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肠杆菌内毒素endotoxin试剂盒使用方法

大肠杆菌内毒素endotoxin试剂盒使用方法

大肠杆菌内毒素endotoxin试剂盒使用方法
大肠杆菌内毒素endotoxin试剂盒使用方法

大肠杆菌内毒素(endotoxin)试剂盒使用方法

检测范围:96T

0.03Eu/L – 0.8Eu/L

使用目的:

本试剂盒用于测定大肠杆菌样本中内毒素(endotoxin)含量。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大肠杆菌内毒素(endotoxin)水平。用纯化的大肠杆菌内毒素(endotoxin)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内毒素(endotoxin),再与HRP标记的内毒素(endotoxin)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内毒素(endotoxin)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大肠杆菌内毒素(endotoxin)浓度。

标本要求

1.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2.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操作步骤

1.标准品的稀释:本试剂盒提供原倍标准品一支,用户可按照下列图表在小试管中进行稀

释。

2.加样:分别设空白孔(空白对照孔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操作相同)、标准孔、

待测样品孔。在酶标包被板上标准品准确加样50μl,待测样品孔中先加样品稀释液40μl,然后再加待测样品10μl(样品最终稀释度为5倍)。加样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孔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

3.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30分钟。

4.配液:将30倍浓缩洗涤液用蒸馏水30倍稀释后备用

5.洗涤:小心揭掉封板膜,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30秒后弃去,如此

重复5次,拍干。

6.加酶:每孔加入酶标试剂50μl,空白孔除外。

7.温育:操作同3。

8.洗涤:操作同5。

9.显色:每孔先加入显色剂A50μl,再加入显色剂B50μl,轻轻震荡混匀,37℃避光显色

15分钟.

10.终止:每孔加终止液50μl,终止反应(此时蓝色立转黄色)。

11.测定:以空白空调零,450nm波长依序测量各孔的吸光度(OD值)。测定应在加终止

液后15分钟以内进行。

操作程序总结:

计算

以标准物的浓度为横坐标,OD值为纵坐标,在坐标纸上绘出标准曲线,根据样品的OD值由标准曲线查出相应的浓度;再乘以稀释倍数;或用标准物的浓度与OD值计算出标准曲线的直线回归方程式,将样品的OD值代入方程式,计算出样品浓度,再乘以稀释倍数,即为样品的实际浓度。

注意事项

1.试剂盒从冷藏环境中取出应在室温平衡15-30分钟后方可使用,酶标包被板开封后如未用完,板条应装入密封袋中保存。

2.浓洗涤液可能会有结晶析出,稀释时可在水浴中加温助溶,洗涤时不影响结果。

3.各步加样均应使用加样器,并经常校对其准确性,以避免试验误差。一次加样时间最好控制在5分钟内,如标本数量多,推荐使用排枪加样。

4.请每次测定的同时做标准曲线,最好做复孔。如标本中待测物质含量过高(样本OD值大于标准品孔第一孔的OD值),请先用样品稀释液稀释一定倍数(n倍)后再测定,计算时请最后乘以总稀释倍数(×n×5)。

5.封板膜只限一次性使用,以避免交叉污染。

6.底物请避光保存。

7.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操作进行,试验结果判定必须以酶标仪读数为准.

8.所有样品,洗涤液和各种废弃物都应按传染物处理。

9.本试剂不同批号组分不得混用。

10. 如与英文说明书有异,以英文说明书为准。

保存条件及有效期

1.试剂盒保存:;2-8℃。

2.有效期:6个月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PCR检测试剂盒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PCR检测试剂盒 PCR快速检测试剂盒 --快速微生物检测试剂盒 目前,国内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的方法主要采用国家标准(GB/T)和行业标准(SN/T),该类标准是由传统的分离培养、镜检观察、生化鉴定等实验组成,一般的检测周期在6~8 天,要求检测步骤较多而且精度低,存在着检验周期偏长、工作量大等缺点。临床上对致病菌检测也需要快速得到检测结果,以免延误病情。 针对目前微生物检测的现状,天津生物芯片结合目前微生物研究领域的先进技术,成功开发了基于PCR技术的微生物PCR快速检测试剂盒。样品经过12-24小时增菌后即可进行检测。PCR检测试剂盒中包含DNA提取试剂和检测所需的全部试剂,客户仅需准备好样品即可完成检测。增菌后从收集细菌到检测完成不超过3.5小时,大大缩短客户的检测周期。每种细菌检测试剂盒均有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普通PCR两种,客户可以根据实验室配置进行选用。检测敏感度可达1-10cfu/ml。 试剂盒组成: 核酸提取液1ml/支 2支 PCR反应液500μl /支 1支 Taq酶 12μl /支 1支 阳性对照品 100μl /支1支 阴性对照品100μl /支1支 【产品名称】 通用名称: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核酸扩增(PCR)检测试剂盒-aap 英文名称:Nucleic acid amplification (PCR) diagnostic kit for EHEC aap 【包装规格】 20次/盒 【预期用途】 用于食品、水样、临床样品以及环境样品中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aap的检测。 【检验原理】 试剂盒使用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aap特异引物,可与样本中的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基因组的aap基因相应靶位点特异性结合,利用PCR反应达到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aap基因快速检测的目的。试剂盒具有特异性强的特点,可以将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aap特异地区分出来。 【主要组成部分】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组份规格数量贮存温度

