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琴赋文征明小楷硬笔字帖精美版本

琴赋文征明小楷硬笔字帖精美版本

琴赋文征明小楷硬笔字帖精美版本
琴赋文征明小楷硬笔字帖精美版本

(明)文征明书法 小楷全集(文徵明小楷一共有多少本字帖都是什么名字)

(明)文征明书法小楷全集(文徵明小楷一共有多少本字 帖?都是什么名字?) (明)文征明书法小楷全集 文征明(1470-1559),原名壁,字征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征仲。因先世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曾官翰林待诏,长州(今江苏苏州)人。生于明宣宗成化六年,卒于明世宗嘉靖三十八年,年九十岁。擅长诗文书画,诗宗白居易、苏轼,文受业于吴宽,学书于李应祯,学画于沈周。在诗文上,与祝允明、唐寅、徐真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在绘画上,师法沈周,典雅秀丽,与沈周、唐寅、仇英合称“吴门四家”。文徵明-小楷《落花诗册》一、文徵明小楷评价1.文徵明的小楷造诣最高。主要师法传为王羲之的《黄庭经》、《乐毅论》以及钟繇《宣示》,王献之《十三行》等,又能融入唐人小楷笔法于一炉,形成“温纯精绝”的自家风貌。——佚名2.文徵明以兼善诸体闻名,尤擅小楷和行书。他的小楷师承晋唐各家,主要学于钟繇、王羲之、王献之、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不仅精细工整、法度严谨纯熟,且笔锋劲秀、风格俊雅。至八十岁后的小楷尤见功力。——佚名3.古无真正楷书,即锺、卫所传《荐季直表》、《乐毅论》,皆带行笔,自唐《九成宫》、《多宝塔》等碑,始字画谨严,而偏肥偏瘦之病,犹然不免。至国朝文征仲先

生始极意结构,疏密匀称,位置适宜。如八面观音,色相俱足。于书苑中亦盖代之一人也。——明·谢在杭4.文徵明在小楷书法上的造诣为明代中后期的书法“中兴”开启了先河,并有推波助澜之功,其从赵孟頫远窥晋唐神韵,一改“台阁体”束缚 的时代积习,在痴守法度的前提下,于绳墨中寻求书法的逸趣,以此追寻小楷书法至真至纯的神化的境界。——齐观闪《以文徵明小楷《草堂十志》为鉴—谈毕业创作(小楷书法)体会》5.高远《文徵明小楷书风及价值研究》:文徵明小楷书法于统一风格中又有微妙变化。以其为官为界:早期:泛学众家,风格多样,但却牢守法度。用笔尖利外露,较多棱角。中期:少波磔,多温润。一面受“台阁”时风的影响尚工整。一面受欧体影响,谨严劲健,却又失之紧密板滞。晚期:回归晋唐,主宗二王,在对“法”的实践认识中升华:用笔从板滞工整趋于超逸灵动;章法布白由紧密峻峭趋于宽展舒和,于方正平稳中寓多变体势;温润精良的文氏书风至此独立与成熟。6.赵岩《文徵明小楷研究》:纵观其(文徵明)小楷艺术的发展可分为前后四个时期:第一阶段(50岁前),属于广博学习的时期,在摸索中不断前进;第二阶段(50-60岁),为风格渐成的时期,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第三阶段(60-80岁),是日臻成熟的时期,书写风格趋于稳定;第四阶段(80-90岁),乃炉火纯青的阶段,达到人书俱老的最高境界。二、文徵明小楷图谱

文徵明书法欣赏

文徵明书法欣赏 文徵明书法欣赏 行书七言诗立轴绢本 估价:¥380,000至¥480,000 款识:徵明。钤印:征仲(朱文)、玉磬山房(白文)鉴藏印:毕氏家藏(朱文)录文:传呼曲苍使君来,树底柴门懒自开。老病迂疏非傲客,直愁车马破苍苔。 行书“鹤林玉露语” 立轴 估价:¥220,000至¥280,000 钤印:文徵明印(白文)鉴藏印:侯宫严群铭心之品(朱文)录文: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吾家深山之中,每喜夏日之交,苍藓盈落花满庭。门无剥硺,松影参差,禽群声上下。午睡初足,旋汲山泉拾枯枝煮苦茗啜之。随意读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散篇。……无事静坐一日是两日,若活七十年,便是百四十。徵明。说明:△吴家题诗堂。钤印:玉题(朱文)△严群题签。钤印:严(白文)、群(朱文)

