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正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正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正方形的性质教学设计

永城市龙岗中学王治红

教学目标:

1.理解正方形的概念,通过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分析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形成文本信息与图形信息相互转化的能力.2.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明正方形的性质定理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说理习惯与能力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交流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有关正方形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忆童年,情境引入

师:大家小时候都做过风车吗?在准备材料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先折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大家再来做一做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折出一个正方形.

学生在动手中对正方形产生感性认识,并感知正方形与矩形的关系.

师:结合菱形和矩形的定义想一想什么样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学生思考回答

正方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

.......的平行四边形

.....叫做正方形.

......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

其定义包括了两层意:⑴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菱形)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矩形)

所以说正方形既是菱形又是矩形.

(几何画板演示动画)

我们这节课就来深入了解正方形.

【板书课题1.3.1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

知欲.学生经历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建模过程.

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师:正方形都具有什么性质呢?

生:由正方形的定义可以得知,正方形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所以它应该具备菱形和矩形的所有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正方形与矩形和菱形、平行四边形的紧密联系;同时,把思维兴奋点集中到要研究的正方形上来,为下面学习新知识创造了良好开端.师:你能详细说一说吗?

生: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

(多媒体显示)

正方形性质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正方形性质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

师:同学们能尝试写一下这两个命题的证明过程吗?

(学生独立完成,并相互交流)

想一想:

师:正方形有几条对称轴?

(学生思考或者画图验证)

三、典例学习,巩固新知

如图 1-18,在正方形ABCD 中,E 为CD 边上一点,F 为BC 延长线上一点,且CE = CF.BE 与DF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解:BE = DF,且BE⊥DF.理由如下:

(1)∵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 BC = DC,∠ BCE = 90°(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 ∠ DCF = 180°- ∠ BCE = 180°- 90°= 90°.

∴ ∠ BCE = ∠ DCF.

又∵ CE = CF,

∴ △BCE ≌ △DCF.

∴ BE = DF.

(2)延长BE 交DF 于点M(如图 1-19).

∵△BCE ≌ △DCF,

∴ ∠ CBE = ∠ CDF.

∵ ∠ DCF = 90°,

∴ ∠ CDF + ∠ F = 90°.

∴ ∠ CBE + ∠ F = 90°.

∴ ∠ BMF = 90°.

∴ BE⊥DF.

议一议:

平行四边形、菱形、矩形、正方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你能用一个图直观地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吗?与同伴交流.

(学生画图)

(多媒体显示)

设计意图:①使学生对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得到的关于正方形的性质能够熟练运用、解决具体问题.实际上就是充分锻炼学生理论依据(本节课是关于正方形的定理)图形化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文本信息图形化的能力.充分锻炼学生的空间观念.

②使学生养成阶段性回顾总结的习惯,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同时又是对知识结构的再建过程,是学生丰富、重建自身认知结构的必要手段.

巩固练习

1: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图中有多少个等腰三角形?

2: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点F为对角线AC上一点,连接BF,DF.你能找出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吗?选择其中一对进行证明.

四、课堂小结,内敛提升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有何感想?学会了哪些方法?先想一想,再分

享给大家.

学生畅谈自己的收获!

设计意图:课堂总结是知识沉淀的过程,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进行梳理,养成反思与总结的习惯,培养自我反馈,自主发展的意识.

五、达标检测,反馈纠正

1、正方形的四条边____ __,四个角___ ____,两条对角线____ ____.

2、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E 、F 分别为CD 、CB 延长线上的点,且DE =BF .求证:∠AFE =∠AEF .

3.如图,E 为正方形ABCD 内一点,且△EBC 是等边三角形,求∠EAD 与∠ECD 六、作业布置,落实目标

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

A

B C

D E

F

《小数的意义》公开课教案

《小数的意义》公开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P32、33 【教学构想】: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是在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 小数意义的探究和理解,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甚至是这单元教学的重点,直接关系到小数的性质、单名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等相关知识。本节开始便指导学生认识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然后利用正方形、数轴、米尺、钱币等环节设计,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究概括一位小数的意义,再利用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就水到渠成了,使学生经历了一个螺旋上升的小数概念的体验过程,逐步对知识进行了自我构建。再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对小数计数单位的掌握,让学生感悟到小数的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

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2,过程与方法:在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通过观察、比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的进率。 【教学难点】:抽象概括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前谈话: 师:孩子们,认识我吗?(出示我的个人资料) 个人资料 姓名 朱冬霞 性别 女 工作单位 杨汛桥镇中心小学紫薇校区 身高

