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模块三 第一章 第二讲 区域经济联系 (3)

模块三 第一章 第二讲 区域经济联系 (3)

模块三  第一章  第二讲  区域经济联系 (3)
模块三  第一章  第二讲  区域经济联系 (3)

第二讲区域经济联系

考点一区域经济联系及资源跨区域调配

(一)区域经济联系

1.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

2.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区域经济合作。

3.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1)对口帮扶成效明显。

(2)西部地区招商引资发展较快。

(3)在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信息和人才的联系日益密切。

(4)在合作中实现了相互发展。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

(1)能源和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我国西部地区自然资源尤其是能源资源优势突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

(2)意义: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2.南水北调

3.西气东输

(1)工程起止点????? 一线工程:西起新疆a 轮南,经甘肃、 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和江苏,

最后到达b 上海

二线工程:西起新疆,经甘肃、宁夏、陕西、 河南、湖北和江西,最后到达广东

(2)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

4.西电东送

(1)地理背景: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不平衡。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及西北地区;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能源资源短缺,能源消耗量大。

(2)三条线路(如图):

(3)经济意义:给我国沿海较发达的地区提供大量电力,促进其经济社会发展。

(2019·桂林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天然气开发建设、输气管道建设和用户管网建设三部分,分三条线路。西气东输一线工程2004年全线贯通,二线工程2012年全线贯通,三线工程2014年全

线贯通。如图为我国西气东输三条管线工程示意图。

(1)从能源消费结构的角度分析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2)简述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的建设对上海、广州共同的影响。

(3)推测西气东输工程新疆段工程冬季建设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答题规范]

一、知其地——在哪里

图示为我国西气东输三条管线工程示意,输出区为我国新疆地区,经济落后,天然气资源丰富;输入区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能源资源匮乏。

二、审其问——答什么

本题共有三问,第(1)问考查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第(2)问考查该工程的建设对上海、广州产生的影响,此两问属于递进式设问,正确回答第(1)问是解答第(2)问的关键。第(3)问考查冬季工程建设可能遇到的困难,地理实践力这一学科素养得到充分体现,考生需联系相关地理环境来作答。

三、析其材——用何答

第(1)问,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资源为主,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了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我国铁路运输能力不足,北煤南运占用大量运力,加重铁路运输的负担。天然气具有清洁、使用方便等优势,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等问题。第(2)问,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工程的建设,能够缓解上海、广州的能源紧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天然气化工等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改善城市的大气质量。第(3)问,西气东输工程新疆段工程冬季建设时,大风天数多,可能遇到多风沙天气;距冬季风源地近,气候寒冷,易出现寒潮等灾害性天气;昼夜温差大,不利于工程建设等。

[答案](1)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资源为主,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北煤南运占用大量运力;天然气具有清洁、使用方便等优势。

(2)缓解能源紧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天然气化工等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城市的大气质量。

(3)大风天数多,多风沙天气;气候寒冷,易出现寒潮等灾害性天气;昼夜温差大,工程建设不利等。

[答题策略]

资源跨区域调配问题答题思路

1.资源跨区域调配原因

2.资源调配线路选择

3.解决资源紧张的途径

4.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集训冲关]

(2019·安阳模拟)咸海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水位每年降低20 cm,1987年分成了南咸海和北咸海两片水域,2007年水域面积已萎缩至原来的10 %,对此,相关人员提出了多项拯救举措设想,其中“北水南调”是比较可行的方案。下图为咸海“北水南调”输水线路图。据此完成1~3题。

1.20世纪60年代以后,咸海面积迅速缩小的主要原因是()

A.流域内气候的大陆性特征减弱

B.咸海水域渔业发展过快

C.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过度农垦

D.从咸海向里海大量调水

2.若实施“北水南调”工程,面临的主要困难有()

①地形崎岖,施工困难②穿过板块边界,多地震③投资巨大,工期长④跨国工程,协调难度大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3.除补给咸海水量外,“北水南调”工程带来的影响还有()

A.咸海流域作物生长期明显变长

B.西西伯利亚生物多样性增加

C.沿线地区粮食产量提高

D.中亚地区年降水量急剧减少

解析:1.C 2.D 3.C第1题,20世纪60年代以后,阿姆河、锡尔河流域过度发展灌溉农业,过量引河水灌溉,使流入咸海的水量减少,则咸海面积迅速缩小。第2题,图示工程由俄罗斯、经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工程协调难度大;同时线路长而投资大、工期长。第3题,引水工程可以补给沿途水量,使沿线地区农业得以更好发展。但对生长期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工程不经过西西伯利亚,不会影响其生物多样性;工程使得中亚地区水资源量增加,可能会使其年降水量有所增长。

4.读西气东输一、二、三线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西气东输管线支线经青海进入湖广地区的原因是什么?对青海的发展有何意义?

(2)分析与西气东输一线相比,西气东输二线的优点。

(3)试分析规划多条西气东输线路的原因。

(4)除从国外进口天然气外,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还有哪些?

解析:第(1)题,西气东输管线支线经过我国四大气区中的青海(柴达木盆地),可以补充气源,增强天然气供给的稳定性;可以将该地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该地经济发展,减轻环境压力,同时对其基础设施建设也会起到推动作用。第(2)题,西气东输二线的优点可从气源地、调入区、对我国的能源安全以及环境保护的意义方面考虑。第(3)题,规划多条西气东输线路与东部地区能源需求量大和带动西部及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有关。第(4)题,解决我国能源问题应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考虑。

答案:(1)原因:青海柴达木盆地为我国主要天然气分布区之一,能作为我国西气东输

的重要气源地。

意义:可促进该地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成为该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脱贫致富的步伐;推动该地基础设施建设,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广天然气的使用,减少对薪柴的需求,减轻环境压力。

(2)与西气东输一线相比,西气东输二线气源充足,覆盖华南能源短缺区,有利于优化华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缓解该地区因燃烧煤炭而造成的酸雨等环境问题;气源地包括中亚地区,有利于从供给多元化方面保证我国的能源安全。

(3)①东部地区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贫乏;②调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污染;③带动西部地区及沿线经济发展。

(4)建立能源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力度,增加石油产量;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加大技术革新力度,发展清洁燃烧技术、洁净煤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发展乙醇汽油等。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疆煤炭资源丰富,占全国煤炭预测储量的40.5%,被列为全国大型煤炭基地之一。新疆在中国能源梯队中,正逐渐由“后备军”转变成“先锋营”。为促进新疆煤炭资源开发,国家提出了“疆煤东运”的发展战略,其中“煤从空中走,电送全中国”的疆电外送(如图)成为“疆煤东运”的破题之举。

(1)简述当前我国大力发展“疆煤东运”的地理背景。

(2)与“疆煤东运”相比,“疆电外送”对东部地区的好处有哪些?

