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D-LTE系统物理层基本过程资料

TD-LTE系统物理层基本过程资料

TD-LTE系统物理层基本过程资料
TD-LTE系统物理层基本过程资料

第六章TD-LTE系统物理层基本过程

6.1小区搜索与同步

小区搜索过程是指UE获得与所在eNodeB的下行同步(包括时间同步和频率同步),检测到该小区物理层小区ID。UE基于上述信息,接收并读取该小区的广播信息,从而获取小区的系统信息以决定后续的UE操作,如小区重选、驻留、发起随机接入等操作。

当UE完成与基站的下行同步后,需要不断检测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质量,确保UE能够正确接收下行广播和控制信息。同时,为了保证基站能够正确接收UE发送的数据,UE 必须取得并保持与基站的上行同步。

6.1.1配置同步信号

在LTE系统中,小区同步主要是通过下行信道中传输的同步信号来实现的。下行同步信号分为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ous Signal,PSS)和辅同步信号( Secondary Synchronous Signal,SSS)。TD-LTE中,支持504个小区ID,并将所有的小区ID划分为 168

N(1)

ID 和辅

个小区组,每个小区组内有504/168=3个小区ID。小区ID号由主同步序列编号

N(2)

ID 共同决定,具体关系为N I cDell

3N I(D2)

N(1)

。小区搜索的第一步是检测

ID

同步序列编号

出PSS,在根据二者间的位置偏移检测SSS,进而利用上述关系式计算出小区ID。采用 PSS 和SSS两种同步信号能够加快小区搜索的速度。下面对两种同步信号做简单介绍。

1) PSS序列

为进行快速准确的小区搜索,PSS序列必须具备良好的相关性、频域平坦性、低复杂度

[1]

等性能,TD-LTE的PSS序列采用长度为63的频域Zadoff-Chu(ZC)序列。ZC序列广泛应

用于LTE中,除了PSS,还包括随机接入前导和上行链路参考信号。ZC序列可以表示为

a

exp[ j2 q n(n 1)/ 2

nl ]

q N

ZC

其中,a{1,...N1}是ZC序列的根指数,n{1,...N1},l N,l可以是任何整q ZC ZC

数,为了简单在LTE中设置l=0。

为了标识小区内ID,LTE系统中包含包含3个PSS序列,,分别对应不同的小区组内ID。

被选择的3个ZC序列的根指数分别为M

29,34,25。对于根指数为M,频率长度为 63 的序列可以表示为

ZC63(n)

exp[ j

Mn(n 1)],n

0,1,...,62

M63

设置ZC序列的根指数是为了具有良好的周期自相关性和互相性。从UE的角度来看,

选择的PSS根指数组合可以满足时域的根对称性,可以通过单相关器检测,使得复杂度降

低。UE 侧对 PSS 序列采用非相干检测。

PSS 采用长度为 63的频域 ZC 序列,中间被打孔打掉的元素是为了避免直流载波,PSS 序列到子载波的映射关系如图 6-1所示。

在 LTE 中,针对不同的系统带宽,同步信号均占据中央的 1.25MHz (6个 PRB )的位 置。长度为 63的 ZC 序列截去中间一个处于直流子载波上的符号后得到长度为 62的序列, 在频域上映射到带宽中心的 62个子载波上。PSS 两侧分别预留 5个子载波提供干扰保护。 PSS 的频域分布如图所示。

M M M 数据 5个保护子载波

31个子载波

DC M M M M 31个子载波 M M

5个保护子载波 数据 M M M

图 6-1 PSS 序列映射

2) SSS 序列

M 序列由于具有适中的解码复杂度,且在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中性能占优,最终被选 定为辅同步码(Secondary Synchronization Code ,SSC )序列设计的基础。SSC 序列由两个 长度为 31的 m 序列交叉映射得到。具体来说,首先由一个长度为 31的 m 序列循环移位后 得到一组 m 序列,从中选取 2个 m 序列(称为 SSC 短码),将这两个 SSC 短码交错映射在 整个 SSCH 上,得到一个长度为 62的 SSC 序列。为了确定 10ms 定时获得无线帧同步,在 一个无线帧内,前半帧两个 SSC 短码交叉映射方式与后半帧的交叉映射方式相反。同时, 为了确保 SSS 检测的准确性,对两个 SSC 短码进行二次加扰。

SSS 序列映射过程如图 6-2所示,每个 SSS 序列由频域上两个长度为 31的 BPSK 调制 辅助同步码交错构成,即 SSC1和 SSC2。

SSS 序列具有良好的频域特性,在 PSS 存在的情况下, SSS 检测允许频偏至少为 75kHz 。时域上,由于扰码的影响,SSS 序列的任何循环移位的互相性没有传统 M 序列 好。

从 UE 的角度看,SSS 检测是在 PSS 检测之后完成的,因此假设信道已经检测出 PSS 序列。对于 SSS 序列检测,UE 侧可以采用相干和非相干两种检测方法。

3) PSS 和 SSS 的位置和映射

频域上,PSCH 和 SSCH 均占据整个带宽中央的 1.05MHz ,即 6个 PRB 。62个子载波 均匀分布在 DC 两侧,剩余 10个子载波作为 SCH 信道与其它数据/信令传输的保护间隔。

M

M

M

图6-2 SSS序列映射

10ms

1ms

5

SSS PSS

图6-3 PSS和SSS的时域分布

时域上,主同步信号与辅同步信号周期性传输,且二者位置偏移固定。如图6-3所示,主同步信号在每个无线帧的GwPTS的第三个符号上传输,辅同步信号在每个无线帧的第一个子帧的最后一个符号上传输。

6.1.2时间同步检测

[2]

时间同步是小区搜索中的第一步,其基本原理是利用ZC序列的相关性获取PSS的位置,再利用盲检测算法确定CP类型,最后根据PSS与SSS的固定位置偏移确定SSS的位置,利用相干或非相干检测成功检测出SSS信号。具体步骤如下:

1) PSS检测

当UE处于初始接入状态时,首先在频域中央的 1.05MHz内进行扫描,分别使用本地主同步序列(三个ZC序列)与接收信号的下行同步相关,根据峰值确认服务小区使用的 3 个PSS序列中的哪一个(对应于组内小区ID),以及PSS的位置。PSS检测可用于5ms定时。

2) CP类型检测

LTE中子帧采用常规CP和扩展CP两种CP类型,因此在确定了PSS位置后,SSS的位置仍然存在两种可能,需要UE采用盲检的方式识别,通常是利用PSS与SSS相关峰的距离进行判断。

3) SS检测

在确定了子帧的CP类型后,SSS与PSS的相对位置也就确定了。由于SSS的序列数量

比较多(168个小区组),且采用两次加扰,因此,检测过程相对复杂。从实现的角度来看, SSS 在已知 PSS 位置的情况下,可通过频域检测降低计算复杂度。SSS 可确定无线帧同步 (10ms 定时)和小区组检测,与 PSS 确定的小区组内 ID 相结合,即可获取小区 ID 。

6.1.3频率同步检测

为了确保下行信号的正确接收,小区初步搜索过程中,在完成时间同步后,需要进行更 精细化的频率同步,确保收发两端信号频偏的一致性。为了实现频率同步,可通过 SSS 序 列、RS 序列、CP 等信号来进行载频估计,对频率偏移进行纠正。

频率偏移是由收发设备的本地载频之间的偏差、信道的多普勒频率等所引起的。频率偏 移一般包括子载波间隔的整数倍偏移和子载波间隔的小数倍偏移两种情况。对于子载波间隔 的整数倍偏移,由于接收端的抽样点位置仍然是在载波的定点,并不会造成子载波间干扰, 但是解调出来的信息符号的错误率是 50%(无法正确接收);而子载波间隔的小数倍频偏, 由于收发抽样点不对齐,会破坏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进而导致子载波间的干扰,影响信号 的正确接收。

小数倍频偏估计的具体算法有多种,目前大多数算法的原理基本相同,即在发送端发送 两个已知序列或信号,如果存在频率偏移,那么经过信道后两个发送时间不同的信号之间会 存在相位差,通过计算这个相位差就可以得到具体的频率偏移量;对于整数倍频偏,在频域 上通过不同在不同整数倍子载波间隔上检测已知序列和接收信号的相关性来进行判断,相关 性最强的子载波间隔为该整数倍偏移。

6.1.4小区同步维持

为了保证下行信令和数据的正确传输,在小区搜索完成后,UE 侧需要对下行链路质量

进行测量,确保正确接收下行信令和数据;同时,UE 通过随机接入过程来实现与基站的上 行同步,之后,基站不断对 UE 发送定时调整指令来维持上行同步。

1) 下行无线链路检测

UE 与服务小区同步后,会不断检测下行链路质量,并上报至高层以指示其处于同步 /

异步状态。

在非DRX 模式下,UE 物理层在每个无线帧都对无线链路质量进行检测,并综合之前的

信道质量与判决门限(Q out 和Q ),确定当前的信道状态。

in 在DRX 模式下,一个DRX 周期内,UE 物理层至少进行一次无线链路质量测量,并综合

之前的信道质量与判决门限(Q out 和Q ),确定当前的信道状态。

in UE 将链路质量与判决门限(Q out 和Q )进行比较来判定自身处于同步/失步状态。当测 in 量的无线链路质量比门限值Q 还差时,UE 物理层向高层上报当前UE 处于失步状态;当测

out 量的无线链路质量好于Q 时,UE 物理层向高层上报当前UE 处于同步状态。

in 2) 上行同步维持。

为了保证UE 能够与基站保持同步,需要对 UE 的定时时刻进行调整。基站通过检测 UE

上发的参考信号,确定UE 是否与基站保持同步,如果存在同步偏差,则基站将下发一个定 时调整指令指示UE 需要进行定时同步点的调整。UE 一旦接收到eNodeB 的定时提前命令,将 会调整自身用于PUCCH/PUSCH/SRS 传输的上行定时(16T 的整数倍)。

