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1〕290号文的要求,由原冶金工业部主编,具体由冶金工业部武汉勘察研究院会同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中国煤田地质总局、冶金工业部勘察研究总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昆明勘察院和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组成修订组,对原《供水管井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13—66进行修订而成。由于规范增加了管井设计的内容,故更名为《供水管井技术规范》,经建设部1999年4月13日以建标[1999] 101号文批准,并会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针对原规范在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生产中提出的新的要求,认真总结了我国供水管井设计和施工的实践经验,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最后由原冶金工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关于术语与符号的规定;增加了管井设计的要求;关于管井施工的技术要求等。

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武汉市冶金大道177号冶金部武汉勘察研究院《供水管井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邮政编码430080,传真(027)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冶金工业部武汉勘察研究院

参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

冶金工业部勘察研究总院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昆明勘察院

合肥工业大学

主要起草人:胡琏张锡范叶贵钧李天成蒋本昌邱掌珠

1 总则

1.0.1 为统一供水管井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技术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管井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 供水管井的设计与施工,应在取得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J 27规定的勘探阶段的水文地质资料后进行。当资料不能满足管井的设计或施工时,应补

做相当于勘探阶段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或按勘探开采井进行。勘探开采井应同时遵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 27和本规范的规定。

1.0.4 供水管井所使用的材料,应采用具有出厂合格证的产品,当无出厂合格证时,应经检查试验证明合格后,方可使用。生活用供水管井及其有关材料,应采用无污染和无毒性材料。

1.0.5 供水管井必须经正式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

1.0.6 供水管井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与符号

2.1 术语

2.1.1 勘探开采井exploration-production well

能满足供水勘察获得水文地质资料需要的供水管井。

2.1.2 钻进工艺drilling technology

管井施工中形成井身过程的总称。

2.1.3 探井well measurement

探查井深与井径的工序。

2.1.4 成井工艺well completion technology

探井、换浆、安装井管、填砾、封闭以及洗井、抽水试验、采集水样等工序的总称。 2.1.5 井身结构well structure

井径、井段和井深的总称。

2.1.6 井径well diameter

井身横断面的直径。

2.1.7 开口井径top-of-well diameter

井身上端横断面的直径。

2.1.8 终止井径bottom-of-well diameter

井身底端横断面的直径。

2.1.9 安泵段井径diameter of pump installation section of well 安装抽水设备井段的直径。

2.1.10 开采段井径diameter of water yielding section of well 采取地下水井段的直径。

2.1.11 井壁管casing pipe

支撑和封闭井壁的无孔管。

2.1.12 井管well casing

井壁管、过滤管和沉淀管的总称。

2.1.13 沉淀管blank casing slump

底部用以沉积井内砂粒和沉淀物的无孔管。

2.1.14 冲洗介质flushing media

钻井时用于携带岩屑,清洗井底,冷却、润滑钻具和保护井壁的物质。

2.1.15 过滤器screen assembly

位于开采段,起滤水、挡砂和护壁作用的装置。

2.1.16 骨架过滤器cage-type screen

具有一层进水面的过滤器。

2.1.17 过滤管screen pipe

缠丝过滤器和填砾过滤器的骨架管。单独使用时,亦称过滤器。

2.1.18 滤料gravel pack

充填于过滤管与井壁环状间隙中有一定规格要求的圆粒。

2.1.19 填砾过滤器gravel-packed screen

过滤管外周围充填某种规格滤料的过滤器。

2.1.20 缠丝过滤器wire-wound screen

缠绕某种规格线材,具有一定孔隙率的过滤器。

2.1.21 过滤管进水面层有效孔隙率effective porosity of screened well 过滤管安装在开采井段实际能够达到的孔隙率。

2.1.22 井斜well deflection

井深实际轴线偏离垂直线的水平位移。

2.1.23 封闭seals

在井管外围用不同材料阻止水体渗入的工艺。

2.1.24 允许井壁进水流速maximum allowable entrance-velocity through well-wall 地下水从含水层进入井内的最大允许进水速度。

2.1.25 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maximum allowable entrance-velocity through well

screens

地下水进入过滤管的最大允许进水速度。

2.2 符号

Dg──过滤管外径

Dk──开采段井径

K──含水层渗透系数

L──过滤器长度或填砾?纬ざ?BR> N──过滤管进水面层有效孔隙率

Q──设计出水量

Qg──过滤管的进水能力

Vg──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

Vj──允许井壁进水流速

3 设计要求

3.1 一般规定

3.1.1 设计管井时,应明确下列主要内容:

1 水的用途、需水量(或井数)及水质要求;

2 拟建井区的范围;

3 给水设计意图和建设进度;

4 用户的其他要求等。

3.1.2 管井设计前,应搜集建井地区的有关资料,并应进行现场踏勘。

3.1.3 管井设计应根据需水量、水质要求和建井地区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并宜

符合下列要求:

1 靠近主要用水地区;

2 井群布置合理,平均井间干扰系数宜为25%~30%;

3 井位与建(构)筑物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3.1.4 井群设计时,应留有备用管井。备用管井的数量宜按设计水量的10%~20%设置,并不得少于一口。

3.1.5 井群设计时,应根据建井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需水量、水质要求,布置长期观

测网,对地下水开采动态进行监测。地下水长期观测网的布置和长期观测孔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 27的规定。

3.1.6 管井结构设计,宜包括下列内容:

1 井身结构;

2 井管配置及管材的选用;

3 填砾位置及滤料规格;

4 封闭位置及材料;

5 井的附属设施。

3.1.7 井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开口井径;

2 井段数量及变径;

3 安泵段井径;

4 开采段井径;

5 终止井径。

3.1.8 对已有不符合设计要求或不适用的管井,应提出回填或处理方案。

3.2 管井布置

3.2.1 冲、洪积平原地区,井群宜垂直地下水流方向等距离或梅花状布置,当有古河床时,宜沿古河床布置。

3.2.2 大型冲、洪积扇地区,当地下水开采量接近天然补给量时,井群宜垂直地下水流

方向呈横排或扇形布置;当地下水开采量小于天然补给量时,井群宜呈圆弧形布置;当开采

储存量用作调节时,井群宜近似方格网布置。

3.2.3 傍河地区,井群宜平行河流单排或双排布置。

3.2.4 大厚度含水层或多层含水层,且地下水补给充足地区,可分段或分层布置取水井组。 3.2.5 间歇河谷地区,井群宜在含水层厚度较大的地段布置。

3.2.6 碎屑岩类地区,井群应根据蓄水构造及地貌条件布置,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1 侵入体接触带富水段,可沿此带附近布置;

2 断裂破碎带或背斜轴部富水段,可按线状布置;

3 均质含水层,可按方格网、梅花状或圆弧形布置。

3.2.7 碳酸盐岩类地区,井群应根据蓄水构造及地貌条件布置。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1 向斜构造盆地富水段,宜沿向斜轴布置;

2 倾伏背斜轴部富水段,宜沿背斜轴布置;

3 单斜构造深部富水段,宜垂直地下水流方向在径流或排泄区布置;

4 断裂破碎带富水段,宜沿带布置;

5 当岩溶河谷是岩溶含水层的排泄基准面时,宜在岸边布置;

6 碳酸盐岩类与非碳酸盐岩类接触富水时,宜在碳酸盐岩一侧布置。

3.2.8 岩浆岩类地区,井群应根据其分布与裂隙发育程度布置,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1 风化裂隙,宜按地形在富水地段布置;

2 构造裂隙,宜按构造部位在富水地段布置。

3.3 井身结构设计

3.3.1 井身结构应根据地层情况、地下水埋深及钻进工艺设计,并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1 按成井要求确定开采段和安泵段井径;

