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卫生学_练习题48

环境卫生学_练习题48

环境卫生学_练习题48
环境卫生学_练习题48

一、名词解释

1.环境因素(environmentalfactors):是被环境介质容纳和转运的成分或环境介质中各种无机和有机的组成成分。

2.生态系统(ecosystem):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3.健康效应谱(spectrumofhealtheffect):环境有害因素对机体的效应是一个连续的多个阶段的过程,整个效应从弱到强分为5级,不同级别的效应在人群中的分布称为健康效应谱。

4.温室效应(greenhouseeffect):大气层中的某些气体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增温,从而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5.有效氯:用于饮用水消毒的含氯化合物中具有杀菌能力的有效氯成分称为有效氯。

6.基准(criteria):根据环境中有害物质和机体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考虑敏感人群和暴露时间而硭定的对健康不会产生直接或间接有害影响的相对安全剂量(浓度)。

7.生态系统健康(ecosystemhealth):指具有活力和自调节能力、结构稳定的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的综合特性。

8.住宅朝向:指住宅建筑物主室窗户所面对的方向,它对住宅的日照。采光、通风、小气候和空气清洁程度等都能产生影响。

9.地方性克汀病(endemiccretinism):是一种主要由于地区性环境缺碘引起的地方病,是碘缺乏病的主要表现之一,患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体格矮小,听力障碍,神经运动障碍和甲状腺功能低下,伴有甲状腺肿。

10.环境质量评价(environmentalqualityassessment):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环境质量进行客观的定性和定量调查分析、描述、评价和预测。

1.环境介质(environmentalmedia):是指大气、水、土壤(岩石)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环境介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环境条件,通常以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种物质形态而存在,能够容纳和运载各种环境因素。

2.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fluorosis):又称地方性氟病,是由于一定地区的环境中氟元素含量过多,导致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经饮水、食物和空气等途径长期摄入过量氟而引起的一种以氟斑牙(斑釉齿)、氟骨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全身性疾病。

3.剂量-效应关系(dose-effectrelationgship):是指随着环境有害因素剂量的增加,机体内所产生的有害生物学效应而随之增强的相关关系。

4.功能蓄积:多次重复暴露或长期暴露环境污染物后,此污染物不在机体内蓄积,但在靶组织或靶器官产生的有害效应可逐渐蓄积。最终造成器官或组织的病理损害,称为功能蓄积。

5.生态平衡: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能量的输出和输入之间始终保持着一种动态平衡关系,称为生态平衡。

6.气块干绝热垂直递减率(γd):表示空气垂直移动过程中因气压变化而发生温度的绝热变化。干燥空气的γd为0.986℃/100m,即每上升100m,温度下降0.968℃。

9.土壤元素的背景值(backgroundlevel):也称为本底值,是指该地区未受污染的天然土壤中各元素的含量。

10.城市功能分区(functionaldistricts):是在城市规划中将城市用地按不同功能进行分区,使之配置合理,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和防止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1.环境卫生学

(environmentalhealth/environmentalhygiene):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科学,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2.食物链(foodchain):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后者再被第三种生物作为食物,彼此以食物联接起来的锁链关系称为食物链。

3.生物有效剂量(biologicallyeffectivedose):指经吸收、代谢活化、转运最终到达器官、组织、细胞、亚细胞或分子等靶部位或替代性靶部位的污染物量。

4.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biogeochemicaldisease):指由于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不均衡,使某些地区个别微量元素过多或缺乏,超出机体的适应范围,导致动植物和人群发生特有的地区性疾病。

5.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pollution):当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数量或浓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造成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影响到人体健康,称为环境污染。

6.逆温(temperatureinversion):大气温度随着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现象。

7.生物放大作用(biomagnification):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并逐级增大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使在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比在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很多倍,这种作用称为生物放大作用。

8.碘缺乏病(iodinedeficiencydisorders,IDD)是指从胚胎发育至成人期由于碘摄入量不足而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地方性克汀病、地方性亚临床克汀病、流产、早产、死产等。

9.有机物的腐质化:有机物在土壤微生物的参与下不断分解又不断合成,最后变成腐殖质的过程。

10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impactassessment,EIA):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并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

二、填空

1.饮用水中的_微囊藻毒素_被认为是继肝炎病毒、_黄曲霉毒素_之后,又一导致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2.人体对产热和散热的调节根据其机制可分为_生理性_体温调节和__行为性_体温调节两大类。

3.水碘含量与碘缺乏病的流行有密切关系,碘缺乏病病区水碘含量多在__1__μg/L以下。

4.评价大气质量的一些常见指数有:比值算术均数型大气质量指数;I1大气质量指数;大气污染超标指数;分段线性函数型大气质量指数;幂函数型环境质量指数

5.制订大气卫生标准时,对于有急性危害的物质应制订__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对有慢性作用的物质应制订_日平均浓度限值_.

6.生物标志分为_暴露生物标志;效应生物标志___和易感生物标志。

7.剂量-效应(反应)关系是制订_卫生标准__的理论基础,也是毒理学评价和环境危险度评价_的重要依据。

8.化妆品毒理学试验方法规定了__化妆品原料_及其产品安全性评价的毒理学检测项目和要求。

9.克山病是一种以心肌变性坏死为主要病理改变的地方病,因此,此病亦称为地方性心肌病.

10.临床上地方性砷中毒以_末梢神经炎;皮肤色素代谢异

常、掌跖部皮肤角化、肢端缺血坏疽、皮肤癌变为主要表现,

是一种伴有多系统、多脏器受损的慢性全身性疾病。

11.一般化合物的剂量效应曲线为:S型

12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不是硬度过高的饮用水的

不利影响

13城市人口分类中,高等院校人口属于:基本人口

14.决定大气污染最基本的因素是:污染物排出量

15.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细菌总数为:<100CFU/L

16.湍流是指.空气不规则的上下流动

17.SO2是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其主要来源.煤

18.BOD表示.需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消耗水中溶解氧的

1.《生活饮水水卫生规范》(2001)中规定的细菌学指标包

括:总大肠菌群、_细菌总数;粪大肠菌群;游离性余氯

2.直接从事供水、管水的人员必须每年进行一次健康检

查,取得健康体检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凡患有痢疾(细菌性痢

疾和阿米巴痢疾)、_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_、化脓性

或渗出性皮肤病及其他有碍生活饮用水卫生的疾病或病原携

带者,不得直接从事供水管水工作。

3.根据土壤颗粒粒径的大小可将土壤颗粒分为若干组,称

为粒级.土壤中各粒级所占的相对比例或重量百分数,称作土

壤质地;根据土壤质地分为沙土;粘土;壤土4.土壤生物性污染

的调查监测指标有:大肠菌值;产气荚膜杆菌值;蛔虫卵数

5.地方性氟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氟斑牙;氟骨症

6.环境质量评价按评价的时间可分为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和_环境影响评价

3.城乡规划卫生的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

法_》。

4.过量的氟进入体内,可使大量的_氟化钙__沉积在正发育

的牙组织中,致使牙釉质不能形成正常的棱晶结构,导致氟斑

牙。

8.住宅卫生防护措施主要包括_保温与隔热;遮阳与采暖;

通风换气和噪声控制。

9.我国氟中毒病区分布特点,北方以饮水型;型病区为

主,南方以燃煤污染型病区为主,交汇区大致在长江以北,秦

岭、淮河以南。

7.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一般包括对污染源、环境质量;环

境效应的评价。

3.下列哪项不是健康城市的标准()。

A.清洁的环境、可靠的食品、饮水、能源供应

B.舒适的生

活条件、便利的交通体系C.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方便市民沟

通和联系D.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健康服务质量E.保证市民在

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全等基本要求

6.居住建筑密度是指()。

A.每人居住建筑用地面积

B.单位面积上的居住人数

C.使用面积占建筑面积之比

D.居住建筑基底面积/居住建筑用地面积

E.每万平方米上的建筑物个数

8.下列哪项不是氯化消毒的方法()。

A.普通氯化消毒法

B.氯胺消毒法

C.折点消毒法

D.二氧化氯消毒法

E.过量氯消毒法

11.测定大气中有害气体的采样高度为呼吸带高度

13.溶解氧含量可作为()。

A.有机物污染的间接指标

B.水体自净的间接指标

C.有机物污染及其自净的间接指标

D.有机物污染及其自净的直接指标

E.有机物和无机物污染及其自净的指标

14.水体污染物的转化是指()。

A.污染物从一点转移到另一点

B.污染物从一种介质转移到另一介质

C.污染物改变了原有的化学性质、毒性和生物学效应

D.污染物在水中逐渐扩散,以致于浓度降低

E.污染物在水中只发生浓度的变化

19.大气卫生标准中规定两种浓度,其中制定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其目的是为了防止污染物的()。

A.急性中毒和刺激作用

B.人群过敏和慢性中毒

C.急慢性中毒

D.潜在性危害和急性刺激作用

E.慢性中毒和潜在性危害

20.堆肥法的原理是()。

A.人畜粪便和有机垃圾在适宜条件下和微生物作用产生

高温并形成大量腐殖质

22.通过哪种方式可以减少金属镉向农作物的转移()。

A.加入石灰使pH值增加,使其转化成难溶盐

23.下列哪种因素可促进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

A.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B.饮水的

钙离子浓度低、硬度小、pH值低C.当地气候干旱、半干旱,降

雨量低于蒸发量D.富含钙、硒和抗氧化物的饮食E.饮水的钙、

镁离子浓度高、硬度大、pH值低

27.家居环境铅污染主要与下列哪种家用化学品有关?.涂

29.土壤污染引起钩端螺旋体和炭疽病的危害途径是()

A.动物-土壤-人

B.人-土壤-人

C.土壤-人

D.动物-

人E.以上都不对

30.集中式给水水质监测的必测项目是()

A.细菌学指标、浑浊度和肉眼可见物

B.细菌总数、粪大肠菌群

和游离性余氯C.细菌学指标、色度和游离性余氯D.细菌总数、

总大肠菌群和浑浊度E.细菌总数、肉眼可见物和游离性余氯

2.下列哪些癌症可能与亚硝胺无关:()

A.胃癌、食管癌

B.肝癌、胰腺癌

C.宫颈癌

D.结肠癌、膀胱

癌E.乳腺癌

3.下列何者不是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

A.水中微粒的性质和含量

B.水温

C.混凝剂种类和搅拌强

度D.滤料颗粒大小E.水的PH值和酸碱度

4.城市规划中,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硭:()

A.为避免城市热岛效应,应将城市中有污染的工厂迁移至城

市周围。B.北方寒冷地区,在不影响日照条件下,可适当提高

建筑密度。C.南方炎热地区,可适当降低建筑密度。D.应尽量

把地面水组织到城市用地内,结合绿化建成河(湖、海)滨公

园。E.曾被有机物污染而无机化过程尚未完成的土壤不宜作居

住区用地。

5.克汀病是由于下列哪种原因引起:()

A.砷中毒

B.碘缺乏

C.饮水硬度过低

D.缺硒

E.以上都不是

9.氟斑牙的发生最常见于:()

A.2岁以下幼儿

B.6岁以下儿童

C.7~15岁儿童

D.成年后

迁入病区的氟骨症患者

13.对大气中某一点污染源的污染现状进行监测时,在风

向比较固定的情况下,其布点可选用()。

A.扇形布点

B.方格布点

C.棋盘布点

D.梅花布点

E.以上都

不是

22.大气垂直递减率的含意是气温随高度上升气温下降的

度数

25.居住区环境质量评价指标有()

A.容积率

B.人均居住面积定额

C.居住建筑面积

D.居住区人口密度

E.以上都是

1.水中细菌、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氯化消毒时所消耗的氯量为()。

A.加氯量

B.有效氯

C.需氯量

D.余氯量

E.以上都不是

11.测定大气中有害气体的采样高度为()。

A.呼吸带高度

B.0.5米的高度

C.1.0米的高度

D.3米的高度

E.5米以上高度

18.汞和甲基汞进入机体后,其靶器官是()。

A.心

B.肝

C.肾

D.骨髓

E.脑

19.光化学烟雾中很多物质具有强烈氧化作用,故总称为总氧化剂。其中以O3为代表,当大气中O3浓度为多大时,可视为光化学烟雾形成的信号()。

A.10ppm

B.5ppm

C.1ppm

D.0.5ppm

E.0.1ppm

20.土壤的生物性污染对人类健康有很大威胁,下列哪种疾病可以直接由土壤传播给人类()。

A.肠道传染病

B.寄生虫病

C.钩端螺旋体病

D.肉毒中毒症

E.军团菌病

21.土壤对重金属的环境容量是指()。

A.重金属溶解在土壤中的最大值

B.土壤中重金属能对农作物产生危害的最小量

C.土壤中重金属不对农作物产生危害的最大负荷量

D.土壤中重金属的实际含量

E.以上都不是

22发生光化学烟雾时,受害者的主要症状()

A.咳嗽、胸痛、呼吸困难

B.头痛、皮肤潮红、吸吸困难

C.眼

睛红肿、流泪、咽喉痛D.呼吸急促、咳嗽、呕吐E.恶心、呕吐、眼

睛红肿

23.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A.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

测B.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转归C.环境污染治理D.环境因

素的健康效应E.环境质量评价

25.生物标志物是()

A.暴露剂量的指示物

B.有害效应的指示物

C.与发病机制

有关联的一系列关键事件的指示物D.人群易感性的指示物E.

