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州文化

福州文化

福州文化
福州文化

浅谈福州文化

摘要

福州,福建省省会,位于福建省东部闽江下游,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全省水、陆、空交通枢纽。三山傲首挺立,闽江穿流城区,白塔、乌塔,两塔对峙,构成榕城独特的“三山两塔一条江”的城市格局,天造神设、山水灵秀、气势非凡,素有“东南都会””福地宝城”之美誉。福州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素有“海滨邹鲁”之称,作为一个福州人我深深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在此谈谈福州文化,由于缺乏扎实的科学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我就几个方面论述福州文化,首先是历史文化福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城已有2200多年历史,其次是风俗文化,风俗文化体现了一个地方的特色,丧葬习俗是风俗文化中重要的部分。接着是船政文化,1866年,左宗棠聘请法国人在马尾设厂造船,创办船政学堂。马尾成为我国近代的科技基地、造船工业发祥地和海军的摇篮。最后是戏剧文化, 正所谓“世界大舞台,舞台小世界”,植根于民间的闽剧和福州当地的文化深深相呼应。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科学发展观;节约资源;十八大

一、历史文化

福州,现辖五区二市六县(鼓楼、台江、仓山、晋安、马尾五个区,福清、长乐两市,闽候、罗源、连江、平潭、闽清、永泰六个县)福州是座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历代以来它有十二个别称:分别是“闽中”、“晋安”、“凤城”、“三山”、“长乐”、“榕城”、“天兴府”、“福安”、“闽海”、“闽州”、“泉州”、“左海”等。

名称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越王勾践后裔无诸(受封为闽越王)在此筑城建都,称为“冶城”。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因“州北有福山”,始称“福州”。唐末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扩建夹城将风景秀丽的于山、乌石山、屏山围在城中,从此福州成为“山在城中,城在山中”的独特城市,“三山”也就成了福州的别名。

唐末五代时期,王审知随兄王潮从王绪起兵南下入闽,于公元893年攻下福州城,后于梁太祖开平三年(909年)受封为闽王,建立闽国。因首都定于福州,从此福州便有“闽都”之称。

此外,福州在我国历史上还曾两次被作为临时首都。一次是宋代末年,元兵攻陷了当时南宋政权的国都临安,恭帝赵显及太后均被元兵俘虏,其兄赵昰于五月一日在福州登基,称端宗皇帝。当时的福州成为临时首都,改年号为“景炎”。第二次福州被临时定都的是在明代末年。明朝的南都被清兵攻陷,明太祖朱元璋的九世孙朱聿键从杭州入闽,被奉监国,于是在福州称帝,改纪元为“隆武”,这就是南明王朝的“隆武皇帝”。同时改福建为“福京”,把福州的布政使官署作为皇帝行宫,并封一批文武官员要职,犹如京城规范。

北宋治平三年太守张伯玉,发动市民广植榕树后“绿荫满城,暑不张盖”,又得“榕城”的称号。

人物

悠久的历史文化孕育着历代英才,他们中有五代开闽的王审知,南宋爱国名相李纲,近代民族英雄林则徐,启蒙思想家严复,文学家林纾,辛亥革命烈士林觉民,海军元老萨镇冰,“二七”革命烈士林祥谦等等,仅宋、明、清3个朝代,福州籍进士达3632人,其中状元7人,位居全国各州府的前列,近现代名人灿若繁星,举不胜举。

古迹

福州名胜古迹众多,旖旎多姿的自然景观与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互相融合、交相辉映。至今许多文物名胜古迹仍完好无损。据普查统计,已发现古遗址、古建筑、古墓群等各类文物点4497处。其中有新石器时代遗址、商周遗址、宋至清代木构古建筑、唐至清代的古塔、经幢、古桥。著名的文物有我国长江以南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华林寺;被誉为“天下四大名碑”之一的“恩赐琅峫王德政碑”,被称为书法艺术“世宝”的唐篆书法名家李阳冰亲书的乌石山摩崖石刻,闽候县昙石村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遗址等。

二、船政文化

福州马尾是中国般政和造船业的发祥地,近代海军的摇篮,也是中法马江海战的遗址地,

我们要深刻了解福州的船政文化,就不得不再次回首旧中国的那段屈辱史。1840年爆发了鸦片战争,西方列强以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国门,一份份不平等条约的签定,巨额的战争赔款落入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口袋,以及一块块国土被迫割让,使我们整个国家支离破碎,人民生火困苦不堪。这时,一部分先进的中国人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号召国民要通过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努力使我们国家强大起来,才能抵制帝国主义的侵略。因此,洋务运动便应运而生了。

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都是马上得天下,马上治天下,基本上没有海洋意识和海防思想,鸦片战争时,帝国主义列强就是依仗坚船利炮从海上叩关直入,铁蹄蹂躏京师,纵火烧毁园明园等等。从此中国的东南门户洞开,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于是洋务派中,关心海防的大臣们看到中国所面临严峻危机,纷给提议中国应建设自己的海军,要建设自己的海军,就要从造船和办海军学堂开始。1866年,左宗棠聘请法国人在马尾设厂造船,创办船政学堂。马尾成为我国近代的科技基地、造船工业发祥地和海军的摇篮。有位史学家说,读懂了“船政”二字,就读懂了中国近代史。

船政的第一个时期,称为“木船时代”,就是从1869年到1875年,在这个时间里船政所造的十几艘船,都是木船,如中国第一艘千吨级轮船“万年青”号。第二是钢木合构时代,从1875年到1886年,这个时期有第一艘铁胁船“威远”号,它标志着中国摆脱了木船制造时代,逐渐拉近了与先进造船国家的距离。

钢船时代,这个时代的代表是“威龙”号,它是由船政学堂毕业生所监造的,标志着近代中国造船的最高水平,而且这也是一艘中国人自己制造的铁甲舰,后来这艘船还被编入北洋水师,改名为“平远”号,成为了北洋八大远之一。

虽然整个船政的发展只有40多年,但它却制造了许多的中国第一:如制造出兵商舰船40艘,是中国当时最大的造船和舰艇的工业基地,建立中国海军第一所学样--福建船政学堂,还有培养出中国第一批海军名将,有刘步蟾,萨镇冰及中国第一代工程专家魏翰、詹天佑等人。

船政的创始人左宗棠,是晚清的军事重臣、洋务派的重要人物、中国近代海军的积极倡建者。他于1866年奏请朝廷设局造船,获得批准后,他便决定在马尾选地办船厂。船政工作才刚开始,西北边警又起,他只得奉命赴疆,此时船厂的工作又刚起步,千头万绪,又苦于分身无术,于是他便物色并大力举荐右边的这位来接任他的工作,他就是沈葆桢,大家知道沈葆桢何许人也吗,没错,他就是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因此,沈葆桢就成了船政的首任总理大臣,任职期间,他克服了重重困难,把船厂扩大为十三厂,创办船政学堂,为国家造就了一大批科技人才和海军骨干。可以说,整个船政是“始于左宗棠,成于沈葆桢”。因此他也被尊称为“中国近代海军之父”。

船政学堂可以说是我国最早培养科技人才的专科学校,学堂重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实际能力。这里表现的就是船政后学堂首届驾驶班学员航海的情景。在中日甲午战争中,我方12艘舰船的管带就有11名是船政学堂驾驶班的毕业生,因此有人说:中日甲午战争,我国是用一个班的力量与日军一个国家的力量相抗衡。他们不畏强敌,英勇奋战,为国捐躯,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作为海军摇篮的马尾,船政后学堂培养的海军军官数量约占中国近代海军的五分之三。

三、传统文化

福州丧葬习俗十分繁琐和奢侈。当逝者弥留之际,亲人必须将其床上蚊帐拆卸掉据说是为了让死后的灵魂好出窍;逝者断气后,必须为死者更衣,并在大门口“贴白”放炮。然后派人四处报丧,再准备好装满土沙的大脚桶,将素烛点燃后插在桶内,将其放置逝者床前地上,仿佛为死者奔赴黄泉路上照明。逝者脸上需盖上白纸,以示阴阳有别。福州丧葬习俗

