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第1章+学业分层测评1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第1章+学业分层测评1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第1章+学业分层测评1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学业分层测评:第1章+学业分层测评1

学业分层测评(一)

(建议用时:45分钟)

1.人体脑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氨基酸( )

A.淋巴B.组织液

C.血浆D.血液

【解析】人脑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脑细胞的营养物质都来自组织液。

【答案】 B

2.在正常情况下,从毛细血管渗透出的液体a,渗透回毛细血管的液体b和进入毛细淋巴管的液体c之间的关系是( )

A.a=b B.a=b+c

C.a=c D.a>b+c

【解析】正常情况下,毛细血管渗出的液体等于毛细血管重吸收的液体与进入毛细淋巴管内的液体之和。进入毛细淋巴管内的液体最终通过左右锁骨下静脉汇集进入血管,所以能保证各部分液体含量的相对稳定。

【答案】 B

3.下列关于渗透压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颗粒对水的吸引力

B.溶液中溶质颗粒越多则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反之亦然

C.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D.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组织液中水分的多少,水分越多,渗透压越高【解析】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颗粒对水的吸引力,因此溶质颗粒越多对水的吸引力越大,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组织液中的水分,水分越多,渗透压越小。

【答案】 D

4.通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 ) A.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

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

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

D.组织液减少,淋巴减少

【解析】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强时,代谢产物亦增加,使组织液渗透压增大,组织液增多;而淋巴是组织液渗透而形成的,且单向流回血浆,故淋巴生成也增多。【答案】 A 5.关于淋巴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

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

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

【解析】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A正确;淋巴液起源于组织液,通过淋巴管的收集到达淋巴结过滤,最终汇入锁骨下静脉回到血液循环,因此在淋巴液和血浆中都具有淋巴细胞,B、C项正确;血浆中含有丰富的血浆蛋白,正常情况下血浆蛋白较难通过毛细血管壁,因此组织液和淋巴液中蛋白质含量相对于血浆都比较低。

【答案】 D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些细胞可以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血液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

C.组织液是体内所有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

D.组织液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血浆和淋巴中含量很少

【解析】单细胞生物的细胞可以和外界环境直接进行物质交换;血细胞直接生活的内环境应是血浆;含有较多蛋白质的是血浆,组织液中含量很少。

【答案】 A

7.对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B.人的血浆pH为7.35~7.45,其稳定与HCO-3、HPO2-4有关

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葡萄糖的含量有关

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 ℃左右

【解析】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血浆蛋白有关。渗透压、温度和酸碱度也是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方面,血浆酸碱度的稳定主要靠HCO-3、HPO2-4等的缓冲作用。

【答案】 C

8.下图所示是细胞和人体生存的环境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生存的外部环境就是图中的内环境

B.人体生存的内部环境是图中的内环境

C.人体内的液体称为体液,绝大部分分布在细胞外构成细胞外液

D.图中外界环境中的物质必须经过内环境才能进入细胞

【解析】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人体内细胞生存的内部环境,A、B项正确;体液是人体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的含量最多,占体液的三分之二,C项错误;外界环境中的物质不能直接进入组织细胞,必须经过内环境,

D项正确。

【答案】 C

9.如图为动物的某组织示意图,其中a—毛细血管壁、b—红细胞、c—血浆、d—细胞内液、e—组织液,则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①O2通过c及a,运输到e的过程,需要ATP ②葡萄糖由c经a和e到达d的过程,依靠主动运输来完成③图中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e ④由d产生的代谢终产物可由c的运输而排放到体外

A.①②B.②③

C.②④D.①④

【解析】 O2从血浆进入组织液属于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葡萄糖从血浆进入组织细胞,需通过主动运输完成,需要消耗能量;图中d内产生CO2,CO2浓度最高。

【答案】 C

10.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 )

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

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解析】静脉注射的生理盐水会通过血浆进入内环境,如组织液中,A项正确。虽然输入兔体内的生理盐水的渗透压等同于内环境的渗透压,但输入生理盐水后,机体会发挥自身的调节作用,将多余的水分和Na+排出体外,B项错误。由于Na+大部分存在于细胞外,所以增加的Na+大部分分布于细胞外液中,不会有50%分布在细胞外液,50%进入细胞内液的现象发生,C、D项错误。

【答案】 A

11.下列对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是图中的d

B.如果a、c间的水分交换失去平衡,可能会引起组织水肿

C.淋巴不仅可以调节a与c之间的水分平衡,而且能将a中少量的蛋白质运回c

D.四种液体之间不断发生物质交换,为细胞提供了必需的物质并排出了代谢废物

【解析】a为组织液,c为血浆,b为淋巴,d为组织细胞,人体O2浓度最高的是肺泡周围毛细血管里的血浆,即图中的c,A错误。

【答案】 A

12.如图为人体内肝脏组织局部结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2、4、6、7共同构成了人体内环境

B.3生活的内环境是2,5生活的内环境是6

C.2中运输的氨基酸、葡萄糖、无机盐等可以经过4进入1

D.图中的2和4可以相互转化,4和6之间也可以相互转化

【解析】图中2、4、6共同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连同7构成了体液,A错误;3生活的内环境应是2和4,5生活的内环境应是4和6,B错误;内环境可以运输营养物质、代谢废物以及调节物质,C正确;2和4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进行相互转化,4穿过毛细淋巴管壁可以成为6,而6只能通过淋巴循环经过左右锁骨下静脉回到2,D错误。

