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

作者单位:230022 合肥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通信作者:徐建华,xujianhua86@https://www.doczj.com/doc/f31435109.html,

[9] Staykov D,Huttner HB,Lunkenheimer J,et al.Single ver?susbilateral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 for intraventricular

fibrinolysis in severe ventricular haemorrhage[J].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10,81(1):105-108.

[10]成秋生,潘小平.脑室外引流术29例并发症原因分析[J].广东医学,2003,24(6):617.

[11]程谦,方好,丁斌,等.持续脑室外引流并发脑室感染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5(2):199-200.[12]Torres A,Plans G,Martino J,et al.Fibrinolytic therapy in spontaneous intraventricular haemorrhage: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treatment[J].Br J Neurosurg,2008,22(2):269-

274.

[13]Nieuwkamp DJ,de Gans K,Rinkel GJ,et al.Treatment and outcome of severe intraventricular extension in patients with

subarachnoid o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 systematic re?

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Neurol,2000,247(2):117-

121.

[14]Huttner HB,Tognoni E,Bardutzky J,et al.Influence of intra -ventricular fibrinolytic therapy with rt-PA on the long-

term outcome of treated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basal gan?

glia hemorrhage:a case-control study[J].Eur J Neurol,

2008,15(4):342-349.

[15]Shen PH,Matsuoka Y,Kawajiji K,et al.Treatment of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using urokinase[J].Neurol Med

Chir,1990,30(5):329-333.

[16]Mayfrank L,Lippiz B,Groth M,et al.Effect of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on clot lysis and ventricular dila?

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J].Acta Neurochir,1993,122(1-2):32-38.

[17]Schwarz S,Schwab S,Steiner HH,et al.Secondary hemor?rhage after intraventricular fibrinolysis a cautionary note:a

report of two cases[J].Neurosurgery,1998,42(3):659-

663.

[18]Morgan T,Awad I,Keyl P,et al.Preliminary report of the clot lysis evaluating accelerated resolution of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CLEAR-IVH)clinical trial[J].Acta Neuro?

chir Suppl,2008,105(1):217-220.

[19]杨帆,申明峰,姚宏伟,等.脑室内积血患者脑室灌注尿激酶剂量和时间的探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

版),2011,5(22):6618-6621.

(2012?08?20收稿 2012?11?15修回)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李迎春 徐建华

[关键词]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炎症细胞;细胞因子;炎性体doi:10.3969/j.issn.1000-0399.2013.01.039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个以具有自限性和剧烈疼痛为特点的的无菌性炎症。近年来,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痛风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机制十分复杂,关节内尿酸浓度过饱和形成结晶,作为异物进而触发机体固有免疫反应,导致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反应,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及自我缓解机制还不是很清楚。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的进展,人们发现炎症细胞、细胞因子及炎性体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直至自然缓解具有重要意义,现综述如下。1 炎症细胞

高尿酸血症(monosodium urate crystals,MSU crystals)状态易形成尿酸盐晶体,并沉积在滑膜、软骨及关节周围,正常情况下并无临床表现。但当遭遇寒冷、创伤及饮酒等理化因素后,MSU结晶体脱落进人关节腔,在细胞分子水平引起炎症级联反应,目前已知的参与炎症级联反应的细胞主要有以下几种。1.1 肥大细胞(mast cell,MC) MC主要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它与单核/巨噬细胞的活化发生在痛风急性发作的炎症早期,且早于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的活化。MC经抗原刺激后,在MC细胞膜上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使MC脱颗粒释放组织胺、慢反应物质、肝素、5羟色胺、前列腺素、趋化因子及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从而导致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细胞聚集、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及血凝状态改变等[1-5]。

1.2 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PMN) PMN表面的一些受体可能参与了自身对MSU晶体的反应过程,如CR3可以结合覆盖在MSU晶体表面的iC3b,这一过程可以产生一

69安 徽 医 学 第34卷第1期

2013年1月万方数据

系列的介质,如过氧化物、过氧化氢、单态氧、IL-1及相关趋化因子,这些介质产生可使关节滑膜通透性增加,关节红肿和关节炎急性发作[6]。

1.3 单核/巨噬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合成和分泌炎症因子诸如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等激活中性粒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等细胞内的一氧化氮合酶及磷酸酯酶A2等,促进它们的释放,进而引起炎症反应和组织破坏,同时又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凋亡的方式维持炎症反应的进行。但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于维持痛风性关节炎的急性发作与无症状高尿酸血症之间平衡也起到重要作用[7]。目前有研究表明单核巨噬细胞的分化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自然缓解当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近年的研究也发现,在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患者和痛风患者的发作间歇期中,都可以在其关节液内发现吞噬尿酸盐结晶的单核巨噬细胞存在,而几乎不会发现吞噬有尿酸盐结晶的中性粒细胞的存在,有报道称分化成熟的巨噬细胞可通过分泌抗炎症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β和前列腺素E2等)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而抑制炎症的持续发展,这是解释痛风急性发作后自我缓解的可能机制之一[8]。亦有研究发现,巨噬细胞的不同分化状态与其对MSU晶体的吞噬能力相关,只有分化程度中等的巨噬细胞分泌的能力最强,而分化较低与分化成熟的巨噬细胞都不分泌或低分泌TNFα,包括内皮细胞选择素(E-Selectin)的表达也同样很低,所以可推断成熟的巨噬细胞对于减轻炎症及维持关节滑膜无炎症的状态起着关键作用[9]。

2 细胞因子

2.1 IL-1β、IL-8、TNF-α和IL-1RaIL-1β 与痛风关系密切的细胞因子之一,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s,TLRs)是模式识别受体(PRR)的一种,在抗感染免疫中首先被人们认识,其在固有免疫和炎症细胞因子的产生及信号传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中TLR-2和TLR-4协同链接蛋白MyD33识别MSU结晶,从而促进吞噬及随后的IL-1β产生,IL-1β和其他前炎症细胞因子一同促进粒细胞向关节等MSU晶体沉积部位的汇集,这也是痛风发作的病理学标志[10]。与IL-1一样,TNFα、IL-8也既是免疫反应的启动因子,又是持续炎症反应的诱发因子[11]。

1998年Matsukawa等曾报道,MSU致炎过程中,IL-8的作用存在两个高峰,分别处于第2h和第12h左右,前者独立于TNF-α及IL-1(TNF-α及IL-1分别同时达高峰),而后者可被IL-1受体拮抗剂(IL-1Ra)抑制。IL-1可诱导IL-8的产生。IL-1也有两个高峰,分别为第2h和第9h,TNF-α抗体及IL-8抗体可以联合抑制第2h的高峰,说明这一高峰是由TNF-α和IL-8共同介导的;而后者的高峰可被TNF-α抗体或IL-8抗体或IL-1Ra阻滞,说明与前一路径不同。实验中IL-1Ra的含量在炎症48h仍保持高水平,且大大高于IL -1β水平,极大地影响着IL-1的反应,说明IL-1Ra对于炎症缓解作用重大[8]。

2.2 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TGFβ1是一种重要的抗炎症细胞因子,它是由分化成熟的巨噬细胞分泌产生的,在急性炎症过程中阻断内皮细胞的激活以及白细胞的黏附和聚集,并减少了前炎症细胞因子的生成,增加IL-1Ra的生成。体内、

外的试验均证明了它是一种强有力的抗炎细胞因子。Liote 等[12]在1996年研究发现,炎症高峰时,滑囊中性粒细胞数量最大时,TGFβ1可以减少MSU致炎症高峰时90%的白细胞聚集,同时单核细胞的数量也明显减少。今年有外国学者发现,痛风患者关节液中的TGFβ1浓度的上升先于白细胞计数(WBC)、多分叶核白细胞比(percentages of polymorphonuclear cells,