(3)如果你作为规划者,是否支持“疆煤东运”“疆电外送”等项目的实施?请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从资源的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看,新疆资源丰富而需求量小,东部地区资源短缺而需求量大。第(2)题,从交通、环境等方面分析。第(3)题,若支持,要从资源外运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等方面说明理由;若反对,则要强调这些项目可能带来的资源、环境等问题。

答案:(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大。新疆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丰富的能源资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东部地区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对能源资源的需求量大,但能源资源储量相对不足。

(2)减小交通运输压力;改善环境。

(3)支持。理由:有利于新疆能源开发,进一步促进新疆的能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就业机会,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或者反对。理由:大幅度开采煤炭会破坏植被和土地资源,加剧水资源短缺;“疆电外送”项目的大范围开展,会引起水、大气的严重污染;煤炭资源大规模开发会引发地面塌陷、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一、国内热点区域——山西省

[在哪里]

山西省地处我国黄河中游,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地带,东临河北,西界陕西,南接河南,北连内蒙古自治区。因地处太行山之西,故名山西。

[有什么]

山西省三分之一的地下埋藏着煤,世界第一产煤国——中国的煤有四分之一来自这里。山西省煤炭资源开发优势明显,主要表现为:

(1)资源优势:储量丰富、分布广、煤种齐全、煤质优良。

(2)开采条件:中厚煤层,埋藏浅适于露天开采和大规模机械化开采。

(3)市场条件:能源消费供不应求,市场需求量大。

(4)区位条件:地处我国中部地区,邻近主要能源消费市场。

(5)交通条件:位置适中,有多条铁路通过,交通比较便利。

[现如何]

山西煤炭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地面塌陷破坏地表生态,结构单一导致产业后劲不足,不合理开发导致资源破坏严重等。

[怎么办]

(1)以技术为先导,大力推动以煤炭利用技术为代表的清洁能源产业的发展。

(2)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3)变输煤为输电,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岗位,减少交通运输压力。

二、国外热点区域——加利福尼亚州(加州北水南调)

[为什么]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人类的居住和生活,但水资源分布不均。北加州气候湿润,雨季常有洪灾发生;南加州却雨量很少、干旱而阳光充沛。

[怎么办]

从北部山区奥罗维尔湖引水向南,经费瑟河、萨克拉门托河及人工沟渠水道逐步将水调到南部。从最北边的奥罗维尔湖到最南端的佩里斯湖,整个调水工程主干道达660英里,是目前美国乃至世界上最大的调水工程。

[何影响]

(1)得益于这些长距离调水工程,加州的干旱河谷地区出现了灌溉面积达2 000多万亩的良田,受益人口达2 300万。加州发展成为美国人口最多、灌溉面积最大、粮食产量最高的一个州,全州经济实力跃居美国第一。

(2)南加州得到北加州水的滋润而繁荣起来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应该是搞“北水南调”时没有想到的。“北水南调”工程建成后,确实对减少北加州的洪流起了作用。但是后来发现,由于截取了原来流向旧金山湾区的大量水源,湾区内累积失去太多洁净水的调剂后,导致水体质量变坏,海湾生物数量减少,海湾附近地区出现土地盐碱化问题等。

考点二产业转移

(一)产业转移的概念、分类及一般规律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3.目的: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利润。

4.一般规律

(二)近年来我国产业转移的主要表现

1.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

(1)原因:寻求廉价资源和低成本。

(2)影响:促进迁入区发展,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2.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1)原因:大陆经济的发展,投资环境改善。

(2)影响:加速了大陆劳动密集型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3.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

(1)原因:珠三角地区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

(2)影响:资本、技术、劳动力等向区域内相对落后地区扩散,缩小地区差别。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从区域不同发展阶段来看

2.从地域分布来看

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减轻转出区的环境问题。

[典题例析]

(2018·全国卷Ⅱ)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3)题。

(1)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A.提高附加值B.降低人工成本

C.缩小规模D.加强合作

(2)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A.基础设施好B.交通便利

C.销售市场大D.信息通达

(3)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

A.打造自主品牌B.扩大生产规模

C.产品款式多样D.增强国际影响

[答题规范]

一、知其地——在哪里

由题干材料及示意图可知,该公司成立于浙江温州,后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其生产也由自己生产变为外包加盟生产厂。温州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高,上海科技和信息发达。

二、审其问——答什么

分析三个问题可知:第(1)题要求回答目的,可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主要考查考生的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2)题要求分析原因,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第(3)题要求分析发展方向,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三个问题依时间循序设问,步步深入,利于考生分析、解答问题。

三、析其材——用何答

解答本题组的关键是把握M公司不同阶段的发展过程,结合变化,联系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等相关知识,分析其成因和目的。第(1)题,在多家生产厂加盟之后选择关闭自有生产厂,可联想到企业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等。第(2)题,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这就要求考生从温州与上海的差异及其转移的目的两个角度分析。第(3)题是对(1)(2)题的延伸和M公司发展过程的概括,抓住发展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点“关闭自有生产厂”“研发中心、总部先后迁向上海”“销售网络覆盖全国”等,结合选项即可快速判定。

[答案](1)A(2)D(3)A

[答题策略]

(一)产业转移成因分析

产业转移的直接表现是部分或全部生产在地域空间上发生变化。根据变化的地域空间范围不同,可分成国际产业转移和区域产业转移两类,根本目的都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市场,最大限度地获取利润。如图所示:

1.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

(1)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租便宜的优势。

(2)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2.区域产业转移的原因

区域内部也存在由区域间资源优势差异而引起的产业转移,因区域之间存在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快,为使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部分产业、资金或技术,带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产业转移思路分析

首先是分析产业部门的特点和地区分布,其次是分析影响产业部门的区位因素。

分析影响产业部门的区位因素,确定主导因素

对比分析产业部门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区位条件

综合分析,确定影响产业转移的区位因素

1.对产业部门的分析:纺织、服装、电子装配等工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主导区位因素是劳动力,转移方向为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国家和地区;钢铁工业对于资源和资金的要求很高,而且随着技术进步,受主导区位因素变化的影响,其转移方向先是接近煤炭产区,然后转向铁矿产区,后又转向交通和市场区位优势明显的沿海地区。

2.对发达和欠发达国家或地区的分析:发达国家或地区一般具有技术、信息、交通、市场等优势;欠发达国家或地区一般有丰富的资源、廉价劳动力、便宜的地租、广阔的市场、优惠的政策优势。

(三)产业转移的影响

(四)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

[集训冲关]

(2019·湖北七市联考)OLED屏是新一代高清显示屏幕,韩国LGD公司在广州投资建设大型OLED面板工厂获得韩国政府批准。韩国政府批准的前提是LGD公司提高对韩国材料和设备的使用,加强技术安全检查,以及新一代技术研发环节必须保留在韩国本土等。据此完成1~3题。

1.LGD公司在中国广州建厂的主导因素是()