2010-05-06 14:18

旧时,享年50岁以上的老人死亡,要履行繁琐的丧葬礼俗。

入厅老人弥留之际,亲人须在床前送终。咽气时即撤帐。继而为死者梳洗、整容、更衣,并将尸体安放后厅,谓之入厅。

报丧丧家在大门口贴白、放炮,告诉人们这个住宅×府××人丧事(字数须含生旺字)。然后,派人用白帖或口头将死讯告知亲戚好友。亲友则送钱、烛炮、布幛等到丧家吊唁。

戴孝老人寿终,子孙披麻戴孝。孝男要穿戴麻衣草帽;孝女(含媳)罩粗麻布;其他亲人则腰缠一块白布(有的衣披黑纱)。丧家或请道士诵经念咒,并焚化纸人纸马,送亡魂上马离家。

守灵尸停后厅(有的厅堂),厅设灵堂,延请僧道做法事。亲友来吊祭,孝男孝孙要跪着陪祭。

入棺入棺之前,要等直系亲属,男亡者的家族血亲,女亡者的娘家血亲,向遗体告别后盖棺,抬置椅上,谓之“上马”。

做七这在福州丧俗中较为突出。旧时有钱的人“七七做,八八烧”,棺木放在家中要过七重漆,每漆一次耗时7天,漆与七,福州方言谐音,过七系一语双关。贫穷人家只过一七,便将棺木抬上山埋葬。

开吊豪富和阔绰的丧家,在三七、五七或七七举行开吊。开吊礼仪大体如下:丧家先发出讣告,邀请内亲外戚、亲朋好友,灵堂内外张素灯结素彩。大门口挂一对白纸高照灯笼,谓之高照,用蓝字标明×旬(10岁谓一旬)寿考(父)或寿妣(母),以及几代同堂,以夸福寿双全之意。大门口还竖立一块大屏风,写着讣告内容。门口另一角,放着堂鼓。吊唁客人一到,礼生(司仪)便击堂鼓,演奏京鼓吹乐,礼生高举名帖,引客人步进灵堂,向亡灵三叩首,孝男孝女跪在灵前陪祭。灵堂四壁,挂满挽联、素轴,异常肃穆悲凉。

出殡清晨出殡。队伍排列有严格的规范。前头是导引队,跟着一合高照(素灯笼),高举在前行;接着有几个人扛着竹丫上绕着红布条的彩旗;接着有一班京鼓吹,一路吹吹打打;接着有四个人抬着供奉亡人画像的亡灵亭;跟着十番伬唱、乐队和一班边念经边送葬的和尚。接着红朱漆的棺柩,装在彩结的棺罩下,有八人抬,有十二人、十六人抬,缓步过市。棺柩后紧跟的是一队孝男孝孙等,他们持着哭丧杖(叫孩儿杖、孝男杖)在白布大围中,哭哭啼啼;尾随的是女眷和其他人等,有的步行,有的坐车,有的坐轿。

发葬送葬队伍上山,到达预先营造的坟地,按事先择定的时辰入圹,然后用砖头封圹,孩儿杖插在墓前。

回舆送葬队伍下山,叫回舆,又叫回龙。凡送葬的人脱下白带换系红带,亡灵亭的画像披的黑纱换上红绸,轿杠上添挂一合“百子千孙”字样的小灯笼,以示子孙繁衍昌盛。到家门,放鞭炮,烧一束稻草,所有的人都要从上面跨过,以示平安无事。棺柩离家后,即撤下幛、联;门首的丧事讣告,用蓝水墨圈上,说明丧事结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民主改革,反对封建迷信,丧葬中许多迷信习俗逐步废除。70年代后,实行殡葬改革,改土葬为火化,有的举行追悼会,向遗体告别。80年代后,有的农村丧葬中的旧俗又有所回潮。

来源:福州地方志

丧葬习俗

旧时上寿者死亡须行丧礼俗。

入厅老人弥留之际,亲人须在床前送终。咽气后亲人啼哭、放鞭炮送行,并为死者梳洗、整容、更衣。整容让死者合上眼、闭拢嘴、口中衔铜钱或生姜片。寿衣穿上七下五或更多,但都须单数,裤比衣少2件。收尸体安放后厅,谓之“入厅”。中厅设灵堂,供香火、面饭。当天在门前贴白纸写告示,谓之“贴白”。高寿者去世谓“喜丧”,可贴红纸。白纸贴在大门上方,以示子孙绵延不决。派人向亲友报丧,告知死因及出殡日期。孝男孝女穿戴麻衣,亲友来吊祭是要陪祭。

入殓入棺要等死者直系亲属,即男亡者的家族血亲、女亡者的娘家血亲向遗体告别后,长子捧尸首,女儿抱尸脚,其余亲属扶持左右入殓。有钱人“七七做,八八烧”,丧家逢单开吊,场景肃穆悲凉。

出殡出殡要选定吉日,出殡队伍前头是引导队、素灯队、彩旗、京鼓吹;接着是亡灵亭、十番、念经和尚;接着是朱红漆棺,上盖彩结棺罩,有8人抬、16人抬等;棺枢后紧跟孝男孝孙,尾随的是女眷和其他家人。

回舆送葬队伍回舆也称“回灵”,脱下白带换系红带,亡灵亭上的黑纱换成红绸。家门口烧一束稻草,所有人要从上面跨过,确保平安无事。棺枢离家后,用蓝墨水圈门首贴的告,以示丧事结束。

福州早年民间对于丧葬有一套不成文的规例,一直延续下来,到现在有许多已经逐渐革新简化,但还有残留痕迹可寻。

办丧事,首先,旧时有句民谚叫做“七七做,八八烧”,就是说人死了要“做七”,每七天叫一七,七七四十九天,每一七都要请道士做道场,或是请和尚尼姑念经,要设灵前桌,每日早晚要唱汤、唱饭、点塔香。七七四十九天,并非是足足四十九天,中间“孝男”要拔掉一天,六七是“孝女”日也要拔掉一天,如果是未上寿的“少年亡”(男不到五十岁,女不到四十岁)的就不是七天一七,只有六天了。这其间有烧纸屋、烧金银箱等等。七七之后有“烧六旬”(即六十日)要礼祭,烧纸鸭?福?一百日也要烧祭,一百日之后就要等到“周年”(即一年足)到“三年”(即足二年)就要除服,这就是民间所说的“两年足三年促”除服就是孝服已满可以换吉服,照常生活,不要为孝服所拘束了。早年在丧事中有许多陈规陋俗:做官的要告“丁忧”回乡守孝,孝服满后再陈请复职。“三年”守孝中不能参加宴会应酬,夫妇不能同房,家属不能生孩子,否则经人告发就要办罪。民间虽没有这许多限制,但在守孝中是不能婚娶的,周年之内也不喜欢参加喜庆。如遇必须婚娶的,可在百日之内操办,叫做“借孝”。官家也有借孝之例,如当年曾国藩守孝挂帅,就是由咸丰皇帝下旨借孝的。实际上在“三年”守孝之中,有逐渐淡化亲属思念的含意,由七七到六旬,由六旬到百日,由百日到周年,由周年到三年,逐渐拉长,也就逐渐淡忘。最后只有每年的“忌辰”(逝世纪念日了)。

其次,男子在父母亡过之后,就要服丧。古时谓父死曰孤子,母死曰哀子,父母俱死曰孤哀子。在服丧中是十分狼狈相的,所以福州有句讽人其貌不扬的人叫“真像孤哀子”,就是这个意思。

上寿的人死亡,有发素帖(即讣告)及企“屏风”的规矩,在素帖及屏风上自称为“不孝男”,在讣告的尾段是这样写的:“不孝男某某等待奉在侧亲视含殓即日遵礼成服。”所谓成服就是开始戴孝。戴孝一般都是首七开始,这日叫做“上孝”。在上孝之前,男人要去理发,刮胡须,否则要等到七七四十九日终七时才能理发,孝男穿麻衣带麻帽穿草鞋,腰扎草绳,麻帽上挂两个棉球。据民间传说,这两个棉球的作用是:孝男在服丧期中要把两边耳朵塞起来,任人讥、任人骂、任人说什么坏话都装做听不见。是否如此也无人考究。父死挂左边,母死挂右边,父母俱死挂两个,这是按民间习俗男左女右来挂的。出葬时孝男要手执“孝儿杖”,杖长三尺,糊以白纸絮。孝儿杖,父死用木杠,母死用竹竿。这就是所谓“柴娘罢(父亲)、竹娘奶(母亲)”。

