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护草原生态呵护绿水青山

保护草原生态呵护绿水青山

保护草原生态呵护绿水青山
保护草原生态呵护绿水青山

红原是阿坝州唯一纯牧业县,草原成为生态资源的主体,全县有天然草原1164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原1121万亩。草原中包含天然湿地310万亩,红原县草原湿地在青藏高原东部极具代表性,其自然资源禀赋在川西北牧区享有盛誉。红原草地资源中,野生植物极为丰富,共有463种,其中饲用植物299种,占植物总数的64.6%,优良牧草154种,占植物总数的1/3以上。红原县是全省唯一现代草原试点示范县、全省森林草原湿地生态屏障重点县、全省省级湿地补偿试点县。历年来,始终坚持草原生态保护修护目标不动摇,统筹推进草原建设和保护,保持草原了生态持续向好的局面。

近年来,全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山雪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的安全高度,把草原生态保护修护放在优先位置,有效保护、特别呵护草原这个立县立命之本,构

建以草原为生态资源主体的山青水秀生态环境。

以问题为导向

突出规划引领

红原县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功能区,长期以来,传统草原畜牧业强调草原和湿地的生产功能,而对其生态功能重视不够,草原长期超载放牧,加之气候变暖等因素,导致人草畜关系失衡,最终将形成“过牧-草场破坏-无牧”的恶性发展轨迹,草原治理难度和恢复成本将随之增大。全县着眼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着力破解人草畜三维矛盾。结合国家和省州草原保护修复政策支持方向,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引导性,先后编制了《红原县现代草原畜牧业试点示范县建设规划(2017-2019年)》和《红原县森林草原湿地生态屏障重点县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规划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和“生态+”的内涵式发展路径,着力转变发

保护草原生态 呵护绿水青山

沙化草原治理前

红原县林业和草原局

24G REEN TIANFU

绿色天府

|本期策划

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研究及建议

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研究及建议 摘要: 多年来,我国北方草地生态主要由于超载的人口,加上不适宜的追求眼前利益的政策引导,滥垦、滥牧、滥采、滥伐,造成大面积的草地退化、沙化,生态环境恶化。文章阐释了草地沙漠化的成因、现状;提出了必须由国家高度重视治理、全民行动、长期坚持治理才能解决草地生态问题及遵循客观规律保护建设利用草地,恢复自然生态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草原生态;恢复;草地沙化 草原是最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全球草原总面积约占陆地总面积的1/3。草原是比较脆弱的生态系统,但却养育了全球近1/3的人口,人们的食物结构中有11.5%来自草原。同时,草原又具有保护陆地生态环境多样性、减少沙尘危害、减少水患、调节气候等多种生态功能。但是,在不合理的人为因素干扰以及近年来气候变暖的影响下,全球有近一半的草原已经退化或正在退化。草原退化已成为当今全球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 1 草原沙化原因及现状 1.1 草原沙化是自然现象既是自然现象,又是社会现象 草原是介于荒漠与夏绿阔叶林带之间的地区,草原上的植物属于夏绿旱生性草本群落类型。草原气候的特点在于比夏绿阔叶林带干旱,但比荒漠要湿润。如果气候持续比原来更加干旱时草原便向荒漠过渡,这就是荒漠化的过程。沙漠化是一个环境退化现象。地质时期形成的沙漠,有的一直处于裸露状态,如塔克拉玛干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库姆塔格沙漠即是如此。另一类沙漠,主要是平沙地,被后来出现的黄土层和土壤层所覆盖,处于潜伏状态。这种被埋藏在地表以下的粉沙,被称作“古风成沙”。由于人类将森林伐尽,将野草烧光,其结果是将地表土搞得支离破碎,在表层土薄的地方,地下潜伏的粉沙便暴露出来。由于北方地区干旱少雨,季风强烈,地下暴露的粉沙便四处吹扬,形成地表沙层,聚起沙丘。于是原先的草地、耕地变成了现在的沙漠。中国北方的许多沙漠都是人造沙漠,如毛乌苏沙地、科尔沁沙地、呼伦贝尔沙地等。人造沙漠在世界其他国家也存在,在非洲、美洲分布广泛。草地的沙漠化使大气侯变得干燥,土地滋生能力

草原生态系统保护

草原生态保护 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地区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和草原地区非生物环境构成的,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基本机能单位。草原生态系统在其结构、功能过程等方面与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它不仅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而且是重要的生态屏障。 我国的草原生态系统是欧亚大陆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体是东北-内蒙古的温带草原。根据自然条件和生态学区系的差异,大致可将我国的草原生态系统分为三个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 主要点: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的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因此,种群和群落的结构也常常发生剧烈变化。 草原上的植物以草本植物为主,有的草原上有少量的灌木丛。由于降雨稀少,乔木非常少见。那里的动物与草原上的生活相适应,大多数具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草原上啮齿目动物 特别多,它们几乎都过着地下穴居的生活、瞪羚,黄羊,高鼻羚羊,跳鼠、狐等善于奔跑的动物,都生活在草原上。由于缺水,在草原生态系统中,两栖类和水生动物非常少见。 草原是畜牧业的重要生产基地。在我国广阔的草原上,饲养 着大量的家畜如细毛羊滩羊,伊犁马、三河马,库车高皮羊等。