6米 体重 49千克 兴趣爱好 每天用1小时看书,用0小时运动。 师:请一个同学介绍一下老师。通过刚才这位同学的介绍,大家认识我了吗?大家可以叫我什么?刚才朱老师的个人资料中出现好些数字,大家认识吗?都是什么数?(小数)【设计意图】: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学生感兴趣的有关老师的资料中,提供了日常生活中的有关小数的信息,介绍时顺便复习了旧知,了解了学生的起点。 师:我知道我们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对不对?观察我的个人资料中的四个小数,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小数点后面都只有一个数字)在数学上我们把小数点后只有一个数字的小数叫做一位小数。 师:谁能报一个和这些特别不一样的小数呢?(引导学生报出两位小数)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三位小数),当然还有四位小数、五位小数等等。 师:通过刚才大家的举例,我们已经把小数按数位分了类,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研究小数。

小数的性质教案

小数的性质(一) 【教学内容】 课本第53页例1,课堂活动第1,2题及练习十四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假设、验证、归纳等活动,探索出小数的性质。 2、结合具体情境和实例来理解小数的性质。 3、结合小数的性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探索小数的性质。 【教学重难点】 结合具体材料来理解小数的性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初步感知 故事书定价5元1角,小方写作5.1元,小雨写作5.10元。 讨论: 1、两人都写对了吗?为什么? 2、说一说5.1与5.10有什么不同? 二、自主探索、理解性质 1、教学例1。 (1)填一填,比一比。 ①在0.3的末尾添上1个0后是()。 ②这两个小数相等吗?为什么?请大家开动脑筋运用所学知识验证。 (2)实验验证,说明道理。 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论证说明。 ①人民币:0.3元=()角 0.30=()分=()角 ②长度:0.3m=()dm 0.30m=()cm=()dm ③用在正方形纸片涂阴影的方法比较。 (3)讨论归纳:你发现了什么? (4)议一议。 (从不同方向观察小数的变化规律)在0.3的末尾添2个0,小数大小会变吗?为什么?0.3,0.30,0.300这三个数相等吗?

(板书:0.3=0.30=0.300) 教师:观察这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呢?让学生得出:从左向右看,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大小不变,从右向左看,在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5)归纳小数的性质,同桌相互说一说。 (6)第53页试一试。 哪些0去掉后小数大小不变?并让学生说明理由。 三、巩固应用、掌握新知 1、第54页课堂活动第1,2题。 课堂活动第1题,教师要先示范,然后同桌对口令。 课堂活动第2题,让学生充分说明错误的理由。 2、练习十四第1--3题。 3、补充:用0,1,2及小数点写一个小数; 用0,0,1,2及小数点写一个小数。 (1)这两个小数相等:()=() (2)这两个小数不相等:()和()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困难?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0.3=0.30=0.300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反思:

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正方形的判定》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会用正方形的概念和性质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内在联系和区别,进一步加深对“特殊与一般的认识。 教学重点:正方形的定义. 教学难点:正方形与矩形、菱形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双边合作如:在教学时可播放转换动画使学生获得生动、形象的可视思维过程,从而掌握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的方法.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 (3)对角线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如果不是,应该加上什么条件? (4)能说“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吗?为什么? (5)说“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对吗? 教学过程: 让学生将事先准备好的矩形纸片,按要求对折一下,裁出正方形纸片. 问:所得的图形是矩形吗?它与一般的矩形有什么不同? 所得的图形是菱形吗?它与一般的菱形有什么不同? 所得的图形在小学里学习时称它为什么图形?它有什么特点? 由此得出正方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一)新课 由正方形的定义可以得知:正方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因此正方形具有矩形的性质,同时又具有菱形的性质. 请同学们推断出正方形具有哪些性质? 性质1、(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2)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 性质2、(1)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3)正方形的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例1 求证: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正方形分成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已知: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 求证:△ABO、△BCO、△CDO、△DAO是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AC=BD,AC⊥BD,AO=CO=BO=DO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 ∴△ABO、△BCO、△CDO、△DAO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并且△ABO≌△ BCO≌△CDO≌△DAO. 问:如何判定一个四边形是正方形呢? 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1.先判定四边形是矩形,再判定这个矩形是菱形; 2.先判定四边形是菱形,再判定这个菱形是矩形.