S

对于随机接入响应的定时,基站使用 11bit 的定时指令T ,其中T

0,1,2,...1282, A A

单位为 16T 。UE 侧接收到定时指令T 后,计算定时提前量 N , N 单位为T , S A TA TA

S

调整自身随机接入定时。其中, N T 16。 TA A 在其他情况下,基站使用 6bit 的定时指令T , T

0,1,2,...63。UE 侧接收到定时 A A

指令 T 后,根据当前的定时量 N A ,old 计算新的定时提前 N TA ,new

A 。

N TA ,new N A ,old (T 31) 16,这里调整量 N TA ,new A

可以为正,也可以为负,分

别代表 UE 的定时需要提前或者延时。

6.2随机接入

6.2.1随机接入过程

随机接入是 UE 与网络之间建立无线链路的必经过程,通过随机接入,UE 与基站取得

上行同步。只有在随机接入过程完成后,eNodeB 和 UE 才可能进行常规的数据传输和接收。 UE 可以通过随机接入过程实现两个基本功能:

取得与 eNodeB 之间的上行同步;

申请上行资源。

按随机接入前 UE 是否与 eNodeB 获得同步,随机接入过程可分为同步随机接入和异步

随机接入。当 UE 已经和 eNodeB 取得上行同步时,UE 的随机接入过程称为同步随机接入。 当 UE 尚未和 eNodeB 取得同步时,UE 的随机接入过程称为异步随机接入。由于在进行异 步随机接入时,UE 尚未取得精确的上行同步,因此异步随机接入区别于同步随机接入的一 个主要特点就是 eNodeB 需要估计、调整 UE 的上行传输定时。在 LTE 早期的研究阶段,还 准备采用同步随机接入,但随着后期研究的深入,最终没有定义单独的同步随机接入过程。 本节对随机接入过程的介绍主要指异步随机接入。

在以下 6种场景下 UE 需要进行随机接入:

RRC_IDLE 状态下的初始接入;

RRC 连接重建;

切换;

RRC_CONNECTED 状态下有下行数据到达,但上行处于失步状态;

RRC_CONNECTED 状态下有上行数据发送,但上行处于失步状态,或者没有用于

SR 的 PUCCH 资源;

RRC_CONNECTED 状态下的 UE 辅助定位。

LTE 支持两种模式的随机接入:竞争性随机接入和非竞争性随机接入。

在竞争性随机接入过程中,UE 随机的选择随机接入前导码,这可能导致多个 UE 使用

同一个随机接入前导码而导致随机接入冲突,为此需要增加后续的随机接入竞争解决流程。 场景(1)~(5)均可以使用竞争性随机接入模式。

在非竞争性随机接入过程中,eNodeB 为每个需要随机接入的 UE 分配一个唯一的随机

接入前导码,避免了不同 UE 在接入过程中产生冲突,因而可以快速的完成随机接入。而非

竞争性随机接入模式只能用于场景(2)、(3)和(6)。若某种场景同时支持两种随机接入模

式,则eNodeB会优先选择非竞争性随机接入,只有在非竞争性随机接入资源不够分配时,才指示UE发起竞争随机接入。

下面将详细介绍两种随机接入模式。

1. 竞争性随机接入

UE的物理层的随机接入过程由高层触发。对于RRC连接建立、RRC连接重建和上行数据到达的情景,随机接入由UE自主触发,eNodeB没有任何先验信息;对于切换和下行数据到达场景,UE根据eNodeB指示发起随机接入。

初始物理随机接入过程之前,UE的物理层从高层接收用于随机接入的高层请求信息。高层请求中包含可使用的前导序号、前导传输功率(PREAMBLE_ TRANSMISSION_POWER)、关联的随机接入无线网络临时标识(Random Access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y,RA-RNTI)以及PRACH资源。

根据协议规定,LTE系统中每小区可以使用的随机接入前导码数量至多为64个,其中

有N个前导码用于非竞争随机接入,剩余的64 N个前导码用于竞争性随机接入。用于cf cf

竞争性随机接入的前导码又划分为A和B两个集合组。竞争接入可以使用的前导码索引会通过小区广播消息进行播报,其中包括了前导码集合A和前导码集合B的大小。

前导的传输功率P PRACH由下式决定:

PL) P PRACH

min(P,PREEMBLE_TRANSMISSION_ POWER

max

其中P max是由UE功率等级决定的最大的可配置功率,PL是由UE估计出的下行链路

损耗。

RA-RNTI由PRACH的时频资源位置所确定。作用是UE在接收msg2的时候通过RA-RNTI来检测PDCCH。

由高层触发后,UE开始进行随机接入过程。竞争性随机接入流程如图6-4,又称为“四步”接入法。

UE eNB

Msg1: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

Msg2:随机接入响应

Msg3:第一次调度传输

Msg4:竞争解决

图6-4竞争性随机接入流程图

(1) Msg1:UE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

该消息为上行信息,由UE发送,eNodeB接收。UE选择要发送的前导序列,在高层指

示的PRACH资源上,使用传输功率P PRACH向基站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

首先,UE 使用前导序列索引集合中选择要发射的前导码。如前所述,用于竞争性随机

接入的前导序列分为 A 和 B 两个集合。触发随机接入时,UE 首先根据待发送的 Msg3的大 小和路损大小确定前导码集合,其中集合 B 应用于 Msg3较大且路损较小的场景,集合 A 应用于 Msg3较小或路损较大的场景。UE 在确定前导码集合后,从该集合中随机选择一个 前导码。物理层的随机接入前同步码由一个长度为 T CP 循环前缀和一个长度为 T SEQ 的序列 组成,前导序列结构具体参见 6.2.2节。

初始前导序列的传输功率设定是基于具有路径损耗完全步长的开环估计。这一设计保证 了前导序列的接收功率独立于路径损耗;对于重传前导序列的传输,eNodeB 可以配置前导 序列功率爬升,使每个重传序列的传输功率按固定步长增加。

(2) Msg2:基站向 UE 发送随机接入响应消息

基站接收到 UE 发送的随机接入前导码后,在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 )上向 UE 发

送随机接入响应授权(RAR ),RAR 必须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发送。

eNodeB 使用 PDCCH 调度 Msg2,并通过 RA-RNTI (随机接入过程之前由高层指示给

UE )进行寻址。Msg2携带了 backoff 时延参数、eNodeB 检测到的前导序列标识、用于同步 来自 UE 的连续上行传输定时对齐指令,以及 Msg3准许传输的初始上行资源以及临时小区 无线网络标识(Cell 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y ,C-RNTI )等。

UE 发送完随机接入前导码之后,将在随机接入响应窗内(随机接入响应窗的起始和结

束由 eNodeB 设定,并作为部分小区特定系统信息广播)以 RA-RNTI 为标识监听 PDCCH 信道。PDCCH 包含承载 RAR 的 PDSCH 的调度信息。UE 将监听到包含自身发送的前导序 列的 DL-SCH 传输块传送给高层,高层解析这些数据后下发 20bit 的 UL-SCH 授权(grant ) 信令给物理层。UL-SCH 授权具体形式参见 6.2.3节。

UE 发送完前导码后,根据不同的基站相应结果,在后续做不同的操作,具体情况如下:

1) 如果在子帧 n 检测到与 RA-RNTI 相对应的 PDCCH ,且解析到相应的包含已发送

前导序列的 DL-SCH 传输块,则根据这个相应信息在n k 子帧或n k 1子帧 1 1

(取决于上行延时指示信息)后的第 1个可用子帧上发送 1个 UL-SCH 传输块,

其中k 6。

1

2) 如果在子帧 n 检测到与 RA-RNTI 相对应的 PDCCH ,但解析到相应的 DL-SCH 传

输块不包含已发送前导序列,如果高层需要,则 UE 将在不迟于 n+5子帧前重传

前导序列。

3) 4) 如果在子帧 n 上没有接收到随机接入响应,如果高层需要,则 UE 将在不迟于 n+4

子帧前重传前导序列。

如果随机接入过程是由 PDCCH 指示有下行数据到达时触发的,如果高层需要,

则 UE 在n k 子帧后的第 1个可用子帧内发起随机接入,其中 k

6。 2 2 (3) Msg3:UE 向 BS 发送 MSG3消息

UE 接收到基站的随机接入响应后,在 PUSCH 上进行 L2/L3消息的传输。MSG3消息

的发送,支持 HARQ 重传。

L2/L3消息包含了确切的随机接入过程消息,如 RRC 连接请求、跟踪区域(TA )更新、 调度(SR )请求,步骤 2中 RAR 上的临时 C-RNTI 分配,以及 UE 已经有的一个 C-RNTI 或 48bit 的 UE ID 等。

假如步骤 1中多个 UE 发送相同的前导序列,则冲突的 UE 会从 RAR 接收到相同的临

时C-RNTI,L2/L3消息在相同的时频资源上进行发送,此时多个UE间存在干扰,使得冲突的UE都不能解码。当UE发送MSG3消息达到最大重传次数后,会重新开始随机接入过程。即便一个UE能够正确解码,其他UE也存在冲突。为此,需要步骤4进行竞争解决。

(4) Msg4:BS向UE发送竞争判决消息

BS如果对某个UE发送的Msg3消息进行正确解码,则认为该UE成功接入,向UE发送竞争判决消息。竞争解决消息包含成功接入的用户ID,用C-RNTI或临时C-RNTI进行加扰。它支持HARQ。

当eNode B成功接收到MSG3消息以后,将在反馈消息中携带该UE在MSG3消息中发送的的竞争决议标识;当UE在竞争判决定时器启动期间,成功接收到自己的竞争决议标识的MSG3消息响应,则认为本次随机接入成功,否则认为本次随机接入失败。eNode B将为竞争判决成功接入的UE分配数据传输所需的时频资源。

2. 非竞争的随机接入

非竞争的随机接入流程如图6-5所示,又称为“三步”接入法。

UE eNB

Msg1:随机接入前导码指示

Msg2:发送随机接入前导码

Msg3:随机接入响应

图6-5非竞争性随机接入流程图

在非竞争性随机接入过程中,eNodeB为每个需要随机接入的UE分配一个唯一的随机接入前导码,避免了不同UE在接入过程中产生冲突,因而可以快速的完成随机接入。随机接入过程止于RAR。