2 按地层、钻进方法确定井段的变径和相应长度;

3 按井段变径需要确定井的开口井径。

3.3.2 开采段井径,应根据管井设计出水量、允许井壁进水流速、含水层埋深、开采段长度、过滤器类型及钻进工艺等因素综合确定。

3.3.3 安泵段井管内径,应根据设计出水量及测量动水位仪器的需要确定,并宜比选用的抽水设备标定的最小井管内径大50mm。

3.3.4 松散层地区非填砾过滤器管井的开采段井径,应比设计过滤器外径大50mm。

3.3.5 管井深度设计,应根据拟开采含水层(组、段)的埋深、厚度、水质、富水性及其出水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

3.3.6 沉淀管长度,应根据含水层岩性和井深确定,宜为2~10m。

3.3.7 基岩地区管井井身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上部有覆盖层或不稳定岩层时,应设置井壁管。下部开采段岩层破碎时,应设置过滤器;

2 当同时在覆盖层取水时,覆盖层段的管井设计应按松散层管井的要求进行;

3 安泵段部位,应设置井管;

4 井段长度、数量及其变径位置,应根据岩层情况、成井工艺和钻进方法确定。

3.3.8 基岩地区不下过滤器管井的开采段井径,应根据含水层的富水性和设计出水量确定,并不得小于130mm。

3.3.9 松散层地区管井封闭位置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

1 井口外围,应封闭;

2 水质不良含水层或非开采含水层井管外围,应封闭。

3.3.10 基岩地区管井封闭位置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

1 覆盖层不取水时,井管外围应封闭;

2 覆盖层取水时,应按本规范第3.3.9条的规定执行。覆盖层井管底部与稳定岩层间宜封闭;

3 非开采含水层井管变径间的重叠部位,应封闭;

4 水质不良含水层(或上部已污染含水层)与开采含水层间,应封闭。

3.3.11 管井的设计,应有测量水位的孔眼,并应防止杂物的进入。

3.3.12 管井的管材,应根据水的用途、地下水水质、井深、管材强度、无污染和经济合理等因素综合确定。

3.4 过滤器设计

3.4.1 过滤器类型,应根据含水层的性质按表3.4.1采用。

表3.4.1 管井过滤器类型选择

┌────────────────┬──────────────────┐

│含水层性质│过滤器类型│

├───────┬────────┼──────────────────┤

││岩层稳定│(不安装过滤器)│

│├────────┼──────────────────┤

││岩层不稳定│骨架(或缠丝)过滤器│

│基岩├────────┼──────────────────┤

││裂隙、溶洞有充填│缠丝过滤器、填砾过滤器│

│├────────┼──────────────────┤

││裂隙、溶洞无充填│骨架(或缠丝)过滤器(不安装过滤器)│

├───────┼────────┼──────────────────┤

││<2mm │填砾过滤器、缠丝过滤器│

│碎石土类├────────┼──────────────────┤

││≥2mm │骨架(或缠丝)过滤器│

├───────┼────────┼──────────────────┤

││粗砂、中砂│填砾过滤器、缠丝过滤器│

│砂土类├────────┼──────────────────┤

││细砂、粉砂│双层填砾过滤器、填砾过滤器│

└───────┴────────┴──────────────────┘

3.4.2 过滤器制作材料的选择,应根据地下水水质、受力条件和经济合理等因素确定。 3.4.3 当地下水具有腐蚀性或容易结垢时,过滤器(管)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制作,当采用抗腐蚀性差的材料时,应作防腐蚀处理;

2 含水层颗粒组成较粗时,宜采用骨架过滤器;

3 缠丝过滤器的缠丝材料,宜采用不锈钢丝、铜丝或增强型聚乙烯滤水丝等。

3.4.4 在均质含水层中设计过滤器时,其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含水层厚度小于30m时,宜取含水层厚度或设计动水位以下含水层厚度;

2 含水层厚度大于30m时,宜根据含水层的富水性和设计出水量确定。

3.4.5 非均质含水层中的过滤器,应安置在主要含水层部位,其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层状非均质含水层,过滤器累计长度宜为30m;

2 裂隙、溶洞含水层,过滤器累计长度宜为30~50m。

3.4.6 设计过滤管直径时,应根据设计出水量、过滤管长度、过滤管面层孔隙率和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确定。

3.4.7 缠丝过滤器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骨架管的穿孔形状、尺寸及排列方式,应按管材强度和加工工艺确定,孔隙率宜为 15%~30%;

2 骨架管上应有纵向垫筋。垫筋高度宜为6~8mm,垫筋其间距宜保证缠丝距管壁2~ 4mm,垫筋两端应设挡箍;

3 缠丝材料应采用无毒、耐腐、抗拉强度大和膨胀系数小的线材。缠丝断面形状,宜为梯形或三角形;

4 缠丝不得松动。缠丝间距允许偏差为设计丝距的±20%。

3.4.8 缠丝过滤器的孔隙尺寸,应根据含水层的颗粒组成和均匀性确定,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碎石土类含水层,宜采用;

2 砂土类含水层,宜采用;

注:1 为碎石土类含水层筛分样颗粒组成中,过筛重

量累计为20%时的最大颗粒直径;

2 为砂土类含水层筛分颗粒组成中,过筛重量累

计为50%时的最大颗粒直径。

3.4.9 缠丝过滤器缠丝面孔隙率的设计,宜按下式计算确定:

(3.4.9)

式中 P──缠丝面孔隙率;

──垫筋宽度或直径(mm);

──垫筋中心距离(mm);

──缠丝直径或宽度(mm);

──缠丝中心距离(mm)。

3.4.10 填砾过滤器的滤料规格,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1 砂土类含水层:

(3.4.10-1)

2 碎石土类含水层,当<2mm时,

(3.4.10-2)

3 碎石土类含水层,当≥2mm时,可不填砾或充填10~20mm的填

料;

4 滤料的不均匀系数应小于2。

注:1 砂土类中的粗砂含水层当颗粒不均匀系数大于10时,应除去筛分样中部分粗颗粒后重新筛分,直至不均匀系数小于10时,取其D50代入式

(3.4.10-1)确定滤料规格;

2 D50为滤料筛分样颗粒组成中,过筛重量累计为50%时的最大颗粒直径。 3.4.11 填砾过滤器骨架管缝隙尺寸,宜采用D10。

注:D10为滤料筛分样颗粒组成中,过筛重量累计为10%时的最大颗粒直径。 3.4.12 填砾过滤器滤料的厚度和高度,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滤料厚度应按含水层的岩性确定,宜为75~150mm;

2 滤料高度应超过过滤管的上端。

3.4.13 非均质含水层或多层含水层中设计滤料规格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分层填砾时,应分层设计过滤器骨架管缠丝孔隙尺寸和滤料规格,滤料的充填高度应超过细颗粒含水层的顶板和底板;

2 无需分层填砾时,应全部按细颗粒含水层要求进行。

3.4.14 双层填砾过滤器,其滤料规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外层滤料,宜按本规范第3.4.10条执行;

2 内层滤料,宜为外层规格的4~6倍;

3 滤料厚度,外层宜为75~100mm,内层宜为30~50mm;

4 内层滤料网笼,宜设保护装置。

3.5 出水量设计复核

3.5.1 管井井群设计的总出水量,应小于开采地区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3.5.2 管井设计出水量,应小于过滤管的进水能力。过滤管的进水能力,应按下式计算确定:

(3.5.2)

式中Qg──过滤管的进水能力();

n──过滤管进水面层有效孔隙率,宜按过滤管面层孔隙率的50%计算;

