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创新思维名词解释

创新思维名词解释

创新思维名词解释

. '. 1、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人类认知的高级阶段,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间接和概括的能动反映。 2、创新:是对既往的超越,是人类独创力,扩张力和智慧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3、创新思维:是一种超越性智慧,它表现为思维的跳越,它是在人的思考中实现超越。 1、知识:是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精神文化财富和认识成果。 2、思维主体知识结构:是指思维主体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和组合方式。 3、最佳优化知识结构:适合创新思维活动的需要,极大促进创新思维功能发挥,各种门类知识配置合理的知识结构。 4、科学语言:在自然语言中加入了精确定义的术语、符号、公式和图表,描述科学活动的过程,表达和存储科学成果的语言。 5、实践能力:是一种日常生活的智慧,这种智慧很少得到主流承认,但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实实在在的智慧。 6、缄默认知:是以行为为导向的认知,这种行动导向认知和人的目标实现相关,获得这种认知一般不需要别人的帮助。 7、自然语言: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的过程中约定俗成,也就是自然形成的。 1、问题:是某种事态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这种事态令人困惑或者令人不满意,但对这种事态,又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法去改变,该事态挑战我们的智能。 2、论题:是一种观念性的事态在人头脑中的反映,这种观念性事态挑战我们的智能,引起不同人群之间的争辩。 3、问题意识:是对问题的一种敏感,产生这种敏感的动因是人对周边世界的好奇心。 4、观察:是一种有目的地进行感知和描述地活动。 5、问题定位:就是初步确定问题属于什么类型,是界定明确的问题,还是未界定明确的问题?是境况问题还是价值问题?想要有效地解决问题,境况问题和价值问题地区分是很重要的,因为问题地类型不同,解决的思路会是不同的。 1、方法:是任何特殊领域中,思维主体利用一定的工具来控制对象的程序。 2、创新思维方法:是用超越性的智慧组织协调思维对象要素的途径和思路。 3、要素整合法:即把思维要素根据一定的目的和需要,进行各种不同的排列、连接和组合,可以产生许多新东西。 4、信息交合法:是把思考对象所有的信息要素,按照不同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每一个类别作为一条坐标轴,然后根据需要,将各种坐标点有机结合起来,从各种信息的交合点入手来进行创新的一种思维方法。 5、删繁就简思维方法:简称删繁就简法,即思维主体对思维对象无从下手的时候,首先把对象分成若干部分,然后去掉那些多余的东西,使思维对象的问题简单化,进而解决问题。 6、关联思维法:是思维主体从事物之间的关联中寻求发现事物的发展趋势,进行创新发明的思维方法。 7、协同思维法:即创新思维的整体性原理还表现在系统思维方法、控制论思维方法、混沌思维方法、耗散结构理论思维方法、超循环方法等现代科学思维方法上。 8、逆向思维法:是指思维主体沿着思维客体发展的相反方向,用一种反向探求的方式来对产品、课题或者问题解决方案进行逆向思考,从而实现创新的思维方法。 9、极限思维法:是一种假设思维方法,它是把所思考的问题及其条件进行理想化的极限假设,在这种理想化极限假设的条件下,常常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恰当办法,从而实现创新。 1、逻辑思维方法是演绎、归纳和类比方法的总称。 2、演绎方法:是从一般性前提获得个别性结论的推理方法。 3、真值表:任何一个命题都是或者真或者假的基本假定,对于逻辑联结词完全可以在这个假定的基础上定义出来,真值表就是这样一种定义逻辑联结词的精确方法。 4、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命题。 5、周延性:主谓项外延被断定的情况,就是直言命题中主谓项的周延性问题。 6、命题逻辑:对命题的整个分析自始至终都是以命题维单元进行的,在此意义上,这一逻辑学分支被定义为“命题逻辑”。 1、归纳推理:是一种扩展性推理,它是以个别的知识为前提推出一般知识为结论的推理模式。它是一种或然性推理。 2、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部分属性上的相同,推断出他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的一种思维方式。 3、科学:是客观的,科学是可以用事实和实验来验证的,这样一种解释,就是理解科学概念的基础。 4、假说:在形成科学理论的过程中,开始构建理论雏形的那个阶段的设想。 5、差异法:是用来寻求在特定的场合下,被研究对象的充分条件。 6、契合法:是用来寻找被研究现象的必要条件。 7、共变法:是从被研究对象变化的数量和程度来判明因果相关的。 1、发散性思维:是在思维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由一点向四面八方展开,通过对思维对象的属性、关系、结构等重新组合获得新观念和新知识,或者寻找出新的可能属性、关系、结构的创新思维方法。 2、收敛性思维:是从众多的备选方案中搜索寻求其中优化方案的思维方式。 3、提问法:是使用一个条件疑问句,或是使用大量的条件句来进行提问,即用如果??,那么??句式来进行提问,以激发大量的设想和主意的方法。 4、语词运算法:是对表述问题的语词进行组合运算,求得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 5、相关联想法:把问题解决的思路扩散到和问题相关的领域,给出解决问题的多样化设想的思维方法。 1、直觉:是指思维主体不受某种固定的思维规则制约,直接地领悟客观事物本质及其关系的思维方法。 2、灵感:在思维的过程中,新思路。新假设和新形象突然间产生出来,这种带有突发性的创新思维,即灵感。 3、想象:是一种心理过程,它是头脑中已有表象经过结合和改造产生新表象的心理活动。 1、头脑风暴法:一组人员运用开会的方式来集中起来讨论问题,在一定的时间内提出大量解决特定问题的主意,以谋求问题解决最合适方案的创新技法。 2、奥斯本检表法:就是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或者需要策划创造的对象,列出有关问题,然后从不同角度一个个地审核、讨论和研究,从而促进产生新的决策方案、产品或发明的一种创造技法。 3、开放性问题:是指那些没有固定地答案空间地问题,对这个问题地答案数量一般是无限地,没有现成地标准答案。 4、封闭性问题:有现成的、固定的、标准答案的问题。 5、戈登法:以抽象主体寻求卓越设想。 6、635笔写法:也称笔写式头脑风暴法,每次会议由6个人参加,每5分钟轮流一次,每人在5分钟内提3个设想。 7、图画刺激法:是以图片形象刺激想象力的发挥。 8、超级主人公法:通过发现不同的主人公,也就是不同的超级角色所具有的特点,来启发人们看问题的多种角度。 9、川喜田法: 以卡片方式获得创意方案综合。 10、特性列举法:不同特性可以引发不同创意。 11、逆头脑风暴法:又称对演法,借助评价批判使设想完善。 12、三菱式风暴法:是以笔写和讨论的结合激发创意。 13、七乘七法:用数量的限定来提升设想的质量。 14、片方法:巧用书写环境寻求最佳方案。 1、智商:智商[IQ]=[心理年龄(MA )/实足年龄(CA )]*100。 2、实足年龄:依据被试者的实际出生日,依据被试者接受测试的时间,按照规定的计算步骤,所获得的被试者年龄的数据。 3、心理年龄:是在智力测试中,根据被试者的测试中的回答结果,在确定基底年龄的基础上,按照规定的计算步骤所获得的数据。 4、智商临界说:一个人的智商和他的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分为两种情形,在一定的智商等级中,智商和他的创新能力是有正相关的,但就各个等级的智商总体来看智商和创造力的关系,则没有这种正相关。

