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02 DTM.PX3.016.101-TD-LTE物理层过程_V5.0.0

02 DTM.PX3.016.101-TD-LTE物理层过程_V5.0.0

02 DTM.PX3.016.101-TD-LTE物理层过程_V5.0.0
02 DTM.PX3.016.101-TD-LTE物理层过程_V5.0.0

TD-LTE系统物理层基本过程资料

第六章TD-LTE系统物理层基本过程 6.1小区搜索与同步 小区搜索过程是指UE获得与所在eNodeB的下行同步(包括时间同步和频率同步),检测到该小区物理层小区ID。UE基于上述信息,接收并读取该小区的广播信息,从而获取小区的系统信息以决定后续的UE操作,如小区重选、驻留、发起随机接入等操作。 当UE完成与基站的下行同步后,需要不断检测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质量,确保UE能够正确接收下行广播和控制信息。同时,为了保证基站能够正确接收UE发送的数据,UE 必须取得并保持与基站的上行同步。 6.1.1配置同步信号 在LTE系统中,小区同步主要是通过下行信道中传输的同步信号来实现的。下行同步信号分为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ous Signal,PSS)和辅同步信号( Secondary Synchronous Signal,SSS)。TD-LTE中,支持504个小区ID,并将所有的小区ID划分为 168 N(1) ID 和辅 个小区组,每个小区组内有504/168=3个小区ID。小区ID号由主同步序列编号 N(2) ID 共同决定,具体关系为N I cDell 3N I(D2) N(1) 。小区搜索的第一步是检测 ID 同步序列编号 出PSS,在根据二者间的位置偏移检测SSS,进而利用上述关系式计算出小区ID。采用 PSS 和SSS两种同步信号能够加快小区搜索的速度。下面对两种同步信号做简单介绍。 1) PSS序列 为进行快速准确的小区搜索,PSS序列必须具备良好的相关性、频域平坦性、低复杂度 [1] 等性能,TD-LTE的PSS序列采用长度为63的频域Zadoff-Chu(ZC)序列。ZC序列广泛应 用于LTE中,除了PSS,还包括随机接入前导和上行链路参考信号。ZC序列可以表示为 a exp[ j2 q n(n 1)/ 2 nl ] q N ZC 其中,a{1,...N1}是ZC序列的根指数,n{1,...N1},l N,l可以是任何整q ZC ZC 数,为了简单在LTE中设置l=0。 为了标识小区内ID,LTE系统中包含包含3个PSS序列,,分别对应不同的小区组内ID。 被选择的3个ZC序列的根指数分别为M 29,34,25。对于根指数为M,频率长度为 63 的序列可以表示为 ZC63(n) exp[ j Mn(n 1)],n 0,1,...,62 M63 设置ZC序列的根指数是为了具有良好的周期自相关性和互相性。从UE的角度来看, 选择的PSS根指数组合可以满足时域的根对称性,可以通过单相关器检测,使得复杂度降

5G-NR物理层过程(控制)

同步过程 小区搜索 小区搜索过程是UE获得和小区时间和频率同步,并检测物理层小区ID的过程。 为进行小区搜索,UE需接收下列同步信号:主同步信号(PSS)和辅同步信号(SSS)。主辅同步信号在TS38.211中定义。 UE应假设PBCH、PSS和SSS在连续的OFDM符号内接收,并且形成SS/PBCH块。对于半帧中的SS/PBCH块,候选SS/PBCH块的OFDM符号索引号和第1个OFDM 符号索引根据下列情况确定: o15KHz子载波间隔:候选SS/PBCH块的第1个OFDM符号有索引{2,8}+ 14*n。对于载波频率小于等于3GHz,有n=0,1。对于载波频率大于3GHz 且小于6GHz,有n=0,1,2,3。 o30KHz子载波间隔:候选SS/PBCH块的第1个OFDM符号有索引{4,8,16,20} +28*n。对于载波频率小于等于3GHz,有n=0。对于载波频率大于3GHz 且小于6GHz,有n=0,1。 o30KHz子载波间隔:候选SS/PBCH块的第1个OFDM符号有索引{2,8}+ 14*n。对于载波频率小于等于3GHz,有n=0,1。对于载波频率大于3GHz 且小于6GHz,有n=0,1,2,3。

o120KHz子载波间隔:候选SS/PBCH块的第1个OFDM符号有索引{4,8,16, 20}+28*n。对于载波频率大于6GHz,有n=0,1,2,3,5,6,7,8,10,11,12, 13,15,16,17,18。 o240KHz子载波间隔:候选SS/PBCH块的第1个OFDM符号有索引{8,12,16, 20,32,36,40,44}+56*n。对于载波频率大于6GHz,有n=0,1,2,3,5,6,7, 8。 一个半帧中的候选SS/PBCH块在时域上以升序从0到L?1]L?1]进行编号。对于L=4L=4或L>4L>4,UE应根据与每个半帧内SS/PBCH块索引一一对应的PBCH 中传输的DM-RS序列索引,分别确定SS/PBCH块索引的2或3个LSB比特。对于L=64L=64,UE应根据高层参数[SSB-index-explicit]确定每个半帧内SS/PBCH块索引的3个MSB比特。 注:DM-RS序列索引在TS38.211中定义。 UE可通过参数[SSB-transmitted-SIB1]被配置,SS/PBCH块索引对于与SS/PBCH块对应重叠的REs,UE不应接收其他信号或信道。UE也可通过高层参数[SSB-transmitted]在每个服务小区被配置,SS/PBCH块索引对于与SS/PBCH块对应重叠的REs,UE不应接收其他信号或信道。[通过[SSB-transmitted]配置优先于通过[SSB-transmitted-SIB1]配置。] 注:May be removed and captured in38.211。

