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力机械测试技术文献综述

水力机械测试技术文献综述

水力机械测试技术文献综述
水力机械测试技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水力机械测试技术

前言: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水资源的地域分布和时间分布不均衡,泵

站在洪涝、干旱中起到排水与灌溉的作用,并在区域调水、水利发电中均发挥

重要作用。我国的机电排灌工程数量和规模上都接近国外先进水平,但由于种

种原因,在技术、工程质量、工程管理以及经济效益等指标上,还存在一定差距。为改变当前各地机电排灌泵站效益低,能耗大的现状,必须进行节能技术

改造,分析模型试验或泵站检测中得到的信息,对泵站运行特性进行测试,找

出问题症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改造,以便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为在泵站系

统检验中得到更加丰富的信息,我们想到了设计此综合测试仪器。

本文献综述主要针对现在比较常见的几种水利机械测试系统进行了了解和

探究。现在主流水力机械测试仪器主要集中测试水力机械的性能参数,比如:

泵效、扬程、流量、水泵功率等,针对水力机械压力脉动、振动等参数的测量

是比较少的,没有现成的综合测试仪器。除此之外,大多设备都是基于单端输

入的测量方式,这种测量方式容易受到信号的接地,外部干扰信号的影响。本

文献综述主要针对现在比较常见的几种水利机械测试系统进行了了解和探究。

关键词:水力机械测试

1.测试系统概况

影响水利机械的运行情况的参数有很多种,其中以水泵测试为例,水泵性

能检测是根据其测试仪表所得的大量数据进行计算和实时处理,并将处理结果绘出曲线,再判断是否符台国标标准的要求。水泵质量的测试根据不同的需求分为三种:出厂,型式和汽蚀测试,后两中测试是对开发的新型水泵进行的严

格的性能检测。本系统的工作地点是在水泵生产车间中,周围的环境干扰大,

灰尘大,环境恶劣。所以在测试过程中,我们也需要测得很多种需要的参数,包括流量,振动,压力脉动等等。而想要去的实施监测的数据,如果靠人工进

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效率会非常低,半个月才能测出一台水泵的效率。除此

之外,人工测量会引入很多认为的不可避免的误差,更无法精确的做到采集数

据的同时性,这使得最后无法测得我们需要的结果。[1] 为了使水利机械测量变得更为高效和准确,以电子计算机为中心的测试系统应运而生。

微机测试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检测手段因其显著的优越性在水泵行业中得

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Windows操作系统和功能更强大的编程语言的出现,人们期待水泵微机测试系统的操作界面应更加友好、使用应更加方便。因此,

出现了采用目前最流行的Window$操作系统和功能十分强大、使用十分方便的Visual Basic 6.0对水泵微机测试系统进行开发和研究。[3]

目前,水利测试已经步入一个新的台阶,基本做到了以计算机为核心进行

数据的整合和分析。现存的主要测试系统是基于各种测试平台上,其中,CAT

测试系统主要由泵和台位基架、出人口管路和自动调节阀、流量和压力测量段、测量仪器仪表和变送器、工控计算机(IpC)、配A/D、D/A、I/O、SSR和

RS232等接口卡和控制电路等组成。[4]另外,还有基于ARM的测试系统,ARM芯片83C44BOX为测试和数据处理核心、能直接在ARM平台上完成水泵

综合性能测试的嵌入式智能测试系统TSPP—E,该系统自带键盘鼠标、液晶显示器、打印机等输入、输出器件,既可通过运行在ARM 平台上的μC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及测控软件完成性能测试T作,也可以通过接口与PC机进行数据

通信实现远程监控。系统结构简单,界面友好,操作方便,造价低,测试精度高,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7]而基于LabVIEW 平台的测试系统,运用USB总线技术,开发的水泵性能测试系统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数据实时性好,界面美观,可操作性强。[8][9]而有作者将工业控制领域中运用相对普遍的PLC引进了水泵试验测试控制系统,既充分利用了PLC自身的优点(处理速度快、可靠性高和抗干扰能力强等),又利用了工控机良好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10]

2.测试系统的硬件开发

测试系统的硬件部分,包括了测试系统的所有硬件构成,有传感器,采集卡,信号采集箱,采集电路以及其他相关测试硬件。对于硬件系统的开发,主

要集中于数据采集方式和信号处理方式。通过改变数据的传输方式或者数据采

集方式来提高测量精度或者是增加测量的简易性。也有一些测试系统是采用了

全自动化的测试方案,简化了操作流程。

STD总线工业控制机具有很强的抗干扰性、可靠性,所以有的测试系统采

用了STD总线工业控制机。[1]系统要实现键盘输入数据功能,键盘和显示器

是由显示器适配板(STD5774)与计算机相连,本系统还有一个外围设备绘图仪

是通过打印机适配板(STD5225)与控制机相连。系统各部分连接示意图如图1

图1 STD总线工业控制机测试系统示意图

图中可以看到,又测试仪传来的信号,进入转换器后直接进入了总线系统,又各部分进行同时处理和操作。同时由于计算机的引入,使得测量的实时性极

大的增强。此系统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操作简单,收录信息量大,表格全面,清晰,曲线绘钳精黄,并且工作可靠,成本低等优点。[1]

根据GB3216--1989对离心泵、混流泵、轴流泵和旋涡泵试验方法的规定,将系统分为管道系统和计算机测试系统两大测试部分。[2]闭式系统可平稳改变系统内气压来改变装置汽蚀余量,但闭式的管道是封闭的,与其规格不同的泵

安装比较困难,而开式管道可根据不同规格的被试泵选择不同管径的管道,安

装方便,批量试验效率高。系统测试时图示如图2,

图2 开式和闭式测试系统示意图

李红连等在2004年开发出了水泵微机测试系统,该系统由1PC610工控机和PCL一812P多功能数据采集卡等组成。水泵流量的测量通过LwGY型涡轮

流量传感器转换为频率为20~3 000 Hz的近似方波的脉冲信号传递给SXP一3113型智能流量积算仪,然后经过流量积箅仪的处理并输出4~20 mA的直流电流信号.电流信号再经过电阻转换为电压信号输人PCI.一812PG多功能数

据采集卡,最后经过多功能数据采集卡的A/D转换成数字信号输^丁控机进行数据处理。水泵进口压力、出口压力的测量是通过2台1 1 5IGP型压力传感器

转换成4~20 mA的直流电流信号,电流信号经过电阻转换为电压信号输入PCL-812PG多功能数据采集卡,最后经过多功能数据采集卡的A/D转换成数字信号输入T控机进行数据处理。水泵的轴功率和转速的测量是通过ZJ型转矩转速传感器转换成模拟电压信号输入JW 1B型微机扭矩仪.然后通过微机扭矩仪进行数据处理.以ASCII码形式串行出转矩、功率、转速信息t最后工控机通过COMl接口咀中断方式读取微机扭矩仪输出的数据。工控机将接受到的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运算、处理.自动生成表格和曲线在显示器上显示。如果用户要求打印表格和曲线,只要接人打印机,点击相应的按钮,就可以自动打印表格和曲线。[3]如图3