PMN%)以及IL-1β、IL-6、IL-8和TNF-α等指标的下降,证明了TGFβ1的出现可能是炎症免疫反应关闭的信号[14]。先前的研究已经明确TGFβ1可以调节一些与痛风石性痛风相关的病理生理进程,这包括抑制巨噬细胞凋亡,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细胞外基质的合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的释放。新近的研究表明,在痛风及假性痛风患者的关节液中检测到TGFβ1水平的升高,并提出它可能与炎症间歇期的炎症缓解有关[14]。

3 炎性体(inflammasome)与细胞蛋白受体

MSU与单核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主要是通过2个机制:首先是它可通过一般途径激活细胞的吞噬反应、溶酶体溶解、呼吸爆发、释放炎性介质;另一方面它可通过细胞膜扰动与细胞膜蛋白受体交联,直接激活吞噬细胞内的前炎症信号通路(见下图示)。天然固有免疫系统拥有一系列位于细胞膜或细胞质的受体,如细胞膜Toll样受体(TLRs)[15]及细胞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s,NLRs)[16],它们在感受到相关体内、外的危险信号后,与衔接蛋白和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相连接,共同形成存在于细胞质的多蛋白复合体,被称作“炎性体”。炎性体能介导Caspase-1的活化,激活IL-1β和IL-18的前体,生成并分泌相应的活性成分从而发挥生物学效应[17]。

活性IL-1β的产生分泌需要两个重要步骤:第一步,信号通路下传使NF-κB活化,引起基因转录表达产生IL-1β前体(pro-IL-1β);第二步,即炎性体活化Caspase-1前体(pro-caspase-1),活性的Caspase-1酶解pro-IL-1β,形成后者的活性形式释放出细胞发挥病理生理作用。研究表明,TLRs信号通路活化后,仅能产生没有生物活性的IL-1β前体,必须通过炎性体活化后,才能形成有活性的IL-1β[18]。

通过对痛风性关节炎的免疫发病机制进行研究,人们认为炎性体介导了MSU诱发的炎症反应。Martinon等[19]研究指出MSU所刺激产生的IL-1β活化过程需要一种由能结合Caspase-1的NALP3以及衔接蛋白ASC所组成的细胞质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NOD)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s,NLRs)———NLRP3炎性体的存在。研究证实,有NLRP3炎性体缺陷的巨噬细胞在MSU晶体刺激后并不能分泌产生活性IL-1β,而动物模型中所有ASC缺陷或Caspase-1缺陷的老鼠其MSU介导的腹膜炎症也得以减轻。MSU结晶也可能直接激活TLRs,或与一些特异的细胞表面蛋白如结合素、CD16、Fc受体或CD14相互作用激活TLRs,或其他间接途径激活TLRs,介导痛风炎症反应。各种体内、外实验均说明NALP3炎性体及下游细胞因子参与了尿酸盐结晶诱发的炎症反应。

炎性体参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的机制也在痛风的治疗中得到体现:众所周知,传统治疗痛风药物秋水仙碱可以抑制MSU晶体诱导的单核细胞的NALP3炎性体活化,从而抑制Caspase-1激活,使IL-1β的产生和释放减少,中性粒细胞上

79

第34卷第1期

2013年1月 李迎春等: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万方数据

L-选择蛋白的表达降低[19,20]。新近的研究还发现秋水仙碱能通过抑制细胞微管合成减少MSU晶体的转运,进而减少由NALP3炎性体驱使的Caspase-1活化。新疗法中生物制剂现也作为治疗痛风的药物之一正得以研究开发,它可阻断疾病进展的特定一环。现在像IL-1受体拮抗剂(anakinra)、人抗IL -1β单克隆抗体(canakinumab)以及列洛西普(rilonacept)等药物都正在进行临床研究。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生、发展过程中,各种炎症细胞及细胞因子相互协同、诱生,伴随着炎症过程的始终。高尿酸血症中的MSU晶体沉积在关节软骨的周围,引起肥大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活化,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细胞内级联反应分泌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8及肿瘤坏死因子α,促进炎症的发生发展,而在炎症晚期,TGFβ、IL-Ra表达逐渐增多,而MSU晶体表面蛋白的多寡变化也伴随着炎症发展的始终。尽管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免疫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然而痛风急性炎症过程中炎症细胞和细胞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为该病的治疗提供了思路和切入点。

参考文献

[1] Stafforini DM,Tjoelker LW,McCormick SP,et al.Molecu?lar basi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lasma platelet-activa?

ting factor acetylhydrolase an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J].J

Biol Chem,1999,274(11):7018-7124.

[2] Sugano T,Nasu K,Narahara H,et al.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induces an imbalance between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1and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1expression

in human uterine cervical fibroblasts[J].Biol Reprod,

2000,62(3):540-546.

[3] Carden DL,Granger DN.Pathophysiology of ischaemia-reperfusion injury[J].J Pathol,2000,190(3):255-

266.

[4] Oshiro T,Kakuta Y,Shimura S,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induced cytosolic calcium mobi?

lization in human eosinophils[J].Clin Exp Allergy,2000,

30(5):699-705.

[5] Aihara M,Ishii S,Kume K,et al.Interaction between neu?rone and microglia mediated by 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J].Genes Cells,2000,5(5):397-406.

[6] Shenkar R,Abraham E.Mechanisms of lung neutrophil acti?vation after hemorrhage or endotoxemia:roles of reactive ox?

ygen intermediates NF-kappa B and cyclic 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J].J Immunol,1999,163(2):

954-962.

[7] Landis RC,Haskard DO.Pathogenesis of crystal-induced

inflammation[J].Curr Rheumatol Rep,2001,3(1):36-

41.

[8] 王红梅,杨中华,张明,等.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炎症机制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5,26

(3):124-127.

[9] Landis RC,Yagnik DR,Florey O,et al.Safe disposal of inflammatory monosodium urate monohydrate crystals by dif?

ferentiated macrophages[J].Arthritis Rheum,2002,46

(11):3026-3033.

[10]Cronstein BN,Terkeltaub R.The inflammatory process of gout and its treatment[J].Arthritis Res Ther,2006,8Sup?

pl1:S3.

[11]Rider TG,Jordan KM.The modern management of gout [J].Rheumatology(Oxford),2010,49(1):5-14.[12]Liote F,Prudhommeaux F,Schiltz C,et al.Inhibition and prevention of monosodium urate monohydrate crystal-in?

duced acute inflammation in vivo by transforming growth fac?

tor beta1[J].Arthritis Rheum,1996,39(7):1192-

1198.

[13]Scanu A,Oliviero F,Ramonda R,et al.Cytokine levels in human synovial fluid during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acute

gout:role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in the resolu?

tion phase[J].Ann Rheum Dis,2012,71(4):621-624.[14]Fava R,Olsen N,Keski-Oja J,et al.Active and latent forms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activity in synovial

effusions[J].J Exp Med,1989,169(1):291-296.[15]蒋莉,周京国,青玉凤,等.Toll样受体2和Toll样受体4及其信号通路在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中作用

的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1,15(5):300-

304.

[16]McCormack WJ,Parker AE,O'Neill LA.Toll-like recep?tors and NOD-like receptors in rheumatic diseases[J].Ar?

thritis Res Ther,2009,11(5):243.

[17]蒋莉,邢艳,周京国.炎性体及其在痛风发病中的作用[J].免疫学杂志,2010.(10):916-919.

