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双光子荧光探针研究及其应用_黄池宝

双光子荧光探针研究及其应用_黄池宝

双光子荧光探针研究及其应用_黄池宝
双光子荧光探针研究及其应用_黄池宝

双光子探针原理

我今天讲解的文献题目是对生物组织中过氧化氢进行比率成像的一种双光子荧光探针。 背景知识:过氧化氢是活性氧族中的重要一员,活性氧族包括(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过氧氢自由基、羟基自由基、过氧自由基、单线态氧、次氯酸等)在生物组织的生理衰老及病理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超过细胞正常水平的过氧化氢会引起DNA损伤、突变以及遗传的不稳定性。 1.与其他探针作比较:主要讲了采用硼酸盐机理保护的探针对过氧化氢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并在细胞中稳定成像,但是这些探针大多用于单光子显微镜并要求短波长激发,以上这些都限制了它在深入组织中的成像的应用。 与单光子探针比较。双光子显微镜比单光子显微镜具有穿透力强、定位激发以及延长观察时间等大量优点而在检测活细胞组织中的过氧化氢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2.探针设计要求:对过氧化氢高效的双光子探针应具有以下特点:在水溶液缓冲剂中具有足够大的溶解性、对过氧化氢具有较高的选择性、有较高的双光子活性横截面和在生物PH范围内有较稳定的光谱性质。 探针的合成:通过过氧萘引入含有硼酸基的氨基甲酸酯合成了AN1。与过氧化氢相连的硼酸盐与缺电子的氨基甲酸酯分离会得到富电的AN1,引起更多红移荧光散射。并在模拟生理环境下表征它的光学特性以及AN1的光学特性,而且PN1相对AN1发生了50nm的蓝移。AN1相对PN1有较大的位移是因为更稳定的电荷转移激发前荧光团的形态包括给电子基和吸电子基。 荧光性能测定:PN1与过氧化氢的反应主要通过发射荧光和液相色谱-质谱仪检测,产物AN1是主要的荧光物。 其他性能测定:1然后我们估测PN1在双光子模式下对过氧化氢的探测能力。 2PN1要比其他活性氧类对过氧化氢有更高的选择性。 2接下来力图利用PN1做双光子探针来检测细胞环境里过氧化氢含量的变化。 为了进一步建立PN1在生物成像领域的应用,我们也做了这个新探针在检测活的组织中过氧化氢含量变化的能力。 结论:最后我们得出结论,我们研究的这种新型双光子探针PN1具有大的荧光活性面、对过氧化氢有一个很明显的有蓝变绿的一个颜色变化过程、对活性氧类具有较好的选择性、低细胞毒性、对生物活性体内PH的变化不敏感等优点。这个新的探针可以对活细胞以及活组织中的过氧化氢深度范围成像而不受其他生物活性氧类的干扰。当前的努力主要是利用PN1以及对过氧化氢在复杂生物样本内的荧光成像化学过程的研究。

双光子显微成像

创新助手报告——主题分析报告 创新助手平台提供 北京万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2014-07-10

报告目录 报告核心要素......................................................................................................... I 一、主题简介 (1) 二、主题相关科研产出总体分析 (1) 2.1 文献总体产出统计 (1) 2.2 学术关注趋势分析 (2) 三、主题相关科技论文产出分析 (2) 3.1 中文期刊论文 (2) 3.1.1 近十年中文期刊论文分布列表 (2) 3.1.2 中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 (3) 3.1.3 发文较多期刊 (4) 3.1.4 发文较多的机构 (4) 3.1.5 发文较多的人物 (4) 3.1.6 核心期刊分布数量对比 (4) 3.1.7最近相关中文期刊论文 (5) 3.1.8被引较多的相关期刊论文 (6) 3.2 学位论文 (7) 3.2.1 近十年学位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7) 3.2.2 学位论文增长趋势 (8) 3.2.3 硕博学位论文数量对比 (8) 3.2.4 发文较多的机构 (9) 3.2.5 发文较多的人物 (9) 3.2.6 最近相关学位论文 (9) 3.3 中文会议论文 (10) 3.3.1 近十年中文会议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10) 3.3.2 中文会议论文增长趋势 (10) 3.3.3 中文会议论文主办单位分布 (11) 3.3.4 发文较多的机构 (11) 3.3.5发文较多的人物 (11) 3.3.6最近相关中文会议论文 (12) 3.4 外文期刊论文 (12) 3.4.1 近十年外文期刊论文年代分布列表 (12) 3.4.2 外文期刊论文增长趋势 (13) 3.4.3 最近相关外文期刊论文 (13) 3.5 外文会议论文 (13) I