Vg──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m/s),不得大于0.03m/s;

Dg──过滤管外径(m);

L──过滤管有效进水长度(m),宜按过滤管长度的85%计算。

3.5.3 松散层管井的设计出水量,除应符合本规范第3.5.2条的规定外,应以下式进行允许井壁进水流速复核:

(3.5.3)

式中Q──设计出水量();

Dk──开采段井径(m);

L──过滤器长度(m);

Vj──允许井壁进水流速(m/s)。

3.5.4 允许井壁进水流速宜按下式计算:

(3.5.4)

式中K──含水层的渗透系数(m/s)。

3.5.5 当地下水具有腐蚀性和容易结垢时,对本规范第3.5.2条中的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应按减少1/3~1/2后确定。

4 施工要求

4.1 一般规定

4.1.1 施工前,应进行现场踏勘,了解施工条件、地下水开采情况等。

4.1.2 现场踏勘后,应编制管井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宜包括下列内容:

1 工程任务及要求;

2 施工技术措施;

3 主要设备、人员、材料、费用和施工进度。

4.2 钻进、护壁与冲洗介质

4.2.1 管井施工采用的钻进设备和工艺,应根据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和井身结构等因素选择。

4.2.2 松散层钻进过程中,当遇漂石、块石等钻进困难时,可进行井内爆破。爆破前应进行爆破设计,并应保证地面建筑物安全。

4.2.3 井身应圆正、垂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井身直径,不得小于设计并径;

2 小于或等于100m的井段,其顶角的偏斜不得超过1°;大于100m的井段,每百米顶角偏斜的递增速度不得超过1.5°。井段的顶角和方位角不得有突变。

4.2.4 设置的护口管,应保证在管井施工过程中不松动,井口不坍塌。

4.2.5 钻进的护壁方法应根据地层岩性、钻进方法及施工用水情况确定。

4.2.6 冲洗介质应根据地层岩性、钻进方法和施工条件选择清

水、泥浆、空气或泡沫等,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保证井壁的稳定;

2 减少对含水层渗透性和水质的影响;

3 提高钻进效率等。

4.2.7 冲洗介质的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钻进过程中,应定时测量各项性能指标。

4.3 岩性鉴别

4.3.1 管井地层岩性的划分,应根据水文物探测井资料及钻进岩屑综合分析确定。当没有水文物探测井资料时,应按下列规定采取土样和岩样。

1 松散层地区,含水层宜取土样一个;

2 基岩地区,应根据采取的岩芯或反出的岩粉确定。

4.3.2 松散层土名称的确定,应符合表4.3.2的规定。

表4.3.2 松散层土的名称

┌──┬────┬───────────────────────────┐

│类别│名称│说明│

├──┼────┼───────────────────────────┤

││漂石│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 50%│

│├────┼───────────────────────────┤

││块石│棱角形为主,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 50%│

│├────┼───────────────────────────┤

│碎│卵石│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 50%│

│石├────┼───────────────────────────┤

│土│碎石│棱角形为主,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 50%│

│类├────┼───────────────────────────┤

││圆砾│圆形及亚圆形为本.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 50%│

│├────┼───────────────────────────┤

││角砾│棱角形为主,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 50%│

├──┼────┼───────────────────────────┤

││砾砂│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全重的 25%~50%│

│├────┼───────────────────────────┤

││粗砂│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 50%│

│砂├────┼───────────────────────────┤

│土│中砂│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 50%│

│类├────┼───────────────────────────┤

││细砂│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 85%│

│├────┼───────────────────────────┤

││粉砂│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不超过全重的 50%│

├──┼────┼───────────────────────────┤

││粉土│塑性指数Ip≤10 │

│粘性├────┼───────────────────────────┤

││粉质粘土│塑性指数 10<Ip≤17 │

│土类├────┼───────────────────────────┤

││粘土│塑性指数Ip>17 │

└──┴────┴───────────────────────────┘注:定名时应根据粒径分组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4.3.3 勘探开采井的土样、岩样的采取,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J 27-88有关规定执行。

4.3.4 管井施工时采取的土样、岩样,应妥善保存。

4.4 井管安装

4.4.1 井管安装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 根据井管结构设计,进行配管;

2 检查井管质量,并应符合要求;

3 下管前,应进行探井;

4 泥浆护壁的井,应适当稀释泥浆,并清除井底的稠泥浆。

4.4.2 下管方法,应根据管材强度、下置深度和起重设备能力等因素选定,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1 提吊下管法,宜用于井管自重(或浮重)小于井管允许抗拉力和起重的安全负荷;

2 托盘(或浮板)下管法,宜用于井管自重(或浮重)超过井管允许抗拉力和起重的安全负荷;

3 多级下管法,宜用于结构复杂和下置深度过大的井管。

4.4.3 下置井管时,井管必须直立于井口中心,上端口应保持水平。井管的偏斜度,应符合本规范第4.2.3条的要求。过滤器安装深度的允许偏差宜为±300mm。

4.4.4 沉淀管应封底。当松散层下部已钻进而不使用时,井管应坐落牢固,防止下沉;基岩管井的井管应坐落在稳定岩层的变径井台上。

4.4.5 采用填砾过滤器的管井,应设置找中器。

4.5 填砾与管外封闭

4.5.1 下置填砾过滤器的管井,井管安装后,应及时进行填砾。填砾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 井内泥浆应稀释(高压含水层除外);

2 按设计要求准备滤料,其数量宜按下式计算确定:

(4.5.1)

式中V──滤料数量();

Dk──填砾段井径(m);

Dg──过滤管外径(m);

L──填砾段长度(m);

α──超径系数,一般为1.2~1.5。

4.5.2 滤料的质量宜符合下列要求:

1 滤料应取样筛分,不符合规格的数量,不得超过设计数量的15%;

2 颗粒的磨圆度较好,严禁使用棱角碎石;

3 不应含土和杂物;

4 滤料宜用硅质砾石。

4.5.3 填砾方法应根据井壁稳定性,冲洗介质类型和管井结构等因素确定。

4.5.4 填砾时,滤料应沿井管四周均匀连续填入,随填随测。当发现填入数量及深度与计算有较大出入时,应及时找出原因并排除。

4.5.5 采用双层填砾过滤器的管井,按设计规格应先进行内层滤料的填入。外层滤料的填砾方法与单层填砾过滤器相同。

4.5.6 井管外围用粘土封闭时,应选用优质粘土做成球(块)状,大小宜为20~30mm,并应在半干(硬塑或可塑)状态下缓慢填入。

4.5.7 井管外围用水泥封闭时,水泥的性能指标及封闭方法,应根据地层岩性、地下水水质、管井结构和钻进方法等因素确定。

4.5.8 井口管外围应封闭。

4.5.9 井管封闭后,应检查效果,当未达到要求时,应重新进行封闭。

4.6 洗井与出水量的确定

4.6.1 洗井必须及时进行。

4.6.2 洗井方法应根据含水层特性、管井结构及管井强度等因素选用,并宜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洗井方法联合进行。

4.6.3 松散层的管井在井管强度允许时,宜采用活塞与压缩空气联合洗井。

4.6.4 泥浆护壁的管井,当井壁泥皮不易排除时,宜采用化学洗并与其他洗井方法联合进行。

4.6.5 碳酸盐岩类地区的管井宜采用液态二氧化碳配合六偏磷酸钠或盐酸联合洗井。

4.6.6 碎屑岩、岩浆岩地区的管井宜采用活塞、空气压缩机或液态二氧化碳等方法联合洗井。

4.6.7 洗井效果的检查,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出水量应接近设计要求或连续两次单位出水量之差小于10%;