[18]Mariathasan S,Newton K,Monack DM,et al.Differential activation of the inflammasome by Caspase-1adaptors ASC

and Ipaf[J].Nature,2004,430(6996):213-218.[19]Martinon F,Petrilli V,Mayor A,et al.Gout-associated u?ric acid crystals activate the NALP3inflammasome[J].Na?

ture,2006,440(7081):237-241.

[20]Nuki G.Colchicine:its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efficacy in crystal-induced inflammation[J].Curr Rheumatol Rep,

2008,10(3):218-227.

(2012?08?10收稿 2012?10?08修回)

89安 徽 医 学 第34卷第1期

2013年1月万方数据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

作者:李迎春, 徐建华

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合肥,230022

刊名:

安徽医学

英文刊名:ANHUI MEDICAL JOURNAL

年,卷(期):2013,34(1)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20条)

1.Stafforini DM;Tjoelker LW;McCormick SP Molecular basis of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lasma 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acetylhydrolase an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1999(11)

2.Sugano T;Nasu K;Narahara H 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induces an imbalance between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 and 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s-1 expression in human uterine cervical fibroblasts 2000(03)

3.Carden DL;Granger DN Pathophysiology of ischaemia-reperfusion injury[外文期刊] 2000(03)

4.Oshiro T;Kakuta Y;Shimura S Characterization of 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induced cytosolic calcium mobilization in human eosinophils[外文期刊] 2000(05)

5.Aihara M;Ishii S;Kume K Interaction between neurone and microglia mediated by platelet-activating factor 2000(05)

6.Shenkar R;Abraham E Mechanisms of lung neutrophil activation after hemorrhage or endotoxemia:roles of reactive oxygen intermediates NF-kappa B and cyclic AMP 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 1999(02)

https://www.doczj.com/doc/f31435109.html,ndis RC;Haskard DO Pathogenesis of crystal-induced inflammation 2001(01)

8.王红梅;杨中华;张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炎症机制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 2005(03)

https://www.doczj.com/doc/f31435109.html,ndis RC;Yagnik DR;Florey O Safe disposal of inflammatory monosodium urate monohydrate crystals by differentiated macrophages[外文期刊] 2002(11)

10.Cronstein BN;Terkeltaub R The inflammatory process of gout and its treatment 2006(Suppl 1)

11.Rider TG;Jordan KM The modern management of gout 2010(01)

12.Liote F;Prudhommeaux F;Schiltz C Inhibition and prevention of monosodium urate monohydrate crystal-induced acute inflammation in vivo by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 1996(07)

13.Scanu A;Oliviero F;Ramonda R Cytokine levels in human synovial fluid during the different stages of acute gout:role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 in the resolution phase 2012(04)

14.Fava R;Olsen N;Keski-Oja J Active and latent forms of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activity in synovial effusions 1989(01)

15.蒋莉;周京国;青玉凤Toll样受体2和Toll样受体4及其信号通路在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期刊论文]-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11(05)

16.McCormack WJ;Parker AE;O'Neill LA Toll-like receptors and NOD-like receptors in rheumatic diseases 2009(05)

17.蒋莉;邢艳;周京国炎性体及其在痛风发病中的作用[期刊论文]-免疫学杂志 2010(10)

18.Mariathasan S;Newton K;Monack DM Differential activation of the inflammasome by Caspase-1 adaptors ASC and Ipaf[外文期刊] 2004(6996)

19.Martinon F;Petrilli V;Mayor A Gout-associated uric acid crystals activate the NALP3 inflammasome[外文期刊] 2006(7081)

20.Nuki G Colchicine:its mechanism of action and efficacy in crystal-induced inflammation 2008(03)

引证文献(1条)

1.高利霞.观美华.刘鹏.钟彩玲.陈艳99Tc-亚甲基二膦酸盐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现代医院 2013(11)

引用本文格式:李迎春.徐建华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期刊论文]-安徽医学 2013(1)

痛风治疗指南

痛风治疗指南 【概述】 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和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并可发生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可出现关节致残、肾功能不全。痛风常与中心性肥胖、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病伴发。 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约10%-2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除1%左右的原发性痛风由先天性酶缺陷引起外,绝大多数发病原因不明。继发性痛风由其他疾病所致,如肾脏病、血液病,或由于服用某些药物、肿瘤放化疗等多种原因引起。本指南主要介绍原发性痛风。 痛风见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在欧美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18%,痛风为0.13%~0.37%。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患病率直线上升,这可能与我国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改变有关。 【临床表现】 95%为男性,初次发作年龄一般为40岁以后,但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女性患者大多出现在绝经期后。按照痛风的自然病程可分为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 1.急性期:发病前可无任何先兆。诱发因素有饱餐饮酒、过度疲劳、紧张、关节局部损伤、手术、受冷受潮等。常在夜间发作的急性单关节炎通常是痛风的首发症状,表现为凌晨关节痛而惊醒、进行性加重、剧痛如刀割样或咬噬样,疼痛于24~48小时达到高峰。关节局部发热、红肿及明显触痛,酷似急性感染,首次发作的关节炎多于数天或数周内自行缓解。首次发作多为单关节炎,60%~70%首发于第一跖趾关节,在以后病程中,90%患者反复该部受累。足弓、踝、膝关节、腕和肘关节等也是常见发病部位。可伴有全身表现,如发热、头痛、恶心、心悸、寒战、不适并伴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 2.间歇期:急性关节炎发作缓解后,一般无明显后遗症状,有时仅有发作部位皮肤色素加深,呈暗红色或紫红色、脱屑、发痒,称为无症状间歇期。多数患者在初次发作后出现1~2年的间歇期,但间歇期长短差异很大,随着病情的进展间歇期逐渐缩短。如果不进行防治,每年发作次数增多,症状持续时间延长,以致不能完全缓解,且受累关节增多,少数患者可有骶髂、胸锁或颈椎等部位受累,甚至累及关节周围滑囊、肌腱、腱鞘等处也可发作,症状渐趋不典型。 3.慢性期:尿酸盐反复沉积使局部组织发生慢性异物样反应,沉积物周围被单核细胞、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包绕,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结节,称为痛风石。痛风石多在起病10年后出现,是病程进入慢性的标志,可见于关节内、关节周围、皮下组织及内脏器官等。典型部位在耳廓,也常见于足趾、手指、腕、踝、肘等关节周围,隆起于皮下,外观为芝麻大到鸡蛋大的黄白色赘生物,表面菲薄,破溃后排出白色粉末状或糊状物,经久不愈,但较少继发感染。当痛风石发生于关节内,可造成关节软骨及骨质侵蚀破坏、增生、关节周围组织纤维化,出现持续关节肿痛、强直、畸形,甚至骨折,称为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 4.肾脏病变: 肾脏病理检查几乎均有损害,大约1/3患者在痛风病程中出现肾脏症状。 ⑴尿酸盐肾病:尿酸盐结晶沉积于肾组织,特别是肾髓质和锥体部,可导致慢性间质性肾炎,使肾小管变形、萎缩、纤维化、硬化,进而累及肾小球血管床。表现为肾小管浓缩功能下降、夜尿增多、低比重尿、血尿、蛋白尿、腰痛、水肿、高血压,晚期肾功能不全等。 ⑵尿酸性尿路结石:尿液中尿酸浓度增加并沉积形成尿路结石,在痛风患者中总发生率在20%以上,且可能出现于痛风关节炎发病之前。较小者呈沙砾状随尿排出,可无症状。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