【CN209946009U】光学相干层析和双光子荧光同步成像系统【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实用新型专利 (10)授权公告号 (45)授权公告日 (21)申请号 201920375721.9 (22)申请日 2019.03.22 (73)专利权人 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 术研究所 地址 215163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科技城 科灵路88号 (72)发明人 徐欣 高峰 张欣 金幸杰  (74)专利代理机构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 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代理人 韩飞 (51)Int.Cl. G01N 21/64(2006.01) (ESM)同样的发明创造已同日申请发明专利 (54)实用新型名称 光学相干层析和双光子荧光同步成像系统 (57)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学相干层析和双 光子荧光同步成像系统,包括双光子光源、快轴 扫描模块、慢轴扫描模块、第一二向色镜、共用扫 描模块、光学相干层析模块、第二二向色镜、双光 子荧光成像模块以及成像显微物镜。本实用新型 的光学相干层析和双光子荧光同步成像系统,通 过将双光子扫描成像技术和光学相干层析成像 技术相结合,采用共光路共振镜同步扫描成像方 法有效减少了系统硬件,实现了光学相干层析技 术和双光子荧光扫描成像扫描速度的有效利用, 达到了样品荧光快速面成像和断层成像的目的。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6页 附图2页CN 209946009 U 2020.01.14 C N 209946009 U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209946009 U 1.一种光学相干层析和双光子荧光同步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双光子光源、快轴扫描模块、慢轴扫描模块、第一二向色镜、共用扫描模块、光学相干层析模块、第二二向色镜、双光子荧光成像模块以及成像显微物镜; 所述光学相干层析模块中发出的样品光经过所述慢轴扫描模块后透射所述第一二向色镜,所述双光子光源发出的飞秒激光经过所述快轴扫描模块后被所述第一二向色镜反射,与透射所述第一二向色镜的样品光相结合,共同经过所述共用扫描模块后透射所述二向色镜,再经过所述成像显微物镜后照射到样品上;飞秒激光激发样品产生的荧光经所述成像显微物镜后被所述第二二向色镜反射至所述双光子荧光成像模块进行荧光成像,样品光照射到样品上被反射形成的成像光沿原路返回,依次经所述成像显微物镜、透射第二二向色镜、共用扫描模块、透射第一二向色镜、慢轴扫描模块后进入所述光学相干层析模块进行层析成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相干层析和双光子荧光同步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光子荧光成像模块包括沿光路依次设置的成像聚焦透镜、滤光片和探测器,样品被激发后发出的荧光经所述第二二向色镜反射后,依次经所述成像聚焦透镜、滤光片后由所述探测器接收,进行荧光成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学相干层析和双光子荧光同步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快轴扫描模块包括快轴扫描振镜和快轴聚焦透镜,所述慢轴扫描模块包括慢轴扫描振镜和慢轴聚焦透镜。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学相干层析和双光子荧光同步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扫描模块包括依次设置的共用扫描振镜、共用聚焦透镜和中继透镜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学相干层析和双光子荧光同步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快轴扫描振镜的扫描轴方向与共用扫描振镜的扫描方向相互垂直,且所述快轴扫描振镜的扫描轴分别与所述双光子光源发出光的光轴以及快轴聚焦透镜的光轴垂直; 所述慢轴扫描振镜的扫描轴方向与快轴扫描振镜的扫描方向相互平行,且所述慢轴扫描振镜的扫描轴分别与所述光学相干层析模块发出光的光轴方向以及慢轴聚焦透镜的光轴垂直; 所述共用扫描振镜与所述快轴扫描振镜的扫描方向相互垂直,且所述共用扫描振镜的扫描轴分别与所述共用聚焦透镜、中继透镜组的光轴垂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光学相干层析和双光子荧光同步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慢轴聚焦透镜和共用聚焦透镜构成4f系统,所述慢轴扫描振镜和共用扫描振镜位于4f系统的透镜焦点位置;所述快轴聚焦透镜和共用聚焦透镜构成4f系统,所述快轴扫描振镜和共用扫描振镜位于4f系统的透镜焦点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相干层析和双光子荧光同步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相干层析模块包括谱域光学相干层析系统或者扫频源光学相干层析系统。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相干层析和双光子荧光同步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向色镜截止波长为900nm,长波反,短波通,其透射所述光学相干层析模块发出的样品光以及样品反射的成像光均,且反射所述双光子光源发出的飞秒激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相干层析和双光子荧光同步成像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二向色镜截止波长为650nm,长波通,短波反,其透射所述双光子光源发出的飞秒激光、 2

荧光比率探针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7 前 言 荧光比率技术是荧光分析中的一项重要技术。该技术在生物染色剂中,可被紫外线或蓝紫光(短波长光)激发而发射荧光的染料,称为荧光染料(荧光色素)。可被长波长光激发,这些荧光色素常称为荧光探针。荧光探针通常用于固定组织和细胞的染色,以及或活细胞中的应用, 此外还包括应用于体内荧光探针。 分子荧光探针按用途分类包括离子探针、极性探针、粘度探针、PH值探针、膜荧光探针、细胞活性探针、细胞器探针、位点特异性荧光探针等等。探针通过与分析物(如生命金属离子)进行结合后,引起荧光特性发生变化,通过测定荧光的激发波长、发射波长、荧光强度、峰位、荧光寿命、荧光量子产率和各向异性等,获得相关信息。 荧光方法测定中,荧光探针在与反应物结合后,出现激发或发射光谱移位的探针,可使用在两个不同波长测定的荧光强度比率进行测定,称为比率测量。因为通过二个选择性的波长的荧光强度变化可作为定量的依据, 通常指在波长范围内有荧光强度明显的变化。同普通荧光探针相比,比率测量探针可以被分为两部分。 一种是荧光比率效果是通过原来荧光谱的迁移。通常,这些迁移的背景是荧光探针激发态的电子转移。它被激发通过改变发色团同周围分子或原子交互作用的能量改变(溶剂化显色迁移),同外部电场的交互作用(电致显色迁移)和在发色团中的双电弛豫(双电弛豫迁移)。 另外一种结合探针,荧光谱包括2个或更多的谱带。通常,是这些谱带相对强度的改变,激发态同荧光探针发色团反应。这些反应在不连续的能量状态。 荧光比率探针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杨柳* ,郭成海,张国胜 (防化研究院第四研究所,北京 102205) 摘要 本文介绍了荧光比率探针,包括阳离子探针、阴离子探针、pH值探针、极性探针、氧化性和分子的比率测量探针的应用及近几年的研究进展。关键词 荧光分析,比率测量 *作者简介:杨柳(1975-),男,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生,E-mail:yangliujinjin@sina.com 所以在初始和产物状态都随着能量转移而发射荧光。 荧光比率测定法可消除光漂白和探针负载和留存及设备因素(照明稳定性)引起的数据的失真。如阴离子探针可通过有机离子载体从细胞排除,如AM酯可被P糖蛋白多药载体排出荧光比率测定法可减少探针渗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探针与离子结合后,出现激发或发射光谱移位的探针可使用在两个不同波长测定的荧光强度比率校准,可克服由于离子浓度的变化而造成的荧光信号人工假象。 Bright等(1989)发现比率测量减少或消除几种决定因素的变化对测量荧光强度的影响,包括探针浓度、激发光的光路长度、激发强度、和检测效率。消除的人工假象包括光漂白、探针渗漏、细胞厚度、探针在细胞内(区室化作用引起)或不同细胞群之间(负载效率差异造成)的不均匀分布。 比率测量探针已经应用于不同的测量领域:离子探针(阳离子探针Ca2+、Mg2+,Zn2+,Ag+等)阴离子探针(Cl-,CN-,F-等),膜探针、活性氧和一氧化氮探针,极性探针、PH值探针等等。 1应用比率测量的阳离子探针: 各种各样的阳离子在生命活动中起重要的作用, 如构成细胞和生物体某些结构的重要成分,参与并调节生物体的代谢活动等,荧光方法通常用来测定阳离子在生物体不同组织的含量和分布。阳离子比率测量探针也在不断发展。 1.1 Ca2+检测的比率测量探针: 探针与Ca2+结合后出现光谱移位的探针可进行比率测量。主要包括:Fura-2、双- Fura-2、Fura-4F、Fura-5F、Fura-6F、 indo-1、indo-5F、mag-Fura-2

