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依据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依据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依据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依据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依据

篇一: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国贸12-2班李慧武学号28

人民币汇率机制经历了曲折的发展演变过程。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也经历了一个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转变为在外汇留成和外汇上缴体制基础上的计划与市场结合的管理模式,然后再转变为建立在结售汇制上的以供求关系为基础,市场调节为主的管理模式。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以各阶段经济发展为基础,以各阶段经济体制改革为线索,以改革开放为分界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安排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改革开放后我国汇率制度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演变。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统一的货币——人民币。人民币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于1949年1月18日率先在天津产生。全国各地区以天津口岸的汇率为标准,根据当地具体情况,公布各自的人民币汇率。1950年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以后,于同年7月8日开始实行全国统

一的人民币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公布。1979年3月13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外汇管理总局,统一管理国家外汇,公布人民币汇率。1994年1月1日起,改由中国人民银行根据银行间外汇市场形成的价格,公布人民币汇率。

改革开放前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1.管理浮动制阶段(1949—1952年)

人民币诞生初期,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人民政府宣布人民币不以黄金

为基础,在实际操作中实行的是管理浮动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根据人民币对美元的出口商品比价,进口商品比价和华侨日用生活费比价三者加权平均来确定;这段时期,人民币汇率确定的依据是物价,其作用实际上是调节对外贸易,照顾侨汇收入。

2.固定汇率制度(1953-1972)

自1953年起,我国进入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民

经济实行计划化,物价由国家规定且基本稳定。这一时期的人民币汇率主要是用于非贸易外汇兑换的结算,按国内外消费物价对比而制定的汇率已适当照顾了侨汇和其他非贸易

外汇收入,亦无调整的必要。由于在此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汇率不常变动,因此人民币汇率亦保持稳定,实质上实行固定汇率制度。

3.人民币实行"一篮子货币"盯住汇率制度(1973-1980)

1973年3月,西方国家货币纷纷实行浮动汇率制度,汇率波动频繁。人民币对外比价要保持相对合理,就必须根据国际市场汇率的波动,相应地上调或下调。人民币汇率在固定汇率时期已确定的汇价水平的基础上,按"一篮子货币"原则,确定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价。

改革开放后的人民币汇率制度

1.实行贸易内部结算价(1981-1984)

为了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加强外贸的经济核算和适应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从1981年起,我国实行两种汇价。一种是适用于非贸易外汇收支的

对外公布的汇价;另一种是适用于贸易外汇收支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在此期间,我国实际存在着三种汇率:一是对外的,并适用于非贸易收支的官方牌价;二是适用于贸易收支的贸易内部结算价;三是外汇调剂市场的外汇调剂价。

2.实行以美元为基准的有限弹性汇率制(1985-1993)

1985年1月1日,我国停止贸易内部结算价的使用,贸易收支与非贸易收支均按官方牌价结算。贸易内部结算价虽然与官方牌价并轨,但调剂外汇市场仍然存在,实际上除官方牌价外,仍存在一个调剂外汇价。

3.实行以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4-20xx)

1994年1月1日,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重大改革,

实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一步并轨到1美元兑换8.70元人民币,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度上升。我国实行新的外汇管理体制。在这种新的体制下,人民币汇率有以下几个特点。

1)人民币汇率不再由官方行政当局直接制定。

2)由外汇指定银行制定出的汇率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

3)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所形成的汇率是统一的。

4.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

率制度(20xx至今)

自20xx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

1)汇率调控的方式。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是中间价的确定和日浮动区间。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

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

3)是起始汇率的调整。20xx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

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篇二: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

前三阶段

1948年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成立,并发行了统一的货币──人民币。1949年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在天津首次正式公布人民币汇率。在不同的时期,人民币汇率安排有着不同的特点。

(一)单一浮动汇率制(1949~1952年)

这一阶段内,人民币汇率的安排主要是盯住美元,以国内外物价对比法为基础。

由于当时的人民币没有规定含金量,因此,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率,最初是以“物价对比法”作为基础来计算的。也就是说,建国初期人民币汇率制定的依据是物价水平,这是一种比较市场化的汇率安排。

建国初期,由于国民党统治时期遗留下来的恶性通货膨胀和其他因素,我国物价节节上涨。由于国内物价上涨、国外物价趋跌的价格对比关系,我国人民币对美元汇价由1949年1月18日1美元=80元旧人民币,调低至1950年3月13日的1美元=42000元旧人民币,在一年零一个月的时间内,人民币汇价下调49次。关于其他外汇的汇价,是根据

它们对美元的汇价进行间接套算的结果。自1950年3月至1952年底,随着国内物价由上涨转变为下降,同时,由于美国对朝鲜发动战争期间,美国及其盟国接连宣布一系列对我国“封锁禁运”的措施,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汇率政策的重点也由“推动出口”改变为“进出口兼顾”,并逐步调高人

民币汇价。1952年12月,人民币汇价调高至1美元=26170元旧人民币。

这一时期,我国对外贸易对象主要是美国,对外贸易主要由私营进出口商经营。人民币汇率的及时调整,调节了进出口贸易,保证了出口的增长。

(二)单一固定汇率制(1953~1972年)

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主要与个别西方国家货币挂钩,只在某种外币公开贬值或升值时做相应调整,强调汇率稳定,高估人民币币值并实行高等汇率管制。

1953年以来,在国内物价水平趋于稳定,对外贸易发展不受影响,计划经济按计划进行的情况下,我国进行建国以来的首次币制改革。1955年3月1日,开始发行新人民币,新旧人民币折合比率为1:10000。自采用新人民币后,1955

