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双频激电法野外工作手册(1)

双频激电法野外工作手册(1)

双频激电法野外工作手册(1)
双频激电法野外工作手册(1)

第一章前言

双频激电法是在何继善院士发明的双频激电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频率域激电法,该方法曾在有色、地质、石油、煤炭、冶金等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在普查找矿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双频激电法在我国地质矿产普查领域的普及,根据国家地质调查局的意见,为了实施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高双频激电法的找矿效果,特编写本工作手册。

本手册的部分数据是依据2000年及2001年双频激电示范区的工作,结合我们以前在实际应用中所取得的成果得来的。

1.1 双频激电法的应用范围

随着双频激电法在全国有色金属系统、冶金系统、地质系统、化工系统、基建工程兵部队和水电系统等地质队、物探队的推广使用,应用地区遍及全国各地,其中包括气候恶劣、气温变化很大的新疆、青海、甘肃,气候潮湿的福建、广东、广西,地形起伏剧烈的云贵高原,天气寒冷的东北三省及风沙严重的内蒙地区。矿种涉及锡、铜、铅、锌、钨、锑、金、银、锰、铁等金属矿产和硫、磷、硼、煤等非金属矿产,并能解决工程、水文地质问题。

1.2 工作设计的编写

工作设计是保证完成工作任务的作战方案和措施,没有设计和设计未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不得施工。一般临时性零星突击工作、方法试验及矿点踏勘检查可不编写设计。

在接到任务后,应进行现场踏勘,收集工作区的各种有关资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组织编写工作设计。

新测区和新矿种的设计由于物探资料较少,依据不够充分,应酌情在方法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编写。

矿区外围及面积较大的普查、详查工作应编写总体设计,根据总体设计逐年编写年度工作设计。

设计一经审批,不得更改。在施工中发现设计有不符合实际的地方,应由施工单位提出修改意见,报上级有关部门审批,未经批准不得任意更改。

工作设计书应由物探技术人员本着文字简练、图件准确美观精神编写,主要内容参照国家地质调查局有关文件。

附件3。

1.3 工作报告的编写

工作报告是总结物探工作的地质效果,进一步指导找矿的重要资料,必须认真严肃编写。

报告应在野外工作结束,野外实测资料处理解释后并进行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编写并及时上交主管部门或任务委托方。

较大矿区和外围工作及进行总体设计分多年度工作的地区,应逐年编写年度报告或矿区推断解释报告,并在全部任务完成后编写总体报告。

工作报告书应本着文字简练、图件准确美观精神编写,主要内容参照国家地质调查局编写的有关文件。

附件D。

第二章频率域激电的方法技术

2.1 对双频激电仪的要求

2.1.1 仪器的校验

仪器的校验工作必须在每天出工前进行,经校验合格后方准出工。

仪器的自校在工作中每隔1~2小时进行一次。

2.1.2 仪器的一致性

凡一个测区投入的观测仪器在一套以上的均应进行仪器的一致性检查。一致性检查应在野外工作开始前进行,凡欲投入野外生产的所有仪器都要进行一致性检查。各仪器间的均方误差应小于正式工作时总观测均方误差的一半。超过要求应查明原因后进行校正。

2.1.3 测点观测

⑴对于需要人工换档的接收机,输入信号不得小于测量档的1/3,否则应换置小一档的量程,如在20mV档输入信号应不小于6mV,如信号小于6mV,应置6mV档,这样才能保证观测精度。如在大档读小信号,读出的电位差值和幅频率值可能都是假值,且读数经常不稳定。

⑵输入信号大小不清楚时,量程应先置大档,再视信号大小按(1)的原则选择合适的档。

⑶M、N间的接地电阻不能太大,最好不要超过30千欧姆,如Fs出现负值,首先应检查M、N间的接地电阻。

⑷在干扰大的地区,如读数不够稳定,建议采用多次读数取平均值的办法来保证精度。

2.2 方法技术的选择

2.2.1 激电仪工作频率的选择

工作频率的选择主要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 频宽:为获得较明显的异常,提高观测速度,避开大地电流、工业电流的干扰,压抑电磁耦合效应,一般fD>0.1HZ,(0.08、0.15、0.31、0.615)fG<5HZ(1、2、4、8){1或2频点}

对高频的选择有如下近似公式:

中梯排列:fG≤ρs2(200/AB) 2H z

偶极排列:fG≤ρs2[180/(n+1)/a]2 H z

(2) 频段:实验结果表明,异常幅值的大小和所用频段的关系与矿种及其结构有关。一般在寻找硫化物矿体(黄铜矿、磁黄铁矿、方铅矿)、块状矿体或颗粒较大的浸染矿体时,以选在低频段为宜(1频点),在寻找磁铁矿,细粒浸染状矿体时,以选在高频段为宜(2频点)。

(3) 所选工作频率应尽量避开干扰,当仪器的各个频率无法避开干扰时,应增大供电电流以提高信噪比。

注:S-2型、S-3型、SQ-1型数字式双频激电仪都已固定了工作频率,不存在工作频率选择的问题,SQ-3型数字式双频激电仪有多组频率供选择。

2.2.2 电极排列形式的选择

电极排列形式的选择是由任务、地质条件、探测对象的埋深、产状、物性差异以及电磁耦合和技术设备上该排列的可行性等多种因素决定的。对一般的工作而言,当工作区的地电条件一定时,选择电极排列形式应考虑以下几条原则:

①装置轻便;

②异常幅值大;

③异常形态简单;

④极距相同时,反映深部极化体的能力强;

⑤能清楚地反映极化体的产状;

⑥受电磁感应影响小。

2.2.3 电极距的选择

在选定了电极排列形式后,异常形态、大小和范围与电极距的大小有关。

为了合理地选择电极距,可采用以下两种办法:

(1) 在测区内有代表性的地段上布置双频激电测深,这时可根据激电测深曲线极值点或趋于饱和的点,选择最佳极距。

(2) 通过分析,研究测区内已知矿体的形态、大小和埋深,并结合所选定的电极排列形式,选择适当的电极距。一般地

①中梯排列:AB=(4~10)h

h为顶部埋深

MN=(1/20~1/50)AB

并且在进行面积性工作时,MN不得大于2倍点距,以期获得较好的分辩能力。

②对偶极排列

对于脉状矿体,则:OO'=L+I或OO'=(3-5)h

AB=MN=(1/4~1/6 )OO′

③对于三极排列:

对于脉状矿体,则AO=BO=L+I

AO=BO>3h

MN=(1/3~1/15)AO

以上L、I分别为矿体走向长度之半及矿体下延长度之半,h为矿体顶埋深。

最后指出,电磁感应耦合也是选择极距时应该考虑的因素。一般来说电极距越小,导线越短,电磁耦合作用越弱,其影响越小。

2.2.4 测网的选择

在布设测网以前,首先应根据地质资料及以往物化探资料合理地确定测区的范围。测区范围应包括可能赋存矿体的地段,保证探测对象完整,并含有一定的正常场。

测网密度由工作性质、探测对象大小及其埋深来确定。为了不漏掉有意义的异常,在普查工作中,线距应小于被探测极化体的走向长度以保证有1~2条测线通过极化体,点距则应保证至少有3个点分布在极化体上。在详查工作中,至少应有3~5条测线和5~10个点穿过极化体。在精测剖面中,要求点距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于在再加密时,也不会使异常基本形态发生变化。

在未知区进行较大的面积性工作或进行国土资源大调查时,可参照以下测网密度:草查可采用1:5万的网度,普查可采用1:2万的网度,详查可采用1:1万~1:2千的网度,精测剖面的测点密度应控制在20米的范围以内。

测线方向应垂直被探测对象的主要走向方向或主要构造的方向,当走向

变化时,测线应垂直平均走向。

2.2.5 供电电流强度

数字式双频激电仪具有很好的选频、滤波特性和较高的读数分辩能力,并且观测的是总场,因此不需要供很大的电流,一般几十至几百毫安即可,用几十瓦至几百瓦的功率就可以了。但是当干扰水平较高或测区的视电阻率较低、信号较弱时,应加大供电电流,以提高信噪比,电流的大小以读数稳定为原则。

应该指出,对于偶极剖面而言,由于偶极场衰减较快,在隔离系数n较大时,为了使接收机能观测到足够的电位差△UMN,应加大供电电流。

2.3 工作中电磁感应耦合的避免

电磁感应耦合的影响可用下面的公式来衡量其大小。

对于中梯装置:当э=b22f/ρs≤104时,感应耦合可以忽略。

轴向耦极装置:当э=f2(n-1)22a2/ρs≤6002时,感应耦合可以忽略。

通过计算,如果电磁感应耦合的影响不能忽略时,则必须将观测结果加以校正。

在频率域激电法的施工中,为了减小或避免电磁感应耦合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1) 合理选择装置类型:在常用的装置中,感应耦合以偶极装置最小,三极装置次之,中梯装置和四极装置最大。

(2) 合理选择电极距:在不影响勘探深度的前提下,尽量减小电极距,这样可以明显地减小电磁感应耦合。

(3) 合理布置测量导线与供电导线:中梯装置采用“Π”型布极,增大AB与MN线间的距离可以压制感应耦合,AB与MN线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0米,潮湿和低阻地区还应适当增大。

