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粒子半径大小的方法

粒子半径大小的方法

粒子半径大小的方法
粒子半径大小的方法

判断粒子半径大小的方法

一、同种元素粒子半径大小比较

1、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粒子,核外电子数越多,粒子半径越大:阳离子半径小于相应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大于相应原子半径

2、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离子,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

二、不同种元素粒子半径的比较

1、同一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最高价阳离子的半径、最低价阴离子半径均逐渐减小(仅限主族元素)。

同一周期各元素,阴离子半径一定大于阳离子半径。

2、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价态的离子半径大小也如此。

3、电子层结构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不同粒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4、核电荷数、电子层数、电子数都不相同的粒子,一般可以通过一种参照粒子进行比较。

三、隐含性质规律

1、原子半径隐含性质规律

在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越大,失电子能力越强,还原性越强,金属性越强;半径越小得电子能力越强,氧化性越强,非金属性越强。因此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由强渐弱,非金属性由弱渐强;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渐强,非金属性渐弱。

2、离子半径隐含性质规律

(1)对于金属阳离子,离子半径越大,与oh-结合能力越弱,则碱性越强;得电子能力越弱,则氧化性越弱。

对于非金属阴离子,离子半径越大,与h+结合能力越弱,则酸性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则还原性越强。

(2)对于阴阳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阳(阴)离子相同时,阴(阳)离子半径越大,其离子键越弱,熔、沸点就越低。

要比较微粒半径的大小,可以根据元素间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来判断,它们判断的口诀为:

同层核大半径小,同族核大半径大.

但是,这个口诀只能针对原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对于其它微粒的比较,我们只要按照以下顺序操作即可(注意:需在可以比较的情况下).

①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半径大.可以这样理解,电子在原子核外按层排布,类似于洋葱,皮(层)多,洋葱(原子)的半径自然就大.

②如果电子层数相同,则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多,则半径小.

(解释:电子层相同时,核电荷越多,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吸引力越大,原子核自然将电子的距离拉的更近!)

③如果电子层数还是相同时,则比较电子数,电子数多,半径大(形象记忆:多"吃"了一个电子,则长胖了!解释:电子和电子之间存在一个排斥作用力,电子越多,相互之间的排斥越强烈,自然要占据更大的空间)钠离子<氧离子<铝离子

在中学化学中,微粒半径的大小比较是常见题型,相关规律总结较

多,各类教辅资料都有详细介绍,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资料总结地较繁杂冗长(少则6、7条,多则10余条),甚至还有个别错误(如“电子层数多半径较大”等),学生普遍反映规律多且乱,不实用,运用较困难.笔者结合高中化学考查实际,总结出三条规律可以轻松破解这一难题.一、三条规律1.原子半径大小比较:结合原子所在元素周期表中位置判断,位于周期表左方、下方的原子半径大,位于周期表右方、上方的原子半径小,即“左下大,右上小”.需要强调的是原子半径最小的原子是H,位于周期表左上方是特例.如r(Na)>r(Mg)>r(AI)>r(C)>r(N)>r(0)>r(F). 2.离子半径大小比较: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多半径大,如r(K十)>r(Na+)>r(U十),r(Cl一)>(Na十);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小半径大,如r(O2一)>r(F一)>r(Na)>r(Mg).

3.同种元素原子、离子间半径大小比较:电子数多半径大.如:r(Na)>r(Na+),r(F一)>r(F),r(Fe)>r(Fe2十)......(本

钠原子和氯原子都有三层电子,它们的等效模型是:钠的原子核的有1个正电荷,外围有1个电子围绕它旋转,而氯的原子核有7个正电荷,外围有7个电子围绕它旋转,钠的1个电子之受到1个正电荷的吸引力,而氯的每个电子受到7个正电荷的吸引力,所受到的吸引力比钠的电子大得多,所以氯原子的半径要小,钠原子的半径大 而钠离子的外层只有两层电子,且带正电,平均每个电子受到多余一个正电荷的吸引,氯离子的外层有三层电子,且带负电,平均每个电子受到不到一个正电荷的吸引,因此钠离子的半径小于氯离子的半径

1、阴离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如:Cl->Na+O2-> K+

2、相同结构的离子, 原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如: N3->O2->F->Na+>Mg2+>Al3+

3. 同一主族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大.

如: K+>Na+>Li+I->Br->Cl-

一般来说,同周期主族元素,半径从左到右依次减少

Na>Mg>Al>....>P>S>Cl

同族元素,从上到下,半径增加

H

离子半径:离子中电子结构相同的,价态越高半径越小

同样是2-8-8结构的离子:

S2- > Cl- > K+ > Ca2+

同族的离子,从上到下,半径增加

H+

比较微粒半径大小的依据——“三看规则”

一看电子层数:在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二看核电荷数:在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大;三看电子数:在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都相同时,电子数越多,半径越大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总结归类(超全)