年至1971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直是1美元折合2.4618

元新人民币。

1971年12月18日,美元兑黄金官价宣布贬值7.89%,人民币汇率相应上调为1美元合2.2673元人民币。

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政策采取了稳定的方针,即在原定的汇率基础上,参照各国政府公布的汇率制定,逐渐同物价脱离。但这时国内外物价差距扩大,进口与出口的成本悬殊,于是外贸系统采取了进出口统负盈亏、实行以进口盈利弥补出口亏损的办法,人民币汇率对进出口的调节作用减弱。

(三)布雷顿森林体系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73~1978)。

这一阶段,在坚持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的方针下,以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和贯彻平等互利的原则,在一定的幅度之内调整人民币汇率。

1973年3月以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解体,西方国家普遍实行了浮动汇率制。为了避免西方国家通货膨胀及汇率变动对我国经济的冲击,我国从1973年开始频繁地调整人

民币对外币的汇率(仅1978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就调整了61次),同时采用了钉住加权的“一篮子”货币的办法,所

选用的“篮”中货币都是在我国对外贸易的计价货币中占比重较大的外币,并以这些货币加权平均汇价的变动情况,作为人民币汇价相应调整的依据。

这一时期人民币汇价政策的直接目标仍是维持人民币

的基本稳定,针对美元危机不断发生且汇率持续下浮的状况,人民币汇率变动较为频繁,并呈逐渐升值之势。1972年为1美元=2.24元人民币;1973年1美元=2.005元人民币;1977

年为1美元=1.755元人民币。自5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我国一直实行的是传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对外自我封闭,对内高度集权,直至80年代初,国家外汇基本上处于零储备状态,外贸进出口主要局限于社会主义国家,且大体收支平衡,国内物价水平也被指令性计划所冻结,尽管人民币汇率严重高估,但它并未带来明显的消极影响。

篇三:中国人民币汇率制度

自20xx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当时施行的汇率机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汇率调控的方式。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参照一篮子货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进行浮动。这里的"一篮子货币",是指按照我国对外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赋予相应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同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篮子内的货币构成,将综合考虑在我国对外贸易、外债、外商直接投资等外经贸活动占较大比重的主要国家、地区及其货币。参考一篮子表明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化会影响人民币汇率,但参考一篮子货币不等于盯

论1994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精编版

论1994年-2017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演变由于国内经济形势和国际经济环境处于动态的调整过程,因此汇率制度选择是一个中、短期呈现静态、长期呈动态的变化过程。汇率制度是货币比价一系列关系总和,人民币汇率制度只不过是中国经济体制中关于外汇资源配置的一种价格机制,但反映着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关系,不仅涉及到国内经济主体之间,而且还涉及到国际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演变为一种国际政治关系。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 1.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从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以前官方汇率与调剂汇率并存的制度。企业和个人按规定向银行买卖外汇,银行进入银行间外汇市场进行交易形成市场汇率。中央银行设定一定的汇率浮动范围,并通过调控市场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但是,人民币名义汇率进行了一次性贬值,至1994年年初人民币元/美元下浮8.17人民币元/美元,同时,中行汇买价、中行钞卖价|汇卖价、央行中间价成同等趋势的下降。由于现汇的买入需要支付包装费、运费、保险费等费用,所以中行钞买价略低于中行钞卖价。 2.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 在1997年的东亚金融危机的冲击下,我国为稳定货币不贬值,在多重压力下,最终选定了汇率不贬值,并逐渐演变为事实上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因此,我国货币基本没有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现汇和现钞买卖价保持相对稳定。 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对外开放进入了制度性开放阶段,僵化的、事实上的钉住汇率制度也越来越不适应我国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2001年9月31日,现钞买价陡然上升到了819.38,比上个月上升了12.33。因此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再次市场化是适应外部环境的必然结果。 3.完善人民币汇率的市场化形成机制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宣布自公告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说明人民币汇率不再单一钉住美元,人民币汇率在向更富弹性的方向转变。人民币的升值同时导致现钞和现汇买卖价持续下降,中行的尽管汇率水平在发生积极的变化,但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变化并不明显,这说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尚待进一步完善。

浅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原因及对经济影响

浅析人民币汇率变化原因及对经济影响 总论 汇率是国际金融的重要指标,是影响一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在我国,人民币汇率是中国政府在国民经济中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经济杠杆,也是实现和衡量我国经济内外均衡的重要指标。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影响因素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一:经济增长状况;经济增长是决定一国货币价值的根本因素。一般而言,经济增长都会引起货币价值的上升,其原因在于:如果一国经济增长率较高,人们对宏观经济的良好运行状态产生信心,外国投资者必然踊跃前往该国投资,从而引起该国国际收支资本项目的收入增加,该国货币需求旺盛,币值自然上升。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国际收支是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中的各种收支的总和。在浮动汇率制下,市场供求决定汇率的变动,因此国际收支逆差将引起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即外汇汇率上升。反之,国际收支顺差则引起外汇汇率下降。就我国目前的发展来说,随着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经常项目顺差近年来保持着较高的水平,这就潜在地形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并且在我国资本项目基本上是连年顺差的,外汇储备明显增加,这表明外汇市场上的供给大于需求,本国货币有升值的压力。 三:通货膨胀因素:通货膨胀率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一般地,通货膨胀和国内物价上涨,会引起出口商品的减少和进口商品的增加,从而对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发生影响,导致该国汇率波动。同时,一国货币对内价值的下降必定影响其对外价值,削弱该国货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人们会因通货膨胀而预期该国货币的汇率将趋于疲软,把手中持有该国货币转化为其它货币,从而导致汇价下跌。 国内外通货膨胀率的差异是决定汇率长期趋势的主导因素,通货膨胀率的高低是影响汇率变化的基础。如果一国的货币发行过多,流通中的货币量超过了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实际需求,就会造成通货膨胀。通货膨胀使一国的货币在国内购买力下降,使货币对内贬值,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对内贬值,必然引起对外贬值。因为汇率是两国币值的对比,发行货币过多国家,其单位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减少,因此在该国货币折算成外国货币时,就要付出比原来多的该国货币。若中国的通货膨胀率相对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上升,人民币的相对币值也就是说其购买力在下降,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缓解。相反若美国的通货膨胀率高于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则美元的币值在下降,人民币的币值相对上升,人民币会有升值的压力。 四:货币供给:货币供给是决定货币价值、货币购买力的首要因素。如果本国货币供给减少,则本币由于稀少而更有价值。通常货币供给减少与银根紧缩、信贷紧缩相伴而行,从而造成总需求、产量和就业下降,商品价格也下降,本币价值提高,外汇汇率将相应地下跌。如果货币供给增加,超额货币则以通货膨胀形式表现出来,本国商品价格上涨,购买力下降,这将会促进相对低廉的外国商品大量进口,外汇汇率将上涨。 五:国外环境的变化:(1)外国政府的政治压力:一些西方国际声称人民币价值