图3 水泵微机测试系统示意图

在测试系统的自动化方面,测试系统也取得了一些发展。

传统的工程试验方法在测试精度与速度方面已难以满足现代水泵产品研制开发和技术改造的要求,采取全自动的计算机辅助试验(CAT)方法已成为大势所趋。为保证系统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可靠性、稳定性和精度,变送器或仪器仪表选用包括流量、压力、功率、转速、噪声、振动及温度等带有标准输出信号或能与计算机接口的设备,测试数据通过各接口送人计算机进行计算与处理,其余数据可采用键盘输人方式。所有变送器或一次仪表送出的信号,操作者可从计算机屏幕上看到各种数据和结果,同时通过二次显示仪表或特制的屏幕读取测试数据。[4]如图4

图4 全自动测试系统示意图

系统根据要求调整工况,由计算机发出命令控制自动调节阀.待工况稳定再进行数据采集,经必要的处理后保存,同时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然后重复进行上述过程直至完成所规定的全部工况的测试项目。测试过程完成后,计算机运行数据处理程序,完成计算、曲线拟合、插值、打印报告和性能曲线并保存数据。计算机根据测试系统的要求及传感器输送的信号进行数据处理、显示测试数据和计算结果、打印测试报告、绘制性能曲线、图表等.根据要求保存数据。[4]

在开式池回路试验的计算机辅助测试中,对系统的设计与匹配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在测试系统的设计研制中.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以下措施:(1)为了尽可能降低系统的控制误差,在充分考虑性能价格比的同时,选用了精度相对较高的自动调节阀。(2)为了使出口压力、流量控制调节速度和幅度更趋于台理化,采用了分段的逐点逼近细分法。(3)计算机软件在控制方法上采用了常规和智能相结台的算法,成功地解决了多工况、非线性的控制问题,满足了CA T 系统较高的测试精度和较快的测试速度。[4]

经过对测试的信号采集过程进行处理,又有很多新的测试系统被开发出来。其中包括了SBKZ-Ⅱ型测试系统,基于ARM的测试系统和基于LabVIEW 的测

试系统等。均是对信号采集和信号处理的系统结构进行了调整,以提高稳定性

和测量精度。

SBKZ Ⅱ装置是将传感器传来的信号转换成标准信号传输到PC 总线.计算

机对被测信号进行分时采样,实现对水泵性能参数流量、水泵进出口压力、转

矩和转速的自动化测量。测试人员通过键盘对自动阀门进行远程控制,可方便

地选择水泵测试工况点进行测试或者判定测试结束。每一工况点各参量的测试

数据及时显示在屏幕上。一旦测试人员认定测试结束,打印机将按规定格式打

印出所有测试数据;将各测试数据换算成标准转速后自动打印性能曲线。若需

鉴别制造和设计质量,计算机将按椭圆规则自动判别被试水泵是否符合要求。[5]

本测试系统的传感器包括流量传感器、压力变送器、转矩转速传感器等。

该测试系统的硬件配置并不复杂,SBKZⅡ设置了2个8031单片机最小应用系

统0一:一个用来测取涡轮流量变送器电脉冲频率;另一个用来测取转矩转速

传感器输出的2路信号u.和u-的相差。2个单片机系统主要使用的是8031芯片本身的资源,在此基础上仅配置了必要的地址锁存器、EPROM 及少数门电路。结构十分简单。[5]系统示意图见图5

图5 SBKZII测试系统示意图

基于ARM的测试系统具备嵌入式智能测试系统时,电参数的测量采用了交流采样计算的方法,即在一个周期内快速对电流电压的瞬时值离散并采样,然

后通过均方根算法进行处理,从而计算出交流电压、电流、功率和功率冈数等

电参数。[7]

进、出口压力则直接采用压力变送器测量,被测压力通过压力变送器后被

转换为标准的4~2O mA的直流电流信号。流量则可选用常见的流量计进行测量。转速的测量采用GB3216/T一2005推荐的测速方法,即电机磁场分析法,先获得异步电机的定子电流频率和转子电流频率交变的漏磁通,然后进行分析

计算求得电机的准确转速。[7]

嵌入式水泵性能测试系统TSPP E的硬件主要由中央处理模块、电源模块、存储模块、显示模块、打印模块、外部通讯接口以及输入设备键盘、鼠标等几

部分组成,系统示意图见图6

图6 基于ARM的测试系统

组建DAQ系统最常见的方法是在PC机ISA或PCI总线插槽上安装数据采

集卡,带USB接口的DAQ提供了另一种解决方案,与计算机直接连接,即插

即用,理论传输速率可达480 Mbps,并且一个USB接口最高可以支持256个

通道,满足了高可靠性测试系统的要求。系统选用阿尔泰USB2089A数据采集卡,提供了USB总线方案。[8]系统结构示意图见图7

图7 基于LabVIEW 的测试系统示意图

在水泵性能测试需要测试泵的进出口压力,输入功率,转速,流量等参数。流量测量采用IFM4080系列电磁流量计,精度为±0.3%,输出4—20 mA标

准电流信号,经信号调理端子板A1—1V16上的采样电阻调理为标准电压信号。与普通的基于一台微机的测试系统相比,应用微机和单片机技术,采用上下位

机模式构建的水泵综合特性测试系统,通过-G;!F! 串口通信技术完成试验数据

的实时采集及分析处理,具有很多优势。[10]首先,微机运算处理速度快,数

据存储与处理迅速可靠,显示输出灵活;其次,下位机设计成单片机形式,体

积小、控制简单、接口方便、实时性好、抗干扰能力强。在传感器接受外界信

号的同时,即可对信号进行转换、采集通信,再由上位机实现计算保存、显示

输出,实时地反映试验过程中各参数信号的变化和特性,对提高试验精度有现

实意义。系统示意图如图8

图8 基于上下位机模式的综合特性测试系统

3.测试系统的软件开发

测试系统的软件部分主要是根据硬件部分做相应的软件设计,服务于采集

和数据处理设备。在测试软件方面,测试系统软件以VC程序语言编写,采用

面向对象的思想,测试系统软件包括了:初始参数输入、试验控制及数据采集、性能实验数据处理及曲线生成、气蚀实验数据处理及曲线生成、测试结果分析

及结果输出。系统提供了测试报表和测试曲线的打印输出。用户在做完测试后

可查看所有的测试数据和曲线,同时可以选择打印出数据报表和曲线,报表以EXCEL形式输出,曲线直接由VB的formprint通过打印机输出。[2]

软件部分的设置根据硬件不同有着不同的设置。在微机测试系统中,系统软件设置部分分为,原始参数设置部分,数据采集部分,数据处理部分,通过数学方法将最后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3]

而由SBKZ一Ⅱ和计算机组成的水泵性能测试系统的软件采用菜单式程序结构,用C语言编程。[5]测试系统的主菜单包括,如图9:

图9 SBKZ一Ⅱ型水泵测试控制装置的测试系统主菜单

SBKZ一Ⅱ型水泵测试控制装置与计算机组成的水泵性能测试系统,其硬件配置比一般现行水泵测试系统简单,能较好地完成水泵性能的自动化测量,测试精度能达到GB3216—89B级精度标准,具有较高的性能价格比。该测试系统软件采用菜单式程序结构,操作简便灵活,具有较好的人机界面。整个测试过程能被测试人员有效控制。[5]

另外,有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了TSPP-E的软件系统直接运行在嵌入式测试系统上,它包含经过简化并移植到S3C44BOX平台上的/~Clinux嵌入式操作系统及水泵性能测试软件,能完成所有常规的性能测试工作。[7]

需要指出的是在图形化方面,软件也取得了比较大的发展。其中的Labview是一种开发虚拟仪器的图形化软件,具有以下几大优点:(1)强大的数据采集,分析和储存功能、强大的Intemet功能,方便实现远程测控;(2)32bit 的编译器编译生成32bit的编译程序,保证用户数据采集、测试和测量方案的高速执行;(3)囊括了DAQ、GPIB、PXI、VXI、RS一232/485在内的各种仪器通信总线标准的所有功能函数,可以同时驱动不同总线标准的接口设备和仪器;(4)提供了大量与外部代码或软件进行连接的机制,如DDE、ACTIVEX等;

(5)友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用户面对的是和实际的硬件仪器相似的操作面板。[9]

labview的数据处理和存储功能十分强大,程序可以自动生成曲线报表。曲线的拟合既可以选择Labview自带的各种拟合模块来实现,也可以由试验者设定拟合规则来实现,十分方便。

对于水泵测试过程控制系统而言,其最大的特点就是动作复杂且频繁,又有较多的执行元件(如接触器)。在这种场合下使用继电器控制逻辑,需要大量

的中间继电器,而这些中间继电器在用PLC控制的情况下,就可以对其内部的

辅助继电器进行编程后来取代。从物理介质来讲,前者是要用具体的电气元件

来组合,而后者只是PLC的内部寄存器,在PLC编程容量许可的范围内,无需额外的费用来实现复杂的控制逻辑。[10]

测量控制单元属于过程控制级,直接与水泵电机及各类测量传感器、变频器、各种空气开关和中间继电器相连,来完成整个测试过程的控制与监测。机

组的测量控制单元包括模拟量输入/输出、开关量输入/输出、键盘输入和声

光报警等。

在水泵测试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过程中,整个系统大致可以分为4个模块,即通讯模块、数据处理及过程控制模块、监控模块、数据采集模块。[10]整个

系统之间的关系如图10所示。

图10 基于PLC的测试系统数据处理流程图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考试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是指在载荷作用下其抵抗(变形)或(破坏)的能力。 2.金属塑性的指标主要有(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两种。 3.低碳钢拉伸试验的过程可以分为弹性变形、(塑性变形)和(断裂)三个阶段。 4.常用测定硬度的方法有(布氏硬度测试法)、(洛氏硬度测试法)和维氏硬度测试法。5.疲劳强度是表示材料经(无数次交变载荷)作用而(不引起断裂)的最大应力值。6.受冲击载荷作用的工件,考虑机械性能的指标主要是(冲击韧性)。 二、选择题 1.表示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符号是( B )。 A.σ B.σ s C.σ b D.σ -1 2.表示金属材料弹性极限的符号是( A )。 A.σ e B.σ s C.σ b D.σ -1 3.在测量薄片工件的硬度时,常用的硬度测试方法的表示符号是( B )。 A.HB B.HRC C.HV D.HS 4.金属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破坏的能力叫( A )。 A.强度 B.硬度 C.塑性 D.弹性 三、简答题 1.说明下列符号的含义及其所表示的机械性能指标的物理意义: σ s ,σ b ,HRC,180HBS 10/1000/30 。 答:σ s :屈服强度的表示符号。屈服强度指材料产生屈服现象时的最小应力值。 σ b :抗拉强度的表示符号。抗拉强度指材料被拉断前所能承受的应力值。 HRC:洛氏硬度。 180HBS 10/1000/30 :表示用直径为10mm的淬火钢球在1000kgf的载荷作用下时间保持30s所测得的布氏硬度值为180。 2.何谓金属的疲劳和蠕变现象?它们对零件的使用性能有何影响? 答:机械零件经常受到大小和方向作周期性变化的载荷作用(交变载荷),零件所承受的最大应力值虽远小于其屈服强度,但经过多次循环后,零件在无显著的外观变形情况下却会发生断裂,称为金属的疲劳断裂。 金属在高温长时间应力作用下,即使所加应力小于该温度下的屈服强度,也会逐渐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直至断裂的现象称为蠕变。 四、计算题 一根标准试样的直径为10 mm、标距长度为50 mm。拉伸试验时测出试样在26 kN时屈服,出现的 最大载荷为45 kN。拉断后的标距长度为58 mm,断口处直径为7.75 mm。试计算试样的σ s 、σ b 。 解: 第2章钢的热处理 一、填空题 1.普通钢热处理的四个基本环节是(退火)、(正火)、(淬火)、(回火)。 2.常见钢的退火种类有:完全退火,(等温退火)、(球化退火)和(去应力退火)。 3.钢的化学热处理常用的工艺方法有(渗碳)、(氮化)和(碳氮共渗)三种。 4.完全退火主要应用于(亚共析钢)。 5.球化退火主要适用于(过共析钢),该类钢经球化退火后能适当(降低)硬度,改善切削加工性

振动测试理论和方法综述

振动测试理论和方法综述 摘要:振动是工程技术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在长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已逐步形成了一门较完整的振动工程学科,可供进行理论计算和分析。随着现代工业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各种仪器设备提出了低振级和低噪声的要求,以及对主要生产过程或重要设备进行监测、诊断,对工作环境进行控制等等。这些都离不开振动的测量。振动测试技术在工业生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设计和制造高效的振动测试系统便成为测试技术的重要内容。本文概述了振动测试的发展历程,总结和分析了振动测试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应用理论,列举了几种机械振动测试系统的类型。最后分析了振动测试系统的几个发展趋势。 关键词:振动测试;振动测试系统;测试技术;激振测试系统 1.引言 振动问题广泛存在于生活和生产当中。建筑物、机器等在内界或者外界的激励下就会产生振动。而机械振动常常会破坏机械的正常工作,甚至会降低机械的使用寿命并对机器造成不可逆的损坏。多数的机械振动是有害的。因而对振动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也有助于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人们的生产效率。正因如此振动测试在生产和科研等多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1]。为了控制振动,将振动给人们带来的危害降至最低,就需要我们了解振动的特性和规律,对振动进行测试和研究。振动测试应运而生。 振动测试有着较为长久的发展历史,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相关高科技技术的问世和发展,振动测试系统也有了飞跃性的发展。振动测试系统从最早的简单机械设备的应用到如今的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从刚开始的检测人员的耳朵来进行测量、判断和计算出大概的故障点的原始方法到现在的计算机控制、存储、处理数据的处理[2],无不体现出振动测试系统的长足发展和飞跃式的进步。与此同时,振动测试在理论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1656 年惠更斯首次提出物理摆的理论并且创造出了单摆机械钟到现今的自动控制原理和计算机的日趋完善,人们对机械振动分析的研究已日趋成熟。而伴随着振动测试系统的进步和日臻成熟,其在国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愈发的重要。 2.振动测试与分析系统(TDM)的发展

