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资格证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

资格证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

资格证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
资格证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本课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解法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去过博物馆或美术馆看过画展,当我们看到各类美术作品时,大家可能会疑惑,这些作品哪些是好作品,画的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去表现?这其实就涉及到美术鉴赏的问题,因为提问正是鉴赏的开始。

同学们自读课本第2到6页,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美术鉴赏?如何进行美术鉴赏?

2、美术作品的门类有哪些?

3、美术鉴赏的意义与价值?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图片《天安门广场》《黄山日出》

提问:面对这些景观有何感受?

学生回答:壮观、崇高、神圣

教师总结:两种不同的美: 一种是自然景观;一种是人文景观。

培养审美的眼睛有两个途径:一是欣赏大自然;如:黄山、九寨沟瀑布等。

二是欣赏第二自然——由人创造的艺术品。如:天安门周围的建筑、艺术家的作品等。

2.话题1:什么是美术鉴赏?怎样进行美术鉴赏?

出示张萱《捣练图》和米勒《拾穗》,思考:两幅作品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讨论并思考。

提示: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主题内容

年代

材料

历史背景

作者创作意图

学生回答:相同点:都是一劳动妇女为题材

不同点:前者:贵族妇女平和优雅的美中国画

后者:贫穷妇女让人产生同情油画

提问:为什么同题材的作品而给人的感受不同呢?

教师总结:《捣练图》的作者张萱处于盛唐,他是唐玄宗时期的宫廷画师,“练”是一种丝织品,刚织成时质地坚硬,必须经过沸煮,日晒漂白,再用杵捣,最后才能使丝绸变得柔软洁白,画中分成三组,捣练、理线、熨烫,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淘气的从布底下窜来窜去,可见当时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没有血腥的战争和激烈的社会矛盾,因此画面平和优雅。《拾穗》是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所画,画中3个贫穷的农妇正在捡拾麦田里散落的麦穗,因为当时法国正处贫富差距加大,阶级矛盾尖锐的时期,米勒本身出生在农村家庭,从小在农田里长大,这也决定了他以后的审美取向,歌颂劳动者质朴、勤劳的美德,永远散发着泥土的气息。

以上对两幅作品的分析实际上就是美术鉴赏的全过程。我们在欣赏作品和针对作品思考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其实就已经进行了美术鉴赏。

总结出美术鉴赏的概念: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感知、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审美感受。

怎样去鉴赏?具体地说,就是要弄明白一件美术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材料、语言形式和表达内容、以及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等等。

3.话题2:美术作品的门类有哪些?

请学生们从课本中找出答案并大声朗读出来,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们更深入了解。教师总结:

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

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等六大类。

绘画按材料和功能:油画、中国画、水粉画、水彩画、版画、年画、壁画等等。

雕塑按空间:圆雕、浮雕。

设计按内容和材料: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家具设计、网页设计等。

出示郎世宁《白骏图》徐悲鸿《奔马图》和韩美林《奔马》进行比较分析,谈谈这

三幅作品的造型手法有什么不同?

按形式语言上划分为: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4.话题3:美术鉴赏对我的人生真的那么重要吗?(美术鉴赏的意义与价值)衣、食、住、行只是最简单的生存层面,它们都离不开美术,自然也离不开美术鉴赏。

我们来看一下美术作品带来的价值与功能。

美术从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自己的社会角色。它的价值与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认识功能:

通过美术作品的内容或形式,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下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观念等。如张萱《捣练图》

教育功能:

美术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对观众形成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和影响,以培养人们对待自然、社会、人生以及自我的态度。如董希文《千年土地翻了身》

审美功能: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性和感受力。如《根扎南国》吴冠中

(三)课堂作业:

从本书中选取一件你最喜欢的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并填写鉴赏报告单。

鉴赏报告单

作品

年代

门类(材料)

形式语言

时代背景

表达内容

(四)教学总结:

艺术来源于生活。培养审美的眼睛,可以更好的观察生活中的艺术。这节课,我们为培养一双审美的眼睛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另外,还请同学们注意,要能欣赏千奇百怪的现代艺术,还必须树立全新的艺术观念,在此基础上,平时多看多分析,定会使审美的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

教学后记:

本课是美术鉴赏的第一课,学生们对美术鉴赏课比较陌生,首先对于新课程改革要做一个介绍,并简要介绍《美术鉴赏》这本教材。这节课,教师讲解比较多,我结合多媒体出示图片,同学们都比较感兴趣,然而,有些班级的学生仍胆子较小,不敢回答,有些班级的学生比较积极,并踊跃回答问题。我发现,教师的引导相当重要,当学生回答不上问题时,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引导学生开口,直到引导出他们说出答案。这一节课,我出示了一道课堂作业,主要是检验学生们对于鉴赏知识了解多少,因此,在讲解知识点时,尽量将这些专业术语讲得浅显易懂,这对于以后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上完一堂后,我感觉课堂上要多多师生互动,尽量让学生踊跃去回答,才能激发他们发挥一定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第二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教学设计

课型:欣赏课

教学目标: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开始进入美术鉴赏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美术的语言上有着不同的方式,美术作品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教学重点:认识美术的语言,其中包括概念、内容及其形态分类。

教学难点:主要在于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包含在整个美术作品之中,因而势必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所以必须结合具体作品,调动学生以往的美术知识,通过多样的美术作品来认识和讲解。

教学准备:高中教材、PPT演示文稿。

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提问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大家好。我们上节课学习了《美术鉴赏及其意义》,在这节课中明确的告诉我们学习美术鉴赏就是要给大家什么?

生:发现美的眼睛。

师:那么今天我们就用这双眼睛来辨别一下美术家是如何进行绘画的。在讲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师:大家看到的这幅风景是四川的嘉陵江。很多人都喜欢她的美丽。2000多年前的唐代,也有一位为她痴迷的观众,是谁呢?唐玄宗。

师:唐玄宗想时时刻刻看到嘉陵江的美景,又苦于没有照相设备,于是他派了两个画家去为他画出来。一位是吴道子、一位是李思训。

几个月后,两人回来了。李思训面对山水完成了大量画稿,唐玄宗很满意。而吴道子没有写生且什么也没有带回来。唐玄宗很不高兴,给了你那么多旅差费,就只是去游山玩水了吗?吴道子赶紧说,臣都记在心里了,凭记忆作画。于是,吴道子在大同殿的墙上当场作画,用了一天的时间,把嘉陵江300里风光画了出来。当唐玄宗看到他们最后的作品时感叹地说:

“李思训数月之功,吴道子一日之迹,皆极其妙。”

虽然我们不能看到这两幅杰作,但这个故事表明他们有着不同的绘画风格,或者说他们有着不同的艺术语言。

——课题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师:

一.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就是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形象和形式。

什么是视觉传达呢?人的身上有很多感官,比如味觉、嗅觉、听觉、触觉等,而绘画是靠人的什么去感觉呢?

生:视觉。

师:所以有些美术院校也叫视觉传达学院。接下来我们看屏幕

7

这是两幅关于荷花的图片。左侧一幅是真实荷花照片,右侧是宋代画家画的《出水芙蓉》图。大家比较一下画的真实吗?

生:真实。

师:或者说写实、客观再现。那么是不是所有的绘画作品都是写实的呢?接下来我们看几幅作品。

左侧是《韩熙载夜宴图》局部,其中峨冠、长髯、白衫、挥扇者正是韩熙载。中间是梁楷的《泼墨仙人图》、右侧是克里福德?斯蒂尔《1964》。

请大家注意看一下这三幅作品,然后围绕“真实”或者“写实”来描述一下你对它们的印象。

生:《韩熙载夜宴图》真实;《泼墨仙人图》有些不真实;《1964》不知到在说什么。

师:

《韩熙载夜宴图》真实具体,无论是人物、衣服、椅子、鞋子都很写实。

《泼墨仙人图》似人非人,笔触概括简洁;

《1964》完全没有客观,有的是色彩的视觉冲击力。

这三件作品分别代表了美术作品的三种语言: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下来我们就逐个分析一下,首先我们看具象艺术。

二.美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

(一)具象艺术

投影《荷拉斯兄弟的宣誓》达卫特

师:请大家欣赏,然后听我讲一下这幅画所描绘的故事。

达卫特描绘的是古罗马的历史故事,在建立共和制的斗争中,罗马人与邻近的阿尔巴人发生了战争,战争持续了多年未分胜负,最后决定双方各选送三个战士决定胜负。荷拉斯家族的三兄弟被光荣的选中,决定时刻准备出发。但噩耗传来,阿尔巴人选择出来的三个战士同荷拉斯家族是姻亲关系,全家陷入了悲痛的抉择之中。最后,祖国的利益高于家族利益、个人情感。他们决定出战。达卫特表现的正是出征前宣誓的场面。

听完故事,请大家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画中画了几个人?试着说一下他们的身份?

生:9个人。战士、父亲、妇女、孩子

师:妇女中间包括战士的妻子和姐妹。

2.找一下画中和数字三有关的人或物?

生:三个战士、三个妇女、三把剑、三个拱门

3.三个拱门对画面的构图起到了什么作用?

生:三个拱门将画面分成了三部分,拱门处于暗的背景中,衬托了前面。

师:三个拱门将众多的人物排列有序,并将画面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是勇敢、坚毅、视死如归的战士;一部分是将悲痛藏在心底,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且拥有坚定信念的父亲;一部分是软弱、无助、悲痛欲决的母亲、妻子和无辜的孩子。从而将代表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思想感情、不同利益的多种人物集中起来,使画面的戏剧效果更加突出、矛盾更加鲜明、悲剧气氛、以及英雄主义精神充满了画面的每个角落。

4.三把剑刻画的真实吗?放在了画面的什么位置?对突出画面的主题起到了什么作用?大家可以讨论一下。

生:真实。放在画面中央。象征了勇敢、战争、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战士武功高强。师:三把剑刻画的非常真实,置于画面的中央,在暗色背景的衬托下愈显得寒光闪闪、锋利无比,它象一盏明灯在指引着胜利的方向,也燃起了父亲、妻儿心中的希望,同时更让我们虽未见战争的场面,却已感到了战争的残酷。

通过四个问题我们简单的赏析了一下《荷拉斯兄弟的宣誓》,她生动、感人的画面效果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么达卫特是怎么做到的呢?

