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世博会出入口广场票务运营需求和功能设计

上海世博会出入口广场票务运营需求和功能设计

上海世博会出入口广场票务运营需求和功能设计
上海世博会出入口广场票务运营需求和功能设计

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体规划介绍

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体规划介绍 主题 “城市,让生活更美”,可以使世博会引起深入的讨论,推广先进的理念:绿色城市、生态城市、数字化城市、园林城市、共生城市、信息化城市和智能化城市,通过不同视角和交叉学科的综合性交流,丰富城市发展的新概念、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完善并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空间环境,推动上海的城市化进程。 选址 卢浦大桥和南浦大桥之间的滨水地区,地处上海城市中心区的边缘。规划陆地控制范围为5.4k㎡,世博会展览场地分设浦江两岸,总面积为3.1k㎡,世博村和停车场等设施用地约0.9k㎡,两岸将实行统一规划、同步开发,做到功能呼应、景观协调。选址区域外围有很好的道路交通条件。该区域东北侧和西侧均为城市主干道,经世博会周边道路,可以直捷、方便地进入城市高架快速路系统,联系机场、铁路车站、港口码头、公路等对外交通设施。规划范围周围有M4、M8、M5三条地铁和轻轨线,共设有七个车站,其中,M4、M8线将于5年内建成通车,M5线也在计划实施之列。 规划 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沿黄浦江两岸同时规划布局,并以一条椭圆形的运河将世博会场地联为一体,运河范围内是世博会的主

要展馆区。运河外还安排有部分企业馆区、中国地区馆区和后勤保障区等,世博会围栏总面积为3.1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达120万平方米。总展馆建筑面积超过80万平方米。国际展馆区将建造在黄浦江岸边周围的场地上。展馆建筑面积可以达到30万平方米,容纳近15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 中国馆和中国地区的展馆分别安排在花桥的西端和第二主入口,总建筑面积约88000平方米。中国馆的西侧有一座10000个席位的露天剧场组成。露天剧场适于各种演出,将成为群众性的聚会场所。结合中国地区馆则规划有一个360度环形电影院。 主题展区位于浦东主入口的西侧,规划面积为8公顷,建设4-5个主题馆,以'Better City,Better Life'为主题设想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从各种角度来剖析城市问题,发现城市的新价值。 花桥位于展区中央,连接浦江两岸的展区,并在黄浦江两岸各建一个入口。花桥将是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如同一个都市平台,让市民可以步行,也可以骑着自行车或溜着旱冰登上浦江对岸。引导人们在跨越黄浦江的过程中,体会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上海市民对水和自然景色的深刻认识。体会过去、现在和未来。在这条象征人类前进脚步的神奇桥梁上,以80米为一段来展示鲜花。基本色调由玫瑰和龙胆构成,它们艳丽的色彩将从整个博览会期间一直延续到十一月。 国际企业馆分设在浦江两岸,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可以容纳40余个国际机构和企业参展。在国际馆展区和公共馆展区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规划设计条件.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规划设计条件 设计控制范围 位于浦东B片区世博轴东侧,北起北环路,南至南环路,西起上南路,东至云台路,面积为6.52公顷。地块内西北侧有轨道交通8号线穿越,并设周家渡站。 建筑功能: 中国馆是展示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多方面特色的展馆。规划建议设置中国知名历史文化名城和现代开放城市的城市主题展厅,建议设置展示参展地区历史、现状、文化、特色等城市特征以及与办博主题相关的主要地区展厅。 容量控制: 规划地上建筑为永久建筑,总建筑面积为53000平方米。 展馆分为中国国家馆、中国地区馆、港澳台馆三个部分。其中中国国家馆建筑面积为20000平方米;中国地区馆建筑面积为30000平方米;港澳台馆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港、澳、台分别为独立馆,每展厅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中国国家馆是建筑的主体,建筑布局上应处于主要地位。 建筑密度控制: 设计控制范围内的建筑密度不大于40%。 绿地率控制: 设计控制范围内的绿地率不小于25%。 建筑后退控制: 展馆建筑后退北环路、南环路以及云台路的道路红线距离均为8米,轨道交通8号线东侧控制线作为建筑后退上南路的控制线:相邻建筑问距需满足消防要求:沿集中绿地和活动广场的展馆主要出入口建议采用局部底层架空形式。 建筑高度: 不大于50米。(可根据具体方案做微调) 地面标高控制: 街坊地面标高高于周边道路设计标高0.2~0.3米。 交通组织: 人行出入口建议设在上南路、南环路与北环路上,在各主要入口处布置等候广场。 建筑二层应与高架步道衔接,二层步行通道东、西分别衔接上云台路东侧街坊高架步道(标高+lO.0米)和西侧世博轴平台(标高+10.O米)。 机动车停车位不少于290个。 建筑景观: 中国馆为标志性建筑。 地下空间控制:

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精选范文

2019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9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上海——这个常住人口超过20xx万的城市从来不缺少关注,而20xx年世博会更是让上海为世界所瞩目。 20xx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将正式拉开帷幕。世博会现在的筹备情况如何,上海有着怎样的姿态,生活在上海的人们有哪些感受……在上海世博会开幕倒计时一周年之际,本刊记者特地前往上海进行了一次专访。 说起上海,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东方明珠,城隍庙? 黄浦江,南京路? 经济中心,时尚之都? 还是——世博会? 百年世博上海坐庄 百年世博的中国步履 20xx年12月3日,北京时间22时15分,在摩纳哥蒙特卡洛举行的国际展览局第132次代表大会上,中国上海以54票、88%的得票率获得20xx年世界博览会主办权。 世界博览不同于常规的贸易性展会,世博会性质重在展示,展示的是理念。从1851年第一届伦敦世博会伊始,这个定期在不同国家间举办的综合类盛会就日益成为各参会国展示各自社会、经济、科技、文化成就的舞台,并最终演化成为对人类文明成果的全面展示。

中国与世博会的结缘可以追溯到世博会诞生的那一刻:1851年,上海商人徐荣村携产品“荣记湖丝”参加了首届世博会;1904年,中国首次以官方名义参加圣路易斯世博会;1982年,新中国政府首次参加了诺克斯维尔世博会;20xx年,中国上海成为世博会主办城市……在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时间跨度里,中国官方和民间商人以组团参与、寄物参展、派员参观直至筹划主办等方式,几乎感知、参与和见证了历届世博会,与此同时,百年世博会也成为中国国力和民族自信的感知者和见证者。 一、亮点从主题开始 20xx年3月的上海,杏花春雨中繁忙和繁华依然如昨。不同的是,20xx年世博会会徽、吉祥物和宣传招贴在街头巷尾时有所见,为这座东方大都会特有的海派风格平添一份新的色彩和期待。为了20xx年5月1日即将开幕的世博会,此时的上海正加快脚步,酝酿着一年后的精彩。 其实,上海世博会的精彩章节在10年前就已经开始书写。从2019年上半年到20xx年年底,中方申博人员在前后历经一年半的仔细斟酌后,最终确定本次世博会主题为“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别有创意的主题令国际社会眼腈前一亮,也成为上海世博会的第一个亮点。 20xx年上海世博会与1933年的芝加哥世博会有相似之处:同是在全球经济萧条的背景下举行。从1933年开始,每届世博会开始拥有了明确的主题。以往历次世博会主题大致可分为三类: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抄袭与否始末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设计始末:寻找“中国红” 2010-04-20 15:44:00来源: 北京日报 有人说,它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借喻国之重器、鼎盛中华;有人说,它像古时论两称斤的斗,取意天下粮仓、富庶百姓;还有人说,它像古人头上的冠帽,故此得名“东方之冠”。而且,既有评论说它雄浑威仪,体现了国家气度,也有观点认为,它太过庄严,有损亲和。 但不管人们如何议论,这座层叠出挑的红色倒锥形建筑已然耸立在上海浦江东岸,古朴大气,静静地期待着绽放的一刻。 在设计者看来,它不仅仅是上海世博园里的中国馆,也不仅仅是一座能引来世人关注的建筑。它更像一个在国家重大建筑上发言、亮相的机会,是中国建筑界的一次集体展示。在西方建筑师独领风骚的今天,这样的机会尤为难得、尤为可贵。 中国建筑师的机会 站在上海浦东世博集团大楼(现为世博局办公楼)楼顶,朝黄浦江方向望去,何镜堂心里很不平静。 天气晴好,视野极佳,何镜堂能够清楚地看到浦江两岸、卢浦大桥和南浦大桥之间有两块空地,一大一小,隔江相望。根据国家已经批复的建设规划,那里将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地。作为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何镜堂对纵揽两岸的园区规划赞赏不已,他深信,这片总面积达到5.28平方公里的广阔空间足以让建筑设计师们大展拳脚。 不过,兴奋之余,何镜堂也有一丝忧虑。规划区内,平整土地才刚开始,大片的老厂房、居民楼尚未拆除,十几辆推土机在高低不平的荒头滩地上往来奔忙。当时已是2007年4月,距上海世博会召开仅剩下三年多的时间,规划面积如此之大,能否如期完工?跟建筑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何镜堂,确实有点犯嘀咕。而眼下,最要紧的是赶紧拿出中国馆的设计方案。年近七旬的何镜堂就是为此从广州赶到了上海,与近百位国内同行一起,参加由建设部、世博集团和中国建设学会三方举办的中国馆设计招标会。 时任世博集团世博项目部副总经理的施建培对那段忙忙碌碌的岁月记忆犹新。“我们花了两年时间进行前期规划,初步确定了一轴(世博轴)四馆(中国馆、主题馆、世博中心、世博文化中心)作为永久性建筑。到2006年底,中国馆的各项规划指标