作者单位:230022合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通信作者:徐建华,xujianhua86@yahoo.cn [9]Staykov D,Huttner HB,Lunkenheimer J,et al.Single ver-susbilateral external ventricular drainage for intraventricular fibrinolysis in severe ventricular haemorrhage[J].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10,81(1):105-108. [10]成秋生,潘小平.脑室外引流术29例并发症原因分析[J].广东医学,2003,24(6):617. [11]程谦,方好,丁斌,等.持续脑室外引流并发脑室感染因素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6,5(2):199-200.[12]Torres A,Plans G,Martino J,et al.Fibrinolytic therapy in spontaneous intraventricular haemorrhage:efficacy and safety of the treatment[J].Br J Neurosurg,2008,22(2):269- 274. [13]Nieuwkamp DJ,de Gans K,Rinkel GJ,et al.Treatment and outcome of severe intraventricular extension in patients with subarachnoid or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a systematic re- 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Neurol,2000,247(2):117- 121. [14]Huttner HB,Tognoni E,Bardutzky J,et al.Influence of intra -ventricular fibrinolytic therapy with rt-PA on the long- term outcome of treated patients with spontaneous basal gan- glia hemorrhage:a case-control study[J].Eur J Neurol, 2008,15(4):342-349. [15]Shen PH,Matsuoka Y,Kawajiji K,et al.Treatment of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using urokinase[J].Neurol Med Chir,1990,30(5):329-333. [16]Mayfrank L,Lippiz B,Groth M,et al.Effect of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 on clot lysis and ventricular dila- 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evere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 [J].Acta Neurochir,1993,122(1-2):32-38. [17]Schwarz S,Schwab S,Steiner HH,et al.Secondary hemor-rhage after intraventricular fibrinolysis a cautionary note:a report of two cases[J].Neurosurgery,1998,42(3):659- 663. [18]Morgan T,Awad I,Keyl P,et al.Preliminary report of the clot lysis evaluating accelerated resolution of 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CLEAR-IVH)clinical trial[J].Acta Neuro- chir Suppl,2008,105(1):217-220. [19]杨帆,申明峰,姚宏伟,等.脑室内积血患者脑室灌注尿激酶剂量和时间的探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 版),2011,5(22):6618-6621. (2012-08-20收稿2012-11-15修回)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及研究进展李迎春徐建华 [关键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炎症细胞;细胞因子;炎性体 doi:10.3969/j.issn.1000-0399.2013.01.039 痛风性关节炎是一个以具有自限性和剧烈疼痛为特点的的无菌性炎症。近年来,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痛风在我国的发病率明显升高,且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危害患者的身体健康。急性痛风性关节炎发作的机制十分复杂,关节内尿酸浓度过饱和形成结晶,作为异物进而触发机体固有免疫反应,导致关节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反应,但其具体的发病机制及自我缓解机制还不是很清楚。随着分子生物学及免疫学的进展,人们发现炎症细胞、细胞因子及炎性体对于痛风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直至自然缓解具有重要意义,现综述如下。 1炎症细胞 高尿酸血症(monosodium urate crystals,MSU crystals)状态易形成尿酸盐晶体,并沉积在滑膜、软骨及关节周围,正常情况下并无临床表现。但当遭遇寒冷、创伤及饮酒等理化因素后,MSU结晶体脱落进人关节腔,在细胞分子水平引起炎症级联反应,目前已知的参与炎症级联反应的细胞主要有以下几种。1.1肥大细胞(mast cell,MC)MC主要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它与单核/巨噬细胞的活化发生在痛风急性发作的炎症早期,且早于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s)的活化。MC经抗原刺激后,在MC细胞膜上发生抗原-抗体反应,使MC脱颗粒释放组织胺、慢反应物质、肝素、5羟色胺、前列腺素、趋化因子及血小板活化因子等。从而导致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细胞聚集、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及血凝状态改变等[1-5]。 1.2多形核中性粒细胞(polymorphonuclear,PMN)PMN表面的一些受体可能参与了自身对MSU晶体的反应过程,如CR3可以结合覆盖在MSU晶体表面的iC3b,这一过程可以产生一 69安徽医学第34卷第1期2013年1月

痛风诊疗规范(2020完整版)

痛风诊疗规范(2020完整版)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在关节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其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的范畴。除关节损害,痛风患者还可伴发肾脏病变及其他代谢综合征的表现,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痛风属于全球性疾病,不同国家、地区的患病率有所差异。欧洲的患病率为0.9%~2.5%,美国的患病率也逐年增长,从1988-1994年的2.64%升至2007-2010年的3.76%。我国尚缺乏全国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报告,目前我国痛风的患病率为1%~3%,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多见,女性大多出现在绝经期后,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RDC)网络注册及随访研究的阶段数据显示,男:女为15:1,平均年龄48.28岁,近年来逐步趋于年轻化。50%以上的痛风患者伴有超重或肥胖。 我国痛风虽然并不少见,但其规范化诊疗的普及依然欠缺。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痛风专业委员会在借鉴国内外诊治经验和指南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诊疗规范,旨在规范痛风的诊断方法、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案,以减少误诊和漏诊,对患者的短期与长期治疗给予建议,以减少不可逆损伤的发生,改善预后。 一、临床表现 (一)病程 传统的痛风自然病程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发作期、发作间歇期

和慢性痛风石病变期。在2018版欧洲抗风湿病联盟更新的痛风诊断循证专家建议中,将痛风的病程分为临床前期(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及无症状MSU晶体沉积)和痛风期(即临床期,分为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及发作间期、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 1.急性发作期:典型痛风发作常于夜间发作,起病急骤,疼痛进行性加剧,12h左右达高峰。疼痛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难以忍受。受累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红肿,皮温升高,触痛明显。症状多于数天或2周内自行缓解。多数患者发病前无先驱症状,部分患者发病前有疲乏、周身不适及关节局部刺痛等先兆。首次发作多为单关节受累,50%以上发生于第一跖趾关节。痛风好发于下肢,如足背、足跟、踝、膝关节,指、肘、腕关节也可受累。随着病程进展,反复发作的患者受累关节逐渐增多,少数可影响到骶髂关节、肩关节或脊柱关节,也可累及关节周围滑囊、肌腱、腱鞘等部位,且发作的症状和体征渐趋不典型。部分严重的患者发作时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乏力、心悸等。发作前多有诱发因素,多为饮酒、高嘌呤饮食、受冷和剧烈运动。 2.发作间歇期:急性关节炎发作缓解后一般无明显后遗症状,偶有炎症区皮肤色素沉着。二次发作的间隔时间无定论,多数患者在初次发作后1~2年内复发,随着病情的进展,发作频率逐渐增加,发作持续时间延长,无症状的间隙期缩短,甚至部分患者发作后症状不能完全缓解,关节肿痛持续存在。 3.慢性痛风石病变期:皮下痛风石和慢性痛风石关节炎是长期血尿酸显著升高未受控制的结果,两者经常同时存在。皮下痛风石常见的发生部位为