名词解释及填空。一

一,名词解释 1,有效渗透率:当多相流体并存时,岩石对其中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岩石对该相流 体的相渗透率,也成为有效渗透率。 2,圈闭: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圈闭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储集层,盖层, 遮挡条件 3,异常低地层压力:某一深度的底层压力明显小于该深度的静水压力 4,输导体系:从烃源岩到圈闭的油气运移通道的组合 5,油气田:受单一局部构造因素控制的,在同一面积内的油藏,气藏,油气藏的总和 1,储集层:能够储存流体,并且能渗滤流体的岩层 2,圈闭:适合于油气聚集形成油气藏的场所。必须具三要素:储集层,盖层,遮挡条件 3,油气聚集带:同一个二级构造带中,互有成因联系的,油气聚集条件相似的以系列油气田的总和 4,相渗透率:当多相流体并存时,岩石对其中某一相流体的渗透率,称为岩石对该相流体的相渗透率 5,干酪根:沉积岩中所有不溶于非氧化性酸,碱和非极性有机溶剂的有机质1、石油:一种存在于地下岩石孔隙介质中的由各种碳氧化合物与杂质组成的,呈液态和稠态的油脂状天然可燃有机矿产。 2、门限温度:随着埋藏深度的增加,当温度升高到一定数值,有机质才开始大量转化为石油,这个温度界限称门限温度。 3、相渗透率:储集层中有多相流体共存时,岩石对每一单相流体的渗透率称该相流体的有效渗透率。 4、地层圈闭:主要是由于储集层岩性发生了横向变化或者是由于储集层的连续性发生中断而形成的圈闭。 5、油气二次运移:是指油气脱离生油岩后,在孔隙度、渗透率较大的储集层中或大的断裂、不整合面中的传导过程,它包括聚集起来的油气由于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再次运移。 6、油气聚集:油气在储层中由高势区向低势区运移的过程中遇到圈闭时,进入其中的油气就不能继续运移,而聚集起来形成油气藏的过程,称为油气聚集。 7、二级构造单元:盆地中由一系列相似的单一构造所组成的构造带称为盆地中的二级构造单元。 8、CPI值:称碳优势指数,是指原油或烃源岩可溶有机质中奇数碳正构烷烃和偶数碳正构烷烃的比值。 二,填空题 1,盖层的岩性一般是泥质岩类,膏岩类,少数是碳酸盐岩; 2,III型干酪根H/C原子比低,在结构上富含多环芳香结构和含氧官能团,其原始物质主要来源于陆地高等植物,生油潜力小; 3,从地球化学特征方面评价烃源岩,主要应从丰度,类型,成熟度三方面进行评价; 4,石油的非烃化合物组成主要包括含氧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硫化合物;5,烃源岩异常高压的成因有欠压实作用,蒙皂石脱水作用,有机质生烃作用,

《创新思维学》复习题

《创新思维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 1、一般情况下,对一个人的“死亡”定论是() A. 没有脉搏 B.停止呼吸 C.大脑死亡 D. 心脏停止跳动 参考答案:D 2、形成或掌握概念的前提是思维的() A. 广阔性 B.间接性 C. 概括性 D.问题性 参考答案:C 3、思维过程的一个很重要特征是具有() A.问题性 B.间接性 C.广阔性 D.概括性 参考答案:A 4、在学习记忆上起着桥梁作用的是() A. 脑回 B.海马回沟 C. 海马 D.扣带回 参考答案:C 5、居里夫人发现镭,运用了归纳推理的() A.共变法 B.求异法 C.求同法 D. 剩余法 参考答案:D 6、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我国有石油不是贫油国,得出这结论采用的是() A.类比法 B.演绎推理 C.间接推理 D.剩余法 参考答案:A 7、预测思维的灵魂是() A. 创新意识 B. 超前意识 C.市场意识 D.社会意识 参考答案:B 8、要解决全局性、根本性、长远性问题需要具备() A. 预测思维 B. 战略性思维 C.社会思维 D.决策思维 参考答案:B 9、大公司、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以项目牵头进行联合,在战略性思维中称做() A. 凝聚力 B.粘合力 C. 整合力 D.聚合力 参考答案:C 10、“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充分体现了() A. 决策思维 B.预测思维 C.社会思维 D. 战略性思维 参考答案:D 11、大大解放和拓展人类体力与脑力的是() 1 / 8