双光子显微镜的独特优势.

相关技术指标与进口必要性 双光子显微镜的独特优势有以下几点: 1)双光子显微镜采用长波长激发,长波长的光比短波长的光受散射影响较小,容易穿透标本,双光子显微镜的穿透深度通常是共聚焦显微镜的2到3倍。对于皮层较深处神经元的活动观察更加全面。 2)焦平面外的荧光分子不被激发,成像的亮度和信噪比高。更加适合活体 下微弱荧光信号的观察。 3)长波长的近红外光比短波长的光对细胞毒性小,比较适合活细胞长时间的动态观察。 4)使用双光子显微镜观察标本的时候,只有在焦平面上才有光漂白和光毒性。 所以,双光子显微镜比单光子显微镜更适合用来观察厚标本、更适合用来观察活细胞、或用来进行定点光漂白实验。 利用活体双光子显微镜,我们可以对脑科学的几个前沿领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利用活体双光子显微镜的光遗传学操作能力,我们可以对某类神经元的激活和失活进行高精度的操作,对这些神经元的特殊功能的进行研究。在活体水平下,我们可以对皮层在清醒、静息状态下就存在有组织的脑功能活动进行观察,从而加深我们对大脑在内外环境的监测、情节记忆及自我意识方面的理解。利用活体双光子显微镜的多点光激活能力,我们可以研究多个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和控制,来更好的了解神经信号之间复杂动态的编码过程。目前国内没有同类产品,其他设备在各个技术层面都无法满足我单位要求,为更好的开展神经学研究,故申请购置此套设备。 主要技术指标: 1 显微镜 1.1 适用于活体动物操作的正置显微镜,物镜下自由空间高度≥23 cm; 1.2 显微镜镜体置于XY电动载物台之上,可通过移动显微镜镜体的方式 对样品进行定位和观察; 1.3 显微镜镜体移动通过软件控制,XY方向行程≥35 mm,步进≤100 nm; 1.4 配备长寿命落射荧光光源; 1.5 配备可观察FITC和DsRed的滤色块; 1.6 配备全角度物镜转盘,物镜可旋转、可倾斜,能够以任何角度垂直

双光子荧光显微镜的原理特点

双光子荧光显微镜的原理特点 双光子荧光显微镜是结合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双光子激发技术的一种新技术。 双光子激发的基本原理是: 在高光子密度的情况下,荧光分子可以同时吸收2个长波长的光子,在经过一个很短的所谓激发态寿命的时间后,发射出一个波长较短的光子;其效果和使用一个波长为长波长一半的光子去激发荧光分子是相同的。 双光子激发需要很高的光子密度,为了不损伤细胞,双光子显微镜使用高能量锁模脉冲激光器。 这种激光器发出的激光具有很高的峰值能量和很低的平均能量,其脉冲宽度只有100飞秒,而其周期可以达到80至100兆赫。 在使用高数值孔径的物镜将脉冲激光的光子聚焦时,物镜的焦点处的光子密度是的,双光子激发只发生在物镜的焦点上,所以双光子显微镜不需要共聚焦针孔,提高了荧光检测效率。 为形态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神经科学、和药理学等研究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手段。 1.双光子显微镜出现的背景----传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两大局限: 1)一是光毒性现象: 因为共聚焦的针孔必须足够小以获得高分辨率的图像,而孔径小又会挡掉很大部分从样品发出的荧光,包括从焦平面发出的荧光,相应的,激发光必须足够强以获得

足够的信噪比; 而高强度的激光会使荧光染料在连续扫描过程中迅速褪色,荧光信号会随着扫描进程度进行变得越来越弱。 2)光毒作用是另外一个问题,在激光照射下,许多荧光染料分子会产生诸如单态氧或自由基等细胞毒素,所以实验中要限制扫描时间和激发光的光功率密度以保持样品的活性。 在针对活性样品的研究中,尤其是活性样品生长、发育过程的各个阶段,光漂白和光毒现象使这些研究受到很大的限制。 2.为什么说双光子显微镜一般不需要配备紫外激发激光器? 双光子显微镜技术是建立在双光子激发效应的基础上的一种荧光激发技术:荧光染料分子可以同时吸收低能量的两个光子而被激发(两个光子到达荧光分子的时间间隔小于1飞秒),其激发效果可以等同于吸收一个1/2波长的高能量光子。 例如,吸收两个红色波长的光子,相当于一个吸收紫外的分子。长波长的光子不易被细胞吸收,因此对活细胞的光毒性减少,也降低了光漂白。这样即起到紫外激发的功能,又避免了紫外光线对样品的伤害。 3.双光子显微镜的激光器有何特别之处? 双光子吸收几率依赖于两个入射光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重合程度(两个光子必须在10-18秒内到达)。双光子吸收截面很小,只有在具有很大光子流量的区域的荧光团才会被激发。 因此所用激光器多为钛宝石激光器,可以达到皮秒或者飞秒级的扫描速度,且具有非常高的峰值功率和较低的平均功率,从而可以减小或者消除光漂白和光毒作用。

