当成体死亡后,无数的芽球可以生存下来,渡 过严冬或干旱,当条件适合时,芽球内的细胞从芽数上的一个开口出来,发育成新 个体

11、节肢动物门

1、节肢动物:具外骨骼和分节的附肢,身体异律分节,横纹肌发达, 以气管等结构进行呼吸,内部结构完全适应陆地生活的一类高等无脊椎动物。 2、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身体异律分节 ①昆虫类:头部 + 胸部 + 腹部 ②甲壳类、肢口类、蛛形类:头胸部 + 腹部 ③多足类:头部 + 躯干部 ④头部:感觉和摄食中心;胸部:运动中心;腹部:营养和生殖 中心 (2)具有几丁质的外骨骼:由几丁质和蛋白质形成,位于体表,由外胚层(表皮层)产生,属死物质,有蜕皮现象。有维持、保护、防止水分蒸发、运动的功能。 ①蜕皮现象:节肢动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由于发达的外骨骼限制了 身体的生长,停止取食和活动,脱去旧表皮而产生新表皮的现象。 ②蜕皮受蜕皮激素的控制,甲壳动物终身蜕皮;昆虫成熟后不蜕皮。(3)附肢分节:体壁突出形成 ①双肢型:肢口类和甲壳类;单肢型:多足类、蛛形类和昆虫类。(4)强劲有力的横纹肌 (5)混合体腔和开管式血液循环系统:心脏、动脉(1条)、血窦 ①混合体腔:一般是囊胚腔(初生体腔)和真体腔(次生体腔)混合而 成,里面充满血液,又称为血体腔、血窦。

(6)呼吸系统 ①水生:鳃或书鳃呼吸,血管较发达,含呼吸色素。 ②陆生:书肺或气管呼吸,血管不发达。 (7)排泄系统:与后肾管同源的腺体结构,水生:基节腺、触角腺或下颚腺;陆生:马氏管 (8)神经系统:链状神经系统,头部3对神经节愈合为脑视觉器。 分为单眼、复眼,触觉器,化感器。 (9)生殖和发育:一般为雌雄异体,有性生殖,水生多体外受精,陆生多体内受精,多为卵生,也有卵胎生,直接发育,间接发育有变态现象。 3、分类:三叶虫亚门、甲壳亚门、螯肢亚门、多足亚门、六足亚门 4、三叶虫亚门:代表动物三叶虫,已绝灭。 5、甲壳亚门:以虾和蟹为代表。代表动物是中国明对虾。 (1)身体:分头胸部、腹部 (2)附肢:19对,司感觉(2对)和摄食(3对)的在头部,司运动的颚足(3对)和步足(5对)在胸部,游泳足(5对)和尾足(1对)在腹部。 (3)消化:①前肠(口--食道--胃)、中肠、后肠 ②口器:上唇、大颚、小颚、颚足 ③胃:贲门胃(磨碎食物)、幽门胃(消化) (4)呼吸和循环:鳃呼吸,开管式循环,心孔4对,4条动脉(3前1后)

动物学名词解释

无脊椎动物学部分 一、解释名词 1、生物发生律 又称重演律,是指动物的个体发育是系统发育简短而迅速的重演。由德国学者Haechkel提出的,对于研究动物的起源与系统演化有重要意义。 2、伸缩泡 原生动物体内所具有的结构,其作用是调节机体水分和渗透压平衡,如眼虫、草履虫等。 3、完全变态 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结构完全不同,生活史中要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的变态形式。如蝴蝶和蛾类的变态。 4、原肾管 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由帽细胞和管细胞构成的焰细胞、排泄管、排泄孔组成,具有排泄作用。 5、角质膜 表皮细胞分泌而形成的无生命的结构,位于体表,基本结构包括上角质膜(上表皮)、外角质膜(外表皮)、内角质膜(内表皮),具有保护作用。 6、疣足 体壁外凸形成的中空的结构,具有运动、呼吸等功能,存在于环节动物的多毛类。 7、外套膜 软体动物内脏团背部的皮肤延伸下行而形成的结构,位于贝壳的内侧,包围着鳃,对于水循环、保护、呼吸等作用。 8、凯伯尔式器(Keber’s organ) 位于河蚌围心腔前端的弥散状结构,又名围心腔腺,是河蚌的排泄器官。 9、书肺 节肢动物体壁内陷后突出形成的书页状结构,其功能是呼吸作用。 10、化性 指昆虫在一年中所发生的世代数,由此而有一化性、二化性、多化性的术语,对应的昆虫叫一化性昆虫、二化性昆虫、多化性昆虫。 11、双名法 任何一种动物的学名由两个拉丁字或拉丁化的文字所组成,前面一个字是动物的属名,为主格单数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后面的一个字是动物的种本名,为形容词或名词,第一个字母不大写。国际上统一使用。 12、刺丝泡 原生动物纤毛虫类表膜之下整齐排列且与表膜垂直的结构,有孔开口于表膜上。当动物受到刺激时,刺丝泡放出刺丝,有防御的机能。 13、皮肌囊 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紧贴在一起而构成的体壁,具有保护作用,如扁形动物、原腔动物、环节动物的体壁。 14、不完全变态 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无太大差别,只是生殖器官未发育,翅未充分长成,生活史经过幼虫、若虫(或稚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如蝗虫、蜻蜓等。 15、后肾管 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排泄器官,基本结构由肾孔、排泄管、肾口组成。肾口开口于体内,肾孔开口于体外。 16、混合体腔 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囊壁的中胚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器官,囊内的真体腔和囊外的原体腔合并,形成混合体腔。

