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xx新型研发机构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实施意见》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加强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全省科技创新体系,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提供支撑,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新型研发机构主要是指投资主体多元化、组建方式多样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独立法人组织。新型研发机构以开展产业技术研发为核心功能,兼具应用基础研究、技术转移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培育、产业投融资及高端人才集聚培养等功能。一般应冠以工研院、科研院(所)、研发中心等名称。

第三条省科技厅负责研究制定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组织开展新型研发机构的申报、备案和动态管理等工作。设区市科技局负责本地区新型研发机构的培育、指导和日常管理等工作。

第二章备案条件与程序

第四条新型研发机构实行备案制管理。以独立法人名义提出备案申请,各市科技局按照程序推荐,省科技厅审核

确认。符合备案条件的,予以备案。

第五条新型研发机构申请备案应符合以下条件:(一)具备独立法人资格。须在山东省内注册,可由政府部门、产业园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及社会组织等主体自建或联合建设,主要办公和科研场所设在山东。具有一定的资产规模和相对稳定的资金来源,注册后运营1年以上。

(二)具有稳定的研发人员和研发投入。常驻研发人员占职工总数比例不低于30%,上年度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占年收入总额比例不低于30%,具备开展研究、开发和试验所需的科研设施、科研仪器以及固定场地。

(三)具有灵活开放的体制机制。具有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开放的引人和用人机制。具有现代化的管理体制,拥有明确的人事、薪酬和经费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市场化的决策机制和高效率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

(四)具有明确业务发展方向。围绕国家和我省经济发展需求,具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和战略规划,在前沿技术研究、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培育、高端人才集聚等方面具有鲜明特色与成效。

(五)近两年来,未出现违法违规行为或严重失信行为。

第六条新型研发机构备案程序

1.发布通知。省科技厅发布组织申报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的通知,申请单位登录山东省科技云平台,填写《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备案申请表》。

2.各市推荐。各市科技局对申请表进行初审,对材料的

完整性与规范性进行审核并提出推荐意见。通过初审后,申请单位在线打印纸质材料,并由市科技局汇总后报省科技厅。

3.备案审查。省科技厅组织专家或委托第三方机构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并结合实地考察论证提出综合审查意见。

4.结果公示。省科技厅根据综合审查意见,提出备案意见,对通过备案的新型研发机构进行公示。无异议后,省科技厅发布新型研发机构备案名单。

第三章运行

第七条新型研发机构应开展科技研发活动。结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科技发展趋势,围绕十强产业重点技术领域的前瞻性技术、关键共性技术、地方支柱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核心技术等开展科技研发活动,增强源头创新供给能力,

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提供科技支撑。

第八条新型研发机构应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完善体制机制,建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和市场经济

规律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第九条新型研发机构应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策源地,发挥高层次人才集聚、金融资本密集优势,开放共享科研设施与仪器资源,完善科技企业孵化培育功能,辐射带动一批科技型企业共同发展。

第十条新型研发机构应加强高端人才集聚和培养。建

立符合科技创新规律及人才成长规律的创新机制,以多种方式吸引海内外高端人才及团队参与合作,培养造就高水平创新人才团队。

第四章管理与评估

第十一条通过备案的新型研发机构,授予“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牌匾,自颁发资格之日起有效期为3年。从获得新型研发机构备案资格年度起的3个自然年内,可享受与新型研发机构有关的政策扶持。

第十二条对新型研发机构实行动态管理,在3年资格期满前,省科技厅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备案的新型研发机构进行综合评估。评估通过的继续获得3年新型研发机构备案资格;评估不通过的,资格到期自动失效。

第十三条山东省新型研发机构实行年度报告制度,年度报告作为绩效评估的重要内容。新型研发机构应在每年1月31日前撰写上年度工作总结报告,经市科技局审核后网上提交。新型研发机构如发生名称变更、投资主体变更、重大人事变动等重大事项,应在事后3个月内以书面形式向省科技厅报告,进行资格核实后,维持有效期不变。如不提出申请或资格核实不通过的,取消其新型研发机构资格。

第五章扶持措施

第十四条对备案新型研发机构,根据评估绩效择优给予后补助支持。对我省“十强”产业发展支撑强的备案新型研发机构,可采取“一事一议”给予支持。

第十五条备案新型研发机构在承担省市各级财政科技

计划、人才引进、创新载体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收入分配等方面,可同时享受面向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的资格待遇和扶持政策。

