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中特论文

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中特论文

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

机遇和挑战

***

(北京科技大学,**学院,***班,S******)摘要: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到今天,并非一帆风顺,也曾遭遇了挫折和低谷。在当今这个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时代,认真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对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这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中国共产党将如何带领我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建设等方面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关心的问题。

关键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机遇和挑战,国内,国际

全球化问题关系到中国现代化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不管我们接受不接受,承认不承认,全球化已成为一股不可阻挡的潮流扑面而来。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中国,必须去面对它并及时地掌握其现实特征和发展趋势,积极主动地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发展自己,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的战略抉择课题。国内改革开放真正进入攻坚阶段。比如,股市仍在低点徘徊;房价上涨压力犹存;大学生就业困难;部分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等,改革出现不少两难境地。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反复强调,我们要把工作的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准备好对策。习近平同志强调,不论任何工作,我们都要放在最坏的基础上来设想,从最坏的可能性来想、来部署。

面对国际与国内双重机遇和挑战,认真分析这些机遇与挑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今世界如何发展的重要依据。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机遇

1.1国际机遇

一.经济全球化对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完善的机遇。八十年代末期,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当前日益发展的经济全

球化,一方面使我们能够更深刻更全面认识资本主义制度,在学习其先进管理方式的同时,认清其制度本质和弊端,从而坚定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相互依存的加强,我国同美国等大国的经济和政治关系会变得更加稳定,从而使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反华活动会受到制约,这也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

二.全球化对提高中国国际地位的机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相互依赖程度加深,这使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逐步认识到,发达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发达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不可能建立在发展中国家贫穷和动荡的基础上,全球化问题的解决也离不开发展中国家的参与,须由各个国家联合起来共同解决,因此,发达国家应该承担起支持发展中国家发展经济和改善全球环境的责任。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中坚力量,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得不重新认识中国的力量和作用。

三.和平与发展依旧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各大国都深谙“不战而屈人之兵”之道、之妙。美国不想打,想用和平的办法肢解我国;我国不想打,想用和平的办法崛起。日本不想打,想用和平的办法把我国钓鱼岛拿走;我国不想打,想用和平的办法让日本回到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谈判桌上来。朝鲜不想打,想用和平的办法让美国承认自己是有核国家;美国、日本和韩国不想打,想用和平的办法让朝鲜停止核武器研制。①都不想打,所以,我认为最近三五年较大规模的战争可能还真打不起来。

四.全球化为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外部环境。现代世界经济中,以贸易,金融和国际化生产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目前已经发展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步。我国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成功的探索出自己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那就是积极的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以及资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康庄大道。在新的世纪,由于全球信息产业的推动,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产业不仅逐步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而且可以带动国民经济其他部门的发展,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带来了可以利用的外资,并有利于对外进行投资。同时使出口商品结构得到优化,进而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截至1997年底,世界排行榜前500家最大的跨国公司中来华投资的已达200多家②,

①李慎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 毛泽东思想研究,2014年

②王建云,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 大江周刊,2012年

通过吸引外国投资的方式,我国许多重要工业产品的技术水平得以迅速提高。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我国大力吸收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弥补我国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不足,加速实现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制度创新和经济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提供了有利时机。

五.西方国家推动文化发展的经验为我国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上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一些发达国家在推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实现了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在文化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大都把文化发展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其中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值得我国吸取和借鉴。

六.全球化为中国文化建设提供了更丰富的外国文化资源。全球化带来的全球文化大交流大融合让中国文化得以从中汲取到新的营养,也让世界更加全面地看待中国文化。

七.信息网络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机遇。信息资源网络化作为一股技术潮流和社会潮流,其涌动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触媒作用是全方位的,彻头彻尾的。信息网络化有利于提升精神文明建设主体的思想道德水准,有利于置换精神文明建设主体的思维方式,更新行为方式,丰富艺术生活。信息网络化能推动文化的崛起。信息资源网络化的发展,彻底打破了地域、年龄、经济能力等对文化消费的禁锢,使未来社会展现成一个和谐统一的文化圈,同时孕育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网络文化。