第七课:LTE空中接口分层详解

第七课:LTE空中接口分层详解 前面一课我们了解到,LTE空中接口协议栈主要分为三层两面,三层是指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两面是指控制平面和用户平面。从用户平面看,主要包括物理层、MAC 层、RLC层、PDCP层,从控制平面看,除了以上几层外,还包括RRC层,NAS层。下面我们分别对这些分层进行详解。 一、MAC 媒体接入控制层 1. MAC层功能概述 不同于UMTS,MAC子层只有一个MAC实体,包括传输调度功能、MBMS功能、MAC控制功能、UE级别功能以及传输块生成等功能块。MAC层结构如图1 图1 MAC层结构图 MAC层的各个子功能块提供以下的功能: (1) 实现逻辑信道到传输信道的映射; (2) 来自多个逻辑信道的MAC服务数据单元(SDU)的复用和解复用; (3) 上行调度信息上报,包括终端待发送数据量信息和上行功率余量信息。基 于HARQ机制的错误纠正功能; (4) 通过HARO机制进行纠错; (5) 同一个UE不同逻辑信道之间的优先级管理;

(6) 通过动态调度进行UE之间的优先级管理; (7) 传输格式的选择,通过物理层上报的测量信息,用户能力等,选择相应的 传输格式(包括调制方式和编码速率等),从而达到最有效的资源利用; (8) MBMS业务识别; (9) 填充功能,即当实际传输数据量不能填满整个授权的数据块大小时使用。 各功能与位置和链路方向的对应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MAC功能与位置和链路方向的关系 2. MAC层关键过程 1. 调度 与UMTS不同,LTE完全取消了专用信道,并引入了共享信道的概念。在不同UE不同逻辑信道之间划分共享信道资源的功能成为调度。早期的很多接入系统每个用户的业务都有专门的信道,虽然到了HSPA时已经有共享信道的概念,但是主要还是针对数据业务。LTE的几乎所有的应用与业务都是使用共享信道,由于各个业务与应用的对服务质量(QoS)的要求是不同的,如何为具有不同带宽要求、不同时延保障、不同QOS等级的各种业务合理地分配资源,在满足业务需求的基础上,提高网络的总体吞吐量和频谱效率,是分组调度的核心任务。 LTE中引入了动态调度和半持续调度两种调度模式,其中半持续调度是在动态调度基础上为支持VoIP等业务引入的。 (1) 动态调度 这种方法由MAC层(调度器)实时动态地分配时频资源和允许传输的速率,灵活性很

计算机网络物理层复习题(带答案)

计算机网络物理层复习题 一、单选 1、网络接口卡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转换、通信服务和 A、数据传输 B、数据缓存 C、数据服务 D、数据共享 2、在中继系统中,中继器处于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高层 3、各种网络在物理层互连时要求 A、数据传输率和链路协议都相同 B、数据传输率相同,链路协议可不同 C、数据传输率可不同,链路协议相同 D、数据传输率和链路协议都可不同 4、下面关于集线器的缺点描述的是. A 集线器不能延伸网络可操作的距离 B 集线器不能过滤网络流量 C 集线器不能在网络上发送变弱的信号 D 集线器不能放大变弱的信号 5、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 C 。 A. 单工 B. 半双工 C. 全双工 D. 上述三种均不是 6、能从数据信号波形中提取同步信号的典型编码是 A.归零码 B.不归零码 C.定比码 D.曼彻斯特编码 7、计算机网络通信采用同步和异步两种方式,但传送效率最高的是 A.同步方式 B.异步方式C.同步与异步方式传送效率相同 D.无法比较 8、有关光缆陈述正确的是 A.光缆的光纤通常是偶数,一进一出 B.光缆不安全 C.光缆传输慢 D.光缆较电缆传输距离近 9、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值来表示数字信号1、0的方法叫做 A. ASK B. FSK C. PSK D. A TM 10、同轴电缆与双绞线相比,同轴电缆的抗干扰能力。 A、弱 B、一样 C、强 D、不能确定 11、ATM采用的线路复用方式为。 A、频分多路复用 B、同步时分多路复用 C、异步时分多路复用 D、独占信道 12、数据传输速率是描述数据传输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数据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钟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二进制 A.比特数 B.字符数 C.桢数 D.分组数 13、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时间片轮换地给多个信号使用,每一时间片由复用的一个信号占用,这样可以在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多个数字信号,这就是 A.频分多路复用 B.时分多路复用 C.空分多路复用 D.频分与时分混合多路复用 14.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 A.单工 B.半双工 C.全双工 D.上述三种均不是 15、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数字信号是电压脉冲序列 B.数字信号不能在有线介质上传输 C.数字信号可以方便地通过卫星传输 D.数字信号是表示数字的信号 16、数字传输的优点不包括 A.设备简单