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配方

治疗痛风性关节炎配方 中药熏蒸组分为: (1)以湿热为主者,处方:苍术30g,薏苡仁30g,红花20g,川乌15g,威灵仙15g,艾叶20g,木瓜20g,牛膝20g,茯苓20g. (2)以痰浊为主者,处方:苍术20g,生半夏20g,制南星20g,艾叶20g,红花)15g,王不留行40g,大黄30g,海桐皮30g,葱须3根 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 熏蒸方:肉桂40g,威灵仙40 g,川芎40 g,丁公麟30g,马钱子30 g,羌活、独活各30 g,药酒:追风止痛酒(本院自制),白花蛇1条,制川乌、制草乌各10g川芎10g,防风10 g,麻黄10 g,细辛10 g,制乳、没各10g鲜姜10片,60'白酒50 ml浸2周滤出备用。五虎除痹汤:全虫3 g,地龙15 g,娱松2条,僵蚕10 g,玄驹(黑蚂蚁)10g,桂枝15g,附片l0g.麻黄6 g,熟地20g,酒白芍30 g,当归15g,甘草10g组成。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熏蒸药袋的方剂为川乌、草乌、羌活、独活、防风、透骨草、牛膝、杜仲、乳香、没药、当归、川芍12味药等。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采用中药武当追风胜湿液熏蒸治疗,方剂为制川乌、制草乌、羌活、独活、伸筋草、秦艽、四叶参、丁香各30g,桂枝、木瓜、黄芪、石斛、姜半夏、丹参、姜黄各15g。

关节疼痛--阴虚化热证 临床表现:周身关节疼痛,受累关节红肿热痛,们之灼热,僵直不利,活动受限,或身热而赤,五心烦热、失眠,舌质红,苔黄,脉浮数或洪实有力。治则:育阴清热活络。组方:细生地15g,嫩桑枝30g,京知母12g,忍冬藤20g,伸筋草15g,地骨皮12g,川牛膝10g,土茯苓10g,生杜仲15g,盐黄柏15g,毛苍术15g,黑玄参10g,晚蚕砂10g,夜交藤15g。关节疼痛--痰队络脉证 临床表现:周身关节重着酸困,屈伸不利,局部肿胀,晨僵无力,肢体渐萎,舌淡,脉细涩。治则:姆痹涤痰祛癖。组方:威灵仙15g,清半夏12g,白芥子10g,嫩桑枝30g,伸筋草15g,透骨草15g,细辛10g,苏木15g,红花15g,川牛膝15g,海风藤10g,制乳没各10g。 关节疼痛--气滞血疡证 临床表现:阴雨天疼痛加剧,少气乏力,倦怠,面色无华,关节疼痛,如针锥刺人,痛有定处,伸屈不利,形体消瘦,腰膝酸软无力,舌黯或有痕斑,少苔,脉细弱或细涩。治则:益气活血化滞。组方:全当归20g,赤白芍15g,炒桃仁20g,牡丹皮20g,生姜15g,川军15g,苏木10g,红花10g,紫草10g,乳香15g,没药15g,乌药10g,秦艽20g,汉防己10g,雷公藤20g,狗脊10g。 关节疼痛--寒湿内停证 临床表现:受累关节肿痛,僵硬或畸形,活动受限,挛缩拘急,剧痛难忍,夜间尤甚,皮温降低,口渴喜热饮,喜暖畏寒,遇冷则重,舌质淡,苔薄白,脉象沉紧。治则:宜痹化湿通络。组方:当归20g,黄茋20g,独活25g,川羌活15g,伸筋草10g,透骨草15g,秦艽15g,

痛风诊断治疗指南

痛风诊断治疗指南 【概述】 痛风(gout)是嘌呤代谢紊乱及/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和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并可发生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可出现关节致残、肾功能不全。痛风常与中心性肥胖、高血脂症、糖尿病、高血压以及心脑血管病伴发。 痛风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痛风有一定的家族遗传性,约10%~20%的患者有阳性家族史。除1%左右的原发性痛风由先天性酶缺陷引起外,绝大多数发病原因不明。继发性痛风由其他疾病所致,如肾脏病、血液病,或由于服用某些药物、肿瘤放化疗等多种原因引起。本指南主要介绍原发性痛风。 痛风见于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在欧美地区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2%~18%,痛风为0.13%~0.37%。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患病率直线上升,这可能与我国经济发展、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改变有关。 【临床表现】 95%为男性,初次发作年龄一般为40岁以后,但近年

来有年轻化趋势;女性患者大多出现在绝经期后。按照痛风的自然病程可分为急性期、间歇期、慢性期。 1.急性期:发病前可无任何先兆。诱发因素有饱餐饮酒、过度疲劳、紧张、关节局部损伤、手术、受冷受潮等。常在夜间发作的急性单关节炎通常是痛风的首发症状,表现为凌晨关节痛而惊醒、进行性加重、剧痛如刀割样或咬噬样,疼痛于24~48小时达到高峰。关节局部发热、红肿及明显触痛,酷似急性感染,首次发作的关节炎多于数天或数周内自行缓解。首次发作多为单关节炎, 60%~70%首发于第一跖趾关节,在以后病程中,90%患者反复该部受累。足弓、踝、膝关节、腕和肘关节等也是常见发病部位。可伴有全身表现,如发热、头痛、恶心、心悸、寒战、不适并伴白细胞升高,血沉增快。 2.间歇期:急性关节炎发作缓解后,一般无明显后遗症状,有时仅有发作部位皮肤色素加深,呈暗红色或紫红色、脱屑、发痒,称为无症状间歇期。多数患者在初次发作后出现1~2年的间歇期,但间歇期长短差异很大,随着病情的进展间歇期逐渐缩短。如果不进行防治,每年发作次数增多,症状持续时间延长,以致不能完全缓解,且受累关节增多,少数患者可有骶髂、胸锁或颈椎等部位受累,甚至累及关节周围滑囊、肌腱、腱鞘等处也可发作,症状渐趋不典型。

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

痛风性关节炎的影像学表现 摘要:痛风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疾病,是尿酸钠或尿酸盐结晶从超饱和的细胞外液沉积于组织所致的一种多 种病变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痛风的患者呈逐渐增高的趋势。痛风性关节炎是痛风最常见的首发症状,亦是最基本的类型。 关键词:痛风性关节炎;影像学;表现1导致痛风的病因 高尿酸血症是导致痛风性关节炎的重要因素,尿酸的产生取决于细胞中的嘌呤摄入。病因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与家族遗传有关,继发者则常因其他疾病引起,如血液病、肾病、肿瘤等。老年"痛风"患者的常见病因常有甲状腺功能减退、肾脏功能不全。近年来由于抗癌治疗的开展,继发性痛风有增加趋势。 2痛风性关节炎的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影像表现 2.1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关节面、关节腔、关节周围软组织和骨质结构等变化。①X线片:关节X线片可以发现软组织肿胀、骨质疏松、关节面模糊、骨侵蚀、关节间隙狭窄、关节融合及脱位等。胸部X线片可提示有无肺间质病变、胸