这些家畜能为人们提供大量的肉、奶和毛皮。此外,草原还能调节气候,防止土地风沙侵蚀。 由于过度放牧以及鼠害、虫害等原因,我国的草原面积正在不断减少,有些牧场正面临着沙漠化的威胁。因此,必须加强对草原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世界草原的总面积为45亿公顷,约占陆地面积的24%,仅次于森林生态系统。在生物圈固定能量的比例中,草原生态系统约为11.6%,也居陆地生态系统的第二位。 草原也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之一,我国草原的类型较多,从整体上看,内蒙古草原以多年生、旱生低温草本植物占优势,建群植物主要是禾本科草类,基中以针茅和羊草最有代表性。前者为丛生禾草,后者为根茎禾草,根茎发达,对防风固沙起着重要作用;我国中部为稀疏草原,以大针茅为主;西部为荒漠草原,以丛生戈壁针茅为主。 草原对大自然保护有很大作用,它不仅是重要的地理屏障,而且也是阻止沙漠蔓延的天然防线,起着生态屏障作用。另外,它也是人类发展畜牧业的天然基地。 草原生态系统所处地区的气候大陆性较强、降水量较少,年降水量一般都在250-450毫米,而且变化幅度较大。蒸发量往往都超过降水量。另外,这些地区的晴朗天气多,太阳辐射总量较多。这种气候条件,使草原生态系统各组分的构成上表现出了一些与之适应的特点 从总体情况看草原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主要是适宜于奔跑的

草原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方案

老日根村在全村范围内集中开展草原生态环境 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针对全村草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和部分社鼠害严重的现状,根据镇委、镇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村“两委”决定今冬明春在全村范围内开展草原生态卫生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为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推进,取得实效,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通过草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到2010年6月底,全村草原生态环境发生明显变化,牧民定居点环境卫生得到较大改善,实现冬春草场无鼠害目标。 二、主要任务及整治区域 (一)主要任务。各社要以此次整治活动为契机,全面动员、统一组织、统一指挥、统一劳力、集中力量,充分利用捕鼠夹等工具,采取多种方式随时、随地灭治,进一步加大对草场鼠害灭治工作,做到防治一片、控制一片、巩固一片,最终实现冬季草场无鼠害。对户与户交界的鼠害防治区域要相互延伸,户与户交界的防治区域相互延伸10米,做到不留“死角”,灭治效果明显。 (二)整治区域。根据镇委、镇政府的安排,我村的草场重点鼠害灭治面积要达到10万余亩(其中包含药物灭治4万余 (三)继续加强草原环境卫生整治。各社要集中时间,积

极清理、填埋、平整公路两侧、房前屋后、草场的垃圾、碎石、废弃垡墙、废弃土坑等。对生活垃圾清理做到日产日清,定点填埋;对牲畜圈舍内的粪便要及时处理,进行定期清扫、消毒,并做好草场施肥;对废弃土筏墙、废弃土坑要积极投入人力、物力进行平整,要做到无坑洼、无严重积水。通过力口强草原环境卫生整治,使人居环境和草场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 三、实施步骤 此次草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动员部署阶段(2009年12月10日至12月15日) 召开专题会议,全面动员部署,制定实施方案,建立组织机构,并按照实施方案,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集中整治阶段(2009年12月16日一2010年5月30 日) 各社要集中灭治冬春草场鼠害和整治冬春草场、牧民定居点、道路两侧等环境卫生,打一场草原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攻坚战,完成规定的整治任务。 (三)总结整改阶段(2010年5月31日一6月25日) 先由各社负责进行初验、自查,尽快查漏补缺,确保整治工作落到实处。6月中旬由村“两委”对全村草原生态环境整治情况进行检查验收,总结评比,对整治效果明显的社进行表彰,对未完成工作任务的社进行处罚。

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的生态研究

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的生态研究 一、研究草原生态恢复的重要性 草原资源是我国生态系统中天然形成的最有价值的生态屏障,作为一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在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流失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另外,它的生态功能也表现在调节气候、改良土壤、增肥地力、净化空气和美化环境等方面。 草原是蒙古民族生命之根,对游牧民族来说,草原是他们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他们生存的根本,蒙古民族关于保护爱护土地、草原的思想意识、法律法规及其贡献等都来自于蒙古民族把草原看成其生命之根的优良传统。草原生态恢复有利于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草原、植被是五畜的食物来源,从而只有草原生态得以恢复才能为五畜提供足够的食物,草原畜牧业才得以可持续发展。草原生态的恢复给游牧经济提供存在和发展的空间,而作为经济基础的游牧经济的发展则为作为上层建筑的游牧文化提供和奠定了存在和发展的坚定基础。因此可以说,内蒙古草原生态恢复对于保护和发展蒙古民族传统游牧文化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但是,由于草原多集中于西部和北部,地势高,土壤多呈沙性,沙源丰富,易成为沙尘暴的发源地;再加上多年来的超载过牧,我国的草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生态建设速度赶不上退化速度。目前我国90%的可利用草原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沙化、退化和盐渍化的草原面积已经达到了1.35亿hm,出现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水位下降甚至断流、湖泊干涸、水旱灾害频繁发生以及沙尘暴次数增加等现象。草原生态“局部治理,总体恶化”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草原生态系统恶性循环、逆行演替,生物多样性丧失、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退化,使人类陷入了自身导演的生态困境之中,已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的生产生活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草原生态系统的退化不仅使草原地区及其屏障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缩小了人类的生存空间,而且更直接的影响是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甚至引发粮食安全问题。天然草地畜牧业是西部草原地区的传统产业和优势产业,牧区经济发展主要靠草原畜牧业的发展。草原生态系统的退化使广大牧民丧失了基本生产生活资料,使得生物生产力降