八年级下册数学18.2.3正方形的性质教案

18.2.3正方形 第1课时正方形的性质 1.掌握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重点) 2.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和区别.(难点) 一、情境导入 做一做: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如图所示)折出一个正方形.学生在动手中对正方形产生感性认识,并感知正方形与矩形的关系. 问题:什么样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正方形的性质 【类型一】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综合 菱形,矩形,正方形都具有的性质是() A.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B.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 C.对角线互相平分 D.四条边相等,四个角相等 解析:选项A不正确,菱形的对角线不相等;选项B不正确,菱形的对角线不相等,矩形的对角线不互相垂直;选项C正确,三者均具有此性质;选项D不正确,矩形的四条边不相等,菱形的四个角不相等.故选C. 方法总结:正方形具有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所有性质. 【类型二】利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线段的计算或证明问题 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AC是对角线,AE平分∠BAC,EF⊥AC于

点F . (1)求证:BE =CF ; (2)求BE 的长. 解析:(1)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到BE =EF ,再证明△CEF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证BE =CF ;(2)设BE =x ,在△CEF 中可表示出CE .由BC =1,可列出方程,即可求得BE . (1)证明:∵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B =90°.∵EF ⊥AC ,∴∠EF A =90°.∵AE 平分∠BAC ,∴BE =EF .又∵AC 是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 平分∠BCD ,∴∠ACB =45°,∴∠FEC =∠FCE =45°,∴EF =FC ,∴BE =CF ; (2)解:设BE =x ,则EF =CF =x ,CE =1-x .在Rt △CEF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CE =2x .∴2x =1-x ,解得x =2-1,即BE 的长为2-1. 方法总结:正方形被每条对角线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被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正方形的计算问题可以转化到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去解决. 【类型三】 利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角的计算或证明问题 在正方形ABCD 中,点F 是边AB 上一点,连接DF ,点E 为DF 的中点.连接 BE 、CE 、AE . (1)求证:△AEB ≌△DEC ; (2)当EB =BC 时,求∠AFD 的度数. 解析:(1)根据“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可得AB =CD ,根据“正方形每一个角都是直角”可得∠BAD =∠ADC =90°,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 AE =EF =DE =12 DF ,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EAD =∠EDA ,再得出∠BAE =∠CDE ,然后利用“SAS ”证明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EB =EC ,再得出△BCE 是等边三角形.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EBC =60°,然后求出∠ABE =30°.再根据“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求出∠BAE ,然后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FD =∠BAE . (1)证明:在正方形ABCD 中,AB =CD ,∠BAD =∠ADC =90°.∵点E 为DF 中点,∴AE =EF =DE =12 DF ,∴∠EAD =∠EDA .∵∠BAE =∠BAD -∠EAD ,∠CDE =∠ADC -∠EDA ,∴∠BAE =∠CDE .在△AEB 和△DEC 中,?????AB =CD ,∠BAE =∠CDE ,AE =DE ,

《小数的意义》公开课教案

《小数的意义》公开课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P32、33 【教学构想】: 小数的意义是一节概念教学课,是在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习小数的开始。 小数意义的探究和理解,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甚至是这单元教学的重点,直接关系到小数的性质、单名数和复名数相互改写等相关知识。本节课开始便指导学生认识一位、两位、三位小数,然后利用正方形、数轴、米尺、钱币等环节设计,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究概括一位小数的意义,再利用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两位、三位小数的意义就水到渠成了,使学生经历了一个螺旋上升的小数概念的体验过程,逐步对知识进行了自我构建。再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调动学生对小数计数单位的掌握,让学生感悟到小数的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在学生初步认识分数和小数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及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过程与方法:在操作中使学生体会小数产生的必要性。

通过观察、比较,以及自主探究建立小数与分数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和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理解小数的计数单位的进率。 【教学难点】:抽象概括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师:孩子们,认识我吗? 个人资料 姓名 朱冬霞 性别 女 工作单位 杨汛桥镇中心小学紫薇校区 身高 6米 体重 5千克

兴趣爱好 每天用1.5小时看书,用0.5小时运动。 师:请一个同学介绍一下老师。通过刚才这位同学的介绍,大家认识我了吗?大家可以叫我什么?刚才朱老师的个人资料中出现好些数字,大家认识吗?都是什么数?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在学生感兴趣的有关老师的资料中,提供了日常生活中的有关小数的信息,介绍时顺便复习了旧知,了解了学生的起点。 师:我知道我们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初步认识了小数,对不对?观察我的个人资料中的四个小数,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在数学上我们把小数点后只有一个数字的小数叫做一位小数。 师:谁能报一个和这些特别不一样的小数呢? 师:还有不一样的吗?,当然还有四位小数、五位小数等等。 师:通过刚才大家的举例,我们已经把小数按数位分了类,接下来我们继续来研究小数。 【设计意图】:开始便将小数按小数位数分类好,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学习各类小数的意义做好准备。 二、新授 学习一位小数的意义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第3课时 小数的性质教案(最新)