师:具象艺术家通常用的手段,也就是具象艺术的特点:利用形体(点、线、面、色)、光影、空间、色彩、材质、肌理等手段。

这里我们解释一行肌理。不同绘画用的工具材料不同肌理效果就不同,比如国画和油画。还有,举个例子,我要画一片叶子,在宣纸上,先用毛笔勾了一个,然后我又找了一片真叶子,在上面涂上色彩,直接印在纸上。大家想一下,它们的肌理效果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具象艺术的目的——客观再现(学生共同朗读)。

具象艺术是这样的,意象艺术又是怎样的呢?

(二)意象艺术

师:这是杜尚的《走下楼梯的女人》

你能够从画面中看到这个走下楼梯的女子吗?

生:看不见。

师:那我们提示一下,作者杜尚想表达的是对如何在静止的画面上展示连续运动的过程的兴趣。依据提示再找一找。

生:看见了。画面最右侧,头、胸、腰、胯、胳臂、腿都以体块呈现。

生:应该画面上的一串黄色块应该都是哪个女子。

师:大家都找见了。实际上我们平常会看到很多这样的画面。比如有个软件叫PHOT OSHOP,做婚纱照时,用它可以作出很多新娘的影子;还有看足球比赛时,高速摄象机拍摄下足球的运动轨迹,大家见过吗?

生:见过。

师:看来意象艺术家的奇思妙想确实令人惊叹,那么他们的目的是什么呢?

师:很显然,意象艺术不以纯客观为目的,而是重在表达艺术家的主观精神世界。意象艺术特点:将客观变形、夸张、重组。

意象艺术目的——表现主观(学生共同朗读)。

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把我们看画的胃口吊的很高,抽象艺术又会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大餐呢?我们赶紧去看一下!

(三)抽象艺术

师:大家看这两幅抽象画,一件是《红、黑、黄、蓝构成》蒙德里安、另一件是《牛顿色盘》库普卡。

大家从这两幅画中能看到什么吗?

生:色、线

师:只是一些点、线(弧线)、面、色的组成。

抽象艺术家只是用一些最基本的绘画语言元素作画。我想,很多同学的热情现在已被泼了一瓢冷水,心情降到了冰点。那么抽象艺术家到底想表达什么呢?

师:原来,抽象艺术完全排除了现实形象的可辨性,而纯粹诉诸美术语言和手段本身,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精神的纯粹和人类精神表达与沟通自由。

抽象艺术通常还分为冷抽象和热抽象,大家试着找一下它们分别是什么?

生:左侧是冷抽象,右恻是热抽象。

师:大家判断很准确,那么他们的规律是什么呢?

师:冷抽象:几何块面构成冷静的感觉理性抽象

热抽象:有变化的线条、色彩构成流动变化的感觉

抽象是与具象相对而言,指非具象或非客观艺术

抽象艺术特点:纯粹依赖美术语言元素(点、线、面、色)

抽象艺术目的:语言元素

师:至此,我们就了解了三种不同的绘画语言,我们共同回顾一下。

师:大家共同朗读一下。

生:具象艺术客观再现

意象艺术表现主观

抽象艺术语言元素

师: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游戏,大家分辨一下它们各属于什么艺术语言?

生:《簪花仕女图》具象艺术《红、黑、黄、蓝构成》抽象艺术

生:《螃蟹》意象艺术《记忆的永恒》意象艺术

生:《朝元图》具象艺术《鱼鹰小舟》意象艺术

生:《小库泊圣母》具象艺术《蓝马》意象艺术

生:石涛意象艺术《早春》意象艺术

生:石涛意象艺术《水果篮》具象艺术

师:刚才我们分析了一些作品,大家做的都很好,说明大家对这三种绘画语言都有了基本了解。那么,请大家想一下这三种艺术语言你最喜欢那种,为什么?可以讨论。生:我喜欢意象。因为她可以让我充满想象。

生:我喜欢具象。因为她更真实。

生:我喜欢抽象。具象的真实在我们生活中就有,不必刻意追求;意象画理解起来太难,让人感觉太累;抽象画简单,可以让人感觉轻松、舒畅、不费力。

课堂小结

师:大家讲的很好,看来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显然,我们不能单纯去评论那一种绘画语言的优劣。这三种语言能够流传到现在,都是经的起历史考验的。这也充分说明了它们都是有旺盛生命力的,有观众群的。包括得到很多同学喜爱的具象艺术。那么具象艺术家到底是怎样做到以假乱真的呢?每一件绘画作品的背后又有怎样的引人入胜的故事呢?我们下一节课接着讲!

布置作业:请大家用书面的形式完成这三种艺术语言你最喜欢那种,为什么?

板书设计:

第二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具象艺术形体、光影、空间、色彩、材质、肌理客观再现

意象艺术变形、夸张、重组表现主观

抽象艺术点、线、面、色语言元素

第3课如实地再现客观世界——走进具象艺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属于美术出版社与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合编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一书的第3课。在主要的美术类型: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中,具象艺术的发展是最为久远的,不仅是理解意象艺术与抽象艺术的基础,也是美术鉴赏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本课教学三维教学目标设定: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本课主要是了解具象艺术及其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对具象艺术有更加深入、具体的认识,其中主要包括:

1.具象艺术的特点

2.具象艺术是如何塑造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

3.具象艺术的功能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教师描叙与引导、启发,引导学生学生参与讨论与展开座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具象艺术,就是客观地再现,但是作为艺术家的思想的载体,不仅反映了时代,也反映了艺术家的感想,就如小说一样,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并希望通过本课的讲解,能够引导学生留心生活,关注社会。

三、教学重点

由于本课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对具象艺术有进一步的了解,因此重点就在于对其三个主要特点及其功能的讲解,以及对美术鉴赏方法的具体运用,并进而认识具象艺术的意义。

四、教学难点

本课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分辨具象艺术的能动性,即具象艺术以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处理——对典型形象和典型环境的塑造而区别于摄影。正因为这样,具象艺术不是被动地模拟(尽管它要“如实”地再现)现实,而是对现实的能动反映,具象艺术中艺术家对艺术形象的典型处理,都是为艺术家的不同目的而服务的。

五、信息技术应用分析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通过教师的启发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互动交流以及绘画欣赏过程中所产生的审美体验,在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具象艺术的同时,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领悟美术作品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

(一)具象艺术的特点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1)、导入新课

放入图片,让学生观察。

《佐拉》马奈1868

在这幅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怎样的场景?请学生描述一下:

(答:在这幅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男人坐在书桌前看书,桌面上有各种各样的书,墙上挂着几幅画,甚至有一幅是日本的浮世绘,男人后面是一个中国画的屏风,男人身上穿的衣服也与现在差别不大……)

补充: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从这幅画中我们不仅可以清楚地看到人物的衣着表情,明白的看到画中的人在干什么,而且从这个房间的布置:浮世绘和中国画的屏风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十九世纪后期,东方的艺术传入西方,并且为人们所接受。

*通过这幅画,引导学生注意这这幅画的场景,并通过场景来了解当时社会的情况。引出具象艺术的第一个特点:1.视觉真实性或客观性,即具象艺术是以客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并且把对象表现得就像我们所看到的一样真实。

(2)放图片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北宋)

问:这是中国画里最有名的一幅画,同学们知道这幅画的名字吗?大家对这幅画了

解多少呢?并请同学描绘一下这幅画。

(答:这是《清明上河图》

这是北宋时期宫廷画师张择端呈献给宋徽宗的画。《清明上河图》生动反映了北宋都城汴梁的繁盛景象。内容结构大体分为三段,开首为郊野风光,中段是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后段为市区街道纵横交错、店铺鳞次栉比、人流如潮、车水马龙的繁华场面。)

补充解释:作者对于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现象,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理解,反映当时的社会动态和人民生活状况以及各阶层人物的活动。船过虹桥的场面安排在全卷近中央的位置,是画面最精彩的部分,也是最紧张的场面。桥下河面水深流急,为使漕船过桥,船工情绪激动紧张,有的撑船,有的掌舵,放桅杆的、掷缆绳的、呼喊指挥的,加上桥上的人为之奔走呼号,显得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关于《清明上河图》这一题目中的“清明”一词的解释,历来就有不同的说法,多数学者认为是“清明时节”的意思,即此画是描绘北宋首都清明节的景象。但也有人通过考证,认为“清明”是汴梁郊外的一处地名;《后汉书》中有“固幸得生于清明之世”句中所说的“清明”,乃是画家张择端称颂当时北宋首都的太平盛世,所以,此画描绘的不是春景而是秋景。这些说法虽然还未取得学者们的认可,但是,从中可以体会到对一幅名画的理解,将会随着人们的认识而不断深化。

《写生珍禽图》黄筌(五代)

问:同学们知道这是国画中的哪种类型的画吗?

(答:这是工笔画)

补充解释:这是五代的黄筌为他儿子所画的课图稿本,各自存在,是一幅写生作品,勾勒精细,栩栩如生,情趣盎然。

在此总结特点1:视觉真实性或客观性

2.艺术形象的典型性,即具象艺术是通过典型的艺术形象的创造来表达艺术家的个人情感和观念的

《教皇英诺森十世》委拉斯凯兹 1650年

问:同学们仔细看看这位教皇的面部表情,你们从这幅画里感觉的出教皇是怎样的一个人吗?或者你们可以从这幅画中看出教皇的性格特征吗?