20XX上海世博会营销策划方案

20XX上海世博会营销策划方案 篇一:世博会整合营销策划案例 本行业整合营销策划案例——20XX年上海世博会 世博,是一项由主办国政府组织或政府委托有关部门举办的有较大影响和悠久历史的国际性博览活动。参展者向世界各国展示当代的文化、科技和产业上正面影响各种生活范畴的成果。 20XX年,中国上海也迎来的世界博览会(The World Exposition Shanghai China 20XX )的举办,是世博会历史上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的注册类世博会。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会期从20XX年5月1日起至10月31日,历时184天。主办机构预计目标是吸引200个国家、国际组织前来参展,世界各地7000万人次参观者前往,总投资达450亿人民币,超过北京奥运会。这将是世博会历史上规模最大、参展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最多,观众数量最多的一次。 一、世博整体营销分析 20XX年上海世博会的营销模式就是指通过网络等高科技手段,在政府、社会组织、企业和公众之间实现无障碍沟通和协调,让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优势都得以充分发挥,达到各个利益团体和公众的多赢。而菲利浦·科特勒对此种营

销的定义是这样的:为了成功地进入特定市场并在那里从事业务经营,在策略上要协调地运用经济的、心理的、政治的和公共关系的手段以博得外国或当地若干参与者的合作和支持。(见下图) 具体来说分为以下几点: 政府的作为 20XX上海世博会的推广和营销,离不开从中央政府到各级地方政府的领导和支持。政府应该发挥行政引导和协调功能,通过授权、优惠政策以及相应的财政政策,支持和促进上海世博会的营销。同时通过市场化运作发挥各要素的效用。上海市已设立了世博集团来统筹世博会的筹备和举行。世博集团的国内推广事业部借助国内的分支机构或代理商,负责国内市场 的推广和营销;国际部则针对海外市场,借助一定的代理机构,并同时把我国驻外机构及外国驻华机构也纳入到上海世博会的营销队伍中,通过营销主体无障碍地实现地域上的大市场营销。 世博会的战略营销模式分析 世博会的战略营销就是从目前开始,组织政府、国际团体、国内社会团体、行业协会等机构对世博会进行一种广泛意义上的探讨与研究,包括对于整个世博会的运营进行具体的规划。这样,一方面是为世博会的举办集思广益,另一方面,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分析

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 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下,建设了很多口惠而实不至的项目,而后滩公园则是本届世博会真正的绿色成就之一。 这个位于上海浦东区黄浦江沿岸14公顷的景观项目被评为2010年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综合设计类最高奖——杰出设计奖(2010 ASLA Awar ds - Excellence of Design )。评委会称其设计“有力而精致(Po werful and Exquisite)” 位于欧洲展馆和黄浦江之间的这块长条状的地块,曾是上海工业时代遗留下来的污染纵横、毫无生机的棕地。而如今这里成了野生生物的天堂、天然的洪水控制系统和都市田园。 该公园由俞孔坚领衔的中国设计公司——土人设计进行设计。他的团队撕下黄浦江岸原有的水泥防洪堤,代之以只需少量维护的一系列松散的生态友好型的岩石作为防范上海遭受洪水的高效系统。 “我们希望尽可能多地使用可持续材料,”俞教授告诉我们。“后滩公园中的栈道完全取材于竹子,而对于从旧场地的工业建筑拆下的材料,我们也予以回收并整合到了各种新的建筑里”。 黄浦江的水质是劣5类,中国最差的水质。通过叠瀑墙、梯田和引入低维护、生长期短的芦苇、玉米、水稻和荷花等湿地植物这些自然过程的净化,如今后滩公园沿岸的水质已经达到了3类。这就意味着每天有240 0立方的水经过后滩公园的净化处理可被作为非饮用水安全地用于世博会的各个地方。 这种利用自然进行污水处理的方法较之传统方法可节约50万美元。

后滩公园的农作物随季节轮换着生长,目前这里向日葵灿烂地盛开、水稻也在吱吱地钻出地面。“这里成了野生物种的避难所,”俞教授说。“如今,成群结队的鸳鸯和乌龟在黄浦江安了家,而等到世博会落下帷幕时这里将会有更多物种,因为这里的生境将不断改善并持续生长。”

上海世博会口号_范文

上海世博会口号 本文是关于范文的上海世博会口号,感谢您的阅读! 上海世博会口号 1、深入开展“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活动。 2、理解,欢聚,沟通,合作。 3、积极参加“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活动。 4、办好新世博,建设新城区。 5、美化“窗口”形象,服务世博盛会。 6、微笑源于真诚,优质来源规范。 7、迎世博、讲文明、树新风。 8、提升市民文明素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 9、诚信经营促发展,微笑服务添光彩。 10、当好东道主,奉献世博会。 11、举办成功世博,构建和谐城市。 12、世博向我走来,我为世博添彩。 13、为祖国争光,为世博添彩。 14、了解世博,参与世博,服务世博,奉献世博。 15、窗口行业创一流,优质服务迎世博。 16、提供诚信优质服务,构建和谐文明窗口。 17、精彩世博,文明先行。 18、扮靓和谐旅顺,喜迎2010世博。 19、文明观赛事,理智对输赢。 20、人人东道主,建设新城区。 21、城市,把微笑留在每个窗口;服务,让美好记在宾客心中。 22、你的服务需求,就是我的服务追求。 23、排队乘车、文明礼让。 24、文明行车、文明乘车、文明走路。 上海世博会简介: 上海世界博览会(Expo 2010)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中国上海