【答案】 C

13.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各项中正确的是( )

A.某人长期营养不良,则会引起C液减少

B.3处细胞的内环境为淋巴

C.新陈代谢主要发生在1中

D.A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中被利用至少要通过3层生物膜

【解析】长期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导致组织液(C液)增多,A错误;3处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为淋巴和组织液,B错误;新陈代谢主要发生在1组织细胞中,C正确;A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中被利用至少要通过5层生物膜(单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单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单层组织细胞膜+双层线粒体膜),D错误。

【答案】 C

14.下图甲为人体内细胞与外界物质交换示意图,乙是内环境示意图,请回答:

(1)若甲图A、B、C分别代表与人体体内细胞物质交换直接相关的系统,则A和C依次为________系统、________系统;人体依赖B系统主要完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项功能。

(2)甲图中②和④对应乙图中的相应成分,则a是乙图中的________,b是乙图中的________(括号内填序号,横线上填名称)。在甲图方框内用箭头表示a、b和④三者之间的物质交换关系。

(3)①②③④中,氧气浓度最低的是________(填序号)。

【解析】系统A从外界摄取物质,所以应为消化系统,系统B与外界进行物质的相互交换,所以该系统应为呼吸系统,可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系统C向外界排出物质,所以该系统为泌尿系统。甲图中的②和④分别对应乙图中细胞内液和血浆,因此b为组织液,a为淋巴,乙图中氧气浓度含量最低的是②细胞内液。

【答案】(1)消化泌尿氧气的获取和二氧化碳的排出(气体交换)

(2)淋巴组织液

(3)②

15.血液中的红细胞源源不断地为人体组织细胞输送氧气。血浆中无机盐含量的相对稳定对于维持红细胞正常的形态与功能至关重要,为患者输液治疗时为什么要用浓度为0.9%

的生理盐水?请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1)实验材料:略。

(2)方法步骤:①取5支洁净试管,编号为1~5号,分别加入2 mL浓度为0.5%、0.7%、

0.9%、1.1%、1.3%的________,并各加入2滴抗凝剂(或柠檬酸钠)。

②将左手无名指消毒,用消毒的采血针刺破皮肤,用小滴管吸血。

③向1~5号试管中分别滴入1滴血,摇匀,放置5 min。

④分别取5支试管中的混合液各一滴,置于5张洁净的已编号的载玻片上制成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镜检,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完善下列预期结果及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讨论:

①某学生配制生理盐水时,由于操作不规范致使溶液浓度偏低,他的探究结果会________。

②为了使实验结果更精确,可采取什么样的实验措施?____________。

③生理盐水与体液为等渗溶液,过多注射是否会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人体生理盐水的浓度,实验原理是渗透作用。实验的自变量是NaCl溶液的浓度,因变量是红细胞的形态。为使实验更准确,应减小NaCl溶液的浓度梯度。

【答案】(2)①NaCl溶液④红细胞形态有何变化

(3)②体积变大③维持正常形态0.9%的NaCl溶液能够维持红细胞的正常形态

(4)①偏高②分组更精细③会影响。生理盐水的过多注入会打破无机盐离子的稳态,进而影响细胞的正常功能

小课堂: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在中学阶段,至关重要!!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自己做主,不受别人支配,不受外界干扰通过阅读、听讲、研究、观察、实践等手段使个体可以得到持续变化(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与价值的改善和升华)的行为方式。如何培养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01学习内容的自主性

1、以一个成绩比自己好的同学作为目标,努力超过他。

2、有一个关于以后的人生设想。

3、每学期开学时,都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设立一个学期目标。

4、如果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会分析原因,再加把劲。

5、学习目标设定之后,会自己思考或让别人帮助分析是否符合自己的情况。

6、会针对自己的弱项设定学习目标。

7、常常看一些有意义的课外书或自己找(课外题)习题做。

8、自习课上,不必老师要求,自己知道该学什么。

9、总是能很快选择好对自己有用的学习资料。

10、自己不感兴趣的学科也好好学。

11、课堂上很在意老师提出的重点、难点问题。

12、会花很多时间专攻自己的学习弱项。

02时间管理

13、常常为自己制定学习计划。

14、为准备考试,会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

15、会给假期作业制定一个完成计划,而不会临近开学才做。

16、常自己寻找没有干扰的地方学习。

17、课堂上会把精力集中到老师讲的重点内容上面。

18、做作业时,先选重要的和难一点的来完成。

19、作业总是在自己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20、作业少时,会多自学一些课本上的知识。