ADP含量试剂盒使用说明

ADP含量试剂盒使用说明 产品简介: ADP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培养细胞中,是描述细胞能量代谢状态的主要参数。测定ADP含量并且计算能荷,能够反映能量代谢状态。 ADP在254nm下有吸收峰,可以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 试验中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高效液相色谱仪、低速离心机、溶剂抽滤装置、针头式过滤器(水系,50个,0.22μm)、滤膜(水系和有机系各1个,0.45μm)、C18柱(4.6×150mm)、可调式移液器、样品瓶(50个,2mL)、甲醇(色谱级,300mL)、甲醇(色谱级,300mL)、蒸馏水 产品内容: 试剂一:液体60mL×1瓶,4℃保存; 试剂二:液体60mL×1瓶,4℃保存; 试剂三:粉剂1×1瓶,粉剂2×1瓶,4℃保存;临用前用少量蒸馏水将粉剂1和粉剂2溶解后倒入100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形成流动相缓冲液基质(注:试剂瓶中的粉剂要冲洗干净),4℃可保存1周; 试剂四:ADP标准品5mg×1支,-20℃保存。临用前加入1mL双蒸水,配成5mg/mL溶液,配好后-20℃可保存1周; 操作步骤: 一、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1、将双蒸水1000mL、流动相缓冲液基质1000mL和甲醇300mL用0.45μm的滤膜抽滤,以除去溶剂中的杂质,防止堵塞色谱柱。(注:双蒸水和缓冲液基质用水系滤膜抽滤,甲醇用有机系滤膜抽滤)。 2、流动相的配制:将抽滤完毕的流动相缓冲液基质1000mL与甲醇配比为99.9:0.1(v/v),即取999mL缓冲液基质与1mL甲醇混合。

3、将抽滤完毕的甲醇和双蒸水配比成100%的甲醇,10%的甲醇,双蒸水各250mL。将2和3中的溶剂超声30分钟,以脱去溶剂中的气泡,防止堵塞色谱柱。 二、ADP的提取: 1、组织的处理:准确称取组织重量0.1g,加入1mL试剂一,提取ADP,4000g常温离心15min,取上清液,加入等体积的试剂二,混匀,4000g常温离心15min,取上清,0.22μm水系微孔滤膜过滤后冰上放置,待测。 2、细胞处理:收集约30mL细胞,离心菌体经干燥后,加入1mL试剂一,超声破壁细胞(950 W,30%,15min,工作1s间隔2s),4000g常温离心15min,取上清液,加入等体积的试剂二,混匀,4000g常温离心15min,取上清,0.22μm水系微孔滤膜过滤后冰上放置,待测。 三、ADP含量测定操作步骤: 1.开启电脑、检测器和泵,安装上色谱柱,打开empower软件,在方法组中设置进样量20μL,流速1mL/min,保留时间10min,检测波长254nm,设置完毕保存方法组。 2.用100%的甲醇、10%的甲醇、双蒸水按甲醇浓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洗色谱柱30min。 3.用流动相洗柱子,待基线稳定后开始加样。 4.加入标准品20μL,在10min内可分离ADP,ADP的保留时间在4min左右(柱子不同,保留时间有差异),计算不同浓度的ADP标准品的峰面积。 5.加入样品20μL,在相应保留时间处检测ADP的峰面积。 ADP含量的计算: 将5mg/ml的ADP标准品用双蒸水分别稀释成100μg/ml、80μg/ml、60μg/ml、40μg/ml和20μg/ml的ADP标准品溶液,以标准品浓度(μg/ml)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分别计算ADP标准曲线。 注:标准品的稀释倍数要根据样品中ADP浓度确定,样品中ADP的峰面积必须落在不同浓度的ADP标准品的峰面积之内,该标准品稀释倍数只是一个参考。

中国药典2010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中国药典2010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凝胶法 凝胶法 凝胶法系通过鲎试剂与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来检测或半定量内毒素的方法。 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在本检查法规定的条件下,使鲎试剂产生凝集的内毒素的最低浓度即为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用EU/ml表示。当使用新批号的鲎试剂或试验条件发生了任何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改变时,应进行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 根据鲎试剂灵敏度的标示值(λ),将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或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溶解,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15分钟,然后制成2λ、λ、0.5λ和0.25λ四个浓度的内毒素标准溶液,每稀释一步均应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30秒钟。取分装有0.1ml鲎试剂溶液的10mm×75mm试管或复溶后的0.1ml/支规格的鲎试剂原安瓿18支,其中16管分别加入0.1ml不同浓度的内毒素标准溶液,每一个内毒素浓度平行做4管;另外2管加入0.1ml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作为阴性对照。将试管中溶液轻轻混匀后,封闭管口,垂直放入37℃±1℃恒温器中,保温60分钟±2分钟。 将试管从恒温器中轻轻取出,缓缓倒转180°,若管内形成凝胶,并且凝胶不变形、不从管壁滑脱者为阳性;未形成凝胶或形成的凝胶不坚实、变形并从管壁滑脱者为阴性。保温和拿取试管过程应避免受到振动造成假阴性结果。 当最大浓度2λ管均为阳性,最低浓度0.25λ管均为阴性,阴性对照管为阴性,试验方为有效。按下式计算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即为鲎试剂灵敏度的测定值(λc). λc=1g-1(∑X/4)