A.劳动力B.市场

C.政策D.原料

2.LGD公司在中国广州建厂,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削弱韩国本土产业的竞争力

B.促进广州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C.减轻中国的就业压力

D.增强LGD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3.韩国政府提出严格的批准条件,其目的有()

①保持韩国在OLED产业的优势地位②带动韩国本土相关公司的发展③限制LGD 公司在国外的产业规模④降低LGD公司的生产成本

A.①④B.②③

C.①②D.②④

解析:1.B 2.D 3.C第1题,技术研发环节仍保留在韩国,则在广州建厂的主导因素是中国市场;材料中看不出中国政策的因素;原料、设备使用以韩国为主;广州劳动力成本较高。第2题,在中国广州建厂可以扩大销售市场,增强LGD公司的国际竞争力;技术研发仍在韩国,不会削弱韩国本土产业的竞争力。第3题,条件中的“新一代技术研发环节必须保留在韩国本土”,利于保持韩国在该行业的优势地位;“提高对韩国材料和设备的使用”,利于带动韩国本土相关公司的发展。与降低公司的生产成本无关。

(2019·太原一模)发达国家在经历了20多年金融自由化后,金融危机重创了其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危机后,发达国家纷纷出台了再工业化的政策,掀起了再工业化的浪潮。如图示意再工业化的动力机制。据此完成4~5题。

4.再工业化使发达国家()

A.新兴产业比例下降B.资源环境问题加大

C.传统工业部门复兴D.实体经济地位上升

5.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对我国的影响是()

A.延缓制造业升级换代进程

B.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C.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加大

D.提高制造业的竞争力

解析:4.D 5.A第4题,再工业化会增加工业在国家总产值中的比重,则实体经济地位会有所上升。图示信息显示再工业化是升级制造业,并不是简单的传统工业部分复兴,也不会使资源环境问题加大;再工业化也包含新兴产业,则新兴产业比例不会下降。第5题,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会吸引一部分准备布局在发展中国家的先进工业转移到发达国家,则会延缓我国制造业升级换代进程,故A正确。

6.(2019·河南调研)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合肥经济开发区不仅成为中西部地区名副其实的领跑者,而且也成为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典范。家电、汽车、装备制造及快速消费品四大支柱产业支撑了合肥经济开发区的发展。

材料二图甲表示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图乙表示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示意图,又称“微笑曲线”图。

(1)分析合肥经济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2)家电、汽车、装备制造及快速消费品四大支柱产业支撑了合肥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结合材料二,分析合肥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合肥经济开发区也是“中西部最大的日资企业集聚地”。试分析产业转移对该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第(1)题,分析承接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可以从劳动力(数量、质量和价格)、地价、交通条件、市场、政策、基础设施等方面进行作答。第(2)题,材料二给出的是产业典型产品周期示意图和产品生产环节的价值链示意图,读这两幅图可知,产品生产环节在加工环节利润最低,而支撑该地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几乎均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价值链上处于不利地位。除此之外,引进产业过程中还要注意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第(3)题,产业转移对该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地理环境的改变等几个方面。

答案:(1)地理位置优越,位于南北方交界处,市场广阔;水陆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较低;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基础相对较好;政策支持。

(2)制定承接产业转移的门槛,重视环境保护,防止增加新的污染源;着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强化科技支撑,注重提高技术创新和技术消化能力,引进增长期或者成熟期的产业;尽量承接附加值较高的产业;坚持可持续发展,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3)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时间,促进工业化进程;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改变区域地理景观,促进城市化发展;可能会带来环境污染。

一、国内热点区域——雄安新区

[在哪里]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中国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起步区面积约100 km2,远期控制区面积约2 000 km2。

[有什么]

区域经济发展研究论文

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变化研究 经济贸易系 国际经济贸易实务(物流与报关)1班 2009级 09421107 刘杏铃

发展前景:东盟业已形成的国际经济、政治实力;东盟在亚太国际关系中的独特地位;东盟内部在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上的改善; 以及东盟艰难跋涉、发展壮大的实践本身等,却为东盟一体化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的画卷 障碍:东盟的一体化与欧盟的一体化相比,其进程中还存在着社 会制度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悬殊、经济结构缺陷等重重障碍. 区域经济一体化被定义为单独的经济整合为较大的经济的一种 状态或过程。也有人将一体化描述为一种多国经济区域的形成,在这个多国经济区域内,贸易壁垒被削弱或消除,生产要素趋于自由流动,以及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合作、变化、发展的浅析。

东南亚国家自由贸易区经济学家大英帝国经济一体化

三、正文: 东盟区域经济合作发展变化 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 一、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 虽然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今国际经济关系中最引人注目的趋势之一,但国内外对经济一体化尚无统一定义。"经济一体化"这个词语的使用是近年出现的。所谓"区域"是指一个能够进行多边经济合作的地理范围,这一范围往往大于一个主权国家的地理范围。根据经济地理的观点,世界可以分为许多地带,并由各个具有不同经济特色的地区组成。但这些经济地区同国家地区并非总是同一区域。为了调和两种地区之间的关系,主张同一地区同其他地区不同的特殊条件,消除国境造成的经济交往中的障碍,就出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设想。经济的一体化是一体化组织的基础,一体化组织则是在契约上和组织上把一体化的成就固定下来。 经济一体化具有许多经济方面的优点,重要的有: (一).根据比较优势的原理通过加强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 (二).通过市场规模的扩大达到规模经济提高生产水平; (三).国际谈判实力增强有利于得到更好的贸易条件; (四).增强的竞争带来增强的经济效率; (五).技术的提高带来生产数量和质量的提高; (六).生产要素跨越国境; (七). 货币金融政策的合作; (八).就业、高经济增长和更好的收入分配成为共同的目标。 在过去的数十年中,世界经济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各国经济的一体化。国际商品和劳务贸易增长速度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各国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加强了,跨国流动的人数越来越多,对外直接投资迅速扩大,跨国公司的活动日益频繁。各国政府政策上的变化,特别是放开以前对外国公司封闭的产业,更强更广泛的区域贸易集团化运动,资金流动限制的取消,以及降低关税壁垒的长期影响,认同并强化了一体化的潮流。 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形式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根据不同标准可分为不同类别。美国著名经济学家巴拉萨把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分为四个阶段: (一)贸易一体化,即取消对商品流动的限制; (二)要素一体化,即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三)政策一体化,即在集团内达到国家经济政策的协调一致; (四)完全一体化,即所有政策的全面统一。