人民币汇率制度.docx

人民币汇率制度 近年来,国际上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日益高涨,从20XX年下半年开始,日本财相盐川正十郎在各种场合敦促中国对人民币汇率重新估值。由于受中国出口产品冲击,一些欧美国家也加入了要求人民币升值的阵营。今年9月初,美国财长斯诺访华并在泰国出席APEC 财长会议,围绕人民币汇率的辩论达到了高潮。 其实,人民币汇率问题的实质,并不是人民币是否应当重估,即它的短期升降与否,而是人民币汇率制度应采取固定汇率还是浮动汇率。换言之,汇率水平只是最终的结果,形成汇率的机制才是问题的关键。斯诺认为,灵活的浮动汇率制度是中国确保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最佳选择。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 一、两种汇率制度利弊的比较 1.固定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的优点在于较为固定的汇率有利于投资者核算自己的成本和收益,形成稳定的盈利预期,或者说,国外流入资金的风险贴水较低,从而有利于吸引外资。 固定汇率制的不利影响,一方面是不能灵活反映外汇供求关系,使汇率的市场性丧失或削弱;汇率市场性的丧失或削弱又使其不能反过来调节外汇的供求关系,自动调节功能大大降低,因而只能由政F 调节。但政F确定汇率的弊端十分明显:一是受到主观影响,如果政F调控能力不强还会出现重大失误;二是受到客观因素的牵制,汇率的确定和变动涉及到各方面利益,政F不得不充分考虑;三是受不同

政策目标的牵制,汇率目标可能和其他目标相冲突,若汇率水平脱节到相当严重的程度就可能引发金融危机。另一方面,“蒙代尔三角”理论认为,资本自由流动、固定汇率和货币政策三者不可能兼顾,只能牺牲其中之一而保证实现另外二者。因为假如在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自由流动下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利率会上升,在汇率不变的情况下,利率的上升带来对本国投资收益的增加,大量的外国资本会流入,造成本币升值的压力,为维持汇率的固定水平,政F要卖出本币买入外币进行干预,这样紧缩的货币又被扩张了,货币政策无效。因此,在资本自由流动的前提下,坚持固定汇率就要放弃货币政策的自主性、独立性和有效性。 在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固定汇率制都曾发挥过它的积极作用。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其实质就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度,对于战后各国经济复苏和建立稳定的经济贸易联系,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从我国以前的情况来看,资本自由流动不存在,通过政F调整可使国际收支大体平衡,固定汇率制的利大于弊。亚洲国家高速发展的90年代,固定汇率制对于稳定投资者预期也曾发挥了很大作用。但是如果经济泡沫膨胀,经济增长减慢,贸易赤字上升,投机资本冲击的情况出现,此时固定汇率制的不利影响就远远超出了它的有利方面。 2.浮动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能够克服固定汇率制的不足,一方面,它能够灵活的反映外汇供求关系,使汇率更具有市场性,从而反过来自动调节外汇供求;另一方面,浮动汇率不存在“蒙代尔三角”的困扰,能够使货币

我国人民币实施的汇率制度是什么

我国人民币实施的汇率制度是什么 汇率特点是根据中国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 人民币升值可以减轻通货膨胀压力,有效地冷却过热的宏观经济。由于人民币汇率低估,国际上大量热钱流入中国,引起经济过热、房地产泡沫扩大。而人民币升值正可以比较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 2.人民币贬值对外汇引起贸易摩擦,极不利于国家经济的稳定。贬值不会解决外部需求放缓问题,贬值虽然会帮助出口企业因降低成本而存活下来,但却很难以持久。特别是中国已经失去竞争力的产业,贬值只会延迟产业退出时间。 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O(∩_∩)O哈哈~ 根据今日北京时间06:39分更新外汇牌价:1人民币元=0.1449美元,交易时以银行柜台成交价为准,请采纳 中国2113汇率制度的内容:1.确定汇5261率的原则和依据。例如,以货币4102本身的价值为依据,还是以法定代1653表的价值为依据等。2.维持与调整汇率的办法。例如是采用公开法定升值或贬值的办法,还是采取任其浮动或官方有限度干预的办法;3.管理汇率的法令、体制和政策等。例如各国外汇管制中有关汇率及其适用范围的规定。4.制定、维持与管理汇率的机构,如外汇管理局、外汇平准基金委员会等。已完成的目录数少于预期值; 汇率制度的研究包括

两个基本视角:汇率制度是如何形成和决定的?如何选择汇率制度?前者是实证问题,后者属于规范分析。汇率制度分类是研究汇率制度优劣性和汇率制度选择的基础,而对汇率制度与宏观经济关宏观经济系的考察,首先在于对汇率制度如何分类。由于不同的分类可能会有不同的结论,从而导致汇率制度的选择成为宏观经济领域最具争议性的问题。