A. 宽带网络技术 B.社会生产力 C.通讯卫星技术 D. 现代技术的创新 参考答案:D 12、“真诚到永远”、“顾客第一”等理念都是属于() A.企业文化 B.高校文化 C.校园文化 D.现代文化 参考答案:A 13、比尔·盖茨的身上有一种大企业家的魄力,那就是他在做任何事,敢于冒险,认准了就毫不犹豫地去干,这正映射出他的() A. 求实精神 B. 创新精神 C.勇敢精神 D.开发精神 参考答案:A 14、“十月怀胎”和“非一日之寒”都是指思维的() A. 加工阶段 B. 摄取阶段 C.创造阶段 D.运用阶段 参考答案:B 15、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教育的高度计划性、一致性、统一性不属于( D ) A.静态思维 B.直观思维 C.集中思维 D.抽象思维 参考答案:D 16、“九十九件事是成功的,就一件事没有成功”,最后的结论就是“失败”,这种追求完美的现象限制了人们的() A.个人成长 B.文化发展 C.个人进步 D. 创新思维 参考答案:D 17、揭开“怪洞之谜”所用的思维方法是采用() A. 共变法 B.求异法 C. 求同法 D.剩余法 参考答案:C 18、生物学家用鸡做营养学实验的思维方法属于() A.求异法 B.求同法 C.共变法 D.剩余法 参考答案:A 19、“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所指的是() A. 想象 B.联想 C.直觉 D. 灵感 参考答案:D 20、在系统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是() A. 物质 B. 人力 C.资金 D.环境 参考答案:B 21、科学假说是一种典型的预测思维,它在科学发现中具有() A. 战略作用 B.创新作用 C. 先导作用 D.决策作用 参考答案:C 1 / 8

宪法名词解释

1.宪法:在我国,宪法单纯指《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包括历次的修正案。 2.宪法渊源:①宪法的渊源指的是宪法的表示形式。指宪法的效力来源,同时它又可以指宪法的外部表现形式,包括制宪主体、制宪权限、制宪程序和制宪方式等内容要素。②世界渊源:宪法典、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判例、宪法解释、宪法其他渊源。③本国宪法渊源:从根本法意义上说,我国目前只有包括历次通过的修正案在内的《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宪法的渊源。 3.宪法惯例:宪法惯例指不是由宪法明文规定,而是由传统和习惯构成但经过国家承认或默认了的宪法行为方式。 4.宪法的基本原则:①保障基本人权原则②人民主权与有限政府原则③法治原则 5.人民主权原则:指国家没有任何固有的权力,国家机关的全部权力归根到底都源于人民的委托,应该为人民谋利益、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6.基本人权原则:人权即人之作为人都应该享有的权利,基本人权原则的内容就是承认和保障基本人权。 7.分权制衡原则:所谓分权制衡,是指将权力按一定标准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部分,由相应的机关分别依法掌握和运用并在这一过程中相互制约、相互平衡,使权力不致因过分集中而危害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的一种制度化措施。

8.民主集中制原则:我国宪法规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的内容,表现在它调整的三个方面的关系中:一是人民与国家机关的关系,二是国家机构内的横向权力配置关系,三是国家机构内的纵向权力配置关系。 9.法权:法权是通过法律确认和保护的权利 10.法治:法治是由人民亲自或经由其代表制定的法的统治,且法律权威与掌权者的意志发生冲突时,法律权威高于掌权者意志。 11.人治:当法律权威与掌权者的意志发生冲突时,掌权者意志高于法律权威的就是人治。 12.制宪权:①制宪权源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合理性,源于人民的本源性权利,他不需要、也不可能有任何法律做依据。②制宪主体:1)人民或国民的代表2)人民与君主3)君王 13.宪法规范:宪法规范是由民主制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宪法主体参与国家和社会生活最基本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是宪法条文的内在本质。 14.宪法意识:所谓宪法意识就是指一般公民对于宪法现象的知识、感情、态度等心理认识的总称。 15.宪政:以宪法为依据,以保障人民权利为宗旨,用民主和法治的方法进行管理国家和社会的一种形式。

人文社会科学形考册答案

作业 1 一、名词解释: 1、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等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探索的学问。 2、社会科学------是以人类的经济活动、政治活动、精神文化活动等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旨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 3、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为目的的科学。 二、填空题: 1、人类社会自然界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 2、人人类; 3、自然科学; 4 孕育奠基生成发展拓展反思; 5、研究对象研究主体; 6、阶级社会; 7、社会管理社会决策咨询 8、物质精神精神文明; 9、物质载体各种制度、风俗; 10、周密调查科学分析; 11、情感激发定量研究技术分析 12、复杂性模糊性定量分析 13、非逻辑性综合性有意识的活动;

14、简单随机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多级抽样 15、观察法无结构访谈法集体访谈法, 三、选择题:1、C 2、A 3、C 4、B 5、D 6、D 7、B 8、A 9、D 10、B。 四、简答题: 1、答: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共同点是:(1)都是人类对客观存在的认识过程;(2)都是一种理论知识体系;(3)都是创造性的社会活动;(4)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实践性力量。 2、答: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比具有的特征有:(1)具有某种阶级倾向性;(2)具有一定的民族性;(3)具有时代性。 3、人文社会科学社会功能的实现,需要下列特殊的条件:(1)人文社会科学家要把自己的研究活动自学地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2)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在应用于社会实际时,要具有较为充分的自主性,尽量减少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或干预;(3)要尽量提高人文社会科学的预见性,减少人们对它的怀疑。 五、论述题: 1、参考观点: (1)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三种“一般方法”是指: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的统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的统一、直觉领悟与技术分析的统一。(2)理性批判与情感激发的统一观,合理体现了认识论的发展成果,不仅在研究行为上反映了人类哲学理论的新水平,而且在操作上成功实现了从认识论到方法论的过渡。人要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既要依赖科学认识,发展自己调控自然的现实力量,又要依赖文学艺术等认识形式,调节人的精神世界,丰富人的活动,借助于情感激发使人得到全面发展。(3)定性研究与定量