2 水的含砂量应符合本规范第4.6.11条的要求。

4.6.8 洗井结束后,应捞取井内沉淀物并进行抽水试验。

4.6.9 抽水试验的下降次数宜为一次,出水量不宜小于管井的设计出水量。

4.6.10 抽水试验的水位和出水量应连续进行观测,稳定延续时间为6~8h。管井出水量和动水位应按稳定值确定。

4.6.11 抽水试验结束前,应进行抽出的水的含砂量测定。管井出水的含砂量应小于

1/200000(体积比)。

4.7 水样采集与送检

4.7.1 抽水试验结束前,应根据水的用途或设计要求采集水样进行检验。

4.7.2 采集水样的容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容器应选用硬质玻璃瓶或聚乙烯瓶;

2 容器必须洗净。采样时,应用采样水冲洗三次。

4.7.3 水样应在抽水设备的出水管口处采集。采集数量宜为2~3L。特殊项目的水样的采集数量应符合有关规定。

4.7.4 卫生细菌检验用的水样容器,必须进行灭菌处理,并应保证水样在采集、运送、保存过程中不受污染。

4.7.5 水样采集后,应贴上标签置于阴凉处,并及时送交检验。需要加入保存剂的水样,应符合有关规定。

5 工程验收

5.0.1 供水管井工程应按本规范进行验收。

5.0.2 管井的验收应在现场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质量标准:

1 出水量应基本符合设计出水量;

2 井水的含砂量,应符合本规范第4.6.11条的要求;

3 井斜应符合本规范第4.2.3条的规定;

4 井内沉淀物的高度,应小于井深的5‰。

5.0.3 管井验收结束后,应填写管井验收单。

5.0.4 供水管井工程报告书,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文字说明;

2 图件和资料(包括管井平面位置图和示意图、管井综合柱状图、土样或岩样资料、抽水试验资料和水质检验资料等);

3 附录(包括管井验收单等)。

本规范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规范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给水工程设计(审图)标准

给水工程设计(审图)标准()月第一次修订2018年9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给水工程设计(审图)以确保安全供水为前提,以先进技术为保障, 以提高工程质量为标准。 第二条新建、改建和扩建给水工程设计(审图)以大连金普新区给水管网总体规划为依据。 第三条给水工程包括市政管道工程、住宅配套工程、公共设施配套工程、工商企业配套工程等。 第二章设计(审图)依据及标准规范 第四条给水工程设计(审图)标准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相关规范、标准要求。 第五条设计(审图)相关依据。 (一)、《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2009年版)GB50015-2003;(二)、《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50013-2006; (三)、《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四)、《泵站设计规范》GB 50265-2010; (五)、《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六)、《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98; ;GB50268-2008《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七).

(八)、《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42-2002;(九)、《节水型卫生洁具》GBT31436-2015; (十)、《大连市供水用水管理条例》 2012版; (十一)、《大连市节约用水条例》 2013版; (十二)、《大连开发区住宅类建筑给水管道施工技术标准》; (十三)、《大连开发区城市居民二次供水加压泵站(设计)建设标准》;等相关的设计、施工、验收规范及技术标准。 第三章室内给水工程 第一节管道设置 第六条室内生活给水管道宜布置成枝状,单向供水。 第七条管道应设置在单元管道井内,管道井的净尺寸应符合规范要求,且管 道井开门尺寸不小于800×600mm。住宅项目室内给水平面图中应设 计水暖管道井管线(含智能水表穿线套管)平面布置详图。 第八条管道应固定在管道井内,管道支架采用50x50mm镀锌角钢制作。 第九条管道采用橡塑棉保温。 第十条室内出户管埋深以室外地坪下1.2米为标准。 第二节管材选用 第十一条公建及住宅分户水表前管材宜选用S4级(PN16)PPR给水塑料管。

电力管井建设技术标准终稿

附件: 北京市电力公司 电力管井建设技术标准 (试行)

2011年7月1日 、八 前言 为适应首都电网建设发展,北京市电力公司公司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在总结以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优化各种资源配置,积极慎重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在组织有关单位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遵循全面性、适用性、差异性和前瞻性的原则,从公司生产运行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不同规模和不同条件下的电力管井建设需求,对相关工作提出了规范性技术要求。编写完成了《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管井建设技术标准(试行)》。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随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生产技术部,以便今后修改时参考。本标准由北京市电力公司生产技术部负责解释。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管井建设技术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电力公司基、改、扩建电力管井工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现行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068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156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1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6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地下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T1391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镀锌技术要求 GB/T5047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DL/T5221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DBJ11-501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 DL-0132电缆运行规程 国家电网生〔2010〕637 号《国家电网公司电缆通道管理规范》 QGDW0211303-2010配电网电缆线路典型设计

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办法

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规范村镇供水经营活动,促进村镇供水事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X省城乡供水用水条例》和《X省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县行政区域内从事村镇供水工程运行及其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村镇供水工程是指为镇、村提供生活用水为主的各类供水工程。 第二章工程管理体制及职责 第四条县水务局负责指导全县范围内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工作,镇水务站及其镇、村供水管理机构具体承担本辖区内镇、村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 第五条村镇供水工程应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明晰产权,制定管理制度,落实管理人员,明确管理责任。 第六条由国家投资为主建设的村镇集中供水工程,主体工程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不含入户部分),县水务局负责业务指导,辖区供水站和受益单位行使管理权。 集镇供水由所在地镇人民政府负责运行管理。跨镇、跨村的村镇集中供水工程,相关镇、村(或成立供水站)负责运

行管理。 单村集中供水工程,由村委会成立专门组织机构负责运行 管理。水窖(旱井、水窖)等单户工程由用户自行管理。 单村、单户供水工程管理接受镇水务站监督和指导。 由县城供水扩网建设的村镇供水工程,工程验收后移交县自来水公司(辖区水厂)管理。 第七条社会资金投资为主建设的村镇供水工程,原则上由投资人进行管理,接受县水务局的监督和指导。 第八条对供水构筑物、管道、水池和泵房等设施应当划定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应设立明显的工程保护标志。 第九条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活动: (一)修建建筑物、构筑物; (二)开沟挖渠、挖沙取土; (三)打桩、顶进作业; (四)其他损坏供水设施的活动。 第十条其他建设项目对村镇供水工程造成影响,或需改建、迁建供水设施的,应当征得县水务局同意。对村镇供水工程造成影响的赔偿、补偿和改建、迁建的费用由其项目建设单位承担。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新版)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Code for design of outdoor water supply engineering 送审稿

1 总则 1.0.1为使城镇给水工程设计符合国家方针、政策、法令,统一工程建设标准,提高工程设计质量,满足城镇对水量、水质、水压的要求,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管理方便,特制订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城镇及工业区永久性给水工程设计。 1.0.3 给水工程设计应以批准的城镇总体规划和给水工程专业规划为主要依据,水源选择、净水厂位置、输配水管线路等的确定应符合规划的要求。 1.0.4给水工程设计应从全局出发考虑水资源的节约、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正确处理城镇用水和其他用水的关系。 1.0.5 给水工程设计应贯彻节约用地原则和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1.0.6城镇给水工程设计应按远期规划,近远期结合,以近期为主。近期设计年限宜采用5~10年,远期规划设计年限宜采用10~20a。 1.0.7给水工程中构筑物的合理设计使用年限一般为50a,管道及专用设备的合理设计使用年限宜按材质和产品更新周期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0.8给水工程设计应在不断总结生产实践经验和科学试验的基础上,积极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提高供水水质,保证供水安全,优化运行管理,降低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 1.0.9设计给水工程时,除应按本规范执行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 在地震、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以及其它地质特殊地区设计给水工程时,尚应按现行的有关规范或规定执行。