03 学习策略

21、预习时,先从头到尾大致浏览一遍抓住要点。

22、根据课后习题来预习,以求抓住重点。

23、预习时,发现前面知识没有掌握的,回过头去补上来。

24、常常归纳学习内容的要点并想办法记住。

25、阅读时,常做标注,并多问几个为什么。

26、读完一篇文章,会想一想它主要讲了哪几个问题。

27、常寻找同一道题的几种解法。

28、采用一些巧妙的记忆方法,帮助自己记住学习内容。

29、阅读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常常标记下来以便问老师。

30、常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分类、比较。

31、常回忆当天学过的东西。

32、有时和同学一起“一问一答”式地复习。

33、原来的学习方法不管用时,马上改变方法。

34、注意学习别人的解题方法。

35、一门课的成绩下降了,考虑自己的学习方法是否合适。

36、留意别人好的学习方法,学来用用。

37、抓住一天学习的重点内容做题或思考。

38、不断试用学习方法,然后找出最适合自己的。

04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39、解题遇到困难时,仍能保持心平气和。

40、在学习时很少烦躁不安。

41、做作业时,恰好有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仍会坚持做作业。

42、学习时有朋友约我外出,会想办法拒绝。

43、写作文或解题时,会时刻注意不跑题。

44、解决问题时,要检验每一步的合理性。

45、时时调整学习进度,以保证自己在既定时间内完成任务。05学习结果的评价与强化

46、做完作业后,自己认真检查一遍。

47、常让同学提问自己学过的知识。

48、经常反省自己一段时间的学习进步与否。

49、常常对一天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

50、考试或作业出现错误时,仔细分析错误原因。

51、每当取得好成绩时,总要找一找进步的原因。

52、如果没有按时完成作业,心里就过意不去。

53、如果因贪玩而导致成绩下降,就心里责怪自己。

54、考试成绩不好的时候,鼓励自己加倍努力。

06学习环境的控制

55、总给自己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

56、常和别人一起讨论问题。

57、遇到问题自己先想一想,想不出来就问老师或同学。

58、自己到书店选择适合自己的参考书。

59、常到图书馆借阅与学习有关的书籍。

60、经常查阅书籍或上网查找有关课外学习的资料。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知识点

高二生物辅导(一) 必修三第一章 一、内环境 1. 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是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1)血浆: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组织液(又叫细胞间隙液):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3)淋巴液(也叫淋巴):淋巴管内的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各种细胞的内环境 ①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 ②毛细血管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血浆和组织液; ③毛细淋巴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和组织液; ④体内绝大多数组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3、内环境的成分 (1)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中的液体应视为外部环境。如尿液、泪液、消化液等不是细胞外液。营养废物和气体,激素抗体与递质,胞内物质都不是。血红蛋白(红细胞内)、载体蛋白和过氧化氢酶等各种胞内酶,它们属于细胞内液的成分。 ( 2 ) 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①营养成分:氧气、水、无机盐、葡萄糖、甘油、脂肪酸等。 ②代谢产物:激素、维生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等。 ③代谢废物:二氧化碳、尿素等。 二、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 1、血浆:90%以上是水,是蛋白质, 10%是糖类,无机盐类,代谢产物等 2、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是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的蛋白质含量很少。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 1、溶液的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的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由于血浆中含有无机盐和蛋白质,故血浆渗透压与其有关。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测试题(选自湖南091011学考)

必修3测试题(选自09、10、11学考) 一、选择题 1.红细胞具有运输氧的功能,它直接生活的内环境是()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细胞内液 2.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A.体液调节 B.神经调节 C.免疫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3.人体内,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是() A.单向 B.双向 C.单向或双向 D.不能确定 4.右图为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①代表的激素名称是() A.促甲状腺激素 B.胰岛素 C.胰高血糖素 D.性激素 5.人类特有的言语区位于()A.下丘脑 B.脑干 C.小脑 D.大脑皮层 6.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错误的是() 7.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作用的细胞主要是()A.红细胞 B.淋巴细胞 C.肌肉细胞 D.血小板 8.为使未成熟的香蕉尽快成熟,可用下列哪种植物激素处理()A.赤霉素 B.细胞分裂素 C.脱落酸 D.乙烯 9.下列哪项不.是种群的数量特征() A.种群密度 B.出生率和死亡率 C.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D.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10.能正确反映理想条件下种群增长的曲线是()

11.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A.二氧化碳 B.碳酸盐 C.碳酸 D.葡萄糖 12.森林中的鸟类有垂直分层现象,这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A.光照强度 B.温度 C.食物种类 D.湿度 13.光裸岩地上的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是()A.地衣阶段 B.苔藓阶段 C.草本阶段 D.灌木阶段和森林阶段 14.孔雀开屏属于哪类信息()A.物理信息 B.化学信息 C.行为信息 D.营养信息15.下列哪项不.属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A.减少人均耕地 B.增加燃料需求 C.减弱温室效应 D.破坏生态环境16.为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A.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 B.要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程度 C.掠夺性开发生态资源,发展经济 D.人工建造“生态屏障” 17.芦苇是一种重要的造纸原料,这是利用了生物多样性的() A.间接价值 B.直接价值 C.潜在价值 D.不能确定18.人体内环境不包括 A.淋巴 B.组织液 C.血浆 D.细胞内液 19.某生物兴趣小组用五点取样的方法,调查学校周围一片草地上蒲公英的种群密度。下表是所获得的一组数据,据此可估算出该片草地上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是 A.3株/m2 B.4.2株/m2 C.5株/m2 D.6株/m2 20.糖尿病在现代社会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糖尿病的治疗必须以饮食控制、运动治疗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使用下列哪种激素治疗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性激素 D.生长激素 21.与激素调节相比,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速度 A.较快 B.较慢 C.相等 D.不确定 22.下列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 A.吞噬细胞 B.T细胞C.B细胞 D.精子 23.下列哪种状况下,胚芽鞘将向光弯曲生长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月考试卷(含答案)

