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机器人

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机器人

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机器人
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机器人

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机器人

《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机器人

121310119 机械一班陈斌文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突出创新驱动,优化政策环境,发挥制度优势,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将是中国工业未来10年的发展纲领、顶层设计。政府的诸多行动向市场传递出强烈信号,显示工业转型将迎来大突破、大提速。工信部表示,计划大体分三步、用三个十年左右时间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中国制造2025》是“三步走”的第一步,将指导中国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

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方向——工业 4.0:互联网+制造业

工业4.0驱动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特征是互联网。互联网技术降低了产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加速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反馈,因此,催生出消费者驱动的商业模式,而工业4.0是实现这一模式关键环节。工业4.0代表了“互联网+制造业”的智能生产,孕育大量的新型商业模式,真正能够实现“C2B2C”的商业模式。

我国制造业目前的境况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发展,我国已建成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产业规模占整个世界制造业20,左右。但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品牌质量水平不够高,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仍然“大而不强”。

资料显示,我国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50,以上,95,的高档数控系统、80,的芯片、几乎全部高档液压件、密封件和发动机都依靠进口。

目前,中国已是位居全球第二的制造业大国,但还只是一个贴牌大国,不是品牌大国。中国出口的商品中90,以上是贴牌产品。品牌缺失导致中国企业只能处在全球产业链低端,辛辛苦苦“为人做嫁衣”。

尽管中国是当今世界制造业大国,但不得不承认,技术创新与研发一直是制造业发展的短板。如果未来在技术创新与研发上依然赶不上发达国家的水平,没有竞争优势的话,创新驱动也就无从谈起,中国在国际产业分工中自然也只能够充当配

角。在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倒逼下,中国制造业已经自上而下开始重视产品设计创新和技术创新,迈向中高端发展的步伐加快。

市场分析指出,在新常态的经济态势下,中国制造业想要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主动,就必须勇于转型升级,推动行业结构调整,提高创新能力。无论是《中国制造2025》,还是德国“工业4.0”、美国的“第三次工业革命”,都需要先进的工业技术作为支撑,其中以二三维CAD软件为代表的制造业软件在企业的综合应用,是企业提升创新实力推动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之一。

当前阶段,CAD软件作为制造业软件的核心工具之一,已经深入渗透到制造业企业研发设计和生产经营管理等众多环节,企业对CAD软件的应用也从单纯的提升设计效率上升到注重设计效率与企业信息化管理兼顾的更高层次的要求。单一的CAD软件产品无法匹配这种应用要求。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有赖于制造业CAD软件技术的专业化、行业性、整体化发展。这也是《中国制造2025》对CAD软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前景

为实现上述三大发展目标,我国需要做出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调整制造业结构、发展绿色制造与发力重点领域突破等努力。其中工业机器人无疑是我国制造业改革的重点领域之一。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它能在人的控制下智能工作,并能取代人工完成生产线上的各项工作,尤其是在不利于劳工健康的恶劣环境中。随着国内经济水平发展,劳动力薪酬不断上涨,我国制造业成本上升,受此影响外资纷纷撤退到东南亚等劳动力低廉的国家,这严重阻碍了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再加上我国制造业规模大却缺乏创新的发展现状,制造大国转型升级成“智造”强国成为发展新趋势,这就需要我国大力发展工业机器人,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

近年来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对高端智能产品、高新技术企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等进行扶持,从产品、企业和行业三个层面来鼓励工业机器人及其相关行业发展。从影响我国工业机器人发展因素来看,国内的工业机器人产业政策配套不完善、各政策间衔接不够紧密,导致企业的业务发展及扩张在一定程度上面临阻碍,行业的发展速度也因而受到抑制。《中国制造2025》规划了机器人长远发展目标,因此很好解决行业政策推广的不连续性,机器人产业有望获政策长期利好。

1.机器人替代优势明显

工业机器人使用成本仅为人工的23%。工业机器人产品按十年使用寿命折旧(含维护费用)每年成本约5万元,而三个成熟的焊接技工每年的成本达到7.2万元

*3=21.6万元。从上面的比较可以直观看出,一台工业机器人在产生相同效益时,投入的成本是使用人工成本的23%。这个比例将大大降低企业的制造成本,为企业盈利提供广阔空间,也提高了企业的价格竞争优势。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就意味着企业投资工业机器人2-3年即可收回成本。

