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1高校名单以及协同创新项目

2011高校名单以及协同创新项目

2011高校名单以及协同创新项目
2011高校名单以及协同创新项目

2011高校名单以及协同创新项目

1、科学与社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学部,清华大学

2、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学部,北京大学

3、肿瘤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山大学,复旦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

4、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5、量子调控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6、量子物质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7、太空信息工程协同创新中心: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8、先进地面交通创新联盟: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

9、绿色交通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武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大连海事大学

10、生物技术药物研发与成果转化协同创新联盟:四川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

11、国家清洁能源协同创新中心:南京大学,协鑫集团

12、中国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同济大学,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

13、拓扑材料科学与技术上海协同创新平台: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微系统所等

14、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

15、知识经济与法制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北京大学[2]

16、中国西部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中心:西安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

17、主要粮食作物生物学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8、畜禽健康养殖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9、合肥物质科学技术中心: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协同创新中心:上海财经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财经大学

21、中华创新药物联合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台湾大学、香港大学、澳门大学

22、“两型社会”建设协同创新中心: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湖南科技大学[3]

23、玉米水稻小麦生物学协同创新中心: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中农业大学

24、能源材料化学协同创新中心:厦门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5、生物医用材料2011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

26、钢铁共性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北京科技大学,东北大学,钢铁研究总院

27、水安全与水科学协同创新中心:河海大学、清华大学、长江三峡集团

28、先进磷化工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联盟:四川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

29、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

30、特殊区域公路大通道协同创新中心:长安大学、同济大学、大连海事大学、长沙理工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武汉理工大学

31、长江黄金水道绿色和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武汉理工大学,河海大学、重庆交通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长沙理工大学

32、阻燃材料与技术协同创新联盟: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浙江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公安部四川消防研究所、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等

33、雷达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4]

34、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中央编译局、中国社会科学院

35、农业高效用水协同创新中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武汉大学

36、有机发光显示(OLED)协同创新中心: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大学、东南大学

37、中国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西南财经大学、国家审计署、中国银监会、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

38、山西煤炭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焦煤集团、太重煤机等单位[5]

39、无线通信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重庆邮电大学

40、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

41、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罗马大学、国际汉学会

42、中国财政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北京国家会计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厦门国家会计学院[6]

43、现代中药协同创新中心: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浙江大学药学院中药科学与工程学系、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天士力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步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44、首都世界城市顺畅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北京城市排水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政路桥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7]

45、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

46、膜分离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工业大学牵头,由天津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家海洋局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及天津膜天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组成。

党建创新项目

优化创新党建载体激发支部工作活力 ——申报党建创新项目 一、案例实施背景 面对公司改革发展新形势,公司党委审时度势,调整思路,认真研究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途径,将优化创新党建工作机制作为前提基础保证,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手段,凝众人之心,聚群体之力。着力构建考评内容全面、标准清晰、程序规范、结果公正权威的党建工作考评体系,彰显党员荣誉,不断推进基层党支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系统化运作,切实将党建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二、主要做法及活动成效 党建知识学习常态化。积极落实从严从实抓党建,落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各项措施。充分运用组织工作群、党员群、党建在线平台、电子邮箱等平台,定期发布党建工作应知应会知识、刊载党建工作优秀案例或工作经验,实现学习教育和广大党员“即时”、“微距”接触。基层支部认真编制理论学习配档表,将党章党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学习重点。组织集中学习**次,学时**小时以上。充分利用“灯塔-党建在线”微信公众号关注和手机客户端进行自学,党员累计学习**人次,在线学习**学时,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公司党委总体部署上来。

优化党建帮教形式。公司党委针对如何发挥党建引领生产经营发展、党员评星定级竞赛及党支部日常工作规范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努力推进基层党建再上新台阶。严格支部书记例会制度,每季度组织召开党支部书记例会,以支部为单位,认真总结当季度工作完成总结下季度工作打算,及时通报当季度支部检查情况考核情况,对下季度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下发会议纪要。加强支部包挂授课指导。公司党委坚持问题和需求导向,班子成员按照支部党建包挂分工,分专题开展学习研讨和党员领导干部轮流讲党课制度,年内安排专题讨论**次,讲党课**场,支部书记讲授专题党课**场次。落实支部生活在一线。深入一线参加支部年度组织生活会、安全专题生活,充分倾听基层反馈声音,分析党建存在问题,建立支部问题整改清单,并限期整改到位,真正把严的态度、实的举措、快的节奏贯穿于整改工作全过程,确保整改落实到。 亮身份彰显党员荣耀。为进一步展示党组织和党员风采,激发党员荣誉感和责任感,助推“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教育走向深入。公司党员统一佩戴党徽,深入开展党员义务劳动、党员责任区竞赛、重温入党誓词、学习党章等系列活动,不断创新党员实践载体。以“现场管理大提升”、管理人员一线工作法、隐患排查规范化为载体,努力扭转工作推进不力、行动迟缓、作风