式中 X为反应终点浓度的对数值(1g)。反应终点浓度是指系列递减的内毒素浓度中最后一个呈阳性结果的浓度。 当λc在0.5λ-2λ(包括0.5λ和2λ)时,方可用于细菌内毒素检查,并以标示灵敏度λ为该批鲎试剂的灵敏度。 干扰试验按表1制备溶液A、B、C和D,使用的供试品溶液应为未检验出内毒素且不超过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D)的溶液,按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项下操作。 只有当溶液A和阴性对照溶液D的所有平行管都为阴性,并且系列溶液C 的结果在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范围内时,试验方为有效。按下式计算系列溶液C和B的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Es和Et)。 Es= 1g-1(∑Xs/4) Et= 1g-1(∑Xt/4) 式中,Xs、Xt分别为系列溶液C和溶液B的反应终点浓度的对数值(1g)。当Es在0.5λ—2λ(包括0.5λ和2λ)及Et在0.5Es—2Es (包括0.5Es 和2Es)时,认为供试品在该浓度下无干扰作用。若供试品溶液在小于MVD 的稀释倍数下对试验有干扰,应将供试品溶液进行不超过MVD的进一步稀释,再重复干扰试验。 表1 凝胶法干扰试验溶液的制备

大肠杆菌质粒转染实验-QIAGEN大提试剂盒

质粒抽提 一、溶液及培养基配制: 1、LB液体培养基 (1)配方: 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5g/L 胰蛋白胨(Tryptone)10g/L (2)配制: A、称量:称取培养基各成分所需量,置于烧杯中。 B、溶化:加入所需水量2/3的蒸馏水于锥形瓶中,搅拌使药品全部溶化。 C、定容。 D、加塞、包扎。 F、高压灭菌121 C, 30min ,灭菌后室温保存备用。若要分装需要在超净台内。 G、培养基完全溶解,降至室温后,加氨苄霉素(AMP )。先将AMP用三蒸水配制为 100mg/ml母液,而后每1ml母液加至1000ml培养基。(可以多配制一些,分装为1ml/管)2、LB固体培养基 (1)配方: 酵母提取物(Yeast extract)5g/L 氯化钠(NaCl)5g/L 胰蛋白胨(Tryptone)10g/L 氨苄青霉素溶液100^g/ml (终浓度)(即100mg溶于1ml超纯水或生理 盐水或PBS,再加入1000ml培养基) 琼脂粉15g/L (2)配制: A、称量:称取培养基各成分所需量,置于烧杯中。 B、溶化:加入所需水量2/3的蒸馏水于烧杯中,搅拌使药品全部溶化。 C、5mol/L NaOH 溶液调pH 到7.4。 D、定容。 E、分装、加塞、包扎。 F、高压灭菌121 C, 30min。 G、火菌后,将融化的LB固体培养基置与55 C的水浴中(或室温),待培养基温度降到55 C时(手可触摸)加入抗生素,(免温度过高导致抗生素失效),并充分摇匀。 (3)倒板: 一般20ml倒1块板,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后,打开盖子,水分晾干后盖上盖子并用封口膜封口,4 C保存备用,使用前提前拿出,防止水蒸气滴入板中。 首要检查是否有足够的固体和液体LB培养基,基本上每个质粒需要一块固体培养基,小摇 的2ml和大摇的250ml LB培养基。小摇的可以在一个50ml离心管中预备着,每次直接取 用。转化所需L形玻璃棒需确认已灭菌摇菌器申请,张评浒老师,王雪师姐; 注意:考虑到多种东西需要灭菌,可以在转化之前或者小摇大摇那天一起灭菌。所有需要提前灭菌的东西有:足量液体LB培养基灭菌后加入AMP蓝黄白枪头至少个一盒,备用; 1.5ml doff 管;Beckman离心机专用离心管;锡箔纸;250ml锥形瓶,500或者1000ml锥形瓶;电动移液器所用移液管(可以考虑用5ml移液枪,则先灭菌5ml枪头);超纯水和TE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操作规程

******有限公司 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 建立细菌内毒素检查操作规程,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适用范围 所有原料、成品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责任人 QC检验员 内容 1 简述 1.1 本法系利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1.2 细菌内毒素检查包括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两种方法。供试品检测时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当测定结果有争议时,除另有规定外,以凝胶法结果为准。 1.3 本规范适用于凝胶法检查。凝胶法系通过鲎试剂与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来检测或半定量内毒素的方法。 1.4 细菌内毒素的量用内毒素单位(EU)表示 1.5 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NSE)系自大肠埃希菌提取精制而成,用于标定、复核、仲裁鲎试剂灵敏度和标定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的效价。 1.6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WSE)系以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为基准标定其效价,用于试验中的鲎试剂灵敏度复核、干扰试验及各种阳性对照。 1.7 凝胶法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BET水)系指内毒素含量小于0.015Eu/ml灭菌注射用水。光度测定法用的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其内毒素的含量应小于0.005Eu/ml。 1.8 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在本检查法规定的条件下,使鲎试剂产生凝集的内毒素