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用购买力平价分析发展中国家时要做修正。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时期可能有较高的通胀率而其汇率并不按比例贬值。因为在经济起飞的一段时间里,发展中国家的非贸易品(住房,服务)的涨价幅度远高于贸易品的涨幅。第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可贸易品生产力的提高速度一般高于发达国家。这也是人民币未来可能趋强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利率平价对人民币走势的解释和预测能力会越来越强。第四,中国应考虑在贸易项下基本平衡,在经常帐户下有赤字,在资本项下有盈余的格局来保持外汇供求平衡和汇率的稳定。第五,靠减少再贷款对冲中央银行买汇放出基础货币的余地已变得越来越小。可选择政策工具有:(1)用鼓励投资或放宽进口限制的方法适当增加进口;(2)考虑采取用部分自愿结汇的办法使一部分外汇分流在民间;(3)逐步使利率市场化,以减少由套利活动带来的不确定性;(4)考虑逐步开放资本帐户,稳步走向人民币全面可兑换。 1994年汇率并轨后,中国实行了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系,从而基本上消除了外汇黑市。官方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管理,官方汇率基本上等于在给定外贸和汇率政策下的市场均衡汇率。图1给出了1980―1996年人民币官方汇率。 从总体来看,94年以来的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为稳定汇率,在1994―1996三年期间,我国中央银行平均每天净买入1亿美元。本文以回答下面两个问题为主线来分析人民币汇率的基准及未来走势。 1.1994,1995,1996三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21.7%,14.8%,6.1%,美国这三年的通胀率平均为3%左右;为什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此期间非但不贬反而稳中有升?2.1994―1996三年期间,人民币存款利率远高于美元利率;为什么人民币还能升值?3.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国际收支对人民币汇率有那些影响?4.中国的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关系如何? 本文分五部分: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前三部分提供分析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基准,后两部分分析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一、绝对购买力平价 购买力平价理论有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应该等于两国物价指数之比。代表本国货币交换外国货币的比率――汇率,实际上代表的是用本国购买力交换外国购买力的比率。绝对购买力根据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在一篮子可比较商品上所具有的购买力的大小来解释汇率的决定。如果用E表示1美元合多少元人民币的人民币直接标价汇率,P$表示美国的价格水平,PRMB表示中国的价格水平,绝对购买力可用公式表述为: 用购买力平价估算的结果差距很大。以《经济学家》期刊(1993年5月13日)所引用的估算为最高,1美元合1.5元人民币;以目前汇率折算的估算为最低,1美元合8.30元人民币。中国1995年的GDP为57733亿元人民币,如果1美元合1.5元人民币,那么中国1995年的GDP就约为38500亿美元,人均3200美元。这一数字将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国(第一为美国)。很显然1美元合1.5元人民币高估了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 然而,如果我们目前用汇率将GDP从人民币折算成美元,那么中国1995年的GDP只有6955亿美元,人均580美元。观察中国的生活水平(比如寿命,食品和服装消费,教育,医疗服务,住房等等),人均580美元又显然低估了人民币的实际购买力。最早对中国经济实力进行购买力平价分析的是美国的克拉维斯教授(1981)。他估计1975年中国购买力平价为1美元等于0.46人民币。他估计的1975年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745美元。中国学者首先系统研究此问题的是任若恩教授(1994)。任若恩估计1991年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680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 内容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动越来越自由,流动的速度不断加快;发展中国家的新兴经济体越来越成为国际短期资本的重要活动场所;国内资本与国际短期资本连接更紧密。金融危机的实例表明,国际短期资本流动和汇率制度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我国加入WTO,国际资本尤其是国际短期资本的流动对我国金融经济的影响将越来越大,选择合适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会减轻国际短期资本对我国的冲击。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长期目标是建立浮动汇率制,近期目标和现实选择是人民币汇率目标区。 关键词:国际短期资本流动汇率制度选择人民币汇率目标区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与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 米德冲突。美国经济学家詹姆斯·米德1951年指出,在汇率固定不变时,政府只能主要运用影响社会总需求水平的支出调整政策来调节内外均衡,而不能运用支出转换政策来调节外部均衡。在开放经济运行的特定区间,便会出现内外均衡难以兼顾的情形,这一现象被称作“米徳冲突”。一国若是想保持固定汇率制度,它就必须实施资本管制和外汇管制,尤其是短期资本的自由流动,来达到国际收支平衡这一外部目标。因此,“米德冲突”也称为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的自由流动之间的“二元冲突”。“米徳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

国际短期资本流动与固定汇率制度的矛盾。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的自由流动是不可能同时存在的,资本的自由流动会最终冲垮固定汇率制度。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20世纪60年代初期,蒙代尔分析了不同汇率制度下财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后来,经过弗莱明和其他经济学家的补充和完善,演变成为现在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固定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措施→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利率↓→资金迅速流出→资本与金融账户收支逆差→本币迅速贬值→(为维持固定汇率)货币当局售出外汇购买本币→外汇储备迅速下降→基础货币↓→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应抵消。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中央银行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货币供给量↑→利率↓→资本迅速流出→本币立即贬值→净出口↑→国民收入水平↑。因此,M-F 模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对于开放经济体而言,在资本高度流动的情况下,如果采取固定汇率制度安排,则货币政策是无效的;如果采取浮动汇率制度安排,则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克鲁格曼“三元悖论”。“三元悖论”又称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形”,是保罗·克鲁格曼在1999年提出的的,指的是对一个国家而言,在固定汇率、资本的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三个经济目标之间存在“不可能三角”,即一国只能同时实现其中一个或两个目标,而不能同时实现三个。“不可能三角形”概括了开放经济体三难选择的不同的政策组合模式。第一种组合:资本市场完全开放和实行固定汇率制,本国的货币政策将趋于无效。第二种组合:货币政策独

