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个方面分析消费文化的构成

五个方面分析消费文化的构成

五个方面分析消费文化的构成
五个方面分析消费文化的构成

五个方面分析消费文化的构成

人类的文明起源于文化。“文化”在中国古代典藉里被解释为“文”和“化”的复合,即“以文教化”的意思,指以诗书礼乐、道德伦理教化世人。而诗书礼乐、道德伦理的形成,又是人们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实践中长期积淀的。例如早期的人类为了充饥而捕获猎物,为了捕获成功,制做各种石器工具,以后发展为初期铜器、铁制工具,形成了生产文化。在劳动过程中,人们为了记录、描述各自的行为创造了象形文字,如我国殷商时代的甲骨文化就是这类的文字。正因为文化是人在实践中创造的,因此西方人认为,所谓“文化”本义为耕种、居住、练习、留心注意或拜神等,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人们生活的社会条件存在着地域、时代、气候、社会环境的千差万别,构成了文化的千姿百态,因而人们对文化的定义也众说纷纭。但从现代系统论的观点看,文化是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求和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文明的总和。人,针对自然界,创造了衣、食、住、行、用等需求的物质文化;针对社会,创造了信仰、道德、法律、民族、风俗等制度文化;针对人自身,创造了教育、科学、文字、语言、文学、艺术、医疗、卫生、价值观念,心理状态等精神文化。

文化造就了人类的文明,各类文化产生的同时,适应这类文化发展的消费文化也随之产生。例如,中国古代产生了文字后,人们就产生了对书写工具、书写材料的需求。从殷商至秦汉时代,简牍、缣帛是主要的书写材料。但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El益发展,简牍的笨重和缣帛的昂贵都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广泛需要,于是有了造纸术的发明。自东汉时期蔡伦发明了“蔡侯纸”,人们对纸张的需求取代了竹帛。以后随着文字文化的发展,人们对纸张的需求日益多样化,消费进一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西晋时期出现了用古藤造的藤纸,用竹子造的竹纸;唐、宋时期,文化有了空前发展,文化墨客对纸张的需求也颇为讲究,予是一些名纸相继问世,如用檀树皮制造的宣纸,还有蜀纸、歙纸、苏纸、池纸、蠲纸以及刻意加工的彩纸等。伴随着造纸业的发展,纸张消费文化自然而然形成。

人类文化的广博深刻导致消费文化的复杂多样,因此要了解消费文化的构成,必须从不同的标准分类研究。归纳起来,消费文化构成可按构成的内容、时间、空间、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差异等五方面分析。

(一)消费内容的差异

从内容的差异看,消费文化的构成可分为:

(1)物质消费文化包括形形色色的衣、食、住、行、用及劳动工具等众多的物质消费的文化现象。‘(2)精神消费文化包括由宗教信仰、价值观、审美意识、伦理道德、文化心理、经验等方面的差异构成的多角度、多层次的精神消费文化。

(3)社会消费文化包括人类自身的行为和社会制度的区别构成的社会消费文化。其中在行为方面,包括人的行为模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婚姻、家庭模式、风俗习惯、节日等方面的消费文化。在制度方面,则包括国家的国体、政体、

经济制度、法律、典章等多方面内容形成的消费文化。

(--)消费时间的差异

从时间差异看,消费文化的形成年代久远,随时间的推移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消费文化也不断注入新的内容。

例如,在现代文明社会里,人们对住房需求的标准越来越高,然而居室消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却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早期的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为了避雨遮风产生了对房子的需求,人们动手建造干栏式的棚子,这就是建筑文化的开始。以后,人们在怎样建、。建什么式样、用什么样材料的问题上不断提出新的需求,形成了建筑文化的被创造过程,做为建筑文化的分支.居室消费文化也日益丰富。从简陋粗糙的棚子到现代设施完善的花园别墅,建筑文化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史,也构成了人类物质消费文化发展的缩影。与此同时,人类精神消费文化和社会消费文化的发展也都有着明显的时代差别。

例如婚姻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婚姻文化引起的婚姻消费文化在不同的年代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如旧时的汉族婚事,男女双方同意了婚事,即行“订婚”。订婚要纳定礼,定礼有大、小之分。小定礼即由男方送女方一金属戒指,姑娘带上表示“罗敷有夫”之意。大定礼则是用食盒两架,第一架的上层装龙凤婚书和活鹅一只或两只,龙凤婚书表示“龙凤呈祥”,而活鹅则表示古礼贽雁的意思。第二、三层,则装着衣服首饰之类。第二架的上层,装着蒸食及肉食品,如龙凤饼及猪腿之类,第二、三层,则装水果、干果各四盘。如枣、栗子,代表早生儿子;花生、柿子,表示子女双生、事事如意;苹果,表示平平安安。而女方则以靴帽文具等答之。订婚这天,两家都挂灯结彩,厅上供和合二仙神马,燃点红烛,邀请亲友吃订婚酒。订婚后,男家要行聘礼。

古代用皮帛物品,到汉代开始用聘金。后代则财物俱备。及至娶亲前,男方要送足彩礼,女方要有陪“嫁妆”。五花八门,名目繁多,十分复杂。而现代兴起的新式婚礼则对旧时的婚姻消费文化进行了较大改革,下定礼、送聘礼、彩礼等婚姻消费文化的繁文缛节已逐渐简化,取而代之的则是家庭装饰和旅游结婚,晚会婚礼所需要的消费及由此形成的现代婚姻消费文化。