2012年中国所有本科类大学排名

2012年1月25日,世界大学排名网最新发布《2012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这是大学排名网大学研究团队第1年发布中国大学排行榜。报告显示,北京大学问鼎2012中国大学排行榜榜首,这是北大连续第5年蝉联中国大学排行榜榜首;清华大学居第二;复旦大学升至第三;浙江大学列第四;上海交通大学居第五;中国科技大学进入前十强;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和海南大学三亚学院名列中国独立学院前三甲;北京城市学院、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和仰恩大学位居中国民办大学前三名;报告公布了2012中国一流大学名单,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和台湾大学等两岸四地41所大学入选。今年的报告中最令人关注的是,1990年至2011年北京大学获校友捐赠全国最多,高达12亿;浙江大学3项中国大学校友捐赠纪录被打破;北大校友黄怒波豪捐10亿,打破浙大校友段永平捐赠最高纪录;清华大学创校友捐赠率全国第一,千万级以上捐赠校友人数全国最多,年度捐款率为30.7%,已达欧美世界一流大学水平,“校友捐赠率”将纳入中国大学排名;“ESI论文”和“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首次纳入大学评价指标,引导大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2012中国大学ESI-TOP论文排行榜清华、北大和中科大居前三甲。 世界大学排名网2012中国大学排行榜100强 名次学校名称所在省市类型总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综合声誉 1北京大学北京综合10091.81100100 2清华大学北京理工96.8110087.3092.46 3复旦大学上海综合55.8754.2553.6453.97 4浙江大学浙江综合54.2749.9650.5464.04 5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综合47.6257.6433.9146.89 6南京大学江苏综合45.0142.5342.8347.72 7中山大学广东综合37.8541.7930.2439.33 8武汉大学湖北综合37.0635.7035.8635.81 9中国科技大学安徽理工35.2936.5026.3148.37 10吉林大学吉林综合34.0032.9932.7532.65 11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理工32.0535.3227.4228.65 12四川大学四川综合30.0029.8127.8029.83 13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综合28.3614.5040.1627.92 14山东大学山东综合28.0925.8726.4732.31 15南开大学天津综合27.9126.5624.9933.27 16中南大学湖南综合26.1027.4123.3124.35 17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25.8223.6125.3227.46 18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理工25.8025.5624.4824.33 19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综合25.5925.8423.9023.84 20厦门大学福建综合24.6324.3521.9627.16 21同济大学上海理工21.5223.4617.0823.47 22东南大学江苏综合21.1722.3717.8722.13 23天津大学天津理工20.9920.9218.1224.28 24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19.8122.9515.5118.50 25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理工18.8220.0413.8124.85 26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18.7316.9417.9421.55 27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林18.1018.5814.2223.26 28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理工16.9816.2513.8423.62 29兰州大学甘肃综合15.6012.6413.4625.90

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立项申请表

抓基层党建创新“书记项目”立项申请表 项目名称“五化”组织生活创新行动 申报单位广东工业大学责任人苏一凡 目标要求针对目前高校组织生活现状及工科学校的特点,开展“五化”组织生活创新行动,以党员信仰教育为主题,采取组织生活主题化、多样化、课程化、信息化、常态化的“五化”措施,激发组织生活活力;逐步实现“四有”即:有内涵、有质量、有实效、有影响的要求;使党员的先进性有效达到“四提高”即:提高思想认识、提高党性修养、提高素质能力、提高模范作用的目标。 完成时限2012年12月 主要措施1.主题化——组织生活内容主题化 以党史、革命传统和党章教育为主要内容,设计组织生活主题,开展组织生活主题征集活动,提高党员党性意识和信仰意识。各基层党支部结合自身支部特点和党的中心工作,在党员中广泛开展组织生活主题征集活动,参加党组织生活的党员可以就主题创意、中心内容、组织实施、实际效果等提出意见和建议,提高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 2.多样化——组织生活形式多样化 以提高党员思想认识为导向,以兴趣爱好为主要诉求,拓宽组织生活途径,开展专业依托(如社工支部),师生共享,校内外结合等组织生活形式。搭建组织生活活动阵地,在各校区建立党建工作室、楼栋党员活动室,在学生社团、学生课外学术小组、学生志愿服务队等建立党支部、党小组,在社会实践队、校外基地实习实训队等建立临时党支部。 3.课程化——组织生活载体课程化 以学校党校为载体,规划组织生活课程,开设党课实体课堂和网上虚拟课堂两个课堂,党员的学习采用集中学习和自主学习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实体课堂主要有支部书记培训课、“两课”教师讲党课、支部书记讲党课等;建设“红网课堂”网上学习课程,开设政策导读、党务实务、党性修养、人生规划、心得交流等专题栏目和学习内容。 4.信息化——组织生活平台信息化 充分运用新媒介时代工具的传播优势,结合工科专业的特色,搭建三个平台,即党员教育平台、党员志愿服务平台、党员互动平台,开展以微博、博客、QQ、飞信等新媒介党组织生活创新活动,将传统的单向灌输模式向多元互动模式转换。 5.常态化——组织生活机制常态化 建立组织活动与考评激励相结合的常态化机制。一方面创建组织生活特色活动项目,形成“党员固定活动日”即:学习日、议事日、践诺日,并通过学生党建工作委员会和组织生活自律小组来加强监督和自我管理,形成常态化。另一方面建立常态化组织生活激励机制,设计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轨迹记录、党员教育跟踪调查、党员评议评先活动以及党支部组织生活量化考核评价体系。 1 / 1