(答:阴险、狡诈……)

补充解释:这是委拉斯开兹受皇帝之命第二次去意大利时,应罗马教皇英诺森十世之要求,为其绘制的一幅重要的肖像画。教皇正襟危坐在一把精致的椅子上,眼光威严,这个当时已76岁的老者的面貌,在画家的笔下被充分地表现出来了,教皇

本人看了赞叹说: “画得太逼真了!”以致后来这幅肖像画挂在一间厅堂里时,从外面经过的几个主教,看到这一肖像还以为真的是教皇坐在里面呢!

《蒙娜丽莎》达?芬奇

问:这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一幅画《蒙娜丽莎》,同学们对这幅画的了解有多少啊?同学们心目中的蒙娜丽莎的微笑又是怎样的呢?……

(答:非常地温柔;典雅;端庄;又时候看着在开心的微笑,有时候又像是苦笑……)补充解释:综合以上同学所答的,就是蒙娜丽莎的微笑的魅力。《蒙娜丽莎》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资产阶级的妇女形象。据记载,蒙娜丽莎是佛罗伦萨一商人的妻子,达?芬奇为她画像时,这位24岁的妇女刚失去了自己心爱的女儿,悲切抑郁。画家为了让她面露微笑,想出种种办法:请乐师奏乐、唱歌,或说笑话,让欢快的气氛帮助她展现笑容。

蒙娜丽莎的神秘微笑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惊叹它的神秘效果。达?芬奇在这里极为谨慎地使用了他发明的“明暗渐隐法”,我们称之为面部表情的东西主要来自两个地方——嘴角和眼角。因此,达?芬奇有意识地让它们模糊,使它们逐渐融入柔和的阴影之中,使蒙娜丽莎的表情似乎总叫我们捉摸不定。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幅画,还能看出两侧不大相称。在背景梦幻般的风景中,这一点表现得最为明显:左边的地平线似乎比右边的地平线低得多。有人实验过,无论站在什么角度看这幅画,蒙娜丽莎的眼睛始终都是都是注视着观赏者的。

在受基督教禁欲主义控制的年代里,妇女的行止受到许多约束,她们不能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欢乐和痛苦,不然,就是对上帝的亵渎。所以中世纪的肖像画,一般都被画得呆板、僵硬,面部毫无表情。达?芬奇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为表现人的情感而费尽心机,为了画出蒙娜丽莎真实的形象,他还从解剖和生理学上进行研究,探索隐藏在皮肤下面的脸部肌肉的微笑状态,研究人在轻松愉快时的心理变化与反映过程。表现了达?芬奇以科学的精神去观察自然的态度和作品所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

法国巴黎卢浮宫公布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了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和2%的愤怒。这一结果是由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学应用“情感识别软件”分析出来的。

《血衣》1959王式廓

问:同学们从这幅画中看出这是中国的哪个时期吗?

(答:这是解放战争时期)

补充解释:这幅画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作品,是作者在华北地区参加土地改革运动所积累的生活体验与素材为基础而创作的大型素描(油画稿),也是曾经引起

广泛社会反响的杰出革命历史画。它以一位农村妇女手持的血衣作为揭示主题和画面情节的中心,用一系列饱受封建剥削和摧残的农民形象体现了控诉斗争激情,显示了民主革命所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历史变化和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时代的到来。《血衣》可以说是反映农村土地革命斗争的这类题材作品中最深刻、最成功的艺术典型。

3.情节性或叙事性,即具象艺术中往往蕴涵着一个或多个故事情节,它可以用文字语言直接来讲述或描述。

《梅杜萨之筏》1819席里柯(法国)

这张作品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而创作的。1816年7月,法国政府派遣巡洋舰“梅杜萨号”,载着400多名官兵以及少数贵族前往圣?路易斯港。率领舰队的是一名明显缺乏实际能力的舰长,由于他指挥错误,舰队在途经西非海岸时不慎搁浅,造成了惨重的事故。遇到险情,舰长和一些高级官员赶紧乘救生船自顾逃命,而将其余的150多名普通士兵抛在临时搭制成的一只木筏上,让他们在汪洋大海里听天由命。这些人开始在大海上进行漫无边际的漂流,十几天过去了,海浪、饥饿、绝望威胁着每一个人,木筏上发生了一幕幕骇人听闻的惨剧:有人被卷入大海,有人因饥饿难忍而啃食死者的肉,有人看到这一切忍不住而精神崩溃,导致相互残杀。13天过去了,木筏上只剩下15个人,这时他们发现远处有船帆飘动,于是重新燃起了生的勇气。最终,他们获救了,其中的5个人在上岸后不久也因过度虚弱而死去。

150多人,只有10人幸存下来,无论如何,这也是一场特大的惨剧。但法国政府为了逃避官方的责任,对此事只做了简短的报道。这一事件遭到舆论的一片哗然,籍里柯也格外愤慨。当下,他开始聆听幸存者的叙述作为灵感的来源,同时也对腐烂的尸体、重危的病人等进行现场写生,搜集素材。为了这幅画,籍里柯还托筏上一个生还者木匠制作了一只木筏模型,让病人做模特儿,在上面摆出各种惨状。为了能够更真实地表现出海浪和天空,他也亲自去海边进行研究。

画家用了18个月的时间来描绘这幅力作,以后又做了不断的修改,当它第一次公开展出的时候已经到了1819年。展出时的轰动效果恐怕连作者本人也不曾料想到。尽管这一事件已经过去许久,但当人们站在画作前,似乎又看到了汹涌的海浪,又看到了士兵们孤立无援的境况,画面不是在四平八稳地叙述,而是通过匠心独具的布局和触目惊心的描绘,强烈地刺激了观赏者的情感。高官贵族们则恨不得将此画劈成碎片,以泻心头之恨。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最终是国王路易十八出面,才使这幅名作免遭厄运,他将《梅杜萨之筏》捐赠给卢浮宫美术馆,在那里永久珍藏。

整幅画画面呈三角形的稳定结构,但是周围的汹涌波涛,让观者感到木筏在大海中飘荡的不安和震撼。

《拿破仑一世加冕》1805-1807达维特(法国)

表现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事件。1804年2月2日,拿破仑在巴黎圣母院举行了盛大的加冕仪式,正式称帝。出席典礼的有世界各地的达官显贵,有教皇比维斯七世,许多政治家、文武大臣、各国使节和使节夫人等。画家在这里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和这个历史性的时刻。教皇亲自来巴黎为他加冕,目的是借教皇在宗教上的巨大号召力,让法国人民以至欧洲人民承认他的"合法地位"。在加冕时,拿破仑拒绝跪在教皇前让庇护七世加冕。而是把皇冠夺过来自己戴上。达维特为避免这一事实,煞费苦心地选用皇帝给皇后加冕的后半截场面。

(二)具象艺术的功能

具象艺术的功能——社会记录和社会干预,这两个功能不仅是具象艺术的作用,也是它区别于其他类型的艺术的主要特征。具象艺术的意义主要就来自这两个方面。现实生活中同学们应该如何鉴赏具象艺术?这不仅要求同学要知道这幅作品的历史,还要同学们留意生活,关注生活,因为具象艺术都是艺术家为反映当代而作的,只有关注社会,才会懂得怎样欣赏具象艺术。

4走进意象艺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教案

课题:走进意象艺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

教材版本:人民美术出版社

授课年级:一年级

一、教材分析与学生分析

1、教材分析:本课是具体了解和认识三大美术类型中的第二种——意象艺术。由于意象艺术在整个美术门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构成了美术鉴赏中的重要方面,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什么是意象艺术,如何辨析意象艺术为主要内容来讲解的。

2、学生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精力充沛,思想活跃,接受新鲜事物快,有很好的学习自觉性,勇于探究,敢于否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与联想能力,但对美术作品的判断标准仍单一、稚嫩,本课将进一步丰富他们的审美知识结构,针对学生在绘画中不会通过特定的形象来准确的表达思想这一弱点,对美术作品中常用的象征性手法进行了介绍,并鼓励学生在绘画实践中进行尝试。

二、教学目标:

1、认知与技能:本课是具体了解认识和了解三大美术类型之一的意象艺术,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意象艺术,并通过分析鉴赏美术作品学会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方法采取对比来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转换观念来了解艺术家的创作观点与视野对意象艺术作品重要的决定性作用。让学生在一定的情景中感悟艺术,用意象艺术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思想等。

3、情感价值观:通过欣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感悟,增长知识,培养对意象艺术的鉴赏能力,提高欣赏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分清意象艺术与具象艺术的区别,并初步掌握分辨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意象艺术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如何解释清楚什么是意象艺术,以及究竟如何理解意象艺术,理解意象

艺术的创作构思,以及意象艺术和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表达。

四、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PPT幻灯片。

学生:

五、教学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六、课时安排: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教师出示课件《马蒂斯夫人像》

虚拟情境,在美术馆两个观众在欣赏《马蒂斯夫人像》。

甲说:“这画太难看了,一点也不像,我不能接受,无法理解为什么这么表现人物肖像,这就能成画家了?这样的作品那我也能画!”

乙说:“哎,你这都不懂,越怪诞越看不懂,这才叫艺术!”