2.下游应用产业众多

2020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

分析报告》研究表明,随着工业机器人智能水平的提高,工业机器人已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应用。目前,工业机器人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电子电气行业、橡胶及塑料工业、食品工业等领域中,在中国,约33%的工业机器人用于汽车整车制造及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应用领域较多的其次是电子电气行业,约31%的工业机器人用于电子电气行业。

3.未来有望获得30%+增长速度

过去中国制造是劳动力输出型,附加值价值低,分享产品利润份额较低,所以众多的国外企业在中国设厂。但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这种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发展模式越来越难以持续,人口红利的消失,导致劳动力也不再“廉价”,因此向现代化制造业方向发展,振兴制造业、实现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中国制造转型在所难免。

从制造业的发展历程看,生产手段必然要经历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变革。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升,如何进一步提高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已经成为不少企业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作为先进制造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装备和手段,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和普及自然成为企业较理想的选择。

《中国制造2025》与智能制造战略要点与政策思路(上)

《中国制造2025》与智能制造:战略要点与政策思路 (上) 贺俊 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小企业与创新创业研究室主任 一、《中国制造2025》 各位学员大家好!我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中小企业与创新创业研究室主任贺俊。今天我向各位报告的题目是“《中国制造2025》与智能制造,战略要点与政策思路”。大家知道去年5月19号的时候,经李克强总理批示,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在我们整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制造业产业政策体系中,应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这样的规划,它最核心的意义在于它是我国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这是我国制造业领域第一个超过五年以上长期的行动纲领。 (一)《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 1、外部 (1)国际贸易和投资秩序进入新一轮调整的时期 这样一个规划,它出台的背景是什么?我们可以从外部和内部两个层面来看。首先是外部。第一,国际贸易和投资秩序进入新一轮调整的时期。“十三五”时期,将是美国欧洲等国家加速推进新一轮全球贸易投资秩序新格局形成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加快推进TPP 和TTIP,也就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和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PP和TTIP它的背景是什么?我们知道2000年,我们开始加入WTO,TPP和TTIP美国积极推动的一个动力在于,中国加入WTO这么十几年的一个回顾和反思,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它认为WTO体制下,受益最大的是中国,以美国欧洲为代表的一些国家反而在WTO的框架下没有得到很多的好处,所以他们希望推进TPP和TTIP。以TPP和TTIP为核心,来构建新的贸易和投资秩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已有的WTO框架。 TPP和TTIP对中国制造业的影响表现在哪里?它跟WTO的区别在哪里?我们知道WTO对于制造业的影响,更多的是在国际贸易的环节和国际投资部分的环节。TPP和TTIP它是跨越

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解析资料

《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解析(附上市公司名单) 中金在线 导读:工业互联网和机器人无疑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内容。随着和“互联网+”的融合,传统制造业的升级,也将围绕工业互联网和机器替代的路线来展开。 OFweek机器人网讯: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确定的目标,官方将成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并制定“1+X”的实施方案和规划体系。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苏波透露。另,发改委正在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我们来看下比较火的中国制造2025概念股。 近日,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落地,为能源互联网发展扫清了体制障碍。随着电动汽车大规模推广、充电桩建设提速以及储能技术的快速应用,能源互联网建设将提速,在售电侧放开、电力自由交易、分布式能源推进的情况下,将诞生新的商业模式。未来的智能电网,将成为网架坚强、广泛互联、高度智能、开放互动的“能源互联网”。 无独有偶,国家电网近期也表示,将组织开展智能变电站建设,新建智能变电站1400座;组织开展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安装智能电能表6060万只,建成投运“三线一环”高速公路城际互联快充网络。可见,随着支持政策的频出,将带动新能源、智能电网等产业链热度的持续升温。 中国制造2025概念股大全名单一览 一、工业互联网机器人 同花顺点评:中国制造2025规划,最主要内容就是工业4.0和机器人。 工业互联网和机器人无疑是“中国制造2025”的核心内容。随着和“互联网+”的融合,传统制造业的升级,也将围绕工业互联网和机器替代的路线来展开。 工信部部长苗圩日前就表示,工业企业应用互联网技术提高整体竞争力,就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也是“互联网+”最早实现的行业之一。 而智能机器人和高档数控机床的使用,则将成为先进高端制造装备的“大脑”。国际机器人协会的数据显示,去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27%,达到22.5万台左右,其中中国市场的工业机器人销量增长54%。 国泰君安表示,工业互联网代表着新的生产力方向,将为传统行业带来巨大效率改进,未来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有望可带来3万亿美元GDP增量,相关产业市场空间巨大。 民生证券认为,围绕智能机器人可以布局三大投资主线,具备系统集成能力,客户资源深厚下游广泛的系统集成商;某细分领域优势突出,不断拓展相关领域具备一定客户基础及实践经验的设备制造商;通过内外部合作整合进入机器人及自动化领域的上市公司:慈星股份、亚威股份、新时达。