市举行,此次世博会是中国举办的首届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Better City, Better Life)。中国政府为上海世界博览会投资了317.01亿人民币(世博会运营支出119.64亿元,世博会园区主体建设支出197.37亿元),创造了世界博览会史上最大规模记录,同时7308万的参观人数也创下了历届世博之最。上海世界博览会的热门场馆有中国馆、瑞士馆、日本馆和美国馆等。

上海世博会场馆简介

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馆简介

目录 2010年上海世博会场馆简介 (1) 2010年上海世博会 (1) 第一章:国内馆 (2) 中国国家馆 (2) 1、香港馆 (4) 2、澳门馆 (5) 3、贵州馆 (7) 第二章:国家馆 (10) 一、亚洲 (10) 1、以色列国家馆 (10) 2、印度国家馆 (11) 3、阿联酋国家馆 (13) 4、韩国国家馆 (15) 5、日本国家馆 (16) 6、巴基斯坦国家馆 (17) 7、尼泊尔国家馆 (18) 8、新加坡国家馆 (19) 9、马来西亚国家馆 (21) 10、泰国国家馆 (23) 11、沙特国家馆 (24) 12、土耳其国家馆 (25) 13、印度尼西亚国家馆 (27) 二、欧洲 (29) 1、德国国家馆 (29) 2、芬兰国家馆 (31) 3、爱尔兰国家馆 (32) 4、丹麦国家馆 (33) 5、挪威国家馆 (35) 6、荷兰国家馆 (36) 7、瑞典国家馆 (37) 8、比利时国家馆 (38) 9、西班牙国家馆 (40) 10、卢森堡国家馆 (41) 11、意大利国家馆 (42) 12、英国国家馆 (44) 13、法国国家馆 (45) 14、俄罗斯国家馆 (46) 15、奥地利国家馆 (47) 16、波兰国家馆 (49) 17、瑞士国家馆 (50) 18、捷克国家馆 (52) 19、罗马尼亚国家馆 (53)

三、美洲 (54) 1、加拿大国家馆 (54) 2、美国国家馆 (56) 3、墨西哥国家馆 (57) 4、委内瑞拉国家馆 (59) 5、智利国家馆 (60) 6、巴西国家馆 (61) 四、非洲 (62) 非洲联合馆 (62) 五、大洋洲 (64) 1、新西兰国家馆 (64) 2、澳大利亚国家馆 (66) 第二章:主题馆 (67) 世博会主题馆 (67) 1、城市人馆 (68) 2、城市生命馆 (69) 3、城市星球馆 (70) 4、城市未来馆 (71) 5、城市足迹馆 (72) 第三章:企业馆 (73) 1、民营企业管 (73) 2、中国船舶馆 (74) 3、太空家园馆 (75) 4、信息通信馆 (76) 5、国家电网企业馆 (77) 6、上汽—通用汽车馆 (78) 7、石油馆 (79) 8、中国航空馆 (80) 9、日本产业馆 (81) 10、上海企业联合馆 (82) 11、震旦馆 (84) 12、中国铁路馆 (85) 第四章:国际组织馆 (86) 1、世界气象馆 (86) 2、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馆 (87)

上海世博会总体规划介绍.doc

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体规划介绍- 主题 城市,让生活更美,可以使世博会引起深入的讨论,推广先进的理念:绿色城市、生态城市、数字化城市、园林城市、共生城市、信息化城市和智能化城市,通过不同视角和交叉学科的综合性交流,丰富城市发展的新概念、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完善并提升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空间环境,推动上海的城市化进程。 选址 卢浦大桥和南浦大桥之间的滨水地区,地处上海城市中心区的边缘。规划陆地控制范围为5.4k㎡,世博会展览场地分设浦江两岸,总面积为3.1k㎡,世博村和停车场等设施用地约0.9k ㎡,两岸将实行统一规划、同步开发,做到功能呼应、景观协调。选址区域外围有很好的道路交通条件。该区域东北侧和西侧均为城市主干道,经世博会周边道路,可以直捷、方便地进入城市高架快速路系统,联系机场、铁路车站、港口码头、公路等对外交通设施。规划范围周围有M4、M8、M5三条地铁和轻轨线,共设有七个车站,其中,M4、M8线将于5年内建成通车,M5线也在计划实施之列。 规划 中国馆和中国地区的展馆分别安排在花桥的西端和第二主入口,总建筑面积约88000平方米。中国馆的西侧有一座10000个席位的露天剧场组成。露天剧场适于各种演出,将成为群众性的聚会场所。结合中国地区馆则规划有一个360度环形电影院。 主题展区位于浦东主入口的西侧,规划面积为8公顷,建