6.2.2随机接入前导序列结构

的循环前如图6-6所示,物理层随机接入前导码由长度为T SEQ的复数序列和长度为T CP

缀CP构成。

T CP T SEQ

图6-6随机接入前导序列格式

LTE上行系统在DFT-S-OFDM符号之间插入CP,可以实现小区内用户之间的正交性,前提是用户之间的同步误差控制在CP长度内。但是,在发起非同步随机接入时UE只取得了下行时钟同步,尚未对不同UE由于与eNodeB间距离造成的上行时钟差异进行调整,不同UE的PRACH信号并不是同时到达eNodeB,这样会造成小区内多用户之间的干扰。因此,随机接入突发前后需要额外的保护间隔,以消除用户之间的干扰。也就是说,非同步随机接入突发的长度应小于0.5ms(如果UE采用一个时隙发送PRACH)或0.5ms的倍数(如

果 UE 采用多个连续时隙发送 PRACH ),而且该突发前后应该插入保护间隔(Guard Period , GP )。

由于UE 上行发送是功率受限的,在大覆盖条件下需要较长的PRACH 发送,已获得所需

的能量积累,因而随机接入突发长度应该是可调整的,以适应不同的小区半径。 TDD-LTE

[3]

支持 5种前导码格式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其中,格式 4是TDD-LTE 所特有的,主要用于覆 盖范围比较小的场景。UE 在随机接入过程中使用的前导码格式有高层配置。5种前导码格 式的具体参数配置如表 6-1所示,相应的典型适用场景如表 6-2所示。图 6-7为 5种PRACH

[4] 前导格式和尺寸大小。

表 6-1随机接入前导序列参数(格式 0-4)

前导码格式

T CP T SEQ 3168 T s 21024 T s 6240 T s 21024 T s 448 T s 24576 T s 24576 T s 0

1

2 24576 T s 2 24576 T s 4096 T s

2

3

4* 表 6-2随机接入前导格式典型适用场景

T cp ( ) T SEQ ( s ) s 前导格式 典型应用场景

具有 800us 前导序列的正常 1msRA 突发对于中小型小区(高达

14km )

0 103.125 684.375 203.125 684.375 14.6 800 800 具有 800 s 前导序列的 2msRA 突发对于大型小区(高达 77km ),

1 2 3 4 没有链路预算问题

具有 1600 s 前导序列的 2msRA 突发对于中小型小区(高达

29km ),支持低数据速率

1600 1600

133 具有 1600 s 前导序列的 3msRA 突发对于超大型小区(高达

100km )

具有 133 s 前导序列的 UpPTS 突发对于超小型高速小区(半径小

于 1.5km ) 格式 4的前导序列在 UpPTS 时隙中传输。不同于前导序列模式 0~3,对子载波间隔为

7.5kHz 的模式 4,针对高速小区受到约束的前导序列集合是不必要的。前导序列模式 4中的 两个 OFDM 符号间随机接入持续时间主要用于半径小于 1.5km 的小尺寸小区,且无需限制 高速移动 UE 的循环移位。

图 6-7 PRACH 前导序列格式和尺寸大小

6.2.3随机接入响应鉴权

高层将给出 20bit 的随机接入响应传递给物理层。这 20bit 的信息从高位到低位依次代表

[5] 如下含义。

跳频标识:1bit

固定的资源块大小分配:10bit 截短的调制方式和编码方案:4bit 调度的 PUSCH 的传输功率控制指令:3bit 上行延迟:1bit CQI 请求:1bit

表 6-3用于被调度的 PUSCH 的功控指令 Msg 2

发送功率控制指令

数值(dB ) 0

1

2

3

4

5

6

7 -6 -4 -2 0 2 4 6 8

如果跳频标识置为 1,则 UE 将在 PUSCH 信道执行数据跳频,否则不执行,如果执行

跳频,则 UE 的跳频模式将通过固定的资源块分配比特指示。

N UL RB

44 ,截取b 比特信息的固定资源块大小分 固定的资源块大小分配的解释为:如果

配,b log 2(

N (

RUBL N UL 1) / 2) ,这种分配原则是基于截取的普通的 DCI 格式 0;否则, RB 在 N 跳频指示后插入

b 比特 0,其中b log 2(N ( UL N UL 1) / 2) -10,这种方式是 RB RB

UL _hop 基于扩展的普通的 DCI 格式 0。

截短的调制方式和编码方案对应于协议 36.213表格 8.6.1-1中的索引 0~15中 MCS 的 16

种情况。 调度的 PUSCH 符号的传输功率控制指令 Msg 2用于确定 PUSCH 的发送功率,其具体配 置见表 6-3。

6.3功率控制

6.3.1下行功率控制

由于 LTE 下行采用 OFDMA 技术,一个小区内发送给不同 UE 的下行信号之间是相互

正交的,因此不存在 CDMA 系统因远近效应而进行功率控制的必要性。就小区内不同 UE 的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而言,LTE 系统完全可以通过频域上的灵活调度方式来避免给 UE 分 配路径损耗和阴影衰落较大的 RB ,这样,对 PDSCH 采用下行功控就不是那么必要了。另 一方面,采用下行功控会扰乱下行 CQI 测量,影响下行调度的准确性。因此,LTE 系统中 不对下行采用灵活的功率控制,而只是采用静态或半静态的功率分配(为避免小区间干扰采 用干扰协调时静态功控还是必要的)。

下行功率分配的目标是在满足用户接收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下行信道的发射功率,来 降低小区间干扰。在LTE 系统中,使用每资源单元容量(Transmit Energy per Resource Element, EPRE )来衡量下行发射功率大小。对于 PDSCH 信道的 EPRE 可以由下行小区专属参考信 号功率 EPRE 以及每个 OFDM 符号内的 PDSCH EPRE 和小区专属 RS EPRE 的比值 或 B

A

的得到。

PDSCH _ EPRE 小区专属RS _ EPRE A

PDSCH _ EPRE 小区专属RS _ EPRE B

其中,下行小区参考信号 EPRE 定义为整个系统带宽内所有承载下行小区专属参考信号

的下行资源单元(RE )分配功率的线性平均。UE 可以认为小区专属 RS_EPRE 在整个下行 系统带宽内和所有的子帧内保持恒定,直到接收到新的小区专属 RS_EPRE 。小区专属 RS_EPRE 由高层参数 Reference-Signal-power 通知。

或 表示每个 OFDM 符号内的 PDSCH EPRE 和小区专属 RS EPRE 的比值,且 A A B

或 是 UE 专属的。具体来说,在包含 RS 的数据 OFDMA 的 EPRE 与小区专属 RS EPRE

B

的比值标识用 表示;在不包含 RS 的数据 OFDMA 的 EPRE 与小区专属 RS EPRE 的比值

B

标识用 表示。一个时隙内不同 OFDMA 的比值标识 或 与 OFDMA 符号索引对应关 A A B 系如表 6-4所示。

表 6-4一个时隙内不同 OFDMA 的比值标识 或 与 OFDMA 符号索引对应关系

A B PDSCH EPRE 与小区专属的 RS EPRE PDSCH EPRE 与小区专属的 RS

的比值标识为 的 1个时隙内的符号 EPRE 的比值标识为 的 1个时隙 A B

天线端口数

索引

内的符号索引 常规 CP 0、4 常规 CP

扩展 CP 1、2、4、5 2、4、5 扩展 CP 1或者 2

1、2、3、4、5、6 2、3、4、5、6 0、3 4 0、1、4 0、1、3

对于小区专属比值 与 PDSCH 使用的不同传输模式有关,取值说明如下(具体参见

A

36.213)。

对于 16QAM 、64QAM 调制、多层空分复用,或多用户 MIMO 的 PDSCH 传输:

当 UE 接收使用 4小区特定天线端口发送分集预编码传输的 PDSCH 数据时(参见协议

36.213中的 6.3.4.3), power-offset P 10log (2) A A 10

其他情况下, power-offset P A

A

其中,在除了多用户 MIMO 之外的所有传输模式中, power-offset 均为 0;P 为高层指示

A

的 UE 特定参数。

/

A 表 6-5 1、2或 4小区专属天线端口下的 比 B

/ B A P B

单天线端口

2/4个天线端口 0

1

2

3 1 5/

4 1 4/

5 3/5 2/5 3/4 1/2

在已知 的情况下,UE 可以根据比值 得到 的取值。 / 由表 6-5给出,

A B

/ A A B B

具体的比值是根据高层通知的小区专属参数 P 以及eNodeB 配置的天线端口数目进行配置

B

的。

6.3.2上行功率控制

无线系统中的上行功控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上行功控,可以使得小区中的 UE 在保证上

行发射数据的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降低对其它用户的干扰,延长终端电池的使用时间。

CDMA 系统中,上行功率控制主要的目的是克服“远近效应”和“阴影效应”,在保证

服务质量的同时抑制用户之间的干扰。而 LTE 系统,上行采用 SC-FDMA 技术,小区内的 用户通过频分实现正交,因此小区内干扰影响较小,不存在明显的“远近效应”。但小区间 干扰是影响 LTE 系统性能的重要因素。尤其是频率复用因子为 1时,系统内所有小区都使 用相同的频率资源为用户服务,一个小区的资源分配会影响到其他小区的系统容量和边缘用 户性能。对于 LTE 系统分布式的网络架构,各个 eNodeB 的调度器独立调度,无法进行集中 的资源管理。因此 LTE 系统需要进行小区间的干扰协调,而上行功率控制是实现小区间干 扰协调的一个重要手段。

按照实现的功能不同,上行功率控制可以分为小区内功率控制(补偿路损和阴影衰落), 以及小区间功率控制(基于邻小区的负载信息调整 UE 的发送功率)。其中小区内功率控制 目的是为了达到上行传输的目标 SINR ,而小区间功率控制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小区间干扰水 平以及干扰的抖动性。

1小区内功率控制原理

由于 LTE 上行采用 OFDMA 技术,同小区内不同 UE 之间的上行数据是相互正交的。

因此同 WCDMA 相比,小区内上行干扰的管理就容易的多,LTE 中的上行功控是慢速而非 WCDMA 中的快速功率控制,功控频率不高于 200Hz 。

与上行功控不同的是, LTE 上行功控是对每个资源块的功率谱密度( Power Spectral

Density ,PSD )进行设定,且即使如果一个UE 在一个子帧中发射的数据多于多个RB ,每个 RB 的功率对于该UE 占用的所有RB 都是相同的[6~7]