最新 5G无线通信网络物理层关键技术要点-精品

5G无线通信网络物理层关键技术要点 摘要:21世纪已经是一个信息社会,各个行业对信息的需求量已经越来越大。国与国之间也不断展开信息之间的较量,而信息的传播速度以及质量离不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第五代无线通信技术对各国的实质性发展都起到一定的作用。本文将会对5G无线通信网络物理层关键技术,即毫米波通信技术以及大规模MIMO技术进行一定的研究。关键词:5G无线通信;物理层技术;毫米波通信技术;大规模MIMO技术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7)05-0030-01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一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从最初的模拟调制通信技术到数字调制通信技术,再到2G、3G 移动通信时代,直到今天的4G移动通信,无线通信技术一直不断发生着重大的变革。 1 毫米波通信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对频谱资源的利用,目前对频谱资源的利用主要集中在300MHz到3GHz的?l段,对毫米波的利用非常有限,毫米波中包含大量的频谱资源。对毫米波中的频段资源进行利用也是5G无线通信技术的重要内容。其中,对毫米波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路径损耗、建筑物穿透损耗以及雨衰等。 1.1 路径损耗发射功率的敷设扩散以及信道对传输的影响作用是导致路径损耗的主要原因。这也是无线通信技术中不可避免的问题,遇到干扰、噪声以及其他信号的影响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耗情况,除此之外,信号的自身情况也会造成一定的损耗。研究表明,频率越高,损耗越严重,这就意味着相对于其他波段,毫米波的损耗情况更严重,这也是毫米波研究过程中的一个困难。在实际中,在高频段通过使用大规模的接受发射天线,可以对能量进行一定的聚集,获得较好的增益情况,进而改善毫米波损耗过大的情况。 1.2 建筑物穿透损耗在对通信技术进行研究时,发现当信号通过建筑物时,会发生一定的损耗,并且这种损耗跟频率有关,通常低频段的信号可以在穿透建筑物时,保留较好的信号强度。毫米波在这方面的损耗要更大些。这就意味着使用毫米波进行信号传输时,很可能由于信号损耗过大导致失真,不过目前随着无线网络的不断普及,可以在室内的有效范围之内使用WIFI增加信号强度,保证信号质量。 1.3 雨衰 对传播特性的研究也是毫米波研究的重要内容,其中雨衰作为一个重要因素不得不提。雨衰能够对无线系统的传播路径长度进行影响,进而使信号的可靠性下降,这样就会对高频段的微波链路造成一定的限制。随着雨量的增大,对毫米波系统的干扰效果会越来越明显。其中雨滴的作用还会使信号发生散射,使信号的质量严重下降。 2 大规模MIMO技术作为5G无线通信网络物理层的另外一个关键技术,大规模MIMO技术对于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该技术的研究主要会通过对大规模MIMO技术的简单介绍,该技术的信道状态信息的获取方式以及大规模MIMO在高频段的应用进行。 2.1 大规模MIMO简介不同于传统的MIMO技术,大规模的MIMO技术可以降低硬件的复杂程度、提高信息处理效率以及降低能量损耗,同时还可以降低租赁成本。随着互联网技术以及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MIMO技术已经面临淘汰的边缘。当前对信息的需求量以及信息的处理效率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基于大规模MIMO的几大优势如:提高系统容量、降低成本以及增强抗干扰能力,对该项技术的研究已经成为5G无线通信技术的重要工作。 2.2 信道状态信息的获取大规模MIMO技术尽管具备一定的优势,但在研究过程

LTE物理层总结(强烈推荐)

LTE物理层总结 目录 1、物理层综述 (4) 1.01. 3G标准向4G演进的路线: (4) 1.02. 什么是LONG TERM? (4) 1.03. LONG TERM的需求指标 (4) 1.04 .与LONG TERM物理层相关的协议编号及内容 (5) 1.05 LONG TERM一共有几层?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5) 1.06. LONG TERM物理层是如何工作的? (6) 1.07 . LONG TERM各层之间的接口是什么样的? (11) 1.08 .物理层的作用 (11) 1.09. 与物理层相关的无线接口协议架构? (12) 1.10 . 物理层功能 (12) 1.11.逻辑信道、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的区别、联系和功能 (13) 1.12. 逻辑信道、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分别有哪些? (14) 1.13 传输信道是如何映射到物理信道的? (15) 1.14 LONG TERM的网络结构 (16) 1.15 LONG TERM的关键技术 (16) 1.16 宏分集的取舍 (16) 1.17 什么是多址技术,都有哪些? (17) 2、物理层相关参数: (17) 2.1. 帧结构 (19) 2.2 物理信道的划分及其传输信息 (20) 3、各种物理信道结构及简介 (21) 3.1上行共享信道PUSCH (21) 3.1.1概述: (21) 3.1.2 PUSCH系统结构 (21) 3.1.3 编码的方法和参数: (22) 3.1.4 基带处理过程 (24) 3.1.5 上变频和下变频 (25) 3.1.6 A/D和D/A (25) 3.2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 (25) 3.2.1 概述25 3.2.2 PUCCH结构图 (26) 3.2.3 PUCCH多格式综述 (26) 3.2.4PUCCH各模块方法和参数 (28) 3.3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 (28) 3.3.1 概述28