第六章附则

第十六条本办法由省科技厅负责解释。

第十七条本办法自2019年1月29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1年1月28日。

2019年第一批河北省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名单

附件 2019年第一批河北省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名单 序号企业名称研发机构名称类型级别认定单位地市 1 石家庄科净环保科技有限 公司 技术中心自建 B 石家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石家庄 2 河北德天药业有限公司河北德天中药 破壁饮片技术 与组方应用创 新中心 自建 B 石家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石家庄 3 河北联创电力工程设计集 团有限公司 联创技术中心自建 B 石家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石家庄 4 河北金雅达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自建 B 石家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石家庄 5 河北森骏电子科技有限公 司 森骏研发中心自建 B 石家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石家庄 6 河北昊泽电子科技有限公 司 昊泽研发中心自建 B 石家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石家庄 7 石家庄育才药用包装材料 股份有限公司 育才包装技术 创新中心 自建 B 石家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石家庄 8 河北博嘉农业有限公司博嘉研发中心自建 B 石家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石家庄 9 河北奥菲动物药业有限公 司 河北奥菲动物 医药研究所 自建 B 石家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石家庄 10 河北索拓网络科技有限公 司 索拓网游研发 部 自建 B 石家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石家庄 11 石家庄卫科生物科技有限 公司 技术研发部自建 B 石家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石家庄 12 金泰电缆有限公司金泰技术研发 中心 自建 B 石家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石家庄 13 河北鸿旺达电力金具有限 公司 鸿旺达化验室自建 B 石家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石家庄 14 灵寿冀东水泥有限责任公 司 创新研发组自建 B 石家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石家庄 15 石家庄市发运电气有限公 司 发运电气技术 研发中心 自建 B 石家庄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石家庄 - 1 -

有关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开发变化的实施办法(试行)

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实施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制定依据】为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优化本省科研力量布局,强化产业技术供给,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111”创新工程支撑引领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意见》(晋办发〔2020〕5号)和科技部《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国科发政〔2019〕313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概念解释】本办法所称新型研发机构,是指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的独立法人机构,可依法注册为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事业单位和企业。 第三条【定位任务】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要坚持“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聚焦2025年转型出雏形总要求,重点围绕实施“111”创新工程和“14+N”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培育、高端人才集聚等活动。 第五条【部门职责】省科技厅负责研究制定新型研发机构

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组织开展新型研发机构的申报、备案、评价和指导管理等工作。设区市科技局负责本地区新型研发机构的培育、指导和动态管理等工作。 第二章申报和备案 第六条【备案条件】新型研发机构备案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申报单位应为在山西省内注册且运营1年以上的独立法人机构,主要办公和科研场所设在山西省内。可由政府部门、产业园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及社会服务机构等主体自建或联合建设。 (二)具有稳定的研发人员和研发投入。具有结构相对合理稳定、研发能力较强的人才团队,常驻研发人员占职工总人数不低于30%,且不少于10人。年度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不低于20%。拥有开展研发、试验、服务等所必需的科研设施、仪器设备。 (三)具有现代化的管理体制。拥有完备的组织机构,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法人负责制;具有明确的科研、人事、薪酬和经费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度;具有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开放的引人和用人机制;具有市场化的决策机制和高效率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 (四)具有明确业务发展方向。围绕国家和我省经济社会发

河南省院士工作站管理办法

附件: 河南省院士工作站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省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的科技合作,促进我省企事业单位与“两院”院士建立产学研长效合作机制,进一步推动我省院士工作站建设与发展,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院士工作站是以我省企事业单位为依托,以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以院士及其创新团队为技术支撑,以提高依托单位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目的的科技创新平台。 第二章管理机构及职责 第三条河南省科技厅是全省院士工作站主管部门,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地方和单位在政策、项目、资金、人才、创新平台等方面对院士工作站给予支持。 第四条河南省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省院士工作办公室)负责制订全省院士工作站发展规划、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并具体负责河南省院士工作站的设立、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 第五条省直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单位和各省辖市(直管县)科技局,分别负责本系统和本地区院士工作站的建设申请

审核工作;协调工作站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支持院士工作站建设和运行。 第三章主要任务 第六条工作站的主要任务: (一)围绕企业或行业发展需要及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开展战略咨询和技术指导; (二)服务企事业单位及产业发展,以项目为核心,针对企事业单位发展急需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组织院士及其创新团队开展技术咨询、联合攻关、开发新产品; (三)引进院士及其创新团队的创新成果,共同进行转化和产业化,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促进产学研合作; (四)与院士及其创新团队联合培养科技创新人才; (五)与院士及其创新团队联合开展高层次学术或技术交流活动。 第四章申报条件与程序 第七条申请建设院士工作站的单位,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河南省内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经营或运行状况良好。申请单位若属企业,其上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原则上要达到3%以上。 (二)申请单位具备较强研发能力,建有专门研发机构,拥有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的研发团队。

河北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章程

河北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章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河北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是经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的新型科研组织,为规范研究院的运行与管理,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研究院定位:以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发展新兴产业、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宗旨,以引领产业发展和服务企业为根本,创新体制机制,贯通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和产业应用,致力于推动知识生产系统与知识应用系统的联结,着力先行先试,建成需求引导、多元共建、统分结合、体系开放、接轨国际、水平一流的新型研发组织,成为我省产业技术研发转化的先导中心和创新创业人才培育、新企业衍生孵化的重要基地。 第三条研究院功能: (一)技术预见。跟踪世界科学技术发展前沿和新产业发展动态,开展产业技术发展战略研究,引领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方向。 (二)科研开发。组织并资助重点领域的产业核心技术研究开发和集成创新。 (三)转移转化。推动技术转移和成果产业化,对创新成果制定相应的商业模式、产业化方案,推进前沿技术转移、创新成果产

