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讲义-青铜器与甲骨文-部编版

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讲义-青铜器与甲骨文-部编版

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讲义-青铜器与甲骨文-部编版
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讲义-青铜器与甲骨文-部编版

初中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

知识梳理: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 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就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2. 用途: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 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

利簋及铭文

二、甲骨文记事(重点)

1. 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刻有文字的甲骨

2. 甲骨文的发现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至今已有16万片以上,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万余片,单字有4500个左右,已经识别的有1500多字。

王懿荣像

3.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 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难点)

1.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2.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甲骨文字形举例

【知识拓展】

金文

有些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又因多是铸造在钟、鼎之上,故又称为钟鼎文、铭文。金文从商代中晚期开始出现,数量较少;商代青铜器上文字数量明显增加。金文的内容涉及祭祀典礼、政治、军事、经济、法律诉讼、婚姻等方面。

西周毛公鼎及铭文

五、总结提升

1. 知识梳理(歌谣)

青铜器与甲骨文

原始后期有青铜,商周礼器它铸成。

司母戊鼎是最大,四羊方尊奇造型。

文字可考始于商,甲骨清朝现安阳。

象指会形造字法,一脉相传人人夸。

2. 易错点拨

(1)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金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2)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典例剖析:

例题1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养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思路分析:观察图片可知,图片是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这都是我国商朝时期青铜器的精品,体现了我国高超的青铜冶炼技术,故选B。

答案:B

例题2 河南安阳被称为文字之都是因为文字之根在安阳,文字的流变也可以在安阳找到印记。一件件遗存都闪耀着文字的光芒,追溯历史的轨迹,应首先参照()

A. B. C. D.

思路分析: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甲骨文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甲骨文首次发现于河南安阳。追溯历史的轨迹,应首先参照A,A是甲骨文。

答案:A

例题3史料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被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A.《三国演义》

B. 后羿射日

C. 商朝金文

D. 炎帝传说

思路分析:史料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被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商朝金文属于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故选C。

答案:C

甲骨文是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商朝时的甲骨文已经记载了当时的一些情况,所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但这不能说明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2013年,考古工作者在对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发掘的资料进行整理时发现了大量的刻画符号和原始文字。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考古成果表明大约在距今5000年前,我国先民就开始使用文字,这些刻画符号将中国的文字史向前推了1000多年。

分析:甲骨文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答题时间:30分钟)

1. “甲骨文残片”上有五个字:年、其、寿、贝、丕。甲骨文的主要内容涉及哪个王朝的活动()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2. 人们往往通过研究历史文物来了解历史。下列哪些历史文物可以帮助我们

了解商朝的历史()

①甲骨文

②司母戊鼎

③人面鱼纹陶盆

④圆形方孔钱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3. 文字的出现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我们今天的汉字起源于()

A. 陶器上的符号

B. 甲骨文

C. 金文

D. 小篆

4. 西周时期,青铜器被大量用于()

A. 农业、战争

B. 农业、手工业

C. 祭祀、战争

D. 祭祀、做乐器

5. 著名古代文物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充分体现了商周时期哪一个领域的杰出成就()

A. 陶瓷制造业

B. 玉器制造业

C. 青铜铸造业

D. 纺织加工业

6.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我国现存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

A. 四羊方尊

B. 虎耳铜鼎

C. 司母戊鼎

D. 毛公鼎

7. 下列对如图实物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多为占卜记录

B. 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C. 反映了夏朝历史

D. 河南安阳大量出土

8. 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其中能够见证我国信史(文字记载历史)开始的文物图片是()

A. B. C. D.

1. B 解析: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的主要内容涉及商朝的活动,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选B。

2. A 解析: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司母戊鼎是商朝著名的青铜器;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陶盆制作于原始社会;圆形方孔钱是秦始皇统一的货币。所以甲骨文和司母戊鼎都是商朝时期的历史文物,故选A。

3. B 解析: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甲骨文开始的。它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甲骨文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现代汉字即由甲骨文演变而来,故选B。

4. C 解析: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和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利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故选C。

5. C 解析: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当时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因而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充分体现了商周时期青铜铸造业领域的杰出成就,故选C。