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改变的指示物

26为了搞清病因,除了采集水样、土样进行化验外,首先应

考虑做的人群监测项目是()

A.心电图

B.生物材料样品中有害物质的测定

C.肺功能

D.微

核实验E.免疫功能检测

3.净化饮水最常用的混凝剂是()A.漂白粉B.硫酸钙C.硫

酸铝D.臭氧E.硫代硫酸钠

6.出厂水采样进行全分析每年至少()。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E.5次

7.毒物作用于机体,使机体产生超出其维持平衡状态能力

的生物学变化的最小暴露水平或剂量称为()。

A.阈浓度

B.阈上浓度

C.阈下浓度

D.急性阈浓度

E.慢性阈

浓度

8.1986年4月25日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反应

堆发生的产物主要是()。

A.90Sr、60Co、137Cs

B.131I、103Ru、137Cs

C.32P、

60Co、103Ru D.90Sr、137Cs、14C E.14C、103Ru、60Co

9.进行大气样品采集时,用多孔玻板吸收管主要适用于哪

种物质()。

A.烟

B.粉尘

C.总悬浮颗粒物

D.可吸入颗粒物

E.气态、蒸气

态和雾态物质

10.垃圾在进一步处理前,先要进行压缩,粉碎和分选,何

种分选方法可以回收金属()

A.筛选

B.静电分选

C.磁选

D.浮选

E.粉碎

15.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标准规定大肠菌群不超过()

A.100个/ml

B.100个/3ml

C.3个/ml

D.100个/100ml

E.3个/1000ml

16.生活垃圾的热解是()

A.生活垃圾在高温条件下发生分解产生无机物

B.生活垃

圾在无氧条件且较低温度(380~450℃)下发生分解C.生活垃

圾在高温嗜热菌的作用下进行有氧分解D.生活垃圾被高温焚

烧E.生活垃圾热解产生的主要是CO2气体

21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是指()。

A.在低雷诺数的气流中与密度球具有终末沉降颗粒直径

B.在低雷诺数的气流中与单位密度球具有终末沉降颗粒直径

C.在低雷诺数的气流中与颗粒单位密度球具有初始沉降颗粒

直径D.在低雷诺数的气流中与颗粒与单位密度球具有中间沉

降颗粒直径E.在低雷诺数的气流中与密度球具有初始沉降颗

粒直径

22“密封发酵法”进行粪便无害化处理时,杀死病原菌与

寄生虫卵的主要因素是()。

A.高温

B.缺氧

C.氨气

D.缺乏营养物质

E.生物拮抗

23.臭氧消毒()。

A.效果好、用量少、接触时间短、不产生三卤甲烷

B.效果

差、消毒费用高,pH值宽C.效果好、接触时间长、不产生三卤

甲烷D.效果一般、费用高、pH值窄E.效果好,不产生三卤甲

烷、接触时间要求长

24.某工厂每日燃煤1000吨,煤中含硫量为1%,约有10%

的硫转入炉渣中,该工厂每日可向大气中排放SO2()

A.9.0吨

B.4.5吨

C.18吨

D.90吨

E.45吨

25.水体的污染源主要有()

A.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污水

B.冷却水、洗涤污水、化工

污水C.有机污水、无机污水、混合性污水D.物理性污水、化学

性污水、生物性污水E.以上都不对

28.水的硬度取决于()

A.水中碳酸盐的含量

B.水中硫酸盐的含量

C.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D.水中钙镁盐的含量

E.水中氯化钙的含量

30.混凝沉淀的原理为()。

A.水解+电中和+吸附

B.压缩双电层+电中和+水解

C.压缩双电层+吸附+架桥

D.压缩双电层+电中和+吸附架桥

E.水解+吸附架桥+压缩双电压作用

32.对区域全市性大气进行监测时,一般常采用的指标是()。

A.Pb、CO、NO2

B.SO2、IP、TSP

C.SO2、NOX、CO

D.SO2、BaP、NOX

E.CI、SO2、BaP

33.水中总固体是()。

A.水中溶解性固体的总称

B.水中悬浮性固体的总称

C.水中有机物的总称

D.水中无机物的总称

E.以上都不对

34.HOCI和OCI-的杀菌效果为()。

A.HOCI的杀菌效果与OCI-相同

B.HOCI的杀菌效果与OCI-低80倍

C.HOCI的杀菌效果与OCI-高80倍

D.HOCI的杀菌效果与OCI-低20倍

E.HOCI的杀菌效果与OCI-高20倍

38.溶解氧含量可作为()。

A.有机物污染的间接指标

B.水体自净的间接指标

C.有机物污染及其自净的间接指标

D.有机物污染及其自净的直接指标

E.有机物和无机物污染及其自净的指标

40.SO2与烟尘共同存在时联合作用比SO2单独的危害大,其理由是()。

A.烟尘的刺激性比SO2大

B.SO2可以吸附在烟尘上进入上呼吸道

C.烟尘中的氧化铁可催化SO2转变成硫酸雾

D.S O2可以吸附在IP上进入肺深部,同时IP上氧化剂能催化SO2氧化成硫酸雾

E.以上都不是

41.总大肠菌数作为水质污染指标的理由()。

A.数目多、生存时间较致病菌稍短,抵抗力较芽胞弱

B.数

目多、生存时间与致病菌相近,检测方法较容易C.数目多、生

存时间比致病菌长,检测办法较容易D.数目一般、生存时间较

致病菌较长,检测办法较难E.数目一般、生存时间与致病菌相

近,检测办法尚能掌握

43.环境污染物在体内蓄积的程度与哪些项因素有关()。

A.吸收量、排出率、作用时间

B.进入途径、排出方式、作用时

间C.吸收量、排出方式、排出时间D.吸收量、排出方式、作用

时间E.吸收量、蓄积量、排出量

46.生活炉灶和采暖锅炉污染大气的特点是()。

A.燃烧完全、烟囱高度低、比较集中、季节性强

B.燃烧不

完全、燃烧效率低、比较集中、季节性强

C.燃烧不完全、燃烧效率低、不太集中、低空排放

D.低空排

放、比较集中、燃烧不完全、烟囱高度低E.燃烧完全、烟囱高

度较高、比较集中、有季节性

54.慢性阻塞性呼吸道疾病是指()。

A.慢性支气管炎,肺水肿和尘肺的统称

B.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和肺水肿的统称C.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

尘肺的统称D.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的统称E.

以上都不是

58.下列哪些物质是氯化副产物()。

A.氯仿、酸性氯化呋喃

B.卤化氢、氯化氢

C.酸性氯化呋喃、环

已烷D.卤乙氢、氯化钾E.二氯化氢、溴仿

59.慢性吸入染毒试验的目的是()。

A.求LC50

B.观察中毒症状

C.找出最敏感指标

D.研究有

无蓄积作用E.硭定阈浓度和阈下浓度

61.海陆风的风向是()。

A.白天由陆地吹向水面,夜间由水面吹向陆地

B.白天由

水面吹向陆地,夜间由陆地吹向水面C.冬天由陆地吹向水面,

夏天由水面吹向陆地D.夏天由陆地吹向水面,冬天由水面吹

向陆地E.以上都不是

68压缩双电层作用的含意是()。

A.水中加入电解质后,其正离子挤入扩散层使之变薄,进

而挤入吸附层,使胶核表面负电性降低B.水中加入电解质后,

其正离子直接进入吸附层,使胶核表面负电性降低C.水中加

入电解质后,分子本身成为带电的粒子使胶核表面电性降低

D.水中加入电解质后,其负离子直接挤入吸附层,中和胶核表

面的正电荷E.水中加入电解质后,其正离子直接挤入吸附层,

中和胶核表面的负电荷

71排气有效高度是指()。

A.烟囱高度

B.烟气抬升高度

C.烟囱高度与抬升高度之和

D.抬升高度加建筑物高度

E.烟囱高度与海拔高度之和

72垃圾的主要用途是()。

A.作肥料

B.回收利用

C.发电

D.焚烧

E.以上都不是

A.沉降于水中砂土的含量

B.悬浮于水中胶体颗粒物的含

量C.悬浮于水表面混杂物质的含量

D.存在于水体中有机物的含量

E.存在于水体中有机盐的

含量

77气管注入染毒,适用于()。

A.气体

B.液体

C.颗粒物

D.蒸气

E.以上都不是

79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用氯消毒时()。

A.接触1~2h,游离性余氯不低于是1mg/L

B.接触1~2h,

游离性余氯不低于是0.5mg/L C.接触30min,游离性余氯不低

于是0.5mg/L D.接触30min,游离性余氯不低于是0.3mg/L E.

接触30min,游离性余氯不低于是1mg/L

80水体酚污染的主要来源是()。

A.工业废水

B.生活污水

C.农业污水

D.炼油废水

E.炼焦废

83聚合氯化铝()。

A.腐蚀性小、成本低、适宜pH值较宽,形成絮状体快

B.

腐蚀性小、成本高、适宜pH值较宽,形成絮状体慢医C.腐蚀性

小、成本高、适宜pH值窄,形成絮状体快D.腐蚀性小、成本

高、适宜pH值窄,形成絮状体慢

E.腐蚀性小、成本低、适宜pH值较宽,形成絮状体慢

85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为()。

A.工业企业

B.生活炉灶

C.交通运输

D.地面尘土飞扬

E.意外事故排放

88下列哪些污染物可使血红蛋白携氧能力下降造成组织缺氧()。

A.SO2、NOX、Hg

B.CO、SO2、NOX

C.CO、N OX、O3

D.SO2、CO、Hg

E.SO2、O3、CO

92在1962年和1952年英国伦敦两次烟雾事件中发生多种急慢性疾病,其中起主层作用的污染物是()。

A.SO2

B.烟尘

C.NOX

D.酸雾

E.甲醛

94根据实验研究资料估计,诱发人类癌肿主要与()。

A.病毒因素有关

B.放射性因素有关

C.化学因素有关

D.物理因素有关

E.遗传因素有关

95大气中的氟化氢主要来自下列哪些工厂()。

A.火力发电厂、钢铁厂、冰晶石工厂、焦化厂

B.焦化厂、有色金属冶炼厂、铝厂、氮肥厂

C.铝厂、磷肥厂、冰晶石工厂、玻璃厂

D.氮肥厂、石油化工厂、磷肥厂、焦化厂

E.灯泡厂、仪表厂、玻璃厂、水力发电厂103酚在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中为不超过0.002mg/L,其制定依据为()。

A.毒理学指标

B.感官性状指标

C.一般化学指标

D.细菌学指标

E.放射性指标

106近年来认为反映人体暴露水平较为准硭的方法是()。

A.大气监测、生物材料监测

B.疾病资料调查、大气监测

C.个体采样、疾病资料调查

D.个体采样、生物材料监测

E.疾病资料调查、生物材料监测

107氯化消毒剂灭菌主要作用是()。

A.溶菌作用

B.破坏细菌的生活环境

C.抑制细菌对氧的利用

D.干扰细菌的糖代谢

E.吞噬作用

108水中细菌,有机物和还原性物质,氯化消毒时所消耗的氯量为()。

A.加氯量

B.有效氯

C.需氯量

D.余氯量

E.以上都不是

112多氯联苯进入人体后,可蓄积在各组织中,其中哪种组织中含量最高()。

A.肝

B.血液

C.淋巴

D.脂肪

E.四肢

114臭氧层受到破坏和下列哪些气体有关()。

A.氯氟烃、NOX

B.NOX、SO2

C.氟化氢、氯氟烃

D.SO2、

氯氟烃E.甲醛、氯氟烃

115进行最大一次浓度采样应在()。

A.工厂排放量最大,气象条件好,烟波着陆点处

B.工厂排

放量最大,污染源的下风侧,气象条件好

C.工厂排放量最大,气象条件恶务,烟波着陆点

D.工厂排

放量最大,污染源的下风侧、气象条件恶务时E.以上都不是

116污染物在生物材料中的含量可以反映被吸收到体内

的实际含量,能硭切反映体内暴露水平,目前常采用的指标是

()。

A.血液中的COHb、尿Pb、血Pb

B.呼出气中的Cr、尿

Pb、血Hg C.乳汁中的有机氯化合物、血液Hg、尿Cr

D.尿F、血液中的有机氯化合物、发Cd

E.血Pb、呼出气

中Pb、血液中COHb

117堆肥法的原理是()。

A.人畜粪便、垃圾在适宜条件下和微生物作用形成腐殖

质B.人畜粪便在有氧条件下发生化学分解达到无机化

C.人畜粪便、垃圾在密封容器中氧化分解,达到无害化

D.

人畜粪便、有机垃圾在密封容器中氧化分解,然后又在厌氧菌

作用下发酵腐熟E.以上都不是

118汞和甲基汞进入机体后,其靶器官是()。

A.心

B.肝

C.肾

D.骨髓

E.脑

119生活饮用水标准中增加三氯甲烷与四氯化碳指标,其

理由是()。

A.这两种物质可使水的感官性状变化

B.这两种物质可损

害肾脏,引起人群中毒C.这两种物质在加氯消毒时,可与原水

中存在的有机前体物形成氯化副产物D.这两种物质可以影响

混凝沉淀和消毒效果E.以上都不是

120焚烧法适用于处理何种工业废物()。

A.含氰化物

B.工业矿渣

C.含汞化合物

D.含镉化合物

E.含

铝化合物

121土壤污染物的种类可分为()。

A.物理性污染、化学性污染、生物性污染

B.微生物污染、

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C.重金属污染、农药污染、化肥污染

D.无机毒物、有机农药污染、放射性污染

E.生物性污染、

化学性污染、放射性污染

122一次性给动物注射毒物,经过3个月生物半衰期后,

该毒物在体内的蓄积量为()。

A.87.5%

B.75%

C.5%

D.25%

E.12.5%

124土壤中何种物质的吸附作用最强()。

A.土壤胶体颗粒

B.土壤矿物质胶体

C.土壤中的砂粒

D.土

壤中的动物有机残体E.土壤中的腐殖质

125水质的化验结果: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

氮(++),请判断()。

A.受到污染后,自净已结束

B.过去受到污染已经逐渐自

净,最近又受到污染C.过去受到污染,自净正在进行

D.新近受到污染,自净正在开始

E.没有受到污染

127某工厂烟囱有效排出高度为100米,风向为东北风,

地面污染的最大浓度大概在该工厂的()。

A.东北方位500~1000米处

B.东北方位1000~2000米处

C.

西南方位500~1000米处D.西南方位1000~2000米处

E.东北方位100~500米处

128辐射逆温往往发生在()。

A.秋冬季傍晚或夜间,地面物体的辐射吸入量小于散出

量时B.秋冬季傍晚或夜间,地面物体的辐射吸入量大于散出

量时

C.春夏季上午或下午,地面物体的辐射吸入量小于散出

量时D.春夏季上午或下午,地面物体的辐射吸入量大于散出

量时E.以上都不是

129水井受有机物和细菌严重污染时,应选用哪一种消毒

法()。

A.普通氯化消毒法

B.二重氯消毒法

C.过量氯消毒法

D.折

点氯消毒法E.氯胺消毒法

131水的化学耗氧量代表()。

A.水体中可被氧化的有机物的总量

B.水体中可被氧化的无机物的总量

C.水体中氧化和还原性有机物的总量

D.水体中可被氧化的有机物和还原性无机物的总量

E.水体中氧化物的含量

132环境流行病学的研究特点是()。

A.多因素弱效应特异性潜伏期长

B.单因素强效应非特异性潜伏期短

C.多因素强效应非特异性潜隐期

D.单因素弱效应非特异性潜隐期

E.多因素弱效应非特异性潜隐期

133碘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在无外来含碘的食物下,水碘含量可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合理、方便、及时于衡量当地居民摄碘量,当饮水碘含量低于多少时,往往有本病流行()。

A.<2μg/L

B.<5μg/L

C.5~10μg/L

D.10~20μg/L

E.20~40μg/L

134通过哪种方式可以减少金属镉向农作物的转移()。

A.加入石灰使pH值增加,使其转化成难溶盐

B.加入Ca (COI)CI使pH值增加,转化成难溶盐

C.加入硅酸使pH值降低,转化成难溶盐

D.加入CaCI2使pH值降低,转化成难溶盐

E.加入NaCI与镉元素结合135硫酸铝为常用的混凝剂,其操作液为10%~20%,使用时()。

A.腐蚀性小,对水质无不良影响,水温低时形成絮凝体较松散

B.腐蚀性较大,对水质无不良影响,效果一般

C.腐蚀性小,对水质有些影响,水温低时形成絮凝体较紧密

D.腐蚀性小,使用不方便,对水质无不良影响

E.腐蚀性小,水温低时形成絮凝体较紧密,效果好

139在日本四日市发生的哮喘病主要污染物是()。

A.烟尘

B.镉

C.氟化物

D.SO2

E.铬

140大气垂直递减率的含意是()。

A.气温随高度上升气温下降的现象

B.气温随高度上升气温增加的现象

C.气温随高度上升气温下降的度数

D.气温随高度上升气温增加的度数

E.以上都不是

141对人体造成直接危害的飘尘,主要是()。

A.颗粒直径>5μm的颗粒

B.颗粒直径>10μm的颗粒

C.