OSI七层与TCP_IP五层网络架构详解

OSI七层与TCP/IP五层网络架构详解 发布时间:2013-10-25 15:14:00 来源:论坛作者:cd520yy OSI和TCP/IP是很基础但又非常重要的网络基础知识,理解得透彻对运维工程师来说非常有帮助。今天偶又复习了一下: (1)OSI七层模型 OSI中的层功能TCP/IP协议族 应用层文件传输,电子邮件,文件服务,虚拟终端TFTP,HTTP,SNMP,FTP,SMTP,DNS,Telnet 表示层数据格式化,代码转换,数据加密没有协议 会话层解除或建立与别的接点的联系没有协议 传输层提供端对端的接口TCP,UDP 网络层为数据包选择路由IP,ICMP,RIP,OSPF,BGP,IGMP 数据链路层传输有地址的帧以及错误检测功能SLIP,CSLIP,PPP,ARP,RARP,MTU 物理层以二进制数据形式在物理媒体上传输数据ISO2110,IEEE802,IEEE802.2

(2)TCP/IP五层模型的协议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物理层:中继器、集线器、还有我们通常说的双绞线也工作在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网桥(现已很少使用)、以太网交换机(二层交换机)、网卡(其实网卡是一半工作在物理层、一半工作在数据链路层) 网络层:路由器、三层交换机 传输层:四层交换机、也有工作在四层的路由器

二、TCP/UDP协议 TCP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协议属于传输层协议。其中TCP提供IP环境下的数据可靠传输,它提供的服务包括数据流传送、可靠性、有效流控、全双工操作和多路复用。通过面向连接、端到端和可靠的数据包发送。通俗说,它是事先为所发送的数据开辟出连接好的通道,然后再进行数据发送;而UDP则不为IP提供可靠性、流控或差错恢复功能。一般来说,TCP对应的是可靠性要求高的应用,而UDP对应的则是可靠性要求低、传输经济的应用。TCP支持的应用协议主要有:Telnet、FTP、SMTP等;UDP支持的应用层协议主要有:NFS(网络文件系统)、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DNS(主域名称系统)、TFTP(通用文件传输协议)等. TCP/IP协议与低层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无关,这也是TCP/IP的重要特点 三、OSI的基本概念 OSI是Open System Interconnect的缩写,意为开放式系统互联。 OSI七层参考模型的各个层次的划分遵循下列原则: 1、同一层中的各网络节点都有相同的层次结构,具有同样的功能。 2、同一节点内相邻层之间通过接口(可以是逻辑接口)进行通信。 3、七层结构中的每一层使用下一层提供的服务,并且向其上层提供服务。 4、不同节点的同等层按照协议实现对等层之间的通信。 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Layer), 规定通信设备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过程的特性,用以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连接。具体地讲,机械特性规定了网络连接时所需接插件的规格尺寸、引脚数量和排列情况等;电气特性规定了在物理连接上传输bit流时线路上

浅谈TD物理层过程

浅谈TD物理层过程 为了更好的理解TD物理层的重点过程,重点掌握几个基本概念,本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实际案例为索引,详细介绍几个步骤的基本原理,帮助理解其中的基本概念,为TD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本文涉及的主要物理过程有:CRC校验、信道编码、交织、速率匹配、物理层的映射等,同时为了过程的完整性还简要介绍了数字调制、扩频和加扰等。涉及基本概念有:Ri(有用速率)、Rb(编码速率)、编码率、打孔、填充、Rs(调制速率)和Rc(码片速率)等。 一、基本流程的举例 1、基本流程介绍 TD物理层过程输入为MAC发下来的数据块,经过物理层处理最后上射频从空口输出。 为了对整个过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下图举例说明64K业务和3.4K信令复用情况下物理层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图中的处理过程只到物理信道映射,包括数字调制之后的过程都没有在图上反映。 图上所示物理层主要过程包括:CRC校验、传输块的级联和分段、信道编码、帧间交织、无线帧的分割、速率匹配、传输信道的复用、帧内交织、物理层的映射。

2、详细流程阐述 详细的物理层处理过程比较复杂,具体如下:MAC层下发传输数据块、数据块加CRC校验bit、数据块的级联/分段、信道编码、无线帧均衡、帧间交织、无线帧分割(分帧)、速率匹配、传输信道复用、帧内交织、bit加扰、物理信道分段、子帧分段、物理信道映射、数字调制、扩频、加扰、上中频射频、脉冲成形、射频调制。 1)MAC层下发传输数据块 MAC层每隔TTI时间向物理层下发一个数据块,根据高层业务不同数据块的大小和TTI时间间隔有所不同,其中TTI就有10ms、20ms、40ms、80ms等。 2)数据块加CRC校验bit 目的:接收端检查传送过来的数据块是否正确。 方法:数据块后面加校验bit。 特点:只有校验作用,不具备纠错能力。 涉及基本概念:误块率。 3)数据块的级联/分段 目的:为获得较高的信道编码效率,对输入数据块大小也有一定要求。所以在信道编码前将加了CRC校验bit数据块进行级联或分段。 方法:数据块级联/分段。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 物理层 (1)