******有限公司 标准操作规程 的最低浓度即为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用EU/ml表示。当使用新批号的鲎试剂或试验条件发生了任何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改变时,应进行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 1.9 供试品干扰试验项用于建立新品种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以及供试品的配方和生产工艺或试验环境有变化,鲎试剂来源不同或供试品阳性对照结果呈阴性时确定供试品是否存在抑制或增强作用。 1.10 检查法项为供试品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和供试品阳性对照必须同时进行,否则试验结果无效。 2实验材料及用具 2.1 天平供试品称量用,感量为0.1mg以下。 2.2 电热干燥箱除外源性内毒素用,温度应能维持250℃以上至少一小时。 2.3 恒温水浴箱或适宜的恒温器,应能在37土1℃保持一小时。 2.4 水银温度计或酒精温度计,精度在1℃以下。 2.5 旋涡混合器 2.6 鲎试剂(应具有国家主管部门的批准文号)及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符合规定)。2.7 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NSE),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WSE),除另有规定外应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统一发放。 2.8 实验用具移液管(或刻度吸管,定量移液器)、凝集管(103 75mm)、三角瓶、小试管(163100mm)、试管架、洗耳球、封口膜或金属试管帽、时钟、脱脂棉、吸水纸、剪刀、砂轮所用玻璃器皿须经250℃干烤至少1小时。塑料用具应使用其它适宜的除细菌内毒素方法。 2.9 试剂 75%乙醇、蒸馏水、5%重铬酸钾硫酸洗液。 3 操作方法 3.1 试验准备 3.1.1 洗液的配制配制铬酸洗液或其他适宜的细菌内毒素灭活剂。 3.1.2 玻璃器皿的洗涤将被洗涤的玻璃器皿用洗涤剂和自来水洗净并空干水分后置洗液中浸泡4小时,取出将洗液滤干,用自来水将残余的洗液洗净,再用新鲜蒸馏水冲洗干燥后置适宜的密闭金属容器中,迅速置烤箱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细菌内毒素检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4233.2—93 1993-03-16发布 一、定义及适用范围:本法系列用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 的机理,以判断供试品中内毒素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用以代替家兔法对供试品进行热原初试。本法仅适用于一次性使用输液器、输血器。其他产品可参照使用。 二、主要设备:超净工作台、电热干燥箱、恒温水浴。 三、试剂 1、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用于仲裁鲎试剂灵敏度和试验中阳性对照。 2、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用于标定鲎试剂灵敏度和试验中阳性对照。 3、鲎试剂:灵敏度为0.25EU/ml,规格为0.5ml。 4、无热原水:内毒素含量小于0.05EU/ml。 四、试验前准备 1、器具除热原:与试验液接触的所有器具均应除热原。玻璃器具置电热干燥箱内250℃干烤至少60min;塑料器具置30%双氧水中浸泡 4h,再用无热原水冲洗后于60℃烘干备用。 2、鲎试剂灵敏度测定 (1)试验前应核对使用批号鲎试剂的灵敏度,应符合规定。 (2)灵敏度测定:根据标示的灵敏度范围,将细菌内毒素工作 标准品用无热原水以1→2等比稀释,选择能出现阳性和阴性结果的4个连续稀释液。取同一批号鲎试剂若干支,分别按标示量

加入无热原水溶解为鲎试剂溶解液。取10mm×75mm试管若干 支,分别加入0.1ml鲎试剂溶解液,加入内毒素稀释液0.1ml,每一稀释液平行操作4管,轻轻振动试管混匀内容物,封闭管 口,置37±1℃恒温水浴中保温60±2min观察结果。最高浓度的4管应均为阳性,最低浓度的4管应为阴性。 五、试验方法 1、供试品数量 :同一批号至少3个单位供试品。 2、浸提介质:无热原水。 3、供试液制备:在无菌条件下,每套输液器内腔注入10ml,输血器内腔注入15ml浸提介质,反复荡洗5次后两端密封,置37±1℃恒温箱中保温2h,取出后将供试液汇集至一无热原具塞玻璃容器内。供试液贮存应不超过2h。 4、试验步骤:将鲎试剂和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分别按标示量加入无热原水溶解。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逐次稀释至0.5Eu/ml,供作阳性对热。取10mm×75mm试管6支,其中供试品管2支各加入0.1ml 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稀释液,阴性对照管2支各加入0.1ml无热原水,阳性对照管2支各加入0.1ml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稀释液,再逐一加入0.1ml鲎试剂溶解液。轻轻混匀试管内容物,封闭管口,垂直放入37±1℃水浴中保温60±2min,轻轻取出,观察结果。 5、结果判定 1)、将试管缓慢倒转180°,管内容物呈坚实凝胶者为阳性,记录为(+),不呈凝胶状或虽呈凝胶状但不能保持完整者为阴性,记录为(-)。

β-葡萄糖苷酶测定试剂盒使用说明

β-葡萄糖苷酶测定试剂盒使用说明 分光光度法50管/24样货号:BC2560 产品简介: β-GC(EC3.2.1.21)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微生物和培养细胞中,催化β-糖苷键水解,具有多方面生理作用:在纤维素的糖化作用中,β-GC负责进一步水解纤维素二糖和纤维素寡糖生成葡萄糖;β-GC水解萜烯类香气前驱体,使糖苷键合态变成游离态。从而产生香味;β-GC能够水解植物体内野黑樱苷,释放HCN,从而防止昆虫取食。 β-GC分解对-硝基苯-β-D-吡喃葡萄糖苷生成对-硝基苯酚,后者在400nm有最大吸收峰,通过测定吸光值升高速率来计算β-GC活性。 试验中所需的仪器和试剂: 可见分光光度计、台式离心机、水浴锅、可调式移液器、1ml玻璃比色皿、研钵、冰和蒸馏水。 产品内容: 提取液:液体50ml×1瓶,4℃保存。 试剂一:粉剂×2瓶,-20℃保存;临用前每瓶加入10ml双蒸水,充分溶解备用;用不完的试剂仍-20℃保存。 试剂二:液体25ml×1瓶,4℃保存。 试剂三:液体80ml×1瓶,4℃保存。 标准品:液体×1支,取1.5ml EP管加入1ml,5mol/ml的对硝基苯酚溶液。 操作步骤: 一、样品的前处理:

1.细菌或培养细胞: 先收集细菌或细胞到离心管内,离心后弃上清;按照细菌或细胞数量(104个):提取液体积(ml)为500~1000:1的比例(建议500万细菌或细胞加入1ml提取液),超声波破碎细菌或细胞(冰浴,功率20%或200W,超声3s,间隔10s,重复30次);15000g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2.组织: 按照组织质量(g):提取液体积(ml)为1:5~10的比例(建议称取约0.1g组织,加入1ml 提取液),进行冰浴匀浆。15000g4℃离心10min,取上清,置冰上待测。 3、标准样品的准备:取100μL标准液,加入到400μL试剂三中,得到1mol/ml标准液,十倍稀释到100nmol/ml,倍比稀释:50、25、12.5、6.25nmol/ml,稀释液用试剂二。100、 50、25、12.5、6.25nmol/ml做标准液。 二、测定步骤: 1.分光光度计预热30min以上,调节波长至400nm,蒸馏水调零。 2.加样表 试剂名称(μl)对照管测定管标准管试剂一400 试剂二500500 样本100100 迅速混匀,放入37℃准确水浴30min后,立即放入沸水浴中煮沸5min(盖紧,以防止 水分散失),流水冷却后充分混匀(以保证浓度不变) 试剂一400 充分混匀,8000g,4℃,离心5min,取上清液

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综述 【关键词】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机理;,,,预实验;,,,特殊值 细菌内毒素检查是静脉、鞘内给药药物以及放射性药物等质量检查的一个重要方面。以前,细菌内毒素检查用家兔热原法进行,自从1980年《美国药典》第20版收载了细菌内毒素实验以来,《英国药典》《欧洲药典》《日本药局方》《中国药典》等相继收载了该方法。1995年《美国药典》第23版已收载了471种药品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而《中国药典》1995年版也收载了12种药品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1],2000版更收载有47种药品利用此方法进行热原检查。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已逐渐代替家兔热原检查法,显示出其在检查热原方面的重要性。本文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作一综述。 1 方法、机理及影响因素 1.1 应用的方法目前,美国药品食品管理局(FDA)承认3种鲎试剂检测细菌内毒素含量的方法,即凝胶(gelclot)法、生色(chromogenic)法和动态浊度(keniticturbidimetry)法[2]。近年来较新的方法有水箭电泳免疫法(测残余蛋白)、酶联免疫吸附法(测残余酶)。后者所需鲎试剂仅相当于凝胶法的1/100,且灵敏度更高,抗干扰能力更好。《中国药典》1995年版只采用凝胶法。凝胶法是将等体积的供试品溶液和新配制的鲎试剂(TAL)溶液在试管中混匀,一般各0.1 ml,(37±1)℃反应(60±2)min。如果被检测的溶液不含干扰凝集反应的因素,且其含有内素素浓度等于或大于所用鲎试剂的灵敏度(λ)时,就会在试管中显示阳性反应,即形成凝胶;否则呈阴性反应,即呈澄明溶液或轻度混浊,视内毒素的浓度而定[1]。该反应极其灵敏,凝胶形成速率与内毒素浓度成正比,并受温度、反应物中Ca2 /Mg2 离子浓度和pH等因素的影响[3]。同样,《中国药典》2000年版也只采用凝胶法。淘金者https://www.doczj.com/doc/f31577283.html, 1.2 凝胶法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的机理见图1。 图1 凝胶法鲎试剂与内毒素反应的机理(略) 2 影响细菌内毒素检查的因素 2.1 检品的干扰pH值、离子浓度以及某些干扰成分,都会影响到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得到所谓“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只有证实检品对凝集反应无干扰之后,检查的结果才是可信的。判断检品是否有干扰要做检品的干扰实验。

中国药典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pdf

中国药典XXXX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凝胶法 凝胶法 凝胶法系通过鲎试剂与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来检测或半定量内毒素的方法。 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在本检查法规定的条件下,使鲎试剂产生凝集的内毒素的最低浓度即为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用EU/ml表示。当使用新批号的鲎试剂或试验条件发生了任何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改变时,应进行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 根据鲎试剂灵敏度的标示值(λ),将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或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溶解,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15分钟,然后制成2λ、λ、0.5λ和0.25λ四个浓度的内毒素标准溶液,每稀释一步均应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30秒钟。取分装有0.1ml鲎试剂溶液的10mm×75mm试管或复溶后的0.1ml/支规格的鲎试剂原安瓿18支,其中16管分别加入0.1ml不同浓度的内毒素标准溶液,每一个内毒素浓度平行做4管;另外2管加入0.1ml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作为阴性对照。将试管中溶液轻轻混匀后,封闭管口,垂直放入37℃±1℃恒温器中,保温60分钟±2分钟。 将试管从恒温器中轻轻取出,缓缓倒转180°,若管内形成凝胶,并且凝胶不变形、不从管壁滑脱者为阳性;未形成凝胶或形成的凝胶不坚实、变形并从管壁滑脱者为阴性。保温和拿取试管过程应避免受到振动造成假阴性结果。 当最大浓度2λ管均为阳性,最低浓度0.25λ管均为阴性,阴性对照管为阴性,试验方为有效。按下式计算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即为鲎试剂灵敏度的测定值(λc). λc=1g-1(∑X/4)

式中 X为反应终点浓度的对数值(1g)。反应终点浓度是指系列递减的内毒素浓度中最后一个呈阳性结果的浓度。 当λc在0.5λ-2λ(包括0.5λ和2λ)时,方可用于细菌内毒素检查,并以标示灵敏度λ为该批鲎试剂的灵敏度。 干扰试验按表1制备溶液A、B、C和D,使用的供试品溶液应为未检验出内毒素且不超过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D)的溶液,按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项下操作。 只有当溶液A和阴性对照溶液D的所有平行管都为阴性,并且系列溶液C 的结果在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范围内时,试验方为有效。按下式计算系列溶液C和B的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Es和Et)。 Es= 1g-1(∑Xs/4) Et= 1g-1(∑Xt/4) 式中,Xs、Xt分别为系列溶液C和溶液B的反应终点浓度的对数值(1g)。当Es在0.5λ—2λ(包括0.5λ和2λ)及Et在0.5Es—2Es (包括0.5Es 和2Es)时,认为供试品在该浓度下无干扰作用。若供试品溶液在小于MVD 的稀释倍数下对试验有干扰,应将供试品溶液进行不超过MVD的进一步稀释,再重复干扰试验。 表1 凝胶法干扰试验溶液的制备