人民币汇率制度分析

从历史看未来之人民币汇率制度分析 摘要:一国的繁荣昌盛主要依靠其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核心是金融与货币。本文主要通过回顾历史、分析现状、展望未来这三个方面,来阐述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发展历程、现状以及未来人民币汇率的合理预测。 关键词:发展沿革影响因素走势预测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发展沿革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人民币的汇率制度就一直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从新中国成立以来就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需要,处于不断的调整和完善之中。 第一阶段:1978年——1993年 随着1980年我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席位的恢复,越来越要求外汇管理与国际规范相适应。20世纪70年代与一些发达国家正常交往的恢复,对外开放逐渐增加,国际交往增强,在贸易、投资领域的交流越来越多,原来的集中的外汇管理体制表现出其应变能力差、缺乏灵活性、不利于鼓励出口创汇的积极性等缺陷。因此我国开始由紧向松的改革汇率制度。 1 钉住一篮子货币阶段(1978年——1984年) 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是:汇率制度的基准为钉住一篮子货币;汇价变化大,基本消除了人民币汇价高估现象,短短3年内人民币兑美元由1美元兑1.5元贬值为1美元兑3.2元,贬值1倍以上,较明显地促进了当时特定历史时期出口贸易的恢复和增长;汇价体系一改再改,由单一汇价改为双重汇价,后又因人民币的贬值而实质上废止双重汇价恢复单一汇价;汇率的价格信号功能与对进出口贸易的调节功能亦有所恢复。

2 取消内部结算汇率,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阶段(1985年——1993年) 这一阶段施行的是钉住美元的可调整固定汇率制度,由央行不定期进行较大幅度的调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汇率波动较前几个阶段表现出一定的浮动和弹性。后期的小幅微调减轻了对整体经济的震动;实质上恢复双重汇价,外汇市场初步发育。两个市场汇价之间存在较大差价,外汇调剂价能够较好地反映外汇市场实际的供求状况,而公开牌价则属于被高估的汇率;汇率管理仍带有较重的计划经济色彩.国家的计划管理仍决定着人民币的汇率水平。 第二阶段:1994年——2005年7月 1994-2005年7月正式确立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一阶段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特点是:推行多轨合并,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汇价钉住美元;实行强制结售汇制,为积累高额的外汇储备奠定了所需要的机制基础:所有公开市场的外汇交易均以人民银行公布的汇率为基准价.并允许各外汇指定银行针对交易对象的不同有一定的上下浮动幅度;人民银行通过国家外管局和外汇交易中心对外汇交易和汇率变化进行管理,不再以行政方式决定汇率,人民币汇率制度中的行政化色彩逐渐淡化。但在亚洲金融危机后汇率政策再次摇摆,浮动不足,管理有余,汇率长期保持在8.28—8.27之间,汇率制度实质上趋向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由于同时实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这一期间除1997年外。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出现双顺差,外汇明显供大于求,逐渐形成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第三阶段:2005年8月至今 2005年8月至今,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启动于2005年7月21日的本轮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1)人民币汇率不再钉住美元单一货币。而是以市场为基础,参考一篮子汇率变动进行管理和调节,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2)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217057924.html,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 作者:汪琳胡雄鹰 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05期 [摘要]我国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在蒙代尔“不可能三角”中一贯选择的是稳定的币值和较为独立的货币政策。但随着近年来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人民币汇率制度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一定影响。鉴于此,文章剖析了人民币汇率适当升值的可行性,阐明了加快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不可能三角” 人民币汇率升值 作者简介:汪琳(1977—),女,湖北武汉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经济管理系,讲师,经济学硕士;胡雄鹰,男,武汉工程大学经济管理系,讲师,管理学硕士。 一、“蒙代尔不可能三角理论”与汇率政策的关系 西方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在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的前提假设下,如果中央银行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国内利率将低于世界利率,从而引起资本大量外流,国际收支出现巨额赤字,本币面临贬值压力。为了维护固定汇率,中央银行卖出外汇买进本国货币,外汇市场的干预将减少本币供给,抵消货币调控当局扩张货币供应的努力。若采用紧缩性货币政策会由于利率上升导致资本流入,汇率存在升值压力,中央银行买入外汇,增加货币量,同样使货币政策无效。可见,在固定汇率制下,若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则一国的中央银行就无法独立运用货币政策。当然现实经济生活中,这种极端情况一般并不存在。如果资本流动不充分,中央银行就有机会来改变货币供应量,运用反向货币政策维持汇率稳定。这一开放经济下宏观经济目标选择的理论后来由克鲁格曼发展成为著名的“三元悖论”,也称为“永恒的三角形”或“蒙代尔三角”,它指的是一国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三个目标只可能达到两个,不可能三个目标同时实现。 我国自1994年以来实行人民币盯住美元的汇率机制,事实上是固定汇率,汇率政策严重缺乏弹性。2005年7月的汇率制度改革已经迈出了正确且富有成效的一步。人民币不再和美 元一种货币挂钩,一揽子货币中有欧元、美元、日元、韩元等,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这样会使人民币汇率有透明度,了解通货紧缩率、膨胀率。但要促使人民币自由浮动需要时间,人民币完全实现自由兑换暂时不会出现,如果出现的话,中国经济就会“休克”。 从理论上来说,我国在“蒙代尔三角”中一贯选择的是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放弃资本完全自由流动目标。当前人民币只实现了经常项目下可兑换,资本账户未完全放开,所以我国的货币政策独立性会由于经济开放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因为“三元悖论”中的“三中选二”有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容