以上所述都是从古训中的“孝道”而来的,父母死这样做就算尽了孝道,生前是否孝顺就是另一回事了。现在这些习俗在福州市内已简化了许多,但在郊县还保持着,其中不乏薄养厚葬,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更有甚者互相攀比,为办丧事而负债累累,污染了社会风气。这些旧俗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格格不入,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时候了。

?入厅——入棺

入厅:老人弥留之际,亲人须在床前送终。咽气时即撤帐。继而为死者梳洗、

整容、更衣,并将尸体安放后厅,谓之入厅。

报丧:丧家在大门口贴白、放炮,告诉人们这个住宅×府××人丧事(字数须含生旺字)。然后,派人用白帖或口头将死讯告知亲戚好友。亲友则送钱、烛

炮、布幛等到丧家吊唁。

戴孝:老人寿终,子孙披麻戴孝。孝男要穿戴麻衣草帽;孝女(含媳)罩粗麻布;其他亲人则腰缠一块白布(有的衣披黑纱)。丧家或请道士诵经念咒,并焚化

纸人纸马,送亡魂上马离家。

守灵:尸停后厅(有的厅堂),厅设灵堂,延请僧道做法事。亲友来吊祭,孝男孝孙要跪着陪祭。

入棺:入棺之前,要等直系亲属,男亡者的家族血亲,女亡者的娘家血亲,向遗体告别后盖棺,抬置椅上,谓之“上马”。

?

做七、开吊

做七

这在福州丧俗中较为突出。旧时有钱的人“七七做,八八烧”,棺木放在家中要过七重漆,每漆一次耗时7天,漆与七,福州方言谐音,过七系一语双关。贫穷人家只过一七,便将棺木抬上山埋葬。

开吊

豪富和阔绰的丧家,在三七、五七或七七举行开吊。开吊礼仪大体如下:丧家先发出讣告,邀请内亲外戚、亲朋好友,灵堂内外张素灯结素彩。大门口挂一对白纸高照灯笼,谓之高照,用蓝字标明×旬(10岁谓一旬)寿考(父)或寿妣(母),以及几代同堂,以夸福寿双全之意。

?大门口还竖立一块大屏风,写着讣告内容。门口另一角,放着堂鼓。

吊唁客人一到,礼生(司仪)便击堂鼓,演奏京鼓吹乐,礼生高举名帖,引客人步进灵堂,向亡灵三叩首,孝男孝女跪在灵前陪祭。灵堂四壁,挂满挽联、素轴,异常肃穆悲凉。

?

出殡

出殡细节:福州地区出殡的时间为清晨。队伍排列有严格的规范。前头是导引队,跟着一合高照(素灯笼),高举在前行;接着有几个人扛着竹丫上绕着红布条的彩旗;接着有一班京鼓吹,一路吹吹打打,接着有四个人抬着供奉亡人画像的亡灵亭;跟着十番伬唱、乐队和一班边念经边送葬的和尚。

?接着红朱漆的棺柩,装在彩结的棺罩下,有八人抬,有十二人、十六人抬,缓步过市。棺柩后紧跟的是一队孝男孝孙等,他们持着哭丧杖(叫孩儿杖、孝男杖)在白布大围中,哭哭啼啼;尾随的是女眷和其他人等,有的步行,有的坐车,有的坐轿。

?

发葬、回舆

发葬

送葬队伍上山,到达预先营造的坟地,按事先择定的时辰入圹,然后用砖头封圹,孩儿杖插在墓前。

回舆

送葬队伍下山,叫回舆,又叫回龙。凡送葬的人脱下白带换系红带,亡灵亭的画像披的黑纱换上红绸,轿杠上添挂一合“百子千孙”字样的小灯笼,以

示子孙繁衍昌盛。到家门,放鞭炮,烧一束稻草,所有的人都要从上面跨过,

以示平安无事。棺柩离家后,即撤下幛、联;门首的丧事讣告,用蓝水墨圈上,

说明丧事结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行民主改革,反对封建迷信,丧葬中许多迷信习俗逐步废除。70年代后,实行殡葬改革,改土葬为火化,有的举行追悼会,

向遗体告别。80年代后,有的农村丧葬中的旧俗又有所回潮。

四、戏剧文化

要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水资源管理制度、环境保护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生态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强环境监管,健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制度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州软木画传统手工技艺 福建· 福州寿山石雕传统手工技艺 福建· 福州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传统手工技艺 福建· 福州福州伬艺曲艺 福建· 福州福州评话曲艺 福建· 福州十番音乐·茶亭十番音乐民间音 省级:疍民渔歌(疍民盘诗)、高湖舞龙灯、传统言永(这两字拚成一字)春拳、“米家船”裱褙技艺、苏苏酱鸭制作技艺、洪塘篦梳制作技艺、民天虾油制作技艺、老天华乐器制作技艺、壶山林氏中医内科、林氏中医骨科世家、石竹山祈梦习俗等11项上榜。 厦门市第一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国家级:厦门漆线雕技艺、答嘴鼓、南音、歌仔戏、高甲戏共5项。省级:厦门蔡氏漆线雕技艺、厦门答嘴鼓、厦门南乐(即南音)、厦门歌仔戏、厦门高甲戏、厦门大道公信仰(即保生大帝信俗)、厦门送王船习俗、厦门中秋博饼共8项。 泉州市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 泉州南音泉州市2.泉州北管泉港区3.泉州拍胸舞鲤城区4.梨园戏泉州市5.高甲戏泉州市6.泉州提线木偶戏泉州市7.晋江布袋木偶戏晋江市8.惠安石雕惠安县9.泉州花灯泉州市10.德化瓷烧制技艺德化县11.惠安女服饰惠安县。 泉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美术:永春纸织画;民间音乐:泉州南音、福建北管(泉州北管、泉州闽南什音);民间舞蹈:泉州拍胸舞、泉州踢球舞;戏曲:泉州高甲戏、泉州梨园戏、泉州提线木偶、泉州南派布袋戏、泉州打城戏;民间手工技艺:泉州惠安石雕工艺、泉州花灯、泉州德化瓷工艺、泉州李尧宝刻纸、泉州安溪蓝印花布;消费习俗:惠安女服饰、丰泽虫寻埔女服饰;文化空间:南安英都拔拔灯、石狮蚶江端午海上泼水习俗等。 漳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漳州布袋木偶戏、漳州锦歌、漳州木版年画、漳州木偶头雕刻、漳州东山歌册等、 漳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漳州入选的1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东山南音、高山族舞蹈、漳州南词、漳州蔡福美传统制鼓工艺、漳州八宝印泥传统制作工艺、东山黄金漆画技艺、东山剪瓷雕工艺、东山宋金枣传统制作工艺、岩溪硅塘祭祀民俗、闽台玉二妈信仰民俗。漳州木版年画、漳浦剪纸、南靖田螺坑客家山歌、南靖四平锣鼓乐、浦南古傩、漳州芗剧、漳州布袋木偶戏、诏安铁枝戏、南靖竹马戏、

地域文化2

一、单选 1、( )福建已能制造远洋木船,驶往印度和南洋。 东晋后期 南朝时期 唐代 宋代 2、福建年画产地主要集中在泉州、漳州、福安、福鼎等地,其中以()年画最为有名,它既有北方年画之粗犷,又兼有江苏年画之秀丽。 泉州 漳州 福安 福鼎 3、闽南每年寿诞之日早晨,全家老少都先食(),表示托长辈之福,儿孙自能长寿。之后,儿孙辈开始向过寿者祝寿。 甜寿面 甜寿饼 寿桃(面制品) 寿龟(面制品) 4、宋代蔡襄撰写的( )不仅为我国第一部果树志专著,也是流传下来的世界上最早一部果树栽培学著作。 《荔谱》 《荔枝话》 《茶录》