《机械制造基础》第05章在线测试

《机械制造基础》第05章在线测试 A B C D 、机械制造中复杂形状零件的毛坯一般是通过()方法生产。( A B C D 、铸件缩孔易出现在铸件的(下部C. A B C D 、铸件产生裂纹的主要原因是(.浇注温度太高 A B C D 、铸件质量较差的部分多在浇注位置的()A.上部 A B C D

D、铸件最后冷却的厚大处 E、铸件的下部 2、合金的铸造性能指标是指()。A.合金的熔点 B.合金的流动性 C.合金的收缩 D.合金的含碳量 E.合金的组织 A、合金的熔点 B、合金的流动性 C、合金的收缩 D、合金的含碳量 E、合金的组织 3、防止铸件缩孔缺陷的产生可用的措施有()。()A..采用同时凝固原则 B.采用顺序凝固原则 C.正确设计冒口 D.正确采用冷铁 E.采用定向凝固原则 A、采用同时凝固原则 B、采用顺序凝固原则 C、正确设计冒口 D、正确采用冷铁 E、采用定向凝固原则 4、铸件热裂纹的特征有()。 A.裂纹细小 B.裂纹缝隙宽 C.有明显的氧化色 D.呈连续直线状 E.裂纹形状曲折 A、裂纹细小 B、裂纹缝隙宽 C、有明显的氧化色 D、呈连续直线状 E、裂纹形状曲折 5、铸件热裂纹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A.合金的性质 B.铸型阻力 C.钢铁中含硫量高 D.机械应力过大 E.铸型的退让性差 A、合金的性质

正确错误、从减少铸件铸造缩孔的方法是采取顺序凝固。 正确错误、常用金属的型材如角钢、钢筋等是通过铸造的方法生产的。 正确错误、同时凝固可以防止铸件缩孔缺陷的产生。 正确错误、铸件的缩孔一般多出现在零件的厚大部分。 正确错误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 共40分) 1.合金结晶的基本规律,即在过冷的情况下通过 与 来完成。 2.钢的冷处理可以促使残余奥氏体继续转变为 ,提高零件的尺寸稳定性。 3.牌号ZG200-400中,字母“ZG ”表示 ,数字“400”表示 。 4.焊条由 和 两部分组成。 5.一般机械零件常见的失效形式有 、 、 三种形式。 6.基本偏差一般为 。 7.定向公差有 、 、 三个项目。 8.切削合力可分解为 、 和 三个分力。 9.卧式普通车床结构主要分为三箱一体,三箱是 、 、 。 二.选择题(每题3分 共30分) 1.表示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符号是( ) A. s σ B. b σ C. 1σ- 2.高碳钢最佳切削性能的热处理方法是( ) A.完全退火 B.正火 C.球化退火 3.45钢属于( ) A.工具钢 B.结构钢 C.铸钢 4.下列材料中,焊接性能最差的是( ) A.低碳钢 B.高碳钢 C.铸钢 5.决定配合公差带大小和位置的是( ) A.标准公差 B.基本偏差 C.配合公差 6.下图所示游标卡尺的读数是( ) A.1.25 B.10.5 C.10.25 7.属于形状公差的是( ) A.平面度 B.平行度 C.同轴度 8.影响刀头强度和切削流出方向的刀具角度是( ) A.主偏角 B.前角 C.刃倾角

9.四爪卡盘的四个爪的运动是( ) A.同步 B.连续 C.独立 10.为减小工件已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在刀具方面常采取的措施是( ) A.减小前角 B.增大主偏角 C.减小后角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题2分共20分) 1.金属材料在拉伸试验中都经历弹性变形、屈服、冷变形强化、缩颈与断裂四个变形阶段( ) 2.钢的淬透性取决于其临界冷却速度,临界冷却速度越小,淬透性越好( ) 3.碳钢中只有铁、碳两种元素( ) 4.铸件在凝固和冷却过程中,固态收缩只引起铸件外部尺寸的改变( ) 5.一般来说,若材料的强度极限高,则疲劳强度也越大( ) 6.孔轴的加工精度越高,则其配合精度也越高( ) 7.使用的量块数越多,组合出的尺寸越准确( ) 8.R z参数由于测量点不多,在反映微观几何形状高度方面的特性不如Ra参数充分( ) 9.粗加工时积屑瘤的存在增大了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 ) 10.切断刀有两个主切削刃,一个副切削刃( ) 四.问答题(10分) 1.指出下列工件淬火后的回火方式,并说明原因 (1)45钢小轴 (2)60钢弹簧 (3)T12钢锉刀

自动检测技术综述

课程综述 08自动化(2)班 0805070124 随着大三分专业被分到自动化这个专业后,首先接触的课程就是自动化检测技术。作为一门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的课程,这门课也配套了相应的实验课程。回味这学期的自动检测技术这门课的学习,按照自己的学习计划学习起来还是比较从容的。自动检测技术是自动化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科学,是在仪器仪表的使用、研制、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技术。自动检测就是在测量和检验过程中完全不需要或仅需要很少的人工干预而自动进行并完成的。实现自动检测可以提高自动化水平和程度,减少人为干扰因素和人为差错,可以提高生产过程或设备的可靠性及运行效率。 对于自动检测技术这门课,我觉得很重要的就是学习计划,不管做什么事都应该有一个计划,大到自己的学习生涯规划,小到自己的一天什么时刻该做什么,这样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作为一门自动化专业重要的课程,学好这门课是必须的。关于学习计划,我觉得每天课后的复习工作是很重要,这有助于我们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吸收。大学里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比如说图书馆、学术论坛、网络资源等。网络这种全新的学习形式具有开放性、互动性、网络性、虚拟性的特点,为我们的自主学习,教师的教学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目前,互联网上学习资源中,管理方面的资源极为丰富;收费、互助、免费应有尽有。当然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是我们必须重视的问题,不适当的选择,会浪费精力,浪费时间,我们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资源进行学习,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还有就是一个老师每次布置的小设计论文,每次的设计论文感觉都是对自己所学到的知识的一些升华,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利用课本知识缩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际的设计当中去。这是一项很好的作业,让我们在学到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能够活用。 自动检测的任务:自动检测的任务主要有两种,一是将被测参数直接测量并显示出来,以告诉人们或其他系统有关被测对象的变化情况,即通常而言的自动检测或自动测试;二是用作自动控制系统的前端系统,以便根据参数的变化情况做出相应的控制决策,实施自动控制。自动检测技术主要的研究内容:自动检测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测量原理、测量方法、测量系统、及数据处理。测量系统:确定了被测量的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后,就要设计或选用装置组成测量系统。目前的测量系统从信息的传输形式看,主要有模拟式和数字式两种。模拟式测量系统:模拟量测试系统是由传感器,信号调理器,显示、记录装置和(或)输出装置组成。数字式测量系统:数字式测量系统目前主要是带微机的测量系统,是由传感器、信号调理器、输入接口、中央处理器组件、输出接口和显示记录等外围设备组成。检测技术的特点:实时性强、精确度高、可靠性高、通道多、功能强。 关于自动化专业而言,自动化检测技术对学生动手能力要求比较高,所以有关和自动检测技术的实验课也是尤为重要的一项。实验课的课前准备工作必须充