2 术语 2.0.1 给水系统water supply system 由取水、输水、水质处理和配水等设施所组成的总体。 2.0.2 居民生活用水demand in households 居民日常生活所需用的水,包括饮用、洗涤、冲厕、洗澡等。 2.0.3 综合生活用水demand for domastic and public use 居民日常生活用水以及公共建筑和设施用水的总称。 2.0.4 工业企业用水demand for industrial use 工业企业生产过程和职工生活所需用的水。 2.0.5浇洒道路用水street flushing demand, road watering 对城镇道路进行保养、清洗、降温和消尘等所需用的水。 2.0.6绿地用水green beit sprinkling, green plot sprinkling 对市政绿地等所需用的水。 2.0.7未预见用水量unforeseen demand 给水系统设计中,对难于预测的各项因素而准备的水量。 2.0.8自用水量water consumption in water works 水厂内部生产工艺过程和其它用途所需用的水量。 2.0.9消防用水fire demand 扑灭火灾所需用水。 2.0.10管网漏损水量Leakage 水在输配过程中漏失的水量。 2.0.11日变化系数daily variation coefficient 最高日供水量与平均日供水量的比值。 2.0.12时变化系数hourly variation coefficient 最高日最高时供水量与该日平均时供水量的比值。 2.0.13 最小服务水头minimum service head 配水管网在用户接管点处应维持的最小水头。 2.0.14取水构筑物intake structure 取集原水而设置的各种构筑物的总称

(环境管理)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井技术指南

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井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稿)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二〇一三年七月

目录 前言 (1) 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 环境监测井的设立原则 (2) 5环境监测井的设计要求 (6) 6环境监测井施工技术要求 (7) 7环境监测井井口保护装置要求 (12) 8 环境监测井验收与资料归档要求 (12) 9环境监测井维护和管理要求 (12) 10环境监测井废井要求 (12) 附录A (1) 附录B (20) 附录C (22) 附录D (29)

前言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落实《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保护地下水环境,规范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的建设、维护、和废止等,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规定了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布设方法、建设和废止等要求。 本指南附录A~B为资料性附录。

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井技术指南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的建设、维护、管理和废止等有关要求。适用于饮用水水源地(补给区)、矿山开采区、工业污染源(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外工业污染源及工业废弃场地)、危险废物处置场、垃圾填埋场、石油化工生产销售区、农业污染源(再生水灌溉区、规模化养殖场)、高尔夫球场等区域的地下水调查和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DZ/T 0181 水文测井工作规范 DZ/T 0148 水文地质钻探规程 DZ/T 0133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 DZ/T 0091 岩心钻探规程 HJ/T 164-200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CJJ 10-86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96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DD 2008-01 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规范 HJ610-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3 术语和定义 3.1地下水环境监测井 为准确把握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和地下水体中污染物的动态分布变化情况而设立的水质监测井。地下水环境监测井通常包含井口保护装置、井壁管、封隔止水层、滤水管、围填滤料、沉淀管和井底等组成部分。按设立目的可分为简易监测井和标准监测井;按井结构可分为单管单层监测井、单管多层监测井、巢式监测井和丛式监测井等。 3.2简易环境监测井 简易监测井是为了进行临时性调查,初步确定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种类所设立的临时性环境监测井。 3.3标准环境监测井 标准环境监测井是为了连续、长期对有代表性的地下水点位进行水质监测所设立的长期性环境监测井。 3.4单管单层监测井 指在一个钻孔内安装单根井管监测单一目标含水层的监测井。 3.5单管多层监测井

村镇集中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最新版】

村镇集中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村镇集中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保障村镇供水安全,根据《四川省村镇供水条例》、《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四川省村镇集中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指导意见》、《四川省村镇供水水质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村镇集中供水工程指自水源集中取水,通过输配水管网向村镇居民提供生活用水服务,日供水量为20立方米(或供水人口200人)及以上的供水工程。 第三条长宁县行政区域内村镇集中供水工程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村镇集中供水工程管理以“供水安全、保障供给”为宗旨,不断提高供水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村镇供水事业健康发展。 第五条县水利局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村镇集中供水工程管理工作。长宁县水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县国有企

业,被授权行使国有资产的管理,负责全县镇集中供水工程的具体运行管理工作;各村民委员会负责辖区内村级集中供水工程具体运行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卫生计生、环境保护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村镇集中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工作。 第六条村镇集中供水工程属公益性基础设施,县镇人民政府应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扶持,确保工程正常运行。 第二章管理体制 第七条按“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确定村镇集中供水工程产权。 (一)由政府出资建设的乡镇集中供水工程,所有权归政府所有,并授权委托长宁县水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管理。 (二)由政府出资建设的村级集中供水工程,所有权归村民委员会所有。 (三)由非公单位出资建设的村镇集中供水工程,所有权归建设

单位所有。 第八条村镇集中供水工程所有者是工程的管护主体,应当健全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工程正常运行。管护经费由工程所有者承担,县镇两级人民政府可适当给予补助。 第九条村镇集中供水工程建设资金采取国家补贴、逐级筹集的办法解决。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大型改造、重大技术改造、管网延伸和扩大供水规模等工程,建设资金为县级财政补助资金和业主自筹。村级集中式供水工程改造、管网延伸、扩大供水规模等,由工程所在村委会提出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呈长宁县人民政府审批。建设资金为县级财政补助、受益群众自筹等资金。 第三章水源保护和水质管理 第十条村镇集中供水工程应按规定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立警示标志,公布监督报警电话和水源保护责任人。供水单位建立水源保护区巡查制度,当饮用水源被污染,可能危及饮水安全时,供水单位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并向环境保护、水利和卫生计生部门报告。 第十一条凡因生产建设或进行其他活动造成水源污染或工程损坏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

《供水工程规划设计建设与水处理技术标准规范》.pdf

《供水工程规划设计建设与水处理技术标准规范》 《供水工程规划设计建设与水处理技术标准规范全集》详细目录第一篇现行国家基本法律法规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 定关干加强城市水利工作的若干意见全国重点镇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规 划关于饮用水及供水单位法律适用的批复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饮2517 2571《供水工程规划设计建设与水处理技术标准规范全集》 《供水工程规划设计建设与水处理技术标准规范全集》 详细目录 第一篇现行国家基本法律法规 水利工程建设监理规定 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验收管理规定 关干加强城市水利工作的若干意见 全国重点镇供水设施改造和建设规划 关于饮用水及供水单位法律适用的批复 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 饮用水源保护专项执法检查工作方案 卫生部涉及饮用水卫生安全产品卫生行政许可申报受理规定 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 …… 第二篇国家现行水质标准 城市供水水质标准 饮用净水水质标准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地下水回灌水质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业用水水质 …… 第三篇水源卫生标准 第四篇水质检测与化验 第五篇供水工程规划设计标准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给水排水工程钢筋混凝土水池结构设计规程 水力控制阀应用设计规程 …… 第六篇供水工程技术与质量验收规范 给水内衬不锈钢复合钢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建筑给水聚丙烯管道工程技术规范 给水钢丝网骨架塑料(聚乙烯)复合管管道工程技术规程 城镇供水长距离输水管(渠)道工程技术规程 给水排水仪表自动化控制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 城市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及评定标准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1986-5-12 主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实行日期:1986年12月1日 关于批准颁发《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 (86)城城字第236号 根据原国家城市建设总局(80)城科字第51号文安排,由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负责组织 编制的《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现经我部审查,批准为部标准,编号为CJJ10- 86, 自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一日起实行。在实行过程中,如有问题或意见,请函告成都市外北曹家巷中 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管理组。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一九八六年五月十二日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生活饮用和工业生产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第1.0.2条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应在具有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后进行。当水文地质资料不能满足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时,应按勘探开采井设计、施工。 第1.0.3条供水管井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本规范及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二早管井设计 第一 -节现场踏勘 第2.1.1条设计前,应根据任务要求,搜集和研究建井地区的有关资料。 第2.1.2条现场踏勘时,应了解建井地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及施工条件,并核实已有资料。第二节井群布置及井位确定 第2.2.1条井群位置(井位)的确定,应考虑下列因素: 一、需水量和水质要求; 二、地下水资源可靠; 三、城镇规划和现有给水设施; 四、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五、有足够的卫生防护范围; 六、需水量增加时,有扩建可能。 第2.2.2条井群的布置,应进行水文地质计算,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遇地下水补给来源充足的大厚度含水层 或多层含水层时,可设计分段或分层取水井组;与 学习资料整理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河流联通性良好的含水层,可设计傍河井群;岩溶地区地下水特别富集时,可设计同深度井组。 第2.2.3条井群设计时,应设置长期观测孔。观测孔的设计,应符合《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村镇供水资质标准