第3课时小数的性质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2、学生学会利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和改写。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正确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 教学准备及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型:新授课 教学流程: 一、复习引入 0.3是()个十分之一;0.30是()个百分之一;0.123是()个千分之一 二、新课学习 师:在商店里,商品的标价经常写成这样:(课件显示)这里的2.50元和8.00元各表示多少钱呢?2.50元和2.5元,8.00元和8元有什么关系呢? 1、理解小数的性质。 (1)例1 比较0.1m、0.10m和0.100m的大小。 启发提问: ①0.1m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

(1个十分之一米,1分米) ②0.10m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 (10个百分之一米,10厘米) ③0.100m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 (100个千分之一米,是l00毫米) ④观察1分米、10厘米、l00毫米它们的长度怎样?你能得出什么 结论? (它们的长度是一样的)可以得出: (0.1m=0.10m=0.100m。(板书) 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3个小数。 ①小数的末尾有什么变化? ②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③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2)例2 比较0.3和0.30的大小。 启发提问: ①0.3表示几个几分之一?左图应平均分成多少份?用多少份来表 示? (3个1 10 ,平均分成10份,用3份来表示。) ②0.30表示几个几分之一?右图应平均分成多少份?用多少份来 表示? (30个1 100 ,平均分成100份,用30份表示。)

第三讲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例题精讲和练习题及答案---侯老师 -

F E D C B A 第三讲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一、知识要点 1.正方形的定义: 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2.正方形的性质 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它具有前三者的所有性质: 1 边的性质:对边平行,四条边都相等. 2角的性质:四个角都是直角. 3 对角线性质: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且相等,?每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4 对称性:正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 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关系:(如图) 3.正方形的判定 1: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正方形是一种特殊的矩形 3:四边相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4: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5:一组邻边相等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正方形 二、典型例题 例1 如图12-2-14,已知过正方形ABCD 对角线BD 上一点P ,作PE ⊥BC 于E ,作PF ⊥CD 于F .试说明AP =EF . 分析:由PE ⊥BC ,PF ⊥CD 知,四边形PECF 为矩形,故有EF =PC ,这时只需证AP =CP ,由正方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知AP =CP . 解:连结AC 、PC , ∵四边形ABCD 为正方形, ∴BD 垂直平分AC , ∴AP =CP . 正 方形 菱形 矩形平行四边形

∵PE⊥BC,PF⊥CD,∠BCD=90°, ∴四边形PECF为矩形, ∴PC=EF, ∴AP=EF. 注意:①在正方形中,常利用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证明线段相等. ②无论是正方形还是矩形经常通过连结对角线证题,这样可以使分散条件集中. 思考:由上述条件是否可以得到AP⊥EF. 提示:可以,延长AP交EF于N,由PE∥AB,有∠NPE=∠BAN. 又∠BAN=∠BCP,而∠BCP=∠PFE,故∠NPE=∠PFE, 而∠PFE+∠PEF=90°,所以∠NPE+∠PEF=90°,则AP⊥EF. 例2如图12-2-15,△ABC中,∠ABC=90°,BD平分∠ABC,DE⊥BC,DF⊥AB,试说明四边形BEDF是正方形. 解:∵∠ABC=90°,DE⊥BC, ∴DE∥AB,同理,DF∥BC, ∴BEDF是平行四边形. ∵BD平分∠ABC,DE⊥BC,DF⊥AB, ∴DE=DF. 又∵∠ABC=90°,BEDF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BEDF是正方形. 思考:还有没有其他方法? 提示:(有一种方法可以证四边形DFBE为矩形,然后证BE=DE,可得.另一种方法,可证四边形DFBE为菱形,后证一个角为90°可得) 注意:灵活选择正方形的识别方法. 例3 如图12-2-16所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E是等边三角形,求∠BEC的大小.

人教八年级下册数学-正方形的性质教案与教学反思

18.2.3 正方形 第1课时正方形的性质 1.掌握正方形的概念、性质,并会用它们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重点) 2.理解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和区别.(难点) 一、情境导入 做一做: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如图所示)折出一个正方形.学生在动手中对正方形产生感性认识,并感知正方形与矩形的关系. 问题:什么样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正方形的性质 【类型一】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综合 菱形,矩形,正方形都具有的性质是( ) A.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平分 B.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垂直平分 C.对角线互相平分 D.四条边相等,四个角相等 解析:选项A不正确,菱形的对角线不相等;选项B不正确,菱形的对角线不相等,矩形的对角线不互相垂直;选项C正确,三者均具有此性质;选项D不正确,矩形的四条边不相等,菱形的四个角不相等.故选C. 方法总结:正方形具有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所有性质. 【类型二】利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线段的计算或证明问题