区域经济学课程论文

中国新型城市化道路的选择 摘要 本文从中国城市化的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出发,然后结合区域的“城市性”视角,重新理解城市化的深刻内涵,并提出了两条城市化道路:一是人口转移型城市城市化道路,二是结构转换型城市化道路。最后从中国的国情从发,总结出如今中国城市化发展道路的选择,应是走人口转移和结构转型并存的“双轨”发展的新型城市化道路。 关键字:城市化;区域的“城市性”;新型发展道路 一、中国城市化现状 在2013年末中国人口普查时,我国城市化水平已达到53.73%,虽然城镇常住人口超过农村人口,但是仍有约6.5亿农村人口。将来,根据有关专家的推算,中国将来人口的峰值是达到15亿,达到高峰以后人口就开始逐步递减了,即使中国的人口到2020年,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目标实现的时候,我们按照城市化65%的城市化来算,那个时候农村还有5.25亿人口,但是这种大趋势是清楚的,现代化体现在城市化,使全体农村都能够过上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此外,我国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同样的,城市化也应该走新型道路。但是近十年来,从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两个方面看,什么是新型城市化道路,如何走新型城市化道路,严格讲来并没有搞清楚,而城市化却在政府主导下快速发展,部分地区已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城市病”。因此,搞清楚什么是新型城市化道路,慎重地选择我国的新型城市化道路,是一个十分紧迫的重大问题。 二、城市化的含义与区域的“城市性” (一)城市化的含义 城市化涉及人口、地理、经济、社会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关于城市化的含义,不同的学科和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释。可以说,城市化是相关学科都极为关注,而含义或定义又最不统一的概念。

区域经济分析方法

区域经济分析方法 一、任务与目的 了解AHP的基本原理;熟悉应用AHP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与做法,具体步骤: 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应用AHP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明确要分析决策你的问题,并把它条理化,层次化,理出递阶层次结构。 AHP要求的递阶层次结构一般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 ●目标层(最高层):指问题的预定目标。 ●准则层(中间层):指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 ●措施层(最底层):指促使目标实现的措施。 通过对复杂问题的分析,首先明确决策的目标,将该目标作为目标层(最高层)的元素,这个目标要求是唯一的,即目标层只有一个元素。 然后找出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作为目标层下的准则层因素,在复杂问题中,影响目标实现的准则可能有很多,这时要详细分析各个准则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最后为了分析决策问题(实现决策目标),在上述准则下,有哪些最终解决方案(措施),并将它们作为措施层因素,放在递阶层次的最下面(最底层)。 明确各个层次的因素及位置,并将它们之间的关系用连线连接起来,就构成了递阶层次结构。

2. 构造判断矩阵并请专家填写 根据递阶层次结构能很容易的构造判断矩阵。 构造判断矩阵打方法是:没一个具有向下隶属关系的元素(被称作准则)作为判断矩阵的第一个因素(位于左上角),隶属于它的各个因素依次排列在气其后的第一行和地一列。 填写判断矩阵的方法是:向填写人(专家)反复询问:针对判断矩阵的准则,其中两个因素两两比较哪个重要,重要多少。 3. 层次单排序与检验 对于专家填写后的判断矩阵,利用一定数学方法进行层次排序。 需要注意的是,在层层排序中,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4. 层次总排序与检验 总排序是指每一个判断矩阵各因素针对目标层(最上层)的相对权重。这一权重的计算采用从上而下的方法,逐层合成。 5. 结果分析 通过对排序结果的分析,得出最后的决策方案。 二、原理(条件) 层次分析法德基本原理是排序的原理,即最终将各方法(或措施)排除优劣次序,作为决策的依据。 首先将决策的问题看作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大系统,这些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因素可以按照他们之间的隶属关系排成从高到低的若干层次,叫做构造递阶层次结构。然后请专家,学者,权威人士对各因素两两比较重要性,再利用数学方法,对各因素层层排序,最后最排序

济南市区域经济发展分析

【摘要】:本文通过运用区域规划理论中的增长极理论与比较法对济南区域经济发展进行研究,重点通过比较法对济南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得出第三产业是济南市的优势产业,并以南部山区的规划发展为例对此加以说明,最后运用增长极理论就如何加快和完善第三产业的发展及如何利用优势产业加快济南市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提出几点意见与分析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济南市区域规划经济发展理论与方法 0:序言 增长极的形成,应具有历史、技术经济和资源优势三个方面的条件。从历史条件看,不同形式的集聚范围内,基础设施、劳动力素质、社会文化环境如果具有了优势条件,就有利于增长极的形成。从技术经济条件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在技术和制度方面具有较强创新和发展能力的区域,更适合于增长极的产生和发展。从资源条件看,在原料、能源以及水源等资源优势的区域,新的增长极更有利于形成。 经济增长极作为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的新的经济力量,它自身不仅形成强大的规模经济,对其他经济也产生着支配效应、乘数效应和极化与扩散效应。这三种效应的产生,充分显示了经济增长极的重大意义。 比较法是国际和地区间进行经济交流和合作的基础,是在经济区域化和全球化条件下各国能互利和双赢的基础。各国、各地区生产和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或劳务,进口自己不具有优势的产品和劳务,不仅对自己有利,而且也对别人有利,更对地区和全球有利。抓住比较优势,就是最落后的发展中地区也能成功地抓住机遇。对于大多数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现实指导意义。本文就是采用增长极理论与比较法,对济南市的产业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 1:济南概括 济南地理位置与资源

区域经济发展论文产业结构研究论文

区域经济发展论文产业结构研究论文 高等教育对地方区域经济产业结构影响研究摘要:通过对保定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运用结构偏离度方法研究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测算保定市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的灰色关联系数,分析了高等教育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联性。结论表明,驻保高校是促进保定区域经济的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深层次动力,基于此提出了合理发展保定高等教育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区域经济;产业结构 保定历史悠久,崇尚文化,汇集了河北省大部分高等学校。在“十一五”期间,保定市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但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各县区存在较大差距。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因此逐步改善和调整产业结构,对推动经济发展尤其重要。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表明,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会带来劳动力结构和技术结构等出现一系列变化,引起劳动力的就业产生新的组合。这些新的经济社会变革又必将促使为其提供智力、人才与科技支撑的高等教育,在教育结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上作出相应的调整。本文以保定市为例,通过对产业结构与高等教育的关联分析,研究如何发展高等教育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一、保定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1.保定市产业结构的总体发展分析。2003年以来,保定市三次产业占GDP的比重(见图1)。 从总体趋势来看,2003—2008年这一阶段保定市的产业结构呈

“二、三、一”型,即第二产业占GDP比重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标志着保定的产业结构向更高阶段迈进了一大步。但根据世界银行钱纳里等经济学家研究,人均GDP 2 000美元以上(1980年,美元),第一、二、三产业生产结构为15.4%、43.4%、41.2%,而保定市2008年第一、二、三产业结构为15.62%、48.31%、36.07%,距此标准尚有差距,有待发展调整。而与发达国家的“三、二、一”型结构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2.保定市产业结构偏离度分析。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其中产业结构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其发展变化客观上要求就业结构与之相适应,产业结构的不断演进和升级也伴随着就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但对于就业结构来说,除产业结构外,还受体制、教育等因素的影响,有时并不表现为与产业结构同步变化,就业结构调整可能滞后于产业结构调整,一般用结构偏离度来表示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这种非同步关系。当结构偏离度等于0时,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完全协调,若偏离0越远则意味着结构的偏差越大。根据统计数据,对2003年以来保定市三次产业的结构偏离度进行计算,所得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自2003年以来,第一产业的结构偏离度绝对值很大。这表明,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很不协调,产业产值份额大于就业份额,具有较强的劳动力吸纳能力,但这种不协调性较为平稳;第二产业的结构偏离度均小于零,说明产值份额小于就业份