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探讨

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探讨 摘要:生态系统是地球上的生命支持系统。但是,由于人们对草原生态系统功能缺乏全面的认识.致使草原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并已威胁到草原生态系统的安全,降低甚至丧失了草原生态系统的部分功能,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和经济的发展。因此,应深刻认识草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及其服务功能,并采取相应的恢复措施,充分发挥其功能.从而实现环境一经济一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 关键词:中国;典型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Exploration on Service Functions of Grassland Ecosystem Li Guoqi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college , environmental science class one of 09 grade) Abstract:The ecological system is the support system of life on earth.However,people do not have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about the functions of grassland ecosystem.As a result,grassl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ecomes worse,which threatens the safety of grassland ecosystem,reduces or even deprives some functions of grassland ecosystem,and has affected people S lif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refore,profound understanding should be given to the health and service functions of grassland ecosystem,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to give full play to grassland ecosystem and thus to realize synchronous increase of environment,economy and social benefits. Key words:Chian;typical grassland;ecological system;service functions; asses 前言:草原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之一。据《中国统计年鉴》(1988)提供资料,我国可利用的草原面积为3.365亿公顷,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7.1%左右。目前, 随着草地生态系统退化现象的加剧, 人们对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逐渐增多, 但与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相比, 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目前仍然不足。 1 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定义 草原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是指草地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过程成为人类提供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效用. 如太阳能的同化、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对污染物的吸收、贮藏养分等。它能够维持生命物质的生物地化循环及水文循环、维持生物物种与遗传多样性、净化环境、维持大气化学的平衡与稳定,从而为人类的生存与现代文明提供重要作用。 2 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内容 不同学者对草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方法不一,下面以何广礼的研究为例简述草原生态系统服务的功能。 2.1 草原生态系统的环境生产功能及环境生产层 草原生态系统在不作为草原牧业生产或作为草原牧业生产之前,能以其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珍稀动植物、保持水土、绿化美化环境等景观资源和环境效应产生经济价值。草原生态环境的生产开发,其目的是在保护和扩大草原面积的前提下.利用草原巨大的生态环境功能和诸多效应,产生多样化的经济效益。如美国近年来的草坪业销售和经营产值高达74亿美元,且草坪业每年以18%的速度递增,是当今美国十大农业支柱产业之一;我国的草坪业也是草业各分支中发展最快、产业化程度最高的部门;西欧在草原畜牧业达到相当的水平后,目前已将草原生产的重点从提高植物一动物生产,转换到提高环境效应和动物保健;1990年.著名的英国皇家草原研究所更名为国家环境与草原研究所。这些都说明,草原巨大和多样化的环境功能和效应,能够为草原生态多样化的环境产业开发利用提供良好的应用和市场前景。目前,内蒙古各盟市也开发了一大批草原旅游项目.为地方经济的增长和扩大就业及

恢复植被方案(知识材料)

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呼和扎和小队街巷硬化工程 草原植被恢复方案 鄂尔多斯市泰发祥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呼和扎和小队 街巷硬化工程项目部 2016年4月28日

一、概况 1、自然环境 该项目位于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嘎查境内,地势平坦,起伏不大,土壤成分以钙土为主,部分地区也有不少风积沙,自然区划VI区,属中温带干旱、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植被以野生植物为主,稀疏、低矮,是发展草原畜牧业的地方。 2、工程概况 本项目为鄂托克旗阿尔巴斯苏木呼和陶勒盖呼和扎和小队街巷硬化工程,全长24.369公里,拌合站占用草地约20亩,取土场占地约3亩,工程完工后,应采取草原植被恢复工程。 二、生态影响 1、生态影响分析 该工程拌合站场地内原主要植被为锦鸡儿、针矛、沙蒿及部分草本植物,生态环境质量较差,土地风化严 重,植被退化。项目施工期拌合站场地将全部清除原有 植被,平整场地。这将造成草原植被破坏,同时项目建 设将破坏和改变原有地貌,对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产生很 大影响。 2、生态影响防治措施

(1)合理规划和设计 使项目对草原的临时占用达到最少程度,拌合站要合理规划设备、储料场及进场道路的位置, 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 (2)施工阶段 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教育,施工范围严格控制在规划范围内,防止施工机械对草原植 被的扰动破坏;加强对施工人员的防火意识教育, 要重视草原防火工作;注意卫生,控制扬尘、上 垃圾和建筑垃圾对周边草场的污染。 (3)施工结束 对临时占用草原采取植被恢复措施和相应的绿化,以减少风化沙发面积,降低项目建设对区 域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总之,项目建设要严格按照环评文件要求实施,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文明施工,尽量少破 坏原生植被。 三、植被恢复及绿化措施 1、管理措施 通过工程建设单位自身教育宣传,增强广大员工自觉维护草原生态环境的意识,同时通过草原监理机构的