如图所示,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1,AC是对角线,AE平分∠BAC,EF ⊥AC于点F. (1)求证:BE=CF; (2)求BE的长. 解析:(1)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到BE=EF,再证明△CEF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即可证BE=CF;(2)设BE=x,在△CEF中可表示出CE.由BC=1,可列出方程,即可求得BE. (1)证明:∵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B=90°.∵EF⊥AC,∴∠EFA=90°.∵AE平分∠BAC,∴BE=EF.又∵AC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平分∠BCD,∴∠ACB=45°,∴∠FEC=∠FCE=45°,∴EF=FC,∴BE=CF; (2)解:设BE=x,则EF=CF=x,CE=1-x.在Rt△CEF中,由勾股定理可得CE=2x.∴2x=1-x,解得x=2-1,即BE的长为错误!-1. 方法总结:正方形被每条对角线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被两条对角线分成四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正方形的计算问题可以转化到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去解决. 【类型三】利用正方形的性质解决角的计算或证明问题 在正方形ABCD中,点F是边AB上一点,连接DF,点E为DF的中点.连接BE、CE、AE. (1)求证:△AEB≌△DEC; (2)当EB=BC时,求∠AFD的度数. 解析:(1)根据“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可得AB=CD,据正方形每一个角都是直角”可得∠BAD=∠ADC=90°,再根据“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

最新人教版新课标数学小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性质》公开课教学设计

小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教科书38-39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2、学生学会利用小数的性质对小数进行化简和改写。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理解小数的末尾田上0或者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的性质。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0.3是()分之一 0.30是()个百分之一 0.123是()个千分之一 二、新课学习 师:在商店里,商品的标价经常写成这样: 这里的2.50元和8.00元各表示多少钱呢?2.50元和2.5元,8.00元和8元有什么关系呢? 1.理解小数的性质。 (1)例1 比较0.1米、0.10米和0.100米的大小。启发提问: ①0.1米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1个十分之一米,1分米) ②0.10米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10个百分之一米,10厘米) ③0.100米是几个几分之一米?可以用哪个比较小的单位来表示?(100个千分之一米,是l00毫米)

④观察1分米、10厘米、loo毫米它们的长度怎样?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它们的长度是一样的)可以得出: (0.1米=0.10米=0.100米。(板书) 请同学们继续观察这3个小数。 ①小数的末尾有什么变化? ②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 ③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讨论后归纳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2)例2 比较0.30和0.3的大小。 启发提问: ①0.30表示几个几分之一?左图应平均分成多少份?用多少份来表示?(30个1/100,平均分成100份,用30份表示。) ②0.3表示几个几分之一?右图应平均分成多少份?用多少份来表示?(3个 1/10,平均分成10份,用3份来表示。) ③两个图形所占面积大小怎样?(移动投影片,学生易看出0.30=0.3) ④为什么这两个数相等? 讨论后得知:10个1/100是1个1/10,30个1/100是3个1/10所以这两个数相等。 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等式,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启发学生归纳出:在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3)引导学生归纳、概括。 通过对例1、例2的研究,你能把上面的两个结论归纳成为一句话吗? 启发学生概括出: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小数的性质。(板书)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的性质》教案3

《小数的性质》教案3 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的性质,明白其中的道理并能认识到小数的性质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会结合具体题目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在验证大小的过程中应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从中感悟和学习一些数学学习中探究的方法。 3.激发积极主动的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渗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小数的性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师:课前老师让同学们去商场、超市观察商品的标价签,并记录1-2种商品的价格,请谁来汇报一下? 师: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可爱多标价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 师: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大小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2找等量关系。 教师首先板书三个“1”,让学生判断是相等的,接着在第二个1后面添写上一个0,在第三个1的后面添写上两个0,板书写成:1、10、100,提问:这三个数相等吗?(不相等)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回答可以添上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或“分米、厘米、毫米”就相等了。板书写成: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3思考探索。 (1)你能把它们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 (2)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没有变化)说明什么?(三个数量相等) 板书如下: (3)按箭头所指的方向观察三个小数有什么变化? 师:由此,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二、探索新知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1出示做一做:比较0.30与0.3的大小 师: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让学生先应用结论猜一猜) 2师: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想的办法越多越好,老师提供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一张数位顺序表) 3生1: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A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B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C从左图到右图有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份数变了,正方形的大小和阴影面积的大小没变) 4师:0.30与0.3相等,证明刚才这个结论是对的。 5生2:从数位顺序表上可以看出,在小数的末尾添零或是去零,其余的数所在数位不变,所以小数的大小也就不变。 师:小数中间的零能不能去掉?能不能在小数中间添零? 生:不能,因为这样做,其余的数所在数位都变了,所以小数大小也就变了。 师:那整数有这个性质吗?(要强调出小数与整数的区别) 问:小数由0.3到0.30,你看出什么变了?什么没变?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平均分的份数变了,即小数的计数单位变了,而阴影部分的大小没有变,得出0.3=0.30。)6提醒注意:性质中的“末尾”跟一般说的“后面”是不同的。 7判断练习。 下面的数中,那些“0”可以去掉? 3.90.300 1.8000 500 5.7800.0040102.02060.06 1.教师结合板书内容讲解性质的运用。 (1)根据小数的性质,当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侯,例如,0.30,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0.30=0.3) 化简下面各小数: 0.40 1.850 2.900 0.50600 0.09010.83012.0000.070 (2)师:有时根据需要,可以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例如:0.3→0.30) 还可以在整数的个位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再添上 0,把整数写成小数的形式。 比如:我们在商场里看到的2元=2.00元,2.5元=2.50元 出示:不改变数的大小,把0.2、4.08、3改写成小数部分是三位的小数,怎样改写? 让学生同桌两人议论后答出。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经典例题练习