腔积液等。②CT:较普通X线的敏感性高。骶髂关节CT可以发现早期的骶髂关节病变。③MRI:手关节及腕关节的MRI检查可以发现早期的滑膜炎改变、骨质破坏;骶髂关节MRI对于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也很有帮助。 2.2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表现痛风为嘌呤代谢紊乱、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疾病,原发性痛风常发生于40岁以上男性,女性较少且多为绝经期妇女。典型的首次发作的痛风性关节炎多为单关节炎,以第一跖趾及趾关节为多见,其次为踝、膝、肘、腕、手及足部其他关节。急性期多起病急骤,常在夜间突发,可因疼痛而醒并且彻夜不能入睡。病情反复发作,则可发展为多关节炎或游走性关节炎。受累关节红、肿、热、痛,活动受限,大关节受累时常有渗液。可伴有发热、寒战、疲倦、厌食、头痛等症状。一般历时1~2w 症状缓解。局部皮肤红肿转为棕红色而逐渐恢复正常。有时可出现脱屑和瘙痒。慢性期尿酸钠在关节内沉着逐渐增多,发作逐渐频繁,间歇期缩短,受累关节增多,疼痛加剧,炎症不能完全消退,出现痛风石,痛风石以关节和肾脏较多见,外耳的耳轮、跖趾、指间和掌指关节等处也会出现痛风石,随着痛风石的不断沉积增多,导致关节肥大、畸形、僵硬、活动受限。痛风发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且没有特异性,高频超声及其他影像学检查可以及时发现病变并提示临床 进行相关检查对痛风早期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反应性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反应性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 1 概述 反应性关节炎(reactive arthritis, ReA)是一种发生于某些特定部位(如肠道和泌尿生殖道)感染之后而出现的关节炎. ReA的发病与感染、遗传标记(HLA-B27)和免疫失调有关。本病多见于青年男性。 2 临床表现 2.1 全身症状:全身症状以急性关节炎多见,一般在感染后2周出现发热、体质量下降、严重的倦怠无力和大汗。热型为中至高热,多不受退热药物的影响,通常持续10~40d, 自行缓解。 2.2 关节炎:首发症状以急性关节炎多见,典型的关节炎出现在尿道或肠道感染后1~6周。初次发病症状通常在3~4个月内消退,并可恢复正常,但有复发倾向。 2.3 泌尿生殖道炎症:典型患者是在性接触或痢疾后7~14d发生无菌性尿道炎。 2.4 皮肤黏膜表现:超过50%的患者可出现皮肤黏膜症状。 2.5 眼部症状:1/3的ReA患者可出现结膜炎。 2.6 心脏表现:心脏表现可以包括主动脉病变和传导异常。 2.7 其他:蛋白尿、镜下血尿或无菌性脓尿可见于大约50%的性传播型ReA,并且常常是无症状的。 3 实验室检查 3.1 病原体培养:有尿道或肠道炎症时可作微生物培养 3.2 炎症指标:急性期可有白细胞增高,红细胞沉降率(FSR)增快,C反应蛋白(CRP)升高。 3.3 HL A-B27监测:对本病的诊断有辅助价值 4 放射学检查虽然放射学检查并非诊断的必要条件,但是对于患者的评价仍非常重要。 5 诊断要点 目前多沿用1996年kingsley与Sieper提出的ReA的分类标准:⑴外周关节炎(下肢为主的非对称性寡关节炎);⑵前驱感染的证据:①如果4周前有临床典型的腹泻或尿道炎,则实验室证据可有可无;②如果缺乏感染的临床证据,必须有感染的实验室证据。⑶排除引起单或寡关节炎的其他原因;⑷HLA-B27阳性,ReA的关节外表现,或典型脊柱关节病的临 1

痛风诊疗规范(2020年最新权威发布)

痛风诊疗规范(2020年最新权威发布) 痛风诊疗规范专家组 中华内科杂志 摘要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沉积在关节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属代谢性风湿病。我国痛风虽然并不少见,但其规范化诊疗的普及依然欠缺。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痛风专业委员会在借鉴国内外诊治经验和指南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诊疗规范,旨在规范痛风的诊断、治疗时机和治疗方案,以减少误诊和漏诊。对患者的短期与长期治疗予以建议,以减少不可逆损伤的发生,改善预后。 痛风是一种单钠尿酸盐(MSU)沉积在关节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其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属代谢性风湿病的范畴。除关节损害,痛风患者还可伴发肾脏病变及其他代谢综合征的表现,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痛风属于全球性疾病,不同国家、地区的患病率有所差异。欧洲的患病率为0.9%~2.5%,美国的患病率也逐年增长,从1988—1994年的2.64%升至2007—2010年的3.76%。我国尚缺乏全国范围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报告,目前我国痛风的患病率为1%~3%,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多见,女性大多出现在绝经期后,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CRDC)网络注册及随访研究的阶段数据显示,男∶女为15∶1,平均年龄48.28岁,近年来逐步趋于年轻化[1]。50%以上的痛风患者伴有超重或肥胖。

我国痛风虽然并不少见,但其规范化诊疗的普及依然欠缺。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痛风专业委员会在借鉴国内外诊治经验和指南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诊疗规范,旨在规范痛风的诊断方法、治疗时机及治疗方案,以减少误诊和漏诊,对患者的短期与长期治疗给予建议,以减少不可逆损伤的发生,改善预后。 一、临床表现(一)病程传统的痛风自然病程分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期、急性发作期、发作间歇期和慢性痛风石病变期。在2018版欧洲抗风湿病联盟更新的痛风诊断循证专家建议中,将痛风的病程分为临床前期(无症状高尿酸血症及无症状MSU晶体沉积)和痛风期(即临床期,分为痛风性关节炎发作期及发作间期、慢性痛风性关节炎期)[2]。 1.急性发作期:典型痛风发作常于夜间发作,起病急骤,疼痛进行性加剧,12 h左右达高峰。疼痛呈撕裂样、刀割样或咬噬样,难以忍受。受累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红肿,皮温升高,触痛明显。症状多于数天或2周内自行缓解。多数患者发病前无先驱症状,部分患者发病前有疲乏、周身不适及关节局部刺痛等先兆。首次发作多为单关节受累,50%以上发生于第一跖趾关节。痛风好发于下肢,如足背、足跟、踝、膝关节,指、肘、腕关节也可受累。随着病程进展,反复发作的患者受累关节逐渐增多,少数可影响到骶髂关节、肩关节或脊柱关节,也可累及关节周围滑囊、肌腱、腱鞘等部位,且发作的症状和体征渐趋不典型。部分严重的患者发作时可伴有全身症状,如发热、寒战、乏力、心悸等。发作前多有诱发因素,多为饮酒、高嘌呤饮食、受冷

痛风与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与痛风性关节炎 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是社区站常见的慢性疾病,针对痛风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复兴门铁路社区卫生站请来北京世纪坛医院风湿免 疫科的赵绵松主任给广大社区居民做健康宣教。 痛风是—种古老的疾病,也是近年来的一种多发病。它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发病率呈逐年上升之势,在我国南方发 病率比北方发病率高,沿海城市高。痛风的发病年龄在40-55岁之间多见,男性为主,女性绝经期后明显增多。近年来40岁以前的痛风并不少见,青少年痛风也有报道。各个种族及民族都有报道,欧美相对较多。痛风病是先天遗传基因(体质)及后天饮食环境两个因 素共同造成。若有遗传痛风体质,加上饮食过度,则容易引发痛风病。 尿酸过多是痛风病的起因。向来才子佳人,帝王将相,花花公子、暴饮暴食者、体重超标者、伴随高血压、高血脂的都是痛风的 高危人群。纠其原因主要有: 高嘌呤饮食:比如饮啤酒、吃海鲜。 用药影响:阿司匹林,利尿剂,维生素B1,胰岛素,抗生素。 创伤因素:疲劳过度,过度运动,外伤。 痛风虽然表现在关节,却属于全身性疾病。痛风好发于男性,最常见40岁。通常一次只一个关节,大拇趾基部为最常发作的关节,有50-70%的病人为第一发作部位,其次为足背、足踝及膝关节,手部关节,身体任一关节均有波及可能。 痛风病往往首发或复发于酒宴或运动后,常在夜间发作,突然发生,急剧加重。局部不能忍受任何触摸,或被单覆盖。常常在脚 的拇趾和手拇指关节,剧烈疼痛、红肿发热,也可累及其他关节如踝关节,并可反复发作。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红、肿、热、痛、状 如刀割。轻者发作3-7天后可以自然缓解,严重者持续数周。恢复期关节可以完好如初。多数患者在首次发作的6月-2年内可以再度发作。总趋势是发作间歇时间逐渐缩短,最终关节畸形。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痛风临床表现。 不典型痛风的临床表现:多关节同时发作(常常见于绝经后女性),第一次较轻,逐渐次次加重,儿童或青少年现有肾结石,再 有关节炎。 老年痛风:60岁以上发病,关节以钝痛为主,继发于其它疾病的多见,可以多个关节同时出现症状,容易与骨性关节炎相混淆。 高危痛风:发病年龄较轻,有家族发病史,伴随肾脏疾病:肾结石或肾功能减退,女性绝经期前发病,较早出现痛风结节。 痛风分四期:也有学者将高尿酸血症分为一期(无症状痛风期) 一、急性痛风 二、间歇期痛风 三、慢性痛风 四、痛风性肾病 痛风性关节炎的诊断标准: 1、急性发作的关节炎,1天内病情达到高峰。 2、整个关节呈现暗红色。 3、单侧第一跖趾关节肿痛。 4、血尿酸增高。 5、有痛风石。 测定尿酸时的注意事项: 1、空腹并在抽血前一天避免高嘌呤饮食。 2、抽血前三天如果情况允许,最好停用阿司匹林,利尿剂及一些降压药如寿比山。 3、抽血前避免剧烈活动。 4、由于尿酸在体内的波动性,一次尿酸结果不能盲目做结论,可疑者多查几次。 痛风病人的饮食原则: 1、限制高嘌呤,限制总热能,限制脂肪摄入。