(答案仅供参考如有不对请自己加以思考)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物理层 一、习题 1.电路交换的优点有()。 I 传输时延小 II 分组按序到达 III 无需建立连接 IV 线路利用率高 A I III B II III C I III D II IV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数据称为调制。 B 将数字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称为调解。 C 模拟数据不可以转换成数字信号。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 脉冲编码调制(PCM)的过程是()。 A 采样,量化,编码 B 采样,编码,量化 C 量化,采样,编码 D 编码,量化,采样 4 调制解调技术主要使用在()通信方式中。 A 模拟信道传输数字数据 B 模拟信道传输模拟数据 C 数字信道传输数字数据 D 数字信道传输模拟数据 5 在互联网设备中,工作在物理层的互联设备是()。 I 集线器 II 交换机 III 路由器 IV 中继器 A I II B II IV C I IV D III IV 6一个传输数字信号的模拟信道的信号功率是0.26W,噪声功率是0.02W,频率范围为3.5 ~ 3.9MHz,该信道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是()。 A 1Mbit/s B 2Mbit/s C 4Mbit/s D 8Mbit/s 7 在采用1200bit/s同步传输时,若每帧含56bit同步信息,48bit控制位和4096bit数据位,那么传输1024b需要()秒。 A 1 B 4 C 7 D 14 8 为了是模拟信号传输的更远,可以采用的设备室()。 A中继器 B放大器 C 交换机 D 路由器 9 双绞线由螺旋状扭在一起的两根绝缘导线组成,线对扭在一起的目的是()。 A 减少电磁辐射干扰 B 提高传输速率 C 减少信号衰减 D减低成本 10 英特网上的数据交换方式是()。 A 电路交换 B 报文交换 C 分组交换 D异步传输 11 ()被用于计算机内部的数据传输。 A 串行传输 B 并行传输 C同步传输 D 异步传输 12 某信道的信号传输速率为2000Baud,若想令其数据传输速率达到8kbit/s,则一个信号码元所取的有效离散值个数应为()。 A 2 B 4 C 8 D 16

20132184计算机网络第三次作业物理层详解

20132184 朱彦荣软件工程2 计算机网络作业 CH3 物理层 一、填空题 1) 信号变换方法分别编码与调制,其中,用数字信号承载数字或模拟数据叫 编码。用模拟信号承载数字或模拟数据叫 调制。数字信号实现模拟传输时,数字信号变成音频信号的过程称为 调制,音频信号变成数字信号的过程称为解调。 2)正弦波是基本的连续信号。一般可以用三个参数描述:__振幅__、__相位 __和频率。相应地,调制的基本方法有调幅、调相、调频。 3)PCM 的三个步骤是:____采样_____、___量化______、___编码____。 4)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是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的一些特性,包括:机械、 电气、功能和过程。 5)综合布线系统分为建筑群___、_____垂直干线___、______水平__、__工 作区、管理(或配线间)、设备间_六个子系统。 6)多路复用技术的几种形式:时分、频分、波分、码分。 7)在网络传输过程中,每经过一跳均会产生下列四个时延:处理时间、排队 时间、发送时间、传播时延。 8)存储转发交换包括___报文交换____和____分组交换___。 9)常用的导向型传输介质有双绞线电缆(twisted paircable)、同轴电缆(coaxial) 、光纤电缆。同轴电缆分为__基带同轴电缆____和__宽带同轴电缆。 10)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环型、星型、网状。 11)通信控制规程可分为两大类,即面向___字符_型和面向比特 型。在因特网拨号上网协议中,SLIP 属于串行线路网际协议 协议,PPP 属于点对点协议簇协议。 12) E1 采用的多路复用技术是时分多路复用(或TDM),它的数据速率是2.048 Mbps。 13)一个信道的频率范围是 300MHz~300GHz,该信道的带宽是299700 MHz 。14)有噪声信道的信道容量定理香浓定理,该定理的计算公式是 C=Blog2(1+S/N) . 15)T1 速率为__1.544Mbps ____;E1 速率为___2.048 Mbps ___。 16) 在双绞线中,UTP 表示___非屏蔽双绞线_;STP 表示__屏蔽双绞线___。

LTE学习笔记:物理层过程 二

转 LTE学习笔记:物理层过程二 2019年06月05日10:37:14 Zimri阅读数47 6.测量过程 物理层的测量过程一般是由高层配置和控制的,物理层只是提供测量的能力而已。 根据测量性质的不同,测量可分为同频测量、异频测量、异系统测量;根据测量的物理量不同,可分为电平大小测量、信道质量测量、负荷大小测量等。根据测量报告的汇报方式,可分为周期性测量、事件测量等。协议中一般根据测量的位置不同,将测量分为UE侧的测量、eUTRAN侧的测量。 6.1 手机侧测量 UE侧的测量有连接状态的测量和空闲状态的测量。 手机处于连接状态的时候,eUTRAN给UE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这个消息相当于eUTRAN对UE进行测量控制命令。这个命令包括:要求UE进行的测量类型及ID,建立、修改、还是释放一个测量的命令,测量对象、测量数量、测量报告的数量和触发报告的方式(周期性报告、事件性汇报)等。 手机处于空闲状态的时候,eUTRAN的测量控制命令是用系统消息(System Information)广播给UE的。 UE侧测量的参考位置是在UE的天线连接口处。 UE可以测量的物理量包括: 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参考信号接收电平):一定频带内,特定小区参考信号RS的多个RE的有用信号的平均接收功率(同一个RB内的RE平均功率)。