《荔枝谱》 5、由于()对闽学有重要贡献,人称他为“闽学干城”。 蔡元定 黄干 陈淳 真德秀 6、“做七”在福州丧俗中最为重要。人死后每七天就要一“祭”,称“做过七”。至四十九止,一共要做七次。()是规模最大的活动,届时发讣告遍告亲友,请其参加唁吊。 “头七”或“二七” “三七”或“四七” “四七”或“六七” “五七”或“七七” 7、( ),福建经济高度发展,人口急剧增长,山区被大规模开发,农业上实行精耕细作,经济作物如葛麻、甘庶、茶、荔枝等都得以大规模种植;手工业中,以造船业、制瓷业为最。 唐末五代 宋代 元代 明代 8、清代福建最著名的两个画家为() 上官周、华嵒 上官周、黄慎 华嵒、黄慎 翁陵、华嵒

9、()爱唱山歌,因此其婚嫁也离不开唱歌,如“作表姐”“亲家伯”都是男女双方表现唱歌水平的活动。 闽西客家 闽南回族 福州蒙古族 闽东畲族 10、明代()将其离经叛道思想引进史学研究中,其《藏书》、《续藏书》、《史纲评要》等史学著作,表现出力主解放,不囿传统的史学观。 李贽 谢肇淛 曹学佺 赵弼 11、泉州( )长811丈(约2300米),把闽南的安海和水头之间原来以舟渡往来的五里海湾连接起来,被认为“天下无桥长此桥”。 洛阳桥 安平桥 镇安桥 虎渡桥 12、明代统治者厉行海禁二百年之久,但位于( )的月港依然帆樯如栉,海外客商汇聚,成为全国最大的走私港。 晋江 龙海 厦门 东山 13、()依山傍海,城墙全长1733米,高5.3米,上有矮墙827个,警铺13座,敌楼18座,城门四洞,其东、西、南三门城楼雄视海疆,整个城墙如巨蟒盘旦在山坡。城内依山势铺设的石街逶迤南北,整个古城规模宏恢,费

福州民俗民风

福州民俗民风 一、人物轶事 魏杰与鼓山爱好旅游的魏杰魏杰故居在金鸡山易地重建 清代名士魏杰的画像石林则徐对联的特色看林则徐写报告林则徐题匾在福州元帅庙发现林则徐晚年的伴侣缪夫人 林则徐与冠豸山林则徐与寿山石蔡襄与宋代福州水利建设 万寿尚书庙与陈文龙陈文龙尚书庙的名人石柱联 陈文龙尚书庙牌匾琐谈陈文龙与文天祥之比较及其他 郑和给长乐留下四大未解之谜郑和下西洋与明代福州经济的发展 郑和石像有定论郑和下西洋在福州的遗迹 麻将源于郑和下西洋 碧水丹山理学魂——武夷山朱熹遗迹寻踪朱熹在闽侯七里 朱熹悔作广告诗朱熹留迹福清漫步金牛山话张经墓

郑成功与华侨施琅出师统一台湾地 陈若霖与“五福”牌匾 事业有成遭遇悲惨的陈梦雷林与《西海纪游草》 郑所南和他的“露根兰” 一代廉吏———陈玺一代围棋宗师吴清源何振岱与福州《西湖志》《榴花梦》与福州女文学家 拜谒柯尚迁故里朱维干与《四库全书闽人著作提要》 石岗山都督府与抗倭将领严勋曾为慈禧治病的永泰名医力钧 破解方伯谦冤死之谜清末任福州将军朴寿死因质疑 梁克家及其家谱陈宝琛反对建立满洲国 严复在郎官巷故居的日子里严复和林纾的交谊郑孝胥与严复的交往 期待开放林纾纪念馆曾毓隽促成孙中山北上记台湾珠算学者蔡景裕龙江寺与林兆恩 邓拓与文物收藏 真菌学家邓叔群的童年也谈纪念郁达夫及搜集其文物

郁达夫与高云览郁达夫致王映霞的一封佚信夏完淳与长乐 拒绝平庸的郁达夫“红黑出版社”与胡也频故居蒲风的最后岁月 郑振铎与胡也频萨镇冰与闽侯“苏洲桥 ” 郭沫若与郑贞文二三事 三位探索汉字“检字法”的福建学者 柯鸿年和他的诗 林徽因的诗浦口村才女杨琼闽侯五木子联话 洪山桥才女张红桥会日派女谍毒死巴玉藻 蒋介石与1918年永泰战事演戏的福州剧作家 郑奕奏与《孤儿血》武师黄性贤与闽剧《少林寺》 郭功元与“大甲草席”翠屏湖畔访靖姑李世甲推崇陈靖姑文化 福州陈靖姑祈雨处昨动工重建 二、历史文化 王审知纪念馆奠基王审知墓牌坊拟修复

福州城市发展展望

福州市区域发展介绍 一、构建福州大都市区 以福州为中心的海峡西岸经济区东与台湾地区一水相隔,北承长江三角洲,南接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处于重要位置。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地区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具有对台交往的独特优势。近年来,福州市围绕“富民强市、和谐宜居”的发展定位,大力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区:一个中心区,指三环以内区域。主要承担市场行政、文化、商贸服务等中心职能。重点强化八一七中轴线和闽江轴线两条公共设施服务带,以及北江滨中央商务中心、海峡金融街商务区、会展岛、晋安中心、奥体中心、义序中心等六个公建中心。 三轴:传统城市服务轴、城市东扩发展轴、城市南进发展轴。 传统城市服务轴指沿八一七路、五一、五四路一直延伸至南台岛的南北向传统轴线,承担商业服务、行政办公、文化体育等综合服务功能,未来跨越闽江延伸至乌龙江沿岸。 城市东扩发展轴是基于闽江轴线向东推进至马尾新城,发展城市新中心,提高福州大都市核心竞争力。 城市南进发展轴指承接传统城市服务轴向南部延伸的发展轴,串联中心区、科学城新城,以科技研发、创意产业发展为主的区域科技发展轴。 推动城市东扩南进、沿江向海跨越式、组团式发展,加快建设福州大都市区。打破行政区划壁垒,统筹中心城区与周边闽侯、长乐、连江等县(市)的发展、适时推进行政区划调整,促进周边县(市)撤县改区,推进南台岛义序机场搬迁。 八城:建设包括东部新城、科学城、大学城、汽车城、马尾、晋安、荆溪-甘蔗、亭江-琅岐等8个新城。

图1-1 福州大都市“一区三轴” ?北江滨中央商务中心;?海峡金融商务区;?会展岛; ?晋安中心;?奥体中心;?义序中心。 图1-2 福州大都市“八城”

浅谈传统文化没落的原因

浅谈传统文化没落的原因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 认识 发展 摘要: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却出现了诸多文化侵略现象。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缺乏深刻的了解与认识,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对立,不顾自己民族的特点,一味模仿或照搬别的文化,是造成这种现在的主要原因。 提起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正在慢慢的流失,而我们的国民,却没有意识到,只是盛赞现代生活丰富多彩,文化七彩斑斓。 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民间传统文化的保护,但由于传统文化的脆弱性和“文化大革命”的劫难,我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现状仍然特别令人担忧:随着现代化进程、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和外来文化的冲击,大批风情独特的古村落、民居、作坊及其他文化遗址遭到破坏,大量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失去传承,更严重的是出现了诸多文化侵略现象, 2005年底,沸沸扬扬的韩国将端午节申遗事件终于尘埃落定,韩国成功的 将“江陵端午祭”申报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这无疑是中华文化的一次耻辱,炎黄子孙永远的心痛! 2006年10月,韩国拟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消息,所谓“韩医”,其实与中医是一脉相承的,病理理论和治疗方法基本类似。等等类似的事件多不胜数。礼失于野,而路人拾之,我们在这时才幡然醒悟,大声疾呼,可惜,悔之晚矣,在我们痛呼时,是否在想想,如何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 目前我国在实行文化强国战略。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总要有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政治之上的文化,否定传统文化,也是否定历史,否定民族精神。人为地割断自己的“根”。美国文化哲学家怀特说过:“文化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文化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产生于更早的文化环 境”,“现在的文化决定于过去的文化,而未来的文化仅仅是现在文化潮流的”。可以说,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史,也就是发展和丰富传统的历史。同样,作为凝聚和激励人民重要力量的民族精神也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与培育的结果,是传统文化的结晶。一个民族陷入任何困境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民族精神支柱,精神上无所依托。所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决不单纯是个文化问题,而是一个关系民族命运发展的问题。许多历史事实证明,一个国家走上民族振兴,走向现代化,无不是从弘扬民族精神做起。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否定传统文化,必然抹煞