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

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 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着力提升集成电路设计水平,不断丰富知识产权(IP)核和设计工具,突破关系国家信息与网络安全及电子整机产业发展的核心通用芯片,提升国产芯片的应用适配能力。掌握高密度封装及三维(3D)微组装技术,提升封装产业和测试的自主发展能力。形成关键制造装备供货能力。 信息通信设备。掌握新型计算、高速互联、先进存储、体系化安全保障等核心技术,全面突破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核心路由交换技术、超高速大容量智能光传输技术、“未来网络”核心技术和体系架构,积极推动量子计算、神经网络等发展。研发高端服务器、大容量存储、新型路由交换、新型智能终端、新一代基站、网络安全等设备,推动核心信息通信设备体系化发展与规模化应用。 操作系统及工业软件。开发安全领域操作系统等工业基础软件。突破智能设计与仿真及其工具、制造物联与服务、工业大数据处理等高端工业软件核心技术,开发自主可控的高端工业平台软件和重点领域应用软件,建立完善工业软件集成标准与安全测评体系。推进自主工业软件体系化发展和产业化应用。 2.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高档数控机床。开发一批精密、高速、高效、柔性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加快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以提升可靠性、精度保持性为重点,开发高档数控系统、伺服电机、轴承、光栅等主要功能部件及关键应用软件,加快实现产业化。加强用户工艺验证能力建设。 机器人。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军工、化工、轻工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突破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与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等技术瓶颈。 3.航空航天装备 航空装备。加快大型飞机研制,适时启动宽体客机研制,鼓励国际合作研制重型直升机;推进干支线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和通用飞机产业化。突破高推重比、先进涡桨(轴)发动机及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技术,建立发动机自主发展工业体系。开发先进机载设备及系统,形成自主完整的航空产业链。 航天装备。发展新一代运载火箭、重型运载器,提升进入空间能力。加快推进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新型卫星等空间平台与有效载荷、空天地宽带互联网系统,形成长期持续稳定的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等空间信息服务能力。推动载人航天、月球探测工程,适度发展深空探测。推进航天技术转化与空间技术应用。 4.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 大力发展深海探测、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作业保障装备及其关键系统和专用设备。推动深海空间站、大型浮式结构物的开发和工程化。形成海洋工程装备综合试验、检测与鉴定能力,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突破豪华邮轮设计建造技术,全面提升液化天然气船等高技术船舶国际竞争力,掌握重点配套设备集成化、智能化、模块化设计制造核心技术。 5.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加快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的应用,重点突破体系化安全保障、节能环保、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研制先进可靠适用的产品和轻量化、模块化、谱系化产品。研发新一代绿色智能、高速重载轨道交通装备系统,围绕系统全寿命周期,向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建立世界领先的现代轨道交通产业体系。 6.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掌握汽车低碳化、信息化、智能化核心技术,提升动力电池、驱动电机、高效内燃机、先进变速器、轻量化材料、智能控制等核心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能力,形成从关键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工业体系和创新体系,推动自主品牌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7.电力装备 推动大型高效超净排放煤电机组产业化和示范应用,进一步提高超大容量水电机组、核电机组、重型燃气轮机制造水平。推进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备、先进储能装置、智能电网用输变电及用户端设备发展。突破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高温超导材料等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制造及应用技术,形成产业化能力。 8.农机装备 重点发展粮、棉、油、糖等大宗粮食和战略性经济作物育、耕、种、管、收、运、贮等主要生产过程使用的先进农机装备,加快发展大型拖拉机及其复式作业机具、大型高效联合收割机等高端农业装备及关键核心零部件。提高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推进形成面向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 9.新材料 以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加快研发先进熔炼、凝固成型、气相沉积、型材加工、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加强基础研究和体系建设,突破产业化制备瓶颈。积极发展军民共用特种新材料,加快技术双向转移转化,促进新材料产业军民融合发展。高度关注颠覆性新材料对传统材料的影响,做好超导材料、纳米材料、石墨烯、生物基材料等战略前沿材料提前布局和研制。加快基础材料升级换代。 10.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发展针对重大疾病的化学药、中药、生物技术药物新产品,重点包括新机制和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全新结构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疫苗、临床优势突出的创新中药及个性化治疗药物。提高医疗器械的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重点发展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等高性能诊疗设备,全降解血管支架等高值医用耗材,可穿戴、远程诊疗等移动医疗产品。实现生物3D打印、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