机械振动学研究综述

机械振动学研究综述 【摘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着机械振动,机械振动对生活也是具有双面性,存在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只要我们扬长避短很好的利用它,就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方便。本文针对机械振动进行系统性的研究,深刻阐明它的应用及危害。 【关键词】机械振动;应用;简谐;危害 0 引言 我们把一个物理量在其平衡点附近往复的运动或是这个物体经过它的平衡点所做的一种来回循环的运动称之为机械振动。也将其说成是物体上的某一物理量或是整个物体沿着直线或非直线来回的颤动,有特定的规则和时间。有时为了浅显易懂,我们将它称之为简称为振动。机械振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许多年前,荷兰的科学家研究成功了的单摆机械钟就是机械振动的典型应用。直到20世纪初叶,人们的研究目标开始改变,偏向于研究避免共振的项目上。其实在机械振动中,共振始终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在日常生活以及生产中都会遇到诸多的振动源,例如风动工具,小汽车,轮船和自行车等。规定振动量便是用来衡量振动强弱的一种物理量,物体由于外力的作用产生振动致使其偏离原来的位置,机车不断的增加速度减小速度及加速度都可以看做是产生振动的原因。由于以上的原因,就会导致一些零件产生振动,一旦加大振动量,就会使振动的零件受损,这会大大降低零件的使用寿命,严重会使整个机器停止运作或是导致事故发生。例如,机床上的由于主动轴的振动就会使它的精确度降低,这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 振动的分类较多,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其进行不同的划分。其中最为熟知的两类是按照原因和振动的规律的划分的。按照产生的原进行分类为:自激振动、受迫振动、自由振动。按照振动的规律进行分类为:简谐振动、随机振动。 1 简谐振动 振动的形式很多,简谐振动是其中的一种形式。简谐振动的定义为将自变量定义为时间的正弦函数或者定义为余弦函数,它还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振动形式。当然也是一种比较最简单的振动。这种简谐振动的主要特点有往复性、周期性、对称性。我们熟知的古式钟摆的左右摇动便属于简谐振动,比较经典的是弹簧拉一个小球上下或是左右的摆动,还有就是单摆的运动也属于简谐振动。 2 共振 影响机械振动的三个主要因素分别为振动频率、加速度、振幅。众所周知的来自于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会撬起整个地球”。而

《机械制造基础》第03章在线测试

《机械制造基础》第03章在线测试 A B C D 、机床主轴要求材料综合机械性能好,这时热处理应选择( A B C D 、淬火处理的冷却方法是(.随炉子缓冷 B.空气冷却 A B C D 、可采用热处理方法稍微提高零件硬度,如用()。() A B C D 一些重要零件,而且有一定的韧性, A B C D

C、淬火 D、回火 E、渗碳淬火 2、化学热处理包括()A.退火 B碳氮共渗 C.淬火 D.回火 E.渗碳 A、退火 B、碳氮共渗 C、淬火 D、回火 E、渗碳 3、对零件进行()时,其加热的温度是相同的。()A.回火处理 B. 正火处理 C. 淬火处理 D. 退火处理 E.碳氮共渗 A、回火处理 B、正火处理 C、淬火处理 D、退火处理 E、碳氮共渗 4、等温转变中的珠光体转变区主要组织有()。() A.粗片层珠光体 B.索氏体 C. 托氏体 D.贝氏体 E.马氏体 A、粗片层珠光体 B、索氏体 C、托氏体 D、贝氏体 E、马氏体 5、进行“淬火——低温回火”的热处理应场合有()。() A.刀具 B.工具 C.模具 D.轴承 E.弹簧 A、刀具

正确错误、零件经过淬火后硬度提高且塑性降低。 正确错误、弹簧零件经过淬火后通常应进行低温回火。 正确错误、过共析钢应该采用完全退火。 正确错误、亚共析钢应该采用完全退火。 正确错误《机械制造基础》第03章在线测试 A B C D 、为了提高零件的硬度和耐磨性应对零件进行(。() A B

C、淬火处理 D、退火处理 3、测量工具要求材料硬度高、耐磨性好,热处理应选择()。() A.渗碳——低温回火 B。表面淬火——低温回火 C.淬火——低温回火 D。淬火——高温回火 A、渗碳——低温回火 B、表面淬火——低温回火 C、淬火——低温回火 D、淬火——高温回火 4、工业用的弹簧要求有一定的弹性,热处理工艺中常选择()。() A.渗碳——低温回火 B.表面淬火——低温回火 C.淬火——中温回火 D.淬火——高温回火 A、渗碳——低温回火 B、表面淬火——低温回火 C、淬火——中温回火 D、淬火——高温回火 5、一些重要零件,要求硬度高、耐磨性好,而且有一定的韧性,及要求综合性能较好,热处理应选择()。() A.渗碳——低温回火 B.表面淬火——低温回火 C.淬火——低温回火 D.淬火——高温回火 A、渗碳——低温回火 B、表面淬火——低温回火 C、淬火——低温回火 D、淬火——高温回火 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普通热处理包括()A.退火 B正火 C.淬火 D.回火 E.渗碳淬火 A、退火 B、正火 C、淬火 D、回火 E、渗碳淬火 2、化学热处理包括()A.退火 B碳氮共渗 C.淬火 D.回火 E.渗碳 A、退火 B、碳氮共渗 C、淬火 D、回火 E、渗碳 3、对零件进行()时,其加热的温度是相同的。()A.回火处理 B. 正火处理 C. 淬火处理 D. 退火处理