草原生态保护相关政策研究

草原生态保护相关政策研究 一、引言 草原被称为地球的皮肤,是陆地上面积最大的生态保护屏障,其特有的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综合功能,在保护生态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草原也是地球上最脆弱的生态资源,广阔分布在其它植被类型难以延伸的干旱、高寒等自然环境最为严酷的广阔地域,一旦遭到破坏,恢复的难度将远远大于海洋、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甚至无法还原。 辽宁省草原大部分位于西北部,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大草原毗连,由于缺乏对草原功能的全面认识和有效保护,并受农畜产品短缺时期优先发展生产的影响,长期以来,强调草原生产功能多,重视草原生态功能少;对草原开发利用多,对草原保护建设少,使草原逐渐减少和退化沙化,辽西北地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对全省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2009年,辽宁省政府启动实施了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程。截至2011年,省财政已投入 治理资金3亿元,治理沙化草原面积300万亩,这项工程被辽西北广大农民誉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绿色工程和民心工程。“十二五”期间,省政府将继续开展实施这项工程。本文在总结和梳理近三年草原生态保护经验的同时,重点研究分析加强和完善这项工作的政策措施,加强生态保护,促进草原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辽西北草原生态保护实施背景及主要措施 辽西北地区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包括沈阳、锦州、阜新、铁岭、朝阳等五市,是辽宁省最重要的粮食、畜牧、蔬菜等农产品主产区;同时,辽西北也是辽宁省重要的生态保护屏障,地处科尔沁大草原南缘,草原面积占全省草原一半以上,发挥着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综合功能,在保护全省生态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起,辽西北草原受过度开垦、超载 过牧、矿产开采等因素影响,面积不断减少,已由1980年的1637万亩缩减至2009年的1000 万亩,面积减少了39%现存草原严重沙化面积达750万亩,占草原面积的75%草原载畜量 下降了50%-70%更为严重的是,在与内蒙古交界处,形成了一条长达600多公里、宽达70 多公里,总面积约 4.4万平方公里风沙危害带,流沙蔓延,沙尘肆虐,水土流失严重、干旱逐年加剧,在风沙特别严重的地区,甚至出现了沙进人退的局面,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对辽宁中部城市群及全省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遏制草原沙化面积不断扩大蔓延的趋势,阻止日益南侵的沙漠,辽宁省政府于2009年启动了辽西北草原沙化治理工 程,采取工程措施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建设与保护措施相配套的治理方式。一是补播改良提高草原植被覆盖率。在地表裸露区域播种沙打旺、草木樨、锦鸡儿、荆条等固沙、耐旱、适应性强的草籽,以迅速增加优质牧草种类,提高草原植被覆盖度,加快草原生态修复。二是围栏封育增强草原自然恢复能力。采取刺线围栏等工程措施,对草原沙化严重区域实行围封保护,禁止人畜践踏破坏,增强其自然修复能力。三是草原鼠虫害防治措施保护治理成果。 对危害草原的鼠类,通过使用物理方法、高效低毒化学药品等措施消灭鼠害;对蝗虫等害虫,通过放养草原牧草鸡等生物措施加以有效防治。 经过三年治理,辽西北300多万亩沙化草原得到了有效的治理和保护,取得了显著的生 态效益,治理区形成了东起康平、西至凌源的网状分布的草原阻沙带,有效阻止了科尔沁草原沙漠化,工程区草原沙化、荒漠化势头得到有效遏制,草原防风固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的生态功能得到逐步恢复,辽西北脆弱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根据省水土保持研究所2011年最新监测结果显示, 治理区平均植被盖度达到75%比治理前提高54个百 分点,治理区流沙被固定,大风天气不起沙。同时,沙化草原治理后的经济效益也日益显现,土壤流失量由治理前年均每亩1867公斤下降到367公斤,减少了409%每年减少耕地损失 1.5万亩;治理区补播的牧草,秋季收割后饲喂家畜,不但增加了农民收入,而且改变了传统畜牧业生产方式,据统计,治理后的草原每 5 亩所产牧草喂养一只羊,300 万亩治理草场增加羊饲养量60 万只,治理区农民每年增收 2 亿元。