心理学名词解释与填空题

2.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答: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他们还发现,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5.简述发散思维的特征 答:流畅性,变通性,独创性 36.请说明三种直观形式各自的特点,并简单谈谈如何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 三种直观形式分别为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实物直观给人以真实感亲切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积极性;模象直观可以克服实物直观的局限,扩大直观的范围,提高学习的效果;言语直观能应用生动的形象的事例而去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想象。 提高直观效果的方法如下: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应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即(强度率、差异率,活动率、组合率)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1、学习准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创造性: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和特性。 4、知识: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表征。 5、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1、学习策略: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2、观察学习:是社会学习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它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发生的替代性学习。 3、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其目的是为新的学习任务提供观念上的固着点,增加新旧知识之间的可辨别性,以促进学习的迁移。 4、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5、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1、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领导管理技能)领导学选择题及名词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 1、真正意义上决策与执行的分工出现在19世纪,它首先发生在(政治领域) 2、从长远来看,在综合国力中起重要作用的主导因素是政治力和(领导力) 3、领导具有双重属性,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社会属性) 4、在专家式领导中,“软专家”是指(擅长领导与管理的专家) 5、道家的政治思想是(无为而治) 6、孔子提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名言,体现了古代领导思想中的(人本思想) 7、权变领导理论的研究重点在(领导者、被领导者的行为和领导环境的关系) 8、领导的缓冲器、替代品与放大器理论是由以……具有(权变理论色彩) 9、我国领导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 10、在伯恩斯编制的测量超越……维度,分别是领导魅力、个性化关怀和(智能激发) 11、下列关于权力起源的学说,除了(神权说)外…… 12、在(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教权力…… 13、(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是一种法理型的权力 14、领导权力的发展变化是与(社会发展阶段)紧密相连的 15、领导体制的核心是(各级各类领导机关职责与权限的划分) 16、一般情况下,领导幅度应以(二八律)为宜 17、领导体制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 18、简单而低层的组织与重复性较高的简单工作宜采用(直线式)组织结构 19、(矩阵式)组织结构有利于高效完成临时性的重大攻关任务 20、根据领导系统中各层级领导领导者……领导体制划分为(集权制与分权制) 21、根据组织系统内部各机构的职责……领导体制划分为(层次制与职能制) 22、根据上级领导机关对下级行政……领导体制划分为(完整制与分离制) 23、根据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者……领导体制划分为(一长制与委员会制) 24、我国领导体制最主要的弊端是(权力过分集中) 25、在现代社会中,组织成功的概率与组织和环境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26、领导环境发展的第一原则是(科学性原则) 27、任务结构是指(任务的明确程序和对任务的负责程度) 28、文化本质上是(社会活动的产物) 29、文化的(非自然的指向)主要用来说明人对自然的加工改造及其历史性成果

宪法名词解释

宪法名词解释 第一章宪法序论 1.宪法:宪法是法的组成部分,它集中反映各种政治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规定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制度,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的基本权利义务等内容。宪法是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2.成文宪法:成文宪法是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的宪法。凡是有关国家的根本制度、政权组织形式及公民的基本权力和义务以一种法典的形式公布并产生法律效力的,就是成文宪法。划分成文宪法和不成文宪法的标准是看宪法是否具有统一法典的形式。成文宪在一国法律体系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3.不成文宪法:是指一国的宪法渊源不具有统一的法典形式,而存在于习惯之中,或者散见于若干宪法性文件,或者判例之中。不成文宪法不是绝对没有文字,而是不具有统一法典的形式。如英国宪法就是不成文宪法。 4.刚性宪法:依据效力和修改程序的不同,可以将宪法分为刚性宪法和柔性宪法。凡效力高于一般法律、宪法修改须经过比一般法律更为复杂和严格的程序的宪法,就叫做刚性宪法。 5.柔性宪法:柔性宪法,凡效力与一般法律相同,宪法的修改程序亦与一般法律相同的宪法,就叫做柔性宪法。英国宪法就被称为柔性宪法。英国实行后法优于前法的原则,并不认为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6.钦定宪法:根据制定宪法的机关不同,可以把宪法分为钦定宪法、协定宪法和民定宪法。凡由君主制定和颁布的宪法,就称为钦定宪法。1889年的大日本帝国宪法即为钦定宪法。 7.协定宪示:协定宪法,凡由君主和国民议会协议而制定的宪法称为协定宪法。法国君主路易?菲利浦与国会协定而产生的1830宪法即为协定宪法。 8.民定宪法:民定宪法,凡由国民代表机关、制宪机关或者由“全国投票”表决通过的宪法称为民定宪法。美国宪法、法国现行宪法等都是民定宪法。 9.宪法规范:宪法规范是调整有关社会制度、国家制度的根本原则和国家政权的组织以及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方面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10.宪法关系:宪法关系,宪法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叫做宪法关系。 11.原始宪法:又叫生成宪法,是指在本国的革命运动或者宪政运动中产生的宪法。 12.派生宪法:派生宪法又称合成宪法,是指从国外移植进来或模仿外国的宪法。 13.事先审查:事先审查是宪法监督方式的一种形式,又称预防性审查,是指在法律、法规生效前有关机关审查其合宪性的一种方式。它是指在法律和其他法规的制定过程中,由专门的机关审查其合宪性,如果发现其违宪,可以立即修改、纠正,以避免其在制定并生效之后产生不良的后果。事先审查可以保证一国法律体系内部的科学性、逻辑性和规范性,维护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 14.事后审查:事后审查是宪法监督方式的一种,是指特定机关对已经生效法律,法规在执行过程中或在适用过程中,因对它的合宪性产生怀疑而予以审查,或者因特定的单位和特定的人就有关的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宪法提出请求时,才予以审查。审查的结果是宣布该法律、法规无效。世界上多数国家都采用事后审查。 15.附带性审查:宪法监督方式的一种形式。是根据在监督法律、法规的合宪性过程中有无诉讼或纠纷而进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试题及答案 2005年04月11日 ? 小学教育专业 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 试题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在20世纪上半叶以分化发展为主导倾向,在20世纪下半叶逐步走向 2 3 4态度和“ 5 6 7早期人 8 9。赫尔巴特于1806年出版了《普通教育学》,较多的教育史学者将此作为独立的教育学体系初步形成的标志。 10·教育法学是法学与教育学合作产生的交叉学科。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1.人文科学、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计15分)