(4) 为了减小供电线与大地间的电容、电感耦合,潮湿地区和水塘处应将AB线架空。

(5) 工作频率fG不宜过高(对于双频仪来说不存在选频问题)。

(6) 在低阻地区采用大极距工作时,可使用S-3抗耦双频激电仪,该型号仪器能在工作中有效地消除感应耦合效应,也可以选用SQ-3B型双频激电仪的低频组。

第三章野外工作方法和技术

3.1频率域激电工作程序

3.1.1 踏勘

根据地质任务在选择测区时,应组织力量进行踏勘,踏勘的目的在于了解测区的地质特点和地球物理前提以及接地条件、干扰水平、生活驻地、交通运输等情况。

3.1.2试验工作

对新的工作测区,在编写设计时应在典型的地质剖面上或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做一定数量的试验工作,具体实验工作量以能对测区的地球物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为宜。

3.1.3草查与普查

对于1:5万~1:2.5万的大面积草查与普查时,其工作方法的选择以偶极法或近场源法(AMBN)为宜。就某一具体测区而言,应根据地质任务,通过分析所掌握的地质及以往的物化探资料或通过试验,确定一个适当的极距进行面积性的工作,以迅速得到面积性的资料,达到发现异常的目的。

3.1.4 详查

在普查所发现异常的基础上,开展1:1万~1:2千的详查工作,这时可用中梯装置扫面。建议采用一线供电多线测量的工作方式,以便在短时间内圈出异常的形态、做出成果的解释推断以及对异常进行轻型山地工程揭露。

对精测剖面,可采用偶极装置,根据不同极距(一般4-6个)的观测结果勾绘出断面图,以判断矿体的埋深、倾向和形态,然后根据综合解释结果建议施钻验证,进而达到对异常的再解释。

在上述工作的同时,还要进行岩矿石物性测定和幅频特性的研究。

3.2 双频激电仪的观测参数及工作方式

3.2.1 数字式双频激电仪的观测参数

(1)视幅频率:Fs=(ΔU D-ΔU G)/ΔU D3100%

(2)高频电位差△UG、低频电位差△UD,供电电流IAB。

(3)根据以上观测参数结果可整理出以下参数:

①视电阻率:

高频视电阻率:ρSG=K2ΔU G/I(3C仪器显示结果)

低频视电阻率:ρSD=K2ΔU D/I

应该指出的是,在激发效应较小的地方,ρSG与ρSD差别不大,但在激发效应大的地区,由于ρSD中包含了极化效应,会使极化体有效电阻率升高,而低阻极化体的视电阻率常会减弱,甚至抵消,故应用ρSD时应谨慎。

②视金属因素:MF=(ρSD-ρSG)/(ρSD2ρSG)

=F S/ρSG

③视激电率:Gs=K2(ΔU D-ΔU G)/I

=K2ρSD2F S/I

3.2.2 工作方法

(1)对中梯装置:采用短导线工作方式,接收机逐点移动观测,这样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小干扰。供电线应按“∏”型布线,即从相邻的另一条测线布设,以避免线间的电磁耦合干扰影响。

当然,当测区视电阻率较高(例如大于300欧姆2米),电磁耦合的干扰不是很大,通过与短导线工作方式的对比试验,也可采用长导线工作方式,但必须保持供电线与测量线隔开足够的距离(供电线仍需采用“∏”型布设)以避免线间的电磁感应。

(2)对偶极装置

在做小比例尺普查或草查时,可用偶极排列形式。这时固定一定极距,可以快速地获得面上的资料,达到发现异常的目的。为了判定所发现的相临两个异常是否由一个极化体所引起的双峰异常,也可以在发现异常的基础上,对异常加作一些极距来使资料完整。

3.3 测地工作

1 控制测量、基线测量、测线测量、精测剖面的测地工作按《物化探测量工作规范》执行。

2 各种电剖面(包括测深)的精度要求

①当点距≤10米时,相邻点距的测定精度(极限差)不超过6%。

②当点距>10米时,相邻点距的测定精度(极限差)不超过4%。

③测深点布极(AB、MN)方向差不超过5°,AO>250米时,中心点允许距离差±1%。

④测深点高程测定精度,为测深点目的层之埋藏深度的2%,当埋深<50米时,高程测量最大误差不得超过1米。

3在做小比例尺普查或草查时,建议采用GPS定位技术结合大比例地形图进行测地工作。

3.4 野外工作应注意的事项

⑴每天开工前应对仪器进行校验,校验完毕后检查并记录自校读数;

⑵每个测点观测读数必须待仪器稳定后进行;

⑶不能将电极布置在流水处或矿碴处;

⑷应尽量避免风吹或人为因素使MN线晃动;

⑸设法改善A、B、M、N电极的接地电阻;

⑹供电电极用60cm左右的铁电极,一般以3根为1组,其电极间隔在1米左右为宜,电极入土深度大于本身长度的1/2—1/3。当地表干燥接地电阻较大时,采用多组电极接地或在电极周围浇水,改善接地条件,以保证观测精度;

⑺测量电极可用50cm左右长的铜电极,各铜电极的材料应一致,以减少极差,测量电极应与地面紧密接触;一般的接地条件下用1根铜电极即可,当接地条件较差时,应用2—3根铜电极组并联作为测量电极。打好电极后,不要在电极附近走动,以免影响读数。

⑻为了保证观测质量与人身安全,接收站与发送之间可采用对讲机进行通讯联络,确保畅通;

⑼跑极过程中,如发现矿化、矿体露头或特殊地形及其它干扰物(如铁管等),应及时记录;

⑽每条剖面或电测深点,除开工及收工对AB、MN线路全面检查一次漏电外,工作中还应经常检查。在气候干燥时,平均每隔10—20个点检查一次,在潮湿地区和导线通过潮湿地段时,每隔5—10点检查一次。遇有突变点及可疑的异常时,也应进行漏电检查;

⑾供电线路的漏电检查:同时断开A、B接地电极并将AB线线头架空,在测站处将兆欧表的两端分别与A、B线相连。快速转动兆欧表的摇柄同时观察兆欧表的指针变化情况,当指针几乎不动时记录所指示的电阻值R1。连接AB线与接地电极,重复上述过程记录此时的电阻R2。当R1/R2>400时,说明AB线的漏电电流不超过总电流的0.3%,漏电电位不超过0.5%,此时即可开工(没有兆欧表时也可以用万用表大致测出R1、R2的值),否则应检查AB线有无破损、是否有接头掉在水中等造成漏电,并将潮湿地区的供电线架空,同时降低接地电阻R2直至达到上面的要求方可开工。如果采取上述措施,仍有较大的漏电,请检查导线架上是否有线头通过导线架与大地接触;

⑿测量线路MN线的漏电检查:检查方法同供电线路,R1/R2不得小于100;

⒀仪器的漏电检查:对发送机和接收机漏电检查的最简单直观的方法是利用手接触仪器的裸露处,看仪器指针是否会因此而摆动。若漏电请检查是否有线直接与仪器外壳接触;

⒁为了减少电源漏电的影响,电池箱下面应垫上一块橡皮或多层塑料布;

⒂当发现漏电时,如果造成漏电的因素可能影响到已观测的测点,则应返回检查及重复观测;

⒃经检查有漏电的所有测点都应记录在记录本上,并在备注栏中加以说明,作为评价野外工作质量的一项依据。

⒄双频仪应严格按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操作,在野外生产中还注意下列事项:

供电系统:双频仪的供电系统包括高压电源、发送机、供电线和供电电极。为了提高信噪比,使测量电极间的电位差△U MN有一定大小,应供高压电源(电池、发电机)所能提供的并被发送机所容许的最大电流。通常为了保证总的观测精度,在一般的情况下,△U MN的大小应满足以下要求:约60—70%的点△U D>3mv,即在这些点上△U D是用10mv档或大于10mv档读数的;

约20—30%的点上1mv≤△U D≤3mv,即用3mv的档读数;

少于10%的点上0.3mv≤△U D≤1mv,即用1mv档读数。

应尽可能地减小供电电极的接地电阻,当R AB>2k欧姆时,应在供电电极处浇水,以改善接地条件。

在工作过程中,可根天气冷暖变化程度和精度要求,每观测10—20个测点进行一次自校测量,自校时应去掉外来信号。与开工前校验比较,若V D-G 或Fs有变化,则调V G和Fs电位器使其与开工前一致。这样可克服温度变化引起的幅频率误差。

第四章岩矿石物性参数的测定

岩矿石的电性差异是电法勘探的物性前提,也是成果解释的物理基础。实践表明,合理地测定和利用电性参数,可以提高激电成果的解释水准和地质效果。以数字式激电双频激电仪测定岩矿石的电性参数时,通常取用两个参量,即幅频率(F)和电阻率(ρ),物性参数的测量可参照选用以下方法。

4.1 露头测定法

(1) 对称小四极法:在露头、探槽或坑道的岩矿石表面上,采用对称小四极装置测定自然条件下的电阻率和幅频率,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均可用直径2mm的铜丝或用其它材料做的小不极化电极。

选择露头时,应注意选择新鲜、无裂缝、宽度较大,表面较平整的岩矿石露头。供电电极与测量电极应与岩石表面接触良好。一般供电电极AB的排列方向应大致与野外工作中AB方向一致,且布置在露头的中间部位,以避免旁侧影响。也可以多做几组排列方向,以了解岩石的各向异性。

应该指出,对致密块状矿体,当其与围岩边界明显时,应注意界面影响,有时可能会因界面积累电荷的影响使得观测常常出现反常现象。当矿体露头致密到面极化程度时,不宜用对称小四极法在露头上获得幅频率(F),应改用其他方法测量。