第九章 环节动物门

出题人: 1113050129 覃敏萍 1113050130 覃萍萍 1113050131 檀莲莲 第九章环节动物门 一、填空题 1. 环节动物门一般可分为3个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蚯蚓的循环系统较复杂,为_______________,排泄器官为__________,神经系统为典型的________________。 3. 海产环节动物个体发育的幼虫期是。 担轮幼虫 4. 从环节动物开始出现了原始的附肢称为___________。 5. 真体腔又称为___________。 6. 蚯蚓在性成熟时第14~16节的上皮变为腺体细胞,比其它部分肥厚,无节间沟,色暗呈 二、选择题 1.下列哪个不是环节动物(B) A 蚯蚓B蛔虫C水蛭D沙蚕 2. 节肢动物与环节动物的主要分别是(B) A. 节肢动物的身体不分节 , 环节动物分节。 B. 节肢动物有节足,环节动物则没有 C. 节肢动物主要为水生,环节动物主要为陆生。 3.沙蚕属于哪一个刚(A) A多毛刚B寡毛C蛭刚D腹足刚 4蚯引的生活习性是(B) A.昼夜穴居 B.白天穴居,夜晚爬出地面取食 C.昼夜在地面生活 D.夜晚穴居,白天爬出地面取食 5、蚯引所具有的形态构造特点中属于环节动物门主要特征的是 (D) A.具有消化系统 B.具有循环系统

C.身体分节且具有系统构造 6 A.缺乏食物 B.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C.沙土湿度太高 D.不能吸收营养 7、刺激蚯引前部,则反应如何? (A) A.前部反应强 B.后部反应强 C.中部反应强 D.全身收缩 8、下列动物不是环节动物的是: (C) A.沙蚕 B.水蛭.蚯引 9、蚯引的生殖特点是: A.雌雄同体,异体受精 B.雌雄异体,异体受精 C.雌雄同体,同体受精 D.雌雄异体,同体受精 三、判断题 1、环节动物在动物演化上是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2、环节动物虫体的口前叶,尾节(包括肛门)一般不认为是体节。(√) 3、环节动物最年轻的体节位于尾节之前,最老的体节是在口前叶之后的第一个体节。(√) 4、环节动物的真体腔位于中胚层之间,是由中胚层裂开形成的腔。(√) 5、去除环节动物的咽下神经节则所有的运动都停止且对外界刺激全无反应。(×) 6、除海产种类外,其他环节动物没有疣足,而具有刚毛。(√) 7、环节动物闭管循环系统是环节动物典型循环系统。(√) 8、担轮幼虫无体节,有原体腔、原肾管,神经与上皮相连,幼虫以纤毛为运动器。(√) 9、多毛纲是环节动物中比较原始的,种类最多得一类。(√) 10、露斑沙蚕的同步化群游现象通常是由光信号变化引起的。(√) 四、名词解释 1、同律分节 答:环节动物身体的歌体节,外部与内部形态上大部分基本相同的情况称为同律分节。 2、群游现象 答:露斑沙蚕的雌雄生殖腺同步成熟,当其成熟时从海底游向海水表面,雌雄虫各释放卵或精子的同步行为称群游现象。 3、生殖带 答:蚯蚓在性成熟时第14~16节3节的上皮变为腺体细胞,比其他部分肥厚,无节间沟,色暗呈环状的称为生殖带 4、生殖态 答:在生殖时期,通过整个个体的变态或通过体后部体节的分化,体后部体节发生显著的变