业化和科技型企业孵化。 (四)创业投资。为技术转移和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提供创业风险投资支持。 (五)专业服务。为用户提供咨询、检测、认证服务和知识产权运用支持,研究制订产业技术标准。 (六)人才引进。引进海内外高层次科研人才带技术带成果带团队落户河北创新创业。 第四条研究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工作体系由“研究院+专业性研发机构+相关服务机构”的“1+N”方式构成,成为全省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院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作为决策咨询组织。 第二章理事会 第五条理事会是研究院运行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由相关政府官员、科技专家、经济学家、研发机构负责人、知名企业家、投资人等组成,每届任期三年。设理事长1名,由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另设副理事长、理事若干名。理事会秘书处设在研究院。 第六条首届理事会成员由省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提名,经研究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议产生。从第二届理事会开始,理事会成员由上一届理事会提名,经研究院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审议产生。 第七条理事会职责:

南昌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实施细则(试行)

南昌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实施细则(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中共南昌市委、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天下英雄城聚天下英才”行动计划的意见》(洪发〔2018〕8号)和《南昌市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办法》(洪府厅发〔2018〕141号)文件精神,扶持和培育南昌市新型研发机构(以下简称“新型研发机构”),规范新型研发机构的管理,促进新型研发机构的快速发展,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市科技局牵头,会同市工信局负责新型研发机构的申报、论证、认定、管理和考核;统筹协调解决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 第三条各县(区)、开发区(新区)负责属地新型研发机构的培育、申报审核、监督管理工作,督促其及时按要求上报运营情况。 第四条经市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建设的各类新型研发机构,必须按要求与市政府或县(区)、开发区(新区)签订共建协议。 第五条共建协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合作背景、建设定位、项目简介、预期目标、合作内容、支持力度、产权归属、双方权利等方面。同时应做到六个明确:一是明确研发团队领军人才、日常运营负责人及团队;二是明确阶段目标任务;三是明确知识产权的权属;四是明确成果优先在南昌转化;五是明确南昌市属平台的股权投资优先权;六是明确建设经费构成及主要用途,列出中大型设备的名称、价格。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六条对《南昌市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办法》出台前已建成的新型研发机构申请认定的条件: (一)注册运营1年以上的独立法人单位; (二)用于办公和科研的场所不得少于500平米,用于研发活动的仪器设备原值不得低于500万元; (三)年度研发投入不低于年收入或支出总额的15%; (四)常驻研发人员占职工总数的30%以上,且不少于15人,其中高级职称或高学历人员应占研发人员的30%以上; (五)研究方向明确,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制、运营机制、财务制度。 第七条与县(区)、开发区(新区)共建新型研发机构的申请条件: (一)合作方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积累的科研成果多; (二)合作方能够选派一定数量的常驻研发人员; (三)新型研发机构的主攻方向与县(区)、开发区(新区)的产业布局切合度较高,具有较强的引领作用; (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的可行性方案获得专家论证通过; (五)双方已初步达成共建协议。 第八条由市政府牵头引进的重大新型研发机构的申请条件: (一)合作方有很强的创新能力,科研成果影响很大;

2019~2020年度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指南

附件1 2019~2020年度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指南 本专项围绕广东九大重点领域和产业需求,汇聚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建设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补齐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研发机构不足的短板,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为提升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一、总体目标 本专题分为两大类,一是创新资源引进类,包括“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专题”和“粤东西北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专题”,主要鼓励和支持引进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落地广东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并对粤东西北给予倾斜;二是新型研发机构认定与补助类,包括“省新型研发机构资格认定专题”和“新型研发机构初创期建设补助专题”,其中“省新型研发机构资格认定专题”主要择优支持各地市已经建立的新型研发机构升级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初创期建设补助专题”主要按照有关政策择优对初创期的新型研发机构进行补助。 二、主要内容 (一)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专题(专题号:20190904)。 1.实施目标。 围绕广东战略性重点产业,支持国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高校、创新型企业等高端创新资源和人才团队来粤设立新型研发机

构,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等研究开发,建立公共技术创新平台,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提升重点产业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为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2.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包括省新型研究机构资格认定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资助两个方面。新型研发机构应具有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育成、高端人才集聚和培养等功能,围绕我省重点发展领域的前沿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地方支柱产业的关键共性核心技术开展科技研发,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孵化,加快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和创新创业服务人才集聚,服务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先支持优质创新资源整体性、系统性、机构化、平台化来粤建设研发机构。 3.面向对象。 (1)中央和国家级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建设高等院校、中央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等国家级创新资源在粤设立的研发机构; (2)港澳地区高校、研发机构、行业龙头企业等在粤设立的研发机构; (3)国(境)外一流大学及研究机构、知名实验室和创新中心、世界500强企业和外资研发型企业在粤设立的研发机构; (4)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其它国家级创新平台和外资全球研发中心在粤设立的研究机构。 -2-