(2) 对称小极距测深:在浮土较薄时,可用小极距测深了解下伏基岩的电阻率和幅频率。对称小极距测深一般应布置在地质情况清楚,地形较平坦,岩层倾角不大的地段。

对称小极距测距的最大极距,以获得待测目的层之渐近线为准则。

4.2 标本测定法

用双频仪测定岩矿石标本的物性时常用“强迫电流法”,其特点是使所供电流全部通过标本,做法上有标本架法、封腊法、泥团法。

4.3 检查

电参数测定的检查工作量为总工作量的5~10%,标本测定的均方相对误差小于30%为合格,露头测定的均方相对误差小于20%为合格。

无论是露头测定还是标本测定,应注意使供电电线与测量线分开,以避免因电磁感应耦合造成测定的参数误差。

第五章内业资料整理

室内资料处理人员应及时检查野外记录的完整性、可靠性,及时将观测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及时进行数据的有关计算和预处理,及时绘制有关图件。发现问题应及时汇报并敦促野外操作员改正,对质量不合格的测点应及时要求返工。在数据处理过程中如发现异常点、可疑点应通知操作员及时重测或检查,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在解释过程中应参考野外人员的原始记录,特别注意记录中的矿化、岩性变化等记录。

第六章野外观测质量的评价

1 为了衡量整个原始观测的精度,应对原始观测进行一定数量的检查观测。一般检查的物理点数应不少于总物理点数的5—10%,如还达不到精度要求,则整个原始观测作废。计算误差时被舍去的点不得超过参加计算点数的1%。

2 视电阻率的质量评价:

视电阻率的质量评价以均方相对误差衡量:

ρsi ——第i 测点上原始观测视电阻率值;

ρ′

si ——第i 个测点上检查观测视电阻率值。

M ρ≤±4%为合格。

3 视幅频率的评价。

⑴ 正常背景值

① 均方误差

对正常背景区,一般以均方误差衡量。

式中:n ——检查观测的物理点数;

Fsi ——第i 个点原始观测的幅频率值;

F 'si ——第i 个点检查观测的幅频率值。

一般要求∑F ≤±0.4—0.5%,对异常和背景均较低弱的地区,或者为了特殊的地质目的。可设计高精度,如∑F ≤±0.2—0.3%,不过这时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精度。对干扰较大,异常幅值也较大的困难地区,也可设计低精度,如∑F ≤±0.7—1.0%。

具体选用哪种精度,应在设计中加以规定。

② 异常下限的划分:

异常下限=Fso+(1~2)∑F

这里Fso 称为异常背景值,它可以根据不同背景的岩矿石的测定结果取平均值加以确定,亦可根据面积或长剖面工作结果确定。

⑵ 异常区:在异常场,一般以均方相对误差衡量观测数据的质量。

式中:n ——检查观测的物理点数;

Fsi ——第i 个测点的原始观测幅频率值。;

F 'si ——第i 个测点的检查观测幅频率值。

一般要求MF≤±7%。

第七章人员组织与设备配置

1 人员组织

2 设备配制

附录A:双频激电仪的技术要求与使用规定

A1 对双频激电仪的要求

S-2、S-3、S-3双频激电仪应满足下列要求:

⑴液晶显示屏字迹完整清晰,无漏液现象。

⑵各开关旋转灵活,接触良好。

⑶应有良好的电屏蔽性能,当转动各开关旋钮或接触面板金属裸露部分时,电表指针无摆动现象。

⑷应有良好的防潮性能,仪器面板,电池盖板,各种开关旋钮均完整无损,有密封橡胶圈或毛毯垫圈,防止潮湿空气进入。

⑸电位差测程换档误差不超过±1.5%。

⑹电位差测程换档假幅频率,不超过±0.5%。

⑺电位差漂移:不超过±1.5%/4小时。

⑻幅频率漂移:不超过±1.5%/4小时。

⑼幅频率自校差:≤0.5%。

⑽感应耦合加幅频率不大于30%时,采用去耦措施后,应在0.5%以内。

⑾应具有鉴别发送机和接收机相位同、异功能。

⑿输入阻抗不小于3兆欧姆2米。

A2 双频激电仪使用方法

A2.1 S-2 、S-3双频激电仪使用方法

A2.1.1准备工作

①检查电源电压“功能开关”分别置E1—,E2+,E2,读数的绝对值分别在15.00V,15.00V,5.90V以上,否则应更换机箱底部电池盒内的相应电池

(只需要更换电压不足的电池),如果显示屏上出现“LOBAT”字样,则更换电池盒内E3电池。

②调电零点,复位开关置复位,功能开关分别置V G、G D,分别调置J G,J D电位器,至显示屏上显示“+0”和“-0”。

③校验

1)用导线将发送机“校验”端与接收机“MN”端连接,发送机“功能”开关置“校验”,供电电源45V,调“校验”电压电位器使输出电流稳定在100mA。

2)接收机“量程”开关置“200mV”档,“自校”置关,调V D、V G电位器,使V D、V G绝对值都为20mV,这时,Fs=0.0±0.1%,旋上电位器保护帽。

3)去掉接收机与发送机的连接,打开“自校”记下V D、V G、Fs值(此时勿动V D,V G电位器),工作时如需自校,以此时的读数为基准检查仪器的性能。当接收机远离发送机,不能经常用发送机来进行“校验”。为检查接收机漂移等性能而设立自校。

A2.1.2不抗耦鉴相使用

①电源通,接上M、N电极线(“自校”一定注意关),量程设置适当档,指示表作双频摆动,开机13秒后仪器显示V D(或V G)、Fs的读数,第二周期后记录V D(或V G)、Fs的值。

②工作十分钟记一次时间,发送机记一次电流(时间间隔可由使用者选定),以便于计算。

③如需测MN电极接地电阻,在发送机不供电时,“功能”开关置R MN,“复位”开关置“复位”,液晶屏上所显示的数字即为MN间的接地电阻值。

④在工作中,接收机半小时进行一次“自校”,如发现Fs变化较大,可调整V D(或V G)电位器使Fs与开工时一致。

A2.1.3 S-3抗耦鉴相使用

①需进行去耦和鉴相时,卸调机箱边的螺钉,取出机芯,将底板上的“抗耦”开关置“抗耦”。

②接收机开机,重新对仪器进行校验,其它操作步骤与不抗耦鉴相时相同。

③要鉴相时,用对接插头线连接发送机与接收机,“功能”开关置V,这时液晶屏上若显示正值为接受和发送同相,负值为反相。

A2.2 SQ-1双频激电仪使用方法

A2.2.1准备工作

①检查电源电压,“功能开关”分别置E,读数的绝对值应在4.8V以上,否则应对电池组进行充电,如果显示屏上出现“→”字样,应更换电池盒内9V电池。

②校验

1) 用导线将发送机“校验”端与接收机“M、N”端连接,发送机“功能”开关置“校验”,供电电源为22.5V,调“校验”电压电位器使输出电流稳定在100mA。接收机“量程”开关置“20mv”档,“自校”关,调V D、V H 电位器,使V D、V H绝对值都为10mv,这时,Fs=0.0±0.1%。

2) 去掉接收机与发送机的连接,打开“自校”记下V D、V H、Fs值(此时勿动V D、V H电位器),工作时如需自校,以此时的读数为基准检查仪器的性能。

A2.2.2使用步骤

①打开电源,接上M、N电极线(“自校”开关一定要注意置“关”),量程设置适当档,指示表作双频摆动,待仪器读数稳定后记录V H(或V D)、Fs值。

②工作十分钟记一次时间,和发送电流。

③如需测MN电极接地电阻,按下R MN按钮,指示表显示MN间的接地电阻值。

④工作进行中、接收机1~2小时进行一次“自校”,如发现Fs变化较大,可调整V H(或V D)电位器,使Fs与开工时一致。

A3 注意事项

①输入信号不得小于测量档的1/3,否则应换置小一档的量程,如在20mV档输入信号应不小于6mV,如信号小于6mV,应置6 mV档,这样才能保证观测精度。如在大档读小信号,读出的电位差值和幅频率值都是假值,而且读数不稳定。

②输入信号不要超过2000mv。

③输入信号大小不清楚时,量程应先置大档,再视信号大小选择适当档。

④M、N间的接地电阻不能太大,最好不要超过30千欧姆,如出现Fs 负值,首先应检查M、N间的接地电阻。

⑤在干扰大的地区,如读数不够稳定,建议采用多次读数取平均值的办法来保证精度。

附录B:幅频率的标本测定法

B1 用双频仪测定标本常用"强迫电流法",其特点是使所供电流全部通过标

本,做法上有标本架法,封腊法,泥团法。下面以泥团法为例。

B2 在测量幅频率时,MN测量电极靠近标本两侧面。具体测量步骤如下:

①按图接好标本测量装置,打开发送机和接收机,选好测量档,将双刀开关K掷于:"1,2"位置,将测量电极信号接至接收机,读得MN之间的高频电位差△UMN,并记入附表的△UMN栏中,又读得此时的幅频率,记入FU栏。

②将双刀开关K置于"3,4"位置,将标准电阻R3两端的高频电位差,记入△U1栏,又读得幅频率,进入F1栏。

③当标本形状规则时,可以将MN测量电极移至标本上,读得其高频电位差记入△UP栏内,并量下MN之间距离和标本的截面积S记入档中。

④改变供电电流(改变供电电源或改变限流电阻),重复1)-3)的步骤。B3 数据处理

①通过标本的电流IG=△UI/1000。

②根据FU和F1按下式计算标本的幅频率:

F=(FU-F1) /( 1+F1)

③计算标本电阻率:

ρ=S2ΔUρ/(L2I G )

B4 在测定标本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标本在测定前要在当地的天然水中浸泡48小时。标本应尽可能规

整,以便计算其截面积标本的大小,一般为6cm36cm310cm左右。

②如遇致密块状标本,可将M极直接接到标本上,而N极则尽量靠近标本,但不要接触标本。

③测量时电流密度一般应在10μA/cm2以上,以与野外情况接近。

④测定标本的幅频率或电阻率时,每一标本的侧面及含矿不均匀的部分均应测定,取其平均值,作为这一标本的幅频率或电阻率值。

附录C:设计书编写提纲

C1 前言

C1.1 目的任务

主要包括项目来源、任务、工作时间、成果提交及有关要求。

C1.2工作区范围及地理条件

主要包括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坐标范围、自然地理、气候概况等。附工区交通位置图。

C2工作区地质概况

C2.1以往地质工作程度

主要是地质、物探面积性工作和异常检查的情况。

C2.2地质概况

主要包括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产等。

C2.3地球物理特征

主要是区域构造、地层、岩性特征和岩矿石的物性参数。

C2.4异常特征

按工作区总的异常和拟检查的异常分别描述。

C3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

C3.1工作部署及技术思路

根据目的任务、工作区的以往工作程度和地质概况,合理确定工作程序、工作方法、总体部署安排。

C3.2工作方法及实物工作量

根据任务要求分别按普查、详查、工程验证的要求确定工作方法和工作

量。

C3.3主要技术(精度)指标

C4 预期提交的成果

C5经费预算

C6组织管理与保证措施

主要指人员组成、工作程序、进度及时间计划、质量保证、生产安全、组织措施等。

附录D:报告书编写提纲

D1 前言

D1.1 目的任务

主要包括项目来源、任务、工作时间及有关要求。

D1.2工作区范围及地理条件

主要包括地理位置、行政区划、坐标范围、自然地理、气候概况等。附工区交通位置图。

D1.3 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

D1.4 取得的主要成果

D2工作区地质及地球物理概况

D2.1以往地质及物探工作程度

主要是地质、物探面积性工作和异常检查的情况。

D2.2地质概况

主要包括地层、构造、岩浆岩、矿产等。

D2.3地球物理特征

主要是区域构造、地层、岩性特征和岩矿石的物性参数。

D2.4异常特征

按工作区总的异常和检查的异常分别描述。

D3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

D3.1工作方法

根据设计书要求所确定工作方法和工作量的执行情况。

D3.2 室内整理

D3.3主要技术(精度)指标及质量评述

D4 异常推断解释

D5 结论与建议

浅谈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及要点

浅谈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及要点 地质, 野外, 要点 地质工作包括: 1、基础性地质调查(测量),诸如:1:20万、1:5万区调-矿调,区域物、化探测量,区域水文测量等。 目的:具战略意义,提高研究程度。为开展进一步普查找矿工作和其它有关的地质工作提供依据。即总结规律、优选(缩小)靶区。 2、矿产勘查:包括特定矿产勘查、固体矿产勘查、地下水资源勘查等。 3、矿山生产勘探。等等。 固体矿产地质勘查工作 分为预查、普查、详查、勘探四个阶段。 矿产地质勘查工作方法 1、系统收集资料,综合分析、研究,根据目的任务制定“方案”编写“设计”。 2、地质测量(填图)—剖面测制,最直接的找矿方法。通过地质填图,工作区内自燃地理条件、景观,成矿地质背

景、有利地段、可能的成矿类型、地表蚀变带(构造带)、矿化带、矿体地表直接露头(铁锰冒、碎石或转石等),主成(控)矿构造及产状、规模等基本摸清,为下一步部署工作提供充分依据。如:重点工作区、采用何种方法及范围、网度、方向等。 3、化探测量:水系沉积物、土壤测量方法为主,还有水化学、汞气、植物等。包括地表面积(自由网和规则网)和剖面及钻孔原生晕等形式。关键是采样介质和层位,“代表性”和“有效性”,该加密的必须加密、该放稀的一定放稀、无意义的样不取,不做无用功。尤其大比例尺化探测量若地质人员亲自做,那更应该得心应手。最间接的找矿方法。缩小靶区,为下一步部署工作提供可靠依据。如:槽探(异常带、高值点等),物探范围、网度、方法、测向等。大比例尺规则网及剖面一定要注意测线方向。 4、物探测量:常规高精磁、激电中梯方法为主,还有重力、放射性及瞬变电磁、SIP、V8等。注重“适用性”和“有效性”及“多解性”(每种方法都不是万能的)。最有力的辅助找矿方法。只有在与化探异常、矿化蚀变带、成矿有利地区(段)密切相关的物探异常才有找矿意义。注意测线方向-垂直目的体,一般要求上测量,若物化探工作只给一次工作量,一定要用到此处,化探可用GPS。

物探工作方法技术

1:5000激电中梯剖面测量 1:5000激电中梯剖面测量采用长导线,针对重要异常带、矿化带进行,为寻找隐伏矿提供依据。 1、1:5000剖面敷设 剖面端点用全站仪或GPS RTK布设,用木桩标记;测点采用GPS RTK分段控制、罗盘定向、测绳量距布设,用带有编号的红布标记。质量检查按“一同三不同”的原则进行,检查点在空间上、时间上大致均匀,总检查量不低于5%,精度要求达到“B级”精度要求,即在相应比例尺图上平面点位限差<±2.5mm,点位中误差不超过12.5m;相邻点距误差限差10%,均方相对误差不超过5%。 2、野外工作方法 激电剖面法采用中间梯度装置,AB=1200米,MN=40米,点距=20米。 采用时间域激电测量,正反向标准直流脉冲供电,脉冲宽度2秒。 以上参数可根据野外实际情况,通过现场试验进行适当调整。 激电观测参数为一次电位Vp、供电电流强度I及视充电率Ms,计算视电阻率ρs。观测时,测量电极MN在供电电极AB的2/3区间移动,旁线距小于AB/5。全区装置大小、观测参数设置应保持一致。一条剖面不能在一个供电装置内完成时,每个装置接头处应有三个以上的重复观测点。供电电流应使二次电位观测值大于最小可靠值,一般应使一次电位观测的观测值绝大部分在30mV以上。野外要经常检查仪器、导线的漏电情况,对突变点、异常点应进行重复观测和加密观测,确保观测数据可靠。 3、电性参数测定 电性参数测定主要采用露头法测定,有条件时,应采集一定的岩矿石标本,用标本法测定,并分别统计。每类岩(矿)石标本不少于30块,参数测定的质量评定应以采用某一种岩性测定的全部标本检查结果来衡量,即用基本观测统计出来的常见值与检查观测结果统计出来的常见值相对误差不得超过20%。 4、质量标准 视电阻率观测精度(<±7%),视充电率观测精度(<±12%),达到B 级精度;电性参数总平均相对误差≤±20%。

野外急救手册(很实用)

野外急救手册 “野外无小事”,任何一个小的问题的发生,都有可能导致大的事故。尤其是在野外遇到突发性的病人或伤者,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愈快处理效果愈好),然后想办法尽快送医救治。 急救的目的是:抢救生命,降低死亡率;防止病情的继续恶化;减轻病痛,减少意外伤害,降低伤残率。 急救的原则是:遇到事故时,应沉着大胆,细心负责,分清轻重缓急,果断实施急救方法;先处理危重病人,再处理病情较轻的病人,在同一患者中,先救治生命,再处理局部;观察现场环境,确保自己及伤者的安全;充分运用现场可供支配的人力、物力来协助急救。 处理前观察 在做具体处理前,需观察患者全身,并掌握周围状况。判断伤病原因、疼痛部位、程度如何,或将耳朵靠近听听呼吸声。尤其要注意脸、嘴皮、皮肤的颜色或确认有无外伤、出血、意识状况和呼吸情形,仔细观察骨折、创伤、呕吐的情况。 随后,更要选择具体的处理方法。尤其对呼吸停止、昏迷、大量出血、服毒的情况,不管有无意识,发现者均应迅速作紧急处理,否则将危及患者生命。在观察症状的变化中,遇症状恶化的需按急救法施以应急处理。

现场要尽量组织好对伤病者的脱险救援工作,救护人员要有分工,也要有合作。观察后处理 在活动中发生的外伤或突发病况有很多种,所以也需施以各种适当的急救方法加以应付。至于相关症状的具体处理方法,在后文详述。 在做急救处理时,以患者最舒适的方式移动身体。若患者意识昏迷,需注意确保呼吸道畅通,谨防呕吐物引起的窒息死亡。为确保呼吸畅通需让患者平躺。若有撞击到头部的也要水平躺下,若脸色发青需抬高脚部,而脸色发红者需稍抬高头部,有呕吐感者,需让其侧卧或俯卧为宜。 处理完毕后 在紧急处理完将患者交给医师之前,需对患者进行保暖,避免他消耗体力,以使症状恶化。接着联络医师、救护车、患者家属。 原则上搬运患者,需在充分处理过后安静地运送。搬运方法,随伤患情况和周围状况而定。在搬运中,患者很累,要适度且有规则的休息,并随时注意患者的病况。 现场抢救时间紧迫,对病情危重者的救治,一要遵守急救原则,二要抓住重点,迅速按以下步骤检查患者。 判断意识 轻拍患者肩部(或面部),并在其耳边大声呼唤:“喂,你怎么啦!”以试其反应,婴儿采用拍击足跟或掐其合谷穴,如能哭泣,则为有意识。