关于地方特色的 民俗文化

关于“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专题的考点解读与辅导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明确规定: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而语文中考“考试说明”对这方面的要求是:“关注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提高民俗文化素养。” 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应该指:当地的名胜古迹、旅游特色、传统节日、民俗风情、习俗习惯、非物遗产等等内容。这个专题属于“语文实践活动”的范畴,主要考查学生的表述能力,当然也有可能考查学生的选择判断能力以及对民俗文化知识的识记能力。 这个专题常见的命题形式有以下三种类型: A.表述题:设置成简答题,考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答案。 【例】(2007年来宾市语文中考题) 近年来,来宾市以她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着四海宾朋。中央电视台特意为她拍摄了系列专集《走遍中国——来宾》,展示了她独特的文化魅力。奇石文化是来宾文化的一株奇葩。请你阅读下面材料,为来宾奇石拟一则广告语。(15字以内,2分) 来宾奇石形、色、质、纹、声五大要素俱全。其形千姿百态,其色瑰丽璀璨,其质晶莹坚硬,其纹清晰如雕,其声宛如洪钟。这些奇石小者仅几克,大者迭数吨,都各领风骚。形像人物者,惟妙惟肖;形像动物者,若奔若飞;形像景物者,似画似诗。 广告语: B.选择题:提供可以选择的项,考生作出正确的判断。 【例】(2007年福州市语文中考题) 下面是福州市“城市名片”对联征集活动的获奖作品,其下联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是()上联:商贸繁荣两塔擎天光禹域 下联:三山载福毓榕城 A.人杰地灵 B.四季如春 C.人文鼎盛 D.海西明珠C.填空题:题干中有相关的提示语,考生根据提示语,填出符合要求的答案。一般情况下,这类题型多考查当地民俗文化的基本常识,或者名胜古迹中的对联等。 【例】(2007年南京市中考题)阅读下面画线句,按要求回答问题。(结合文段考查。题目有删改) 端午节从汨罗江的波浪里悄然走来,几千年前的那朵浪花犹如一滴墨汁,把中华大地染成粽叶式的青绿。 (1)分别写出句中隐含的历史故事和传统习俗。 历史故事: 传统习俗: 纵观这些题型,在命题上,它们可以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也可以是填空题的形式命题。但更多的是以纯表述题的形式出现,值得注意的是,当它以这种形式出现时,大多数情况是结合现代文语段阅读设题,而考生在回答问题时必须要结合语段内容,因为问题的设置与语段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2008年中考题中就很有可能出现富有柳州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的考题。下面就逐个举例说明: 一、柳侯公园与柳宗元文化 【命题角度】 (1)结合某个景点谈柳宗元 (2)与柳宗元有关的文言文或现代文语段导游词 【命题形式】表述题。出于强调考生的独特感受,尊重考生的个性差异等方面的考虑,这些题目的答案一般都是多元化的。 【题型示例】 1.请把你认为柳侯祠中最有特色的景点介绍给来自五湖四海的宾朋。 2.阅读余秋雨《柳侯祠》,回答问题。(问题,略。文章见七年级上〈阅读〉读本) 3.下列是柳宗元衣冠冢和柳侯祠大门的对联,请选出正确的搭配。 (1)无私济世世兴矣, (2)山水来归黄蕉丹荔, A.春秋报事福我寿民B.有德于民民祀之 4.柳侯祠内,堂中并立的两块“荔子碑”引人注目。请结合你所了解的柳宗元和荔子碑的情况,写一则导游词。 二、龙潭公园与环保(旅游)文化 【命题角度】 (1)生态环境保护(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景点介绍 (3)导游词 【命题形式】表述题。出于强调考生的独特感受,尊重考生的个性差异等方面的考虑,这些题目的答案一般都是多元化的。 【题型示例】 1.龙潭公园免费开放后,出现一些不文明、非环保的现象。为了让市民与龙潭公园的关系更和谐,请你向有关部门提一两条解决这种“不和谐”现象的合理化建议。 2.龙潭风雨桥、鼓楼、雷塘庙、美女照镜……你最喜欢哪一个景点?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向四海宾朋作介绍。 3.选择你最熟悉的一个景点,写一段导游词。 三、百里柳江与碧水蓝天工程 【命题角度】 (1)向环保部门提合理化建议 (2)建设“百里柳江”的建议 (3)营造碧水蓝天工程的宣传标语或广告语

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中国独有的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十二生肖】 〖中国〗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埃及〗牝牛、山羊、狮子、驴、蟹、蛇犬、猫、鳄、红鹤、猿、鹰 〖法国〗摩羯、宝瓶、双鱼、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室女、天秤、天蝎、人马〖印度〗招杜罗神的鼠、毗羯罗神的牛、宫毗罗神的狮、伐折罗神的兔、迷立罗神的龙、安底罗神的蛇、安弥罗神的马、珊底罗神的羊、因达罗神的猴、波夷罗神的金翅鸟、摩虎罗神的狗、和真达罗神的猪, 【年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指2——3岁的儿童 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期颐之年:一百岁 【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三坊七巷 文化的创新与传承

三坊七巷的文化继承与创新 摘要:“三坊七巷”座落于福州市中心城区(鼓楼区),总占地约45公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总称。“三坊”即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即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被誉为“中国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中国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其基本格局形成于唐末,到明清时期发展到了鼎盛,现存古建筑200多座,其中水榭戏台、欧阳氏民居、陈承裘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二梅书屋、沈葆桢故居、林氏民居、小黄楼等9座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州许多名垂青史的名人,都出自“三坊七巷”或与之密切相关,其间蕴涵的厚重的历史人文气息,集中展示了福州闽都文化博大精深、沉潜冲和的底蕴。【1】 关键词:三坊七巷、文化、创新、传承、价值、内涵、精髓、保护; 一、三坊七巷的历史文化: 三坊七巷是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她承载了福州城市发展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人们把凝结在坊巷格局和明清建筑中的文化信息,在坊巷中生活过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思想和著述,坊巷内特有的民风民俗和具有文化内涵的商贸特性,当作一种文化来看待。现在我们统称之为三坊七巷文化。三坊七巷文化的内涵、精髓和价值: (1)三坊七巷的文化内涵: 1、富有个性的坊巷格局 2、匠心独运的园林建筑 3、灿若群星的名贤英杰 4、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 5、具有文化气息的商贸 (2)三坊七巷的文化精髓: 1、爱国与创业精神 2、包容与革新思想 3、崇文重教的传统 (3)三坊七巷的文化价值: 1、是展示福州历史文化的窗口 2、是提高文化认同感的基础 3、为福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化资源【2】 例如:王审知(862-925年),字信通,又字详卿,河南光州固始人。唐中和元年(881年)同兄王潮、王审邽随王绪起义军渡江南下;景福元年(892年)攻入福州,历封琅琊郡王、闽王。前后治闽29年,修罗城、夹城,辟甘棠港,拓三坊七巷,政绩斐然,世称开闽王。其部将在塔巷北侧建育王塔,并建塔院,因而得巷名;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号少穆、石麟,晚号竢村老人。清嘉庆(1804年)举人,十六年进士,庶吉士,授编修。历江苏按察使、署布政使,陕西按察使、署布政使,湖北、河南、江宁三省布政使,江苏巡抚,两江