一、电离平衡理论和水解平衡理论 1.电离理论:⑴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微弱的,电离消耗的电解质及产生的微粒都是少量的,同时注意考虑水的电离的存在;例如NH3·H2O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 【分析】由于在NH 3·H2O溶液中存在下列电离平衡:NH3·H2ONH4++OH-,H2O H++OH-,所以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c(NH3·H2O)>c(OH-)>c(NH4+)>c(H+)。 ⑵多元弱酸的电离是分步的,主要以第一步电离为主;例如H2S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关系。 【分析】由于H2S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H2SHS-+H+,HS-S2-+H+,H2OH++OH-,所以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c(H2S)>c(H+)>c(HS-)>c(OH-)。 2.水解理论: ⑴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因水解而损耗;如NaHCO3溶液中有:c(Na+)>c(HCO3-)。 ⑵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的水解是微量的(双水解除外),因此水解生成的弱电解质及产生H+的(或OH-)也是微量,但由于水的电离平衡和盐类水解平衡的存在,所以水解后的酸性溶液中c(H+)(或碱性溶液中的c(OH-))总是大于水解产生的弱电解质的浓度;例如(NH4)2SO4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分析】因溶液中存在下列关系:(NH4)2SO4=2NH4++SO42-, 2H2O2OH-+2H+, 2NH3·H2O,由于水电离产生的c(H+)水=c(OH-)水,而水电离产生的一部分OH-与NH4+结合产生NH3·H2O,另一部分OH-仍存在于溶液中,所以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为:c(NH4+)>c(SO42-)>c(H+)>c(NH3·H2O)>c(OH-)。 ⑶一般来说“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如水解呈酸性的溶液中c(H+)>c(OH-),水解呈碱性的溶液中c(OH-)>c(H+); ⑷多元弱酸的酸根离子的水解是分步进行的,主要以第一步水解为主。例如Na2CO3溶液中微粒浓度关系。【分析】因碳酸钠溶液水解平衡为:CO32-+H2O HCO3-+OH-,H2O+HCO3-H2CO3+OH-,所以溶液中部分微粒浓度的关系为:c(CO32-)>c(HCO3-)。 二、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 1.电荷守恒:电解质溶液中所有阳离子所带有的正电荷数与所有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相等。如NaHCO3溶液中:n(Na+)+n(H+)=n(HCO3-)+2n(CO32-)+n(OH-)推出:c(Na+)+c(H+)=c(HCO3-)+2c(CO32-)+c(OH-) 2.物料守恒:电解质溶液中由于电离或水解因素,离子会发生变化变成其它离子或分子等,但离子或分子中某种特定元素的原子的总数是不会改变的。如NaHCO3溶液中n(Na+):n(c)=1:1,推 出:c(Na+)=c(HCO3-)+c(CO32-)+c(H2CO3) 【注意】书写电荷守恒式必须①准确的判断溶液中离子的种类;②弄清离子浓度和电荷浓度的关系。

微粒半径大小比较规律讲课教案

微粒半径大小比较规 律

微粒半径大小比较规律 一.元素的原子半径比较规律: ①同周期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逐渐 (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如第三周期中的元素的原子半径: ②同主族原子的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逐渐增大。如第IA族中的元素的原子半径: 二.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1.同主族的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逐 渐。如第IA族中的阳离子半径: , 如第ⅦA族中的: 2.同周期阳离子的半径逐渐:如第三周期中的:Na+ Mg2+ Al3+。 同周期阴离子的半径逐渐:如第三周期中的:P3- S2- Cl-。 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其半径随核电荷数的增大。如:

S2- Cl- K+ Ca2+;F- Na+ Mg2+ Al3+。 三.同种元素:阳离子半径<原子半径<阴离子半径例如:半径 H->H>H+ Fe>Fe2+>Fe3+ 练习: 1.已知X元素的阳离子和Y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核外电子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X< Y B.原 子半径X<Y C.离子半径X> Y D.原子 最外层电子数X<Y 2.A、B、C为三种短周期元素,A、B在同一周期,A、C的 最低价离子分别为A2-、C- 离子半径r(A2-)>r(C-),B2+ 和C-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已知短周期元素的离子。a A2+、b B+、c C3-、d D-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原子半径 A>B>D>C B 原子序数 d>c >b>a C 离子半径 C>D>B>A

3.已知元素X、Y的核电荷数分别是a和b,它们的离子X m+ 和Y n-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 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A、a=b+m+n B、a=b-m+n C、a=b+m-n D、a=b-m-n 4.下列化合物中阴离子和阳离子半径之比最大的是 () A、LiI B、NaBr C、KCl D、CsF 5.下列微粒的半径之比大于1的是() A. Cl-/Cl Mg2+/Mg Na/K B. Br/Cl Mg/Al Cl/S C. Li+ / Na+ S2-/O2- Na+/Mg2+ D.Br-/Cl- O2-/ Na+ S2-/ Na+ 6.第三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大原子是____________,最小的 是____________。 第三周期中离子半径最大离子是____________,最小的 是____________。 (注:硅和磷没有阴离子) 7.用A+、B-、C2―、D、E、F、G和H分别表示含有18个电 子的八种微粒(离子或分子),请回答: (1)A元素是、B元素是、C元素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