动物学 节肢动物

---------------------------------------------------------------最新资料推荐------------------------------------------------------ 动物学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也叫节足动物,是一类身体由很多结构各不相同、机能也不一样的环节组成的动物。 通常可分为头、胸、腹等 3 部分,但有些种类胸部和头部合在一起,也有些种类胸部和腹部没有分化,还有些种类全身愈合,不分头、胸、腹。 节肢动物身体表面有由几丁质生成的坚厚的外骨骼。 一般每个体节上都有着一对分节肢动物节的附肢,又叫节肢。 节肢的运动极其灵活,主要用于爬行和游泳。 节肢动物在动物界中的种类最多,占已知动物的 85%,达 100 多万种,而且每种的数目多得惊人。 在节肢动物里,昆虫占其总数的 80%。 甲虫又占昆虫的 87%例如一个蜂群,总数可达 5 万多个。 节肢动物身体的分化,以及身体变化的多样性,使它获得了高度的适应性,几乎在地球上任何空间都可以找到节肢动物。 常见的有蜈蚣、虾、蟹、蜘蛛以及各类昆虫等。 节肢动物大多雌雄异体,异形,卵生或卵胎生,还有幼体生殖、孤雌生殖等生殖方式,大多间接发育。 孤雌生殖: 卵细胞不经过受精而发育成为个体。 1/ 12

蜜蜂、蚂蚁等社会性的昆虫,孤雌生殖产生雄性,而受精卵则发育成雌性,由于幼年期营养的不同,雌性又分别发育为蜂后和工蜂,分工不同。 节肢动物具有发达坚厚的外骨骼。 节肢动物的体表覆盖着坚硬的体壁。 它有保护身体,抵抗化学的或机械的损伤,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和接受刺激的功能,并能与附着的肌肉一起产生强有力的活动,因此称坚硬的体壁为外骨骼。 外骨骼的最外一层是很薄的蜡质,水不能渗透,可防止外界水分的渗入或内部水分的蒸发;其下是较厚的几丁质层。 几丁质是复杂的含氮多糖类,其分子式为(C32H54N4021 ) N,是外骨骼的主要组成部分。 发展几丁质层又分为外层和内层,外层致密,常为蛋白质或钙质沉积而成,因而成为坚硬的骨片;内层富有弹性。 再其下是分泌外骨骼的表皮细胞。 节肢动物能适应多种生活环境,特别是对陆上生活环境的高度适应能力,具有外骨骼是主要原因之一。 外骨骼在节肢动物的运动能力方面,有较大的作用。 节肢动物的附肢有若干分节,节与节之间有外骨骼以很薄的膜相连,构成了活动关节。 肌肉附着点跨过关节附着在相邻两节的外骨骼上。 当肌肉收缩的时候,外骨骼便起了杠杆的作用,因而产生了相