南阳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调研报告-国家科技中心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高新区跨越发展 ——科技部专题研究班报送材料 河南省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南阳高新区于1996年正式运行。作为南阳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基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综合改革的试验区,从诞生之日起,积极借鉴国内其他高新区管理经验,根据高新区发展阶段的不同需求,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和管理模式,其自主创新能力在创业发展的态势中不断蕴集。 建区之初,按照“立足区情,用地节约,滚动发展,形成特色”的发展思路,围绕南阳产业优势,奠定产业发展基础。2001年后,高新区管委会明确提出科技强区战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南阳工业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十五”期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保持在30%以上。“十一五”以来,在总结“十五”历程和借鉴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基础上,确立了“区域经济特色化、产业经济园区化、园区经济集聚化”的发展方向,注重打造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园区,培育和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南阳高新区以争创国家级高新区为目标,先后创建了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国家光电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河南省创新型产业集聚区、河南省博士后研发基地、河南省“知识产权优势区域”等创业创新平台,初步形成了以光电、先进装备制造等为主导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努力使高新区成为南阳发展“生态型、创新型”经济的强大引擎,构建南阳一流的自主创新平台,建设豫西南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和全国一流的创新型特色园区。

一、主要做法 (一)完善体制机制,优化创新环境。作为南阳市改革开放的试验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平台,展示对外开放形象的窗口,南阳高新区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河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及国家军工部门的高度关注与支持,区党工委、管委会对高新区内党的建设、经济工作和各项社会事业实行统一领导和管理,具有市地级经济管理权限,设置了工、管委办公室,招商局、经济发展局、人事劳动局、财政局、创业服务中心等内设机构和多个派驻机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管理机构和支撑服务体系。 同时,采取简政放权、政务公开、依法行政、加强服务、强化项目工作指导、定期发布投资信息、系统推进企业创新创业孵化、培育技术创新联盟,从人才、土地、资金、环保等方面系统扶持重点项目实施等举措,倾力打造优良的行政环境、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和经营环境,有力地改进和优化了高新区创新环境。 (二)完善发展规划,明确工作目标。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国家高新区“四位一体”的定位和“强化国家高新区在引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撑地方经济增长中的集聚和带动作用”的指示精神,发挥国家高新区在抢占国际经济科技制高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结合南阳高新区在中部崛起、河南振兴、南阳发展转型中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南阳高新区围绕成为南阳发展转型的先导区和示范区;成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大型工程水源地发展转型的国家级示范区;成为推进生态低碳型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高地和产业高地;成为鄂豫陕周边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阵地和打造全国一流创新型特色园区的战略定位,制定了《南阳高新区创新发展战略规划》,大力实施“创新带动”,明确了高新区的创新发展工作重点,并建立了创新带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制定印发了《高新区创新带动工作任务》等文件,明确

洛阳市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方案

洛阳市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中发〔2006〕4号)、《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等精神,加强我市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试点基础 洛阳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和著名古都,也是中部地区重要工业城市。2009年洛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75亿元,其中完成工业增加值1240亿元,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20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49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亿元,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大中城市第43位、中部城市第4位。洛阳市先后获得“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等称号。2 008年被命名为“国家新材料高技术产业基地”,并荣获“中国制造业名城”称号。2010年获“装备制造(节能环保装备)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硅材料及光伏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一)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洛阳位于我国中部地区,处于东西贯通、南北过渡的居中地带,具有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是我国中部地区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在中部崛起中承担着中心城市的任务,是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的首选城市之一。 (二)工业基础比较雄厚

洛阳是新中国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之一,也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新型工业城市。依托资源优势,洛阳市逐步形成了先进制造业、铝工业、能源电力工业、石化工业、硅产业、钨钼钛产业等六大优势产业。目前,六大产业基地已具规模,在全市经济总量中占相当比重。 (三)创新资源相对丰富 全市拥有各类研发机构600余家,其中原省部属科研机构14家,本科高等院校4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技术中心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6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中心37个。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16万人,其中两院院士4人,政府特殊津贴专家548人,高级专业技术人员万人,每万名职工拥有1488名专业技术人员,密度居全国前列。拥有大型试验检测设备近2000台(套),其中属国家统管的23种大型精密仪器近1000台(套)。 (四)创新创业能力较强 全市拥有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93家,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09年全市有267项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和应用,新增产值120亿元,新增利税43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0亿元,实现利税60亿元,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五)创新创业环境日趋优化 近年来,洛阳市的创新创业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科技资源更加丰厚,科技创新基础更加坚实;创新创业园区功能更加完善;创新成果转化更加顺畅;创新创业的文化环境逐渐形成。此外,洛阳是知名的旅游城市,具有

河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

河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项目 可行性论证报告 项目名称: 依托单位:(盖章)共建单位:(盖章)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 联系人:联系电话 归口管理部门: 填报日期: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制

一、依托单位情况简介 (一)依托单位信息简表 单位名称 通讯地址邮编法人代表电话传真 项目负责人 姓名姓别出生年月 民族学位从事专业 技术职称职务社会任职 办公电话手机E-mail 技术领域 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新材料技 术□高技术服务业□新能源及节能技术□资源与环境技术□高 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其它 (企业填写以下内容) 上年度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万元) 上年度R&D经费内部支出(万元)上年度R&D经费占营业收入% 员工总数研发人员数是否高新技 术企业 是□否□ 经济类型国有□集体□股份制□联营□私营□外商投资□港澳台投资个体□其它□ 上年度财务状况营业收入(万元)人均营业收入(万元)资产总额(万元)出口创汇(万美元)固定资产(万元)交税总额(万元) 资产负债率(%)税后利润(万元) 主导产品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 主营业务收入国内同行业排位主营业务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现有研发机构 名称