光明中学高二生物月考试卷 2018 /10 一、单项选择题(60分) 1. 下列哪项是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共同特征() A.都是细胞内贮存能量的主要物质B.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C.都共同存在与动植物细胞中D.组成它们的单体都是葡萄糖 2. 人体细胞中组成核酸的五碳糖、碱基和核苷酸种类依次是() A.2 4 4 B.4 4 4 C.2 5 8 D.2 8 8 3.生物体中与生命本质密切相关的两种生物大分子所共有的元素是( ) A.C、H、O、N、P、S B. C、H、O、N、P C. C、H、O D. C、H、O、N 4.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A. 斐林试剂—还原糖—砖红色 B. 苏丹Ⅲ染液—脂肪—橘黄色 C. 双缩脲试剂—蛋白质—蓝色 D. 甲基绿--DNA—绿色 5.生物大分子是由许多单体连接形成的,下列有关生物大分子及其对应单体的配对中正 确有() A.淀粉→麦芽糖B.肝糖原→丙酮酸 C.蛋白质→氨基酸D.DNA→核糖核苷酸 6.下列四种化合物中,构成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是 ( ) A. B. C. D. 7.下列关于生命的物质基础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蔗糖、麦芽糖是植物体中的二糖 B.组成生物体的元素中,碳是最基本的元素 C.蛋白质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具有多种重要功能 D.细胞中的结合水是良好溶剂 8.甲状腺激素、血红蛋白和叶绿素中含有的重要元素依次是() A.I、Fe、Mg B.Cu、Mg、I C.I、Mg、Fe D.Fe、Mg、I 9. 下面是关于脂质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磷脂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是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B.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对维持生物体的生殖过程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C.脂肪只存在于动物的脂肪细胞中,而植物细胞中没有 D.企鹅体内的脂肪有减少热量散失,维持体温恒定的作用 10.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叶肉细胞的氮和磷,主要用于合成() ①淀粉②葡萄糖③脂肪④磷脂⑤蛋白质⑥核酸 A.①④⑥B.③④⑤C.④⑤⑥D.②④⑤ 11、如图1是细胞中3种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图,图2是活细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A、B化合物共有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a B、若图1表示细胞完全脱水后化合物的扇形图,则A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图2 中的b C、图2中数量最多的元素是c,这与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有关 D、若图1表示正常细胞,则B化合物具有多样性,其必含的元素为C、H、O、N 12、在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 A.2mL蛋白质稀释液,先加0.1g/mL的NaOH,再加3~4滴0.01g/mL的CuSO4溶液B.2mL蛋白质稀释液,先加3-4滴0.1g/mL的CuSO4溶液,再加0.1/mL的NaOH C.2mL蛋白质稀释液,同时加入0.01g/mL的HaOH和0.01g/ml的CuSO4混合液D.在NaOH和CuSO4混合液中加2mL蛋白质稀释液 13、存在于RNA而不存在于DNA中的含N碱基是() A.鸟膘呤 B.腺膘呤 C.尿嘧啶 D.胸腺嘧啶 14. 下列有关核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除病毒外,一切生物都有核酸存在 B、核酸是由 C、H、O、P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C、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酸 D、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5.下面①--⑤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⑴转为⑵,其正确的操作步骤是:①转动粗准焦螺旋②调节光圈③转动细准焦螺旋④转动转换器⑤移动标本 COOH H—C—CH2—CH2—COOH NH2 H H—C—CH2—COOH NH2 COOH HOOC—C—CH2—COOH H H H2N—C—CH2OH H 图1 图 2 65 18 10 含量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稳态 知识点总结 细胞内液(细胞质基质细胞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 淋巴(淋巴循环) 考点: 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则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体液,也不属于细胞外液. 细胞外液的成分 水,无机盐(Na+, Cl- ),蛋白质(血浆蛋白) 血液运送的物质营养物质: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 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 气体:O2,CO2等 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 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也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考点: 血红蛋白,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存在. 蛋白质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渗透压一般来说,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渗透压越高,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功能:是维持细胞结构和功能的重要因素。 典型事例:

存;吃多了咸瓜子,唇口会起皱;水中毒;生理盐水浓度一定要是0.9%;红细胞放在清水中会胀破;吃冰棋淋会口渴;白开水是最好的饮料;) 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 缓冲对: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H2CO3/NaHCO3 NaH2PO4/Na2HPO4 CO2+H2O H2CO3H+ + HCO3- 温度:有三种测量方法(直肠,腋下,口腔),恒温动物(不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与变温动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不同.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的系统(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内分沁系统)-免疫 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组织水肿形成原因: 1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 2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1,过敏,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蛋白质进入组织液) (2,营养不良) (3,肾炎,蛋白尿,使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低。) 尿液的形成过程 尿的形成过程: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当尿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血液里。原尿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剩下的水和无机盐、尿素和尿酸等就形成了尿液。 实验一,生物体维持PH值稳定的机制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套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案全集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能力方面: 1.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尝试建构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内环境是细胞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教学难点 (1)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三、教学方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 四、教学用具:幻灯片 五、课前准备: 六、课时安排:2课时 七、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 图 章引入让学生阅读章引言并体会内环境的重要性阅读思考引入新 课 〖板书〗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问题探讨 〔生答师提示〕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 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 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 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 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填空式提问〗所有的生命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与 思考回答创造问 题情境, 引入新 课