机器人产业状况及发展研究报告(精编版)

机器人产业状况及发展研究报告XX市机器人产业状况及发展研究报告 XX市经济协会项目课题组 摘要促进XX市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升制造业整体实力,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高生产效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从而促进XX州的经济增长,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有必要对XX州机器人产业状况进行研究,提出加快促进XX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 1前言 机器人是自动控制机器的俗称,指能自动执行任务的人造机器装置,用以取代或协助人类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执行机构、驱动装置、检测装置、检测系统等。从应用层面来讲,机器人分为两大类,即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可以代替工人从事上下料、锻造切割、焊接、喷涂、装配、码垛等工业生产作业工作;服务机器人分为专业服务机器人(如军用无人机等)和家用服务机器人(如餐厅机器人、扫地机器人等)。 机器人30年代以后才出现萌芽,发展时间不足百年,期间经历了成长期和快速发展期,目前已经迈进智能化时代。过去十多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景气度较高,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总销售量达到248000台,同比增长15%,2002-200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年复合增长率为8.6%,2009-2015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年复合增长率为23.5%,是过去6年的2.7倍,近几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增速明显加快。

从市场结构来看,亚洲地区的销售规模占据主导地区,2015年销售量为15.6万台,是欧洲、美洲和非洲销售量之和的1.8倍,预计到2018年,此比例将达到2.4倍。 从机械机构来看,2015年国产多关节机器人销售加速,销量超过6000台,同比增长71.7%,占国产工业机器人总销量的27.4%,比上年提高6.4个百分点,此外,坐标机器人仍是国产工业机器人主力机型,2015年销量约为10600台,占机器人销售总量的比重为47.6%,较去年回落4个百分点。由此可以发现,技术附加值较高的机器人产品的比重在提升,三轴四轴等低端机器人在国产机器人中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表明国产工业机器人正在逐步往高端技术领域发展。 据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统计,2015年国产工业机器人销量继续增长,全年累计销售22257台,按照《规划》要求,到202*年自主品牌机器人销量达10万台,预计2016-202*年复合增长率应该在35%以上,按均价15万元/台计算,我国国产工业机器人未来五年市场规模在500亿左右。已连续两年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机器人行业的风险投资规模开始呈现上升趋势,并且增长速度逐渐加快,到2015年形成井喷,达到9.227亿美元,根据IDC统计数据预计,2014-202*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的复合增长率达到17%,按此速度发展,到202*年,全球机器人的市场规模为1354亿美元,成长空间巨大。 两大因素驱动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第一个驱动力是机器代替人工。原因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是低端劳动力供给不足。