全国二一一工程大学名单

高校名单:“211”工程大学名单(112所) https://www.doczj.com/doc/f218817307.html, 2011年03月31日15:15 新浪教育微博 211工程简介: “211工程”即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这是我国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而实施的一项跨世纪的战略工程,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的重点建设项目。“211工程”自“九五”期间立项建设,中央和地方共投入资金180亿元,建设了一批高等院校和重点学科,改善了一批高等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条件,一批重点学科已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 本名单来源于教育部网站,截止到2011年3月31日,全国共有112所高校,其中华北电力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地质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微博)拥有两个校区,实际高校为116所。 高校名单:“985”工程大学名单(39所) “211”工程大学名单(截止到2011年3月31日) 北京(26所) 清华大学微博北京大学微博中国人民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化工大学微 博 北京邮电大学微 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中国传媒大学微 博 中央民族大学微 博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央财经大学微 博 中国政法大学微 博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央音乐学院微 博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微博 北京交通大学微 博 北京科技大学微 博 北京林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微 博 北京中医药大学华北电力大学(北京)微博北京师范大学微 博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微博 上海(9所) 复旦大学微博 华东师范大学微 博 上海外国语大学微博上海大学同济大学微博华东理工大学 东华大学微博上海财经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天津(4所) 南开大学微博天津大学微博天津医科大学微博重庆(2所) 重庆大学微博西南大学微博 河北(1所) 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工业大学

国家十二五规划全文

中国“十二五”规划研究 新的起点上,人们往往是在忙着想两件事情,一件是回首,一件是展望,站在“十二五”规划的浪口,我们深知“十二五”规划更具全局性和战略性。房产、汽车、清洁能源、低碳经济、民生、就业、医疗改革、社会和谐……等等问题与建议在“两会”时期已被提上,“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是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确定航行目标与方向做充足的预言,如何把脉中国未来五年中国经济发展走向、如何更快更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五年发展规划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为此,北京华经纵横咨询有限公司借国家规划、产业开发这个强势东风,特邀众学者、研究专家成立“十二五”规划课题组,对“十二五”前期重大问题研究做详细客观的评述与综合分析。课题组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情况以及“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从重点课题项目的提出、前期调研、论证、筛选以及最终确定都具有一整套严格科学的流程和方法,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本课题成员结合当前“十二五”规划动态,通过整理、筛选、分析和判断整理了当前国家“十二五”规划动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报告目录: 【“十二五”规划概要】 2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 2 【“十二五”规划研究重大选题一览】 3 【“十二五”规划前期重大问题研究选题参考】 4 【政府“十二五”规划思路和方法】 6 【中国“十二五”规划谋三大转型】 6 【发改委:“十二五”规划八大重点】 7 【科技部:“十二五”科技规划六大方向】 8 【商务部:“十二五”规划拟把内贸放重要位置】 8 【交通部:“十二五”规划避免“漏一、挂万”倾向】 9 【住建部:“十二五”规划房地产发展仍以居民消费为基础】 9【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十二五”期间实施调查失业率】 10【农业部:编制948计划的“十二五”规划】 10 【文化部:“十二五”末基本扭转文化产品出口逆差】 11 【卫生部:疾控“十二五”规划坚持以人为本】 12 【电力行业“十二五”规划重点分析】 12 【中国农业发展存在问题及“十二五”规划思路研究】 13 【钢铁工业“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解析】 15 【能源行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六大重点】 16 【对“十二五”房地产业发展规划的五条建议】 17 【“十二五”规划我国装备制造业的指导原则与目标取向】 18【“十二五“规划:助中国汽车业由大到强】 19 【医疗器械产业“十二五”规划突出四方面发展】 20 【煤炭行业“十二五”规划将以减产、整合为主题】 20 【中国通信信息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预测】 21 【中国人民银行:“十二五”期间着重完善金融体系】 23 【碳排放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 23 【北京“十二五”规划将呈现建设世界城市细则】 24 【广东:争取粤港合作纳入“十二五”规划】 25 【上海“十二五”规划以创新推动城市全面转型】 25 【四川“十二五”规划促进高地建设】 26