(二)依托单位概况

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必要性 (一)本行业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1.拟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所属行业及确切定义。 2.本行业领域产业规模及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影响,对相关行业或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带动作用。 3.国家和地方对本行业领域的支持或引导政策、措施。 (二)国内外本行业领域发展状况 1.本行业领域产品和技术最新进展(列出代表性企业、产品、技术等)。 2.本行业领域产品和技术发展趋势及技术创新需求。 3.我省本行业领域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细化到产品、技术、装备等方面)。

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与发展研究

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与发展研究 2010-11-01 15:06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既着眼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又着眼于未来可持续发展而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温家宝总理曾多次强调科学选择新兴战略性产业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立足当前渡难关、着眼长远上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选对了就能跨越发展,选错了将会贻误时机。河北省作为资源大省,在此轮经济产业发展中要抢占先机,以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来选择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研究和部署,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合理分配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结合,是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产业,它关系到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代表未来经济和技术发展方向,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大和长远的影响。 2010年5月,国家有关部委已将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进一步厘定为7个领域、23个重点方向。七个领域分别为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在节能环保领域,将重点突破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循环利用;新兴

信息产业领域将聚焦下一代通信网络、物联网、三网融合、新型平板显示、高性能集成电路和高端软件;生物产业领域将主要面向生物医药、生物农业和生物制造;核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将领衔新能源领域;新能源汽车主要发展方向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高端装备制造领域重点发展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智能装备;新材料领域包括特种功能和高性能复合材料。 战略性新兴产业存在于三种形式,一是新技术产业化形成的产业。新技术成果在发展过程中逐步从知识形态产业化,最后形成一种产业。如生物工程技术转化为生物工程产业;数字技术的发展转化为IT产业等;二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形成新产业。如改造钢铁行业,成就材料产业,生产复合材料以及抗酸、抗碱、耐磨、柔韧性好的新兴材料。用新技术改造传统的商业,变成现在的物流产业。三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产业化运作。如传媒、教育的产业化运作。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为战略性支柱产业,从而推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它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等特点。“全局性”是指这种产业不仅自身具有很强的发展优势,对经济发展具有重大贡献,而且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国家安全,对带动经济社会进步、提升综合国力具有重要促进作用。“长远性”是指这种产业在市场、产品、技术、就业、效率等方面应有巨大的增长潜力,而且这种潜力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是长期的、可持续的。“导向性”是指产业的选择具有信号作用,它意味着政府的政策导向和未来的经济发展重心,是引导资金投放、人才集聚、技术研发、政策制定的重

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政策需求调查表

附件 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政策需求调查表 一、基本情况 1. 机构名称: 2. 所属行业: 3. 机构性质: 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 事业单位 企业 4. 机构地址: 联系人: 联系电话: 联系邮箱: 二、政策需求(可多选) 1. 贵单位认为,制约广西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机构身份不明确制约发展 缺乏中央政策规范与支持 财政支持建设经费不足 缺乏运行经费稳定支持渠道 机构管理层任命缺乏独立性 政府部门干预过多 — 1 —

科技计划申报不平等 无法享受加计扣除政策 无法享受所得税收优惠 无法享受房产税优惠 无法享受进口仪器税收优惠 缺乏科研机构平等身份 国有资产政策限制 2. 促进广西新型研发机构发展,当前最迫切要做的几件事是什么?(不超过5件) 3. 贵单位认为新型研发机构应重点扶持哪些领域? 传统优势产业 先进制造业 信息技术 互联网经济 高性能新材料 生态环保产业 优势特色农业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保护 大健康产业 其他 4. 贵单位认为新型研发机构政策应重点支持哪方面? 人才引进 建设用地保障 仪器设备购买 投融资 成果转移转化 政府采购 平台建设(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 税收优惠 项目补助/研发补助 其他 5. 贵单位认为新型研发机构在人才引进方面应该如何支持? 参照国家或自治区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即可; — 2 —

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引进中高端研发人才和团队,自主评聘职称,并与高校院所等同等享受相应的人才激励政策; 新型研发机构聘用本科以上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海外留学人员,符合条件的可享受国家规定的以及自治区和所在地市有关引进人才(海外高层次人才)的优惠政策; 对新型研发机构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博士后研究人员、特殊人才畅通直接认定“绿色通道”; 对于新型研发机构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团队),及时兑现高层次人才引进优惠政策,优先支持申报国家、自治区级人才计划; 对政府财政资金“拨改投”方式参股设立的新型研发机构,可以将政府持股中部分份额,依照合同约定、项目完成情况和科技成果评价情况让渡奖励给做出重要贡献的人才(团队); 对于申请创建新型高端研发机构的,给予“三高合一”专项(高端平台培育资助专项、高端人才团队引进专项和高新技术研发主题专项)一定经费支持; 新型研发机构从区外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符合相关扶持激励政策的,根据“从高、从优、不重复”的原则,享受住房安居、医疗保健、培训提升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的优惠待遇。对其引进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在办理签证、居留、工作许可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容缺受理”,符合条件的可办理有效期5—10年、多次入境人才签证; — 3 —