浙江区域经济差异比较与分析

浙江区域经济差异比较与分析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各县市都获得了迅猛发展,但区域差距也迅速扩大,沿海与非沿海、沿海内部区域差异都构成了浙江省区域差异的主要内容。影响区域差异的因子是多方面的,历史基础、中心城市规模、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市场发育程度、全球化程度、信息化程度、区位和交通、人口数量与素质和区域发展策略等均对浙江沿海区域经济差异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各因素的影响,得出实际使用外资、产业结构、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是浙江沿海经济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区域差异 agdp 发展不平衡面板数据 根据对有关资料分析,浙江经济在原有区域经济水平静态不平衡的基础上,经过动态不平衡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形成广泛的新增长极,区域间经济水平的差距经历了先有所扩大又逐步收敛的过程。总体上是一种非极化性不平衡发展。2010年浙江省实现生产总值27100亿元,增长11.8%。2010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359元,年均实际增长8.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303元,年均实际增长8.4%。浙江省2010年的gdp总量和人均gdp均列全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第4位,特别是人均gdp列各省之首。但浙江是地域小省、人口小省、自然资源小省,而且省内地域差异明显,山地丘陵、盆地、平原等地貌类型复杂,山区面积约占70%。各区域在经济发展条件与发展水平上存在很大差异。1997

年消灭了贫困县,2001年消灭了绝对贫困乡镇。但是过去的贫困县和贫困乡镇,在今天仍然是欠发达地区或相对落后地区。2009年杭州市的人均gdp达到74924元,而温州市的泰顺县只有9554元,前者竟是后者的7.6倍之多。 区域经济差距的存在,是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区域经济差距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和积极意义,但过大的区域经济差距将会产生诸多消极的影响,这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本文首先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agdp)采用了极值差率和标准变异系数进行分析地区经济之间的差距。然后对影响nich的因素(历史基础、中心城市规模、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市场发育程度、全球化程度、信息化程度、区位和交通、人口数量与素质和区域发展策略等)进行分析和比较,最后,通过建立多元回归分析找出产生区域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1 浙江经济区域经济差异的描述分析 一般来说,区域经济差异可以划分为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绝对差异是用绝对表来衡量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它反映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差距,是一种等级水平的差异;区域经济的相对差异是用某指标的变动率来衡量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它反映的是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速度差异。这两种指标对于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同等重要,二者所包含的意义不一样,不可能相互替代。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差异必须同时重视绝对与相对差异的研究。为了能全

区域经济发展分析论文

区域经济发展分析论文 为了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地区经济合作,我国政府在“十五”计划中强调,要进一步开放市场,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进一步开放价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培育和发展商品市场、资金、劳动力和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推动区域贸易和生产要素的区域合理流动,加快地区产业结构的和合理化调整,为“十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我国各区域之间产业优势比较: 东部地区的优势产业:电子工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工业、精密仪器以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轻纺工业等。这些产业明显体现了东部发达地区的资源及技术、劳动力与资本优势,并且具有较高的附加值与较长的产业链,各行业的技术现代化水平较高。 中部地区的优势产业:机械制造业、建材工业、冶金工业以及煤化、盐化、磷化为主的化学工业和钢铁工业等,虽然具有一定的基础优势,也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但是成长性不高,面临比如发展空间有限、设备老化、附加值不高等发展困难。 西部地区则主要集中于资源相关的产业:电力工业、煤炭工业、石油石化、有色金属、天然气开采、旅游业、畜牧产品,这些产业均为资源型,耗能高、产量大、附加值低,没有形成产业链,多为原材料与初级产品。 东北地区:所谓老工业基地,主要是指在新中国成立前以及20世纪50、60年代(部分为70年代)形成的,国家进行了大量投资、生产规模大、历史上曾对我国经济起到很大作用、做出很大贡献,但现在却表现出产业结构老化、产品不适应市场、技术落后、体制陈旧、产业竞争力下降、陷入整体困境的工业基地。东北三省的原油产量和木材提供量占全国的1/2,商品粮占全国的1/3,汽车产量占全国的1/4,其中重型卡车产量占全国的1/2,造船产量占全国的1/3,钢产量占全国的1/8,重型装备制造业,军用飞机、核潜艇等重要的军品生产任务均在东北。 我国各区域之间的综合比较单位:(万人)

高二地理区域经济联系练习题(有答案)

高二地理区域经济联系练习题(有答案)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能力测试】一、单项选择题 1、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这是因为() A、发达国家法制不健全,有空子可钻 B、发达国家政局动荡,社会不稳定 C、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 D、发达国家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欧盟15国领导人于2002年12月13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正式向10个候选国(波兰、匈牙利、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立陶宛、塞浦路斯、马耳他)发出了2004年5月1日入盟的邀请,迈出了迄今为止欧盟扩大进程中的最大的一步。据次回答2-4题。 2、在候选的10个国家中,属于亚洲的国家是() A、斯洛文尼亚 B、立陶宛 C、马耳他 D、塞浦路斯 3、欧盟在2004-2006年间将向新成员国提供408.3亿欧元的财政补贴,作为结束入盟谈判的重要条件,欧盟获得的回报将是() A、组织版图的扩大 B、商品市场的拓展 C、就业机会的增多 D、关税金额的提高 4、近50年来,欧盟经济一体化迈出的实质性步伐是() A、欧盟东扩 B、欧洲快速反应部队的成立 C、欧洲自由贸易市场的建立 D、欧元流通 5、我国进行能源和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背景是() A、我国东部地带虽然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太大 B、我国西部地带虽然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落后,能源需求量极少 C、我国南方和北方降水都很丰沛,但北方经济发达,故需从南方调水 D、能源西丰东缺,水资源南多北少,制约了东部和北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6、南水北调规划了“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其中的“四横”四指() A、长江、黄河、淮河、海河 B、长江、汉江、黄河、淮河 C、长江、通天河、大渡河、黄河 D、长江、渭河、淮河、黄河 7、南水北调的东线、中线都可以到达的城市是() A、北京 B、天津 C、烟台 D、威海 8、南水北调工程的输水线路中,需逐级提水的是() A、东线工程 B、中线工程 C、西线工程 D、东、中、西线均需要 9、西气东输的能源使用后,将降低沿线城市的() A、水体污染 B、土壤污染 C、大气污染 D、噪声污染 10、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启动西气东输工程的重要依据的是() A、我国西部地区天然气资源丰富 B、近年来我国天然气探明储量迅速增长 C、我国东部地区对能源的需求

区域经济联系(一)