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经验

朱良春治疗痛风性关节炎经验 痛风性关节炎(简称痛风)中医称为浊瘀痹,是由单钠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致的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特指急性特征性关节炎和慢性痛风石疾病,主要包括急性发作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尿酸盐肾病和尿酸性尿路结石,重者可出现关节残疾和肾功能不全,常伴腹型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病等表现。痛风最早是在欧洲一些国家的富贵阶层的人群中流行,因此有“帝王病、富贵病”之称。中医“痛风”一词最早见于梁代《名医别录》,此前包含于“痹”中。 该病病程长,易复发,西医治疗以控制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为主,且药物不良反应大,导致患者依从性差。中医治疗从整体辨证论治,标本兼顾,对痛风的防治更具现实意义。 病因病机 元·朱丹溪首次在《格致余论》“痛风”中指出“痛风者,大率因血受热,已自沸腾,其后或涉冷水,或立湿地,或扇取凉,或卧当风,寒凉外抟,热血得寒,污浊凝涩所以作痛,夜则痛甚,行于阴也”。认为痛风产生的病因有痰、风热、风湿和血虚。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记载“病历节不可屈伸疼痛”皆由“风湿”“风血相搏”所致。唐·王焘《外台秘要》中记载:“大多是风寒暑湿之毒,因虚所致,将摄失理……昼静而夜发,发时彻骨绞痛。”清·林佩琴《类证治裁》中记载:“痛风,痛痹之一症也……初因风寒湿郁痹阴分,久则化热致痛,至夜更剧。”祖国医学认为痛风属“痹症”范畴,归其病因多为过食膏粱厚味,致脾失运化,肾失分泌清浊之功,湿热浊毒内生;或为禀赋不足,外感风、寒、湿之邪,日久郁而化热,凝滞为痰,阻滞经络。其病机为湿热痰浊痹阻经络,气血不畅,不通则痛,若流注关节,筋骨失养,则可见关节僵肿畸形。 证候分型 湿热蕴结(急性期):下肢小关节猝然红肿疼痛,拒按,触之局部灼热,得凉则舒。伴有发热口渴、心烦不安、尿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瘀热阻滞(急性期):关节红肿刺痛局部肿胀变形,屈伸不利,肌肤色紫暗,按之稍硬,病灶周围或有块垒硬结,肌肤干燥,皮色黧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苔薄黄,脉细涩或沉弦。 浊瘀阻滞(间歇期):关节肿胀,甚则关节周围水肿,局部酸麻疼痛,或见块垒硬不红。伴有目眩,面浮足肿,胸脘痞满。舌胖质紫暗,苔白腻,脉弦或弦滑。脾肾两虚:浊瘀内蕴(慢性期):病久屡发,局部关节疼痛变形,昼轻夜甚,肌肤麻木不仁,步履艰难,筋脉拘急,屈伸不利,头晕耳鸣,颧红口干。舌质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_2010年中国痛风临床诊治指南

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普通内科,北京100730 电子信箱:zxjpumch@126.com 指南与共识 《2010年中国痛风临床诊治指南》解读 曾学军 文章编号:1005-2194(2012)06-0438-04 中图分类号:R 589.7 文献标志码:A 提要:《2010年中国痛风临床诊治指南》指出,在诊断痛风时要特别注意痛风患者的病程阶段:即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或慢性痛风,强调关注患者是否为无症状高尿酸血症或痛风合并其它情况(糖尿病、高血压病, 或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除了合理应用非甾类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积极治疗急性关节炎急性发作外,痛风患者的综合管理尤为重要,包括对所有患者去除引起高尿酸血症的诱因及给予非药物干预(生活方式和饮食调整、减轻体重、 适度饮酒,停用引起尿酸升高的药物等),有效控制合并症。对反复发作的、间歇期或慢性痛风患者给予降尿酸药物治疗以维持血尿酸水平低于327μmol /L ,以及为严重的慢性痛风石患者寻找可能的手术治疗机会。关键词:痛风;指南;高尿酸血症;急性痛风性关节炎;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Interpretation of the Chinese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gout in 2010. ZENG Xue-jun.Department of Gener- al Medicine of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s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Hospital ,Beijing 100730,China Summary :The Chinese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gout ,2010emphasizes attention towards the stages of gout when making the diagnosis in patients :asymptomatic hyperuricemia ,acute gouty arthritis or chronic gout ,as well as co morbidities including diabetes mellitus ,hypertension and other risk factor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In addition to reasonable use of nonsteroid anti-inflammatory drugs or corticosteroids during acute gout attack ,the integrated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gout is very important ,which includes removal of factors that may cause hyperuricemia and lifestyle therapeutical modifica-tion (eg.weight control ,diet ,constrain of alcohol ,withdrawal of suspicious drugs if possible ,etc.),and effective control of the comorbidities.The serum urate levels should be maintained below 327μmol /L by uric acid lowering therapies for recur-rent ,intercritical gout and chronic gout.Surgical treatment may be a reasonable alternative for patients with serious tophi.Keywords :gout ;guideline ;hyperuricemia ;acute gouty arthritis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 corticosteroids 曾学军,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 导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学系副主任、普通内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华全科学会委员、中国社区协会常务理事、国际痛风研究小组成员。 痛风(gout )是一种尿酸盐结晶(MSU )在关节或 其它结缔组织中沉积所导致的疾病,近年来在我国的发病率日趋上升。虽然患者和医生似乎都认为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识别并不困难,但医生在具体诊治痛风患者时仍存在较多困惑。中华医学会风湿病 学分会曾于2004年制订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 并于2010年参照国际上有关痛风的诊断和治疗的最新进展,制订并推出了中国痛风临床诊治指南 [1] 。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体会,愿和广 大基层医生一同解读之,以指导我们的临床实践。1 有关痛风的定义和分类特别强调关注无症状高 尿酸血症和合并疾病 我们早已知道,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种晶体性关节炎,临床表现为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和尿酸盐结晶沉积所致的特征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痛风石性慢性关节炎, 并可发生尿酸盐肾病、尿酸性尿路结石等,严重者可出现关节致残、肾功能不全等。指南中介绍我国部分地区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近年来我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患病率直线上升, 这可能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的研究进展 李怀亮1林石明2# (1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级中医骨伤研究生福州350122;2福建中医药 大学附属漳州市中医院漳州363000) 关键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治疗;综述 中图分类号:R589.7文献标识码:A 痛风是由于机体内嘌呤代谢出现紊乱,导致体内血尿酸水平的增高或/和肾脏排泄尿酸减少而引发的一种疾病,可呈急性或慢性发作,病情易反复。以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性关节炎(急、慢性)和软组织损伤等为特点[1~3]。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饮食质量较前有大幅度的改善,以高蛋白、高嘌呤、高热量为特点的食物更受大家欢迎,此种饮食结构的长期持续,导致尿酸的生成与排泄平衡被打破,机体内血尿酸水平逐渐升高,临床上痛风的发生率也随之逐渐增高。 在不同国家,痛风发病率不同[4~6]。痛风病人逐渐增多的原因,主要与高尿酸血症有关,而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病症又促发了高尿酸血症的产生,同时饮食结构及习惯的改变、利尿剂的使用也与痛风患者逐渐增多有一定关系。美国一项健康研究显示,在1988~1994年,其国民的痛风发病比率约为2.64%,而在2007~2010年痛风发病率则上升到3.76%[7]。英国一项研究显示,2012年其国民的痛风患病率约为2.49%[8]。我国尚缺乏全国范围内有关痛风患病人口的数据,但根据不同时间、地域的患病情况,目前我国痛风患病率在1%~3%,并呈逐年上升趋势[5~6,9~14]。 1 非药物治疗 1.1 卧床休息在急性期,患者需卧床休息,目的是使患病关节得到充分、有效地制动,并且使患肢抬高,以加快患部的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因子的消退,制动时间一般维持在3 d至患部疼痛缓解[15]。同时,患者的心理作用对痛风的治疗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正确引导患者对痛风有一个全新的、正确的、全面的认识,加强患者对疾病本身的正确认知。 1.2 调整日常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合理调整生活方式以及患者饮食结构对痛风患者后期恢复产生极其重要的价值。患病后,治疗仅仅作为短期内的一种