颗粒直径<5μm的颗粒D.颗粒直径<0.4μm的颗粒E.以上都

不是

142光化学烟雾中很多物质具有强烈氧化作用,故总称为

总氧化剂。其中以O3为代表,当大气中O3浓度为多大时,可

视为光化学烟雾形成的信号()。

A.10pp m

B.5 ppm

C.1 ppm

D.0.5 ppm

E.0.1 ppm

145臭氧层受到破坏可使人类接触过多紫外线,导致()。

A.皮肤癌和肺癌的发病率上升

B.皮肤癌和心血管系统发

病率增高C.白内障和心血管系统发病率增高

D.皮肤癌和白内障的发病率上升

E.肺癌和白内障发病率

上升

147小气候是()。

A.人体周围环境中的气温、气湿、气流辐射等所形成的气

候B.室外的气温、气湿、气流、辐射所形成的气候C.大气的温

度、湿度、气流、气压所形成的气候D.室内气温、气湿、气流、

气压组成的气候E.在一定的气候的地区中,由于自然因素或

人工条件,所形成的有别于大气候的局部气候

150二氧化氯消毒()。

A.消毒效果稳定,受pH影响,能除臭色,成本高

B.消毒效

果稳定,不受pH影响,不与氨反应,成本高C.消毒效果不太稳

定,不受pH影响,不与氨反应,成本高D.消毒效果不太稳定,

受pH影响,能与氨反应,并能除臭

E.消毒效果不太稳定,不受pH影响,但能与氨反应,成本

较高

1.简述环境有害因素对机体作用的一般特征。(1)剂量-

效应(反应)关系(2)作用时间与蓄积效应(3)人群健康效应谱

(4)人群易感性

2.大气的物理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有哪些?

3.试述光化学烟雾对健康的危害:

4.试述介水传染病定义、病原体、发生的原因、流行特点

及其危害特点。

答:(1)定义:通过饮用或接触受病原体污染的水而传播

的疾病,称为介水传染病

(water-bornecommunicabledisease)。(2)病原体:细菌:伤寒杆

菌、副伤寒杆菌、霍乱杆菌、痢疾杆菌等;病毒:甲肝病毒、脊

髓灰质炎病毒等;原虫:贾第氏虫、血吸虫等。(3)发生的原因:

水源受病原体污染后,未经妥善处理和消毒及供居民饮用;处

理后的饮用水在输配水和贮水过程中重新给新病原体污染。

(4)流行特点:水源一次严重污染后,可呈暴发流行,短期内出

现大量病人,且多数患者发病日期集中在同一潜伏期内;病例

分布与供水范围一致;一旦对污染源采取处理措施,疾病的流

行能迅速得到控制。

(5)危害特征:介水传染病一旦发生,危害较大。

5.反映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常用生理指标有哪些?有何

意义?(1)皮温:是评价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常用生理指标。

(2)体温:是判断机体热平衡是否受到破坏的最直接的指标。

(3)脉搏:(4)出汗量(5)温热感(6)热平衡测定

6.常用家用化学品的种类:常用家用化学品根据使用目的

的不同分为:化妆品、洗涤剂、消毒剂、粘合剂、涂料、家用杀

虫(驱虫)剂等。

7简述建筑装饰材料造成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危害机控制措施。

答:(1)主要污染物: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常见的有甲醛、苯、甲苯、三氯乙烯等:皮肤、眼睛的刺激作用、上呼吸道的作用、变态反应、中枢神经系统影响、遗传毒性等)和氡气体:引起肺癌。

8.简述水质处理工艺过程

答:生活饮用水的净化处理有常规净化、深度净化和特殊净化3种。常规净化工艺过程包括混凝沉淀(澄清)-过滤-消毒。集中式深度处理工艺包括澄清-过滤-活性炭吸附-消毒特殊净化:除氟工艺;除铁和除锰工艺;除藻和除臭工艺。

9.铊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答:慢性毒作用:①毛发脱落,呈斑秃或全秃②周围神经损害,早期表现为双下肢麻木、疼痛过敏。很快出现感觉、运动障碍;③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可见视网膜炎、球后视神经炎及视神经萎缩。

10.卫生机构对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1)从业人员的培训及定期体检;(2)发放"卫生许可证";(3)向公众进行健康教育

11.我国对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内容

(1)鼓励、支持开展清洁生产,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2)鼓励、支持综合利用资源,对固体废物实行充分回收和合理利用,并采取有利于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活动的经济、技术政

策和措施。(3)需要进行处理的固体废物,按其性质采取相应

控制标准进行处理。(4)禁止中国境外的固体废物进境倾倒、

堆放、处置。(5)禁止进口不能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限制进

口可以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

标准和基准

12.简述影响氯化消毒的因素,饮水氯化副产物的来源、危

害及对策?

(1)加氯量和接触时间(2)水的pH值(3)水温(4)水的浑浊

度(5)水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来源:在饮用水氯化消毒过程

中氯与水中的有机物反应所产生的卤化烃类化合物。(2)危

害:许多饮水氯化副产物在动物实验中证明具有致突变性和/

或致癌性,有的还有致畸性和/或神经毒性作用。多数流行病

学研究显示饮水氯化副产物与某些癌症发病率增加有关。还

有些研究提示饮水氯化副产物对生殖有影响,引起自然流产、

死胎、和早产以及出生缺陷;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

响。

2.何为生物标志物?试述环境与健康研究中的生物标志

物的种类。

答:生物标志物是生物体内发生的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

关键事件的指示物,是机体由于接触各种环境因子所引起机

体器官、细胞、亚细胞的生化、生理、免疫和遗传等仸何可测

定的改变。生物标志物分为暴露生物标志物、效应生物标志物

和易感性生物标志物。

3.试述水俣病的成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

答:概念及成因:日本水俣湾居民长期食用受甲基汞污染

的鱼贝类而引起的慢性甲基汞中毒。主要是由当地化工厂排

放大量的含甲基汞废水进入水域所致。

临床表现:发音困难,肢端麻木、视野缩小,运动失调,狂

躁不安等;先天性水俣病

发病机制:无机汞变成甲基汞或甲基汞排入水体;甲基汞

经水生食物链进入人体,变成氯化甲基汞;吸收入血液的甲基

汞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巯基结合入脑;由于甲基汞可通过

胎盘进入胎儿脑组织,从而对胎儿脑组织造成广泛的损害,出

生后成为先天性水俣病。

4.酚、多氯联苯的危害有哪些?

答:酚的危害有:急性酚中毒表现为大量出汗、肺水肿、吞

咽困难、肝及造血系统损害、黑尿等;不少酚类化合物具有内

分泌干扰作用;污染水体使水的感官形状恶化。

酚、多氯联苯的危害有:多氯联苯是一类广泛存在的持久

性有机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多氯联苯具有雌激素样

作用,可干扰体内的内分泌状态,出生前接触多氯联苯可使子

代的发育及出生后行为异常;多氯联苯可在母乳中浓集通过

授乳影响子代;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受损,生长发育障碍;米糠油中毒事件。

5.试述水源选择的原则?如何开展水源的选择工作?

答:水源选择的原则:水量充足;水质良好;便于防护和技术经济合理。围绕水源选择的原则开展水源的选择。

7.简述常见室内空气污染物的危害。

答:化学性污染物:二氧化碳的危害;烹调油烟的危害;甲醛及其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危害。物理性污染物:噪声的危害;非电离辐射的危害。生物性污染物:军团菌的危害;尘螨的危害。

9.目前减少氯化副产物的措施有哪些?

答:生物活性炭法除去或降低有机前体物;含量混凝沉淀和活性炭过滤等净化措施;改变传统氯化消毒工艺,采用中途加氯法;采用其他消毒方法。

10.镉污染对人体危害的机制及临床表现?

答:机制:镉损害肾小管,使其重吸收功能障碍;干扰与胶原代谢有关的酶活性,抑制维生素D的合成,从而引起体内钙磷代谢失调,尿钙及尿磷增加,最终导致骨质疏松或软化。临床表现:早期腰背痛,膝关节痛,以后遍及全身的刺痛,止痛药无效,易发骨折、骨质疏松或软化。

二、名词解释环境卫生学: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

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三、选择题

1.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 C )

A.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B.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C.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D.生活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E.自然环境、生活居住环境、工作学习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

2.学习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目的是使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

( e )

A.提高诊断疾病的本领

B.认识疾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原因

C.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

D.认识全球环境问题

E.认识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3.具体地讲,环境介质是指( b )

A.空气、水、土壤(岩石)

B.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

C.空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

D.空气、水、食物、生物体

E.空气、水以及各种固态物质

4.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 d )

A.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

B.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转归

C.环境污染治理

D.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

E.环境质量评价

5.环境卫生工作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 c )

A.二氧化硫和颗粒物

B.铅、镉、汞、酚

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

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

E.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6.原生环境是指( b )

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B.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C.无动植物生存而仅有少量微生物存在的环境

D.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

E.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c )

A.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所致

B.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少所致

C.地质地理原因使当地居民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或过少所致

D.环境破坏对地质条件影响使人体摄入矿物质异常所致

E.饮食中某种元素含量异常所致

8.人类大量使用氯氟烃(CFCs)造成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是

()

A.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等生态破坏

B.臭氧层破坏

C.形成酸雨,破坏生态系统

D.生物多样性锐减

E.植被破坏,导致沙漠化

9.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对象是()

A.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

B.人群健康

C.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D.人类健康及其周围环境

E.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

10.人与环境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主要体现在()

A.机体的新陈代谢上

B.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索取

C.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

D.人对环境的破坏,又对环境加以保护和治理

E.人体每天摄取食物,获得足够营养

11.环境卫生学的基本理论为()

A.人与环境之间的统一性

B.环境因素对机体影响的作用机制

C.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D.阐明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复杂性

E.环境中有益因素和有害因素对机体的综合作用

12.环境卫生监督的理论依据为()

A.国家和地方政府的相关法律法规

B.造成人群危害的严重程度

C.主管部门的行政命令

D.执法人员的相关知识

E.环境卫生学研究提供的卫生基准和技术规范

13.清洁生产是指()

A.生产场地清洁、厂房清洁

B.生产场所清洁卫生、无垃圾灰尘

C.清洁的生产过程

D.节约能源、资源消耗少,有效预防控制污染和其他废物生成的生产工艺过程

E.生产过程中有严格卫生管理制度,工人始终保持清洁卫生14.就全国范围而言,广大农民的饮用水是不够安全的,其危害主要来自:()

A.生物性污染和放射性污染

B.环境化学物和生物地球化学性的污染

C.生物性、生物地球化学性和放射性污染

D.生物性、生物地球化学性和环境化学性污染

E.生物地球化学性、生物性和放射性污染

答案

8.B 9.D 10.A 11.A 12.E 13.D 14.D

四、问答题:

1.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

根据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上述各种环境因素,可将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环境与健康关系的基础理论研究(2)环境因素与健康关系的确认性研究

(3)创建和引进适宜于环境卫生学研究的新技术和新方法

(4)研究环境卫生监督体系的理论依据

2.我国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

(1)城乡环境卫生面貌显著改善

(2)大力开展环境卫生监测、监督工作

(3)环境污染健康效应的研究取得丰硕成果

(4)环境卫生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3.环境卫生学今后的任务?