(三)消费空间的差异

从空间的差异看,消费文化形成的地域广阔,因而表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别。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由于居住的地理环境不同,所处的自然气候、生活水平、生产条件千差万别,形成的消费文化也千奇百怪。例如,饮食消费文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随时可见,但不同地区和民族却风格各异。在我国“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就是饮食消费文化地区性的标志。而在不同地区居住的不同民族,饮食上的差异性更为显著。如我国的蒙古族、哈萨克族、藏族等,地处我国北方、西北方,以畜牧业为主,就以牛羊肉和各类奶制品为主要食物;而鄂伦春族、达斡尔族、赫哲族生活在山区或江边,以渔猎为主,主要食用猎物、野兽和鱼;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如苗族、瑶族、傣族、壮族等主要食用大米、糯

使人类文化的发展跨越了时空。因而消费文化的多民族融合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比如中医、中药是我国的健康消费文化。但它却越来越多的被西方人接受,甚至在远隔重洋的美国也掀起中医中药消费的热潮。再比如牛仔服起源于美洲,而如今却已风糜世界。

综上所述,消费文化的构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但归根到底是人类主观世界适应客观环境的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这种心理行为推动了消费文化的发展。

我国文化产业现状与消费情况分析

我国文化产业现状及消费水平分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 我国文化消费能力持续增长,近几年年将达到亿元左右规模;随着中国按照承诺逐步开放文化产业,国外文化产业集团将可能以技术与内容的多重优势进入国内市场,并在国内文化市场占据一定份额;国内文化产业集团化发展趋势加快。 文化消费需求旺盛;文化发展环境逐步改善,各项文化事业和产业得到较快发展;文化市场秩序明显好转;音像制品产业管理力度加大;各地文化建设投资力度加大,文化建设进入均衡快速发展阶段。 但是,我国文化产业无序与低水平竞争一直持续,面对内外挑战缺少持续发展动力。文化产品内容趋同性严重,部分地区经营秩序不规范;地方保护主义和部门垄断行为依然严重。 不过,近几年来,文化产业改革步伐加快,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文化产品的市场空间将达到亿元; 即使如此,产业行业仍较大受到宏观面影响,缺乏企业性行为能动性;中国文化产业也将直面来自国际文化产业巨头的挑战,缺少安全稳定性。 我国的文化市场已有"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方面,经济社会生活各方面条件迅速改善,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正在被迅速释放;另一方面,各种新型文化产业门类不断产生,文化产业结构性变化频繁。但是现有统计数字显示,我国文化产业还处在一种低水平供求平衡和非对称结构性矛盾的状况之中。 从需求方面说,2000年,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了849美元,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水准的恩格尔系数也降至50%以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280元,人均消费性支出是4998元,其中被列入统计的,与文化相关的旅游、娱乐和耐用消费品、教育、文化服务、通讯等项消费总计949元,占到可支配收入约19%。按照我国目前大约有4亿城镇人口计算,我国目前城镇居民文化消费需求大约有3796亿元。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达到2253元,人均消费支出中通讯和文教娱乐类支出280元,总计达到2520亿元。这样算下来,我国与文化相关的消费需求应该在6000至6500亿之间(6314亿元)。 文化产业是一个特殊的产业,而且目前还处在发展和转型过程中,因此,存在的根本性问题还是体制性的。任何国家的产业政策的基点都是两个,即以市场为基础,以政策为导向,更何况我国的文化产业是生存和成长于一个更为特殊的环境中的。在一定意义上,我们今天对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认识,以及依此制定的文化产业政策的合理性,将影响着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并还会进一步影响我国整个经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中国动漫行业现状及消费水平分析 动漫产业,是指以“创意”为核心,以动画,漫画为表现形式,包含动漫图书,报刊、电影、电视,音像制品、舞台剧和基于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手段的动漫新品种等动漫直接产品的开发、生产、出版、播出、演出和销售,以及与动漫形象有关的服装,玩具,电子游戏等衍生产品的生产和经营的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及增长状况调查整理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收入及增长状况调查 班级:电子信息工程2010级02班姓名:蒙清新指导老师:邓李林学号:20100342048 摘要: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如今改革开放的航船已驶过三十几个春秋,中国的面貌也焕然一新。本文在实地走访的基础上对内江市的农民收入现状及增长状况进行调查,分析了内江市农民的收入状况和制约内江市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及成因,充分说明农民工收入状况造成的严重影响及需要迫切解决的紧迫感。我们要站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解决好农民工收入问题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 关键词:农民工收入情况增长问题影响改变 改革开放深刻地改变着中国人民的命运,也深刻地改变着郯城人民的命运。30年前,人们住的都是土房,房顶连瓦片都没有,下雨天,人们可就遭殃了,外面下大雨,屋里下小雨,有时墙壁也会掉土。还不时听见老鼠窸窸窣窣的声音。人们吃的是高粱米、玉米面、野菜,穿的都是粗布衣,补丁罗补丁,家里孩子多的,大的穿小了,二的穿,二的穿小了,老三穿,一直穿到实在不能穿了,一年都穿不上一件新衣,还有许多孩子因为家穷,念不起书,都没有上过学校。即便上了学校,一两年也就辍学了。交通工具就更没有了,出门全是步行。小时候家里也没有什么收割机,播种机,全部是人工,每当农忙时节,你便会看到地里忙忙碌碌的,大人小孩,手操镰刀,弯着腰一把一把的收割,每天都要起早贪黑,冒着炎炎烈日,时间就是生命啊,若遇上大雨那一年的功夫就化为泡影了,那时完全是靠天吃饭。现如今,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居住条件明显改善,交通状况大为改观。在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也不断优化。经过了三十年的努力拼搏,三十年的沧桑巨变。今天,在衣、食、住、行、用等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都能感受到改革带来的变化。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则直接反映了我国在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一直以来,我国提出的农民发展的主要目标是跨入小康社会,而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和农民生活不断改善