双光子显微镜

双光子显微镜 https://www.doczj.com/doc/f24680479.html,/view/1428311.htm?fr=ala0_1 双光子荧光显微镜是结合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双光子激发技术的一种新 技术。双光子激发的基本原理是:在高光子密度的情况下,荧光分子可以同时吸收 2 个长波长的光子,在经过一个很短的所谓激发态寿命的时间后,发射出一个波长较短的光子;其效果和使用一个波长为长波长一半的光子去激发荧光分子是相同的。双光子激发需要很高的光子密度,为了不损伤细胞,双光子显微镜使用高能量锁模脉冲激光器。这种激光器发出的激光具有很高的峰值能量和很低的平均能量,其脉冲宽度只有100 飞秒,而其周期可以达到80 至100 兆赫。在使用高数值孔径的物镜将脉冲激光的光子聚焦时,物镜的焦点处的光子密度是最高的,双光子激发只发生在物镜的焦点上,所以双光子显微镜不需要共聚焦针孔,提高了荧光检测效率。双光子荧光显微镜有很多优点:1)长波长的光比短波长的光受散射影响较小容易穿透标本;2)焦平面外的荧光分子不被激发使较多的激发光可以到达焦平面,使激发光可以穿透更深的标本;3)长波长的近红外光比短波长的光对细胞毒性小;4)使用双光子显微镜观察标本的时候,只有在焦平面上才有光漂白和光毒性。所以,双光子显微镜比单光子显微镜更适合用来观察厚标本、更适合用来观察活细胞、或用来进行定点光漂白实验。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进行生物样品研究工作中还存在很多局限和问题: 一是标记染料的光漂白现象。因为共焦孔径光阑必须足够小以获得高分辨率的图像,而孔径小又会挡掉很大部分从样品发出的荧光,包括从焦平面发出的荧光,相应的,激发光必须足够强以获得足够的信噪比;而高强度的激光会使荧光染料在连续扫描过程中迅速褪色,荧光信号会随着扫描进程度进行变得越来越弱。 光毒作用是另外一个问题,在激光照射下,许多荧光染料分子会产生诸如单态氧或自由基等细胞毒素,所以实验中要限制扫描时间和激发光的光功率密度以保持样品的活性。在针对活性样品的研究中,尤其是活性样品生长、发育过程的各个阶段,光漂白和光毒现象使这些研究受到很大的限制。 在传统荧光显微镜中,一个荧光团吸收一个光子,该光子能量对应于荧光团基态和激发态能量之差。通过一个较短寿命的虚态,也可以通过同时吸收两个较低能量(即更高的波长)的光子激发荧光。例如,吸收两个红色波长的光子,可以激发一个吸收紫外的分子。双光子激发是一个非线性过程,对激发光强度有平方依赖关系。

双光子荧光探针的研究进展

有机双光子材料的研究进展 随着以光电子学为中心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具有特殊信息处理功能和超快响应的光电材料将成为未来信息材料发展的主体,而非线性光学材料就是其中发展较为迅猛的一种。非线性光学是强光光学,研究的是物质在强光作用下产生的输出光强度与原入射光的非线性关系。非线性光学材料在强光作用下,反映介质性质的物理量(如极化强度P等)不仅与场强E的一次方有关,而且还决定于E的更高幂次项,从而导致许多在线性光学中不能解释的新现象,表现出独特的非线性光学性质。双光子吸收属于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的一种,有着独特的光学和电学效益,使得双光子技术在未来光电子集成、生物分子探测、医学诊断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和广阔前景[1]。 一、双光子吸收的基本概念 双光子吸收属于三阶非线性光学效应,该理论最早是由Goeppert- Mayer于1931年首次提出的。它是指在强激光激发下,利用近两倍于样品的线性吸收波长的光源激发该样品,使其通过一个虚中间态(virtue state)直接吸收两个光子跃迁至高能态的过程,所吸收的两个光子的能量可以相同(ω1=ω2,简并吸收),也可以不同(ω1≠ω2,非简并吸收),其机理如图1所示。 图1 单、双光子吸收和发射机理示意图 和单光子吸收和发射相比,双光子吸收和发射有以下本征特点: (1)在材料中高的穿透深度。单光子荧光过程是短波激发长波发射,吸收和发射所涉及的基元光物理过程服从Stark-Einstein定律。而双光子荧光是长波激发短波发射,所用激发光的波长红移近一倍,一般位于600-900nm,远远低于单光子过程紫外辐照光(波长为250-400nm)的光子能量。这一波段的光具有很好的穿透性,Rayleigh散射小,背景光干扰小,便于观测,并且光损伤、光漂白、光毒性都较小。

LSM780双光子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参数

1.设备名称 双光子荧光寿命成像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2.数量 1套 3.设备用途说明 4.工作条件 电源220V±10%,50HZ 室温:20~25℃ 其他:防尘,除湿,抗震动 工作台:牢固,稳定,防震 5.规格、技术要求及参数 5.1 双光子飞秒激光器部分 5.1.1Ar激光:458nm、488nm、514nm,25mW 5.1.2HeNe激光:543nm,1mW 5.1.3HeNe激光:633nm,5mW 5.1.4405激光:405nm,30mW 5.1.5*红外飞秒脉冲激光器,波长范围:680-1080nm, 包含负色散补偿功能 5.1.6根据标本的情况利用飞秒激光器的双光子可观看800微米深度样品数据。 5.1.7*稳定的可见光AOTF,同时控制激光各波长的激光强度,8通道,切换时间<5 微秒。AOTF对激光强度的控制连续可调(0~100%),步进0.1%)。 5.1.8每支激光器通过独立的光纤连接到扫描器部分,光纤即插即用,无需校准。 5.1.9光纤末端具有可对激光进行聚焦的集光镜,电动调节。 5.1.10具有8个激光光路接口和红外飞秒激光器直接耦合端口。 5.2扫描器 1