一、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内容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5)第16号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改革的具体事宜如下:第一,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钉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有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第二,中国人民银行于每个工作日闭市后公布当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等交易货币对人民币汇率的收盘价,作为下一个工作日该货币对人民币交易的中间价格。第三,2005年7月21日19:00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作为次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上外汇指定银行之间交易的中间价,外汇指定银行可自此时起调整对客户的挂牌汇价。第四,现阶段,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的交易价仍在人民银行公布的美元交易中间价上下千分之三的幅度内浮动。中国人民银行将根据市场发育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适时调整汇率浮动区间。同时,中国人民银行负责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动,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维护人民币汇率的正常浮动,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维护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这次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点: 1.人民币对美元当日升值2%。人民币汇率由1美元兑换8.27元人民币变为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即人民币升值2%。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根据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2.实行更富有弹性和灵活性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次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核心是由盯住美元变为参考一篮子货币。一篮子货币是指选择与中国贸易和投资密切的若干主要货币,对不同货币设定不同的权重,组成一个货币篮子。国家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边汇率指数的变化,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管理和调节。外币之间的汇率变动会影响人民币汇率,同时市场供求关系也是汇率形成的又一重要依据。 二、人民币汇率改革的背景 1.国内动力 我国持续几年贸易顺差。1997年金融危机之后,我国贸易一直保持顺差(见表1)。2005年1—6月份累计贸易顺差已达396.5亿美元。影响我国出口强劲增长的主要因素有外商直接投资的不断增大、加工贸易的作用日趋发挥、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出口退税政策,同时人民币币值低估也是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虽然出口为我国GDP的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贸易收支长期不平衡不利于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如引起外汇储备增长过快等。

1994年至2005年人民币汇率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陈立,学号:)

国际金融学论文 1994年至2005年人民币汇率变化及其 原因分析 研究生姓名: 陈立 学号: 学科门类:国际金融学 专业名称:工商管理硕士 二〇一五年八月

摘要:人民币汇率自1994年以来呈上升趋势,若想要对人民币的汇率走势进行预期,必要先分析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本文从经济增长、国内外收支状况、外汇储备、货币供给量和中美物价涨幅及利率差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影响因素 Abstract:The exchange rate of RMB has been showing an upward trend since 1994. To predict the movement of the exchange rate of RMB,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exchange rate of RMB.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exchange rate of RMB, such as economic growth,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ayment, foreign currency reserves, the money suplply, the price growth in China and America and the interest gap between these two countries. Key words: the exchange rate of RMB, influencing factors 正文:

第四章汇率制度与外汇管制练习答案

汇率制度与外汇管制练习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各国中央银行往往在外汇市场上通过买卖外汇对汇率进行干预,当本币汇率 是以下哪种情况时,中央银行卖出外币,回笼本币( B )。 A.过高 B .过低 C .不一定 D .以上都不是 2、我国香港使用的汇率制度是( B ) A.管理浮动汇率制度 B. 货币局制度 C.爬行钉住汇率制度 D. 汇率目标区制度 3、国家集团在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制,对非成员国则实行共同升降的浮动 汇率制度是( D ) A.联系汇率制 B. 弹性汇率制 C. 钉住汇率制 D. 联合浮动汇率制 4、目前仍未加入欧元区的欧盟成员国货币是( A ) A.英镑 B. 马克 C. 法国法郎 D. 意大利里拉 5、当前人民币汇率是(AD ) A.采用直接标价法 B.采用间接标价法 C.采用美元标价法 D.单一汇率 E.复汇率 6、汇率可以作经常的、小幅调整的汇率制度是( B )。 A.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 B. 爬行钉住制 C. 货币局制 D. 联系汇率制 8、我国现行人民币汇率具有如下特点( ACD ) 。 A. 人民币汇率是市场汇率 B. 人民币汇率是官方汇率 C. 人民币汇率采取直接标价法 D. 人民币汇率是单一汇率 9、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以美元为中心的固定汇率制规定汇率的波动范围不得 超过货币平价的( C )。 A.±1.25% B. ± 2.125% C.±1% D. ±2% 10、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是(AD )。 A.管理浮动汇率制 B.货币局制 C. 单独浮动汇率制 D. 单一汇率制 E. 复汇率制 二、判断题 1、冲销式干预是指不存在相应措施的外汇市场干预,它会引起一国货币供应量 的变动。(错误)

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一)

人民币汇率的决定因素及走势分析(一)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用购买力平价分析发展中国家时要做修正。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时期可能有较高的通胀率而其汇率并不按比例贬值。因为在经济起飞的一段时间里,发展中国家的非贸易品(住房,服务)的涨价幅度远高于贸易品的涨幅。第二,发展中国家在经济起飞时期可贸易品生产力的提高速度一般高于发达国家。这也是人民币未来可能趋强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三,利率平价对人民币走势的解释和预测能力会越来越强。第四,中国应考虑在贸易项下基本平衡,在经常帐户下有赤字,在资本项下有盈余的格局来保持外汇供求平衡和汇率的稳定。第五,靠减少再贷款对冲中央银行买汇放出基础货币的余地已变得越来越小。可选择政策工具有:(1)用鼓励投资或放宽进口限制的方法适当增加进口;(2)考虑采取用部分自愿结汇的办法使一部分外汇分流在民间;(3)逐步使利率市场化,以减少由套利活动带来的不确定性;(4)考虑逐步开放资本帐户,稳步走向人民币全面可兑换。1994年汇率并轨后,中国实行了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体系,从而基本上消除了外汇黑市。官方汇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和管理,官方汇率基本上等于在给定外贸和汇率政策下的市场均衡汇率。图1给出了1980─1996年人民币官方汇率。从总体来看,94年以来的外汇供给大于外汇需求。为稳定汇率,在1994─1996三年期间,我国中央银行平均每天净买入1