设4-5个主题馆,以’Better City,Better Life’为主题设想未来城市的发展模式,从各种角度来剖析城市问题,发现城市的新价值。 花桥位于展区中央,连接浦江两岸的展区,并在黄浦江两岸各建一个入口。花桥将是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标志性建筑,如同一个都市平台,让市民可以步行,也可以骑着自行车或溜着旱冰登上浦江对岸。引导人们在跨越黄浦江的过程中,体会中国文化的精髓和上海市民对水和自然景色的深刻认识。体会过去、现在和未来。在这条象征人类前进脚步的神奇桥梁上,以80米为一段来展示鲜花。基本色调由玫瑰和龙胆构成,它们艳丽的色彩将从整个博览会期间一直延续到十一月。 国际企业馆分设在浦江两岸,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可以容纳40余个国际机构和企业参展。在国际馆展区和公共馆展区之间,是一条公共服务设施带,这些服务设施总占地近30公顷,集中了各类餐饮、商店、问讯、安全急救和娱乐休闲设施,与展馆区的联系极为便利,同时与绿色走廊和运河有机结合,成为舒适亲切的公共活动休息空间。展区的参观线路简单明了,沿黄浦江、花桥、运河、植物走廊都组织了便于识别的坐标。场内交通以小型轻轨、电动汽车、自动步道等方式为主。世博会期间黄浦江两岸将建造多个渡口,配备经常性的渡轮。运河边也将建造渡口,使游客能坐船观赏所有景点。这些渡船兼具娱乐和休闲的功能,不仅能营造节目的气氛,又能为各国人民提供相互交流的场所。 浦西部分展示场地将建成城市实验室,占地约12公顷。介绍各国在不同历史环境下的市政经验。展示内容将成为在整个展览期间举办的’世界城市论坛’的主题。来自世界各城市的代表将借此机会交流城市建设的经验,展示对城市发展的创想。

2010世博会中国馆介绍中英文对照

2010世博会中国馆介绍中英文对照 The China Pavilion represents the Chinese presence in Expo 2010. China Pavilion is located at the projecting area near the main entrance of Pudong Site, within Zone B of the Enclosed Area. It comprises the Chinese National Pavilion, Chinese Provinces Pavilion and Pavilion of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中国馆是代表中国参展上海世博会的展览场馆,位于浦东世博园区主入口的突出位置,世博会规划园区中围栏区的B片区,由中国国家馆、中国地区馆、港澳台馆三部分组成。 The contour design of China Pavilion is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Oriental Crown”, to express the spirit and disposition of Chinese culture. Rising from the Chinese National Pavilion is supported by traditional Dougong brackets fixed layer upon layer, concentrating Chinese elements and embodying Chinese spirit. The Chinese Provinces (Joint) Pavilion extends in flat under the Chinese National Pavilion, serving as a reliable platform, to build an open, mild, compatible and rich layered city square. The Chinese National Pavilion and Chinese Provinces Pavilion will create a spectacular urban space series, with well-defined functions up and down, delicately fitted major and subordinate architectural formation、and the spatial layout focused on the main axis in a north-south direction. Pavilion of Hong Kong, Macao and Taiwan will be self-build pavilion. 中国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想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中国港澳台馆为三地自建馆。 我要成为世博志愿者 The World Expo is a large-scale, global, non-commercial Expo. The hosting of the World Expo must be applied for by a country and approved by the international World Expo committee. Expo aims to promote the exchange of idea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world economy, 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allow exhibitors to publicise and display their achievements and improv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s. Accordingly, the World Expo with its 150-year history is regarded as the Olympic Games of the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will host the 2010 World Expo. The World Expo has a long history but it has never been held in Asia. So the 2010 World Expo is an honor for all of the Asians. Our government has promised that it will be the best one. And Shanghai, as a host city, will have more chances to develop quickly. As a student in Shanghai, I should learn English well so that I can be a volunteer in the Expo to help foreigners know more In my opinion, the Expo is a huge and grand ceremony. I can imagine, in Shanghai, no boundarie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people are talking about the changes here, not