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是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研究的学问。 2.全球问题 全球问题指的是与整个世界全体人类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譬如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环境污染、裁减军备等等问题,它们是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热点。 3.实证主义思潮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产生的同时,一些哲学家强调哲学应当以实证自然科学为基础,以描述经验事实为限,以取得实际效用为目标,要求排除抽象的思辨,追求实证知识的可靠性、确切性。由此开创了与非理性主义相对应的实证主义思潮。 4.只“ 51 A C 2 A C 3 A .15世纪 B .16世纪 C .一18世纪 D .19世纪 4.“计算机+插花艺术”是对哪一个国家企业管理艺术的概括( D ) A .美国 B .韩国

。 C.泰国 D.日本 5.在以下各种一般研究方法中,人文社会科学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较为偏重哪一种( B ) A.定量研究 B。定性研究 C.直觉领悟 D。情感激发 6.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科学无国界”这一说法比较适用于( B ) A.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B.自然科学技术领域 C.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两大领域 D.新兴科学技术领域 7.系统论的创始人是( C ) A.维纳 B。申农 C.贝塔朗菲 D。普利高津 8.下列哪一组学科被认为是最为典型的综合学科?( B ) A.哲学、文艺学、历史学 B。现代管理学、人口科学、科学学 C.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 D。法学、教育学、新闻传播学 9.据有关资料分析,1978年以来当代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最为突出的学科是( A ) A.经济学 B,管理学 C.历史学 D。政治学 10.支配了20世纪世界哲学发展基本走向的理论先导是( A ) A.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思潮. B.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实用主义和非理性主义两大思潮 精选资料,欢迎下载

一填空解读

化学反应工程(D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反应速率常数 2、空速 3、收率 4、化学膨胀因子 5、孔隙率 二、判断对错(对者打“√”,错者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化学吸附可以是单分子层吸附,也可以是多分子层吸附。 2、全混流模型是一种返混量为无穷大的理想流动模型。 3、当孔径远大于分子运动的平均自由程时,气体分子在微孔中的扩散属于分子扩散。 4、化学反应工程学的研究对象是实验室规模的化学反应过程和反应器。 5、为提高全混流反应器反应过程的推动力,有效的解决办法是多级全混流反应器并联。 6、对间歇反应器,反应物达到一定转化率所需的反应时间随反应器体积的增大而增大。 7、有一复合反应,已测得其总选择率为0.8,收率为0.72,则该反应的转化率为90%。 8、基元反应的速率可以由质量作用定律直接写出。 9、化学动力学是在完全消除传递等物理过程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后进行的动力学研究。 10、大多数固体催化剂是多孔物质,每克有几十甚至几百平方米的内表面积。 三、简答(共30分) 1. (本小题8分) 化学反应过程优化的实质包括哪几个方面? 2.(本小题8分) 反应器设计的基本方程有哪些? 3. (本小题7分) 某反应的反应速率式为(-r A) = k C C A n , 假定反应速率(-r A)单位以 mol/(m3.h )表示, 浓度的单位为mol/m3,试写出反应级数n为0,1,2 时k c的单位。 4. (本小题7分) 某一级不可逆气固相催化反应的宏观速率式为 试回答:(1)过程的推动力是什么? (2)在什么条件下,过程处于表面化学反应控制?

创新思维与方法习题

习 题 (一)创新思维 1. 用发散思维提出杯子的功用,越多越好。 2. 用发散思维请列举硬币的用途,越多越好。 3. 列举出钉子的几种变形。 4. “Y ”仅仅是英文字母吗?想一想会有更多的表示吧! 5. 用联想的思维方式提出情境,将下列词语连起来,如:在黑板上用粉笔写出原子弹三个字。 (1)粉笔-----原子弹;(2)奖状-----皮带;(3)花-----月亮;(4)油泵-----台灯;(5)水龙头-----电脑 6. 数一数图中有多少个三角形。 7. 怎样用 9 根火柴组成4个正三角形,用 6 根火柴能组成4个正三角形。 8. (1)如何填符号使 6 6 6 6 = 1 成立? (2)如何填符号使 6 6 6 6 = 5 成立? (3)八分之七, 打一成语 ( ) (4)1 2 3 4 5 6 0 9 打一成语 ( ) (5)找规律: 11, 13, 17, 25, 32, ( )…… (6)一个人用600元买了一匹马,以700元卖了出去,又用800元买了回来,以900元卖了出去,请问他赚了多少钱? 9. 将下列词汇描写的事物具体化,每词写出三个对应事物,如:红色----红领巾、警报灯、激情。 (1)蓝色;(2)高声;(3)芳香;(4)闪光 10. 用发散思维提出五个未来生活的五个产品。 11. 用发散思维写出纸的用途,越多越好。 12. 用拟向思维针对以下信息提出设想。 (1)跑步锻炼;(2)人上楼梯;(3)为防尘进室内时拖鞋;(4)水龙头 13. 观察图中前两个算式,发现规律,在待选的图形中选择一个填到第三个等式右边 。 13题图 14题图 14. 观察图示的9种容器,从上向下倒水时,哪个容器盛水量随水面高度的变化规律与图A 和图B 曲线相符。 15. 列举自己曾使过的笔的种类,谈谈笔的进化过 程,并提出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型笔。 16. 绘制自行车功能结构图。 17. 右图中的三角形里排满了三角形和圆圈,观察 有什么规律,按此规律将右面的图形填满。 18. 用“A 能控制B ”列举。如:闸门能控制水流。 用联想思维写出另外5种A 和B 。 6题图