电大期末考试备考题库机械制造基础习题集参考答案定稿版

电大期末考试备考题库机械制造基础习题集参 考答案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附录A:《机械制造基础》习题集参考答案 第一篇工程材料习题集 一.名词解释题 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分布于溶剂的晶格间隙中所形成的固溶体。 再结晶:金属发生重新形核和长大而不改变其晶格类型的结晶过程。 淬透性:钢淬火时获得马氏体的能力。 枝晶偏析:金属结晶后晶粒内部的成分不均匀现象。 时效强化:固溶处理后铝合金的强度和硬度随时间变化而发生显着提高的现象。 同素异构性:同一金属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晶格类型的现象。 临界冷却速度:钢淬火时获得完全马氏体的最低冷却速度。 热硬性:指金属材料在高温下保持高硬度的能力。 二次硬化:淬火钢在回火时硬度提高的现象。 共晶转变:指具有一定成分的液态合金,在一定温度下,同时结晶出两种不同的固相的转变。 比重偏析:因初晶相与剩余液相比重不同而造成的成分偏析。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溶质晶格并占据溶质晶格位置所形成的固溶体。 变质处理:在金属浇注前添加变质剂来改变晶粒的形状或大小的处理方法。 晶体的各向异性:晶体在不同方向具有不同性能的现象。 固溶强化:因溶质原子溶入而使固溶体的强度和硬度升高的现象。 形变强化:随着塑性变形程度的增加,金属的强度、硬度提高,而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残余奥氏体:指淬火后尚未转变,被迫保留下来的奥氏体。 调质处理:指淬火及高温回火的热处理工艺。 淬硬性:钢淬火时的硬化能力。 过冷奥氏体:将钢奥氏体化后冷却至A 温度之下尚未分解的奥氏体。 1 本质晶粒度:指奥氏体晶粒的长大倾向。 C曲线:过冷奥氏体的等温冷却转变曲线。 CCT曲线:过冷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 马氏体:含碳过饱和的α固溶体。 热塑性塑料:加热时软化融融,冷却又变硬,并可反复进行的塑料。 热固性塑料:首次加热时软化并发生交连反应形成网状结构,再加热时不软化的塑料。

计算机测试系统发展综述

计算机测试系统发展综述 来源:牌技研究中心 https://www.doczj.com/doc/f210685257.html, 摘要: 计算机测试系统通常作为设备或武器系统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测试性能是衡量设备或武器系统优劣的一项重要指标。其应为基于标准总线的、模块化的开放式体系结构且具备虚拟仪器特点。通过分析和比较VXI总线和PXI总线特点,给出了计算机测试系统的发展方向。归纳出了计算机测试系统应具备的9个方面功能。给出了设计和研制计算机测试系统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测试系统;VXI总线; PXI总线 测试技术涉及到众多学科专业领域,如传感器、数据采集、信息处理、标准总线、计算机硬件和软件、通信等等。测试技术与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密切相关,两者相辅相成,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测试技术的发展,测试技术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测试仪器发展至今,大体经历了5 代: 模拟仪器、分立元件式仪器、数字化仪器、智能仪器和虚拟仪器。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测试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融合已引起测试领域一场新的革命。1986 年美国国家仪器公司提出“虚拟仪器”即“软件就是仪器”的概念。虚拟仪器是卡式仪器的进一步发展,是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仪器领域而产生的一种新的仪器类型,它以标准总线作为测试仪器和系统的基本结构框架,配置测量模块,通过软件编程实现强大的测量功能。在虚拟仪器系统中,用灵活、强大的计算机软件代替传统仪器的某些硬件,用人的智力资源代替物质资源,特别是系统中应用计算机直接参与测试信号的产生和测量特征的解析,使仪

器中的一些硬件、甚至整件仪器从系统中“消失”,而由计算机的硬软件资源来完成它们的功能。另外,通过软件可产生许多物理设备难以产生的激励信号以检测并处理许多以前难以捕捉的信号。虚拟仪器是计算机技术和测试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是传统测试仪器与测试系统观念的一次巨大变革。 测试技术和设备涉及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各行各业,先进的电子测试设备在众多行业的科研、生产和设备维护使用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电子产品、航空航天、武器装备、工业自动化、通信、能源等诸多领域,只要稍微复杂一点的涉及到弱电的系统(或装置)都要考虑测试问题。测试系统是设备或装备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如武器系统的维护维修离不开测试设备。一个系统(或装置)测试功能的完备与否已成为衡量其设计是否合理和能否正常运行的关键因素之一。 测试仪器和系统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起着把关和指导者的作用,它们广泛应用于炼油、化工、冶金、电力、电子、轻工和国防科研等行业。测试仪器和系统从生产现场各个环节获得各种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综合,通过各种手段或控制装置使生产环节得到优化,进而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在武器系统科研试验现场,测试仪器和系统可获得试验中各个阶段和最终试验数据,用于及时发现试验中出现的问题和给出试验结论,并为后续相关试验提供依据。因此,测试仪器与系统对于提高科研和试验效率,加快武器试验进程和保证试验安全至关重要。以雷达、综合电子战为代表的军事电子领域,以预警机、战斗机、卫星通信、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为代表的航空、航天领域及以导弹武器系统为代表的兵器领域等都离不开测试设备,它是这些装备和系统正常使用和日常维护及维修所必备的。 1 系统类型 现代的测试系统主要是计算机化系统,它是计算机技术与测量技术深层次结合的产物。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构成测试系统的可选择性不断加大,按照测试功能要求,可构成多种类型的计算机测试系统。在计算机测试系统分类问题上并没有严格的统