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也是如此。 〖问〗单细胞生物是怎样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呢?多细胞生物呢?阅读思考回答 〔板书〕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 〖问〗什么是体液? 〖引导提示〗体液——不论男性还是女性,体内都含大 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1.体液的成分和组成呢? 细胞内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1.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等 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 阅读思考 回答 〔思考与讨论1〕 〖师提示〗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 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 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 血浆组织液淋巴 同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 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学生讨论 后回答

高中生物必修3人教版教材课后习题答案汇总

生物必修 3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一、教学内容的结构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资料 二、答案和提示 (一) 问题探讨 1.图1中是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 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 恒定等。 (二)思考与讨论 1 1.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 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分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 巴分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 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可以在毛细血管动脉 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可以重新 渗入血浆中。少量的组织液还可以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 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它 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 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右图所示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 (三)资料分析 1.提示:表中的化学物质可分为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如Na+、K+、Ca2+、Mg2+、Fe2+、Cl-、HPO42-、SO42-、HCO3-)等,有机物包括糖类(如葡萄糖)、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脂质(如各种脂肪酸、脂肪、卵磷脂、胆固醇)、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 2.还含有气体分子(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如 维生素)等。 3.Na+、Cl-含量较多。它们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 4.维持血浆的酸碱平衡。 5.提示:如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源于食物中的糖类。食物中的淀粉经消化系统消化后,分 解为葡萄糖,经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进入组织细胞后,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 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四)旁栏思考题提示:哺乳动物的生理盐水是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这样的溶液所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相同,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如果输液时 使用的NaCl溶液的质量分数低于或高于0.9%,则会造成组织细胞吸水或失水。 (五)思考与讨论 2 1.提示:Na+和Cl-等直接来自于食物,不需要经过消化可以直接被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等 物质主要来自于食物中的糖类和蛋白质。糖类和蛋白质是两类大分子物质,必须经过消化系 统的消化,分解为葡萄糖和氨基酸才能被吸收。上述物质在小肠内经主动运输进入小肠绒毛 内的毛细血管中,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中,再通过物质交换过程进入组织 液和淋巴。 2.提示:细胞代谢产生的CO2与H2O结合,在碳酸酐酶作用下,发生下列 反应:CO2+H2O H2CO3H++ HCO3-。 HCO3-通过与细胞外的阴离子交换到达细胞外液, 即组织液、血浆或淋巴中。主要与呼吸系统有关。 3.提示:人体具有体温调节机制以保持细胞外液温度的恒定。详细内容可参考教材第2章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内容。参与体温调节的器官和系统有皮肤、肝脏、骨骼肌、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等。 4.提示: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主要通过皮肤分泌汗液,泌尿系统形成、排出尿液和呼 吸系统的呼气这三条途径来排出,其中以泌尿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排泄途径为主。例如,血浆 中的尿素主要通过肾脏形成的尿液排出体外。血浆中的CO2通过肺动脉进入肺泡周围的毛细 血管,由于血液中的CO2分压大于肺泡中CO2的分压,CO2就从血液中向肺泡扩散,再通过呼 气运动将其排出体外。 (六)练习基础题 1.C。 2.B。 3.B。 4.毛细血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 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18学年人教版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生物试题(附答案)

樟树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生物试卷 考试范围:必修一、减数分裂时间:2018.3.29 一、选择题(60分) 1.在樟树中学的范围内,从生物学角度去分析,学校包涵有哪些生命系统层次?() A. 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 B. 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C. 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 D. 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2.下列关于硝化细菌、蓝藻、酵母菌、HIV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它们都属于原核生物 C.它们都具有核糖体D.除了HIV病毒外都能进行独立的生命活动 3.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很少,所以生物体不存在微量元素缺乏症 B.每种大量元素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的含量都是相同的 C.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根据其含量不同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两大类 D.组成生物体的大量元素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在细胞鲜重中含量总是最多的 4.下列有关细胞物质组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人体活细胞中氧原子的数目最多 B.细胞中脂肪和糖类所含元素相同,但是糖类中碳、氢的比例更高 C.细胞中DNA和RNA组成的元素不同 D.组成蛋白质的元素一定有C、H、O、N 5.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是干重状态下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B. 白天用H182O浇花草,周围空气中的水、02、C02中会出现18O C. 植物吸收的水分只能用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D. 人体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增多 6.下列关于细胞内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淀粉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葡萄糖 B.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 C.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教版)