(1)加强环境因素健康效应的研究

(2)新技术、新方法在环境卫生工作中的应用

(3)加强农村环境卫生工作

1)努力改善农村饮用水的卫生状况

2)加强改良厕所和粪便垃圾的无害化处理的技术指导工作

3)环境卫生工作与村镇规划建设相结合

4)健全农村环境卫生法规体系,加大环境卫生监督管理力度

(4)开拓环境卫生工作的新领域

环境卫生学——第二章环境与健康的关系

一、填空题

1.按环境是否受过人类活动的影响,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按环境要素的属性,可分为______和______;在我国1982年

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以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

的性质和特点把环境分为______和______。

2.生态系统的生物,可按照其发挥的作用和地位分为______、

______和______。

3.肿瘤发展的整个过程通常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

个主要阶段。

4.在暴露测量中,被检测的剂量有三种,______、______和

______。

5.1989年美国国家科学院(NAS)将生物标志分为______、

______和______。

答案

1.原生环境;次生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

生态环境

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3.引发;促长;进展

4.外剂量;内剂量;生物有效剂量

5.暴露生物标准;效应生物标志;易感生物标志

二、名词解释

1.自然环境:是指围绕着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

影响到人类生活、生产的一切自然形成的物质、能量的总体。

2.生活环境:是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各种自然的和人工的

环境条件,如居住、工作、娱乐和社会活动环境。

3.生态环境: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有关的生态系统所构成的

自然环境。

4.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

成,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

所联结的稳态系统。

5.食物链: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后者再被第三

种生物作为食物,彼此以食物联接起来的锁链关系称

为食物链。

6.食物网: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相连,形成复杂的网络状食

物关系即食物网。

7.生物放大作用:环境污染物还可通过食物链的转移并逐级

增大在生物体内的浓度,使在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比

在低位营养级生物体内的浓度增加很多倍,这称为生物放大

作用。

8.生态系统健康:是指具有活力和自调节能力、结构稳定的

生态系统,是生态系统的综合特性。

9.剂量—效应关系:是指随着环境有害因素剂量的增加,机

体内所产生的有害生物学效应而随之增强的相关关系。

10.易感人群:通常把这类对环境有害因素作用的反应更为

敏感和强烈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敏感人群)。

11.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由于地质原因使得生活在该地区的人群对某种化学元素摄入量过高或过低而引发的疾病称为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

12.环境流行病学:是应用传统流行病学的方法,结合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特点,从宏观上研究外环境因素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13.暴露:人体接触某一有害环境因素的过程称之为暴露。14.环境暴露水平:是指人群接触某一环境因素的浓度或剂量。

15.生物标志:是生物体内发生的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关键事件的指示物,是机体由于接触各种环境因子所引起机体器官、细胞、亚细胞的生化、生理、免疫和遗传等任何可测定的改变。

三、选择题

1.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借助下列各种功能流所联结的稳态系统。这些功能流是()

A.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信息流

B.物质流、能量流和食物流

C.物质流、能量流、物种流和食物流

D.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

E.都不是

2.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

A.是异养型微生物

B.是草食动物

C.是肉食动物

D.可起着加工和再生产的作用

E.能用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有机物

3.“食物网”的概念是()

A.多条食物链相互交叉相连,形成复杂的网络状食物关系B.多种生物相互作用,形成的网状食物关系

C.多种生物因食物不同,形成的复杂的食物关系

D.多种污染食物与健康的相互关系E.复杂的食物之间的关系

4.生态系统健康是()

A.人和生态系统相互关系的综合特性

B.生态系统对人健康影响的特性

C.人对生态系统影响的综合特性

D.生态系统的综合特性

E.生态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的综合特性

5.人类便于取用的河水、湖水及浅层地下水等淡水仅占水圈

总水量的()

A.12.0%左右 B.0.2%左右 C.0.01%左右 D.1.0%

左右 E.5.0%左右

6.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A.环境决定人类

B.人类改造环境

C.互为因果

D.互相联系、相互作用和制约的关系

E.无特殊关系

7.根据人群健康效应谱,从弱到强的5级效应的分布规律是

()

A.两头大,中间小

B.两头小大,中间大

C.最弱的效应比例大

D.最强的效应比例大

E.都一样大

8.在人群健康效应谱中,准病态(即亚临床状态)的变化是

()

A.生理代偿的变化

B.体内负荷增加的变化

C.正常调节的变化

D.出现严重中毒

E.生理异常的变化

9.人群易感性是()

A.遗传决定的

B.后天获得的

C.由遗传和后天的因素共同决定的

D.是不会改变的

E.是感染以后产生的

10.有害和不利的自然环境因素的下列特征,哪项是错?

()

A.历来存在

B.比次生环境的问题出现早

C.依然存在

D.将继续长期存在

E.将逐渐消失

11.气候成为某些流行病的重要流行因素,以致传染病有明显

的季节性,例如: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肺炎等病()

A.秋冬季多见 B.冬春季多见 C.春夏季多见 D.夏冬季多

见E.夏秋季多见

12.哪项不是天气与气候对健康的影响方式()

A.影响人体生理和代谢功能

B.对生物性病原体和生物性传媒的影响

C.影响污染物的吸收

D.对人体的物理作用

E.影响环境质量

13.生物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毒性()

A.包括一般毒性和特殊毒性

B.主要产生神经毒性

C.主要引起过敏反应

D.主要是致癌性

E.毒性一般低于环境污染物

14.下列都是植物所产生的有毒物质,除外()

A.透明质酸酶

B.糖苷

C.霉菌毒素

D.生物碱

E.毒蛋白

15.微量元素的摄入与机体有害效应的产生,下面正确的叙述是()

A.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过高

B.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不足

C.任何一种微量元素摄入过高和摄入不足

D.部分微量元素摄入过高

E.以上都不是

16.环境污染的概念是()

A.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的数量或浓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B.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造成了环境质量下降和恶化

C.排入环境中的废弃物影响了人体健康

D.A+B

E.A+B+C

17.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复杂性表现为()A.环境污染物可通过多种形成和途径进入人体

B.往往是多因素的联合作用

C.人群处于低水平长时间暴露状况

D.受污染影响人群的反应个体差异大

E.以上都是

18.下面是环境污染产生的急性危害,除外()A.地方性氟中毒

B.印度博帕尔发生的异氰基甲酯泄漏事件

C.前苏联发生过的核电站核泄漏事故

D.伦敦烟雾事件

E.介水传染病暴发流行

19.影响环境化学污染物产生慢性危害的因素是()A.污染物的暴露剂量

B.污染物的暴露时间(暴露期和频度)

C.化学污染物的生物半减期和化学特性

D.机体的反应特性

E.以上全是

20.下列是环境中易引起持续性蓄积危害的污染物,除外()A.DDT、PCBs等

B.氰化物

C.汞

D.镉

E.铅

21.IARC根据对人的致癌危险将致癌物分类,正确的描述是

()

A.1类:对人致癌

B.1类:对人很可能致癌

C.2A类:对人可能致癌

D.2B类:对人很可能致癌

E.3类:对人很可能不致癌

22.化学致癌的引发阶段,较为正确的一种描述是()

A.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肿瘤潜能的启动细

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不可逆的;引发剂有可测定

的阈剂量。

B.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肿瘤潜能的启动细

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长,是可逆的;引发剂没有易于测

定的阈剂量。

C.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肿瘤潜能的启动细

胞的过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不可逆的;引发剂没有易于

测定的阈剂量。

D.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恶性前型细胞的过

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不可逆的;引发剂没有易于测定的

阈剂量。

E.通过化学诱变,使细胞成为具有发展为恶性前型细胞的过

程;引发阶段历时短,是可逆的;引发剂有易于测定的阈剂

量。

23.化学致癌的促进阶段,较为正确的一种描述是()

A.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

在引发剂前给予才发挥作用;促进作用必须持续作用,有可

测定的阈剂量。

B.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

在引发剂后给予才发挥作用;促进作用必须持续作用,无测

定的阈剂量。

C.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

在引发剂前给予才发挥作用;促进作用必须持续作用,无可

测定的阈剂量。

D.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

在引发剂后给予才发挥作用;促进作用必须持续作用,有可

测定的阈剂量。

E.促进启动细胞的表型在组织水平表达的过程;促进剂必须

与引发剂同时给予才发挥作用;无可测定的阈剂量。

24.肺癌发生率一般较高,在()

A.城市居民中

B.乡村居民中

C.燃柴农户的居民中

D.燃煤农户的居民中

E.空气中苯并(a)芘浓度较高地区的居民中

25.下列都是饮水氯化消毒副产物,除外()

A.三卤甲烷

B.次氯酸

C.氯乙酸

D.溴乙酸

E.卤化酮

26.致畸作用的敏感期是()

A.着床前期

B.着床期

C.器官形成期

D.器官形成后期

E.胎儿期

27.影响致畸物经胎盘转运作用的因素是()

A.化学物的分子大小

B.化学物的脂溶性和与蛋白质结合能力

C.胎盘的结构

D.胎盘中生物转化酶

E.以上都是

28.高危人群即()

A.出现某一效应的风险较大的人群

B.易感人群

C.抵抗力低的人群

D.多病的人群

E.年龄幼小的人群

29.哪项不是环境流行病学暴露测量的好指标()A.环境介质中某种污染物的浓度

B.血液、尿液等生物材料中污染物的含量

C.血液、尿液等生物材料中污染物的代谢产物的含量D.骨骼中重金属的含量

E.血红蛋白加合物的含量

30.生物有效剂量是()

A.个体暴露量

B.靶部位的污染物量

C.尿液中污染物的含量

D.血液中污染物的含量

E.血液中污染物的代谢产物含量

31.选择环境流行病学健康效应测量的对象时,主要应考虑()

A.儿童

B.妇女

C.老年人

D.高危人群

32.生物标志物是()

A.暴露剂量的指示物

B.有害效应的指示物

C.与发病机制有关联的一系列关键事件的指示物

D.人群易感性的指示物

E.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改变的指示物

33.以下都是环境毒理学在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研究中的优点,除外()A.人为地控制化学物的暴露剂量

B.人为地控制化学物的暴露时间

C.更能反应对人的有害效应

D.可应用特殊基因型的细胞、转基因动物等试验材料进行研

E.效应观察的指标不受限制

34.以下都是环境毒理学研究的内容和任务,除外()

A.污染物的毒作用大小、蓄积性、作用的靶器官等毒理学特

征的研究

B.污染物的致畸、致突变性的检测

C.证实环境流行病学调查的推测

D.对于新合成的化合物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E.确证对人类的致癌性

35.健康危险度评价的主要特点是()

A.以可接受的危险程度代替安全性

B.其评价方法可以在更大的程度上保证健康

C.把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定量化

D.A+C

E.A+B

36.下面有一项不是进行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基本内容,它是

()

A.危害鉴定

B.污染来源鉴定

C.暴露评价

D.剂量—反应关系评定

E.危险度特征分析

37.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危害鉴定中,有害效应包括以下四种

类型,除外()

A.致癌(包括体细胞致突变)性

B.致生殖细胞突变

C.器官、细胞病理学损伤

D.非特异损伤

E.发育毒性(致畸性)

38.危险度特征分析时,对有阈化学物可计算出()

A.人群终生超额危险度

B.人群年超额危险度

C.人群年超额病例数

D.B+C

E.A+B+C

答案

1.A

2.D

3.A

4.D

5.B

6.D

7.C

8.E

9.C 10.E

11.B 12.C 13.A 14.A 15.A 16.E

17.E 18.A 19.E 20.B 21.A 22.C 23.D 24.E 25.B

26.C 27.E 28.A 29.D 30.B 31.D

32.C 33.C 34.E 35.D 36.B 37.D 38.E

四、问答题

1.环境与人体的相互关系

人类在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长期与环境形成了一种互

相联系、相互作用和制约的关系。由于客观环境的多样性和

复杂性以及人类特有的改造和利用环境的主观能动性,使环

境和人体关系极其复杂,但人类总是和自然环境的各个组成

部分处在一个辨证统一的整体中。

人是环境的产物,组成人体的物质都来自其环境。

环境与人体密切联系的另一体现,是环境与人的相互依存性。

从生物圈这样一个大的生态系统看,人类只是其中的一个组

成部分,与其他生物之间互为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受益。

环境与人体的相互作用,包括人对环境和环境对人的双向作

用。人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以各种方式不断地对环境施加影响。

环境通过自净或自调控等作用对其影响具有一定的缓冲能

力,如对环境污染物具有一定的环境容量,生态系统对其干

扰表现出一定的抵抗力和恢复力。但是,这种缓冲能力是有

限的,当人类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在强度上超过其环境容量或

抵抗力和恢复力时,则会导致环境恶化、生态破坏。另一方

面,环境的构成及状态的任何改变也会对人体的生理功能产

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此时,机体会动员其生理调节机能对其

变化加以适应。

2.人群健康效应谱分为哪五级?

①污染物在体内负荷增加,但不引起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的变化。②体内负荷进一步增加,出现某些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谢变化,但是这种变化多为生理代偿性的,非病理学改变。

③引起某些生化代谢或生理功能的异常改变,这些改变已能说明对健康有不良影响,具有病理学意义。不过,机体处于病理性的代偿和调节状态,无明显临床症状,可视为准病态(亚临床状态)。④机体功能失调,出现临床症状,成为临床性疾病。⑤出现严重中毒,导致死亡。

3.天气和气候条件对健康影响的方式?

(1)对人体的物理作用

(2)影响人体生理和代谢功能

(3)对生物性病原体和生物性传媒的影响

(4)影响环境质量,增加环境污染物对健康的不良影响(5)对人体心理和精神状态的影响。

4.环境污染的复杂性表现在哪里?

其复杂性表现为:①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可通过物理、化学、生物作用而发生迁移、富集和转化,以污染物母体形式或转化后形成的新污染物通过多种环境介质(水、空气、食物等)多种途径进入人体;②往往是多因素的联合作用,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产生的效应可有相加、协同、拮抗和独立作用等多种联合方式表现出来;③人群处于低水平长时间暴露状况,探索敏感而特异的反应指标困难;④受污染影响人群反应的个体差异大,包括老、幼、病、弱甚至胎儿及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敏感人群。

5.环境毒理学研究的优点及其研究内容和任务有哪些?

在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的研究中,环境毒理学是十分有用的手段。这是因为毒理学研究具有如下优点:①可根据研究目的和要求,人为地控制化学物的暴露水平和强度(包括污染浓度和暴露时间),并能使研究因素单一、准确,避免了人群调查中存在的众多干扰因素;②效应观察指标不受限制,能利用实验动物的任何组织和器官来观察环境有害物所产生的病理改变,以便了解在体内作用的靶及毒作用机制。③可应用特殊基因型的细胞、转基因动物等试验材料,更有利于作

用机制的深入研究。

环境毒理学在环境因素对健康影响研究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

的,它的研究内容和任务主要是:

(1)环境污染物(毒物)接触机体后的吸收、分布、代谢和

排泄过程。

(2)污染物的毒作用大小、蓄积性、作用的靶器官和组织等

基本毒理学特征。

(3)污染物毒作用的机制及在机体内产生的主要生物学效

应。

(4)污染物的特殊毒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性)检测和

评价。

(5)研究和探索污染物在机体反应中出现的特异、敏感的测

试指标,即生物标志,为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新的手段。

(6)对已造成健康危害,并通过环境流行病学调查提出的可

疑致病因素,建立动物模型予以证实。

(7)对于新合成的化合物或即将进入环境的化学物(化工产

品、污染物、农药等)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8)应用于环境生物监测。

6.健康危险度评价的定义和特点?

健康危险度评价是按一定的准则,对有害环境因素作用于特

定人群的有害健康效应进行综合定性、定量评价的过程。健

康危险度评价的主要特点是:①健康保护观念的转变。安全

是相对的,在任何情况下要绝对的安全是不可能的。因为不

可能将有害健康的污染物完全清除,只能逐步控制污染,使

对健康的影响处于一般人可接受的危险水平。②把环境污染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定量化。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或危

害不仅是“有”或“无”、“是”或“否”的判别标准,而

是定量地阐明危害健康的程度。

7.健康危险度评价主要应用在哪些方面?