河北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河北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实施工业强省战略,推进工业提升计划,规范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管理,促进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依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以下简称示范企业),是指主要工业行业中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创新业绩显著、具有示范和导向作用的企业。 第三条示范企业认定工作坚持公平、公正、公开原则,统筹规划,有序推进。 第四条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联合负责全省示范企业认定的相关管理工作。 各设区市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与同级财政主管部门 联合负责本区域示范企业的组织申报、工作指导和监督管理。 第二章申报条件和标准 第五条申报示范企业需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申报企业具有河北省境内注册的独立法人资格,财务管理制度健全,会计信用、纳税信用和银行信用良好; (二)建有科研、生产基地且有中方控制权;

(三)已认定为市级以上(含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的企业; (四)技术创新成果实际应用成效显著; (五)近三年内应取得一项以上已受理发明专利并已进行成果转化实施; (六)具有一定的生产经营规模,从业人员人以上,年销售收入万元以上,资产总额万元以上。 第六条示范企业认定基本标准 (一)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和领先地位。掌握企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整体技术水平在同行业居于领先地位。积极主导或参与国际、国家、地方或行业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 (二)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研发投入。企业研发投入占年销售收入的%以上,有健全的研发机构或与省内外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新产品、新技术(工艺)开发能力强,在领先的技术领域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重视科技人员和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 (三)具有行业带动作用性和自主品牌。在行业发展中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注重自主品牌的管理和创新,已形成企业独特的品牌,并在市场中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四)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近年连续盈利,整体财务状况良好,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呈稳定上升势头,利润率逐年增加,新产品产值率保持在以上。现金

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申请书(B类)【模板】

XX市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申请书 (B类) 项目名称: 计划类别: 承担单位: 单位地址: 项目负责人:XXX 电话: 项目联系人:XXX 电话: 主管部门: 申报日期:年月日 XX市科学技术局 二○一九年制

项目建设内容 (提纲) 一、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与国家、省重大科技部署,以及对我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支撑作用,服务于区域产业发展、企业培育孵化、高层次人才集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等的意义。 二、项目现有基础和能力 机构注册名称、时间、地点;产业领域;已具备的基础建设、平台建设等条件;领军人物、核心团队、专职人才集聚情况;产业基金、天使基金设立情况;已有的合作基础和初步形成的能力等。 请对照《XX市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实施细则》(苏科规〔2017〕1号)第2条逐项表述。 三、项目建设目标与任务 包括项目建设的总体目标定位。须写明三年实施期内的主要目标和建设期任务。建设期任务主要包括基础建设、平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建设,面向社会的研发服务内容等。请逐项表述。 四、项目实施计划进度与考核指标 机构对照项目三年实施期内的主要目标任务,明确分年度实施计划进度、考核指标(应具体、量化、可考核)。 五、项目实施主体与运作、管理机制 1、项目实施的责任主体必须是实体化运作的独立法人

实体,负责项目的建设、运行和服务,具有较强的对各类创新资源整合和运作的能力。 2、机构的性质、定位、组织架构、股本组成等情况。 3、机构已经或拟采取的可持续运行机制、管理体制、发展模式、市场化运营情况等。 六、经费预算 包括机构投资总额、地方支持、单位自筹、申请拨款等,并列出总支出预算或分期支出预算、基础设施建设经费、已投入经费及新增投入经费等。 1、项目经费来源及用途(经费单位:万元) 2、项目新增经费支出预算(经费单位:万元)

河南科研设施和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管理办法

附件 河南省科研设施和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 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促进科研设施和仪器资源的开放共享,优化资源配置,发挥科学仪器设施效益,提高我省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根据《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科技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科发基〔2017〕289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豫政〔2016〕56号)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的科研设施和仪器主要是指用于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科技创新活动的各类科研基础设施和科学仪器设备。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管理单位是指河南省区域内科研设施和仪器所依托管理的法人单位,包括高等学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企事业单位等。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的开放共享是指管理单位将科研设施和

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为非关联单位、创新创业团队等提供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等科技创新活动的行为。 第五条全部或部分利用财政资金购置的单台套原值在50万元及以上的科研设施和仪器(涉密及法律法规另有特殊规定的除外),均应纳入河南省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以下简称“省共享服务平台”)对外开放共享;对单台套原值在50万元以下的和非财政资金购置的科研设施和仪器,鼓励纳入省共享服务平台向社会开放共享。 第六条对于享受科教用品和科技开发用品进口免税政策的科学仪器设备,在符合监管条件的前提下,纳入省共享服务平台统一管理并对外开放共享。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七条省科技厅、财政厅负责组织推动全省科研设施和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工作,主要职责为: (一)研究制定本省科研设施和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的政策措施;建立本省考核评价制度和激励约束制度,制定相关标准和指标体系。 (二)组织建设全省统一的省科研设施和仪器共享服务平台。 (三)监督评估本省科研设施和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情况。 第八条省共享服务平台负责协助推进本省科研设施和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政策的落实;组织实施信息采集、开放共享服务、