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退化现状及应对措施

24

2011年第47期(总第2391期) 25 区,由于牧民赖以生存的草地被冲刷流失,牧民生活陷入贫困。如果不经治理只能靠搬迁异地才能脱贫,然而这种治标不治本的脱贫方式,不能使牧民真正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只有恢复草原生态环境才是最根本的出路。 (二)土地沙漠化严重。 内蒙古土地沙漠化严重,全区沙化土地占全国的33%,有2/3来自草原沙漠化。根据内蒙古草原勘探院调查显示, 内蒙古阿拉善盟85%的土地已经沙化,并以每年150万亩的速度扩展;2005年,锡林郭勒草原沙化草场已经占可利用草场的74%,锡林郭勒盟西部以及乌兰察布市、 巴彦淖尔市北部牧区已退化为严重的荒漠、半荒漠草原。由于草原大面积沙化、 退化,降雨量普遍减少,地表温度出现大幅度的升降变化。20世纪50年代内蒙古从东到西的降水量为500-300-150毫米,现降为300-200-100毫米。锡林郭勒盟, 20世纪50年代降水为307毫米,60年代减少到269毫米, 80年代为243毫米。根据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的报告,夏天中午和晚上草地与裸露沙地地表温度相差40 50度。草原比荒漠化草地夏季低3 5.5度,冬季高6 6.5度,减少对地表的水蚀,利于集云雨的形成。从这段报告中我们推测到如下结果, 地表温度大幅度升降,加剧气候干旱,长时期的干旱进而引起草原沙化, 由此形成恶性循环。由于这种恶性循环,内蒙古越来越多的湖泊干涸,湖泊面积从20世纪50 60年代开始缩小,进入70年代后加速缩小。这也导致以湖泊为补给、被称为“草原之肾”的草原湿地萎缩,逐渐消失。 (三)自然灾害严重。 草原退化,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进而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根据调研及《四子王旗志》记载,四子王旗境内自然灾害严重,旱灾、“白灾”、“黑灾”、沙尘暴时有发生,有十年九灾之称。“白灾”又称为雪灾,是指由于大雪埋压牧草使牲畜不得采食,加上“白毛风”急剧降温,家畜往往冻饿而死。1977年四子王旗全旗遭遇特大雪灾, 10月25 29日降特大暴雪,降水量29.7毫米,积雪深度14 30厘米,局部地区60厘米以上,连续积雪120天,牲畜损失21万头(只)。“黑灾”是相对“白灾”而言的,是由于冬季干旱,牲畜不能进入无水草场,虽有枯草,却无雪可舔,饮水困难。四子王旗80年代之前发生 “黑灾”的几率为46%。黑灾危害极大,牲畜连续20天吃不上雪就会受到影响,连续40天吃不上雪就会掉膘, 连续60天吃不上雪就会因瘦弱、流行疫病而大量死亡。沙尘暴也是四子王旗非常普遍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沙尘暴到来时沙暴吹蚀表土,引起土壤沙化,吹散畜群严重影响牧业活动。据笔者搜集的各方资料,沙尘暴灾害在内蒙古普遍发生,1983年4月25 29日,内蒙古鄂尔多斯发生沙尘暴天气,在这次灾害中,死亡33人,伤46人,死牲畜9.8万头;2004年3月28日,内蒙 古锡林浩特遭受特大沙尘暴袭击,持续16个小时,造成3人失踪, 5000多只羊丢失或者死亡。三、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退化的成因 (一)垦草种粮。 由于人口的压力,非宜农地垦殖浪潮不断。根据《内蒙古畜牧业统计资料》可以知道,内蒙古从1992 2000年耕地面积由601.71千公顷增加到960.25千公顷,增加了358.54千公顷是1992年耕地面积的一半还多,其中在1997年曾一度达到1014.27千公顷。内蒙古本应是一个以牧为主的地区,一些典型的牧区旗县以大面积垦草种粮,畜牧业比重被逐渐压缩,像翁牛特旗、科尔沁左翼中旗、科尔沁左翼后旗、四子王旗耕地面积均已10万平方公里。草原周边地区生态脆弱,耕地比重大、种植业比重大,很容易导致农牧交错地带土地退化,土地退化粮食产量减少竟而继续开垦,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农业挤草原,沙漠吃农田”,“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生态恶性循环。 (二)过度放牧。 内蒙古草原超载放牧现象十分严重,已超过适宜放牧量的15%左右。根据内蒙古草原勘探院调查显示,内蒙古自治区除了乌海市、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在暖季,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在冷季没有超载外,其余各盟市均有不同程度的超载现象,特别是在冷季超载现象尤为严重。从盖志毅(内蒙古农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提供的内蒙古33个典型牧区旗县期末牲畜存栏头数增长情况可知, 1949 1998年33个典型牧区旗县期末牲畜存栏头数均有增加,整个牧区平均存栏头数由1949年的20.34万头增加到1998年的127.9万头, 50年间增长了近6.3倍。这种通过超载放牧增加的期末牲畜存栏头数,短时期内提高了牧民的收入,然而长此以往破坏了牧草的生长秩序,最终使得牧民落入贫困的深渊。 (三)过度樵采。 内蒙古牧区、半牧区的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节制地挖掘药材、发菜等植物资源,这些植物具有固结泥沙的重要作用, 因而这种行为会严重破坏草原生态环境。如内蒙古伊克昭盟(现鄂尔多斯市)每年收购干甘草、 黄麻约250万 350万公斤,每年破坏20万 25万亩草场。至今乌兰察布盟(现乌兰察布市)后山地区每到雨季,成千上万人搂发菜,严重破坏草场。此外,由于贫困地区的人们交付不起现代能源和燃料费用,一户4口人家每天要烧19.6公斤植被,一年烧7154公斤,以荒漠化草原的产草量494.25公斤/公顷计算,每年要烧掉14.3公顷植被。

我国草原生态系统退化

我国草原生态系统退化 姓名:袁斌学号:1130080120 摘要: 草原生态系统是主要的陆地生态系统之一。近年来,过度放牧、滥垦、无计划的乱开矿,使我国广袤的草原生态系统出现了严重的退化问题。 关键词:草原生态系统退化 草原生态系统是以各种草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群落与其环境构 成的功能统一体。草原生态系统是草原地区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和草原地区非生物环境构成的,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基本机能单位。草原生态系统在其结构、功能过程等方面与森林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它不仅是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而且是重要的生态屏障。 一我国的草原生态系统 我国的草原生态系统是欧亚大陆温带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体是东北-内蒙古的温带草原。根据自然条件和生态学区系的差异,大致可将我国的草原生态系统分为三个类型: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要少得多,群落的结构也不如前者复杂。在不同的季节或年份,降雨量很不均匀,因此,种群和群落的结构也常常发生剧烈变化。 草原是我国主要的自然生态系统类型之一。据《中国统计年鉴》(1988)提供资料,我国可利用的草原面积为3.365亿公顷,占世界草原总面积的7.1%左右。我国草原的类型较多,从整体上看,内蒙古草原以多年生、旱生低温草本植物占优势,建群植物主要是禾本科草类,其中以针茅和羊草最有代表性。前者为丛生禾草,后者为根茎禾草,根茎发达,对防风固沙起着重要作用;我国中部为稀疏草原,以大针茅为主;西部为荒漠草原,以丛生戈壁针茅为主。草原对大自然保护有很大作用,它不仅是重要的地理屏障,而且也是阻止沙漠蔓延