小楷琴赋册页(十二开) 估价:¥1,200,000至¥2,000,000 款识:嘉靖二十二年岁在癸卯十月六日,时天气盛寒,积雪数尺。窗下漫书琴赋,余老眼昏朦,无足观者。徵明时年七十又四。 钤印:停云(朱文)、悟言室印(白文)、文徵明印(白文)、衡山(朱文)录文:琴赋(文略)。说明:△周天球跋。△步月题签。 隶书千字文手卷绢本 估价:¥100,000至¥200,000 小楷南华经册页(十五开) 估价:¥12,000,000至¥18,000,000 款识:嘉靖壬辰七月上浣,长洲文徵明书于停云馆。钤印:徵明(朱文)、停云主(白文)题跋:松坪孙如仅借观于通隐室,同治丙寅仲春三日识。 钤印:如仅(白文)、松坪(朱文)录文:南华经(文略)。著录:《书法1》上海书画出版社,2009年1月。 书画合璧册页(十开) 估价:¥80,000至¥120,000

文物出版社历代碑帖法书选书目

文物出版社《历代碑帖法书选》书目 大盂鼎铭文(影初拓) 散氏盘、虢季子白盘铭文(原件藏台北故宫及故宫)毛公鼎铭文(原件藏台湾中央博物馆) 秦石鼓文(影明拓,原件藏故宫) 汉袁安、袁敞碑(影初拓,原件藏辽博) 汉西狭颂(影明拓) 汉史晨前后碑(影明拓) 汉鲜于璜碑(影初拓) 汉礼器碑(影明拓) 汉张迁碑(影明拓) 汉石门颂(影古鉴阁本) 汉曹全碑(影明拓) 汉张景碑(影初拓) 汉尹宙碑(影清拓) 汉乙瑛碑(影王氏拓本) 明拓夏承碑(影明拓) 宋拓天发神谶碑(影宋拓,拓本藏故宫) 晋王羲之兰亭序帖(影神龙本) 宋拓懐仁集王书圣教序(影宋拓) 晋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影碧玉版本) 北魏张猛龙碑(影明拓) 北魏张玄墓志(影宋拓) 北魏元怀墓志(影初拓) 北魏元略墓志(影陶湘监拓本) 北魏刁遵墓志(影清拓) 龙门二十品(影清拓)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影坊本) 石门铭(影明拓) 爨寳子碑(影初拓) 爨龙颜碑(影初拓) 宋拓智永千字文(影宋薛嗣昌刻本,藏故宫) 隋龙藏寺碑(影宋拓) 隋苏慈墓志(影初拓) 隋董美人墓志(影清拓) 晋唐小楷五种(影宋拓,) 大唐王居士砖塔铭(影辽博藏拓) 唐虞世南书孔子庙堂碑(影唐拓) 唐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记(影明拓,藏北京文物商店)唐欧阳询书皇甫府君碑(影宋拓) 唐欧阳询书化度寺碑(影明郁逢庆题跋本) 唐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影宋拓,藏故宫)