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健康有序发展,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提出如下意见。 一、新型研发机构是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的独立法人机构,可依法注册为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事业单位和企业。 二、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要突出体制机制创新,强化政策引导保障,注重激励约束并举,调动社会各方参与。通过发展新型研发机构,进一步优化科研力量布局,强化产业技术供给,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三、发展新型研发机构,坚持“谁举办、谁负责,谁设立、谁撤销”。举办单位(业务主管单位、出资人)应当为新型研发机构管理运行、研发创新提供保障,引导新型研发机构聚焦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避免功能定位泛化,防止向其他领域扩张。 四、新型研发机构一般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内控制度健全完善。 (二)主要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以及研发服务等。 (三)拥有开展研发、试验、服务等所必需的条件和设施。 (四)具有结构相对合理稳定、研发能力较强的人才团队。 (五)具有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出资方投入,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收入,政府购买服务收入以及承接科研项目获得的经费等。 五、多元投资设立的新型研发机构,原则上应实行理事会、董事会(以下简称“理事会”)决策制和院长、所长、总经理(以下简称“院所长”)负责制,根据法律法规和出资方协议制定章程,依照章程管理运行。 (一)章程应明确理事会的职责、组成、产生机制,理事长和理事的产生、任职资格,主要经费来源和业务范围,主营业务收益管理以及政府支持的资源类收益分配机制等。 (二)理事会成员原则上应包括出资方、产业界、行业领域专家以及本机构代表等。理事会负责选定院所长,制定修改章程、审定发展规划、年度工作计划、财务预决算、薪酬分配等重大事项。 (三)法定代表人一般由院所长担任。院所长全面负责科研业务和日常管理工作,推动内控管理和监督,执行理事会决议,对理事会负责。

创新型试点企业申报书(电子版)

附件1: 企业开展创新型企业试点工作 申报书 申报单位(盖章): 推荐单位(盖章): 河南省科技厅 二O一O 年月 —1—

编写说明 一、企业基本情况 1.“经济类型”需对“()”内的选项进一步选择; 2.“企业的实际控制人”应披露至自然人、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其他最终控制人为止。 3.“所属技术领域”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重点领域、前沿技术等内容或《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的范围填写; 4.“境内增加值”、“境内缴税额”分别指源自中国境内的产品增加值和在中国境内缴纳的税金。 5.“质量保证、环境、职业健康等体系认证情况”对制药企业还应包含通过国家GMP认证情况等; 6.“近两年是否有质量、环保、安全等处罚记录”是指申报年度及上一年度受到中央及地方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行政处罚; 7.“拥有有效专利(知识产权)数”是指在申报年度拥有的、经国内外有关部门授权并在有效期内的专利(知识产权)总数,不包括因放弃权利等原因提前失去效力的专利(知识产权)。 二、创新发展的现状及经验总结 简要介绍企业创新发展历程和现状,包括技术创新、经营管理、市场开拓等内容;着重总结企业的创新特色和模式。不超过—2—

2000字。 三、试点工作的总体目标 结合企业实际提出通过试点要达到的主要目标,要求体现企业特色。不超过500字。 四、试点工作的重点内容 围绕试点目标的实现,根据企业战略规划和发展急需,设计试点工作的重点内容,不要求面面俱到。可以下列方面为参考提出2-3项重点内容。 1.如何确立创新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位,明确创新的重点领域、发展方向以及合理的技术路线。 2.如何完善有利于创新的内在体制和机制,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完善考核评价,加强中长期激励,探索新的产学研结合模式。 3.如何加强创新的基础和能力建设,增强技术开发和工程配套能力,做好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加强品牌及营销创新。 4.如何培养和吸引创新人才,提高员工队伍素质,增强持续创新能力。 5.如何培育企业创新文化,形成尊重创新、鼓励创新、勇于创新的内部氛围。 五、试点工作的计划进度和阶段目标 企业根据整体发展规划,自主设定试点工作的起止时间、工 —3—

广东省2020~2021年度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指南

附件 2020~2021年度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指南 本专项围绕广东九大重点领域和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新兴产业集群发展需求,推进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在广东布局建设一批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体制机制,把高校、科研机构的源头技术创新及实验室成果与产业紧密对接,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加快推进技术的应用与产业化,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撑与科技服务,孵化科技型企业,带动区域和产业实现创新发展。 一、专项设置 本专项分为两大类,四个专题,一是创新资源引进类,包括“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专题”和“粤东西北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专题”,主要鼓励和支持引进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落地广东建立新型研发机构,并对粤东西北给予倾斜;二是新型研发机构认定与补助类,包括“省新型研发机构资格认定专题”和“新型研发机构初创期建设补助专题”,其中“省新型研发机构资格认定专题”主要择优支持各地市建立的新型研发机构升级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新型研发机构初创期建设补助专题”主要按照有关政策择优对初创期的新型研发机构进行补助。