1 总则 1.0.1 为适应我国村镇供水事业发展的需要,规范供水单位的管理,提高供水质量,保障饮用水安全,充分发挥供水工程的效益,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制镇、集镇、村庄(居民社区)等集中式供水的供水单位资质认证和相关管理。 1.0.3 村镇供水单位按实际日供水量可分为五类,见表1.0.3。 表1.0.3 村镇供水单位分类表 1.0.4 达到本标准规定的供水质量、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等指标的村镇供水单位方可取得相应的资质。 1.0.5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标准: 《氯气安全规程》(GB119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5750)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 《泵站技术管理规程》(SL255) 《城镇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58)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DL408 1.0.6 村镇供水单位资质认证和相关管理,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村镇供水 Water supply for villages and towns 为村镇居民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生活和生产等用水的供水统称。 2.0.2饮用水安全 Sufficient and clean drinking water 居民生活饮用水供应及时、充足,且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统称。 2.0.3供水规划 Planning of water supply 村镇范围内供水建设与管理的总体安排。 2.0.4 供水水质 Water supply q uality 供给用户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 2.0.5供水水源 Source of water supply 供水工程所取用的地表和地下原水的统称。 2.0.6村镇供水工程 Water supply for villages engineering 向村镇提供生活和生产等用水的工程设施。 2.0.7 集中式供水 Centralized water supply 由水厂统一取水净化后,集中用管道输配至用水点的供水方式。

给排水管道施工技术规范

排水管道施工技术要求 一、施工前准备工作 (一)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前应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当施工单位发现施工图有错误时,应及时向设计单位提出变更设计的要求。 (二)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前,应根据施工需要进行调查研究,并应掌握管道沿线的下列情况和资料: 1.现场地形、地貌、建筑物各种管线和其他设施的情况; 2.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 3.气象资料; 4.工程用地交通运输及排水条件; 5.施工供水供电条件; 6.工程材料施工机械供应条件; 7.在地表水水体中或岸边施工时,应掌握地表水的水文和航运资料。在寒冷地区施工时,尚应掌握地表水的冻结及流冰的资料; 8.结合工程特点和现场条件的其他情况和资料。 (三)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前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主要应包括工程概况、施工部署、施工方法、材料、主要机械设备的供应、保证施工质量、安全、工期、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技术组织措施、施工计划、施工总平面图以及保护周围环境的措施等。对主要施工方法,应分别编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四)施工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施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有关单位向施工单位进行现场交桩; 2.临时水准点和管道轴线控制桩的设置应便于观测且必须牢固,并应采取保护措施。开槽铺设管道的沿线临时水准点,每200m不宜少于1个; 3.临明水准点、管道轴线控制桩、高程桩,应经过复核方可使用,并应经常校核; 已建管道构筑物等与本工程衔接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开工前应校测。 4. 二、给排水管道安装施工工艺流程图: 熟悉图低和有关技术资料 施工测量放线 沟槽开挖及管道基础制作 管道敷设及安装

试压及清(吹)洗 检查井制作及防 试运交工验 三、给排水管道安装施工的方法及要求: (一)沟槽开挖、支撑与回填的施工方法及要求 1 沟槽开挖 1.1放线:根据工管部门技术交底的管道管沟开挖宽度,在测量人员测放的管沟中线两侧测放开挖边线,并用白灰作出标识; 1.2设置高程及中线控制点:在管线的拐点处、以及直线段每5-10米(压力管道不大于15米),作一高程及中线控制桩。 1.2.1控制桩可用方木制作,截面宜为4*4cm,长50cm,打入土层后,地面露出长度为10-15cm。 1.2.2控制桩必须稳固,不被扰动,最好有保护措施。控制桩中心1.0米范围内的土方应在沟槽验收完或控制桩已转移至沟底后方可集中铲除; 1.3确定开挖深度:根据测量员交底的测量结果,对照施工图,计算出每个桩点处沟槽相对桩基线下降深度,将其结果记录在记录本上,并用红色漆标记在控制桩上; 1.4沟槽人工开挖 根据土质的性质,由作业人员自行选择合适的开挖工具;1.4.1. 随时用钢卷尺检测沟槽的开挖深度和沟底宽度。1.4.2各种管线和其它设施开挖的土方,1.4.3可堆置在沟槽两侧,但不得影响建筑物、的安全,同时不得掩埋消火栓、管道闸阀、雨水口、测量标志和各种地下管线的井盖,并不得防碍其正常使用;以上)时,应在沟壁1.4.5当开挖深度接近设计深度(一般应高于设计高程10cm 高程控制桩);内设置与设计沟底高程平行的高程控制桩(如20cm 或50 cm再用钢卷尺沿并保证绳两端与桩上的标志线重合,1.4.6在两控制桩上绑一线绳,线绳向下测量,进行沟底修整。在雨季或冬季作业时,若沟槽开挖好后不能马上铺设管道或进行管基施工,1.4.7 应先留出10cm厚左右暂不挖去,待安装施工前再清理至设计高程。 1.5沟槽机械开挖沟槽开挖机械一般为反铲和挖沟机。1.5.1 1.5.2沟槽开挖宽度及深度的控制方法同人工开挖。厚的土层暂不挖去,待铺管前用人工清理至设计高程。沟底应留有1.5.320-30cm 沟槽开挖的质量要求:1.6若局部超挖则应用相同的土壤1.6.1不得扰动天然地基或地基处理符合设计要求。填补,并须夯实至接近天然密实度,或应用砂土分层仔细夯实。 1.6.2槽壁平整,边坡坡度符合施工设计的规定。 1.6.3沟槽中心线每侧的净宽不应小于管道沟槽底部开挖宽度的一半。 1.6.4槽底高程的允许偏差:开挖土方时应为±20mm;开挖石方时应为+20mm、-200mm。 1.6.5沟底不得有突出的块石,若埋有不易清除的大块石时,应将其上部铲除,然后铺一层厚度不小于15mm的砂土或当地软土整平夯实。

给排水设计规范(修订版的)