第四节区域经济联系(一) 【学习目标】 南水北调的原因,线路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过程】 一、世界经济联系 1.发展趋势:区域经济和经济。 2.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 二、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 1.背景:战略的实施 2.举措: (1)对口 成效明显,使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有了明显增长。 (2)西部地区发展较快,东部和西部的合作项目不断增多,西部地区实际引进的资金逐年上升。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和力度,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开工,极大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3)东、西部地区合作中,科技、和的联系日益密切,发达地区选派大批优秀人才支援内地,为西部地区的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4)东西部地区在合作中实现了。东部地区企业在与西部地区企业合作中,在输出、、等的同时,也实现了与合作方的“双赢”。尤其是通过合作,西部地区丰富的得到了合理利用。 三、资源跨区域调配 1、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把、、、四大流域连接起来,形成的总体布局。 【合作探究】南水北调的影响 调入区:

调出区: 【课后习题】 1.2010年11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日本横滨出席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二阶段会议。在会议上发表题为《深化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的重要讲话。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 A.世界最大的国际军事组织 B.亚洲太平洋地区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 C.亚洲—太平洋地区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D.世界最大的国际政治组织 (2)中国积极参加APEC活动,主持召开APEC会议是为了() A.加强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 B.推动亚太地区各成员间的民间交往 C.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D.建立与亚太地区各国之间持久的结盟关系 2.截至2011年我国西部大开发已实施了10余年了,要保证西部大开发的持续性,必须努力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提高科技含量,发展消耗低、污染少、效益高的产业,走一条现代化、工业化的路子,在开发过程中,应该(双选)() A.向西部大规模移民,以减轻东部的压力 B.在西部大范围垦荒,兴建大型商品粮基地 C.加速开发石油、天然气资源,并向东部输送 D.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3、有关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线调水线路是从金沙江、岷江将水调到黄河 B.东线方案调水线路全部都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上 C.南水北调工程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地区缺水的矛盾 D.南水北调工程的建设将会优化我国的资源配置,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启动时,水源区必须最先解决的问题是 A.河道的淤积 B.水质污染 C.地下水位的下降 D.土壤的盐碱化 5、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对受水区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有 A.回补地下水 B.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C.土壤次生盐碱化 D.长江河口海水倒灌 6、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已开工建设,这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读我国南水北调输水路线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1)“南水北调”是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问 题的具体措施。材料中提及的南水北调东线 输水在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的原因 是。中线调水的在, 该线路主要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 (2)我国实施“南水北调”的主要原因 是。 (3)与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和西线方案相比 较,东线工程的优势条件是:;(4)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最大障碍是:() A.秦岭B.昆仑山脉C.巴颜喀拉山脉D.祁连山脉 (5)跨流域调水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很大的影响,试分析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受水区产生的生态影响主要有(至少两点):

区域经济分析方法

区域经济分析方法 一、任务与目 了解AHP基本原理;熟悉应用AHP解决实际问题基本思路与做法,具体步骤: 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 应用AHP解决实际问题,首先明确要分析决策你问题,并把它条理化,层次化,理出递阶层次结构。 AHP要求递阶层次结构一般由以下三个层次组成: ●目标层(最高层):指问题预定目标。 ●准则层(中间层):指影响目标实现准则。 ●措施层(最底层):指促使目标实现措施。 通过对复杂问题分析,首先明确决策目标,将该目标作为目标层(最高层)元素,这个目标要求是唯一,即目标层只有一个元素。 然后找出影响目标实现准则,作为目标层下准则层因素,在复杂问题中,影响目标实现准则可能有很多,这时要详细分析各个准则因素之间相互关系。 最后为了分析决策问题(实现决策目标),在上述准则下,有哪些最终解决方案(措施),并将它们作为措施层因素,放在递阶层次最下面(最底层)。 明确各个层次因素及位置,并将它们之间关系用连线连接起来,就构成了递阶层次结构。 2. 构造判断矩阵并请专家填写

根据递阶层次结构能很容易构造判断矩阵。 构造判断矩阵打方法是:没一个具有向下隶属关系元素(被称作准则)作为判断矩阵第一个因素(位于左上角),隶属于它各个因素依次排列在气其后第一行和地一列。 填写判断矩阵方法是:向填写人(专家)反复询问:针对判断矩阵准则,其中两个因素两两比较哪个重要,重要多少。 3. 层次单排序与检验 对于专家填写后判断矩阵,利用一定数学方法进行层次排序。 需要注意是,在层层排序中,要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4. 层次总排序与检验 总排序是指每一个判断矩阵各因素针对目标层(最上层)相对权重。这一权重计算采用从上而下方法,逐层合成。 5. 结果分析 通过对排序结果分析,得出最后决策方案。 二、原理(条件) 层次分析法德基本原理是排序原理,即最终将各方法(或措施)排除优劣次序,作为决策依据。 首先将决策问题看作受多种因素影响大系统,这些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因素可以按照他们之间隶属关系排成从高到低若干层次,叫做构造递阶层次结构。然后请专家,学者,权威人士对各因素两两比较重要性,再利用数学方法,对各因素层层排序,最后最排序结果进行分析,辅助进行决策。

论文:区域经济区位优势分析--以唐山为例【摘要】

标题:区域经济区位优势分析——以唐山为例 英文标题:The analysis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advantages——For example in Tangshan 内容摘要: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沿海重工业城市。唐山市地处环渤海湾中心地带,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与秦皇岛市接壤,西与北京、天津毗邻,是联接华北、东北两大地区的咽喉要地和极其重要的走廊。唐山市是河北省经济中心,同时也是未来发展前景最好的一个城市。唐山市是我国京津唐大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新型高科技工业基地和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中国海运中心之一和东北亚重要城市,著名的现代化生态城市,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大城市。唐山市已经成为河北经济中心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唐山的经济影响力将逐步扩大,经济地位必定更重要。唐山地区是河北省经济发展相对发达的地区,也是河北省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 英文摘要:Tangshan, is a historic city with a history of one hundred years coastal heavy industry. Tangshan is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the Bohai gulf,the south is the Bohai sea, the north is Yanshan mountain, east is Qinhuangdao, the west is borders with Beijing and Tianjin, Tangshan is connecting north, northeast two regions throat and extremely important corridor. Tangshan is economic centre in Hebei province, is also one of the best future prospects city. Tangshan is our country Beijing TangJin metropolitan important component,and is also China's important new high-tech industrial bases and link Bohai sea area center city, China shipping centers and northeast Asia major cities, famous modern ecological city,modern international port cities. Tangshan has become Hebei economic center as the Bohai economic rim gradually established and perfected, Tangshan influence economies will gradually expand, economic status is surely more important.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ebei Tangshan area is relatively developed area in Hebei province, is also one of the important growth pole in fast development.