干旱半干旱草原谐适性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验示范研究

草原生态脆弱带水土保持生态修复试验示范研究 一、立项背景 1、草地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 我国牧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44%。草地资源丰富,但由于气候干燥,降雨稀少,径流模数小,干旱半干旱区约占牧区面积的60%以上,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呈明显的地带性特点,造成水土资源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衡,使得草原生态环境和水土资源在区域上表现出不同的演变趋势和发展模式。 2、脆弱草原生态系统的可逆性与谐适性 牧区由于大面积超载过牧和人类不合理利用及气候影响,使原本生态脆弱区,退化为荒漠化草原生态系统。从治理角度出发,沙退化草原采取措施后可加速其逆转。依据植被地带分布规律和自然条件,应用草原生态环境的谐适性基本原理,依靠草地自我修复能力,逐步恢复和发送草原生态环境。 3、现阶段,草原严重超载和退化情况下,草地畜牧业发展和维护草原生态平衡重点是解决饲草料供给,如仅依靠轮牧、禁牧、休牧等维护性的措施,难以大幅度提高草原饲草供给能力和有效地保护草地资源永续利用。必须采用先进的水利技术措施,发展灌溉饲草料地和人工草地,极大地提高畜牧业第一性生产力。但区别于“草原垦荒”等破坏草原生态的无政府生产方式。是在可持续利用原则和水土资源有保障的条件下,通过能源、物源转换,确立畜牧业生产结构发展模型,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谐适性草原生态体系建立基础。 4、目前牧区草原畜牧业生产主要是依靠天然放牧养畜的单一生产结构形式,为改变草原生态环境,逆转草原生态恶化趋势,在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前提下,需建立科学的种植、饲养、放牧等多元生产结构,采用先进的水利、水保综合技术集成,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谐适性牧区草原生态体系模式,促进牧区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5、根据牧区水资源短缺、自然条件复杂、生态环境各异的实际,为

资源开发与内蒙古草原保护

资源开发与内蒙古草原保护(论文提要) 孙兆文王亚男 草原文化是草原民族智慧的结晶,凝聚着民族的情感、意志和追求,体现着民族的精神气质和性格,构成民族的基本要素,成为民族的重要标志。草原生态环境和游牧生产方式塑造了草原文化和牧民的精神气质。没有草原生态环境,就没有游牧生产方式,也就没有草原文化。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就是保护草原文化的根基。在开发资源加快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保护好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这不仅是继承、繁荣和发展草原文化的需要;而且是改善内蒙古的生产条件和投资环境,发展工农牧业生产和改善群众生活的需要。 如果说孕育黄河、长江、怒江、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的青藏高原是中国的第一水塔,那么作为华北、东北诸多河流如额尔古纳河、嫩江、西辽河、滦河、永定河发源和上游流经地区的大兴安岭和内蒙古高原则应被看作中国的第二水塔。保护好林草植被有利于充分发挥内蒙古高原涵养水源、减少风沙、调节气候的生态功能。因而保护好内蒙古草原的生态环境,又是构筑中国北方的生态屏障,保障国家生态安全和长远发展的需要。 内蒙古草原,干旱少雨,大风天气多,土壤构成多为栗钙土和风沙土,导致生态环境脆弱,在资源开发中特别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第一,工程建设中要认真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在开发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和建厂、筑路、规划城镇建设时,必须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尽量少占用草场、林地和耕地;对于破坏了的植被要及时修整和恢复;采掘区抽出的疏干水不得污染河流、湖泊水体;剩离土和粉煤灰回填采空区灌上疏干水用以恢复植被;煤矸石要用于发电和制砖。第二,推进工业生产生态化。工业生产要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排放;从源头上控制和消除污染,避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拒绝引进工艺落后、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项目。第三,推进农牧业生产生态化。发展生态农牧业,就是要实行经济再生产与自然再生产的有机结合,保持农田生态系统平衡主要是维持土壤肥力,保持牧业生态系统平衡主要是牧草生长量与牲畜用草量大体相适应,对退化、沙化的草场要有计划地实行休牧、禁牧,以利于草场得到休养生息;农牧林业是生物因素与环境因素相统一的生态经济系统,要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实行农牧林结合。第四,有计划地发展生态旅游。内蒙古有辽阔的草原,雄伟的大兴安岭森林,浩瀚的沙漠,诸多河流湖泊温泉,各类风光独特的自然保护区,还有多处古文化遗址和绚丽

张北中都草原生态环境探究

中都草原生态环境问题探究结题书 河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赵馨姝去年我就有缘到过一次张北中都草原,看到了那里旖旎的风光,朴实淳厚的草原人民。中都草原因为是海拔1400以上的坝上草原,所以天气很凉快,习习的风儿真的太舒服了。中都草原属大陆季风性高原气候,特点是春秋短,冬季长,夏季无风无暑,清凉舒爽。7月平均气温17.4摄氏度,盛夏超过25摄氏度的天气也屈指可数,非常适宜消夏避暑。这里从6月至10月为丰草期,草高数尺,碧波万倾,苍茫浩荡,景色怡人。伴随着这宜人可爱的坝上风光,我们一行人踏上了通往张北的客车。