6. C 解析: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故选C。

7. C 解析: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其内容多为占卜记录,是河南安阳大量出土的,所以ABD选项是正确的观点,排除;甲骨文反映了商朝的历史,故选C。

8. C 解析:选项C是甲骨文的图片。甲骨文是商朝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因此说能够见证我国信史(文字记载历史)开始的文物图片是甲骨文图片,故选C。

部编版初一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1 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学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你知道它的制作是以什么为范本吗?这一范本的制作在什么时候达到鼎盛?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青铜器 2.图片展示:多媒体链接相关图片 3.教师提问:结合材料分析,青铜器的功能有哪些? 提示: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4.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青铜器制造 5.教师小结:夏商周时期青铜业制造特点 (1)规模大。(2)品种多。(3)用途广。(4)工艺精美。 目标导学二:甲骨文 1.图片展示:殷墟甲骨文

2.教师讲述:(名称来历)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3.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了解甲骨文的发现情况及记载内容。 4.教师强调:甲骨文首次被发现是在清朝,记载的是商朝、西周社会的内容。 5.发现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目标导学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教师讲述: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象形: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甲骨文中约40%都是象形字。 2.影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三、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他们用辛勤的汗水铸就了我国古代文明灿烂的丰碑,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既要继承先人的优秀文明成果,又要发扬创新精神,团结协作,只有这样,我们中华民族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本课属于文化范畴的内容,主要是掌握青铜工艺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创设历史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大量图片的分析,让学生有更直观的感受,更容易对青铜工艺的发展和特点进行概括。设计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教学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认定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 1、知道甲骨文和金文,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 2、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艺术的成就。 【预习检测】请同学们阅读教材46页第一段和49页 “每课一得”,回答以下问题: 2.什么是金文? 模仿 上面的知识结构图,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47 - 48页“闻明于世的青铜器”一目的内容,设计出知识网络图: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思考成为习惯!) 1.描画下面的甲骨文字,你能说说甲骨文与今天的汉字有什么渊源关系吗? 2.学习小组疑点、难点: 【归纳整理】请你自己设计一个表格,把本课的内容填在表格内。 【拓展练习】(拾级而上,顺达成功的顶峰!) (一)选择题 1.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人) (羊) (牛) (月) (日) (猴)(蛇)(马)

2. 我们今天的汉字来源于:() A.金文 B.小篆C.甲骨文 D.陶器上的符号 3.《尚书》中记载道:“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当时人们 使用的文字主要是() A.刻画符号B.甲骨文C.金文D.小篆 4.青铜器是下列哪三种金属的合金?() A.铜铁铅 B.铜锡铅 C.铜铝铅 D.铜金铝 5. 商朝是我国青铜器高度发达的时期,其代表作是() A.四羊方尊B.司母戊鼎C.青铜立人像D.牛尊 6.甲骨文不可能记载的内容是() A.商王室狩猎 B.日食、月食 C.盘庚迁殷 D.禹传子、家天下 7.首次发现甲骨文的地点是() A.河南安阳 B.陕西西安 C.湖南宁乡 D.四川广汉 8.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古代青铜器是:() A.毛公鼎 B.四羊方尊 C.青铜立人象 D.司母戊鼎 9.下列各项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青铜器②铁器③石器 A.①②③B.③②①C.②①③D.③①② (二)观察右图,回答: ①图中文物名称叫什么?制造于何时? ②该文物反映了当时什么手工业发达到较高水平?该文物在世界上有什么地 位? ③从这件文物上,你想到或看到了什么? (三)开放题(登高望远) 1999年国家主席江泽民以中国政府的名义送给联合国一个“世纪宝鼎”;在2003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全国56个民族的代表把自己家乡的土,都倒在同一个鼎里,寓

第5课 青铜器和甲骨文教案(完整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1课时) 【学习目标】 1.识记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及甲骨文发现的意义和造字特点。 2.通过学习和思考归纳青铜器高超工艺的主要情况及特点;甲骨文的特点及意义,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学习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及甲骨文的历史渊源与影响。 【学习难点】 青铜器的高超技艺。 教学过程 问题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要求学生识记自学互研部分第1题的基础知识点。第2题从当时青铜器的功能来分析。第3题从延续的表现来总结方法指导二: 第4题对比原始社会的生产状况,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来分析。 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一可以用文物大鉴赏的方式进行展示,假设你是一名文物鉴赏专家,向广大观众介绍一下商周的青铜工艺;知识模块二可采取情景短剧的形式进行展示。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自主阅读课本P25~26内容,完成第1~5题。 知识点1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出现:在____________后期,我国出现了铜器,如距今