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系统在一定频带内,数个RB内的OFDM符号的总接收功率的平均值,包含有用信号、循环前缀干扰、噪声在内的所有功率。eUTRAN内的RSSI主要用于干扰测量。 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是一种信噪比,即RSRP 和RSSI的比值RSRP一般是单个RB的功率,RSSI可能是N个RB的功率,所以RSRQ=(N*RSRP)/RSSI。RSRQ测量用于基于信道质量的切换和重选预判。 UE处于空闲状态时,进行小区选择或重选一般使用RSRP;而UE处于连接状态进行切换时,通常需要比较RSRP和RSRQ。如果仅比较RSRP可能导致频繁切换,仅比较RSRQ 虽可减少切换次数,但可能导致掉话。 RSTD(Reference Signal Time Difference,参考信号时间差):UE接收到的两个相邻小区发送的、同一子帧的时间差。 6.2 基站侧测量 参考位置在天线的接口处,一般会指明是发射天线还是接收天线。总结如下表

lte物理层介绍-中文版

一、介绍 正当人们惊讶于WiMAX技术的迅猛崛起时,3GPP也开始了UMTS技术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技术的研究。这项受人瞩目的技术被称为“演进型3G”(Evolved 3G,E3G)。但只要对这项技术稍作了解,就会发现,这种以OFDM为核心的技术,与其说是3G技术的“演进”(evolution),不如说是“革命”(revolution),它和3GPP2 AIE(空中接口演进)、WiMAX以及最新出现的IEEE 802.20 MBFDD/MBTDD等技术,由于已经具有某些“4G”特征,甚至可以被看作“准4G”技术。 自2004年11月启动LTE项目以来,3GPP以频繁的会议全力推进LTE的研究工作,仅半年就完成了需求的制定。2006年6年,3GPP RAN(无线接入网)TSG已经开始了LTE 工作阶段(WI),但由于研究阶段(SI)上有个别遗留问题还没有解决,SI将延长到9月结束。按目前的计划,将于2007年9月完成LTE标准的制定(测试规范2008年3月完成),预计2010年左右可以商用。虽然工作进度略滞后于原计划,但经过艰苦的讨论和融合,终于确定了大部分基本技术框架,一个初步的LTE系统已经逐渐展示在我们眼前。 二、LTE的需求指标 LTE项目首先从定义需求开始。主要需求指标包括: ●支持1.25MHz-20MHz带宽; ●峰值数据率:上行50Mbps,下行100Mbps。频谱效率达到3GPP R6的2-4倍; ●提高小区边缘的比特率; ●用户面延迟(单向)小于5ms,控制面延迟小于1OOms; ●支持与现有3GPP和非3GPP系统的互操作; ●支持增强型的广播多播业务; ●降低建网成本,实现从R6的低成本演进; ●实现合理的终端复杂度、成本和耗电; ●支持增强的IMS(IP多媒体子系统)和核心网;

技术简介及物理层测试方案

DisplayPort技术简介及物理层测试方案 -李凯 随着人们对于显示质量要求的逐步提升,对于显示设备的分辨率、色彩、刷新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应地也要求显示接口具有更高带宽的数据传输能力。传统的VGA接口由于采用模拟传输的方式,当年是为了适应CRT显示器的需要,传输带宽有限,而且传输距离和传输质量都不是很理想。随着大屏幕液晶显示器越来越普及,相应的显示接口方案也逐渐从模拟接口过渡到数字接口。 最早得到普及的数字显示接口是DVI,但是由于DVI的数据速率只到1.65Gbps,提升空间有限,而且DVI不支持数字音频信号的传输,所以DVI目前逐渐在被基于DVI技术的HDMI取代。HDMI目前1.3版本支持的数据速率最高到3.4 Gbps,采用TMDS(传输最小差分信号)信号传输,可以同时传输视频和音频数据,目前在消费电子领域已经逐渐普及。 另一种非常有潜力的数字显示接口方案就是DisplayPort,DisplayPort以其开放的标准和先进的技术而得到众多PC和显示设备厂家的看好。DisplayPort的发起组织是VESA,Genesis、Intel、AMD、Analogix、 HP、Dell包括Agilent等都积极参与了标准的制定,其主要优势在于非常高的数据速率、方便的连接、完善的内容保护及基于包交换的数据传输方式。例如DisplayPort可以在4条链路上同时传输1.62Gbps或2.7Gbps的高速视频数据,还提供AuxChannel用于链路控制和音频数据的传输。DisplayPort采用类似PCI-Express的物理层方案,数据编码使用ANSI的8b/10b编码,时钟内嵌在数据流中,链路宽度可以选择1、2或4,发送和接收间采用AC耦合,因此在提高数据速率的同时简化了电路设计和提高了灵活性。 2008年1月,VESA协会发布了DisplayPort的1.1a规范,DisplayPort也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 DisplayPort的设备分类 如下图所示,DisplayPort设备主要有3大类:源设备(Source)是产生信号的,如Desktop、Notebook、DVD等;接收设备(Sink)是接收信号并显示图像的,如显示器、电视等;中间的是连接介质(Media),如cable。因此,对于DisplayPort的测试项目也根据被测设备的不同分为3大类:Source测试、Sink测试、Cable测试。 DisplayPort的信号路径分为主信号通路(Main Link)和辅助信号通路(Aux Channel)两种:Main Link主要用于传输高速视频和音频数据,由4对单向的高速差分线构成,信号速率为1.62Gbps或2.7Gbps,采用ANSI 8b/10b编码;Aux Channel用于传输链路控制信号,由1对双向差分线构成,工作在半双工模式,信号传输速率1Mbps,采用曼彻斯特编码。此外,DisplayPort接口还可以有热插拔检测(Hot Plug Detect)信号和供电管脚,供电管脚可以给一些功耗不高的Sink设备提供不小于1.5W的能量。