正方形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 ●目标导学 1、理解并掌握正方形的性质。 2、通过自学、合作、交流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探究 【探究一】正方形的定义 1、正方形的定义: 2、正方形与矩形和菱形的关系是 【探究二】正方形的性质 1、归纳正方形的性质:边 角 对角线 对称性 2、用几何语言叙述正方形的性质: 【探究三】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 边讲边练: ①正方形与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结合 1. 如图,E是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BD上一点,且BE=BC,则∠ACE=° 2. 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延长CD到E,使CE=CB,则∠DBE=°. 3. 如图,正方形ABCD中,点E在BC的延长线上,AE平分∠DAC,则下列结论: (1)∠E=22.5°;(2) ∠AFC=112.5°;(3) ∠ACE=135°;(4)AC=CE;(5) AD∶CE=1∶ 2. 其中正确的有() A.5个 B.4个 C.3个 D.2个 4. 如图,等边△EDC在正方形ABCD内,连结EA、EB,则∠AEB=°;∠ACE=°. 5.已知正方形ABCD,以CD为边作等边△CDE,则∠AED的度数是°.

②正方形与旋转结合 1. 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E 是边CD 上一点,若△AFB 经过逆时针旋转角θ后与△AED 重合,则θ的取值可能为 ( ) A.90° B.60° C.45° D.30° 2. 已知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边DC 上,DE = 2,EC = 1(如图2所示) 把线段AE 绕点A 旋转,使点E 落在直线BC 上的点F 处,则F 、C 两点的距离为___________. 3. 如图3,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F 分别为DC ,BC 边上的点,且满足∠EAF =45°,连接EF ,求证:DE +BF =EF . ③正方形对角线的对称性 1. 如图:正方形ABCD 中,AC =10,P 是AB 上任意一点,PE ⊥AC 于E , PF ⊥BD 于F ,则PE +PF = .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正方形边上的任意 一点到两对角线的距离之和等于 . 思考:如若P 在AB 的延长线时,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不成立,请写出 你的结论,并加以说明. 2.如图,点P 是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BD 上一点,PE ⊥BC 于点E ,PF ⊥CD 于点F ,连接EF 给出下列五个结论:①AP =EF ;②AP ⊥EF ;③△APD 一定是等腰三角形; ④∠PFE =∠BAP ;⑤PD = 2EC .其中正确结论的序号是 . 思考:当点P 在DB 的长延长线上时,请将备用图补充完整,并思考(1)正确结论是否依旧成立?若成立,直接写出结论;若不成立,请写出相应的结论.

小数的性质教案

小数的性质教案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性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理解小数的性质,并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和改写小数。 2、过程与方法:经历小数的性质的发现和应用过程,体验比较推理的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体验问题解决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见商店商品的标价写成这样:出示手套和毛巾图,这里的2.50元和8.00元各表示多少钱呢?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看见商店商品的标价写成这样:(课件演示) 2.50元、8.00元和我们平时说的2.5元、8元有什么关系呢? 2.5 和2.50都表示2元5角吗?3和 3.00相等吗? 学生猜想它们相等吗?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小数的性质”(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比较0.1m、0.10m和0.100m的大小。把它们写成一个式子后,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演示:1分米是1/10米,写成0.1米 10厘米是10个1/100米,写成0.10米 100毫米是100个1/1000米,写成0.100米 板书: 1分米= 10厘米= 100毫米 0.1米= 0.10米= 0.100米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个等式,可以从左往右看,再从右往左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在什么地方多(少)0?在这个小数的什么位置?多(少)0还可以怎么说? 根据学生回答逐一板书: 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2.教学例2。 出示例2:比较0.30和0.3的大小。 请同桌之间拿出准备好的学具纸,用你喜欢的颜色分别表示出0.30和0.3。 想:0.30表示什么意思?0.3呢?应该涂多少格? 学生涂完色问:你为什么这样涂?之后演示涂色过程。 小组讨论后汇报结论。 问:谁涂的面积大?0.30和.0.3的大小怎样?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看来不仅仅是个特例,再次验证我们的猜测。 注意:如果遇到小数末尾有“0”的时候,一般可以去掉末尾的“0”,把小数化简。