中国制造2025解读-机器人产业发展计划

机器人产业发展 《中国制造2025》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第一个十年的行动计划,将“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作为大力推动的重点领域之一,提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要“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军工、化工、轻工等工业机器人应用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的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突破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与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技术等技术瓶颈。”并在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中明确了我国未来十年机器人产业的发展重点主要为两个方向:一是开发工业机器人本体和关键零部件系列化产品,推动工业机器人产业化及应用,满足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切需求;二是突破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开发一批智能机器人,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挑战。 一、以需求为导向,增强创新能力,扩大市场应用 根据应用环境不同,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将机器人分为两类:制造环境下的工业机器人和非制造环境下的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是在工业生产中使用的机器人的总称,是现代制造业中重要的工厂自动化设备;服务机器人是

服务于人类的非生产性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技术主要应用于非结构化环境,结构比较复杂,能够根据自身的传感器与通过通信,获得外部环境的信息,从而进行决策,完成相应的作业任务。 1、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潜力仍待挖掘 工业机器人主要是指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搬运、焊接、装配、加工、涂装、清洁生产等方面。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22.5万台,同比增长27%。市场增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亚洲地区,特别是中、韩两国。 近年来,中国机器人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并已成为全球机器人重要市场。201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5.6万台,同比增长52%,再次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用户已从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为主,向内资企业、乃至中小企业发展。国内沿海工业发达地区不少企业产品用来出口,对产品质量要求高,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机器人代替产业工人。在珠三角地区,使用工业机器人的年均增长速度已达到30%,尤其在装配、点胶、搬运、焊接等领域,已经掀起了一股机器人使用热潮。 虽然自2013年中国已经是全球工业机器人最大市场,但制造业工业机器人密度仍然很低,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

中国制造2025推出十大重点工程是什么【详解】

中国制造2025计划推出十大重点工程是什么 内容来源网络,由深圳机械展收集整理! 更多机器人及自动化设备展示,就在深圳机械展。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其十大重点工程如下: 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工程——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集成电路及专用装备。着力提升集成电路设计水平,不断丰富知识产权(IP)核和设计工具,突破关系国家信息与网络安全及电子整机产业发展的核心通用芯片,提升国产芯片的应用适配能力。掌握高密度封装及三维(3D)微组装技术,提升封装产业和测试的自主发展能力。形成关键制造装备供货能力。 信息通信设备。掌握新型计算、高速互联、先进存储、体系化安全保障等核心技术,全面突破第五代移动通信(5G)技术、核心路由交换技术、超高速大

容量智能光传输技术、“未来网络”核心技术和体系架构,积极推动量子计算、神经网络等发展。研发高端服务器、大容量存储、新型路由交换、新型智能终端、新一代基站、网络安全等设备,推动核心信息通信设备体系化发展与规模化应用。 操作系统及工业软件。开发安全领域操作系统等工业基础软件。突破智能设计与仿真及其工具、制造物联与服务、工业大数据处理等高端工业软件核心技术,开发自主可控的高端工业平台软件和重点领域应用软件,建立完善工业软件集成标准与安全测评体系。推进自主工业软件体系化发展和产业化应用。 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工程——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高档数控机床。开发一批精密、高速、高效、柔性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加快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等前沿技术和装备的研发。以提升可靠性、精度保持性为重点,开发高档数控系统、伺服电机、轴承、光栅等主要功能部件及关键应用软件,加快实现产业化。加强用户工艺验证能力建设。 机器人。围绕汽车、机械、电子、危险品制造、国防军工、化工、轻工等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以及医疗健康、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服务机器人应用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促进机器人标准化、模块化发展,扩大市场应用。突破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与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等技术瓶颈。 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工程——航空航天装备。 航空装备。加快大型飞机研制,适时启动宽体客机研制,鼓励国际合作研制重型直升机;推进干支线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和通用飞机产业化。突破高推重