。 LTE 的上行包括:接入信道、业务共享信道(PUSCH )和公共控制信道(PUCCH ),它

们都有功率控制的过程,此外,为了便于 eNodeB 实现精确的上行信道估计,UE 需要根据

配置在特定的 PRB 发送上行参考信号(SRS ),且 SRS 也要进行功率控制。除接入信道外(对 于上行接入的功控如随机接入前导码,RA Msg3会有所区别):其他 3类信道上的功率控制 的原理是一样的,主要包括 eNodeB 信令化的静态或半静态的基本开环工作点和 UE 侧不断 更新的动态偏移。

UE 发射的功率谱密度(即每个 RB 上的功率)=开环工作点+动态的功率偏移

1) 开环工作点

开环工作点=标称功率P +开环的路损补偿( PL )

0 标称功率P 又分为小区标称功率和UE 特定的标称功率两部分。eNodeB 为小区内所有UE

0 半静态的设定一标称功率P 0-PUSCH 和P 0-PUCCH ,通过SIB2系统消息广播。P 0-PUSCH 的取值范围

是-126dBm~+24 dBm(均指每RB 而言),P 0-PUSCH 的取值范围是-126dBm~--96 dBm 。

除此之外,每个UE 还可以有UE 特定的标称功率偏移,该值通过专用RRC 信令下发给UE 。

P 0_UE_PUSCH 和P 0_UE_PUCCH 取值范围-8dB~+7dB ,是不同UE 对于小区标称功率P 0-PUSCH

P 0-PUCCH 的一个偏移量。

和 开环的路损补偿 PL 基于 UE 对于下行的路损估计。UE 通过测量下行参考信号 RSRP ,

与已知的 RS 信号功率进行相减进行路损估计。RS 信号的原始发送功率在 SIB2中广播。

为了抵消快速衰落对路损估计的影响,UE 通常在一个时间窗内对下行的 RSRP 进行平

均。时间窗口的长度一般在 100ms~500ms 之间。

[8]

对于PUSCH 和SRS ,eNodeB 通过参数α来决定路损在UE 的上行功控中的权重。α表示 对路径损耗的补偿因子,是针对一个 eNodeB 由上层配置的 3个比特的半静态数值,且

0,0.4,0.5,0.6,0.7,0.8,0.9,1 。

0,UE 均以最大功率发送,这导致高的干扰水平,恶化了小区边缘的性能; 1,边缘用户以最大功率发送,小区内其他用户进行完全的路损补偿,每个用

户到达接收端的功率相同,则 SINR 相同,这降低了系统的频谱效率;

1,UE 的发送功率处于最大功率和完全的路损补偿之间,小区内部的用户 越靠近小区中心,到达接收端的 SINR 越高,具有更高的传输速率,实现了小区边

缘性能和系统频谱效率的平衡。

下图给出了 0 (全功率补偿)、 1和 0.5三种功控方式的用户吞吐量 CDF 曲

线,表明了 FPC 实现了小区边缘数据速率和系统整体吞吐量的折中。

图 6-8不同功控方案的用户吞吐量比较

实际系统中,为了获得小区平均吞吐量和小区边缘速率的性能折中, ( P , )的设置还

与应用场景、业务和小区配置有关。

对于 PUCCH 来说,由于不同的 PUCCH 用户是码分复用的, 取值为 1,可以更好的

控制不同 PUCCH 用户之间的干扰。

2) 动态功率偏移

动态功率偏移包含两个部分,基于 MCS 的功率调整 TF 和闭环的功率控制。

基于MCS的功率调整 TF可以使得UE根据选定的MCS来动态的调整相应的发射功

率谱密度。UE的MCS是由eNodeB来调度的,通过设置UE的发射MCS,可以较快的调整UE的发射功率谱密度,达到类似快速功控的效果。eNodeB还可以基于每个UE关闭或开启

基于MCS的功率调整,通过专用RRC信令实现。

PUCCH中基于MCS的功率调整体现为:LTE系统会对每个PUCCH format定义相对于format 1a的功率偏移。具体计算公式参见协议36.213的5.1.2.1节。

闭环的功率控制是指UE通过PDCCH中的TPC命令来对UE的发射功率进行调整。闭

环功控TPC命令可以分为累积调整和绝对值调整两种方式。累积调整方式适用于PUSCH、PUCCH和SRS,绝对值调制方式只适用于PUSCH。这两种不同的调整方式的转换是半静

态的,eNodeB通过专用RRC信令指示UE采用累积方式还是绝对值方式。

对于累积TPC命令,每个TPC命令相对于前面的水平发送一个功率阶跃信号。累积 TPC 命令是默认模式并且特别适用于一个UE在一组连续子帧中接收功率控制命令的情况。在LTE中,提供两种不同的调整步长。第一套步长为{-1,0,+1,+3}dB,对于PUSCH,由DCI format 0/3指示;对于PUCCH,由DCI format 1/1A/1B/1D/2/2A/3指示。第二套步长为{-1,+1},由DCI format 3a指示(适用于PUCCH和PUSCH)。使用这两套步长的哪一个由 TPC 命令格式和RRC配置决定。相对于绝对性TPC,累积TPC命令可以实现较大的功率步进,

也可以通过累积TPC命令和基于MCS的功率阶跃组合实现更大的功率步进。此外,包括

0dB步进值的一套功率步进值可以使功率保持恒定,尤其适用于干扰不会显著变化的场景。

绝对型TPC命令是指直接使用TPC中指示的功率调整数值,只适用于PUSCH。此时,eNodeB需要通过RRC信令显式的关闭累积方式的功率调整方式。当采用绝对值方式时,TPC数值为{-4,-1,+1,+4}dB,由DCI format0/3指示。绝对型功控模式只能控制功率在

半静态工作点的+4dB~-4dB范围内,相对较大的功率步进可以通过一个单独命令触发(范围

+8dB~-8dB)。因此,绝对调整模式特别适合于UE不连续的上行传输,可以使得eNodeB一步调整UE的发射功率至期望值。

LTE的上行功控涉及到的信道包括PUSCH、PUCCH、PRACH以及SRS。除接入信道外

[9]

其他3类信道上的功率控制的原理是一样的。这里仅以PUSCH为例进行说明。

按照协议的规定,UE在PUSCH信道上第i子帧的发送功率为:

P PUSCH(i)

min P MAX,10log (M PUSCH(i))

P0_PUSCH( j)

( j) PL

(i)

f(i) [dBm]其

10 TF

中:

P MAX为系统通过RRC信令给UE配置的最大发送功率;

M PUSCH(i)表示UE在PUSCH信道上第i子帧时所分配的可以占用的RB资源块的个数;

P0 _ PUSCH( j)是一个半静态设置的功率基准值,j的取值为0、1或2,j

0对应于半静态调度授权的PUSCH传输或重传,j

1对应于动态调度授权的PUSCH 传输或重传;而j

2对应于随机接入响应授权的PUSCH传输;

如何进行特殊过程的确认

特殊过程的确认 提要: 1、当前,对特殊过程确认的实施和控制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识别不准确,二是确认不充分。 2、特殊过程的识别是特殊过程确认的关键环节,本文根据朱兰博士对质量特性的划分和9000标准的有关概念提出了特殊过程识别的三原则。 3、对特殊过程的区域应进行适当的界定,目的是方便确认。 4、应对特殊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进行确认,而确认的方法对制造业而言就是对过程所输出的产品进行抽样 验证。 5、特殊过程的评审和批准准则中关键是确定过程产品需要验证的特性及合格评定水平。而如何将产品真正的质量特性准确的转换为代用质量特性,是关键中的关键。 6、不能简单的说某过程是不是特殊过程,同样一个过程对A 组织而言是特殊过程,对B组织而言则可能不是特殊过程。特殊过程的存在是动态的,它因验证的手段、方法的改变而改变。 关键词:特殊过程确认,特殊过程识别,真正质量特性,代用质量特性。

一、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不时有关于特殊过程确认的论文见诸杂志,对特殊过程的识别、控制和确认都有精到的论述,对该要素的贯彻和审核实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但应该指出,由于文章比较分散,对特殊过程的识别和确认的方式缺乏系统、充分的论述,总有意犹未尽,隔靴搔痒的感觉。多年来,在质量认证审核实践中,笔者也发现,仍有不少组织和审核员存在对特殊过程的识别不准确和确认不充分等问题,表现在: 1、对特殊过程识别不准确。要么要求过严,将一些原本不应属于特殊过程的过程识别为特殊过程,为满足特殊过程控制和确认要求,人为的形成一大堆不必要的记录。要么对一些明显的特殊过程未能识别,没有按要求进行控制和确认,使过程产品留下“产品使用或服务已交付之后才显现”、甚至顾客根本就难以觉察,即不会“显现”的“问题”。 2、存在的另一个明显问题是,对已识别的特殊过程,由于未准确理解标准7.5.2中“确认应证实这些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对这种能力应如何去证实不着要领,没有对过程实施正确和充分的确认。如:不少组织,提供的过程能力确认记录,只是对设备是否完好、人员是否具备上岗资格、工艺文件是否受控等进行确认的记录。当这些记录表

《过程控制系统》作业题-15页文档资料

《过程控制系统》思考题 一. 1.什么叫串级控制系统?绘制其结构方框图。 串级控制系统是由两个控制器的串接组成,一个控制器的输出做为另一个控制器的设定值,两个控制器有各自独立的测量输入,有一个控制器的给定由外部设定。 2.与单回路控制系统相比,串级控制系统有哪些主要特点? 多了一个副回路,形成双闭环。特点:主控制器输出改变副控制器的设定值,故副回路构成的是随动系统,设定值是变化的。在串级控制系统中,由于引入了一个副回路,不仅能及早克服进入副回路的扰动,而且又能改善过程特性。副调节器具有“粗调”的作用,主调节器具有“细调”的作用,从而使其控制品质得到进一步提高。 3.为什么说串级控制系统由于存在一个副回路而具有较强的抑制扰动的能力? ①副回路的快速作用,对于进入副回路的干扰快速地克服,减小了干扰对主变量的影响; ②引入副回路,改善了副对象的特性(减小副对象的相位滞后),提高了主回路的响应速度,提高了干扰的抑制能力; ③副回路可以按照主回路的要求对副变量进行精确控制; ④串级系统提高了控制系统的鲁棒性。 4.串级控制系统在副参数的选择和副回路的设计中应遵循哪些主要原则?