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1.同种元素粒子半径大小比较: 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粒子,核外电子数越多,粒子半径越大。阳离子半径小于相应原子半径。如r(Na+)r(Cl);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离子,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 r(Fe)>r(Fe2+)>r(Fe3+)、r(H—)>r(H)>r(H+)。 2.不同元素粒子半径的比较: ①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最高价阳离子半径、最低价阴离子半径均逐渐减小(仅限主族元素)。如 r(Na)>r(Mg)>r(Al)>r(S)>r(Cl)、r(Na+)>r(Mg2+)>r(Al3+)、r(O2—)>r(F—)。同一周期各元素,阴离子半径一定大于阳离子半径。如r(O2—)>r(Li+)。 ②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价态的离子半径大小也如此。如:r(F)r(Cl—)>r(Ar)>r(K+)>r(Ca2+)、r(O2—)>r(F—)>r(Na+)>r (Mg2+)>r(Al3+)。 ④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比与它相邻的卤素原子的原子半径大,如r(Ar)>r(Cl)。 ⑤核电荷数、电子层数、电子数都不相同的粒子,一般可以通过一种参照粒子进行比较。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方法与技巧

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1.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的规律 (1)多元弱酸溶液,根据多步电离分析。如H3PO4的溶液中,c(H+)>c(H2PO4-)>c(HPO42-) > c(PO43-)。多元弱酸的正盐溶液根据弱酸根的分步水解分析:如Na CO3溶液中,c(Na+)>c(CO32-)>c(OH-)> 2 c(HCO3-)。 (2)不同溶液中同一离子浓度的比较,则要注意分析溶液中其他离子对其的影响。如在①NH4Cl ②CH3COONH4③NH4HSO4溶液中,c(NH4+)浓度的大小为③>①>②。 (3)如果题目中指明溶质只有一种物质(该溶质经常是可水解的盐),要首先考虑原有阳离子和阴离子的个数,水解程度如何,水解后溶液显酸性还是显碱性。 (4)如果题目中指明是两种物质,则要考虑两种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有无剩余,剩余物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若恰好反应,则按照“溶质是一种物质”进行处理;若是混合溶液,应注意分析其电离、水解的相对强弱,进行综合分析。 (5)若题中全部使用的是“>”或“<”,应主要考虑电解质的强弱、水解的难易、各粒子个数的原有情况和变化情况(增多了还是减少了)。 (6)对于HA 和NaA的混合溶液(多元弱酸的酸式盐:NaHA),在比较盐或酸的水解、电离对溶液酸、碱性的影响时,由于溶液中的Na+保持不变,若水解大于电离,则有c(HA) > c(Na+)>c(A-) ,显碱性;若电离大于水解,则有c(A-) > c(Na+)> c(HA),显酸性。若电离、水解完全相同(或不水解、不电离),则c(HA) =c(Na+)=c(A-),但无论是水解部分还是电离部分,都只能占c(HA)或c(A-)的百分之几到百分之零点几,因此,由它们的酸或盐电离和水解所产生的c(H+) 或c(OH-)都很小。 【例1】把0.2 mol·L-1的偏铝酸钠溶液和0.4 mol·L-1的盐酸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 A.c(Cl-)>c(Al3+)>c(Na+)>c(H+)>c(OH-)B.c(Cl-)>c(Al3+)>c(Na+)> c(OH-)> c(H+) C.c(Cl-)> c(Na+) > c(Al3+) > c(H+) > c(OH-) D.c(Na+)> c(Cl-)> c(Al3+) > c(OH-) > c(H+) 【解析】偏铝酸钠与盐酸混合后,发生反应:NaAlO2+HCl+H2O ===NaCl+Al(OH)3,显然,盐酸过量,过量的盐酸与Al(OH)3进一步反应:Al(OH)3+3HCl=== AlCl3+ 3H2O,故反应后,溶液为AlCl3与NaCl的混合溶液,Cl-浓度最大,反应前后不变,故仍然最大,有部分Al存在于没有溶解的Al(OH)3沉淀中,若Al全部进入溶液中与Na+浓度相同,故c(Na+) > c(Al3+),由于AlCl3水解溶液呈酸性,故c(H+) > c(OH-),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例2】某二元弱酸(简写为H2A)溶液,按下式发生一级和二级电离: H2A H++HA-HA-H++A2- 已知相同浓度时的H2A的电离比HA-电离容易,设有下列四种溶液: A.0.01 mol·L-1的H2A溶液 B.0.01 mol·L-1的NaHA溶液 C.0.02 mol·L-1的HCl与0.04 mol·L-1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液 D.0.02 mol·L-1的NaOH与0.02 mol·L-1的NaHA溶液等体积混合液。据此,填写下列空白(填代号): (1)c(H+)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 (2)c(H2A)最大的是______,最小的是______。 (3)c(A2-)最大的是_______,最小的是______。 (1)A D(2)A D(3)D A 【例3】把0.02 mol·L-1CH3COOH溶液和0.01mol·L-1NaOH溶液以等体积混合,若c(H+)>c(OH —),则混合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c(CH3COO-)>c(Na+) B.c(CH3COOH)>c(CH3COO-)