现行的健康危险度评价,主要应用在下列几个方面:

(1)预测、预报在特定环境因素暴露条件下,暴露人群终生

发病或死亡的概率。

(2)对各种有害化学物或其他环境因素的危险度进行比较评

价,排列治理次序,用于新化学物的筛选,并从公共卫生、

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进行论证及各种经济效益、利弊分

析,为环境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有害物质及致癌物环境卫生学标准的研制,提出环境中

有害化学物及致癌物的可接受浓度,同时研制有关卫生法规、

管理条例,为卫生监督工作提供重要依据。

环境卫生学——第三章大气卫生

一、填空题

1.按气温的垂直变化特点,可将大气层自下而上分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大气污染包括______和______两大类。

3.污染源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类型。

答案

1.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逸散层

2.天然污染;人为污染;

3.点源;面源;线源

二、名词解释

大气卫生标准:是为了保护人群健康和生存环境,对大气中

有害物质以法律形式作出的限值规定以及实现这些限值所作

的有关技术行为规范的规定。

三、选择题

1.关于对流层,下列哪一项正确()

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

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C.气温不随高度变化

D.能反射无线电波

E.能使地球生物免受射线损害

2.下列哪项不是紫外线的作用()

A.色素沉着作用

B.杀菌作用

C.红斑作用

D.抗佝偻病作用

E.镇静作用

3.关于大气中的空气离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新鲜的清洁空气中轻离子浓度低

B.污染的空气中轻离子浓度低

C.空气阳离子对机体有镇静、催眠和降压作用

D.空气阴离子可引起失眠、烦躁和血压升高

E.空气阳离子与阴离子对机体的作用相同

4.有利于形成煤烟型烟雾的条件不包括()

A.地势低凹

B.逆温

C.空气潮湿

D.气温高

E.大气SO2污染严重

5.下列哪个是大气中的二次污染物()

A.SO2 B.H2S C.CO2 D.O3 E.DO 6.影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气象因素包括()

A.气流、气压、光照

B.气温、空气离子、气压、雷电

C.气温、气流、气压、气湿

D.气温、气流、气湿、雷电

E.气温、气流、光照、空气离子

7.关于大气污染物的有组织排放,不正确的是()A.排除高度是指污染物通过烟囱等排放时烟囱的有效排除高度

B.污染源下风侧的污染物最高浓度与烟波的有效排除高度的平方成反比

C.有害气体的烟波着陆点是烟囱有效高度的10~20倍D.与污染源的距离是决定大气污染程度的最基本的因素E.近地面的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以烟波着陆点处最大

8.大气发生逆温时()

A.气温随高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又升高

B.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C.γ<0

D.γ>0

E.γ=0

9.下列哪项不是大气化学性污染物的自净方式()

A.扩散 B.微生物分解 C.氧化 D.植物吸收 E.沉

10.下列关于大气二次污染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光化学烟雾是二次污染物

B.一次污染物经化学或光化学作用生成

C.与一次污染物的化学性质不同的,新的污染物

D.二次污染物的毒性往往更大

E.刮风时再次进入大气的铅尘是二次污染物

11.下列中不属于大气污染对健康直接危害的是()

A.慢性中毒

B.变态反应 C急性中毒

D.肺癌

E.佝偻病

12.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不包括()

A.臭氧层破坏

B.酸雨

C.温室效应

D.大气能见度降低

E.机体免疫力降低

13.下列哪项不是“煤烟型烟雾事件”的特点()

A.大气污染物主要是煤炭的燃烧产物

B.有气温高,气压低,无风,晴朗等气象条件

C.多发生在寒冷季节

D.易发生在河谷盆地

E.受害者呼吸道刺激症状出现最早

14.关于“光化学烟雾事件”,下列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

A.污染物主要来自汽车尾气

B.多发生在早晨

C.主要污染物是S02

D.多发于寒冷季节

E.多发生在南北纬度60度以上的地区

15.酸雨是指降水的pH值小于()

A.6.5

B.5.6

C.4.5

D.3.0

E.以上都不对

16.下列哪项不是燃料完全燃烧时的产物?()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多环芳烃

D.二氧化氮

E.灰分

17.有关大气颗粒物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大气颗粒物对呼吸道局部组织有堵塞作用

B.大气颗粒物在上呼吸道沉积

C.大气颗粒物可作为其他污染物的载体

D.大气颗粒物上的化学成分有联合毒作用

E.大气颗粒物可催化大气中的其他污染物转化为二次污染物

18.可吸入颗粒物是指大气中粒径()的颗粒物

A.≤100μm

B.≤10μm

C.≤2.5μm

D.≤0.1μm

E.≥1μm

19.有关多环芳烃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大气中的BaP与人群中肺癌的死亡率有正相关关系

B.大气中的致癌性多环芳烃主要是BaP

C.BaP是第一个被发现的环境化学致癌物

D.多环芳烃可与大气中的其他污染物反应生成二次污染物

E.多环芳烃中有强致癌性的多为四到七环的稠环化合物

20.下面关于CO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急性CO中毒的严重程度与血中COHb含量无关

B.血中COHb含量与空气中的CO浓度呈正相关

C.急性CO中毒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

D.胎儿对CO的毒性比成人敏感

E.吸烟者血中的COHb浓度比非吸烟者高

21.关于铅的说法,错误的是()

A.血铅是铅内暴露的重要指标

B.铅只对神经系统有毒性

C.儿童对铅的毒性比成人更敏感

D.儿童血铅在100μg/L时,可以出现学习能力的下降E.铅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

22.下列有关二恶英类的说法,错误的是()A.二恶英类有免疫毒性

B.主要来源于城市和工业垃圾焚烧

C.氯苯是二恶英类合成的唯一前体

D.人体内二恶英类的主要来源是食物

E.二恶英类可使雄性动物雌性化

2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基准实质上等同于标准

B.基准有法律效力,标准无法律效力

C.基准和标准都有法律效力

D.基准是标准的科学依据,标准是基准内容的实际体现E.基准是标准内容的实际体现,标准是基准的科学依据24.有关03的说法,哪项是不正确的()

A.属于二次污染物

B.易进入呼吸道深部

C.来自汽车尾气

D.可引起哮喘发作

E.儿童对03敏感

25.我国制定大气卫生标准的原则中包括,除了()A.不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及潜在的远期危害

B.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反应C.对人体无间接危害

D.选用最敏感指标

E.对大气的自净作用无影响

2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每个污染物的标准分为三级。

二级标准不适用于()

A.风景游览区

B.居民区

C.农村地区

D.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

E.文化区

27.大气污染状况监测中,下列除了哪项都是点源监测的布

点方法()

A.捕捉烟波采样

B.烟波下方采样

C.棋盘式布点

D.四周布点

E.扇形布点

28.有关一次最大浓度的采样,错误的是()

A.在污染最严重时采样

B.在污染源的下风侧采样

C.当风向改变时停止采样

D.采样时间最短也要30分钟

E.在气象条件最不利于污染物扩散时采样

29.下列中不属于大气污染物内暴露指标的是()

A.血中碳氧血红蛋白

B.尿氟

C.尿羟脯氨酸

D.血DO血红素

E.血铅

30.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96)》对几种污

染物制定了限值()

A.2种

B.4种

C.6种

D.8种

E.10种

31.下面关于细粒子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细粒子易沉积于肺泡中

B.细粒子又称为漂尘

C.细粒子的某些较细组分甚至可穿透肺泡进入血液

D.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

E.易于吸附各种重金属元素

32.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96)》中规定,

二级标准时可吸入颗粒物的日平均浓度限值为()

A.0.05mg/m3

B.0.10mg/m3

C.0.15 mg/m3

D.0.20mg/m3

E.0.30mg/m3

33.酸雨的主要前体物质是()

A.CO2

B.CO

C.O3

D.SO2

E.PAH

34.下面哪项不是酸雨的有害作用()

A.使皮肤癌的发生率增加

B.破坏农田和植被的化学组成

C.增加土壤中重金属的水溶性

D.影响土壤中生物的生存

E.增加输水管材中金属化合物的溶出

35.大气中的氮氧化物主要指()

A.N2O和NO

B.NO2和NO

C.NO和N2O3

D.N2O5和NO2

E.NO3和N2O

36.下列哪种气体不能引起温室效应()

A.CO

B.CO2

C.CH4

D.N2O

E.含氯氟烃

37.下列物质都可破坏臭氧层,除了()

A.CCl4

B.CFCs

C.N2O

D.CO2

E.哈龙类物质

38.烟囱的有效高度是指()

A.烟囱本身的高度

B.烟囱本身的高度和烟气抬升高度之和

C.烟气抬升高度

D.烟囱本身的高度的平方

E.烟囱的高度与烟气上升高度之乘积

39.下列中,不利于光化学烟雾形成的气象条件是()A.气温高

B.天气晴朗

C.紫外线强烈

D.风速小

E.阴雨

40.大气颗粒物是指()

A.固体颗粒

B.液体颗粒

C.尘埃细粒

D.固体颗粒和液体颗粒

E.固体颗粒和尘埃细粒

41.下列哪种物质不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成分()A.O3 B.过氧苯酰硝酸酯

C.甲醛

D.CO

E.过氧乙酰硝酸酯

42.下面有关SO2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主要作用部位是上呼吸道

B.与可吸入颗粒物共存,其毒性大大增强

C.可以增强BaP的致癌作用

D.哮喘患者对SO2更为敏感

E.主要来源于硫酸厂

43.下面哪项不属于大气污染的健康危害()

A.呼吸道炎症

B.微量元素缺乏

C.变态反应性疾病

D.机体免疫力下降

E.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升高

44.有关DO2的健康危害,错误的是()

A.主要作用于上呼吸道

B.对眼睛的刺激作用较小

C.毒性比DO高

D.哮喘患者对DO2较敏感

F.与O3有协同作用

45.光化学烟雾中最多的成分是()

A.PADs

B.DOX

C.O3

D.HCs

E.醛类

46.关于大气卫生防护的规划措施,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将工业区配置在当地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侧

B.将工业区配置在当地最小风向频率的下风侧

C.工业企业与居民区之间应设置一定的卫生防护距离

D.城市绿化对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有重要作用

E.避免在山谷内建立有废气排放的工厂

47.下列哪种不是气态污染物的处理方法()

A.捕集

B.催化

C.燃烧

D.冷凝

E.吸附

48.有关逆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A.γ>0,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B.γ<0,有利于污染物扩散

C . γ>0,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D.γ<0,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E.γ>γd,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答案

1.B

2.E

3.B

4.D

5.D

6.C

7.D

8.C

9.B 10.E

11.E 12.E 13.B 14.A 15.B 16.C 17.B 18.B 19.B

20.A 21.B 22.C 23.D 24.C 25.E 26.A 27.C 28.D

29.C 30.E 31.B 32.C 33.D 34.A 35.B 36.A 37.D

38.E 39.E 40.D 41.D 42.E 43.B 44.A 45.C 46.B

47.A 48.D

四、问答题

1.什么是大气的自净,主要有哪些方式

大气的自净是指大气中的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作用

下,逐渐减少到无害程度或者消失的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种

方式:

(1)扩散和沉降

(2)发生氧化和中和反应

(3)被植物吸附和吸收

2.什么叫温室效应,气温变暖对人类健康会产生哪些危害?

大气层中的某些气体能吸收地表发射的热辐射,使大气增温,

从而对地球起到保温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会产生多种有害影响。气候变暖有利于病原体及有关生物的繁殖,从而引起生物媒介传染病的分布发生变化,扩大其流行的程度和范围,加重对人群健康的危害。气候变暖可导致与暑热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气候变暖还会使空气中的一些有害物质如真菌孢子、花粉等浓度增高,导致人群中过敏性疾患的发病率增加。此外,由于气候变暖引起的全球降水量变化,最终导致洪水、干旱以及森林火灾发生次数的增加。

3.臭氧层破坏有什么危害?

臭氧层被破坏形成空洞以后,减少了臭氧层对短波紫外线和其他宇宙射线的吸收和阻挡功能,造成人群皮肤癌和白内障等发病率的增加,对地球上的其他动植物也有杀伤作用。4.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

酸雨的危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土壤和植物产生危害

(2)影响水生生态系统

(3)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此外,酸雨可腐蚀建筑物、文物古迹,可造成地面水pH值下降而使输水管材中的金属化合物易于溶出等。

5.基准与标准的比较有哪些?

(1)定义不同

基准是指根据环境中有害物质和机体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考虑敏感人群和暴露时间而确定的对健康不会产生直接或间接有害影响的相对安全剂量(浓度)。

标准是指以保护人群健康为直接目的,对环境中有害因素提出的限量要求以及实现这些要求所规定的相应措施。它是评价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危害的尺度。

(2)两者的关系

标准以基准为科学依据,标准是基准内容的实际表现。

(3)法律效力

基本无法律效力,标准有法律效力。

6.制订环境卫生标准的原则是什么

我国制定环境卫生标准的总原则是卫生上安全可靠、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及潜在的远期危害(致癌、致畸、

致突变作用)

(2)对主观感觉无不良影响

(3)应对人体健康无间接危害

(4)选用最敏感指标

(5)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

7.大气卫生工艺和防护措施有哪些?