①将主要干扰包括在副回路; ②副回路尽量包含多的干扰; ③为保证副回路的快速响应,副对象的滞后不能太长; ④为提高系统的鲁棒性,将具有非线性时变部分包含于副对象中; ⑤需要对流量实现精确的跟踪时,将流量选为副对象。 5.串级控制系统通常可用在哪些场合? * 应用于容量滞后较大的过程 * 应用于纯时延较大的过程 * 应用于扰动变化激烈而且幅度大的过程 * 应用于参数互相关联的过程 * 应用于非线性过程 6.前馈控制与反馈控制各有什么特点?绘制前馈控制系统结构方框图。前馈:基于扰动来消除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 ?动作“及时” ; ?只要系统中各环节是稳定的,则控制系统必然 稳定; ?具有指定性补偿的局限性; ?控制规律取决于被控对象的特性。 ?反馈:基于偏差来消除偏差; ?“不及时”的控制; ?存在稳定性问题; ?对各种扰动均有校正作用;

特殊过程控制程序

Q/GK 贵阳高原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企业标准 Q/GK 214-2011 特殊过程控制程序 共27页 (不包括封面) 2011年月日发布2011年月日实施贵阳高原矿山机械有限公司

前言 本程序文件《特殊过程控制程序》Q/GK214—2011 本程序文件是按照国标GB/T19001-2008中的第7.5.2条款要求,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及特点编写的。 本程序文件标准属质量管理体系程序文件。 本程序文件由技术质量部提出。 本程序文件由技术质量部归口管理。 本程序文件由技术质量部起草并负责解释。 特殊过程控制程序

1目的 本标准规定了特殊过程确认的质量控制基本要求。 2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焊接、热处理、表面处理及喷涂等特种工艺的特殊过程确认的质量控制。 3引用标准 下列文件的有关条款通过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注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后的任何修改单(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本都不适用本标准,凡未注明日期或版次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9001-2008 质量管理体系要求 Q/GK100-2011 质量手册 4 术语、定义 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要求》、Q/GK100-2011《质量手册》确定的定义适用于本程序文件。 特殊过程——当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输出不能由后续的监视或测量加以验证时的过程。 5 职责 5.1技术质量部负责对特殊过程的说明书、技术文件编制、审核,根据类别分别由主管领导批准。负责组织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工艺试验;负责对生产车间编制的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进行审定。负责编制特殊过程目录,并组织有关人员对特殊过程的运行状态进行评审、确认和批准。 5.2生产车间负责编制特殊过程的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等文件,并负责特殊过程的确认。填写特殊过程确认表、特殊过程确认报告、特殊过程首批零件生产技术资料汇总表及批生产零件特殊过程认可目录。 5.3质量检验处负责对特殊过程实施监控。 5.4机动技安环保处负责特殊过程所需设备的调研、选型、购置、安装、调试、验收、鉴定、维护、检修、批准,并贴(挂)合格标识。 5.5人力资源处、质量技术部和生产部负责特殊过程的操作人员、检验人员的培训、考核。技术质量部负责安排人员参加相关专业的国家资格鉴定委员会的培训。经培训考核合格获 得相关专业资格证书后,方能上岗。已上岗人员按要求定期进行再培训考核。人力资源处

过程控制 第一到三章 作业

第一章作业 1.1 常用的评价控制系统动态性能的单项性能指标有哪些?它与误差积分指标 各有何特点? 答:(1)衰减率ψ、超调量σ、稳态误差e ss、调节时间t s、振荡频率ω;(2)单项指标用若干特征参数评价系统优劣,积分指标用误差积分综合评价系统优劣。 1.2 什么是对象的动态特性?为什么要研究对象的动态特性? 答:(1)指被控对象的输入发生变化时,其输出(被调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实现生产过程自动化时,对象的动态特性可以为控制工程师设计出合理的控制系统满足要求提高主要依据。 1.3 通常描述对象动态特性的方法有哪些? 答:微分方程或传递函数。 1.4 过程控制中被控对象动态特性有哪些特点? 答:无振荡、稳定或中性稳定、有惯性或迟延、非线性但在工作点附近可线性化。 1.11 某水槽水位阶跃响应实验为: 其中阶跃扰动量Δμ=20%。 (1)画出水位的阶跃响应曲线;

(2)若该水位对象用一阶惯性环节近似,试确定其增益K和时间常数T。解:MATLAB编程如下: %作出标幺后的响应曲线 t=[ 0 10 20 40 60 80 100 150 200 300 400 ]; h=[ 0 9.5 18 33 45 55 63 78 86 95 98 ]; x=0:0.01:400; y=interp1(t,h,x,'spline'); %三次样条函数据己知的t、h插出x的值 yy=y/y(end); %输出标幺 plot(x,yy,'k'); xlabel('t/s'); ylabel('h/mm'); title('阶跃响应曲线','fontsize',10); grid; %找出最接近0.39和0.63的点 less1=find(yy<=0.39); more1=find(yy>=0.39); front1=less1(1,end);

特殊过程质量控制

特殊过程质量控制 1 目的与范围 1.1 目的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对特殊过程实施重点、有效的控制,确保产品质量。 1.2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特殊过程实施重点控制的要求和方法,适用于产品的所有特殊过程。 2 引用文件 GJB509A-95 热处理工艺质量控制规范 GJB480A-95 金属镀覆和化学覆盖工艺质量控制要求 GJB481-88 焊接质量控制要求 GJB1269A-2000 工艺评审 GJB/Z9001A-2001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 3 术语 特殊过程:指直观不易发现、不易测量或不能经济地测量产品内在质量特性的形成过程。这包括在产品使用或服务已交付之后问题才显现的过程。公司的特殊过程包括:热处理、表面处理、胶接、焊接。 4 管理职责 4.1 本标准的归口管理部门为产品研发中心。产品研发中心负责确定特殊过程的控制方法,保证相关技术文件的正确性、完整性、有效性,以及特殊过程的确认和再确认。 4.2综合部负责特殊过程操作人员、检验人员的配置、培训和考核,发放上岗合格证。 4.3科技质量部负责特殊过程的监督,负责特殊过程中监视和测量及监视和测量设备的校准和检定。 4.4 生产制造部负责特殊过程中使用的加工设备的检定。 4.5 生产分厂负责特殊过程的实施及过程质量控制,负责过程中设备、工装的合理使用和维护保养,保证特殊过程得到有效控制。 5 工作程序 5.1 一般要求 a)编制过程的评审和批准所需的准则,该准则应对需确认的过程规定确认的具体项目、内容和要求以及审查和批准的程序;

b) 设备的认可和人员的资格的鉴定,对过程中的制造设备(含工装夹具、模具)、监视和测量装置及影响过程能力的辅助设施应进行精度和状态认可;对人员的资格包括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按岗位要求进行资格鉴定; c) 使用特定的方法和程序,操作人员应按照经过确认批准的工艺规程(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如工艺规程中规定的设备、人员、过程参数、工作环境和操作程序等,在过程实施中应予保持,若有变动需进行再确认; d) 按Q/DCG15/C2-20《质量记录控制程序》要求保留本条a)、b)、c)条确认证据的记录; e) 再确认,当过程中的使用设备、操作人员、过程方法、接收准则、环境等发生变化时,应重新进行确认。 5.2 通用要求 a) 特殊过程工艺参数的变更,必须经过充分试验、验证,其结论征求顾客代表意见并经同意后纳入工艺文件; b) 每批产品在正式生产前要做好首件检验,合格后才允许正式生产; c) 对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严格按Q/DCG15/C24-20《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要求进行审理。让步接收时,应比一般件提高一级审批,并征得顾客代表的同意; d) 产品在存放、周转和运输过程中,不得发生混批、锈蚀、磕碰、压(划)伤及变形等现象,存放地点与环境必须满足产品存放的要求; e) 转入特殊过程的器材(原材料、半成品、外购件、元器件及辅助材料等)必须具有合格证明文件,代用器材按Q/DCG15/Z17-20《外购器材的代用和审批制度》执行。 5.3生产过程控制 5.3.1 热处理 5.3.1.1 各种热处理炉的温度指示记录仪表应能正确反映温度波动范围,并在有效期限内使用。 5.3.1.2 新炉投产前、使用中的热处理炉大修后、加热部件更换后,应进行设备精度(炉温均匀性)检定,使用中的热处理炉按规定的周期进行检定,热处理炉精度必须符合工艺要求。 5.3.1.3生产异常时,应及时查明故障并排除,如有必要可提前对温度指示仪表、电偶及炉子的均匀性进行检定,生产制造部与科技质量部应及时跟踪处理。 5.3.1.4 热电偶必须在有效期内使用,在炉内的插入深度应有明显标记,并处于固定位置,操作人员不得任意改变其位置。 5.3.1.5 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工艺,生产前应对照《工序加工传递卡》检查来料质量、数量。