福州民俗文化系列之传统节日篇教学设计两课时

福州格致中学 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阶段成果观摩课 《旅游规划》(2课时,第2课时)教学设计 〔省颁地理选修I(B)课程〕 授课教师:刘晓桦指导教师:张燕翎、廖德和 授课班级:省颁地理选修I(B)课程高二《旅游规划》班 授课时间:2012年3月21日上午第3节 授课地点:高三(1)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旅游景区规划的主要内容,初步学会旅游景区规划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图片,文字材料,培养学生提炼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旅游发展,规划先行”的观念。 【教研课题】案例分析中拓展视野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旅游景区规划的方法 2.难点:1、福州三坊七巷景区的开发潜力分析 2、厦门鼓浪屿景区的保护系统规划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案例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一段景区视频,引出旅游景区规划的核心内容包括旅游开发条件分析和旅游开发总体规划。 课件展示关系图 二、讲授新课 1、教师以“广东仁化丹霞旅游风景区”为例,分析景区的具体规划方法: 景观资源综合分析 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旅游活动特点分析景区规划的内容开发潜力分析 游赏系统规划 服务系统规划 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旅游活动组织规划 保护系统规划 分期实施方案规划通过展示图片,应用材料,让学生理解景区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2、案例讨论: A. 厦门的鼓浪屿景区: ①景观资源综合分析 ②保护系统规划 B. 福州的三坊七巷景区 ①景观资源综合分析 ②开发潜力分析 学生分两组进行讨论,讨论后分别让两组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教师加以点评。 通过对三坊七巷开发潜力的分析和厦门鼓浪屿提出的保护规划,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扩散思维能力。 三、巩固新课 通过3个景区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旅游景区的规划内容和方法,拓展学生视野。 四、课外拓展 学生应用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对鼓山旅游风景区做一个合理的规划。 《旅游规划》(2课时,第2课时) 选修3 旅游地理 撰稿教师:刘晓桦 授课教师:刘晓桦 授课班级:省颁地理选修I(B)课 程高二《旅游规划》班

《地域文化》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地域文化》综合练习题 地域文化课程组 (说明: 《地域文化》课程在2014秋学期启用新教材,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进行复习考试,结合考考试题型,形成综合练习题。希望同学们结合学习指导的重点学习内容要求,对综合练习题进行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在岭南生活远的最早遗迹是在韶关发现的(C)遗迹。 A大汶口B河姆渡C马坝人D客家人 2、(A)是岭南文化中最有影响并最具典型性的文化。 A广府文化B潮汕文化C客家文化D琼雷文化 3、岭南的“岭”指的是(B)。 A秦岭B南岭C北岭D丹霞岭 4、潮汕人所讲的是潮汕方言。根据方言的划分,潮汕方言属于(C)方言。 A吴B越C闽南D闽北 5、秦末汉初(C)建立()。 A赵佗南海国B任嚣南越国C赵佗南越国D任嚣南海国 6、"中国由北而南最大规模的“移民潮”发生在(D)代。 A秦B汉C唐D宋 7、位于五岭之一的大庾岭道上的粤北南雄(A),是移民入粤的重要中转站。 A珠玑巷B崖门C桑梓乡D丹霞山

8、潮州、揭阳、潮阳、饶平、澄海、普宁、惠来和今天梅州市的丰顺,古称(A)。 A潮州八邑B潮人古邑C潮州八府D潮人八邑 9、“客家人”这一称谓,获得官方定称是在(C)时期。那时在户藉立册中,凡是广府语系和潮洲语系的人都列入主册,而北方来的人,多被列为“客藉”。 A两晋B两汉C两宋D明清 10、"粤闽客三方言的声调中都保留着古代汉语的(C)声,而该声调在北方方言里则已完全消失,这是最具特色的。 A平B上C入D去 11、"广府人普遍认为他们的祖先是经(D)进入岭南的。 A十三巷B华南巷C百越巷D珠玑巷 12、"汉代所置的(C)郡,管辖番禺、博罗、中宿(今清远一带)、龙川、四会和揭阳六县。 A象郡B桂林郡C南海郡D广府郡 13、"秦始皇死后的公元前203年,时任南海郡尉的(A)以番禺(今广州)为都建立了南越国,自立为王。 A赵佗B任嚣C冼夫人D赵眛 14、"潮汕民系主要是宋以后中原汉人经(D)迁徙而来与原生居住民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族群体。 A湖南B江西C江苏D福建 15、"陈元光被称为(B)。 A潮人圣王B开漳圣王C潮州圣王D潮汕圣王

文化创意产业整体概况和数据

文化创意产业整体概况和数据文化创意产业有五大特征: 一是创意产业人员主要是知识型劳动者,强调个人参与和才智发展;二是创意产业是低消耗、高附加价值产业;三是创意产品是文化与技术相互交融、集成创新的产物,呈现出智能化、特色化、个性化、艺术化的特点;四是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创新;五是产业组织呈现集群化、网络化,企业组织呈现小型化、扁平化、个体化、灵活化的特点。 2000年以来,创意产业在全球高速成长。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的统计表明,全球创意产业的产值已从2005年的1.3万亿美元增长到2009年的4.2万亿美元(如图1),年均增长率高达34.1%,远远高于同期全球GDP的增长速度(6.5%)。由于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根据世界银行测算,2009年全球经济衰退了2.5-2.9%左右,但是文化创意产业并没有因为经济危机的影响而出现负增长,反而较上一年增长了24.5%。在英、美、日等发达国家,创意产业甚至已成为国家的支柱产业。 部分国家创意产业主要发展经验 国家主要创意产业主要发展经验 美国电影、音乐、软件1、重视版权制度建设 2、高度产业化的商业营运模式 英国出版业、电视与广播1、政府对创意产业的重视、政府协调 机构积极推动创意产业 2、政府重视教育,为创意产业发展积 蓄人才和后备力量 3、健全的投融资支持体系 日本动漫业1、政府积极推动并倾力支持 2、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的法律法规 3、文化和市场深入结合 韩国影视、音乐、手机及电子游戏1、创意产业得到政府扶植(税制、资 金和人力资源) 印度软件业1、劳动力资源优质,成本低廉 2、国家政府政策的支持 3、企业国际化及质量认证体系的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于2011年11月13日向社会公开发布的中国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指数(2011)显示:2011年中国

浅谈福州城市的形成与旧城保护

浅谈福州城市的形成与旧城保护 On the formation of Fuzhou City and the Old City Protection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formation of FuZhou city, the transformation and protectionof the city asproposed. Based on the scientific theory of human- oriented environments, the strategic thinking of the future city's transformation and protection of Fuzhou city as probed. Key words: FuZhou; the formationof FuZhou City;protection 1 福州城市的形成 福州的城市建设始于汉初,闽越王在福州屏山南向约一公里的冶山周围建城, 取名冶城。冶城位于三山(屏山、乌山、于山) 之间,并且位于屏山与闽江的垂直线上, 其独到之处是,乌山和于山的对称轴恰好与此垂直线相重合,冶城作为福州的雏形,充分体现了古人的过人智慧, 确立了福州城市三山一水的格局, 明确了以现八一七路为城市中心主轴的主导思想。 西晋时期在冶城南侧中轴线上建子城。经多次拓修, 城区较冶城扩大了近三倍, 设置了6 个城门, 城外有护城河, 设桥与城外相连,当时的福州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发达的都市。唐天复元年( 公元901年) ,威武军节度使王审知创建罗城,城廓近似圆形, 方圆约40 里, 北边冶山为罗城的制高点,南面以安泰河为界, 把子城包在其中。城墙中设有8个城门,罗城内整个城区规划仍然严格以中轴线对称布局,城北沿轴线布置衙署,城

福建电大地域文化第三次作业

第 1 大题: ( 得 32 分 ) 单项选择题 1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福建年画产地主要集中在泉州、漳州、福安、福鼎等地,其中以()年画最为有名,它既有北方年画之粗犷,又兼有江苏年画之秀丽。 A . 泉州 B . 漳州 C . 福安 D . 福鼎 正确答案: B . 2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 )福建已能制造远洋木船,驶往印度和南洋。 A . 东晋后期 B . 南朝时期 C . 唐代 D . 宋代 正确答案: B . 3 . ( 应得 2 分,实得 0 分 ) 在表现事理的谚语中,讲求稳妥第一的谚语“马背没有牛背稳”出自( )。 A . 武夷山 B . 龙岩 C . 石狮 D . 晋江 正确答案: A . 4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 ),福建经济高度发展,人口急剧增长,山区被大规模开发,农业上实行精耕细作,经济作物如葛麻、甘庶、茶、荔枝等都得以大规模种植;手工业中,以造船业、制瓷业为最。 A . 唐末五代 B . 宋代