化学中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原子和简单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掌握比较的方法和规律,才能正确判断粒子半径的大小。中学化学里常见粒子半径大小比较,规律如下: 1.同种元素粒子半径大小比较: 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粒子,核外电子数越多,粒子半径越大。阳离子半径小于相应原子半径。如r(Na+)r(Cl);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离子,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r(Fe)>r(Fe2+)>r(Fe3+)、r(H—) > r (H) > r(H+)。 2.不同元素粒子半径的比较: ①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最高价阳离子半径、最低价阴离子半径均逐渐减小(仅限主族元素)。如r(Na)>r(Mg)>r(Al)>r(S)>r(Cl)、r(Na+) >r(Mg2+)>r(Al3+)、r(O2—) >r(F—)。同一周期各元素,阴离子半径一定大于阳离子半径。如r(O2—) > r(Li+)。 ②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价态的离子半径大小也如此。如:r(F)r(Cl—)>r(Ar) >r(K+)>r(Ca2+)、r(O2—)> r(F—)> r(Na+)> r(Mg2+)> r(Al3+)。 ④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比与它相邻的卤素原子的原子半径大,如r(Ar) >r(Cl)。 ⑤核电荷数、电子层数、电子数都不相同的粒子,一般可以通过一种参照粒子进行比较。 如铝原子和氧原子,可以通过硼原子转换,r(Al)>r(B) >r(O),也可以通过硫原子转换,r(Al)>r(S) >r(O)。 对规律的理论解释: 影响粒子半径大小的因素有原子或简单阴、阳离子的核电荷数、电子层数、电子数等。核电荷数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增强,使原子半径减小;电子层数及核外电子数增多,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减弱,使原子半径增大。这两个因素相互制约: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增大使原子半径减小的影响大于核外电子数增多使原子半径增大的影响,核电荷数增大使原子半径减小占主导地位,所以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的增多使原子半径增大的影响大于核电荷数增大使原子半径减小的影响,电子层数的增多使原子半径增大的影响占主导地位,所以同一主族从上至小,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当电子层数、核外电子数都相同时,只有核电荷数增大对原子半径的影响,所以,核电荷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当核电荷数、电子层数都相同时,电子数增多,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减弱,使原子半径增大。 影响粒子半径大小的因素还有测定半径的方法,根据原子的不同键合形式表现的不同“大小”,有三种原子半径。 (1)金属半径:它是金属的原子半径,就是金属晶体中两相邻金属原子的核间距的半数值。很明显,它跟金属原子的堆积方式或配位数有关。一般说,配位数高,半径显得大。常见表中所列数据是折合成配位数为12的金属原子半径。金属原子半径可以用X射线衍射法测得金属晶体的晶胞参数,再结合它的点阵型式计算得到。 (2)共价半径:它指两个相同原子以共价单键结合时核间距的半数值。共价半径近似地满足加和规则,即任一共价键长约为两原子半径之和。 (3)范德华半径:它指在分子型晶体中,不属于同一分子的两个最接近的相同原子在非键合状况下,它们核间距的一半。例如,稀有气体的原子半径就是范德华半径。 同一种非金属,它的共价半径和它的范德华半径数值是不同的。例如在CdCl2晶体里,

物体的质量

苏科版﹒物理( 八 )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课题:物体的质量 学案 【概念】 一、物体的质量自学课本101-102页相关内容,完成: 1.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由______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______,质量通常用符号___表示。质量是物质的一种______,它与物体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无关.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______,符号是____。常用的单位还有_____ ( )、_____( )、______ ( ) 、______( )等,它们的关系是:1t=____Kg;1g=____Kg;1mg=____Kg。 3.一个成年人的质量大约有_______,一只鸡蛋的质量大约有_60_____. 二、物体质量的测量自学课本102-104相关内容,完成: 1.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有______、______,实验室常用___________测物体的质量,使用它时首先要观察它的,也就是它。 2.对照课本图和托盘天平实物,说说托盘天平的构造 3.使用托盘天平称量铝块的质量 (1)放平:将天平放在_________________; (2)调零:将______拨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调平:调节横梁____________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称量:____盘放物体,____盘放砝码,并调节______使横梁再次平衡; (5)记录:m=砝码质量数 + 游码读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整理器材. 4.使用天平时要注意: (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______,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被测物体的质量______(能,不能)超过称量。(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______,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______ (能,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托盘中。 【当堂导练】 1.关于质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结成冰后,质量变大了 B.把铁块加热后,再锻压成铁片,质量变小 C.物理课本在广州和在北京时,质量是一样的 D.1kg的铜块和106mg的铜线的质量并不相等 2.质量相同的木块和铁块相比较 ( ) A.木块的体积较大,所以所含物质较多 B.铁块较重,所以所含物质较多 C.木块和铁块质量相同,所含物质的多少是一样的 D.无法比较其物质含量的多少

高中化学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专题辅导

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是考试中常见题型,也是同学们容易出错的试题。出错的原因主要是未能掌握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本文从影响粒子半径大小的原因着手分析,总结出比较规律,以便于运用。 一、不同元素 1、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从左到右,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阳离子半径依次减小,阴离子半径也依次减小。如-+++>>>>>>Cl S ,Al Mg Na ,Si Al Mg Na 232。 2、同主族元素的原子和离子。 从上到下,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离子半径依次增大。如----+++++<<<<<<<<<<>>>>+-++-Na F ,Ca K Cl S 222 +2Mg +>3Al 。 4、无法直接比较的粒子。 可借助参照物进行比较,如-2S 与+3Al 的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可借助于-2O ,由于,S O Al 223--+<<所以-+<23S Al 。 二、同种元素 1、阳离子<中性原子<阴离子。 2、元素价态越高的粒子,半径越小,如-+++<<<;C 项中,氢原子比+H 多一个电子层,所以氢原子半径较大;D 项中,氯原子与氯离子的电子层数相同,但由于氯离子的核外电子数较多,电子间的排斥作用强,所以氯离子半径较大。故答案为C 。 [点评]对于同周期或同主族的元素,要利用同周期、同主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进行分析;对于不同周期、不同主族的元素,要借助其他相关元素进行分析;对于同一种元素,要利用电子层数或核外电子数的大小关系进行分析。