痛风的用药及急性期治疗

一、降尿酸西药分类/作用机制/使用原则: 常用的降尿酸药物包括抑制尿酸合成和促进尿酸排泄两类。可通过24小时尿尿酸检测,来明确尿酸生成过多还是排泄过少。如果测出来尿中24小时尿酸明显增高,说明是尿酸合成过多,就应该选用抑制生成的药物;如果尿中24小时尿尿酸水平低于600mg/d,那就是排泄减少,可以选择使用促排药。 抑制尿酸生成药物—通过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减少尿酸合成(别嘌醇和非布司他) 别嘌醇用法用量:需从小剂量起始。成人初始剂量50~100 mg/d,每2~5周测血尿酸水平1次,未达标患者每次可递增50~100 mg,最大剂量600 mg/d。肾功能不全患者起始剂量每日不超过 1.5 mg /eGF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肾脏病3-4期患者推荐剂量为50~100 mg/d;肾脏病5期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皮疹、肝损害、骨髓抑制。剥脱性皮炎属严重超敏反应与HLA-B*5801 阳性密切相关。 非布司他用法用量:初始剂量20~40 mg/d,2~5周后血尿酸不达标者,逐渐加量,最大剂量80 mg/d。轻中度肾功能不全(G1~3期)患者无需调整剂量,重度肾功能不全(CKD4—5期)患者慎用。 促尿酸排泄药物—苯溴马隆抑制肾小管尿酸转运蛋白-1(URATl),抑制肾小管尿酸重吸收而促进尿酸排泄。 用法用量:起始剂量 25~50 mg/d,2-5 周后根据血尿酸水平调整剂量至75 mg/d 或 100 mg/d,早餐后服用;可用于轻中度肾功能异常

或肾移植患者,eGFR 20~60 ml/(min·1.73 m^2)患者推荐 50 mg /d。eGFR<20ml/(min·1.73m^2)或尿酸性肾石症患者禁用。 不良反应:有“严重细胞溶解性肝损”的风险。在使用促尿酸排泄药物时,一定要大量饮水,心肾功能正常者维持尿量2000 ml以上,同时口服碱性药物如碳酸氢钠1-2g,3次/日)碱化尿液,将尿液pH值调整至 6.2~6.9,以增加尿酸在尿液中的溶解度,从而避免尿酸盐在肾间质及尿道中形成结晶。 新型降尿酸药物:尿酸酶和选择性尿酸重吸收抑制剂 尿酸酶:将尿酸分解为可溶性产物排出。包括拉布立酶和普瑞凯希。RDEA594(1esinurad)通过抑制URATl和有机酸转运子4(OAT4)发挥疗效,用于单一足量使用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仍不能达标的痛风患者,可与黄嘌呤氧化酶抑制剂联合使用。服药的同时加强水化,服药前须评估肾功能。 二、治疗急性痛风三板斧(止痛、水化、碱化): 第一斧:止痛急性期抗炎止痛药物主要有三类:非甾体抗炎药、秋水仙碱、肾上腺皮质激素。 1)非甾体抗炎药物 非甾体抗炎类药物具有减少产生前列腺素的作用,前列腺素是广泛分布于机体内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是导致疼痛和炎症发生的罪魁祸首之一。是目前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消炎止痛的首选药物。常用的药物包括: 依托考昔片(安康信)属昔布类,为第2代选择性环氧化酶2

痛风诊治指南

痛风诊治指南 疾病简介: 痛风(gout)是人体嘌呤代谢异常所致的一组综合征,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是其病变发展中的一个阶段。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原发性痛风(primary gout)和继发性痛风(secondary gout)两种类型。 【病因与发病机制】 1.原发性痛风 (1)遗传因素:临床所见,痛风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痛风患者亲属合并无症状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痛风患者。痛风与其他具有遗传倾向的代谢性疾病(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关系密切。已查明导致尿酸生成过多的嘌呤代谢中引起酶的活性改变有酶基因突变的遗传基础。如次黄嘌呤- 鸟类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HGPRT)基因68位鸟嘌呤(G)转为胸腺嘧啶(T)的点突变,使该酶活性降低30%,引起遗传性痛风。 (2)环境因素:暴饮暴食、酗酒、食入富含嘌呤食物过多是痛风性关节炎急性发作的常见原因。社会经济状况的改善,肥胖、高血压等代谢疾病患病率增加,也使痛风的患病率增加。 2.继发性痛风 (1)引起体内尿酸生成过多的病因:血液系统疾病,如白血病、淋巴瘤进展期,尤其是化疗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其他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后,严重外伤、挤压伤、大手术后。 (2)引起肾脏尿酸排出减少的病因:重症高血压、子痫致肾血流量减少,影响尿酸的滤过;任何原因引起的肾功能衰竭;先天性肾小管功能异常,范可综合征,巴特综合征等;影响肾小管分泌尿酸的代谢异常,如乙醇中毒,饥饿过度,酮症酸中毒,乳酸酸中毒等可引起血液中有机酸含量增多抑制肾小管尿酸的分泌;一些药物可引起高尿酸血症,如乙胺丁醇。 (3)影响血液尿酸浓度变化的因素:长期用利尿剂治疗、重度肾前性脱水,使血液浓缩、增加血液尿酸浓度。 【病理】 嘌呤代谢中,经鸟粪嘌呤和次黄嘌呤转换生成黄嘌呤,再经黄嘌呤氧化酶转变为尿酸;尿酸在尿酸酶的作用下进一步代谢,终产物为氨和二氧化碳。人类因无尿酸酶存在,故体内尿酸是嘌呤代谢的终产物,人体尿酸主要由内源性组织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