唐欧阳通书道因法师碑(影宋拓,藏故宫) 唐贺之章书孝经(影原件) 唐李邕书麓山寺碑(影宋拓,藏北京文物商店) 唐张旭古诗四帖(影原件,藏辽博) 唐孙过庭书谱(影原件珂罗版影,藏台北故宫) 唐怀素自叙帖真迹(影原件珂罗版影,藏台北故宫) 唐颜真卿书麻姑山仙坛记(影明翻刻明拓) 唐颜真卿书祭侄文稿(影原件珂罗版影,藏台北故宫) 唐颜真卿书争座位帖(影明拓西安本) 唐颜真卿书颜家庙碑(影宋拓) 唐颜真卿书东方画赞碑(影宋拓) 唐颜真卿书颜勤礼碑(影初拓) 唐颜真卿书多宝塔碑(影宋拓) 唐柳公权书金刚经(影敦煌唐拓) 唐柳公权书神策军碑 唐柳公权书玄秘塔(影宋拓) 唐灵飞经(影初拓) 宋苏轼人来得书、新岁展庆帖(影原件,藏故宫) 宋黄庭坚松风阁诗、华严疏卷(影原件,藏台北故宫) 宋米芾苕溪诗卷(影原件,藏故宫) 宋蔡襄自书诗(影原件,藏故宫) 宋赵佶真书千字文、秾芳诗(影原件、藏上博及台北故宫)元赵孟俯书洛神赋(影原件,藏天津艺术博物馆) 元赵孟俯书胆巴碑(影原件、藏故宫) 元赵孟俯书妙严寺记(影墨迹影) 元赵孟俯书六体千字文(影原件) 元鲜于枢书苏轼海棠诗(影原件、藏故宫) 明宋克书急就章(影原件) 明唐寅落花诗册(影原件,藏苏博) 明祝允明书琴赋卷(影原件) 明文征明西苑诗(影原件,藏故宫) 明董其昌浚路马胡记(影原件,藏故宫) 草诀百韵歌(影原件) 清傅山书丹枫阁记(影原件,藏辽博) 清杨沂孙篆书(影原件) 清吴大澄临金文三种(影原件) 邓石如篆书(影原件)

大器晚成的明代大书法家文征明最美小楷书法《琴赋》欣赏

大器晚成的明代大书法家文征明最美小楷书法《琴赋》欣赏 文征明(1470-1559),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文征明是继沈周之后的吴门画派的领袖,门人、弟子众多,形成当时吴门地区最大的绘画流派。在当世他的名气极大,号称“文笔遍天下”。非常擅长行书和小楷,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有“明朝第一”之称。 文征明生于一个武官家庭。文征明小时候生性迟钝但是为人忠厚。7岁的文征明还不能说话,但父亲文林认为他会大器晚成。11岁开始能说话,于是就读外塾。曾经宗师批评文征明其字不佳,评价为三等。因此文征明开始精研书法。文徵明出身于官宦世家,早期考取功名仕途不太顺利。 五十三岁,一直未能考取,白了少年头。五十七岁辞归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自此致力于诗文书画,不再求仕进,以戏墨弄翰自遣。晚年声誉卓著,号称“文笔遍天下”,购求他的书画者踏破门槛,说他“海宇钦慕,缣素山

积”。他年近九十岁时,还孜孜不倦,为人书墓志铭,未待写完,“便置笔端坐而逝”。是一个大器晚成型的我国署名的大书法家。 今天咱们就来欣赏这位大器晚成的明代文征明三大小楷代表作之一:《琴赋》

《琴赋》是嵇康的作品。内容为:主要描述了梧桐的生长环境的的不平凡,集天地之灵气,沐日月之光,任凭风吹雨打依然茁长成长;同时描述了七弦琴的制作的讲究程度和琴曲的复杂程度。嵇康的《琴赋》有1900余字,嵇康是三国时魏末文学家、思想家与音乐家,魏晋玄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竹林七贤"之一。

在书法史上,文征明最初是师从李应祯,后广泛学习前代名迹,篆、隶、楷、行、草各有造诣。温润秀劲,具晋唐书法的风致,也有自己的一定风貌。小楷代表作《琴赋》为文征明74岁时所作:文征明《琴赋》中题款道:“余老眼昏蒙,无足观者”。文征明一生都非常的谦逊,做人当学文征明。