2019年农民消费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范文资料

农民消费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xx大精神,弘扬道德新风,教育农民群众保持 和发扬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在住房、婚丧、交通工具、高档消费品等大的生活支出方面,在穿衣吃饭、居家过日子中,重实用,戒虚荣,不攀比,反对铺张浪费,引导富裕起来的农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节俭观意识。XX年9月9日至17日,由州委宣传部、州委州政府政策研究室、州文明办组成联合调研组,以抽样调查的方式,选择了山区、半山区、坝区,涉及傣族、哈尼族、基诺族、拉祜族的乡镇,对全州农村消费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先后实地调查了景洪市基诺山乡的巴亚村委会扎吕村、茶地村,景哈乡搭亥村委会回卡村、莫南村委会曼坝河村、勐罕镇曼法村委会曼桂村、曼累讷村委会曼团村,勐海县勐混乡曼蚌村委会曼弄村、曼广村、曼迈村,勐阿镇嘎赛村委会城子村,南朗河村委会南朗河6组,格朗河乡苏湖村委会丫口村等6个乡镇9个村委会12个村民小组36户农户。调研主要采取了座谈、听汇报、走访农户等方式。调研内容包括: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农民经济收入情况;农民的消费状况、好的典型经验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家村消费的指导建议等,调研得到了市县委宣传部、政研室、文明办及各涉农部门的大力支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州农村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州辖1市2县、3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220个村委会、 2203个村民小组。至XX年底,农业户131850户,农业人口609395

人,劳动力375981个,外出劳动力12264个。全州集体所有农用地总面积777.49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129.2845万亩;园地39.7257万亩;林地297.5659万亩;草地2.66万亩;水面6.8294万亩;其他301.4265万亩。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以来,农村落实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行了各项改革。近年来,中央把“三农”问题提到了一个新的战略高度,新农村建设政策逐步落实到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良好。XX年我州全面兑现了粮食直补和农机具购置、橡胶良种苗木、能繁母猪等各种补贴补助,减轻农民负担,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上市场粮价大幅上涨,特别是茶叶和橡胶价格飙升,使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XX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84072.75万元,农民经营所得总额 159013.56万元,占总收入55.98%;总费用125186.49万元,占总收入的 44.07%,增8.84%;净收入总额158886.26万元,占总收入55.93%,增15.48%;农民人均纯收入 2727元,比XX年增加311元,增13.53%。粮食总产量3.2万吨、干胶产量21.8万吨、茶叶2.5万吨、食糖97万吨。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富裕起来的农民都盖起了豪华的楼房,购买了各式各样的车子。农民户均拥有1辆摩托车和拖拉机的现象比比皆是,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家家户户都装上了电话,用上了手机,小轿车已经进入农户,村民喜气和知足溢于言表,以前狭窄的路面,也经过挖动慢慢扩宽,到处闪烁着繁荣与文明的光芒。但不容忽视的是:由于文化素质

(完整版)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现状与定量分析

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现状与地区差异 关于生活质量问题,西方经济学家早就有所论述。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加尔布留思早就在1958年出版的《丰裕社会》一书中就提出:生活质量是指“人的生活的舒适、便利的程度,精神上所得到的享受和乐趣”。罗斯托也早在1960年出版的《经济成长的阶段》一书中,提出:“高额群众消费阶段”之后的第六阶段是“追求生活质量的阶段”,追求精神生活和文化享受。恩格斯也曾精辟的描述过未来社会生活质量提高的美好前景“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我国将进入全面小康的建设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向更富裕的小康生活迈进”。我国12亿人口中有9亿在农村,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全面建设小康的关键。 生活质量是多方面的,通常,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我国现阶段对生活质量的研究主要是客观方面②,包括居民收入水平、恩格尔系数、居民健康水平、科学文化水平、生活环境等。本文以2000年的数据为基础,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对比中全面的反映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农村居民整体生活水平及城乡差异;第二部分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地区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作定量分析。第三部分对如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的几点思考。 一我国农村居民整体生活质量及城乡差异 人们生活必须消费。消费质量是生活质量的主要内容。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因此,我们着重从收入和消费两方面分析农村居民生活现状。 1、农村居民的收入 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显著增加,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改革以来,农村居民收入有显著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提高到2000年的2253.4元,将近翻了四番,年平均增长13.7%;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22页 ②详细论述见周长城和饶权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第10期中发表的《生活质量测量方法研究》

中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状况分析

中国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状况分析 根据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和现代经济发展趋势,当人均GDP超过1 000美元时,社会将会对农业初级产品和工业消费品以外的产品产生新的需求,人们对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方面的支出和消费活动将大为增加,文化消费需求将进入膨胀期。而在文化消费的刺激下,相关的制造业、批发零售业、服务业也将得到迅速发展,并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目前,我国正处于消费升级的过渡期间,即城镇居民在家庭收入达到一定水平后,已从原来的满足于基本生存需要的低层次消费向高层次消费升级。这对于我国深化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市场需求无疑是有积极影响的。 当前中国文化消费在整体消费中的状况如何?有何发展趋势?基于以上问题,本文以《中国统计年鉴》为数据来源,以文献研究为辅助,对数据及现象进行分析、整理及解释,以期为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一定依据。 一般来说,在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 000美元后,伴随消费结构的升级,文化消费在总消费中的比例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人均GDP在超过1 000美元以后,消费结构将更快的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对住宅、汽车、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养老保险、环境保护以及生活质量等方面的需求将有明显提高??消费需求结构升级”。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中的文化消费究竟如何变化? 下面将对此进行研究。 一、2007城镇居民生活基本情况-收入与支出 数据来源:中国2007年统计年鉴 网络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f2584305.html,/tjsj/ndsj/2008/indexch.htm 从上表可知, 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到13 786元,