LTE物理过程系统框图及物理层简单介绍

一般下行过程详细流程 图1:LTE 的一般下行过程的详细流程 图1是我根据LTE 物理层协议专门画的LTE 的一般下行过程的详细流程。旨在让大家明白物理层是怎么工作的。有以下两点说明:

1、 上行过程很相似,只是上行中UE 的能力比较小,调度信息等是基站通过下行控制信息指定的。36.302中可以看到如图2所示的一些较详细信息,是上行过程的部分流程。 Node B UE Error 图2:上行共享信道的物理模型 2、 这里是一般下行过程,是下行共享信道的整个物理过程,下行还有控制信道、广播信道等。那些的过程可能只有其中的部分。或者还有些没有提到的。详细内容可以参考36.212.和36.302. 3、 本人水平有限,难免有错误和遗漏,发现请指出。 下面详细点介绍图1中的相关内容。分成4个部分:1、红色所示的物理信道与调制(36.211);2、蓝色所示的复用与信道编码(36.212);3、橙色所示的物理层测量(36.214);以及物理层过程相关内容(36.213)。 四个部分的关系如图3所示。物理信道与调制(36.211)直接与最下面的空中接口交互信息。是离发射端和接收端最近的。然后复用与信道编码(36.212)是在211的上面一点点。可以认为有一个逻辑信道,在这部分要做信道编码等,与211有个映射关系。213是高层和最后发射端的一个联系着。高层通过213给

211发命令等。214是高层为了获得信道等信息而设置的。 To/From Higher Layers 图3、物理层协议间以及与高层间关系 1、211物理信道与调制:该部分包括图1中的红色部分。 物理信道有很多种,如下表1和2中的红色部分就是部分物理信道。 表1、下行传输信道与物理信道映射 表2、上行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的映射 表1和2就是212中的,是上/下行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的映射关系。在我画的图中就是第四点数控复用部分提到的映射到物理信道。可以看到,有好几种传输信道对应几种物理信道。另外的上/下行控制信息与物理信道映射在212中。 在物理信道与调制部分要对逻辑信道映射来的信息做处理,如下图4和5 所示,分别是下行和上行的处理流程。要加扰,调制预处理,资源映射等。下行可能用MIMO,所以要分层。当然不同的物理信道的处理过程会不一样。比如调制方式一般有QPSK、16QAM和64QAM。但是不同物理信道可用的调制方式不

什么是物理层协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什么是物理层协议 篇一:计算机网络原理物理层接口与协议 计算机网络原理物理层接口与协议 物理层位于osi参与模型的最低层,它直接面向实际承担数据传输的物理媒体(即信道)。物理层的传输单位为比特。物理层是指在物理媒体之上为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原始比 特流的物理连接。 物理层协议规定了与建立、连接和释放物理信道所需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性的和规和程性的特性。其作用是确保比特流能在物理信道上传输。 图3-1dtc-dce接口 iso对osi模型的物理层所做的定义为:在物理信道实 体之间合理地通过中间系统,为比特传输所需的物理连接的激活、保持和去除提供机械的、电气的、功能性和规程性的手段。比特流传输可以采用异步传输,也可以采用同步传输完成。 另外,ccitt在x.25建议书第一级(物理级)中也做了类似的定义:利用物理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在

dte和dce之间实现对物理信道的建立、保持和拆除功能。 这里的dte(dateterminalequipment)指的是数据终端设备,是对属于用户所有的连网设备或工作站的统称,它们是通信的信源或信宿,如计算机、终端等; dce(datecircuitterminatingequipment或datecommunicationsequipment),指的是数据电路终接设备或数据通信设备,是对为用户提供入接点的网络设备的统称,如自动呼叫应答设备、调制解调器等。 dte-dce的接口框如图3-1所示,物理层接口协议实际 上是dte和dce或其它通信设备之间的一组约定,主要解决网络节点与物理信道如何连接的问题。物理层协议规定了标准接口的机械连接特性、电气信号特性、信号功能特性以及交换电路的规程特性,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便于不同的制造厂家能够根据公认的标准各自独立地制造设备。使各个厂家的产品都能够相互兼容。 1.机械特性 规定了物理连接时对插头和插座的几何尺寸、插针或插孔芯数及排列方式、锁定装置形式等。 图3-2常见连接机械特征 图形3-2列出了各类已被iso标准化了的dce连接器的几何尺寸及插孔芯数和排列方式。一般来说,dte的连接器 常用插针形式,其几何尺寸与dce连接器相配合,插针芯数

1物理层 (1)

数据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 (一)链路(link)是一条无源的点到点的物理线路段,中间没 有任何其他的交换结点。 一条链路只是一条通路的一个组成部分。 数据链路(data link) 除了物理线路外,还必须有通信协议来控制这些数据的传输。若把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加到链路上,就构成了数据链路。 现在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适配器(即网卡)来实现这些协议的硬件和软件。 一般的适配器都包括了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这两层的功能。 数据链路层:在有差错的物理线路上提供无差错的数据(帧)传输。 a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链路管理,帧同步,差错控制,透明传输,寻址。 b 为网络层提供的服务:、(1)无确认的无连接的服务(2)有确认的无连接的服务(3)有确认面向连接的服务。 (二)差错控制:a.检错编码:b.纠错编码 在传输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比特差错:1 可能会变成 0 而 0 也可能变成 1。 在一段时间内,传输错误的比特占所传输比特总数的比率称为误码率 BER (Bit Error Rate)。