特色党建创新活动方案5 篇合集

特色党建创新活动方案5 篇合集 特色党建创新活动方案篇一 一、项目名称:探索“两新”组织建设新模式 二、项目实施的目的意义 通过项目实施,强化畜牧专业合作社党组织建设,规范合作社运行,充分发挥支部党员引领示范作用,打造示范点、示范片,促进合作社、养殖户健康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推动现代畜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精神,深入推进“两新”组织建设,切实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努力实现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相融互动。为加快促进犍为畜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和组织保障。 四、工作思路 旨在着力创新两新组织发展模式,促进组织建设与产业发展互动共融。坚持支部引领,建立组织保障机制(党委+支部,增强战斗力);坚持专合示范,建立利益联结机制(专合+农户,增强凝聚力);坚持龙头带动,建立市场运作机制(龙头+专合,增强竟争力)。 五、目标任务 一是加强专合组织党的建设。局党委要加强与乡镇党委的沟通协调,加强对畜牧专合组织党建工作的指导,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对未组建党组织的专合组织要指导帮助其创造条件建立党组织。各基层畜

牧兽医站支部要在局党委的领导下,与畜牧专合组织支部开展共建活动,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畜牧专合组织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是加强专合组织自身建设。要按照农民专合组织规范化建设要求,帮助专合组织健全财务管理、生产营销等制度,完善“专合+农户”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专合寄养”、“农户领养”等生产发展模式,引导扶持专合组织规范发展壮大,并争创市级以上农民示范性专合组织。各基层畜牧兽医站要加强对所辖区域畜牧专合组织的帮扶与指导,并指派专人联系。 三是加强专合组织与龙头企业合作。要按照“两个带动”的要求,积极培育引进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与专合组织合作,建立市场运作风险共担等机制,提高专合组织市场竞争力,努力实现专合组织与龙头企业合作共赢,带动全县畜牧业健康发展。 六、实施步骤 1.制定方案阶段(20xx 年 3 月 10 日—3 月 31 日) 一是局党委召开基层支部书记会,安排部署项目工作。二是各基层支部、乡镇畜牧兽医站结合目标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做到任务到人、责任明确。 2.组织实施阶段(20xx 年 4 月 1 日—10 月 31 日) 各基层支部、乡镇畜牧兽医站,按照工作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并及时上报有关信息,完善措施,确保项目取得成效。 3.总结阶段(20xx 年 11 月 1 日—11 月 30 日) 按照项目要

党建创新项目

项目名称:“温暖工程”暖民心党员带动聚民心 举办单位:大谷店党支部 主要做法: 1.结合党员远程教育,开展“温暖帮扶”长效机制 实施“温暖帮扶”工程,党员帮扶群众,强化示范带动,提高整体水平。党员通过学习远程教育,并依托村内益民书屋、共享工程等学习渠道,开阔视野,学习知识,更好的服务农民群众,同时把新技能新知识传授给农民,并要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产业发展实际,创建一批学用转化示范成果、示范户,促进学用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开展“岗位奉献”活动,党员带头服务群众。 通过设定环境卫生监督岗、流动人口管理岗、社区治安巡查岗等一系列贴近群众生活的岗位,并根据党员自身情况,合理安排、设定岗位,展开评比活动,评比出一批贡献突出的党员,并在党员大会上给予奖励和表彰,进一步提升全体党员的服务意识,增强全体党员的责任感和凝聚力,树立起党员在群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3.党员带动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依托我村蔬菜专业合作社,在村支委等一批党员的带动下,带领农民群众种植西红柿大棚并邀请专家进行专业知识讲座、到田间地头与菜农现场互动交流,传授经验,解决实践中的具体问题,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些专家的示范作用。统