上海世博会整体建筑规划

前言 2010世博会“都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是所有国家和都市都必须正视和面对的问题。作为世界上最大进展中国家的经济中心都市,上海从昔日小渔村到今天国际大都市的数百年变迁史,尤其是上海近20多年来巨大的变化,差不多为众多国家展示了都市进展的绚丽篇章。 都市是生活的载体,都市为人类的生活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也为生活的丰富多彩提供了机遇。正因为有了都市,人们才开始为制造更加美好的生活而建设它;正因为有了都市,人们才去考虑要如何生活才会使都市得以进展;生活是都市的灵魂,生活激发了都市的生命力,使都市能够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特点。假如只有都市,而没有人类没有生活,那么都市只是形同虚设。是生活让都市蓬勃地生长,不同的生活模式让不同的都市各具特色;而建筑是对都市生活的诠释,建筑作为一种专门的符号,阐述着独特的语言,人们往往本能的从建筑中解读出时代的特点和人的存在方式。 作为整个世博会的地理中心和要紧活动场所,B片区规划建设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我们需要建筑如何样的建筑来诠释世博会这一专门时刻、专门地点进行的专门生活呢,

这确实是本次建筑策划的要紧目的和任务。 在本次策划中运用了多种方法,结合历界世博会的相关经验,针对以下四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首先要研究包括主题馆、公共活动中心、演艺中心等大型建筑在内的B片区公共建筑群的功能定位问题;其次要查找这些建筑的临时功能和长期功能的契合点,即解决办博期间使用效率和办博后的后续利用问题。第三,依据这些建筑功能定位,提出相应的要紧技术参数;最后,依照建筑的空间结构和内部设置等差不多设想对建筑的可能的造价进行了初步估算,以便给决策者提供依据。 百年前上海有了老城厢和外滩,至今仍然是那个都市的标志;过去十余年间建设了陆家嘴,也已成为了都市新的标志;以后十年以及往后,世博会地区中的建筑无疑将成为那个都市新的地标! 上海因世博会而蓬勃,世博会因上海而精彩。

参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观后感及心得体会

参观上海世博会中国馆观后感 王淑华 那骄傲的一片中国红 还没有走近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我就已经看到了一抹醒目的中国红,她既亮丽、活泼,又宏伟、庄严……那由深至浅的红色,铸成了中国馆独特的外形和气质,她让每一颗心在燃烧!她让每一个人感到震撼!她让所有的华夏儿女感到骄傲! 那一片中国红,从历史深处走来 走进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我怀着新奇而又敬畏的心情首先观看了被誉为“镇馆之宝”的秦俑馆铜车马。 引人注目的铜车马虽然在地下被尘封了两千年,然而它的面纱被揭开之后,却赫然展示出它的神奇来,在我们的面前大放异彩。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馆内展出的“一号铜车马”为双轮、单辕、驷马系驾,总重约1040公斤。细细端详它,它的主体为青铜所铸,通体饰有精美彩绘,配有一千多件金银饰品,整体制作真是精美绝伦。停下脚步观赏它,我由衷地觉得,我国古代的铸造工艺多么先进巧妙啊!精确的写实主义造型是那么的形象逼真。细细品味它,觉得它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同时也反映出中国古代文化艺术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具有的成就。

来到在中国国家馆最核心处,也就是最高的49米层展区北面,抬头仰望,让我惊叹的是那100多米长的整面墙都被放大了数百倍的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覆盖着,画面宏大,气势磅礴,使人仿佛置身于我国名都——汴京的繁华之中。画面的每一处景色都被描摹地纤细入微,画面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地栩栩如生。绘画的线条、轮廓十分清晰,整幅画布局非常合理,真不愧为国之瑰宝! 铜车马与《清明上河图》是中国文化的缩影。它们沉淀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多少风起云涌,在今天,却仍然能展现自己独特的魅力,折射出无与伦比的光芒。 我知道了——那片中国红,从历史深处走来,象征着中国人永恒不变的信仰,象征着中国瑰丽的文化。 那一片中国红,从国内向世界走去 从现代、到古代、再到未来,中国馆将上下五千年的精彩浓缩呈现,整个参观过程大概需要45分钟。 置身于巨大的环幕影院,欣赏着一段8分钟的电影,我和每一个参观者在经历视觉与听觉的强烈冲击以后,深深感悟中国城市发展的智慧。回溯历史,从中国最早的模块状城市发展规划遗迹开始,最终到充满未来感的舒展空间,这里给出了未来城市发展的中国式答案。

2010年上海世博会公益行动方案

2010年上海世博会公益行动方案 行动名称:创设低碳生活基金 行动背景: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不仅在于以高端的科学技术为强大后盾,更在于一种根植入人们价值观中的生活理念来维续。让社会更和谐,让城市更精彩,让生活更美好,青年责无旁贷! 行动主题:世界的青年,青年的世界 行动目标:培养节能环保意识和低碳生活理念,让世界变得纯净美好! 行动方案:由世博组委会创设“低碳生活基金”,并成立相应的基金管理组织。基金将来源于世界各国青年(18——50岁)因励行低碳生活而节约下来的资金捐赠,可定于每年6月份为低碳生活月,6月份的最后一天为基金捐赠日。凡在此月中或因节水、节电、节能等省下的钱,或因充分利用废旧物资而省下的钱,或因消费环保产品(替代原耗能产品)而省下的钱,等等,自我估算,不论多少,不限数额,均凭个人意愿向“基金组织”捐赠。基金可用于资助全球公益性节能环保行动(需设定相应的申报审批流程)。此行动的重要意义在于青年以身作则,培育全社会节能环保意识,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和谐美好的社会是由每个人在生活中的每个环节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只有全民共同去推动,社会才能真正进入低碳生活时代。至于基金运营,那是锦上添花!