与中都草原阔别重逢,真的像是见到了许久未见的老朋友那般亲近而亲切,下了车,我贪婪的呼吸着这熟悉的空气,踏在这熟悉的土地上,不由的我也着实感性了一把。仲夏的草原,天高气爽。阳光明媚、澄净,将远方重重叠叠的丘陵炼化成一层层金光耀眼的轮廓。一朵朵白云点缀在蓝天上,松松蓬蓬的像一大片弹散的棉絮。有时,云朵在辽阔而寂静的草原上投下巨大的阴影,送给人们许多清凉。 舒服的天气并没有让我们忘记我们来这里的任务,安定下来后我们即可启程,去发现草原存在的生态问题。 1.草原的质量在下降。自然因素人为因素都导致了中都草原质量的 下降。无论是人的践踏还是牛羊马等畜类的践踏都是草原荒漠化的一个不可小觑的因素,当然还有垃圾的随意排放等污染了土壤地下水进而破坏草原,寸草不生。草地退化,造成草地质量下降。 主要表现在草群中优良牧草的种类和数量大幅度减少,有毒有害及不可食的植物种类和数量增多,草群平均高度和覆盖度下降,草原的单位面积产草量大幅度降低。近几年降水的减少是一个重要的自然原因。

2.草原生产力的下降。草原质量下降直接导致了其生产力的下降, 优良的蓄草数量减少,植被的高度和盖度下降。 3.草原生态功能降低。草原退化、植被覆盖度下降,稀疏的植被减 少了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增强了大气的温室效应,使草地调节气候、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的功能明显减退。受草原生态环境变劣的影响,中都草原地区有些动、植物物种正在消失或减少。

恢复草原植被,治理沙漠化,修复草原生态

专家观点:恢复草原植被;治理沙漠化;修复草原生态;草原区划 依靠大自然的力量来修复草原 中国科学院植物所首席研究员蒋高明 在沙尘暴的治理方面,应当停止在草原上造林和飞播种草的做法,大面积的退化草地可借助自然力恢复。 植树如果不考虑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盲目地认为只有种树才能使环境改善,就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相反还会加重沙漠化进程。早20世纪60年代著名地理学家黄秉维院士就非常形象地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树比喻成“抽水机”,因此他不主张在草地上大量种树。 飞播的不合理之处在于:其一,草原地区土壤库中含有大量的种子以及各类繁殖体,只是没有萌发或即使萌发没有生长的机会。因此,飞播只是解决了草地恢复中的一个很小的次要矛盾。其二,飞播带来了大量外来种,一些有毒的物种如醉马草就很容易混到羊柴的种子中飞到优质的草原中。大部分物种不是这个地区生长的,却因借助人的力量扩大了分布的地盘。这在短期内可能我们看不到它的危害,但从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看,则是不利的事情。其三,经济上不合算。因此,无论从经济上,还是从生态上来看,飞播都是不合算的,甚至是有害的。 在那些治理难的“硬骨头”地区,最好的办法是“人退”,减少人为的压力,让自然去修复。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工业化的国家,也最早尝到了生态破坏的苦果。但到目前为止,他们已经把历史上由于采矿(主要是采煤)而造成的废弃地恢复成了自然生态系统,并进一步规划成为世界上著名的乡村景观。他们成功的一个重要经验就是借助自然力进行生态恢复。利用自然力进行生态恢复的过程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围封,就是在保证土壤不损失的前提下,保证种子、孢子、果实、萌生根和萌生苗等各类繁殖体能够“安家落户”并得以自然繁衍。利用自然力恢复成功的例子其实很多,例如1991~1999年的8年中,北京延庆山区搬迁人口4356户,山区人口由原来的近6万人减少到3万人,从而极大地缓解了山区森林的压力,林木覆盖率由原来的30%达到了目前的70%以上。香港嘉道里有一片山地,因为农业活动停止了,在40年的时间里自然恢复,形成了郁郁葱葱的森林。在浑善达克沙地,我们在锡林郭勒盟正蓝旗巴音胡舒噶查进行的4万亩的围封实验,滩地上的草本植物第1年就实现了全面恢复,植被覆盖度为100%,草层高度当年达80厘米以上,产草量820斤/亩/鲜重;第2年的草层高度就达1.43米,产草量5300斤/亩/鲜重,自然萌发的2年生榆树苗达321棵/平方米,据当地牧民讲已经全面恢复到了上世纪60年代的水平;第3年许多地块发现了高度达1.85米的赖草。在群落演替上,植物种类由当年的地榆、委陵菜、沙葱、冷