密度的大小比较

密度的大小比较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15春?东平县期中)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图象,设液体甲的密度为ρ甲、液体乙的密度为ρ乙,则ρ甲、ρ乙的关系是()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ρ甲=ρ乙 D.无法确定 2.(2015?十堰模拟)某实验小组分别用天平和量筒测出了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并描绘出V﹣m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ρ甲>ρ乙 B.ρ甲=ρ乙 C.若m甲=m乙,则V甲<V乙 D.若V甲=V乙,则m甲<m乙 3.(2014?泰州二模)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A.人体的密度约为cm3 年级(下)物理课本的质量约为3kg C.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0m/s D.教室日光灯工作时通过灯丝的电流约为10A 4.(2014?福田区模拟)中学生小煜同学对与自己相关的量进行了估测,合理的是() A.身体的密度约为1千克/米3 B.该同学百米短跑的速度约为15米/秒 C.胃中液体的pH约为10 D.小煜站在水平地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约为500N 5.(2014秋?平度市期末)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m﹣V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 B.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C.甲物质的密度比乙物质的密度大 D.甲物质的密度为2kg/m3 6.(2014秋?涞水县期末)某物理学习小组通过实验,得到了a,b,c三个实心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 物质的密度最小 物质的密度是c的两倍 物质的密度是1×103kg/m3 D.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7.(2014秋?滕州市期末)ABC三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如图,由图可知() A.ρA>ρB>ρC,且ρC>ρ水 B.ρA>ρB>ρC,且ρA>ρ水 C.ρA<ρB<ρC,且ρC<ρ水 D.ρA<ρB<ρC,且ρA>ρ水 8.(2014秋?淮阴区期中)如图所示,表示A、B、C三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关系,由图可知()

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1.同种元素粒子半径大小比较: 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粒子,核外电子数越多,粒子半径越大。阳离子半径小于相应原子半径。如r(Na+)r(Cl);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离子,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r(Fe)>r(Fe2+)>r(Fe3+)、r(H—) > r (H) > r(H+)。 2.不同元素粒子半径的比较: ①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最高价阳离子半径、最低价阴离子半径均逐渐减小(仅限主族元素)。如r(Na)>r(Mg)>r(Al)>r(S)>r(Cl)、r(Na+) >r(Mg2+)>r(Al3+)、r(O2—) >r(F—)。同一周期各元素,阴离子半径一定大于阳离子半径。如r(O2—) > r(Li+)。 ②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价态的离子半径大小也如此。如:r(F)r(Cl—)>r(Ar) >r(K+)>r(Ca2+)、r(O2—)> r(F—)> r(Na+)> r(Mg2+)> r(Al3+)。 ④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比与它相邻的卤素原子的原子半径大,如r(Ar) >r(Cl)。 ⑤核电荷数、电子层数、电子数都不相同的粒子,一般可以通过一种参照粒子进行比较。 如铝原子和氧原子,可以通过硼原子转换,r(Al)>r(B) >r(O),也可以通过硫原子转换,r(Al)>r(S) >r(O)。 对规律的理论解释: 影响粒子半径大小的因素有原子或简单阴、阳离子的核电荷数、电子层数、电子数等。核电荷数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增强,使原子半径减小;电子层数及核外电子数增多,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减弱,使原子半径增大。这两个因素相互制约: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增大使原子半径减小的影响大于核外电子数增多使原子半径增大的影响,核电荷数增大使原子半径减小占主导地位,所以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的增多使原子半径增大的影响大于核电荷数增大使原子半径减小的影响,电子层数的增多使原子半径增大的影响占主导地位,所以同一主族从上至小,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当电子层数、核外电子数都相同时,只有核电荷数增大对原子半径的影响,所以,核电荷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当核电荷数、电子层数都相同时,电子数增多,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减弱,使原子半径增大。 典型例题剖析 [例1] 下列各元素中,原子半径依次增大的是() A.Na、Mg、Al B.N、O、F C.P、Si、Al D.C、Si、P [解析] A中三元素同周期,核电荷数增大,原子半径依次减小;B与A相类似,半径依次减小;C中三种元素同周期且核电荷数逐渐减小,原子半径依次增大,C选项正确;D中Si 原子半径最大,故不符合题意。 [例2] 已知a A n+、b B(n+1)+、c C n—、d D(n+1)—均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关于ABCD四种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A>B>C>D B.原子序数b>a>c>d C.离子半径:D>C>B>A D.金属性B>A;非金属性D>C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原子序数、核电荷数、电荷数及周期表中元素的相对位置和粒子半

化学离子半径比较专题讲解及习题(含答案)