大盂鼎铭文

大盂鼎铭文(影初拓) 散氏盘、虢季子白盘铭文(原件藏台北故宫及故宫)毛公鼎铭文(原件藏台湾中央博物馆) 秦石鼓文(影明拓,原件藏故宫) 汉袁安、袁敞碑(影初拓,原件藏辽博) 汉西狭颂(影明拓) 汉史晨前后碑(影明拓) 汉鲜于璜碑(影初拓) 汉礼器碑(影明拓) 汉张迁碑(影明拓) 汉石门颂(影古鉴阁本) 汉曹全碑(影明拓) 汉张景碑(影初拓) 汉尹宙碑(影清拓) 汉乙瑛碑(影王氏拓本) 明拓夏承碑(影明拓) 宋拓天发神谶碑(影宋拓,拓本藏故宫) 晋王羲之兰亭序帖(影神龙本) 宋拓懐仁集王书圣教序(影宋拓) 晋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影碧玉版本) 北魏张猛龙碑(影明拓) 北魏张玄墓志(影宋拓) 北魏元怀墓志(影初拓) 北魏元略墓志(影陶湘监拓本) 北魏刁遵墓志(影清拓) 龙门二十品(影清拓) 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影坊本) 石门铭(影明拓) 爨寳子碑(影初拓) 爨龙颜碑(影初拓) 宋拓智永千字文(影宋薛嗣昌刻本,藏故宫) 隋龙藏寺碑(影宋拓) 隋苏慈墓志(影初拓) 隋董美人墓志(影清拓) 晋唐小楷五种(影宋拓,) 大唐王居士砖塔铭(影辽博藏拓) 唐虞世南书孔子庙堂碑(影唐拓) 唐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记(影明拓,藏北京文物商店)唐欧阳询书皇甫府君碑(影宋拓) 唐欧阳询书化度寺碑(影明郁逢庆题跋本) 唐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影宋拓,藏故宫) 唐欧阳通书道因法师碑(影宋拓,藏故宫) 唐贺之章书孝经(影原件) 唐李邕书麓山寺碑(影宋拓,藏北京文物商店)

唐张旭古诗四帖(影原件,藏辽博) 唐孙过庭书谱(影原件珂罗版影,藏台北故宫) 唐怀素自叙帖真迹(影原件珂罗版影,藏台北故宫) 唐颜真卿书麻姑山仙坛记(影明翻刻明拓) 唐颜真卿书祭侄文稿(影原件珂罗版影,藏台北故宫) 唐颜真卿书争座位帖(影明拓西安本) 唐颜真卿书颜家庙碑(影宋拓) 唐颜真卿书东方画赞碑(影宋拓) 唐颜真卿书颜勤礼碑(影初拓) 唐颜真卿书多宝塔碑(影宋拓) 唐柳公权书金刚经(影敦煌唐拓) 唐柳公权书神策军碑 唐柳公权书玄秘塔(影宋拓) 唐灵飞经(影初拓) 宋苏轼人来得书、新岁展庆帖(影原件,藏故宫) 宋黄庭坚松风阁诗、华严疏卷(影原件,藏台北故宫) 宋米芾苕溪诗卷(影原件,藏故宫) 宋蔡襄自书诗(影原件,藏故宫) 宋赵佶真书千字文、秾芳诗(影原件、藏上博及台北故宫)元赵孟俯书洛神赋(影原件,藏天津艺术博物馆) 元赵孟俯书胆巴碑(影原件、藏故宫) 元赵孟俯书妙严寺记(影墨迹影) 元赵孟俯书六体千字文(影原件) 元鲜于枢书苏轼海棠诗(影原件、藏故宫) 明宋克书急就章(影原件) 明唐寅落花诗册(影原件,藏苏博) 明祝允明书琴赋卷(影原件) 明文征明西苑诗(影原件,藏故宫) 明董其昌浚路马胡记(影原件,藏故宫) 草诀百韵歌(影原件) 清傅山书丹枫阁记(影原件,藏辽博) 清杨沂孙篆书(影原件) 清吴大澄临金文三种(影原件) 邓石如篆书(影原件)