C . 元代 D . 明代 正确答案: B . 5 . ( 应得 2 分,实得 0 分 ) 在表现志向的谚语中,鼓励心怀大志的谚语“活人没志气,只比死人多口气”出自( )。 A . 清流 B . 武平 C . 永泰 D . 古田 正确答案: B . 6 . ( 应得 2 分,实得 0 分 ) ()流行于龙岩、三明及龙溪等地,因其主 要声腔属弹腔南北路,故称“乱弹”;又因其 声腔来自外省,亦称“外江戏”。 A . 词明戏 B . 平讲戏 C . 大腔戏 D . 闽西汉剧 正确答案: D . 7 . ( 应得 2 分,实得 2 分 ) 明代晋江人( )的《国史唯疑》,通记历朝人物遗事,后半卷专记闽事,可补史传不足。 A . 郑鸿逵 B . 王忠孝 C . 黄景昉 D . 谢杰 正确答案:

福建文创园让城市重生

福建文创园让城市重生 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城市的特有文脉,引领市民健康绿色的生活和消?M理念,塑造与城市地理、历史、经济、文化相适应的特有形象,激发创新创业的激情,培养高尚情操,这些才应该是文创园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福建结合文化遗产特别是工业文化遗产保护和合理利用,其文创园建设和发展因地制宜,实事求是,创意新特,内涵丰富,尊重历史和地方文化传承,令城市特色更加突出、鲜明。同时,福建的文创园更有人气、更接地气、更具灵气,突出地方文化特色,越来越融入和引领城市现代生活。 福州、厦门、泉州等城市在工业文化遗产改造和文创园建设中,创造出许多独特的做法和值得推广的经验。 政府为文创产业搭台 福建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重要文化发源地和商贸集散地,有着深厚的文化传承。福建各级宣传文化部门抓住文创产业发展的大好机遇,用文创产业带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整合政府相关部门优势,针对不同市县实际,提出相应的规划和发展思路,取得显著成效。 晋江,一曲南音、一隅古厝、一件工艺品、一家文创企业、一方文化产业园……随处彰显着闽南深厚的文化底蕴。

随着经济的发展、实力的提升,“文创”逐步成为晋江发展的热词。3年前,晋江从“文创”开始变革,以创建全省首个工业旅游示范市,开发五店市、灵水等传统村落旅游及围头、衙口等滨海旅游为主要发展方向,各式各样的文创旅游精品开花结果。目前,有晋江国际工业设计园、艾派文化产业园、艺达木雕、灵源万应茶等20多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重点打造洪山文创园、三创园、五店市传统街区和包装印刷产业基地等工业文化产业平台,逐步形成“三园一基地”的发展格局。晋江文化产业周、福建省“海峡杯”工业设计(晋江)大赛、海峡两岸大学生设计工作坊等核心文创活动,已成为晋江的闪亮名片。 晋江国际工业设计园采取“政府整体租赁、统一规划改造、滚动式发展、专业公司管理运营”的方式进行开发建设,立足晋江产业特色,突出发展工业设计,为设计企业与制造企业提供对接服务,力求打造成为晋江、福建乃至海峡两岸最具特色的专业化、高端化、国际化的工业设计外包服务型产业集聚区。建立4年多来,先后累计签约引进包括福建纸匠公司、纳金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迪特工业设计公司等高校和设计机构60家,其中包括台湾包装协会、蓝鹊、楹榆等6家台湾设计机构,吸引各类人才609人,其中设计师458人。园区还签约引进勾勾手、中桥传媒等30家电子商务、文化传媒公司,其中,中桥传媒已于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

《我爱我的家乡福州》

我爱我的家乡福州 家,包含了太多的情愫;乡,蕴含着太多的滋味。家乡是一杯老酒,一壶香茶。我的家乡是朴实的,也是饱满的,就是美丽的福州。 福州,简称“榕”,是福建省的省会,第一大城市。福州市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沿着一条浩瀚的闽江奔流而过。 站在雄伟的鼓山大桥上。望着桥下的滔滔江水。总是令人感叹:我们福州人的母亲河,哺育一代代的福州人。我们的母亲河——闽江,缓缓向东流去,流动着血脉,流动着希望,流动着热情。她不仅哺育了福州人民,同样带动着福州这个城市的步步发展。从3820到东扩南进,沿江向海,再到如今福州新区的伟大宏图,我的家乡福州,经历着沧海桑田的变化。晋安区原为福州的郊区。自1995年划入福州市区后,发展十分显著。在现如今的晋安,高楼大厦已不再稀奇,繁华喧闹,司空见惯,与18年前的晋安截然不同。而与晋安一河之隔的鼓楼区,是福州最古老的城区,也是福州教育,经济,医疗,生活的中心。这里有福州人最为自豪的,同样也是福州文化摇篮的明清古建筑——三坊七巷。“三坊”即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即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基本格局形成于唐代后叶,到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中叶发展到了鼎盛,总占地约45公顷,现存古建筑200多座,坊坊相连、巷巷相通。福州许多名垂青史的名人,也都出自于这里,如:

雷厉风行,严禁鸦片的名族英雄林则徐;热爱文学、执着追求的冰心,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这些都是福州人民的骄傲。 在日新月异的城市发展中,依然还保留着许多民间的传统文化。福州特有的拗九节,这是个孝顺父母的节日,一些老人的说法,凡人的岁数连九或是九的倍数,在拗九节这一天,都要吃一碗太平面,以在逢九年岁里一切平安。 福州的菜也是闽菜的代表,有“福州菜香飘四海,食文化千古流传”之称。其中就有著名汤品如历史悠久的佛跳墙,有“坛起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的美誉。福州街头最多的小吃店为沙县小吃,沙县是福建的一个地名,沙县小吃就是由该地方的人带来的,主要经营拌面、鱼丸、馄饨以及各种小吃。这种小吃店门面很小,却是福州旅游不可不去品尝的好地方。我的家乡福州她的美还不止这些,她是耐人寻味的。 有人说乡情是一支清远的笛,悠扬而深远;乡情是一坛陈年老酒,清香而醇厚。其实关于家乡,有太多的语句让人动情,家乡是人心中最温暖的的地方。 家乡,这里有我年少的懵懂与无知这里有我成长的温馨与回忆。我们应该热爱自己的家乡,为了养育我们的家乡的明天更加辉煌,我们要从现在起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这样,才能为我们的家乡做出贡献,为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奉献出自己的一份热情。 让我们努力学习,争取在将来为自己的家乡献一份力,让我们伴随着这片常年无语的黄土地,一起成长,我的家乡福州。

地域文化闽台经济与文化试题及答案

地域文化1总共28 题, 第1 题(已答). 宋时大陆与台澎之间的经济贸易已十分繁盛,当然这种贸易主要还是发生在()之间。 A. 大陆人民和南洋地区的大陆移民(主要是福建的移民) B. 大陆人民 C. 台澎地区的大陆移民(主要是福建的移民) D. 大陆人民和台澎地区的大陆移民(主要是福建的移民) 【参考答案】D 第2 题(已答). 2007年,闽北籍台资投资兴办了(),该校被福建省教育厅确定为闽北唯一的一所承接闽台高职联合培养人才项目的学校,同时也被福建省台联选定为全省首家台胞培训基地。 A. 武夷学院 B. 华侨大学 C. 龙岩学院 D. 厦门大学 【参考答案】A 第3 题(已答). 至(),福建居民对台湾居民的民风习俗、生产技术和规模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经济交往也进一步密切。此时台湾已成为中央王朝的羁属,但是中央王朝对台湾的管辖还是松散而不得力的。 A. 秦代 B. 唐代 C. 明代 D. 清代 【参考答案】B 第4 题(已答). 清末及民国时期,不属于福建与台湾的海上交通主要线路的是() A. 福州与台湾航线 B. 厦门与台湾航线 C. 泉州与台湾航线 D. 除汽船定期航班外,福建的帆船穿越台湾海峡,从事航运贸易,获利颇丰【参考答案】C 第5 题(已答). 历经10多年倾力打造,()的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简称“海博会”)与中国(晋江)国际鞋业博览会(简称“鞋博会”)两大展会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参展、参观的境外企业和客商比例逐年递增。 A. 福州 B. 厦门 C. 泉州 D. 莆田 1