宪法名词解释

成文宪法:是指由一个或者几个规定国家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的宪法性法律文件所构成的宪法典。 不成文宪法:是指由书面形式的宪法性法律文件、宪法判例,和非书面形式的宪法惯例等构成的宪法。 刚性宪法:是指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严格,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 柔性宪法:是指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法律效力上与普通法律完全相同的宪法。 钦定宪法:是指由君主自上而下地制定并颁布实施的宪法。 民定宪法:是指由民选议会、制宪议会或公民投票表决制定的宪法。 协定宪法:是指由君主与人民或民选议会进行协商共同制定的宪法。 近代宪法:是指近代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实行的宪法。 现代宪法:是指20世纪初以来包括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宪法。 平时宪法:是指正常时期或者和平时期适用的宪法。 战时宪法:是指国家处于非常时期或者战争时期适用的宪法。 君主宪法:是指规定君主独揽国家统治权的宪法。 共和宪法:是指规定由民选的国家机关掌握国家权力的宪法。 原始宪法:又称创制性宪法,是指在宪法内容上具有创制性的宪法。 派生宪法:又称模仿性宪法,是指模仿其他国家宪法中所规定的制度而制定的宪法。 规范宪法:是指宪法上的各种规范支配着政治过程,权力过程适应和服从宪法规范的宪法。 名义宪法:是指宪法规范只是作为法的形式起作用。 语义宪法:是指在政治生活上可能得以运用,但往往被作为掌握权力的一种宣言手段或点缀物的宪法。 资本主义类型的宪法:又称资产阶级类型的宪法,是指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确认资产阶级民主的宪法。 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又称无产阶级类型的宪法,是指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之上,确认由人民当家作主的宪法。 法定的宪法:又称成文的宪法,是指统治阶级通过法定程序制成的书面形式的宪法。 现实的宪法:又称事实的宪法或真正的宪法,是指一个国家现实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关系,以及现实的政治力量对比关系。 宪法惯例:是指在长期的政治实践中形成,并被反复运用,为国家机关、政党及人民所普遍遵循而实际上与宪法具有同等效力的习惯或传统。

创新思维名词解释

1、思维:是人脑的机能,是人类认知的高级阶段,是人的大脑对客观世界的间接和概括的能动反映。 2、创新:是对既往的超越,是人类独创力,扩张力和智慧力的一种表现形式。 3、创新思维:是一种超越性智慧,它表现为思维的跳越,它是在人的思考中实现超越。 1、知识:是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精神文化财富和认识成果。 2、思维主体知识结构:是指思维主体知识体系的构成情况和组合方式。 3、最佳优化知识结构:适合创新思维活动的需要,极大促进创新思维功能发挥,各种门类知识配置合理的知识结构。 4、科学语言:在自然语言中加入了精确定义的术语、符号、公式和图表,描述科学活动的过程,表达和存储科学成果的语 言。 5、实践能力:是一种日常 生活的智慧,这种智慧很 少得到主流承认,但又是 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实实在 在的智慧。 6、缄默认知:是以行为为 导向的认知,这种行动导 向认知和人的目标实现相 关,获得这种认知一般不 需要别人的帮助。 7、自然语言:是人们在长 期共同生活的过程中约定 俗成,也就是自然形成的。 1、问题:是某种事态在人 头脑中的反映,这种事态 令人困惑或者令人不满 意,但对这种事态,又没 有现成的解决方法去改 变,该事态挑战我们的智 能。 2、论题:是一种观念性的 事态在人头脑中的反映, 这种观念性事态挑战我们 的智能,引起不同人群之 间的争辩。 3、问题意识:是对问题的 一种敏感,产生这种敏感 的动因是人对周边世界的 好奇心。 4、观察:是一种有目的地 进行感知和描述地活动。 5、问题定位:就是初步确 定问题属于什么类型,是 界定明确的问题,还是未 界定明确的问题是境况问 题还是价值问题想要有效 地解决问题,境况问题和 价值问题地区分是很重要 的,因为问题地类型不同, 解决的思路会是不同的。 1、方法:是任何特殊领域 中,思维主体利用一定的 工具来控制对象的程序。 2、创新思维方法:是用超 越性的智慧组织协调思维 对象要素的途径和思路。 3、要素整合法:即把思维 要素根据一定的目的和需 要,进行各种不同的排列、 连接和组合,可以产生许 多新东西。 4、信息交合法:是把思考 对象所有的信息要素,按 照不同的标准分成若干类 别,每一个类别作为一条 坐标轴,然后根据需要, 将各种坐标点有机结合起 来,从各种信息的交合点 入手来进行创新的一种思 维方法。 5、删繁就简思维方法:简 称删繁就简法,即思维主 体对思维对象无从下手的 时候,首先把对象分成若 干部分,然后去掉那些多 余的东西,使思维对象的 问题简单化,进而解决问 题。 6、关联思维法:是思维主 体从事物之间的关联中寻 求发现事物的发展趋势, 进行创新发明的思维方 法。 7、协同思维法:即创新思 维的整体性原理还表现在 系统思维方法、控制论思 维方法、混沌思维方法、 耗散结构理论思维方法、 超循环方法等现代科学思 维方法上。 8、逆向思维法:是指思维 主体沿着思维客体发展的 相反方向,用一种反向探 求的方式来对产品、课题 或者问题解决方案进行逆 向思考,从而实现创新的 思维方法。 9、极限思维法:是一种假 设思维方法,它是把所思 考的问题及其条件进行理 想化的极限假设,在这种 理想化极限假设的条件 下,常常可以找到解决问 题的恰当办法,从而实现 创新。 1、逻辑思维方法是演绎、 归纳和类比方法的总称。 2、演绎方法:是从一般性 前提获得个别性结论的推 理方法。 3、真值表:任何一个命题 都是或者真或者假的基本 假定,对于逻辑联结词完 全可以在这个假定的基础 上定义出来,真值表就是 这样一种定义逻辑联结词 的精确方法。 4、直言命题:是断定对象 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命 题。 5、周延性:主谓项外延被 断定的情况,就是直言命 题中主谓项的周延性问 题。 6、命题逻辑:对命题的整 个分析自始至终都是以命 题维单元进行的,在此意 义上,这一逻辑学分支被 定义为“命题逻辑”。 1、归纳推理:是一种扩展 性推理,它是以个别的知 识为前提推出一般知识为 结论的推理模式。它是一 种或然性推理。 2、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 或两类对象在部分属性上 的相同,推断出他们在其 他属性上也相同的一种思 维方式。 3、科学:是客观的,科学 是可以用事实和实验来验 证的,这样一种解释,就 是理解科学概念的基础。 4、假说:在形成科学理论 的过程中,开始构建理论 雏形的那个阶段的设想。 5、差异法:是用来寻求在 特定的场合下,被研究对 象的充分条件。 6、契合法:是用来寻找被 研究现象的必要条件。 7、共变法:是从被研究对 象变化的数量和程度来判 明因果相关的。 1、发散性思维:是在思维 过程中,充分发挥想象力, 由一点向四面八方展开, 通过对思维对象的属性、 关系、结构等重新组合获 得新观念和新知识,或者 寻找出新的可能属性、关 系、结构的创新思维方法。 2、收敛性思维:是从众多 的备选方案中搜索寻求其 中优化方案的思维方式。 3、提问法:是使用一个条 件疑问句,或是使用大量 的条件句来进行提问,即 用如果,那么句式来进行 提问,以激发大量的设想 和主意的方法。 4、语词运算法:是对表述 问题的语词进行组合运 算,求得问题解决的思维 方法。 5、相关联想法:把问题解 决的思路扩散到和问题相 关的领域,给出解决问题 的多样化设想的思维方 法。 1、直觉:是指思维主体不 受某种固定的思维规则制 约,直接地领悟客观事物 本质及其关系的思维方 法。 2、灵感:在思维的过程中, 新思路。新假设和新形象 突然间产生出来,这种带 有突发性的创新思维,即 灵感。