4 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2.用途:商朝以后,青铜器的功能由________等发展到________,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_____________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__________的大小和严格的_________界限。 3.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在铸造技术上,采用“______________”。到商代后期,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 4.代表:______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5.简述青铜器高超的工艺过程。(社团班) (1)准确掌握铜、锡、铅的比例。 (2)铸造技术——“混范铸造法”。 (3)工艺流程:制模→制作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烧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 (4)根据器物的大小制作不同的泥范,再合范烧注铜液。 知识模块二、三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自主阅读课本P26~28内容,完成第4题。 1.发现:甲骨文是中国________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_______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2.记载内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3.意义:__________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_________开始。 知识点3 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4.造字方法:甲骨文使用________、指事、________、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______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现代汉字很多都是_________。 5.地位:____________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1课时)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识记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及甲骨文发现的意义和造字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和思考归纳青铜器高超工艺的主要情况及特点;甲骨文的特点及意义,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及甲骨文的历史渊源与影响。 【教学难点】 甲骨文造字的特点。 情境导入生成问题 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吗?它就是我国商朝制作的司母戉鼎。它高1.33米,长1.1米,重达832.84千克,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劳动,分工协作,由此可见商朝青铜铸造工业已有相当大的规模。夏商西周的青铜器展示了怎样的高超工艺呢?同一时期的甲骨文又展现了怎样的文明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解答上面的疑问吧!自学互研生成新知知识模块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自主阅读课本P25~26内容,完成第1~3题。 1.青铜器的高超技艺出现在什么时候?该时期青铜器的特点是什么?著名青铜器的代表有哪些? 商朝。 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2.青铜器有哪些功能?在发展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1)主要用于饮食、祭祀与军事。 (2)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简述青铜器高超的工艺过程。 (1)准确掌握铜、锡、铅的比例。 (2)铸造技术——“泥范铸造法”。 (3)工艺流程:制模→制作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烧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 (4)根据器物的大小制作不同的泥范,再合范烧注铜液。知识模块二、三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自主阅读课本P26~27内容,完成第4题。 4.中国古代有哪些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甲骨文的书写材料是什么?造字有什么特点?它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1)结绳记事,仓颉造字。 (2)龟骨与兽骨。 (3)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多种造字方法。 (4)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图是1964年发行的邮票,邮票中的古代器物属于() A. 青铜器 B. 铁器 C. 陶器 D. 瓷器 2.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下列能够代表这一时期青铜工艺成就的是() A. 司母戊鼎 B. 鱼纹彩陶盆 C. 甲骨文 D. 冰裂纹瓷器 3.如图是我国一项出土文物的拓本,这一文物的材质是龟甲,其中的文字被称为()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 D. 隶书 4.如图器物在湖南宁乡出土,造型奇特,花纹华丽,是我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酒樽,它是 () A. 司母戊鼎 B. 四羊方尊 C. 大盂鼎 D. 铜象尊. 5.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A. 人面鱼纹盆 B. 司母戊鼎 C. 毛公鼎 D. 兵马俑 6.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下列文字出现最早的是()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 D. 行书 7.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一个主要标志,下列生产工具按照出现的时间先后顺序 排列正确的是() A. 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 B. 磨制石器—打制石器—青铜农具—铁制农具 C. 青铜农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铁制农具 D. 铁制农具—打制石器—磨制石器—青铜农具 8.我们说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文字的主要原因是() A. 刻在龟甲或兽骨上 B. 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

C. 基本都能认识 D. 商朝时出现 9.历史文物为后人了解历史提供了鲜活的第一手资料。通过司母戊鼎,我们可以了解的历 史是() A. 商朝的青铜工艺 B. 夏朝的文字 C. 秦朝的农具 D. 东汉的兵器 10.至今出土的甲骨已超过16万片,记载的内容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 医药、天文历法等。这说明甲骨文() A. 年代最早 B. 内容丰富 C. 影响深远 D. 造字成熟 11.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 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A. 竹简或木牍 B. 龟甲或兽骨 C. 丝帛或麻布 D. 宣纸 12.“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访华的精华之一。正是古 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 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13.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工艺精湛。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大的青铜器产生于我国 哪个朝代?()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二、材料题 1、在古老中华大地上,我们的先祖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材料二:

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点

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点 新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知识点 一、知识梳理 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就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2)用途: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 2.甲骨文记事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二、重难讲解 甲骨文不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商朝时的甲骨文已经记载了当时的一些情况,所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但这不能说明我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2013年,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