离子半径比较专题 一、规律方法总结 1、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一般要掌握以下规律: (1).对原子来说:①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稀有气体除外),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 ; ②同主族元素的原子,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 ③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同周期元素原子半径。 (2).对离子来说:除符合原子半径递变规律外,经常使用的比较原则是: ①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相比较,阳离子比相应原子半径▁▁,阴离子比相应原子半 径▁▁; ②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粒子(如O F Na Mg Al 223--+++、、、、),随着核电荷数的▁▁ ▁▁,离子半径▁▁▁▁。 2、微粒半径大小判断简易规律: (1)、同元素微粒:r 阳离子 ? r 原子 ? r 阴离子 (2)、同主族微粒: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3)、电子层数相同的简单微粒: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 3、判断三部曲 第一步... 先看电子层数,因为其半径大小的决定因素是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其半径越大。 第二步... 在电子层数相同的情况下看核电荷数,因为核电荷数的多少是影响半径大小的次要因素。而核电荷数越多,其半径越小。 第三步... 在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相同的情况下看电子数,核外电子数是影响半径大小的最小因素。核外电子数越多,其半径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此三步不可颠倒。 4、填空 1)、同周期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 r(Na) r(Mg) r(Al) r(Si) r(P) r(S) r(Cl) 2)、同主族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 r(Li) r(Na) r(K) r(Rb) r(F) r(Cl) r(Br) r(I) 3)、同周期阳(阴)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 。 r(Na +) r(Mg 2+) r(Al 3+) r(P 3-) r(S 2-) r(Cl -) 4)、同主族阳(阴)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 r(Li +) r(Na +) r(K +) r(F -) r(Cl -) r(Br -) r(I -) 5)、同种元素的原子、离子,其电子数越多半径就 r(Fe 3+) r(Fe 2+) r(Fe) r(Cl -) r(Cl) 6)、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离子的半径 r(O 2-) r(F -) r(Na +) r(Mg 2+) r(Al 3+) 二、例题部分 例1:下列化合物中,阴离子和阳离子的半径之比最大的是( )

跟踪检测(四十) 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中考化学备考宝典)

跟踪检测(四十)溶液中粒子浓度大小的比较 1.在0.1 mol·L-1的醋酸钠溶液中加入等体积的下列物质,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水;c(CH3COO-)>c(Na+)>c(OH-)>c(H+) B.0.1 mol·L-1盐酸;c(Na+)=c(Cl-)>c(H+)>c(CH3COO-)>c(OH-) C.0.1 mol·L-1醋酸;c(Na+)>c(CH3COO-)>c(H+)>c(OH-) D.0.1 mol·L-1氢氧化钠;c(Na+)>c(CH3COO-)>c(OH-)>c(H+) 解析:选B A项,加水稀释,溶液仍为醋酸钠溶液,存在c(Na+)>c(CH3COO-)>c(OH -)>c(H+),错误;B项,加入等体积的0.1 mol·L-1盐酸,得到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和氯化钠混合溶液,溶液显酸性,c(Na+)=c(Cl-)>c(H+)>c(CH3COO-)>c(OH-),正确;C 项,加入等体积的0.1 mol·L-1醋酸,溶液呈酸性,存在c(CH3COO-)>c(Na+)>c(H+)>c(OH -),错误;D项,加入等体积的0.1 mol·L-1氢氧化钠,醋酸钠和NaOH混合溶液,溶液呈碱性,存在c(Na+)>c(OH-)>c(CH3COO-)>c(H+),错误。 2.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pH=1的NaHSO4溶液:c(H+)=c(SO2-4)+c(OH-) B.含有AgCl和AgI固体的悬浊液:c(Ag+)>c(Cl-)=c(I-) C.CH3COONa和CaCl2混合溶液:c(Na+)+c(Ca2+)=c(CH3COO-)+c(CH3COOH)+2c(Cl-) D.0.1 mol·L-1 Na2C2O4与0.1 mo l·L-1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H2C2O4为二元弱酸):2c(C2O2-4)+c(HC2O-4)+c(OH-)=c(Na+)+c(H+) 解析:选A A项,pH=1的NaHSO4溶液中,电荷守恒为c(Na+)+c(H+)=2c(SO2-4)+c(OH-),物料守恒为c(Na+)=c(SO2-4),二者结合可得:c(H+)=c(SO2-4)+c(OH-),正确;B项,含有AgCl和AgI固体的悬浊液,由于碘化银更难溶,则c(Cl-)>c(I-),错误;C 项,CH3COONa和CaCl2混合溶液中,根据物料守恒可得:c(Na+)+2c(Ca2+)=c(CH3COO-)+c(CH3COOH)+c(Cl-),错误;D项,0.1 mol·L-1 Na2C2O4与0.1 mol·L-1 HCl溶液等体积混合(H2C2O4为二元弱酸),得到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HC2O4和NaCl混合溶液,根据电荷守恒可知,2c(C2O2-4)+c(HC2O-4)+c(Cl-)+c(OH-)=c(Na+)+c(H+),错误。 3.室温下,下列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Na2S溶液:c(Na+)>c(HS-)>c(OH-)>c(H2S) B.Na2C2O4溶液:c(OH-)=c(H+)+c(HC2O-4)+2c(H2C2O4) C.Na2CO3溶液:c(Na+)+c(H+)=2c(CO2-3)+c(OH-) 解析:选B 由质子守恒可知,Na2S溶液中c(OH-)=c(H+)+c(HS-)+2c(H2S),c(OH-)>c(HS-),A错误;同理,Na2C2O4溶液中c(OH-)=c(H+)+c(HC2O-4)+2c(H2C2O4),B正确;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