已符合“消费结构将更快向发展型、享受型升级”要求。 二、2007城镇居民生活基本情况-生活质量 数据来源:中国2007年统计年鉴 网络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f2584305.html,/tjsj/ndsj/2008/indexch.htm 上表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总体趋势为不断提高,虽然恩格尔系数在2006年及2007年稍有提高,但总体趋势是明显提高的。文化方面,数据显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所谓比重亦有上升趋势,和经济发展成正比。说明居民的消费结构在改变,消费项目逐渐多样化,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三、2007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消费性支出构成 数据来源:中国2007年统计年鉴 网络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f2584305.html,/tjsj/ndsj/2008/indexch.htm 通过表格,可看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全年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在不同收入的人群,其占的比重差距不大,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户之间的差距仅为4.07%,说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因收入的增高而增高的幅度不大,城镇居民

消费主义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出现

消费主义文化在中国社会的出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 陈昕黄平 本文试图提出的问题是:目前中国城社会中正在出现消费主义文化,这种文化-生活方式的出现和扩散是以思想-观念为主导的,是发生在日常生活层面和价值领域里的一场深刻变革。 本文所关注的并不是对物质产品的消费总量这一经济学意义上的变化,而是要从人们要消费什么、怎样消费以及为什么要如此消费的文化价值和意义系统中,去试图理解消费文化现象所涉及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和由此体现的文化-意识形态的显著变化。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本文认为,随着中国社会日益加快的商业化步伐和与跨国市场“接轨”的速度,消费主义正在逐步确立其在日常生活领域里的意识形态影响力。 这一命题所采取的社会—文化观点,把消费文化领域里发生的变化不仅仅视为经济因素变化的结果。在拒绝简单的经济还原论的同时,本文从文化支配权的理论视角出发,强调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变化的文化主导作用和文化建构意义。 基于上述考虑,本文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消费主义问题的讨论,试图建立这样一种视角: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可以成为一个自主领域,从而对其它社会生活领域具有直接的影响和建构作用。本文认为:人们对消费符号象征系统为他们提供的意义的“积极认同”不是文化支配权的消失或意识形态的终结,相反,符号的建构作用是对文化支配权机制在当代社会实践中的补充,或一种新的社会生活与社会观念的组织与控制形式。

导言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开始快速迈入大规模消费(或“大众消费”)时代,这种前所未有的划时代发展时至今日已经历了二十个年头。无疑这二十年是中国历史上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同样毫无疑问地,这也是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发生巨变的时期。在国门打开之前,中国的经济(生产-交换-流通-分配和消费)基本上没有摆脱短缺时代,绝大多数中国城乡的家庭仍处于温饱的边缘,几亿人还在贫困中挣扎,而那时即使是较为富裕的小部分人也还在节衣缩食地追求“老三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而就在这短短的二十年时间里,电视、洗衣机、电冰箱这“新三件”,已经在我国城市家庭中基本普及。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城市家庭对耐用消费品的追求已经变成了高档音响、大屏幕彩电、分体空调等,“新富”家庭开始以名牌服装和私人洋房、私家汽车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档次”和“品位”。 上述变化有理由使我们假定,中国社会正逐步进入消费社会。1随着其日益成为世界体系的一部分,越来越多的人(当然,首先是所谓的“成功人士”,从沿海地区的“大款”、大城市的“新贵”,到演艺界的“名流”、高等院校的“专家”;其次是城市中年轻的“追星族”、“时髦族”)开始学会“与国际潮流接轨”,学会欣赏消费时尚,领导消费潮流。进入九十年代中期以来,这种对“新潮”“洋货”的追求更显示了全新的面貌:在各个大中城市,可以观察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着手刻意改变自己的外部形象:从装束打扮化装上模仿欧美和港台的歌星舞星明星,到把自己的头发染黄、皮肤染白、鼻子做高。 与典型的消费社会相比,中国的经济能力依然应当使相应的消费方式适应于生产社会,但是由于受到消费主义文化的影响,中国居民的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又在追随消费社会而出现明显的消费主义倾向。因此目前中国居民的生活既有生产社会的特点又有消费社会的特点。2前者主要是社会的经济能力和居民的购买能力的限定,如目前中国已经进入了所谓“内需不足”(“生产过剩”的代名词);而后者则主要是受到文化-意识形态的影响,人们所期望和追求的一套价值体系和生活方式,这在逻辑上可以是和“生产过剩”与否没有什么直接的关联,在现实中更可以与“生产过剩”同时并存:一方面是购买力不足,另一方面是对商品符号和意义的消费欲望和狂热追求。 另外一个吊诡是,虽然中国社会整体无疑还仍然属于发展中的“第三世界”(如果我们仍然使用“发展中社会”、“第三世界”这样的词汇的话),其GDP和人均收入,无论是按外汇兑换率还是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仍然处于很低的水平,尤其重要的是,人均的可利用资源和出产效率就更低;但是这种按照 1“消费社会”概念所指的现象与“大规模消费”概念差不多;在鲍德里亚(Baudrillarrd)那里,“消费社会”概念主要不是从单纯经济发展阶段的意义上来使用的,他更多的是在对消费现象或对“消费社会”的政治经济学分析中谈论“消费社会”的。在鲍德里亚的后期著作中有主要阐发了“消费社会”的符号分析观点。参见Jean Baudrillard,Selected Writings, Edited by Mark Poster.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8,第50页。 2应该说明,所谓消费社会是与生产社会相对而言的。生产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商品稀缺,社会的主要目标是增加生产满足社会需求;消费社会的主要特征是生产能力相对于适度与节俭的传统生活方式而过剩,为了生产方式自身的生产与再生产,社会就要不断地刺激消费,使大规模消费成为这种社会的基本生活方式。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XX村农民收入情况的调研报告 选题:农民收入状况和农村基本状况调研 XX 村农民收入状况调研报告调查目的:了解农民收入状况,包括收入水平、收入来源、收入结构等,并据以进行科学地分析研究,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提供科学的依据。调查时间:2014.8.2-8.9 调查地点: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陈瑶湖镇水圩村调查对象: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陈瑶湖镇水圩村的农民调查方式:问卷调查和走访座谈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共25 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为17 份,还有一份与村委会书记座谈后的访问结果。 农民收入问题一直是一个关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快慢的严峻问题,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一直不断加大对“三农” 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但农民的收入依然是增长缓慢。2014 年的八月份,我就我们安徽省枞阳县里面的一个村子—水圩村展开了农民收入调查问卷和走访座谈,我们调查问卷和座谈的内容有以下方面: 1. 每个家庭的总人口数、劳动力数、外出打工人数、受教育人数及程度; 2. 每个家庭拥有的农田亩数、是否出租或 扭转给大农户;3. 每个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是哪些,如外出务农、在家务农、在家做生意等等;4. 每个家庭对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的满意度以及对于政府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满意度;5. 影响每个家庭收入的原因有哪些,如资金、劳动力、农产品销售困难、技术、自身文化水平低等原因;6. 每个家庭对于吃穿用住行以及医疗方面的保障政策的看法;7. 每个家庭希望通过何种方式来增加农民收入,如发展大棚蔬菜、招商引资办农副产业等;8. 每个家庭对家庭主要收入有何看法或者希望。 此次调查结果因农村主要劳动力不在家、调查范围不广而有些不全面,但还是可以由样本17 户的调查问卷和走访座谈结果得出如下分析: 一、农民收入现状问卷调查结果分析——样本17 户(原材料见附带材料)水圩村人均收入分布柱形图由此表可以看出,农民家庭的年收入人均最多的分布在3000-5000 元,次之5000-8000 元,主要集中在人均几千元上,也有一年人均收入过万的,整体来说农民收入还是高不成低不就的。 本次共走访调查农户25 户,有效数据为17 户,其中: 纯农业户2 户,半农半外出务工5 户,完全在外务工3 户,半农半在家务工的有1 户,在家做生意的有4 户,依靠基本工资的2 户。其中,2013 年度家庭年收入1 万元以下的1 户;1 万元(含1 万元)以上2 万元以下0 户;2 万元(含)以上3 万元以下8 户,3 万元以上(含)8户;调查显示:当前,水圩村大部分村民家庭收入还是可以支出相关生活教育等费用的,生活水平质量还算良好,如果考虑较高的物价,生活水平应属于中下等,收入一般可以维持每年日常生活的支出。 二、农民收入状况分析一些重要指标的比率由此表可知,农民