(一)改善能源结构,大力节约能耗

(二)控制机动车尾气污染

(三)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废气排放

具体方法有:

(1)颗粒物的治理技术

(2)气态污染物的治理技术

环境卫生学——第四章水体卫生

一、填空题

1.地球上的天然水资源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类。

2.地表水按水源特征可分为______和______两大类。

3.我国水环境标准体系,可概括为“六类三级”,即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六类,及______、

______和______三级。

4.水的硬度一般分为碳酸盐硬度(钙、镁的重碳酸盐和碳酸

盐)和非碳酸盐硬度(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等)。也可分

为______和______。

答案

1.降水;地表水;地下水

2.封闭型;开放型

3.水环境卫生标准;水环境基础标准;水监测分析方法标准;

水环境标准样品标准;国家级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4.暂时硬度;永久硬度

二、名词解释

1.水资源:水资源是指全球水量中对人类生存、发展可用的

水量,主要是指逐年可以得到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

2.硬度:指溶于水中钙、镁盐类的总含量,以CaCO3(mg/L)

表示。

3.暂时硬度:水经煮沸后能去除的那部分硬度称暂时硬度。

4.永久硬度:指水煮沸后不能去除的硬度。

5.化学耗氧量(COD):指在一定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如高锰

酸钾、重铬酸钾等氧化水中有机物所消耗的氧量。

6.生化需氧量(BOD):指水中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被需氧微

生物分解时消耗的溶解氧量。

7.总需氧量(TOD):指一升水中还原物质(有机物和无机物)

在一定条件下氧化时所消耗氧的毫升数。

8.水体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进入水体,其数量

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和水体底质的理化特性和水环

境中的生物特性、组成等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水的使用价值,

造成水质恶化,乃至危害人体健康或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

9.水体自净:是指水体受污染后,污染物在水体的物理、化

学和生物学作用下,使污染成分不断稀释、扩散、分解破坏

或沉入水底,水中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水质最终又恢复到

污染前的状况。

10.生物富集作用:是指某些生物不断从环境中摄取浓度极

低的污染物,在体内逐渐聚集,使该物质在生物体内达到相

当高、甚至引起其他生物(或人)中毒的浓度。

三、选择题

1.水永久硬度指:()

A.溶解性固体和悬浮性固体

B.钙、镁的重碳酸盐

C.钙、镁的硫酸盐和氧化物

D.水中不能除去的钙、镁盐类

E.溶解于水中的钙、镁盐类总和

2.影响水中溶解氧含量的主要因素为:()

A.空气氧分压

B.水温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3.同一生物体在不同阶段富集系数增加的过程是:()A.生物蓄积作用

B.生物浓缩作用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4.近海富营养化表现为:()

A.赤潮

B.水华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5.水质细菌学检验的常用指标是:()

A.细菌总群

B.总大肠菌群

C.两者均是

D.两者均不是

6.地面水氧化物含量突然增时,表明其受:()A.生活污水污染

B.农田径流污染

C.工业废水污染

D.人、畜粪便污染

E.含氮有机物污染

7.地面水环境指数常用评价标准是:()

A.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

B.选用参数的最高容许浓度

C.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D.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E.送院污水排放标准

8.有机物(卤代烃等)在水环境中最重要的化学转化反应是:()

A.水解反应

B.络合反应

C.中和反应

D.氧化反应E.还原反应

9.最主要来源于动植物体的有机物为:()

A.有机氮

B.蛋白氮

C.氨氮

D.亚硝酸盐氮

E.硝酸盐氮

10.可致水质发黑、发臭的是:()

A.耗氧作用>复氧作用

B.耗氧作用<复氧作用

C.耗氧作用=复氧作用

D.氧垂曲线溶解氧的最低点>4mg/L

E.氧垂曲线溶解氧的最低点<4mg/L

11.水环境污染物通过食物链迁移的重要介质是:()

A.水

B.悬浮物

C.颗粒物

D.生物体

E.胶体

12.含亚铁盐地下水抽出地面后呈现:()

A.棕色或棕黄色

B.绿色或黄绿色

C.黄褐色

D.黑色

E.蓝色

13.水中氯化物过多时呈:()

A.苦味

B.收敛味

C.涩味

D.沼泽味

E.咸味

14.有毒金属和有机污染的主要迁移介质是:()

A.水

B.沉积物(颗粒物)

C.细菌

D.底泥

E.生物体

15.流量大的江河,污水在断面可出现:()

A.岸边污染带

B.污染物在断面分布均匀并多方位扩散

C.水华

D.赤潮

E.海水入侵

16.有微生物参与的化学净化过程是:()

A.中和酸废水

B.有机氮化物分解

C.乙拌磷杀虫剂在腐殖酸存在下分解

D.氨基甲酸酯在天然水中通过自由基作用

E.中和碱废水

17.一条受污染河流中鱼类突然大量死亡,最常见原因:

()

A.pH值异常

B.DO值过低

C.有毒物存在

D.有病原物存在

E.缺少营养物质

18.产生氯酚臭的水酚浓度为:()

A.0.1 mg/L

B.0.01 mg/L

C.0.001 mg/L

D.0.005mg/L

E.0.0025mg/L

19.酚的毒性作用机制主要是:()

A.与酶中巯基结合

B.使蛋白质凝固

C.影响呼吸链功能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二

及答案(二)环境卫生学试题 1. 致癌物的剂量效应曲线为:() A. 直线 B. U 型 C. S型 D .不规则型 E.抛物线型 【答案】 A 2. 可造成饮用水化学性污染中毒的物质不包括:() A. 氰化物 B. 铬 C. 硝酸盐 D. 放射性物质 E. 砷、汞 【答案】 D 3. 下列何者不是饮水处理常用混凝剂:() A. 明矶 B. 漂白粉、漂白粉精 C. 三氯化铁 D. 聚合氯化铝 E. 硫酸铝 【答案】 B

4. 下列哪项不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A. 确定城市性质,控制城市规模 B. 远期和近期规划结合,总体和详细规划结合 C. 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景观环境 D .经济技术合理 E.加强安全防患,促进人际交往 【答案】 D 5. 原生环境是指:() A. 天然形成,且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B. 天然形成,且受人为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C. 天然形成,且受动物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D. 天然形成,且受人和动物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 E. 人类生存的环境 【答案】 A 6. 光化学烟雾中,光化学氧化剂包括:() A. O3 B. PANs C. 醛类化合物 D. 以上都是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7. 化妆品对健康的影响不包括:() A. 化妆品接触性皮炎 B .化妆品痤疮

C. 有毒化学物质污染造成的危害

D. 微生物污染造成的危害 E. 军团菌病 【答案】 E 8. 下列哪项不属于公害事件:() A. 痛痛病 B. 水俣病 C. 印度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 D. 温室效应 E. 光化学烟雾事件 【答案】 D 9. 土壤中化学物质的迁移转化受到土壤PH 值的影响,其特点是:() A. PH 值低,金属溶解度高 B. PH 值高,金属溶解度高 C. PH= 7时,金属的溶解度高 D. PH > 7时,金属的溶解度高 E. 土壤中金属的溶解度与土壤的 PH值无关 【答案】 A 10. 下列何者不是影响饮水氯化消毒的因素:() A. 加氯量和接触时间 B. 加氯设备 C. 水的PH D. 水的浑浊度 E. 水温

环境卫生学综合练习题库7-1-8

环境卫生学综合练习 题库7-1-8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地方性砷中毒常见的临床症状为() A.全身皮肤瘙痒 B.皮肤色素缺失或高度沉着 C.恶心、呕吐、全身不适 D.骨质疏松 E.心脏肥大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我国贵州省部分地区居民习惯在室内燃煤、用煤火烘烤食物等,由此较易造成() A.地方性镉中毒 B.地方性氟中毒 C.地方性甲状腺肿 D.汞中毒 E.多环芳烃中毒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我国生活饮用水的卫生标准(GB5749-85)中规定() A.每毫升饮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10CFU B.每毫升饮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100CFU C.每毫升饮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1000CFU D.每100ml饮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10CFU E.每500ml饮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10CFU (安徽11选5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f213278491.html,)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目前水质净化处理中最常用的混凝剂是() A.漂白粉 B.硫酸钙 C.臭氧 D.硫代硫酸钠 E.硫酸铝

问题: [单选,A2型题,A1A2型题]硫酸铝为常用的混凝剂,其使用浓度一般为10%~20%,其特点是() A.腐蚀性小,对水质无不良影响,水温低时形成絮凝体比较松散 B.腐蚀性小,对水质无不良影响,水温低时形成絮凝体比较紧密 C.腐蚀性大,对水质有不良影响,水温低时形成絮凝体比较松散 D.腐蚀性小,对水质有一定不良影响,水温低时形成絮凝体比较松散 E.腐蚀性小,对水质无不良影响,水温低时形成絮凝体比较紧密,效果好

《卫生学》模拟试卷及答案

学前卫生学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标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6分) 1. 小儿体温( )为低烧。 A. 35.5~36.4℃ B. 36.5~37.4℃ C. 37.5~38℃ D. 38℃以上 2. 下列不属于婴幼儿耳的特点的是( ) A. 耳廓易生冻疮 B. 易患中耳炎 C. 外耳道易生疖 D. 对噪声迟钝 3. 鼻腔的易出血区在( ) A. 鼻中隔后方 B. 鼻中隔中部 C. 鼻中隔前下方 D. 鼻中隔前上方 4. 大脑右半球( ) A. 具有潜识功能,主要通过情感和形象来表达内心世界 B. 具有显识功能,主要通过情感和形象来表达内心世界 C. 具有潜识功能,主要通过语言和逻辑来表达内心世界 D. 具有显识功能,主要通过语言和逻辑来表达内心世界 5. 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 B. 维生素C可防癌、抗癌 C. 维生素C属于脂溶性维生素 D. 蔬菜漂洗过多易造成维生素C的损失 6. 下列属于化学消毒法的为( ) A. 机械法 B. 煮沸法 C. 漂白粉 D. 漂白粉 7. 从胎盘、乳汁获得抗体是( ) A. 自然自动免疫 B. 自然被动免疫 C. 人工自动免疫 D. 人工被动免疫 8. 鼻是保护( )的第一道防线,鼻腔对空气起着清洁、湿润和加温作用。 A. 咽 B. 喉 C. 肺 D. 气管 9. 不属于传染病传染三环节的为( ) A. 病原体 B. 传染源 C. 传染途径 D. 易感者 10. 三种睡眠障碍中醒后有异常表现的为( ) A. 夜惊和梦魇 B. 梦游症 C. 夜惊 D. 梦魇 11. 睡眠不足会引起儿童( ) A. 食欲减退 B. 精神一般 C. 脾气温顺 D. 不打瞌睡 12. 不能引起食物中毒的是( ) A. 食盐和食碱 B. 病原微生物 C. 动植物本身 D. 有毒化学物 13. 口服糖丸是( )疫苗。 A. 百白破 B. 脊髓灰质炎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三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三) 1.微量元素的剂量效应曲线为:() A.直线 型 型 D.不规则型 E.抛物线型 【答案】B 2.下列哪些癌症可能与亚硝胺无关:() A.胃癌、食管癌 B.肝癌、胰腺癌 C.宫颈癌 D .结肠癌、膀胱癌 E. 乳腺癌 【答案】C 3.下列何者不是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 A.水中微粒的性质和含量 B.水温 C.混凝剂种类和搅拌强度 D .滤料颗粒大小 E.水的PH值和酸碱度 答案】D

4.城市规划中,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为避免城市热岛效应,应将城市中有污染的工厂迁移至城市周围。 B .北方寒冷地区,在不影响日照条件下,可适当提高建筑密度。 C.南方炎热地区,可适当降低建筑密度。 D.应尽量把地面水组织到城市用地内,结合绿化建成河(湖、海)滨公园 E.曾被有机物污染而无机化过程尚未完成的土壤不宜作居住区用地。 【答案】A 5.克汀病是由于下列哪种原因引起:() A.砷中毒 B.碘缺乏 C.饮水硬度过低 D.缺硒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6.引起水俣病的原因是:() A.饮水受镉污染 B.水中铬污染 C.水中砷超标 D.饮水中汞含量超标 E.以上都不是 【答案】E 是指:()

A.慢性支气管炎

B.肺气肿 C.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 D.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E .以上都包括 【答案】E 8.引起痛痛病的物质是:() 【答案】D 9.氟斑牙的发生最常见于:()岁以下幼儿 岁以下儿童 ?15岁儿童 D.成年后迁入病区的氟骨症患者岁以上成年人 【答案】C 10.下列何者为介水传染病:() A.痢疾、乙型肝炎、伤寒 B.伤寒、脊髓灰质炎、甲型肝炎 C.霍乱、伤寒、乙脑

环境卫生学 题库大全

环境卫生学——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环境介质是指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包括人体在内的所有生物体。2.环境卫生学研究的环境包括______和______。 3.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中的各种因素,按其属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4.根据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可将其分为______和______。 5.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气;水;土壤 2.自然环境;生活环境 3.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 4.原生环境;次生环境 5.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 二、名词解释 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揭示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影响的发生、发展规律,为充分利用环境有益因素和控制环境有害因素提出卫生要求和预防对策,增进人体健康,提高整体人群健康水平的科学。 三、选择题 1.环境卫生学主要研究() A.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B.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C.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D.生活居住环境和自然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E.自然环境、生活居住环境、工作学习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 2.学习环境卫生学的主要目的是使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 A.提高诊断疾病的本领B.认识疾病在人群中流行的原因 C.了解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规律 D.认识全球环境问题 E.认识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的关系3.具体地讲,环境介质是指() A.空气、水、土壤(岩石) B.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 C.空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 D.空气、水、食物、生物体 E.空气、水以及各种固态物质 4.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 A.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 B.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转归 C.环境污染治理 D.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 E.环境质量评价 5.环境卫生工作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A.二氧化硫和颗粒物 B.铅、镉、汞、酚 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 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 E.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6.原生环境是指() 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B.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C.无动植物生存而仅有少量微生物存在的环境D.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 E.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A.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所致

《学前儿童卫生学》练习题

《学前儿童卫生学》 一、判断题 1.健康就是没有疾病。(错误) 2.身高、体重是衡量学前儿童生长发育常用的指标。(正确) 3.一个社会的风俗习惯会影响人的健康。(正确) 4.长得胖就是健壮。(错误) 5.人体出汗后可使体温降低。6.托幼机构的炊事人员可以两年体检一次。(正确) 7.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不会影响其健康。(错误) 8.儿童的血液总量占体重的比例比成人的高。(正确) 9.学前儿童乳牙发生龋齿不会影响恒牙的生长。(错误) 10.托幼机构应频繁地轮换活动,变换活动的性质,使儿童的大脑皮层较长时间地保持工作能力。(正确)11.儿童年龄越小,需要睡眠的时间就越长。(正确) 12.有人说孕妇年龄越大,生出的孩子越聪明。(错误) 13.活动开始就应给儿童提供强度大的学习内容,以便使儿童尽快进入活动状态。(错误) 14.蛋白质是提供给人体热能的主要来源之一。(正确) 15.母乳喂养可促进婴儿心理健康发展。(正确) 16.健康是指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健全状态。(正确) 17.学前儿童的血压比成人低。(正确) 18.饭前可让儿童进行一些剧烈的体育活动,以增强食欲。(错误) 19.托幼机构在儿童午睡前可安排一些强度大的活动,以便使儿童疲劳后尽快入睡。(错误) 20.患病率是衡量学前儿童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正确) 21.儿童的血液总量占体重的比例比成人的低。(错误) 22.多动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应及早矫治。(正确) 23.蛋白质主要来源于乳类、蛋类、豆类等。(正确) 24.进食过程中,儿童犯了错误要及时批评,以便改正。(错误) 25.某些儿童有鸡胸是缺乏维生素C的症状。(错误) 26.患水痘的儿童结痂后即没有传染性了。(错误) 27.儿童发生开放性骨折时,应先将外露骨骼推入伤口,再送医院治疗。(错误) 28.儿童不爱吃饭可能是缺锌造成的。(正确) 29.对于儿童喜爱的游戏活动可延长时间,直到玩尽兴为止。(错误) 30.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满足儿童的各种需要。(错误) 31.托幼机构为了保证室内空气新鲜,应每小时3次开窗换气。(正确) 32.儿童烫伤后应立即将贴身衣服脱去再用冷水冲。(错误) 33.学前儿童绘画、写字的持续时间不宜超过5——10分钟。(正确) 34.某些儿童出现吃土、煤渣等异嗜癖是营养性缺铁的症状。(正确) 35.传染病一般具有不同程度的免疫性。(正确) 36.儿童将豆粒放入鼻孔内可用手指抠出。(错误) 37.儿童缺钙时,单纯补钙就可以。(错误) 38.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满足儿童的各种合理需要。(正确) 39.糖有解毒功能,因此可以多吃糖。(错误) 40.学前儿童的阅读环境应有足够的照明,光线分布均匀,从右上方射入。(错误) 41.某些儿童有鸡胸是缺乏维生素D的症状。(正确) 42.肺炎是三岁以下小儿夏秋季节的常见病。(错误) 43.口服补液盐不应用滚开水冲化。(正确) 44.断奶后,就应该添加各类辅助食品,以保证婴幼儿正常发育。(错误) 45.幼儿年龄小,所需热能相对比成人要少。(错误) 46.骨折的现场急救原则是限制伤肢再活动,避免断骨再刺伤周围组织,以减轻疼痛。(正确)