引发学生思考,激发求知欲望。

2、教师对他们的对话进行分析,进而引出本课主题。

这幅画是法国画家马蒂斯的油画,名叫《马蒂斯夫人像》,是意象艺术的代表作。

第一个学生把“像不像”当成了判断美术作品的唯一标准,因为他不太了解什么是意象艺术。用“像不像”去评判作品也是很多人存在的审美误区。第二个同学只说出了表象,也没能真正理解意象艺术。

《马蒂斯夫人像》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表达。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画家在对着模特写生时,加入了自己对画面构图的设计,对人物的理解,对色彩的运用,而不是对客观对象机械的照搬。头像背景冷暖色块的对比,脸部的色彩组合,大红的上衣,特别是脸部中间那道绿颜色,起到了重要的平衡画面效果。这与《蒙娜丽莎》是完全不同的表现方式。《蒙娜丽莎》是具象作品,严谨的技法、柔美的画面,写实的人物。《马蒂斯夫人像》是意象艺术作品,用笔大胆、奔放、狂野,色彩绚丽。展现给观众视觉的冲击和丰富的想象。

[设计意图]创设人物对话情景,直入主题。并运用PPT课件中的图片开拓学生思维,使学生参与思考,更直观的认识、了解意象艺术作品,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二)探究新知

1、什么是意象艺术?

“意象”有“意念之象”或者说“意念之象”是艺术家所感到的或想象的要表达的事物。和“实像”是相对而言的。

让学生欣赏本课的《圣维克多山》油画和圣维克多山实景照片,通过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找到《圣维克多山》油画和圣维克多山实景照片不同的地方,从而找到什么叫意象艺术。意象艺术是对物象加以简略,对其富有表现的因素容纳作者的思想,形成概括的艺术形象。

让学生试述实景和作品的不同,以及对作品作出初步评价。

2、为什么美术作品形象怪异?

让学生了解美术不仅可以再现客观世界,而且更可以表现艺术家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艺术家的感觉和意图越独特,越强烈,其形象就可能越是与众不同。

课件媒体展示《内战的预感》(油画)达利

《内战的预感》局部很真实,它属不属于意象?这样的置换组合的形象我们还能说出哪些?这幅画表达了主观世界的哪方面?学生讨论使学生感受意象艺术的表象特征——怪异。

《鹌鹑图》(中国画)朱耷

意象艺术的怪异与艺术家的观念是怎样的关系?观察朱耷画中的鸟和鸭有什么共同

的特点?这是动物的表情吗?朱耷把自己以鹌鹑自喻,并非自己的样子长得象鹌鹑,而是借画家笔下鹌鹑的神韵抒写自己孤傲冷漠的精神状态。

“作者觉得对事物客观的描绘已不能满足创作的需要,这时就要通过变形、夸张来表现自己的情绪和意识。”

教学活动随着这些有趣有意义的问题展开,这种提问是发散式的,调动学生对问题探究的兴趣,激发思维,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能力,使教学生动活泼,并达到对内容的理解。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分析,让学生分组讨论与交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有利于对意象艺术作品的理解,体会意象艺术怎样表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三)理解与探究

1、如何理解意象艺术?“意象”是与“写实”相对而言的。

2、引导学生总结理解意象表现性美术的两个角度

(1)是从艺术家按照“我”感觉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的角度。

(2)是从艺术家根据“我想”表现的意图的角度。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油画《呐喊》作者挪威画家蒙克

请学生说出对作品的感受。

蒙克使用动荡的弯曲的线条,将桥梁、天空、大地联系在一起,强烈的色彩给人深刻的触动,把那个瘦骨嶙峋双手捂着耳朵的呐喊的人物置于画面的背景,仿佛这呐喊直接冲着观者,从而产生一种震撼人心的效果。

教师引领学生从画面、线条,色彩,形象处理等美术语言角度分析作品,了解意象艺术表现手法。并结合画家独特的经历,让学生更深层的感受意象艺术,理解画家对画面的主观处理。

教师展示多媒体课件《星月夜》(油画)凡高

运用分析《呐喊》的方法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通过分析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探究的能力,学生在讨论探索中鉴赏能力得到提升。让学生对具体作品进行深层、全面的剖析,感受画面中蕴含的意境,体会画家的心境,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体会意象艺术是“表达作者内心世界”的艺术形式,通过学生的发言、讨论与争辩,再加上教师的点拨归纳,学生对“意”与“象”的关系有了深刻的理解。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意象艺术的特征,挖掘他们总结归纳的能力。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要求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背景资料,对具体作品深入、全面的剖析,从而学会怎样真正去读懂一幅意象作品,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是如何与作者个人的主观意识、生活经验等进行整合与联系的,并抓住这个点深入挖掘拓展,使学生在探究中认识现实物象作用于心灵,经过艺术的创造成为意象的语言,构成心物一体的意象世界。

3、意象艺术在生活中的体现

列举生活中校徽、标志、服装的样式,以及我们对线条、颜色的感觉等意象艺术表现形式。以变形金刚的标志为例,说明人脸的变形和夸张。也增加了趣味性,可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

(启发学生举例说明,这个环节要求学生踊跃发言,根据身边的事物展开联想,发现生活中存在的意象艺术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列举身边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拉近和意象艺术的距离,消除艺术的神秘感。让学生感觉到艺术和生活息息相关,进一步加深理解意象艺术的特征。。(四)拓展与小结

1、教师让学生用意象艺术的手法表达自己的各种感受(如欢乐、痛苦、激动、害怕、恐怖等)学生分成若干组进行意象绘画练习。体会意象艺术的特点。

2、展示评价

以学生自评和互评为主,教师做最后总结。

(1)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述自己的创作构思,展示学生作品。

(2)让学生对自己的创作进行解释,谈谈自己在创作过程中是怎样运用意象艺术的语言的。

3、学生欣赏部分艺术作品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给学生极大的自由发挥与联想空间,以学生为主题,让学生简单地画出图例,阐述自我的想法,然后引导学生自评、互评,肯定学生尝试的结果,尊重学生的个性表现,同时激励全体学生,激发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提高审美能力、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用意象的艺术特点表达自己的主观情感。

第五课走进抽象艺术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抽象艺术的两种基本形态、美术走向抽象的简单过程以及抽象艺术的语言和艺术美。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通过具体的实例和相应的问题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学生描述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始终尊重学生的体验、感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使学生感受思考的乐趣,体察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在艺术中学会接纳多元文化,热爱生活,热爱艺术创作。

二、教学重点

理解什么是抽象艺术和抽象艺术的美有哪些表现,以及如何赏析抽象艺术。

教学难点

理解抽象艺术特点(分析性)以及如何赏析抽象艺术。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把一滴墨水滴入一个盛满清水的透明的玻璃杯里让学生观察墨水滴在清水中的形态和运动的过程。

问题1:同学们能用一些形容词描述一下你看到的和你感受到的吗?

(学生普遍采用的词汇有:轻灵,飘动、柔美、……)

设计意图:

让学生体验抽象的形象同样可以给人艺术的享受和情绪情感的体验,用形容词是因为本身就具有抽象性,为本节课的教学做铺垫。

(二)讲授新知:

1、什么是抽象艺术?

由前一体验引出本课课题。

欣赏抽象艺术作品:《红、黄、蓝构成》和《即兴之31 》

问题1:从上面两幅抽象作品中你们读懂什么了呢?

(学生会觉得很茫然,看不懂,不明白画家画的是什么,觉得一点艺术性也没有。)设计意图:如果他们不能从画布上得到明确的信息,他们既会认为这样的绘画是无意义的,但是并不代表他们没有体验,事实上每一个事物至于眼前的时候都会引起相应的感觉,只是他们不知道这已经是在进行艺术赏析了,在此我并不急于告诉他们这些,只是让学生对抽象艺术有一个直观的印象而已,至于如何解读抽象艺术将会在以后的环节突破。

问题2:什么是抽象艺术呢?(学生普遍的说法是:什么都不是,谁也看不明白的就是抽象艺术)

师总结:肯定学生的理解并告诉学生抽象艺术自始至终也没有一个确切定义,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不表现任何客观形象的艺术统称为抽象艺术。

2、抽象艺术是怎么诞生的?

问题1:艺术家为什么要创作这些“说不清是什么”的画,画上究竟要表达什么?(这个问题正是学生普遍存在的疑问)

设计意图:学生从最初的茫然,接下来自然会产生疑惑,此时把这个问题抛出来,即可以激发学生思考,也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

出示一组图片:

《少女的脸》、《水果》、《带露珠的小草》、《一池湖水》

问题2:这四幅图片,分别给你们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学生用语言对每一张画面描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例如:《一池湖水》让人觉得宁静、清爽、觉得心情很舒畅……教师分别把学生对四幅图片描述的词汇写在黑板上,) 问题3:如果用形容词提炼四幅画面的共同美感特征,你会用哪一个呢?

(从黑板上提炼出的词汇,学生很容易发现他们共同的美感特征:清新或相类似的词语。)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由具体事物概括、抽离出主观感受的过程,目的是为理解“抽象艺术的目的是表达艺术家的主观感受”作铺垫。

问题4:从不同的事物我们都可以体验到“清新”的美感,那么是不是“清新”就

是少女的脸、就是一池碧水或是其它的什么呢?

(学生思考提出的问题,他们会发现“清新”显然不是一个苹果或是其它具体的什么,这是不可逆的,让学生阐述自己的理由)

设计意图:因为不可逆的,于是新的艺术形式诞生了。此时的教学内容已经在解决本课p26页的教学难点:抽象艺术的特点——分析性。

问题5:如何理解抽象艺术大师马列维奇“客观世界的视觉现象本身是没有意义的,有意义的是感觉,因而是与环境完全完全隔离的。”这句话呢?

(在前面铺垫的基础上,学生尝试理解大师的话,并用语言解读这段话的含义。)设计意图:解读大师的语言,让学生在阐述的过程中,思维更加清晰,理解透彻,从而内化为学生内在的观点。

问题6:不能还原成具体的事物,那该怎样表现“清新”这样的主题呢?