青铜器与甲骨文 【学习目标】 1.识记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及甲骨文发现的意义和造字特点。 2.通过学习和思考归纳青铜器高超工艺的主要情况及特点;甲骨文的特点及意义,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学习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及甲骨文的历史渊源与影响。 【学习难点】 青铜器的高超技艺。 问题激趣,导入新课。解读学习目标,要求学生划记其中的关键词,明确学习目标。 方法指导一: 要求学生识记自学互研部分第1题的基础知识点。第2题从当时青铜器的功能来分析。第3题从延续的表现来总结。 方法指导二: 第4题对比原始社会的生产状况,从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方面来分析。 方法指导三: 知识模块一可以用文物大鉴赏的方式进行展示,假设你是一名文物鉴赏专家,向广大观众介绍一下商周的青铜工艺;知识模块二可采取情景短剧的形式进行展示。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观看“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图片,思考:这些青铜器是何时制作的? 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自主阅读课本P23~24内容,完成第1~3题。 1.青铜器的高超技艺出现在什么时候?该时期青铜器的特点是什么?著名青铜器的代表有哪些? 商朝。 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 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2.青铜器有哪些功能?在发展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1)主要用于饮食、祭祀与军事。 (2)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象征王公贵族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简述青铜器高超的工艺过程。 (1)准确掌握铜、锡、铅的比例。 (2)铸造技术——“混范铸造法”。 (3)工艺流程:制模→制作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烧注金属液体→加工修整。 (4)根据器物的大小制作不同的泥范,再合范烧注铜液。 知识模块二、三甲骨文记事及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自主阅读课本P24~25内容,完成第4题。 4.中国古代有哪些关于文字起源的传说?甲骨文的书写材料是什么?造字有什么特点?它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1)结绳记事,仓颉造字。 (2)龟骨与兽骨。 (3)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方式造字。 (4)甲骨文是中国发现古代文字中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我们有文学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交流预展】 1.组内交流: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优质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 第一课时 本课是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着重为我们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甲骨文和青铜器。我们知道, 商朝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是当时世界上的一个奴隶制大国,商朝的文化在古代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一席,是上古文化中绚丽的瑰宝。本课是学生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认识商文化的最重要的一课。只有认真学好本课,学生才能比较全面地认识商朝。同时,本课也是本教科书中第一堂专门的文化史课,学好本课,对于学好以后的文化史课会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对甲骨文的学习,明白它们的含义,知道汉字的演变,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2、通过学习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想象司母戊鼎等青铜的铸造过程及用途,培养历史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收集甲骨文的文字及图片,指出他们与今天文字的渊源关系,以此加深对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 2、收集有关青铜器的照片、实物和有关资料,并进行展览、讲解和想象,以加深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而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潮流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有高度智慧的”,从而自发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知道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使学生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 认识到商朝的青铜铸造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反映出的国力盛衰问题。 教师将学生分成三个小组,一个小组主要负责搜集和整理有关甲骨文的资料,一个小组主要负责有关商朝、西周青铜器的资料, 另一个小组则负责有关三星堆为代表的蜀文化的资料。各小组将这些资料制作成课件,以备课堂展示使用。 一、导入新课: 我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创造出来许多灿烂辉煌的文化,在我们学习过的先秦时代,文化空前繁荣,成就突出,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展示图片,甲骨文、青铜鼎,让学生讨论认知。) 二、进入新课: (一) 闻名于世的青铜器 1、商和西周的青铜器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夏商西周时期,我国的主要生产工具是用什么制造的?学生回答:青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青铜是怎样冶炼的呢?它有什么特点呢?我国都有哪些著名的青铜器呢?下面就请第二小组给我们介绍商潮和西周的青铜器。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第5 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设计

第5 课青铜器与甲 骨文 一、教材分析 本课在于使学生对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有比较全面而清晰的了解。首先在“青铜器的高超工艺”这一子目中,介绍了自夏至西周重要的手工业——青铜制造业发展演变的过程及其特点,以及其他手工行业如陶瓷业、漆器制造业、玉器制造业及酿酒业的概况;第二个子目“甲骨文记事”中介绍了甲骨文的发现和地位;最后,甲骨文的造字特点这一子目明确了甲骨文的作用。 二、课程标准 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比较全面的掌握夏、商、西周时期以青铜器铸造业和甲骨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古中国的文明发达。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视频,看一下这段视频介绍的是我国古代的哪种器物?视频:介绍司母戊鼎 教师:你能说出它的名称吗?(司母戊鼎) 司母戊鼎是中国青铜文明的杰出代表。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进青铜时代,探究一下世界著名的青铜器身上所蕴含的灿烂文明,感受一下灿烂文明背后奴隶的悲惨生活。 展示课题: 第5 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教师:刚才咱们欣赏了司母戊鼎,你知道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用来作什么用的? 学生:它是用青铜做成的,祭祀用的。 教师:青铜是铜和其他金属的合金制品。 展示资料:《周礼》记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