亿美元。本文以回答下面两个问题为主线来分析人民币汇率的基准及未来走势。1.1994,1995,1996三年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21.7%,14.8%,6.1%,美国这三年的通胀率平均为3%左右;为什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此期间非但不贬反而稳中有升?2.1994─1996三年期间,人民币存款利率远高于美元利率;为什么人民币还能升值?3.中国改革开放期间国际收支对人民币汇率有那些影响?4.中国的货币政策与汇率政策的关系如何?本文分五部分:绝对购买力平价,相对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国际收支,货币政策和汇率政策。前三部分提供分析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基准,后两部分分析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一、绝对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理论有两种形式: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两种货币之间的汇率应该等于两国物价指数之比。代表本国货币交换外国货币的比率──汇率,实际上代表的是用本国购买力交换外国购买力的比率。绝对购买力根据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在一篮子可比较商品上所具有的购买力的大小来解释汇率的决定。如果用E表示1美元合多少元人民币的人民币直接标价汇率,P$表示美国的价格水平,PRMB表示中国的价格水平,绝对购买力可用公式表述为:用购买力平价估算的结果差距很大。以《经济学家》期刊(1993年5月13日)所引用的估算为最高,1美元合1.5元人民币;以目前汇率折算的估算为最低,1美元合8.30元人民币。中国1995年的GDP为57733亿元人民币,如果1美元合1.5元人民币,那么中国1995年的GDP就约为38500亿美元,人均3200美元。这一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 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和汇率变动方式所做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汇率制度主要有固定汇率制度和浮动汇率制度两大类型。 汇率制度的选择一直是国际金融理论和国际金融实践中颇具争议的问题。在理论上,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孰优孰劣的争论由来已久;在实践中,人们不断探索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有机结合的制度创新,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汇率制度。 一、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的比较 ㈠固定汇率制度的主要优点 ⒈固定汇率制度可以避免由于汇率变动给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带来的不确定性,减少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中的汇率风险,从而可以获得稳定的预期收益,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 ⒉固定汇率制度可以抑制政府的通货膨胀倾向,限制财政赤字规模,有利于维护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对进口产品的竞争力和本国出口产品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⒊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稳定的投资行为可以起到熨平汇率波动的作用。当外来冲击使外汇汇率上升时,投机者会预期货币当局会干预外汇市场,因此会在外汇价格上升时抛售外汇;当外来冲击使外汇汇率下降时,投机者会买进外汇。 ㈡固定汇率制度的主要缺点

⒈固定汇率制度使本国失去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各国不得不放弃国内均衡目标的实现。 ⒉固定汇率制度会造成通货膨胀的国际传播。 ⒊随着跨国资本流动的加剧,固定汇率制度很难维持,即使能维持,其成本也非常高。 ㈢浮动汇率制度的主要优点 ⒈国际收支平衡可以通过汇率波动自发调节,无需政府过多的政策干预。 ⒉使政府的经济政策主要用来实现国内经济目标,增强了本国经济政策的自主性。 ⒊可以阻断通货膨胀的国际性传播。 ⒋政府无需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来支持其汇率的稳定,可使更多的外汇资金用来经济发展。 ⒌可以促进自由贸易和资本流动,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㈣浮动汇率制度的主要缺点 ⒈在浮动汇率制度下,由于汇率浮动频繁而剧烈,给国际贸易和投资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⒉由于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增强,一国更有内在的通货膨胀倾向。 ⒊浮动汇率不能促进各国经济政策的相互协调,容易造成国际经济和货币秩序的动荡和混乱。 ⒋汇率自由浮动未必能阻断国外经济对本国经济的干扰。 二、对中国现行汇率制度的认识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案例三十一: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1949年至今,人民币汇率经历了有官定汇率到市场决定,从固定汇率导游管理的浮动汇率的演变。 1、计划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制度(1949-1978年) 1949年1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在天际公布人民币汇率。以后,上海、 广州在中央统一管理下以天津汇率为标准,根据当地物价状况,公布各自的汇率。计划经济时期人民币汇率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实行固定汇率安排,一直钉住一揽子货币。 2、转轨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79-1993年) (1)实行贸易内部结算价和对外公布汇率的双重汇率制度。1981年-1984年间,人民币官方汇率实行了贸易内部结算价和非贸易公开牌价的双重汇率制度。1985年1月1日取消内部结算价,重新实行单一汇率,汇率为1美元折合2.8元人民币。这是人民币汇率的第一次并轨。 (2)根据内外物价变化调整官方汇率。1985-1990年期间,我国根据国内物价的变化,多次调整汇率至1990年11月17日的1美元折合5.22人民币。 (3)实行官方汇率和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汇率制度。1980年起全国各地开始陆续实行外汇调剂制度,设立外汇调剂中心,开办外汇调剂公开市场业务,形成了官方汇率和调剂市场汇率并存的局面。从1991年4月9日起我国实行汇率有管理的浮动,1993年底调至1美元折合5.8元人民币。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期的人民币汇率制度(1994年-至今) (1)自1994年1月1日,人民币官方汇率与(外汇调剂)市场汇率并轨,实行银行结售汇制,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汇率。这是人民币汇率的第二次并轨。 (2)1997年东南亚爆发金融风暴,中国为维护地区经济与金融稳定,以大国负责任的姿态,保持人民币汇率坚挺,从而也使中国的汇率实质上形成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人民币汇率至1美元折合8.7 元人民币。 (3)2005年7月21日央行发布公告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至此人民币汇率进入稳中有升的态势,并且2007年人民币汇率更是节节攀升,屡创新高,至2007年9月13日已达到1美元折合7.516元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及其制度选择研究.介绍