2010 ShangHai World Expo Community Action Project Action Name: Setting up the low-carbon life foundation Action Background: The soc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ot only depends on the hig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ven more maintains by the life style which grow ing in human sense of worth. It’s the youth’s unshirkable responsibility to make the society more harmonious, to make the city more wonderful, and to make the life more beautiful. Action them: World’s youth, youth’s world Action objective: Bringing up the energy-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sciousness and low-carbon life style to make the world more pure and more beautiful! Action plan: The organizing committee of World Expo would set up the “low-carbon life foundation”, and the relevant foundat ion management organization. The foundation would be donated by all the youth(from 18years to 50years) that saving form the low-carbon life. June of every year should be set for the low-carbon life month ,and the last day of June should be set for foundation donation day. All the money which saved by water saving ,electricity saving, energy saving, or saved by making the

上海世博会项目介绍

建筑与世界名园赏析结课论文 ----上海世博会项目规划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项目名称(Project Name):上海世博会规划设计 地点(Location):上海中心浦江两岸 规划(设计)时间(Date Designed/Planned):2004.10.29---2010 风格(Style):体现更好的城市,更好的风格。 规模(Size):528公顷 风景园林设计师(Landscape Architects):吴志强 甲方(Client):上海市政府 管理公司(Managed by):上海世博(集团)有限公司 规划设计单位(Designed unit):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英国APUP & Rogers 公司、美国Perkins Eastman公司、法国Architecture Studio公司、日本RIA & 黑川纪章事务所联合体、加拿大Bing Thom事务所等 总规划师(Chief planner):吴志强(图片1) 规划师简介(Chief planner brief introduction): 吴志强,男,1960年生于上海。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他的主要设计作品有《京沪高速铁路客运站群规划设计》(图片2)、《上海浦东世纪大道城市设计》(图片3)、《圣彼得堡波罗的海明珠规划设计》(图片4)等。 一:总述(Context) 1.1上海世博会的目标 上海世博会是历史上首届以“城市”为主题的综合类世博会。它的目标是:展示全球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时代”新阶段所面临的挑战;促进对城市文化与自然遗产的保护和继承;交流和推广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成功实践和创新技术;寻求发展中国家健康的城市化道路,交流城乡互动经验与范例;促进人类社会的、交流融合和理解。 1.2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的核心思想 在城市化快速推进的今天,为了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更美好的城市,首先要充分认识城市自身的系统和发展规律,认识人与城市,以及城市与地球未来之间的关系。城市是人创造的,它不断地演进和成长为一个有机系统。人是这个有机系统中最具活力和最富有创新能力的细胞。人的生活与城市的形态和发展密切互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的有机系统与地球大生物圈和资源体系之间相互作用也日益深入,日益扩展。人、城市和地球三个有机系统环环相扣,这种关系贯穿了城市发展的历程,三者也将在未来日益融合成为一个不可分

上海世博会各国场馆简介

上海世博会加拿大国家馆 2008年1月22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加拿大馆设计方案正式揭晓。 主题:“充满生机的宜居住城市:包容性、可持续发展与创造性” 造型亮点:枫叶印象展馆位置:世博园区C片区 加拿大场馆效果图 占地6000平米的加拿大国家馆位于世博园区C片区,半包围的外型,在展馆中央圈起一片开放的公共区域,各种精彩的文艺表演将在这里上演。蜚声世界的太阳马戏团将成为这座展馆的主角,为加拿大展馆量身定做一套创造性的内部设计方案。 先进的展览技术、引人入胜的展示内容和富有创造性的节目编排,都将成为加拿大馆的亮点,此外,一群年轻、热情、博学的接待人员也将为加拿大馆增色。 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资源让加拿大人对“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视,因此在建筑上处处都体现了可回收利用的技术。展馆外部的墙体上将覆盖一种特殊的温室绿叶植物;雨水将使用排水系统进行回收并重新利用;展馆内将没有大型的展品或物件,以确保展示区域内的空气流通;同时展馆内还将营造一个无障碍和