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第二学期期末复习试题 、选择题 3. 下列各项中,可以看作物质进入内环境的是( ) A. 喝牛奶,进入胃中 B.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C. 口服抗菌药物 D.肌肉注射青霉素 4. 吃糖1小时后,在胰静脉的血液中,下列物质中会明显增多的是 ( ) A. 胰蛋白酶 B ?胰淀粉酶 C ?胰岛素 D ?胰高血糖素 5. 糖尿病患者容易岀现( ) A. 细胞内液增多 B .组织液增多 C .体液增多 D .尿量增多 6?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 ?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 ?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 .细胞外液中电解质浓度降低,则尿量减少 7.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 ( ) A. 盐汽水 B .核酸型饮料 C .蛋白型饮料 D .纯净水 8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会引起( ) A. 冷觉感受器兴奋 B.温觉感受器抑制 C.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D ?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兴奋 9?将大白鼠从25C 移至0C 的环境中,大白鼠将出现的生理反应是( ) A ?耗氧量减少,竖毛肌放松 B .耗氧量增加,体表血管收缩 C ?耗氧量减少,心律变慢 D ?耗氧量增加,体温升高 10?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某品种番茄的花进行人工去雄后,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 2, 4—D 涂抹子 据表得岀的正确结论是 ( ) A . 2,4— D 浓度超过25 mg /L ,对果实的发育起抑制作用 1.哺乳动物肌肉细胞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环境是 A. 血液 B .体液 2?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③葡萄糖、CQ 和胰岛素 A .①③ B .③④ C ( ) C .组织液 D .细胞内液 ( ) ②血红蛋白、Q 和葡萄糖 ④激素、递质小泡和氨基酸 .①② D .②④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测试题及答案全册阶段质量检测(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时间:45分钟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③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④尿素、载体和呼吸酶 A.①③B.③④ C.①②D.②④ 解析:选A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蛋白质,呼吸酶是细胞中催化呼吸作用的酶,载体存在于细胞膜上,它们都不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而O2、葡萄糖、尿素、激素、神经递质和淋巴因子都可以存在于内环境中,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下列关于各级神经中枢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是呼吸中枢 B.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C.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不能听到别人的话 D.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 解析:选D呼吸中枢在脑干;脊髓是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语言中枢的H区受损,患者能听到别人的话,但听不懂。 3.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易通过肺部进入血液。目前PM2.5已成为空气污染指数的重要指标。下列有关PM2.5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A.PM2.5进入人体的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人体的内环境 B.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会导致血浆呈酸性 C.PM2.5可能成为过敏原,其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 D.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中枢不在大脑皮层 解析:选B内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呼吸道不属于人体的内环境,故PM2.5进入肺泡中时还没有进入内环境;由于血浆中含有缓冲物质,颗粒物中的一些酸性物质进入人体血液不会使血浆pH明显下降;过敏原是引起人体发生过敏反应的物质,PM2.5诱发的过敏反应属于免疫异常;颗粒物进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属于非条件反射,其在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参与下完成。 4.下列有关T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分布在淋巴和血液等处 B.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分化为记忆T细胞和效应T细胞 C.大多数T细胞必须依靠某种B细胞的帮助才能增殖和分化 D.用药物阻断T细胞增殖分化,可明显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

(完整版)高三生物必修一一轮复习试题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修一试题 说明:本试卷分为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共100分 第Ⅰ卷(本卷共50个小题) 一、选择题(1—40每题1分,41—45每题2分。共50分) 1、(课标Ⅰ卷)关于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 ..的是() A.脂质和蛋白质是组成细胞膜的主要物质 B.当细胞衰老时,其细胞膜的通透性会发生改变 C.甘油是极性分子,所以不能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细胞膜 D.细胞产生的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相应受体的结合可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2、(课标Ⅱ卷)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3、(福建卷)细胞的膜蛋白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免疫识别等重要生理功能。下列图中,可正确示意不同细胞的膜蛋白及其相应功能的是 4、(2014重庆卷)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 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 ..的是A.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5、(2014山东卷)有关细胞内囊泡运输的描述,正确的是 A.细胞核内的RNA通过囊泡运输到细胞质 B.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C.细胞器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物质运输 D.囊泡运输依赖膜的流动性且不消耗能量 6、(安徽卷)下列关于线粒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线粒体外膜上的蛋白质含量比内膜的高 B.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 C.成人心肌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比腹肌细胞的多 D.哺乳动物精子中的线粒体聚集在其头部和尾的基部 7、(江苏卷)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性激素主要是由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 B.囊泡可以由内质网向高尔基体转运 C.膜蛋白的形成与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有关 D.内质网既参与物质合成,也参与物质运输 8、(广东卷)以下细胞结构中,RNA是其结构组成的是() A、液泡 B、核糖体 C、高尔基体 D、溶酶体 9、(大纲卷)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 ..的是 A.蛋白质是细胞核中染色质的组成成分 B.细胞核中可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和转录 C.小分子物质可以通过核孔,大分子物质不能 D.有丝分裂过程中存在核膜消失和重新形成的现象 10、(课标Ⅰ卷)下列关于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 ..的是() A.与白色花瓣相比,采用红色花瓣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B.用黑藻叶片进行实验时,叶绿体的存在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C.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不同部位观察到的质壁分离程度可能不同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的液泡中有色素,有利于实验现象的观察 11、(北京卷)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 的通透性,结果如右图。据此不能 ..得出的推论是 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 12、(上海卷)以紫色洋葱鳞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如图6),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 A.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紫色越浅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全套课件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本章规划 本章内容包括:“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两节内容。其中第1节可用1课时教学,第2节可用2课时教学(其中实验1课时)。 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联系: 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血浆的基本成分等,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这些知识,有了一定的认识。手、脚等部位有时会磨出“水泡”,部分学生有过这样的体验。体内细胞脱离了适合生存的环境就会死亡,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及其重要性,人体需要摄入营养物质、氧和水,排出废物,学生也有一定的认识。这些已有知识和经验,尽管比较浅显,与之相联系却有利于学生建构“内环境”和“稳态”的概念。人体内几大系统的功能,学生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也有了基本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内环境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并不太难。此外,有关细胞生活的环境,和必修1中“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等内容有密切的联系。 与其他章的联系: 从个体层次看,本章内容与第2章的内容联系紧密。本章内容是理解第2章所阐述的通过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来维持稳态的基础。内环境稳态究竟是如何维持的,本章仅仅作简要交代,有关内容将在第2章作深入探讨。本章内容又不仅与第2章有联系,稳态是包括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等各层次生命系统的共同特征,因此,本章是学习本书其他章节的基础,并在一定程度上起着统领全书的作用。 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从容说课 “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体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内容。这些内容,是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说明稳态的生理意义”的基础。 本章的导入利用教材提供的章题图来完成。通过启发学生观察章题图,思考图中内容与本章内容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同时通过图片还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边防战士、炼钢工人、抗洪抢险战士工作环境的恶劣,体会他们工作的艰苦,认识他们工作的重要性,这也是一种人文精神的渗透。本节的引入可以利用草履虫取食、排遗过程的视频和人体血细胞与血浆进行物质交换的动态演示,可以启发学生比较两者生活环境的异同,引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包含体液和内环境两个概念。内环境是核心概念,既包括了内环境的定义,也包括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细胞外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形成统一整体,还包括本章后续学习内容:内环境的组成、为什么要维持内环境稳态等。在教材第2章还要继续阐释内环境为什么能维持稳态。组织教学时