中国制造2025读后感

中国制造2025读后感 艾晓飞 最近拜读了《中国制造2025》这本书,其中的许多观点很新颖,让人茅塞顿开,对中国制造的未 来充满希望。笔者从毕业开始一直从事设备管理方面的工作,一直在制造业摸爬滚打,对当今制造 业的现状有了些粗浅的了解和认识,结合这本书中观点,谈下个人对中国制造来来出路的思考。 中国制造的出路在哪里?《中国制造2025》这本书中,大量的用了几个比较时髦的词语:3D打印、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机器人等,对未来的构想也是比较激动人心的,比如通过3D 打印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支持来实现终端个人用户的个性化产品定制,通过物联网等实现工厂的自 动化生产,通过机器人换人的方法来解决用工难及用工贵的问题,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来了解消费 者的个人消费习惯及未来的消费趋势等;这些观念和方法正是推动未来中国制造业变革的核心动力,很多公司已经开始将这些新的理念运用到生产活动中并且创造了非常可观的市场价值,比如小米公 司运用互联网的平台让消费者参与到产品的研发当中,了解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需求,进而改善自 己产品的设计,做到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这其中互联网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小米公司并不能代表中国制造业的主体,理论上这是一家以设计为主的公司,整合上下游资源为 已所用,处于产业链的上游,大部分的制造业的公司可能并没有这样的实力,很多只是处于产业链 中附加值最低的一环-代工,只能靠压缩自己的成本赚个辛苦钱,这样的公司想要转型谈何容易, 没有自己的技术,没有自己的品牌,没有自己的渠道,一旦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出现问题,这样的 公司没有任何能力去应对,只能倒闭。说了这么多中国制造业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我想这个课题 太大了,涉及整个国家的层面,甚至是整个世界的产业格局,我们也只能从一些切身的体会和经验 做些简单的探讨。 若想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有几个工作是我们必须要做的: 首先,立法保护知识产权并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很多企业为了开发一些新的产品投入大量的人力 和物力,产品研发出来后还要用投入大量的资金来推广,如果不对这些创新的活动进行保护,新技 术和专利被其他公司盗用之后生产出相同或者类似的产品,抢占市场份额,对创新活动将会是很大 的打击,特别是中小公司对自己专利和知识产权的保护能力有限,更不愿意去投入资金研发新的技 术和产品了,没有创新,就没有未来。所以保护专利,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但这需要国家 出台相关的政策法规,对侵犯别人专利,盗用别人知识产权的行为进行严厉地打击,只有重罚才能 有效地遏制知识产权侵权行为; 其次,对新能源、生物医药、工厂的自动化改造等进行政策上的优惠和扶持;新能源、生物医药、 半导体及自动化设备制造等行业是中国制造2025的重点,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会对这些行业的发 展产生积极的作用。未来的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发展清洁的能源有 着重要的战略意义,也会对环境产生积极的影响,扶持新能源的发展不只要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 而且要协调各方的利益纠葛,比如太阳能发电,最大的问题不是技术方面,而是并网时产生的利益 问题;对行业的扶持还要精准,防止别人用心的企业骗补贴,比如新能源汽车骗补的问题; 再者,需要出台相应行业规范,对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品质给出相应的标准;对违反行业规范,制造 和出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企业给予重罚,鼓励企业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 发生;这些标准的制定一方面要综合国际的标准,另一方面也要考虑中国目前的能力,防止定的过 高或者过低,过高企业目前的技术能力无法实现,形同虚设,如果过低,则消费者会产生不信任感,消费者出国购物就是对中国目前行业标准缺失的不信任;

“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附件3 “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 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建议 (征求意见稿) 为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中国制造2025》等规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启动实施“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根据本重点专项实施方案的部署,现发布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1.基础前沿技术 1.1基于编织/折展原理的机器人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 研究内容:面向高集成性、高环境适应性机器人前沿技术,研究基于编织折展结构的非关节式机器人设计技术,探索基于智能材料的变刚度、变形状、变尺寸的驱动机理,连续稳定性调控机制及实现方法;研制结构功能一体化机器人原理样机,可基于单一结构,实现机器人整体运动、抓取作业与环境适应等服役功能。 考核指标:研制基于编织/折展原理的结构功能一体化设计机器人原理样机,可实现爬行、翻滚等整体移动与抓取等作业功能,并具备变刚度、变形状、变尺寸功能,在不少于3种复杂环境下验证环境适应能力。至少有1项先进前沿技