机械振动测试及振动对人体影响

机械振动测试及振动对人体影响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作中经常接触到振动。从我们最常见的交通系统,到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很多情况下会使我们的身体处于振动的环境中。这些广泛存在的机械振动,在生产实践中对我们的人体生理活动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为了保障人的身体健康并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研究振动对我们人类来说是有巨大意义的。一.振动的定义和分类 机械振动,是指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做重复的运动,是机械系统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量值的大小随时间在其平均值上下交替重复变化的过程,根据振动信号的数学特征,机械振动可分为确定性振动和随机振动两大类,确定性振动的振动位移是时间的函数,可用明确的数学关系式来描述,而随机振动因其振动波形呈不规则变化,一般用概率统计的方法来描述。 二.振动的测试方法 在工程振动测试领域中,测试手段与方法多种多样,但是按各种参数的测量方法及测量过程的物理性质来分,可以分成三类。 1.机械式测量方法 振动传感器将工程振动的参量转换成机械信号,再经机械系统放大后,进行测量、记录,常用的仪器有杠杆式测振仪和盖格尔测振仪,它能测量的频率较低,精度也较差。但在现场测试时较为简单方便。 2.光学式测量方法 将工程振动的参量转换为光学信号,经光学系统放大后显示和记录。如读数显微镜和激光测振仪等。 3.电测方法 将工程振动的参量转换成电信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显示和记录。电测法的要点在于先将机械振动量转换为电量(电动势、电荷、及其它电量),然后再对电量进行测量,从而得到所要测量的机械量。 三.振动的测量系统 上述三种测量方法的物理性质虽然各不相同,但是,组成的测量系统基本相同,它们都包含拾振、测量放大线路和显示记录三个环节。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试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复习题 第一篇工程材料 一、填空题 1、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主要包括强度、塑性、硬度、冲击韧性、疲劳强度。 2、金属材料的常用的强度指标主要有屈服强度σs 和抗拉强度σb 。 3、强度是指金属材料在静态载荷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4、金属材料的塑性指标主要有伸长率δ和断面收缩率ψ两种。 5、金属材料的强度和塑性一般可通过拉伸试验来测定。 6、常用的硬度测量方法有布氏硬度、洛氏硬度、维氏硬度。 7、常用的洛氏硬度测量标尺有 HRA 、 HRB 、 HRC 。 。 8、金属材料常用的冲击韧性指标是冲击韧性值a k 9.常见的金属晶格类型有体心立方、面心立方、密排六方。 10.控制金属结晶晶粒大小的方法有增加过冷度、变质处理和附加振动和搅拌。 11.按照几何形态特征,晶体缺陷分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 12.在铁碳合金相图上,按含碳量和室温平衡组织的不同,将铁碳合金分为六种,即亚共析钢、共析钢、过共析钢、亚共晶白口铁、共晶白口铁、过共晶白口铁。 13.奥氏体是碳在γ-Fe 中的固溶体,它的晶体结构是面心立方。 14.铁素体是碳在α-Fe 中的固溶体,它的晶体结构是体心立方。 15.各种热处理工艺过程都是由加热、保温、冷却三个阶段组成。 16.普通热处理分为_ 退火、正火、_淬火_和回火。 17.钢的淬火方法包括_单液淬火_、双液淬火 _、分级淬火 _和等温淬火。 18.钢常用的回火方法有_高温回火_、_中温回火_和_低温回火_等。 19.常见钢的退火种类有完全退火、_球化退火_和_去应力退火(或低温退火)_。 20.钢的淬硬性是指钢经过淬火后所能达到的最高硬度,它取决于马氏体中碳的质量分数。 二、选择题 1.拉伸试验时,试样拉断前能承受的最大应力称为材料的(B)。 A. 屈服点 B. 抗拉强度 C. 弹性极限 D.疲劳极限 2.锉刀的硬度测定,应用(D)硬度测定法。 A.HBS; B.HBW; C.HRB; D.HRC。 3.纯金属结晶时,冷却速度越快,则实际结晶温度将( B )。 A.越高; B.越低; C.接近于理论结晶温度; D.没有变化。 4.珠光体是一种(D)。 A.单相固溶体; B.两相固溶体; C.铁与碳的化合物; D.都不对 5.在金属晶体缺陷中,属于面缺陷的有(C)。 A.间隙原子; B.位错,位移; C.晶界,亚晶界; D.缩孔,缩松。 6.铁碳合金含碳量小于0.0218%是( A ),等于0.77%是( C ),大于 4.3% 是( B ) A.工业纯铁; B.过共晶白口铁; C.共析钢;D.亚共析钢 7.低温莱氏体组织是一种( C )。 A.固溶体 B.金属化合物 C.机械混合物 D.单相组织金属 8.共析钢在奥氏体的连续冷却转变产物中,不可能出现的组织是( C )。 A.珠光体 B.索氏体 C.贝氏体 D.马氏体 9.完全退火不适用于( C )。 A.亚共析钢 B.共析钢 C.过共析钢 D.所有钢种

振动测试和分析技术综述分析解析

振动测试和分析技术综述 黄盼 (西华大学,成都四川 610039) 摘要:振动测试和分析对结构和系统动态特性分析及其故障诊断是一种有效的手段。综述了当前振动测试和分析技术,包括振动测试与信号分析的国内外发展概况、振动信号数据采集技术、振动测试技术、以及振动测试与信号分析的工程应用,最后对振动测试与分析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振动测试; 信号分析; 动态特性; 综述 Summary of Vibration Testing and Analysis HuangPan ( Xihua University,Chengdu 610039,China) Abstract: Vibration testing and analysis is an effective tool in analyzing structure and system dynamic characteristic and detecting the failures of structures,systems and facilities. The present paper reviews the current vibration testing and analysis techniques,including the development of vibration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vibration signal data acquisition,vibration testing technology ,vibration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in engineering application. Finally,the future development in the field of vibration testing and analysis is predicted. Key words: vibration testing; signal analysis; dynamic characteristic;overview

振动监测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1】:张义民:《机械振动学漫谈》,科学出版社,2010. 【2】S. S. Rao. Mechanical Vibrations (SI ed.). Prentice Hall, 2005《工程中的振动问题》【3】刘延柱陈文良陈立群:《振动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4】易良榘:《简易振动诊断:现场实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4. 【5】A.Dimarogonas. Vibration for Engineers (2nd ed.). Prentice-Hall, 1996 【6】张义民李鹤:《机械振动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 【7】P. L. Gatti, V. Ferrari. Applied Structural and Mechanical Vibrations: Theory, Methods, Measuring Instrumentation. London: E & FN Spon, 1999 【8】屈维德等:《机械振动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00-01-01 【9】G. Genta. Vibration of Structures and Machines: Practical Aspects (3rd ed.). Springer-Verlag, 1999 【10】闻邦椿:《机械振动理论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1 【11】W J Palm. Mechanical Vibration, John Wiley &Sons, 2006 【12】韩清凯,于晓光:《基于振动分析的现代机械故障诊断原理及应用》科学出版社,2010-5-1 【13】J. H. Ginsberg. Mechanical and Structural Vibration: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John Wiley & Sons, 2001 【14】王孚懋,任勇生,韩宝坤《机械振动与噪声分析基础》,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1 【15】师汉民,黄其柏《机械振动系统:分析建模测试分析》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3-1-1

《工程测试技术基础》.doc

《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复习题答案 一、选择题 1.信息与信号之间的关系是信息在信号之中。 2.描述周期信号的数学工具是(傅氏级数)。 3.傅氏级数中的各项系数是表示各谐波分量的(振幅) 4.关于信息和信号,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信号是信息的载体)。 5.多种信号之和的频谱是(C随机性的)。 6.下列信号中,(C )信号的频谱是连续的。C?=。一"‘?sin CO o t 7.不能用确定函数关系描述的信号是(随机信号)。 8.复杂的周期信号的频谱是(A离散的)。 9.数字信号的特性是(时间、幅值上均离散)。 10.下列函数表达式中,(B )是周期信号。B. X0 = 5sin20^+10cosl0^ (-OO