高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必修三复习必背知识点

2016年学业水平考试生物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全部为选择题) 考点一:内环境 1.内环境的组成: 细胞内液 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内环境)淋巴 2.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绝大多数细胞的内环境都是组织液;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考点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①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②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 稳态会遭到破坏。 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及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 考点一: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可考非选择题) 3.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非选择题考点) ①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②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③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 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④传导特点:双向传导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非选择题考点) ①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②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 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所以是单向传递。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血浆 细胞外液组织液 淋巴等 .三者关系:血浆营养物质代谢废物组织液淋巴 ↑淋巴循环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 1.血浆:水(90%),蛋白质(7%-9%),无机盐(1%),剩余部分为血液运输的物质,如各种营养物质(葡萄糖)、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2.组织液、淋巴:成分与血浆相近,但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主要为Na+、Cl-。 37℃时,人血浆渗透压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注意:渗透压即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 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大。 2、酸碱度:正常人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3、温度: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4、总结: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一、内环境的稳态 1.稳态:正常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和体液免疫调节,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2.稳态调节机制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3.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4.内环境稳态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规律 (一)内环境成分辨别 1、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属于外界环境,因而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2、血浆中的血细胞、淋巴液中的淋巴细胞以及细胞内的各种成分,如血红蛋白等不属于内环境成分。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 1. 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 2. 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运动神经末梢+肌肉或腺体) 3.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以电信号(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内负外正; 兴奋时内正外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 4.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

高中生物必修三学业水平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学业水平考试复习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1.内环境特点的3个方面: (1)成分: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是内环境的成分,内环境也称细胞外液。 (2)理化性质:渗透压、温度、酸碱度体现了内环境的理化性质。 (3)作用: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2.内环境稳态的5个重点: (1)含义: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 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2)实质:内环境的每一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特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5)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1.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弧是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 2.静息电位的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是由K+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的电位特点是外负内正,是由Na+内流形成的。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局部电流。 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中,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会引起下一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但是在整个反射弧中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兴奋在突触间只能单向传递。 7.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贮存于突触前神经元内,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 三、1.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它对于机体维持稳态具有 重要意义。 2.激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又不提供能量,也不起催化作用,而是使靶细胞或靶器官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变化。 3.由下丘脑合成分泌,并且由垂体细胞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能提高肾小管和集合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第一次月考.doc

2011-2012学年度高一生物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命题人审题人 班级姓名学号 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生注意: 1、选择题一律在答题卡上作答 2、第二卷用黑色钢笔或签字笔作答,考试结束后,和答题卡一并交I口I。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 .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命活动都离不开细胞 B.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所以它的生命活动与细胞无关 C.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D.多细胞生物依赖高度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才能完成生命活动 2.生命系统中的最基本层次是下列中的哪一项() A.组织 B.分子 C.原子 D.细胞 3.我们日常烹调中使用的味精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已知谷氨酸分子的R基为一C3H5O2,则 一分子谷氨酸中含有的C、H、O、N原子数依次是() A.5、9、4、1 B. 4、8、5、1 C. 5、8、4、1、 D. 4、9、4、1 4.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明显的区别在于() A.有无核物质 B.有无细胞质 C.有无核膜 D.有无细胞膜 5.病毒、蓝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质或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质 C.细胞膜 D.遗传物质