一销售,帮助菜农增加销路,使菜农的蔬菜销售有保障。实践效果: 1.技术交流、知识传授,农村经济得到良好改善。 在党员的带领下我村发展设施农业建设,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0600.3元。壮大了集体经济资产,改善了村庄人居环境,全面推进全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切实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始终坚持为村民办实事,全村各项工作均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充分地体现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岗位奉献,尽职尽责。 我村党员干部带头拆除违章建设,党支部书记带领全体党员积极打击非法行为,将无业闲散的外来进京人员清理出村,及时清理“五小”“六小”,小服装厂一个已勒令停止整顿,现已经关门上锁,正待进一步清理,废品回收从业人员也已经停业,废品已经清理完毕,易燃品已清走。对于施工的违建行为给予停工,排除安全隐患三处。党员定岗定则并实行门前三包制度,每个党员包片管理,如今村内的情况得到明显改善,路面畅通,老百姓出行方便了。 社会影响 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创新是一项必要性工作,也是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重要举措。我村在镇领导的指导下,在全体党员干部的支持下,紧紧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2011计划建设情况

[4]已经挂牌(已通过初审及已通过答辩名单见上表)的高校自主协同创新中心有:来自百度

拓扑材料科学与技术上海协同创新平台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 太空信息工程协同创新中心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等 中国西部文化创意产业协同创新研究中 心 西安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 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南理工大学 天津化学化工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天津大学 天津现代口岸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天津市口岸办公室[5] “绿色智慧岛”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海南大学、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6] 手性,科学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牵头、兰州大学、四川大学、中科院化学所等[7] 先进地面交通创新联盟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等 绿色交通技术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武汉理工大学,长安大学,等 长江,黄金水道,绿色和安全技术协同创 新中心 ,武汉理工大学,河海大学,重庆交通大学 生物技术药物研发与成果转化协同创新 联盟 四川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生物医用材料2011协同创新中心四川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武汉大学 先进磷化工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联盟四川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武汉工程大学 阻燃材料与技术协同创新联盟四川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 中国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同济大学,清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重庆大学,等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 全球治理与国际法治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政法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等

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创新中心东南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11] 现代城市交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同济大学 气象灾害预警预报与评估协同创新中心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文化“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罗马大学 中国财政发展2011协同创新中心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东北财经大学 现代中药协同创新中心天津中医药大学,中国中医科学院,浙江大学 首都世界城市顺畅交通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工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矿业大学 海洋运输绿色与安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大连海事大学,长安大学,长沙理工大学 煤炭高效安全开发协同创新中心中国矿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深海工程与舰船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由哈尔滨工程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 海峡两岸文化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福建师范大学、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研究局等[12] 替代石油路线大型化工过程与装备技术 协同创新中心 华东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清华大学 苏州纳米科技协同创新中心苏州大学,苏州工业园区管委会,中国科技大学 小麦玉米周年高产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 心 山东农业大学 海外华文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协同创新 中心 华侨大学牵头,暨南大学 中国滨海金融协同创新中心天津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南开大学 中国企业“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对外经贸大学、商务部[13] 电动汽车与分布式能源协同创新中心合肥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武汉大学 资源化工绿色过程与产品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化工大学、清华大学等[14]

2011高校创新计划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 教技〔2012〕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财政厅(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财务司(局),教育部直属各高等学校: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动协同创新,促进高等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的有机结合,大力提升高等学校的创新能力,支撑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决定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下简称“2011计划”),并对计划实施提出以下意见: 一、实施意义 (一)实施“2011计划”,是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举措。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是总书记讲话的主线,创新能力是提高质量的灵魂。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迫切需要通过大力推进协同创新,鼓励高等学校同科研机构、行业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实现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显著与持续提升。 (二)实施“2011计划”,是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支撑。当今世界,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创新能力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面对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迫切需要转变创新理念和模式,加快以学科交叉融合为基础的知识、技术集成与转化,加快创新力量和资源整合与重组,促进政产学研用紧密结合,支撑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 (三)实施“2011计划”,是推动我国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紧密结合的战略行动。长期以来,我国创新力量各成体系,创新资源分散重复,创新效率不高,迫切需要突破自主创新的机制体制障碍,促进社会各类创新力量的协同创新,促进教育与科技、经济、文化事业的融合发展,提高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 二、指导思想 按照“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要求,瞄准科学前沿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以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以机制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创新能力提升为突破口,大力推动协同创新,充分发挥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在国家发展中的独特作用,支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基本原则 需求导向。紧密围绕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需求,通过协同创新,重点研究和解决国家急需的战略性问题、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问题以及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公益性问题。 全面开放。面向各类高等学校开放,不限定范围,不固化单位,广泛吸纳科研院所、行业企业、地方政府以及国际创新力量等,形成多元、开放、动态的组织运行模式。 深度融合。引导和支持高等学校与各类创新力量开展深度合作,探索创新要素有机融合的新机制,促进优质资源的充分共享,加快学科交叉融合,推动教育、科技、经济、文化互动,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和科学研究能力的同步提升。 创新引领。以机制体制改革引领协同创新,以协同创新引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推动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加快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建设步伐,促进国家自主创新、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四、总体目标 充分发挥高等学校多学科、多功能的优势,积极联合国内外创新力量,有效整合创新资源,构建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与新机制,形成有利于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建立一批“2011