(具体的事物是行不通的,如果学生不能找到解决的途径,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用基本的语言元素进行创作,而语言元素是在第二课的教学中学过的,例如:用颜色表现清新……。)

师总结:

因为具体的形象不足以准确表达艺术家内心的情感体验,这也正是艺术家为什么要创作这些“说不清是什么”的作品,以及作品究竟要表达什么。

当然抽象艺术的诞生也不都是理性思考的结果,有些抽象艺术的灵感是偶然间获得的,(简述康定斯基偶然“发现”抽象艺术的故事,结合美国波洛克的“滴洒艺术”加以说明)但是在经历最初的偶然之后艺术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总结,然后进行有意的艺术创作了。同时照相机的发明挑战了艺术家具象艺术创作的极限,于是促进艺术家开始思考艺术的本质,导致艺术内容的地位逐步降低了,除此以外音乐也给抽象艺术创作提供了灵感,听爵士乐,结合《百老汇的爵士乐》加以说明。(学生了解促成抽象艺术诞生的几个条件和因素。)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有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带领学生再次欣赏两幅作品《红、黄、蓝构成》和《即兴之31》

(只出示作品,不出示题目,以避免因题目产生的联想,干扰学生的主观感受,学生欣赏抽象作品,描述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赏析的过程中,抽象艺术本身就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教师只是个引导者,切忌把关于作品的资料一股脑的强加给学生,从而削弱学生的主动性,这样也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以《红、黄、蓝构成》为例,学生可能会说:“没什么感觉。”其实这是课堂上经常出现的状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没什么感觉是不是一种感觉?那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状态?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会体察到:原来没什么感觉即意

味着内心的平静、祥和、理性、单纯。当学生体验到这些的时候,教师把蒙德里安的一句话告诉学生:“我试图表达那种浩瀚辽阔、宁静和谐、协调统一……”让学生体会到他们的感觉是多么敏锐,情感是多么丰富。)

设计意图:观念上的澄清已经使学生逐步摆脱中国人“叙述性”的审美定势,开始关注内心的体验和感受了。

师总结:可见我们不是不能欣赏抽象艺术,而是我们误以为只有看的出来具体是什么才是看得懂了。

3、两种抽象艺术类型

冷抽象和热抽象的概念在第二课《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已经介绍,在此不作过多解释。

(学生进一步理解冷抽象:理性、冷静、科学的,热抽象是感性、情绪和运动的。)4、谁都可以创作抽象艺术吗?

问题1:抽象艺术看上去如此的单纯和随意,是不是谁都可以创作抽象艺术呢?(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后,让学生参与活动):

活动1、把事先准备好的国画颜料稀释,然后在宣纸上利用各种手段,如泼洒、用刷子刷、废纸团印染等使颜色附着、融合,完成后让学生相互欣赏,并点评作品。设计意图:此环节是让学生进行无意创作,体验抽象艺术形式的单一和随意。

活动2、听《春江花月夜》,让学生说感受,并把听觉形象用色彩“翻译”成视觉形象。

(学生概括出:优美、恬静,纯净、曲折有致、淡淡离愁、幽美而邈远、惝恍迷离…)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让学生进行有意创作,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困难的,此活动的目的不是进行艺术创作,而是让学生体验抽象艺术创作并非想象的那样简单。

师总结: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创作抽象艺术

能:一是因为具有偶然性,例如:泼洒在白纸上的颜料。

二是因为抽象艺术更关注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我们每个人都有相对独立的感觉和意识,有表达自己情感和观念的愿望,我们当然也可以用艺术语言表达这些情感和观念了。

不能:一是虽然有偶然性,但是之后还是经历了艺术家思考和总结,最终以一种理性的方式表达出来。(结合蒙德里安的“树的演变”加以说明)。

二是尽管我们每个人都有感觉和意识,但很难用恰当的形式把它准确的表达出来。

5、抽象艺术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问题1、抽象艺术的创作有哪些规律?

首先我们要了解艺术基本的语言元素和形式手段本身有哪些特点及美感。

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案

人美版高中美术教案: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一)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教学手段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加以阐述。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重点: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难点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理由:由于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四)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二、教法: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记录、观察、理解、记忆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理由: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在看画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而然的引出美术鉴赏的概念,比单纯由老师来讲述要直观和具有乐趣。)2、什么是美术鉴赏?基本内容:先从对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审美认知中,说明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后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来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通过对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三幅国画的欣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们的内涵是不同的。所以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这就要求鉴赏者必须首先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表现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质的鉴赏活动。那么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呢?这就涉及到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问题。教师活动:(1)、分别展示天安门的图片、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2)、提出问题:A、看到天安门我们联想到什么?(提示:造型的、历史的、情感的)B、《捣练图》和《拾穗者》两幅作品有什么区别?(提示:画种、服装、国家、贫富、)C、《奔马》《太白行吟图》《根扎南国》都是中国画吗?(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有关理论和观点。学生活动:欣赏图片,探究问题,回答提问。 一、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全套教案含教学反思(精品推荐看)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教学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建筑或是艺术作品? 可见,艺术美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学会鉴赏身边的艺术作品。 (二)、讲授新课 1、美术鉴赏的概念 2、美术的分类 播放幻灯片同学们请你们研究以下的作品,从美术分类的角度,可以把它们分为几种类型?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按照其他角度又能如何划分? 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六大类 3、鉴赏美术作品的步骤 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体验、想象和评价 a.下面以《捣练图》和《拾穗》为例,相同题材对比分析欣赏这两幅作品前提:题材相同,同是描绘妇女劳动的场面,

分组: 第一组:从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第二组:从作品的艺术形式入手,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请同学们表述讨论结果: 形式上对比分析: 《捣练图》:中国传统绘画,绢本设色,37厘米*147厘米,长卷,展现宫中妇女的完整的捣练劳动过程,具有连环画性质,人物造型工细,线条劲键,用色富丽华贵,明确传达盛唐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拾穗》油画83.5厘米*111厘米画面质朴真诚,人物造型结实,展现真实的生活气息。 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 《捣练图》:作者张萱,圣唐时期著名人物画家,宫廷画师所画人物雍容华贵,丰颊肥体,突破了中国人物画主要描绘“烈女”“孝子”传统题材,开始表现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在美术史上产生深远影响。 《拾穗》:作者米勒(法国)站在同情农村贫穷妇女的立场上暗示阶级对立,歌颂劳动者质朴勤劳的美德。 总结:两幅作品国度不同,形式不同,两幅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也不同。 b.《黄山日出》这幅摄影作品所表达的意境和绘画作品的意境是否相同?摄影的工具是否最重要的? 教师引导: 第一,摄影属于美术的范畴,摄影的意境和绘画的意境有共同的追求。 第二,摄影和绘画还是有一定区别的,摄影所受时间、空间、工具的限制比较大,比较多的反映现实社会。绘画相对来说限制较小,画家的思想和情感,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形式可以更加自由。 第三,摄影工具非常重要,但作品的主题和反映的内容才是最重要的,她和绘画作品一样,最终是要和观众进行交流。 结论: 1,美术作品最直接的反映是视觉形象。艺术家总是通过视觉形象与欣赏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而交流的内容则是艺术家的情感世界和世界观、艺术观等等。 2,不同时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艺术家由于受到政治、经济、宗教、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高一年级全册全书全套教案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高一年级全册全书全套教案高中美术教案顾子之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 一、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送审美的眼睛,让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理由:审美应是一种主动地行为,因为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只有具备了一双审美的眼睛,才能会看和主动。) 三、教学难点 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一般过程或方法。 四、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请同学们回忆: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值得骄傲的建筑或是艺术作品, 可见,艺术美就在我们身边,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学会鉴赏身边的艺术作品。 (二)、讲授新课 1、美术鉴赏的概念 2、美术的分类

播放幻灯片同学们请你们研究以下的作品,从美术分类的角度,可以把它们分 为几种类型,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按照其他角度又能如何划分, 绘画,雕塑,建筑,工艺设计,书法篆刻,摄影六大类 3、鉴赏美术作品的步骤 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体验、想象和评价 a.下面以《捣练图》和《拾穗》为例,相同题材对比分析欣赏这两幅作品前提:题材相同,同是描绘妇女劳动的场面, 高中美术教案顾子之 分组: 第一组:从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第二组:从作品的艺术形式入手,对作品进行价值判断 请同学们表述讨论结果: 形式上对比分析: 《捣练图》:中国传统绘画,绢本设色,,,厘米*,,,厘米,长卷,展现宫中妇女的完整的捣练劳动过程,具有连环画性质,人物造型工细,线条劲键,用色富 丽华贵,明确传达盛唐的审美观和审美趣味。 《拾穗》油画,,.,厘米*,,,厘米画面质朴真诚,人物造型结实,展现真实的 生活气息。 社会背景、画家本身进行分析: 《捣练图》:作者张萱,圣唐时期著名人物画家,宫廷画师所画人物雍容华 贵,丰颊肥体,突破了中国人物画主要描绘“烈女”“孝子”传统题材,开始表 现现实中的人物形象,在美术史上产生深远影响。《拾穗》:作者米勒(法国)站在同情农村贫穷妇女的立场上暗示阶级对立,歌颂劳动者质朴勤劳的美德。

人美版__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总汇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体现自我现有发展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的价值与意义。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与学习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一句话“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引出本节课课题——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二、学习新知 1、师生共同探究美术鉴赏的概念 ⑴从“美术鉴赏”的字面意思进行分析:“美术”:视觉艺术,可视形象,平面空间,以供欣赏;“鉴赏”:“鉴”鉴别、鉴定,“赏”欣赏、观看。“美术鉴赏”即鉴赏视觉艺术。 ⑵规范的概念: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美术鉴赏教材中P4,第2、3段) 2、小组合作学习,鉴赏两幅作品,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⑴合作学习时间为10分钟左右。学习提示:观看两幅作品《捣练图》和《拾穗》(哪种美术?画的是?他们在做?构图?色彩……);对比两幅作品,体会感受(通过对比,带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⑶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在美术鉴赏中,“鉴”是手段、是基础,“赏”才是目的,“鉴”是为“赏”服务的。 3、看图说话,归纳出美术作品的分类