物探设计(激电中梯与激电测深)

第三节物探工作 一、工作内容和工作量 1、测地工作 包括控制网测量、基点放样、基线布设、测线和测点布置以及高程测量。2、激电中梯扫面 扫面面积:3.5km2,工作比例尺:1:0000,测网密度:100米×20米。基线方向:正东,测线方向:正北。测线测点布置见图: 3、大功率激电测深 在激电中梯扫面异常部位布置6-8条激电测深剖面,每条剖面长度300-600米,以剖面连线覆盖异常,端点向异常两侧延伸至背景区为宜。点距20米,异常部位加密至10米点距。 4、物性参数采集 采用标本测定法和露头小四极测定法。尽可能收集岩芯标本或在可以采集到规则标本的露头点采集合格标本回实验室测定物性参数,在无法采集标本的露头点采用小四极获取物性参数。尽量保证异常部位的每种岩性所采物性参数不少于30组。 二、技术依据 参照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有关地质工作质量管理的技术标准和要求,本次激电测深野外施工执行下列标准: 1.《地质调查GPS测量规程》(DZ/T2002)。 2.《电阻率测深法技术规程》(DZ/T 0072 - 1993); 3.《时间域激发极化法技术规定》(DZ/T 0070 - 1993); 4.《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DZ/T 0153 - 95); 三、仪器设备 1、测地工作仪器设备 包括中海达V60 GNSS RTK系统一套,GARMIN 60CSX 手持GPS六套、100 米测绳和50 米皮尺各两根。 其中,中海达V60 GNSS RTK系统主要用于控制测量、基点放样、基线布设和测线端点布设。其性能参数如下: A、信号跟踪 系统内核:v60采用国际一流的天宝PCC品牌多星多系统内核 BDS:B1、B2 GPS:L1C/A、L2E、L2C、L5 GLONASS:L1C/A、L1P、L2C/A(仅限于GLONASSM)和L2P GALILEO:升级预留 SBAS:WAAS,MSAS,ENGOS

V8多功能电法仪的使用

V8多功能电法仪简介 由我院引进的世界上技术先进、功能最齐全、最轻便快捷的V8多功能电法工作站,主要应用于地下水探测、金属矿详查和普查、基岩地 深调查、煤田地深调查 岩土电导率分层,其勘探 深度5000米以上.自2006 年我院购进该仪器以来, 已先后在多个矿山外围引 进了深部找矿工作,并取得 了明显的地质效果.为了更 好的了解V8仪的性质、方法 技术及实际应用效果等一并 介绍于此.欢迎各矿山、企业 洽谈联系业务. 世界上技术先进、功能最齐全、最轻便快速的

V8多功能电法仪简介 V8电法工作站(多功能电法仪),是目前世界上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电法类勘探仪器。 该设备总体由四大系统组成:发射系统;采集(接收)系统;定位系统;数据记录处理系统。 V8电法工作站具备时间域的常规电剖面、电测深、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测量功能;具备频率域的MT(大地电磁法)、AMT(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SIP(频谱激电)电法勘探测量功能。 数据处理方面具备功能齐全的正反演解释软件。 一、V8多功能电法仪的特点 V8电法工作站(多功能电法仪),是加拿大phoenix公司在V5、V6系列的基础上开发推出的最新产品。新颖先进的V8多功能电法仪除了其灵活综合多功能和小巧坚固的野外装置以外,跟以往电法仪相比有五个突出的优越性能: 1每道采用两套A/D转换器,高频强信号采用16位,低频MT 弱信号采用24位,保持了最高的动态范围和分辨率。 2发射和接收为无线连接,始终采用GPS同步,避免了不断需要校对时钟同步的麻烦和出错的可能性。 3局域网无线和有线通讯并举,利于开展山区工作。 4采用400周的T-30发电机组,功率大频率高,在提高观测信号的同时可有效的避免我国50周的工业干扰信号。有利于在矿区和

物探电法野外工作方法

第一章野外工作方法和技术 3.1频率域激电工作程序 3.1.1 踏勘 根据地质任务在选择测区时,应组织力量进行踏勘,踏勘的目的在于了解测区的地质特点和地球物理前提以及接地条件、干扰水平、生活驻地、交通运输等情况。 3.1.2试验工作 对新的工作测区,在编写设计时应在典型的地质剖面上或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做一定数量的试验工作,具体实验工作量以能对测区的地球物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为宜。 3.1.3草查与普查 对于1:5万~1:2.5万的大面积草查与普查时,其工作方法的选择以偶极法或近场源法(AMBN)为宜。就某一具体测区而言,应根据地质任务,通过分析所掌握的地质及以往的物化探资料或通过试验,确定一个适当的极距进行面积性的工作,以迅速得到面积性的资料,达到发现异常的目的。 3.1.4 详查 在普查所发现异常的基础上,开展1:1万~1:2千的详查工作,这时可用中梯装置扫面。建议采用一线供电多线测量的工作方式,以便在短时间内圈出异常的形态、做出成果的解释推断以及对异常进行轻型山地工程揭露。 对精测剖面,可采用偶极装置,根据不同极距(一般4-6个)

的观测结果勾绘出断面图,以判断矿体的埋深、倾向和形态,然后根据综合解释结果建议施钻验证,进而达到对异常的再解释。 在上述工作的同时,还要进行岩矿石物性测定和幅频特性的研究。 一、联合剖面法 图2-10 联合和剖面装置 如图2-10所示,装置系数计算方法和三极装置相同 联合剖面法是两个三极排列AMN∞和MNB∞的联合。所谓三极排列是指供电电极之一位于无穷远的排列。采用联合剖面装置时,可以用A电极,也可以用B电极供电,而A和B有一个共同的无穷远电极C。也就是当A或B供电时,供电迴路中另一电极C位于无穷远。如果以O表示测量电极M和N的中点,则在联合剖面装置时,四个电极A、M、N和B极位于同一直线上(这条直线就是测线),且AO=BO。无穷远极C一般铺设在测线的中垂线上,与测线之间的距离大于AO的五倍(CO>5AO) 工作中将AMNB四个电极沿测线一起转动,并保持各电极间距离不变,中点O就作为测点的位置。在每个测点上分别测出AMN∞排列和MNB∞排列Fs、ρs。对于同一极化体,AMN、BMN的测量结果将在极化体上方形成交点。利用这种交点性质和曲线的不对称性可判断极化体的产状、形态。

双频激电法野外工作手册样本

第一章前言 双频激电法是在何继善院士创造的双频激电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频率域激电法, 该方法曾在有色、地质、石油、煤炭、冶金等系统得到广泛应用, 在普查找矿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双频激电法在中国地质矿产普查领域的普及, 根据国家地质调查局的意见, 为了实施规范化管理, 进一步提高双频激电法的找矿效果, 特编写本工作手册。 本手册的部分数据是依据及双频激电示范区的工作, 以S-2 型双频激电仪为例, 结合我们以前在实际应用中所取得的成果得来的。 1.1 双频激电法的应用范围 随着双频激电法在全国有色金属系统、冶金系统、地质系统、化工系统、基建工程兵部队和水电系统等地质队、物探队的推广使用, 应用地区遍及全国各地, 其中包括气候恶劣、气温变化很大的新疆、青海、甘肃, 气候潮湿的福建、广东、广西, 地形起伏剧烈的云贵高原, 天气寒冷的东北三省及风沙严重的内蒙地区。矿种涉及锡、铜、铅、锌、钨、锑、金、银、锰、铁等金属矿产和硫、磷、硼、煤等非金属矿产, 并能解决工程、水文地质问题。 1.2 工作设计的编写 工作设计是保证完成工作任务的作战方案和措施, 没有设计和设计未经上级主管部门审查批准不得施工。一般临时性零星突击工作、方法试验及矿点踏勘检查可不编写设计。 在接到任务后, 应进行现场踏勘, 收集工作区的各种有关资料, 结合现场实际情况, 组织编写工作设计。 新测区和新矿种的设计由于物探资料较少, 依据不够充分, 应酌情在方法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编写。 矿区外围及面积较大的普查、详查工作应编写总体设计, 根据总体设计逐年编写年度工作设计。 设计一经审批, 不得更改。在施工中发现设计有不符合实际的地方, 应由施工单位提出修改意见, 报上级有关部门审批, 未经批准不得任意更改。工作设计书应由物探技术人员本着文字简练、图件准确美观精神编写, 主要内容参照国家地质调查局有关文件。