动物学名词解释

1、组织:是由一些形态相同或相似、机能相同的细胞群构成的。 2、器官:是由几种不同类型的组织联合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和一定生理机能的结构。 1. 辐射对称:是指通过身体的中轴可以有二个以上的切面把身体分成两个相等的部分。 2. 两辐射对称:某些腔肠动物,通过中轴,只有两个平面把它们的身体切成相等的两半。 3. 消化循环腔:腔肠动物消化腔内水的流动,可把消化后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兼有循环作用,故也称为消化循环腔。 4.刺细胞:是腔肠动物所特有的,每个刺细胞有一核位于细胞的一侧,并有囊状的刺丝囊,囊内贮有毒液及一盘旋的丝状管,对捕食和防御起作用。 1.两侧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只有一个切面能把身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个部分。 2.皮肌囊:肌肉与外胚层形成的表皮相互紧贴而形成的体壁成为皮肤肌肉囊。即皮肌囊。 3.原肾型排泄系统:由排泄管,焰细胞组成,起源于外胚层,并沿途多次分枝,许多分支相互连接成网状,每个分枝的末端有管细胞,管细上覆盖有帽细胞,两者共同组成焰细胞,原肾型排泄系统主要功能是调节体内水分的渗透压,同时也排出一些代谢产物。 4.焰细胞:它是原肾型排泄系统的基本单位,有管细胞及帽细胞组成。是一中空细胞,内有一束纤毛,经常均匀不断的摆动,通过细胞膜的渗透而收集其中的水分,液体,废物,经收集管,排泄管,排泄孔送出体外。 完全消化道:发育为完善的消化管,即有口有肛门,如线虫消化道,食物由口进入,消化后的残渣有肛门排出。 1. 同律分节:除了前端 2 节和最后一节外,其余体节的形态构造基本相同。 2. 次生体腔:位于体壁内侧中胚层和肠壁外侧中胚层之间的空腔。 3. 疣足:是体壁凸出的扁平状突起双层结构,体腔伸入其中,一般每体节一对。典型的疣足分为背肢和腹肢,背肢垢背侧具一指状的背须,腹肢的腹侧有一腹须,有触觉功能。 4. 闭管式循环:为较完善的循环系统,结构复杂,由纵行血管和环行血管及分支血管组成。各血管以微血管网相连,血液始终在血管内流动。不流入组织间的空隙中,构成了闭管循环系统。 5. 后肾管:典型的后肾管为一条迂回盘曲的管子,一端开口于前一体节的体腔,称肾口,具有带纤毛的漏斗;另端开口于本体节的体表,为肾孔。后肾管除排泄体腔中的代谢产物外,因肾管上密布微血管,故也可排除血液中的代谢产物和多余水份。 6. 索式神经系统:环节动物神经系统由脑(即一对咽上神经节),一对围咽神经,一对咽下神经节以及腹神经索构成。腹神经索在每个体节有一对神经节,成为纵贯全身的索状神经系统。(了解即可)。 7. 担轮幼虫:环节动物海产种类的个体发生中,具担轮幼虫阶段。幼虫呈陀螺形,体前端顶部有一束纤毛,有感觉作用,基部有感觉板和眼点;体中部具 2 圈纤毛环;体末尚有端担轮。体不分节,原肾管,原体腔,神经与上皮相连,与成体形态和内部结构相差较大。担轮虫期及其变态在动物进化上具有重要意义。(了解即可)。 8. 环带(生殖带):毛蚓性成熟个体,第XIV-XVI 体节色暗,肿胀,无节间沟,无刚毛,如戒指状,称为生殖带或环带。生殖带的上皮为腺质上皮,其分泌物在生殖时期可形成卵茧。生殖带的形态和位置,因属不同而异。(了解即可)。 1.贝壳:具有贝壳是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之一,因此软体动物又称贝类.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贝壳的结构一般可分3层,从外到内依次为角质层,棱柱层和珍珠层。贝壳主要起保护柔软身体的作用。 2.外套膜:为身体背侧皮肤褶向下伸展而成,常包裹整个内脏团并形成外套腔。 3.齿舌:齿舌是软体动物(除瓣鳃类外)特有的器官,位于中腔底部的舌状突起上,由横列的角质齿组成,似锉刀状。摄食时,由于肌肉伸缩,齿舌可前后活动,以锉刮食物。齿舌的数目,大小和形状为鉴定种类的重特征之一。 1. .外骨骼:节肢动物的体壁具有一定的硬度,起着相当于骨骼的支撑作用,故称其为外骨骼。 2. 蜕皮:节肢动物的外骨骼分泌完成后,便不能继续扩大,限制了虫体的增长,这样身体长到一定限定后,便蜕去旧皮,重新形成新皮,在新皮还未骨化之际,大量吸水迅速扩大身体,这种蜕皮的现象称为蜕皮。 3. 气管:是陆栖节肢动物的呼吸器官,由外胚层发生是体壁的内陷物,其外端以气门与外界相通,内端在体内延伸分枝,伸入组织内,直接与细胞接触,可以运输氧气和碳酸气。 4. 开管式循环:指节肢动物和部分软体动物的循环系统方式,循环系统由具备多对心孔的管状心脏和由心脏前端发出的一条短动脉构成,血液由后向前至头部,再由前向后进入血窦,又由血窦通过心孔复流入体腔。 5. 混合体腔:节肢动物的体腔,初生体腔与围心腔的次生体腔相混合,形成混合体腔。 6. 异律分节:各体节的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别,身体不同部分的体节完成不同功能,内脏各器官也集中于一定体节中。 7. 节肢:节肢动物的附肢是实心的,内有发达的肌肉,与身体相连处有活动的关节,而且本身也分节。活动灵活,这种附肢称为节肢。 8. 马氏管:由消化道中、后肠交界外的肠壁向外突起形成的管状结构。它直接浸浴在血液中,能大量吸收尿酸等含氮废物,送入后肠后,经肛门排出体外。 9. 血窦:一些血管的内腔扩大,且无血管壁的包围,形成了组织和器官间的间隙,血液在其中流动,这些空隙被称为血窦。 1. 脊索:脊索动物身体背部支持体轴的一条棒状、柔软的、富有弹性的结缔组织结构。 2. 单循环:类似鱼纲的低等动物,血液在全身循环过程中,每循环一周只经过心脏一次的循环方式。 3. 鱼类的洄游:一些鱼类在其生命过程中的一定时期,随着季节,食物,生殖等条件,沿一定路线进行周期性的,完向的,群体性的迁移活动,称鱼类的洄游。 4. 变温:动物代谢水平低,神经体液调节能力弱,保温散热能力差,体温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