《中国居民文化消费与需求调查报告》

标题:多维度解读:《中国居民文化消费与需求调查报告》 引言:“调查显示,每个月文化消费支出在50元以下的居民占18%;50元至100元的居民占30%;101元至300元的居民占33%;301元至500元的居民占13%;501元至1000元的居民占4%;1000元以上的居民占2%。”3月1日,在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召开的自主研发课题《国民文化消费状况调查》开题会上,该所研究人员介绍了前期调研的相关情况。 2012年6月至10月,为了解我国居民文化消费的基本状况、文化消费需求、文化消费热点以及居民对文化消费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联合中国文化管理学会网络文化工作委员会开展了“居民文化消费与需求状况”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文化消费在我国居民心目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并呈现出一系列新趋势、新动向;与此同时,我国居民文化消费还存在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居民文化消费能力总体偏低等问题。 居民喜欢的文化消费项目 农村消费:农村居民对文化消费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有18.98%的农村居民认为文化消费“非常重要”,而“北上广深”等大都市居民中持这一观点的仅占6.06%,其他一类城市中占7.9%,二类城市中占9.25%,三类城市中占14.1%。统计显示,二类城市和乡镇居民对文化消费“综合重要程度”(综合重要程度为不重要与重要的比值)的认知要远远高于其他区域居民。 “以上数据表明,农村偏远地区的居民对文化消费的需求高于经济发达的大都市。这从侧面说明,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居民对文化消费的要求越来越高,也说明了文化产品的消费在农村地区还有很大的潜力。”课题组负责人石慧玺博士如是说。 文化消费:居民文化消费能力总体偏低 近年来,我国的文化消费取得了长足发展。2011年城乡居民人均文化消费分别达到1102元和165元,比2002年分别增长170.7%和253.8%,年均增速分别快于人均消费支出0.9和2.7个百分点。本次中国居民文化消费与需求调查报告显示,9.31%的居民认为文化消费“非常重要”,35.92%的居民认为“很重要”,45.56%的居民认为文化消费在心目中的位置“一般”,9.23%的居民认为是否进行文化消费“无所谓”。石慧玺博士表示,对照往年的数据可以发现,我国居民对文化消费越来越看重,与此同时,文化消费还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和巨大的潜在市场。