机械制造基础测试题要点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 一、判断正误(正确填;错误填;并将正确答案写出(每 题2分,共30分) 1、金属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弹性变形的能力叫做强度() 2、洛硬度通常用于测定铸铁、有色金属、低合金结构钢等材料的硬度() 3、当金属材料在无数次重复或交变载荷作用下而不致引起断裂的最大应力。() 4、通常含碳量在0.25%的钢叫做低碳钢.() 5、回火是将钢件加热到高于或地于钢的临界点,保温一定时间,随后在炉中或埋入导热性较差的介质中缓慢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一种热处理工艺。() 6、铸钢的减振性比较好。() 7、青铜是铜与除锌以外的元素所形成的合金。() 8、钎料熔点在450度以下的的钎焊称为软钎焊接。() 9、硬质合金是一种以钢为基体的合金钢。() 10、扩孔刀有顶刃。() 11、箱体上的孔主要用镗床加工。() 12、铣削分为顺铣和逆铣,顺铣减小振动。() 13、插齿和滚齿都是成形法加工。() 14、工序是指在同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个或一组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15、插齿和滚齿都是展成法加工。()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1分) 1、C6132的基本参数表明工件的最大回转直径为() A) 320mm B) 160mm C) 320mm D) 640mm 2、切削过程中影响排削方向的角度是() A) 前角B) 后角C) 主偏角D) 刃倾角 3、工业中最常用的焊接方法是() A) 电渣焊B) 手工电弧焊C) 钎焊D) 电阻焊 4、当切削厚度越小时,刀具的后角应() A) 越小B) 零度C) 任意D) 越大 5、常温下,铁的晶格类型为 A) 体心立方晶格B) 面心立方晶格C) 密排六方晶格D) 其它 6、碳在灰口铸铁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为 A) 片状石墨B) 团絮状石墨C) Fe3C D) 其它 7、弹簧的热处理方式是 A) 淬火+高温回火B) 淬火+低温回火C) 淬火+中温回火D) 调质 8、灰口铸铁的缺口敏感性 A) 弱B) 强C) 中D) 严重

机械制造基础期末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试题库 一、金属切削基础知识 1. 车削时,主轴转速升高后,也随之增加。(AB) A 切削速度 B 进给速度 C 进给量 D 切削深度 2. 切削过程中,主运动是。其特点是。(切下切屑的运动、速度快,只有一个) 3. 镗床镗孔时,其主运动是。(镗刀连续转动) 4. 当车床上的挂轮架和进给箱的速比一定时,如主轴转速变快,此时进给量加快。(╳) 5. 拉削加工时,机床无需进给运动。(√) 6. 切削加工时,须有一个进给运动的有。(A) A 刨斜面 B 磨外圆 C 铣斜齿 D 滚齿 7. 切削加工时,须有两个进给运动的有。(B、D) A 刨斜面 B 磨外圆 C 铣直齿 D 滚齿 8. 调整好切削用量后,过程中切削宽度、切削深度是变化的。(C) A 车削 B 刨削 C 铣削 D 镗削 9. 所有机床都有主运动和进给运动。(╳) 10. 切削运动中,具有间歇运动特点的机床有。(B、F) A 车床 B 插床 C 磨床 D 镗削 E 拉床 F 刨床 11. 切削运动中,具有往复运动特点的机床有。(C、F) A 车床 B 插床 C 磨床 D 镗削 E 拉床 F 刨床 12. 任何表面的形成都可以看作是沿着运动而形成的。(母线、导线) 13. 切削用量包括、和。(切削速度、进给量、背吃刀量) 二、刀具知识 14. 刀具的主偏角是在平面中测得的。(A) A 基面 B 切削平面 C 正交平面 D 进给平面 15. 刀具的住偏角是和之间的夹角。(刀具进给正方向、主切削刃) 16. 刀具一般都由部分和部分组成。(切削、夹持) 17. 车刀的结构形式有:等几种。 (整体式、焊接式、机夹重磨式和机夹可转位式)18. 在车刀设计、制造、刃磨及测量时必须的主要角度有:。 (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前角、后角)19. 后角主要作用是减少刀具后刀面与工件表面间的,并配合前角改变切削刃的与 。(摩擦;强度、锋利程度) 20. 刀具的刃倾角在切削中的主要作用是。(D) A 使主切削刃锋利 B 减小摩擦 C 控制切削力大小 D 控制切屑流出方向 21. 车刀刀尖安装高于工件回转轴线,车外圆时,。(C、D)

机械振动测试系统综述

机械振动测试系统综述 翟 慧 强 张 金 萍 于 玲 王 丹 (沈阳化工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142) 摘 要:机械振动测试技术在工业生产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设计和制造高效的机械振动测试系统便成为测试技术的重要内容。本文首先概述了机械振动测试系统的发展历程。总结和分析了发展机械振动 测试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应用理论。根据不同原理列举了几种机械振动测试系统的类型并对不同的机械振动 测试系统进行分析,探讨了他们的优点和不足。最后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机械振动测试系统的几个发展趋势和 系统建设中仍然要注意的抗干扰问题和故障诊断问题。 关键词:机械振动测试系统;测试技术;抗干扰;故障诊断 1 引言 振动问题广泛存在于热门的生活和生产当中。建筑物、机器等在内界或者外界的激励下就会产生振动。而机械振动常常会破坏机械的正常工作,甚至会降低机械的使用寿命并对机器造成不可逆的损坏多数的机械振动是有害的。因而对振动的研究不仅有利于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水平,也有助于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人们的生产效率。正因如此振动测试在生产和科研等多方面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1]。为了控制振动,将振动给人们带来的危害降至最低,就需要我们了解振动的特性和规律,对振动进行测试和研究。振动测试系统应运而生。 振动测试系统有着较为长久的发展历史,是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相关高科技技术的问世和发展,振动测试系统也有了飞跃性的发展。振动测试系统从最早的简单机械设备的应用到如今的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从刚开始的检测人员的耳朵来进行测量、判断和计算出大概的故障点的原始方法到现在的计算机控制、存储、处理数据的处理[2]。无不体现出振动测试系统的长足发展和飞跃式的进步。与此同时,机械振动测试在理论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1656年惠更斯首次提出物理摆的理论并且创造出了单摆机械钟到现今的自动控制原理和计算机的日趋完善,人们对机械振动分析的研究已日趋成熟。而伴随着振动测试系统的进步和日臻成熟,其在国民的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所扮演的角色也愈发的重要。 2机械振动测试系统的基本理论与组成 机械振动测试就是利用现代一些测试手段,对所研究物体的机械振动进行测量,并对测得的信号进行更细致的分析,以期获得在各种工作状态下物体的机械振动特性,从而判断物体的机械振动特性是否符合要求。 振动测试系统主要由传感器、信号调节部分、数模转换器、信号处理部分和数据记录部分、反馈部分等组成。传感器是将被测量转换成某种电信号的部件。是整个测试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信号调节部分是把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转换成适合于进一步传输和处理的形式。经过加工处理使得原始信号更加便于分析和处理。这种信号的转换多数是电信号直接的转换。信号处理部分是对来自信号调节环节的信号进行各种运算和分析。这也是测试的核心意义所在,包括对时域和频域的分析,已得到各种参数。数模转换器是采用计算机等进行测试、控制系统时进行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相互转换的环节。测试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更加便捷易懂的将初试信号转换成某种信号进行提取分析。因此最重要的是信号不能失真,不出现扰动。这就对测试系统提出了较为严格的要求[3]。 3.振动测试系统的分类 近几年来,振动测试理论与方法都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振动测试方法按其原理不同可以分为四类。直观类、光学类、机械类和电测类。直观法操作简便,不受各种器材的限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