术实现首创或达到同类技术的国际领先水平,并提供佐证材料;申请/获得不少于5项发明专利。 1.2机器人的刚柔软结构耦合与变刚度技术 研究内容:面向软体机器人结构承力/操作力提升的需求,研究基于仿生原理的刚-柔-软耦合机构设计、变刚度结构设计与优化、操作/感知一体的仿生灵巧机构设计、刚-柔-软耦合机器人的运动学与动力学建模与控制等方法与技术,研制刚-柔-软耦合的机器人原型样机,开展交互控制与功能验证实验。 考核指标:研制具有刚-柔-软耦合结构的机器人原型样机;可变刚度结构的杨氏模量变化不小于一个数量级。至少有1项先进前沿技术实现首创或达到同类技术的国际领先水平,并提供佐证材料;申请/获得不少于5项发明专利。 1.3活体细胞生物混合的机器人驱动与控制 研究内容:研究单细胞/组织水平的生物驱动单元机械动力学,建立生物驱动的定量化模型;研究活体细胞生物混合驱动器的先进结构设计与制造方法,使其具有多形态多模式运动功能;开展混合驱动器的智能控制技术研究,实现不同形态不同模式下的可控运动。 考核指标:研制出基于活体细胞生物混合的新型机器人驱动装置,实现不少于3种模式的可控运动,细胞组织负重比优于1:10。至少1项先进前沿技术实现首创或达到同类技

汽车领域焊接机器人与“中国制造2025”

汽车领域焊接机器人实际应用 与“中国制造2025” 小组成员:xxxxx 指导老师:xxx

摘要 本篇论文围绕“中国制造2025”讲解了工业机器人在汽车制造领域的应用,尤其是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焊接领域的应用。第一章主要是简单描述了国内外工业机器人在汽车领域的应用现状。第二章具体的讲解了焊接机器人在汽车生产过程中的实际应用;通过在焊接点的轨迹规划、车身焊接、焊点分配、以及焊接系统的应用讲述了工业机器人在汽车焊接领域的重要性。最后总结了工业机器人在未来汽车行业中的作用,以及对“中国制造2025“的深远影响。 关键字:“中国制造2025”、焊接机器人、自动焊接系统

Abstract This thesis focuses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robot in the field of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especially the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robot in the field of automobile welding, which is based on the "made in China 2025".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describes the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robots in the automotive field.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welding robot in the process of automobile production is described. The importance of industrial robot in the field of automobile welding is described throug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ath planning, body welding, welding joint distribution and welding system. The role of industrial robots in the future automobile industry as well as the profound influence of "made in China" in the future are summarized in the end. 【Keywords】:"Made in China 2025" plan welding robot Automatic weld system

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机器人

《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机器人 121310119 机械一班陈斌文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突出创新驱动,优化政策环境,发挥制度优势,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 《中国制造2025》将是中国工业未来10年的发展纲领、顶层设计。政府的诸多行动向市场传递出强烈信号,显示工业转型将迎来大突破、大提速。工信部表示,计划大体分三步、用三个十年左右时间实现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中国制造2025》是“三步走”的第一步,将指导中国进入全球制造业的第二方阵。 中国制造业的升级方向——工业 4.0:互联网+制造业 工业4.0驱动新一轮工业革命,核心特征是互联网。互联网技术降低了产销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加速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反馈,因此,催生出消费者驱动的商业模式,而工业4.0是实现这一模式关键环节。工业4.0代表了“互联网+制造业”的智能生产,孕育大量的新型商业模式,真正能够实现“C2B2C”的商业模式。 我国制造业目前的境况

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机器人

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机器人 《中国制造2025》与工业机器人 121310119 机械一班陈斌文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全球制造业发展格局和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须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战略机遇,突出创新驱动,优化政策环境,发挥制度优势,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我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一是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二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三是强化工业基础能力;四是加强质量品牌建设;五是全面推行绿色制造;六是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十大重点领域;七是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八是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九是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什么是中国制造202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