关于农民的收入来源与消费状况的调查

关于农民的收入来源与消费状况的调查 摘要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农村居民的主要的生活来源方式和消费去路,了解农村居民的纯收入,从而了解农村居民的生活环境、生活状况,了解目前农村居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方法:通过走访的方式进行调查来源资金的方式和大概数目和消费的主要去路和金额,分析调查数据。结果:我村居民家庭已经全部达到温饱水平,12%达到小康水平。现在的农村居民物质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是,精神生活水平仍然不高。建议:政府能够引进新品种在专家的指导下进行试种,是农民获得新的收益,鼓励和支持开发废弃鱼塘,重拾养鱼业。村政府组织一些文化娱乐节目,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水平。 (一)根据走访调查可得,农村居民的生活来源的主要方式:种植农作物,个体户少量养殖猪,家庭人员离家成为农民工打工赚钱。根据调查83%的农村家庭从事农作物种植,按照当前的2.5元每斤的米价计算,每户可获3000元到5000元左右的总收入。76%的农村家庭每年养殖二期猪仔,每次养殖2到4只(个体承包养猪场除外)猪仔,按照今年毛猪价格9元到10元的价格可收入8000到16000左右的总收入。此外。有93%的村民家庭存在外出的农民工,他们的收入不等。农村居民的主要消费去路:种植农作物需要的花费,例如农田的打理、种子费、N肥(15N:15P:15K)2800元每吨,每亩至少300千克;养殖猪仔的花费,例如饲料,熟粮等每头猪仔要花费1000左右,甚至更多;家庭生活的必要开支。例如生活用品,食品,衣物,住行等,家庭的子女学习教育或者娱乐消费。普通农村居民的每年在农业上的纯收入为4000到30000左右。 (二)近两年我村居民相较过去几年收入增张较快,我村多数村民有几百元、甚至零收入增长至上万元的收入。在村民收入快速增长的推动下,我村村民生活消费支出呈现较快的增长势态。我村居民的最低生活支出消费增长一倍。在生活消费支出较快的同时。消费结构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村民生活消费全面增长。食品支出消费增长,增长幅度较大,达到10%。衣服着装消费支出较往年增长一倍,由过去的平均每年两套(一套春装和冬装或者是一套夏装和冬装)变成现在四套(春夏秋冬各一套),甚至更多。在今年,村民居住支出消费大约较去年增长30%,或者是重新装修,或者是新建住房,或者是重修。家庭设备用品支出消费增加,在政府惠民补贴家用电器的政策下,今年有多户村民购买冰箱、电炉、彩电、洗衣机等。现在我村的村民家庭有90%拥有电视闭路线,改善了农村居民的娱乐生活和精神生活。在今年,交通通讯支出消费较往年人仍然有增长趋势。例如手机,我村的中学生毕业后,有许多家长为其买新手机作为毕业礼物,这好像成为了我村今年的流行形势,当然也有少部分人是因为经济收入增加的缘故而换新的手机,这大大的改善了我村的通讯模式,在有急事的时候不用再苦苦地在一规定地方等待信件,而是不论何时何地都可以探知最新情况。我村在文化教育方面呈增长趋势,少数有远见农村家长不再让孩子拘泥在书本上,还注重于孩子的兴趣爱好的培养,例如画画、唱歌、跳舞、开发其在乐器上的天赋。甚至经济条件比较好的村民将孩子送往县城的少年兴趣班,培养孩子的才艺,提高农村孩子的综合素质。此外,因为经济收入的增加,我村的医疗保健消费也水涨船高,呈现增长趋势。 与去年相比,村民生活消费支出结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各种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发生了变化。衣服着装消费支出较去年的比例增加,居民住房消费支出比例增加,交通通讯消费支出比例几乎不变,医疗保险的消费支出比例微弱增加,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支出比例增加,食品支出消费比例降低,文化教育娱乐消费支出比例降低。由此可以看出农村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一定的提高,精神生活水平几乎没有什么提高。 我村村民衣食住行比较往年有了大幅度的改善。“讲营养,讲健康”趋势明显。从食物消耗量研究,单从金钱消耗来看,今年相较五前增加了3到4倍。粮食、油脂、食糖等食物

我国居民消费现状的统计分析

我国居民消费现状的统计分析 专业:经济学姓名:000 学号:00000000 一、我国城镇居民现状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国家连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措施和实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全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强劲增长,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消费结构不合理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本文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横向分析 第一,食品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恩格尔定律的表述一致。但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恩格尔系数相差太过悬殊,城镇最低收入户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最高收入户的生活水平按照恩格尔系数的评价标准早已达到了富裕型,甚至接近最富裕型。第二,衣着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缓慢上升,到高收入户又有所下降,但各收入组支出比重相差不大。衣着支出比重没有更多的递增且最高收入户的支出比重有所下降,这些都符合恩格尔定律关于衣着消费的引申。随着收入的增加,衣着支出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事实上,在当前的价格水平和服装业的发展水平下,城镇居民的穿着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居民对衣着的需求也不是无限膨胀的,即使收入水平继续提高,也不需要将更大的比例用于购买服饰用品了。第三,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的支出比重呈逐组上升趋势,说明居民的生活水平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和改善。第四,医疗保健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提高呈现一种两端高、中间低的走势。这是因为医疗保健支出作为生活必须支出,不论居民生活水平高低,都要将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于维持自身健康,而且由于医疗制度改革,加重了个人负担的同时,也减小了旧制度可能造成的不同行业、不同体制下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差别,因而不同收入等级的居民在医疗保健支出比重上差别不大。第五,居住支出比重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与我国居民消费能级不断提升,住宅商品正在越来越成为城镇居民关注的热点是相吻合的,同时与恩格尔定律的引申也是一致的。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虽然受价格水平、消费习惯、消费环境、消费心理预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归根结底仍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水平,要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必须增加居民收入。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仅可以提高全国城镇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向着更加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而且在启动内需,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纵向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居民的各项支出显著增加。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到追求质的提高,从以衣食消费为主的生存型到追求生活质量的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镇居民在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三项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食品类支出比重降幅最大;衣着类有所下降;家庭