人美版必修 美术鉴赏 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

第2课美术家是如何进行表达的——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目标 本课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美术作品的语言有一个简单而完整的了解,这是开始进入美术鉴赏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再进一步认识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在使用美术的语言上有着不同的方式,美术作品由此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式特征和审美意韵。 (二)内容结构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以中国古代画家吴道子和李思训为例,说明美术家在美术语言的运用上是有差异的。 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首先从三件具体的美术作品——五代画家顾闳中的工笔重彩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宋代画家梁楷的写意人物画《泼墨仙人图》和美国画家克里福德·斯蒂尔的油画《1954》开始直接的语言辨析,然后进入概念和知识的解释,说明什么是美术语言、美术语言所包含的内容以及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 第三部分“美术家是如何运用艺术语言的”,着重对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进行具体的辨析,以使学生对这三种基本的美术语言形态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三)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认识美术的语言,其中包括概念、内容及其形态分类。 本课教学难点,主要在于美术语言既是具体的、可分类的,又包含在整个美术作品之中,因而势必增加学生理解的难度,所以必须结合具体作品,调动学生以往的美术知识,通过多样的美术作品来认识和讲解。 二、教学内容资料 (一)作品分析 1954(油画,1954年)克里福德·斯蒂尔(美国) 斯蒂尔(Clyfford Still,1904—1980)生于美国北达科他州的格兰丁市,1935—1941年在斯波坎尼大学和华盛顿州立学院学习,后留校任教。1946—1950年间,斯蒂尔在旧金山的加利福尼亚美术学院任教,随后到纽约生活和教书。从1963年起直到退休,斯蒂尔一直住在马里兰州的威斯特明斯特。1946年,斯蒂尔在本世纪艺术美术馆举办的展览中第一次表明了自己在抽象表现主义中的独特地位。他在这次展览中展出的作品使他成为大型单色绘画的先驱之一,尤其他后来在贝蒂·帕森斯美术馆举办的展览(1947、1950和1951年)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由此奠定了色场绘画或抽象表现主义的抽象意象主义绘画一派。 斯蒂尔的作品一般都很大,但上面的色彩却很少,只有一两种颜色,它们彼此覆盖,其空间是靠色块之间的空隙来实现的。他以浓重、粗放的大块色彩及其质感创造出巨大而流动的形象。它们转换、变化,打开和封闭了空间,没有开头,也没有结尾。这些色彩主要是黑色、红色或黄色,色彩之间流动、变化,形成一种运动的关系。这里的《1954》是他成熟期的重要作品之一,体现了他的这些风格特征。 韩熙载夜宴图(绢本设色,28.7厘米×335.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顾闳中(五代) 顾闳中(907—960)是我国五代时期南唐(937—975)的著名人物画家,时任宫廷画院待诏。图中所绘韩熙载(902—970),字叔言,潍州北海(今山东潍坊)人。其父为北唐高官,后在宫廷倾轧中被杀,韩熙载就举家投奔南唐。韩熙载本人学识渊博,不仅熟悉礼法和典章制度,而且诗文、书画、音乐无不精通。投奔南唐政权后,本想一展宏图大略,在政治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美术的特点和主要功能。 (2)认识美术欣赏的意义、作用及其学习方法。 2、情感目标: 激发、增强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 美术的特点和主要功能。 课型: 概述课、新授课。 教法: 讲解法、引导式教学等。 学法: “听、看、想、讲”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自我介绍。(让我们一起将高中美术进行到底) 2、高中美术课的特点: 小学、初中美术课注重操作,培养实践、动手能力。 高中美术课的重点是艺术鉴赏课,提高鉴赏能力。 3、课程安排: 高一:中国美术欣赏 高二:外国美术欣赏 二、展开教学: “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看到美术,你想到什么?” ——学生回答。(旨在了解学生对美术的了解程度。)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引导出美术的分类: ——按制作方法:绘画、雕塑、建筑、工艺。 ——按作用功能: 纯美术:绘画、雕塑 实用美术:建筑、工艺 美术自身的特点: (1)通过独特的艺术语言创造可视的艺术形象。 独特的艺术语言:线条、形体、色彩、明暗、空间、构图等。 (2)艺术形象的创造借助物质材料的运用。 ①齐白石的虾——生宣纸水墨容易渗透,能产生丰富的笔墨变化。 ②古希腊的雕塑《维纳斯》——洁白无暇的大理石。 ③物质材料——建筑、工艺品、现代工业产品。 (3)由于地域、政治、经济、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不同,中西方美术存在着不同:中国的传统美术,从强调形神兼备,逐渐发展到以抒发作者主观感受的写意为主,主要运用以线造型的手法,在绘画中表现色彩和时间、空间方面,具有自己独特的方法。

以欧洲为主的西方传统美术,崇尚写实,主要运用以明暗造型的手法,具有欣赏人体美的艺术传统。 定义“美术”: ——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等手段,创造出的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美术的主要功能: (1)教育功能; (2)认识功能; (3)审美功能; (4)娱乐功能。 纠正(大众)审美的误区: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苏轼) 树立良好的审美习惯: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轼) ——“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 ——“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成的。”(德·歌德) 美术欣赏能扩展我们的知识面,它不是单一学科的,它需要其它学科知识相辅助:——水彩的由来;(地理) 黄经分割点的运用;(数学)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文学) 《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创作背景;(历史) 印象派绘画光学、色彩学知识的运用;(物理) 解剖学;(医学) 透视学;(几何) 宗教;(宗教学) …… 美术欣赏的作用: ——提高人的艺术素养; 陶冶人的思想情操; 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领域。 三、小结:人类历史是漫长的,美术星空是丰富而绮丽的,在以后的日子里,让我们一同到美术殿堂中,穿越时空隧道,去欣赏、领略、感受人类历史上优秀的美术作品。 美术每发展一步,都是人们不断创造所取得的,有了创新,才有美术的前进,人类的发展。 四、课堂讨论、作业布置: “如果我来上高中美术课……” 五、教学后记: 1.引导学生认识到鉴赏除了需要“经验”之外,还要具备相关的“知识”。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这“门道”通过学习与实践才能达到。在教学中,根据教材中的实例进行分析,确信“知识”的价值。只有在这一课学习中为学生树立了这一价值观,以后的学习鉴赏活动,才能学得有意思、有效率,才能掌握鉴赏的能力。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七课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七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说课稿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美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7课《分析理解美术作品的创作意图》。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过程四个步骤加以阐述。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打破学生美术神秘的观念,了解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某种意图的。 [教学重点] 艺术作品都表现了艺术家的某种创作意图,不同的美术类型表现意图的方式也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要分清艺术家的创作意图与美术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教师总结:在欣赏艺术作品时,要打破美术神秘的观念,我们要认识到,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任意的,而是表达了艺术家的某种意图,这种意图可能是针对现实的,也可能是针对艺术的。总之,它们都与艺术家所生存的社会和文化情境有密切的关系。 [教学方法] 这节课采用讲授法、探讨法、展示法等与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此结合提问教学法,可以采用分目标、分层次的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不管他们的答案正确与否,在适当修正和更改的同时,主要给予正面的启发引导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而不要简单灌输、指责。这样使每一位同学都有参与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都会获得一种成就感。让全体同学的水平都有提高。 学法: 指导学生进行自学、观察,学生自己用本节课所学内容主动去分析、鉴赏、评价作品,在运动参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高自己的主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罗丹的雕塑作品《巴尔扎克》导入。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 1.你心中的巴尔扎克形象是这样的吗? 2.罗丹为什么要把雕像的手砍去?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可以互相之间讨论,得到较准确的答案,从而提高成就感。 老师总结:对这幅作品作介绍,引出艺术家的创作意图。 二、探究新知识 (一)艺术家的创作意图来自哪里? 学生活动:可自由回答问题 老师活动:对学生的回答作指导型的点拨,让学生把思维放宽。 老师总结:任何艺术家的创作都必然受到现实和艺术两个方面因素的触动后有感而发的。针对现实艺术,艺术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针对艺术问题,艺术家阐述自己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总汇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总汇 第1课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体现自我现有发展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的价值与意义。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与学习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一句话“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引出本节课课题——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二、学习新知 1、师生共同探究美术鉴赏的概念

⑴从“美术鉴赏”的字面意思进行分析:“美术”:视觉艺术,可视形象,平面空间,以供欣赏;“鉴赏”:“鉴”鉴别、鉴定,“赏”欣赏、观看。“美术鉴赏”即鉴赏视觉艺术。 ⑵规范的概念: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2、小组合作学习,鉴赏两幅作品,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⑴合作学习时间为10分钟左右。学习提示:观看两幅作品《捣练图》和《拾穗》;对比两幅作品,体会感受。 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⑶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在美术鉴赏中,“鉴”是手段、是基础,“赏”才是目的,“鉴”是为“赏”服务的。 3、看图说话,归纳出美术作品的分类 ⑴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分别指出有哪些大的分类:依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等六大类;按照形式语言分为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⑵选择教材中的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辨别其门类。 4、思考与讨论出美术鉴赏的意义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第十四课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 第14课中国现代美术教学设计教案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帮助学生在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审美能力,形成热爱本民族文化的情感和态度。 二、教材分析 本课开篇对中国现代美术予以界定,指1919年“五四运动”起始至今的美术,主要指20世纪的中国美术。其后,课文分别介绍中国现代绘画和雕塑两大门类的概况、代表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现代美术了解的不是特别全面,通过本课的学习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家的了解有个系统全面的认识。把美术作品和作品的作者联系起来,了解美术家从而了解其作品。 四、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近代美术概况。 2、知道中国近代绘画、雕塑的代表性的美术家及其代表作品好在哪里。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中国现代绘画成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的局面,中国画、油画、版画概况,代表画家及其代表作品。 (2)中国现代雕塑迅猛发展,介绍、分析有影响的作品。 2、教学难点 (1)传统型与融合型的中国画,创作版画,架上雕塑等名词。 (2)分析、理解作品。 六、教学流程示意 1、导入新课 指出中国现代美术的特点可以概括为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2、界定中国现代美术 指1919年“五四运动”起始至今的美术,主要指20世纪的中国美术,简要介绍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一社会变革和发展特点,奠定了这一时期美术的基本特点和发展。本课分别从绘画和雕塑两个方面来了解这一时期的美术。 3、简要介绍绘画包括的三个方面,国画、油画、版画 在这其中,中国画是我们的本土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传统,在这个时期,国画有了新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两种类型,传统型和融合性。