教师:“金”可泛指所有金属,这段话中特指铜锡合金,即青铜,意思是用青铜冶炼不同种类的器物有六种配方。六成铜一成锡混合,是造编钟大鼎这样的礼器的做法。 展示:鼎 教师:青铜鼎一般为圆形,多为三足两耳,也有四足两耳。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器”,并被笼罩上一层神秘而威严 的色彩。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即:古人认为祭祀和打仗是国家头等重要的事情,目前青铜器中最多最重要的也是宗庙中使用的器物,即礼器。 思考:“鼎”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你知道哪些与鼎有关的成语吗? 学生:一言九鼎、人声鼎沸、三足鼎立、大名鼎鼎、革故鼎新等 过渡:想象一下,古时那些青铜鼎是什么人用什么办法制作出来的呢? 展示: 教师:这是商朝司母戊鼎制作的想象图,图中应该是什么人正在辛勤的劳作?(奴隶)到底用什么办法制作出来的呢? 展示:《司母戊鼎》 教师:司母戊鼎高1.33米,长一米多,宽80厘米,重832.84公斤,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每个坩埚(gān guō用来熔化金属的器皿)能冶炼铜12.5千克,铸造该鼎需要70多个坩埚。铸造的时候需要两三百人同时操作.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生产规模大 视频:欣赏商周时期青铜器 归纳: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手工业的发展) 1、青铜制造业开始于:原始社会末期 2、青铜制造业鼎盛于:商周时期 3、青铜制造业中的精品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4、青铜制造业的特点: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分布范围广探讨: 有学者把人类历史划分为石器时代、金石并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而在这个时代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统称为“青铜文明”。我国夏、商、西周时期正处于青铜器时代,处于奴隶社会发展阶段。此时创造的物质文化成就突出,丰富多彩。因而,我们把这一时期文明称之为“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设计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 2、了解奴隶制下奴隶的悲惨境遇。 过程与方法:教师指导学生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手上网查 资料,搜集史料,体会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辉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筛选资料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及民族自豪感,增加学生学习历史和考古知识的兴趣。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教学难点: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奴隶的悲惨生活与青铜文明 的关系; 教学方法:导学法、点拨法、讲授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课时:1课时 板书设计: 第5课甲骨文与青铜器 一、甲骨文 二、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和青铜时代 2.夏商周的青铜文化 3.“三星堆青铜文化” 4.夏、商、西周的陶瓷和玉器业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先来看一下春秋时期我国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所著的《尚书》中的句话(投影):惟殷先人,有典有册。(学生先讨论,教师解释)商朝的先人,就已经有了书册了。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既然有了书册,那书册中用什么来记录当时的事件?(学生回答:文字)那是不是就是今天我们所用的文字呢?(学生回答:不是,是甲骨文。)那什么是甲骨文?它与今天的汉字又有什么联系呢?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甲骨文的神秘世界。讲授新课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板书)一、甲骨文(板书) 1、定义 (补充甲骨文被发现的故事)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了大量甲骨文散片(投影),经考古专家和文字学家们的仔细辨认,破译了其记载的内容,从中知晓:记载的时间是商朝时期,当时社会占卜之风盛行,王贵族遇事无论大小,都要占卜吉凶。 占卜的结果保存在什么地方?(学生思考,教师总结)占卜的结果用文字刻在龟甲或兽骨上,因此我们称这种文字为甲骨文。 2、发现的意义 (可由学生归纳) ①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王朝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②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3、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关系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并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什么样的关系?(游戏:将事先准备好的5个甲骨文 和5个对应的现代汉字制成的10张小卡片,分发给10个同学,请他们分别找到各自对应的同学。)下面请同学们回答一下他们的派对是否正确?(学生回答后,教师反问:你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甲骨 文是一种象形文字,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演化而来。(板书)