老年文化消费现状问题调查研究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20, 9(3), 257-268 Published Online March 2020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f2584305.html,/journal/ass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f2584305.html,/10.12677/ass.2020.93040 The Survey and Study of the Situation on Cultural Consumption of the Elderly Zihan Wu Department of Finance, China Women’s University, Beijing Received: Feb. 13th, 2020; accepted: Mar. 2nd, 2020; published: Mar. 9th, 2020 Abstract China’s population is rapidly aging, and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e cultural consumption of the elderly has given a new meaning, and its market value cannot be un-derestimated. In terms of investigation, the writer found some questions: the consumption ability of the elderly is generally not high because they have low income; the infrastructure quality and scales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different regions is large; most cultural products have not met the demand of the elderly. Because the degradative organism of the elderly, it is difficult for them to keep up with the pace of the times. So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strengthen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make responsibility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the elderly, cultivate the cultural consumption consciousness of the elderly, support the participation of social forces, and guide the elderly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cultural consumption. Keywords Cultural Consumption of the Elderly, Survey of the Situation, Policy Advice 老年文化消费现状问题调查研究 吴紫涵 中华女子学院,金融系,北京 收稿日期:2020年2月13日;录用日期:2020年3月2日;发布日期:2020年3月9日 摘要 我国人口快速进入老龄化,且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老年人文化消费赋予了新的内涵,其市场价值不容

SPSS统计分析案例(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趋势的统计分析)[1]

SPSS统计分析案例 专业:经济学姓名:000 学号:00000000 一、我国城镇居民现状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国家连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措施和实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全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强劲增长,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消费结构不合理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本文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横向分析 第一,食品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恩格尔定律的表述一致。但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恩格尔系数相差太过悬殊,城镇最低收入户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最高收入户的生活水平按照恩格尔系数的评价标准早已达到了富裕型,甚至接近最富裕型。第二,衣着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缓慢上升,到高收入户又有所下降,但各收入组支出比重相差不大。衣着支出比重没有更多的递增且最高收入户的支出比重有所下降,这些都符合恩格尔定律关于衣着消费的引申。随着收入的增加,衣着支出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事实上,在当前的价格水平和服装业的发展水平下,城镇居民的穿着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居民对衣着的需求也不是无限膨胀的,即使收入水平继续提高,也不需要将更大的比例用于购买服饰用品了。第三,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的支出比重呈逐组上升趋势,说明居民的生活水平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和改善。第四,医疗保健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提高呈现一种两端高、中间低的走势。这是因为医疗保健支出作为生活必须支出,不论居民生活水平高低,都要将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于维持自身健康,而且由于医疗制度改革,加重了个人负担的同时,也减小了旧制度可能造成的不同行业、不同体制下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差别,因而不同收入等级的居民在医疗保健支出比重上差别不大。第五,居住支出比重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与我国居民消费能级不断提升,住宅商品正在越来越成为城镇居民关注的热点是相吻合的,同时与恩格尔定律的引申也是一致的。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虽然受价格水平、消费习惯、消费环境、消费心理预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归根结底仍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水平,要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必须增加居民收入。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仅可以提高全国城镇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向着更加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而且在启动内需,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纵向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居民的各项支出显著增加。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到追求质的提高,从以衣食消费为主的生存型到追求生活质量的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镇居民在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三项支出在消

浅议新时期我国消费文化的现状与建设思路

浅议新时期我国消费文化的现状与 建设思路 内容摘要: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日趋严峻,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模式、全面建设消费型社会成为我国新时期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研究如何建立与消费型社会相联系、具有我国特色的消费文化等问题,对于我国本土企业制定和实施发展战略及政府决策具 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消费消费行为消费文化 消费,是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现象,作为高度社会化的动物,人类的消费不仅是基于人体生理需要和满足的行为,更是一种具有深刻社会内涵的文化现象。 消费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经济生活中 所形成的对消费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共同信念,即约束居民消费行为或消费偏好的一种文化规范。每个国家、民族甚至地域都有自己独特的消费文化,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消费文化也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随着全

球性金融危机日趋严峻,当前我国确定了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各项措施。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全面建设消费型社会的时代。而要实现这一目标不仅要改变生产方式,更要改变生活、消费方式,建立具有我国特色的消费文化。 我国消费文化的现状 民族特异性和全球趋同性并存 随着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具有共性特征的文化物质被不同国家和民 族的文化所选择和吸收,渐渐被强化成为人的心理特征和行为特征:而另外一些传统的、带有强烈的排他性的文化物质被抑制,甚至失去了整体意义和价值,从而出现趋同的全球消费文化。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众多跨国公司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开始纷纷 登陆中国,其中以美欧日为代表的西方跨国公司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跨国公司在满足全球市场需求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培育了一种全球趋同的消费文化,使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国家的消费行为出现了“相似

(农民收入情况分析,)

2016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 分析情况汇报 一、上半年农民收入情况及分析 今年上半年,预计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5元,较去年同期的2790元增加265元,增长9.5%。其中,工资性收入198.5元,较去年同期的187.16元增加11.34元,增长6%;经营性收入658.3元,较去年同期的632.5元增加25.8元,增长4.1%,其中第一产业农业经营性收入65.8元,较去年同期59.1元增加6.7元,增长11.3%,林业经营性收入31.9元,较去年同期28.3元增加3.6元,增长12.7%,牧业经营性收入165.6,较去年同期156元增加9.6元,增长6.2%,第三产业经营性净收入395元,较去年同期389.1元增5.7元,增长1.5%;转移净收入1637.6元,增加219.46元,增长15.5%;财产性收入560.6元,较去年同期552.2元增长8.4元,增长1.5%。从结构上分析,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增速放缓;转移净收入增速加快;财产净收入增幅较小。 1、农业生产总体向好,农产品价格有涨有落,经营性收入增速放缓 受当前国内经济发展形势放缓的影响,我县当前主要农产品市场价格走势偏低,红芸豆市场价3.0元,