高中美术鉴赏(人美版)-16中国民间美术(试讲稿)

16中国民间美术 PS:(本试讲稿以口述为主,考生请有效记忆或背诵,本人亲自整理编写,亲测已过,试讲需要考生自问自答,一个人表演出有学生的课堂氛围,脱稿、丰富个人肢体语言。预祝考生马到成功) 导入:同学们喜欢过春节吗?为什么喜欢呢? 嗯!春节不仅仅有同学们喜欢的红包,还有很热闹喜庆的节日气氛。那么增添喜庆欢乐气氛的形式或行为呢? 是的,比如说春联、门神、窗花、年画等等都在烘托着我们春节的喜庆气氛。这些都是我们的民间艺术品,也是我们的民间美术。那我们就跟着这喜庆的气氛一同进入我们的16课——中国民间美术吧! 一、如何界定民间美术呢: 那我们应该如何去界定民间美术呢? 民间美术是广大农村劳动人民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作的,并在他们自己当中应用和广泛流传的美术作品。 民间美术在古代是相对于“宫廷美术”和“文人士大夫”而言的,在现代是相对于职业、专业的艺术家而言的美术,以农民为主的劳动者的美术。 二、民间美术主要有那些? 提问:同学们知道除了剪纸以外我们这有哪些民间美术吗?同学们可以互相探讨一下。 其实除了剪纸以外,年画、泥塑、风筝、刺绣、玩具他们是最具代表性的艺术样式。 1.剪纸:它是我国最普遍、最单纯的民间美术,是各种民族美术的基础。 2.年画:春节时农家张贴木版画,以满足纳福迎祥、万象更新的民俗需要。 让我们看一下93页的《赐福生财灶王》年画,并请一位同学来分讲解下这幅年画的布局和寓意。书上简介:我们在看下白蛇传盗仙草的的这个年画,这个也是发生在端午节的故事,白蛇盗灵芝草救许仙。这是我们看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里面的一个故事。 3.刺绣看过了年画,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各地的刺绣,同学们对刺绣又有那些了解呢? 回答:四大名绣,江苏苏绣,湖南湘绣,四川蜀绣,广东的粤绣。 刺绣主要用于服饰、鞋帽、枕头、帐帘及钱包、香包等。 其实现在有好多女孩子绣的十字绣也是刺绣的一种,你们不仅仅是制作了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是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刺绣精神。 苏绣可是有三千年的历史了,如果把苏绣比作皇冠,那双面绣就是上面的明珠。 什么是双面绣?

高中美术鉴赏(人美版)-6艺术美和形式美(试讲稿)

6艺术美和形式美 PS:(本试讲稿以口述为主,考生请有效记忆或背诵,本人亲自整理编写,亲测已过,试讲需要考生自问自答,一个人表演出有学生的课堂氛围,脱稿、丰富个人肢体语言。预祝考生马到成功) 导入:首先请同学们不看文字说明的欣赏罗丹的雕塑《欧米艾尔》。然后同学们可以分组讨论下这幅作品到底好看还是不好看。 (学生讨论:觉得不好看,不漂亮) 虽然作品《欧米艾尔》所展示的形象虽然并不漂亮或者说好看,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仅影响了人们对美术的认识,也有碍于对美术作品的鉴赏。但它却给人一种心灵上和审美上的震撼。这是艺术作品传递给我们一种残缺的美或者说凄凉之美。所以美术作品美和现实中的美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定义。这就让我们一同进入我们的美术新课——艺术美和形式美。(板书——艺术美和形式美) 一、那什么是艺术美?它有那些表现? 1、请同学们分别欣赏下罗丹的《欧米艾尔》和《行走的人》这两幅雕塑作品。然后说说什么是艺术美?那现在有谁知道什么是艺术美了吗?请一位同学来试着回答下。(学生回答,之后总结) 是的这位同学说的不错。其实——美术作品中的艺术美不是等同于现实中的“漂亮”和“好看”,而是通过特定的美术形象表现出来的艺术自身的“美”。这就是艺术的美。那关于艺术美它又有那些表现呢? 2、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席里柯作品《艾普色姆的赛马》,和《马奔跑过程的连续摄影》,并比较摄影作品的奔马与绘画作品中的奔马带给自已的感受,有何不同? 画家所表现的马的奔跑动作并不真实”,但通过以低矮、翻滚的云层和阴暗的光线营造出一种赛马时的紧张气氛。这就是艺术美与形式美所表达出来的特有的魅力。 二、什么是形式美?如何理解和把握形式美? 1、接下来让我们欣赏一幅中国画,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书本30页的潘天寿的作品《雄视》,并根据文字的叙述,思考:下美术作品的形式美有那些内容。 所以从《雄视》这幅美术作品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美术作品的形式美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构成的: (1)、语言元素(点、线、面、体、色)及其所构成的形态变化; (2)、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及其所构成的审美意象; (3)、语言规则(变化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及其所构成的审美关系。 2、同学们都知道我们生活中有自己的法则——就是法律,那么形式美的最高法则是什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思考下。

高中美术《美术鉴赏》说课稿 人美版

人美版普通高中教材《美术鉴赏》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我今天抽取的题目是美在明间永不朽——中国明间美术。本节课授课的内容是人美版普通高中教材——《美术鉴赏》课时为一课时,课型为欣赏课。教具是幻灯片教学多媒体课件。 本课由民间美术的界定、民间美术的特点和民间美术主要种类介绍三部分内容构成。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的特点结合本年学生年龄特征。教学目标是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制定教学目标: 一是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民间美术的概念、种类及其造型特点,掌握欣赏民间美术作品的基本知识。 二是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动手展示自己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是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我国丰富多彩的民间美术的喜爱之情,从而使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动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把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确定为: 1、重点内容是:讲清并使学生理解民间美术的基本特点、民间美术在造型方面的特征以及审美特征,是使学生理解并使学生喜爱民间美术。 1、难点是:民间美术的名族性、地域性的特点及其分布,民间美术的造型语言和现实意义。 学情分析:由于大部分学生对民间美术的了解程度不同,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美国教育家布鲁洛指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地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 学法指导: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上积极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的基本规律,结合本班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包括理论知识的讲解,欣赏过程的讲解。2、电化教学法,通过现代教学媒体来展示中国民间美术的种类及其发展过程。3、演示法。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明了民间美术的制作方法步骤。 4、练习法。包括课堂练习和课外练习,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形成各种技能技巧、把新知识变换为能力,以此来引起学生们心理上的共鸣。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

教案 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过程与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充分展现自我,体现自我现有发展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使学生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的价值与意义。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与学习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法国雕塑家罗丹的一句话“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引出本节课课题——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二、学习新知 1、师生共同探究美术鉴赏的概念 ⑴从“美术鉴赏”的字面意思进行分析:“美术”:视觉艺术,可视形象,平面空间,以供欣赏;“鉴赏”:“鉴”鉴别、鉴定,“赏”欣赏、观看。“美术鉴赏”即鉴赏视觉艺术。 ⑵规范的概念: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美术鉴赏教材中P4,第2、3段) 2、小组合作学习,鉴赏两幅作品,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 ⑴合作学习时间为10分钟左右。学习提示:观看两幅作品《捣练图》和《拾穗》(哪种美术?画的是?他们在做?构图?色彩……);对比两幅作品,体会感受(通过对比,带给你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成果展示。 ⑶总结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与方法。在美术鉴赏中,“鉴”是手段、是基础,“赏”才是目的,“鉴”是为“赏”服务的。 3、看图说话,归纳出美术作品的分类 ⑴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分别指出有哪些大的分类:依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等六大类;按照形式语言分为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⑵选择教材中的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辨别其门类。 4、思考与讨论出美术鉴赏的意义 阅读教材内容,思考与讨论美术鉴赏的价值与意义,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复述,并提炼出其社会、教育和审美功能。 三、课堂小结 关于美术鉴赏及其意义,你们懂了吗?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尝试鉴赏你喜欢的美术作品。

人美版《美术鉴赏》

人美版《美术鉴赏》 第一课《美术鉴赏及其意义》学案 撰写人:郑梅(寿光一中) 课题《美术鉴赏及其意义》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 课标要求内容标准:结合中外优秀美术作品,理解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实施建议:教师应在如何进行美术鉴赏上下功夫。 教学目标识记:美术作品的分类。 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美术鉴赏有何意义。能力:结合实例进行鉴赏的能力。 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人生价值和意义。 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一、知识结构 教学内容思考与讨论 1什么是美术鉴赏? 所谓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美术鉴赏的本质是综合的审美活动,1 对《〈拾穗〉》和《〈捣练图〉》进行比较鉴赏 2 对《〈奔马〉》、《〈太白行吟图〉》和《〈根扎南国〉进行比较鉴赏》 2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摄影等。 绘画根据材料不同分为中国画、油画。中国画又根据其特点分为工笔和写意 绘画根据题材分为历史画、风景画 依照美术在形式语言上的不同特征分为具象艺术、意象艺术和抽象艺术从不同角度理解 1油画、中国画。2工笔、写意 3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3美术鉴赏的意义: 美术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它负担着社会功能的角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以《〈筛谷的妇女〉》、《〈舞蹈〉》为例来分析说明。

人美版高级中学美术鉴赏试讲教案.doc

有知识基础的制约,对新概念的理解必然有 一定的难度。) (四)内容结构本课主要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学习美术鉴赏的必要性,第二部分说明什么是美术鉴赏,第三部分为美术作品的分门别类,第四部分是美术鉴赏的意义。 二、教法:本课涉及的新知识主要以基本概念为主,所以我采用了讲授法、对于相关的作品采用演示法。 三、学法:记录、观察、理解、记忆 四、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那么什么是美术鉴

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理由:通过作品展示,让学生在看画的同时,提出自己的观点,自然而然的引出美术鉴赏的概念,比单纯由老师来讲述要直观和具有乐趣。) 2、什么是美术鉴赏?基本内容:先从对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审美认知中,说明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然后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来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通过对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三幅国画的欣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们的内涵是不同的。所以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这就要求鉴赏者必须首先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表现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质的鉴赏活动。那么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呢? 观察图片? ?? 思考问题?