美术的基本概念

美术的基本概念: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塑造可视或立体的视觉形象,以反映自然和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思想观念和情感的一种艺术活动。 美术又称:“造型艺术” “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 主要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 雕塑一般分为圆雕、浮雕两种。从题材上,也分为架上雕塑、纪念性雕塑、装饰性雕塑、建筑性雕塑等。 工艺美术:实用工艺,观赏工艺。 美术史是对美术现象和具体美术作品以及相关历史事实的学术性研究,并通过对历史上各个时代的美术研究,概括各个时代的审美意识和文化特征,把握美术发展的基本规律。它是人类知识的一个分支,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部分。 仰韶文化彩陶彩陶上的绘画(人画鱼纹彩陶盆) 夏商周美术:青铜时代 毛公鼎:西周晚期毛公所铸,鼎高53.8厘米,口径47.9厘米。圆形,二立耳,深腹外鼓,三蹄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造型端庄稳重。祭祀用,用于煮东西。 后母戊鼎,亦称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是祭祀的意思;戊,此处指商朝国王武 丁的妻子。“司母戊”含义是:商王武丁的儿子为祭祀母亲而铸造的鼎。 青铜豆,战国作风,青铜豆盛行于两周,它既可以用来盛放干食如煮好的肉类,也可盛放调好的汤汁如羹类。礼器。 长流爵:古代饮酒器,商代早期遗物,中国最早青铜器 虎食人卤:商代青铜器,食器,高35.7cm,重5.09kg,形象为虎保护人。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 青铜器纹饰: 云雷纹:云雷纹由云纹和雷纹构成。 绳纹:绳纹是由波浪形状的线条结成绳索形状的纹饰。 环带纹:环带纹是由起伏较大的波浪纹呈二方连续方式构成的。 饕餮纹:饕餮纹装饰在青铜器腹部的中心地带,以鼻子为中心向两边对称,有双眼、双角和双我耳。 夔纹:夔也是原始人幻想的一种类似于龙的动物。多以侧面表现。 象纹:大象纹样一般不作为青铜器的主要部位的装饰, 此外还有龙纹、凤纹、鹿纹、蚕纹等等。 甲骨文:甲骨文是指契刻或书写在龟甲、牛胛骨上的文字,商代后半期,用于占卜。 金文;即青铜铭文,又称钟鼎文、大篆或籀书。金文代表了西周书法的最高成就,金文最辉煌灿烂

为什么说文徵明是“四绝”

为什么说文徵明是“四绝” 他既没有超凡的聪颖天资,也少有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绯闻韵事,从一个天赋平平的孩子,通过后天的勤学苦修,终于成长为历史上少有的全才。他的事迹,被后人当成励志故事来解读。他的诗文与唐寅、祝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子”,书法与祝允明、王宠并称“三大家”,画与唐寅、沈周、仇英并称“明四家”,可谓诗、书、画无一不精,加之“人品第一”,故有“四绝”全才的美誉。他就是明代大画家、大书法家、大文学家——文徵明。“诗书画品”的全才养成史一生痴傻也风流!一般来说生为励志故事主人公,必须具备的首要条件就是一个字——“傻”,而我们的老夫子文徵明可以说,真的傻到了一个境界!文徵明生于苏州一官宦家庭,照理来说,家族基因还不赖,可文徵明并没有从小就表现得天资聪慧。据说,他2岁还不会说话,6岁站立不稳,八九岁了还口齿不清;直到13岁时,随父去了山东聊城的博平县居住,文徵明才仿佛突然开窍,真有点大器晚成之感!明文征明摹松雪山水19岁的文徵明在苏州官学读书期间,因字写得太差而被老师打入了三等,让这位“玻璃心”的年轻人大受刺激。为此,他发愤天天要临写《千字文》多达十本,以万字记。这种执着让周围人刮目相看,而其为世人称赞的精细工整、清秀俊雅书法也就是在这种拼死拼活勤奋