2018中国十大顶尖大学排名

2018中国十大顶尖大学排名 中国顶尖大学top1、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简称"北大",诞生于1898年,初名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最早以"大学"之名创办的学校,其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北大是中国近代以来唯一以国家最高学府身份创立的学校,最初也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行使教育部职能,统管全国教育。北大催生了中国最早的现代学制,开创了中国最早的文科、理科、社科、农科、医科等大学学科,是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奠基者。 中国顶尖大学top2、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简称"清华",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211工程"、"985工程"、"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为九校联盟、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亚洲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清华-剑桥-MIT低碳大学联盟成员,被誉为"红色工程师的摇篮"。 中国顶尖大学top3、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简称"浙大",坐落于"人间天堂"杭州。前身是1897年创建的求是书院,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新式高等学校之一。1928年更名为国立浙江大学。中华民国时期,浙江大学在竺可桢老校长带领下,崛起为民国最高学府之一,被英国科学史家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迎来了浙大百年历史中最辉煌的时期。竺可桢老校长因其历史贡献,成为了浙大校史中最伟大的人。 中国顶尖大学top4、中国人民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简称"人大",由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与北京市共建,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双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入选"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为世界大学联盟成员、亚太国际教育协会创始成员,是一所以人文社会科学为主的综合性研究型全国重点大学。 中国顶尖大学top5、复旦大学 复旦大学简称"复旦",位于中国上海,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位列985工程、211工程、双一流A类,入选"珠峰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为"九校联盟"成员、中国大学校长

2011年同济大学青年英才计划人选名单

附件: 2011年同济大学青年英才计划人选名单土木学院(18名) 培育计划:谢欢、张陈蓉、白植舟、胡翔、刘志坚 优青计划:周锋、陈永贵、黄洪葳、章红梅、闫治国、管仲国、叶斌、阮欣骨干计划:冯世进、梁发云 攀登计划:王志亮、李元齐、谢强 环境学院(9名) 培育计划:郭茹、李少林、吴志根、王洪涛 骨干计划:黄翔峰、王学江、孟祥周、黄清辉 攀登计划:关小红 电信学院(10名) 培育计划:刘锡伟、郭亚锋、林秋琴 优青计划:张冬冬、王伟、王平、王晶晶 骨干计划:高玉竹、王峻 攀登计划:刘敏 交通学院(9名) 培育计划:段征宇、许青、黄灿彬 优青计划:王雪松、孙剑、云美萍 骨干计划:杨超、赵鸿铎、滕靖 材料学院(7名) 培育计划:陆伟、刘军芳、常志宏 优青计划:张国防、徐晶、金明、杨晓杰 汽车学院(6名) 培育计划:郑俊生 优青计划:熊璐、石秀勇、曹静 骨干计划:余海燕 攀登计划:张立军 物理系(5名) 优青计划:程鑫彬、沈正祥 骨干计划:江海涛、刘波、方恺 数学系(3名) 培育计划:陈滨、王鹏 优青计划:殷俊锋 城规学院(8名) 培育计划:张立、王凯、冯昕、唐育虹 优青计划:王兰、陈燕 骨干计划:李翔宁、李丽

培育计划:于涛 优青计划:刘五祥 攀登计划:古华光 医学院(3名) 培育计划:王娟、张磊 优青计划:张丽娟 生命学院(3名) 培育计划:汪贵英 优青计划:杜昌升、王红兵 海洋学院(2名) 优青计划:刘玉柱、张艳伟 机械学院(1名) 培育计划:刘广军 化学系(2名) 培育计划:赵红颖、肖寒霜 经管学院(13名) 培育计划:刘明、张建军、孙丽华、唐代中、苏涛永优青计划:李相勇、柯华、叶欣 骨干计划:段永瑞、施骞、陆云波、阮青松、苏强 人文学院(6名) 培育计划:解学芳 优青计划:高松、张屏瑾 骨干计划:张永胜、周萍萍、祝宇红 设计与艺术学院(6名) 培育计划:许乐、卞清、贾恺 优青计划:颜隽、唐乐 骨干计划:曾美月 马克思主义学院(3名) 优青计划:李菁、杜严勇 骨干计划:万立明 法学院(2名) 培育计划:黄锫、马军杰 政治学院(2名) 培育计划:宋黎磊 优青计划:孙磊