6.4 草原生态环境的变化与保护措施

摘要 (2) 第一章前言 (3) 第二章新疆草原生态环境的现状 (3) 2.1新疆草原生态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3) 2.1.1草地的沙化、退化导致当地生产力急剧下降 (3) 2.1.2环境的破坏导致当地水土流失严重 (3) 2.1.3鼠害和虫害导致新疆草原生态恶化 (4) 第三章新疆草原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分析 (4) 3.1过度放牧的影响 (4) 3.2人为破坏现象比较严重 (4) 3.3降水偏少、气候干旱 (4) 3.4其他原因 (5) 第四章新疆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 (5) 4.1加强水资源的管理 (5) 4.2水利基础设施急需建设 (5) 4.3积极发展节水农业 (6) 4.4提高鼠害的防治效果保护新疆草原的生态安全 (6) 4.5配套政策保障措施应补充到位 (6) 4.5.1环境恶化地区鼓励移民 (6) 4.5.2当地特色的牧区可适当的放宽草地的使用管理权限 (6) 4.5.3完善配套的法律法规政策,加大执法力度 (7) 结语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草原对生态环境有着明显的调节作用。我国新疆地区的草原辽阔、植被丰富,对当地的畜牧业发展和气候的调节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随着我国市场化经济的发展,再加上滥砍滥伐现象以及草原退化等因素,严重影响了当地畜牧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文章从现阶段新疆草原生态环境的现状出发,对新疆草原的沙化退化,虫害和鼠害以及环境的破坏进行了分析,并在这个基础之上从过度放牧、人为破坏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然后在这个基础之上,从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建立基础水利工程,提高防治鼠害、虫害的力度,补充配套的政策法规这几个方面提出了改善当地草原生态环境的具体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草原;生态环境;变化;保护

对于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工作的几点建议

对于草原生态系统恢复工作的几点建议 李旭东,孙喜光 辽宁省凤城市畜牧技术推广中心,118100 摘要:草原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地球皮肤”的美誉。其生态、经济效益十 分明显。但是由于近些年全球范围内的粗放式经济发展及不恰当的生产方式给整个生态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致使包括草原生态系统在内的诸多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本文从极为基本的角度出发,对遭受破坏的草原生态恢复给予一点理论建议,希望在此项工作中能发挥一点作用。 关键词:草原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恢复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grassland ecosystem restoration work LI Xudong,SUN Xiguang Liaoning Province Fengcheng City Animal Husbandry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118100 Abstract: The prairi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terrestrial ecosystem, and has a reputation of “Earth skin”. Its ecological, economic benefits are obvious. However, due to the extensiv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worldwide and improper mode of production to the entire ecosystem caused a very big impact, resulting in many ecosystems, including grassland ecosystem has been severely damaged. Starting from a very basic point of view, to give a little theory suggests the destruction of the grassl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hopes to play a role in this work. Keywords: prairie ecosystem;producers;consumers;decomposers;recovery 1引言 草原,有着巨大生产能力的生态系统,是维系整个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但是由于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一直处于转型阶段,致使大量传统粗放型生产模式依然存在,使得我国草原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的破坏。虽然局部好转,但是整体仍处于不断恶化的形势中[1]。为改变这种状况,国家相关部门连续出台了多项措施,以遏制此种情况。但由于各地情况迥异,使得这项工作一直收效甚微。 理论很简单,但是付之于行动,就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就如同实验室中生产某种产品很简单,可是一旦转入工业化生产,那就会遇到非常多的实际困难。为了减少这种实际生产中遇到困难,我们就从最为基本的理论开始,将其分析、细化,相信会有一定收获。 2草原生态系统恢复的定义 无论是食物链分析、食物网分析还是能量金字塔分析,草原生态系统同其他生态系统一样,在宏观上都可以划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所以我们可以从这个角度去分析问题。但是分析之前,我们必须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究竟包含哪些内容,这个问题的答案直接关系到我们此项工作的完整性。如果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是片面的、不完整的,那么势必会造成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来解决问题,结果还是事倍功半,不见成效。对于这个问题的理解,很多人会只想到对于植被的恢复,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容易想到的。但这仅仅是一部分,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

保护草原生态呵护绿水青山

红原是阿坝州唯一纯牧业县,草原成为生态资源的主体,全县有天然草原1164万亩,其中可利用草原1121万亩。草原中包含天然湿地310万亩,红原县草原湿地在青藏高原东部极具代表性,其自然资源禀赋在川西北牧区享有盛誉。红原草地资源中,野生植物极为丰富,共有463种,其中饲用植物299种,占植物总数的64.6%,优良牧草154种,占植物总数的1/3以上。红原县是全省唯一现代草原试点示范县、全省森林草原湿地生态屏障重点县、全省省级湿地补偿试点县。历年来,始终坚持草原生态保护修护目标不动摇,统筹推进草原建设和保护,保持草原了生态持续向好的局面。 近年来,全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山雪山也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的安全高度,把草原生态保护修护放在优先位置,有效保护、特别呵护草原这个立县立命之本,构 建以草原为生态资源主体的山青水秀生态环境。 以问题为导向 突出规划引领 红原县作为长江黄河上游重要功能区,长期以来,传统草原畜牧业强调草原和湿地的生产功能,而对其生态功能重视不够,草原长期超载放牧,加之气候变暖等因素,导致人草畜关系失衡,最终将形成“过牧-草场破坏-无牧”的恶性发展轨迹,草原治理难度和恢复成本将随之增大。全县着眼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着力破解人草畜三维矛盾。结合国家和省州草原保护修复政策支持方向,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和引导性,先后编制了《红原县现代草原畜牧业试点示范县建设规划(2017-2019年)》和《红原县森林草原湿地生态屏障重点县建设实施方案(2017-2020年)》,规划坚持生态保护优先和“生态+”的内涵式发展路径,着力转变发 保护草原生态 呵护绿水青山 沙化草原治理前 红原县林业和草原局 24G REEN TIANFU 绿色天府 |本期策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