目录 绪论 (4) 一、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背景 (5) (一)国内背景 (5) (二)国际背景 (5) 二、影响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因素 (7) (一)国际收支差额 (7) (二)通货膨胀率的差异或相对通货膨胀率 (7) (三)经济增长率差异 (8) (四)利率差异 (10) (五)政府干预 (11) (六)投机活动和市场心理预期 (11) 三、当前人民币汇率机制下的问题所在 (13) (一)当前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市场化问题 (13) (二)当前人民币汇率机制增加了套利的机会 (13) (三)当前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形成对外部均衡产生的不利影响 (13) (四)当前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形成对外汇市场服务职能的影响 (14) 四、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制度选择 (15) (一)确实落实一篮子货币参考体系 (15) (二)推进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15) (三)积极配合货币和经济结构改革的综合手段 (16) (四)实行双向浮动汇率制度 (16) (五)积极处理好三个市场的内在关系 (16) (六)推进结售环节的市场化建设 (17) 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致谢 (21)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美国的次贷危机、欧洲的欧债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出现。人民币升值、经济增长缓慢、通货膨胀、物价上涨等经济术语一度升温,成为我国人民议论的热点。为什么它们会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又有着什么必然联系,人民币汇率在其中又扮演着什么角色。在这些现象面前,我国的经济体制又会发生什么样的改变,人民币汇率变革又该何去何从。本文首先对汇率的定义及种类做简单的认识之后,又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度分析,得出人民汇率在整个经济之中所占的角色。再从我国建国之后人民币制度的演变进行简要的分析,从而深入了解我国现在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一些特点和问题。最终得出人民币汇率对我国经济运行的重要性,再结合当今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内环境的形式,把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对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制度选择做一些政策上的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汇率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国际收支

论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最新范文

论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 [摘要]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长期目标应是浮动汇率制度,但鉴于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微观经济主体和金融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我国选择了较为缓和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与人民币钉住美元汇率制度和人民币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相比,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下的汇率形成机制更趋市场化。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不仅有助于稳定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促进我国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健康发展,而且可以发挥人民币汇率在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增强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同时,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也增加了市场预期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参考一篮子货币;钉住单一美元;钉住一篮子货币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放弃人民币钉住美元汇率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为何我国选择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的特点是什么?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有何作用?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选择人民币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制度的理论依据 汇率制度选择理论指出,在固定汇率制度、自由资本流动和独立货币政策之间存在三难选择。①如要想选择独立货币政策和固定汇率制度的政策组合就必须放弃资本自由流动,实行资本管制。这是我国改革开放前选择的一种政策组合,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自由化

背景下,我国再选择这种政策组合已不合时宜。要想选择固定汇率制度和资本自由流动的政策组合就必须放弃独立的货币政策。20世纪90年代发生的一系列货币金融危机说明,这种政策组合的危害决非货币政策无效这样一个温和的负面影响,固定汇率制度在开放的资本账户下往往伴随着货币冲击和货币危机,从而给经济带来巨大的动荡,使经济时时处于不稳定的威胁之中,从长期来看,我国也不宜选择这种政策组合。要想选择独立货币政策和自由资本流动的政策组合就必须放弃固定汇率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度,这是我国应当选择的一种政策组合。这种政策组合符合我国的实际,我国是一个经济大国,保持独立的货币政策必然是我国的现实选择;另外,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背景下,我国开放资本账户,实现资本自由流动也是大势所趋。据此,从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长期目标应是浮动汇率制度。 但从国际金融经验来看,汇率急剧变动和不稳定往往伴随着金融市场的不发达和微观经济主体的不完善。②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尚欠成熟和完善,人们对金融避险工具的认识还需要有一个过程,金融监管也比较薄弱。正处于改革过程中的国有企业仍面临着诸多困难,还没有建立起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还缺乏防范汇率风险的意识。可见,目前我国尚不具备实施浮动汇率制度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如果实行浮动汇率制度,可能会导致人民币汇率频繁波动,不仅无助于金融部门和金融市场的建设和发展,而且还将大大增加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成本。为此,我国采取了较为缓和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

中国人民币汇率制度

浅谈人民币汇率变动 经济管理学院市场营销082 王志杨2008016225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改革开放前,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民币汇率由国家实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需要,改革开放前我国的汇率体制经历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49~1952年)、五六十年代的单一固定汇率制(1953~1972年)和布雷顿森林体系后以“一篮子货币”计算的单一浮动汇率制(1973~1980年)。 早在1997年以前,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海内外对人民币的信心不断增强。但此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为防止亚洲周边国家和地区货币轮番贬值使危机深化,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随着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逐步减弱,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金融领域改革取得了新的进展,外汇管制进一步放宽,外汇市场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为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创造了条件。 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2008年中国GDP为300670亿元,约合4.4万亿美元,世界排名第3,预计2010年末将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这些都提升了人民币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受到多因素的影响,从2005年7月21日,开始实施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开始不断升值,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1、人民币汇率自1994年以来已近10年没有进行调整,而这10年中国经济和国力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2、

90年代以来,一些权威的国际机构和贸易伙伴一直就认为人民币存在不同程度的价值低估,这点从2001年以来世界各主要货币包括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一直没有调整,即人民币实际上也跟随美元对其他货币大幅度贬值。且不说90年代人民币是不是过度贬值或定价过低,单说近年来其他国家的货币对美元都大幅度升值,只有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没有动,仅此一条,就可以判断人民币对美元的价值有可能低估。3、外界环境逼迫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国际政治问题。一些西方国家频频呼吁人民币升值,背后还另有原因。有的是出于嫉妒,有的是为了转移国内对当局的指责,有的则是为了争取国内制造业的选票。如西方国家简单地将人民币币值水平与其本国制造业的衰退联系在一起,试图强迫人民币升值。造成美国就业机会减少的因素不是中国,而是全球化竞争的无形之手。国外鼓噪人民币升值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一是人民币汇率过低。有人提出应将人民币汇率确定在1美元兑4.2元人民币左右的水平。二是中国外汇储备过高,中国入世以来,并没有出现进口激增,相反贸易顺差大幅增加。三是中国廉价商品大量出口造成世界通货紧缩。有人认为,近年来,中国廉价产品大量出口导致日本和欧美通货紧缩,中国应使人民币升值,在世界经济中担负相应责任。 美国之所以施压人民币升值,是认为中国实行的“盯住美元汇率”政策,使美元贬值的积极效用没能全面发挥,只是“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刺激了中国产品的出口”,尤其是200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