小鼠cfos试剂盒使用方法

小鼠c-fos试剂盒使用方法 检测范围:96T 20pg/ml-480pg/ml 使用目的: 本试剂盒用于测定小鼠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c-fos含量。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小鼠c-fos水平。用纯化的小鼠c-fos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c-fos,再与HRP标记的c-fos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c-fos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小鼠c-fos 浓度。 试剂盒组成 1 30倍浓缩洗涤液20ml×1瓶7 终止液6ml×1瓶 2 酶标试剂6ml×1瓶8 标准品(960pg/ml)0.5ml×1瓶 3 酶标包被板12孔×8条9 标准品稀释液 1.5ml×1瓶 4 样品稀释液6ml×1瓶10 说明书1份 5 显色剂A液6ml×1瓶11 封板膜2张 6 显色剂B液6ml×1/瓶12 密封袋1个 标本要求 1.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2.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操作步骤 1.标准品的稀释:本试剂盒提供原倍标准品一支,用户可按照下列图表在小试管中进行稀 释。 480pg/ml 5号标准品150μl的原倍标准品加入150μl标准品稀释液 240pg/ml 4号标准品150μl的5号标准品加入150μl标准品稀释液 120pg/ml 3号标准品150μl的4号标准品加入150μl标准品稀释液 60pg/ml 2号标准品150μl的3号标准品加入150μl标准品稀释液 30pg/ml 1号标准品150μl的2号标准品加入150μl标准品稀释液 2.加样:分别设空白孔(空白对照孔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操作相同)、标准孔、 待测样品孔。在酶标包被板上标准品准确加样50μl,待测样品孔中先加样品稀释液40μl,然后再加待测样品10μl(样品最终稀释度为5倍)。加样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孔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 3.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30分钟。 4.配液:将30倍浓缩洗涤液用蒸馏水30倍稀释后备用 5.洗涤:小心揭掉封板膜,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30秒后弃去,如此 重复5次,拍干。 6.加酶:每孔加入酶标试剂50μl,空白孔除外。 7.温育:操作同3。

细菌内毒素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细菌内毒素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1 简述 1.1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一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后者包括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供试品检测时,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进行实验。当 测定结果有争议时,除另有规定外,以凝胶法结果为准。 1.2 供试品细菌毒素限值的确定。 (一)药典中有规定的,按供试品各论中规定限值; (二)尚无标准规定的,按以下公式确定供试品内毒素限值: L=K/M 式中 L为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以EU/ml、EU/mg、EU/U表示。 K为按规定的给药途径,人用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最大可接受的内毒素剂量,以EU/kg/h表示。其中注射剂,K=5EU/kg/h;放射性药品注射剂,K=2.5EU/kg/h;鞘内用注射剂, K=0.2EU/kg/h。 M为人用每公斤体重每小时的最大供试品剂量,以ml/kg/h、ml/kg/h、U/kg/h表示。药品人用最大剂量可参阅国家批准的药品说明书和《临床用药须知》等权威著作,中国人 均体重按60kg计算,注射时间小于1小时的按1小时计。按人用剂量计算限值时,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生产和临床用实际情况做必要调整,但需说明理由。 1.3 供试品最大有效稀释倍数的确定 供试品的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 D)按下式计算: MV D=C?L/λ L为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C为供试品溶液的浓度。当L以EU/ml表示时,C等于1.0ml/ml;当L的单位以EU/mg或EU/U表示时,C为供试品制备成溶液后的浓度,单位为mg/ml 或U/ml。如供试品为注射用无菌粉末或原料药,则MV D取1,可计算供试品的最小有效稀释浓度C: λ/L。

大肠杆菌内毒素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使用方法

大肠杆菌内毒素酶联免疫分析试剂盒使用方法 检测范围:96T 0.03Eu/L – 0.8Eu/L 使用目的: 本试剂盒用于测定大肠杆菌样本中内毒素含量。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大肠杆菌内毒素水平。用纯化的大肠杆菌内毒素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内毒素,再与HRP标记的内毒素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TMB 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内毒素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大肠杆菌内毒素浓度。 标本要求 1.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2.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操作步骤 1.标准品的稀释:本试剂盒提供原倍标准品一支,用户可按照下列图表在小试管中进行稀 释。 2.加样:分别设空白孔(空白对照孔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操作相同)、标准孔、 待测样品孔。在酶标包被板上标准品准确加样50μl,待测样品孔中先加样品稀释液40μl,然后再加待测样品10μl(样品最终稀释度为5倍)。加样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孔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 3.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30分钟。 4.配液:将30倍浓缩洗涤液用蒸馏水30倍稀释后备用 5.洗涤:小心揭掉封板膜,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30秒后弃去,如此 重复5次,拍干。 6.加酶:每孔加入酶标试剂50μl,空白孔除外。 7.温育:操作同3。 8.洗涤:操作同5。