中,慢慢习成的。明文征明郊原春风图文徵明的傻,也表现在为人处世上。1499年,文徵明的父亲文林在温州任上病逝。按照明代官场惯例,地方会给一些财物作丧葬之用,这笔钱对于家境一直不富裕的文家来说,实在堪称一笔巨资,没想到,对于如此合情合理的收入,抱着丧父之痛的文徵明依然选择了谢绝。为此,他专门写了一封答谢书,大意是:“我的父亲,在贵地做太守,从来没有从公中取过一丝一毫的钱财,不幸因为疾病去世,也算寿终正寝,走得堂堂正正,今天我若接纳了大家的贡献,就是欺负了死去的老父。而且,父亲死得清清白白,我这不肖子岂能不堂堂正正地活下去吗?用死去的亲人来为自己谋利,我不忍为,我就是再没出息,也不会让死去的父亲因为我而在声名上蒙上污点……”如此,清廉作风,可见一斑!明文徵明关山积雪图台北故宫博物院局部细节高清图由于他的画太有名了,价格自然也水涨船高,“山寨”者也趁虚而入,模仿他书画的赝品比比皆是。几乎天天有人拿着字画找上门来,请文徵明给鉴定真伪。要知道一位艺术家最忌讳的就是被仿造品毁了名声,可文徵明这位“缺心眼”就从来不打假,有人上门求鉴定,他一概说是真的,看到没有钤印的还帮忙钤上,甚至人家请他在上面提一些跋文,他也欣然动笔。文徵明雅士闲居图他的弟子们很不解,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出卖书画的,一定是因为家境困难,如果因我一句话而双

广播电视艺术学等(综合艺术学)小知识点汇总

中国古代绘画 1,六朝三杰: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 2,谢赫:《古画品录》是我国绘画史上第一部完整的绘画理论著作提出了“绘画六法”3,展子虔:《游春图》早期山水画的代表“唐画之祖” 4,阎立本:《历代帝王图》《步辇图》 5,吴道子:画圣 6,绮罗人物画:张萱《虢国夫人游春图》,周昉《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 7,韩马戴牛:韩干《牧马图》《照夜白图》戴嵩 8,韩滉:《五牛图》 9,张璪:《历代名画记》“意在笔先”,“外师造化,中得心源” 10顾闳中:《韩锡载夜宴图》 11“黄家富贵,徐家野逸”:黄筌:《珍禽图》,徐熙。“黄徐异体”-中国绘画史上第一次提出的绘画风格问题。(花鸟画) 12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13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 14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曹仲达,吴道子 15宗炳:《画山水序》最早的山水画理论著述 16李思训:《江帆楼阁图》青绿山水画派之祖 17王维:《雪溪图》 18荆关董巨:北方:荆浩《匡庐图》,关仝《关山行旅图》;南方:董源《潇湘图》,巨然《层峦丛树图》 19《笔法记》:荆浩。提出“六要”:一日气,二日韵,三日思,四日景,五日笔,六日墨20院体画:宋朝建立了翰林图画院 21范宽:《寒林平远图》《溪水行旅图》 22郭溪:书《林泉高致》三远法:高远,深远,平远《早春图》 23李公麟:以“白描“著称《维摩诘图》《五马图》 24南宋四大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 25马一角,下半边:马远,“边角之景”,夏圭。 26梁楷:“减笔”画法,《太白行吟图》《破墨仙人图》《布袋和尚图》 27赵孟: 28米氏云山:米芾 29赵孟頫:《秋郊饮马图》书法作品《洛神赋》 30曾鲸:“波臣派”《王时敏像》 31吴门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 32董其昌:“松江画派”的创始人 33南陈北崔:陈洪绶,崔子忠 34四王画派: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 35清初四僧:“四僧”是指原济(石涛)、朱耷(八大山人)、髡残(石溪)、渐江(弘仁)。 36朱耷:“八大山人“《荷花水鸟图》《牡丹孔雀图》 37扬州八怪:有郑板桥《竹石图》等 38上海画派:格调上注意“雅俗共赏“以任伯年为高峰,晚期以吴昌硕为巨擘 39岭南画派: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与粤剧,广东音乐被称为“岭南三秀“ 40徐悲鸿:《愚公移山图》“一洗万古凡马空” 41吴作人:《齐白石像》《知白守黑》