同比下降1.0元,下降25%;谷子市场价1.6元,同比下降1.03元,下降39.3%;12种主要农产品价格较2015年同期全部下跌,跌幅最高的为黄瓜、张杂谷3号、黍子,跌幅分别为-53.3%、-44%、-43.5%。跌幅最低的为豌豆、大豆、绿豆,跌幅分别为-10%、-9.7%、-1.7%。全县种植面积最大、占农民收入份额最多的玉米跌幅也达到26%。由于龙头企业,小杂粮加工企业少,农产品加工率低,种植业收入无法提高,再加上农产品价格的大幅下跌,严重影响了我县农业经济的增长。 农用生产资料价格稳中有降,有利于生产成本的降低。据上半年对六种主要农资价格的监测,呈现“两升四降”:碳铵、棚膜价格同比分别上涨4.7%和2.5%;尿素、复合肥、地膜、农用柴油价格同比分别下降4.4%、2.6%、0.1%、16.3%。 玉米价格下跌,羊产业持续低迷,影响了农民经营性收入的增长 受到国际粮食市场价格下跌以及国内粮食产量“十一连增”和国家下调临储玉米收购价等因素的影响,玉米价格从去年9月份开始快速下跌,我县玉米种植面积最大,当前玉米平均市场价0.85元/斤,同比下降0.3元,下降26%,羊产业持续低迷,养殖户因

村民收入和消费情况调查报告

村民收入及消费情况调研报告 团队简介: 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水品的不断提高,农民收入和消费情况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透过村民的收入和消费的现状可以反映出农村社会、经济、民生等重要问题的实际情况,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有义务和责任对这样一个民生热点进行调查研究。带着这个疑问暑假期间,湖北XXX学院会计系4名同学组成“会计系朱湖国营农场社会实践小分队”赴孝感市朱湖国营农场开展了为期六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相继走访了生产大队、养殖基地、苗圃市场、加工企业、卫生站和学校等地点,具体活动是通过对当地村民、干部、小商贩、渔民、工人等进行问卷调查、民众访谈、采访村干部、现场咨询、发放宣传资料等。实践中共发放宣传资料100份,调查问卷50份,登门走访村民80户,对当地村干部、村镇企业相关负责人、卫生所医生、学校教师等进行了12次的交流和采访。在此过程中,团队获得了大量实际信息,经过整个团队的认真分析和指导老师的精心指导,形成了《村民收入及消费情况调研报告》。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对农民增收和理性消费做出一点贡献。 【摘要】农民收入和消费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本文分析了朱湖农民收入和消费的现状,找出了农民增收和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提出了增加农民收入、引导农民合理消费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农民、收入现状、增收、合理消费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一直是我国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民增收缓慢和消费疲软既有产业结构方面的问题,也有政策和社会方面的问题。因此,要解决农民增收难、消费弱的问题,必须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调整和制定相关农村经济政策,加大对农业、农村、农民的投入,在政策引导上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认真做好农民工、农村消费市场、农民社会保障等工作。 第一部分理论和调查准备 理论准备: 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农民收入和消费状况,必须借助于经济学的理论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分析。以下是本文中所涉及的经济学理论: 1、产业空洞论 农民主要收入来源是农业,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种可以凭借自然生产力而实现产业的发育和进步的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运行,农业这一产业被分割支解,分属于不同的经济利益主体。主要分为三个环节:产前环节(生产资料的供给)属于工业,产后环节(农产品加工、运输、销售服务)属于商业,而农民仅占有农业产业的中间环节(农产品的生产),表现为对农业产业的不完整性,形成了产业收益的空洞。 产业空洞的出现,对农民收入的第一个影响是使农民收入以第一产业(农业)为主,失去了分享二、三产业(工、商业)利润和剩余的机会,或者偶而参与二、三产业生产经营而获得很少的收入部分。这样,当一、二、三产业利益不均衡,工农产品价格不合理、农产品销售困难及农业不景气和农产品跌价时,农民的收入就要受到影响。产业空洞对农民收入的另一个影响是加大了农民收入对农产品供求形势与价格的依赖程度。当农产品卖难和价格走低时,则收入增长速度下降和收入减少成为必然。 2、人力资本论 现代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劳动力资源是国民财富的最终基础。在经济再生产过程中,对人本身的投资是最有价值的。在经济活动中,劳动力素质直接影响生产效率,智力投资的经济效益显著,比对物的投资有更高的收益率并少担风险,但投资的回收期较长。由于非农产业就业收入普遍高于农业就业收入,大批有文化和技能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到非农产业,从而影响了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者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对农业技术进步带来许多不利影响。 从费用开支水平看,我国农村居民用于人力资本开支的费用占生活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很小。支出中多为未成年人义务教育开支,而用于成年农民生产技能培训的开支微乎其微。正是由于农民对人力资本投入不足,导致农民的文化技术素质偏低,使科技在农业和农村中的普及难度增大,最终影响了农民收入的增长。 3、消费结构的灰度关联分析 灰色关联理论也称灰色关联度理论,它是根据因素之间发展态势的相似或相异程度,亦即“灰色关联度”来衡量因素间关联程度的一种新的分析方法。是根据序列曲线几何形状的相似程度来判断其联系是否紧密,曲线越接近,相应序列之间的关联度就越大。 灰色关联分析的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确定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参考数列和影响系统行为的比较数列。反映系统行为特征的数据序列,称为参考数列。影响系统行为的因素组成的数据序列,称为比较数列。 设原始数据列X0 = ﹛x0(k),k = 1,2,…,n﹜比较数据列Xi = ﹛xi(k),k = 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