无烟的环境。 加拿大是第一个同上海世博会组织者进行参展合同谈判的国家,同样,加拿大也是历届世博会的热情支持者。加拿大馆不仅浓缩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同时也是增进两国友谊的平台和契机。 上海世博会英国国家馆 2007年9月21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设计方案正式揭晓。 主题:“让自然走进城市” 设计团队:“Heatherwick” 造型亮点:“会发光的盒子” 展馆位置:世博园区C片区 英国国家馆效果图 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由托马斯?赫斯维克 (Thomas Heatherwick) 担纲设计,外型简洁,并创意无限,这就是英国国家馆所演绎的展馆。整个建筑最大的亮点,就是向各个方向伸展的大量触须,展馆主体为六层建筑,由约 6 万只纤细的透明亚克力“触须”组成,向外伸展,随风摇曳。白天的时候,每根长达 7.5 米的触须会像光纤那样传导光线来提供内部照明,从而营造出敞亮肃穆的空间感。到了晚上,“触须”内含的光源会使整个展馆散发出璀璨迷人的光影。 “种子圣殿”将不仅因为这个独特的设计而惊艳于众,它所带来的体验更加意义深远。参观者在进

从主题解读看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设计

20 规 划 师PLANNERS 我国上海成功获得2010年世博会的主办权,这无论是对于上海还是对于中国来说都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事件。2004年,上海世博会组织方就场地规划举行了国际方案征集活动,东南大学与美国三人小组合作,在两个月内取得了一份令人欣慰的成果,该成果获得了众多国内外专家的好评。今天,欣闻这一项目进入城市设计阶段,并面临下一步的建筑设计,应该说世博会的前期设计工作已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 我们所提出的理念和构思主要是基于对基地和世博会的理解。世博会规划设计竞赛所提出的五大主题为场地规划、交通、地下空间、会后利用和标志性建筑。我们的方案就是要从我们的专业视角回应这五大主题。 对规划竞赛理念的回顾 与以往世博会主题突出科技、环保和生态不同,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体现了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这一内涵。预计在2020年左右,世界上会有超过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即真正成为“城市的世纪”,因此,2010年上海世博会倡导城市文化的主题是很有创意的。同时,世博会的选址位于南浦和卢浦大桥之间,横跨浦江两岸,同时又是江南造船厂、上钢三厂等企业所在的正在衰退的地区,这对上海中心城区的改造和建设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和机遇。历史上的黄浦江曾是上海发展的边界,自陆家嘴开发后,两岸的联系加强了,黄浦江也从边界转为“脊梁”,成从主题解读看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规划设计 □ 王建国 [文章编号]1006-0022(2006)07-0020-02 [中图分类号]TU981 [文献标识码]B 为城市发展的一条中轴。世博会场址作为陆家嘴开发后的又一滨江建设区域,应实施统一的规划、统一的设计和统一的主题引领。 如果说陆家嘴的开发与建设代表了20世纪末上海的建设高潮与繁荣,那么世博会将代表21世纪初上海新的崛起和腾飞。因此,世博会所采用的理念和思想不应与陆家嘴相同,这也是我们为什么采用“山水城市”的规划理念的原因。上海应该从20世纪陆家嘴那种曼哈顿式的发展走向21世纪环保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地标性,而“山水城市”正是基于此背景下对中国文化的理解而产生的想法。 对标志性建筑物的看法 世博会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标志性建筑是一个很有争议的问题。在东南大学所做的 方案中,在浦东西南角设置了一座超高层建筑。这样一个超高层建筑的高度和规模或许值得商榷,但在技术和使用上并没有问题,我们对它的建造方式、施工周期等都进行了分析论证。同时,根据会后的利用规划,塔楼区域包括会议中心将被保留,围绕中央绿谷 和国家馆拆除后的重建区域将形成新的商务中心。规划进行高塔选点时还考虑了它正好位于黄浦江弯道上,视野开阔。我们提出,世博会标志物完全可以是一种地景式的建筑。在我们的文本中有一张图是比较有趣的,我们认为20世纪的上海是陆家嘴的那种高楼大厦密集的城市中心;21世 纪的上海应该是平和的、融入自然的,这个理念当时同样得到了很多专家的认同。同时我们认为,并非所有的项目都能采用这一方式,只有世博会这样的特殊项目才有可能:首先是世博会展馆建筑对宏大空间的诉求,为选择这一方式提供了功能上的理由;其次是世博会选址于黄浦江畔,创造山水相融的环境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审美观的自然流露;最后是从技术上来讲,实现这一建筑并不存在建造上的困难。综上所述,我们希望能创造一个和历届世博会不同的标志。“中国山”体现的应该是“21世纪的中国”的世博精神。 对历史遗产的保护 本次世博会场地范围内存在一些文物建筑,如何处理好“保”和“建”的关系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棘手的问题。 我们应站在保护上海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风貌和环境的高度,保护文物的历史原真性,对部分历史建筑采用适应性再利用方式,改善周边环境,结合现代城市休闲、文化和旅游的需求,有选择地保留、修复和改造有价值的工业建筑和构筑物。 方案中,我们在浦西将这些建筑串联形成一条“工业遗产之路”,结合被保护的二号船坞设计了一个内港,同时作为与浦东联系的通道。我们希望这里能成为世界新的著名滨水区,创造上海休闲文化的另一高地。和新天地不同,这里作为一个滨水港湾,结合保留的工业建筑和船坞,将体现更为广阔的 12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