物探工作方法

5.3 物探工作 5.3.1 激电测量 布置于面积性异常查证区内,1:1万测量网度为100×40m,1:2万测量网度为200×40m。采用中梯(短导线)装置,极距AB=1000-1500m、MN=40m。观测范围限于AB极距2/3以内,测线长度大于2/3AB时,相邻测段需有2—3个重复观测点。一线供电多线观测时,主测线距旁测线间距应小于AB距的1/5,可以用时间域激电也可以采用双频激电。 1、时间域激电 具体要求如下: (1)参数选择 采用双向短脉冲供电方式,占空比为1:1,供电周期、延时、采样宽度通过该地区实验确定。 (2)发电、整流、发射与接收仪器校验 正式生产前,首先对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校验,待所有参数满足要求后方可投入生产。要求发电机必须运转正常,输出电压变化不得超过5%;整流器和假负载工作正常;发射机输出功率必须稳定,电流显示应高于±1个字;接收机应性能稳定,抗干扰能力强。正式观测前应进行生产仪器的一致性对比试验,满足要求后方可投入生产。 (3)测量方法 观测参数为一次场电位差(ΔV1)、视极化率(ηs),发射机直读并记录供电电流(I),通过计算装置系数(K),最后用公式ρs=K×△V1/I计算出视电阻率(ρs)。 (4)技术要求 每日开工前与收工后要对供电电极、接收电极、接收线、发射线进行检查,确保不漏电、连接完整;每日供电前或每次布极后,检测AB两极的接地电阻,一般在1000欧姆米时开始供电;遇河流、水塘处导线必须悬空架设,不得放入水中;供电电极入土深度应保证在0.5m以上,测量电极必须接地良好;供电电流、总场电位差、视极化率必须保证三位有效数字;当观测困难时,应检查设备是否正常,查明原因后再继续工作;在野外观测中发现视极化率突变点或极化不稳时应进行重复观测,以合格观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最终观测结果。参与平

户外拓展完全手册

奋斗中享受成长与喜悦 2011年是我丰收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我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在年初设定的目标,并且在完成目标奋进的路上,无论是个人能力,还是个人修为都有了很大的成长,在这一路上我感受了奋斗的喜悦,也享受了成功的愉悦!感谢这一路陪伴走过来的同事及亲人们,我想这一刻的喜悦源自于你们的支持,也同样需要与您分享。 现在就2011年全年工作向公司及同事做出如下总结: 第一部分:个人销售目标 个人设定目标:10.00 实际完成情况:169790.00 完成比例: 170 % 1.在2011年全年的过程中销售业绩完成年前设定的10万元,超额完成目标这是值得 肯定的。 2.对于公司、产品及个人的销售信心在今年有了很大的提升,这是今年销售成功的一 个重要因素,在全年的客户中,有好几个客户都是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的销售过程,如:年初的瑞信德、年中西北石油大厦、西北燃气运输公司、年终的统一公司。3.销售过程目标结果导向明确,也是今年销售成功的因素之一。在面对关系客户的开 发与维系的时候,在谈判过程中,明确目标,追踪结果,速战速决,快速有效的拿上订单,如:与恒垄集团的谈判过程,虽然面对的是好朋友,面对的是彼此的信任,但是谈判过程依然严谨、细致、高效。 4.需要提升的是,个人新客户的开发力度不够,尤其是在培训旺季来临的时候不能很 好的安排销售的时间或是改变销售的方式,导致客户断层、后续不足的现象。 5.其次需要去改善的,再次销售的能力。在今年的销售过程中,虽然和每一位干系人 都能够建立良好的客勤关系,但是在后续的维系当中,没有做好再次销售的工作。 导致本来很好接拓展的两个项目(EAP阵营、执行力阵营)结果都为零。 6.再次需要去提升的是大客户的开发与谈判能力,在11年,公司几乎每个咨询顾问 都有自己的核心大客户,并持续产生了比较乐观的业绩。所以在12年我将着重去开发大的客户,并能在大客户开发、谈判、维系上面有所成长。

双频激电法

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电阻率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掌握双频激电实验的基本操作并学会用其进行不同电阻率法勘探时的主 要操作流程。 2.了解掌握各个电阻率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对应不同勘测体的异常 曲线。 3.培养电法勘探的基本数据处理及分析能力。 二实验仪器 仪器分信号发送机和信号的接收机 发送机(SQ-3B) A 工作 B 校验 一起使用前要首先进行“校验” 接收机(SQ-3C) 设置校准测量查询系统 仪器使用前首先进行校准(先自校再外校) 三实验步骤 ◆实验前准备 (A)检查仪器是否正常,仪器本身所带的附件是否完整 (B)据实验内容准备实验所需的供电线,测量线,仪器供电线,夹子是否齐全。为了实验安全,供电线与测量线、A极线与B极线,M极线与N极线最好在颜色上要有区分或做上记号。 ◆实验前的校准 发送机的连接与校验 (1)将小于30V的直流电压接到发送机的正负极 (2)将发送机的校验接线柱连到接收机的输入端 (3)打开发送机开关,仪器自校 (4)校验完毕,点击返回 接收机的连接与外校

(1)开机,接收机自检 (2)选择设置,分别进入“测区参数”“测量方法及装置”进行设置和选择 (3)按F 键使光标到“校准”,按B 键进入校准页面选择“外校” (4)外校结果应小于0.2,并按“确定键保存 ◆ 实验操作步骤 (Z-1)开机,接收机自检 (Z-2)选择“设置”,并进入“测区参数”“测量方法及装置”进行设置和选择 (Z-3)按“返回”键,选择“校准”并按“进入键“测量自检”“温度补偿”“外校”“自校” (Z-4)选择“自校”,如果自校FS 小于0.1,按“确定”,否则重校 (Z-5)选择“外校”,FS 应小于0.2 (Z-6)按“返回”回到主页面(发送机与接收机都进行) 至此接收机校验工作完成,下面是测量工作 (Z-7)把发射机的A,B 端子接到A ,B 供电极同时把接收机的输入端接到MN 极 (z-8)发送机选择“工作”并选择工作频率,接收机选择“测量” (Z-9)接收机要求输入发送机的电流值,以及当前观测的点号后“进入” (Z-10)测量稳定后,选择“保存”,或重测 测量完成后额=的关机过程“非常重要” (1)接收机,按“返回”直到主界面,关机,松开MN (2)发送机目前处在工作状态,必须按“返回键”退出工作状态,“关机” (3)断开高压 (4)断开A,B 供电极 (5)整理仪器及附件 四 实验内容 ◆ 中梯装置 1. 实验原理 装置如右图所示,根据其ρs 表达式为: 其中 * s U K I ρ?=BN BM AN AM K 11112+--= π

常用物探方法的工作原理

常用物探方法的工作原理 1、瞬变电磁法: 时间域电磁法(Time domain Electromagnetic Methods)或称瞬变电磁法(Transient Electromagnetic Methods),简写为TEM。它是利用不接地回线或接地线源向地下发送一次脉冲磁场,在一次脉冲磁场的间歇期间,利用线圈或接地电极观测二次涡流场的方法。其数学物理基础都是基于导电介质在阶跃变化的激励磁场激发下引起的涡流场的问题。其工作原理为:通过地面布设的线圈,向地下发射一个脉冲磁场(一次场),在一次场磁力线的作用下,地下介质将产生涡流场。当脉冲磁场消失后,涡流并没有同步消失,它有一个缓慢的衰减过程,在地表观测涡流衰减过程所产生的二次磁场,即可了解地下介质的电性分布。该二次场衰减过程是一条负指数衰减曲线,如图1所示。 图1 二次场衰减曲线图 一般来说,对于导电性差的地质体,二次场初始值较大,但衰减速度较快;反之,导电性良好的地质体,二次场初始值小,但衰减速度慢(图2)。瞬变电磁场这一特性构成了TEM区分不同地质体的基本原理。二次场的衰减曲线早期主要反映浅层信息,晚期主要反映深部信息。因此,观测和研究大地瞬变电磁场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可以探测大地电位的垂向变化。 图2 瞬变电场随时间衰减规律与地质体导电性的关系 仪器野外工作方法及原理见图3。主机通过发射线圈向地下发射烟圈状磁脉冲,当磁脉冲遇到不均匀导电介质时形成涡流场,仪器断电后,涡流场衰减过程中形成的二次场以烟圈状辐射,接收线圈接收到返回地面的二次场信号并将其传输给主机进行处理、显示。

图3 仪器工作原理图 瞬变电磁法的特点表现为可以采用同点组合进行观测,使与探测目的物耦合最紧,取得的异常响应强,形态简单,分层能力强;在高阻围岩区不会产生地形起伏影响的假异常,在低电阻率围岩区,由于是多道观测,早期道的地形影响也较易分辨;线圈点位、方位或接发距要求相对不严格,测地工作简单,工作效率高;有穿透低电阻率覆盖层的能力,探测深度大;剖面工作与测深工作同时完成,提供了更多有用信息。 瞬变电磁法可用于确定岩溶构造的含水性,了解地下水的活动规律。 常用仪器有MSD-1瞬变电磁仪,GDP —32,V8仪等。 2、 激发极化法: 激发极化(induced polarization,缩写IP )是发生在地质介质中因外电流激发而引起介质内部出现电荷分离,产生一个附加的“过电位”(over voltage )的一种物理化学现象。在电法勘探的实践中,通过某一电极排列向地下供电的瞬时,我们可以观测到测量电极间的电位差1U ?(称为一次场电位差)随着供电时间的增加逐渐增大。当供电数分钟后,这个电位差趋于某一稳定的饱和值U ?(称为极化场或总场的电位差)。当断开供电电路后,在测量电极之间仍然观测到随时间衰减的电位差2U ?(称为次生极化电位差或二次场电位差)。这种在电流场作用下产生二次电位差的现象在物探中称为激发极化现象或激发极化效应,所形成的电场成为二次场或激发极化场。激发极化效应是地下岩、矿石及其中所含的水溶液在外电流场作用下所发生的复杂的电化学过程的结果。 激发极化法(简称激电法)是根据岩、矿石之间激发极化效应的差异,在人工电场的作用下,观测和研究激发极化电场以达到找矿或解决其他地质问题的一种电法勘探。观测参数为视极化率s η、视电阻率s ρ。剖面法可用于圈定区域内岩溶构造的大致分布范围、规模、走向、和产状,可结合音频大地电磁法的成果进行对比分析,提高解释成果的可靠性。电测深装置用于局部精细验证物探异常,确定异常埋深等情况。 双频激电仪及V8仪SIP 法都是属于利用岩(矿)石的激电效应,观测和研究激发极化电场以达到找矿或解决其他地质问题。

户外急救手册安全常识(2021版)

( 安全常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户外急救手册安全常识(2021 版) Safety accidents can cause us great harm. Learn safety knowledge and stay away from safety accidents.