药典三部(2015版)-通则-114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药典三部(2015版)-通则-114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1143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本法系利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包括两种方法,即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后者包括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供试品检测时,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进行试验。当测定结果有争议时,除另有规定外,以凝胶限度试验结果为准。 本试验操作过程应防止内毒素的污染。 细菌内毒素的量用内毒素单位(EU)表示,1EU与1个内毒素国际单位(IU)相当。 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系自大肠埃希菌提取精制而成,用于标定、复核、仲裁鲎试剂灵敏度、标定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的效价,干扰试验及检查法中编号B和C溶液的制备、凝胶法中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光度测定法中标准曲线可靠性试验。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系以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为基准标定其效价,用于干扰试验及检查法中编号B和C溶液的制备、凝胶法中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光度测定法中标准曲线可靠性试验。 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应符合灭菌注射用水标准,其内毒素含量小于0.015EU/ml(用于凝胶法)或0.005EU/ml(用于光度测定法),且对内毒素试验无干扰作用。 试验所用的器皿需经处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外源性内毒素。耐热器皿常用干热灭菌法(250℃、30分钟以上)去除,也可采用其他确证不干扰细菌内毒素检查的适宜方法。若使用塑料器皿,如微孔板和与微量加样器配套的吸头等,应选用标明无内毒素并且对试验无干扰的器具。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某些供试品需进行复溶、稀释或在水性溶液中浸提制成供试品溶液。必要时,可调节被测溶液(或其稀释液)的pH值,一般供试品溶液和鲎试剂混合后溶液的pH值在6.0~8.0的范围内为宜,可使用适宜的酸、碱溶液或缓冲溶液调节pH值。酸或碱溶液须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在已去除内毒素的容器中配制。缓冲液必须经过验证不含内毒素和干扰因子。 内毒素限值的确定药品、生物制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L)一般按以下公

大肠杆菌O157H7 PCR检测试剂盒

【产品名称】 通用名称:大肠杆菌O157:H7 PCR 检测试剂盒 英文名称:PCRdiagnostic kit for E. coli O157:H7 DNA 【使用方向】 大肠杆菌O157:H7 PCR 检测试剂盒是快速准确的定性检测水中肠杆菌O157:H7数量的试剂盒,天津生物芯片基于PCR 联合酶联免疫检测扩增后样品的原理,开发了检验灵敏度高的产品,样品中细菌浓度达103cfu/ml 就可是实现直接检验。PCR 过程中,一段特殊的DNA 片段被扩增然后通过和标记生物素的探针杂交来检测。通过底物酶的培养后,样品的结果可以通过肉眼判别或者酶标仪来读取。本试剂盒使用大肠杆菌O157:H7的特异引物,可与样本中的大肠杆菌O157:H7基因组的相应靶位点特异性结合,利用PCR 反应达到对大肠杆菌O157:H7快速检测的目的。试剂盒具有特异性强的特点,可以将大肠杆菌O157:H7从其它细菌中特异地区分出来。 试剂盒使用大肠杆菌O157:H7的O 抗原特异引物和H 抗原特异引物,可与样本中的大肠杆菌O157:H7基因组的相应靶位点特异性结合,利用PCR 反应达到对大肠杆菌O157:H7快速检测的目的。试剂盒具有特异性强的特点,可以将大肠杆菌O157:H7从其它大肠杆菌O 血清型中区分出来。stx1和stx2是O157:H7的毒力基因,是判断菌株致病力强度的重要因素,试剂盒使用了stx1及stx2基因的特异引物检测被测菌是否具有产生毒素的能力。 大肠杆菌O157:H7 PCR 检测试剂盒用于食品、饮用水、临床样品以及环境样品中的大肠杆菌O157:H7的检测。试剂盒可以同时检测大肠杆菌O157:H7的O 抗原、H 抗原,以及毒素基因stx1和stx2,共计4个靶基因。 【食品中致病菌实时PCR 检测所用引用和探针序列】 【储藏条件及有效期】 -20℃保存,避免反复冻融,有效期一年。 【样品处理】

人MyoDELISA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人Myo-DELISA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人Myo-D含量。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人Myo-D水平。用纯化的人Myo-D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Myo-D,再与HRP标记的Myo-D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TMB在HRP 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Myo-D 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人Myo-D浓度。 样本处理及要求: 1.血清:室温血液自然凝固10-20分钟,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 清,保存过程中如出现沉淀,应再次离心。 2.血浆:应根据标本的要求选择EDTA、者柠檬酸钠或肝素作为抗凝剂,混合10-20分钟后, 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该再次离心。 3.尿液:用无菌管收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 如有沉淀形成,应再次离心。胸腹水、脑脊液参照实行。 4.细胞培养上清:检测分泌性的成份时,用无菌管收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检测细胞内的成份时,用PBS(PH7.2-7.4)稀释细胞悬液,细胞浓度达到100万/ml左右。通过反复冻融,以使细胞破坏并放出细胞内成份。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再次离心。