八.加入世贸组织,使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更好地谋求国家的经济利益。推动世贸组织国际规则的完善与新规则的制定,是我们面临的重要的机遇。我们要充分利用世贸组织机制,争取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争取公平的发展空间。中国将加大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使这种合作在更加有利的环境中运作。同时,加入世贸组织,中国将更充分地利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资金,推动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入世贸组织,将促进中国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九.国际金融危机仍未见底。我认为经济全球化正在深入发展,当前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仍未见底,世界经济看似走出低谷,但新一轮更大的金融乃至经济危机极有可能就在这看似走出低谷中酝酿与集聚。这主要因为,世界各资本主义大国都在急遽降息、恶性增发货币,试图增加新的产能;而世界范围内的穷国穷人愈来愈穷愈来愈多、富人

愈来愈富愈来愈少,几乎所有国家都愈来愈穷的局面非但没有缩小,相反仍呈日趋加大之势。经济危机绝不是三五年能轻易走出去的。这场金融危机,本质上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和价值观的危机,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机遇。

1.2国内机遇

一.经济快速发展。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艰苦努力,中国的经济建设已取得了巨大成就。有数据显示:在1978年至2006年的28年间,中国的GDP 年均增长速度高出世界年均增长速度6个百分点,中国的经济面貌焕然一新,从城市到农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1世界的第一个10年,我国的经济实现了真正的腾飞。进入21世界的第二个十年,是我国经济转型和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竞争力再上一个台阶的重大机遇期。江泽民曾在北大100周年校庆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①”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也得到了巨大提升。事实证明,中国可以在已取得的科技成就的基础上,把握住新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提升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并走出一条适合现代化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二.民主政治良性发展。近些年我国民主政治的进步确是有目共睹。第一、基层民主不断完善和规范。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的基层民主呈现良性发展态势,“村子里开会,有分组讨论,也有全体大会,还有投票表决,和在人民大会堂的会差不多”,这只是基层民主发展的一个缩影。第二、公民越来越广泛地参与政治活动。公民的参政议政体现了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而建立在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的群众和政府的良性互动,也成为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的一道特殊风景线。第三、法治建设力度加大。法治建设是民主政治发展的法律保障。

三.文化事业蓬勃发展。我国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一方面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支撑,另一方面得益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我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力逐渐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来源是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但其文化渊源却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它的形成和发展是以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以来的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实践基础的,是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摸索出来的,并经历过实践检验其正确性和适应性的。“中国梦”思想发源于中

①柴蕾,《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之上被提出来,如果说经济、民主政治和科技的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客观的机遇,那么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理论支撑。

四.军队和国防建设取得的新进展。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的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持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积极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党的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军队建设又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战略举措,军队建设出现了新的局面。

五.领导集体奋发有为。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围绕着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发展新思路,体现了为广大人民谋福祉的执政理念,同时也展现出实干和果断的执政风格,主要体现在:第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全面深化改革进行了战略部署,为推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持久的动力。第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高的位置,他们坚信:“人民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第三、新一届领导集体加大了反腐的力度,大大改善了社会风气。十八大后,中央制定了一系列从严治党的措施,特别是反腐倡廉方面。

六.人民群众力量的壮大。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动力来源,具体体现在:第一,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民生工程建设力度的持续加大,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这是人民群众力量壮大的前提基础,而这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创造力和发展热情;第二,在面对国家重大事件的过程中,广大人民群众力量的壮大也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在面对坟川大地震时广大民众表现出了团结一致、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第三,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在社会发展实践中,人民群众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

加的坚定,这是一种潜在的强大力量,也是中国梦实现的根本动力之所在。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面临的挑战