户外急救手册安全常识(2021版) 一、所需药品及相关物品 1、感冒药类:感冒冲剂VC银翘片 2、退烧药:扑热息痛、退热贴 3、拉肚子:思密达、整肠生 4、肠胃不适:保济丸、霍香正气水 5、晕车:风油精、伤湿止痛膏 6、驱蚊:花露水、防蚊剂 7、损伤:防水创可贴、跌打药酒、白药喷雾剂、止痛贴、止血贴 8、治蛇咬:南通蛇药(季德胜蛇药) 9、常规:纱布、医用胶布、小剪刀 10、补充体力:塑料封装的葡萄糖注射液20MI的那种

二、野外急救措施 1、您好,因奔跑或跌倒而发生关节扭伤、皮肤挫裂伤,如伤口污染不严重,也不太痛,可用冷开水或自来水冲洗局部,如仪表皮擦伤,用酒精或白酒涂抹即可,也可用红药水。如局部青紫肿胀,可用红花油等消肿药物涂于伤处,直到消肿为止,千万不能用针放血。关节扭伤也不能强行按摩、扭动。在早期也不可用热敷的方法。如果伤口深而大,不能用烟灰、泥土等涂抹,不然有引起破伤风的可能,应该送医院处理。如果是关节扭伤、肌肉损伤、手脚不能活动并伴有剧烈的疼痛,切勿搬动、触摸受伤处,应用物品固定后送医院诊治。 野外急救的原则是:遇到事故时,应沉着大胆,细心负责,分清轻重缓急,果断实施急救方法;先处理危重病人,再处理病情较轻的病人,在同一患者中,先救治生命,再处理局部;观察现场环境,确保自己及伤者的安全;充分运用现场可供支配的人力、物力来协助急救。 处理前观察

户外急救手册(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9904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户外急救手册(正式版)

户外急救手册(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所需药品及相关物品 1、感冒药类:感冒冲剂 VC银翘片 2、退烧药:扑热息痛、退热贴 3、拉肚子:思密达、整肠生 4、肠胃不适:保济丸、霍香正气水 5、晕车:风油精、伤湿止痛膏 6、驱蚊:花露水、防蚊剂 7、损伤:防水创可贴、跌打药酒、白药喷雾 剂、止痛贴、止血贴 8、治蛇咬:南通蛇药(季德胜蛇药) 9、常规:纱布、医用胶布、小剪刀

10、补充体力:塑料封装的葡萄糖注射液20MI 的那种 二、野外急救措施 1、您好,因奔跑或跌倒而发生关节扭伤、皮肤挫裂伤,如伤口污染不严重,也不太痛,可用冷开水或自来水冲洗局部,如仪表皮擦伤,用酒精或白酒涂抹即可,也可用红药水。如局部青紫肿胀,可用红花油等消肿药物涂于伤处,直到消肿为止,千万不能用针放血。关节扭伤也不能强行按摩、扭动。在早期也不可用热敷的方法。如果伤口深而大,不能用烟灰、泥土等涂抹,不然有引起破伤风的可能,应该送医院处理。如果是关节扭伤、肌肉损伤、手脚不能活动并伴有剧烈的疼痛,切勿搬动、触摸受伤处,应用物品固定后送医院诊治。 野外急救的原则是:遇到事故时,应沉着大胆,

户 外 安 全 手 册(基本版)

户外安全手册(基本版) 一、行前 ——喜欢户外的人们应该怀着对自然和生命敬畏的态度,在事先作好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快乐出行。 1、认识自己 ①出发前去医院作个体检或来一次体能测试是相当必要的,能对自己身体是否适应有个客观认识。 ②对将要进行的户外运动活动时间安排和强度等情况作一个综合评估,看自己身体是否能够承受。 ③对于高强度的户外运动,比如:登雪山、穿越、漂流等活动,还应该提前进行一段时间的锻炼。 ④对食物、花粉、植物有过敏反应史的要重视,作好相应预防措施,同时随身携带抗过敏的药物。 ⑤如果有心脏病、高血压、癫痫病、眩晕病史的应该避免进行登山活动和其它危险性较大的运动。 ☉相信只要做到上诉几点,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预防和避免由于个人身体状况引起的意外事故发生。 2、了解景区 ①尽可能对要前往景区的交通、地质、天气、道路、动植物等情况作个了解,以便作出相应准备。 ②了解沿途和景区当地的政府、医院、派出所、宾馆、餐馆的情况,作好相应纪录,并随身携带。 ③了解当地政府或管理部门对于景区的各项规定,便于制定活动行程中的吃、住、行等各项安排。 ④有必要对当地人文风俗,以及治安状况等作一个了解,避免由人为原因引起的冲突和意外事件。 ⑤了解当地政府或景区管理处是否有应急部门,如果有请抄送一份活动计划和人员资料以便备案。 ☉只有认真做好以上工作,作出相应准备,防患于未然,才能在发生意外时自救或得到及时帮助。 3、了解团队(不适用单独户外者) ①不鼓励个人行为,应当有团队意识,在参加活动时要注意,建议选择有组织和详细计划的形式。 ②明确组织形式和成员等基本情况,人数不要少于三人,这样遇到困难和危险时才能够互相帮助。 ③组织者在制定出行计划前进行一次座谈会,汇总基本情况,以便大家了解,同时作好相应纪录。 ④通过座谈会中对人员情况的了解,组织者应针对参加者各自情况协商分工安排,取得大家认同。 ⑤组织者通过对各方面情况的了解掌握,以及进行活动具体分工安排后,着手制定活动详细计划。 ☉不论是组织者还是参与者,了解你的团队、认知你的队友都是进行安全户外必不可少一个程序。 4、制定计划 ①不论是单独户外还是团队户外,都应该以书面形式制定出行计划作为进行户外活动的基础指导。 ②制定计划时尽可能对活动的时间、人数、线路、交通、就餐、住宿等情况作出具体说明或图示。 ③建议制定A、B两套方案,A为主方案,B为备用方案,以便出现意外的情况下仍有计划可循。 ④团队户外组织者制定好计划后应该公示,在大家都无异议的情况下确定,并同时留下书面备份。 ☉一份完整合理的计划如果能够制定得详细到点,那么这样的计划就能成为进行户外的有力保障。 5、必要装备 ①除衣物、背包、火源、炉具、餐具、刀具等必要东西外,还应准备帐篷和睡袋等物品方便露营。 ②可用的通信设备。提示:目前很多景区都没有手机信号,通讯联系只有靠使用无线对讲机进行。 ③一些医药用品及简单器械。比如:抗生素、云南白药、眼药水、创可贴、消毒剂、纱布、夹板。 ④手杖、折叠铲、绳索、信号棒。当在遇到意外情况时这些东西能够帮助进行互援、自救和求救。 ⑤地图、指南针、路标、记号条、警示牌。正确使用起到防止迷路、警示同伴和配合搜救的作用。 ☉一套完整的装备是进行户外必不可少的依靠,有备无患,根据活动来选择购买或租用相应装备。

户外急救手册

安全管理编号:LX-FS-A45187 户外急救手册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户外急救手册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一、所需药品及相关物品 1、感冒药类:感冒冲剂VC银翘片 2、退烧药:扑热息痛、退热贴 3、拉肚子:思密达、整肠生 4、肠胃不适:保济丸、霍香正气水 5、晕车:风油精、伤湿止痛膏 6、驱蚊:花露水、防蚊剂 7、损伤:防水创可贴、跌打药酒、白药喷雾剂、止痛贴、止血贴 8、治蛇咬:南通蛇药(季德胜蛇药) 9、常规:纱布、医用胶布、小剪刀

10、补充体力:塑料封装的葡萄糖注射液20MI 的那种 二、野外急救措施 1、您好,因奔跑或跌倒而发生关节扭伤、皮肤挫裂伤,如伤口污染不严重,也不太痛,可用冷开水或自来水冲洗局部,如仪表皮擦伤,用酒精或白酒涂抹即可,也可用红药水。如局部青紫肿胀,可用红花油等消肿药物涂于伤处,直到消肿为止,千万不能用针放血。关节扭伤也不能强行按摩、扭动。在早期也不可用热敷的方法。如果伤口深而大,不能用烟灰、泥土等涂抹,不然有引起破伤风的可能,应该送医院处理。如果是关节扭伤、肌肉损伤、手脚不能活动并伴有剧烈的疼痛,切勿搬动、触摸受伤处,应用物品固定后送医院诊治。 野外急救的原则是:遇到事故时,应沉着大胆,