怎样比较微粒半径的大小 原子和单核离子半径大小比较“三步曲”: 第一步 ...先看电子层数,因为其半径大小的决定因素是电子层数。电子层数越多,其半径越大。 第二步 ...在电子层数相同的情况下看核电荷数,因为核电荷数的多少是影响半径大小的次要因素。而核电荷数越多,其半径越小。 第三步 ...在电子层数和核电荷数相同的情况下看电子数,核外电子数是影响半径大小的最小因素。核外电子数越多,其半径越大。 1.同种元素粒子半径大小比较: 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粒子,核外电子数越多,粒子半径越大。阳离子半径小于相应原子半径。如r(Na+)r(Cl);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离子,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r(Fe)>r(Fe2+)>r(Fe3+)、r(H—) > r (H) > r(H+)。 2.不同元素粒子半径的比较: ①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最高价阳离子半径、最低价阴离子半径均逐渐减小(仅限主族元素)。如r(Na)>r(Mg)>r(Al)>r(S)>r(Cl)、r(Na+) >r(Mg2+)>r(Al3+)、r(O2—) >r(F—)。同一周期各元素,阴离子半径一定大于阳离子半径。如r(O2—) > r(Li+)。 ②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价态的离子半径大小也如此。如:r(F)r(Cl—)>r(Ar) >r(K+)>r(Ca2+)、r(O2—)> r(F—)> r(Na+)> r(Mg2+)> r (Al3+)。 ④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比与它相邻的卤素原子的原子半径大,如r(Ar) >r(Cl)。 ⑤核电荷数、电子层数、电子数都不相同的粒子,一般可以通过一种参照粒子进行比较。 如铝原子和氧原子,可以通过硼原子转换,r(Al)>r(B) >r(O),也可以通过硫原子转换,r(Al)>r(S) >r(O)。 对规律的理论解释: 影响粒子半径大小的因素有原子或简单阴、阳离子的核电荷数、电子层数、电子数等。核电荷数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增强,使原子半径减小;电子层数及核外电子数增多,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减弱,使原子半径增大。这两个因素相互制约: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增大使原子半径减小的影响大于核外电子数增多使原子半径增大的影响,核电荷数增大使原子半径减小占主导地位,所以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的增多使原子半径增大的影响大于核电荷数增大使原子半径减小的影响,电子层数的增多使原子半径增大的影响占主导地位,所以同一主族从上至小,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当电子层数、核外电子数都相同时,只有核电荷数增大对原子半径的影响,所以,核电荷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当核电荷数、电子层数都相同时,电子数增多,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减弱,使原子半径增大。

物体的质量知识点

物体的质量 一、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kg),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1t=103kg 1kg=103g 1g=103mg 1mg=10-3g 1g=10-3kg 1kg=10-3t 10-3t=1kg=103g=106mg 二、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 使用说明: 测量前: 1、放置: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 2、横梁平衡调节: A、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 B、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指针左偏平衡螺母向右调,指针右偏平衡螺母向左调或者平衡螺母向较高盘的一侧调节),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或左右摆动幅度相同)。测量时: 3、左物右码:先估计被测物体的质量,然后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中,用镊子从大到小向右盘里加减砝码。 4、移动游码:(调节到最小砝码仍然不能平衡时)在标尺上向右移动游码(相当于给右盘添加小砝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或左右摆动幅度相同)。 5、读数方法: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左端在标尺上对应的示数之和,即等于被测物体 的质量(即:m 左=游码对应示数+m 右 )。 测量后: 整理:测量结束要用镊子将砝码夹回砝码盒,并整理器材,恢复到原来的状况。 注意事项: 1、不能超量程:天平的最大测量值(量程,也叫称量) 最小分度值(也叫感量) 2、保持清洁干燥:不要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盘里 三、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地理位置、温度的改变而变 化. 质量的测量 一、器材磨损或不规范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可结合实际分析原因): ●如果称量时物体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后天平平衡,那么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 减去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即m物=m砝码-m游码。 ●如果砝码磨损,并且按照正确的方法测量,那么测量值>实际值。 ●如果砝码生锈,并且按照正确的方法测量,那么测量值<实际值。 ●如果测量前没有将游码归零,那么测量值>实际值。 ●如果测量前没有调平,导致左盘位置较低,那么测量值>实际值。 ●对游码读数时如果按右侧对应的数值读数,那么测量值>实际值。 二、量质量的一些特殊方法: ●测量邮票、纸张、大头针等物体的质量时,可先取一些相同的物体,测量它们的总质量, 再用测量的总质量除以它们