5.2.1扫描器(含检测器)与显微镜直接连接于显微镜端口(非光纤连接),一体化设 计,一体化像差及色差校正。 5.2.2*整个光路的光学设计适用波长范围为360nm~1000nm全光谱范围。 5.2.3每个荧光检测器具有独立的10级可调数码增益。 5.2.4有可调大小的针孔,调节范围为连续调节,免维护。 5.2.5*光栅分光方式,并且具有减少信号损失的循环光路设计。 5.2.6各荧光检测通道均不采用发射光滤光片,荧光信号经光栅分光后可直接到达检 测器。 5.2.7*共聚焦成像通道:具备34个荧光检测通道,可以同时采集10个荧光通道和 1个透射光通道图像,10种荧光染料可同时分离成像,1个透射光通道(明场DIC效果) 5.2.8*扫描器(含检测器)必须内置高灵敏度GaAsP spectral 检测器,而且该仪 器能够整合FCS技术,使影像品質(S/N ratio)信噪比有2X提升,具有检测微弱的单分子荧光的功能。 5.2.9一个可用于明场和DIC观察的透射光检测通道。 5.2.10*两个独立的电动的10位滤光片转轮,通过滤光片导入激发光、透过荧光并阻 断从样品反射回的激光,可提供多至50种激发光波长组合。其中一个转轮可由用户自由更换滤光片,满足系统升级扩展的需要。 5.2.11可对荧光光谱进行分析,拆分光谱重叠的不同标记的信号,可以解决同时使用 多种荧光标记时,如GFP/YFP双标记,激发光或发射光波长重叠造成的串色问题。 5.2.12具有实时计算机系统(Real time computer )监控扫描过程、同步及数据采 集,可选择使用16位、12位和8位A/D转换的动态范围。 5.2.13采用X、Y轴独立的双镜扫描,扫描为线性扫描。 5.2.14*扫描分辨率:可以在4 x 1至6144 x 6144之间自由选择。所有通道同时使 1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

胰腺细胞悬浮液样品适当离心后加入荧光染色剂,用专业的细胞培养皿,中间凹陷,可在激光共聚焦载物台上拍片,扫描,观察钙离子变化情况 目的:监测细胞胞浆中游离钙的动态变化 原理:正常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为0.1 umol/L,胞外钙离子浓度为 1.2-1.3 mmol/L,相差达10000倍。胞外钙内流和胞内钙库动员形成的钙 震荡(钙峰或钙波)在各种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病理状态下细胞内钙超负荷将造成一系列代谢紊乱,直至细胞坏死或凋亡;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显而易见,测定[Ca2+]在生理学、病理学和药理学等研究工作中均具有重要意义。 Fluo-3/AM等钙离子荧光染料以脂溶性的乙酰甲氧基酯(AM酯)的形式导入细胞,在胞内水解酶的的作用下水解成游离酸,与钙离子的结合物在激发光作用下能产生特异的荧光。荧光信号的强弱随钙离子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方法: 1.预先用二甲基亚砜(DMSO)将Fluo-3/AM配制为1 mmol/L原液,-20℃ 避光保存。F127用DMSO配制成20%溶液(W/V)。用无血清无酚红培养液将Fluo-3/AM稀释成终浓度为10 umol/L,并加入0.1%的Pluronic F-127备用。 2.移去培养皿中的原培养液,用PBS液冲洗心肌细胞2遍,加入10 umol/L 染料液1 ml,置于37℃的CO2孵箱里避光温育30 min。 3.将染色后的心肌细胞用PBS液冲洗3遍,加入1 ml DMEM液后置于 20倍光学显微镜观察区域及层面,用LSCM观察Fluo-3染色的细胞的某一层面的荧光图像。 4.启动LSCM,选择488 nm 氩离子激光,启动计算机,运行lasersharp 2000软件,选择time-course程序,设置扫描间隔时间(30 sec)、扫 描次数(300次),开始扫描。 5.将数据输入excel进行整理、统计、分析。 1)如果直接做活细胞观察,可以把细胞直接seed在放在6 well中的盖玻片上,然后培养,等观察时用镊子把盖玻片取出,倒扣在载玻片上就行了. 2)需要做免疫荧光染色的,可以做完染色,然后把细胞悬浮起来,滴一滴到载玻片上,盖上玻片观察. 如果是用探针孵育活细胞,可以先做成细胞爬片,在相关处理后,探针避光孵育,完毕后,用镊子把细胞爬片取出,倒扣在载玻片上就行了. 买国产玻片就可以,不过要泡酸过夜后再灭菌,之前可以按自己需要切片,根据大小,然后在30mm培养皿,中间打孔,用泡酸洗好的大玻片粘好,用时细胞种在切片上,切片放在皿小孔中,罐流都可以的。我们实验室十几年这种方法,不过如果活细胞工作站要求皿可以订制,很便宜,细胞可种在大玻片上,这样透光好。1、盖玻片买国产的就可以,不过有时背景较脏。你最好拿弱酸,如稀盐