四年级数学(学案)正方形及其性质

科目数学课题正方形及其性质 学习 目标 熟练掌握正方形的定义及边、角、对角线的性质。 知道正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的联系和区别。 3、应用正方形的性质进行相关计算、证明。 课前准备: 温故:1、矩形的性质是什么? 2、菱形的性质是什么? 二、初步探究 1、同学们观察下列一组图片、你发现了那些几何图形: 2、动手操作:制作一张正方形纸片,通过折叠并观察,回答下列问题. 问:它是轴对称图形吗?有几条对称轴?对称轴之间有什么位置关系?有什么数量关系? 3、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③图中有哪些相等的角?(组内交流、互相指出来) 4、正方形性质:正方形既是特殊的矩形,又是特殊的菱形.正方形具的性质,同时又具有的性质. 总结:正方形的性质: 正方形边的性质: 正方形角的性质: 正方形对角线的性质: 结论: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正方形的性质: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也是特殊的矩形、菱形.所以它具有这些图形的所有性质. 正方形是轴对称图形,有四条对称轴. 四条边相等、四个角是直角、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三、对应练习 1)正方形的边长为4cm,则周长为(),面积为(),对角线长为();2))正方形ABCD中,对角线AC、BD交于O点,AC=4 cm,则正方形的边长为(),周长为(),面积为()

3)在正方形ABCD中,AB=12 cm,对角线AC、BD相交于O,OA= ,AC= 。 4) 1、正方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四个角相等 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C、对角互补 D、对角线相等. 5)、正方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 A、四条边相等 B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 C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D对角线相等. 6)、正方形对角线长6,则它的面积为_________ ,周长为________. 7)、顺次连接正方形各边中点的小正方形的面积是原正方形面积的() A.1/2 B.1/3 C.1/4 D.1/ 5 四:范例讲解:1、(课本P21例一)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内容、注意证明过程的书写2、如图,分别以△ABC的边AB,AC为一边向外画正方形AEDB和正方形ACFG,连接CE,BG.求证:BG=CE 五:小结 六:课时作业

小数的性质优秀教学设计

小数的性质优秀教学设 计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篇一:小数的性质优质课教案 9号优质课教案 小数的性质 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教材第58、5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第1、2、3题。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事物在一定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 能应用小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夏天的时候同学们都爱吃冷饮,老师了解到校门口左边的商店里一种雪糕标价是2.5元,右边一家则是2.50元,那你们去买的时候会选择哪一家呢?为什么? 为什么2.5元末尾添个0价钱不变呢?究竟可以添几个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一方面的知识。 二、出示课题,提出目标。 1.知道、掌握小数的性质,能利用小数的性质进行小数的化简和改写.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培养 初步的数学意识和数学思想,感悟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自学尝试,探究新知。 1、出示尝试题 (1)1、10、100这三个数相等吗?你能想办法使它们相等吗? (2)你能把1分米、10厘米、100毫米改用"米"作单位表示吗? (3)改写成用米作单位表示后,实际长度有没有变化?说明什么? (4)"0.1米=0.10米=0.100米"这个等式从左往右看,小数末尾有什么变化?小数大小有什么变化?从右往左看又怎样呢?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学生自学课本58页后尝试练习并讨论。(5分钟后全班交流)。 3、根据自学情况引导讲解。 四、拓展练习,验证结论。 为了验证我们的这个结论,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 1出示做一做:比较0.30与0.3的大小 你认为这两个数的大小怎样?(让学生先应用结论猜一猜) 2想一下你用什么办法来比较这两个数的大小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可以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想的办法越多越好) 3在两个大小一样的正方形里涂色比较。 (1)左图把1个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2)右图把同样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几份?阴影部分用分数怎样表示?用小数怎样表示?