6.细胞学说揭示了()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A.改用凹面反光镜、 放大光圈 B.改用凹面反光镜、 缩小光圈 C.改用平面反光镜、 缩小光圈 D.改用平面反光镜、 放大光圈 转动细调节器 转动粗调节器 C. 转动转换器 细胞、系统、群落和组织 细胞、个体、群落和生物圈 个体、细胞、种群和生态系统 个体、种群、生物圈和生态系统 A.无机环境 B. 富含有机物的环境 生物体的细胞间质内 生物体的活细胞内 11.在组成植物体的化学元素中, 质量分数最多的是( A.氧元素 B.碳元素 C.氢元素 D.氮元素 A.氢元素 氧元素 氮元素 碳元素 13.下列各项中 , 不是蛋白质所具有的功能的一项是( A.调节作用 B.免疫作用 C.运输作用 D. 遗传作用 14.甲状腺激素、 血红蛋白和叶绿素中含有的重要元素依次是( ) A. Cu 、 Mg I B. 1、 Fc 、 Mg C. Ca Mg 、Fe D. Fc 、 Mg 1A. C 、II 、0、N 、 B. N 、 P K 、 C 、 IK 0C. N 、 C 、 P 、 D. H 、 0、 Mg 、 S P C C. 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 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7. 在光照明亮的实验室里,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表皮细胞时,视野应暗些,下列哪一?项 能将视野调暗( ) 8. 在将显微镜的低倍镜转换成高倍镜并寻找物像的过程中,不应出现的操作过程( ) D.调节反光镜和光圈 9.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按照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10.禽流感病毒和HIV 的生存和复制繁殖的场所必须是( 12.组成玉米和人体的基本元素是( ) 15. 组成青蛙身体内97%的元素是( )

高中生物必修三期末复习试题

高二生物必修3综合测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 1.下列关于内环境稳态调节的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调节都有反射弧的参与 B.所有的稳态都是相对的 C.所有稳态的形成都有许多系统参与 D.所有稳态的调节中枢都在大脑 2.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下丘脑既可以使血糖升高,又可以使血糖降低 B.血糖升高是神经调节,血糖降低是体液调节 C.血糖升高是体液调节,血糖降低是神经调节 D.下丘脑可以使血糖升高,垂体使血糖降低 3.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A.脑皮层,下丘脑 B.下丘脑,大脑皮层 C.下丘脑,下丘脑 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4.用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连续饲喂正常成年小白鼠4周,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小白鼠表现为() A.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 B.耗氧量增加、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C.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D.耗氧量减少、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 5.绿色植物倒伏后,它的茎杆能部分恢复直立状态,引起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受重力影响 ,向地性 B.受重力影响,背地性 C.受水的影响,向水性 D.受光的影响,向光性 6.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质渗出,会造成局部() A.血浆量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 7、某人腰椎部因受外伤造成右侧下肢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分可能是在反射弧的:() 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 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 8、兴奋的传导在体内只能是单向的,下列对这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小泡中有递质 B.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里,使另一种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C.突触后膜中突触小泡内没有递质存在 D.兴奋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给另一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 9、关于体液免疫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有的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淋巴细胞 B.抗体是由B淋巴细胞分泌的 C.抗体一般可以直接杀死入侵的细胞 D.记忆B细胞经迅速增殖分化,可以形成大量的效应T细胞 10、在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机制是:()

高一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第1套真题

高一上学期生物第一次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 如图为细胞的组成成分,如果该图表示的是细胞的各种化学元素,则A应该是什么?如果该图为细胞的化合物,则A应该是什么?如果该图是已经完全脱水后的细胞,则A应该是什么?() ①碳②氧③水④无机盐⑤葡萄糖⑥蛋白质. A . ①③⑥ B . ②④⑥ C . ②③⑥ D . ①④⑤ 2. 某细胞中存在吸能反应:葡萄糖+果糖蔗糖。有关该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组成果糖、蔗糖和酶的元素均为C,H,O B . 催化该反应的酶也能催化蔗糖的水解 C . 葡萄糖和果糖是不能水解的糖 D . 为该反应直接提供能量的物质是葡萄糖 3. T2噬菌体、人、HIV病毒的核酸中各具有碱基和核苷酸的种类依次分别是() A . 4、8、4和4、8、4 B . 4、5、4和4、5、4 C . 4、5、4和4、8、4 D . 4、8、4和4、5、4 4. 细胞产生的蛋白质被包裹于膜泡形成的囊泡分为披网格蛋白小泡、COPI被膜小泡COPII被膜小泡三种。分别介导不同途径的运输,准确地把细胞“货物”运送到正确目的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 从C转运到溶酶体的“货物”包括多种水解酶 B . 图示细胞中,能产生囊泡的结构是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 C . “a”表示的大分子物质通过细胞膜需要穿过6层磷脂双分子 D . 如果转运系统受到干扰,则会对机体产生有害影响,并导致如糖尿病等疾病 5. 蛋白质是决定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生成的H2O中,氢来自于氨基和羧基 B . 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 C . 蛋白质的基本性质不仅与碳骨架有关,而且也与R基有关 D . 细胞膜、细胞质基质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载体都是蛋白质 6. 图1表示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其中a、b、c分别代表不同的细胞器,图2表示该过程中部分结构的膜面积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 图1中的a、b、c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B . 图1中构成分泌蛋白的物质X最多有20种,b的产物没有生物活性 C . 图2说明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和细胞膜之间没有相互转换 D . 图1、图2所示变化都能体现生物膜具有流动性 7. 下列各项组合中,能正确体现生命系统由简单到复杂层次的是() ①核酸②神经元③呼吸道的上皮④病毒⑤胃⑥一只野兔⑦同一片森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