金纳米棒用于双光子荧光成像

金纳米棒用于双光子荧光成像 2016-04-18 12:31来源:内江洛伯尔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作者:研发部 金纳米棒受激发后光物理过程 对活体生物组织的实时成像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实现活体成像的一个难点是如何提高深层组织的检测信号强度。由于一般激光和发射光很难透过组织,自身背景荧光的干扰及光在体内组织上的散射等因素都会降低活体深层组织成像的灵敏度,而加大激发光的强度又会对生物体产生伤害。因此,具有在近红外区光学性质可调控的金纳米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一问题。 新型荧光成像技术探索的道路上面临着两个难题:一是细胞在可见光区的自发荧光对标记分子所发信号的掩盖;二是对所研究分子很难进行长期荧光标记观察。这就迫切需要研制开发光稳定性好的近红外荧光探针。 目前,双光子激发有以下优点: (1) 由于用近红外光激发,所需能量低于破坏活体细胞能量阀值几个数量级,对活细胞的损伤很小,适于活体观察,光漂白作用也小; (2) 在组织中由于600~900 nm近红外光比可见光的透过率高,可达几个厘米,因此可观察样品中更深层的荧光像, 能够进行体外或在体内的非破坏、非介入性分析; (3) 许多原本只能在可见区甚至是紫外区使用的荧光探测试剂也可以应用在近红外区域。 (4) TPL信号能很好的与组织自发荧光区分。 Boyd等人最早于1986年报道了金纳米结构的双光子荧光性质(TPL),但金膜的光电发射效率很低。金纳米棒在受到激光脉冲激发后能发出强烈的TPL, 特别适合做基于TPL的成像试剂。图为金纳米棒受激发后光物理示意图。近红外激光照射金纳米棒,诱导纵向等离子体共振激发,导致大部分光被吸收,少量散射。吸收双光子后,d轨道电子跃迁到sp轨道,形成空穴-电子对,空穴和电子分别再结合后发出双光子荧光。发热也是由电子振荡造成的。

荧光探针在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

第13卷 第3期1998年6月荧光探针在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 Ξ王守业 余华明 张祖德 刘清亮 (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 合肥230026) 大学化学 摘要 荧光探针技术是研究蛋白质在水溶液中构象的一种有效方法。利用它可以测定蛋白 质分子的疏水微区内两基团的距离以及酶与底物结合过程中蛋白质构象的变化等。本文综述了荧光探针技术在蛋白质研究中的一些进展。 一、 引言 荧光探针技术是利用物质的光物理和光化学特性,在分子量级上研究在溶液中蛋白质构象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的最大特点是具有高度的灵敏性和极宽的动态响应范围。荧光探针物质之所以可被用来研究蛋白质的构象,主要是因为其具有特殊的光物理性质,如在不同极性介质中有着不同的光谱特性(即不同的峰值波长),不同的荧光量子产率和荧光寿命等。因此,测定荧光探针物质和蛋白质分子结合后荧光峰波长、位移及量子产率的变化,就可探知其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及其他有关性质。利用荧光探针技术研究蛋白质在溶液中的构象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测定蛋白质分子的自身荧光,即“内源荧光”,另一种是利用荧光探测剂,即“外源荧光”。若引人的荧光探测剂为有机分子,则该分子叫做有机荧光探针;若引入的荧光探测剂为稀土离 子(如铽(Ⅲ)、铕(Ⅲ )等),则该离子叫做稀土离子荧光探针。 二、 荧光探针的某些光物理和光化学特征 1. 有机荧光探针的某些特征 最常用的有机荧光探针物质有12苯胺基萘282磺酸(ANS ),22对甲胺萘262磺酸(2062TNS )和12N 0N 2二甲胺基萘252磺酸(1052DNS )(dansyl acid ),其结构如图1:θθSO -3 N θH θθSO -3N H θ H 3C θθS O O Cl N H 3C CH 3 1,82ANS 2,62TNS 1,52DNS 2Cl 图1 1082ANS,2062TNS 和1052DNS 2Cl 的结构 这些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基本不发荧光,量子产率低(低于0.1),但在非极性溶剂中,其量子产率大增,荧光峰蓝移,且能和许多蛋白质结合。这种探针分子溶液的荧光光谱因溶剂极 Ξ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荧光探针的发展和应用

Supplementary materials for: Perylene diimide based “turn-on” fluorescence sensor for detection of Pd2+ in mixed aqueous media Hai-xia Wang a, b,*, Yue-he Lang a, Hui-xuan Wang a, Jing-jing Lou a, Hai-ming Guo a, b, Xi-you Li c,* a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Key Laboratory of Green Chemical Media and Reactions of Ministry of Education,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7, China b 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Henan Normal University, Xinxiang 453007, China email: hxwang5270@https://www.doczj.com/doc/f24680479.html, (H. Wang) c School of Chemistry an d Chemical Engineering,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100, China email: xiyouli@https://www.doczj.com/doc/f24680479.html, (X. Li) Contents Page S1: Title of the paper, authors along with the contents. Page S2-S4: Copy of the 1H and 13C NMR spectra of PDI-1, PDI-2 and PDI-3. Page S5: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of PDI-1, PDI-2and PDI-3derivatives in different solvents at room temperature; Fluorescence spectra change of PDI-2and PDI-3 upon addition of different metal(8.0 equiv) ions; UV-vis spectra of PDI-1 (6.0 μM) in the presence of different metal ions (8.0 equiv). Page S6: Job’s plots in DMF/H2O (v/v, 7/1) and acetonitrile; Fluorescence spectra changes of PDI-1 (5.0 μM) in the presence of Pd2+in acetonitrile and chloroform;ESI mass spectra of PDI-1 in the presence of 1.0 equiv PdCl2 in CH3CN. Page S7: Job’s plots of PDI-1 (5.0 μM)in the presence of Pd2+in chloroform; Influence of pH on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PDI-1 (5.0 μM) in the absence and presence of 1.0 eq Pd2+; Benesi-Hildebrand analysis results.