《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给排水管道工程施工》课程是道路桥梁施工与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城市管道工程的基本知识,掌握城市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管道工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各种管道工程及其附属构筑物的施工、维护和管理。使学生初步具备城市管道工程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素质与能力,具有处理、解决城市管道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在掌握城市给水、排水、热力、燃气管道系统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根据管道工程的施工特点,掌握城市各种管道工程的施工工艺、施工要点及日常维护、质量管理,通过学习,具备一定施工和施工组织管理的能力,能解决城市管道工程施工管理过程中产生的实际问题。 三、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熟悉、掌握”三个层次。例如,对于排水工程的任务要求达到了解;对于常见附属构筑物结构、种类等达到熟悉;对于管道的土石方工程以及管道开槽法施工达到掌握。 四、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基础》、《建筑力学》、《建筑制图基础》、《建筑测量》、《建筑材料》、《地基基础》和《水力水文基础》等。在学习本课程时要求能综合运用先修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与《道路工程技术》同时开设,使学生全面掌握市政公用工程的施工管理方法。 五、学习方法和建议 根据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本课程的教学特点是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 1.以课堂教学为主,根据不同章节,布置课外作业方式完成教学内容。根据本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组织学生去工地参观实习,加深消化和理解。 2.教学过程中,采用少而精,讲授与自学相结合,讲重点和难点、讲概念和方法、讲学生自学中难以理解的内容。 第二部分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方案 一、学时分配 本课程3学分,课内学时为48学时,开设一学期。 二、媒体使用 文字教材为主要教学媒体,包括教材、复习参考资料和作业;另外还有配套的音像教材和IP课件。IP课程是本课程的主要重要媒体之一,针对本课程特点,IP课程以课程的知识点为线索,采用系统讲授、重点精讲与交互式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制作,与文字教材相配合。录像教材是本课程学习的强化媒体,是文字教材、IP课程的重要补充。 三、教学管理 本课程采用集中辅导、个别化学习、形成性考核和考试相结合的方式,以学生自学为主,学习中首先阅读各章节的学习指导,了解其中的重点、难点及学习方法,按照教学要求完成各章的作业,并计入平时成绩。集中面授,则解决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四、考核 本课程考试以期末理论考核成绩与形成性考核成绩为考查学生获得学分与否的依据。期末考试内容侧重于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形成性考核侧重于考察学生对综合性的内容掌握情况。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绪论 教学内容: 1.管道工程施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2.管道工程施工发展概况。

PVCU管成井技术规范修订

《PVC-U管成井技术规范》(修订) 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PVC-U管是一种新型的成井管材,可广泛应用于城镇生活与工业供水管井、农村饮水安全与灌溉管井、浅层地热能开发热源井(水源热泵系统)、地下水监测管井等领域。与传统金属井管相比,具有不腐蚀结垢、对水质无污染、质量轻、工人劳动强度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PVC-U塑料成井管材在国外已基本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目前,国内很多供水管井施工单位由于不了解PVC-U管的特性和成井关键工艺,在使用PVC-U管时经常出现井管下入困难和井管爆裂事故,严重阻碍了PVC-U管的推广应用。成功解决PVC-U管的成井工艺,是PVC-U管推广应用的前提。 2009年河南省地方标准《PVC-U管成井技术规范》(DB41/T 597-2009)发布实施。该标准为PVC-U管在水井工程中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避免因成井技术参数不合理造成PVC-U管成井

失败,为其在水井中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随着PVC-U管在不同类型水井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拓宽、标准中引用的相关标准的修订、相关成井技术参数的完善等,有必要对原标准进行修订,进一步完善标准条款。该标准的修订对进一步拓宽PVC-U管成井的应用范围、推广应用新型PVC-U成井管材具有积极意义。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 (一)任务来源 根据《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征集2017年度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豫质监标发〔2016〕203号)文件精神,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环境调查院于2016年11月立项申请了《PVC-U管成井技术规范》(DB41/T 597—2009)的修订工作。 2017年8月11日,《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7年第三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豫质监标发〔2017〕263号)文件批准了该标准的修订,计划编号:20173220090,由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环境调查

技术标(机井施工方案)

目录 一.项目概况 (15) 二、工程概况 (15) 三、本工程执行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15) 四、工程量内容及相关要求 (16) 四、机井施工方案 (20) 1、施工程序 (20) 2、测量放线 (20) 3、主体施工方案 (20) 五、机井房施工方案 (23) (一)基础施工工艺流程 (23) (二)模板工程 (26) (三)砼工程 (28) (四)钢筋工程 (29) (五)屋面工程 (32) (六)脚手架工程 (33) (七)门窗工程 (34) (七)砌筑工程 (35)

(八)装饰工程 (36) 六、质量保证的一般措施 (39) 七、工期保证计划 (44) 八、安全及施工技术措施 (47) 九、文明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51) 十、施工现场的消防保卫措施 (54) 十一、应急预案 (54) 十二、与发包人及监理、设计单位的配合 (60) 十三、地埋电缆施工工艺方法 (62) 附表1:劳动力计划表 (65) 劳动力计划安排表 (65) 附表2: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66)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66) 附表3、施工进度表 (68) 附表4、施工区平面布置图 (69)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2016年财政扶贫资金甘肃省国营小宛农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建设单位:甘肃省国营小宛农场 3.建设地点:甘肃省国营小宛农场 4.计划工期:计划开工日期:2017年5月13日,计划竣工日期:2017年9月14日,总工期120日历天。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2016年财政扶贫资金甘肃省国营小宛农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A包),主要施工内容为:更新旧机井11眼,维修机井19眼,新建24m2砖混结构机井房7座,0.4kv地埋电缆线路 1.32km。 三、本工程执行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1、本招标工程项目的材料、设备、施工须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本省或行业现行的、相关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要求。 2、适用的国家、行业及地方规范、标准和规程: (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99) (2)《机井技术规范》(GB/T50625-2010) (3)《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农村给水设计规范

农村给水设计规范 主编单位: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研究所 批准单位: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批准日期:1996年5月30日 农村给水设计规范 CECS82∶96 目录 1 总则 2 用水量、水质和水压

2.1 用水量 2.2 水质 2.3 水压 3 给水系统 3.1 给水系统的分类与选择 3.2 常用工艺流程 4 水源 4.1 水源选择原则 4.2 水源选择的一般顺序 4.3 水源的卫生防护 5 取水构筑物 5.1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 5.2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6 设计规模 6.1 一般规定 6.2 设计流量 7 水泵与泵房 7.1 水泵选择 7.2 泵房布置 8 输配水 9 调节构筑物 10 水厂总体设计 11 水的净化 11.1 一般规定 11.2 自然沉淀 11.3 粗滤和慢滤 11.4 凝聚剂和助凝剂的选择和投配 11.5 混合 11.6 絮凝 11.7 澄清和沉淀 11.8 过滤 11.9 一体化净水器 11.10 小型净水塔 11.11 消毒 12 地下水特殊净化和深度净化 12.1 除铁和除锰 12.2 除氟 12.3 深度净化 13 分散式给水 附录A 本规范用词说明 附加说明 前言 现批准《农村给水设计规范》CECS82∶96为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推荐给各有关单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请将意见及有关资料寄交北京市平安里大帽胡同26号,北京市