公卫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

公卫执业医师-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三) 1.微量元素的剂量效应曲线为:() A.直线 B.U型 C.S型 D.不规则型 E.抛物线型 【答案】B 2.下列哪些癌症可能与亚硝胺无关:() A.胃癌、食管癌 B.肝癌、胰腺癌 C.宫颈癌 D.结肠癌、膀胱癌 E.乳腺癌 【答案】C 3.下列何者不是影响混凝效果的因素:() A.水中微粒的性质和含量 B.水温 C.混凝剂种类和搅拌强度 D.滤料颗粒大小 E.水的PH值和酸碱度 【答案】D 4.城市规划中,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为避免城市热岛效应,应将城市中有污染的工厂迁移至城市周围。 B.北方寒冷地区,在不影响日照条件下,可适当提高建筑密度。 C.南方炎热地区,可适当降低建筑密度。 D.应尽量把地面水组织到城市用地内,结合绿化建成河(湖、海)滨公园。 E.曾被有机物污染而无机化过程尚未完成的土壤不宜作居住区用地。 【答案】A 5.克汀病是由于下列哪种原因引起:() A.砷中毒 B.碘缺乏 C.饮水硬度过低 D.缺硒 E.以上都不是 【答案】B 6.引起水俣病的原因是:() A.饮水受镉污染 B.水中铬污染 C.水中砷超标 D.饮水中汞含量超标 E.以上都不是

【答案】E 7.COPD是指:() A.慢性支气管炎 B.肺气肿 C.支气管哮喘和肺气肿 D.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 E.以上都包括 【答案】E 8.引起痛痛病的物质是:() A.Cr B.As C.Hg D.Cd E.Pb 【答案】D 9.氟斑牙的发生最常见于:() A.2岁以下幼儿 B.6岁以下儿童 C.7~15岁儿童 D.成年后迁入病区的氟骨症患者 E.20岁以上成年人 【答案】C 10.下列何者为介水传染病:() A.痢疾、乙型肝炎、伤寒 B.伤寒、脊髓灰质炎、甲型肝炎 C.霍乱、伤寒、乙脑 D.痢疾、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阿米巴 E.以上都不对 【答案】B 11.净化饮水最常用的混凝剂是()。 A.漂白粉 B.硫酸钙 C.硫酸铝 D.臭氧 E.硫代硫酸钠 【答案】C 12.复氧作用是指()。 A.水中溶解氧为不饱和状态时,水中氧逐渐逸散到空气中的过程 B.水中氧为不饱和状态时,空气氧不断地溶解在地面水的过程 C.水中溶解氧为饱和状态时,水中氧逐渐逸散到空气中的过程 D.水中溶解氧为饱和状态时,空气中氧不断溶解在地面水的过程 E.地面水在不同的水温条件下,所含的氧量 【答案】B 13.对大气中某一点污染源的污染现状进行监测时,在风向比较固定的情况下,其布点可选用()。

2012年12月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考核试题

环境卫生学监测方法试题 一、填空题 1、常用的低温灭菌方法有(写出3类)___________、等离子体灭菌、化学浸泡灭菌;临床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为 _____________。 2、压力蒸汽灭菌效果监测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物测指示菌为____________. 3、平板暴露法采样时,物品准备:9cm直径无菌普通营养琼脂平皿、无菌纸。采样时间:在___________处理后、操 作前进行采样。采样高度:与地面垂直高度_____________.方法:室内面积≤30㎡,设一条对角线取______点,即中心一点、两端各距墙_____点;室内面积>30㎡,设东、西、南、北点均距墙1m及中心点。采样时,动作要轻,注意布点顺序、收取顺序要一致;采样后,注意做__ _________。Ⅱ类环境中,空气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为<___________cfu /cm3,Ⅲ类类环境中,空气细菌菌落总数卫生标准为<__________ cfu /cm3。 4.物体表面采样时,物品准备:5cm×5cm的标准无菌规格板、装有无菌棉拭子+10ml采样液、酒精灯和弯盘。采样时间:在____________处理后进行采样。采样面积:被采表面<100㎝2,取__________表面;被采表面>100㎝2,,取________㎝2。 5、Ⅰ类环境中,物体表面细菌菌总数应<_________ cfu /cm2,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应<________ cfu /cm2。Ⅱ 类环境中,物体表面细菌菌总数应<_________ cfu /cm2,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应 <________ cfu /cm2。Ⅲ类环境中,物体表面细菌菌总数应<_________ cfu /cm2,医务人员手细菌菌落总数应 <__________ cfu /cm2。 使用中消毒剂:细菌菌落总数应≤__________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6、医疗用品卫生标准: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接触破损皮肤、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_________. 接触皮肤或粘膜的医疗用品必须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5,共25分) 1、关于无菌器械保存液和消毒剂的描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无菌器械保存液应该是无菌的,最多允许检出少量微球菌 B、使用中消毒剂细菌总数应≤2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C、无菌器械保存液细菌总数应≤5 cfu/ml ,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D、使用中消毒剂细菌总数应≤10cfu/ml,允许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 E、使用中消毒剂细菌总数应≤100cfu/ml,致病性微生物不得检出 2、关于使用中的消毒剂、灭菌剂的监测,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应进行生物和化学监测 B、生物监测:消毒剂每季度1次,其细菌含量必须<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 C、灭菌剂每月生物监测1次,不得检出任何微生物 D、含氯消毒剂、过氧乙酸等的浓度应每天监测 E、对戊二醛浓度的监测应每月不少于1次 3、关于地面和拖洗工具的消毒,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地面应经常用含氯消毒剂拖洗,既能消毒,又能增白 B、因为2%戊二醛是高水平消毒剂,有条件时最好用戊二醛拖地,消毒效果好 C、地面应湿式轻扫,保持清洁,局部有血迹等污染时局部用消毒剂处理 D、脱洗工具使用后先洗净,再消毒,然后晾干 E、检验科的地面每天均需用消毒剂脱洗 4、灭菌速度快、灭菌效果好、经济、环境污染小的是()E A、环氧乙烷灭菌法 B、戊二醛浸泡灭菌法 C、辐射灭菌法 D、过氧乙酸浸泡灭菌法 E、压力蒸汽灭菌法 5、属于低水平消毒剂的是() A、戊二醛 B、过氧乙酸 C、碘伏 D、洗必泰 E、异丙醇

2020年公卫助理医师《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卷七)

2020年公卫助理医师《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卷七) 一、A1 1、对生态系统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有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组成 B、使生物圈内能量和物质循环的一个功能单位 C、借助于各种功能流(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所连接的稳态系统 D、构成生物群落的生物是生态系统的主体 E、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2、人与环境之间不断进行着最本质的联系是 A、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B、吸收与排泄 C、信息传递 D、物质交换和能量转移 E、营养物质的转换 3、生态系统由四部分组成,即 A、生产者,一级消费者,二级消费者,分解者 B、生物群体、空气、土壤、水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命物质 D、生态平衡、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E、水圈、气圈、岩石圈、生物圈 4、食物链的概念是

A、生物与生物间因化学因素而建立的链锁关系 B、生物与生物间因食物和能量而建立的链锁关系 C、生物与环境间因食物而建立的链锁关系 D、生物与环境间因能量而建立的链锁关系 E、生物与生物之间因能量而建立的链锁关系 5、生态系统是由 A、生物群落构成 B、生物群落及其非生物环境组成 C、人类聚居而成 D、人类与其他生物组成 E、人类与非生物系统构成 6、关于生态平衡的定义,下列正确的是 A、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动态平衡 B、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暂时平衡 C、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暂时相对的平衡 D、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 E、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长期平衡 7、影响环境污染物对健康危害程度的因素有以下各项,但不包括 A、剂量或强度 B、作用持续时间 C、受害的人群数量

(完整版)家畜环境卫生学试题答案

家畜环境卫生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共15分,每小题3分) 1.环境应激:是指家畜对干扰或妨碍机体正常机能的内外环境刺激,产生生理和行为上非特异性反应的过程. 2. 生物节律:动物由于光照时数的周期性变化,其生理状态、生化过程、行为习性也呈现周期 性变化,这种有规律的周期性变化称为生物节律。 3.临界温度:指气温下降或升高时,引起机体代谢率开始提高时的环境温度,分上限和下限,一般指下限临界温度. 4.动物福利:维持动物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和正常生长所需的一切事物。 5.尘肺病:微粒侵入到肺组织的淋巴间隙和淋巴管内,并阻塞淋巴管,淋巴液潴留,导致结缔组织增生,肺组织坏死。 二、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自然环境的三大要素是指气候因素、土地因素、生物因素。 2家畜的体热调节有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两种方式,体热调节中枢存在于下丘脑。 3.温热因素的综合评定指标温湿指数的值越大(THI>69),奶牛热应激越严重;气温低于0℃时,风冷却力的值越大,家畜冷应激越严重;温热因素中以气温为核心。 4.可见光的生物学效应,主要是通过眼、视神经导致动物的下丘脑兴奋,使其分泌促释放激素;这些促释放激素经下丘脑下部-垂体门静脉循环系统到达垂体前叶,并使之分泌促激素;这些促激素再作用于相应的腺体产生相应的激素,参与代谢。 5.空气环境中的有害物质包括有害气体、微生物和粉尘三个方面的内容。 6.畜牧场粪便处理与利用的主要方式有用作肥料、用作饲料、生产沼气。 7、水资源的种类可分为:地面水、地下水和降水三大类。 。 8.根据外围护结构的封闭程度,畜舍可分为开放式畜舍、半开放式畜舍、封闭式畜舍等类型。 9.畜舍横向机械通风的方式有负压通风,正压通风、和正负压联合通风。 10. 高山病的发生,是由于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导致机体组织缺氧所致。 三、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在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小气候与大气候的不同在于个别气象因素的差异。( X )2.高山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海拔升高,气压降低,缺氧所致。(∨) 3.高纬度地区,家畜发情的季节性不明显。( X ) 4.正常人耳听不到0分贝的声音。(∨)5.增大风速,能促进散热,对家畜有利。(X )6.凡产热少,散热易的家畜临界温度低。( X )7.大肠菌群指数越小,说明水质越好。( X ) 8.采光系数大,畜舍自然采光效果一定好。(∨)9.白肌病是汞中毒所致。(X)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

答案】 B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 1. 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包括()。 A. 大气圈 B. 水圈 C. 土壤岩石圈 D. 生物圈 E. 以上都包括 【答案】 E 2. 下列哪项不是反映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常用生理指标()。 A. 皮肤温度、体温 B. 脉搏、心率 C. 代谢产热量 D. 出汗量 E. 温热感 【答案】 C 3. 下列哪项不是健康城市的标准()。 A. 清洁的环境、可靠的食品、饮水、能源供应 B. 舒适的生活条件、便利的交通体系 C. 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方便市民沟通和联系 D. 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健康服务质量 E. 保证市民在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全等基本要求4. 环境卫生学研究的对象包括()。 A. 自然环境 B. 生活居住环境 C. 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 D. 以上都是 E. 以上都不是 【答案】 D 5. 引起 "富营养化 "的原因是()。 A. 能量流动失去平衡 B. 温室效应 C. 酸雨 D. 氮循环不平衡 E. 以上都是 【答案】 D 6. 居住建筑密度是指()。 A. 每人居住建筑用地面积 B. 单位面积上的居住人数 C. 使用面积占建筑面积之比 D. 居住建筑基底面积 /居住建筑用地面积 E. 每万平方米上的建筑物个数 【答案】 D 7.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

A. 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评价 B. 多年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评价 C. 将来要建设的项目可能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D. 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E. 寻找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的评价 【答案】 C 8. 下列哪项不是氯化消毒的方法()。 A. 普通氯化消毒法 B. 氯胺消毒法 C?折点消毒法 D. 二氧化氯消毒法 E. 过量氯消毒法 【答案】 D 9. 下列何者不包括在生活饮用水标准中()。 A.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B. 毒理学指标 C. 细菌学指标 D. 水体自净指标 E. 放射性指标 【答案】 D 10. 酸雨是指降水的 pH 值小于()。 B. 5.6 C. 4.6 D. 3.6 E. 2.6 【答案】 B 11. 测定大气中有害气体的采样高度为()。 A. 呼吸带高度 B. 0.5 米的高度 C. 1.0 米的高度 D. 3 米的高度 E. 5 米以上高度 【答案】 A 12. 某工厂每日燃煤1000 吨,煤中含硫量为 1%,约有 10%的硫转入炉渣中,该工厂每日可向大气中排放 SO2()。 A. 9.0 吨 B. 4.5 吨 C. 18 吨 D. 90 吨 E. 45 吨 【答案】 A 13. 溶解氧含量可作为()。 A. 有机物污染的间接指标 C. 有机物污染及其自净的间接指标 A. 6.6 B. 水体自净的间接指标

(完整word版)家畜环境卫生学复习题(完整)