二、主要内容 专题一、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专题(专题编号:20200907) 1.实施目标 围绕广东战略性支柱和新兴产业,支持国内外高水平科研机构、高校、创新型企业等高端创新资源和人才团队来粤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等研究开发,建立公共技术创新平台,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提升重点产业领域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2.建设内容 建设内容包括省新型研发机构资格认定和新型研发机构建设资助两个方面。新型研发机构应具有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育成、高端人才集聚和培养等功能,围绕我省重点发展领域的前沿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关键共性核心技术开展科技研发,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创业孵化,加快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和创新创业服务人才集聚,服务广东经济高质量发展。优先支持优质创新资源整体性、系统性、机构化、平台化来粤建设研发机构。 3.面向对象 (1)中央和国家级科研机构、国家重点建设高等院校、中央企业和大型国有企业等省外国家级创新资源在粤设立的研发机构; (2)港澳地区高校、研究机构、行业龙头企业等在粤设立的-2-

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项目指南

2014年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项目指南 目录 (一)节能环保。 (1) (二)新能源。 (1) (三)电子信息。 (1) (四)生物。 (1) (五)新材料。 (1) (六)高端装备制造。 (2) (七)新能源汽车。 (2) (八)航空航天。 (2) (九)新兴海洋。 (2) (十)高技术服务。 (2) (十一)信息化及信息安全。 (3) (十二)创新能力建设。 (3)

一、支持重点 (一)节能环保。 大气污染和水污染防治,工业除尘、燃煤烟气脱硫脱硝技术装备、煤炭提质加工清洁利用技术装备,城镇污水、工业废水处理与回用,环境监测仪器设备、垃圾和危险废物处理处置装备,减震降噪设备、高效膜材料及组件、生物环保技术工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技术及相关新材料、药剂开发等环保技术和产品。高效节能锅炉窑炉,余压余热余气利用,高效节能电机,高效储能技术装备,节能监测及能源计量仪器设备,高效节能电器、照明产品,节能交通技术装备,节能绿色建筑材料等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共伴生矿产资源化利用技术及产业化示范,工业、建筑、农林及生活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技术及产业化示范。 (二)新能源。 硅基光伏电池及关键材料的先进生产技术和工艺,以提高光伏电池光电转换率、降低发电成本、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其他种类新型高效、低成本光伏电池。分布式光伏发电集成技术及装备,光伏电站并网技术及控制系统。风电装备关键技术和部件;。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储能技术及新型电池。光热、页岩气、生物质发电、地热和地温能、沼气等利用的装备生产。 (三)电子信息。 网络设备及新一代信息终端、数字视听与数字家庭产品、集成电路设计及生产制造,新型显示器件、新型元器件、关键电子材料、电子专用设备及测量仪器。 (四)生物。 创新药物,新剂型(新型给药系统)和制药新技术,新到期专利药物的首仿和抢仿,原料药或制剂国际化,疾病诊断检测生物试剂。中成药大品种和民族药二次开发,河北道地大宗中药材符合GAP生产,中药材饮片加工技术。植介入生物医用材料及制品。生物基材料,生物化工产品,新型工业酶制剂,新型发酵产品,绿色生物工艺示范。生物育种,生物农药,农用微生物菌剂,饲用酶制剂、饲用生物活性肽及抗菌肽,兽用生物药、兽用化学药品与原料药、兽用中药及兽用生物制品疫苗及动物用疫苗佐剂。食品用生物快速检测试剂。 (五)新材料。 化合物电池材料、薄膜电池材料、风电装备材料等能源材料,非晶材料、稀土功能材料、稀有金属合金等先进合金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支持纳米、超导、智能等共性基础材料和高性能、轻量化、绿色化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实施办法【模板】

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实施办法(试 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制定依据】为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优化本省科研力量布局,强化产业技术供给,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111” (晋办发〔2020〕5号)创新工程支撑引领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意见》 和科技部《关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发展的指导意见》(国科发政〔2019〕313号)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概念解释】本办法所称新型研发机构,是指聚焦科技创新需求,主要从事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研发服务,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制度现代化、运行机制市场化、用人机制灵活的独立法人机构,可依法注册为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服务机构)、事业单位和企业。 第三条【定位任务】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要坚持“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聚焦2025年转型出雏形总要求,重点围绕实施“111”创新工程和“14+N”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孵化培育、高端人才集聚等活动。

第五条【部门职责】省科技厅负责研究制定新型研发机构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组织开展新型研发机构的申报、备案、评价和指导管理等工作。设区市科技局负责本地区新型研发机构的培育、指导和动态管理等工作。 第二章申报和备案 第六条【备案条件】新型研发机构备案应具备以下条件:(一)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申报单位应为在山西省内注册且运营1年以上的独立法人机构,主要办公和科研场所设在山西省内。可由政府部门、产业园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及社会服务机构等主体自建或联合建设。 (二)具有稳定的研发人员和研发投入。具有结构相对合理稳定、研发能力较强的人才团队,常驻研发人员占职工总人数不低于30%,且不少于10人。年度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不低于20%。拥有开展研发、试验、服务等所必需的科研设施、仪器设备。 (三)具有现代化的管理体制。拥有完备的组织机构,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法人负责制;具有明确的科研、人事、薪酬和经费管理等内部管理制度;具有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开放的引人和用人机制;具有市场化的决策机制和高效率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