第三章区域经济分析

区域发展水平与发展阶段的分析 区域发展水平的量度 在区域分析中,通常将区域分为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和不发达地区 高收入地区、中等收入地区和低收入地区,其依据就是对区域发展水平的 量度。 (一)GNP和GDP 1.GNP 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区域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规模。(非物质和物质部门“货币”之和) GNP的表示法 部门表示法:GNP=生产增加值+服务价值 服务价值包括文教、卫生、科研、城交、金融、理发、党政机关的价值。 收入法:GNP=国民收入+固定资产折旧+服务价值 最终产品法:GNP=个人消费支出+政府消费支出+国民总投资+出口额+国外净要素收入—进口额 国外净要素收入如华侨捐赠。 成本法:GNP=固定资产折旧+工资+利润+间接税收+利息——各种补贴 GNP的评价 包括物质部门和非物质部门创造的价值。 能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社会经济总的规模。 不足:计算困难,一般不用。 联合国规定不发达国家的三项标准是:①每人平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250美元;②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低于10%;③识字人数占全国人数的比重低于20%。 2.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区域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生产法:GDP=所有产业增加值之和(社会总产出——社会中间消耗)(产值——消耗) 收入法:GDP=个人报酬+税金+利润+折旧+(营业盈余) 支出法:GDP=总消费+总投资+净支出 GDP评价: 包括物质、非物质部门。 仅指国内所创造的价值 国家常用此指标反映国家经济总量。 如;高收入国家---人均GDP大于9636美元;中等收入国家---人均GDP 9636-785美元;低收入国家---人均GDP小于785美元。 包头城镇5883人民币;农牧民2558人民币 2003年中国GDP世界第五位 3.GNP和GDP的关系 GNP=GDP+(来自外区域的劳动报酬资产收入—支付给外区域的劳动报酬和资产收入),GNP计算困难。 GDP—生产概念;GNP—收入概念

2021年区域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设计) 欧阳光明(2021.03.07) 题目 学院学院 专业 学生姓名 学号年级级 指导教师 毕业教务处制表毕业 二〇一五年九月毕业二十日 一、论文说明 本团队专注于原创毕业论文写作与辅导服务,擅长案例分析、编程仿真、图表绘制、理论分析等,论文写作300起,所有定制的文档均享受免费论文修改服务,具体价格信息联系,同时也提供对应的论文答辩辅导。 二、论文参考题目 区域经济学硕士毕业论文 在区域经济合作下培育国家竞争优势研究 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与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新选择

中日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探究 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对策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治理模式研究 东西部区域经济合作研究 区域经济法制规制研究 从区划经济到区域经济 论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与APEC的发展 区域科技创新与吉林经济发展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与现实选择 民营企业、专业市场与区域经济增长间互动关系分析 环渤海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 香港在中国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定位 城市经济区域理论及其发展研究 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 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研究 区域优势论与我国参与区域性国际经济合作的战略选择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与我国的战略对策 “增长极”理论影响下的我国西部区域经济政策 区域经济地理的结构演进与思维特征 区域循环经济模式研究 基于能值分析的区域海洋环境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绿色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

区域经济有序程度的微观度量 中国财政分权机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酒嘉区域经济一体化红利效应 主导行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大成集团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治因素影响研究 环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模式研究 国内新兴财经报纸区域经济报道研究 市场与行政双重逻辑下的区域合作制度变迁 成都市区域经济差异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经济战略与对策研究 博弈论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运用研究 我国区域金融发展的对策研究 云南乡村区域中心发展模式研究 从区域经济发展看区域金融的政策选择——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区域金融政策选择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国民经济发展 实现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的转变 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治理的评价与应用 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 重庆三峡库区腹地经济合作的构想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实证研究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实证分析 区域经济公正探析

1.4区域经济联系(教案)

1.4区域经济联系(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课标中关于本节内容的规定是:“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和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所以第一课时就围绕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当然重点我选取其中之一进行重点分析,力求让学生形成一种模式,分析跨区域调配资源的基本思路,在分析对地理环境影响时,让学生形成一种答题的模版。材料基本上也以书本上的阅读为主,答案都以开放式为主。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 2、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3、会分析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具体措施、线路,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内容,让学生学会从中获取所需知识 2、通过学生的讨论、思考达到一种生动起来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讨论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有利、不利),树立事物都具有两面的性质。 教学重点、难点: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线路分布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教具:多媒体、常规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我国的区域发展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例如南北方、东西部的差异,怎么样使得各区域都能协调的健康的发展呢?今天一起学习下-----区域经济联系首先我们了解下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教师再讲解P24阅读 区域经济合作是区域经济联系的重要形式,比如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后的东西部的联系。学生阅读回答:东、西部地区经济合作的成效。 东西部除了在经济中的合作之外还表现有资源的调配和产业转移(放映幻灯片)学生阅读幻灯片了解我国资源分布情况,从而引出我们的资源跨区域调配。1、分析调配的原因2、主要工程3、调配的意义。 让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类问题形成基本分析思路(看幻灯片)。然后以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为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及其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放映幻灯片)学生读图,回答南水北调的线路等几个问题,教师以图来分析3条线路。(放映幻灯片) 学生活动讨论:南水北调工程对于水资源的调入区和调出区的影响(开放性为主)分析中形成一种答题模版,对意义类型的问题怎么回答,对影响类型的题目怎么答题。 最后留作业让学生自己对另外两种资源调配中的问题、路线、意义等按照本节所讲自己整理。 课堂小结 知识回顾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分析-

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 水平分析 专业:2012级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1班 姓名:曾宏波 学号:1212060045

摘要:区域经济差异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遍问题。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不仅影响到政府对各地的管理,也直接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的生活水平。而四川省区域经济差异更是表现明显,合理分析差异是政府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采用因子分析的方法,通过运用软件,以《2013年四川省统计年鉴》的数据为基础,对四川省21个地区的重要数据加以分析,做出简单排名和综合经济分析,最后为政府对今后各市的均衡发展和规划管理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区域经济;因子分析;政府管理