TD-LTE系统物理层基本过程资料

第六章TD-LTE系统物理层基本过程 6.1小区搜索与同步 小区搜索过程是指UE获得与所在eNodeB的下行同步(包括时间同步和频率同步),检测到该小区物理层小区ID。UE基于上述信息,接收并读取该小区的广播信息,从而获取小区的系统信息以决定后续的UE操作,如小区重选、驻留、发起随机接入等操作。 当UE完成与基站的下行同步后,需要不断检测服务小区的下行链路质量,确保UE能够正确接收下行广播和控制信息。同时,为了保证基站能够正确接收UE发送的数据,UE 必须取得并保持与基站的上行同步。 6.1.1配置同步信号 在LTE系统中,小区同步主要是通过下行信道中传输的同步信号来实现的。下行同步信号分为主同步信号(Primary Synchronous Signal,PSS)和辅同步信号( Secondary Synchronous Signal,SSS)。TD-LTE中,支持504个小区ID,并将所有的小区ID划分为 168 N(1) ID 和辅 个小区组,每个小区组内有504/168=3个小区ID。小区ID号由主同步序列编号 N(2) ID 共同决定,具体关系为N I cDell 3N I(D2) N(1) 。小区搜索的第一步是检测 ID 同步序列编号 出PSS,在根据二者间的位置偏移检测SSS,进而利用上述关系式计算出小区ID。采用 PSS 和SSS两种同步信号能够加快小区搜索的速度。下面对两种同步信号做简单介绍。 1) PSS序列 为进行快速准确的小区搜索,PSS序列必须具备良好的相关性、频域平坦性、低复杂度 [1] 等性能,TD-LTE的PSS序列采用长度为63的频域Zadoff-Chu(ZC)序列。ZC序列广泛应 用于LTE中,除了PSS,还包括随机接入前导和上行链路参考信号。ZC序列可以表示为 a exp[ j2 q n(n 1)/ 2 nl ] q N ZC 其中,a{1,...N1}是ZC序列的根指数,n{1,...N1},l N,l可以是任何整q ZC ZC 数,为了简单在LTE中设置l=0。 为了标识小区内ID,LTE系统中包含包含3个PSS序列,,分别对应不同的小区组内ID。 被选择的3个ZC序列的根指数分别为M 29,34,25。对于根指数为M,频率长度为 63 的序列可以表示为 ZC63(n) exp[ j Mn(n 1)],n 0,1,...,62 M63 设置ZC序列的根指数是为了具有良好的周期自相关性和互相性。从UE的角度来看, 选择的PSS根指数组合可以满足时域的根对称性,可以通过单相关器检测,使得复杂度降

过程控制考试作业

自动化仪表与过程控制课程大作业 1、(15分)如图所示为加热炉的两种控制方案。试分别画出(a )、(b )所示两种情况的方框图,说明其调节过程并比较这两种控制方案的特点。 解:图A 为串级控制系统,主变量为加热炉出口温度T ,福变量为燃料油流量Q ,引入副变量Q 的目的是为了及时克服由于燃料油压力波动对主变量T 的影响,以提高主变量T 的控制质量。 图B 调节器TC 和FC 串级工作,但没有副回路,所以不是串级控制系统。如果FC 选为比例调节器,那么原油的流量变化仍能及时通过FC 来改变燃料油的流量,起到静态前馈作用,而TC 能根据被控量?的变化起到反馈作用。为前馈反馈控制系统,系统的被控变量时原油的出口温度T

两种控制系统的比较: (1)(1)串级控制包含一个主回路和一个副回路,改善了被控制过程的动态特性,增强了对一次和二次扰动的克服能力,提高了对回路参数变化的自适应能力。 (2)从前馈控制角度,由于增加了反馈控制,降低了对前馈控制模型的精度要求,并能对未选做前馈信号的干扰产生校正作用。从反馈控制角度,由于前馈控制的存在,对主要干扰作了及时的粗调作用,大大减少对控制的负担。 2、(20分)(用MATLAB仿真实现)某液位控制系统,在控制阀开度增加10%后,液位的响应数据如下: t(s)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h(mm) 0 0.8 2.8 4.5 5.4 5.9 6.1 6.2 6.3 6.3 6.3 (3)如果用具有延迟的一阶惯性环节近似,确定其参数K,T,,并根据这些参数整定PI控制器的参数,用仿真结果验证之。 (4)解:(1)输入命令 (5)t=[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6)h=[0 0.8 2.8 4.5 5.4 5.9 6.1 6.2 6.3 6.3 6.3]; (7)plot(t,h); (8)xlabel('时间t(s)'); (9)ylabel('液位h(mm)'); (10)grid on; (11)hold on; (12)[x,y]=ginput(1) (13)[x1,y1]=ginput(1) (14)gtext('tao=5.5326') (15)gtext('T=34.3')

5G-NR物理层过程(控制)

同步过程 小区搜索 小区搜索过程是UE获得和小区时间和频率同步,并检测物理层小区ID的过程。 为进行小区搜索,UE需接收下列同步信号:主同步信号(PSS)和辅同步信号(SSS)。主辅同步信号在TS38.211中定义。 UE应假设PBCH、PSS和SSS在连续的OFDM符号内接收,并且形成SS/PBCH块。对于半帧中的SS/PBCH块,候选SS/PBCH块的OFDM符号索引号和第1个OFDM 符号索引根据下列情况确定: o15KHz子载波间隔:候选SS/PBCH块的第1个OFDM符号有索引{2,8}+ 14*n。对于载波频率小于等于3GHz,有n=0,1。对于载波频率大于3GHz 且小于6GHz,有n=0,1,2,3。 o30KHz子载波间隔:候选SS/PBCH块的第1个OFDM符号有索引{4,8,16,20} +28*n。对于载波频率小于等于3GHz,有n=0。对于载波频率大于3GHz 且小于6GHz,有n=0,1。 o30KHz子载波间隔:候选SS/PBCH块的第1个OFDM符号有索引{2,8}+ 14*n。对于载波频率小于等于3GHz,有n=0,1。对于载波频率大于3GHz 且小于6GHz,有n=0,1,2,3。

o120KHz子载波间隔:候选SS/PBCH块的第1个OFDM符号有索引{4,8,16, 20}+28*n。对于载波频率大于6GHz,有n=0,1,2,3,5,6,7,8,10,11,12, 13,15,16,17,18。 o240KHz子载波间隔:候选SS/PBCH块的第1个OFDM符号有索引{8,12,16, 20,32,36,40,44}+56*n。对于载波频率大于6GHz,有n=0,1,2,3,5,6,7, 8。 一个半帧中的候选SS/PBCH块在时域上以升序从0到L?1]L?1]进行编号。对于L=4L=4或L>4L>4,UE应根据与每个半帧内SS/PBCH块索引一一对应的PBCH 中传输的DM-RS序列索引,分别确定SS/PBCH块索引的2或3个LSB比特。对于L=64L=64,UE应根据高层参数[SSB-index-explicit]确定每个半帧内SS/PBCH块索引的3个MSB比特。 注:DM-RS序列索引在TS38.211中定义。 UE可通过参数[SSB-transmitted-SIB1]被配置,SS/PBCH块索引对于与SS/PBCH块对应重叠的REs,UE不应接收其他信号或信道。UE也可通过高层参数[SSB-transmitted]在每个服务小区被配置,SS/PBCH块索引对于与SS/PBCH块对应重叠的REs,UE不应接收其他信号或信道。[通过[SSB-transmitted]配置优先于通过[SSB-transmitted-SIB1]配置。] 注:May be removed and captured in38.211。

过程控制技术课后作业答案详解

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课后作业详解 第一章 P15 2-1. (1)简述图1-6所示系统的工作原理,画出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并写明每一方框图的输入/输出变量名称和所用仪表的名称。 LT LC 1 Q 2 Q A 图1-6 控制系统流程图 答: 1)图为液位控制系统,由储水箱(被控过程)、液位检测器(测量变送器)、液位控制器、调节阀组成的反馈控制系统,为了达到对水箱液位进行控制的目的,对液位进行检测,经过液位控制器来控制调节阀,从而调节Q 1(流量)来实现液位控制的作用。 2)框图如图1-7所示: 控控控LC 控控控 控控控控 A 控控控控LT _ 2() Q t () 1Q t () r t () e t () u t h 图1-7 控制系统框图 3)控制器输入输出分别为:设定值与反馈值之差e (t )、控制量u (t );执行器输入输出分别为:控制量u (t )、操作变量Q 1 (t ) ;被控对象的输入输出为:操作变量Q 1 (t ) 、扰动量Q 2 (t ) ,被控量h ;所用仪表为:控制器(例如PID 控制器)、调节阀、液位测量变送器。 2-3某化学反应过程规定操作温度为800℃,最大超调量小于或等于5%,要求设计的定值控制系统,在设定值作最大阶跃干扰时的过渡过程曲线如图所示。要求: 1)计算该系统的稳态误差、衰减比、最大超调量和过渡过程时间; 2)说明该系统是否满足工艺要求。 答: 1)稳态误差:e(∞)=810-800=10 衰减比:n=B 1/B 2=(850-810)/(820-810)=4 最大超调量:σ=(850-810)/810=4.9% 假设以系统输出稳定值的2%为标准,则810*2%=16.2,则 过渡过程时间:ts=17min

计算机网络物理层复习题(带答案)

计算机网络物理层复习题 一、单选 1、网络接口卡的基本功能包括:数据转换、通信服务和 A、数据传输 B、数据缓存 C、数据服务 D、数据共享 2、在中继系统中,中继器处于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高层 3、各种网络在物理层互连时要求 A、数据传输率和链路协议都相同 B、数据传输率相同,链路协议可不同 C、数据传输率可不同,链路协议相同 D、数据传输率和链路协议都可不同 4、下面关于集线器的缺点描述的是. A 集线器不能延伸网络可操作的距离 B 集线器不能过滤网络流量 C 集线器不能在网络上发送变弱的信号 D 集线器不能放大变弱的信号 5、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 C 。 A. 单工 B. 半双工 C. 全双工 D. 上述三种均不是 6、能从数据信号波形中提取同步信号的典型编码是 A.归零码 B.不归零码 C.定比码 D.曼彻斯特编码 7、计算机网络通信采用同步和异步两种方式,但传送效率最高的是 A.同步方式 B.异步方式C.同步与异步方式传送效率相同 D.无法比较 8、有关光缆陈述正确的是 A.光缆的光纤通常是偶数,一进一出 B.光缆不安全 C.光缆传输慢 D.光缆较电缆传输距离近 9、通过改变载波信号的相位值来表示数字信号1、0的方法叫做 A. ASK B. FSK C. PSK D. A TM 10、同轴电缆与双绞线相比,同轴电缆的抗干扰能力。 A、弱 B、一样 C、强 D、不能确定 11、ATM采用的线路复用方式为。 A、频分多路复用 B、同步时分多路复用 C、异步时分多路复用 D、独占信道 12、数据传输速率是描述数据传输系统的重要指标之一。数据传输速率在数值上等于每秒钟传输构成数据代码的二进制 A.比特数 B.字符数 C.桢数 D.分组数 13、将一条物理信道按时间分成若干时间片轮换地给多个信号使用,每一时间片由复用的一个信号占用,这样可以在一条物理信道上传输多个数字信号,这就是 A.频分多路复用 B.时分多路复用 C.空分多路复用 D.频分与时分混合多路复用 14.在同一个信道上的同一时刻,能够进行双向数据传送的通信方式是 A.单工 B.半双工 C.全双工 D.上述三种均不是 15、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A.数字信号是电压脉冲序列 B.数字信号不能在有线介质上传输 C.数字信号可以方便地通过卫星传输 D.数字信号是表示数字的信号 16、数字传输的优点不包括 A.设备简单