青铜器与甲骨文 优秀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象,培养历史想象能力。 2.明白甲骨文、金文的含义,学会辨认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了解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积极开展搜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通过展览、讲解、想象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 2.通过对司母戊铜方鼎铸造过程的模拟想象分析总结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 3.通过“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正反两方面的推理论证活动增强对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的渊源关系的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甲骨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形状奇伟,花纹瑰丽”的商朝青铜器是“上古文明世界技术方面最突出的成就之一”(著名考古学家夏鼐语)。 2.通过本课的学习能真正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1.认识司母戊鼎,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2.知道甲骨文和金文等字体的区别,了解汉字的演变;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二、难点: 如何理解甲骨文和汉字的渊源关系,怎样认识商朝青铜铸造业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安阳殷墟获准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

国第33处世界遗产。大会对殷墟的评价是:与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媲美,以其甲骨文、青铜文化、玉器、古文历法闻名于世,文化影响广博而久远,真实性、完整性强,具全球突出的普遍价值,有良好的管理与展示。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和青铜器产生于我国哪个朝代?它们对中国文化有怎样的影响? 感知理解: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组织讨论:司母戊鼎的铸造方法。 (1)计算两道数学题。 ①浇铸司母戊鼎需要800多公斤的铜液,如果以每一坩埚一次熔铜12.5公斤计算,至少需要多少个坩埚同时进行熔化? ②每个坩埚需要三四个人,要完成如此浩大的工程,共需要多少人同时行动,共同协作? (2)铸造过程中的六项工程难题。 ①为什么一定要70个坩埚同时进行熔化,同时进行浇铸? ②怎样才能协调好250人同时行动? ③怎样才能做到70个坩埚同时进行熔化? ④怎样才能保证70个坩埚的铜液同时达到指定温度? ⑤在没有任何起重机械辅助的情况下,怎样通过人力搬动滚烫的坩埚? ⑥怎样才能做到70个坩埚同时进行浇铸? 教师应重在点拨,给予适当的评价,并根据学生的讨论进行归纳性总结,帮助学生了解司母戊鼎的复杂铸造工艺。 2.司母戊鼎是青铜器的代表作,还有四羊方尊。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1)哪个朝代是青铜器铸造业的高度发展时期? (2)青铜器的种类有哪些? (3)不同种类的青铜器调配铜和锡的比例是一样的吗? 答案: (1)商代是青铜器铸造业的高度发展时期。 (2)青铜器种类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 (3)不同种类的青铜器调配铜和锡的比例不一样。 3.总结:青铜器的产量和质量折射出国力的盛衰,技术精湛、气势宏大的司母戊鼎正是

部编版七上历史第5课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就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2.用途: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

利簋及铭文 二、甲骨文记事(重点) 1.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刻有文字的甲骨 2.甲骨文的发现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计4400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有1500个以上。 3.甲骨文记载的内容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难点) 1.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

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2.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甲骨文字形举例 【知识拓展】 金文 有些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古人称铜为金,所以这种文字被称为金文。又因多是铸造在钟、鼎之上,故又称为钟鼎文、铭文。金文从商代中晚期开始出现,数量较少;商代青铜器上文字数量明显增加。金文的内容涉及祭祀典礼、政治、军事、经济、法律诉讼、婚姻等方面。

历史七年级上册知识讲义-青铜器与甲骨文-部编版

初中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 知识梳理: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 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就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2. 用途: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 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

利簋及铭文 二、甲骨文记事(重点) 1. 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刻有文字的甲骨 2. 甲骨文的发现 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至今已有16万片以上,其中商代有字的甲骨10万余片,单字有4500个左右,已经识别的有1500多字。

王懿荣像 3.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 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难点) 1. 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2. 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甲骨文字形举例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学习目标 1.识记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及甲骨文发现的意义。 2.通过学习和思考归纳青铜器高超工艺的主要情况及特点;甲骨文的特点及意义培养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极其强大的生命力。 学习重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和甲骨文 学习难点 正确理解甲骨文的造字方法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观看“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图片思考:这些青铜器是何时制作的? 自学互研? 一、知识模块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青铜器的成就:? (1)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代表是甘肃地区齐家文化遗址出现铜镜。?? (2)商周时期:? ①用途与功能: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功能由食器发展到礼器。?

②特点: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 (3)代表: ①司母戊鼎(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大青铜器);? ②四羊方尊(造型奇特);? ③利簋 2.制作工艺高超: (1)成分:铜、锡、铅;?????????????????? (2)方法:泥范铸造法? 二、知识模块二?甲骨文记事 甲骨文的含义: 1.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发现情况: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 3.记载内容:甲骨文记载内容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管制、刑法、 医药、天文历法等? 4.发现意义:? (1)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2)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知识模块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1、造字特点: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造字方法。? 2、影响: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一、交流预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