双光子显微镜简介

双光子显微镜简介 双光子荧光显微镜是结合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和双光子激发技术的一种新技术。 双光子激发的基本原理是:在高光子密度的情况下,荧光分子可以同时吸收 2 个长波长的光子,在经过一个很短的所谓激发态寿命的时间后,发射出一个波长较短的光子;其效果和使用一个波长为长波长一半的光子去激发荧光分子是相同的。双光子激发需要很高的光子密度,为了不损伤细胞,双光子显微镜使用高能量锁模脉冲激光器。这种激光器发出的激光具有很高的峰值能量和很低的平均能量,其脉冲宽度只有 100 飞秒,而其周期可以达到 80 至 100 兆赫。在使用高数值孔径的物镜将脉冲激光的光子聚焦时,物镜的焦点处的光子密度是最高的,双光子激发只发生在物镜的焦点上,所以双光子显微镜不需要共聚焦针孔,提高了荧光检测效率。为形态学、分子细胞生物学、神经科学、和药理学等研究领域中重要的研究手段。 市场产品供应商有徕卡(Leica)公司:双光子显微镜Leica TCS MP,蔡司(ZEISS)公司:LSM 510 META。 1.双光子显微镜出现的背景----传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两大局限: 1)一是光毒性现象:因为共聚焦的针孔必须足够小以获得高分辨率的图像,而孔径小又会挡掉很大部分从样品发出的荧光,包括从焦平面发出的荧光,相应的,激发光必须足够强以获得足够的信噪比;而高强度的激光会使荧光染料在连续扫描过程中迅速褪色,荧光信号会随着扫描进程度进行变得越来越弱。 2)光毒作用是另外一个问题,在激光照射下,许多荧光染料分子会产生诸如单态氧或自由基等细胞毒素,所以实验中要限制扫描时间和激发光的光功率密度以保持样品的活性。在针对活性样品的研究中,尤其是活性样品生长、发育过程的各个阶段,光漂白和光毒现象使这些研究受到很大的限制。 2.为什么说双光子显微镜一般不需要配备紫外激发激光器? 双光子显微镜技术是建立在双光子激发效应的基础上的一种荧光激发技术:荧光染料分子可以同时吸收低能量的两个光子而被激发(两个光子到达荧光分子的时间间隔小于1飞秒),其激发效果可以等同于吸收一个1/2波长的高能量光子。例如,吸收两个红色波长的光子,相当于一个吸收紫外的分子。长波长的光子不易被细胞吸收,因此对活细胞的光毒性减少,也降低了光漂白。这样即起到紫外激发的功能,又避免了紫外光线对样品的伤害。 3.双光子显微镜的激光器有何特别之处? 双光子吸收几率依赖于两个入射光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重合程度(两个光子必须在10-18秒内到达)。双光子吸收截面很小,只有在具有很大光子流量的区域的荧光团才会被激发。因此所用激光器多为钛宝石激光器,可以达到皮秒或者飞秒级的扫描速度,且具有非常高的峰值功率和较低的平均功率,从而可以减小或者消除光漂白和光毒作用。最主要的是在一个很小的范围提供非常高密度的光子,可以保证双光子的同时激发。 4.双光子激发的优点是什么? 1)增加了染料的选择性:共聚焦系统的激光器(Ar, Ar/Kr, HeNe)的激发光范围在 488nm - 647nm 。这就意味着想用紫外激发荧光染料的实验进行,例如使用 DAPI , Hoescht 。而双光子的激发波长是单光子的两倍,所以紫外激发的染料能被近红外光激发。 2)减少光漂白:因为光漂白减少的减少使得用 CFP/YFP 做荧光共振能量转移( FRET )的实验的成功率提高。 3)无需特殊的物镜:从硬件的角度出发,用近红外光的波长激发紫外激发染料不需要特殊的紫外光学组件。4)提高信噪比:激发光波长和发射光波长具有很大的差别,提高了信噪比。 5)漂白局限于焦点处:因为荧光激发只发生在物镜的焦点上,所以就不需要共聚焦针孔了。这样提高了光

双光子显微镜技术

双光子显微镜技术 作者:细胞生物组刘洋完整ppt请见附件 双光子显微镜问世于上世纪90年代,是结合了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双光子激发技术的产物。目前,双光子显微术以其大穿深、低光毒性、低光漂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活体和活细胞/组织的成像观察。本报告将对双光子显微镜发明的背景、实现方式、技术特点、应用领域及发展趋势进行简要介绍。 一、双光子显微镜发明的背景 光学显微镜的发展历史是一段不断提高分辨率的历史。在传统宽场(Widefield microscope, WF)光学显微镜中,来自标本不同纵深的光线都可以投射到同一焦平面上(视网膜或感光元件在此),导致被接收的光线90%是来自焦平面外的杂散光,因此宽场显微镜的成像是整个标本的重叠像,没有纵向分辨能力。对标本内部细节的表现很差,严重影响了分辨率。 为了消除杂散光的干扰,Malvin Minsky于1957年提出了一种利用狭小针孔(Pinhole)滤除焦平面外杂散光的设想,并由G. J. Brakenhoff于1978年借助激光最终实现,这就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 confocal)。

与宽场显微镜不同的是,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在成像侧的焦点位置设置了一个针孔,只允许来自另一个焦点的荧光通过,而来自其他焦平面的杂散光则被屏蔽。通过焦点的荧光被感光元件(光电倍增管、CCD或CMOS)接收,形成一个点的荧光强度信号。为了解决二维成像问题,激发光通过一组高速摆动的振镜,在标本上进行X-Y方向扫描,来自扫描区域 内各点的信号最后通过计算机重新合成为一张图片。

Light Sheet光片层显微镜原理

德国Lavision Bio tec 光片照明显微镜(light-sheet microscopy)

特点: ☆采用光片照明技术,无需对样品切片 -左右双光片多角度扫描,可在5°内自由偏转 ☆适合生物大样品的最大成像深度 -成像深度可达1 cm,可观察超厚样品 ☆超大工作距离,超大样品尺寸 -成像尺寸1.2 cm X 1.2 cm X 1 cm ☆在亚细胞水平观察动植物活体动态 -具有极低的光漂白与光毒性 工作原理: LaVision BioTec的选择性光片照明(light-sheet microscopy, Selcetive plane illumination microscope, SPIM)显微镜--Ultramicroscope显微镜使用一层光束从样品侧面激发荧光样品即sheet illumination,通过CCD来检测成像,而入射照明光路和CCD来检测成像,而入射照明光路和CCD接收荧光光路互相垂直。通过移动样品使入射光面激发不同的平面,且激发光束从左右两个方向入射到样品上,光束的角度可以改变,这样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得到整个组织的3D图像,同时保证细胞水平的分辨率。由于样品受激发的平面就是成像平面,所以可以将光漂白和光学损伤降低到最低。整个系统配置可以达到大视野的快速摄像和3D成像。这也是Lavision特有的设计和配置,