动态显色法内毒素检测鲎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动态显色法内毒素检测鲎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货号:T7570 规格:48T/盒1.7ml 保存:阴凉处,最佳2-8oC,避光保存。 产品说明: 鲎试剂为鲎科动物东方鲎的血液变形细胞溶解物的冷冻干燥品,鲎试剂中含有C因子、B因子、凝固酶原、凝固蛋白原等。在适宜的条件下(温度,pH值及无干扰物质),细菌内毒素激活C因子,引起一系列酶促反应,激活凝固酶原形成凝固酶,凝固酶分解人工合成的显色基质,使其分解为多肽和黄色的对硝基苯胺(pNA,λmax=405)。反应液的吸光度(OD值)增加,OD值增加的速度与内毒素浓度成正相关。换言之,OD值上升某一预设限值(启动OD)所需要的时间(定义为启动时间)与内毒素浓度成负相关,启动时间的对数与内毒素浓度的对数成线性关系,据此,可以定量供试品的内毒素浓度。 试验所需材料和器材: 内毒素工作标准品、鲎试剂、显色基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除热原试管、除热原吸头、除热原96孔微板(或可拆式板条)、旋涡混合器、移液器、试管架、带温育系统的动态光度测定仪器及配套软件,例如,微板鲎试仪ELx808及软件TALgent或Gen5。 注意事项: ①该试剂盒用于体外细菌内毒素的定量检测,严禁试剂以任何途径进入机体。 ②接触试剂及供试品的所有器皿必须是除热原的。试验过程应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该说明书中的除热原指内毒素浓度小于0.005EU/ml。 ③供试品的pH值应在6.0–8.0之间,若超出此范围,需用除热原的缓冲液、0.1M氢氧化钠或0.1M 盐酸调节。 ④当供试品中可能存在鲎试验的干扰物质时,须进行干扰试验,参见【供试品的干扰试验】。 操作步骤:

1、动态光度测定仪器的设定,以鲎试验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ELx808IU为例: 预热仪器,设置温育温度为37oC。 设置模板及程序。 设定读板波长为405nm,设定动力学参数:读板120分钟,每30秒读一次。 2、内毒素标准溶液配制(浓度10,1,0.1,0.01EU/ml) 2.1、取内毒素工作标准品1支,用砂轮沿安瓿颈部划痕,开启,加入适量(建议在0.5ml-1.2ml 之间)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置旋涡混合器上剧烈振摇5分钟。 2.2、将上述内毒素溶液进一步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稀释成所需浓度,每稀释一步均应在旋涡混合器 上剧烈振摇1分钟。 稀释的内毒素溶液静置时间超过10分钟,用前在旋涡混合器上剧烈振摇1分钟,放置4小时以上的内毒素溶液应丢弃。 (参见《内毒素工作标准品使用说明书》)。 3、阴性对照为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 4、鲎试剂的溶解:按标示量加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于显色基质中,轻轻摇晃溶解显色基质,再将溶解的 显色基质全部加入到鲎试剂中,轻轻摇晃使鲎试剂完全溶解。注意不要用旋涡混合器剧烈振摇。溶解的鲎试剂应在10分钟内使用。 若采用多道移液器,将溶解的鲎试剂转移到除热原加样槽,并轻轻摇匀。 5、实验操作 取除热原微板,在各孔中分别加入100μl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内毒素标准溶液,或供试品。 将微板放置于鲎试验微生物快速检测系统ELx808IU中,37oC预热10分钟。 预热结束,用移液器或多道移液器每孔加入100μl鲎试剂(避免产生气泡!),中速振摇10秒混匀,于37oC温育120分钟,并且在405nm波长处,每30秒读一次OD值。 6、数据处理 设定启动OD为0.2,软件自动给出其启动时间(T)。 建立标准曲线:lgT=b lgC+a,其中T为启动时间,C为内毒素的浓度,b为直线斜率,a为Y轴截

细菌内毒素检查验证方案

细菌内毒素检查验证方案文件编号:VP-QC-2015-06 起草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批准日期:年月日

目录 1 概述 1 2 验证目的及范围 1 3 验证小组人员组成及职责 1 4 验证依据 2 5 验证前准备 2 6 验证的实施 2 7 偏差处理 5 8 验证数据及评估 5 9验证报告及评审 5 10 再验证及周期 5 11 验证文件及归档 5 12 附件 5

1 概述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系利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格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报告两种发放,即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后者包括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供试品检测时,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进行实验。公司自行制备的注射用水需进行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本方案将采用凝胶法进行试验。 2 验证目的和方法 本验证方案适用于注射用水的细菌内毒素的检查,通过对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干扰试验及凝胶限度试验,建立该产品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并对其有效性进行评价,确保检测方法的专属性、灵敏度,保证检测结果可符合质量标准要求。 3.验证小组人员组成及职责: 3.1验证小组由以下部门人员组成:质量部、QC、生产部。 3.2 验证小组组成及职责列表

4 验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版1143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5.验证前准备 5.1验证人员培训:验证报告起草人有责任在方案批准后(且在验证实施前)对本次验证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培训人员记录见附件1。 5.2 确认仪器仪表设施经过确认和校验,并填写确认记录。 6 验证的实施 6.1实验材料及用具 6.1.1电子天平 6.1.2. 电热干燥箱

大肠杆菌内素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大肠杆菌内毒素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检测范围:96T 0.03Eu/L – 0.8Eu/L 使用目的: 本试剂盒用于测定大肠杆菌样本中内毒素(endotoxin)含量。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大肠杆菌内毒素(endotoxin)水平。用纯化的大肠杆菌内毒素(endotoxin)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内毒素(endotoxin),再与HRP标记的内毒素(endotoxin)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内毒素(endotoxin)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大肠杆菌内毒素(endotoxin)浓度。 标本要求 1.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若不能马上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2.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操作步骤 1.标准品的稀释:本试剂盒提供原倍标准品一支,用户可按照下列图表在小试管中进行稀 释。 2.加样:分别设空白孔(空白对照孔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操作相同)、标准孔、 待测样品孔。在酶标包被板上标准品准确加样50μl,待测样品孔中先加样品稀释液40μl,然后再加待测样品10μl(样品最终稀释度为5倍)。加样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孔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 3.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30分钟。 4.配液:将30倍浓缩洗涤液用蒸馏水30倍稀释后备用 5.洗涤:小心揭掉封板膜,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30秒后弃去,如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