宪法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1、宪法的特征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1)在内容上,宪法规定国家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2)在法律效力上,宪法的法律效力最高:制度安排的角度看,在传统的政治领域,行政权得以扩大行政权干预立法权紧急命令权委托立法权;随着国家权力进入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领域,宪法对经济和文化方面的规定越来越多并且在宪法宪法是制定普通法的依据,任何普通法、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精神相违背;(3)宪法是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全体公民的最高行为准则;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2)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3)宪法是民主事实法律化的基本形式,如果说宪法的基本出发点在于保障公民的权利和自由,那么这种对公民权利的和自由的保障,则是民主最直接的表现,或者说是民主事实的必然结果。 2、宪法是集中表现统治阶级建立民主制国家的意志和利益 的国家根本法 3、宪法的本质是一国统治阶级在建立民主制国家过程中各 种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表现 4、宪法分类的意义 1)宪法分类是人们认识、了解宪法特征、本质的有效途径 2)宪法分类是对宪法进行比较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3)对于立宪和行宪具有重要意义 5、成文宪法:是指具有统一法典形式的宪法,最显著的特征在于法律文件上既明确表述为宪法,又大多冠以国名 6、不成文宪法:是指不具有统一法典形式,而散见于多种法律文书、宪法判例和宪法惯例的宪法,最显著的特征在于,虽然各种法律文件并未冠以宪法之名,但却发挥着宪法的作用。 7、刚性宪法:是指制定、修改的机关和程序不同于一般法律的宪法 8、柔性宪法:是指制定、修改的机关和程序与一般法律相同的宪法。 9、宪法产生的条件 比较发达的商品经济是近代意义宪法产生的经济条件比较发达的民主政治是近代意义宪法产生的政治条件民主的、大众的和科学的文化是宪法产生的思想文化条件 10、近代宪法的主要特点 1)确立了主权在民原则,民主共和是宪法的主流2)宪法强调公民权利,特别是自由权利,具有自由色彩 3)国家权力受到限制,国家的作用主要被限制在政治生活领域,宪法具有政治法的特色 4)从形式上看,成文宪法成为主要形式 5)虽然亚洲的日本等国也出现了宪法,但在整个近代,宪法基本上是西方的一种政治法律现象,局限于西方文化圈的范围内 11、宪法的发展趋势如何? 1)宪法发展呈现出两方面的发展趋势:从宪法对近代社会进行 中形成基本经济制度和文化制度 2)宪法越来越重视公民基本权利的保护 3)宪法保障得以加强,建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关成为一种潮流 4)宪法发展的国际化趋势进一步扩大 5)宪法形式上的发展趋势:宪法渊源呈多样化;宪法修改频繁 12、我国宪法的发展趋势 政府行政权力在客观上将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以人民法院审判权为核心的司法权将得到扩大与加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在宪政实践中将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发展 公民基本权利也将得到重大发展宪法监督制度将进一步完善 13、宪法制定权(制宪权):是制宪主体按照一定原则创造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的一种权力 14、宪法基本原则的概念和特征 是指人们在制定和实施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的准则,是贯穿立宪和行宪的基本精神特征: 普遍性;特殊性;最高性;抽象性;稳定性 15、宪法基本原则的作用 1)宏观指导作用,由于宪法基本原则是从宏观角度和全局角度对各种宪法现象和宪法规范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因此从本质上讲,宪法基本原则决定着宪法的性质,内容和价值取向,必然会从整体上对立宪、行宪和护宪提供明确的思想指导 2)整合和协调作用, 3)补充作用 16、人权:是指作为一个人所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一个人为满足其生存和发展需要而应当享有的权利。 17法治:也称“法的统治”,是指统治阶级按照民主原则把国家事务法律化、制度化,并严格依法进行管理的一种治国理论、制度体系和运行状态。