2.1国际挑战

一.中国威胁论的困扰。“中国威胁论”的内容为“中国的经济实力的增强,会危害其他国家的利益,并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稳定构成威胁”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只会对世界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不会构成任何的威胁。但“中国威胁论”对中国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第一、“中国威胁论”破坏了中国各领域发展的国际环境。因为这种论调造成国际社会对中国的误解越来越深,很多国家在与中国达成合作关系之前疑虑重重。第二,“中国威胁论”损坏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良好国家形象。第三,“中国威胁论”恶化了中国的周边环境。中国是个“邻居”众多的国家,而在“中国威胁论”的煽动下,中国力求搞好周边关系的努力化为泡影。

二.全球化对于我国经济安全和科技安全的挑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全面深入发展,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和科技的依存关系越来越紧密,一旦发生了经济危机,它对于世界的破坏力绝不亚于一场局部战争。所以我国在迎接全球化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必须充分考虑它带来的经济安全和科技安全问题。而可能存在的经济安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会削弱我国的经济主权。另外,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大量的信息、资源、技术等可以快速的实现跨国界的流动,并形成了经济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但我国在这些方面一直比较依赖欧美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日益深化的今天,这种依赖关系更为加强了,所以这两方面的因素在无形中大大削弱了我国的经济主权。

三.全球化对于我国文化安全的挑战。当今世界,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而资本主义国家借助于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文化侵入已是一个公开的秘密,这给中国文化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借助于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和自身的信息垄断能力,通过网络和媒体直接向中国大众宣扬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资本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以动摇国人对于马克思

①李青,《“中国威胁论”的内涵、危害及现实对策》[J].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3月

主义的信仰。另一方面,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输出文化产品的方式冲击和侵蚀中国的传统文化。还有,境外反动刊物在地摊出现黄色书刊、光盘通过非法途径严重泛滥,丑恶现象卷土重来,吸毒贩毒,暴力凶杀,都给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带来了困难。最后就是网上的侵权行为突出。

四.全球化竞争对社会主义理论实践与技术创新提出了新挑战。首先,人类社会的全球性问题日益增多。人口爆炸、环境污染、气候变化、世界和平等问题日趋严重,这些问题不能仅仅靠资本主义国家去解决,社会主义中国要想在国际事务中发挥影响力,就必须进行理论与实践创新。其次,中国崛起核心技术与自主品牌匮乏。全球化竞争归根到底是核心技术、自主品牌的竞争。中国加入WTO 以来,从贫困大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很大程度上是靠给世界打工换来的,受制于以美国和西方为主导的跨国企业和全球公司,成为它们在全球资源配置结构中的廉价生产基地。如何摆脱全球化趋势下受制于人的局面,正是对中国科技和自主品牌创新的能力提出挑战。

2.2国内挑战

一.体制改革遭遇险阻。邓小平曾指出“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①,即政治体制改革是包括经济、科技、文化等所有体制改革的前提和基础。当政治体制改革面临困难时,也意味着整个体制改革正遭遇险阻。当前中国政体改革正是处于艰难前行的现状,其面临的阻碍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既得利益集团。“政治体制改革难以向前推进,其原因不在于认识的不到位,而在于既得利益在作怪”②,多数人比较认同这种判断。第二、现有的政治体制。尽管当前我国的民主政治已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但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依然很缓慢,广大民众的利益诉求在现有政治体制下难以得到有效满足。所以追根溯源,现有的政治体制本身也是政体改革的阻碍者。

①邓小平,《在听取经济情况汇报时的讲话》[M]. (选编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1986年6月