秉“竹”夜谈

秉 “竹” 夜 谈 江南生青竹,流名自上古。贤者慕而敬,隐者歌且赋。 刚直为有节,谦逊故虚腹;盘根土石下,身坚赖基固。 引自——湘妃竹吟《竹颂》 竹,生于北纬46度至南纬47度之间。其冠盖簇影,傲骨高节,遍布九州四海、三山五岳,实属平凡之至,而唯独之于华夏,演绎出与众不同之功用及文化,岂非异哉? 华夏文明,丰丽博雅,妖娆多姿,迥异于西方,实有天壤之较、冰炭之乖,溯其渊薮,断言竹居首功,恐有标新立异、哗众取宠之嫌,然华夷之别,必有原因,一曰文化,二曰人种,不外乎此二者。竹,之于中华文化与人种的改造,真可谓“罄竹难书”,言及于此,想必已有人掩嘴莞尔,心领神会,遂不自量力,试飨和寡之知音。 竹——世界分布图 文化,文德以教化也。中华文明独特之处,首先在于文字,仓颉造字之时,天雨粟、鬼神惊,才有这惊天地、泣鬼神的汉字。然而,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汉字历传五千年不绝,而广行教化之功,若没有成本低廉的传播载体和足够数量的受众群体,如何能保证千百年战乱流离而不中断?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传播载体的成本决定着受众群体的数量,受众群体的大小决定着传播主体的生命力。 那么,我们可以来审视一下古代中华与其他文明在此环节上的差异。从世界范围看,文字作为信息符号诞生后,石头、兽骨等便成为最初的记录载体。后来古埃及人用纸草(尼罗河下游的一种植物)书写文字,中国,则使用竹简。公元 4世纪,中东地区用泥版和蜡版作为载体刻写文字,同一时期,在印度用桦树皮和棕榈叶作文字的载体,中国则已使用接近现代意义上的纸了。 石头和兽骨坚硬,书写不便,形状难以规整如一,记录简单的文字符号尚有困难,遑论长篇大论。 纸草制作不便,需将主茎去皮,将其木髓割成薄条,放置于平板之上,铺成两层,纵横交织。然后,用力挤压,纸草内的汁液被压出后,形成一种天然的胶水,从而使上下两层紧紧相粘,晾干后,用石头或贝壳进行打磨,最后把边缘修剪整齐,从而形成一张纸草纸。纸草如今濒临灭绝,可见来源也并不丰富。 桦树皮和棕榈叶同样拥有缺点。俗话说人怕伤心、树怕剥皮,树皮再多,也是经不起一年四季剥削的,更何况,适合书写的树皮需要光滑平整,加工费事且不说,数量也有限。棕

才子文征明简介 才子文征明习字的故事

[键入文字] 才子文征明简介才子文征明习字的故事 文征明是中国古代明朝时期有名的画家和书法家,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才子。说道才子一词,大多数人的脑中都会出现一个词,那就是“风流倜傥”,但是文征明并不是一个风流倜傥的人,相反他是一个书呆子,从文征明习字的故事就可以看出,那么文征明习字的故事是怎样的呢,关于文征明还有哪些简介呢? 才子文征明简介 文征明生于1470 年,死于1559 年,明朝时期的人物。是长洲人现今苏州人。文征明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是个才子。 文征明是一个官二代,家里是官宦之家,家庭因素的影响,文征明的目标也是当官希望能报效国家。文征明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但是都没有成功。到了晚年54 岁的时候,被推荐去了翰林当官。58 岁的文征明便被辞退回乡。仕途并不顺利的文征明把所有的经历都放在了文学上,写诗画画作为了晚年的目标。晚年的文征明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创作上,把和当官有关的所有人都断绝了来往。 文征明是个不聪慧的孩子,但是他很勤奋。对于诗词歌赋没有先天的优势只有靠后天来弥补。上学时期,其他的孩子们在学校里嬉戏玩耍,但是文征明却在一边读书练习写字。融不进小伙伴的生活中,这让身边的人对他有了敌意,文征明话不多文文气气,然后又埋头读书给人一种书呆子的形象。埋头苦读的他没有才子该有的才气,给人造成了不好的印象。但是是金子总会发光,之后文征明渐渐的被人家所佩服。 文征明是个长寿的人,辞官回乡的文征明活到了90 岁,这期间30 多年的时间文征明把所有的时间精力都奉献给了诗文书画,从一而终的热爱和奉献,让他在文学界有了德高望重的地位。 文征明是明朝著名书法家。文征明小楷受到后人的喜爱,文征明书法有着唐晋两期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