户外出行手册参考资料

户外出行手册 (本手册由网络搜集整理而来,如有版权问题,请告之) 我们所相信的:人与自然的平等与和谐相处;作为人的自由、独立、平等、互助; 我们尊重自然,自然就会尊重我们 一、出行理念(户外活动基本原则) 1)安全 户外活动具有天然危险性,请充分考虑个人的社会责任以及个人、家庭对可能的意外的承受力后审慎选择加入。充分的计划、合适的同伴、可靠的装备虽不能绝对避免但能有效地降低户外活动的风险。请根据自己的能力、经验选择合适的活动及合理控制活动强度,反对冒进,提倡学会理性放弃。 2)环保 户外运动需要通过对自然的索取来获得自我的愉悦,所以一个户外运动参与者首先需要心存感谢,并严格要求自己,学习环保的最新知识,把自己对自然的冲击降到最低,并用行为影响自己所接触到其他爱好者。 3)自助 在一个集体出行的团队里,自助的含义本身有两个:打理好自己的事;分担理应分担的部分公共事宜。作为一名合格的登山者,首先必须具备独立思考、自我照顾的能力,同时发扬协作精神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他人施以援手。 二、安全登山守则 如果您是第一次阅读本守则,建议您小声地一字一句念给自己;如果您是一名户外运动爱好者,建议您每隔一段时间重温本守则。 1)领队挑选:不要跟随没有责任感及缺乏经验的领队。 2)新手人数:不要参加新手超过1/3以上的登山队伍去进行长距离或高难度的活动。 3)队伍人数:除非事先准备充分和经验丰富,否则登山队伍的成员不得少于4人。 4)行程计划:行程、计划须缜密完整,并让每位队员及留守人员彻底了解。 5)饮食装备:登山时应有充足的饮水和食物及完整的装备,并有备份以应对意外情况。6)体能技能:平时多训练体能及技能,定期健康检查。 7)学习提高:平时多阅读专业书籍、资料,随时吸收新知。 8)充分重视:对于每一座山峰,都不可掉以轻心;不做能力不及或知识不及之事。 9)通讯畅通:注意保持通讯工具畅通,随时向留守人员或家人报告行踪,储备应急电量直至活动结束。 10)天气变化:活动前和进入山区后,随时注意气象数据及变化。 11)个人资料:随身携带个人资料。 12)队形保持:登山队伍不可拉的太长,经常保持前后呼应;下撤至少2人同行,避免单独行动,落单最容易发生意外。 13)呼吸饮水:行进中应随时调整步伐及呼吸,不可忽快忽慢;喝水时不可狂饮,随时将水壸装满。 14)沿路标识:登山时最好依循前人留下的路标辨别方向,或沿途标示记号;天黑后,切忌行走溪谷或陌生线路。 15)迷路处理:迷路时应折回原路,或寻找避难处静待救援;除保持体力外,并安抚队员平稳情绪。 16)身体变化:登山期间,应重视身体的变化,适时休息;如不适或受伤,应及时告知同伴。17)团队互助:登山应发扬团队精神,途中留意同伴情况,危险地段互相提醒或协助通过。

直流电法数据处理技术

2 直流电法数据处理技术 直流电法勘探的基本原理 电法勘探是以研究地壳中各种岩、矿石电学性质之间的电学差异为基础,观测和研究电场(天然或人工)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规律来勘查地质构造和寻找有用矿产的一类物探方法。其研究的电学性质为导电性(电阻率ρ)、激电性(极化特性参数)。常用的直流电法方法有电阻率法(电测深法、电剖面法、高密度电阻率法)、自然电场法、充电法,不稳定场有激发极化法。主要用于寻找金属、非金属矿床,勘查地下水资源和能源,解决某些工程地质及深部地质问题。 地壳是由不同的岩石、矿体和各种地质构造所组成,它们具有不同的导电性、导磁性、介电性和电化学性质。根据这些性质及其空间分布规律和时间特性,人们可以推断矿体或地质构造的赋存状态(形状、大小、位置、产状和埋藏深度)和物性参数等,从而达到勘探的目的。电法勘探具有利用物性参数多,场源、装置形式多,观测内容或测量要素多及应用范围广等特点。电法勘探利用岩石、矿石的物理参数,主要有电阻率(ρ)、导磁率(μ)、极化特性(人工体极化率η和面极化系数λ、自然极化的电位跃变Δε)和介电常数(ε)。 (1)大地中的稳定电流场基本规律 ①稳定电流场的基本规律 ⅰ、稳定电流场满足欧姆定律的微分形式[1][44]:微观欧姆定律 σρ == E j E 由于电流是在电场力作用下形成的,某处电流密度j 的方向与该处电场强度E 的方向相同,电流密度j 与该处的电场强度E 和电导率σ成正比,而与该处媒质的电阻率ρ成反比。 ⅱ、连续性方程[1]:散度公式 div 0=j 在稳定的情况下,电流线是连续的,即穿进闭合面的电流一定等于穿出的电流。 ⅲ、势场特征 grad U =-E 0rot =E 场强E 等于电位梯度的负值,梯度U ?的方向为电位增加的方向,式中负号表示E 的方向指向电位减小的方向。 ②均匀各向同性半无限介质点电流源电场 ⅰ、点电流源的电流场 全空间:假设在电阻率为ρ的均匀各向同性的无限介质中,有一点电流源A ,其电流强度为I ,在距A 点的距离为R 的M 点处的电位,由拉普拉斯方程求得为

电法正演理论

《电法数据处理与解释》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801523098 课程名称:电法数据处理与解释 课程英文名称:Data processing and Interpretation of Electrical Method 总学时:44(讲授36学时,实验8学时) 学分:2.5 开课单位: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授课对象: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应用地球物理方向)本科生 前置课程:高等数学、电磁场论、应用地球物理Ⅱ:电法勘探原理与方法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应用地球物理方向)本科生的专业教育课程。本课程以深化电法勘探理论、复杂情况下电法数据处理,正、反演计算及电法资料解释为重点。在本课程中,使学生系统学习复杂情况下电阻率法资料数据处理原理与方法;电法勘探反演理论、反演算法,并将其运用到电阻率法、激发极化法和电磁感应法的数据处理及反演解释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处理电法勘探资料的理论基础和计算技术,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电测资料的处理、反演和地质解释能力。为参加实际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电阻率法的地形影响及其校正 §1. 获取纯地形异常的方法 §2.比较法进行电阻率法的地形影响校正 内容提示: 获取纯地形异常的方法有多种,如物理模拟、数值计算等,这里主要介绍利用角域叠加的方法获得地形纯异常的方法。并利用获得的纯地形异常对电测深、联合剖面、中间梯度观测数据进行地形改正。其他

的数值方法作为一般的了解,如边界元法,有限元法等。 第二章电法勘探数据反演理论基础 §1 反演问题的描述 §2 广义反演问题 §3 非线性反演问题的线性化 内容提示: 本章重点内容是广义反演方法,详细介绍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各种反演方法的反演算法与程序实现。 第三章电测深曲线数字解释法 数值正演计算 §1. 层状模型ρ s §2. 实际观测数据的一维反演 §3. 弯曲测线的电测深曲线处理 §4. 二维反演简介 一般内容: 采用滤波方法的计算思路以及滤波系数的计算,弯曲测线的数据处理,二维反演基本过程及结果。 重点内容: 利用滤波方法计算层状模型ρs数值计算思路以及算法实现,在此基础上将广义反演应用到电测深数据的反演中,并给出反演中偏导数计算的详细公式。 第四章频谱激电法数据处理与解释 §1. 频谱激电的柯尔——柯尔模型 §2.复电阻率谱的最优化反演解释 一般内容: 复电阻率的反演技术 重点内容: 复电阻率的计算理论基础:柯尔-柯尔模型的应用;利用该模型获取视极化率的方法。 第五章频率域电磁测深数据处理与解释

EH-4野外工作方法

4 EH-4高频大地电磁测深技术 4.1 EH-4高频大地电磁测深原理 EH-4高频大地电磁测深系统由美国EMI 公司和Geo-metrics 公司联合研制出的电导率张量测量仪。EH-4利用大地电磁的测量原理,通过配置的人工电磁波发射源,可以弥补大地电磁场的寂静区和几百赫兹附近的人文电磁干扰谐波;EH-4依靠先进的电磁数据自动采集和处理技术,将大地电磁法(MT )和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 )结合起来,实现了天然信号源与人工信号源的采集和处理,成为国际先进的双源大地电磁测深系统。该系统能观测从地表数米至一千多米的地质断面的电性变化信息,基于对断面电性信息的分析研究,可以应用于地下水研究、环境监测、矿产与地热勘察,以及工程地质调查等。该系统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比较恶劣的野外环境。其方法原理与传统的MT 法一样,它是利用宇宙中的太阳风、雷电等入射到地球上的天然电磁场信号作为激发场源,又称一次场,该一次场是平面电磁波,垂直入射到大地介质中,由电磁场理论可知,大地介质中将会产生感应电磁场,此感应电磁场与一次场是同频率的,引入波阻抗Z 。在均匀大地和水平层状大地情况下,波阻抗是电场E 和磁场H 的水平分量的比值。 ()H E i e H E ??-=Z (1) 2 25151y x xy xy H E f Z f ==ρ (2) 225151 x y yx yx H E f Z f ==ρ (3) 式中f 是频率,单位是Hz ,ρ是电阻率(M ?Ω),E 是电场强度(mv/km ),H 是磁场强度(nT ),E ?是电场相位,H ?是磁场相位,单位是mrad 。必须提出的 是,此时的E 与H ,应理解为一次场和感应场的空间张量叠加后的综合场,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