市政设计研究院研究所(邮政编码:100035),以便修订时参考。 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 1996年5月30日 1 总则 1.0.1 为指导我国农村给水工程建设,使农村给水工程设计科学化、规范化,确保供水的水质、水量,提高人民身体健康水平和促进农村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集镇、中心村、基层村的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永久性室外给水工程设计和独立的乡镇企业永久性室外给水工程设计,包括集中式给水工程与分散式给水工程。 1.0.3 农村给水工程设计必须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根据农村的经济水平的管理水平,选择适宜技术,力求简单可靠,经济合理、操作维修简便。 1.0.4 农村给水工程规划应服从当地乡镇的总体规划。以近期为主,近、远期结合。合理利用水资源,优先保证优质水源供生活饮用。设计年限,以15a至20a为宜,并应依据本地区发展规划、经济状况和水量需求,统一规划设计,可分期实施建设。 1.0.5 农村给水工程设计中优先采用符合本规范的标准设计、标准设备。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必须经过工程实践和技术鉴定。 1.0.6 在地震、湿陷性黄土、多年冻土以及其它特殊地质构造地区进行农村给水工程设计,尚应按现行的有关规范的规定执行。 1.0.7 农村给水工程设计,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验收规范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验收规范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CJJ10—86 主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实行日期:1986年12月1日 关于批准颁发《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 (86)城城字第236号 根据原国家城市建设总局(80)城科字第51号文安排,由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负责组织编制的《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现经我部审查,批准为部标准,编号为CJJ10—86,自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一日起实行。在实行过程中, 如有问题或意见,请函告成都市外北曹家巷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管理组。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一九八六年五月十二日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生活饮用和工业生产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第1.0.2条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应在具有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后进行。当水文地质资料不能满足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时,应按勘探开采井设计、施工。 第1.0.3条供水管井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本规范及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管井设计 第一节现场踏勘 第2.1.1条设计前,应根据任务要求,搜集和研究建井地区的有关资料。 第2.1.2条现场踏勘时,应了解建井地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及施工条件,并核实已有资料。

第二节井群布置及井位确定 第2.2.1条井群位置(井位)的确定,应考虑下列因素: 一、需水量和水质要求; 二、地下水资源可靠; 三、城镇规划和现有给水设施; 四、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五、有足够的卫生防护范围; 六、需水量增加时,有扩建可能。 第2.2.2条井群的布置,应进行水文地质计算,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遇地下水补给来源充足的大厚度含水层或多层含水层时,可设计分段或分层取水井组;与河流联通性良好的含水层,可设计傍河井群;岩溶地区地下水特别富集时,可设计同深度井组。 第2.2.3条井群设计时,应设置长期观测孔。观测孔的设计,应符合《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的有关规定。 第2.2.4条井群设计时,应设置备用井。备用井的数量,可按生产井数10~20%停止工作时仍能满足设计水量确定,但不得少于一口。 第2.2.5条井位与高大建筑物或重要构筑物,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第三节管井结构设计 第2.3.1条管井结构设计,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一、井身结构; 二、过滤器类型及井管配置; 三、填砾的规格及位置; 四、封闭的位置及所用材料; 五、管井的附属设施如测水管、填砾管等。 第2.3.2条井身结构应尽量简化。井身设计应首先根据成井要求,确定井的最终直径,然后考虑成井工艺、岩石可钻性等因素,确定每段井径大小与深度,最后,确定井的开口直径。 第2.3.2条松散层中管井的深度,应根据拟采含水层(组)的顶板埋藏深度、过滤器的合理长度、过滤器的安装位置、沉淀管的长度来确定。

管井降水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基坑降水施工方案 4.1 施工组织 按项目管理要求组织施工,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配备有经验的施工技术管理人员组成项目管理班子,指挥协调工程施工,并按基坑降水质量达标要求,由主任工程师或专业工程师进行技术监督与管理把关,管理班子下设技术组、钻井组、洗井安泵组、抽降水值班组、电工组、安全保卫行政管理组等组成基坑降水疏干组织。 4.2施工准备阶段 ⑴资料:仔细研究分析同设计有关的图件及文字说明,编制基坑降水施工方案,准备有关记录表格、工具等,参加技术交底。 ⑵场地:组织现场踏勘,做好场区内“三通一平”工作,要求甲方提供地下障碍及管线的准确位置,以防意外事故发生,进行场区施工规划,布置施工井孔泥浆配置要求及循环途径。 ⑶设备:检查设备配套情况,对设备进场后开工前应进行试运转。 ⑷人员::开工前进行分岗、分班、进行施工工艺交底答疑;明确工作要求及标准,说明施工重点、难点及应急措施,并应对参与施工的管理人员进行安全及文明生产教育。⑸材料:订购材料,进场检查验收,不合格产品不许购用。 4.3施工工艺流程

4.4 管井降水主要施工方法及技术要求 4.4.1 钻进成井 ⑴ 放线定点:根据甲方给定的基坑开挖边线,用仪器及钢尺进行放线定井点位置,定完后应会同甲方或监理代表签字认可后,方可进行施工,井孔中心定位误差不得大于5cm。 ⑵ 钻机就位:钻机安装要求平稳牢固,钻机就位,偏差不许大于5cm。 ⑶ 泥浆护壁:开钻前应准备一定量的红粘土,配制泥浆指标应控制其比重为0.8~1.0,粘度为19~21S,含砂量不大于4%,胶体率应达90~95%。 ⑷ 钻井:经专业工程师与甲方或监理代表现场检查合格后,方可开钻,施工中应保持井内应有水头压浆高度,防止井壁坍塌。 ⑸ 管井钻进达到设计深度以后,需报请专业工程师进行检查,验井深度抵达成井要求深度后冲捞沉渣,复验井深及钻头直径,合格签字后,方可进行清井下井管及滤管。 ⑹ 下井管及带孔眼或缝状包网水泥滤管时应检查接井管部位有无缺损裂纹,严禁“带伤”井管下入井内,下管时必须每隔5m下入导正扶中器,确保井管居中不歪斜,接管部位应包扎纱网或尼龙布,防

关于村镇供水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村镇供水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村镇供水工作的思考与建议 一、村镇供水任重道远 水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获得安全饮用水是人类的基本需求,事关群众的身心健康和正常生活。 胡锦涛总书记对饮水安全工作非常重视,曾明确指出:“要把切实保护好饮用水源,让群众喝上放心水作为首要任务。科学规划,落实措施,统筹考虑城市饮水,统筹考虑水量水质,重点解决一些地方存在的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等饮用水水质不达标的问题以及局部地区饮用水严重不足的问题。” 温家宝总理曾指出:“我们的奋斗目标是,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有更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20xx年8月30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委会议,会议强调,各级政府要把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摆到优先位置,加快实施饮水安全工程规划,“十一五”期间,解决全国农村1.6亿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力争用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解决全国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村镇供水任务光荣重要,是农村重要的基本设施,关系到农村居民的生存、生活和生产等切身利益。但也很艰巨,有近 3亿人的饮水不安全,要求的时间紧迫,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遵照和谐社会的构想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扎扎实实地把这项工作做好。 二、村镇供水的成绩、作用与存在问题 1、取得的成绩、作用 (1)推动了农村城市化进程和乡镇企业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城镇化速度加快,有些镇的人口规模已经非常大,例如全国有3个镇的总人口已在50万以上,人口大于10万的镇有403个。同时,乡镇工业的总产值和从业人员规模也不断扩大,不少小城镇不再是简单的农副产品集散地,已经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在农村城镇化和乡镇企业发展得过程中,村镇供水作为小城镇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小城镇的健康有序发展和乡镇企业的生产经营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在全国村镇供水单位的供水量中,乡镇企业用水占50%以上,村镇供水的发展保障和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2)改善了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提高了健康水平 世界各国一般以人均用水量、用水结构和供水水质标准及安全饮水普及率等指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文明程度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发展村镇供水后,饮用水的安全和卫生有了保障,大大减少了水介传染病、水致地方病以及中毒性疾病的发病率,提高了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 (3)推动了水资源统一管理的体制改革 由于对村镇防洪、排涝、蓄水、供水、用水、节水、排水、水资源保护、污水处理及地下水回灌等实行一体化管理,为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提供了体制保障。 2、存在的问题 (1)供水水质不安全隐患突出 目前我国农村尚有5370万人饮水氟砷含量超标,3850万人饮用苦咸水。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水质问题,如有些地方饮用水中铁、锰超标,河北、山东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