特殊过程控制程序

文件类别: 文件编号: 版本号: 颁布日期: 特殊过程控制程序 编制: 审核: 审定: 批准:

目录 1 目的 (2) 2 适用范围 (2) 3 定义 (2) 4 管理职责 (2) 5 管理内容 (2) 6相关/支持性文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目的 对特殊过程进行鉴定、控制,以保证产品质量。 2 适用范围 生产过程中特殊过程的管理。 3定义 3.1特殊过程是指: 1)产品质量不能通过直接的测量或监控加以验证的工序; 2)产品质量需进行破坏性试验或采取复杂方法才能测量的工序; 3)该工序产品仅在产品使用或交付之后,不合格的质量特性才能暴露出来; 4)典型的特殊过程有:焊接、热处理、电镀、涂漆、塑料、铸造、锻造、压铸、粘结等。 3.2本公司特殊过程是焊接、涂漆、铆接、粘结等。 4 管理职责 4.1 工艺工装室是特殊过程鉴定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组织特殊过程的鉴定工作,并按要求做好鉴定报告,公司工艺工装室不能验证的项目,与供货厂家或国家相关检测部门联系验证。 4.2 设备部负责工序过程中所使用设备的鉴定,确保设备参数符合有关技术文件中的要求。 4.3 质量部负责对鉴定过程中产品质量结果进行检验。 4.4 人力资源部负责对特殊工序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资格认定,以保证操作者合格上岗。 4.5 生产部负责按技术文件中特殊过程的要求组织、监督作业。 5 管理内容 5.1特殊过程的鉴定及要求 5.1.1 工艺工装室确定鉴定日期及所需鉴定的工件或产品车,及相关技术条件,做好工艺鉴定前的准备工作,并对工艺过程进行监督。 5.1.2设备部对特殊过程鉴定所使用的设备进行检测,保证设备运行正常,并对设备参数进行监控。 5.1.3相关工艺人员对鉴定过程进行跟踪,指导操作者严格按技术文件中要求操作,并做好工艺参数、设备参数记录。

特殊过程控制程序

特殊过程控制程序 1目的 对上装车间的焊接和油漆特殊过程进行确认和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上装车间车箱总成、翻转座和其它部件的焊接和油漆特殊过程的控制。 3职责 3.1技术部职责 3.1.1技术管理科组织相关科室及上装车间对特殊过程进行确认并对其进行管理。负责现场技术指导和解决技术难题。 3.1.2 X艺科负责编制作业指导书、工艺及相关技术文件。 3.1. 3设计科负责对特殊过程进行辨别,在图纸上对需焊接的关键和重要零部件先进标识。参入对特殊过程进行确认。 3. 2上装车间及加工人员的职责 3.2.1车间保证生产环境整洁有序,对焊接设备、涂装设备等进行日常维护或保养。 3.2.2车间配合技术部做好特殊过程的确认;工艺、工装验证;焊接试样和油漆试样的验收。 3.2.3操作者要持有上岗证,参加油漆、焊接工序培训并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

3.2. 4操作者严格执行“三按”,自觉遵守“三检”制和工艺纪律。按要求记录好相关工艺参数,做到字迹清晰,可靠。 3. 3质检部职责 3.3.1检验科和质管科参入特殊过程的确认,并及时反馈和处理特殊 过程上出现的质量问题。 3.3. 2负责焊接试样和油漆试样的理化检验,对特殊过程使用的检具、量具进行周期送检。 3.3. 3对所有特殊过程进行质量抽查,检查关键和重要零件的特殊过程执行参数,做好相应记录。 3. 4生产采购部职责 3.4.1配合技术部做好特殊过程的确认。 3.4.2负责焊接设备和油漆设备的管理、维修和保养,保证设备参数 的示值清晰、可靠。负责特殊过程工装和夹具的管理。 3. 4. 3跟据特殊过程的要求安排生产。 4特殊过程确认程序 4.1由技术部的设计科在设计图样上标明关键和重要零部件标识,以便相关部门围绕关键和重要零部件进行特殊过程的确认工作。 4.2由技术部的工艺科制定特殊过程的工艺文件,对关键零部件和主要零部件的特殊过程制定出详细的工艺参数。并进行工艺验证。 4.3由技术部的技术管理科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对特殊过程进行确 认。 4.4生产釆购部的设备科、计调科、上装车间、和质量部的检验科、质

过程控制作业答案培训课件

第一章 概述 1.1 过程控制系统由哪些基本单元构成?画出其基本框图。 控制器、执行机构、被控过程、检测与传动装置、报警,保护,连锁等部件 1.2 按设定值的不同情况,自动控制系统有哪三类? 定值控制系统、随机控制系统、程序控制系统 1.3 简述控制系统的过渡过程单项品质指标,它们分别表征过程控制系统的什么性能? a.衰减比和衰减率:稳定性指标; b.最大动态偏差和超调量:动态准确性指标; c.余差:稳态准确性指标; d.调节时间和振荡频率:反应控制快速性指标。 第二章 过程控制系统建模方法 习题2.10 某水槽如图所示。其中F 为槽的截面积,R1,R2和R3均为线性水阻,Q1为流入量,Q2和Q3为流出量。要求: (1) 写出以水位H 为输出量,Q1为输入量的对象动态方程; (2) 写出对象的传递函数G(s),并指出其增益K 和时间常数T 的数值。 (1)物料平衡方程为123d ()d H Q Q Q F t -+= 增量关系式为 123d d H Q Q Q F t ??-?-?= 而22h Q R ??= , 33 h Q R ??=, 代入增量关系式,则有23123 ()d d R R h h F Q t R R +??+=? (2)两边拉氏变换有: 23 123 ()()()R R FsH s H s Q s R R ++ =

故传函为: 232323123 ()()()11R R R R H s K G s R R Q s Ts F s R R +=== +++ K=2323R R R R +, T=23 23 R R F R R + 第三章 过程控制系统设计 1. 有一蒸汽加热设备利用蒸汽将物料加热,并用搅拌器不停地搅拌物料,到物料达到所需温度后排出。试问: (1) 影响物料出口温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 如果要设计一温度控制系统,你认为被控变量与操纵变量应选谁?为什么? (3) 如果物料在温度过低时会凝结,据此情况应如何选择控制阀的开、闭形式及控制器 的正反作用? 解:(1)物料进料量,搅拌器的搅拌速度,蒸汽流量 (2)被控变量:物料出口温度。因为其直观易控制,是加热系统的控制目标。 操作变量:蒸汽流量。因为其容易通过控制阀开闭进行调整,变化范围较大且对被 控变量有主要影响。 (3)由于温度低物料凝结所以要保持控制阀的常开状态,所以控制阀选择气关式。控制 器选择正作用。 2. 如下图所示为一锅炉锅筒液位控制系统,要求锅炉不能烧干。试画出该系统的框图,判断控制阀的气开、气关型式,确定控制器的正、反作用,并简述当加热室温度升高导致蒸汽蒸发量增加时,该控制系统是如何克服干扰的? 解:系统框图如下:

统计过程控制案例分析

统计过程控制(SPC )案例分析 一、用途 1.分析判断生产过程的稳定性,生产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 2.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的异常现象和缓慢变异,预防不合格品产生。 3.查明生产设备和工艺装备的实际精度,以便作出正确的技术决定。 4.为评定产品质量提供依据。 二、控制图的基本格式 1.标题部分 X-R 控 制 图 数 据 表 2.控制图部分 质 量 特 性

实线CL :中心线 虚线UCL :上控制界限线 LCL :下控制界限线。 三、控制图的设计原理 1.正态性假设:绝大多数质量特性值服从或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2.3σ准则:99.73%。 3.小概率事件原理:小概率事件一般是不会发生的。 4.反证法思想。 四、控制图的种类 1.按产品质量的特性分: (1)计量值(S X R X R X R X S ----,,~ ,) (2)计数值(p ,pn ,u ,c 图)。 2.按控制图的用途分: (1)分析用控制图; (2)控制用控制图。 五、控制图的判断规则 1.分析用控制图: 规则1 判稳准则——绝大多数点子在控制界限线内(3种情况); 规则2 判异准则——排列无下述现象(8种情况)。 2.控制用控制图: 规则1 每一个点子均落在控制界限内。 规则2 控制界限内点子的排列无异常现象。

【案例1】 R X -控制图示例 某手表厂为了提高手表的质量,应用排列图分析造成手表不合格品的各种原因,发现“停摆”占第一位。为了解决停摆问题,再次应用排列图分析造成停摆事实的原因,结果发现主要是由于螺栓松动引发的螺栓脱落成的。为此厂方决定应用控制图对装配作业中的螺栓扭矩进行过程控制。 分解:螺栓扭矩是一计量特性值,故可选用基于正态分布的计量控制图。又由于本例是大量生产,不难取得数据,故决定选用灵敏度高的R X -图。 解:我们按照下列步骤建立R X -图 步骤1:取预备数据,然后将数据合理分成25个子组,参见表1。 步骤2:计算各组样本的平均数i X 。例如,第一组样本的平均值为: 0.1645 162 1661641741541=++++= X 其余参见表1中第(7)栏。 步骤3:计算各组样本的极差i R 。例如,第一组样本的极差为: {}{}20154174min max 111=-=-=j j X X R 其余参见表1中第(8)栏。 表1: 【案例1】的数据与R X -图计算表