误码率与信噪比有很大的关系。 为了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在计算机网络传输数据时,必须采用各种差错检测措施 计算机网络中进行差错控制的基本方法有:检错码,校验,确认重传机制。 (1)常用的检错编码有奇偶校验码,循环冗余码(CRC码) ①奇偶校验码是一种最简单的检错码,其原理是通过增加冗余位来使得码字中“1”的个数保持为奇数(奇校验)或偶数(偶校验)。 ②循环冗余码是在数据通信中用的最广泛的检错码,CRC码检错能力强,且容易实现。 (2)确认重传机制的基本原理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如果发送结点没有收到接受结点的确认信息,就认为该数据单元发送失败,发送结点重新发送该数据单元。 对于用确认重传机制进行差错控制,需说明以下两点: 1)超时计时器 2)编号问题 (三)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点对点信道。这种信道使用一对一的点对点通信方式。 ?广播信道。这种信道使用一对多的广播通信方式,因此 过程比较复杂。广播信道上连接的主机很多,因此必须使用专用的共享信道协议来协调这些主机的数据发 (四)封装成帧 ?封装成帧(framing)就是在一段数据的前后分别添加首

物理层信息处理过程

物理层信息处理过程 抗燥,加入冗余的编码 编码,打乱的编码,冗余的编码恢复原来的比特流上,交织 加扰目的,使干扰信号随机化,不是消除干扰,而是强化,如加水稀释 调制,基带不会直接传输,需要加载到载波信号,Q64携带6bits 专用的小区加扰,让UE不用解码其他小区的信息,可以区分信息,不会加大带宽,提高性能

层映射,将复杂的数据编码,简单化,天线端口,码字(传输快,数据流,双流波束赋形,调制交织加扰,), 预编码流与天线对应起来,按照一定的规则映射,层数据映射到不同天线端口,不太的子载波,不同时隙以实现,,是矩阵,选择相应的 天线端口,与参考信号信号相关, 分集与复用在层映射,预编码使用的区别 预编码过程数据确定天线端口,也就确定空间维度的资源。如同快递发货,看人下菜 空间维度的资源(天线端口资源),无线资源(频域,时域), 信息在物理层的处理过程,将预编码后数据对应在子载波和时隙注册的资源元素re上 多码字

传输块tb,2个码字(双流波束赋想),就是1个信息,双通道就是两个天线端口rru,可以使mimo, 同一个码字的编码,调制方式是相同的, 一个码字见过mimo系统传输 分集属于单码字,多码字见过mimo系统传输,则可以实现分层调制复用 码字的数量取决于UE的天线数目,信道质量,Ri(信道的秩) lte系统接收端最多支持2天线,接受两个数据流,码字最大为2,只听过双(单)流波束赋想 码字的时间见过层映射变为V个长时间,然后见过预编码映射到p个天线端口上。 一般层数与天线端口数是一样的,若使用4个天线端口,仍然是2个码字 层数取决于信道的秩=2,层为2

99-物理层参数架构

物理层参数架构 众所周知,5G/NR是一项非常复杂的技术。如何能把细节和大局观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掌握物理层参数的结构。基带视角下每个时隙的物理层配置由DCI完成。这意味着与物理层的直接接口是DCI,但是DCI根据情况与不同的高层组件交互。根据DCI如何与高层组件交互,可以将它们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是指在3GPP文档中以大表的形式定义了许多详细的配置,并且DCI指向表的特定索引值。在这种情况下,高层(RRC,MAC-CE)不会直接(明确地)参与DCI的内容。LTE PHY配置的大多数情况都属于这种情况。在NR中,天线端口(SISO,MIMO配置)将属于这一类。具体地说,在NR天线端口的情况下,RRC 通过DMRS配置隐式(间接地)参与了这个过程。 是指3GPP规范中指定了大量表,这些表的子集在MAC-CE中列出,然后DCI从MAC-CE中为每个时隙配置选择一个特定的索引。 是指3GPP规范中指定了大量表,这些表的子集列在RRC中,然后DCI 从RRC中为每个时隙配置选择一个特定的索引。一般可以认为CSI-PMI和码本设置可以归入这一类。在3GPP规范中定义了各种各样的PMI表,RRC在ASN中指定了表的子集。另一个例子是CSI的配置。在这个例子中,3GPP规范定义了一个大表,RRC从表中选择一个特定的行,物理层进程按照RRC指定的方式生成CSI-RS。

是指在3GPP中定义了一个表,RRC从该表中提取一个子集,并将它们与一些附加参数作为新表放在一起。这种情况的一个著名例子是pdsch-TimeDomainAllocation, pusch-TimeDomainAllocation。在这个例子中,3GPP规范为SLIV定义了一个表,RRC创建了一个名为pdsch-TimeDomainAllocation 的新表,pusch-TimeDomainAllocation由SLIV表的一个子集和其他参数(即K0、K2)组成。 通过这种直观、全局的描述,就知道PHY、DCI、MAC-CE以及RRC层之间的关系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