2011高校排名

名次学校名称所在省市类型总分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综合声誉 1 北京大学北京综合100 95.61 100 98.32 2 清华大学北京理工96.18 100 86.55 100 3 浙江大学浙江综合56.10 53.46 52.40 74.86 4 复旦大学上海综合55.57 53.60 55.69 51.54 5 南京大学江苏综合42.90 40.67 42.63 45.36 6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综合42.52 48.01 35.59 37.39 7 武汉大学湖北综合39.37 41.14 35.53 39.41 8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综合36.61 28.11 36.52 73.38 9 华中科技大学湖北理工34.56 37.57 29.47 35.49 10 中山大学广东综合33.77 34.47 29.60 42.61 11 吉林大学吉林综合33.68 32.57 33.82 30.43 12 四川大学四川综合32.23 33.82 28.57 34.11 13 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27.95 28.32 23.87 39.58 14 南开大学天津综合27.84 28.17 24.60 35.45 15 中南大学湖南综合27.62 27.90 24.66 34.14 16 山东大学山东综合27.49 26.07 26.77 31.81 17 哈尔滨工业大学黑龙江理工27.27 26.27 26.43 29.94 18 中国科技大学安徽理工27.20 27.87 24.53 30.26 19 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综合26.43 25.65 25.06 30.83 20 厦门大学福建综合25.42 24.34 22.69 38.54 21 天津大学天津理工22.17 21.91 19.10 33.47 2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21.85 24.62 16.35 29.30 23 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21.25 20.79 18.70 31.17 24 同济大学上海理工21.10 19.51 18.92 35.26 25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林19.60 21.33 14.46 31.39 26 东南大学江苏综合19.22 16.90 18.40 30.94 27 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理工17.34 17.15 14.74 27.08 28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理工16.73 15.36 14.10 33.21 29 西北工业大学陕西理工15.62 15.36 12.85 27.08 30 北京理工大学北京理工15.14 13.35 13.24 30.47 31 东北大学辽宁理工14.97 12.60 14.26 27.51 32 重庆大学重庆综合14.47 12.30 12.98 29.93 33 北京科技大学北京理工13.97 12.36 11.99 29.07 34 湖南大学湖南综合13.92 11.37 12.86 29.44 35 兰州大学甘肃综合13.82 11.06 13.06 28.91 36 华东理工大学上海理工12.54 12.51 9.07 27.09 37 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理工12.25 11.44 9.41 27.89 38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师范11.86 11.60 9.81 20.61 39 中国地质大学湖北理工11.85 10.24 9.79 27.93 40 西北大学陕西综合11.59 10.80 10.25 19.69 41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理工11.26 10.62 7.95 28.55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简称“2011计划”) 一、2011计划出台背景和制定过程(出自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答记者问) 1998年5月4日,时任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宣布:“为了实现现代化,中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由此,教育部、财政部共同实施了“985工程”。2011年4月2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积极推动协同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项目引导,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刘延东国务委员多次指示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总书记讲话精神,抓紧提出落实方案。教育部、财政部高度重视,决定启动实施“2011计划”。经反复研讨,不断梳理思路,多次修改细化方案,并先后听取了教育部直属高校第21次咨询会议代表、地方教育部门和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人社部、国资委、国家知识产权局以及中科院、社科院、工程院、基金委、中国科协等11个部委和单位的意见。教育部多次召开部党组会、部长专题办公会审议文稿。 2011年12月27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对“2011计划(送审稿)”进行了审议,原则通过,建议尽快按照相关程序报批后启动实施。2012年3月22日,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工作会上,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教技〔2012〕6号)。5月4日,又联合印发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实施方案》(教技〔2012〕7号)。5月7日,两部委联合召开“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工作部署视频会议,“2011计划”正式进入实施操作阶段。 二、2011计划的主要内容 “2011计划”的主要内容可以简要地归纳为“1148”,即一个根本出发点、一项核心任务、四类协同创新模式的探索和推进八个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 (1)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国家急需、世界一流,既是“2011计划”的目标和方向,也是标准和条件,旨在引导高校围绕国家急需的战略性问题、科学技术尖端领域的前瞻性问题和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公益性问题,聚集一流的创新团队,形成一流的创新氛围,创造一流的创新成果,培养一流的创新人才,在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同时,逐步形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办学模式,加速建立能够冲击世界一流的新优势和新实力。 (2)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的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2011计划”提出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的核心任务,目的是围绕重大科学问题和国家重大需求,增强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三者之间的协同与互动,增强创新要素的有效集成,增强高校创新能力发展的导向性,增加投入与产出的效益。其中人才是根本,学科是基础,科研是支撑。 (3)以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构建四类协同创新模式。大力推进学校和学校、学校和科研院所、学校和行业企业以及学校和区域发展、和国际合作的深度融合。探索建立面向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的重大需求的四类协同创新模式,建成一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逐步成为具有国际重大影响的学术高地、行业产业共性技术的研发基地、区域创新发展的引领阵地和文化传承创新的主力阵营。 (4)以创新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推动高校深化机制体制改革,“2011计划”提出“以机制体制改革引领协同创新,以协同创新引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的要求,力争突破高校内部以及与外部的机制体制壁垒,改变“分散、封闭、低效”的现状,释放人才、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活力,在总结近年来高校改革实践与经验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改革设计,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及发展规划纲要(2011年_2020年]_》全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全文根据党的十七大关于“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特制定本规划纲要。 第一部分总体战略 第一章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依法治教,尊重教育规律,夯实基础,优化结构,调整布局,提升内涵,促进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关心和支持教育,完善社会力量出资兴办教育的体制和政策,不断提高社会资源对教育的投入。 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 (三)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四)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发展任务 第三章学前教育 (五)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幼儿习惯养成、智力开发和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重视0-3岁婴幼儿教育。 (六)明确政府职责。把发展学前教育纳入城镇、新农村建设规划。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发展公办幼儿园,大力扶持民办幼儿园。实行成本合理分担机制,对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给予财政补助。(七)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入园。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新建扩建托幼机构,在小学附设学前班,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富余校舍和教师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 第四章义务教育 (八)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注重品行培