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

正方形的定义性质判定 执笔:陈振华课型:新课审稿:八年级数学组 教学目标:理解正方形的定义,掌握正方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预习导航 一、理解定义 1、如何将长方形纸片折叠后得到正方形图形,折一折 2 由上面的操作可给正方形定义为______________的矩形叫正方形 3、如何将顶点不固定的棱形变为正方形 因此,我们还可以把_____________的棱形叫正方形 二、找性质 1、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矩形,所以它具有矩形的性质,对边_________,四角都 是__________,对角线_______________ 2、因为正方形是特殊的棱形,所以它具有棱形的性质,四边_____,对角线___ ___且_________ 讲例与探究 探究一、(1)求证: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把这个正方形分成了四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2)若边长为a,求BO的长 D 探究二、 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绕点A逆时针旋转30度到正方形AB 1C 1 D 1 的位置,则图 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

1、求证:对角线互相垂直的矩形是正方形 2、在边长为12cm 的正方形纸片ABCD 的BC 边上有一点P ,已知PB =5cm ,如果将纸折起,使点A 落在点P 上,试求折痕的长度。 3、设P 是正方形ABCD 内的一点,满足PA ∶PB ∶PC =1∶2∶3,求∠APB . 4、 ABCD 为正方形,MN ∥AB 且MN 分别交OA 、OB 于M 、N , 求证:BM =CN 。

2、如图,正方形ABCD 中,△BEC 为等边三角形,求∠EAD 的度数 3、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边BC 上任一点,∠AEF=90°,且EF 交正方形的外角的平分线CF 于点F ,求证:AE=AF 1.如图(5),在AB 上取一点C ,以AC 、BC 为正方形 的一边在同一侧作正方形AEDC 和BCFG 连结AF 、BD 延长BD 交AF 于H 。 试猜想AF 与BD 的关系并证明 B A

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优秀教案

课题:1.3.1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课型:新授课年级:九年级 教学目标: 1.理解正方形的概念,通过由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方法,分析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的概念及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形成文本信息与图形信息相互转化的能力.2.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等探索明正方形的性质定理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进一步培养自己的说理习惯与能力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团结协作交流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正方形的定义和性质. 难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有关正方形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回忆童年,情境引入 师:大家小时候都做过风车吗?在准备材料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先折一张正方形的纸片,大家再来做一做用一张长方形的纸片折出一个正方形. 学生在动手中对正方形产生感性认识,并感知正方形与矩形的关系. 师:结合菱形和矩形的定义想一想什么样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学生思考回答 正方形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 ..... ......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 .......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

其定义包括了两层意:⑴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菱形)⑵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矩形) 所以说正方形既是菱形又是矩形. (几何画板演示动画) 我们这节课就来深入了解正方形. 【板书课题1.3.1正方形的性质与判定】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经历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建模过程. 二、实践探究,交流新知 师:正方形都具有什么性质呢? 生:由正方形的定义可以得知,正方形既是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又是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所以它应该具备菱形和矩形的所有性质. 设计意图:通过分析让学生感受到正方形与矩形和菱形、平行四边形的紧密联系;同时,把思维兴奋点集中到要研究的正方形上来,为下面学习新知识创造了良好开端. 师:你能详细说一说吗? 生: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 (多媒体显示) 正方形性质1: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正方形性质2: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

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三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3.小数的性质》公开课教案_1

第3单元第1节、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 教学内容:p.30~32的例1、例2及相应的“练一练”,练习五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学会读、写小数,体会小数与分数的联系。 2、使学生在用小数进行表达的过程中,感受小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米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这节课开始我们要学习新的单元“认识小数”。说说你可以在哪些地方看见小数。 二、学习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1、学生说,老师板书。(学生在说的时候一开始可能会说超过1元的小数,引导他们说几个表示不满1元的小数。分两列板书。) 看板书交流:(1)不满1元的小数。如0.1元,就是1角,它是1元的十分之一; 0.2元,是2角,它是1元的十分之二…… 明确:几角就是1元的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来表示。 (2)超过1元的小数。分别看板书让学生说说它表示几元几角。重点明确:整数部分的数表示几元;一位小数,表示几角。 2、我们现在买东西的商品价钱最小单位通常是“角”,老师小时候很多东西的都是用分来作单位的。 比如:一支棒冰的单价是4分。你能用小数来表示吗?说说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发现:1分是1元的百分之一。就是0.01元。4分是1元的百分之四,是0.04元。 继续提问:一支雪糕8分钱,怎么用小数表示?…… 说说你的发现:几分就是1元的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来表示。 3、提高练习: 分别说出几类情况,让学生用小数表示: (1)几分的;(2)几角的;(3)几角几分的;(4)几元几角的;(5)几元几角几分的…… 遇到有困难的再说说思考的方法。 4、读数对比:45.45元 这个数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突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不同的读法) 三、学习以“米”为单位的小数: 1、举米尺,板书:1米 比“米”小的长度单位是“分米”,1米等于10分米;比分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是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是毫米,1米等于1000毫米 板书成:1米=10分米=100厘米=1000毫米 读一读,记一记。 2、练习:1分米=()米,你能用分数表示吗?你能用小数表示吗? 2分米?3分米?…… 一句话:几分米就是零点几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