高中美术鉴赏(人美版)-4走进意象艺术(试讲稿)

4走进意象艺术 PS:(本试讲稿以口述为主,考生请有效记忆或背诵,本人亲自整理 编写,亲测已过,试讲需要考生自问自答,一个人表演出有学生的课堂氛围,脱稿、丰富个人肢体语言。预祝考生马到成功 导入:请同学们先不看文字说明的翻开书本的第15页观赏达芬奇的油画《蒙娜丽莎》,然后在翻开书本地18页观赏马蒂斯的油画《马蒂斯夫人像》。找出这两幅作品的不同之处,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这是两件肖像名作,但表现形式却迥然不同,《蒙娜丽莎》用笔细腻、描绘真实具体、形象 逼真自然;而《马蒂斯夫人像》则是用笔粗放、用色大胆泼辣、表现对象特别、不符合一般 常人的理解。可想而知马蒂斯夫人也绝对不会这幅作品中的样子,这只是画家马蒂斯为了表 达自己的某种观点、看法而故意采取的一种表现方式。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意象艺术中艺术 表现的主观性更为突出。那我们就一同进入艺术家的主观世界吧!——走进意象艺术。 (板书—— 1.走进意象艺术 2.什么意象艺术) 一、为什么有的美术作品形象怪异? 那什么是意象艺术呢?先请同学们欣赏书本中的油画《圣维克多山》、《呐喊》和《星月夜》,并对比油画中圣维克多山和实景照片中的圣维克多山。然后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分析,从而找到什么叫意象艺术? 所以——意象艺术主要是艺术家对现实的的感觉以及他们的个人情感、观念和意识的表 现密切相关。因此,艺术家的感觉和所要表达的意图越独特、强烈,所产生的艺术形象就可 能越怪异。 三、那我们又应该如何理解意象艺术呢? (板书:如何理解意象艺术) 1、请同学们一道欣赏委拉斯凯兹的《教皇英诺森十世》和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这两幅美术作品。并分析这两幅作品的不同之处, (提示:我们从《教皇英诺森十世》中我们能比较清楚的感觉到对象的性格特点,在培根《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中感受到的是一种紧张和惶恐的气氛,) 2、接下来我们在欣赏下朱耷的《鹌鹑图》并请同学们分析下画面中鹌鹑的眼睛有什么 特点?现实中会出现吗? 两只鹌鹑的眼睛向着不同是顶视着很有一种仇视的眼神现实中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 况这是艺术家赋予了鹌鹑人类的情感 所以我们要从两个角度去理解意象艺术: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感觉的样子来表现世界,一个是艺术家按照“我”想表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试讲稿全集

美术鉴赏与其意义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美术组**号考生(板书),我的试讲课题是美术鉴赏与其意义(板书:美术鉴赏与其意义),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上课!——同学们好!——请坐! 导入: 同学们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在著名的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的一次展览上,有位女士向马蒂斯发问:难道我们女人就是你画的这个样子嘛?引起全场大笑!(大家请看大屏幕就是这幅作品)马蒂斯却淡定的回答说:夫人这不是一位女人,那是一幅画。同学们想一下为什么女士的问题会引起全场大笑呢?是的,因为这位女士不能理解这幅作品才闹了笑话。可见生活中对艺术的理解是多么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 新授课: 我们来思考一下,什么是美术鉴赏呢?哪位同学可以说一下?这位同学你来说一下,好的请坐,这位同学,你也来说一下,好请坐。所谓美术鉴赏就是利用视觉感知和经验,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评价而获得审美感受的过程。(板书:概念) 开始学习美术鉴赏的方法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美术作品是如何分类的(板书:分类)?主要有两种分类方法,根据艺术门类呢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等等,根据形式语言上我们分为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这些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都会具体讲到。 那么怎样来进行美术鉴赏呢?(板书:方法)同学们思考一下,当你面对一幅不了解的美术作品的时候,大家会想知道关于作品的什么呢?这位同学你来说一下,很好,请坐。这位同学说会想知道作者,作品的类型,创作背景等等。很好,这位同学们所说的这些啊,都是我们美术鉴赏应该了解的知识。 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这幅作品,根据刚刚我们所说的美术鉴赏知识,同学们分小组对作品进行讨论分析,一会我们请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收获。看到同学们讨论的这么热烈,相信大家肯定有了很多想法。好,我们请一组代表你来说一下,一组代表分析得非常好,我们知道了这是西方现实主义绘画大师米勒的油画作品,采用写实的手法描绘了三个妇女在收获后的麦田里捡拾麦穗的场景,体现画家对劳动者的同情。请坐。别的小组还有其他想法吗,我们请三组代表说一下,恩,不错,请坐。三组代表说画面中三位劳动妇女的弯身拾穗的辛劳场景和远处资本家高高的麦垛形成鲜明对比,真实的画面有力的揭

人美版高中美术鉴赏基础知识检测题VIP版

美术鉴赏综合练习题 2017年09月 一.填空 1、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建筑___、雕塑、___绘画___、设计、书法、摄影六大类。 2、绘画按材料可分为__国画____、油画、___版画___、__素描____水彩画等。 3、美术所专门使用的具有视觉传达功能的___形象___与__形式____就就是美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其特征就就是具体性与形象性。 4、美术根据使用的艺术语言的不同又可分为:____抽象__、意象艺术、__具象____。抽象艺术又可分为___冷抽象___与____热抽象__。以几何块面构成的作品称为冷抽象______,代表人物就是荷兰画家___蒙徳里安,代表作品 _百老汇的爵士乐__ 。用色彩与有变化的线条构成的作品称为___热抽象___,代表人物____康定斯基__,代表作品__即兴之31____。 5、对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的判断受到____时代性__、___地域性____与____艺术创新_______三个方面的制约。 6、 20世纪50年代旅居法国的华裔抽象艺术家就是___赵无极___。《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就是英国艺术家_____培根_ 的作品,这幅作品就是根据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的《____________ 》原型创作的。 7、《马蒂斯夫人像》就是野兽_画派艺术家马蒂斯的代表作。 8、美国在二战以后最有国际影响力的画家就是___波洛克___,她彻底打破了传统架上绘画的观念,在材料、技法与思想上都有新的突破,为现代绘画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 9、《枯木怪石图》就是___苏轼___的代表作,她还有一个身份就是诗人。 10、连接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与__陶瓷之路________与中国丝绸、陶瓷紧密相连。我国就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养蚕缫丝技术的国家。____丝织工艺________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晚期。11、列举中国古代工艺的四个重要品种____彩陶______、_____丝绸_____、_______青铜___、____ 陶瓷_____。 12 我国玉的产地很多,而以新疆的_____与田_玉的品质最佳。13、 _寓意性____与__象征性____就是民间美术最重要的艺术特征,剪纸的形式有_____单色剪纸_____、_____染色剪纸_____、套色剪纸。 14、中国在国际上被称为__陶瓷之国______,China一词由此而来。 15、我国最著名的四个石窟寺雕塑群就是___敦煌石窟_______、__云冈____、_____龙门____、 ___麦积山______。 16、《_人民英雄纪念碑_________》浮雕就是中国现代雕塑史上的里程碑,揭开了新中国雕塑的 序幕。它融入了民族风格与写实风格。 17、苏州地区留存下来的著名园林有苏州园林,包括__拙政园______、___留园___、网师园、 环秀山庄。扬州的________、______、瘦西湖,无锡的寄畅园,以及南京的瞻园,上海的_________等。 18、古希腊人为雅典娜女神建造的_帕特农神庙______代表着古希腊的最高建筑水平 19、建筑史上有三句名言:“建筑就是凝固的音乐、建筑就是石头的史书、建筑就是居住的机 器。”每一句都涵盖了建筑的一个重要特征,依次就是__艺术性文化性_____、适用性_。20、建筑艺术的词汇有_形体___、____比例__、尺度、_均衡_,节奏____、色彩与质感、_环境 _____。 21、世界上现存的古建筑从类型上分主要有 _宫殿_、 __陵墓____、__庙宇____、___民居___。 22、__印度泰姬陵__就是一座被世界公认为“完美无暇的穆斯林建筑艺术”的大理石建筑艺术。 23、古希腊人为雅典娜女神建造的___雅典卫城_________代表古希腊的最高建筑水平。 24、埃及的_____金字塔_就是世界上七大奇迹之一,而被称为第八大奇迹的就是_____中国秦始 皇陵_______。 26、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 钟声到客船。就是一首情景交融的佳作,诗中的寒山寺就是指____苏州______地区的景 点,这里被称为中国的威尼斯,她的桥梁、园林、与宝塔、庙宇远近闻名,其中最富盛誉的就是其古典园林,包括___拙政园_______、_____留园_____等,它与颐与园、承德避暑 山庄并称为我国的四大名园,这里人杰地灵,它的苏绣、苏扇、丝绸、吴门书画等融 入了丰富的内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