是全球唯一一款可以实现超大样品块、快速扫描、深度成像、高分辨率、3D动态图像输出的荧光显微镜。 应用领域: 生物表型学、发育生物学、结构生物学、肿瘤研究、干细胞再生研究等 适用对象: 动植物组织、动植物器官、或者整个动物胚胎等 应用优势: 不管你是想研究动植物结构、发育动态还是生物表型学,Ultramicroscope显微镜都是一个很好的工具, Ultramicroscope显微镜可以很快而且方便地研究表型学、动植物组织、整个动植物器官或者动植物发育阶段(动物方面如淋巴结、小鼠大脑甚至整个小鼠胚胎或者整个果蝇)。为了分析幼年小鼠的大脑,显微镜的左右两个方向光束的多角度移动可以扫描整个大组织样品的全部结构而不会受到颗粒或者高密度成分的阻挡。并且我们有一套特有的清洁样品的程序,最后将样品放置于清洁缓冲液中成像,大大提高了分辨率。 光学改进: 清洁后的样品仍然含有一些较高光学密度的颗粒。如果使用静态光扫描的话,这些颗粒会导致线性阴影为了避免这种干扰,Ultramicroscope显微镜整合了一个可移动的激发光平面。激发光通过不同的角度透射样品,从而提供更加均质的照明。这项新技术

荧光探针

荧光探针(fluorescent probe)在化学传感、光学材料及生物检测和识别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成为实现上述功能的一种主要的技术手段。但以传统的有机荧光染料为主的荧光探针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陷。最近,无机发光量子点、荧光聚合物纳米微球、复合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等荧光纳米探针的相继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有机荧光试剂的缺陷,为生物分析提供了新的发展领域,成为了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在此我想作一简单介绍,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如果大家觉得我有什么地方说错的话,欢迎批评指正!让我也从中受益! 1、荧光纳米粒子的分类 荧光纳米粒子是指可以发荧光的半导体纳米微晶体(量子点)或将荧光团(Fluorophore)通过包埋、共价键连接以及超分子组装等方式引入有机或无机纳米粒子中,并让纳米粒子承担有机小分子荧光染料的检测、标记等功能。与传统的荧光染料相比,荧光纳米粒子具有更高的亮度和光稳定性,也能更加容易地实现水分散性和生物相容性。另外,随着纳米制备技术的进一步提高,对纳米粒子的尺度的精确控制及对粒子功能化手段的日臻完善,这在很大程度上使荧光纳米粒子满足了化学传感器、生物探针等领域的要求。目前荧光纳米粒子主要有无机发光量子点、荧光高分子纳米微球、复合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三大类。 1.1.量子点 量子点(quantum dot, QD)又可称为半导体纳米微晶体,是由数百到数千个原子组成的无机纳米粒子,是一种由II-VI 族或者III-V 族元素组成的纳米颗粒。目前研究较多的主要是CdX(X = S、Se、Te)。量子点粒径很小,它们的电子和空穴被量子限域,连续能带变成具有分子特性的分立能级结构,因此光学行为与一些大分子很相似,可以发射荧光。量子点的体积大小严格控制着它的光谱特征。量子点的晶体颗粒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分布于表面的原子就越多,而表面的光激发的正电子或负电子受钝化表面的束缚作用就越大,其表面束缚能就越高,吸收的光能也越高,即存在量子尺寸效应,从而使其吸收带蓝移,荧光发射峰也相应蓝移。可见,相对于其他传统的荧光染料而言,量子点由于其量子尺寸效应,粒径不同或组成材料不同即可发射不同颜色的荧光。由于量子点潜在的应用前景,研究者在量子点的制备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目前,量子点的制备方法根据其所用材料的不同,有以下两种方法:一、在有机体系中采用胶体化学方法以金属有机化合物为前体制备量子点,二、在水溶液中直接合成。在有机体系采用胶体化学方法制备量子点的研究中,Bawendi等将金属有机化合物注射入热的有机溶剂中,在高温下制备出具有单分散性的CdSe量子点。后来,人们使用无机物来钝化颗粒表面,发展了核壳结构的量子点。peng等人以CdO或Cd(Ac)2为原料,在一定条件下与S、Se、Te的储备液混合,一步合成了性能良好的CdS、CdSe、CdTe量子点。Nie等以此法合成了CdSeTe量子点,其荧光发射最大的波长为850 nm,量子产率高达60%。该法不但克服了先前合成方法中需要采用(CH3)2Cd作为原料的缺点,而且所合成的量子点荧光量子产率高、尺寸分布窄、波长覆盖范围广。此外,Reiss等人在Peng的基础上以CdO为前体在HDA-TOPO混合体系中合成CdSe,然后以硬脂酸锌为锌源,在CdSe的表面包覆一层ZnSe,首次合成了CdSe/ZnSe核壳结构的量子点,荧光量子产率高达85%。另外,也有研究者采用在水溶液中进行量子点的合成,Weller等人以六偏磷酸钠及巯基乙酸、巯基乙胺等巯基化合物为稳定剂,以Cd(ClO4)2?6H2O为镉源合成了水溶性的CdS、CdSe、CdTe量子点。该法操作简单、可制备的量子点种类多、所用材料价格低、毒性小,且量子点表面修饰有可直接与生物分子偶连的羧基或氨基等官能团。然而,采用在水溶液中合成量子点的方法存在着量子产率不高、尺寸分布较宽等缺点。所以,目前人们仍较多的采用在有机体系中进行量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