一、引言 区域经济一般是指某一特定经济区域内部的社会经济活动和社会经济关系或联系的总和。它是一种以某种经济活动或以特定的经济区域为中心的具有宏观经济意义的地域性综合经济体系,是经济区域的实体性内容。根据不同的目的和划分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区域经济。各级政府一般根据统计局资料对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得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各发展差异的原因,然后依次对各地市的经济发展进行合理的发展指导和规划管理。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下,通过对各个区域的经济的历史与现状的分析,各政府制定出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管理措施和办法。但由于不同的地方情况不同,不同的时期发展需求也不一样,因此要因时因地的采用适合的方法和策略。 二、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因子分析 因子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由研究原始变量相关矩阵内部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 其模型为 Z = A F + ε (一)样本与指标选取 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四川省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研究, 通过因子得分及排名更直观的看到分析结果。本文共选取四川省的21个地区作为样本 , 分别是成都市、自贡市、攀枝花市、泸州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遂宁市、内江市、乐山市、南充市、眉山市、宜宾市、广安市、达州市、雅安市、巴中市、资阳市、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为了全面反映经济发展水平, 以《四川省统计年鉴》为基础 ,选取了9个指标:人口数(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元)、人均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元)、R&D经费内部支出(万元)、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均工业总产值(元)。 表1 所选指标情况 人口数(万人)城镇 居民 人均 可支 配收 入(元) 人均 社会 消费 品零 售额 (元) 农民 人均 纯收 入(元) 人均 地方 财政 预算 收入 (元) R&D经 费内部 支出 (万 元) 就业人 员平均 工资 (元) 人均国 内生产 总值 (元) 人均 工业 总产 值(元) 成都市1417 .78 26590 22021 .7 11300. 6 5507. 9 170197 15995.6 3 57624 22059. 9 自贡市271. 32 19447 12593 .0 7954.8 1215. 9 55337 6067.43 32787 18002. 4 攀枝花市123. 09 22808 15606 .8 8727.5 4646. 8 73403 18326.2 5 60391 43307. 3 泸州市425. 00 20746 8432. 4 7462.6 1948. 42129 6534.93 24317 13839. 8 德阳353.22374 115538953.3 2138.372205 8745.85 35945 20346.

区域经济差异及措施

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我国缩小区域发展差异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一、自然地理条件的差异 一是天然资源的差异,如矿产资源、煤炭资源、深林资源、水资源、甚至是旅游资源等。这些都是能够进行生产的基本的先天的保证,也是能够造就未来潜在发展可能性的条件。东南地区相对西北地区来说,有很大的自然资源上的优势,如东北地区和南方地区的森林资源,东北及中原地区的煤炭资源,南方地区的水资源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西北地区相对来讲则资源十分贫瘠,尤其是水资源的缺乏使得农业生产几近困境。有一些条件随着科技的发展是可以改变的,比如小规模的交通问题,但是资源问题始终是难以依靠人力解决的,因此这成了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致命伤。不可弥补的缺陷不仅仅使得一些地区的发展具有的先天性的困难和不足,还有碍于未来长足的发展,没有待开发的可能就不可能吸引人力、无力和财力的投入。这样,本身的先天条件不足和后天的可发展的缺陷,成了西部地区相较东部地区的巨大经济差异的原因之一。 二是气候物候环境差异。东南地区的气候以温暖湿润为主,年温差较小,热量充足,降水量丰富,土地肥沃,农作物种类繁多,一年两熟或三熟。西北地区的气候以大风干燥为主,年温差大,热量不足,降水量少,土地贫瘠,农作物种类少,多为一年一熟。比较可知,东南地区比西北地区更适合农作物生产,更何况干旱问题严重的影响着西部地区的农业发展,甚至是本地人口的温饱问题。第一产业的发展差异标志着地区之间生产能力的差异,这必然影响到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因而进一步影响到地区的经济发展。 三是地形地势的差异。东南地区多丘陵,但大体地势较平缓;东北、华北地区以平原为主;西北地区则以高原为主,多荒漠;西南地区则多是喀斯特地形,崎岖不平。从而造成造成的交通问题,东南及北方地区交通发达,交通网密度大,而西南西北地区交通条件差。东南地区靠海,海陆运输交汇,面向东南亚,市场广阔。近代史上又有很多海岸城市和内河航运枢纽城市成为通商口岸,较内地城市发展的早。我国中西部地区地质地貌复杂, 自然灾频繁。我国中西部地区地域辽阔, 国土面积占全国的60%以上, 但其中不易利用的沙漠戈壁和海拔6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占60%。我国西部贫困地区主要分布在高原山区、沙漠荒漠地区、喀斯特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地质地貌复杂、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生存环境条件极为恶劣, 生态环境脆弱也是西部贫困地区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2020版高考地理复习第29讲区域经济联系检测试题(含解析)湘教版

区域经济联系 一、选择题 (2019·聊城模拟)河西走廊酒泉附近拥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可利用量达26 670兆瓦,是我国获批建立的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2017年6月,酒泉至湘潭±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全线投运,每年可向湖南输送400亿千瓦时电量。据此回答1~3题。 1.酒泉至湘潭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 ) A.两端降水自西向东递减B.东端土壤结构疏松 C.两端资源型产业潜力大D.东端城市化进程慢 2.酒泉风电基地可持续发展的合理策略是( ) A.参与西北电网建设,提高电能跨区域调配能力 B.关闭区域内火电站等,尽量减少其他电源数量 C.对风电基地风能资源进行拆分建设,扩大开发范围 D.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重点扶持零配件装备企业 3.酒泉风电基地以及酒泉至湘潭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影响是( ) A.降低输电线路沿线土地的经济价值 B.运行增加噪音、电磁辐射等污染 C.湖南省变为煤电东输长三角的主要省区 D.改变了我国人口流动大方向 解析:第1题,酒泉风力资源丰富,而湖南有色金属资源丰富,据此可知酒泉至湘潭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两端资源型产业潜力大。第2题,酒泉风电基地参与西北电网建设,提高电能跨区域调配能力,对其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具有重要意义。第3题,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运行会增加噪音,并产生电磁辐射等污染。 答案:1.C 2.A 3.B 为解决我国西北地区的干旱问题,有学者提出将西藏的水调往西北地区的设想。读藏水北调设想线路示意图,回答4~6题。 4.下列关于雅鲁藏布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径流量年际变化小B.常发生凌汛

C.以地下水补给为主D.径流量从上游往下游递增 5.设想中的藏水北调工程以雅鲁藏布江作为水源地的原因有( ) ①可自流到西北②水源充足 ③距离较短④水质洁净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②④ 6.藏水北调设想线路若建设,遇到的主要困难可能有( ) ①地质条件复杂②台风灾害频繁 ③人口外迁量大④跨越河流多 A.①②B.①③ C.①④D.②③ 解析:第4题,雅鲁藏布江位于我国季风气候区,以降水补给为主;流域内降水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故该河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大;所处纬度较低,故不会发生凌汛;该河流径流量从上游往下游递增,原因是不断有径流汇入。第5题,以雅鲁藏布江作为水源地,是因为雅鲁藏布江水质洁净,水源充足;该工程线路经过山脉,因此水不可能自流。第6题,由图可知,藏水北调设想线路经过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地质条件复杂,跨越河流多;该设想线路经过地区人口极少,不需要大量外迁人口;该线路所经区域无台风灾害。 答案:4.D 5.D 6.C (2018·高考全国卷Ⅱ)1994年,我国M公司(服装企业)在浙江温州成立,发展过程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7~9题。 7.1996年,M公司关闭自有生产厂,主要是为了( ) A.提高附加值B.降低人工成本 C.缩小规模D.加强合作 8.M公司依次将研发中心和总部迁入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 A.基础设施好B.交通便利 C.销售市场大D.信息通达 9.从发展过程看,M公司一直致力于( ) A.打造自主品牌B.扩大生产规模 C.产品款式多样D.增强国际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