2011计划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也称2011计划,是继985工程、211工程之后,中国高等教育系统启动的第三项体现国家意志的国家工程,针对新时期中国高校已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新形势的又一项体现国家意志的重大战略举措。该名称源自2011年4月,胡锦涛主席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的讲话。该战略工程于2012年5月7日正式启动。 “2011计划”战略定位:国内急需,国际一流。 分析:211工程、985工程是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并实施的高校提升计划。 “211工程高校”提出于1993年2月13日。主要精神是”未来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21世纪,集中中央和地方各方面力量,分期分批建设地建设100所左右高校和重点学科和专业,力争在21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达到或接近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211工程”高校有112所。 “985工程高校”是江泽民1998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出的,“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目标。“985工程”高校有39所。 2013年4月11日教育部公布的“2011计划”第一批共14所协同创新中心,涉及牵头高校为11所。“2011计划”是动态的管理,实行淘汰制。 涉及“2011计划”牵头和重点参与的教育部直属高校12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四川大学、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注:清华大学本不在第一批牵头高校,但是在第一批14所协同创新中心中,清华大学重点参与3所) 涉及”2011计划“牵头的地方政府重点扶持的高校4所:苏州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 国家实验室计划:2000年启动。国家实验室要面向国际科技前沿,组织开展与国家发展密切相关的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科技创新活动(举全国之力创建,估计不会超过30所)。 国家实验室目前涉及的高等学校共10所: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独家承建国家实验室高校共7所: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分析:“211工程”、“985工程”学科建设,创建国际一流或国内一流高校为目标,概念比较虚化。20年来,国家在建设高等学校方面先后出台了“211工程”、“985工程”、“2011计划”以及“国家实验室”计划。战略定位,“211工程”是建设100所左右高校和重点学科和专业,力争在21世纪初有一批高等学校和学科、专业达到或接近国际一流大学的水平。“985工程”是建设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2011计划”是建设一批”国家急需,国际一流“的创新中心。“2011计划”着眼于发挥整体优势,在科学研究中创建国际一流大学。“国家实验室”计划是举全国之力建设若干所面向国际科技前沿,凝炼发展目标和研究方向,开展原创性、系统性科学研究,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科学研究中心。从四项工程的发展过程看,国家定位高等学校越来越注重向科学性、实用性、战略性、整体性方向发展。而淡化”国际一流大学“这样的模糊概念。 高校重点建设离不开资金支持。上述四项工程若同时展开,国家资金将会力所不及。2013年财政部预算计划未提“211工程”建设。可以预计,“985工程”建设也会逐渐淡出。代之而来的是“2011计划”和“国家实验室”计划。即国家资金重点支持必须出战略性的、国家急需、世界一流的成果,在科学和技术研究中创建“国际一流大学”。 而同时涉及第一批“2011计划”和“国家实验室” 计划的高校为6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注:轨道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