【参考答案】C 第6 题(已答). 龙岩市利用台资的企业以()企业为多。 A. 资源型 B. 技术型 C. 资金型 D. 互补型 【参考答案】A 第7题(已答). ()自古有“扼台湾之要,为东南门户”之称,台湾人民祖籍地有许多源于此地,两地人民情同手足。 A. 福州 B. 厦门 C. 泉州 D. 漳州 【参考答案】B 第8 题(已答). 古代,闽南和台湾都出现了经营海峡两岸贸易的商业组织是() A. 榷货务 B. 郊行 C. 巡检司 D. 市舶司【参考答案】B 第9 题(已答). ()对台小额贸易量一直稳居大陆县级第一,年贸易额约占福建的三分之一,为福建最大的对台贸易港之一。 A. 霞浦 B. 杏林 C. 福清 D. 东山 【参考答案】D 第10 题(已答). ()成立“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实验区”、台商投资区等,通过举办两岸林博会、海峡两岸乡镇对口交流会、两岸特色乡镇交流会等,加强两地的经贸关系。 A. 福州 B. 南平 C. 三明 D. 龙岩 【参考答案】C 二、多项选择题(共8 题,每题 5 分) 第11题(已答). 以下关于明代闽台经济关系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有() A. 明朝中央政府实行海禁政策完全阻止了福建沿海人民继续迁居澎湖的趋势 B. 颜思齐、郑芝龙集团,他们在那里辟垦土地,建立部落,大大推动了台湾本岛的开发,从而也促进了闽台之间的经济交流 C. 明朝中、后期,由于倭寇横行、海盗窜扰、殖民者侵入,对大陆、福建与台湾的经济往来、政治领属构成重大威胁 D. 王审知在位期间,实行保境安民政策,为福建的政治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重要 贡献,号称“明王” 【参考答案】BC 2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提要: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如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全球化 的今天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只有历史辩证地正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传统 文化的理论研究、保护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才能 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注重自强不息,不断革故鼎新的理念。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继承与发展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现状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国外文化开始入侵中国,随着国外文化的不断入侵,我国传统文化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受到了重大的打击。一项调查表明,超过半数的大学生对京剧或其他各种地方剧种“不感兴趣”,只有25%的小学生知道文房四宝是什么。福建师大社会历史学院学生不久前在福州某小学和大学城中作了一份关于传统文化的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中,传统文化观念淡薄,小学生中文化品味比较西洋化。据悉,师大学生在某所小学发出题为“还有多少中国味”的调查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小学生中文化品味比较西洋化,只有不到二成的小学生吃大餐会选择中餐,只有25%的小学生知道文房四宝是什么。在关于节日的调查中,除了儿童节,孩子们最喜欢过的是圣诞节,只有33%的孩子喜欢过春节,14%的孩子喜欢过中秋,12%的孩子喜欢过国节。这一些调查让我们看到了传承了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的脆弱性,而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不能摒弃这些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要正确看中国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我们繁荣昌盛的根基,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可能会亡国;一个民族如果丧失了自己的文化,就要亡种,而亡种比亡国更可怕。对中华民族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身份证和象征,是中华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唯一标志。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我们先民追之不舍、迄今十多亿中国人仍然哺之于中的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棒子打死,妄自菲薄、数典忘祖,搞历史虚无主义是不行的;但抱残守缺、照抄照搬、全盘吸收,大搞复古主义也违背历史发展的规律。冯友兰曾说:“中国人最关切的是中国文化和文明的继续和统一。”我们的智慧或可超然于文化之外,而我们的最终命运又必然统摄于文化之中。因此,理性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人的不二选择。 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识之士也在不断思索,1935年《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宣言》旗帜鲜明地提出中国应进行本位文化建设。指出对肇始于近代的民族文化危机,“我们不能任其自然推移,我们要求有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同时,“要使中国能在文化的领域中抬头,要使中国的政治、社会和思想都具有中国的特征,必须从事于中国本位的文化建设”。1958 年《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建议以儒家文化为主,融会西方“民主、科学”,以达“返本开新”后的世界价值和济世功用。2004年《甲申文化宣言》的策略落脚点:侧重强调全球化背景下文化平等、多元共生的见解及中华文化对世界未来的可能性贡献。“主张每个国家、民族都有权利和义务保存和发展自己的传统文化;都有权利自主选择接受、不完全接受或在某些具体领域完全不接受外来文化因素”,“不同族群的恒久信仰、行为方式和习俗,则理应受到尊重”,“主张文明对话,以减少偏见、减少敌意,消弭隔阂、消弭误解。我们反对排斥异质文明的狭隘民族主义,更反对以优劣论文明”。近代中国的三次文化宣言,通过以文化的名义直抒当下诉求,折射出近代以

福建民俗风情文化

福建民俗风情文化 福建省(简称闽)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西北与江西省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隔台湾海峡与台湾岛相望。陆域面积12.4万平方公里。福建省辖1个副省级城市和8个地级市。福建的地理特点是“依山傍海”。福建多山,全省山地丘陵面积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90%;这些山地多为森林所覆盖,使得福建的森林覆盖率达62.96%,居全国第一。福建的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岛屿众多。由海路可以到达南亚、西亚、东非,是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海上商贸集散地,福建沿海的文明是海洋文明而内地客家地区是农业文明。除了武夷山、鼓浪屿、清源山、太姥山等自然风光外,还有土楼、安平桥等人文景观。福建的民族组成比较单一,汉族占总人口的97.84%,畲族为最主要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1%,还有少量回族、满族等。 福建地貌 福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山地丘陵面积约占福建省土地总面积的90%,所谓“八山一水一分田”。省内有闽西与闽中两大山带大体平行,闽西山带以武夷山脉为主,斜贯闽、赣两省,长约530千米,平均海拔1千米。最高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位于武夷山市西北部,是中国东南地区最高峰。闽中山带从北至南分为鹫峰山脉、戴云山脉、博平岭。 福建海岸地貌格局以多海湾、多半岛的曲折海岸线为主体。闽江口由于山地逼近海岸,平原窄小;闽江口以南有较大的沿海平原,如

福州平原、兴化平原、泉州平原、漳州平原。且广泛分布海蚀红土台地。闽东南沿海地带是省内耕地集中区,亦是福建省经济文化最为发达地区。 省内城市间往来在过去往往要经水路来达成。有闽江、晋江、九龙江下游冲积而成的四大平原:漳州平原、福州平原、泉州平原、兴化平原。 一、福建气候 福建气候区域差异较大,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水热条件和垂直分带较明显,气候复杂多样利于发展农业多种经营。年均气温在17-21℃,沿海全年高于10℃。冬季温暖,1月沿海平均气温7-10℃,山区6-8℃。夏季炎热,平均气温20-39,并多台风。无霜期内陆260-300天,闽东南沿海300-360天,可一年三熟,适宜甘蔗等喜高温作物和亚热带植物生长,其他地区可一年两熟,适宜种植水稻和茶树等。年降水量1400-2000毫米,从东南向西北递减。季节分配不均,有较明显雨季和干季;3-6月为雨季,占全年降水50-60%,7-9月是台风季,降水量较多,年际变化极大,容易发生水旱灾害;10月至次年2月为,降水较少。年日照时数为1700-2300小时。沿海及岛屿地区有效风能达2500-6500千瓦时/平方米。风能和台湾海峡油气资源有良好的开发利用前景。 二、福建的风土人情 福州清明节习俗 清明节是我国一个传统的扫墓祭祖节日,但福州的清明节却有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