最新十次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题库

最新十次电大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考试名词解释题题库 (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试题) 说明:试卷号:2072 课程代码:01245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 2019年7月试题及答案 二、名词解释 11.人文科学:通常被说成是“人文学”,是指关于人的本身的学说或者理论体系,是对人的存在、本质、价值和发展问题以及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进行研究的学问。12.直觉:是指认识主体在尚不清晰的事实材料中察觉真理的能力,灵感顿悟是这种认识能力的重要表现。 13.接受美学:是从接受主体(欣赏者)的反应和接受方面去研究文艺,把欣赏者的理解看作作品的构成因素的一种文艺学——美学思潮。 14.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揭示其运行、发展规律的科学。 2019年1月试题及答案 二、名词解释 11.定性研究:就是对于事物的质的方面的分析和研究。质是特定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部所固有的规定性,它由事物的内部与外部的各种矛盾所决定。 12.哲学:马克思主义总结哲学发展的历史,认为哲学就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其基本问题就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13.教育学:是以人类教育活动为对象,以揭示教育发展一般规律为目标的学科。 14.人文主义:是这样一种思想态度,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通常认为这种思想态度是文艺复兴运动的主题。从哲学方面讲,人文主义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它扬弃偏狭的哲学系统、宗教教条和抽象推理,重视人的价值。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曾经长期处于对立状态,在当代则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二、名词解释 11.人文社会科学:就是以人的社会存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人的本质和人类社会规律为目的的科学。它是互相交叉联结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总称,是与广义的自然科学相关联又相对应的一大科学部类。 12.系统科学:是指处于哲学方法和各学科特殊方法之间的、中间层面的科学思想方法,它 1

名词解释或填空题

一、名词解释或填空题 1.独占许可协议:指在协议规定的时间和地域范围内,受让方对受让的技术拥有独占的使用权,许可方不能在该技术使用权 另行转让给第三方,同时许可方也不能在该时间和地域范围内自行使用该项出让的技术。 2.CAATT国民待遇原则:一缔约方的产品输入到另一缔约方时,进口方不得对进口产品征收高于本国相同或类似产品的国内 税和国内费用,在关于产品销售的法律实施方面,不得用来歧视外国产品,保护本国产品。 3.贸易术语:是以不同的交货地点为标准,用简短的概念或英文缩写字母表示商品的价格构成以及买卖双方在交易中的费用、 责任与风险的划分。贸易术语是国际贸易惯例的一种,带有很大随意性。 4.约定事项条款:是国际融资中普度采用的一系列旨在限制借款人行为的共同条款的总称。 5.代位求偿权:当约定的保险事故发生后被保险人有权获得保险人所支付的保险金。保险人在支付保险金后,代位取得被保 险人基于保险事故对东道国所享有的索赔权及其它权益,向东道国索赔。 6.最惠国待遇原则:是国际经济交往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一国在经济关系中给予另一国国民的优惠待遇不应低于该国现 在和未来给予任何第三国国民的待遇。 7.根本违反合同:是指一方违反合同的结果,使另一方蒙受损害,实际上剥夺了他根据合同规定有权期待得到的东西。 8.版权:也称著作权,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依照法律规定对其作品(《世界版权公约》规定,作品包括:文字的、 音乐的、戏剧的、电影的作品以及绘画、雕刻盒雕塑。)享有的权利。 9.仲裁协议的独立性:是指仲裁协议(包括仲裁条款和仲裁协议书)应视为与合同的其他条款分离地、独立地存在的条款或 部分,国际商事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无效或失效以及存在与否,均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一方当事人仍可依据仲裁协议提交双方约定的仲裁机构仲裁。 10.商标:是用于区别商品生产者或销售者、服务提供者的标志,通常有文字、图形或其结合组成。 11.国际金融机构贷款:是指国际金融机构贷款人向借款人以贷款协议方式提供的优惠性国际贷款。 12.国际许可协议:指位于不同国家内的当事人之间以让渡技术使用权为目的所签订的合同。 13.世界贸易组织:是在组织上取代关贸总协定,协调和约束成员国贸易政策法规和措施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14.跨国资本所得:是指跨国纳税人通过出售或交换资本项目实现的所得。 15.推定全损:指货物受损后对货物的修理费用加上续运到目的地的费用超过其运到后的价值。 16.《巴黎公约》中的优先权原则:是指已经在一个成员国正式提出了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或商标注册的申请 人,在其他成员国提出同样的申请,在规定期限内应该享受有优先权。 17.国际货物买卖合同:是指营业地分处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订立的货物买卖合同。 18.反倾销:是进口国对于来自外国的倾销产品征收的一种进口附加税,目的是阻止倾销产品进口和消除倾销造成的损害。 19.保障措施:是指一成员国关税减让造成进口产品大量增加,以致对国内生产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该成员实施的 临时性限制进口措施(保障措施),以保护相关产业。 20.国际经济争议:是指国际经济活动主体之间在国际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纠纷。 21.邀约:是向一个或一个以上特定的人提出的订立合同的建议。一项有效地邀约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是向一个或一个以 上特定的人发出。(2)内容必须十分明确、肯定,一经对方接受合同即告成立。(3)要约要送达受约人。 22.WTO:世界贸易组织,是在组织上取代关贸总协定,协调和约束成员国贸易政策法规和措施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2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根据1944年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协定》,1945年正式成立。是联合国的 一个专门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协调成员国货币政策的国际组织。 24.商标权:是商标所有人对法律确认并给予保护的商标所享有的权利,通常包括商标专用权、商标续展权、商标转让权、商 标许可权等。 25.BOT(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通过契约授予私营企业(包括外国企业)以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 经营特定的公用基础设施,并准许其通过向用户收取费用或出售产品以清偿贷款、回收投资并赚取利润。特许权期限届满时,该基础设施无偿移交给政府。 26.承诺:是受要约人对要约表示无条件接受的意思表示。 27.信用证中的受益人:即有权享受信用证利益的人,一般为出口方和中间商。 28.国际贷款协议中的先决条件条款:是指限定贷款协议生效以及限定借款人提款的前提条件。只有借款人满足了先决条件, 贷款人才履行贷款义务。是各类国际融资中常用的共同条款之一。 29.国际重复征税: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对同一跨国纳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同时课税。国际税法上通常所说的国际双重征 税就是指国际重复征税。 30.国际重叠征税: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就同一征税对象对同一经济来源的不同纳税人分别课税。 31.不质疑条款:对转让的技术的合法性不得提出异议。 32.海外投资保险制度:是资本输出国政府对本国海外投资者在国外可能遇到的政治风险,提出保证或保险,投资者向本国投 资保险机构申请保险后,若承保的政治风险发生,致使投资者遭受损失,则由国内保险机构补偿其损失的制度。 33.国际投资法:调整国际间私人直接投资关系的有关国内法和国际法法律法规的总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