家畜环境卫生学 名词解释: 1. 适应:是生物体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而产生的有利于生存和生产的生物学反应或遗传学改变。 2. 应激:指动物机体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总和 3. 气候服习:指本来对某种气候不适应的动物,因反复或长期处于该动物生理所能忍受的气候环境中,在数周内引起散热和产热等生理机能的变化,使各项生理指标和生产性能逐渐趋于正常,而能习惯于这种气候环境。这一过程称为气候服习。 4. 气候驯化:动物处于某种环境中,因外界环境的影响,某此性状甚至体型发生变化,各种生理机能发生改变又趋于正常,这种过程称为气候驯化。 5. 温热环境:是指直接与家畜体热调节有关的外界环境因素的总和。 6. 小气候:在局部地区、由于地形方位、土壤条件和植被不同,使该地区具有独特的气候状况,称为小气候。 7. 散热调节:热调节中使散热增加或减少的调节称为散热调节或物理调节。 8. 产热调节:热调节中使产热增加或减少的反应称为产热调节或化学调节。 9. 气温日较差:一天中,日出前温度最低, 午后2:00温度最高,每日最高与最低气温之差,称气温日较差。(越靠近地面,气温日较差越大) 10. 气温年较差:一年内,一月份平均气温最低,七月份平均气温最高,把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 11. 等热区:恒温动物仅仅依靠物理调节就能维持体热平衡的环境温度范围,叫等热区。 12. 临界温度:气温下降,畜体散热增加,必须提高代谢率以增加产热量,这个开始提高代谢率的温度称为“下限临界温度”或“临界温度”。气温升高,机体散热受阻,物理调节不能维持体温恒定,体内蓄热。 13. 过高温度:体温升高,代谢率也提高,这个因高温引起代谢率升高的外界温度称为“上限临界温度”或“过高温度”。 14. 舒适区:指在等热区的某一温度范围内,家畜代谢产热正好等于散热,不需要进行物理调节即可维持体温正常,称此温度范围为舒适区。 15. 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质量,可用重量或水汽压表示。 16. 相对湿度: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之比,用百分率表示。 17. 露点: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而且气压一定时,气温下降使空气中水汽达到饱和,此时水汽析出形成露水,此时的气温称为露点。

学前卫生学试卷及答案

《学前卫生学》试卷③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1.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的动作就逐渐迅速准确,其原因是() A.神经纤维的突起逐渐形成 B.神经纤维的分枝逐渐形成 C.神经纤维的髓鞘逐渐形成 D.神经纤维的接触逐渐形成 2.下列关于脑细胞能量来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脑细胞能利用的能量来源是蛋白质 B.脑细胞能利用的能量来源是脂肪 C.脑细胞能利用的能量来源是葡萄糖 D.脑细胞能利用的能量来源是麦芽糖 3.生长发育包括() A.体格发育和脑发育 B.身体发育和心理发育 C.肌肉发育和脑发育 D.骨骼肌肉发育和精神发育 4.语言教育形象化的作用是() A.能够刺激右脑机能发展 B.能够达到活化左脑的目的 C.能够协调左右脑的作用 D.能够有助理解和记忆 5.婴幼儿发育最快的系统为() A.运动系统 B.神经系统 C.消化系统 D.呼吸系统 6.在婴幼儿和童年阶段几乎没有什么发展的系统为() A.内分泌系统 B.泌尿系统 C.运动系统 D.生殖系统 7.下列关于反映小儿近期生长发育状况指标说法,正确是() A.身长是反映小儿近期生长状况最为灵敏的指标B.胸围是反映小儿近期生长状况最为灵敏的指标C.肺活量是反映小儿近期生长状况最为灵敏的指标 D.体重是反映小儿近期生长状况最为灵敏的指标8.季节对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身高增长较快和体重增长较快的季节分别是() A.春季、冬季 B.冬季、夏季 C.春季、秋季 D.秋季、冬季 9.下列关于儿童热能消耗的描述,正确的是()A.儿童的热能消耗与其生长发育的速度无关 B.基础代谢所消耗的热能占儿童热能消耗的绝大部分 C.儿童和成人由于活动所需的热能是一样的 D.摄取食物不需要热能供给 10.儿童的热能消耗主要用于() A.基础代谢 B.生长发育 C.活动 D.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11.不能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的方法是()A.利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将谷类与豆类混食 B.将豆类适当地加工、烹饪,提高其消化吸收率C.在食品中补充某些缺乏或特别需要的营养素D.赖氨酸对人体非常必要,在每餐饭菜中都要添加赖氨酸 12.下列食物中,含碳水化合物较少的是()A.蔬菜 B.根茎类 C.蜂蜜 D.谷类 13.膳食纤维的作用主要是() A.吃的越多,长的越胖 B.纤维素可以吸收和保留水分,并刺激肠蠕动C.使血浆胆固醇的含量升高 D.膳食纤维有利于钙、锌等矿物质的吸收 14、儿童最容易缺乏的微量元素有() A.钙和铜 B.碘和镁 C.铁和锌 D.硒和钠 15.下列关于铁的描述,错误的是() A.铁是组成血红蛋白的原料,参与体内氧的运输和利用 B.维生素C可以促进铁的吸收和利用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教学文案

环境卫生学试题及答案(一) 1.人类自然环境的构成包括()。 A.大气圈 B.水圈 C.土壤岩石圈 D.生物圈 E.以上都包括 【答案】E 2.下列哪项不是反映小气候对人体影响的常用生理指标()。 A.皮肤温度、体温 B.脉搏、心率 C.代谢产热量 D.出汗量 E.温热感 【答案】C 3.下列哪项不是健康城市的标准()。 A.清洁的环境、可靠的食品、饮水、能源供应 B.舒适的生活条件、便利的交通体系 C.各种娱乐和休闲场所,方便市民沟通和联系 D.保护文化遗产、改善健康服务质量 E.保证市民在营养、饮水、住房、收入、安全等基本要求 【答案】B 4.环境卫生学研究的对象包括()。 A.自然环境 B.生活居住环境 C.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和生物圈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答案】D 5.引起"富营养化"的原因是()。 A.能量流动失去平衡 B.温室效应 C.酸雨 D.氮循环不平衡 E.以上都是 【答案】D 6.居住建筑密度是指()。 A.每人居住建筑用地面积 B.单位面积上的居住人数 C.使用面积占建筑面积之比 D.居住建筑基底面积/居住建筑用地面积 E.每万平方米上的建筑物个数 【答案】D

7.环境影响评价是指()。 A.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评价 B.多年的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的评价 C.将来要建设的项目可能对环境的影响评价 D.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评价 E.寻找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的评价 【答案】C 8.下列哪项不是氯化消毒的方法()。 A.普通氯化消毒法 B.氯胺消毒法 C.折点消毒法 D.二氧化氯消毒法 E.过量氯消毒法 【答案】D 9.下列何者不包括在生活饮用水标准中()。 A.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 B.毒理学指标 C.细菌学指标 D.水体自净指标 E.放射性指标 【答案】D 10.酸雨是指降水的pH值小于()。 A.6.6 B.5.6 C.4.6 D.3.6 E.2.6 【答案】B 11.测定大气中有害气体的采样高度为()。 A.呼吸带高度 B.0.5米的高度 C.1.0米的高度 D.3米的高度 E.5米以上高度 【答案】A 12.某工厂每日燃煤1000吨,煤中含硫量为1%,约有10%的硫转入炉渣中,该工厂每日可向大气中排放SO2()。 A.9.0吨 B.4.5吨 C.18吨 D.90吨 E.45吨 【答案】A 13.溶解氧含量可作为()。

《学前儿童卫生学》练习题及答案13、3

《学前儿童卫生学》练习题A() 一、单选题(选出1个正确答案,直接在题号处划√。) 1、生理指标有: A. 脉搏 B. 体重 C.智商 D.耐力 2、性染色体病是: A. 21-三体综合症 B. 猫叫综合症 C.18-三体综合症 D.睾丸发育不全 3、对儿童计算药量的主要依据是: A. 身高 B.体重 C. 头围 D.胸围 4、儿童贫血是因为缺乏: A. 铁 B.锌 C.能量 D.阳光照射 5、儿童外在压力是指: A. 需要不满足 B.父母打骂 C.挫折感 D.无动机 6、攻击行为是儿童常见的: A. 身心疾病 B.情绪障碍 C. 品行障碍 D.神经性习惯 7、水溶性维生素是: A. 维生素A B. 维生素D C. 维生素B1 D. 维生素E 8、3岁儿童每天需要睡眠的时数是: A. 13小时 B.16小时 C.19小时 D. 10小时 9、5岁儿童的主动注意时间是: A. 3分钟 B.7分钟 C.15分钟 D. 25分钟 10、活动室照度均匀系数不小于 A. 2.5 B. 3.5 C. 0.5 D. 1.5 11、运动素质指标有: A. 脉搏 B. 体重 C.智商 D.耐力 12、常染色体病是: A. 21-三体综合症 B. 卵巢发育不全 C.两性畸形 D.睾丸发育不全 13、评价儿童匀称度的方法是: A. 离差法 B.指数法 C. 相关回归法 D. 百分位数法 14、儿童佝偻病是因为缺乏: A. 铁 B.锌 C.能量 D.阳光照射 15、儿童内在压力是指: A. 教师素质 B.父母打骂 C.挫折感 D.同伴批评 答案: 1、A 2、D 3、B 4、A 5、B 6、C 7、C 8、A 9、C 10、C 11、D 12、A 13、C 14、D 15、C 二、多选题(选出2-4个正确答案,直接在题号处划√) 1、健康包括: A. 身体健康 B. 心理健康 C.无病 D.社会适应 2、多基因遗传病包括: A. 精神分裂症 B. 唇裂 C.哮喘 D.无脑儿

《卫生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五)

《卫生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小孩眼球的_______距离较短,物体往往成像于视网膜的后面,这种现象称为_______。 2.传染源是指被_______感染的人或动物,它包括病人、_______和受感染的动物。 3.精神性厌食是一种由_______因素引起的_______障碍。 4.最重要和最常用的生长发育形态指标是_______和_______。 5.脂类是_______和_______的总称。 6.小儿贫血中最常见的一种是_______,又名_______。 7.病原携带者包括_______和_______。 8.脊柱生理性弯曲包括颈部前弯、_______部后弯、腰部前弯和____部后弯。 9.日射病是由于阳光长时间照射_______,使脑膜和大脑充血,为_______的一种类型。 10.骨折的急救原则是_____。儿童骨折时可能发生“折而不断”的情形,这叫做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 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6分) 1.预防传染病的措施包括( ) A.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B.保护易感者、管理传染源 C.保护感染源、管理易感者、切断传播途径 D.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 2.对于3~6岁儿童来说,鱼和肉理想的烧切方法应该是( ) A.碎末 B.去刺、小丁 C.大块 D.肉泥 3.2~7岁儿童身高的推算公式是( ) A.身高=年龄×4+70厘米 B.身高=年龄×4+75厘米 C.身高=年龄×5+70厘米 D.身高=年龄×5+75厘米 4.以下关于左脑的不正确描述是( ) A.左脑主要通过语言和逻辑表达内心世界 B.左脑与右半身的神经系统相连 C.左脑具有显意识功能 D.很小的孩子能在一群人中辨认出一张脸,这是左脑的功能 5.心脏听诊中,听到的柔和、风吹一样的声音是( ) A.器质性杂音 B.心跳 C.脉搏 D.功能性杂音 6.以下关于儿童恐惧症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部分儿童的恐惧是短暂的,随着儿童体力和智力的发展,恐惧会慢慢消失 B.儿童只会对具体事物感到恐惧,而对抽象概念则因无法理解,也就无所谓恐惧 C.恐惧症就是恐怖症 D.恐惧症是无法用“脱敏”法矫治的 三、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 号分别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4分) 1.儿童心理健康的标志是( ) A.智力发展正常 B.乐于与人交往 C.行为统一和协调 D.情绪稳定 E.性格特征良好 2.听力检查的方法有( )

动物环境卫生学练习题

动物环境卫生学练习题 《动物环境卫生》练习题 第1章温热环境 一、名词解释: 1、温热环境; 2、气象; 3、动物福利; 4、热增耗; 5、气候; 6、太阳高度角; 7、光敏作用;8、等热区;9、绝对湿度;10、相对湿度;11、饱和差;12、露点;13、气温日较差;14、风向频率图;15、应激;16、适应17、光周期18、长日照动物19、临界温度20、有效温度 二、填空题: 1、温热环境是指与畜禽散热相关的所有物理因素。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非蒸发散热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影响太阳辐射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4、太阳辐射是一种电磁波,其光谱组成按人类视觉反应可分为三个光谱区,即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5、应激反应阶段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阶段。 6、紫外线的作用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度紫外线照射可引起的不良反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太阳高度角随_______、________、______ 而变化。 8、过度紫外线照射可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不良反应。 9、过度红外线照射可引起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等不良反应。 10、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一旦饲料中缺乏维生素D时,则黑色皮肤的较白色皮肤的家畜_______ 患佝偻病或软骨症。 11、可见光是太阳辐射能使家畜产生_______和__________的部分,并通过家畜的眼睛的视网膜,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家畜机体反应,从而提高或降低新陈代谢,影响机体的生理过程。 12、红外线生物学的基础主要是___________。 13、家畜高温时的热调节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4、在高温的环境中,动物主要依靠____________散热。 15、家畜低温时的热调节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6、猪生长肥育的适宜温度范围在_____之间。牛的生长肥育温度以_____左右最佳。各种家禽产蛋的适宜温度为_____。 17、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多,则露点_______,否则,反之。 18、一般,种鸡和蛋鸡光照强度可保持在_______;肉鸡和雏鸡______即可。 19、空气流动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两个相邻地区的_______差异而导致_____差产生的。 三、选择题: 1、在气象因素诸因素中,核心因素是_______。 A、气温; B、气湿; C、气流;

《环境卫生学》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根据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的情况,可将其分为______和______。(原生环境次生环境)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荒漠化) 3.在我国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以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性质和特点把环境分为______和______。(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4.生态系统的生物,可按照其发挥的作用和地位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5.肿瘤发展的整个过程通常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主要阶段。(引发;促长;进展) 6.在暴露测量中,被检测的剂量有三种,______、______和______。(外剂量;内剂量;生物有效剂量) 7.影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流行的因素:______、______、______(营养条件;生活习惯;多种元素的联合作用) 8. 室内小气候主要是由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周围墙壁等物体表面温度)这四个气象因素组成。(气温;气湿;气流;热辐射) 9. 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的方式有______与______两类。(预防性卫生监督经常性卫生监督) 二、单选题 1.具体地讲,环境介质是指() A.空气、水、土壤(岩石) B.空气、水、土壤(岩石)和生物体 C.空气、水、土壤(岩石)和食物 D.空气、水、食物、生物体 E.空气、水以及各种固态物质 2.环境卫生学的重点研究内容是() A.环境因素的调查与监测 B.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与转归 C.环境污染治理 D.环境因素的健康效应 E.环境质量评价 5.环境卫生工作中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如() A.二氧化硫和颗粒物 B.铅、镉、汞、酚 C.甲基汞、光化学烟雾 D.氮氧化物、碳氢化物 E.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6.原生环境是指() A.受动物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B.未受人类活动影响的天然环境 C.无动植物生存而仅有少量微生物存在的环境 D.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 E.以人类为中心的环境 7.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 A.人体摄入微量元素过多所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