②王长江,《既得利益作怪导致政治体制改革难以推进》[J].《人民论坛》,2010年10月

二.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当今社会的矛盾要复杂的多,呈现出矛盾主体和形式多样化、群体冲突增多、处理困难等特点。矛盾的形式包含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矛盾主体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被拆迁居民与政府强拆人员、医生与病患者、城管与小商贩等等,而且基于共同的利益诉求,矛盾主体的群体性特点也比较突出。近些年群体性冲突事件越来越多,如发生在2011年的“乌坎村事件”、2012年的“启东事件”就是典型的官民冲突事件。总之,社会矛盾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得不到合理回应的一种体现,反映了人们对于公平、民主、的渴望。如果社会矛盾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则只会危及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三.腐败现象不断滋生。第一、腐败问题的恶化会造成大量国有资产的流失,污染了中国的经济发展环境,影响了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严重拖延了国家富强目标的实现;第二、腐败问题的恶化会带来贫富差距的加大,引发社会矛盾,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人民不幸福”;第三、腐败问题的恶化会破坏中国在世界的形象,降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则民族振兴也将无从谈起。

四.资源环境不堪重负。2014年2月份,我国近70%的国土出现雾霾,尤以首都北京最为严重,数千万人口的生活受到了影响。再加上近些年我国出现频率越来越多的“百年不遇”大旱或大错,已充分表明了我国的资源环境现状己到了零容忍的严峻形势。资源短缺会限制经济的发展,并带来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而环境恶化又会严重降低人们的生活幸福感。

五.文化信仰令人堪忧。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等欧美国家传播而来的文化思潮在挑战着马列主义思想的地位,造成了包括部分共产党员和精英知识分子在内的广大民众对马克思主义的怀疑和否定,严重的冲击了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大众文化的庸俗化和盲目化。大众文化体现的是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愿景,

具有广泛流行、易传播、简单快捷的特点。当代中国,多种多样的文化产品充斥着文化市场,人们可以自由的选择,对于大众文化的需求已不再是精神的渴求,而是对于消遣和娱乐的追求。而大众文化的创造者为了迎合广大民众的口味,创造出大量的庸俗化、媚俗化的作品,如“抗日神剧”、“抗日雷剧”、“穿越剧”等文化影视作品大行其道,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人民的审美格调。

3.面对挑战的应对对策

一.加强与国际社会的良性互动。一方面是要揭示“中国威胁论”的本质,指出欧美国家鼓吹“中国威胁论”是为了维持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借助于强势的舆论武器攻击中国,以限制中国的发展。另一方面是要让国际民众了解中国坚持和平发展的立场,可以通过介绍中国“和”与“合”的传统文化核心,表明我们爱好和平、和睦的态度。通过这两方面的努力,我们可以逐渐争取到舆论支持,并慢慢消除“中国威胁论和”对中国的不利影响。其次是要合理承担起大国责任,在世界上彰显中国的大国气魄和风范。

二.加强中国经济安全建设。积极掌握自主核心技术,重视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

三.加强中国国防安全的建设。(1)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稳步进行。(2)推进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这是建设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且与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国防力量的需要。(3)坚持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

四.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包括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

五.大力发展民生事业。

六.完善惩防监督体系。第一,加强党内的组织监督;第二,加强人民群众的监督;第三,加强社会舆论的监督。

七.大力发展生态文明,坚持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著作类

[1]吴建民:《我的中国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

[2]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3]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

[4]胡锦涛.高举中共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论文类

[1]李慎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4年

[2]吴群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四大挑战[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

[3]雷新超,对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思考[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

[4]王建云,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大江周刊,2012年

[5]刘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J].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

[6]杨利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政策及其措施研究[J].综合理论研究,2011年

[7]付立宏,信息资源网络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年

[8]罗卓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机遇与挑战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发展之路[J].科教文汇,2013年

[9]国土资源部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重点实验室,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总结[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3年

[10]黄珍君,全球化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J].华章,2011年

[11]李哲,试析我国信息化发展进程中面临的社会风险[J].社会主义研究,2015年

[12]王增剑,坚持经济市场化改革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J].当今世界社会主义问题,2015年

[13]李青,《“中国威胁论”的内涵、危害及现实对策》[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