科学《比较物体质量的大小》

《比较物体质量的大小》教学设计 耿黄镇中心小学张桂芳 教学内容:比较物体质量的大小 设计概述: 这节课的学习宗旨是根据教材,为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参与“提出问题”、“表达交流”、“实验探究”、“收集整理”、“课后拓展”等过程,在亲历探究活动的过程中体验、感悟和内化、感受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知识和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尊重事实和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发展创新思维。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用感官判断物体质量的轻重。 2、能力目标: (1)学习比较的方法,能用各种方法比较物体的轻重。 (2)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重量,能对物体的轻重进行估量。3、情感目标:培养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认识常用的测量质量的工具和单位。 2、使用天平的方法。 教学难点:物体质量大小的比较、测量、估量。 教学支持:课件、天平(两个学生一台)、各种日常生活用品(实物)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情境:(用曹冲秤象的故事导入) 1、同学们:你们学过《曹冲秤象》这个故事吗?(让学生讲出故事) 2、出示:比较物体质量的大小(学生看图,教师提示:课件的内容) 3、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的物体,例如钢、铁、货柜、书本、笔……等等,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哪个物体的质量更大?(让学生猜想,假设)二、学习活动: 活动1(学生分小组讨论) (一)、感知判断: 1、根据提供的材料(课本、练习本、笔、水果等),让学生用两手掂量,或用橡皮筋等方法比较物体质量的轻重,(师生交流,估量结果) 2、把你比较的结果按质量的大小排序、填表:(小组合作) 我们的方法手掂眼看 比较的结果 活动2 (二)、表达交流: 1、有什么方法证明你们的排序结果是正确的?(小组交流,代表汇报) 2、菜市场、水果店、商店使用什么测量工具和单位秤量呢?(教师提示,师生交流) 3、教师根据图片、举例,指导学生联想。 (三)、实验探究: 活动3

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及其应用

专题三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及其应用 一、微粒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1. 层数相同,核大半径小。即电子层数相同时,结构相似的微粒中核电荷数大的微粒半径小。例如:。 2. 层异,层大半径大。即当微粒的电子层数不同时,结构相似的微粒中,电子层数大的微粒半径大。如:。 3. 核同,价高半径小。即对同一种元素形成的不同的简单微粒中,化合价高的微粒的半径小。如。 4. 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大,则半径小。如。 二、规律的运用 1. 由微粒半径的大小推导原子序数(或元素的核电荷数)的大小。 例1. 有a、b、c、d四种主族元素,已知a、b的阳离子和c、d的阴离子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而且原子半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数为。则四种元素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_____。 A. B. C. D. 解答:由于a、b的阳离子和c、d的阴离子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应有:c、d的核电荷数比a、b的小,由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数c大于d,结合规律1有:核电荷数是d大于c。综上所述,核电荷数的大小顺序为,答案D。 2. 利用微粒的半径大小比较酸、碱性的强弱 例如:HF、HCl、HBr、HI水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这是因为F、Cl、Br、I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键能渐弱,在水中电离程度渐大。,碱性KOH。 3. 利用微粒半径的大小比较物质熔沸点的高低 同类晶体的熔沸点比较思路为: 原子晶体�共价键键能�键长�原子半径 离子晶体�离子键强弱�离子电荷数、离子半径 金属晶体�金属键强弱�金属离子半径、离子的电荷数 例2. 碳化硅(SiC)的晶体具有类似金刚石的结构,其中碳原子和硅谷原子的位置是交替的,在下列三种晶体①金刚石,②晶体硅,③碳化硅中,它们的熔点从高到低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 A. ①③② B. ②③① C. ③①② D. ②①③ 解答:三种晶体均是原子晶体,晶体内的结构力是共价键。 半径,共价键键长:C�C键键键,共价键的键能:C�C键C�Si键Si�Si键。 键能越大,原子晶体的熔点越高,所以三者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答案:A。 4. 利用微粒半径的大小规律来比较物质的热稳定性。 例3. 铵盐受热分解的过程,实质上是铵离子将质子转移给酸根形成NH3的过程,对于同类铵盐,可根据此过程判断其热稳定性的强弱,试比较热稳定性的强弱的顺序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解析:依题意有:离子半径大小顺序:,其结合质子的能力大小顺序是:,所以的热稳定性,按F、Cl、Br、I的顺序增强。

教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1《物体的质量》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下)

苏科八下《6.1 物体的质量》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知识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怎样换算。 2)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点。 3)会调节托盘天平的平衡,会对天平测量结果准确读数。 4)初步感受物体质量单位的大小,培养估测能力;会估测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与物体质量大小无关。 2)通过比较物体质量的多少,让学生学会比较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让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等科学实践。 2)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与他人协作精神。 二、设计思路: 本节教学内容为三个知识点和一个活动。三个知识点是:质量的概念、质量的单位以及质量的测量工具。一个活动是探究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地理位置的变化对质量大小的影响。其中三个知识点中,质量的概念是定性的,要求较低,重点在质量的单位和质量的测量工具。实验室里质量的测量工具是天平,教材要求学生自己阅读托盘天平的说明书,寻找天平使用中的常见错误,通过师生的交流协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这与传统教法有明显区别。本节的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自己去体会同一物体的形状、物质的状态以及外界环境变化时,该物体质量不变,不同物体的质量一般不相同,因此,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它只反映物体包含物质的多少。 三、教学资源 本节课的教学资源,主要为校内资源,即学校物质实验室中的托盘天平、物理天平和生活中的案秤、台秤、杆秤等。 四、教学活动: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点评 导课: 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 我们周围的所有物体,它们有什么 相同之处?还有什么不同之处?学生分组讨论 学生学会了“比 较” 的思维方式,同 时采 用了讨论、交流 合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