浅谈TD物理层过程

浅谈TD物理层过程 为了更好的理解TD物理层的重点过程,重点掌握几个基本概念,本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实际案例为索引,详细介绍几个步骤的基本原理,帮助理解其中的基本概念,为TD的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本文涉及的主要物理过程有:CRC校验、信道编码、交织、速率匹配、物理层的映射等,同时为了过程的完整性还简要介绍了数字调制、扩频和加扰等。涉及基本概念有:Ri(有用速率)、Rb(编码速率)、编码率、打孔、填充、Rs(调制速率)和Rc(码片速率)等。 一、基本流程的举例 1、基本流程介绍 TD物理层过程输入为MAC发下来的数据块,经过物理层处理最后上射频从空口输出。 为了对整个过程有一个感性的认识,下图举例说明64K业务和3.4K信令复用情况下物理层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图中的处理过程只到物理信道映射,包括数字调制之后的过程都没有在图上反映。 图上所示物理层主要过程包括:CRC校验、传输块的级联和分段、信道编码、帧间交织、无线帧的分割、速率匹配、传输信道的复用、帧内交织、物理层的映射。

2、详细流程阐述 详细的物理层处理过程比较复杂,具体如下:MAC层下发传输数据块、数据块加CRC校验bit、数据块的级联/分段、信道编码、无线帧均衡、帧间交织、无线帧分割(分帧)、速率匹配、传输信道复用、帧内交织、bit加扰、物理信道分段、子帧分段、物理信道映射、数字调制、扩频、加扰、上中频射频、脉冲成形、射频调制。 1)MAC层下发传输数据块 MAC层每隔TTI时间向物理层下发一个数据块,根据高层业务不同数据块的大小和TTI时间间隔有所不同,其中TTI就有10ms、20ms、40ms、80ms等。 2)数据块加CRC校验bit 目的:接收端检查传送过来的数据块是否正确。 方法:数据块后面加校验bit。 特点:只有校验作用,不具备纠错能力。 涉及基本概念:误块率。 3)数据块的级联/分段 目的:为获得较高的信道编码效率,对输入数据块大小也有一定要求。所以在信道编码前将加了CRC校验bit数据块进行级联或分段。 方法:数据块级联/分段。

自动化仪表及过程控制系统课程答辩作业

1、(15分)如图所示为加热炉的两种控制方案。试分别画出(a)、(b)所示两种 情况的方框图,说明其调节过程并比较这两种控制方案的特点。 (a)图: 给定 —— 调节过程:选择炉膛温度作为主控参数构成主回路,燃料油压力作为副控参数构成副回路。副回路根据燃料油压力的变化起着对炉口温度的粗调作用,主回路根据炉温的变化起着细调作用。 (b)图 F(S) 给定 — 调节过程:通过对炉温的检测控制燃料油阀门的开度,构成反馈控制。通过对燃料油压力的检测控制其阀门开度,构成前馈环节,在扰动出现之前进行控制。 特点分析:串级控制系统使被控过程的时间常数减小,改善了系统的动态性能。前馈-反馈控制能及时消除扰动对被控量的影响,但前馈控制只适合用来克服可测不可控的扰动。 2、(20分)(用MATLAB仿真实现)某液位控制系统,在控制阀开度增加10%后,液位的响应数据如下: t(s)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h(mm) 0 如果用具有延迟的一阶惯性环节近似,确定其参数K,T和 ,并根据这些参数TC FC 调节阀 AOJIE 燃料油炉温 FT 温度测量变送器 温度测量变送器 FT TC 燃料油炉温 孔板 开方器 开方器孔板

整定PI控制器的参数,用仿真结果验证之。 T0=2*(T2-T1)=16,"δ=T2?T1=10" ,K=y(∞) μ% =6.3 0.1 =63 W0(S)=K 1+T0(S) e?τs=63 16S+1 e?10s, δ=1.1?τ T =0.6875 T i=*τ=33 在PID调节器中,PI调节表示为:W c(s)=1 δ (1+1 sT I )=+1 S * 在simulink中,K P设置为,T I=,T D=0,去下图所示: 经过小范围修改PI参数后,可得其响应曲线为:

关键工序与特殊过程控制程序

(特殊过程控制程序) 预应力张拉特殊过程控制 一、张拉前的准备: 1、张拉台座: 根据工期及蒸汽养护的需要,设置1个槽式张拉台座,台座的设计吨位300t(见后面的“计算控制应力及吨位”)。 (1)张拉台座的断面形式:(如下图) (2)张拉台:一个张拉台座由两个断面尺寸为50cm×50cm长为85m的张拉台组成,张拉台一端承受来自静反力架的压力,另一端承受来自两个YC-200T的千斤顶的压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张拉过程中,这个力最大可达到2994.075KN(在13m边板进行超张拉时,见后面的“计算控制应力及吨位”),每个张拉台承受的最大压力为1497.04KN;张拉台采用钢筋砼结构形式,C30号砼,配置12根Ф20主筋;

(3)砼铺底:预制板的侧模在砼铺底上支立,因此为确保模板的顶面平整度,砼铺底的平整度也必须严格控制在3mm以内;砼铺底采用C15号砼浇筑; (4)底模: a、底模顺直度:为了确保预制板的顺直度,底模的顺直度必须严格控制,为此底模顶部在两侧预埋3cm×3cm角铁,将角铁的顺直度调整好再浇筑底模砼、贴钢板; b、底模平整度和光洁度:底模的表面也就是预制板的底面,为保证预制板的底面美观,底模下层7.2cm采用50号小石子砼,上层 0.8cm采用8mm钢板贴在砼上,两侧与角铁焊接; c、底模宽度:预制板底宽124cm,底模宽度采用123cm,为防止砼漏浆,在侧模与底模角铁的接触处每侧各夹一层橡胶海绵。 2、张拉设备安装: 反力架、钢垫板或千斤顶与反力架、台座垫板的接触面必须与台座纵向中心垂直,各接触面必须吻合,如有差异用钢板垫或砂轮进行修整,滑轨高程如有误差用钢板垫起,使预应力钢绞线符合设计高度,以上工作反复进行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3、张拉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1)在正式张拉前,先进行试拉,对台座进行检验,在台座和底模均无变形、符合使用条件的情况下,再进行正式张拉。 (2)钢铰线的整体首次张拉必须进行试验张拉,将张拉应力拉到100%бk时检查各部位情况,出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 物理层 (1)

(答案仅供参考如有不对请自己加以思考) 第二章计算机网络物理层 一、习题 1.电路交换的优点有()。 I 传输时延小 II 分组按序到达 III 无需建立连接 IV 线路利用率高 A I III B II III C I III D II IV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数据称为调制。 B 将数字数据转换成模拟信号称为调解。 C 模拟数据不可以转换成数字信号。 D 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3 脉冲编码调制(PCM)的过程是()。 A 采样,量化,编码 B 采样,编码,量化 C 量化,采样,编码 D 编码,量化,采样 4 调制解调技术主要使用在()通信方式中。 A 模拟信道传输数字数据 B 模拟信道传输模拟数据 C 数字信道传输数字数据 D 数字信道传输模拟数据 5 在互联网设备中,工作在物理层的互联设备是()。 I 集线器 II 交换机 III 路由器 IV 中继器 A I II B II IV C I IV D III IV 6一个传输数字信号的模拟信道的信号功率是0.26W,噪声功率是0.02W,频率范围为3.5 ~ 3.9MHz,该信道的最高数据传输速率是()。 A 1Mbit/s B 2Mbit/s C 4Mbit/s D 8Mbit/s 7 在采用1200bit/s同步传输时,若每帧含56bit同步信息,48bit控制位和4096bit数据位,那么传输1024b需要()秒。 A 1 B 4 C 7 D 14 8 为了是模拟信号传输的更远,可以采用的设备室()。 A中继器 B放大器 C 交换机 D 路由器 9 双绞线由螺旋状扭在一起的两根绝缘导线组成,线对扭在一起的目的是()。 A 减少电磁辐射干扰 B 提高传输速率 C 减少信号衰减 D减低成本 10 英特网上的数据交换方式是()。 A 电路交换 B 报文交换 C 分组交换 D异步传输 11 ()被用于计算机内部的数据传输。 A 串行传输 B 并行传输 C同步传输 D 异步传输 12 某信道的信号传输速率为2000Baud,若想令其数据传输速率达到8kbit/s,则一个信号码元所取的有效离散值个数应为()。 A 2 B 4 C 8 D 16

LTE物理层总结(强烈推荐)

LTE物理层总结 目录 1、物理层综述 (4) 1.01. 3G标准向4G演进的路线: (4) 1.02. 什么是LONG TERM? (4) 1.03. LONG TERM的需求指标 (4) 1.04 .与LONG TERM物理层相关的协议编号及内容 (5) 1.05 LONG TERM一共有几层?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5) 1.06. LONG TERM物理层是如何工作的? (6) 1.07 . LONG TERM各层之间的接口是什么样的? (11) 1.08 .物理层的作用 (11) 1.09. 与物理层相关的无线接口协议架构? (12) 1.10 . 物理层功能 (12) 1.11.逻辑信道、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的区别、联系和功能 (13) 1.12. 逻辑信道、传输信道和物理信道分别有哪些? (14) 1.13 传输信道是如何映射到物理信道的? (15) 1.14 LONG TERM的网络结构 (16) 1.15 LONG TERM的关键技术 (16) 1.16 宏分集的取舍 (16) 1.17 什么是多址技术,都有哪些? (17) 2、物理层相关参数: (17) 2.1. 帧结构 (19) 2.2 物理信道的划分及其传输信息 (20) 3、各种物理信道结构及简介 (21) 3.1上行共享信道PUSCH (21) 3.1.1概述: (21) 3.1.2 PUSCH系统结构 (21) 3.1.3 编码的方法和参数: (22) 3.1.4 基带处理过程 (24) 3.1.5 上变频和下变频 (25) 3.1.6 A/D和D/A (25) 3.2 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 (25) 3.2.1 概述25 3.2.2 PUCCH结构图 (26) 3.2.3 PUCCH多格式综述 (26) 3.2.4PUCCH各模块方法和参数 (28) 3.3 物理随机接入信道PRACH (28) 3.3.1 概述2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